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民用建筑承重标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Abstract: At the present stag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urbanization in China, civil engineering is also at this stage to meet its new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theincrease of the quantity is very large, the project requirements are also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In this context, in order to make the civi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standards and meet the residents daily needs, we must seriously study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civil engineering, be familiar with the relevant technical key points, in the construction willstrictly regulate the management, to solve the civil construction quality problem fundamentally. In the stud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ivil architecture, discusses thetechnical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ivil buildingstructure, beam, column engineering and concrete engineering of thes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ivi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safe and convenient forresidents living.
Keywords: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concrete 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TU7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当前,民用建筑工程施工时,施工技术是能否成功完成的关键点,要是没有相当可靠的技术来支撑施工,不仅民用建筑工程结构不可靠、工期不确定,而且质量也无法得到相应的保障。所以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导致我们要相当重视这一方面,努力地研究技术要点,让技术变成民用建筑施工的重要支撑,以期解决当前所出现的问题,并且大大提高民用建筑的质量、使用性和寿命。本文从3个技术要点方面分析探讨了相关技术问题,分别是结构、梁柱工程和混凝土工程,对施工技术问题进一步优化,为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提供了关键前提,使得建筑质量有了很大的保障。
一、对于民用建筑中有关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
首先是民用建筑中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现浇剪力墙结构都是选择滑动模板或者是大模板进行施工。因为在施工时若是采用大模板这种施工工艺,具有明显的有点,比方说效率高、速度快、施工简单快捷,而且结构的抗震性高、整体性好、机械化程度比较高等等。源于这些显著的优点,在现阶段建筑的剪力墙结构一般在浇筑承重墙时都会采用大模板的施工工艺。而滑动模板经常是应用于现浇剪力墙的结构中,在实际施工时,剪力墙整体性好,并且施工速度很快,能够加大效率。楼板经常是现浇,在一些情况是也会采用预制板的模式。
其次是民用建筑中的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在框架结构中,对于柱、板和梁的混凝土浇筑,大多会选择在施工现场采用就地浇筑的方法,因为这个方法优点较多,结构的整体性好,高适应程度,但是由于在施工的现场工作量比较大,这就要求使用较多的模板,同时还要注意钢筋加工成型问题和现浇混凝土相关的搅拌、运送、浇筑、振捣和后期养护的问题。对于现浇的框架结构中柱和梁都可以选择组合型钢模板和胶合板,在施工时可以整个装拆也可以滑模施工法。若是模板应用组合式进行楼板建筑时,想要提高模板的周转率和利用率可以采用早拆模板法。
经过研究框架结构的施工情况,目前我们对于质量要求的重点是在于柱纵筋的连接,要是可以使其纵筋连接完好,保证强度符合标准,就可以在根本上改变框架结构的强度,使框架结构的质量有了保障,并且符合了民用建筑工程所有的需求。因此,框架结构是我们在施工中一个最需要注意的地方。
二、对于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有关梁、柱工程的技术研究。
1.1高层建筑划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规定,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规定,35层及35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规定,当高层建筑的建筑高度超过250m时,建筑设计采取的特殊的防火措施,应提交国家消防主管部门组织专题研究、论证。美国《国际建筑规范》(2009年版)规定,有人员使用的楼面到消防车可以到达的地面的高差大于22.9m的建筑为高层建筑。对于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28m的建筑,可采用ⅠB类耐火等级的结构替代ⅠA类耐火等级的结构,但承重柱的耐火极限不应降低。英国《建筑设计、管理及使用消防安全技术规范》(BS9999∶2008)规定,顶层楼板到地面的高度超过18m时,应设置消防电梯和防烟楼梯间且前室内设置消火栓。此外该规范按照顶层楼面高度的不同对建筑耐火等级作了规定,如A2类建筑(人员处于清醒状态且熟悉环境,火灾增长速率为中速火),当顶层楼面高度超过60m时,构件耐火极限不低于2.50h。法国《高层建筑防火安全法规》(2007年版)规定,建筑高度大于50m的住宅及建筑高度大于28m的其他类型的建筑为高层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00m的建筑为超高层建筑。1972年的国际高层建筑会议将高层建筑分为4类:第一类为9~16层(最高50m),第二类为17~25层(最高75m),第三类为26~40层(最高100m),第四类为40层以上(高于100m)。由此可见,各国对于高层建筑均作了规定,但对超高层建筑的划分并不完全一致。有关高层建筑高度划分标准如下:美国23m、英国30m、法国28m(其中住宅50m)、我国24m,可见几个国家的规定相对而言差别不大,总体上,我国的规定比较适中。我国和法国明确界定了超高层建筑的划分高度,我国为100m,法国为200m,其中我国规范对建筑高度大于250m的建筑作了专门要求。美国和英国没有单独规定超高层建筑,但从消防救援以及建筑耐火等级角度对超过某一建筑高度的高层建筑作了特殊规定。如美国规定对于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28m的建筑,可采用ⅠB类耐火等级的结构替代ⅠA类耐火等级的结构,但承重柱的耐火极限不应降低;英国规定人员处于清醒状态且熟悉环境、火灾增长速率为中速火的建筑,当顶层楼面高度超过60m时,承重构件耐火极限均不低于2.50h。
1.2耐火等级各国规范均根据建筑高度及使用功能规定了相应建筑的耐火等级,有关超高层民用建筑主要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要求对比情况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规范中有关柱、梁、承重墙等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要求与其他国家的规定比较接近,但楼板的耐火极限相对偏低。根据国内建筑火灾统计资料,火灾延续时间在1.50h以内的占88%,在1.00h以内的占80%。与之对应国内规范将一级耐火等级建筑物楼板的耐火极限定为1.50h,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物楼板的耐火极限定为1.00h。我国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占多数,这样大部分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不会被烧垮。当然,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定得越高,发生火灾时烧垮的可能性就越小,但建筑的造价要增加。
1.3防火间距各国规范均通过限定防火间距作为防止火灾在建筑之间蔓延的措施,美国规范详细规定了建筑相邻部位的开口要求,当间距大于9.1m时,则对外墙耐火极限没有要求。英国采用相邻建筑外墙所受热辐射强度来确定防火间距,以是否达到引燃木材的热辐射强度12.6kW•m-2作为判定条件,要求建筑到达公共边界或者假定的边界(而非相邻建筑物)的距离为其达到热辐射要求的计算距离的一半。例如,在火灾规模为30MW的情况下,距离着火建筑7.9m的距离处即可达到12.6kW•m-2的辐射强度,从而可以引燃木材。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其到达与相邻建筑公共边界的距离取7.9m的一半,即不小于4m。法国规范要求相邻高层建筑外墙的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或具有8m的防火间距。我国规范也有限制外墙开口的类似规定,如开口面积小于外墙面积的5%时,防火间距可减少25%。对于耐火等级均为一、二级的相邻建筑,高民用层建筑与相邻高层建筑的防火间距为13m,与相邻多层建筑的防火间距为9m。我国规范中有关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的防火间距规定与国外规范相比较为接近。
1.4避难设施避难层(间)作为高层建筑尤其是超高层建筑重要的安全疏散设施,各国规范均有详细规定。美国规范规定电梯候梯厅在采取防烟措施的条件下可兼做避难区域,同时对避难区域提出了双向疏散要求。对人员疏散存在困难的医疗建筑,美国规范要求可供患者睡觉休息或治疗的楼层以及其他人员荷载超过50人的楼层均应采用挡烟设施分为至少两个烟气控制区,并对该类建筑中的避难区域面积作了规定,卧床病人按照2.8m2•人-1、其他人按照0.56m2•人-1确定避难面积。英国规范允许避难区域设置在受保护的楼梯间内。此外,美国、英国规范均考虑了使用轮椅等行动不便人员的避难需求,其每人占用的面积美国为0.9m2,英国为1.3m2。我国规范对超高层公共建筑设置避难层作了明确的规定,但对超高层住宅建筑,《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要求设置避难层(间),而防火设计规范没有相应的规定,有关超高层住宅设置避难设施的技术要求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1.5消防救援确保火灾情况下消防车辆能够迅速到达着火建筑,提供消防救援人员进入建筑物的入口,对于营救建筑内的被困人员、降低火灾损失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规范对消防车道(包括其宽度、通行高度和坡度、回转场地等)及消防扑救作业面(包括长度、与建筑的距离等)均有所规定。美国规范中消防车辆可到达的位置与建筑内设置消防设施的情况有关,当建筑内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该距离可相应增加,如消防车道应能到达距建筑入口15m的位置,此外建筑物外墙与消防车道的距离不应超过46m,当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可增加到137m。英国规范规定消防车应能到达距消防水泵接合器18m的位置。法国规范规定消防车道与建筑物的距离不应大于30m。我国规范通过规定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布置要求,限定其与建筑的距离不宜小于5m,且不大于10m。同时规定消防车与消防水泵接合器的距离为15m~40m。可见国内外规范对消防车到达位置与建筑之间的距离要求比较接近,一般控制在15m~40m的范围内。关于超过一定长度的袋形消防车道应设置回车场地的要求,美国规范规定为46m,英国规范为20m。我国规范规定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置回车道或回车场,但未明确其长度要求,应进一步细化该规定。
2超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加强措施
综上所述,针对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超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设计,提出如下加强措施:
2.1耐火等级我国规范规定超高层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为一级,从前文对国内外超高层民用建筑主要承重结构构件的耐火极限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对于一级耐火等级建筑要求其楼板的耐火极限为1.50h,而国外规范的相关要求均不低于2.00h,可见我国规范对建筑楼板的耐火极限要求相对偏低。为给超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救援以及人员安全疏散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建议提高楼板的耐火极限。目前,我国有关楼板的构造做法及耐火性能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在楼板厚度为100mm(保护层厚度为10mm),其耐火极限可达到2.00h,楼板厚度达到120mm(保护层厚度为20mm)时,耐火极限可达2.65h。结合国外规范的相关要求和我国实际的楼板构造做法情况,对超高层民用建筑楼板的耐火极限提出如下要求:超高层民用建筑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
2.2防火间距我国规范中有关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的防火间距规定与国外规范相比较为接近。此外,规范中规定在设有防火墙等条件下,高层建筑与相邻建筑的间距可以不限或不小于4m。对于超高层民用建筑,较大的防火间距除有利于防止火灾在建筑之间的蔓延外,也为消防救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考虑到我国超高层建筑的数量及相应的救援和管理条件,建议即使在采取设置防火墙等措施的条件下,也不应调整超高层民用建筑与相邻其他建筑的防火间距。为此,提出如下建议:超高层民用建筑与相邻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应符合高层民用建筑与民用建筑防火间距的相关规定,其间距在采取设置防火墙等措施的条件下也不应减小。超高层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的防火间距(包括与甲类厂房,与甲类仓库,与甲、乙、丙类液体储罐,与可燃气体储罐,与可燃材料堆场的防火间距)应符合高层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防火间距的规定,其间距在采取设置防火墙等措施的条件下也不应减小。
2.3避难设施避难层(间)作为高层建筑尤其是超高层建筑重要的安全疏散设施,各国规范均有详细规定。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高层公共建筑设置避难层作了明确的规定,但对高层住宅建筑的避难层设置没有提出要求。仅在《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有高层住宅需要设置避难层(间)的规定。因此,我国建筑防火设计规范中有关超高层住宅设置避难设施的技术要求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可以结合住宅建筑的特点,设置避难间。同时参考美国、英国等国家的规范对医疗建筑的避难区域或使用轮椅等行动不便人员的避难需求的规定,我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在规定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施时也应考虑行动不便人员的避难需求,为该类人员的安全疏散提供可靠的保障。此外,对于高层建筑避难间的具体设置高度要求,需要考虑到当前消防车辆救援高度一般在50m的实际情况。为此,提出如下具体建议:建筑高度大于50m的高层病房楼,其50m以上楼层每层应设置避难间。建筑高度大于54m的住宅建筑,其54m以上楼层每层应设置避难间。
2.4消防救援《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整合修订稿)对消防灭火救援要求的规定,补充了现行相关国家标准在消防救援规定方面的不足,但对需要设置回车场的尽头式消防车道的长度要求需补充规定。结合道路中心线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60m的规定建议取1/4,即40m。此外,超高层住宅建筑与其他使用功能的建筑上下组合建造时,其裙房屋面如果兼做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应对其屋面板的耐火极限提高要求,以确保消防救援作业的安全,可考虑与防火墙的耐火极限要求一致,即3.00h。为此,提出如下具体建议:一是长度超过40m的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该设置回车道或回车场。二是超高层住宅建筑与其他使用功能的建筑合建,住宅部分通过裙房屋面疏散且裙房屋面用作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时,裙房屋面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
3结论
基于上述比较分析,对于超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要求,笔者建议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整合修订送审稿)中增加以下规定:
3.1耐火等级。超高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一级,其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
最近几年,在建和已交付使用的建筑幕墙火灾频发,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2009年9月25日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颁布了《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公通字[2009]46号),对建筑幕墙保温材料的使用作了严格的限制,并重申了对建筑幕墙防火构造及防火封堵的要求。2011年3月14日公安部又下发了《进一步明确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消防建筑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公消[2011]65号),规定在新标准前,从严执行公通字[2009]46号文第二条规定,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材料。目前,由《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与《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整合而成的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正在审核修订之中。为了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正确运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标准要求,使建筑幕墙的防火设计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对建筑幕墙防火设计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2?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
现行国家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适用于9层及9层以下的居住建筑、低于等于24m的公共建筑、高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厂房、仓库等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筑物。规范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规模大小和高度把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分为一、二、三、四级,并规定了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最多允许层数和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
现行国家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2],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高于24m的公共建筑及其裙房。规范应根据建筑的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补救难度等因素把高层建筑分为一类和二类,耐火等级分为一、二两级,并规定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二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裙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高层建筑地下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在确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时,要考虑建筑物的规模、重要程度、火灾危险性、火灾荷载等多方面的因素。从安全的角度来讲,建筑物的耐火性能愈高愈好,但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建筑物的耐火等级高造价就高。因此,一个优秀的建筑防火设计方案应该使建筑物具有与之相适应的耐火安全储备,从而实现安全与经济的协调统一。建筑幕墙是建筑物的护结构或装饰性结构,其防火要求由其所属建筑物的耐火等级确定。在进行某建筑物的幕墙防火设计时,应查阅其建筑施工图的建筑设计总说明,明确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3?现行规范对幕墙防火设计的要求
建筑幕墙是由支承结构体系与面板组成的、可相对主体结构有一定位移能力、不分担主体结构所受作用的建筑护结构或装饰性结构,通常用作建筑物的非承重外墙。
根据文献[1]和文献[2]的规定,民用建筑不同耐火等级非承重外墙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要求为:
一级,不燃烧体1.00h;二级,不燃烧体1.00h;三级,难燃烧体0.50h;四级,燃烧体。
由于耐火等级为三级以下民用建筑限制在5层以下,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大多数为一、二级。也就是说,建筑物的非承重外墙,在一般情况下应该采用不燃烧体,其耐火极限要求为1.00h。
对建筑物来说,非承重外墙的耐火极限要求为1.00h是对窗间墙与窗槛墙的要求。窗间墙是在建筑外立面上,水平方向左右两窗之间的实体墙(包括柱或构造柱)。窗槛墙是在建筑外立面上,垂直方向上下两窗之间的实体墙(包括楼板及位于楼板边缘的梁)。除了不满足防火构造要求时需要采用防火窗外,现行规范对外墙上的窗户部分并没有耐火极限的要求。
以往的经验表明,在一般情况下窗槛墙的高度不小于0.8m就可以起到防止火灾向上蔓延的作用。文献[3]应用FDS建立建筑外墙开口溢流火灾研究数值模型,采用非稳态t2火模型设计6种工况,对比分析了窗槛墙和防火挑檐的阻隔性能。结果表明,在设定火灾场景下,窗槛墙高度为1、1.2m时室外温度分布情况和0.8m时分别不大。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就不难理解文献[1]和文献[2]对建筑幕墙防火设计的规定:
1)窗槛墙、窗间墙的填充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当外墙面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烧体时,其墙内填充材料可采用难燃材料;
2)无窗间墙和窗槛墙的幕墙,应在每层楼板外沿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高度不低于0.8m的不燃烧实体裙墙;
3)幕墙与每层楼板、隔墙处的缝隙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由此可见,现行规范对建筑幕墙防火设计的规定是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的,基本符合我国现阶段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要提高建筑幕墙防御火灾的能力,关键问题是要深入理解规范的要求,并在建筑幕墙防火设计中正确运用,把规范的规定落实到节点的设计、材料的采购和施工安装的整个过程。同时,相关规范进行修订时,也要根据高层及超高层建筑技术的发展,作出更明确、更细化的规定。
4?幕墙防火设计问题的几点建议
4.1?可燃或难燃材料的使用应加以限制
建筑幕墙材料主要包括框架材料、饰面材料、密封材料、保温材料和五金配件。
Abstract: as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progress,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growing rapidly, each type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area of the rise, and building design level also rises ceaselessly, especially the number of civil building more and more, and civil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and engineering quality is good or bad, directly related to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security, therefore, the civil building structural design process and the analysis of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effective solution is the top priority of the modern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civil building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analysis and research, and then proposes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 and effective measures.
Keywords: civil building construction; Building structure; Architecture design; Design process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住房标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民用建筑工程作为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工程,也是一项肩负重大责任的繁重工程,建筑结构设计和建筑质量的好坏,不仅关乎建筑的安全,而且影响着建筑房屋的适用性和经济性,而由于现阶段我国国内的各方面因素,在民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因此,积极处理民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现代建筑行业务必考虑和付诸行动问题。
一、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
所谓建筑结构设计,就是建筑设计师和建筑专业工程师把自己对建筑物的想法和设计通过图纸的形式勾勒出来,那些建筑结构元素主要包括,建筑整体框架、建筑外形设计,以及一切基本的建筑元素,如墙、柱等。基于这些建筑元素组成的建筑体,表现出了建筑设计师的想法和设计理念。而作为民用型建筑,主要以住户的满意程度和舒适度为依据,与商业楼房相比更面向居民居住,在建筑结构和设计理念上更面向大众适用。
二、现阶段民用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民用建筑设计不合理,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现阶段建筑行业的竞争激烈,一些小规模建筑公司设计的建筑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例如在一些框架结构的防震和稳固上,还有墙体的的坚固程度和抗震效果,都存在严重问题,有些设计把底层建筑设计的空间较大,结构不合理,承重性能和抗震性能都不到位,而且由于存在上层建筑抗震墙体与底层的框架梁和承重墙不对齐,或是格局不合理,常常出现建筑不稳固,年深日久,墙体和楼梯出现裂缝现象严重,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还有一些混凝土的结构部件的使用上,数量往往达不到要求,不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导致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
2、建筑设计达不到标准要求
由于现阶段对建筑行业的相关规划与标准还不完善,使一些工程设计人员和建筑工程师在制作设计图纸的时候,常常“偷工减料”,粗糙设计,对施工工程中的设计图样、系统网和一切相关建筑剖面视图没有进行设计,一些重要的数据、标准没有在设计图纸上有效反映,使设计图纸表述的不详细,也不全面,使项目管理人员和具体施工人员在施工中,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常常出现一些问题,如安全系数、防火处理、耐火的等级以及设计工程参数和类别都没有明确标示。这些问题的发生,主要由于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制作时没有对建筑具体问题进行考虑,或者说根本经验不做,对一些科学设计概念认识不清楚,没法合理的运用一些科学计算模式,导致设计不合理,不达标。
3、建筑构造的设计存在问题
现阶段的建筑设计中,构造设计和地基的基础设计也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高层建筑中,地基的基础安全性更是建筑的重中之重。如果建筑的柱基的材质和形状选择不当对于其施工上的操作性以及工程质量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而且还有可能对周围的其他施工环境带来损害。还有当地基桩之间的距离达不到标准距离,不符合相应的具体工程施工规定标准,势必会对试桩的结果的可行性造成较大影响。而且,当桩基的钢筋结构不够长或者根数不足,在灌注桩基的时候就可能达不到标准的土层深度,达不到桩基的规范要求。致使整个工程在构造的设计中存在安全问题。
4、工程材质的使用上存在问题
作为一个建筑工程师或工程设计人员,对于各种建筑材料的熟悉和有效使用是基本前提。尤其是现代科技推动下的民用建筑设计,高层和超高层的居民住宅数量不断增多,所以在建筑材料的选用上,特别是钢材、混凝土、水泥等主要材料的选用上,更是建筑设计人员需要十分注意的。根据我国对于高层建筑的防震抗震有关规定和要求,在高层结构中是不可以采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复杂结构的,因为这样会影响抗震的效果,而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这样情况的却屡见不鲜。
三、针对解决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的建议
1、投入新技术,推广钢结构建筑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新技术的投入使建筑设计也必须做到与时俱进。新式的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投入建筑工程,不仅降低了建筑成本,提高了投资效益,还提高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加大新技术的投入与应用,是发展民用建筑的有效手段。
2、推广预应力大板结构的应用
所谓预应力大板结构就是在柱基之间布置一些明梁。这种大板的使用不仅在建筑整体的稳定上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而且更大限度的提升了楼层的净高,使楼头获得更大的空间,这民用建筑中可以说是一个质的提高,随着预应力技术的成熟,不断被应用到建筑工程中,现在已得到广泛重视。
总结:
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作为一个十分复杂的设计系统,其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而且,要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也是需要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支持。而作为一个建筑设计者,在把自己的想法和设计付诸图纸之上的同时,也要秉承着职业责任和道德素质。一定要面面俱到,在完成自己心中的完美设计结构之后,要对其他专业人员对各方面的结构设计,以求做到设计的完整性和合理性,使我国的民用建筑在结构设计上更加科学、更加安全。
参考文献:
[1]孔雅莎.建筑结构设计杂谈[J].建筑结构,2006,(3).
[2]陈天虹.超高层建筑中结构概念设计的几个问题[J].建筑技术,2006,(6).
0前言
为了预防火灾发生和火灾发生后能及时的进行火灾扑救,减少火灾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建国以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消防法律法规。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建筑构造物火灾预防与扑救,制定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颁布实施对我国民用住宅楼的防火和灭火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生活物质文化需要,改善人们居住的生活条件和提高居住环境,国家各级政府和社会团体对其所管辖区域内居民老旧的棚户居住区进行了改造,各地房地产开发商大量的开发了住宅小区。那么人们的居住安全、消防安全同时摆在我们面前要加以解决。多年来,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7层以上单元式民用住宅按规定设计安装室内消火栓箱。实践中证明对居民楼内发生火灾后居民用室内消火栓进行灭火自救,控制火灾蔓延,配合专职消防队的火灾救援,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起到了及其关键作用,收到了非常好的成果。
那么我们该如何进一步做好民用住宅楼的室内消火栓设计安装和实际应用呢?从我过去从事的消防工作和现在经历的多年室内消火栓安装实际工作中,发现有的居民住宅楼设计的室内消火栓施工图纸与实际安装应用存在着一些问题缺陷。
一、谈谈中高层民用建筑室内消火栓实际与安装应用存在的问题缺陷和建议
1、发现一些中高层民用建筑的室内消火栓施工设计图中室内消火栓箱位置都是在楼梯走到的休息平台两侧面的墙上,消火栓的中心距平台地面1.1米,进行半暗装。这个设计完全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毫无疑问。但是当施工人员拿着图纸进行现场实施安装时往往在此高度土建未预留室内消火栓箱洞,只好自己开起消火栓箱门洞,当打开抹灰层却发现安装消火栓箱位置正好是建筑物房间的承重梁,此承重梁一般高度在0.4米至0.5米之间,无法开起消火栓箱安装洞,如要钻开必然要损坏承重梁,破坏承重梁这是万万不能允许的,造成房屋倒塌这后果是谁都不能承担的。有的设计要求安装消火栓箱遇有承重梁时可平梁底安装,可承重梁底的高度只有0.6-0.7米,标准室内消火栓箱的尺寸却是高0.8米,宽0.65米,厚度0.24米,梁底高度无法装下标准室内消火栓箱,爱莫能助。
2、发现一些民用建筑的室内消火栓箱直接明装在楼层休息平台两边任意一边墙上突出0.24米,占用了楼梯疏散平台的宽度,行人一不小心,就会碰着消火栓箱,不是摔跤就会碰伤身体。如一旦发生火灾就会阻碍人员的疏散和物资抢救,甚至会造成人员拥堵导致群死群伤和财产的重大损失。
3、发现中高层民用住宅室内设计配备的消火栓水带均要求为25米,中高层民用建筑层高一般一层为3米,楼梯宽度为1米,非常狭窄,在实际灭火应用中常常发现长25米消防水带容易出现折叠、打绞现象,施展不开,影响火灾扑救。如我市某次居民楼房6层一住户发生火灾,消防队赶到救火时,在狭窄楼梯道内,专职的消防人员一个人要把25米长的水带展开都有些难度,那么居民楼的老百姓想用楼栋内现有的室内消防栓配有的25米长水带和水枪扑救火灾就更难了,这直接影响居民自救扑灭火灾或控制火灾的蔓延效果,等消防队到达现场灭火时,就会小火变大火,会加大居民楼内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消防给水管网设计施工方面的问题。消防给水管网试压没有按施工方案和规范要求进行。管网试压分为试漏检修和强度试验两步进行。试漏是在常压或稍起压状态下进行,而强度试验分工作压力和试验压力两阶段进行。目前一部分工程只对管网进行试漏检修或只进行压力试验,给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了隐患。按照规范的要求,管网安装完毕后,应同时进行两种试验,经检查无渗漏压力合格才可投入正常使用。
少数建筑工程存在将塑料给水管道作为消防给水管道或者在建筑物内将塑料给水管道与消防给水管道相连的情况。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由于塑料管道受热后强度降低,一旦发生火灾,会引起管道损坏,起不到输送消防用水的作用,无法及时控制和扑灭初起火灾。塑料给水管道如果与消防给水管道连接,火灾发生时,损坏塑料管道,容易产生泄漏,则不能保证消防流量和水压的需要。因此在消防给水系统中应使用碳素钢管或无缝钢管,管材不得有弯曲,锈蚀及凹秃不平等现象。
设计时将室内消火栓系统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共用给水管道。如共用管道,两种系统灭火时将会相互影响并且当消火栓设备漏水时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常会发生误报警现象。因此规范明确规定两种系统的管道应分开设置,有困难时,可合用消防泵,但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报警阀前必须分开设置。另外还有些单位在设计时为节省工程造价,将室内消火栓管道作为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稳压管道。如采用此种施工方法,会导致室内消火栓系统灭火时泄压,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局部管网压力不够,不能及时开启报警阀、启动消防泵,起不到有效控制及扑灭初期火灾的作用。正确的连接方式应从屋顶水箱引下一根单独的竖管连接到报警阀前部。
二、针对上述中高层民用建筑室内消火栓设计安装和应用存在的缺陷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有关部门进行参考
1、设计部门在进行中高层民用建筑室内消火栓箱设计半暗装时,应与结构设计人员相互沟通、会审进行设计。在遇到承重梁、剪力墙时可否从设计结构上考虑如何预留消火栓箱半暗装消火栓箱门洞,从源头设计解决室内消火栓箱安装位置,使室内消火栓安装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要求。
2、建筑设计部门、建筑消防规范制定部门、消防监督部门和室内消火栓箱生产厂应结合实际,完善室内消火栓箱安装的设计规范。如室内消火栓箱安装标准高度,遇有建筑承重梁结构无法解决时,可平梁底下选用非标准小型室内消火栓箱安装,并制定出非标准小型室内消火栓箱的设计安装规范;尽量避免消火栓安装与建筑结构和楼梯疏散通道宽度的矛盾。
3、在中高层民用住宅楼内室内消火栓箱水带配备,设计部门、消防监督部门不应生搬硬套书本,一律强制配备25米长的水带,应本着建筑物的实际情况,配备室内消火栓的水带长度,只要能扑救到本楼层住宅楼居民住户内最不利点的火灾就符合要求了,即节约了材料又解决了过长的消火栓水带在楼道内打折打绞展不开,影响火灾的扑救。
4、呼吁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制定部门,消防监督部门,消防设施设备产生厂家应根据中高层民用住宅楼楼梯窄、楼层低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的开发、研究、规范一种更为适用、简单、使用便捷的室内消火栓箱,这种室内消火栓箱能否是带卷盘水带、水枪为一体的固定式室内消火栓箱,供中高层民用住宅安装应用,使老百姓一看都会用,使用起来方便水带不打折,不打绞。一旦民用住宅楼发生火灾,居民就可以直接自行利用楼层内的室内消火栓进行自救控制火灾蔓延或扑灭初起火灾。同时也能减少专职消防队对居民住宅楼发生火灾出动灭火救援频率,也符合我国目前进行低碳、低能耗地发展经济建设的策略。
5、注重对施工从业人员进行有关技术标准、技术规范,施工标准等方面的培训。消火栓系统管道的安装及消火栓系统的安装都有相应的技术要求,作为消防部门应该对施工从业人员进行这方面的培训,以次规范施工人员的施工标准,让施工从业人员从思想意识上得到重视,使他们成为技术纯熟、消防素质高,提高建筑物安全可靠性的行家里手。
三、结论
诚然,这里谈论的中高层民用住宅楼室内消火栓设计安装应用及其存在的弊端和提出的建议只能作为引玉之砖,有关这个论题,还有待专家更深入的研究并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来提高人们生活环境的消防安全,让人民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
2003年衡阳市“11.3”商居楼特大火灾坍塌事故,就是因为建筑承重构件在火灾超过了耐火极限;1996年沈阳商业城特大火灾事故中,防火卷帘没能正常发挥防火分隔作用,则是火灾损失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但遗憾的是这些问题却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
在经历这些惨痛的火灾之后,人们不得不开始反思,置身现代化城市的高楼大厦中,当无法控制外界火灾危险源时,当突然面临火灾袭来时,建筑如何实现被动防火? 从建筑使用功能 上考虑,设计师总是希望将建筑的内空间设计得通达四方。但通畅无阻的内空间,则为某一局部火灾的蔓延与发展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就必须从设计上将一栋较大面积的建筑,有机地划分成若干个小的防火区域,这就是防火分区和分隔。
1.防火分隔的作用及其种类
防火隔离的定义最早可见GB 5907―1986《消防基本术语》第一部分有关内容:防火分隔是使用耐火建筑构件对建筑物进行分隔,在一定时间内可以把火灾限制于起火区域内的措施。其中可以选用的耐火建筑构件包含耐火楼板、防火卷帘以及耐火隔墙等等。使用防火分隔措施便可以在高层建筑内部划分出防火分区来,而防火分区便是可以在一定时间内防止或者阻止火灾在同一建筑物内向其他部分发展或蔓延的局部区域。倘若高层建筑内有火灾发生,那么防火分区的存在便可以起到降低火灾造成损失的作用,同时还能够为建筑物内人员安全疏散、撤离以及消防员进入建筑进行扑救提供比较有利的条件。防火分隔根据其防止火灾向防火分区以外的空间发展蔓延的功能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竖向防火分隔,可以用于阻止多层或者高层建筑物楼层与楼层之间发生火灾蔓延;第二种便是水平防火分隔,主要用于阻止火灾在水平方向上的发展蔓延。国内外均有不少竖向防火分隔在高层建筑中成功应用的例子,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2.现有防火分隔的不足以及新技术的提出
目前在防火设计中我们所采用的比较多的水平防火分隔构件一般是防火卷帘和耐火隔墙,但是这些构件自身均有着不同程度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
防火卷帘是一种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连同整个框架可以满足耐火完整性以及耐火稳定性要求的卷帘。根据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及其他相关规范中的规定,要求防火卷帘能够在火灾发生时自动降落。然而,在实际情况中,经常可以见到因为防火卷帘无法完全降落而造成火灾发展和蔓延的案例;对于个别严重案例,有些防火卷帘由于上层高温烟气的作用出现了整捆脱落的情况,完全失去了防止火灾发展的作用。同时,对于许多带有中庭的高档商场以及购物中心,若是安装了防火卷帘将会建筑整体的美观造成影响。
耐火隔墙是指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满足耐火完整性、耐火稳定性以及隔热性要求的承重或非承重墙。耐火隔墙最大的缺点便是不具有通透性,对于那些要求美观的场所,比如会展中心以及大型商场等,一般难以很好的使用。同时根据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在环廊四周使用了防火分隔措施,就需要划分出相应的防火分区。若是采用耐火隔墙来作为建筑的防火分隔措施,那么很有可能会使该建筑物在视觉上的壮观和华丽有所丧失。
3 现行规范对防火分隔规定的缺欠
3.1 没有考虑防火分隔作用的可靠性、防火分隔在火场中承受轰燃产生的冲击作用和起到的防烟作用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44条规定:“在设置防火墙确有困难的场所,可采用防火卷帘作防火分隔。当采用包括背火面温升作耐火极限判定条件的防火卷帘时,其耐火极限不低于3小时;当采用不包括背火面温升作耐火极限判定条件的防火卷帘时,其卷帘两侧应设独立的闭式自动喷水系统保护,系统喷水延续时间不应小于3小时”。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其他部分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防火分隔也有类似的规定。显然规范在规定用其他设施代替防火墙的防火分隔作用时,只考虑了防火分隔的耐火极限要求,而忽视了可靠性要求和在火场中承受轰燃的冲击作用和起到的防烟作用要求,实际上是降低了防火分隔的要求。
首先,防火墙做为防火分隔措施其可靠性是一项重要的性能要求。防火墙作为防火分隔设施有很高的可靠性,但现行规范规定可以代替防火墙的卷帘、水幕、门、窗除了固定式防火窗外其可靠性都是很低的,至少与防火墙相比是很低的。不用说这些防火分隔设施由于本身结构的复杂而不可避免的故障发生率,即使是不考虑设施本身的故障发生率,就是人为管理使用的失误因素也是根本无法完全避免的。
其次,防火分隔设施在火场中要起到防火分隔的作用,需要承受的不仅仅是热辐射和热对流的作用,还有轰燃时热气流冲击的机械力的作用,否则它就起不到防火分隔的作用,而轰燃是绝大多数室内火灾的一个必经的过程。
再次,防火分隔在火场中的作用不仅是起到阻挡火势的蔓延,还有阻止烟气的蔓延作用,而且还是防火分隔的一个重要作用。而防火卷帘、防火水幕在防火烟能力上无论是在能力上,还是在可靠性上,都比防火墙低得多。
3.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1.1条规定: 民用建筑耐火等级分为一、二、三、四级。一级耐火等级建筑的承重墙耐火极限为3小时;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承重墙耐火极限为2.5小时;三级耐火等级建筑的承重墙耐火极限为2小时;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的承重墙耐火极限为0.5小时;《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也有类似的规定。
首先,这里对防火墙耐火极限的要求比承重墙、甚至比承重多层的柱还高,显然是不合理的。忽视了建筑物对防火分隔作用的需要是以建筑物结构安全为前提的,试想建筑物要是坍塌了,防火分隔还有意义么?其次,规定防火墙的耐火极限时不考虑承重因素的影响,显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也使规范在这方面的规定自相矛盾。因为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附录中也可以看出,同样的建筑构件由于承重,而使其耐火极限降低,并且对承重构件规定了比非承重构件高的耐火极限。
4 对改进防火分隔规定的建议
4.1 把构件在火灾中可能承受的轰燃产生的冲击力对构件整体性和稳定性,做为评价建筑构件耐火极限和防火烟性能的重要条件。
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是我国建设领域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建设领域实行科学管理、有效使用资金、规范建设市场秩序、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促进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设计阶段作为控制建设工程投资的重要阶段,虽然费用一般只占建设成本的2%~4%,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可达75%以上,是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与重点。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工程造价和建设工期,直接决定施工成本的投入。设计是否合理对减少不必要的投资和控制工程造价具有重要意义。
1、民用建筑的工程造价概述
一般情况来说,民用建筑除满足生活工作需要,还要求美观或者甚至有某种象征意义。在进行构造设计时,必须注意满足使用功能,本着坚固实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美观大方的设计原则,确保结构坚固、安全。在层数和层高上,民用建筑大多采用层高在3m左右的多层或中高层结构;在主要承重结构材料上,民用建筑大多采用砖混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在结构的承重方式上,民用建筑主要采用墙承重和骨架承重结构;施工方式上,民用建筑多采用的是现浇、现砌式。我们可以看出,民用建筑有着自己结构和功能上的特点,我们必须抓住民用建筑的这些特点,为之后的设计做好铺垫。
2、民用建筑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意义
影响建设项目投资的主要阶段是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进行造价控制对整个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具有深远意义,其表现为:
2.1 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设计阶段进行工程估价的计价分析可以使造价结构成合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设计阶段通过编制设计概算可以了解工程造价的构成,分析资金分配的合理性。并利用价值工程理论分析项目各个组成部分功能与成本的匹配程度,调整项目功能与成本使其更趋于合理。
2.2 控制工作更主动
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会使控制工作更主动。由于建筑产品具有单件性、价值大的特点,采用被动控制方法,不能消除差异,也不能预防差异的发生,而且差异一旦发生,损失往往很大。如果在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可以先按一定的质量标准,开列新建建筑物每一部分或分项的计划支出报表,即拟订造价计划。在制定出详细设计以后,对工程的每一分部或分项的估算造价,对照造价计划所列的指标进行审核,预先发现差异,主动采取一些控制方法消除差异,使设计更经济。另外,设计阶段应加强监督、控制和管理。既要充分发挥设计者的聪明才智,又要集思广益,避免由于设计者个人素质的缺陷造成的影响。
2.3 技术与经济相结合
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便于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建筑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往往更关注工程的使用功能,力求采用比较先进的技术方法实现项目所需功能,而对经济因素考虑较少。如果在设计阶段吸收造价工程师参与全过程设计,在做出技术方案时就能充分考虑其经济后果,使方案达到技术和经济的统一。
2.4 控制效果显著
在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效果显著。工程造价控制贯穿与项目建设全过程,但是进行全过程控制还必须突出重点。实践表明,投资决策阶段对整个项目造价影响度为75%~95%,设计阶段的影响为35%~75%,施工阶段为5%~35%。很显然,当项目投资决策确定以后,设计阶段就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因此在设计一开始就应将控制投资的思想根植于设计人员的头脑中,保证选择恰当的设计标准和合理的功能水平。
3、设计阶段对民用建筑工程造价主要的影响因素
民用建筑设计是根据用户对功能的要求,具体确定建筑标准结构形式建筑物的空间和平面布置以及建筑群体的合理安排的设计。如何使设计在满足功能要求符合国家标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能经济合理,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应从影响造价因素的方面进行考虑。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有:总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包括平面形状、流通空间、层高、建筑物层数)、建筑物的体积与面积、建筑结构建筑材料的设计选择这几个方面。
4、设计阶段控制民用建筑工程造价的方法和措施
在设计阶段进行造价控制,通过限额设计、价值工程、同类项目类比以及优化和优选设计方案的方法以及造价控制措施,可以使造价构成更合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使工程造价控制变得更得心应手。
4.1 推行限额设计
所谓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投资结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同时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不合理变更,保证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限额设计是将上阶段设计审定的投资额和工程量先分解到各专业,然后再分解到各单位工程和分部工程。限额设计体现了设计标准、规模、原则的合理确定及有关概预算基础资料的合理取定,通过层层限额设计,实现了对投资限额的控制与管理,也就同时实现了对设计规模、设计标准、工程数量与概预算指标等各方面的控制。
4.2 运用价值工程
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缩写为VE)又叫价值分析,它要求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可靠的实现工程的必要功能,着重于功能分析和有组织的活动。
其表达式为:价值=功能(效用)/成本(费用)
或V=F/C
这个定义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VE研究要从降低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Life-Cycle Cost,简称LCC)的角度来提高研究对象的价值;价值工程的核心是对项目进行功能分析;价值工程是一种依靠集体智慧所进行的有组织有领导的系统活动。
价值工程最本质的特征是着眼于提高产品的价值,兼顾功能和成本两个方面,不仅致力于降低成本,而且致力于产品功能的提高。同一建设项目通常有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案,也就有不同的造价,可运用价值工程进行设计方案比选,从所有可用方案中选用最满意的方案。其具体过程包含以下四个方面内容:
(1)对建设项目进行功能定义和评价。关于功能的分类,按作用大小和重视程度可分为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按功能性质可分为使用功能、美学功能等;按要求可分为必要功能和多余功能。在建设项目的功能要求确定后,就可以进行相应的功能定义和评价。
(2)提供可用方案。根据建设项目任务书提供的设计要求、提出符合设计要求的多种方案,作为评价对象。
(3)方案优选。对各种可选方案,采用特定的方法,通过分析计算,得出成本评价系数和功能评价系数,然后根据价值公式,功能评价系数除以成本评价系数即为价值系数。
成本控制作为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是一个工程项目成功实施的基础和关键因素,直接关系到建筑公司的信誉和经济效益。民用建筑施工成本的控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特别是在当前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住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不断加剧,以及建筑材料价格的上涨使得建筑施工企业的利润正在逐年下滑。为了解决这一现状,建筑施工企业加强成本控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成本管理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已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的必然选择,因此研究建筑成本控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
民用建筑,即人们居住和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的总称。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也称为建筑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基础:建筑最下部的承重构件,承担建筑的全部荷载,并下传给地基。
墙体和柱:墙体是建筑物的承重和围护构件。在框架承重结构中,柱是主要的竖向承重构件。
屋顶:是建筑顶部的承重和围护构件,一般由屋面、保温(隔热)层和承重结构三部分组成。
楼地层:是楼房建筑中的水平承重构件,包括底层地面和中间的楼板层。
楼梯:楼房建筑的垂直交通设施,供人们平时上下和紧急疏散时使用。
门窗:门主要用做内外交通联系及分隔房间,窗的主要作用是采光和通风,门窗属于非承重构件。
二、民用建筑施工成本分析
1.材料费。材料费是工程直接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工程成本的60%~70 %。要控制材料费,需要施工企业从材料的采购到库存以至领用,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材料采购方面,可根据工程计划,进行招投标,大宗材料集中批量采购,可大大降低采购保管费。在离建筑材料市场比较近的情况下,部分材料可通过信息化系统,建立虚拟仓库,实现零库存。这样不仅降低了资金成本,而且减少了库存积压造成损失的风险。同时项目部要建立严格的材料收入库制度,仓库管理员和采购员要“验质,验量,验品种,验发票”。施工领用材料时,要根据预算限额领用,物质保管人根据限额领资单发料,领料必须严格手续,以明确责任,超损耗者从工资中扣除,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和目标责任。同时,动员施工人员做好余料的回收工作,减少材料浪费和流失。
2.现场管理费的控制。现场管理费是与工程直接相关的成本,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直至保修期满。(1)做好雨季,冬季施工准备工作,预防因突然的自然环境变化而影响施工;(2)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技术标准,质量要求施工。各个专业应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对于不按照操作规程作业造成施工成本增加的,有执行负责人负责;(3)防止质量事故发生,质量事故会增加返工费,停工费,返修费,事故处理费等,这部分费用可以通过先进的施工管理而降低;(4)做好工程施工的预算,检测工作。如及时对工程的质量进行检测,做好隐蔽记录,建立质量安全检查小组,随时检查施工安全,速度情况,做好预防工作。
3.加强安全管理,杜绝安全事故,减少安全事故损失。加强安全管理要着眼于预防事故的发生,降低工程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1)减少事故的发生次数,可增加经济效益,施工项目每一事故的发生,都可能会有设备的损坏,工作的损失以及工作场所恢复费用等。事故发生次数减少,就相应减少事故处理费用,最后体现于项目直接经济效益的增加。另一方面,事故减少也相应减少了停工损失费用,表现为项目间接经济效益的增加。
(2)制订应急预案,一旦发生事故,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通过安全设计、操作、维护、检查等措施,可以预防事故,降低风险,但不可能达到绝对安全,因此,需要安全投入,制定万一发生事故后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和应急方案,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事故发展,保护现场人员和场外人员的安全,将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4.改进施工工艺,合理组织施工。要加强科技管理学习和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设备,工艺,以提高人机工作效率。对施工生产作业人员进行培训,以及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使他们能够完成和超额完成劳动定额,最大限度地以最少的劳动消耗获得最大的劳动效率。根据施工作业计划,通过网络作业流程分析,充分利用现有工作面,尽可能组织平面作业,扩大工作面,使后续工序提前投入工作,提高工时利用效果,尽可能减少窝工现象。
三、民用建筑基础工程成本控制的步骤
在确定了施工成本计划之后,必须定期地进行施工成本计划值与实际值的比较,当实际值偏离计划时,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采取适当的纠偏措施,以确保施工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其步骤如下。
1.比较。按照某种确定的方式将施工成本计划值与实际值逐项进行比较,以发现施工成本是否已超支。
2.分析。在比较的基础上,对比较的结果进行分析,以确保偏差的严重性及偏差产生的原因。这一步是施工成本控制工作中的核心,其主要目的在于找出偏差的原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减少避免相同的原因再次发生或减少由此造成的损失。
3.预测。按照完成情况估计完成项目所需的总费用。
4.纠偏。当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成本出现偏差,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偏差分析和预测的结果,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期达到使施工成本偏差尽可能小的目的。纠偏是施工成本控制中最具实质性的一步。只有通过纠偏,才能最终达到有效控制施工成本的目的。对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有针对性地采取纠偏措施,从而实现成本的动态控制的主动控制。
四、民用建筑基础工程成本对象
1.成本形成过程为对象。成本形成过程为对象主要包括:一是把工程投标关,要提前测算成本,坚持低价标不揽、高额垫资不揽。二是抓好施工准备阶段,要坚持专家治理的方针,制定优秀的施工组织方案。要阅读、审核好标书和图纸,搞好一类变更。三是重点抓好施工阶段,根据施工预算、各种消耗定额费用开支标准和以确定的成本计划和成本控制措施,对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控制。要坚持以技术为先导,合理安排工序,保持均衡生产。四是做好竣工交付使用及保修期阶段的成本控制。应对竣工验收费用和保修费用进行分解,列出支出、回收计划,使成本从始至终得到控制。
2.以工程项目的职能部门和施工人员对象。以工程项目的职能部门和施工人员对象主要包括:项目部各部门、施工队、班组作为成本控制对象,既要接受项目经理和上级部门的指导、监督、检查和考评,也应对自己承担的责任成本进行自我控制。
中图分类号:TB482文献标识码: A
1 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护的结构设计要求
1.1 遵循合理实用的原则
工业和民用建筑在建设过程中,设计是首要环节,要求设计人员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和实用要求,运用建筑力学和建筑美学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来进行设计,尤其要注重保暖、通风、采光等功能的设计,如果设计稍有不合理,将会提高建筑物日后在取暖、通风、照明方面的费用,如果设计严重不合理,那么建筑物就面临更改设计,从头再来的惨重损失。
1.2 尽量采用环保型能源
在对工业和民用建筑进行护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应首先考虑实用环保型能源。我们知道,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能源的较量也不容忽视,谁能在能源节省方面有突破,谁就能
控制市场的走向。因此,在工业和民用建筑护结构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到环保型能源的使用,比如太阳能类的可再生能源,常见的有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等,在为建筑设计取暖、照明时,就可以采用这些环保型能源。不仅节约成本,保护了环境。
1.3 合理使用不可再生能源
在技术能达到的范畴,首要选择自然是环保型能源,然而有时设计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就要合理采用不可再生能源。比如我国北方的冬季供暖问题,大部分还采用机械设备为建筑
物提供热量,然而这种设计十分消耗能源,机械设备的折旧维护成本高。在今后的设计中应该逐渐采用环保型能源进行替换,但是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能通过合理使用不可再生能源来实现工业和民用建筑护的结构设计。
2 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护的结构设计步骤
2.1 确定围护结构设计部件
在进行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护的结构设计过程中,首先要确定主要围护结构设计的部件,包括其结构、形状、功能,在设计初期,要参照任务书和设计规范书,说明围护结构的功能,通俗的说就是要根据采光、通风、保温、隔热等需要设计门窗的大小和位置,确定门窗应采用的材料和数量,设计墙体的厚度、层次和选用的材料等。
2.2 模拟分析建筑物能耗
在设计阶段,无法得到准确的能耗数据,那么就需要对建筑物的能耗进行模拟分析,要考虑建筑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总能耗,不仅要分析供热、供暖等主动提供的功能,而且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热损失,如果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热损失过大,大大超过经济要求,那么此建筑的护结构设计就是失败的,应该重新设计维护结构,减少能耗损失。
2.3 护结构及连接节点设计
在进行护结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使得所建设的建筑物符合国家要求的标准,能承受雨雪、暴风和地震等恶劣天气情况的考验,同时对于成型的长期环境条件
也要有相应的适应能力,比如北方的冬天室内外温差大,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就应考虑到护在控制温度、湿度方面的功能。
在设计连接节点时,要尽量采用柔性节点构造,以适应建筑结构发生位移和尺寸的变化。在选择连接节点材料时,还要考虑到各种材料之间的力学作用和化学性能。不管是对结构还是连接节点的设计,都要求建筑过程中便于施工和安装。
3 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护的结构设计策略
建筑物室内的舒适度由环境参数来表述,如温度、湿度、照度、空气流速等,围护结构主要是用来控制室内环境参数,使建筑物中的学习、工作、生活的人们获得最舒适的环境。下面结合几项性能来阐述建筑护结构设计的策略。
3.1 保暖设计策略
建筑物的保暖设计主要包括:提高供热和采暖系统的热效率、降低维护结构的热损耗。有关数据显示,建筑中墙体的散热量可达到护结构总散热量的 30%,因此墙体节能设计是重点。在墙体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各种墙体材料的传热性能。如果采用单一材料的外墙,在考虑材料价格成本,施工简便程度,承重强度的前提下,要尽量克服材料传热系数高的缺点,同时为了加强保温性能,可考虑填入热阻高的材料来填充空隙。也可采用复合外墙来进行墙体设计,复合外墙是对围护材料、承重材料、高保温材料进行复合。
3.2 通风设计策略
为了保持室内环境的舒适和健康,除了保暖之外,建筑物的通风也很重要。自然风是主要的通风来源,因而在进行工业与民用建筑护结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风压和热压。建筑物的通风主要采用窗口和门作为通风渠道,这样能降低工程的复杂性。在设计过程中,要合理安排门窗位置,应符合人体活动的高度,适合开关。
3.3 隔热设计策略
因为我国地区跨度大,南方夏季对于建筑物的隔热性能要求也较高。要达到隔热的效果,门窗等可采用隔热玻璃,保证室外热量被隔绝在外。隔热玻璃包括吸热型和热折射型,采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能使室内温度得到很好的控制。
4 结语
我国目前的建筑能耗相对较高,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考虑到我国南北环境差异比较大,在进行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护结构设计时应该结合实际的环境考虑,在节能原理的指导下,采用与环境相适应的材料,再加上合理的设计,将会给人们带来更加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同时将会给工业和民用建筑方面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随着建筑行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防火设计也应当向着多样化、全面化、以及系统化的方向发展,以最大限度的保障建筑性能的安全与可靠。当前,高层、超高层建筑不断涌现,导致通用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而针对高层建筑专用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在具体规定上也与通用性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与矛盾。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为平衡现行通用性、特殊性标准在有关条款中的矛盾与差异,对相关规定作出了调整与修正,能够更加适用于新时期建筑防火设计的实践需求,值得关注。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与《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之差异分析
国家立法中明确规定:凡国家标准规范,在效力上是完全平等的。但在特殊规定与普通规定均出自同一机关且内容发生冲突时,应当以特殊规定为适用标准;在新规定与既有规定相矛盾时,则应当以新规定为适用标准。但结合相关法规标准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通用性标准中所制定的某些条款与内容较特殊性标准而言更为严格与严谨。结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相关标准与规定来看,认为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与《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商存在以下差异性的内容与条款:1)针对建筑构件耐火标准的规定存在差异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针对墙体、楼板、梁体、以及柱体等承重性构件的耐火等级标准规定有明显差异,且《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相关规定更为严格与严谨,体现在消防电梯、防排烟系统、以及火警系统等内容的设置上,故而导致该规范中部分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而言偏低。如《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针对人防工程的设计应当参考现行《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进行设计,但在人防工程建设标准中则要求以《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为依据,合理设置地上部分与地下人防工程建筑的防火间距,在地面建筑外墙为防火墙的情况下不限防火间距。由于通用性规范与特殊规范在防火墙耐火极限方面的规定有所不同,进而导致地上建筑物符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但可能出现无法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的情况。2)安全疏散规定存在差异在有关疏散距离、地下室大小、出口可疏散人数、走廊顶端房间疏散距离等方面的规定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均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更为严格。3)消防设施设置存在差异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防排烟设置必须满足“内走道长度>20米”的要求,但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该标准为“>40米”。4)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存在差异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均针对公共建筑地层、上层、乃至展厅的防火分区面积有明确规定,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的规定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提高了1倍左右。
2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重要性分析
为了有效处理并平衡《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相关条款中存在的差异与矛盾,住房及城乡建设部于2015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将既往《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合二为一,通过对相关条款的整合修订,可适用于各类建筑的防火设计工作。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解决规范适用性的问题旧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在适用范围上具有明确要求。但当前建筑领域工况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在工程实践中常常会遇到选用何种规范作为设计依据的问题。为解决该问题,将两项规范合二为一,在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纳入各类工业、民用建筑,统一根据建筑高度进行划分,从而能够解决规范适用性方面的问题。2)解决安全尺度的问题在旧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与《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独立并行的背景下,两部规范自身均具有合理性、系统性的特点。但综合对比分析可见,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一些适用于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条款与设计标准设置较多层、单层建筑更低,设防内容还该不够全面。而将两项规范合二为一后,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能够对防火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更全面的审视,从而确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安全尺度。
3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补充与修订分析
1)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独立增设了“灭火救援设施”章节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针对旧规中的消防电梯、消防车道等设置设计标准作出了修订与完善,如在以下条件中应设置消防电梯:①建筑整体高度>33米;②埋深>10米;③建筑面积>3000米²。同时,消防电梯应当按照防火分区的划分标准进行设置,至少需要满足1个防火分区设置1台消防电梯的标准。同时,本章节中还针对消防车辆登高操作场地等与灭火救援相关的内容作出了完善,如消防车辆的登高操作场地应当沿周边长度1/4且>长边长度的底边连续布置形成,且需要符合“裙房进深≤4米”的要求。2)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超高层公共建筑防火要求进行了完善针对当前层高在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公共建筑而言,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楼板结构的耐火极限自旧规中的1.5小时提高至2小时。同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超高层公共建筑避难层防火要求作出了完善:①第一避难层楼地面与救援场所地面高度距离应>50米;②两相邻避难层间高度差异应<50米;③避难层进入楼梯间入口、疏散楼梯位置应当增设明显的警示标志;④消防标志备用电源连续供电时间应>1.5小时。
4结束语
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集中体现了在建筑火灾防控领域中所取得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将旧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了整合优化,在建筑防火设计领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深入理解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于最大限度规避建筑火灾隐患,提高火灾抵抗能力有重要意义,值得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曹顺学.消防产品技术标准与现行防火设计规范的衔接问题[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29(7):636-637.
[2]曾绪斌,张红.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体系与防火设计规范相协调的思考[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30(1):11-16.
[3]李凌高,尹正,陈译民等.高层住宅剪刀楼梯间防火设计规范解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6,(2):218-221.
[4]陆德伟.构建建筑与消防的和谐整体——建筑防火规范问题研究[J].建筑科学,2012,(1):65-69,54.
[5]刘贵,张格梁.对《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通用技术权威性的思考[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8,27(12):889-891.
成本控制作为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是一个工程项目成功实施的基础和关键因素,直接关系到建筑公司的信誉和经济效益。民用建筑施工成本的控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特别是在当前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住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不断加剧,以及建筑材料价格的上涨使得建筑施工企业的利润正在逐年下滑为了解决这一现状,建筑施工企业加强成本控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成本管理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已经建筑施工企业的必然选择,因此研究建筑成本控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1 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
民用建筑,即人们居住和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的总称。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也称为建筑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基础:建筑最下部的承重件,承担建筑的全部荷载,并下传给地基。
墙体和柱:墙体是建筑物的承重和围护构件。在框架承重结构中,柱是主要的竖向承重构件。
屋顶:是建筑顶部的承重和围护构件,一般由屋面、保温(隔热)层和承重结构三部分组成。
楼地层:是楼房建筑中的水平承重构件,包括底层地面和中间的楼板层。
楼梯:楼房建筑的垂直交通设施,供人们平时上下和紧急疏散时使用。
门窗:门主要用做内外交通联系及分隔房间,窗的主要作用是采光和通风,门窗属于非承重构件。
2 民用建筑施工成本分析
1.材料费。材料费是工程直接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工程成本的60%―70%。要控制材料费,需要施工企业从材料的采购到库存以至领用,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材料采购方面,可根据工程计划,进行招投标,大宗材料集中批量采购,可大大降低采购保管费。在离建筑材料市场比较近的情况下,部分材料可通过信息化系统,建立虚拟仓库,实现零库存。这样不仅降低了资金成本,而且减少了库存积压造成损失的风险。同时项目部要建立严格的材料收入库制度,仓库管理员和采购员要“验质,验量,验品种,验发票”。施工领用材料时,要根据预算限额领用,物质保管人根据限额领资单发料,领料必须严格手续,以明确责任,超损耗者从工资中扣除,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和目标责任。
同时动员施工人员做好余料的回收工作,减少材料浪费和流失。
2.现场管理费的控制。现场管理费是与工程直接相关的成本,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直至保修期满。(1)做好雨季,冬季施工准备工作,预防因突然的自然环境变化而影响施工;(2)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技术标准,质量要求施工。各个专业应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对于不按照操作规程作业造成施工成本增加的,有执行负责人负责;(3)防止质量事故发生,质量事故会增加返工费,停工费,返修费,事故处理费等,这部分费用可以通过先进的施工管理而降低;(4)做好工程施工的预算,检测工作。如及时对工程的质量进行检测,做好隐蔽记录,建立质量安全检查小组,随时检查施工安全,速度情况,做好预防工作。
3.加强安全管理,杜绝安全事故,减少安全事故损失。加强安全管理要着眼于预防事故的发生,降低工程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3.1 减少事故的发生次数,可增加经济效益,施工项目每一事故的发生,都可能会有设备的损坏,工作的损失以及工作场所恢复费用等。
事故发生次数减少,就相应减少事故处理费用,最后体现于项目直接经济效益的增加。另一方面,事故减少也相应减少了停工损失费用,表现为项目间接经济效益的增加。
3.2 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发生事故,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通过安全设计,操作,维护,检查等措施,可以预防事故,降低风险,但不可能达到绝对安全,因此,需要安全投入,制定万一发生事故后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和应急方案,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事故发展,保护现场人员和场外人员的安全,将事故对人员,财产和坏境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4.改进施工工艺,合理组织施工。要加强科技管理学习和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设备,工艺,以提高人机工作效率。对施工生产作业人员进行培训,以及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使他们能够完成和超额完成劳动定额,最大限度地以最少的劳动消耗获得最大的劳动效率。根据施工作业计划,通过网络作业流程分析,充分利用现有工作面,尽可能组织平面作业,扩大工作面,使后续工序提前投入工作,提高工时利用效果,尽可能减少窝工现象。
3 民用建筑基础工程成本控制的步骤。
在确定了施工成本计划之后,必须定期地进行施工成本计划值与实际值的比较,当实际值偏离计划时,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采取适当的纠偏措施,以确保施工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其步骤如下。
1.比较。按照某种确定的方式将施工成本计划值与实际值逐项进行比较,以发现施工成本是否已超支。
2.分析。在比较的基础上,对比较的结果进行分析,以确保偏差的严重性及偏差产生的原因。这一步是施工成本控制工作中的核心,其主要目的在于找出偏差的原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减少避免相同的原因再次发生或减少由此造成的损失。
3.预测。按照完成情况估计完成项目所需的总费用。
4.纠偏。当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成本出现偏差,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偏差分析和预测的结果,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期达到使施工成本偏差尽可能小的目的。纠偏是施工成本控制中最具实质性的一步。只有通过纠偏,才能最终达到有效控制施工成本的目的。对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有针对性地采取纠偏措施,从而实现成本的动态控制的主动控制。
4 民用建筑基础工程成本对象
1.成本形成过程为对象。成本形成过程为对象主要包括:一是把工程投标关,要提前测算成本,坚持低价标不揽、高额垫资不揽。二是抓好施工准备阶段,要坚持专家治理的方针,制定优秀的施工组织方案。要阅读、审核好标书和图纸,搞好一类变更。三是重点抓好施工阶段,根据施工预算、各种消耗定额费用开支标准和以确定的成本计划和成本控制措施,对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控制。要坚持以技术为先导,合理安排工序,保持均衡生产。四是做好竣工交付使用及保修期阶段的成本控制。应对竣工验收费用和保修费用进行分解,列出支出、回收计划,使成本从始至终得到控制。
2.以工程项目的职能部门和施工人员对象。以工程项目的职能部门和施工人员对象主要包括:项目部各部门、施工队、班组作为成本控制对象,既要接受项目经理和上级部门的指导、监督、检查和考评,也应对自己承担的责任成本进行自我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