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春节的历史意义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春节里的喜事很多,我今天要讲的喜事很普通,对于你们来说也许有点微不足道。
春节临近,天公却不作美。下起了50年难遇的暴风雪。雪下得足足有15厘米多厚,屋檐下挂的冰挂有十几厘米长,冰冻成了灾害。道路结冰造成了交通中断、物资紧缺,许多电杆“折腰”。停电、停水的问题接踵而来。冬天本来就冷,没有电就不能烤火,这就更是雪上加霜了。停电后,我家蜡烛用完后,市面都没有卖了,只好早早吃完晚饭,天一黑就睡了。还有让人头痛的是停电后水也停了。每天为了水要到很远地方去提,水比金子还要宝贵!刚开始洗脸一天一次,到后来两天一次,洗澡更成“天方夜谭”。这样的生活让我们又回到了“原始社会”全乱了套。虽然春节即将到来,可是没有一点喜庆的气氛,恨不得马上结束这种“暗无光日”的生活。
三十的清早,来电了,来水了!我打开灯,灯瞬间亮了;打开电暧炉,立马热了;打水龙头,顿时水“哗哗”流了出来。我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原始社会”终于结束了,我们的生活又恢复了正常。
我从电视“抗击冰雪”特别节目里,看到温总理在44小时里两次亲临湖南视察灾情,并不顾危险爬上山去慰问电力英雄。那感人的一幕幕让我不禁感慨万千:温总理是多么的亲切呀!党和政府是多么温暧呀!平时毫不在意的电,在此时是多么的珍贵,是电力英雄用生命换来的。
有这样的总理,有这样的党和政府,有这样的英雄,难道不是我们的一件喜事吗?这件喜事不属于个人,属于大家!
3、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再远的游子也要赶回家跟家人团聚,吃上父母精心准备的年夜饭。旧时,人们把这叫做除夕守岁、熬年。这一顿饭要慢慢吃,一直要吃到深夜。
4、看着春节联欢晚会的精彩节目,围着热气腾腾的火锅,听着窗外阵阵的爆竹声,一家人享受着天伦之乐。这时候,小孩子最开心的是长辈会发压岁钱。据说,在魏晋时期就有这个做法。压岁钱也叫“押岁钱”、“压祟钱”因为岁与祟是谐音,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使小孩们平平安安过年。
如果你问我春节里最快乐的一件事是什么,我会回答:那是大年三十晚上在姥姥家和姐姐、妹妹一起燃放烟花爆竹。
大年三十晚上,我和姐姐、妹妹一起在姥姥家楼下放鞭炮。由于五岁的妹妹不敢放鞭炮,所以她开始躲在姥姥家中窗户前观看我和姐姐放鞭炮。我们买了各种各样的烟花爆竹,有“三角塔”、“照明灯”、“钻石升天”…… 我和姐姐先燃放了“照明灯”,它是圆柱形的,点燃引线,冒出火花,有一个圆球从里面飞出来,随圆球爆炸产生小圆球,并发出劈里啪啦的声音,我们非常开心。之后我燃放了“钻石升天”,它是三角塔形状,外表蓝色。刚点燃引线,火苗就像一只小虫,飞快的向鞭炮跑去。鞭炮一点燃就开始旋转,并迅速地向天空飞去。它就像真正的钻石一样,我们非常惊奇,同时还拍手称赞。
此后我们还燃放了其它各式各样的鞭炮。我和姐姐、妹妹在这个特殊的夜晚开心自由地燃放各种烟花爆竹,我们非常快乐,也希望明年的春节还能开心地燃放让我着迷的烟花爆竹。
春节是新年里最重要的一天,也是我最开心的时候。
我在水上乐城的喷泉旁边遇到了一个女孩,她和我一样的喜欢音乐喷泉,虽然说她比我大可是我们互相以姐妹称呼,因为兴趣爱好就是女孩子沟通的条件之一。对于女生来说,我们更在乎的是相同的喜好方便了解对方和加深友谊。所以只要同样爱好一样东西就可以轻松的成为朋友了。当我们一起坐在喷泉池边唱歌时,注定了春节快乐的礼物是多一个好朋友。
有趣的是我们在一起唱歌时的默契简直就是心有灵犀,不但可以很快接上调子还能想到一样的歌曲。当所有的一切在我们的心里面被发现以后,我们都更喜欢这个人了,想要做好闺蜜的想法也更深了。最后,我和月月约好了一起去考嘉丽音乐学院,因为那是我们共同的梦想。这是我在这个春节里最高兴的事情,多了闺蜜和朋友。
今天是大年三十,从早上就开始忙了,到了晚上,我们才闲下来,这时,我们才想起来放鞭炮,我拿打火机把一根香点着了,我有一点怕放鞭炮,每年看爸爸他们放鞭炮,心里总有点跃跃欲试,今天我一定要征服这个小拦路虎,让自己不再胆小。我慢慢拿起香,靠近鞭炮的时候,就以掩耳不急迅雷之势,把手缩了回来,我等了一会,没有一点反应,我过去看了一下,那鞭炮别说找了,就连碰也没碰着,我不免有些失望,但我想了又想:“我不应该丧失这份勇气,失败乃成功之母,一句歌词说的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便成功’对呀,现在不正是那风雨时刻,只要我够坚强,就能迎风而上,披荆斩棘,加入成功人士的行列了吗?”再说现在放弃不就成了老太太上鸡窝—笨蛋了吗?我可不能让家人小瞧我,看着那鞭炮也好像说:小样,点不着了呢!我有一点气愤,我一定要把你放起来,我第二次拿起香走了过来,点了一下,一冒出火星,我就往回跑,过去一看是刚才火小,我有一点失望,便想让爸爸帮我点,但我想现在去求他们岂不是太让人笑话了,我想:别害怕稳住来点,就一定能行。我这回拿着香慢慢走到跟前。"没事的!”果然鞭炮被我点燃了。
今天我成功了!
天津河北区连云路小学六年级:杨依玲
大年三十的早上,我起得比较晚,什么也没干,中午直接在外婆家吃午饭。下午回到家,奶奶和妈妈都在厨房里忙着为过春节准备丰盛的晚餐,爸爸在外面贴春联,而我则在一旁上网。
吃晚饭了,哇!好丰盛的菜啊!有鱼、有螃蟹、还有甲鱼,爸爸说,烧鱼是为了图个吉利,因为“年年有鱼(余)”,之后,我又看见鱼中还有一些白白的东西,问:“这是什么?”妈妈说:“这是年糕,年糕搭配鱼就是“年年有余””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边吃饭边聊天,还看看电视。
不一会儿,吃完了饭,我们就一起坐在沙发上,看春节联会晚会,晚会的节目有很多种类,有相声、小品、唱歌、舞蹈、魔术,最精彩的就是魔术了。
去年春晚,捧红了一位魔术大师:刘谦。今年春晚,刘谦又上台来为大家表演魔术了!这一次他表演3个魔术,他是先以一个将一杯果汁变没的魔术开头,之后他拿出了一副扑克,让主持人董卿洗过牌后在十秒中之内将扑克分成了十份,并且第一份有一张牌,第二份有两张牌,第三份有三张牌……第十份有十张牌!全场都沸腾了。不过最精彩的是最后一个魔术,刘谦先让旁边的一个人拿了几枚硬币,平举在一张有机玻璃桌下面,之后,刘谦说出了他的经典台词:“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候。”然后他就在全中国人民的眼前,把手穿过了这张透明的有机玻璃,还把下面的硬币给拿了上来!
平遥
雪花飘、灯笼红、古城春早
锣鼓贺平遥、灯火靓平遥、年味浓平遥、欢乐聚平遥。一年一度的“平遥中国年”又向我们走来了,在这座有着2700多年文化积淀的古城,你能发现春节比想象中的要丰富许多。清晨,阵阵清脆的鞭炮声,令古城从梦中醒来。踏着薄雪,沐着朝阳,循着平整的青石板路,我倘徉在平遥古城的街巷中。街道上,一派红火喜庆的景象,大红灯笼高高挂着。最热闹的明清商业街,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幽长的古巷,向远处纵伸,仿佛是时间的空洞,延伸至那古老悠远的岁月,等着人们去读懂它曾经的落寞与辉煌。
入夜,城内的古巷两侧挂满了大红灯笼,城墙外的平地上满是造型栩栩如生的花灯。在这片张艺谋曾经拍摄过《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晋中大地,灯,是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注脚。在迎薰门人工湖畔,民俗灯会现场人潮如云。色彩喜庆、争奇斗艳的200多种宫灯、红灯笼、彩灯带将人工湖装扮得喜气洋洋,在清冷黑暗的夜色中,花灯流光溢彩,非常漂亮,把晚上逛灯的人们带进了一个五彩缤纷、璀璨美丽的灯的海洋。
太谷
过大年、娶媳妇、双喜临门
黄土地、土窑洞、坐花轿、骑毛驴,一场原汁原味的农村婚礼,仿佛是几百年前的情景。太谷县地处山西晋中盆地,在明清时期,太谷商人遍及大江南北,固有“旱码头”“小北京”之称。那时商人们常年经商在外,每年春节前后才会归乡探亲,恰逢农闲收获之时,娶亲嫁女的好日子多定在这个时节,有一种说法就是“赶乱岁”。特殊的历史渊源,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婚俗文化,不妨参与其中,来体验一把晋商人家的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的感觉。
阳光明媚,黄土高坡上花团锦簇、鸾凤和鸣,临近太谷县城的青基沟一场婚礼正在举行。待嫁的新娘含娇带羞地坐在炕上,穿着大红的棉衣棉裤,这叫“穿厚成”,喻意日子越过越“厚”。新娘子的化妆方式也很特别,首先要请福寿双全的妇人“上头”和“开脸”,新娘像是换了一个人一样,褪去了少女的装扮,以此表示少女时代的结束。
穿戴梳洗完毕,新娘上轿了,鞭炮连天,迎娶队伍起程,前面是大红灯笼开道,后面是摇摇摆摆的花轿。一路吹吹打打迎到男方家,下轿时,由新郎牵引,由伴娘搀扶,缓缓步入夫家大门。大门中间,一个用红布包裹的马鞍上放着苹果,寓意平平安安,新娘要轻轻地迈过去。进门之后,举行拜天地仪式。新郎新娘手牵“同心结”入洞房,以示一对新人已经结为一体,同心协力,白头偕老。
太原
逛庙会、闹红火、喜庆热闹
电影《让子弹飞》中冯小刚饰演的师爷一角“也好听,也好吃”的台词,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春节期间太原的传统庙会,同样会让人感受到听觉和味蕾的快意,更有视觉、触觉等全方位的冲击等着你。一句话,来太原庙会,能看演出,闹红火,品美味,买年货,绝对能享受到浓浓的年滋味。
太原“红火”,也就是春节元宵节的文娱活动。“红火”顾名思义,红红火火,既表现春节的红火热闹,也寓意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红火繁荣。广场上燃起熊熊烈火,空地上跑起欢乐的旱船……带有山西地方特色的民俗表演无疑是庙会的一个重头戏。逛庙会当然少不了品尝美食,还没有走进太原动物园亲水广场,风味小吃摊的香味已经扑鼻而来,蒙古烤肉串、湖南臭豆腐、韩式棉花糖……琳琅满目的各色美食汇聚一堂,吊足了人们的胃口。本地特色名吃清徐的蘸(沾)片子、徐沟豆腐干、徐沟罐渣、孟封饼;古交的“糊擦擦”;阳曲县的“五香山药粥”、麻油饼、红面饺;老太原的面食、煮疙瘩、捞饭一应俱全,再看那些食客,一个个陶醉于美味之中,心满意足。
扩展阅读
关键词:春晚;媒介仪式;国家在场;开门办春晚;重构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10-0097-03
春晚走过了32个年头。纵观春晚的历史,在每年除夕之夜上演的一个个精彩纷呈的综艺晚会组成了一个时间跨度极长、覆盖范围极广、影响极深的媒介奇观。
2014马年春晚和往年一样,从开始建组到直播结束的各阶段都引起了全国上下的广泛关注。不同的是,近些年逐渐失去光环的春晚在采取了外聘导演、升格为“国家项目”等措施之后,再次被人们热议,成为2014年春节过后话题最多的媒介事件。一度式微的春晚不仅没有被边缘化、反而越来越受到关注,人们不禁要问:反弹原因何在?一度被研究者们引入的“媒介仪式”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回答的视角。
本文从春晚的媒介仪式性质出发,分析春晚仪式性重构的表现及原因。
一、央视“春晚”媒介仪式性质的体现
2003年,英国学者尼克・寇德瑞提出了“媒介仪式”的概念。他将媒介仪式表述为“围绕与媒介相关的核心类属和界线展开的一种形式化活动,这种活动的进行直接或间接表明了它和那些与媒介有关的宽泛价值之间的联系。”根据寇德瑞的理论观点,春晚成为了一种典型的媒介仪式。
首先,第一媒体电视作为依托,春晚拥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这是春晚具有仪式性质的一大前提。2014年1月31日,央视广告经营管理中心在其微博发表春晚收视率,截至2014年1月31日00:24,CCTV-1综合频道等五个频道并机总收视率达19.71%,全国并机总收视率达30.98%(其中包括直播收视率30.94%,时移收视率0.04%),与2013年基本持平。
其次,利用具有一定空间的场地进行春晚演播是春晚仪式进行的另一保证。不论是1983年近600平米的演播厅,还是从1998年到2013年一直沿用至今的具有4700平方米的央视一号演播厅,都足够容纳较多的演员与观众。在相对固定的场所进行几乎重复的进程,是仪式性质的一大体现。
第三,春晚的内容和过程具有仪式意义。春晚的节目是专门为这台晚会特意创作和编排的。在春晚的舞台上,你可以看到舞蹈、小品、魔术、杂技、京剧、相声、歌曲等节目形式。这种表演性、象征性符号的形成过程就是媒介仪式的表现方式,也是“春晚仪式”的主要内容。春晚的直播使得海内外中华儿女无论身在何方,在北京时间晚上8点整准时收看到春节联欢晚会,达到了“天涯共此时”的效果。由主持人带领着观众一起进行的零点倒计时,这是整场仪式的。欢欢喜喜开场、开开心心歌舞说唱,最后再一起“难忘今宵”,春晚俨然就是一个一年一度的媒介仪式。
春晚的仪式性质中最突出的是它的“国家”性质。“春晚”一度是“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简称、俗称及代名词。中央电视台是国家广电总局直属事业单位,在行政级别上属于副部级。由央视举全台之力主办的春晚自然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不论是竞标制还是任命制,总导演的选择都要经过央视总编室、编委会、广电总局的层层选择。就算是2014年选择中央台以外的导演,选聘名单和最后人员敲定也要得到总局的认可。在节目的选择和编排中,必不可少的逐层审查和彩排的流程也最终要得到上级领导的同意。相关部门各位领导的出现,使得春晚不仅仅是一场普通的电视综艺晚会,而是体现了“国家”的介入与在场。每年晚会所体现出来的主题一般为爱国、奉献、团结等主旋律思想,这是主流、更是国家意识形态的体现。
可以说,经过32年的发展和提炼,春晚形成了以每年除夕之夜为举行时间、央视演播现场为场所、全国上下共同参与的一项媒介仪式。在这项媒介仪式中,电视是主要的媒介依托,现场表演者、主持人以及现场内外观众是仪式的直接参与者。从总导演的选定、团队的成立、表演者选定、节目的编排到最后的数次彩排、审查、删减节目直至最后的播出,每一环节的信息都被大批媒体所关注。这些对春晚的关注和报道、各种关注和讨论也是仪式的表现。每一届的春晚都遵循着“主题先行”的原则,弘扬主旋律、增强集体意识、民族意识、凝聚社会力量是春晚仪式的主要功能。
二、“春晚”仪式性质的消解
20世纪90年代以来,春晚在受到关注的同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包括创作者在内的很多人认为春晚具有一定的“惯性”,这“惯性”其实就是春晚仪式的性质及其表现。承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任务,使得春晚不可能完全按照市场需求、艺术规律或者观众喜好去设置主题、架构及节目内容。当今的媒介发展迅速,社会已经逐渐进入“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传播重心的下移必然使得自上而下的灌输显得生硬和滞后,也会造成越来越多人的反感和抵触。如何在新形势下既完成仪式任务、又能让观众满意,上下都要“伺候”好成为了创作者日夜思考的问题。开门、创新、接地气……一系列改革举措陆续上马,但每年的微调似乎并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得到的吐槽多于认可,讽刺多于赞美。但无可否认,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春晚的仪式性质得到了重新的构建,这个变化过程首先体现在仪式性质的消解上。
(一)导演外聘和春晚短片
在经过若干年的探索之后,春晚改革在2014年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总导演及其他主创人员外聘是最大的看点。春晚是央视最大的节目,往年总导演的选择,不论采取哪种决定的方式,都是由某位央视内部德才兼备的编导担纲,所有创作人员也是由央视人员出任。这不仅是为了保证春晚的节目质量,也是为了维护其专业、高端、神圣的性质,体现春晚仪式的国家在场。采取外聘导演、外聘多名主创人员和策划者,一方面是春晚“开门办春晚”的标志,另一方面,也是央视开始放下权利手杖、包容他者的表现。这种“放权”、“包容”减弱了仪式的神圣性,把春晚从国家拉向了平民,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春晚仪式的权威。
以往的春晚虽然一直宣称要改革、创新,但创作者们总是“居庙堂之高”,所做的努力并不能得到广泛的认可。“只缘身在此山中”和仪式性的继承成为了改革的最大阻力。2014年开场采用了短片的形式,这是央视32年来头一遭。一个貌似没有“团结”、“国家”等主题、却极具新闻和电影特色的短片,被很多观众“点赞”。短片把“春晚是什么?”这一幕后的思考作为台前的问题向被采访者提问,让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们在其中说出自己对春晚的态度与理解。冯小刚导演的这一短片把以往大家心知肚明、心照不宣的东西直接搬上了屏幕:“俗气”、“北方的笑话听不懂”、“看春晚最大的乐趣是吐槽”。这种直白的表现是一种典型的自我解嘲,也表现出了历年来创作者们的无奈。
从出任总导演以来,冯小刚曾多次表示,自己做好了“挨骂”的准备。片中一位老者的话“春晚不能仅仅是娱乐,还要有教育意义”,这恰恰是春晚仪式肩负的作用。“春晚就是站什么山,唱什么歌”好比冯小刚出任总导演的角色定位。“电影还好凑活,小品可不敢,太难了”、“要在同一时间娱乐所有人”恐怕正是创作者们的难言之隐。陈道明在片中的台词是“多它不多,没它不少,春晚就是年夜的一个伴随吧”、海外华人的“我们不像国内观众那么挑剔,演什么节目我们都爱看”,这些倒可以理解成,制作者们是在请求观众不要那么挑剔。可以说,冯小刚是央视请来给自己会诊的一名外援,而他则站在前任们倒下的废墟上唱了一首挽歌。
以短片的形式自我解嘲,是春晚放下身段、向观众示好的表现。这种解嘲正视了观众们的需求和爱好,开始把晚会的制作重心下移,多少含有“国家退场”的意味。冯小刚不是央视的员工,也不是电视的编导,是一个电影导演,从旁人的角度看春晚,非常符合观众们的心理。春晚的创作者走下神坛、从观众的角度审视自身,拉近了与观众的心理距离,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春晚作为一种仪式的神圣性质。
(二)地方卫视和其他媒体群雄逐鹿
从1983年首届起,春晚逐渐形成了一定的仪式形式:以中央电视台为举办方、央视演播厅为演出现场(1985年例外);晚会必须在除夕夜以现场直播为播出方式,节目形式多样且多是专门为春晚创作。在央视享有种种特权的时候,我们也应看到,举办晚会并非中央台的专利。辽宁台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已经有了30年的历史,湖南台也将近有20年了。随着地方电视媒体特别是省级台的发展壮大尤其是上星,不断有卫视春晚进入人们的视野。精心策划筹备、加大投入力度、邀请各界大腕……地方卫视使尽浑身解数,想要分得一杯羹。虽无法与央视抗衡,但各地方春晚的诞生、发展好比各路诸侯揭竿而起,给“中央集权”的央视春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这也就意味着,一家独大的春晚仪式在逐渐地被打破。自此,“春晚”,已经不再是“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独有的代名词了。湖南、深圳等卫视的春晚还突破了演播厅直播文艺表演的固有模式,结合本台的当家综艺节目,把春晚做成了一个自有当红节目的升级版。比如湖南卫视,除了邀请表演人员外,还把前一阶段热播的《爸爸去哪儿》的主人公们请到现场并大做文章,把春晚做成了《爸爸去哪儿》的现场版。深圳卫视春晚的标题就已被明确定为《春节晚会特别节目》,上演了几代人的春节大联欢。不难看出,地方卫视春晚的制作也对春晚的仪式性产生了一定的消解。
(三)观众和其他媒介角色的转变
32年来,随着春晚仪式的逐渐成型,观众成为了春晚中必不可少的“场下演员”。演播大厅现场的观众因为空间上与主持人、演员在地理空间上的接近而成为了舞台下的演员。当冯巩一上场刚说出“观众朋友们”时,台下观众就异口同声地说出“我想死你们了”这个经典台词;即使是小品演员抖出老套、并不好笑的包袱时,观众也会非常配合地鼓掌加大笑。表面上看是主动的鼓掌、叫好、大笑……其实是观众们配合地和台上一起完成了一种春晚特有的仪式,观众的主动参与也是春晚仪式的一大表现。
自从春晚开始受到批评以来,观众及其他关注者对春晚的参与方式开始发生变化。正如开场短片里说的那样:“看春晚最大的乐趣是吐槽”。十几年来,不断的审美期待受挫使得观众在心理上开始疏远春晚仪式,从主动的关注、喜爱甚至狂热,变化到现在的关注和不满意共存。观众的参与方式从“主动配合参与”变化到“吐槽式另类参与”,其过程中观众的主动性渐渐消退,旁观性却相应增强,春晚也逐渐演变成观众的伴随物和吐槽对象。观众的疏远和“背叛”正是春晚仪式消解的一大体现。
此外,其他媒体在春晚效应期的表现和作用也发生了变化。对于多数地方台,除夕之夜一般都会转播央视春晚。每到除夕夜20点,几十个台与频道共同播出同一个节目,其场面何其壮观,浩大的场面成为了春晚仪式的最突出表现。这种对央视自觉的附和,无疑是对春晚仪式的一大贡献。而现今,虽然大部分频道仍然转播央视春晚,但越来越多的卫视另立门户自办春晚,从依附央视到挑战权威,这种身份的自觉苏醒一定程度上是对春晚仪式的背离。加上网络春晚、少儿春晚、山寨春晚的不断涌现,大有盖过央视春晚之势。央视对“春晚”这个仪式的垄断逐渐被打破,春晚的仪式表现在逐渐趋于多样化,春晚的仪式性质也逐渐消解了。
三、“春晚”仪式性质的重构
30多年的春晚已经成为了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个年度性的展现,也是央视和全国观众一年一度的约定。覆盖范围之广、观众人数之多、播出时间之长、影响力之大使春晚本身就成为了一种文化。这就注定了春晚不可能像其他电视节目一样,完全跟随领导意志、市场经济或者文化需求的规律。国家、广告商和观众都要求央视春晚必须要存在、而且必须创新、多出精品,为多方主体提供一个仪式的平台。
2004年,央视提出了“开门办春晚”的口号。广电总局要求全国广播电视机构为央视春晚提供策划和节目。
2005年面向全国和海外征集节目,上演了好评如潮的《千手观音》;2006年安排了全国地方电视台主持人提着灯笼大拜年的环节;2007年组建春晚网络联盟。
2010年央视推出选秀节目《我要上春晚》,之后升级为特别节目《直通春晚》;此后,春晚现场的广告和极具仪式性质的贺电环节也被取消。多年的努力正预示着春晚仪式的重新构建。
2013年7月,央视更是通过新闻会宣布将外聘总导演,多名主创人员和策划也来自央视以外。中央电视台台长胡占凡说:“向全社会开门办春晚的力度还不够大,创新程度还不够,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和吸纳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满足全国人民的新期待。”从闭门造车到请外援,再到外聘总导演,有人称其为“开门办春晚”和“拆门办春晚”。冯小刚、赵本山等一批著名导演和艺术家成为创作团队的主要成员,体现了中央电视台开门办春晚、创新办春晚的决心、探索和努力。
同时,央视春晚的规格也得到了提升,被正式确定为国家项目。这更加明确了央视春晚的性质,提高了地位。这并非偶然被大幅“拔高”,而是对其作为一个延续30多年仪式的确认和巩固,是央视春晚“名正言顺”的定位。
从1983年首届春晚开始,央视春晚实际上就已经成为了“国家春晚”,被赋予了组织、策划各族人民、各地百姓、各个群体共同参与春节大联欢的意义。确定央视春晚为国家项目,不是给它打入了救命针,而是表现了国家和央视办好春晚的决心。决心不但不停办春晚,而且还要办好,办出足以代表国家水平、让人们满意的晚会。
从“台长工程”提升到“国家项目”,是给央视减压、把创办节目的重担从央视的肩上卸载下来,同时分配到全国电视工作者的头上,这降低了办春晚的难度,提高了晚会成功的保险系数。晚会规格提高了,也是主办者表态、决心要把这台综合考量意识形态、社会教化、文化娱乐、传统与现代、草根与精英、民族性与国际化等多重因素的晚会办好。同时,由于创作团队和制作班底仍然是中央电视台,这又保证了仪式的“国家在场”。
重构后的春晚仪式,将展现出一个新的仪式模式。主体是一个由中央电视台作为主要召集者,全国文艺工作者共同献计献策、包容全国乃至全世界一流演出人员和节目的综艺晚会。在央视春晚之外,其他卫视、媒介的春晚将作为央视春晚的补充,在不同时间、频道完成一定的仪式任务,起到“分会场”的作用。其他媒介对春晚的关注和报道也将成为春晚仪式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元素。由此,“春晚”的概念将被扩大,春晚的仪式性非但没有被消解,而是被重新构建起来。由此,央视春晚注定了不是一个“单纯”的节目,它身为“国家项目”的性质决定了它必然要重新构建而且必须很好地表现出国家级的仪式性质。
参考文献:
春节里最开心的一件事
假期里我最开心的事,就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省科技馆玩。一进院子大门,就看见一个大大的红色支架,爸爸说那是太阳钟。在一楼有对话机器人和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机器,我和那个机器玩了一把,我赢了2次(呵呵,又输了3次)。到了二楼,我们走进一个房间,那里像时空隧道一样,还有亮晶晶的星星。走过去,又看到一个“倾斜小屋”,我走进去感觉很像地震似的。
我最喜欢的是那个磁悬浮列车,可惜今天没有开。记得二年前我第一次和妈妈一起来这里玩,看到那儿有很多人围着,我挤进去一看,原是一位讲解员阿姨在给大家讲解磁悬浮列车,正准备找一个小朋友乘坐演示。讲解员阿姨一看到我,就把我拉上去,我被固定好刚坐稳,一眨眼就到了另一边,妈妈还没来得及掏出相机,我又回来了。
哈哈,科技馆真好玩。
文 章来源
存在主义,意为存在、生存、实存,于20世纪中期广泛流传,是一个强调个人、独立自主和主观经验的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潮。存在主义认为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人的存在没有目的和意义,处处充满障碍和不幸。
《立春》中的人物生活在一个落后、闭塞的小城市,但他们却都怀着高贵的理想,争先恐后地想做一个超凡脱俗的人。“立春一过,实际上城市里还没什么春天的迹象,但是风真的就不一样了,风好像在一夜间变得温润潮湿起来,这样的风一吹过来,我就可想哭了”影片开头主人公王彩玲的这段内心独白本来是优美而富有诗意的,然而她却操着一口浓重的方言,甚至让人听上去有些发笑。王彩玲没有美貌,没有好身材,满脸的痘痘和黑斑,但她清楚地知道“我一贫如洗,又不好看,老天爷就给了我一副好嗓子,除了这,我是个废物”。生活环境和自身的外在条件构成了王彩玲存在的荒谬的世界,在这样的世界中王彩玲对于艺术的追求必将是受到限制和阻碍的。
存在主义的著名公式是:存在先于本质①。这是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的主要哲学观点之一。萨特认为,人的出生完全是偶然的,人出生时的环境和身体状况已经成为特定,但那只是一些事实,并不是人的本质,因此也不存在人的天性,人有自由选择的可能。
另一位法国哲学家阿尔贝・加缪在其著名哲理随笔集《西西弗的神话》中,通过一个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人物――西西弗表达了自己的哲学观点。“西西弗受诸神的惩罚把巨石推上山顶,而石头由于自身的重量又重新从山上滚下山去,西西弗又走下山去,重新把石头推上山顶。诸神认为再也没有比进行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加严厉的惩罚了。但是西西弗坚定地走向不知尽头的磨难……他的行动就是对荒谬的反抗,就是对诸神的蔑视②”。因此加缪认为“西西弗是幸福的”。
有人说《立春》是一首理想主义者的悲歌,王彩玲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她对待命运不屈不挠的反抗。在别人的眼中,王彩玲是个“另类”,就像西西弗一样,人们认为她的坚持只不过是在做反复无望的挣扎,无法理解她生存的意义。王彩玲处在悲剧的环境中,她只能同自己无望的命运做反抗,努力试图改变自己的命运,从而获得存在的乐趣和意义。
萨特说,“选择是可能的,但是不选择却是不可能的,我是总能够选择的,但是我必须懂得如果我不选择,那也仍旧是一种选择③”。王彩玲认为自己是一个艺术家,应该“唱进巴黎歌剧院”,因此她选择了与荒谬的世界做反抗。她为自己作出的选择,都是她“为了把自己造成他愿意成为的那种人而可能采取的一切行动④”。春天对于王彩玲来说意味着生机和希望,而正是因为有希望所以才会失望,失望又会使王彩玲倍感痛苦。她编织着美丽的谎言,告诉别人她“就要调到北京去了”,与其说是在欺骗别人,不如说是在欺骗自己,因为那是她眼中的人生,是她向往的生活。
王彩玲是孤独的,她在荒谬的世界中痛苦地前进,我们认为王彩玲是一个艺术家,她身上也具备艺术家的气质。王彩玲与周围人的关系可以看做是艺术家与社会的关系的一个缩影。
一、艺术家与庸人――王彩玲与周瑜
影片第一个出场的人物是周瑜,他骑着自行车夹杂在拥挤的人群中,车筐里装着青菜,这些都显示出周瑜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庸人。他被王彩玲的歌声吸引,对王彩玲充满了崇拜和钦慕,想要跟王彩玲学习唱歌。但是王彩玲看不起周瑜,她答应给周瑜上课,条件却是“一节课十块钱”,是因为她要把自己办进北京去,“三万块可不见得够”。
周瑜带黄四宝去找王彩玲,并不是真的想帮助黄四宝,而是为了进一步接近王彩玲。在黄四宝给王彩玲画人体的时候,周瑜喊来了警察;黄四宝去了深圳以后,周瑜拿着王彩玲的画像去敲诈黄四宝的妈妈,并用得来的钱买了两个BP机。周瑜说:“他(黄四宝)走了,我挺高兴的,少了个眼中钉,说句心里话,他考不上我就是挺高兴的。”这些都显示出周瑜对待朋友是虚伪而且卑鄙的。周瑜用BP机向王彩玲求婚,他认为“咱俩条件都不咋地,老老实实过日子吧”。对待爱情,周瑜是卑微的,他看低了王彩玲也看低了自己,或者说他对于王彩玲根本就算不上爱情。
萨特说,“是懦夫把自己变成懦夫,是英雄把自己变成英雄”⑤。王彩玲以“宁吃鲜桃一口,不要烂杏一筐”拒绝了周瑜。超凡脱俗的艺术家心境怎能容忍与一个虚伪卑鄙的庸人共度一生?
二、艺术家与伪艺术家――王彩玲与黄四宝
透过玻璃窗,窗外的黄四宝将一个塑料环放在地上滚动,黄四宝的纯真打动了王彩玲的心。黄四宝热爱画画,却屡试不中,他的出现让王彩玲感受到了爱情,她觉得黄四宝的身上有自己的影子,正所谓同病相怜,她认为找到了知己也找到了爱情。
王彩玲答应做黄四宝的人体模特,并将这当作是黄四宝向自己发出的爱情信号,她以为黄四宝是爱她的。在两人去往北京的火车上,王彩玲得知黄四宝其实并不爱她,但是她认为“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最深的感情只能是爱情”,这可以看做是王彩玲的爱情观,她为了自己的爱人甚至愿意放弃去北京的机会。
黄四宝醉酒后来到王彩玲的住处,两人一个在屋内,一个在屋外放声大哭。王彩玲可以体会黄四宝内心的痛苦,两人是同命相怜的。就在这天夜里,王彩玲把自己奉献给了自己的爱人。当爱情来临时,王彩玲整个人都神采飞扬了,她带着少女般的初恋的愉悦,给自己系上了一条鹅黄色丝巾,她在课上教学生们唱《暮春》,她告诉学生们“要用心体会歌词的内容”。然而愤怒的黄四宝却在众人面前,揪着这条黄丝巾,大声吼着;“你让我觉得,你了我”,一掌把她掴倒在地。爱情破灭,王彩玲选择了自杀。“自杀只不过是承认生活着并不‘值得’”⑥。在王彩玲看来,失去了爱情,生活着就不“值得”了,她否定了过去的自己,她的思想也开始发生了转变。
黄四宝去了深圳,做了一个坑蒙拐骗的奸商,与自己当初的艺术梦想背道而驰,成了一个背叛自我的人。当他再次遇见王彩玲时,他只是提到“钱上面给她打点折”――他对于王彩玲的感情只剩下了钱的关系,并以此取得内心的平衡和安慰。
三、艺术家与世人――王彩玲与高贝贝、邻居
高贝贝是王彩玲理想的一个寄托,王彩玲彻底放弃了北京户口,全力帮助“身患绝症”的贝贝,当看到贝贝获奖的那一刻,她仿佛感觉自己的理想实现了。然而王彩玲的善良却被世人所利用,高贝贝骗了她。
在整部影片中,高贝贝可以算是唯一一个获得成功的人,她通过不道德的手段找到了一条成功的捷径,却深深伤害了善良、真诚的王彩玲。王彩玲逆风行驶,吃力地瞪着自行车,在这个荒谬的世界中,似乎一切都是与王彩玲相对立的,但是王彩玲是坚强的,她始终在与命运做抗争。
“西西弗告诉我们,最高的虔诚是否认诸神并且搬掉石头,他也认为自己是幸福的”⑦。王彩玲努力搬着理想的巨石,即使它总是会掉落下来,王彩玲还是会搬起它继续前进。
王彩玲没有朋友,她是孤独的。王彩玲从北京回来说起中央歌剧院请自己去看《托斯卡》,邻居小张老师一脸迷茫地问:“脱啥?”世人并不理解艺术家的世界,艺术家因此也被边缘化了。
小张老师遭到丈夫的背叛,向王彩玲哭诉,她说:“以后我连你也不如了。”王彩玲以为的朋友却只是把自己当作一个“垫底儿”的。艺术家的不幸没有得到世人的同情,反而成了世人藉以的工具,这对于艺术家是不公平的。
四、真正的艺术家――王彩玲
王彩玲在影片中不止一次地唱到“献身艺术,献身爱情,我衷心地爱护一切的生灵,对待世界上劳苦的人们……时常向上帝祈祷献上我纯洁的心灵……时常把鲜花供奉,但在这悲痛的时刻,为何,为何,啊上帝,为何对我这样残酷无情?”这无疑是王彩玲内心痛苦的真实写照,她的痛苦来源于荒谬的世界对崇高理想的亵渎。
在经历了一连串的打击和挫折之后,王彩玲开始回归现实。王彩玲回家过春节,电视上播出的是1992年的春晚,1992年的春节和立春刚好是同一天。一大早,母亲放鞭炮的声音吵醒了她,王彩玲向母亲拜年,母亲对她说“过年好”。又是一年春天来到了,王彩玲开始明白其实“春天整个都过去了,根本什么也没发生”。她开始学着做面膜,治疗脸上的痘痘和黑斑,并到婚介所征婚。以前常吃方便面的她也开始自己包水饺了,家里装上了电视机,这些都表现了王彩玲变得现实化、生活化了。
王彩玲领养了一个女孩,起名叫“小凡”,她从一个梦想着在巴黎歌剧院唱歌剧的女高音演变成了一个在街边卖羊肉的女人。她带女儿看病,教女儿读书,享受着为人母的天伦之乐。在医院偶遇周瑜,这个早就放弃理想的男人已经成了一个五岁女孩的父亲,王彩玲说到自己的女儿“叫小凡,平凡的凡”。
然而,王彩玲并没有放弃心中的理想,她带着年幼的女儿来到天安门广场,小女孩凝望着远处的天安门,心里是不是也充满了向往?或者她就是下一个王彩玲?
影片的最后,王彩玲登上了华丽高贵的歌剧舞台,动情演唱。这只是导演虚构的一个情景,目的是“谨以此情此景献给王彩玲”,以此来展现艺术的复活。导演表达了对王彩玲,也就是对艺术家的崇敬,这一情景实现了王彩玲的愿望,也实现了所有人的愿望。
参考文献
①③④⑤⑥⑦(法)让・保罗・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3、19、6、16、5、116
习惯了一个人喝着红酒,看着普罗旺斯的薰衣草,泛滥成灾。我来法国两年了,寂寞的时候,就穿上比基尼,去海边艳遇,所有的留学生都如此,迷离的眼神,厚厚的脂粉,没有人再相信这世间还有所谓的爱情。
直到遇到陈远志。
俗气的名字一如他俗气的出身。
父亲早早去世,母亲拉扯他长大,布衣素食了许多年,到底出人头地,上了北大,又公派留学,可谓荣宗耀祖了。
陈远志的八字与我相克,但我还是一眼就喜欢上这个傻气的留学生。
新生的大Party,我穿着黑色短裙,粉色披肩上有鲜艳欲滴的大红花,我避开其他法国男人,径直走到他的面前,把手搭在他肩上,肆无忌惮地笑着,我能感到他颤抖的身体。
那晚,我一直不停地和陈远志跳舞,他贴在我的耳边,气若游丝道,你是妖精。
我痴痴地笑,呆子,明天我带你去吃薰衣草。
他的手在我如蛇般的细腰上滑动,好,他面带桃花地答,羞赧得叫人心神荡漾。
第二天,我就把陈远志当成了我的男友。
缠绵过无数次的詹姆斯骂我是鸡,他砸坏了我花100欧元买的青花瓷,扯破了卧室的窗帘,用法语加西班牙语将我在床上的狠狠讲了一遍,还扬言把这些登到报纸上。他一个人发疯。
我吸了一根烟,然后去厨房煮了碗面,詹姆斯最爱我煮的面,每次做完爱,他都要吃上一碗。
我说,吃完面,滚。
在爱情里如此小气的男人,不要也罢。
那天晚上,我们就住在了普罗旺斯,是小木屋,打开窗户可以看见如海般的薰衣草,还有沁心的香气。我住在他的隔壁,半夜我听到门外细细碎碎的脚步声。早晨起来问他,他只说昨晚太累,睡得很沉。
第二天,我一身透明睡裙,长发飘逸,站在陈远志面前,如夜之精灵,他两眼放光,我敲了敲他的脑壳,嬉笑道,呆子,没见过女人吗?
他一把将我搂在怀里,说,look into my eyes,you will see what you mean to me.
我如青藤般缠绕在他身上,吮吸着他的锁骨,他的肌肉,他的眼神,那晚的薰衣草开得异常妖娆。
2
陈远志比我以前的男友都穷,他的钱包总是瘪瘪的,最里层有一张女人的二寸照片,黑黑的皮肤,眯着眼,很陶醉地笑着。
他吞吞吐吐地说,那是他的小妹,来时母亲塞的,其实,其实……
我没让他说下去,有时雾里看花更有说不清的韵味。我反复问过自己,真的不在乎吗?红酒里倒影的是我一双迷离又迷乱的眼睛。
他曾问我为什么喜欢他,我说我就喜欢你那股傻气。他刮我的鼻子,然后是铺天盖的吻。
或许他只是寂寞,一如我的从前,可我这次却失魂落魄地爱上了他。我为他戒掉了烟,他说吸烟的女人容易被鬼缠身,最终万劫不复。我为他丢掉了的过去,开始为爱情的赴汤蹈火。
那天我邀他参加学校的圣诞狂欢,他说有篇论文急着赶,不去了。我笑着夺过他的钱包,说今天我刷卡。我知道他生活的窘迫,我懂他。
我们学校向来有个人尽皆知的习惯说法,女方为男方买单,说明这个男人是这个女人的。这些他是知道的。
那天我为他买了新款的剃须刀,zippo打火机,刷卡时,我感到自己是世间最温暖的女子。他轻轻抚摸着我的头发说,如果你是我的妻,可……
我用手捂住他的嘴,摇了摇头说,走,我们回家。
秋天来了的时候,我打电话给他,叫他陪我去买风衣,他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说明天要回国结婚。
该发生的事终于发生了,我“哦”了一声就挂段了电话。生活就像一场戏,总有下台卸妆的时候,日子总要继续。
他很快就赶到我的公寓,流着泪说抱歉,素红是他在中国的新娘,她为了供陈读书辍学,打工,吃进苦头,而且温柔贤淑,母亲很喜欢她,早就把她接到家里,就等着陈学成归来,明媒正娶。
我吐着烟雾,一圈一圈,纠缠着人的心。又是一个现代陈世美的故事。当烟雾散尽,我终于明白,我对他只是两年的过客。
我没去机场送他。我怕自己犯贱。
3
陈远志走了,我把爱情狠狠地碾作尘。回到了从前,辗转在那些浪漫的法国男人中间。
程德是我的老板。法裔华侨,面试时,他简历都没翻就让我第二天来报到。
后来,我躺在他的怀里时,他说,见我第一面就被迷住了,我身上有股妖气。
他是有妻室的成功男人,用zippo的打火机,戴劳力士手表,出门开劳斯莱斯。
那天他说带我去见客户,可他把车开到了海边,指给我看远处的白色别墅,说那里以后就是我们的家。
他是把我从车里抱上那栋别墅的,我能感到他乱了节奏的胸膛,全身的热气让我窒息,此时的他是那么的迷人。他把我放到床上,我扭头看着被风吹乱了的海水,一任他解开我的全身。
那晚的浪花扑啦啦地溅了我一身。
我成了他的情人,后来干脆不去上班,在白色的别墅里,看海,写书,听音乐,那海里的浪花一层又一层,卷得爱情无处可逃。
程德用他的钱延续着我们的爱情,可我实在厌倦了这种华丽又空洞的生活。
程德,你要么离婚和我天荒地老,要么放了我,给我一条生路。他用最勇猛的力气一下一下地撞击,我扭头狠狠地说。
你是山里的妖精,和你在一起不是逍遥致死就是万劫不复。
他吸了许多支烟,卧室里朦朦胧胧看不清对方的脸。我现在对他越来越陌生,当他晚上侵入我的身体时,我却感到彻心的疼痛。
我没忘记陈远志,他一直在我心里,以前我不敢想他,直到上网看到同学录里他的电话,我才如春天般复苏。
我想,在我和程德分手之前,我一定要问清楚,他当年到底有没有爱过我。
程德给了我20万,第二天我就飞往深圳,听说他在那里开了家公司。下飞机时,是当地时间22:09分,我迫不及待按了手机。
是我,我说。
你是?他已经听不出我的声音。
洛溪,许洛溪。
他尖叫,是你!你在哪?我现在在公司,马上就过去。
我们是在深圳湾大桥见面的,月色一如那晚,妖娆动人。
他胖了,脸上有了赘肉,眉宇间没了当年的傻气,有的只是某些有钱人的那种浅薄。
我们沿着桥走呀走,老是看不到头。
我说我渴了想喝水,这才想起来,从上飞机到现在我还没吃过或者喝过一点东西。
他说,好,你等着,我去买饮料给你喝。
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我想,应该是他的妻子吧,因为,他很粗鲁地说,这才几点,就不能让我消停一会儿,然后很生气地挂掉了。
他想解释,我扭头,他也把梗在喉咙的话咽了下去。
我说,我是来深圳办事的,明天就走。我知道自己在撒谎,极力地掩饰下,我怀疑自己说的是真的。
他说明天带我去参观他的公司,在深圳最繁华的地段。我说,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