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效阅读的方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环节要师生形成互动的教学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能激发出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也认识到,真正的学习是自主学习。在课堂的阅读教学环节中,师生之间应相互沟通学习,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交流学习信息传递的重要过程。教师积极发扬教学民主,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激发学生思考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使学生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也很难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意识的接受,更何况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思想也会一如既往,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永远是臣服于知识的“奴隶”,是知识的“记事本”。
例如八年级(3)班的潘宇,原本是个不愿发言的比较内向的孩子,在过去传统的课堂上,她只是“沉默的大多数”。后来我校实施课改以后,班级有小组奖励机制,她在小组长和课代表的带动与鼓励下,首先是在小组内参与讨论,渐渐地在组内为同学讲析课文,随着课堂展示机会的增多,她慢慢开始突破自己,勇敢地登上讲台面向全体同学讲析课文。现在她已经能够在大庭广众之下自信地讲解,成为课堂上争先展示的积极分子,展示得越来越精彩,成绩也在不知不觉中赶上来了。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要有梯度
高效课堂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课前不仅要精心准备知识,还要预测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严密设计课堂流程各个环节,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展示与训练,进而达到高效的目的。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这里的读懂是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的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作为文学作品,还要进行鉴赏和评价。
在教学设计的梯度化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的发挥程度、专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以及问题解决问题的满意度都趋于最佳状态,才能各有所得与提高。
三、培养语文阅读能力的具体措施
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必须遵循其由低到高的发展顺序而进行,同时又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为中心,中学语文阅读能力在各阶段培养目标是不同的,一般可分为下面几个发展阶段:
(一)积累阶段
这是一个动态而连续的过程,更是后面阶段能力具备和发展的基础。积累的内容包括:语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义的基础知识要打牢,能够准确地判断单复句并能分析其结构,要熟练地把握文体特征、语言表达的特点;思想感情方面:能够阅读范文和课外读物,学会理解或吸收比较丰富的思想感情,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复杂思想感情和新观念奠定基础;同时,还要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学生的阅读作用很大。教师应结合教材作必要的介绍,然后要求学生积累。
(二)理解阶段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只有发展了思维能力,理解力才能应“源”而生,所以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综合的思维力和联想、想象力,它们在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1、判断力的培养。判断力是指读者理解事物的本质,明确概念。可以利用文本中的判断旬或“限制和修饰成分、来训练,如“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这句话,如果把“常常”一词去掉,这个判断就绝对化了。因为生活中错误之后并不一定就产生“正确”。加上“常常”,对“错误”现象的本质特点揭示就准确。
2、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分析、综合能力构成了人类基本的思维过程,也是阅读理解能力的核心。分析能力是将事物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分解出来的能力。只有通过分析,对课文的整体认识才能深入。所以,分析能力的训练离不开综合的指导,综合能力的训练必须以分析为基础。如必须在熟悉全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给文章分段,给段分层,给句子划分结构,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必须在分析文章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层义、段义、题旨,以训练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给文章列写内容提纲是训练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
3、联想能力的培养。联想能力指曲一事物的印象、观念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印象、观念的能力。有了联想,可以将有形文字的意义空间拓展到最大,从而使理解更准确、合理。在阅读活动中应鼓励学生主动去联想。教师还可根据联想的类型,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联想力的训练。
(三)评鉴阶段
即对文字材料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评价和鉴赏的阶段。只有掌握相当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语言知识,能进行抽象思维的阅读者才能评鉴作品。中学生应该而且能够具备评鉴能力。初中阶段可培养学生对具体的人物举动、故事情节、作品特点、某一观点作评价的能力,能写成一点一议的小论文。讨论之后,再进行欣赏,如朗诵、品味,在评鉴欣赏中越觉其妙,学生则愈益喜爱该读物,有的学生甚至能在笔记中主动写评论文,抒发己见。
实践证明,“儿童是未被承认的天才”,恰恰在学生自己阅读、参与的课堂中,天才得到了承认。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得以生长。
引言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主要就是指教师应该把握高中生的认知能力和规律,不断优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阅读学习,保证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广泛的阅读,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于散文阅读的有效性有清楚的认识,重视开展散文阅读活动。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法的时候,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才能够保证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性
(一)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散文
在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首先教师就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散文,增强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而理解。这样会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有效提升,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使学生对于文章的主要内容有所了解,同时引导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方式介绍文章。例如,在学习《我的一位国文老师》的时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开展想象,使课文在脑海中能够更加生动和逼真,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对于文章中的思想感情进行更加有效的体会。
(二)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深入理解散文
语文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语文阅读不仅仅以简单的阅读,更多的是学生融入社会的一项技能手段。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读懂和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方法。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想象力,感受其中的情感,引导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灵活的变通。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作者使用的写作手法化作自己的,并且在写作的时候加以有效的应用。例如在学习《葡萄月令》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也能够充分发挥联想能力,加深对于散文内容的理解。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文章的写作手法开展写作,提高写作的水平。
(三)创设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想要保证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应该注重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创设学生喜欢的氛围。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教师在具体的内容讲解过程中,可以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活动,创设适合学生的氛围,使学生对于语文散文阅读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可以在这种浓厚氛围的带动下,更加有效地学习语文散文知识,保证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云南冬天的树林》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让学生说出自己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想象一下画面。这样,在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带动下,学生对于语文散文阅读知识的掌握会更加有效,充分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充分发挥教师辅助作用
(一)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式
在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创新教学模式。在开展阅读教学的初期,教师可以尝试着应用提问式教学法,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参与阅读中。在这期间,教师可以应用充满感染力的语言来增强课堂教学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散文的积极性。带有问题开展散文阅读,还能够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迅速提升,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可以预约的雪》的时候,教师可以提问学生“雪可以预约吗,为什么题目中会是可以预约的雪?”通过这样的方式,会使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得到提升,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优化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向
想要提升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尝试着优化教学观念,改变教学的方向。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从主导者逐步D变为引导者,使学生在更加有效的情境中开展语文散文阅读学习,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性。教师通过有效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引导学生更好地领悟和阅读文章的内涵,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可以开展积极主动的思考,语文教学的效率会大大提升,学生的阅读综合素养会得到有效提高。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的方向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对于阅读素材信息有更好的认识。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学习成就,提升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
(三)提高备课效率,科学设计导学案
在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想要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注重提高备课的效率,科学设计导学案。教师需要在备课的过程中,把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梳理,模拟教学情境,这样会使学生在课堂中更加有效地掌握散文阅读的关键,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春末闲谈》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备课阶段合理设计教学情境,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匹配度。为开展高效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丰富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但是,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辅助者的地位。只有立足于这样的观点来开展语文散文阅读活动,才能够实现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随着素质教育实施的不断深入,在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散文阅读的积极性,保证语文阅读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目前。不少中学为了追求升学率,没有设置阅读课,虽然少数学生能读一些课外读物,但以流行读物、娱乐快餐式读物为主,因此他们的课外阅读大多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初中生的整体阅读能力也在下滑。为改变这种现状,让初中生喜欢阅读、有效阅读,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四种阅读方法。
一、激发兴趣,自觉读书――乐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激发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促使他们集中注意,仔细阅读,认真思考,有意识记;可以使他们产生充沛的精力,顽强的毅力,进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根据初中生求知欲旺盛、可塑性强的特点,教师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巧妙引导学生,逐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推荐阅读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激励方式。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调研结果,笔者从各种期刊和网络上选择精美的文章或著作推荐给学生,让他们在每天30分钟早读课及校本阅读课阅读。事实说明,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方式,并逐渐延伸为喜欢阅读《读者》《中国青年》《美文》《书屋》《青年文摘》《中华散文》《杂文选刊》《时文荟萃》等期刊和一些知名的博客和网站,他们在广泛阅读、大量阅读中开拓了视野,提高了智慧,享受到了阅读的乐趣。
二、授之以法,有效精读――会读
教师要对照语文新课标的要求,认真解读教学目标,用好课本“这个”例子,备好学生,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少教多学,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重点、难点,教师要与学生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学在生对概括记叙文主要内容有困难时,我们经过共同研究,多次尝试,认真分析,最后总结出这样的方法: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对照文章实际合理加以取舍,然后把必要的限制语(需要突出的方面)加上,这样,内容概括就全面而准确了。再如,对于文章题目的研究,我们总结出题目除了可以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外,还可能是文章的写作线索、写作背景、写作缘由、抒情点、象征点、比喻点等。另外,文章题目的形式还可以从修辞的角度去研究,使文章题目更富韵味,吸引读者。教师要按照大纲要求,授学生以“渔”,让学生遵循阅读规律,抓住阅读要点,这样他们就会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遨游,不断提升阅读水平。
三、博闻强识,厚积薄发――多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流传至今的这些话证明了多读多诵的重要性。“破万卷”不仅是突破数量,更是理解内容;“劳于读书”既指读书之多,也指读书之苦;“熟读唐诗三百首”指熟读成诵。教师要抓住大量诵读这个核心,利用每天30分钟早读课、校本阅读课、课前五分钟诵读等制度保障学生的阅读时间。在学生乐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和开展学生喜欢的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如“阅读之星”“读书报告会”“藏书之家”“诵读标兵”“优秀读书笔记评选”“诗文诵读大赛”等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他们的发展。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得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除了保证阅读时间,教师还可以通过好文推荐、班级图书角、学校图书馆等平台给学生提供质量上乘的优秀读物,通过海量阅读让学生厚积薄发。总之,抓准阅读,也就是抓住了学生发展的金钥匙;抓好阅读,也就使校园充满书香。
一、问题的提出
1.提高初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是时展的需要。阅读是间接交流的重要途径,是高效交流信息的手段,也是获得知识的基本方式。今天的信息时代更需要人们广泛而有效地进行阅读,而且近年来,在英语的各类考试中,阅读理解的分量也在逐渐增加,并且其难度呈上升趋势。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教育科研中的一个热点话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提高初中学生阅读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地研究阅读教学规律,抓住阅读实质,探讨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使学生逐步走上自觉阅读的轨道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也是最好的导师,是他们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且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
2.拓宽阅读的范围。教师应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涉猎交际功能强、实用性强的应用文、说明文,并提供给他们各种体裁、题材的文字材料。
3.保证阅读时间。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使学生们更好地掌握阅读技巧,才能广泛涉猎,开阔眼界,学到新知识。
4.提高阅读速度。几乎任何阅读考试均同时考查阅读速度与理解的准确性,所以成功的阅读就必须保证一定的速度。没有时间限制的阅读,无论理解得多么透彻,也是不敢恭维的。因此,在做阅读理解时,首先要培养学生以较快的速度从大量材料中捕捉有关信息。
5.培养词意推断能力,扩大词汇量。其实,机械地记单词,既枯燥乏味又容易遗忘,在阅读中难免会遇到生词,如果每次遇到不认识的单词都去查字典,则会影响阅读速度和理解效果。碰到生词时,不必惊慌,通过一定线索或可根据构词法、等同关系、因果关系或上下文的暗示猜出该词的词义。
6.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阅读的效率。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然而良好的阅读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只有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在学生不断的阅读实践过程中才能逐步培养。因此,每次进行阅读训练时,教师应向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
7.强化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文化背景知识对阅读理解很有帮助,因为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形式所负荷的内容,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不掌握一些词语的联想意义、社会意义及用语规则,就不能从深层去理解和掌握语言,不能真正读懂英语文章,甚至会出现在无生词的情况下仍不能理解其内涵,造成误解的现象。
8.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解题思路。在平时的阅读练习中,教师除了要求学生给出答案外,还应要求学生讲出答案的来源与依据,以便了解他们的解题思路并加以指导,真正使学生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更好地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9.鼓励学生树立必胜的信心。要坚信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恒心,有毅力,有攻克堡垒的坚强意志和决心,敢于实践,坚持不懈地训练下去,就一定能提高阅读能力。
总之,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探索过程,没什么固定的模式可循。作为英语教师,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还要多积累教学经验和心得,学习和借鉴他人先进的教学经验,不断地在教学改革中探索新的思路,打破旧的阅读教学模式,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正确有效地进行阅读,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4
2.施丽华.从PPP到TBL-中学外语教学创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74、77-78
阅读是人们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活动,是继承优秀文化财富、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方法。由此可见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而去学习写作技能及加深对其他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在此,笔者就简单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哪些可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一、阅读教学过程中首先明确应该做什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首先要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要促进学生语言、思想、品德、情感、思维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全面发展。笔者认为主要有五项任务:① 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②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③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④ 充实和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⑤ 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五项任务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最基本的是第一项任务―― “发展语文能力”。“语文能力”严格说应该包括:识字、写字、听话、说话、读书、作文六种能力,其他各项能力和品质的形成,都是在语文能力形成过程中统一完成的,在交流语言和思想情感中,提高认识能力。语文能力中的六种能力都很重曼,但是表达(说话、作文)能力更为突出,因为说话、作文能力是六种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语文教学达到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自能交流,才能称得上语文教学获得实效。
二、阅读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怎么做
明确了目标之后就需要学生掌握达到目标的手段,即通常我们所说的怎么做,在阅读教学中,要想实现有效阅读教学这一目标,首先教师应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学习方式和方法的选择上,教师要适当调节,运用适当的教学疗法和手段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之相互穿插,富于变化,有新意,培养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激发学习兴趣,利用情景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注意以下几点:
1.感于目会于心: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应该精心设计情境内容,教师要洞察学生的内心特点.选取新颖的角度巧妙地设计,触动学生心底里最敏感的神经。
2.明确的指向:在充分理解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匠心独具地创设与教材意蕴相符合的情境,在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占用时问不能过多,以精练的情境来发挥最大的效果。
3.感悟内容和情感:情景设计必须能正确反映所要学习的内容。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要增强课程中的人物、情节的形象性、真实性,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其中的内涵和情感。例如:一位老师在讲《再见了,亲人》(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一课时,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这首歌曲,伴随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旋律,学生听得很是投入,但是这与要学习的课程内容不是十分贴切,既浪费时问又不能收到良好效果。
三、提倡自读自悟,调动思维合作、探究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学习方式的提出,无疑给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活力。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葡萄沟》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内容易理解,不需要做琐碎的分析讲解,可以引导围绕“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这句话展开读书活动。因而我设计了如下合作细读、整体感悟的教学过程: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自主学习,了解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接着,四人小组合作展开研讨,小组长带领组员根据各自初读课文的体会,说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的理由,一起读读有关句子或段落,读后由小组成员简单评议。最后,全班集体交流、反馈学习成果。“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始终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目的,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感悟,并且会随着学生跳跃性的思维及时调整引导思路,采用相互补充辩论法、图文结合想象法、品词赏句法等多种形式来感悟、体会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从而让学生情不自禁地热爱上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拓宽领域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种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就是学生的个性化感悟。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通过老师所设计、开发的阅读资源,构建具有个性的阅读教学课程,将阅读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尽可能地设计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阅读资源,优化教学的配置,给学生创造合理、优越的阅渎环境。开发优秀的教学课程,倡导教师、课程和学生之问平等对话,教师要设计、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优秀的阅读教学课程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的基础,也是适用于对话的对象;而学生和老师一样,在阅读中扮演着一个对话者身份,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根据自己的思维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的角色进行独立思考。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渎,针对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去发表不同的见解,激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思维,并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从各自的视角去理解文本的含义给学生一个自由的阅读空间。对于同一个问题,鼓励学生采取多种表达方式,或者使用语言,或者进行角色扮演,或者用图片描述,展开想象,进行多样化表现,深入文本内涵,重构文本形象,去呈现自已的个性化体验。
五、结语
总之,有效地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能使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分析、收集、处理与文本相关的课文信息和生活信息,并形成独特的感悟、体验和情感。所以我们必须从小学就抓起,注意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为其将来更高一层次的学习做准备。
参考文献:
[1]罗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2第1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5-0105-01
阅读是一种综合性的积极思维活动,它要求读者积极主动地从作者提供的书面材料中去寻求理解的线索。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仅是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效果是重中之重。在高考中英语阅读理解试题的比例相当大,阅读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已引起师生们的特别关注。
一 变威严教育为愉悦教育
与其他学科相比,学生普遍缺乏对英语学科的真实社会体验,一切的知识与经验皆来自于教师与书本,很容易将老师与书本的语言知识绝对权威化,教师也常常无形中变成了权威的化身。师生关系由于是居高临下的,缺乏互动性的交流,这种缺乏和谐气氛的课堂教学显然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为此,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变威严教育为愉悦教育。“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在爱的氛围里,学生们才会对教师产生信任、亲近、尊敬之情,进而产生师生共鸣,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学。
二 有效地抓好课堂精读教学
精读是学生获取语言知识的重要来源,是教学和泛读的基础,是教和学的手段。教师要对课文中的词、短语和语言现象进行有重点的、深入细致的、分析性的讲解。要针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困难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要讲练结合,通过各种类型的练习,使学生掌握其用法,以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 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图式理论
1.提示文化背景及相关知识引入图式
大量事实证明,内容往往是造成阅读障碍的重要因素,学生虽然具备了足够的语言图式,却无法将文章内容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如果在阅读教学中引入文化背景及相关知识图式,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构成内容图式,提高阅读质量。如高中英语新教材中的American Country Music一课,该课文中的语言不是很难,但由于学生对美国文化背景及相关音乐知识缺乏认识,较难明白课文表达的真实旨意。在课堂上引入相关的音乐类别知识,先让学生了解,使他们明白乡村音乐是流行音乐的一种,并介绍和播放几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这样就激活了学生原有的流行音乐知识,为更好地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
2.分析文章体裁与结构特征形成图式
阅读理解除了受内容的影响,还受文章结构的制约。不同体裁的文章有各自的特点和框架,而图式理论实质上就是一种结构,一种框架。运用文章的结构来理解文章,实际上就是调用相应的形式图式来阅读分析课文,也就等于抓住了文章的结构框架,使之形成图式。这不仅能提高读者对文章的理解程度,还有助于读者对文章的记忆。高中英语新教材中的课文体裁多样,类型众多,有新闻报道型、科技问题解决型等,以American Country Music为例,该文是倒叙结构,各种信息极易混淆,可将文章结构分为:(1)Subjects of the song—love,money,anger,feeling,food friends。(2)More about the songs——from Nashville to all parts of the world,singers from US to all over the world,from guitar to electrical equipment。(3)Country music today——remain much the same as before。
在分析文章结构时,还可借助于表格、图表等,既简明扼要,又直观形象,学生易于建立图式。
3.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构建图式
丰富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与手段,尤其是近年来被广泛采用的电脑软件,对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予以有力的支持。在课文教学中,为了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文章所介绍的埃及阿斯旺大坝,以及建筑大坝时文物的保护等问题,可以播放当年神庙迁移与重建时的电影片段。在影片的帮助下使课文内容构成图式,学生们不仅形象地理解了课文中的描写,而且能迅速地将神庙重建复述出来,从而达到了阅读教学的目的。
四 课文学习中培养发散思维
英语教材的更新使得教师在课文教学中不能再唱“独角戏”,否则,会使学生处于消极状态、被动地位,造成压抑感,影响学习效果。如何使学生既能达到预期学习目标,又能学得轻松,可利用课文标题或插图启发学生开展大量的发散思维活动。让学生以提问的形式围绕课文标题进行想象,或以叙述的形式对课文插图进行描述,实际上也就是对课文的深刻理解和细心学习过程。课堂上,同学们讨论热烈,畅所欲言,不但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课文内容,对文章的主题思想也进一步理解。
教材文章无疑是经过教育专家精挑细选的禁得起推敲的作品,是各类文本中的精华之作,所以教师必须在教材上下功夫,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讲解、分析,一方面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他们从文章中汲取营养;另一方面教师要借助对教材的分析,教给学生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由此拓展生发,把这种技能运用到课外阅读之中。小学生各方面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和感知要求不断地发生阶段性变化。所以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必须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水平,这样才能通过精选文章,精读、精讲把教学目标顺利而有效地加以贯彻,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自主阅读能力。
其次,教师要学会给学生选择适合的课外书籍,拓展学生的阅读领域,引领成长方向。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技能的基础上,为了拓展他们的阅读空间,教师要从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适应学生个性特点,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阅读素材。正如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人的个性也是千差万别,所以教师、家长要根据学生个性给他们推荐课外读物,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从他们的兴趣点出发,做好阅读的拓展与生发。人的兴趣会影响到他一生的追求,尤其是儿童时期阅读到他们感兴趣的作品会影响到他们将来的人生之路。这就要求教师选书一定要切合实际,符合特征,给学生一个更好的阅读空间和阅读方向。比如,给性格内向的学生推荐古今中外科学家成才的故事,或者体育、文艺明星、草根明星成功的故事;性格外向天性好动的学生,可以给他们推荐英雄传记、军事、旅游方面的书籍。这样的阅读使他们通过阅读加深对生活的理解,能够从这些书籍中找到与自己个性契合的地方,获得丰富的人生体验,开拓了知识视野,引领他们树立自己的理想追求。
第三,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书的乐趣,养成他们主动阅读的习惯。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人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强烈的希望是人生中比任何欢乐更大的兴奋剂”。所以要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只是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切实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必须深入研究学生心理,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自己找书读,让小学生在阅读中将“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主动阅读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阅读潜力,使他们能够沉浸其中,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为此,教师就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温馨的读书环境,这个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心理环境,其中后者更为重要。人文心理环境包括教师的积极引导,循循善诱,也包括学生本人的兴趣所在和兴趣的持久状态,同时还包括家长、同学的影响等等。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这样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把学生置身于浓厚的读书环境中。比如在营造学习场所的文化氛围方面,除了给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资料,在醒目位置张贴名人名言,因为名言是语言的精髓,是生活经验的高度提炼,对学生有强烈的启发和教育意义。或者运用其他多种形式来教育、启发、激励学生积极阅读,锁定阅读学习目标。良好的阅读氛围可以愉悦身心,使他们的阅读乐趣能够持久。
第四,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技巧,从学生长远发展立意,授之以渔,指导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171-01
在小学英语高年级段的教学中,阅读课教学占了相当的比重。一个人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他在阅读中吸收有用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所以,从小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阅读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得到乐趣,收获信息,培养能力,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是教会学生阅读英语短文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其次是帮助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学生通过阅读能力的提高增强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那么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方法技巧很重要,我们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还要教他们“会学”,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深化的循序渐进过程。
一、阅读的准备阶段(pre-reading)——善于运用导入技巧
这是知识的输入阶段,恰当的导入有利于学生进入阅读的最佳状态,常用的导入方法:(1)利用丰富的课文插图。它们的出现既吸引了学生,又给英语阅读教学带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观察文中的插图,展开想象,能快速帮助学生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搞懂语篇中所蕴涵着的主要意思(2)复习展现新知识。利用图片、歌谣、body language(身体语言)、游戏等巩固学生在此之前所学的与阅读材料相关的知识,为阅读作好铺垫。(3)激活与阅读材料相关的的文化背景知识,扫清语言障碍。例如西方国家节日、习俗与我们国家大不相同,阅读材料中人物的背景和场景跟我们国情也存在差异,教师通过相关知识的讲解,学生可以了解和比较中西的文化差异,并预测阅读文章的内容。(4)简笔画是辅助英语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用简单的线条勾划出的简笔画,既可节约教学时间,又可形象生动地呈现词汇或句子的意思,正确地运用简笔画能够迅速地使学生了解阅读材料中抽象文字所表达的的主要内容,从而迅速地明确阅读的方向。如在六年级下册Unit2Part BLet’sread之前,我将天气、人物所站的位置,及事件在描述的过程中一一画用简笔画出来,待描述完后,一场有趣的足球赛及赛后的人物的心情展现给了学生,接下来的阅读教学也顺利可行了。
二、阅读的呈现阶段(while-reading)——巧妙地理解过程
此时,老师要给予学生阅读方法上的帮助。小学生年纪小,阅读经验不足,尚未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如:不会抓文章段落大意,不会找关键词,不懂得词义猜测,当面对文章里的一些新单词就显得缺乏信心,变得害怕阅读。不懂得通过上下文联系,插图来帮助自己理解文章意思等。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阅读的流畅性,回忆阅读内容以及理解力等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提高选择、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体做法有:(1)布置任务,略读文章。阅读的开始阶段适宜布置简单的,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的任务去读,让学生在直接、表面的阅读任务中找到乐趣,阅读方式可以是略读或跳读。(2)带着问题,精读文章。带着教师布置的几个问题,详细阅读,掌握详细的信息(get the main information),也可以是小组活动的形式,讨论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运用。①问题的形式可以是简单的问与答,判断对错,选择答案等。②练习的设置也可以是填表格,给图片或句子排顺序,图片与句子的配对,填空等。③教师可以通过听说与阅读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去欣赏短文,通过模仿录音或动物、各种人物的语气朗读,通过角色表演等形式,达到巩固语言的目的。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过,阅读教学最终要让学生做到“自能读书”。的确,思维的问题性表现为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使学生达到“自能读书”的途径之一,是提高阅读效率的一个突破口。
在实际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弱,学生很少主动地去发现问题,遇到问题时,也很少自己去解决。中学生正值青春年少,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本身具有较强烈的问题意识,但为什么在实际阅读中问题意识不强呢?从学生方面可以归纳为:阅读不用心、目标不明确、意志薄弱等。而这些原因与教师的阅读教学不无关系。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尚存在如下问题。
1.课外知识的传授量不足。在教学中,教师只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课外知识的引导,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而培养问题意识的前提是学生要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当学生遇到新的知识与原有的知识产生矛盾时,才能产生问题。
2.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权利。为追求课堂教学秩序的有条不紊,只重视教学步骤,有时不给学生提问的机会,觉得让学生提问题太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进度,而且有时学生的问题与教师要讲的不一致,干扰了教师的讲课;有时只追求课堂气氛的表面活跃,不注重学生思维真正的活跃。
3.提问环节欠妥当。主要表现在:(1)设问过于频繁;(2)设问过于简单;(3)问题太笼统;(4)问题太直白;(5)问题设置太勉强。在这些情况下,学生失去了回答的兴趣,更谈不上在阅读中自己发现问题了。
在阅读中如何加强对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呢?
第一,要加强学生的双基训练
双基训练是问题意识产生和培养的必要前提,缺少相应的知识经验,问题意识必然贫乏。质疑是以思维的形式出现的,但质疑的重要基础是丰富的知识。阅读中涉及的知识背景应包括:一定的语文知识,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当然有时也需要一些科学知识。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利用各种媒体尤其是网络查阅资料。如:学习《神奇的极光》一文时,学生可以通过科普阅读了解极光的相关知识;学习《祝福》一文时,可以通过历史或网络了解旧制度及鲁迅的有关情况;学习《项链》一文时,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
第二,营造适宜的阅读氛围
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否得以表露和发展,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师生之间要保持平等、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让他们充分披露灵性,展现个性。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兴趣,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鼓励标新立异。在阅读教学中我对学生提出“两欢迎、三允许”。即欢迎质疑、欢迎争辩、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我班有一部分女生文静腼腆,课上不善于表现自己,我就采用“表演小品”、“应聘播音员”、“亮出你自己”、“我能行”、“我最棒”等活动给她们展示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表现欲。在语文课上,我和学生的争论也是常有的,不管结果是谁说服了谁,我们都感到一种思想交锋的淋漓尽致的愉悦。这样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
第三,尊重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让学生在预习课文时就提出问题写在笔记本上,上课之前交给老师,教师对提出问题多、质量高的同学加以表扬;在分析课丈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一课书学完后,课上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质疑,学生之间互相答疑;每个单元教学结束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出一份考试卷,相互考查。即使学生的提问是幼稚的或者是钻牛角尖的甚至是错误的,也一样应给予关注,认真倾听,找出闪光点,正确引导,保护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091-02
一、影响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因素
1.缺乏阅读兴趣。对于阅读来说,有些学生从小就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大量的阅读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知识量,更重要的是阅读帮助他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更多的小学生对阅读没有什么兴趣,不喜欢阅读,没有一定的文字积累,单单只是课本上的几篇文章根本不能满足他们对文字的理解。一般情况下,好的阅读氛围是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的,但是,现在教师将更多的目光转向学生的奥数和英语水平上,忽略了阅读理解的重要性。
2.阅读习惯的问题。现在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之所以处在一个较低水平的主要原因是不正确的阅读习惯。有的学生喜欢边读边理解,而不是边阅边理解,这种阅读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利于对文章的理解。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对文字的熟悉程度有待提升,当他们将注意力转向读音的时候,就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还有些同学克服不了阅读中的“拦路虎”,也就是那些不认识的字词,一定要拿出字典查明白后再阅读,这种阅读方式是不正确的,不仅会对学生心理有负面的影响,并且也不利于对文章主线的把握。
3.学生自身的领悟能力。学生自身的领悟能力是决定学生对新知识理解掌握程度的决定条件。不同的学生会因智力、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的不同因素,而使得对知识的领悟能力有所不同。就像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样,一段文字在不同的学生眼中就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学生的理解比较有深度、有宽度,但有的同学的理解会略显片面和表层。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是天生的,在后天的成长中,是可以通过训练和引导得以提升的。因此,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和总结学生在阅读理解上的问题,以便改善教学质量。
二、提高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
1.培养阅读兴趣,营造阅读氛围。在很多学生的认知里,阅读是一件很无趣的事情,完全对阅读没有兴趣。而且课间同学之间讨论的也是有关玩的、吃的,完全没有阅读的氛围。因此,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应该从小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比如说,在教室设立图书角,鼓励学生多读书。在课余时间举办“我爱读书”等丰富有趣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家里,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多读书,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除此之外还应该监督学生,少看电视,多读有意义的书,或者和小学生一起阅读。
2.纠正小学生的阅读习惯。习惯是伴随人类一生的。小学生正处在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家长应该特别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不正确的阅读习惯,是需要及时纠正的。针对学生“阅”而非“读”的问题,教师应该在课内安排适量的“泛读”训练的活动,帮助学生跨越“形―音―义”这个过程,直接将进行“形―意”的转化。另外,还要严格要求学生在也读的过程中保留疑问,在上下文中猜测不理解的字词的意思,杜绝边阅读边查字典的情况。另外,通过“总结段落大意”的转型训练,提高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并要求学生试着用简明的语言表达出来,杜绝“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除此之外,要逐渐培养学生边读边画的习惯,学会用心读书,用笔记录,这样便可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3.搭建课堂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很多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高的一部分原因是对文字所描写的事物有一定的陌生感,不能充分的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对阅读理解的程度产生了阻碍。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教学的方式方法,要更加的注重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例如在讲解《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的时候,“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为了更好地把握课文所要表达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去观察真实的爬山虎,再与课文的描述进行对照,这样就能够使得较抽象的描述可以形象的展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教会学生用心观察,用心理解,其实课堂和生活之间是有一座永恒的桥梁的。
4.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资料的广泛性。当一个学生涉猎的知识面广了以后,他的阅读理解能力自然会有相应的提升。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向学生推荐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不同领域的书籍。例如《绿野仙踪》、《严文井童话》、《爱的教育》、《我们去看海》、《开放阅读》、《再寄小读者》、《肚皮上的塞子》、《灵性的王国》、《我要做个好孩子》等。这些书都是比较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经典书目,它们的内容和小学生的心理是有许多切合点的,很容易的就会引起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拓展课外知识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一直是人类传承文化、向前发展的主要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拥有较高的阅读理解技巧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因此,注重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是十分有必要的,主要体现在小学生身上的影响阅读理解能力的因素主要有兴趣、习惯和自身领悟能力。据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首先是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阅读的氛围,其次是在课堂上着重纠正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然后是建立课堂与生活之间的桥梁,最后要注重学生阅读的广泛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方法
当前,我国的卫生医疗事业改革与发展不断深化,也对护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潍坊护理职业学院的英语老师为了适应这一要求,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以便学生通过相应的英语水平考试,进行了阅读21世纪英语报以提高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教学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在此作一简要探讨。
一、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
在实验之初,我们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对2011级高职护理7-10班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们的英语基础及阅读水平,结合开学初英语摸底测验的成绩,了解了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被调查的学生高考英语成绩85%不及格;67%的学生不愿学习英语,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72%的学生不喜欢甚至害怕英语阅读理解;56%的学生语法知识欠缺;52%的学生词汇量在1000-1500;20%的学生高中学习期间基本放弃了英语学习。开学英语摸底测试中81%的学生不及格,阅读理解部分及格率为19%。这表明被调查的学生英语基础差,阅读水平更差。然而阅读理解水平对整个英语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阅读理解水平与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息息相关,阅读理解能力强了,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开设英语第二课堂――21世纪英语报阅读实验的具体开展
1、实验对象
以潍坊护理职业学院2011级护理专业9班和10班作为教学实验班,实验人数:9班50人、10班50人;2011级7班和8班两个平行护理班为参照班,参照班人数为7班49人、8班51人。本实验历时两年,从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
2、实验内容
组织学生订阅21世纪英语报纸,实验班的学生订报率达到94%,有三名同学因为家庭困难没定报纸,与同桌共用一份。划分学习小组,选出小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每周四课外活动时间为读报课,给学生答疑解惑,讲授和训练常用阅读技巧。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习惯。21世纪学生英文报内容丰富,阅读量大,每期有八个版面,不可能把每篇文章都仔细阅读,因此快速阅读的技巧和策略显得尤其重要。在阅读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Scanning)、(Skimming)和(Intensive Reading)等阅读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快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精讲精练。老师讲解之前,先让学生们自己选出喜欢的文章,并选出代表对文章进行讲解,老师再对同学讲解的情况进行点评和讲解。在讲解过程中,老师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根据文章结构和内容设计相关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把握整篇文章的脉络和中心;并对出现频率高且重点的单词、词组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练习;仔细讲解和分析长句子,使学生学会抓句子主干,解释和分析句子中出现的重点语法知识。同时,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把重点的单词、美文美句积累到课堂笔记上,以便课后复习记忆,为今后综合运用英语打下扎实基础。
(3)进行阅读评价。虽然是阅读课,也应该有评价环节。评价采取学生互评与老师评价相结合。个人在小组内的表现由组长记录评价,在班级的表现由班长和组长共同记录评价,组长负责计算个人成绩,班长负责计算小组的成绩,在学期末老师根据小组长和班长的记录情况,把分数按比例计入各同学的期末总评。
3、实验结果
(1)读报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21世纪英语报图文并茂、内容新颖、覆盖面广、时代感强,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兴趣。CAMPUS、FOCUSE、HOTSHOTS、OPINION等部分学生们非常喜欢,不仅能够了解最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动态,还能够了解一些时下敏感的话题,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通过了解世界名校和名人传记,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内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阅读小组的划分,使学生能够互助合作,互相学习,调动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2)读报活动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读报活动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英语报纸内容丰富,知识面广,对重复出现、高频率出现的单词,通过反复阅读和老师的讲解,便于学生们记忆和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了单词的具体意思,也能理解其抽象意义,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经过近两年的读报学习积累,实验班学生的词汇量有了很大提高。
读报活动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扫读、略读和精读等阅读技巧,学生能够迅速找出每个段落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主旨。通过分析长句子和抓每段的大意,学生不仅能理解细节的含义,而且能通过推理判断来把握全文的逻辑关系,理解作者的意图,阅读理解中考察的细节题、词语理解题、推理判断题以及主旨题都迎刃而解。
在PETS二级考试结束后,对读报实验班和参照班的考试成绩进行了对比,参照班通过率为7班24.5%、 8班28%,实验班通过率为9班44% 、10班50%。其中阅读理解部分成绩为参照班平均分14.7,实验班19.5。经过差异性检验,t=2.2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本实验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有效。
三、对实验的反思
本次读报实验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水平,也存在一些不足:历时短,范围小。本实验理论上是两年时间,但在这期间有一次寒假,两次暑假,学生实际的读报学习时间并不满两年。且本实验仅在本校两个高职护理班开展,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基础存在差异。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继续探究。
【参考文献】
[1] Anderson.N.J.Exploring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Issues and Strategie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3.
[2] 马建国.英文报刊导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 严文庆.英语报刊与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课外英语阅读[J].外语界,2005(1).
[4] 王志军.在高职院校班级中创建“英语阅读社区”的实验研究[J].平原大学学报,2005(3)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