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乡镇工作意见大全11篇

时间:2022-08-22 11:18:1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乡镇工作意见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乡镇工作意见

篇(1)

(一)加强协调,发挥《纲要》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作用。一是调整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今年的全民科学素质提高工作;二是做好“十二五”《纲要》工作镇规划;三是加强《纲要》工作组织建设,推进成员单位的任务落实,形成部门密切配合、上下协调联动的工作格局;四是加强对镇级各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的协调,切实履行办公室职责。

(二)创新开展科普活动,实施科普惠民行动。一是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主题,搭建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平台,在全社会倡导珍惜资源、崇尚节约、重视环保、文明进步的良好风尚;二是开展好“科技之春宣传月”、“科技活动周”、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全国科普日”等大型科普宣传活动;三是结合镇重点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和品种实施科普惠民活动。

(三)扎实开展活动,打造“科技创新大赛”品牌。以提高青少年科学精神、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为目标,提高青少年科技活动水平,扩大青少年科技活动覆盖面。精心组织参加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力争多出作品,多出成果。继续抓好科技教育“五小”活动和“大手拉小手”青少年科技传播行动。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和辅导教师的培训和交流工作,开展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

二、以农村科普为重点,实施“科普惠农”

(一)加强对农技协工作的指导和管理。探索建立镇农技协联合会,有条件的村要建立农技协联合分会。对农技协实行建卡管理,农技协每年要按时接受年检。与相关部门和学(协)会联合开展培训,提高农技协的整体素质。推进“协会建支部”模式。农技协工作要突出做到“五个好”,即选定一个懂生产、会经营、能带领会员致富的好会长;制定一个体现“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好章程;健全一套规范、实际、实用的管理好制度;建立一个科学合理、能体现会员、协会、公司利益的好机制;培养锻炼一批敢于创新、开拓市场的营销队伍。

(二)注重农技协的巩固和发展。各村要从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高度,认识巩固和发展农技协的意义和作用,围绕本地主导产业,引导发展农技协。农技协基础上发展专业合作社,可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不得因建立专合组织,而取代、解散农技协。鼓励专业合作社建立农技协。

(三)着力抓好“科普惠农”工作。积极发挥科普惠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做好中科协、财政部“科普惠农兴村”项目储备、申报争取工作,把好“项目储备关”,“择优推荐关”,“材料申报关”,“项目实施关”和“项目总结关”。充分发挥农村科普示范农技协、示范基地和示范户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三、加强社区科普工作

加强社区科普组织建设、阵地建设,建立社区科普学校;联合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深入开展“科教进社区”活动;继续抓好科普志愿者的招募和管理,组织开展科普志愿服务活动;利用大众媒体及科普画廊、科普橱窗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着力打造镇级科普示范社区。

四、继续实施“金桥工程”,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一)加大“金桥工程”的实施力度,积极争取省、市、县立项,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围绕三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金桥工程”架桥活动,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二)加强项目管理。在“金桥工程”实施中,不断创新观念,增添措施,提高“金桥工程”管理水平和重点项目的实施效果,对已立项的项目在实施的进度、效果等方面加强督查,确保实施项目的具体落实。

五、抓好科技咨询服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加强科技咨询行业的指导和管理,引导咨询业单位和个人依法经营,规范运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进一步发挥科技咨询机构人才、智力和网络优势,拓展咨询业务领域和空间,开展“四技”服务(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认真搞好统计工作,完成咨询工作的各项任务。

篇(2)

以发展绿色产业为目的,抓住坡耕地整治和石漠化治理机遇壮大“蚕桑产业”,大力发展职业蚕农、家庭蚕场,以全程省力化多批次养蚕,桑园综合利用,打造核心蚕桑产业丰产示范园区为措施,推进全镇宜桑宜蚕区域快速发展,助农增收奔小康。

二、目标任务

到2017年全镇拥有投产桑园8000亩,栽桑养蚕农户1500户,标准化共育室50间,标准化室外蚕棚800个,常年养蚕2.5万张,生产蚕茧100万公斤即2万担,蚕农售茧收入4000万元以上,桑园综合利用收入2000万元,栽桑养蚕综合收入6000万元以上,户均收入4万元以上(各蚕业村分年度主要任务见附表)。

三、扶持政策

(一)桑苗款

按(6+2)×1.5尺错窝栽植规格,亩栽嫁接良桑“农桑14号”1000株,由县石海穗丰富民蚕业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在外省采购,桑苗采购价0.6元/株,每亩需桑苗款600元,每亩收栽桑农户桑苗款100元,其余每亩500元桑苗款由合作社补贴。

(二)桑苗管护

经政府与合作社在2015年4月初共同组织验收,新栽桑苗成活率在95%以上,每亩由合作社投入100元的尿素作追肥,分两次(2015年4月下旬一次、5月下旬一次)兑现。

(三)蚕棚建设

季养蚕2张以上或栽桑5亩及以上户,需新建蚕棚的面积60㎡为起点,主体建设要求:脱离住房、四周通风有遮阴网、地面硬化、有隔热层、四周有高40公分的女儿墙,檐口高不低于2.8米。配套建设要求:一个消毒池,一个蚕沙处理坑,一个10m2以上贮桑室,一套省力化养蚕自动上簇设备。经验收主体建设与配套建设达标一间每个蚕棚补助4000元(合作社补助3000元,若配套建设每少一项扣补助资金10%,建有地火道合作社追补500元,镇政府将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必须脱离住房新修,利用住房改建或一瓢水蚕棚不享受此政策)。

(四)共育室建设

1.新建共育室:新建一个共育室建筑面积60㎡,达合作社要求每平方米投入200元,封顶投入1.2万元/个。

2.改建共育室:饲养室扩大面积或新建操作室,新建面积每平方米投入150元,其他需改建的项目逐项确定。

3.配套物资:大件配套物资补湿器、换气扇、标准蚕盒、切桑机(每台1660元,收300元换刀片基金)等由合作社统一配送,所有权属合作社,使用维修权属共育户。

(五)作业道路

在重点打造核心蚕桑丰产园区内,为方便蚕农对桑园管护,计划建5000米道路,建设规格宽60-80公分,厚6-8公分,由村、组统一规划,镇蚕业办和合作社九丝工作站认可,受益户投工投劳,材料费由合作社负责。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领导,责任到人

镇成立蚕桑产业发展领导组,负责全镇蚕业生产组织领导,统筹协调、规划、管理和督导工作,实行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分工联系共育户。相关村支书记为该村蚕桑产业发展第一责任人,村主任为第二责任人,联系村工作员为第三责任人。各相关村要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切实抓好蚕业生产的组织协调和各阶段任务的落实。

(二)规划落实

各蚕业发展村在2014年9月15日前,召开村、组干部、党员、群众代表、镇联系村干部、合作社九丝工作站人员参加的动员会,在统一思想前提下,结合本村产业规划,在2014年9月底上报蚕桑规划地段区域面积、到户名单。规划原则:以户为单位:新栽桑户起点栽桑面积不低于5亩,原则上不超过15亩,原有养蚕户桑园面积不够的栽足或超过5亩;以区域地段为单位:在双合村、红胜堰村沿村道水泥路上下300米,各集中打造1000亩核心蚕桑丰产示范园区,其余各村沿村道或组道上下300米范围内,集中规划新栽桑面积200亩或以上核心示范区1-2个。要求:规划区域、栽桑农户名单、面积在2014年9月底上报镇蚕业办和合作社九丝工作站(原九丝蚕业站)。

(三)签定发展协议

在镇政府监督下,县石海穗丰富民蚕业专业合作社与蚕农签定以下协议:

1.蚕茧保护价协议:合作社与蚕农签订最低保护价收购合同,即每公斤鲜正茧在质量保证前提下,按最低保护价28元/公斤收购。若市场行情低于保护价时按保护价收购,若市场行情高于保护价时则按市场价格收购。

2.栽桑协议:合作社与栽桑户签订五年的栽桑协议,若在五年内蚕农挖桑毁桑,合作社收回全部栽桑投入。

3.共育室建设协议:新建、改建共育室,合作社与共育户签订五年的共育室建设协议,若在五年内不搞共育,合作社收回全部投入。

4.蚕棚建设协议:新建蚕棚合作社与蚕农签订五年的协议,若在五年内不养蚕或转作它用,合作社收回全部投入。

(四)多批次养蚕、培育养蚕专业大户

桑园面积5亩以下,季养蚕3张以下户以及海拔高度较高区域的农户,参加年养蚕4次布局模式;桑园面积5亩或以上,季养蚕3张或以上,建有室外蚕棚户以及海拔高度较低区域农户,参加年养蚕7次布局模式。由合作社九丝工作站和镇蚕业办共同确定到户,合作社根据预订种情况,对养7批蚕的间隔15天左右出一批蚕种,对养4批蚕的间隔30天左右出一批蚕种,以充分利用桑叶资源、人力资源、设备资源,最大限度创造经济效益,为培育大批养蚕专业户提供有力保证。

(五)以蚕为主、综合利用

一是间种套种:新栽桑园当年原则上不得种植高杆、藤蔓作物,可种植豆类、红苕、蔬菜等经济作物,若种植玉米最多在宽行中间种植一行玉米。已投产桑园在宽行套种土豆、红苕、蔬菜等。

二是利用桑枝生产食用菌:利用冬季桑树修剪所得桑枝条,制作生产食用菌材料,利用次年春蚕前空闲时间,在室外蚕棚内生产食用菌。

三是在桑园林下种植竹荪:引进适宜品种,探索在投产桑宽行种植竹荪模式,最大限度发挥桑园土地资源、经济优势。

篇(3)

深入党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提出的二推动实现更变质量的就业的要求,发扬“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创新克难,勇争一流”的精神,积极做好招工服务工作,扎实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城、乡劳动力就近务工、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缓解就业招工难、留工难的现象,为的经济繁荣、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目标任务。

以满足就业需求为主要目标,2013年为送工为169人。(具体任务见附表)。镇政府按各村(居)人口为主要依据下达任务,请各村(居)按所分的任务及时完成。

三、工作措施

1、加强调查研究,深入企业和各村(居)定期开展企

业招工用工情况的调查摸底工作。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通过上门专访,召开会等方式,加强对企业招工用工形势,劳动力就业形势和各村(居)招工服务工作的调查和分析,制定应对措施,加强招工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深入挖掘各村(居)内的工源。把新增劳动力和外出务工人员作为重点对象,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广大新增劳动力和外出务工人员,转变就业观点就近就地就业。各村(居)要安排好专人负责招工工作,并向各村(居)的外出务工人员发送新的招工信息,及企业的工资待遇等方面的变化,吸引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每个村(居)一年至少举办一次以上招聘会,同时要建立好务工人员定期回访制度,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协助企业稳定员工、营造好企业文化、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四、推进机制:

一、领导机制。镇政府成立招工培训工作队。各村劳务协管员名单于2013年3月10日前镇招工办备案。

篇(4)

二、全面开展动物免疫接种工作

按照动物防疫“统一疫苗供应,统一免疫程序,统一操作规程,统一免疫标识,统一评价免疫效果”的“五统一”和“镇不漏村、村不漏社、社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的“五不漏”的原则。

1、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春秋两季是动物疫病高发季节,各村社要配合兽医站的兽防人员对猪、牛、羊口蹄疫进行100%免疫,对猪瘟和高致病性蓝耳病进行100%免疫,对禽流感和新城疫进行100%的免疫,并搞好家畜家禽的驱虫和圈舍消毒。

2、狂犬病防治。狂防工作要结合春防,采取集中免疫或上户免疫方式进行犬、猫狂犬病免疫,要根据《省狂犬管理条例》作好宣传和组织管理。

3、突发动物疫病防治。突发的、新发现的动物疫病,必须做到早发现、快报告、严处理,搞好普查、消毒、隔离和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工作,做好物资、人员、技术等储备,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措施。

三、认真做好疫情监测和报告

篇(5)

认真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市十一届党代表第四次会议各项部署,按照“生态优先、产业支撑”的发展思路,以一级河堤绿化为重点,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注重提升绿化质量,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为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确保我镇新农村建设全市第一方阵夯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2014年全镇新增成片造林面积904亩,其中生态林334亩、苗木林570亩;新建省森林生态示范村1个,省级绿化示范村2个;全镇林木覆盖率达24%以上,林木覆盖率低于20%的村(居)今年必须达到或超过20%;健全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森林防火体系建设,加强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

三、重点工程

1.一级河道生态防护林建设工程。重点推进通扬河河道的生态防护林建设,单侧的绿化宽度不低于30米,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一级河道沿线村(居)要认真对河堤使用情况进行清理,已作为责任田发包的,村组可通过向承包村民反租,并签订租赁协议;被村民占用的要做好说服疏导工作,采取“统一收回、划分标段、缴纳押金、招标承包、合理分成”的模式加快实施,实现应栽尽栽,能宽则宽,确保绿化成效。鼓励相关村(居)利用河堤通过市场手段发展苗木生产。

2.高速公路绿色通道提升工程。高速公路沿线村(居)要按照“高速公路单侧绿化宽度达到30米以上”的总体要求,认真进行调查,补植补造,消除断带,水系畅通,提高绿化水平,重点是沿海高速万富、南居、汤湾、山河、双群、南等相关村(居)。

3.村庄绿化提升工程。进一步加强村庄绿化建设,完善农村硬质化道路绿化,重点推进庭院绿化和农民集中居住区绿化,庭院绿化以栽植果树等经济树木为主,确保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农民集中居住区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2014年全镇确保新建省森林生态示范村1个,省级绿化示范村2个,认真培育典型和亮点,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全镇村庄绿化提升工作。

4.绿色农业(工业)园区示范创建工程。积极推进绿色现代园区示范工程,确保园区主干道路实行乔灌草配置、单侧1行以上乔木;其余道路、水系绿化率达90%以上;园区四周有防护隔离林带、高度2米以上、适当密植,园区内办公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5%。2014年全镇确保建成绿色农业(工业)示范园区1个以上。

5.中幼林抚育工程。针对我镇农村公路树木长势较差、绿化管护不到位的情况,各村(居)要认真做好补植、扶正、修剪、病虫害防治、施肥除草等森林抚育措施,提升我镇农村公路绿化形象和档次。同时,各村要通过将林木受益权按一定比例明确到农户并与农户订立管护责任制等方式,确保绿化管护到位。

四、验收程序

(一)建前申报。镇农服中心要结合各村(居)实际及时组织好项目的建前申报工作。材料申报后要及时与市农委(林业局)沟通联系,进行实地检查核实,项目确认后,各村(居)迅速组织实施。

(二)建中监管。镇农服中心组织技术人员对各村(居)及项目实施单位的工程进度、施工质量(苗木质量、栽植质量、管护责任落实情况等)等进行全工程监督管理,对建设不到位、进展不力的地块要采取措施督促改进,如改进不力将停止该项目的实施,取消各项奖补资金。

(三)建后验收。各村(居)应在自查自验的基础上,于2014年4月30日前向镇政府书面申请验收。验收分两个阶段进行:5月底前为第一阶段,即初验阶段;11-12月份为第二阶段,即复验阶段,主要验收新增成片林的成活率、保存率情况,检查结果将作为年终考核和拨付奖补资金的主要依据。一级河道生态绿化工程申请验收材料须附造林小班表,并将造林小班标入1:10000地形图;绿化示范村、绿色园区创建工程验收须提供相关详细台帐资料。逾期未按要求上报材料的,视作未完成任务。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造林绿化季节性强、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村(居)书记是造林绿化工作第一责任人,要坚持村(居)书记亲自抓,村(居)主任具体负责,既要全面推进,又要突出重点,明确责任,落实举措,及时解决造林绿化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绿化任务。镇农服中心要在指导、协调推进各村(居)造林绿化和苗木产业发展的同时,具体负责推进中幼林抚育工程、绿化示范村、绿色园区创建工程和有害生物防治达标工程等。水利站要协助一级河道等骨干河道生态防护林建设工程及本镇内三、四级河道两侧的绿化工作;财政所要确保造林绿化资金的及时投入到位;广电站及中心校要大力宣传兴林富民政策,普及生态知识,营造全民绿化的良好氛围。

(二)落实管护机制。要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严格按照栽培技术要求进行规范操作,积极推广项目化造林,千方百计提升全镇造林绿化工作水平。要积极推进林业体制改革,引入市场机制,采取承包管护、“四位一体”管护人员参与管护等多种绿化管护模式,实行绿化养护的专业化、市场化运作。因管护不到位造成林木成活率低的村(居)一律取消年底评先资格。

(三)严格验收考核。镇政府将继续把造林绿化工作目标任务纳入对各村(居)农业经济指标实绩考核主要内容之一,严格考核奖惩。由镇分管领导牵头,农经中心、农服中心、财政所、水利站等相关部门组成绿化工作督查考核组,重点督查各村(居)营造林情况,包括重点林业工程任务落实、责任落实及造林进度、质量、完成率、树木成活率、保存率、树木管护责任落实情况。督查情况定期向镇领导报告。成片造林、林业重点工程等验收由镇绿化督查考核组负责。各类项目的验收均要通过查看台帐、实地检查、精确测量计算等方式进行,确保验收工作准确可靠。

六、奖励办法

1.镇政府设立2014年绿化工作先进单位考核奖,对年度完成造林任务和推进重点林业工程建设成绩显著的村(居)进行表彰。

2.一级河道生态绿化工程以奖代补。各村(居)完成河道生态林任务的,对其验收的合格面积部分给予市补600元/亩的基础上,镇另补600元/亩。奖补资金市补按400元/亩、200元/亩分两年发放,镇补按200元/亩、400元/亩,亦按两年奖补;未完成造林任务的,经市验收,成活率、保存率不足90%的,取消市镇奖补,并按每亩600元标准扣减村转移支付。

3.中幼林抚育工程奖补办法:农村公路中幼林抚育按150元/亩进行考核奖补。

篇(6)

全面贯彻党的十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县府安排的工作目标任务,超常努力、攻坚克难,突出建设与安全两大主题,努力实现超常发展。

二、强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一)建设目标任务

1.做好骨干公路和产业路硬化工作。积极配合县交运局完成新村9.65公里公路建设,6月以前完成路面工程。力争2013年通畅工程,完成路基整治并交付验收。充分利用政策,发动群众筹资,完成8公里以上自建路计划。

2.做好公路桥的建设和改造。完成三品村双桥子公路桥梁建设,加强质量安全管理,积极争取县交运局奖补政策。协助完成何家盐井桥附坡加固的工程。争取连接石坎、安宁的“安宁桥”公路桥完成立项、测设等前期工作。

3.完成迎安、英华、民主等村新建泥结石公路10公里,新修毛公路15公里。

(二)做好项目规划编制

积极配合县交通局完善农村公路数据库采集和告石路加宽改造升级前期筹备工作,做好2013至2015年农村公路项目规划,争取更多项目县规划笼子,为2015年组组通水泥路打下基础。

三、坚持安全第一,确保道路交通安全

2013年道路交通安全重点为:一是把隐患排查整治贯穿于全年安全工作的始终,已建成的农村道路要对事故多发和危险路段进行排查整治,逐步完善标志、标线、波形护栏或防撞墩(墙)等安全设施。二是严厉整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整合交管站、派出所、交警中队等执法力量,开展常年执法活动。重点打击和整治超速超员超载、疲劳驾驶、酒后驾驶、吸毒后驾驶、货车违法占道行驶、不按规定使用安全带等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严禁三轮汽车、低速货车和拖拉机违法载人。三是切实加强路政管理的督查指导,确保道路安全畅通;四是进一步抓好公路养护、施工安全生产;五是配合做好农村客运车辆管理,特别加强校车管理。六是加强应急管理,制定和完善符合实际,职责清晰、简洁实用和反应快捷的应急预案体系。

篇(7)

扶贫开发工作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全面小康建设全局。中央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全面小康的战略部署,根据上级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要求,按照年人均纯收入2736元的新一轮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识别标准,全镇2016年至2019年完成农村脱贫人口1927人,共777户。各定点扶贫单位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不断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把我镇定点扶贫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把帮助贫困村和贫困群众脱贫与发展作为己任,牢固树立扶贫开发长期作战的思想,把定点扶贫作为一项常态性的工作来抓,做到帮扶对象不脱贫,单位干部不脱钩。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帮扶单位要把定点扶贫作为促进全镇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的重大机遇,切实加强领导。主要领导全面协调、统筹安排定点扶贫工作,要形成上下各级齐抓共管的社会扶贫工作格局。要积极主动做好帮扶单位和贫困村组织实施工作。确定具体负责领导和责任人员,镇村与帮扶单位商定定点扶贫计划,密切配合,把定点扶贫与自力更生结合起来,共同做好贫困村的社会帮扶工作。把帮扶责任落实到各级各部门和具体干部职工个人。

三、严密组织,精准扶贫

要充分动员全社会力量,切实做到扶贫到村,帮扶到户,让贫困户得到更多实惠和发展机会,使扶贫解困明显推进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基层组织明显加强。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为贫困村、贫困群众做好事、办好事、解难事。

一是落实贫困户“一对一”帮扶机制。镇认真做好贫困户的信息管理,充分发挥扶贫信息网络系统的作用,精确扶贫对象,确保“对得上,叫得响,喊得应”。各定点帮扶单位和各镇要按照帮扶任务数将单位职工与贫困户结成“一对一”对子,要及时与被帮扶贫困农户见面,实地到户制定帮扶计划,拟定帮扶措施;要精确扶持,按照缺啥补啥,一户一策的要求,确保对贫困户项目、资金和帮扶三个全覆盖;要保障减贫对象的项目资金投入,专项资金、整合资金项目要捆绑使用,叠加投入,确保当年脱贫解困。做到扶真贫,真扶贫,有帮扶成效。

篇(8)

镇位于三县交界之地,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边贸经济繁荣。近两年来,镇立足区位优势,依托边贸经济,加速推进小城镇建设,得到较快发展,集镇面积由不足2公顷扩大到9公顷,集镇人口由几百增加到4000多。该镇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以完善集镇功能来拉动。以前,由于街道没有硬化,集镇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集镇乱搭乱建、乱停乱放、以路为市现象十分严重,交通堵塞时有发生,集镇居民和过往车辆怨声载道,群众建房积极性不高,小城镇建设速度缓慢。近两年来,该镇从完善基础设施入手,多方争取资金,加大集镇建设投入,完成了319国道集镇段改造,硬化了1200米的集镇主干道和200米的筲用公路集镇出口段,修通了1600米的集镇下水道,铺设了1400米的人行道板,安装了集镇主干道路灯。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集镇功能不断完善,集镇品位大大提高,两年来集镇新增购地建房户125户,新增建房112栋、建筑面积8400平方米。

二、加快集贸市场建设,以发展边贸经济来带动。镇边贸赶集(墟)历史悠久,市场活跃,潜力巨大。据统计,每次赶集(墟)人数在1万以上,多时达2万人;每集交易额达30余万元,全年可达2000余万元,加上门面贸易,集镇全年交易额可达3000余万元。根据边贸经济繁荣这一特色,该镇多方努力,在2006年底将省银信置业投资公司引进,采用市场运作方式,在集镇异地重建了新工农集贸大市场。同时配套集贸市场修建了停车场、绿化广场及道路、路灯等设施。随着新集贸大市场的建成,集镇的贸易平台进一步扩大,集镇边贸更加繁荣,集镇土地迅速升值,群众纷纷来到市场周围购地建房。两年来,市场周围建房80余栋,面积达4800平方米,集镇建设得以迅猛发展。

三、优化发展机制,用激励政策来鼓动。为进一步鼓励已购地户及时建房和吸引更多的外来户进驻集镇置业,该镇制定了系列优惠政策:一是鼓励集镇以外的群众到集镇购地建房。集镇以外群众到集镇购地建房的,给予5%的价格优惠,并由镇政府负责办理相关手续,是外来户的可享受当地居民同等待遇;二是鼓励及时建房。对已购地户在规定时间内建房的,镇政府根据建筑面积,给予2000至3000元的奖励。优惠政策出台后,激励了很多外来户在集镇置地建房,已购地还在观望的群众纷纷动工。近两年来,外来户在集镇购地建房占整个建房户的60%以上,有本县外乡的,也有辰溪、泸溪等外县的。同时,针对当时宅基地纠纷问题,镇党委、镇政府成立了调解工作小组,安排精干力量,对25户、2000多平方米的宅基地纠纷进行了地毯式逐个排查和调处,及时化解了集镇建设中的难题。

四、加强城镇管理,以提升集镇品位来促动。组建了城建管理所,安排5名专职工作人员,对集镇建设、街道、车辆、卫生、市场经营秩序进行规范管理。成立了6人的集镇环卫队,每天对集镇街道实施卫生保洁。制定了《镇集镇管理办法》,并根据有关政策,向居民征收垃圾处理费,使小城镇管理有规可依。落实了管理措施,与每户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制》,增强群众自觉维护城镇管理秩序及环卫保洁意识。

篇(9)

以“和兴家园、美丽乡村”为主题,落实好年县美丽办分配给我乡的前杨村美丽乡村建设点,将其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以农民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居优美乡村、树文明新风、享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大力推进前杨村生态整改提升工程、垃圾分拣场建设、特色产业发展、森林村庄建设、农家乐发展、村前屋后清洁家园建设等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确保乡美丽乡村建设走在全县前列。

二、基本原则

美丽乡村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要因地制宜,结合创建村实际,制定规划,做到无规划不动工。结合一村一品,突出特色,努力挖掘本土文化底蕴和自然风光。

三、建设内容

1、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委托浙江科技学院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体现“二特、三化”建设内容。结合地方特色突出乡土文化气息和乡村美丽风光。保护和开发古道、古樟、古祠堂等具有历史和纪念性建设。

2、加强村庄整治和清洁家园工作

在整乡整治的基础上整体推进道路硬化、垃圾处理、卫生改厕、污水处理、村庄绿化等工作,不断完善建设提升我乡基础设施,改造公共服务设施、民生工程、乡容乡貌等工程项目。建立清洁家园村规民约和长效管理机制,对保洁员实行绩效工资,并积极探索农村清洁家园管理新途径。

3、村级财务规范

在美丽乡村全面推进的过程中,不断加强村级财务规范化。采取农村集体三资,统一资金账户、统一财务制度、统一票据管理、统一联签联审、统一结报时限、统一村帐公开和统一信息归档等7个统一制度。

4、注重农村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经济发展

积极发展农业生态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经营,加快建设杨梅、吊瓜、生猪等优质高效的农产品基地。充分利用南黄古道这一自然资源,完善南黄古道风景点,开发南黄古道游步道,建设农产品展销长廊,开展红枫节节庆活动,并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进前杨村农家乐发展。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为使“美丽乡村”能顺利有序的开展,我乡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乡农办,具体负责“美丽乡村”建设的计划安排、指导协调和督查考评等日常工作。并结合本地实际,周密制定前杨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人,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抓调度,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实效。

2、不断加大各方资金投入

篇(10)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根据省政府确定的工作目标,2008年我市农村泥草房改造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市、乡两级推进的工作原则,把农村泥草房改造作为全市农村改善民生的重点工作来抓,从实际出发,以中心村、交通便利村、新农村建设村、实施扶贫开发计划的贫困村和完成村屯规划的乡村为重点,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强化措施,同步推进农村泥草房的改造,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居住条件。

(二)基本原则。1.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实行民建公助,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搞强迫命令。2.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重点支持农村贫困户、低保户、重点优抚户和分散供养的五保户等困难户泥草房和危倒房的改造,兼顾对生活条件刚刚改善而又并不宽裕农户的扶持。

3.科学规划,节约高效的原则。按照乡镇(含相关涉农街道,下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结合村屯合并,科学制定农村泥草房改造规划。坚持因地制宜,新建和改造相结合,新建以就地翻建为主,节约集约用地,保证耕地面积不因泥草房的改造而减少。4.社会参与,各界扶持的原则。组织开展好“双日捐”工作,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帮助困难农户开展泥草房的改造,积极营造全社会扶贫济困的良好风气。5.整合资源,全力推进的原则。与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社会救助、防灾减灾、移民搬迁等项工作紧密结合,整合各项扶持农村发展的资金和优惠政策,形成合力,推进农村泥草房的改造。

二、工作目标和建设、补助标准

(一)工作目标。省政府确定的我市符合农村泥草房改造条件的7177户,2008年下达我市改造3000户(其中贫困户730户),具体落实在24个乡镇(具体情况见附件)。

(二)建设标准。新建住房要符合村镇规划,一般为砖瓦结构,鼓励采用就地取材和新型节能保温建筑材料。根据现阶段我市农村户均住房面积和结构,此次泥草房改造总体按户均60平方米左右安排。民政部门认定的困难户原则上不超过40平方米,个别分散供养的五保户和2人以下的家庭,应通过联建的方式适当控制建设标准,提倡旧户改造。

宅基地面积按《省土地管理条例》规定标准执行。建设管理部门要按照环保、节能、节约、安全、实用等原则,结合各地居民传统居住习惯,设计出不同形式、不同格局的样板图纸,供农民自愿选择使用。地震部门要结合泥草房改造,做好农居地震安全技术服务工程的组织实施工作,加强农居地震安全技术服务和我市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建设。

(三)补助标准。农村泥草房改造资金应以农户自筹为主,政府积极支持帮扶,实行多渠道筹措的原则。省级补助资金总体上按户均3000元安排,其中,困难户原则上不低于6000元。重点扶持农村困难户建房,待住房建成并验收合格后,补助资金一次到位。

三、重点工作

(一)做好泥草房改造规划和组织实施工作。要本着科学规划、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原则,即:对困难户和一般户,根据实际,区别不同情况,优先扶持积极性高、基础相对较好的农户,不搞一刀切,不搞强迫命令。完善我市农村泥草房改造计划,做好年度计划的分解落实,逐村逐户地落实建设任务,做到布局合理,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二)做好资金的筹集和管理工作。在鼓励农户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对口部门的支持。要与有关金融部门密切配合,尽快落实银行贷款资金。财政部门对农村泥草房改造资金,要实行专户管理,确保专款专用;要积极研究资金管理和运行的具体方式,如对大宗建筑材料实行公开招标和政府采购,尽力降低建设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篇(11)

二、工作目标

1、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系列平安创建覆盖率达100%,深化基层基础建设,综治工作各项机制不断完善,各项措施有效落实,各项指标全面完成。

2、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治安、刑事案件发案率不断下降;治安重点地区得到有效整治,居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明显提升,确保群众安全感92%以上。

三、重点工作

(一)完善社会矛盾预防化解机制,提升维护稳定工作水平。

一是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制度。严格实行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切实做到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上报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二是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全面实施重大决策、政策、项目和活动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加强稳评工作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向村(场)、社区延伸,不断加强评估结果的应用工作,从源头上预防矛盾发生。

三是完善大调解组织网络。扎实推进镇调处中心平台规范化建设和实体化运行,确保人员、经费、制度、办公场所和设施落实到位,强化调解员队伍建设。

四是健全大调解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配合和相互融合的工作机制。整合专业调解和社会调解资源,推进多元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建设,推动大调解与工会、妇联、劳动、法律援助、仲裁、民政等社会资源有效对接。

五是着力解决进京非正常上访。积极参与依法治理进京非正常上访专项治理,大力推行“阳光”,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制、积案终结制,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依法做好劝返接回工作,依法规范赴省进京非正常上访行为,坚决压降进京非正常上访。

(二)解决影响和谐稳定突出问题,提升社会治理工作水平。

一是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推进流动人口居住区建设,按照“集中住宿、集中服务、集中管理”和社区化管理模式,在工业园区高标准建立新市民服务管理站,落实新市民社会化服务保障工作,加强对出租屋的管理和“群租”现象的专项治理。建立对社区、企业、物业、中介、学校、旅馆等全覆盖的流动人口信息采集体系,切实掌握流动人口落脚点动态。

二是创新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机制。抓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深化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活动,切实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加强和改进吸毒人员社会化管控工作,配好禁毒社工,社区戒毒康复执行率达80%以上,戒毒康复人员安置就业率达70%以上。建立精神病人定期排查机制,实行分级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率达80%以上。

三是构建公共安全监管工作机制。深入实施交通安全生命保障工作,推进以“四个文明交通建设”为抓手的交通安全进社区工作,加强道路交通智能化、社会化、精细化管理。推进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加大火灾隐患整治力度。大力开展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行动,今年要按照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的要求,对集镇交通秩序实行挂牌整治,突出抓好校园周边地区的整顿,完善安全隐患“群防、群控、群治”社会动员机制。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提高监管水平,杜绝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四是创新鲜明正确舆论导向机制。抓好平安文化宣传教育活动,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禁毒、反、交通安全、防火防盗等治安防范宣传教育,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平安建设成就和治安防范举措。加强网络虚拟社会服务管理机制建设,强化基础信息工作,正确引导舆论导向。深化“两新”组织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三)紧紧围绕提高群众安全感目标,提升平安建设水平。

一是开展专业化打击违法犯罪行动。组织开展打黑除恶、治爆缉枪、打击“两抢一盗”、打击电信诈骗等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多发财犯罪和涉众涉稳型经济犯罪的打击力度,始终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深入开展反专项工作,大力推进“无地区”创建活动。

二是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快推进“感知安保3.20”和家庭技防建设,60%以上的城市老小区和安置房小区达到城市安防标准,积极推进“平安E家”等安防项目,提高居民户、商铺等技防设施覆盖率。加强专业巡防队伍常态化巡防,广泛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巡防,大力弘扬见义勇为行为。

三是开展常态化治安重点地区整治。以治安复杂、案件高发的地区和部位为重点,坚持属地管理、条块结合原则,发挥综治部门牵头作用,组织和动员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开展排查整治,健全滚动排查整治、包干问责、巡防管控、联合整治等长效机制,落实长效管理。

四是深化系列化基层平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平安村(社区)等平安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平安企业、平安学校、平安医院、平安家庭、平安交通、平安工地、平安娱乐场所等系列平安创建活动。

(四)强化综治基层基础建设工作,提升服务群众工作水平。

深化镇政法综治工作中心规范化建设,完善统一指挥、集中办公、整合资源、处理实务的工作机制。加强村(场)、社区综治办规范化建设,各村(场)、社区落实1名主管综治工作的干部,实现综治办、治保会、警备室、调委会“运作一体化、运转实体化、流程规范化”,使之成为化解矛盾、畅通民意、治安服务、重点帮教的基层综治工作平台,提升服务水平。

四、工作措施

一是落实责任。强化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的责任意识,严格履行综治和平安建设领导责任制、部门责任制与个人责任制,通过定目标、定任务、定责任等办法,健全并严格落实综治和平安建设的责任机制,做到工作有人抓、事情有人做、责任有人负,确保年度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圆满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