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中医的基本护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233-01
1 临床资料
1.1 本院2004年6月至2012年7月共收治复方苯乙哌啶小儿26例。其中男16例,女10例。其中小于1岁1例,1~3岁24例, 4岁1例。
2 中毒的急诊处理
2.1 急诊入院的患儿,护理人员需迅速了解患儿病史,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迅速作出病情判断,协助医生尽快做出诊断,以利抢救。
2.2 清除毒物:给予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
2.3 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大量补液,以保证抢救用药迅速准确及时输入。
3 护理
3.1 急救的护理
3.1.1 开放气道 ,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有呼吸衰竭的昏迷患儿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误吸。同时准备吸痰装置。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呼吸运动不协调,昏迷等情况立即予以气管插管。如痰多、气管导管不畅或插管后无有效的自主呼吸,立即行气管切开,备好呼吸机。呼吸困难,给予氧气吸入,小婴儿可用头罩吸氧3-5L/min。昏迷不醒,静推纳洛酮0.1mg/kg,间隔30min再推注1次。
3.1. 2 严密观察病情:在护理工作中,应密切观察患儿意识、体温、脉搏、心率、呼吸、瞳孔、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气的变化,并记录。发现病情变化,立即通知医师,及时处理,并做好各种抢救工作。
3.2 洗胃护理:
3.2.1 洗胃胃管宜选粗大,以防食物残渣堵管,每次冲洗入量不超过胃容量1/2,洗胃量500~1000ml[2]。毒性大,服量多者,洗胃量至少大于1000~5000ml,直至洗出液变清为止。
3.2.2 洗胃同时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应用解毒剂,避免药液被胃酸分解后又被吸收,促进毒物排泄。大量输液,给予利尿剂,观察尿量、比重,及时记录,以便及时调整输液量和速度。保护肝功能,注意保持电解质平衡。
3.2.3 洗胃后,给患者更换衣服、被褥,保暖。观察洗胃后反应和效果,注意有无合并症,做好口腔护理,昏迷、休克患儿注意角膜护理。
3.3 饮食护理:调理饮食、给营养丰富、多维生素、半流质饮食,减少对胃黏膜刺激。
3.4 做好家长的心理疏导:患儿发病突然、病情急重,家长缺乏适当知识,担心小孩病情。服药中毒者家长对未照顾好小孩感到自责,应开导家长关心爱护患儿,向家长耐心解释疾病,治疗及预后,以取得家长信任及配合。
3.5 出院指导:嘱家长应管理好家中备有药品,要加强对儿童的保护,慎重收藏药品,药品应放在小孩不易取到的地方,最好用带锁的柜子,特别是复方苯乙哌啶毒性较大,家长一次量不要买的太多,以防患儿中毒,避免给儿童带来不必要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现在特别是商业性药房多,复方苯乙哌啶一次售一瓶(100片)。基层社区医生一次只给1-2片就行,不要给5片以上。同时告知家长:如果药物有不良反应,一旦出现应立即停药,马上就诊尽早处理,服药时间超过6小时也要洗胃。
4 结果:26中毒患儿治愈26例,无一例有并发症。
5 讨论
5.1 急性中毒是儿科急诊常见的危重急诊,留守儿童多是由爷爷、奶奶带着,监护不力。
5.2 幼儿是小儿中毒的高发年龄段,夏季暑期中毒小儿多见,防止小儿急性中毒,必须加强防范预防教育,加强小儿暑期管理带教,加强小儿监护,防范于未然。保管好药品,应把药品放置在小儿不能触及的位置。
5.3 大力宣传卫生知识,管理好孩子。家长买来的整瓶药丸放在家中,如复方苯乙哌啶因为药品口味甜,和小儿吃的糖丸相似,小儿分辨力差易误服。家长不能随便给小儿服用剂量、用法不详的药物,不盲目服用药物。
5.4 告诫家长:一旦发现小儿有不明原因的困倦,不明原因的瞳孔变化,意识障碍,无发热抽搐危及生命,均应考虑中毒的可能,应立即到医院救治。
儿科护理因其护理对象(患病儿童)的特殊性,护理难度较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独生子女的日益增多,家属对医院和护士服务质量的要求相应的不断提高。提高护理质量、改变护理理念为患儿及家属提供满意的服务迫在眉睫[1]。"以人为本"这一人文理念引入医疗服务行业,主要体现在一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人性化、科学的患者满意的医疗服务。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析新型的"以人为本"护理理念在儿科的应用及其产生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2013年我院住院治疗的患儿资料,其中2011~2012年为采取传统护理理念护理的患儿,2012年~2013年为实施"以人为本"护理理念后护理的患儿。患儿年龄、性别、营养状况以及家属文化水平等基线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应用"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1.2.1提高护士素质 首先,提高护士技术水平,定期由护士长对护士进行技能培训,针对诸如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低等儿科常见技术难点进行加强训练。其次,督促护士继续教育,提高护士的人文素养。 培养出具有优秀职业品质、良好性格、健康思想以及富有情感、智慧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合格护士[2]。
1.2.2营造欢乐、舒适、温馨的环境,提供个体化、人性化服务 针对患儿的特殊心理,将一个病房改造成"游乐场所",患儿可以在里面玩耍;将病区走廊设计成动感走廊,将患儿喜欢的动漫卡通图案绘制在走廊墙上,走廊色彩鲜明,六一儿童节及春节等节日时彩带、灯笼装饰病房,送患儿小礼物,护士站对面空地改为活动场所,安放休息长椅,,摆放绿色植物,让患儿及家属感觉温馨愉快。将护士服和护士帽换成粉色,护士服和护士帽换成白色,佩戴蓝色领花;使用电子病例表格式书写护理记录,电子医嘱、多台移动式查房电脑,使用多功能治疗车,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一名责任护士,减少护士的工作量,保证护士有一定的时间可以到病房或者"游乐场"活动场所跟患儿互动,给患儿讲故事,跟患儿做游戏,与家属沟通交流[3]。结合患儿的个体差异、兴趣爱好各异提供适应的病房环境、适应的娱乐活动,可以根据患儿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护士。
1.2.3构建亲切和谐的护患关系 对护士进行统一培训,培养具有良好性格的护士,与患儿及家属交流时礼貌得体、语气亲切温和,对患儿统一采用呢称。在做每一项操作前都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家属认可后,尽量在患儿配合的情况下操作,奖励患儿小奖花,对于某些患儿不配合但又必须要做的操作,在征得患儿家属理解同意下操作,操作时尽量轻柔以减少患儿不适,体现对患儿的关心和尊重。患儿入院时热情接待,提供我院自制的健康宣教资料,做及时好病床安排。每天的晨间护理逐床问候,及时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交接班统一到床头进行,让患儿及家属感到自己被关心、爱护和尊重。对每日发放的收费清单及时做好解释工作,让家属明白各项收费[4]。患儿出院时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和意见征求表,并告知家属儿科联系方式。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儿恢复时间,问卷形式调查患儿家属满意度,观察记录护患纠纷发生情况,统计儿科床位使用率。
1.4 统计方法 对记录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
2 结果
2.1患儿恢复时间 实施"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后,对同一种疾病接受相似治疗的患儿疾病恢复时间有明显缩短,患儿住院时间也相应的缩短。
2.2家属满意度 "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实施以来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极大的提高,由原来的91%上升到98%,而且呈良性态势,满意度有逐渐上升趋势。
2.3 护患纠纷发生率 "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实施以来,家属满意度提高,护患纠纷也相应的减少,护患关系渐趋融洽。
2.4病床使用率 "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实施以来,病床使用率逐渐提高,原来的空床也开始投入使用,病床周转速度加快,使用率由原来的90%上升到99% 。
3讨论
"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是新时代的护理发展方向,体现在护理工作中既重视疾病又重视患儿心理, 局部与整体并重,"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完美结合。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健康日益重视,不断地追求高质量的医疗和优质护理。"以人为本"这一彰显时代特色的新型护理理念在儿科护理中具有特殊意义。"以人为本"护理要求护士不仅具备熟练的护理技能,而且具有一定的社会学、心理学、人际沟通、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知识。 "以人为本"这一护理理念可以很好的解决当前儿科护理中出现的难题,满足患儿及家属的需求[5]。
本研究提高护士素质,是护理从"硬件"上提高了档次;"游乐场"、动态走廊设计、护士服颜色更换"活动场所"、温馨的病区环境以及护患互动等能使患儿忘却疾病带来的痛苦,使患儿及家属心情愉悦;构建融洽和谐的护患关系能让患儿感到被关心、爱护和尊重,最终是各项治疗更容易取得家属的认同和理解。结果显示,"以人为本"的护理能够缩短缩短患儿康复时间、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床位的使用率。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是人文精神在新时代护理中的体现,也是新时代护理需求的体现,在儿科护理中实施"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是科学的,实践证明可行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润娥.儿科护理中以人为本的思考[J].中国民间医药,2013,4(8):32-33.
[2] 顾晓红,蔡明.人文关怀在儿科优质护理中的运用[J].当代护士,2013,3(8):45-46.
以人为本的核心是强调提高每个人的素质,规范每个人的行为,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精神,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的越好,工作的客观效率越高、成绩越显著。所以管理者在护理管理中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挖掘其内在潜力并创造机会使其能力和水平得到最大发挥,帮助护理人员实现人生价值,增加对本职工作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营造出和谐氛围,让各项严格的规章制度在以人为本的管理中被护理人员轻松愉快的接受,使护理人员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加强职业素养、提高业务水平。
1.2以人为本满足护士对自尊的需要
以人为本的首要原则是尊重每个人的人格尊严。对于护士在工作中的疏忽和失误,管理人员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平常心公平公正地对待护士偶尔出现的工作失误及差错。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一个护理人员哪怕技术再精湛、责任心再强也不能保证在工作中做到零差错。因此,对出现疏忽和失误的护理当事人不要只单纯的批评和指责,而应积极帮助其排除客观困难、查找主观原因,降低差错造成的风险,杜绝下次再犯。尽量避免当众批评,选择适当的场合进行批评教育。同时注意批评的语气不要过于严厉,态度要诚恳、客观、公正。
1.3以人为本密切同事关系营造和谐工作环境
护理管理者对护士的关心、爱护和帮助,不仅仅体现在工作之中,更多时候体现在工作之余。要经常与护士交流谈心,了解其在工作、学习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设法帮助其解决,让其安心工作。对生活上有困难的护士应主动关心送温暖,号召大家伸出援助之手给予热情帮助,让其充分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和爱,使其免除后顾之忧,以加倍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同事间的凝聚力,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2.以人为本”在护理工作实践中的体现
以人为本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学会换位思考,从受术对象的角度出发,理解她们的情绪、情感及主观体验,在提高护理服务中本着以人为主体,不仅在技术上要精心为其服务,更要尊重其人格和权利,维护其利益,为受术对象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护理服务。
2.1以人为本首先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不仅包括为服务对象提供最优良的专业技术,还包括良好的服务态度。护士热情和蔼诚恳的态度可以缩短与患者的距离,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赖,促进康复。尤其是对待患有计划生育手术后遗症和并发症的患者,护理人员既要学会换位思考,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又要视病人如亲人,让患者时刻感受到护士的关爱与帮助,从而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
2.2加强健康教育拓展服务范围
计划生育护理人员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服务对象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最大限度地维护健康,减少手术后遗症和降低并发症。为保证服务对象得到及时有效的健康教育,护士要创造更多的机会与她们交流,促进护患沟通。计划生育服务站可在站内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方式,如发放宣传折页、生殖健康手册、播放出生缺陷、优生优育电视录像、开设健康教育课堂等活动。广泛宣传生殖健康、妇科病防治等知识。纠正部分影响健康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服务对象的生殖健康水平,使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内涵得到拓展。
2.3以人为本要有精湛的护理技术
计划生育护理人员要牢固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根据计划生育四项手术的特点熟练掌握每个操作步骤。同时还要有创新和进取意识,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技术创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与时俱进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贴近群众需求,这样才能提供以人为本的高质量服务。管理人员要及时为护理人员提供新技术培训和医疗设备的更新,激励护士不断学习充电。并经常开展技术比武、科技练兵、业务培训等活动,为护理人员创造各种学习机会和条件,促进护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4以人为本要有舒适优良的服务环境
计划生育四项手术面临的是广大的育龄群众。计生服务站不仅要为育龄群众提供生殖健康服务,还要大力宣传国家的计生政策和法律法规,树立计生部门的良好形象。现代社会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发展,各种信息日益丰富和公开透明,人们的自主意识、法律意识、维权意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护理服务水平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提供服务时,除了把受术对象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外,还要在服务对象进站之初就和她们建立良好的沟通,取得她们的信任,除了热情接待外,要对每一项手术的操作常规、注意事项做详细的介绍,充分保障服务对象的知情权,同时做好术后随访工作,使患者在诊疗过程中感到方便、舒适、放心。站内和病房的环境及物品摆放要干净整洁,以方便群众为原则,门诊及病房走廊上张贴悬挂的各种宣传画,画面色彩要温馨和谐,使人心情愉悦、最大程度满足服务对象的要求。
深入调查了解,全面熟练掌握一地民族民间文化的基本状况,我认为是基层文化干部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如不能对当地的民族文化历史有所研究了解,对存在于民族民间的文化艺术不能做到摸清家底、心中有数、如数家珍,他就很难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作之中,而不能起到基层文化干部应起的作用。
就我们喜洲镇而言,喜洲镇地处大理市中心,也是以洱海区域白族文化的中心点,它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祖先遗留下的优秀文化遗产数不胜数,就物质遗产方面,如以严家大院(国家一级文化保护单位)为代表的白族民居建筑,是民族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它彰显的是白族人民的智慧与文明,作为民族建筑邮票代表作得以发行。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方面,以“白族绕三灵”(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为代表的各种民俗节日,水稻栽插前的“绕三灵”,栽播开始的“开秧门”,端午节的“赛龙舟”,抽谷穗时节的“火把节”,水稻收回家时的“尝新节”,洱海开始捕鱼时的“开海节”,再加上各村寨供奉的不同“本主”所过的“本主节”,可以这样以为,喜洲镇民俗节日一年四季不断月月都在过节,在这些丰富的节日中蕴育着许多白族先民的古老信息,同时也是白族农耕劳作方式在民间民俗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其它以“白族扎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为代表的手工制作技艺,白族刺绣、白族剪纸等,以白族大本曲(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作)为代表的曲艺、戏剧、音乐、舞蹈、吹吹腔、白族唢呐、白族民歌、小调、白族霸王鞭、八角鼓舞、双飞燕舞、巫舞等数不胜数。
对以上这些众多丰富的民俗节日,如何正确分析认识它们的历史渊源、文化价值、等方面,我们以白族“绕三灵”民俗节日为例,我们在全面熟悉“绕三灵”的历史渊源、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对其历史沿革、文化内涵与价值是这样分析的:
“绕三灵”的历史性,其主要表现在“绕三灵”的主要祭祀对象是白族地方保护神“本主”(精神保护神),而白族的“本主”崇拜按有文字记载至少前推至唐南诏时期,“绕三灵”祭“本主”所祈求得到的东西是保佑风调雨顺,栽插顺利,来年丰收。而大理地区已有三干多年的水稻农耕历史,农作物的收成好坏(主要指水稻),取决于雨水的多少而决定,而“本主神”的主要神力就在于呼风唤雨,因此从“绕三灵”的拜祭对象,到求雨祭祀内容就能充分说明“绕三灵”活动最少也有上千年的历史。
“绕三灵”所用典型道具“树”实际上是“社村”的象征,代表各村的土地和“本主神”,是古代“社祭文化的遗存”。“树”与“社”有关,“绕三灵”以社为单位,(一棵树、一支队伍代表一个村庄)体现了以自然村落组成“绕三灵”的村祭亦即社祭的古老宗教崇拜遗风。执树老人手持牦牛蚊帚,从牛尾蚊帚的使用,我们可以看到白族对牛崇拜的遗风,牛在原始农业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把牛敬为神的民族比比皆是,甲骨文中的舞字,就是一人手持两根牛尾舞动造型,因此“绕三灵”队伍中的舞牛尾习俗蕴含着中华文化的某种古老信息。
“绕三灵”各村以社祭形式,簇拥着村社的象征――柳树,到庆洞“神都”朝拜中央皇帝(管本主的最高长官)的同时,沿途还巡祭其它村的“本主”,这种祭祀形式不仅突出了广大白族民众的文化认同感,也加强了白族村寨之间的精神文化联系,“绕三灵”活动是白族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
“绕三灵”活动是娱神娱人的大舞台,是集中展示白族民间艺术的文化载体。它集中了各种白族音乐歌舞艺术,同时又是浓缩了白族思想、宗教、历史、文学、娱乐等传统精神及白族审美意识。
由于白族“绕三灵”历代都不被看作是正统文化,而被视为主流文化的“异类”始终遭受到封建文化的抹杀,所以很少有文献史料记载。待到“时期”曾被列人封资修文化类,禁止“绕三灵”活动。“绕三灵”活动的复苏也是近20年的事情。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认为“绕三灵”的主要文化价值,体现为:“绕三灵”活动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平台,是白族对自己民族历史的回顾,也是对自己民族文化历史的追忆,它充分展现了白族精神文化和历史文化空间,同时又集诗、歌、舞、乐之大成,是广泛涵盖白族多种非物质文化表现形式的载体,具有现存文化传统独特见证的价值,同时传递着古代生殖崇拜信息,是相对稳定的民间活动空间。符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评选要求。
作者有幸于2009年4月参加以州文化局组成的专家组到喜洲沙村为“白族鱼鹰捕鱼驯化技艺”作专题课题调查研究(笔者是成员之一),对有上千历史的白族鱼鹰捕鱼驯化技艺进行全面的调查与了解,在调查的全过程中,笔者详细为专家提供了白族鱼鹰捕鱼驯化所掌握的现状和基本信息,使专家们顺利完成了此次调查,并制成文体,逐级上报,该项目很快被州、省级审定为州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作”,同时被省推荐为参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作的项目。
二、认真学习领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与概念
通过对“白族鱼鹰捕鱼驯化技艺”的调查,笔者从专家们身上学到了不少有关“非遗”的知识,同时深深认识到在摸清家底,熟练掌握本地传统文化艺术基本信息的基础上,为能理解认识这些众多民族民间文化的分布情况、历史、渊源、基本内容、传统谱系、代表性传承人、主要特征、重要价质等方面的内容,还要认真学习领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与概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新的名词和新的概念,是我们文化人必须面对的一个新课题,同时也是申遗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础,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完善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而提出的。严格意义上讲“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应指与“有形的”“物质的”文化遗产相对应的部分文化遗产。广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应该是包括人创造并遗留下来的全部口头形态,非物质形态
的文化遗产,其中:口头遗产应泛指人类的全部语言形态,无论其语种大小。广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遗产”一词要求具一定的历史价值外,所谓非物质也是包容量极大的。非物质而系人为者,除了与人相关,我们很难再找到别的对象。我们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特定的口头文化外,就是指人的行为文化或人体文化即传人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028-03
在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各高校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严格教育管理中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实现以理服人的教育效果,而以理服人即以真理服人、以事理服人、以情理感人。由于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96%均为女生,而女大学生有着特殊的生理、心理、安全、交往、尊重的需要,因此,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高职护理专业班级管理教育中更有着不言而喻的作用。
一、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
1.高职护理学生与当代大学生的共同特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有着与当代大学生一样的时代背景。在改革开放的社会背景下,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世界范围的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相互渗透,无不在影响着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确立。在现代社会中,个人社会化有多种实现途径,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朋辈教育、传媒影响等,这些都造成大学生们思想多元化,自我主体意识较强,注意个人价值的实现和利益的获得。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正处青春发育期,心智并未完全成熟,接受信息很快,但分析信息的能力欠缺,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受文化糟粕的诱惑和迫害,抗受挫能力较低。开放的社会带来了多元价值观念的相互激荡,理想主义的教育内容和现实主义的社会生活,高尚人格的高成本和道德弱化的低成本,主流信息的单一和非主流信息的开放,充满矛盾与对立的社会生活造成了当代大学生复杂的价值观。
2.高职护理学生专业方向特点。随着高校历年的扩招,在校生不断扩大,其中高职学生的增加远远高于本科学生。特别在医学院校中,因着护理专业就业率高的原因,造成了护理高职生的人数也远远高于其他高职专业的学生。因此,护理生的人数在逐年增加中。但是,由于现行社会的机制运行和人们的传统观念问题,社会对护士的认同感较低,因而护理专业的学生常常会产生自卑感、失落感,导致学生对专业认同度不高。高职护理学生相较于护理本科学生而言,更加剧了这样的失落感。更甚者,很多高职护理学生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大多不是源于个人的初衷,而是源于高考失利后,家长认为这是个就业率高的专业而帮助儿女们做出的选择。学生入学后,基本相同的课程,本科生学四年,高职生只学三年,在三年的专科课程学习中,学习任务繁重,压力大,过大的压力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学习积极性下降。
3.高职护理学生的性别特点。护理专业受专业性质的影响,女生人数是专业总人数的96%以上,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而且多为18—23岁的学生。女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知识女性,有着自身的特点与成长规律,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挑战与压力,女生会比男生暴露出更多的问题。高职护理专业班级的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考虑女护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也要顾及男护生的特点,必须要结接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灵活运用教育的方法,理解学生,注重情感沟通,注重个性化的指导。
二、贯彻以人为本,加强高职护理专业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就是重视他律教育和过分夸大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忽视了自我教育和教育客体的能动作用。教育方式是单一的灌输模式,无法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不能满足大学生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不重视培养大学生的价值感和成就感。麦克菲尔系统而深刻地探讨了以道德情感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理论,认为:“人类的基本需要是与其他人友好相处,爱和被爱,帮助人们去满足这种需要是组织教育的首要职责。”凡是能满足需要的事物,人们就会对之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情绪,反之则产生消极的情感和情绪。作做为生理上已是成年人的大学生非常需要教育者对自已真诚、平等、包容,如果大学生感受不到这种情感,则容易产生厌倦和逆反心理,进而影响到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在本就复杂心理情况下,若不能得到真诚、平等对待,则情绪更容易波动,逆反强度会更大。
三、高职护理班级管理实现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在新形势下,教育的主体、客体都发生了的变化,如果仍然只按单向式的教育方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教育要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在关心人、理解人、尊重的人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建立教育主体、客体的平等关系。高职护理专业由于大部分为女学生,所以需要更多的情感教育和理性引导,建立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对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尤为重要。班级作做为教育的主要载体之一,依据班级的特性,能比较理想地的成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以及被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情感的纽带,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依据班级规模的适宜性,更容易营造集体的温暖和师生之间的情谊。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营造民主和谐、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竞争有序的集体氛围,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方法建立一个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能动作用的良好环境。
1.辅导员工作必须认真贯彻学校学生工作的指导思想,要以坚持“以人为本”为的理念,以学习为中心、以学风建设为主线、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针对影响学生成长的主要因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全务创造适宜的校园环境。首先,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应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敞开心扉真诚与学生交流沟通,以无私的爱感化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其次,辅导员应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入手,关注学生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贫困生的资助、学困生的指导、毕业生的就业等,营造出浓厚的人文氛围,既让学生感受到社会、学校、教师人文关怀的温暖,也使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是他们健康成长所需要的,是使他们终生受益的,从而自觉接受管理和教育。再次,辅导员应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依靠学生的集体智慧创建严谨的班风和学风以及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出良好的班级人文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健康人格。
2.辅导员要充分认识到依靠学生干部搞好班风建设的重要性,充分发挥班干的管理作用,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通过平等、竞争、演讲的方式的选拔班干。班干来自于基层学生,是具体实施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一个特殊群体。要使班干充分发挥班干的管理作用,就必须要得到广大学生的认可。因此,班干选拔要通过平等、竞争、演讲的方式的选拔班干:第一,这样方式的选拔不仅能让同学们认可,并且竞选成功者会获得成就感,这将更利于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第二,这样的竞选方式,形式活跃,不仅让参加竞选的学生得到了展示个人风采,提高表达能力的机会,并且让全班同学都能亲历竞争的氛围,使全班学生得到一次学习机会,使班干的选拔过程也成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
3.辅导员要注重个人修养,在工作中要善于发挥自己人格魅力的作用去影响和感召学生,得到学生的认可,使学生自觉地围绕在辅导员身边,这样辅导员才可以有效地开展“以人为本”的地管理方法。辅导员要热爱学生,一视同仁,对学生工作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用统一的宽严标准来要求学生,督促规范学生,保证学生工作公开、公正、公平。
4.辅导员要着重对学生进行差异化管理和个性化指导。“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要体恤个性,因为人的个性越得到尊重,其个性就越容易得到彰显。要体恤个性,努力保护个人积极性,合理引导个人利益。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从根本上说,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为了调整或实现个人利益。辅导员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懂得掌握好团体指导和个体指导的方法。在班级管理中结合人性化管理,善于营造竞争机制,在竞争激励机制的压力下的良好氛围下,促进学生集体活动,形成比、学、赶、超的良性竞争氛围,使学生在班集体中发挥个人优势,从不同方面获得满足感,提升个人价值。在面对个性差异的学生时,要坚持“以人生为本”的理念,要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遵循平等、真诚、尊重、差异、耐心等原则,讲究谈话技巧。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人文关怀,坚持换位思考的工作方式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植秀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针对大学生个性特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12):73-7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7年6月~2010年1月住院患者169例,男112例,女57例,年龄47岁~101岁,平均66.04岁。并发Ⅱ型呼吸衰竭18例。病程小于10年者21例,病程大于10年者148例。
1.2 治疗方法(1)对症治疗:止咳,平喘,祛痰;(2)控制感染;(3)氧疗;(4)呼吸功能锻炼;(5)营养支持治疗。
1.3 护理
1.3.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观察呼吸通道是否通畅,观察患者咳嗽咳痰的情况,痰的颜色、量、粘稠度、气味和性质。肺部罗音的变化;观察呼吸困难的变化,呼吸运动、频率、节律等;观察发绀、缺氧程度。观察精神状态,情绪反应是兴奋或抑制,尤其注意动态观察病情、血气分析、生化检查、尿量及性状、便潜血等情况。根据以上观察内容,任何一项出现异常情况。护士应立即通知医师。准备必要的抢救用物和药品,咳嗽能力差的准备负压吸引器。及时记录患者病情变化中的危险信号作为护士巡视病房、交班的重点观察内容,必要时转重症监护病房,这样医护人员可以对重症病人做到心中有数,动态连续观察病情变化,以免由于观察不到位,延误诊治,造成患者病情恶化。
1.3.2 氧疗:持续低流量吸氧,给予半卧位/半坐位,缓解缺氧症状,利于平稳呼吸。正确氧疗l-2L/min或2-3L/min,氧浓度24%一30%。给予患者足够的水分,给予氧气趋动雾化吸入2―3次/d。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开窗通风,相对湿度50%~60%。
1.3.3 心理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大多是老年患者,病程达数年数十年,反复发作,频繁住院,生命质量明显下降,并且给家庭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和生活负担。有资料研究发现COPD稳定期患者抑郁发生率达54%[2],因此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患者心理变化包含了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多方面的影响,可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而抑郁与COPD急性加重(AECOPD),呼吸功能变化密切相关,行之有效的心理护理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必要手段。
1.3.4 肺康复锻炼:早期有计划地对患者进行肺康复锻炼是(在用抗生素治疗和患者多饮水基础上)保证气道通畅有效的方法。肺康复锻炼不仅能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提高患者运动耐力和健康的相关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加重率和住院天数,还能在没有心理干预条件下改善患者的心理障碍及社会适应能力。肺康复锻炼有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变化、适当下地行走、有效的咳嗽和排痰等,而腹式呼吸需要增加能量消耗,只能在疾病恢复期锻炼,关键是指导患者有效咳痰,特别是晨起时咳痰,排除夜间聚结在肺内痰液。一切锻炼以患者的耐力而定,以感到不疲劳为易。
1.3.5 充分发挥家属的配合作用:整体护理认为,护士对患者的护理不仅要重视患者的生理、心理,更要充分利用患者的社会方面力量,尤其不能忽视患者家庭成员在促进康复中的作用[3]。因此,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指导其家属共同参与制订护理计划,提供有效的家庭支持。
2 结果
169例患者166例病情得到控制,并掌握自护方法和知识,3年内仅有11例重复住院。3例因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死亡。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变化快,病人年龄大,常易并发呼吸衰竭,病死率高。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动态观察病人病情变化,为患者及时治疗和抢救赢得了最佳时间,在防止医疗纠纷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笔者认为,如果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早期应用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更有利于科学规范地开展医疗、护理工作。
整体护理以人为本,强调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把病人看成是具有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各种需要的整体的人,它是对病人系统、全方位的护理。整体护理在关注病人的疾病,注重对疾病康复的功能护理的同时,更关注患病的病人,关注病人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注重病人心理需求的满足和人格、 尊严的完善。整体护理是新的健康观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现代医学模式的最完整的实践和应用。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4]在其之首就开宗明义地把健康定义为是:“一种身体上、 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
为患者讲解自身保健与疾病恢复的关系,鼓励患者自我护理。避免诱发因素:吸烟、粉尘、刺激性气体吸人;注意保暖,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积极进行家庭氧疗,每天吸氧l0~15h。加强营养支持,提供合理的膳食,提高机体抵抗力。进行体育锻炼和呼吸肌锻炼。并告知患者定期复查。COPD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给患者和家属带来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给护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重以“人”为中心,开展身心护理,加强健康教育,是控制病情、减少复发、改善愈合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5.
[2] 卢冠男,周宁,邓园,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抑郁相关因素调查分析.国际呼吸杂志。2010,30(1):14.
近些年,中国的呼叫中心行业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行业都开始建立或者运用呼叫中心来进行客户服务或市场营销,呼叫中心的人才需求缺口逐渐增大,随着用人需求问题的凸显,客户信息服务专业应运而生。目前,湖南省已有三所中职学校来我校考察该专业的建设情况,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该专业还没有国家规划性的教材,至今,只有华唐教育集团开发了部分培训教程,还有部分课程没有任何可参考的公开资料,教学资源极其匮乏。在客户信息服务企I的参与下,我们开发中职客户信息服务专业校本教材,弥补企业培训教材的不足,对开设该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来说,是解决师生教与学之急需,也可供其他开设有该专业的兄弟学校提供参考教学资料,在开发与使用、交流的基础上,不断修订出版,可以丰富中职教材种类。
二、校本教材开发的意义
校本教材是学校为了适应自身环节和学生个性发展,根据国家教学目标、课程计划,相对于国家教材而自主开发的教材,是校本课程的载体。教育部颁发的一些文件要求为校本教材的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也是学校开发校本教材的义务和责任。
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以职业为导向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课程必须为学生进入未来职业世界提供某一工作岗位或岗位群所要求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使学生得到职业世界的认可。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校本教材内容应注重“知识、技能、态度”三个要素的融合。彻底改变以“知识”为基础设计课程的传统,真正以“能力”为基础设计课程,符合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岗位技能,适应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求。基于以上价值取向,我校在客服信息服务专业的教材建设上进行大胆探索。
三、校本教材开发的标准
参考华唐教育集团的教材资源,以学生就业岗位标准为指导大纲,在国家有关文件精神的指导下,结合专业教师进企业实践的体会,在客户信息服务企业的参与下,编写适应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适应社会职业需求的客户信息服务专业校本教材。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围绕中职教育的特点,通过文献研究,以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为基础进行适合中职生就业的校本教材开发。
(1)首先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探讨中职教材开发的背景和意义;其次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客户信息服务服专业校本教材进行开发。(2)通过文献法和问卷法对我省和部分外省中职学校客户信息服务专业教材现状进行调查。(3)校本教材开发的内涵和过程,从教材开发的组织者和教材开发的内容进行陈述,分析目前校本教材开发的问题所在。(4)结合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特点和教材开发理论,采取就业为导向原则、实用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和注重学生素质培养和个性发展的原则,分析客服专业听力课校本教材开发。
四、校本教材开发的过程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不断提高。教师应该根据市场和社会的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开发校本教材,选择符合学校办学特点和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
现阶段,因开发机制不完善给职业学校校本教材开发造成很大困难,这是校本教材开发面临的当务之急。职业教育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有选择地参照普通教育教材的开发体系,但不应一成不变地照搬,从而泯灭职业教育的特色。教育部门应加强研究,并逐步建立健全机制,使中职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更加规范化、实效化。
1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中医护理具有中医学的两个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护。
1.1 整体观念包括了人体自身,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现代特别重视的心理因素等各方面的平衡与统一。这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是相一致的[1],充分说明了中医护理倾向于人的整体性、有机性、连续性;并且,“天人合一”这一朴素辩证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来的思想核心与精神实质。
1.2 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又一基本特点,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方法。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本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施护,则是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则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辩证的正确与否。辩证施护体现了临床护理过程中着重透过现象看本质,因而采取了“同病异护”、“异病同护”、“证同护亦同”、“证异护亦异”等方法。
2 中医护理的现状
中医护理同中医学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自从有了人类,有了疾病,就有了医和护,医护是同源的。现阶段中医护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医护理适合现代护理的发展方向,其效果也渐渐得到肯定。另外中医护理在社区中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并且拥有巨大的国际市场。近10年来中医护理研究方向:1.开展中医护理高等教育研究2. 开展中医整体护理模式的研究;3.开展中药外用药护理的研究;4.开展中医护理技术与方法在社区保健和康复的应用研究[2]。
3 中医护理存在的问题
3.1 现有中医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缺乏国际交流的水平;
3.2 现有护理人员还未普及中医护理学知识、缺乏辩证施护的能力[3];
3.3 中医护理的应用范围不广泛 、学科内涵还比较模糊;
3.4 中医护理技术不普及、操作实践机会少[4];
3.5 中医护理学与现代护理学的磨合还处在不成熟的阶段。
4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护理的特色与优势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从饮食、情志、病情观察、生活起居和诊疗技术等诸方面讲述了中医护理学的基本内容,同时也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这里着重探讨辩证施护,中医认识和护理病人、是既辨病又辩证的。辨证着眼于证的分辨,如一初起发热、恶寒、头身痛、脉浮的病人,初步印象为感冒病。但由于致病因素和机体反应性不同,常表现有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不同的证,只有辨别清楚是风寒证还是风热证,才能确定施护的方法。如属风寒感冒,根据“寒者热之”的护理原则,应采用避风寒保暖,室温宜偏高。饮食上可给生姜红糖水等辛温解表之护法;苦属风热感冒,根据“热者寒之”的护则,应采用室温宜低,使病人感到凉爽舒适,减轻心烦、口干之不适感。饮食宜给绿豆汤、西瓜、藕汁、苦瓜等清热生津辛凉之品。这就是所谓的“同病异护”。但在临床上有时可见到一种病包括几种不同的证,又看到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同一种证,所谓"异病同护",就是指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采用同一方法护理。比如,久痢脱肛、子宫下垂等,是不同的病,但如果均表现为中气下陷证,都可采用升提中气的护理方法。如用黄芪、党参炖母鸡,苡仁粥、茯苓粥等益气健脾之品;注意休息,避免疲劳,以培育中气;采用针刺百会、关元、长强穴,以补中益气;保持会清洁,用五倍子、白矾煎水熏洗以促使回纳等。由此可见,中医护理主要的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的区别和“证”的不同。相同的病机和证,可采用基本相同的护理方法,不同的病机和证要采用不同的施护措施。所谓“证同护亦同,证异护亦异”实质是由于“证”的概念中包涵着病机在内的缘故。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护法,就是辨证施护的精神实质。
5 中医护理的展望
中医护理要发展,要走向世界,就必须要走科学研究的道路,走继续教育的道路。在护理工作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传统医学内容丰富多彩,疗效显著,中医护理有待于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实践、整理、提高。
参考文献:
[1] 孙理军,中医基础,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78―01
1 循证护理的概念与中医辨证施护的概念的区别
1.1 循证护理即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并用实证对病人实施最佳的护理措施。它包含了3个基本要素:①证据;② 护士的技能③病人的实际情况。 这三个要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1.2 中医治病强调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和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辨证论治”是中医精神实质,“辨证施护”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方法。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辨清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何病、何证。施护,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
辨证和施护在护理疾病的过程中是相互联系和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体现。辨证施护它注重人、病、证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中医护理的精华,是指导中医临床护理的基本原则。
中医辨证施护是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包括症状和体征及其他病情资料,通过分析、综合、归纳、辨清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即确定现阶段属于何证的思维过程,施护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来制定相应的护理原则和措施,以体现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相结合。辨证施护注重三因护理及同病异护,异病同护,注重人、病、证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医的辨证施护讲究辨证求因即以疾病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疾病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的方法。
2 循证护理与中医辨证施护的关系
循证护理与中医辨证施护在基本观念和护理特点上都有着相通之处。循证护理以“证据”为原则,以“证据”为护理依据。提出问题,寻求证据、制定并实施措施,其核心思想就是寻求证据、应用证据。循证护理的中心理念就是要以病人为中心,从病人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求证据,制定护理计划与护理措施。
中医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二注重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中医辨证施护则以“辨证”为原则,以患者的“证”为护理依据。辨证的结果即作为中医治疗和护理的理论依据,是临床确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的依据。中医护理注重同病异护和异病同护及正护与反护但不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和症状不同 相同的病机或证可采用基本相同的护理方法。不同的病机或证要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所谓“证同护亦同、证异护亦异”,实质是由于“证”的概念中包涵着病机在内的缘故,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的护理方法就是辨证施护。中医的辨证施护注重病情观察和舌苔、脉象,循证护理重视整体观,倡导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满足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健康需求。而中医学的基本特征就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辨证施护不可缺少的内容。
3 循证护理对中医辨证施护的影响
3.1 循证护理使中医辨证施护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循证护理为临床护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是一个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循证护理将护理研究与护理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是一种指导临床实践的方法学,是一种科学评价临床护理文献的方法学,它强调的是有证据的科学思维方法。中医的“辨证施护”、个体化护理原则与循证护理“从证据人手”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护理决策的原则是完全一致的。但是,由于中医“症”与“症候”的复杂性,且中医诊断客观指标较少,主观经验居多,因此“辨证施护”对护士的要求较高。将循证实践的方法运用于中医护理,有利于中医护理对自身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重视准确运用科学的证据去管理临床实践活动,通过临床实践辨证护理干预效果,为临床人员实施中医技能操作提供科学的理论证据,从而加快中医护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进程。随着现代护理学的深入研究,近年来询证护理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是护理领域发展的新趋势,中医护理的形成与发展与现代护理的发展走过了相似的历程,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称为护理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医疗体制的深化改革,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日益在临床医疗中显示出其优势。作为综合性医院的中西医结合科,我们承担着西医院校护理学生的中西医临床教学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临床教学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向临床一线输送的护理人才的质量,西医院校护理学生在中西医护理中的临床教学已引起高度重视。
1 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教学的必要性
1.1 将“辨证施护”融入“整体护理”,构建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
“整体护理”是当前我国护理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重要理念,其核心是以人为中心,将人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保持人与内外环境的平衡。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与自然和社会相统一。这种将患者置于自然和社会的整体中通盘考虑的护理理念与现代护理所提倡的对病人进行系统、整体、全身心的护理理念不谋而合[1]。而其中“辨证施护”又是中医护理的特色,其通过运用望、闻、问、切的方法收集患者资料、运用中医理论进行护理评估,进而辨病辨证,用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方法实施护理措施。因此,“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为丰富整体护理的内涵,近年来有人提出将辨证施护融入现代护理的新观点[2],认为中医“辨证施护”和“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有利于整体护理模式的发展,是现代护理理论的有效补充,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在继承祖国医学基本学术思想如整体观、辨证论治观等基础上,吸收现代护理理论及工作模式和护理技术操作技能,将中西医护理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已在临床工作中逐渐成为防治疾病,解除病痛的重要护理手段。因此,对此加以发展巩固应用,对提高护理的价值和地位是十分必要的。
1.2 加强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教学,使学生具有中西医护理双向技能
在西医院校开设中医学课程是我国医学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的重要途径。但课程设置时间较短,往往只着重于介绍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最基本的知识,如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方剂学、针灸经络学等基本理论,对针灸学等在临床上更有实践意义的内容则浅尝辄止[3]。而一些常用的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如穴位按摩、拔火罐、刮痧、熏洗疗法、敷脐疗法、捏脊等,至今在临床护理上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在预防、治疗和康复护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4]。因此,西医护理的学生有必要学习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将在中西医结合或中医科室的临床护理实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进一步掌握中西医护理的双向技能,将中西医护理的优势相结合,从而提高护理实践的有效性。
2 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临床教学方法
2.1 重视临床师资培训,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临床护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临床护理教学的质量。要使学生真正掌握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带教老师首先要懂得中医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目前临床教师都是西医护理或中医护理专业的毕业生,缺乏中西医兼通的护理人才,中西医护理方法和手段也未能真正系统有效地结合,使得临床上中西医两套护理理论与技术并行,而且普遍存在重西医轻中医的现象。因此,作为临床护理教育者,首先,要确立正确的中西医结合护理理念和教育观念,正确认识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科学性与必要性,认识各自优势和护理内涵的共同之处,并将其有机结合起来应用于实践。为此,我们组织西医护理专业的带教教师系统地学习了中医护理理论,并组织所有带教教师进行中医护理操作技术集中培训,共同探讨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规范带教流程和方法,鼓励开展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临床科研。最后,经过层层筛选严格考核才授予带教资格,提高带教教师的中医护理操作水平与实践能力,使教师能够有的放矢地将中西医护理操作紧密结合,为临床实习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2.2 探索有效教学方案,提高临床带教水平
在临床教学中,首先,建立科学的临床教学管理体系,设立教学总带教,负责安排临床理论授课、护生的理论操作考核、及时听取带教教师及护生之间的相互反馈,进行经验总结,改进教学方案,确保教学工作管理科学到位。其次,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一带一”临床教学模式,安排一名带教老师带一位学生,分管4~8个病人,运用护理程序对所管辖的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开展从入院至出院的全程护理,运用“望、闻、问、切”采集病史评估资料,采用辨证施护的方法确立护理诊断实施护理措施,并完成健康指导、医护患的沟通、中西医结合护理病历的书写等工作。整个过程中自始至终一对一随师带教,并注意结合PBL教学法,带领学生到床边结合实际病例进行实地讲解、手把手操作示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随时根据学生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指导及时整改。并开展中西医结合的护理病例讨论及教学查房,提高和巩固临床所学的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理论及技能。
2.3 结合中医护理基本技术,开展中西医结合技能培训
通过改革带教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随时与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相联系。在相关项目的基础操作练习中增加中医操作方面的知识,如在注射练习中结合中医的穴位进行穴位注射,在大量不保留灌肠练习中结合示教中药保留灌肠,护理肿瘤化疗病人时采用药物止吐的同时配合穴位按摩、耳穴敷贴等方法,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由于中医的护理操作技能较多,而实习课时有限,并且有些项目在带教中也不能由护生直接在病人身上练习,对于常用的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我们便通过开展强化训练完成,让学生和师生之间相互操作共同提高。操作训练时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医生查房、典型病例讨论等,着重培养其临床分析判断的能力,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为以后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把现代护理理念与传统中医护理方法相结合,创建出中西医结合的最佳护理模式,是中西医护理同仁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临床教学是护理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最佳护理路径和临床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将中医护理和西医护理的优势进行互补,才能培养出适合新形势的中西医结合复合型护理人才[5]。
参考文献
1 黄君,毛喜莲,秦锋,等.临床护理教学中融入“辨证施护”的探讨.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9,11(5):85-87.
3 Tanner CA. Nursing education: current themes, puzzles and paradoxes .Community Nursing Research,2007,(40):3-14.
目前全国医疗机构、相关行业对中医护理专业人员需求量大,但中医护人才队伍还不能满足需要,高层次中医护理人才不足,基层中医护理人员严重短缺。中医护理基础差、底子薄的现状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护理专业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发展中医护理专业意义重大。尤其是拔罐、刮痧、保健按摩技术等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更能适合现代中医护理需要。
2.研究内容、方法和目标
(1)研究内容。该课题主要研究了适合中医护理专业的中等职业教育广大师生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及实施后效果评价。(2)研究方法。主要用了调查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对比法案例反思法、经验总结法等。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关键是要能够从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进教育教学。(3)研究目标。通过研究提高我校护理专业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过关率;提升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尤其是实践教学水平;加快发展中医护理专业建设。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原则。依据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论证报告、针对调研结果分析研究人才需求的主要方向,设计改建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结合现行课程体系、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主要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结果,按临床路径的工作方式分析了六项主要工作项目,三个未来发展方向。并对每个工作项目分解成可完成的工作任务,再将可完成的工作任务分解为具体的职业能力。通过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更加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和课程体系改革方法,明确“三统一、两贯穿”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教学环境与医院环境对接、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护理工作任务对接、专业教师与护理专家及技术能手对接,将执业资格培训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将人文素质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2)“3+2+1”课程体系的构建1)明确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的主要思路充分调研后明确中等职业教育改革需要培养技术型、应用型的管理人员和技能人员。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明确职业能力培养主线、注重职业迁移能力培养,同时不能忽视职业生涯规划。2)确定职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主要的工作项目学生毕业应具备护理学的基本技能、基本操作、专科护理、监护技能和中医护理技能,并能够应用临床路径、护理程序等方法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具备社区健康服务的基本能力;具备获取新知识,不断开发自身潜能和适应岗位变更的能力;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较熟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按照临床路径工作方式,将中医护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模块划分为护士岗前学习、接诊患者的护理、住院患者的护理、中医护理、重症患者的护理和出院患者的护理6个基本工作项目,社区护理、康复护理和老年护理3个主要发展方向。3)建设课程体系基本框架。通过医院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的调研,明确了医疗卫生行业对中医护理人才主要需求,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向主要侧重技能型人才。在确定专业就业岗位群的基础上,聘请10余名行业专家,进行课程开发的指导,分析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最后由专业指导委员会修订审核。以学生职业能力提升为主线,兼顾国家教育政策、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中医护理专业应根据岗位需要设置课程体系,为学生顺利考取护士执业资格证书服务,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服务,兼顾对口高职考试。构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技能方向课、素质拓展课的全新课程体系。在时间分配上,构建“1.5+1+0.5”的课程体系,即第一学期学习基础课程,第二、三学期学习专业课程,第四、五学期到企业(医院)进行岗位实践,第六学期返校进行护士执业考试复习及毕业考试。4)优化课程结构确定授课内容。针对原有课程体系中的不足之处,结合课程特点和主要内容整合原有课程内容,进行有机的组合和全新的创造,保持课程内容的基本理论、基本方向稳定的前提下进行,体现课程的实用性、先进性、趣味性。
4.创新成果呈现
(1)论文、课题、校本教材硕果累累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共发表课题相关论文7余篇、先后申报课题3项,立项校级课题2项、编写校本教材4本,在全体建设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稳步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2)师资队伍教学、科研水平整体提高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和青年教师都积极参与到课题的建设和研发团队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都有大幅度的提高。总之,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创新的实践活动中,构建“三统一,两贯穿”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中医护理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拓宽人才培养途径的有效方法。中医护理专业建设要沿着这一模式继续探索,不断总结完善。加强校企(院)深度合作,加强课程的内涵建设,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努力为中医护理专业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继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林华 何文娟 单位:甘肃省中医学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