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预防流感的方法大全11篇

时间:2023-07-06 16:20:3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预防流感的方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预防流感的方法

篇(1)

2、每次洗手洗两遍。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研究了志愿者手上的细菌,发现使用抗菌肥皂洗手一遍效果微乎其微,如果你确实想避开流感,每次洗手最好两遍。

3、在公共卫生间注意手的清洁。研究发现,有相当高百分比的人在使用卫生间后不洗手,每人触摸一下门柄即走出。应该在洗手后使用纸巾关龙头,再用一张纸擦手,然后垫上纸巾拉门柄。美国疾病控制中心认为,这有助于免患流感之类的传染病。

4、携带消毒剂。因为多数流感病毒可以在物体上生存数小时,手与手或手与物体的接触便是传播流感的一种主要途径。你会把手放在嘴边或鼻边,病毒趁机而入。所以,最好携带消毒液胶或消毒纸,这样可以随时清洁双手。一项对学校缺课率的调查发现,学校的学生使用凝胶消毒剂,其患流感的几率比采用其他方式洗手的学生要低近20%。

5、用手关节擦眼睛。与手指相比,用手关节擦眼睛感染病毒的几率较低。因眼睛为细菌的侵入提供了一个完整的通道,普通人每天揉眼睛抓面部约20~50次。

6、把牙刷放在微波炉用高火加热l0秒。这样做可以杀死导致感冒和其他疾病的细菌。刷完牙后,牙刷便成了细菌的寄生地,所以在使用前最好放微波炉内消毒。

7、秋季注射流感疫苗。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议50岁或以上者,长期居住护理院,患慢性疾病(心脏方面的病、哮喘、糖尿病)者,孕妇,因患癌症、艾滋病或其他因素而导致免疫系统下降者应该注射疫苗,与流感高群者在一起生活或工作的人也应注射流感疫苗以抑制流感传播。

8、减少自责。自责易使自己更易患感冒,这是科研人员在对200名工作人员进行3月以上研究发现的结果。即便对工作驾轻就熟者,当工作遇到难题时,如果缺乏信心或自责,那么则很容易打喷嚏。

9、随处放一盒薄纸巾。在屋内、工作场所和轿车内随处放一盒薄纸巾,这样在他人咳嗽或打喷嚏时,随时抽取使用,把细菌的传播降到最低程度。

10、冬天把窗户留一个缝。如果你居住在比较新的房间,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大量的新鲜空气对驱赶病菌具有神奇的功效。

11、把室内温度调低5度。室内过热的干燥空气为流感病毒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当鼻、口腔和扁桃体中黏液膜干燥时,就无法有效地控制细菌。把温度调低一些,并且使用室内增湿剂有助于在冬季将温度保持在一个较为健康的水准上。

12、调控家庭居室湿度。居室的湿度保持在50%左右。如果长期大于60%则意味着霉菌可能寄生于墙、织物和厨房中,低于40%,则干燥的空气使人易受细菌的侵袭。

13、每周洗一次桑拿浴。奥地利对志愿者的一项研究发现,在为期6个月的受试中,经常洗桑拿浴者比不洗桑拿浴者,患感冒的几率低1/2,其原因可能在于,吸入的热气体可以杀死病毒。

14、吸入电吹风中的空气。这听起来似乎有些神奇,但英格兰哈瓦德医院的一项研究发现,吸入加热空气者比吸收常温下空气者,患感冒症状的几率低1/2。尽量能通过鼻子吸入空气,20分钟最佳。

15、每天食用大蒜瓣。让142名志愿者在11月至第二年2月连续12周每天服用一瓣大蒜或安慰剂,结果发现,每天服用大蒜者不仅患感冒几率低,而且即使患了感冒,其症状表现也轻微些,康复的也比较快。

16、每天饮用一杯酸奶。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食用一杯酸奶可以把患感冒的几率降低25%。最好从夏天开始食用,以便在感冒、流感季节到来之前,增强其免疫力。

17、每天冥思片刻。冥思是缓解压力的有效方式。压力大易使人感冒。有压力与无压力者相比,其患感冒的次数前者为后者的两倍。

18、每晚清洗指甲沟。指甲缝里是窝藏细菌之处。

19、每3~4天清洗一次手巾。在流感季节最好用热水清洗以杀死细菌。

20、一旦有流感症状,立即采取下列防范措施:一是含服锌糖锭直至溶化。在白天每2小时服一次或使用锌类喷雾剂;二是每天两次一次一粒服用250毫克的黄氏药丸直至好转;三是用微波炉烤大蒜瓣,然后把软化的蒜瓣放在面包上食用。

篇(2)

【中图分类号】R18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8-068-1

2009年6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把甲型H1N1流感警戒级别提高到了六级,表明正在发生全球性流感大流行[1]。截至2009年10月28日,中国内地病例数量也已达42009例,死亡4例[1]。接种疫苗是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手段之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完成疫苗研发和注册使用的国家[1]。我院于2009年11月2日―2010年4月28按上级要求共完成3970例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任务。在短时间内大批量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我院启动了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圆满完成了阶段性接种任务,现将接种方法与体会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2009年11月2日―2010年4月28日共为适宜人群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3970例,男性1900人(占48%),女性2070人(占52%),年龄范围3-70岁。成人662例,少年及儿童3308例。受种者中有79人发生了不良反应,其中78人为轻微反应,有一名经留观4小时后出院。

2方法

2.1接种点设置

临时接种点应具备与接种对象数量相适应的疫苗储存、疫苗接种基本条件。候种区域、接种区域以及留观区域相对分开,并有明显标志。学校等应种人员较多的临时接种点,设在一楼,避免拥挤。候种区域、接种区域以及留观区域宽敞、明亮、通风、清洁,配备救护车和急救设施及急救药品等。接种区和留观区还应配备观察床和相应急救设施和药品。同时报告市疾控中心派专业人员指导、查验。接种前2小时内要进行接种场地消毒,接种后医疗垃圾按医疗废物处理条例进行处理。

2.2接种点人员的配备及组织管理

起动甲型H1N1流感防治应急预案,成立甲型H1N1流感疫苗应急接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院内及接种点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培训、预防接种工作宣传动员、督导检查、制订接种流程等。接种点根据接种对象的数量配备足够的医务人员(有预防接种上岗证),接种区和留观区各应配备一名急救医生和一名护士。

3健康教育

设立咨询处,由4名医务人员组成,负责接待受种者、向受种者解读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政策和接种知情同意书,严格筛查禁忌症,做好接种登记;接种医生负责核对接种知情同意书并提供接种服务。在接种后向受种者告知注意事项,进行心理疏导。急救医生和护士负责应对现场发生的不良反应。

4效果

我院成功接种了3970例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任务,有78名受种者出现局部疼痛、头疼、头晕、心悸等轻微症状,1小时后恢复正常。有1名受种者出现咽喉疼痛、腹痛、口干、胸闷,呼吸困难,立即予以抗过敏、吸氧等处理,住院留观4小时后出院,1周后随访受种人群均无不良反应。

5体会

优化接种组织流程是保证完成大批量疫苗接种的关键。预防接种疫苗包含着一个接种护理的流程,各环节的合理有序安排直接影响接种质量。舒适温馨的接种环境是顺利开展疫苗接种工作的前提,实施细致的健康筛查,以发现禁忌症,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反生。接种工作人员以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精湛的操作技术,熟悉各种反应的处理原则,严格按照要求实施接种。做好接种后的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因此,保证了在短时间内顺利完成了大批量的疫苗接种任务。

参考文献

[1] 甘志远.南宁市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人群不良反应情况[J].中国健康教育,2001,(11):856-857.

篇(3)

【中图分类号】R45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中心静脉导置管(CVC)已成为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手段,除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外,广泛应用于输液、输血、高静脉营养等。但随之产生的并发症也逐渐增多。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是重症监护病房内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组成部分,11%~37%的医院感染与中心静脉置管有关[1]。PDCA循环管理法是持续质量改进的有效手段[2],2013年我院综合ICU引入PDCA循环法预防CRBSI的感染率,得到显著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2年1~6月我科综合ICU有CVC置管的26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138例,女性患者122例,年龄18~79岁。 2013年1~6月入住我科综合ICU并行CVC置管的25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其中男性患者132例,女性患者118例,年龄17~84岁。两组资料基本一致,无明显差异性。调查分析2012年上半年CRBSI感染的原因,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2013年上半年CRBSI进行预防,控制和管理。

1.2方法

1.2.1计划阶段

1.2.1.1现状调查 自行设计调查表,分析引起我科CRBSI感染率高的原因,调查对象为我科所有医生和护士,内容包括CRBSI的基本知识,我科CRBSI的发病情况,引起CRBSI的危险因素,CRBSI常用的预防措施以及目前我科CRBSI高发的主要原因。CRBSI的判定标准参照美国感染病协会(ID-SA)[3]和疾病控制中心(CDC)的《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处理指南》

1.2.1.2 结果分析 医护人员对CVC置管的相关知识欠缺,置管的操作流程不当。护士对CVC导管的使用和维护意识欠缺,低年资医护人员对CRBSI引起的后果认识不足。低年资护士对CRBSI的预防、控制措施不熟悉,同时科室没有建立相应的质控措施,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得到整改。

1.2.1.3制定措施 针对上述的调查和原因分析,制定出预防CRBSI的计划。内容包括:1:提高CVC置管人员操作水平2:提高医护人员CRBSI相关理论知识,加强全科医护人员风险意识的培养3:制定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和导管使用及维护流程。4加强质控,制定质控标准,定期检查操作流程、规范的执行情况。

1.2.2实施阶段

1.2.2.1 加强专业技能培训 制定相应的培训教育制度。由本科实医疗组长和护士长组织,定期在科内进行教育培训,并考核。提高医护人员对中心静脉导管集束预防策略的认知性和依从性,集束预防策略[4]:穿刺者在操作前应洗手、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操作时应给予充分的无菌屏障;合理有效皮肤消毒液的使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理想的置管部位;每日评估患者是否需要保留导管。接受专业培训的医生方可置管,研究发现,锁骨下静脉导管置管

1.2.2.2 建立和完善各项流程、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制定相关流程,如CVC置管操作流程及维护流程,病区内张贴《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感染标准操作流程图》,《导管相关血液感染监测流程图》,制定相关的培训制度,使ICU全体医护人员能够知晓引起CRBSI的严重后果及相关预防知识,提高医护人员对CRBSI的重视程度和增强维护导管的意识。

1.2.2.3加强质控 由科主任和护士长进行监控,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标准,对操作流程、无菌操作要求、患者的评估、置管时间、导管材质及类型进行管理与监测。并组织定期检查,评估及考核。对严重违反操作规范的与个人绩效挂钩。

1.2.3 检查阶段 依据制定的相应的操作流程,定期督导检查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医护人员不规范的操作及时予以纠正。月底统计当月发生或疑似CRBSI的病例。

1.2.4处理阶段 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是PDCA循环的关键阶段。将成功的经验保留,对疑似或发生CBRSI的病例进行分析,查找医疗、护理过程中导致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问题,制定进一步的改进措施,及时修改流程,并将其落实到下一个PDCA循环,不断提高工作质量,降低CRBSI的发生率。

2结果

结果发现实施PDCA循环法的320例实验组的患者CRBSI发生率明显下降,实验组CRBSI发生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9.0%

3 讨论

CRBSI是指留置CVC的患者出现菌血症,经外周静脉抽取血液培养至少1次结果阳性,同时伴有感染的临床表现,且除导管外无其他明确的血行感染源,CRBSI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降低病床周转率,还会造成患者病死率的增加[6]。因此,如何预防ICU患者CRBSI的发生是当前医务工作者一项艰巨的任务。引起患者CRBSI的危险因素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是患者的易感性,外在因素即医源性因素。

预防CRBSI的主要环节就是杜绝医源性因素,以降低发生率。导致CRBSI的医源性因素主要有消毒隔离措施不到位、操作不规范、置管技术不熟练、导管维护不当等。我们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预防CRBSI管理中,依据制定的相关流程,规范进行严格的操作,通过不断的检查、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及时改进措施和完善操作管理流程,再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通过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CRBSI发生率由10.6‰下降为3.4‰。结果显示PDCA循环管理法预防CRBSI的发生率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同俏静,庄一渝,王文元.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2):177-179.

[2] 车文方,赵书敏,朱淑群.PDCA循环在年轻护士继续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9,23(2C);559-560.

[3] 刘春华.应用PDCA循环法防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6):525-526.

篇(4)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3-0069-02

肝部分切除术是目前肝脏外科主要的手术方式,由于手术创伤较大,可能出现腹腔出血及胆瘘等并发症,国内大多数医院的肝脏外科医师常规预防性放置腹腔引流管,以便早期发现相关并发症及预防术后腹水。随着肝脏外科技术的成熟,尤其是精准肝切除手术理念的应用,手术时间缩短,术中术后出血及相关并发症等明显减少。研究表明在肝脏切除术中预防性应用腹腔引流没有必要性[1]。现将在笔者所在医院肝脏外科行肝脏部分切除术后连续不预防性放置腹腔引流管的275例患者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为2011年1月-2012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肝脏外科实施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275例,男179例,女96例,平均年龄(53.4±13.4)岁。原发病:原发性肝细胞癌218例,胆管细胞癌31例,肝血管瘤17例,肝内胆管结石4例,肝包虫病3例,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2例。其中186例为肝脏局部切除术,89例为左半肝切除术或右半肝切除术。均未预防性放置腹腔引流管。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由同一手术组来实施手术。术前充分准备,改善肝脏储备功能至Child A级。术中应对肝脏创面仔细缝扎、止血,特别注意对血管及胆管断端的处理。关腹前需仔细检查手术野,有无活动性出血或胆漏。检查创面胆漏时可采取在腹腔冲洗后,在创面上铺一块白色纱布,观察有无黄色胆汁。

1.2.2 围手术期护理

1.2.2.1 术前护理 肝脏手术前护理人员有针对性地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进展,介绍手术医师的技术水平和护理队伍的经验,消除或减少患者恐惧心理,增强其安全感和对手术的信任度。与患者亲属谈话,取得家属的支持,确保患者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手术。做好术前常规检查及重要器官功能的检查。指导患者合理加强营养,对症支持治疗,改善其全身营养状况。术前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按上腹部手术范围备皮,清洗脐孔。必要时做好胃肠道准备。

1.2.2.2 术后护理 按全麻术后常规实施护理。去枕平卧6 h,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2~3 L/min。给予患者心电监护至少12 h,应加强定时巡视,并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及尿量,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心律、伤口辅料情况,注意患者的意识状态、皮肤黏膜等情况。加强各种管道如动脉置管、深静脉置管、胃管、尿管的护理,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及时观察有无出血征象,特别是心率一般>100次/min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对症处理。观察患者皮肤巩膜有无黄染、有无发热、有无胸闷气促、腹胀及腹膜刺激等症状。疑有腹腔内出血、腹腔积液特别是膈下积液感染、胆漏的患者,及时行床旁B超检查,必要时穿刺放置引流管,术后若出现腹腔动脉活动性出血时应及时再次手术止血。

术后第2天可先饮水,根据快速康复外科的理论,术后提倡早期进食,以利于保护肠黏膜的结构,减少肠源性感染。指导患者可少量多次进食。早期进食糖类食物可形成肝糖元,对肝脏起保护作用。嘱患者注意生活规律。注意休息,以减轻肝脏负担,有利于肝脏的修复及肝功能的恢复。注意加强营养,饮食以优质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盐为宜。术后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术后外科并发症发生情况,如腹腔内出血、腹腔内感染、腹水、胆漏、胸腔积液、伤口感染及住院时间等。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发生。术后外科并发症共12例,其中腹腔出血1例,胆漏1例,膈下积液2例,胸腔积液4例,腹腔感染2例,切开感染裂开2例。腹腔出血患者经再次剖腹探查止血后治愈,胆漏患者经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术后15 d拔出引流管,其他并发症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本组患者住院时间5~16 d,平均(8.3±2.8)d。患者术后腹部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恢复较快。

3 讨论

3.1 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性

需要实施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大部分肝癌患者,往往合并病毒性肝炎以及肝硬化,故肝部分切除术风险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如何使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更快的康复是肝部分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的重点。不预防性放置腹腔引流管的肝部分切除术由于减少了潜在的观察病情变化的方式,对护理工作者对肝部分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对患者病情变化的细节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及时与手术医生进行沟通,从而达到及时发现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患者死亡率。。

3.2 术后腹腔出血的防护

腹腔内出血是肝部分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最容易危及患者安全的并发症[2]。出血部位主要来自肝脏创面的动脉血管,也可能有裸区、两侧三角韧带、右侧肾上腺等处的出血。最主要的原因仍是术中止血不仔细、彻底,盲目相信器械及止血材料;结扎线脱落及患者自身凝血机制障碍也是可能的原因。在术后早期,应动态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及中心静脉压(CVP)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同时观察患者的神智、意识等基本状态,评估患者的有效循环血容量。维持术后血压的稳定预防并发症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心率>100次/min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对症处理。本组发生1例术后腹腔出血,患者术毕返回病房后6 h时表现为血压稍有下降至105/60 mm Hg,但心率增快至120~130次/min,急查血红蛋白93 g/L,床边B超腹腔较多积液,立即判断为腹 腔内出血,遵医嘱立即再次剖腹探查及腹腔止血,术中证实创面动脉出血,经仔细止血处理患者此后恢复良好。因此,笔者认为,通过护理人员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血红蛋白水平的短时间内的变化,患者意识状态、皮肤黏膜、尿量及口干程度等可以协助医师直接判断患者有无腹腔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3.3 术后胆漏的防护

任何肝脏手术都可能发生胆漏,且可能造成一系列的合并症[3]。其常见的原因是肝脏断面的小胆管处理不够精细,肝断面的肝组织缺血坏死,肝断面的继发感染等。术后严密观察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及腹膜刺激征,观察切口敷料有无黄色或褐色液体渗出,注意患者的体温,心率及皮肤巩膜黄染等情况。本组发生1例术后胆漏,患者术后26 h时表现为腹胀,伴发热,心率增快至100~110次/min,床边B超右膈下及肝周积液,予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出黄色胆汁样液体,经积极对症处理后恢复良好。

3.4 腹水及腹腔感染的防护

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实际上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逆行感染途径,增加了腹水及腹腔感染发生的危险。研究表明,肝切除术后预防性引流的患者感染、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率更高,术后住院时间更长;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后行预防性引流是肝切除术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4]。在不预防性放置引流管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及呼吸情况,腹部的体征,尤其是腹胀的发生,患者的氧饱和度及有无胸闷气促情况。术后早期需动态测量并记录腹围,定期腹部体格检查,如叩诊、听诊肠鸣音等,特别要注意有无移动性浊音。高度怀疑腹腔感染的病例,应积极留取血标本行细菌学检查,及时实施B超或CT检查,予以胶体支持及合理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本组出现2例腹腔感染,2例膈下积液。患者术后2~4 d内表现为畏寒高热症状,心率增快,伴轻度胸闷、气促等症状,行床边B超检查证实,同时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明[DyLw. Net专业提供写作医学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确为腹腔感染。2例腹腔感染患者行B超引导下腹腔穿刺,引出浅黄色液体,所有患者加强广谱抗感染治疗,同时加强血浆、白蛋白支持,患者病情均在较短的时间内好转。

因此,笔者认为不预防性放置腹腔引流管的肝部分切除术围手术期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通过精心细致的护理,特别是对术后并发症的防护,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Liu C L,Fan S T,Lo C M,et al.Abdominal drainage after hepatic resection is contraindicated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s[J]. Ann Surg,2004,239(2):194-201.

篇(5)

医院感染主要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当前医院感染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问题。在我国,住院病人死亡率中约20%的死因,直接或间接的与医院感染有关【1】。在医院感染病房中,肿瘤介入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比较高,可能跟疾病严重程度有关【2】。本文具体调查了肿瘤介入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因素,然后提出了相关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肿瘤介入病房2009年7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住院接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400例,入选标准:所有病例均经临床病理及(或)细胞形态学、组织化学确诊;病例资料与随访资料完整;都接受了介入治疗;年龄≥18岁。年龄最小20岁,最大70岁,平均年龄(49.69±5.26)岁。男209例,女191例。住院天数16-90天,平均(39.63±0.36)天。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利用我院病案管理系统,详细的查阅本文研究对象的病例资料。同时笔者在复量文献的基础上,选择可能对肿瘤介入患者医院感染产生影响的多个因素进行调查,主要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病程、肿瘤类型、肿瘤病理、介入方法、动静脉插管、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基础疾病、糖皮质激素、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和血小板计数等。

1.3 统计方法

使用EXCEL软件进行资料的收集与SAS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单因素X2检验对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对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P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发病率及感染部位

在400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60例,发生率为40.0%。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其次是口腔和血液。单个部位感染103例,发生两个部位感染的患者有50例,7例患者发生3个部位及其以上的感染。

2.2 发生因素分析

经过调查与非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本文结果显示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血红蛋白量和血小板计数为影响肿瘤介入病房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3 讨论

随着医院肿瘤介入病房规模的扩大、各种侵入性诊疗方法的普及,现代介入技术的发展在降低恶性肿瘤疾病本身的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同时,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却仍然居高不下。医院感染威胁着恶性肿瘤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同时恶性肿瘤患者由于疾病本身的特点和由介入治疗引起的骨髓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低下、皮肤粘膜屏障的破坏等,其感染凶险,病死率高,感染易扩散;机体感染体征可不典型;混合感染多,同时难以早期诊断。本文在400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60例,发生率为40.0%。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其次是口腔和血液。

影响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是错综复杂的,本文经过调查与非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血红蛋白量和血小板计数为影响肿瘤介入病房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肿瘤介入患者医院感染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一般而言,抗生素用于防止单一特殊细菌引起的感染,可能获得相当效果,如用于防止多种细菌侵入,则效果很不好,并不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糖皮质激素常与其他化疗药物组成联合化疗方案,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明显。但是大量的糖皮质激素对免疫母细胞的分裂增殖、淋巴细胞的致敏都有抑制作用,长期使用可以诱发或加重感染。红细胞不仅具有呼吸功能,还具有增强吞噬、清除免疫复合物、增强T淋巴细胞依赖反应及效应细胞作用等多种免疫功能。贫血会对机体各系统造成影响,使器官组织功能降低。几乎所有的恶性肿瘤病患者在整个病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血小板数目的减少。

在护理中,要积极加强健康宣教,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加强支持治疗,纠正贫血,减少出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落实消毒隔离制度,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医生对患者进行细致的体检,积极处理基础疾患,消除感染隐患。

总之,我院肿瘤介入病房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相对比较低,但是也要根据发病危险因素加强预防与护理。

篇(6)

A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al of energy especially for electric power demand grow with each passing day. 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plan the state to increase the electricity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to build a large wholesale electric substation engineering. The current transformer in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are gradually increased. For these key equipment i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st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he test methods were analyzed and proposed the improvement opin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current transformer test.

Key words: current transformer, test, method, efficiency

中图分类号:O36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传统电流互感器试验方法分析

结合电力负荷不断增长且分部不均的实际情况,国家兴建了一大批输送距离远容量大的特高压工程。500千伏GIS的建设也逐渐增加,目前大多超高压、特高压工程都呈现时间紧任务重的工程特点,目前在500kV电流互感器试验项目效率普遍较低,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及人力、物力而且在规定工期内给调试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所以提高电流互感器的试验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对高压GIS电流互感器试验方法有很多种,目前最流行的电流互感器试验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传统电流互感器试验流程

通过对500千伏GIS电流互感器试验流程进行了调查研究后发现影响500千伏GIS电流互感器试验效率的原因主要在试验的中间过程。在大量工程实践中发现,传统试验方法做单相电流互感器中间试验过程试验项目平均所需时间统计(如表1)

表1 电流互感器试验时间调查表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影响电流互感器试验效率的几个主要程序是试验前的准备时间(30+5+5)、绝缘试验时间(25)、二次对线试验时间(20),占总时间(110)的(30+5+5+25+20)÷110﹦77.3%,比重最大。这些环节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电流互感器的试验效率。因此要想改变传统试验效率低下的状况,最主要的要在中间环节上下功夫。

二、新试验方法的探讨

通过对传统试验方法的分析。在传统的试验方法的基础上探索出新的试验方法主要从两个方面对电流互感器试验进行了探讨。

第一、从试验方法方面进行探讨。首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试验方法。我们在做电流互感器绝缘试验时总是把每个绕组分别对地最后再相互间相互绝缘试验。那样不仅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还耗费了试验人员的精力容易漏检。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只需要在电流互感器绝缘试验时先将互感器的非试验绕组二次接地,试验的一个绕组用兆欧表对地试验,合格后再解去下一个绕组的接地,用同样方法将其对地试验,依次下去直到最后一个绕组。这种方法不仅准确检查各绕组对地绝缘情况,而且绕组相互之间的绝缘情况也得到了很好的验证。这就省去了绕组之间的绝缘试验,从而大大减少了绝缘的试验时间,提高了效率。

另外我们在试验时改每次只对一个CT的试验为每次对一串CT的试验。因为500kV为3/2接线,串内一般包含6组电流互感器,传统试验方法为分6次试验,根据实际情况,在试验中,我们将试验线接在靠近两侧母线的地刀处,一次试验就能测试6组电流互感器,如下图所示:

图2 传统与改进的电流互感器试验一次接线方法

这种方法避免了频繁的更换一次接线,即省时又省力。从而大大提高了整个互感器的试验效率。

第二、从试验项目的优化方面进行探讨。传统电流互感器试验总是避免不了二次对线,每次都要反复解线接线的工作。在实践工作发现完全可以取消二次对线试验程序改为对各CT绕组,再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各项试验综合考虑,分析出二次接线是否正确。

具体方法是在做互感器的其他项目时,通过分析只要一个绕组的变比、直阻正确说明这个绕组回路是通的,在通过CT极性试验确保这个绕组的头尾没有反,此时我们只要检查每个绕组准确级和端子排的二次接线位置与设计院设计的是否一致即可。这种方法省去了频繁拆线接线的麻烦,为互感器试验节省的大量宝贵时间。

三、结束语

按照这种新的试验方法,我们在多个工程进行了试验并记录了采用新试验方法、程序后的平均试验一相电流互感器所需试验时间做了统计,并作统计如表2:

表2 电流互感器试验平均时间统计表

由表2得出我们通过新的试验方法、程序,将原来一相500千伏电流互感器试验时间由原来的110分钟减少到了45分钟,时间节约了65分钟,这说明新的试验方法和程序在实践工作中对提高电流互感器的试验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特高压变电站经过这几年的建设发展日渐成熟。随着越来越多的特高压变电站的投入建设,如何对其关键一次设备进行合理试验,使用什么试验仪器和方法是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实践工作发现一些传统试验方法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实践中提出改进的方法和建议,推动特高压建设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天翔.电气试验(第一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7;

[2]±800kV直流系统电流电气设备交接验收试验Q/GDW275-2009;

篇(7)

中图分类号:G42

一、“留守幼儿”的内涵及成因

(一)概念的界定

所谓“留守幼儿”,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幼儿。

(二)“留守幼儿”的成因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寻找就业机会。如今,外出务工,成了促进人们增收、繁荣城乡经济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这一“打工热潮”的背景下,不少父母为了改善家境,为孩子营造一个更充裕的经济支持环境,双双或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留下幼小孩子,不能随父母一起“走四方”,而留守家中,成了“留守幼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留守幼儿急剧增加,日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群体。21世纪的今天,留守幼儿的身心发展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这些孩子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及教育引导和管理,产生的不适应感,严重地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重视“留守幼儿”的情感教育,有责任和义务配合社会和监护人做好留守幼儿情感教育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使“留守幼儿”经常保持乐观、稳定、愉快、积极的情绪,让他们获得爱的鼓励,从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二、“留守幼儿”的情感特点和不足

“留守幼儿”的情感表现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性情比较孤僻,感情脆弱,焦虑自闭、不太乐意与人交流,

(二)、依赖性强,独立性差;

(三)、自尊,又缺乏自信,渴望关爱和尊重;

(四)、对周围事物反应敏感,易怒,情感波动性较大;

(五)、学习兴趣不浓,习惯差;

(六)、喜欢攀比享受,好逸恶劳;

三、对“留守幼儿”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

情感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对外界刺激作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二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感情,它具体包括情绪的自控性、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挫折的承受力、自我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他人的理解与宽容。我们将“留守幼儿”健康情感教育具体分成幼儿自我、环境、他人,并根据三者的相互关系以及幼儿园“留守幼儿”在这三方面联系过程的表现,将“留守幼儿”健康情感教育划分为自我、环境、交往、表现四个领域。自我领域重点涉及健康和个性,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身心和自我观念;交往领域重点涉及合作精神,帮助幼儿形成乐于合作的态度;环境领域重点涉及探究精神,帮助幼儿形成乐于认知的态度;表现领域重点涉及创新精神,帮助幼儿形成艺术创造能力。四大领域涵盖了幼儿园“留守幼儿”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既照顾整体,又有侧重。然而,由于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 “隔代教育”或“他人教育”问题在“留守”幼儿群体中最为突出,对留守幼儿情感教育和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留守”幼儿家长——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家中的主要监护人(老人或亲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溺爱思想严重、养育不到位、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家园沟通不够等。因此,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引起幼儿教师对“留守幼儿”情感教育的重视,针对留守幼儿存在的情感特点实施教育,促进“留守”幼儿健康成长。

四、“留守幼儿”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一)为“留守幼儿“创设温馨、充满爱的环境

环境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创设一个温馨的情感教育环境对孩子培养健康的情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做到:

(1)、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打造具有高度凝聚力、积极上进、讲文明、关爱他人的团体。倡导教师以民主、平等、善于诱导的态度,向“留守幼儿“传递温暖和热情,为”留守幼儿“创设一种轻松愉快、富有安全感、充满爱的心理感受,鼓励”留守幼儿“主动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

(2)、重视班级环境的创设。在墙饰布置上,注重渗透情感教育内容,并做到根据情感教育内容,及时更换。充分利用区域活动区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如,娃娃家——让“留守幼儿”体验长辈的辛苦;生活区——能干的小手等;表演区——自己化妆,自我展示等;自然角——我来照顾你,照料动植物等;运动区——自制体育器械,如瓶盖串珠、抛接球、跳跳球等;手工区——涂色、制作、拼摆等表现美丽的大自然等,使“留守幼儿”时刻沐浴在爱的情感教育环境中。

(二)对“留守幼儿”生活独立性的培养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大多数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老人们一般会溺爱幼儿,他们替代了幼儿们生活上所有的事情。所以这些幼儿在幼儿园时,作为幼儿教师应本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的原则”让孩子们自己去学尝试,抓住生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每个可利用的机会,为他们提供练习的机会,同时与家长保持联系,让他们放心地让孩子承担一些简单的家务,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培养家庭责任感。

(三)培养“留守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教师应从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的点滴做起,不失时机对幼儿进行培养和教育。让孩子走出孤独和封闭自我的空间,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四季交替的自然变化,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有意地安排他们玩各种有趣的游戏,启发引导孩子表达内心想法与要求,这样他们就可以自然的进入到游戏中去,并且和其他孩子建立一种亲情关系而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上课时让他们多回答老师提出的一些简单问题,正确给予表扬、鼓励,回答不正确也不要责怪、讥笑,指出他们为什么不对,这样不仅保护了幼儿的自尊心,也培养了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总之对“留守幼儿”情感的教育,必须从小事做起,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幼儿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引导幼儿追求更高的精神世界。对留守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做个有心人,用爱作为纽带连接教师和留守幼儿的关系,努力创设教师与留守幼儿、留守幼儿与留守幼儿之间的和谐环境气氛,使留守幼儿的情感得到和谐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申晓燕、陈世联,留守儿童亲子关系残缺的情绪问题及对策 [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05期

篇(8)

[中图分类号] R73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2(b)-0097-03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HAML)是一种较少见的肝脏良性间叶性肿瘤,由异形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脂肪细胞按不同比例构成。自1992年国内首次报道以来,随着病理学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报道的例数逐渐增多,但因其缺乏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影像学表现多样,尤其是乏脂肪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fat-deficient hepatic angiomyolipoma,FDHAML)缺乏脂肪组织所表现出来在密度及信号方面的特殊性,与肝癌的影像鉴别诊断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原发性肝癌是肝脏常见的恶性肿瘤,国内外很多学者研究表明肝硬化导致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是从增生结节经过退变结节演变而来[1],及早发现病灶,明确病灶性质、范围、与周围组织和血管的关系极其重要[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0例FDHAML和40例原发性肝癌的MRI征象,以探讨MRI在两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8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10例FDHAML和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FDHAML:男3例,女7例;年龄为18~70岁,中位年龄45岁,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原发性肝癌:男33例,女7例;年龄为28~65岁,中位年龄51岁;经手术病理证实18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22例;甲胎球蛋白(AFP)均为阳性,且有乙型肝炎肝硬化病史,24例男性患者有>10年的吸烟或饮酒史。

1.2 检查方法

采用GE 1.5T MR/i型MR扫描仪,体部相控阵线圈(TORSO)。增强扫描使用脉高高压注射器。检查前无需特殊准备,患者仰卧位,训练平静呼吸和屏气。常规SE序列T1WI(TR 400~500 ms,TE 9~14 ms)扫描;加呼吸门控FSE序列T2WI扫描(TR 3500~4000 ms,TE 85 ms);增强扫描采用屏气轴位LAVA多期动态扫描,每期扫描时间7~10 s,SAT采用SPECIAL抑脂,层厚2.4 mm,先行LAVA蒙片扫描,然后注射对比剂,采用马根维显,剂量15~20 ml(0.2 mmol/kg),经右肘静脉快速团注,注射速度为2.5~3.0 ml/s。延迟10~13 s后嘱患者屏气行轴位LAVA四期动态扫描,包括动脉早期、动脉晚期、静脉期及平衡期。

1.3 资料处理

按病灶形态、信号、强化范围及形态分析,根据MR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扫描中的信号值和肝脏信号值的比较分为4型:快进快出型(高-低-低或高-等-低)、快进慢出型(高-高-低;高-等-等);慢进慢出型(低-高-等)及延迟强化型(高-高-高),探讨FDHAML和原发性肝癌的特征表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FDHAML和原发性肝癌MRI平扫征象的比较

FDHAML和原发性肝癌的MRI平扫征象(直径、信号、包膜、边界及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FDHAML和原发性肝癌MRI增强扫描模式的比较

FDHAML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呈明显强化,门静脉、延迟期仍呈持续强化,病灶范围减小;原发性肝癌强化模式以“快进快出”表现为主;两者MRI增强扫描征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P

2.3 资料分析的结果

有2例FDHAML术前误诊为原发性肝癌,其中1例患者为体检发现肝脏肿物,当时未引起重视,一段时间后肝区疼痛,无乏力、消瘦、食欲减退、腹胀,无发热、恶心、呕吐,无贫血、黄疸、腹水、下肢肿胀、皮下出血;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无明显异常;术前彩超提示肝内实性占位,MRI考虑原发性肝癌;术后病理诊断为FDHAML;免疫组化:Ki-67

3 讨论

3.1 FDHAML的MRI征象

FDHAML患者多为女性,无肝炎及肝硬化病史,常无临床症状,AFP、CA199及CEA等肿瘤标志物多正常,常于健康体检时发现。近年文献报道,13%~21%的FDHAML患者合并复合型结节性硬化病(TSC)[3],本研究中未发现合并TSC的患者。FDHAML术前确诊主要依靠影像学和肿瘤穿刺病理活检[4],影像学表现与其组织构成密切相关,其中血管和成熟脂肪组织的分布是最重要的诊断特征。MRI增强扫描对FDHAML中脂肪成分的检出比CT扫描更敏感,其典型表现为T1WI在稍低信号中可夹杂有点状或小片状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常较混杂。MRI平扫对FDHAML未能发现脂肪成分,致使其无确定的影像学表现,同时FDHAML无特异的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术前诊断较为困难,误诊率较高。文中提到的1例术前误诊为原发性肝癌的FDHAML,回顾分析其MRI表现,强化方式还是符合FDHAML征象,动脉期病灶呈明显强化,门静脉、延迟期仍呈持续强化,病灶中心或边缘可见高密度血管影,病灶范围有所减小。

3.2 原发性肝癌的MRI征象

原发性肝癌多数是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发展的,由良性到不典型增生再到恶性的过程。本研究显示85%的原发性肝癌病灶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改变。原发性肝癌血供主要来源于肝动脉和异常动脉供血,门静脉血供明显减少[5],增强扫描呈“快进快出”表现。LAVA序列有明显的优势和应用价值,LAVA能明显提高肝癌的检出率,尤其是在小肝癌的检出上,LAVA序列扫描层厚仅2 mm,因此发现的最小病灶直径为0.4 cm,而2D T1WI增强扫描层厚达8 mm,发现最小病灶直径约5 mm[6]。动脉早期对肝癌显示很重要,可以发现其他影像设备不易发现的小肝癌[7]。假包膜是原发性小肝癌的特征性表现,LAVA可提高假包膜的显示率。本研究显示75%的原发性小肝癌有假包膜,T1WI为环绕高信号结节的低信号结构,T2WI呈内低信号外高信号(内为纤维结构,外为肿瘤压迫的血管和胆管)的双环影,由于包膜内对比剂的扩散和滞留时间长,病灶内对比剂已开始排出,所以包膜呈欠规则的环形高信号[8]。原发性肝癌另一个特征性表现是在T2WI出现镶嵌征,病理上是肿瘤内融合、有活力的结节被薄层纤维分隔所致,病灶越大越易出现,或与肿瘤包膜、坏死和脂肪变性有关,本研究中有4例出现此征象。

FDHAML的MIR平扫缺乏典型的征象,但仔细分析增强扫描,尤其是LAVA扫描能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影像征象。FDHAML是肝脏的一种良性肿瘤,一般无恶变倾向,因此,若术前能提示诊断或明确诊断者可采用保守治疗,而无需做手术切除。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广泛应用,先通过血管造影,再进行介入性栓塞治疗也是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9],其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对于患者预后尤为重要。应降低FDHAML的误诊率,避免给患者增加巨大的心理负担。

[参考文献]

[1] 宋彬.肝脏结节性病变的影像学和相关病理学表现[J].放射学实践,2003,18(9):674-680.

[2] Tsim NC,Frampton AE,Habib NA,et al.Surgical treatment for liver cancer[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0,16(8):927-933.

[3] Fricke BL,Donnelly LF,Casper KA,et al.Frequency and imaging appearance of hepatic angiomyolipomas in pediatric andpatients with tuberous sclerosis[J].AJR Am J Roentgenol,2004,182(4):1027-1030.

[4] Messiaen T,Lefebere C,Van Beers B,et al.Hepatic angiomyo(myelo)lipoma:difficulties in radiological diagnosis and interest of 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J].Liver,1996,16(5):338-341.

[5] Danet IM,Semelka RC,Braga L.MR imaging of diffuse liver disease[J].Radiol Clin North Am,2003,41(1):67-87.

[6] 严福华,周康荣,沈继章,等.MR和CT动态扫描对小肝癌强化特征的比较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2001,23(5):413-416.

[7] 钟美花,吕敦召,杨志宏,等.MR LAVA技术在肝脏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9,28(8):1095-1097.

篇(9)

中图分类号 S852.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7-0275-03

在引起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的诸多病原中,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和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SIV)是较为常见的RNA病毒。目前,这3种猪病已遍布美洲、亚洲、欧洲和非洲等世界各地,已成为规模化猪场的常发传染病[1]。PRRSV、CSFV、SIV 3种病毒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发展,而如何能够准确快速检测出病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是控制此类疾病的前提[2]。虽先后有学者开展过用于PRRSV、CSFV、SIV诊断的病毒分离试验、琼脂扩散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RT-PCR试验等,但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2-3],特别是当动物存在多种病原混合感染时,更难以用常规方法做出快速确诊[4]。复合RT-PCR技术既具有单纯的RT-PCR技术同样的优点,又可以经1次RT-PCR诊断就能同时检测鉴别多种病原,对混合感染病例的诊断优势更为显著[3,5]。本研究以PRRSV、CSFV、SIV为研究对象,旨在建立快速、特异和敏感的RT-PCR及复合RT-PCR诊断方法,同时为PRRS、CSF、SI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和猪流感病毒(SIV)均由新疆畜牧科学院兽医研究所保存。Total RNA Extractor(Trizol)、DNA Marker DL 2000、10×Formaldehyde Gel-loading Buffer、One Step RNA PCR Kit均购自生工生物工程(上海)有限公司;DEPC水购自北京鼎国昌盛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诊断用引物基于GenBank报道的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ORF7基因序列,扩增的片段为430 bp,引物序列为:5′-CAGTTCCAG CCAGTCAATCA-3′;5′-GCCCCGATTGAATAGGTG-3′;猪瘟病毒诊断用引物基于GenBank报道的猪瘟病毒C基因序列,扩增的片段为775 bp,引物序列为:5′-TCGTCAGTAGTTC GACG-3′;5′-TGCTCTTTTGGGGCTAT-3′;猪流感病毒诊断用引物基于GenBank报道的猪流感病毒M基因序列,扩增的片段为225 bp,引物序列为:5′-CTAACCGAGGTCGAAAC-3′;5′-GCGTCTACGCTGCAGTCC-3′。上述引物均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

1.2 试验方法

1.2.1 病毒RNA的提取。取病毒液0.5 mL,加入1 mL Total RNA Extractor(Trizol)(上海生工生物有限公司),根据产品说明书进行RNA的提取,并将提取的RNA溶于40 μL DEPC水中。

1.2.2 单个RT-PCR扩增。根据设计的PRRSV、CSFV和SIV的引物,分别进行RT-PCR扩增。反应在3个0.2 mL的离心管中进行,采用25 μL反应体系。各反应成分分别为:10×One Step RNA Buffer 2.5 μL,25 mmoL/L MgCl2 5 μL,10 mmoL/L dNTP Mixture 2.5 μL,40 U/μL RNase Inhibitor 0.5 μL,5 U/μL AMV RTase XL 0.5 μL,5 U/μL AMV-Optimized Taq 0.5 μL,20 μmoL/L 上下游特异性引物各0.5 μL,PRRSV、CSFV、SIV的RNA各0.5 μL,加RNase Free dH2O 12~25 μL。混匀后置于PCR仪(Biometra Tgradient 96 梯度PCR仪)中扩增。反应程序为:50 ℃ RT反应30 min;94 ℃ RTase失活2 min;94 ℃变性30 s,55 ℃复性30 s,72 ℃延伸1 min,共进行30个循环,循环结束后72 ℃延伸10 min,最后降温至4 ℃结束。以1.0%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扩增结果。

1.2.3 复合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反应在1个0.2 mL的离心管中进行,在25 μL反应体系中加入10×One Step RNA Buffer 2.5 μL,25 mmoL/L MgCl2 5 μL,10 mmoL/L dNTP Mixture 2.5 μL,40 U/μL RNase Inhibitor 0.5 μL,5 U/μL AMV RTase XL 1 μL,5U/μL AMV-Optimized Taq 1 μL,20 μmoL/L 上下游特异性引物(PRRSV、CSFV、SIV)各0.5 μL,PRRSV、CSFV、SIV的RNA各1 μL,加RNase Free dH2O至25 μL。反应程序为:50 ℃ RT反应30 min;94 ℃ RTase失活2 min;94 ℃变性30 s,56.8 ℃复性30s,72 ℃延伸1 min,共进行30个循环,循环结束后72 ℃延伸10 min,最后降温至4 ℃结束。以1.0%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扩增结果。

1.2.4 RT-PCR敏感性测定。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在260 nm和280 nm条件下测定提取的PRRSV、CSFV和SIV的模板RNA,并计算其纯度和含量。然后将3种不同的模板进行10倍系列稀释,从每个稀释浓度中各取1 μL模板cDNA分别进行RT-PCR扩增,找出复合RT-PCR检测的最低浓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PRRSV、CSFV和SIV单个RT-PCR结果

2.1.1 PRRSV RT-PCR。电泳结果显示RT-PCR扩增出目的DN段与预期大小相当,RT-PCR产物纯化后,连接到pGEM-T载体中测序,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目的DN段大小为430 bp,经BLAST对比,证明RT-PCR产物为预期目的DN段(图1)。

2.1.2 CSFV RT-PCR。电泳结果显示RT-PCR扩增出目的DN段与预期大小相当,RT-PCR产物纯化后,连接到pGEM-T载体中测序,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目的DN段大小为775 bp,经BLAST对比,证明RT-PCR产物为预期目的DN段(图2)。

2.1.3 SIV RT-PCR。电泳结果显示RT-PCR扩增出目的DN段与预期大小相当,RT-PCR产物纯化后,连接到pGEM-T载体中测序,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目的DN段大小为225 bp,经BLAST对比,证明RT-PCR产物为预期目的DN段(图3)。

2.2 复合RT-PCR

利用3种病毒的上、下游引物同时在一个PCR反应体系中成功地扩增出PRRSV基因组中的430 bp、CSFV基因组中的775 bp和SIV基因组中的225 bp 3个片段(图4)。

2.3 复合RT-PCR检测方法的敏感性

3种质量浓度约为1 μg/μL(20 μL超纯水所溶)病毒混合RNA的D206nm/D280nm为1.82,纯度达到标准。不同的模板cDNA进行10倍系列稀释,从每个稀释浓度中各取1 μL模板cDNA分别进行RT-PCR扩增,找出复合RT-PCR检测的最低浓度。结果表明,当模板分别稀释10、100和1 000倍的时仍然能够扩增出430 bp、775 bp和255 bp 3条带,但是当模板稀释10 000倍的时候就不能扩增出可以识别的条带,由此说明复合RT-PCR可以检测到扩增1 000 pg的PRRSV、CSFV及SIV模板cDNA(图5)。

3 结论与讨论

最近几年规模化养猪发展迅速,密集型饲养方式及猪群的跨区域流通加快了疾病的传播,因此患病猪群多呈现混合感染现象[6]。混合感染使得猪群的发病情况更加复杂,疫病预防和控制更加困难,发病、死亡猪群增多,养殖户的损失更加惨重,这是目前养猪业遇到的头疼的问题[7]。此外,猪流感还可以感染人,引起发病甚至死亡,对人类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8]。

依靠病理解剖变化和常规病原分离方法对病原的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作出快速、准确的诊断是不切实际的。本研究利用扩增PRRSV、CSFV和SIV特异性片段的3对引物在一次PCR反应中扩增出430 bp、775 bp和225 bp的特异性片段,并能在模板稀释1 000倍时的中仍能检测出特异性条带。复合RT-PCR法具有特异、快速、简便等优点[9-11],检测PRRSV、CSFV和SIV单独或混合感染病原只需3~5 h。试验建立的PRRSV、CSFV和SIV单个及复合RT-PCR诊断方法适用于单独或混合感染的快速检测,为生产实际和病原学研究等工作调查奠定了基础,也为临床上一些混合感染的病例或复杂发病情况下迅速准确的诊断、应急处理提供技术支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4 参考文献

[1] 李海燕,于康震,辛晓光,等.部分省市猪群猪流感的血清学调查及猪流感病毒的分离与鉴定[J].动物医学进展,2003,24(3):67-72.

[2] 刘辉,熊金凤,邹浩勇,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乙型脑炎病毒多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8,27(1):12-18.

[3] 刘建柱,瞿玉东,,等.多重PCR检测猪瘟病毒、猪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J].中国兽医学报,2003,23(6):535-537.

[4] 刘维全,刘海鹏,江禹,等.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猪瘟病毒和口蹄疫病毒多联PT-PCR诊断技术的建立[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5,13(1):92-95.

[5] 鲁承,金鑫,杨咏洁.多重PCR在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兽医杂志,2003,39(12):7-9.

[6] 李兆龙,黄梅请,程晓霞,等.CSFV,SIV,PCV2,PRV和PRRSV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J].中国农业通报,2010,26(23):18-21.

[7] 王隆柏,周伦江,修金生,等.用RT-PCR方法检测猪瘟与猪蓝耳病混合感染[J].福建畜牧兽医,2012,34(1):7-9.

[8] ARORA D J,NDIAYE M,DEA S,et al.Genomic study of hemagglutinins of swine influenza(H1 N1)viruses associated with acute and 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s in pigs[J].Arch Virol,1997,42(2):401-412.

篇(10)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182-01 近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提高和卫生条件改善,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开始日益增多。因其可减少住院患者静脉反复穿刺的痛苦,开辟的临时静脉通道便于临床及时静脉给药和危重病人的抢救,且有效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现被广泛应用于长期住院患者的临床治疗[1]。随着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的增多,其并发症的发生也时有报道,给静脉留置针临床的应用带来一定的障碍。通过对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分析,探讨其并发症发生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干预对策,对降低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和促进患者护理质量的提高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2]。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照组 为我院呼吸内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426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241例,女性185例,年龄46.21±3.54岁。观察组为同科2011年3月-2012年7月448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276例,女性172例,年龄45.35±2.98岁。所有住院患者均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炎症,无其它脏器病变,无高血压及心脏病史。两者在年龄、性别、原发疾病、所用药物等影响静脉留置的因素上无显著性差异。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首先对我院呼吸内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426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住院患者(对照组)临床资料的回顾分析,观察并发症种类及探讨并发症发生原因,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干预对策,并应用于2011年3月-2012年7月使用静脉留置针的448例住院患者(观察组)。

观察组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保持一致,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预防护理干预。预防性护理干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静脉留置针技能培训与规范操作,提高护理工作者的实践技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2)深入开展静脉留置针健康教育宣传干预,详细告知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减少人为增加的并发症[3]。(3)重视输液期间局部皮肤及血管情况的观察,注意询问患者感觉,减少并发症的出现。(4)加强置管期间日常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出现。详细记录两组静脉留置针使用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参与本研究的护理人员为呼吸内科固定的责任护士。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卡方χ2检验,P

2、结果

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见表1。表1显示对照组和观察组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种类一致,主要的并发症有六种,依次为静脉炎、导管堵塞、皮下血肿、静脉痉挛、液体渗漏、静脉血栓,并发症以静脉炎的发生率最为常见。对照组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13.6%、3.1%、2.1%、1.9%、1.4%、1.2%;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依次为3.8%、0.8%、0.6%、1.1%、0.4%、0.6%,其中静脉炎和导管堵塞的发生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 。

3、讨论

静脉留置针以其操作技术简单、套管柔软长期留置不易刺破血管、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减轻护士工作量、通畅的静脉通道便于临床给药和治疗,及时抢救危重病人等优点,近年来在临床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且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的增多,其导致的并发症也时有报道,给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推广应用造成了一定困难。静脉留置针并发症产生原因应认真分析,积极制定相关对策,采取针对性预防护理干预,切实有效的降低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促进患者护理质量的提高。本研究通过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间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发现针对性护理预防干预可有效降低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观察组的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种类一致,主要为静脉炎、导管堵塞、皮下血肿、静脉痉挛、液体渗漏、静脉血栓。但经预防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有下降,其中静脉炎和导管堵塞的发生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

总之,通过对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回顾分析,认真总结产生原因,制定针对性对策,预防性护理干预实施,可有效降低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董淑华,王建荣,潘庆联,等.静脉输液相关新技术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19-721.

[2]李卫伶,朱伟峰.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9:7-9.

[3]冯广华.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5):72-73.

[4]罗惠芬,龙翠云.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4):623-624.

[5]徐霁.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2, (1):171-172.

篇(11)

Application effect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reventing the complications after ovarian tumor

LI Xin-lian ZHANG Yi-qun

1.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Shangli People′s Hospital of Pingxiang City in Jiangxi Province,Shangli 337009,China;2.Supply Room,Shangli People′s Hospital of Pingxiang City in Jiangxi Province,Shangli 337009,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reventing the complications after ovarian tumor.Methods 64 patients given ovarian tumor operatio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group and the routine nursing group,each group had 32 patients.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group was give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while the routine nursing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the improvement of quality of life and the operation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pati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Before nursing,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after nursing,the improvement of life quality,such as physical function,social function and mental function in patients of the comprehensive car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routine nursing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Ovarian tumor;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卵巢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而列居第三位,对妇女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大部分患者在诊断时,已经处于晚期。卵巢癌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2-4]。综合性护理干预是指在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相对于传统的护理干预方法,具有整体的特点。为了更好地预防卵巢肿瘤术后并发症,改善卵巢肿瘤患者的预后。本研究探讨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卵巢肿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收效良好。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2月我院收治的行卵巢肿瘤手术的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卵巢癌的临床诊断标准[2-4],将其随机分为综合护理组、常规护理组,每组32例。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知情同意。综合护理组:年龄19~60岁,平均(42.1±4.2)岁;术后分期:Ⅰ期6例,Ⅱ期8例,Ⅲ期9例,Ⅳ期9例;病理分型:浆液性囊腺癌10例,黏液性囊腺癌3例,混合性上皮癌5例,子宫内膜样癌6例,颗粒细胞瘤6例,其他2例。常规护理组:年龄20~63岁,平均(41.9±3.9)岁;术后分期:Ⅰ期7例,Ⅱ期7例,Ⅲ期10例,Ⅳ期8例;病理分型:浆液性囊腺癌9例,黏液性囊腺癌4例,混合性上皮癌6例,子宫内膜样癌5例,颗粒细胞瘤5例,其他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及分期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常规护理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并根据生命体征进行对症护理,包括讲解基本肿瘤知识,保持与患者的沟通、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好口腔、呕吐等护理措施,术前常规消毒,术中提供支持,术后清理消毒。

对综合护理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术前护理:在患者入院后,协助患者及家属办理住院手续,并对医院环境及主治医生及护理团队进行介绍,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针对卵巢癌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健康宣教,介绍治疗成功的临床病例,增强患者及家属的信心。给患者提供合理的饮食。②术中护理:手术过程中,保证手术室环境的干净整洁,控制适宜的温湿度,鼓励支持患者,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密切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③术后护理(疼痛护理):疼痛是大多数肿瘤患者在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适当的镇痛处理,减轻患者的疼痛,消除患者的不适,及早进食。在术后,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适宜的功能锻炼和下地活动,密切监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5-7]。

1.3 效果评价方法

根据简易生活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包括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满分100分,得分越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以及术后随访1年,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综合护理组患者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勺榛颊咂骄?手术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的比较

综合护理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的比较(x±s)

2.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综合护理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9.38%,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