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大全11篇

时间:2023-07-06 16:20:3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

篇(1)

一、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及其目的与意义

高校课堂教学是指在高等学校课堂特定的情境里,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所组成的互动活动。高校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指教师课堂教学工作的优劣程度,可以使用教学目标的标准功能来体现,因此高校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可以理解为教学活动实现既定教学目标、满足相关教学要求的程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则主要指运用相关技术手段及方法,全面而有效地搜集、整理和分析课堂教学活动的状态,并针对教学活动进行判断,以达到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通常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主要包括:调查任课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的表现;获得学生对任课教师课堂教学状态的反应;为高校教学管理与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有意义的参考;发现当今高校课堂教学的特点,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观进行培育;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逐步建立监控与督导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制度体系。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主要包含评价方式、评价过程、评价结论及其反馈等这样一些要素构成完整的体系,有效运行这个评价制度体系可以使教师的工作热情得到激发,使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可以促进高校课堂教学的管理,并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1]

二、当前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质量评价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为了督促任课教师对其课堂教学的过程进行思考,从而发现问题,积极改进课堂授课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授课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使其学科与专业的发展水平得到提高。评价指导思想出现偏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一般高校教学管理部门认为评价就是对教师进行考察和考核,只是注重评价的管理作用而忽视了评价对教师成长的促进作用。第二,目前的评价只看重学生最后对教师的评价结果,不重视教师施教过程中的教学行为,同样不可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

2.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设计缺乏针对性

评价的指标体系的设计组成了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首先必须根据高校课堂教学的规律将对教学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关键因素整理出来,将这些具有关键作用的因素进行组合,从而构成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如果指标设计的针对性不够强,从而会使评价指标出现偏离,比如仅重视共性而对个性不够重视,学科和年级的不同,其判定目标的指标是无法用统一的标准来确定的。

3.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相对较单一

一些高校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主要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方式,学生根据既定的程序和项目为任课教师的授课进行评分,这种评价方式具有一定的理论以及实践依据。不过评价的主体不能仅仅是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不能仅仅由学生一个方面来完成。

4.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指标的量化追求太多

高校课堂教学过程是一项相当复杂的活动,具有很多可以量化的特征,但更多的特征用量化的指标准确地来界定是很困难的,而很多评价过程中经常出现简单的量化,忽视定性与定量的结合,不能准确地评价对象的本质特征。

5.教学质量评价中被评价者对评价活动认识不到位

一些高校在开展课堂教学评价时使一些被评价教师产生了被监督和监控的心理。参与评价的学生评分过程主观随意性较大,使评价的准确性受到一定影响,评价不仅没有对教师起到激励的作用,反而产生了负面的影响。[2]一些高校还存在课堂教学评价过程操作不够规范、评价结果的反馈等方面的问题。

三、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模式与过程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模式是指评价活动过程中采取的策略与思路,对评价活动进行指导。国内大部分高校的学生评教模式在评价内容上追求评价客观性和数量化,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标准较为固定,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通用性,使得评估者拥有统一的客观标准,主观因素大大减少,评价指标较为细化,使具体的教学行为可测量、可对比,可以直接进行量化评分。评价的指标体系是测量的尺度标准,权重体系则是确定指标重要程度的标准,均为可以量化的特征。[3]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活动的过程首先必须制订评价组织和实施的方案,由高校学生、教学督导专家、各级领导对任课教师进行听课和评价。首先,设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一些方法和手段获得评价任课教师的信息;然后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进行评价推理和判断;最后,得出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结论,并将相关评价结论向任课教师反馈,再获得教师的反馈信息。

四、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影响因素

多方面的因素会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产生影响,“学生”和“教师”这两个主方面的因素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影响最大。

1.学生方面的因素

学生以学习为主,对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有自然的要求。但是,评教过程中存在较多因素影响学生对教师的客观评价,导致评价结果出现一些误差。学生方面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目的认识不到位导致学生的态度不端正;学生本身的知识能力水平以及其对所在学科、专业的兴趣将会对其参加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产生影响;另外,功利化心理越强的学生越趋向于对要求低的教师评分高,对要求严格的教师评分则可能偏低。

2.教师方面的因素

教师方面的因素作为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具有重要影响的另外一个方面的因素,教师自身的个性特点一般会引起学生不同的情绪反应。个人感情丰富、能创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教师受学生欢迎,而过分认真严肃的教师则可能不那么受欢迎;高校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教学效率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评教的结果。

需要指出的是,因为课堂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师生之间经验的传递与接受活动,因此,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学生因素与教师因素是密不可分的。

五、以学生为主的多元主体评价体系构建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多元主体评价体系以学生为主,由学生、教学督导专家、各级领导、同行教师共同担任评价者。

1.学生评价为主体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教学与学习的主体,听课的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最全面和最深入的了解,对课堂教学效果具有最直接和深刻的感受,因此学生是最具有发言权、最有资格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授课质量进行评价的。此外,课堂授课上课的学生人数相对较多,所以学生评价相对教学督导评价、领导评价以及同行教师评价的误差率一般要低一些。以学生为评价主体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更好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有助于教师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相长的良好境界。只有学生才能作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主体。

2.教学督导专家、领导评价作为辅助

教学督导专家是指高校中专门对各类教学进行监督、检查的专家,一般由返聘的退休老教授担任。教学督导一般采取随堂听课的方式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其优点包括督导专家评价的标准相对统一和客观,其不足是教学督导对每一位教师听课不可能面面俱到,某些情况下就会出现评价片面的情况。

高校领导、学院领导必须承担相应的考察教师的职责。领导评价能够站在学校或者学院发展的高度作出对学校或学院学科、专业发展以及教师个人发展有利的建议和意见,具有一定的全局意识。

六、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高校课堂教学评价建立指标体系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以重点评价学生的学的方面为主,注重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发展,要把评价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行为对学生所起的作用上面。其次,要做到既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最后,不仅对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材使用的选择进行评价,更注重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教学模式的创新评价。在此基础上,优化相关评价项目,设定评价调查问卷指标体系。[4]

七、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过程要科学合理

为避免评价过程中出现问题,需要改进评价的操作方式,使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过程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公正和公平。

1.加大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宣传力度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目的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促进教师的成长与个人发展,以评价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推动学科、专业以及学校发展。只有使参与评价工作的学生与教师都了解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与意义、评价过程与模式、评价的体系,才能使课堂教学评价工作更有序地推进。

2.完善评价信息采集、统计、处理的方法

依托校园互联网建立完善的网上评教系统。通过网上评教系统,采集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评分;建立测评反馈系统可以向任课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反馈相关测评信息,从而达到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校及学院教学管理部门改进管理方式与方法的目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网上测评时间的选择对评价信息的客观性与真实性也比较重要,一般将网上评教的时间设置在结课考试前两周比较合理。

在网上评教对评价信息的采集和统计完成后,需要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为了尽可能减少误差,可以将学生评价的分数进行处理,如采取去掉最高分、去掉最低分再求平均分等方法;为了使评价更为合理,可以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通识教育选修课等不同类别的课程分类进行统计,然后采取一系列统计学的处理方法,使各类课程的得分标准趋向一致。

八、评价的反馈、解释与调控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结果应该及时向任课教师进行反馈,使存在不足的任课教师尽快改进授课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反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全面采用多种因素综合分析法,避免评价以偏概全;教师应从自身寻找不足,不能将自己的评分好坏归结于他人的因素;充分利用评价结果来引导、激励教师,更好地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根据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结果应该针对教师采取以下调控措施:实行评价优秀者教学职务晋升优先及评价不合格者教学职务评审一票否决的制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与教学奖励直接挂钩的制度等。

九、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结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着手。

1.教师教的方面

针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得分偏低的教师,应该主动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得分较低的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如端正授课态度,更加认真的备课,从而更加熟悉授课内容,选择更优秀的教材、优化授课内容,改进授课方法、提高授课的吸引力,采用更完善的多媒体课件、学习老教师的授课经验等,实现逐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从而在评价中获得好的评分。

2.学生学的方面

目前高校课程课堂授课水平不高的现象比较常见,除了任课教师的因素之外,学生学的因素也比较明显。由于网络、游戏及智能手机等的普及以及高校整体学习风气不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少数有自制力的学生在努力学习外,大部分学生只注重能否拿到学分。失去教学活动中主体的配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就失去了基础。因此,从学生学的方面出发,只有进行学风建设、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才有可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徐姣.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09.

篇(2)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最基本的要素,是大学教与学过程实现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质量是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提升高校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是鉴别高校教育质量、推动高校改革与发展的最基本和最核心的问题。为了掌握现阶段高校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我们主要采取问卷法,并配合座谈法和现场听课法,对X学院的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调查项目及主要内容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随机选取X学院2008—2010级600名学生,回收有效问卷521份,回收率86.8%。其中,男生占39%,女生占61%;理科占44%,文科占56%;2008级占36.3%, 2009级占34.8%,2010级占28.9%。调查问卷设计根据X学院实际情况,编制了《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调查问卷》。问卷共设置18个题目,其中17题为选择题,1题为开放性问题。问卷指标体系共包含教学的基础层次、提高层次、体验层次3个基本的测评指标。第1、2、3、4、5、17题是关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等达标度、上课出勤率等基本情况的调查,为了方便统计分析,特将其归纳为基础层面;第6、7、8、9、10、11题是考察教师教学激情、对课堂气氛的把握和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等方面,将其归纳为提高层面;第12、13、14、15、16题是调查创新性、教学观念先进性、对象的全面性、师生共同情感体验等方面,归纳为提高层面。问卷在描述结果的相应栏目中采用李克特量表五点计分法,分为“很好”、“好”、“一般”、“不好”、“很不好”五个等级,对应计“5分”、 “4分”、 “3分”、 “2分”、 “1分”,统计结果时采用累加法,每项累加综合得分越高,说明课堂教学质量高。在数据分析上,运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课堂教学质量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表1 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表

表1有效记录了521名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感知情况,从上表统计结果来看,“很好”、“好”、“一般”三个等级占总数81%,表明X学院教师教学质量的良好。“不好”和“很不好”两个等级占总数的19%,表明还有一定比例的课堂教学质量存在着问题,需要迅速提高水平。在各分项指标中,“教学目标明确”指标最好,“很好”率为51.4%;排2、3位的是“重视实践性”、“ 为学生参与教学和合作学习提供充分的时空条件”,“很好”率分别为36%和28.2%;最差的是“学生的积极性”,“很好”率仅为15.7%;排第二位的是“出勤率”,“很好率”为16.5%。

(二)课堂教学质量描述分析

从整体课堂教学状态描述上看,除个别项目外,其余指标良好,表明X学院的课堂教学质量良好。总结如下:

得分较高的项目在课堂教学上集中体现为:教师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并能根据教学目标安排和组织教学;重视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强调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学懂会用,知识、能力目标都有较高的达成度;为学生参与教学和合作学习提供充分的时空条件;教师根据教学情况,主动有效地调节课堂节奏和气氛;师生共同体验课堂生活的乐趣。得分较差的项目反映出课堂教学的问题表现在:讲课时情绪不够饱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够;学生学习动机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出勤率低,逃课、迟到、早退现象严重;师生交流、互动不足,课堂上实行填鸭式教学,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创新性不足,在课堂教学中不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施行班级授课制,不能兼顾所有的学生,忽略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等。

三、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发现该校课堂教学质量总体还是令人满意的。大部分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良好。注意教学目标、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创新,理论讲解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实践性,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掌握了相关的知识。通过上述问卷调查,结合随机访谈了解的情况,发现X学院的课堂教学质量存在一些问题,究其原因,有来自教师层面的, 也有来自学生层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部分教师的授课形式单一、内容陈旧

大部分青年教师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授课形式仍采用机械的灌输,教材内容缺乏时效性和创新性,与当今社会脱节。有的甚至是拿几年前的教材“照本宣科”。 这种授课形式和陈旧的内容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谈何课堂教学质量。

(二)学生学习自觉性缺乏、创新性不够

从出勤情况可以看出,学生逃课、旷课情况比较明显,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还存在听课不认真,发言不积极,应付作业,课堂上缺乏与老师的互动等情况。虽然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是多因素的、复杂的,但其结果都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完善

课堂教学仅仅局限于45分钟的一节课,监控到的只是一个片面的、不完整的课堂教学。采用调查问卷来测量课堂教学质量,鉴于学生个体的复杂性、易受外界影响、出勤率极低、积极性、主动性不够,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是一个动态监控过程。该学院的评价指标,大多根据教学管理人员经验来确立,注重共性,注重形式,内容空洞且和教学质量的相关度不高,只关注现阶段缺乏动态性。教学本应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过程,评“教”不评“学”,质量监控重“教”轻“学”。

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建议

(一)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动机

课堂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参与意识的重要场所。教师应牢牢占领这块阵地,使课堂激情四射、学生兴趣盎然。这样,学生因课堂的精彩纷呈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教师看到学生的倾情投入而不断提高课堂质量,形成良性循环。

课堂教学方式是学生直观感受最直接和最强烈的。学生在回答调查问卷时,将教学方式列为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要素,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课堂是一个微观社会,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一种人际关系的相互影响过程,是师生与教材之间互相对话过程。问卷中反映出该校部分教师讲课方式单一、内容陈旧,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此外,课堂上的互动缺乏,很难实现师生情感和价值观的交流。

这种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单向灌输知识的过程,一堂课教师从头讲到尾,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因此,要创新教学方式,如启发式、互动式、情景式等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这也要求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学会组织知识;互动式教学的特点在于,整个教学过程是在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的,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主动解决问题、联系实际、求真创新的素质和能力;情景式教学则是通过模拟实践中发生的真实场景,让学生领会教学的内容。通过角色的扮演,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 加强教材建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根据该校实际情况,可以从以下方面加强教材建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公共课教材全部选用国家级规划教材,以保证其先进性、科学性;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材可采用两项结合的办法,一方面采用本专业领域公认的优秀教材,另一方面鼓励学校课程编委会组织专家、教授编写新教材。在新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关注反映本专业领域前沿理论和最新成果,以及本学校学生课程学习的实际。同时,一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也是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研究、交流和提高的过程。在这方面,学校应制定相关的政策予以支持,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鼓励广大教师在教材建设上与时俱进,编写出具有时代特色和学校特色的好教材。

(三)建立科学的课堂教学多元评价监控体系

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监控和评价的前提条件,是增强课堂教学操作性、准确性、有效性的关键要素,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改变以往只注重成绩的单一评价模式,开创学生评价、教师同行评价、教学督查、自评方式相结合的注重灵活性、可操作性和评价指标一致性的多元评价模式,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持课堂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巩固原有的校院两级教学督导组、相互听课、评课的制度,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指出、尽快改进。应建立和完善以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质量的科学评价体系,以便能够及时地掌握课堂教学的第一手资料,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实时的监督,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研究与实践课题组.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研究与实践[Z].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99:57-66.

[2]何宝国.如何通过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6):18.

[3]赵伶俐,潘莉.高校学生对教学、任课教师和课程满意度的调查[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62.

[4]谢安邦,韩映雄,荀渊,罗晓成,王道红.高校扩招后教学质量调查与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8):54-89.

[5]谭 璐.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量化方法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12).

[6]王洪才.大学扩招对教学质量影响状况的调查[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4):147.

[7].课堂评价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1:124.

[8]顾明远.高等教育的多样化与质量的多样性[J].中国高等教育,2001(9):17.

[9]潘懋元.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J].复旦教育评论,2002(3):12-15.

篇(3)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实证研究

纵观高等教学发展史,人才培养功能一直是高等学校的首要中心职能,而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功能的重要保证和基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由原来的精英教育阶段逐步发展到现在的大众教育阶段,高等学校的高级人才培养功能越来越成为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是保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首要基础。

一、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课堂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是人才培养过程的主要途径和重要基本环节。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学效果的体现,是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对教学质量起决定性作用。[1]从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内容分析影响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分为三种主要影响因素:第一是课堂教学的承担者――高校教师;第二是课堂教学的接受方――学生;第三是课堂教学的内容。

高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门机构,而高校教师授课是培养学生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高校教师的专业修养、教学技术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另外教师的自然属性如性别、仪表、肢体语言等等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感观、体验,从而间接影响教学效果。学生作为高校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和接收者,最后其获得知识的多寡、掌握技能的程度是课堂教学质量的直接体现。同时,学生本身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课程教学内容即课程本身,是高等学校课堂教学的最重要客体,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的主要内容,同样也影响着高等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课程的性质基本决定了教师授课的重点、授课的方法。理论性强的课程,往往较为抽象难懂,教师上课难度较大,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一般会导致课堂教学较为枯燥;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一般会更加容易具象化,教师易于在举例说明,便于学生联想理解,课堂气氛一般较为活跃。

二、高校学生评教历史数据方差分析

江苏大学在长期的教学管理实践中形成了学生评教制、教学信息员信息反馈制、教学检查员听课指导制、同行教师、干部听课评议制和教学质量动态信息收集制所组成的教学质量“五制并举”的评价体系,并通过计算机网络管理平台形成了大量的质量监控数据。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其评价数据是体现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数据。本文通过提取江苏大学2013-2014年第1学期学生课堂教学评价数据利用spss19.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来分别分析教师、学生、课程三个因素对于学生评教分数是否存在显著的影响。

通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整理结果显示:江苏大学总体的学生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分数均值为92.4365,方差为2.4241;按照职称分类进行分数统计其均值、标准差都相差不大;按照学生、教师所在学院进行分类统计的均值和标准差都存在着较大大的差异。

进一步进行方差齐性检验,结果整理显示:分别对于教师职称、教师学院、学生学院三个变量进行方差齐性检验,看出X1、X2、X3的方差齐性检验P值分别为0.472、0.263、0.165,即表明在a=0.05的置信水平下,X1、X2、X3的实验数据具有相同的方差。

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显示,X1、X2、X3的对应的P值分别为0351、0000、0000,说明在a=005的置信水平下只有X1通过显著性检验,X2、X3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从总体分析来看,学生学院、教师学院即学生专业性质、课程性质是影响学生评价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而教师本身的影响较小。

三、结论与展望

由实证分析结果分析可以得到结论:1、总得来说,江苏大学整体学生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认可度较高,说明我校整体的教学水平处于较高的水准,我校在全国高校的综合实力排名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我校教学质量水准;2、教师个人属性尤其教师的职称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不大,而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势必会影响到教学质量水平,我校所呈现出来总体教师属性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有限,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我校在于人才引进方面严格质量把关,说明了我校教师总体教学水平一致,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3、课程性质、学生本身的属性对课堂教学质量认可度的影响较为显著。在我校总体教学质量水平较为一致的情况下,课程属性、学生自身属性对学生对于课堂教学认可度的影响呈现出较为明显学科差异。(作者单位:江苏大学教务处)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142-02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和现代网络技术的出现,在内部质量保障机制中,课堂教学网络评估已被普遍应用到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工作中。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以及教学管理的系统化与科学化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高等学校现在已进入大众教育阶段,学生数、教师数、班级数等较扩招前,规模已成倍增加,出现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也倍增,要快捷把握和掌控课堂教学质量已变得很困难,所以网络评估已成为高校课堂教学评估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几乎所有本科院校都开展了网络评教活动,就连国外名校也相继开展了网络评教。虽然课堂教学质量网络评估在各高校中得到全面迅速的开展,但其可信度和有效性一直受到质疑。信度和效度的质量分析一般是针对评估指标而言的,考虑到大家的质疑是针对评估的整体状况,所以本文的信度和效度分析就不局限对指标内容的分析,而是综合考虑了网评指标、组织方式、评估过程和结果运用等因素。

一、分析对象与方法

如何科学分析课堂教学质量网络评估的信度和效度,我们以重庆交通大学为案例,为此作了长久深入的调研和探索。该校教务处专门组织网评调研工作小组,以发文征求意见、个别交流、走访座谈、网上搜索、数据分析、国内外对比、头脑风暴法等手段和方法,从2012年4月~9月,对学院和师生进行了历时大半年的深入调研。通过集成2008~2012年三次校内大型调研和五次校外高校(上海交通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大学、邮电大学、工商大学、理工大学)调研成果,年十八学期380多万个网评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教改专项课题研究成果,二次系统功能优化。该校对运行近十年的网络评估系统从指标到系统功能等都进行了全面的优化完善。在测量网评信度和效度的分析方法选取上,我们一是选10名网络评估与纸质评估对比测量来检验可信度;二是选取指标项、评价项,进行网络评估与纸质评估的对比测量。我们2012年下学期在该校随机抽取了10位教师、3100名学生作为“样本”,测量中,严格控制了影响测量的诸因素。此次分析的网络数据全部从重庆交通大学教学质量评估系统中提取;采用的纸质评估数据全部由重庆交通大学学生教学信息中心采集得到。所有的数据均由spss软件统计分析得到,数据真实可靠。

二、课堂教学质量网络评估的质量分析

质量分析主要包括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所谓信度,是反映测量的稳定性与一致性的一个指标,即对一个事物进行重复测量时,所得结果一致性的程度;效度是指是否测出了测量者想要测量的东西,所测结果是否正确、有效地说明所要测量的现象。我们以重庆交通大学为案例,采取网络评估与纸质评估对比测量的方法来对课堂教学质量网络评估进行质量分析,相对网络评估而言,纸质评估长久以来得到了普遍认可。因而,这两者的对比测量,可以检验出网络评估的可信度和有效性。本文对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一是通过使用spss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均值与标准差比较),这10位教师的网络评估的平均分为92.8,比纸质评估的91.6高出1.2%;网络评估的标准差为3.2,与纸质评估的标准差4.2相差1%,可见二者的平均分与标准差的差异性都不大。二是使用spss软件对这10位教师网络评估与纸质评估的两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其Pearson相关系数为0.921,说明二者总体得分呈极相关。三是使用Matlab软件对这10位教师评估结果的总体分布走势进行趋势分析,发现网评和纸质评估的总体得分变化趋势非常一致,所测结果能够有效地说明所要测量课堂教学的现象。以上质量分析表明网评与纸质评估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网评结果具有较高的有效性。

三、结论与思考

课堂教学质量网络评估属于社会调查范畴,社会调查问题往往纷繁复杂,不确定性和非线性因素太多,这种人评估人的社会调查性评估一直是个世界性难题,要达到完全客观、公正的评估效果是不可能的。所以,课堂教学质量网络评估这种复杂性社会问题期望完全用量化的办法来解决,是不太现实的,何况运用受控性差的网络评估手段,更增加了评估结果客观、公正的难度。评估也是对教学活动的一种状态描述,是对复杂的课堂教学现实的一种简化和抽象,应用统计方法描述课堂教学现象,在当前大规模办学条件下,无论它如何不完善,总比我们凭主观发表议论强。结合各高校近十年的网评实践,我们认为:课堂教学网络评估是学校、学院和教师了解和把握课堂教学现状的主要手段,也是教学意见交流、教学研讨和教学管理的便捷平台,评教结果长期的总趋势是相对稳定的,总趋势中也会在某学期某时段出现较大波动。出现这种情况,往往与管理水平、教师教学态度、课程性质、人动、人为干扰、学生情绪、学生群体不同等因素有关。网评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认可。网络评估在人为干扰和偶发因素影响较小的情况下,其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应理性、辩证地看待网评,合理运用网评结果。总的来说,网络评教已成为教学意见交流、教学研讨和教学管理的便捷平台;能够及时反馈评估信息,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利于教风建设。在人为因素干扰较少的情况下,评估结果具有相当高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在教学规模急剧扩大的情况下,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保障教学质量做出了贡献。如果我们能较好地控制人为的干扰因素,本着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确定评估指标、控制评估过程和运用评估结果,网络评教就具有了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同时也是稳定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杜智敏.抽样调查与spss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31,148.

[2]刘霄.建立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新体系的探索[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2).

[3]黄芳.高等教育中的评估[J].现代大学教育,2012,(3).

[4]黄忠兵.网络评教利弊谈[Z].重庆交通大学:教学风(内部资料),2011,(33).

[5]胡高云,李乾斌,余嘉政.高等教育中的评估[J].现代大学教育,2012,(4).

[6]刘洁.清华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的新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6,(2).

篇(5)

【中图分类号】G648.7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在不断提高,管理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不仅注重理论学习而且还强调实践的操作,在实践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合理有序的课堂组织与管理。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深入研究课堂管理的有效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管理学》课程定义及教学目的

(一)《管理学》的课程定义

《管理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近代史上发展最迅猛,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重大的学科之一。《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周裕全等,2005;王华强等,2007)。管理是对客观规律进行总结,但管理又具有很强实践性(于云波,2006)。《管理学》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启蒙、奠基性的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管理中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理,必须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霍彬,2008)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管理学》课程就是以管理理论为主要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以及实用价值的综合学科。

(二)《管理学》的教学目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从培养学术性人才转变为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应用性专门人才。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其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提高应用所学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将来进入职场以后的竞争力 。

二、民办高校《管理学》课堂教学的管理现状

为了真实地了解民办高校《管理学》的课堂教学现状,本研究采用访谈的方法,对本校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展开了随机访谈,主要围绕“不听课的同学给你的学习造成的影响”、“你对《管理学》课堂管理的总印象”、 “你的《管理学》老师主要是通过哪些手段管理课堂的”三个问题来征集学生的意见。在访谈中发现,本校的《管理学》课堂教学管理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民办高校的大学生由于自律性较差,《管理学》课程内容较枯燥,大部分学生易受到外界影响

由于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在初高中时期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大学以后难以静心投入学习。在访谈的过程中,有学生反映“很想听课,但是总会被不听课的同学‘带走’”或者“不听课的同学常常在课堂中起哄,让我们不能很好投入学习之中”。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不听课的同学”对想要认真学习的同学依然存在较大的影响。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对《管理学》课堂管理的侧重点存在较大争议

在本校学生被问及“对《管理学》课堂管理的总印象”时,很多同学认为其“该管的不管”,即对课堂管理的方向以及侧重点存在较大的争议。例如,当某大学生被问及“对《管理学》课堂管理的总印象”时,他认为“我们学校管理很严格,但是我们觉得大多数还是停留桌椅的摆放,环境卫生的清洁等,其实我们不听课主要是这门课理论太多,我们容易发呆。”可见,课堂教学管理的侧重点不仅要体现行为规范,更要考虑到学生内心的需要。

(三)教师管理手段传统,容易忽视学生的感受

在对学生进行访谈的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老师常常会对他们说“‘安静’,不要再讲话了”、“最后几排的同学不要玩手机,把头抬起来”、“谁再不好好听课,就扣平时分”等。这其实说明了大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管理的手段传统,学生感觉教师对自己的管理存在“威胁”的意味,不乐于接受,导致管理效果较差。

三、提高民办高校《管理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下放课堂管理的权力,设置“九宫格”责任区

《管理学》课堂教学管理中,教师应该由主管人转变成“导演” 。首先,教师要有意识地缩小管理的范围,将管理课堂的权力下放给在学生群体中具有“影响力以及凝聚力“的学生,让学生作为权力的代表,辅助教师管理课堂;其次,教师可以将这些核心人物置于“九宫格”(即9个人为一个小组,以小组方式就座)的中心,成员之间互相监督遵守课堂纪律。

(二)强化情感教育,推动学生精神上的自律

课堂教学管理应关注“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教学者与教学的立场进行,而要从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入手,以促进大学生自律性的养成作为管理的目标。因此,大学生课堂管理应该包括三个部分:学习正确的行为规范、行为给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带来的影响以及这种行为如何持续。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管理中应该注意:第一,让学生了解正确的行为规范是怎样的;第二,引导学生感悟行为规范背后的意义;第三,在学生认同这些行为的基础上,促使其内化成自身的习惯,让它成为学习的动力。

(三)贴近学生实际,创新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果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管理手段。除了过往传统的“强硬式”管理之外,教师也该适当选用“怀柔”策略。最主要的是,教师在实行课堂教学管理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内心感受,与学生形成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创新型的课堂教学管理手段应该促使师生双方达到一个“合悟”(即“一起领悟”) 的境界,在提高管理效果的同时,更推动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任文举,任浩.《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文献研究综述[J].现代企业教育,2012(11).

[2]陈冰冰,陈平.民办高校《管理学》课堂教学管理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4(4).

[3]李霞.民办高校课堂教学管理的思考[J].新西部(理论版),2014(10).

篇(6)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119-03

教育质量问题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过程中一个始终被关注的问题,历史上的每一次教育改革都是为了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尽管不同的时代、不同时期教育质量的标准是不同的,但为了保证为社会发展服务,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必须保证质量。保证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教育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质量的保证,高校大学生的教学质量关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保证教育质量的含义

保证教育质量是指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担保做到教育教学活动和培养学生的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质量要求。这是国家对受教育者最低的要求。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是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前者规定受教育者的一般质量要求,也是教育的根本质量要求;后者规定受教育者的具体质量要求,是衡量人才是否合格的质量规定。

保证教育质量是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保障所培养的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最低要求,即教育质量必须有统一的保底要求,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和其学达到国家规定的各学科课程标准。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育质量的具体要求,即教育规格,它是教育目的的综合反映。由于社会环境、学校条件和个人素质等的差异,决定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体现出自己的特点,因此要在保证教育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统一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保证教育质量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发展。但是在目前,大学生教学质量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水平。

二、高校大学生课堂教学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1.在课堂教学质量管理中,既要关注教师的素质提高,又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高校中,进行教学质量改革,重心往往都是落在教师素质的提高方面,这样的确从源头上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但是教学活动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平台,“教”与“学”同样重要,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双管齐下。教学质量的提高责任不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老师,更在于教学对象的配合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这几年的教学工作中,笔者本人也曾进行过多种教学方式的改革,例如,在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学生讲授法、课堂讨论以及角色扮演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转变学生“等、靠、要”的思想。学生的“等”主要表现在,上课老师提问时,他们消极应对、不思考、等老师给答案;学生的“靠”主要表现在,他们遇到问题时总是依赖学校、父母、老师或者其他同学,不愿意主动解决问题,承担责任;学生的“要”主要表现在,很多学生在高校学习期末考试前向老师要重点内容,考完试向老师要分数。在这些教学方式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确很高,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是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这些方法需要花费的课时都相对比较多,如果大量使用,对课程进度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其次,大部分学生在这些练习中都能认真对待,但是也存在小部分学生在练习中聊天或者做其他无关的事情。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这些练习中也发现部分学生知识面较窄,信息量较少,分析问题缺乏深度和创新,甚至还有一些学生看待问题比较片面和偏激,这些问题都需要授课教师进行分析,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课堂教学考核方式缺乏弹性,不能真正的反映出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目前本校学生课程考核方式为:10%平时成绩+20%期中成绩+70%期末成绩=总评成绩。这个公式从表面上看是全面合理的,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都能进行很好的考虑,从而科学的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实践中,就会发现这种考核方式并不能真正的体现出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好坏和综合素质的高低。总评成绩中90%的成绩来源于两次考试,而平时成绩只占10%,导致很多学生只会关注考试结果,而忽略课堂教学中知识和能力的学习和培养,这其实还是一种应试教育,为了考试而考试。这种考核方式其实违背了当初设计考核的初衷,将培养综合素质的大学生变成了应试教学的产物。我们下面来做一个假设,例如,有甲、乙两名学生,假设甲学生平时经常旷课,当然还没达到学校取消考试资格的底线,平时作业也很少做,假设他的平时成绩为60分;他参加了期中考试,一般期中考试多采取开卷的形式,这样期中成绩一般都能在70分以上;期末考试在考60分,那么最终他的总评成绩就能达到62分。乙同学如果是个好学生,平时成绩和期中成绩都能得95分,但是期末考试却因为身体不适或者其他原因考砸了,只考了40分,那么最终他的成绩就是56.5分。那么从最终成绩上看,甲同学成绩及格,从每种意义上讲就是达到了课程要求的标准,但是乙同学成绩不及格,意味着课程没有通过,没有达到课程要求的标准,还需要后续补考。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上看,乙同学有可能比甲同学收获更多。这种考核机制最大的弊端不仅不能很好的呈现出学生学习的效果,还会造成学生到课率的下降,使很多学生不重视平时学习,导致教学效果也受到了影响。这种考核方式本来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希望对高校学生的培养不仅关注结果(成绩),更关注学习的过程(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但是却在现实中又回到起点,大部分学生还是将焦点放在成绩上,忽略了学习过程的培养。这种现象在通识选修课中尤为突出,上通识选修课的学生人数较多,学生人数一般都有130人以上,授课教师很难做到周周点名。普遍来说,这些课程学生缺课率比较高,学习效果根本无法达到,对于平时用心学习和上课的学生来说,这也造成了间接的不公平。

三、解决思路

针对上述两个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思路:笔者建议以后能多开展“双学”活动,即教师向学生学习,学生也要多向教师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加强了教学质量,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这对于今后的教学质量来说是一种有力的促进和提高。在学校中对“教学名师”以及优秀的教师要让他们走进学生的身边,通过这些优秀教师的工作演讲或者宣传,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感受教师的魅力,也能将这些典型真正的发挥他们的示范效应,给学生也树立一种学习的榜样。另外,通过对优秀教师的宣传,也能让学生知道学校中存在大量优秀的教师,并且这些教师不比名校教师的素质差。同样,对于优秀的学生也要进行大量的宣传,也可以采取向教师或者全校学生演讲的方式来影响大家,让老师也能意识到自己的学生也是最优秀的,这对于教师的自我学习和爱岗敬业也能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总的来说,就是让学校中的奖励能够真正的发挥它的示范和激励作用,让学生和老师能够在这种互促互敬中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笔者建议今后在学生考核中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向和思想,注重课堂教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弱化以考试为主的教育模式,培养出真正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现有的考核机制不能很好的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而会造成学生出勤率较低的影响,因此实行一种新的考核制度变得至关重要。建议在今后的考核中增大平时成绩的比率,减少期末成绩的比率。平时考核多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分数,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教学必须向课外活动延伸,教材内容必须与大学生的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实践计划,规定学时,提供必要经费。加强组织和管理,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只要条件具备,就要积极探索并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教学实践活动,如继续坚持近几年开展的与课堂教学有着互补关系的大学生时事政策教育、法律教育活动等。通过这些方式,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也能使学生增加很多在课堂上无法获得的实践经验,这才是综合性人才培养的目标,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兴海.关于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几个问题[J].继续教育研究.1996(2).

[2]陈晓玲,瘳益.关于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的实施与探讨.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5):203-205.

[3]卢德鑫.关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3(10).

篇(7)

一、系统方法运用于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管理的可行性

系统是若干个功能不同,又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的整体。系统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普遍性。现代系统论的实质是通过系统内相互关联部分的科学组合以达到系统整体的优化,这是当今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理念和方法。

整个社会教育、乃至一个学校的教育,都可以作为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因此可以运用系统的方法加以管理促进。高等教育,是培养一国高层次人才和精英人才的重要领域。我国高校扩容多年以来,客观存在教学质量滑坡现象,课堂教学质量是其中相应一环。本文旨在运用系统方法对高校课堂教育质量的提高作探讨。

二、影响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系统因素分析及对策

按照系统观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存在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基本因素,这主要有:教师、学生、教学管理、校内外环境四方面。而这四方面又可进一步细分。

1.教师方面

文化专业素质、学术造诣。这是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主导性基础;社会素质、品格。指教师对人、社会各方面的感受和历练、正面的为人之道。授课艺术和技能。指课堂中把握学生学习心理和行为,运用各种方法灵活地达到教学目的技能或艺术。社会责任心、事业心。指教师对高教事业的执着、忠诚以及追究业绩的内在动力。授课内容的质的把握。成熟知识传授和研究性并重,课程讲解以成熟的体系、结构为主,兼顾发展前沿和热点。课堂精神面貌、精力、健康。课堂授课教师必须持以饱满的精神面貌、充沛的精力,为此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健康。

上述方面的配合能基本保证教的方面的课堂教学质量。但这些只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基本面。

2.学生方面

学生是教育的第一主体。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综合素质,是影响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学习态度、主动性。人生态度决定人生高度,学习的主动性是高校学生学习发展的原动力,但客观上有当多的高校学生主动性自我把握很不够。文化综合素质与专业素质。主要指入高校前的文化综合素质和各学科的专业基础,这点与学生在大学课程学习中的收获大小有较大的关系。知识、专业与个人特质的匹配性。学生课程学习的成效与个人的天赋有很大的关系,学生的学习天赋、兴趣将会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3.教学管理方面

教学管理是相对于学生和教师这两个教学主体的外部促进因素。对此可以作以下分析:

课程设置合理性。主要指课程设置的广度和深度的处理,以及对于学生的适宜性的把握。这对于高校管理层的决策能力和决策机制有较高的要求。课程间的配合。主要是各门课程教学实施中的前后时间关系,以及各门不同课程间的内容配合,其中包括内容独立性和必要重复的尺度的把握。教学制度、监管与激励。教学制度是规范教师和学生、乃至全体高校员工的思想、行为的利器,是合理配置、优化教学资源、形成良好教学秩序的基本手段,它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的组织保证,有着控制、监管和激励的多种功能。积极的校内激励和竞争机制。公平是合理竞争的前提,需要在高校的教师群体、学生群体以及在整个高校员工中引入竞争机制,这将使得优秀的教师、学生以及优秀的管理干部人才辈出,从而优化整个高校组织。

4.校园学习氛围方面

应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其对于课堂课程教学质量是间接的作用,良好的校园环境是课堂外的大课堂。为此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逐步培养形成开放、创新、争鸣、、互勉的学术和学习氛围。这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并且需要长期努力、持之以恒,最终实现从制度、措施的促进向自觉行为的质的转变。

培育校园文化对外部环境正负面影响的识别、批判、吸收机制。应将高校更作为一个社会的开放系统进行管理,教育系统的开放特性更有助于高校的活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高校课程教育实施的空间和人文环境的变换,将对学生和教师产生生动、或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正面的作用将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形成开放式的输出和吸纳科技知识成果机制。按照开放的理念,可以创造条件加强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的空间切换,通过开放式的科技文化的输出和吸纳机制,使得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形成对知识、文化的识别、批判、吸收的机制,从而使得课堂教学的质量的保证和提高以理性的共识为基础。

三、结束语

高等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只能通过全面和系统性的管理和把握,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篇(8)

在高等院校教学工作中,课堂教学工作一直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课堂教学质量则是整个教学成效的重要控制点,也是高校教师所关注的热点目标。高校的生源数量较多,并且各个专业的设置相对复杂,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素质,其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上要保证具有指导性、科学性、层次性、可行性与动态性,从而真正地实现高质量教学。高校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工作中,要积极地探索新评价模式和评价标准,加强相关理论实践的研究与操作。

一、当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评价片面

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应该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成长,并且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知识发展,突出学生主体性来作为教学的重点目标。但是,现阶段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评价主要以教学进度和考试成绩为主要的评价内容,对于学生的主观因素缺乏有效的评价,并且评价结果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对于教师本身来说,教学质量评价忽视了教师自身的主观因素,缺乏对教师多项教学能力方面的考查,只关注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难以真正地体现教师的全面教学水平。

(二)评价单一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上,学生的评价意见占整个评价工作的较大一部分,但是其开展过程中,评价过程相对随意,并且相关评价还存在很大的局限,难以真实、全面地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缺乏一定的客观性和有效性,难以达到教学评价的督促效果。

(三)反馈缺乏时效性

教学质量的评价需要有积极、快速的反馈,而当前教学质量评价中,对于教学质量评价的信息反馈存在很多的问题,缺乏足够的时效性。教学质量评价其本身在高校开展教学工作中,容易受到忽视,并且其评价结果与教师的奖励有着密切的管理,其人性化的评价理念难以得到推行,教师作为评价的主要对象,其在评价的过程中相对被动,对于教学评价活动应对不积极,并且经常存在逃避与应付的行为,整体教学质量评价的反馈不够及时,教师缺乏足够的参与积极性与认同。

(四)评价方法不合理

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制定上,要与实际教学情况相结合,并且有一定的调整空间。现阶段的教学质量评价相对固定,并且其指标不具有灵活性,难以对特色化的教学需求进行满足。这种僵化的评价方式,难以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与考量,整体考核忽视对教师的个体性差异的关注。与此同时,当前的评价方式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没有进行区分,并且对于不同的专业类型和教学基础环境的评价上都缺乏足够的针对性,难以真实地对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反应。另外,当前的教学质量评价过分重视教学指标,采用量化的教学评价标准,评价缺乏过程化与动态化的特点,难以真实地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满足。

二、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建设的思路

(一)把握好质量评估体系的基本原则

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上,要本着指导性、科学性、层次性、可行性与动态性等多项原则。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目的是为了解决当前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且实现课堂教学规范化发展,提高整体教学效果。质量评估工作的开展,应该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给予教师教学方向上的指导。在教学评估过程中,要保证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并且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针对不同阶段和不同内容的教学上,要制定多层级的评价标准,保证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发展性和延伸性。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开展,需要保证其可行性与动态性,并且符合当前的基本教学需求,整体评价工作具有较强的跟踪能力,可以实现对学生多项素质的培养。

(二)完善评估体系的各项标准

在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工作中,要对于当前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进行重新研究和定义,对于其中不合理和需要丰富的标准进行适当的调整。评估标准的确立,要与教学的内容与目标进行结合,并且融入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教学质量评价也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多方面内容的评定,并且从教学的目标制定、教学设计、课堂实施以及质量反馈等多方面制定不同的评价流程,真正客观、公平、公正地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体现。

(三)提高教学质量评价的整体性

教学评价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其评价的主要参与者是同行的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的管理者,也包括教师自身。在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上,要从不同角度出发,保证评价工作的整体和全面,避免单一角度的评价所带来的不客观问题。同行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间接参与群体,其可以对教师的教学状态、教学设计以及各项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等角度,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学生作为教学的对象,也是参与教学活动的直接受众群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感受最深,并且结合自身在学习中的一些体会,可以给予教师全面、准确的评价,并且从认知的角度上来提出相应的不足。学校管理者则从教学活动的大方向调整以及教学目标的落实方面来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其评价标准主要从全局的角度来对教学工作进行评价。另外,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自身各项教学工作中的不足进行积极的自我总结和自我评价,积极地进行自我反馈,进而体现出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所应该具有的实践性和自我提升特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开展教学工作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非常关键的,而打造一个科学、有效、符合实际需求的质量评估体系,是对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在进行质量评估体系建设上,要提高评价工作的系统性、动态性与长期性,并且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关注课堂教学,将教书育人的理念进行深入的落实,提高高校整体教学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马天瑜.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绩效评价与指标建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5).

篇(9)

一、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意义

课堂教学是高校的首要任务之一,优质、高效的教学质量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力保障。如何保证教学质量能够达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业务水平?建立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督促教师在各个方面都能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课堂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学校办学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进行课程实践和教学改革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是质量监控的重要依据,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组成结构

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从评价范围上可分为微观评价和宏观评价;从评价的时间跨度可以分为时间上分为短期评价、中期评价和长期评价;从评价方式可以分为体验式评价和第三者评价。这些评价各有特点,但在实际中大多数按照主客体划分。

1.体验式评价也称自主评价,是评价者结合自身的实践过程给与的评价,包括教师本人自评和受教育者学生的评价。教师自评的主要功能是系统收集教师本人的教学活动对教学质量状况的评价信息及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满意度信息。由于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最大受益者,所以学生评价最能直接的反映出教学质量、教学设施等方面的信息,所以最应引起重视。

2.第三者评价也称客观评价,是评价者不掺杂个人主观因素和主观意愿因素的评价,包括同行、专家、督导、管理人员、用人单位和社会评价。他们从专业层面及管理角度对教学活动、教学材料、学习效果和学生工作实际能力、等等,不同层面的诸多方面做以规范客观评价,力求教学评价结果的信息真实反馈,全面地反映教学质量。

三、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由于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涉及内容十分广泛,为了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提高评教质量、增强评教有效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证,建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时,要有相应的理论依据,每个指标项目要据有相对独立、准确、完整的科学含义,力求科学、完整地内涵,力求全面、客观、公正,可靠性和合理。

2.客观性原则。在评价过程中,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能客观地反映被评价对象的真实价值,避免评价人员主观臆断或掺杂个人感情的倾向性的影响,对于全面、可靠、正确教学评价至关重要。

3.可操作性原则。评价体系中的各项内容必须是可操作性的,也就是说,每个组成部分都可以进行实际观察、测定,或根据评价客体的表现可以得出定量或定性的数据结论。

4.开放性和多样性原则

教学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也不可能用一个整齐划一的标准来框定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众多复杂的教学行为也不可能用单一的标准涵盖,因此现代教学评价标准应该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为评价者创造宽松的环境,在评价过程中具体掌握标准留有一定的余地,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留有广阔地创造空间。

5.反馈性原则。通过建立多方面的信息反馈机制,帮助被评价者及时了解自己的教学状况,发现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不断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构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思考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评价观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以人为本就是尊重人的劳动、创造和创新,尊重人的个性和人的自由,努力按规律办事,正确认识人的能力与知识、素质的关系;把人的能力与道德品质有机地统一起来,做到人尽其能、人尽其才、人尽其用。评价中以人为本,能充分体现人的主体地位肯定人性的价值追求,尊重人的内在发展需求,提高其参与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活力,既发展了人的个性特征,又体现了教育功能的根本要求,彰显了教育的本质特征。

(二)注重评价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教学评价的主要作用有鉴定、诊断、导向、激励四个的方面,评价的精髓是为了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评价总体思想是“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教学相长,提高质量”,评价是手段,不是目的。通常在实际操作时,一般都强调监督作用,侧重检查和考核,重视评价的结果和结论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评估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因此对评应该找出其优点所在,并总结经验,以利用座谈、讨论等形式,相互探讨、借鉴、查找不足之处的原因,“对症下药”,促进提高教学质量。

(三)创建开放完备的网络评价体系平台

网络的开放性特点为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创造了良好的评价环境。将多种评价方法有机结合,能够规避单一评价模式对评价结论的影响,提高教学评价的效度和信度。通过网络评价系统提供的综合分析功能,可以随时统计汇总分析测评数据、了解建议、查询评价结果等等各类综合信息。尤其是由社会各界的非官方群众组织与民间机构发起组织并实施的社会评价活动,更具有特殊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评价体系平台一方面能为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进行的科学决策提供坚实参考依据,保证学校的人才培养的定位和学校办学方向;另一方面,也能及时、动态地反馈给各级领导、管理部门和教师本人,使相关的单位和各任课教师可以随时查询评价者对自己的评价意见和建议,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主观努力与客观的实际效果之间的差距,能为教师具体改进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激励教师更好地发挥潜力。

[参考文献]

[1]常河山,郅庭瑾.试论教学评价的科学化[J].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03)

篇(10)

网球课程是一项对学生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的项目。在网球击球中,学生的手、脚、眼、脑等各部分都要协调进行才能完成击球动作。同时,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体育管理,即对体育事物的管理,是管理在体育领域的具体表现,它以管理学作为理论基础,以体育问题作为实践对象,追求的是体育实践的最佳管理效果。如果将此理论应用到课堂教学管理,教师就能够以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来加强对学生网球学习实践的管理,能够促进课堂教学工作的科学化和有序化进行,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从而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对于网球课堂教学来说,教师课堂管理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目前有些老师认为学生都是成年人了,因而在教学中缺少或者放宽了必要的约束性。教学活动不同于日常的锻炼身体活动,应该保持必要的严肃性,教师通过认真备课,从而在课堂中认真执行,教给学生运动项目的知识和技能,课堂教学缺乏必要的秩序和规范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例如,教师的讲课时,学生的拍球动作,一个同学拍球,周围几个学生听不清楚;学生的讲话,学生交谈中将注意力集中在谈话内容中,也无法听清教师的讲课;学生上课不穿运动服穿牛仔裤上课,这样导致无处放置网球,只能拿在手里,从而影响了击球的效果。诸如此类,教师的课堂管理,也要在细节上下功夫,只有这些细节都管好了,学生的网球学习才能有较快的进步。

2.教学场地器材的局限性

我国最近一次的高校体育场地设施普查表明,全国高校网球教学场地同在校学生人数比例严重不足。一块网球场地一般同时可容纳4人训练,一般以同时承担6人的教学为宜,通常情况下,每位教师有3片教学场地。但是,根据笔者的走访和调查,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网球教学班人数在20~50人之间不等。按照这一数据计算,最少人数的班级仍然存在教学场地不足的情况。倘若进一步来看,教学人数在40人以上的班级,在3片教学场地中完成教学任务必然十分困难,学生学习和练习效果显然无法保证,网球课只能变成网球认识课了。而且,这种情况容易造成学生的意外损伤。学生距离太紧密,动作不敢做得太开,缺乏完整性,这也影响了学生的练习质量。教师的讲解只有通过学生不断的练习才能转化为学生具有的技能,但是,练习场地的紧缺,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和学生的练习。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场地因素在当前情况下,对网球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是各高校应解决的必要问题。器材也是影响当前我国普通高校网球课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绝大多数高校不提供网球拍和网球,上课时学生自备球拍,这就使得家庭状况相对较差的学生不愿选择这一“贵族运动”。教学中,有的学生自己购买球拍,有的学生借用同学的球拍,使用起来小心翼翼,打球的次数有限,无法完成动作的定型。

二、提高我国普通高校网球课堂教学质量的思考

1.加强学生课堂管理

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指导和引导下的一个有序的过程,必须加强教学的管理。首先,应对学生的候课提出要求。教师要求至少提前5分钟到场做好上课的准备,学生也应有同样的要求。提前5分钟到场,学生不仅可以稳定一下自己的情绪,同时,提前到场可以使学生有机会适应课堂的练习节奏。在教师教学完成后,学生要通过多次反复的练习才能不断巩固学习的成果,真正将网球运动技能学会,从学到会的过程,需要学生大量的练习,一堂课开始前到场可以使学生有一个好的开端,从而心情愉快地开始课堂的学习。其次,努力提高学生听课的能力。许多大学生经过高中的书山题海考入大学,对听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体育课听课的重要性不以为然。实践证明,只有认真听课,听会听懂教师对每个分解动作的细节标准,才能在自己的运动实践中真正地运用这些标准。体育课教师讲课的时间相对其他课程较少,讲课的重点和关键点学生如果没有把握好,脑子里都是模糊的,自己打球时也就难免随心所欲,无法完成教学要求了。因此,必须加强学生对听课的要求。再次,要加强学生练习纪律的要求。每堂课教师根据备课认真开展各环节的教学工作,对练习的内容、练习方法和练习频率都有相应的要求。但是,有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偏离教师的要求,在场地有限、学生人数较多的情况下,不仅会影响其他同学的练习,而且会对学生上课的安全性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学生对练习纪律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是教师经验的积累,也是教师从全体学生角度出发考虑问题的结果,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控制有秩序地练习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最后,要提高对运动积累水平高的学生的期望和要求。针对该层次水平学生的实际状况不断调高他们的目标,在引导和适度的压力感的双重作用下,激发他们的运动潜能,巩固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培养这部分学生积极转化为班内的骨干力量,在自身技能提高的基础上,还可以带动和帮助其他同学的练习,并在这一过程中增强自信心和行动力。

篇(11)

一、现阶段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分析

提到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具体做法,但是现阶段最主要的评价就是主体评价为主。所谓的主体评价,即是有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等,主要由人的评价对教师教学活动进行的评价,或者说,多元化主体评价是综合衡量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评价模式。因此,在设置、健全、完善高效课堂教学质量体系时,必须分析不同的主体评价的优势和不足,充分发挥和整合优势力量,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各评价主体、性质、目标和工作方法的差异,明确好评价主体间共性与个性的东西,并在各级评价指标、评价权重中得以体现。目前高校评教的主体都与教学质量有密切关系:学生、专家、教学管理人员[1]。

(一)学生评教模式利弊分析

学生评价是指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教学实践后对课堂教学进行的有效价值评价。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将教师任课班级的学生直接评教放在较为重要的位置,在教学评价的整体权重中也占到较大的比重,国内研究也表明,学生评价己经被广大教师接受或欢迎。一般认为,学生评价是课堂教学评价中最有价值的评价。但是,有研究表明,学生是否是一个合格的评价者值得考虑。尤其是在目前社会整体环境的影响下,功利主义思想在高校学生群体中也渗透的比较严重,有些学生对教师的评教很大程度上和该教师的课程考核方式、不及格率等挂钩,而教师的实际课堂教学质量反而居于次要地位。而且,学生评教还要受到课程本身的性质、学生对课程的兴趣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干扰,并不能完全形成真正客观标准的评价结果。

(二)专家评教模式的利弊分析

专家评价是指学校专门聘请来考核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的行家,通过跟班听课来评价教师的授课质量。这在高校主要运用在准备晋级职称的教师的教学环节活着是学校的期中教学检查等带有检查考核意义的阶段,还没有普遍适用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专家一般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视野更宽阔,站得更高,能够从学科发展和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角度对教师授课进行理性的评价,因此专家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是可行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由于专家同行听课毕竟要占用较多时间,在教师教学工作量普遍较重的情况下,很难保证听课的课时。另外,组织退休教师成立督导组随堂听课也受到督导年龄、体力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加上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方式的不同,专家评价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三)管理人员评价模式的利弊分析

高校的各级管理部门直接参与课堂教学的监督活动,是督促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之一,尤其是高校的教务管理部门,更是直接负责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管理者。教学管理人员课堂评价特别是院校领导的评价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可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但是由于教学管理者的工作内容繁重,很难将精力全部集中在教育教学质量的改进,尤其是目前衡量高校排名的主要因素基本集中于科研领域,作为高校管理人员,主要工作精力也在于如何提高单位的科研工作实力,因此真正落实在教学上、尤其是通过随堂听课的方法获取的信息更是不现实。通过组织学生谈话等方式,也未必能真正获取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的真实反馈。

以上即为目前我国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的主要模式,其中,学生课堂教学评教是其中的最主要评教模式,占最重要的地位。

二、我国高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设置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学生课堂评价指标体系单一化

评价工作成败的关键在于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2]。目前的评教主要是以网络问卷选择为主,一般都是全校统一的问卷模式。采用这样的指标体系,从操作方便、规范角度考虑是可取的,看起来显得公平,但实际上,统一的指标体系,无法对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做出客观评价,不能很好地体现不同学科或专业课程的特点,抹杀了被评价课程的专业性。教师的教学水平确实有高低,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课程性质对学生评教也具有重要的影响。用同样的评价表去评价不同学院、不同学科、不同专业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即使在得分一致的情况下,实际教学质量也未必相同;而得分上的差异在很多时候并不能完全真实反映不同教师在课堂教学质量上的差异[3]。

(二)学生课堂评价价值导向功利化

我国目前学生评教是教师晋升职称的重要评价因素,也是教师各类评奖评优的中药衡量指标;而学生与教师的关系,除了课堂教学中的互相配合,教学评价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往往学生会通过在评教中的活动对教师的课程教学考评施加压力。甚至出现对学生要求严格、学术严谨的老师被学生打低分的情况。这种不良倾向长期以往发展下去,必将直接影响到我国高校整个教学评价机制构建的科学性与功能性。此外,从评价目标的设置来看,目前我国高校的评教依然以“知识”和“讲授”为中心,很难反映出教师与学生的“个性”、“思想”、“交流”方面的内容,而国外则重视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己的“兴趣”与“探究”,真正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明.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9

[2]陈悦.学生评教对课堂教学质量影响的研究[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1)

[3]谢博文.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价指标体系优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