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护理科研培训大全11篇

时间:2023-07-05 16:20:2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护理科研培训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护理科研培训

篇(1)

关键词 综合性情景模拟演练;护理本科生;考核;实习前培训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2.068

作者单位:266021青岛市山东省青岛大学护理学院

宋玉霞:女,硕士在读,学生

通信作者:杨富国,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09184)

Appl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scenario simulation practice in pre-internship training for nursing undergraduates

SONG Yu-xia,WANG Ning,WANG Dan-qian,et al(School of Nursing,Qingdao University,Qingdao266021)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pplying comprehensive scenario simulation practice in pre-internship training for nursing undergraduates.Methods:One hundred and twenty nursing undergraduates from grade 2011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Students in control group accepted standardized routine pre-internship training,while in experimental group accepted comprehensive scenario simulation practice.Theoretical and skill examination,as well a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were used to compare the effects between two groups after pre-internship training.Attitude on comprehensive scenario simulation practice in pre-internship training was studied in experimental group by questionnaire.Results:The scores of theoretical and skill examination of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total score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nd the scores of three dimensions including self-management ability,obtaining information ability and cooperation ability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P<0.05).There were respective 98.33%,96.67% and 93.33% nursing undergraduates of experimental group who thought comprehensive scenario simulation practice coul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decision-making in clinical nursing,stimulate understanding of nursing knowledge and ability to make use of it,as well as arouse learning interest.Conclusion:Comprehensive scenario simulation practice is effective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s in pre-internship training for nursing undergraduates and set a better foundation for their nursing internship.

Key wordsComprehensive scenario simulation practice;Nursing undergraduates;Examination;Pre-internship training

培养具有“综合护理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是广大护理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问题。临床实习是护理本科生真正接触病人的第一步,做好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前的护理培训工作,是学生顺利完成护士角色转换、适应临床护理实践的重要环节。常规的实习前护理培训是在护理本科生临近结束课程时,对学生所学的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进行单项强化训练后,然后转入临床实习,这种培训方式存在学生护士角色转换慢、理论与实践脱节、沟通能力差、工作中缺乏主动性等问题[1]。为此,我们在护理本科生实习前两个月采用综合性情景模拟演练对学生进行实习前护理培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1级4年制护理本科生120人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0.29±0.45)岁。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学生均由我院专职教师进行带教,两组学生年龄、入学成绩、临床实习前专业基础课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学生在临床实习前2个月按照分组方案分别进入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实习前护理培训模式,即首先教师向学生示教护理操作项目,并讲解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然后学生在护理实验室进行模拟练习,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护理操作进行归纳总结。试验组采用综合性情景模拟演练教学法进行护理培训。该培训模式首先由教师设计综合性情景模拟演练脚本:(1)选取典型临床案例,设计临床情景。根据临床护理实践中出现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的护理问题,选取典型临床案例,通过整合基础护理学、临床护理学及健康评估等多门课程的理论与技能,设计综合临床情景。(2)编写模拟演练脚本。根据具备“综合护理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目标,遵循“科学性、综合性、规范性、实用性”的原则,由我院专职教师和教学医院临床一线带教老师编写综合性情景模拟演练脚本,要求每一个脚本所含的护理实践内容既包括让学生对模拟人(由学生扮演)进行护理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又能在护理模型上进行单项护理操作。综合性情景模拟演练脚本设计完毕后,印刷成册,分发给试验组的学生,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5人,进行综合性情景模拟演练:(1)布置临床情景。根据脚本内容,学生在开放实验室中自行准备所需的物品及道具、布置临床情景。(2)角色扮演。学生根据脚本内容分别扮演病人、护士、家属、医师等不同角色,运用所学的护理理论与护理技能,对模拟病人进行护理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并实施部分护理措施,要求学生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演练。(3)医学模拟操作。由于部分护理措施或护理操作不能在真人身上进行操作练习,学生需在护理模型上进行操作练习以便完成脚本所设计的内容,如气管插管、心脏电复律、机械通气等。综合性情景模拟演练完毕后,最后由教师、教学医院临床一线带教老师、学生代表组成的评议小组对学生的演练情况进行指导、评定,内容包括临床情景布置是否合理、角色扮演是否逼真、制定的护理计划是否正确和全面、操作是否规范等。

1.3培训效果评价

1.3.1护理理论知识考核和技能考核护理培训结束后,采用相同的自行编制的试题和护理技能项目对两组学生进行护理理论知识考核和技能考核。得分均为100分。

1.3.2问卷调查(1)采用林毅等[2]编制的护理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该量表共28题,共28~140分,每条目的选题为“完全符合”“基本符合”“一般”“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分别赋值,正性条目的赋分为“5,4,3,2,1分”,负性条目反向赋分。由3个维度组成: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合作能力。此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741,Cronbach′s α系数为0.8860。(2)参考我国12所医学院校共同发展的教学质量评价表[3]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包括“提高了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了临床决策能力”“增强个体化关怀护理能力”“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促进了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等8个条目,每条目的选题为“有很大的帮助”“有些帮助”“没有帮助”。调查试验组学生对综合模拟演练的认可程度。问卷采用无记名的方式填写,向调查者说明不记入学习成绩,以便学生客观填写,5~8 min填写完毕。当场发放,当场收回。发出60份,收回60份,回收有效率100%。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试验组护生对综合性情景模拟演练教学的态度调查采用一般描述性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护理本科生护理理论与技能考核成绩比较(表1)

2.2两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比较(表2)

2.3试验组学生对综合性情景模拟演练教学的态度分别有98.33%,96.67%和93.33%的学生认为综合性情景模拟演练可提高学生的临床护理决策能力、促进学生对护理理论的理解与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见表3。

3讨论

3.1综合性情景模拟演练可以提高学生的临床决策能力学习迁移理论认为,一个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系列原理、方法及所形成的解决问题思路,会迁移到以后的问题解决活动中去,从而提高未来决策的效率[4]。在模拟演练中,学生通过资料查阅、小组讨论来分析案例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其过程将学生头脑中孤立、分离的知识转化为一系列解决类似问题的思考顺序与策略,未来在临床情景中一旦面临类似的案例情景,则以前在案例演练中所获得的解决问题的顺序与策略就能够发生迁移,决策的效率得以提高。这就意味着,当没有接受过情景模拟演练的学生面对临床护理中的复杂情景还沉浸于非程序化决策的时候,接受过情景模拟演练的学生只需要进行简单的程序化决策,就能分析、判断、解决问题,因为类似的情景在以往的模拟演练中已经做过深入、细致的讨论和思考,只不过需要根据现实的情况做一些微调而已。

3.2综合性情景模拟演练有利于巩固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与技能应用于实践传统技能培训模式只注重技能操作的实施过程,而忽视了其适用对象。如让学生对病人实施口腔护理,她会熟练完成,而当面临一个禁食病人时,她却不知道应该实施哪项护理措施。综合性情景模拟演练综合了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开放实验室、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变单一训练为混合训练,增加了多种病情的模拟处置练习,如对心跳骤停综合处理中的心肺复苏、给氧、建立静脉通道等;对昏迷患者的评估、给氧、鼻饲、口腔护理、导尿、尿管的护理、皮肤护理、健康宣教等进行综合训练,可使学生学会在整体护理理念下,从生理、心理、社会多个层面进行评估,进而实施相应护理措施。与此同时,学生集思广益,发挥各自专长,利用实验室现有条件,结合声、光、电、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技术,创设更加真实的临床情景,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3.3综合性情景模拟演练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综合性情景模拟演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主线的情景设计,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进行模拟,以贴近临床真实情景进行护理演练,这种培训方式具有真实、生动、客观、针对性强等特点。见习期将情景设计的任务布置给学生,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积极探讨各种护理问题,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让我学”改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角色扮演由学生分别扮演医师、护士、病人、家属等角色,并可进行角色互换,使其充分体验所扮角色的工作要求和内容,学会换位思考,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在情景模拟演练过程中,学生根据演练内容,查阅文献,小组讨论,反复练习,在筛选、比对多个设计方案的同时,所学的其他理论和技能也得到了相应巩固和提高。

4小结

综合性情景模拟演练作为一种虚拟的实践性培训方法,在国际教育领域已成为一种日益流行的教学方式,这种方法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没有威胁性的、高效的和现实的仿真环境[5]。应用于医学教育中是充分运用演练的直观性、实用性、有效性、重复性和可控制[6]。此种演练方法让学生在真实的病例和情景中培养观察、认识、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个情景模拟均需要小组成员在分工中相互学习、在学习中集力完成,充分发挥每位成员的聪明才智,由此不仅可以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而且通过组内参与、组间评判,有效锻炼了语言交流和沟通技巧,培养了发现、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了临床思维与决策的能力[7],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得到了更好地锻炼和体现。

参考文献

[1]张淑苹,张继平.护生临床实习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5,5(5):39-40.

[2]林毅,姜安丽.护理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的研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6):1-4.

[3]郭蓉.综合实验教学在护生实习前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3):144-145.

[4]姚本先.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30.

[5]Schoening AM,Sittner BJ,Tood MJ.Simulated clinical experience:nursing students′ perceptions and the educators’ role[J].Nurse Education,2006,31(6):253-258.

[6]李何玲,胡宁娜,冉俐.运用情景模拟训练提高护士沟通能力的实践及效果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45-46.

篇(2)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re-competence teaching model in training of special nurses of blood purification

MAI Zhiqin DENG Zhizhen HAUNG Hailing LIANG Qiaomei LI Yanhong

FENG Yinghong TANG Liuzhen

Zhaoqing Gaoyao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Guangdong, Zhaoqing 52602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re-competence teaching model in training of special nurses of blood purification. Methods 80 special nurses of blood purification who received training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Included nurses accepted the research voluntarily 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research group, with 40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training of lecture method. The research group was given training according to the core-competence teaching model. Training effect and core-competence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of nurses in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corded and comparatively analyzed. Results Before training, every aspect of core-competence scores of nurses in two group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re-competence scores after training had certain improvements and score after training of the research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Blood purification; Special nurse; Training; Core-competence teaching model; Effect

血液净化专科属于医院比较重要的部分,近几年该专科不断发展与成熟,护士能力逐渐被重视起来。血液净化专科护士护理工作相比一般科室而言,在专科知识、临床经验、操作技能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1]。此外,由于该专科在国内发展较晚,缺乏大量经验丰富、专科理论知识丰富、操作熟练的血液净化专科人才,为此需积极做好专科护士的培训[2]。传统护理教学模式在新时期受到了社会环境与现代医学的挑战,培养新型护理人才成为关键[3]。核心能力教学模式(competency outcomes and performance assessment model,COPA)以实际工作所需能力为导向,重组课程体系,教学期间重视能力目标设定、先进教学方法等应用,同时结合科学化的能力测评,实现提高学员护理核心能力的目的[4]。为了进一步探讨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中应用核心能力教学模式的效果,我院针对2016年1~12月培训的学员80名实施了对照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1~12月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中的80名学员进行研究,纳入研究对象自愿接受本研究,均为女性;年龄30~45岁;工作年限1~6年。随机分组,各自40名。对照组年龄30~44岁,平均(36.98±1.25)岁;工作年限为1~5年,平均(2.64±0.21)年。研究组年龄31~45岁,平均为(36.54±1.42)岁;工作年限为2~6年,平均(2.76±0.14)年。两组学员在性别、年龄、工作年限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学员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培训,即传统讲授法,按照课本知识制定培训内容,按部就班地指导员教授知识,学员接受知识[5]。

1.2.2 研究组 本组学员采取核心能力教学模式培训,具体步骤与方法如下:(1)成立COPA小组,组成成员包括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负责人、主管护师及高年资护师。(2)根据核心能力制定相关的培训目标与内容。(3)根据培训大纲改革课程进行设置,尽量拓展基础知识,将人文素质教育等加入其中。(4)核心能力教学具体培训方法:①合作教学法。主要对学员知识分析、综合及掌握能力等进行培训,由培训中心制定教学用书与参考资料,并统一制定学习的目标与任务[6]。教学期间,可将学员进行分组教学,通过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间的协同合作,以及组员间互相交流、鼓?睢⑻嵛实确绞剑?尽量得出正确结论。②互动式教学。主要对学员学习知识能力进行培训,培训方式可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综合处理。比如角色互换与师生双向交流等,尽量营造与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互动学习环境,以视觉、听觉、读写等多种方式培训。③个案教学。主要对学员知识综合能力与理论应用能力等进行培训,教师可主动提供透析个案,或者让学生网上查询或图书馆搜寻资料等方式处理,诱发学员系统化地分析与学习。④情景模拟教学。主要对学员自身应急处理能力等进行培训,尽量营造和工作环境类似的抢救环境,以及血液透析案例,以便对透析各种常见情景实施模拟教学,使得教学任务更加形象与生动。

1.3 观察指标

在培训前对学员发放“一般情况调查表”与“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培训完成后发放“护士核心能力量表”。观察记录两组学员培训效果,以及培训前后核心能力得分,并对比分析。评分越高,说明核心能力越强,培训效果越好。沟通能力伦理判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整理能力各项能力总分为100分。

1.3.1 专业理论知识 在理论培训阶段对学员实施阶段性理论考试,共计3次,前两次为每2周1次闭卷小测试,第三次为月底理论学习结束后理论知识闭卷考试,并将考试成绩记录在档案。

1.3.2 操作技能 临床实践阶段主要对学员实施阶段性操作考试4次,每2周进行1次,同样将考试成绩记录在档案。

1.3.3 临床实践能力 带教老师根据临床实践手册每周所需学习内容对学员进行评分,将成绩记录在档案。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所有计量数据均采用()的形式表示,计数数据则采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χ2检验,t检验,P

2 结果

2.1 组间培训前后核心能力得分比较

两组学员培训前沟通能力、伦理判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整理能力得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培训后研究组前述核心能力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自主学习能力(87.02±1.34)分,信息整理能力(86.92±5.36)分,培训后分别为(96.34±1.42)分、(93.17±3.28)分、(91.08±4.93)分、(90.75±8.01)分、(95.38±5.23)分、(92.18±5.11)分。

培训前,对照组沟通能力(90.54±5.12)分,伦理判断能力(85.54±2.82)分,解决问题能力(82.36±5.87)分,观察能力(82.65±8.88)分,自主学习能力(87.34±1.54)分,信息整理能力(86.87±5.51)分;培训后分别为(91.23±5.11)分、(90.23±2.98)分、(83.45±3.39)分、(85.53±2.39)分、(89.04±2.34)分、(87.56±2.39)分。

2.2 组间培训效果比较

研究组学员培训效果在理论、核心能力、答辩成绩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随着近几年我国医疗体制不断改革,医疗体制也处于转型与变革时期,患者对医疗服务有了更高的需求。血液净化专科属于比较重要的组成,集门诊、病房、ICU、急诊室等于一身,护理专科特色突出,技术性强,其护士的基础知识、操作技能等能力对于护理服务有着关键性作用[7-10]。传统培训方式重视学生知识灌输与技巧培训,但忽视临床实际中

篇(3)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17―02

近年来,我科护士呈现低护龄化,低年资护士比例占全科护士的50%左右,她们存在临床经验不足、应急能力缺乏的现象,有很大的护理隐患,而在实际工作中也暴露了大量问题。在此基础上我科于2011 年7月至2012年7 月, 重点推进各项针对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培训的急救模拟演练,通过1 年多的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培训对象及师资

培训对象为我科低年资护士12名,均为女性,年龄平均24岁,工作年限3个月至3年。学历结构:中专2名,专科2名,大学本科8名,职称均为护士。培训师资:选择科内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熟练抢救技术及较好授课能力的护理骨干组成急救技能管理小组。急救技能管理小组7人, 由护士长担任组长,科室总带教及5名专业护理组长为成员, 负责制定培训计划, 根据科室常本见急、危、重症抢救病人特点预设5个模拟病例, 制定抢救预案、质量评价标准 , 并承担具体的培训考核工作。

1.2 理论、操作培训

1.2.1 理论水平培训

理论培训 : 每周二次集中培训, ,每周至少2 次早会提问,遇到相应问题随机提问,每月考核一次。包括2010版心肺脑复苏新进展、抢救药物的剂量作用及注意事项、各项护理核心制度,以及急诊科各类应急抢救预案。

1.2.2 技能培训

每周2次,专人示范,分组训练。包括静脉留置针输液、吸氧、留置导尿、血标本的采集、气道开放、吸痰、心电监护、心肺复苏、简易呼吸器的使用、电击除颤、气管插管的配合以及抢救仪器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的使用管理及常见故障排除等。每月进行2~3 项护理技能的培训考核,再按护理部要求对常见的操作技能进行集中培训考核1 次。

1.3 急救模拟演练

1.3.1编写急救模拟案例 收集如急性心肌梗塞、休克、心跳呼吸骤停、上消化道出血、颅内高压等典型病例进行教案编写。每个案例设计成若干个护理情景,内容涉及预检分诊、急诊抢救、基础护理、专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人文关怀等方面,力争体现真实性、教学性。

1.3.2 演练分工 由护士长扮演主考官一职, 1~2 名高年资护士担任考官,每次演练由4 名低年资护士参加,分别设ABCD 位,各位分工职责明确,其中A 位护士在患者头端,负责气道管理,全面做好病情观察,组织协调工作,并进行记录;B 位护士在患者右侧,负责心电监护及完成各项护理技术操作; C 位护士在患者左侧,负责静脉通路的开放与口头药物医嘱的执行等工作;D 位护士在患者脚端,负责各种药品、物品的供应,对外联络等事项。ABCD 位在每次演练时予以更换。

1.4 培训效果评价

统计2011至2012年低年资护士在模拟演练培训前后急救相关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应急能力的得分。其中应急能力分别从分工明确、定位合理、动作迅速、程度准确、无重复动作、应急流程执行到位、突发事件处理合理、规范抢救记录、良好的沟通能力、体现人文关怀等10 个方面进行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 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低年资护士成绩比较(理论、技能、综合能力)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 ±s) 表示, 用t 检

验, 计数资料用V2 检验, P < 0. 05 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1 低年资护士急救模拟演练前后考核情况比较

低年资护士通过急救模拟演练后,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应急能力方面均有显著提高。

2.1.2 为进一步客观、真实、全面地评价培训效果, 急救模拟演练结束后,对低年资护士发放科室自制的自我评价调查表12份,12名低年资护士认为有培训的需求,均认为通过演练提高了自己的应急能力,增强了急诊抢救的实践技能。

3 讨论

3.1.1 应急演练有利于激励低年资护士的学习主动性,促进急救技术的提高传统的急救培训方式局限于单一的理论讲座或单项急救技能训练, 考核方法单一化、教条化, 理论与临床实际操作脱节[1 ] , 不利于急救意识的建立和应急能力的培养。模拟演练通

过模拟临床各科室常见病例的不同状态, 设置各种不同的疾病情景, 有针对性地模拟患者突然病情变化, 使临床复杂多变的病情得以再现, 较好地模拟了现场的紧迫感, 使训练者感到紧张、急迫甚至忙乱, 设定一些必要的差错环节, 锻炼护士的反应及应急处置能力。开展急救模拟演练使急诊科护士能系统、完整地体验与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充分体现了演练的直观性、实用性、有效性和可控制性[2 ] ,本结果表明,参加急救模拟演练后,低年资护士的理论水平、操作熟练程度及应急综合能力考核评分有明显提高。

3.1.2 应急演练有利于低年资护士的观察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

护理人员的成长具有实践性和晚熟性的特点,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掌握、积累和提高[3 ] 。急救模拟演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模拟病人的复杂病情变化有利于护士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要求低年资护士将片断知识融汇贯通起来,运用理论知识综合评估病情变化,其即刻判断处置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急救模拟演练注重以问题为导向,抓急救关键环节,要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措施,提高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对危重症的预见性和病情判断能力。

3.1.3 应急演练有利于低年资护士的团队意识和应急配合能力的提高

急救工作是一个需要医生与护士、护士与护士,甚至后勤科室的配合和协作,不仅需要做好单项的操作,而且要求做好每项操作的衔接和各位护理人员定位配合紧密配合的工作, 每一次抢救成功都是这个急救团队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的结果。在争分夺秒的抢救中, 最需要的是急救护士的快速应对及抢救人员之间的默契配合与协调。通过急救模拟演练,使急诊抢救做到程序化, 减少了抢救时危重患者手忙脚乱的场景,同时提高了抢救的效率,也有利于低年资护士团队意识培养、相互间的协作配合。

3.1.4培养了护士的沟通、协调能力

在急救过程中, 要求医护人员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高超的急救操作技能, 还要有良好人际沟通技巧和协调能力[4]。当患者出现危急时, 家属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冲动甚至产生临床纠纷, 为了更贴近临床实践, 本次模拟演练特意增加了患者家属角色, 设置障碍, 要求护士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注意家属的心理及情感变化, 尊重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同意权, 在抢救的同时及时与家属进行沟通, 并且注意表达方式和语气, 必要时给予安慰和鼓励, 从而得到家属的信任和理解, 减少不必要的误解和纠纷。培训后有护士说:“以前在抢救病人时我不敢跟家属讲话, 我不知道该讲些什么? 现在我懂得如何去与家属沟通”。

参考文献:

[1] 李敏,杨芳.重视开展应急模拟演练提高护士综合素质[J].护理杂志,2009,26(11B):68269.

篇(4)

1.1缺乏实践经验

目前,多人进行的护理科研工作通常是以科研小组的形式进行,具有自发性、随意性特点。而国内尚未见护理科研团队的报道,组织经验无从借鉴,只有按照医疗科研团队的组建模式进行探索性地实践。但护理学科的发展具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还不能完全照搬,这对护理科研人员尤其是组织者无疑是个挑战。

1.2缺乏高水平科研人员

护理科研小组往往局限在本科室内3~5名护理人员参加,缺乏跨学科、跨专业人员参加,创新活力不足。同时,由于日常临床工作繁忙,护理人员多为女性,要兼顾家庭孩子等现实问题,失去了大量学术交流机会,相当一部分人员不愿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之中,使科研团队难以组建。

1.3缺乏科研知识结构

据报道申请护理课题时题目重复率达60%,心理护理课题偏多,内容雷同,创新性差,科研选题常停留在低水平阶段,缺乏高质量、贴合临床实际的护理科研课题。制作量表存在随意性强、信效度低等问题,在科研过程中较少运用或错误运用调查研究、统计分析等科学的方法,使护理科研难以提高层次。

1.4科研经费不足

科研需要一定的资金保障,我国科研机构尚未设立专项护理科研基金,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护理科研资助基金的缺乏,使我国缺少高层次、高水平的护理研究成果。

2在研究型医院内部构建护理科研团队的设想

2.1优化人才知识结构提高科研能力

2.1.1增强护理科研意识。将护理科研创新纳入正常工作中,尽最大可能地调动人员积极性。通过护理部下达科研任务、设立科研基金、与绩效考评挂钩、增加培训机会、多进行学术交流、采用激励机制等多种渠道,使护理人员意识到必须将科研工作纳入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来,在工作中留意科研点,能够自觉地查阅护理文献。组建护理科研团队正是一种激发科研创新意识行之有效的手段。

2.1.2分层次培养科研能力。护理人员科研水平参差不齐,采用分层次方法对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进行培训,既可以避免〃低水平吃不了、高水平吃不饱〃的现象,又可以节约培训成本,提高针对性。如对于工作3年以下低年资、大专以下学历的护士以培训撰写护理个案、护理体会为主,使她们能够关注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查找文献资料,同时也避免了因感到护理论文难写而失去信心;对于工作3~5年、大专学历的护士进行文献检索、问卷调查设计等方面的培训,让她们在工作中发现科研点,逐步提高科研水平;本科学历以上的护士及护士长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和强烈的科研意识,可进行课题设计、调查研究、统计分析,进行护理实验研究等内容的培训;而对于高级职称人员、护理部主任、护理研究生导师等应鼓励其继续深造、出国进修等,以开拓视野、增加交流。

2.2优化科研团队人才结构调动全体护士积极性

团队理论认为,有效团队的规模应在10人左右。组建时应在围绕团队研究目标前提下,考虑成员之间年龄、知识结构、专业特长、工作风格、思维方式、人文素养等的优势互补与匹配,使之易发挥团队整体效应。同时,应根据科研工作的需要,及时调整、优化成员结构,保持科研团队活力。目前的护理科研小组通常是由护理部主任、护士长、护理研究生等组成,形成了〃强强联合〃的局面。造成部分人员做低水平工作,而多数护士还是徘徊在科研大门之外的现象,这就会弱化成员的责任意识,从而产生社会性虚度效应。组建护理团队时应充分调动全员积极性,优化团队人才结构,形成由1~2个能力强的人带头,让那些有热情、有兴趣的年轻护士也参与进来,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使每位团队成员都能够全面、深入、积极地参与其中。

2.3优化学术课题框架开展高质量科研课题

研究型医院的基础和临床医学发展都走在全国领先行列,具有很高的科研水平。而护理科研工作尚未形成规模、力量分散、资源整合困难,不易形成合力。因此,护理科研团队应充分利用研究型医院的强大资源,借助医学发展的优势平台,充分利用其信息优势、人才优势和经费等开展科研。通过与医疗学科联合、与院校护理系联合,与外院护理人才合作引智等多种方式和渠道,壮大科研力量,进行有效的科研资源配置整合和共享。护理科研应以护理学科建设为重点,面向临床,以患者为中心,以维护人类健康、减轻患者病痛为已任,凝练出有护理特色的研究方向和课题。

2.4优化团队文化内涵倡导团队精神

团队文化是使集体不断前进的内动力,其力量往往大于外部有形的推动。团队精神是科研团队的灵魂,它是为了实现团队目标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和工作作风。首先体现为高度的凝聚力。通过科研进展来增进团体荣誉感,是提高整个团队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有效途径[2]。在护理科研中,选择切合临床、有护理特色的研究方向,避免眼高手低,过于空泛的工作,来激发团队成员研究兴趣。其次,要做到相互尊重、彼此理解。充分发挥每位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只有成员间相互尊重彼此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尊重彼此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尊重彼此对组织的贡献,才能使科研团队形成有效的合力,从而取得良好的科研成就。三是需要营造民主的学术氛围、宽松的学术环境。护理人员因其职业特点和工作性质往往具有勤奋、踏实、吃苦耐劳的特点,相对缺乏科学钻研精神。组建团队时,组织者应扬长避短,根据每位成员的性格特点、优势特长安排工作,做到人尽其才、各有专攻。

2.5优化科研团队管理机制使之可持续发展

篇(5)

护理学的发展要求护理人员不再是机械性地执行医嘱,而是要求现代护士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但由于目前大多数护士未接受过系统的科研培训,科研能力及水平与临床其他工作人员存在一定差距,不但使护理学科较医学学科发展滞后,而且在个人职称晋升、学习深造等机会上也让护士困难重重[1]。近几年来,护理从业人员科研水平低的现象不断引起护理管理者和护理教育者的重视。部分院校从在校学生抓起,开设护理科研相关课程,并开展相关的护生科研情况研究。我校地处祖国西北地区,是目前青海省唯一一所高等护理本科学校。本此调查旨在了解我校本科护生的科研现状和科研需求,以期为今后相关科研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采用及护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校2009级二年级本科护生120人为研究对象,其中女101人,男19人,年龄19-23岁,学制4年。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及方法 查阅并参考相关文献后,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问卷由护生一般资料和护生科研现状调查两部分组成。其中护生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班级;科研现状调查部分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两部分,内容包括对进行护理科研活动的愿望;查阅及阅读护理文献情况;对自我科研能力的评估情况及提高科研能力途径的认识等多个方面。由研究者讲解填写注意事项后统一发放问卷,当场收回。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1.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并进行区间检错和逻辑检错。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描述。

2 结 果

2.1 护生科研现状 从调查情况看,有护理科研愿望的护生占77.50%,其中19.17%的护生表示愿望强烈,但只有6.67%的护生参与过护理科研,可以看出我院护生参与护理科研现状不容乐观。

2.2 护生科研态度 从调查中看,80.00%的护生认为做护理科研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74.17%的护生认为参与护理科研能有利于以后就业。对于大学阶段对护理本科生安排护理科研指导课程的必要性,89.16%的护生给予肯定答复。90.84%的护生认为在护生阶段做护理科研有必要,有87.50%的护生认为护理科研不只是少数专业人才从事的。从中表明我院护生对护理科研持肯定的态度,护生对开展护理科研态度是积极的。

2.3 护理期刊阅读现状 63%的护生阅读过护理期刊,但较常阅读的护生只占3%,而37%的护生从未阅读过护理期刊。护生阅读护理期刊主要通过上网查阅、图书馆借阅或向他人借阅,护生阅读护理期刊的目的主要为拓宽视野和了解科研知识,其中21%的护生也坦言阅读护理期刊是因老师要求。护理期刊是了解护理学科前沿动态,探讨护理学科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平台,需要引导和培养护生对护理期刊的兴趣。

2.4 护生科研认知 对于如何提高护生护理科研能力,80.00%以上的护生认为护生组成护理科研小组和专业老师辅导学生进行科研活动是主要方法。对于护生做护理科研的困难,科研知识的缺乏以82.50%的比例占居首位,其次为科研意识缺乏、无专门科研指导、资金缺乏和文献检索知识缺乏。对于护理科研过程,71.67%的护生认为科研方案设计是最困难之处,其次为选题、资料分析、文献检索、资料收集、申请书和论文的撰写。由此可见,目前我校护生对于科研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缺乏科研选题、设计、资料收集、数据处理分析、论文撰写等相关知识,这些都是阻碍护生开展科研的主要因素,而上述困难在护生中存在比较普遍。

3 讨 论

临床护理、护理科研和护理教学,是护理学发展的三大支柱,而护理科研则对临床护理工作和护理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2-3]今日护生就是明日的临床护理工作者,所以了解和培养在校护理本科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是我国护理教育的重要任务。上述调查显示,我校护理本科生对护理科研兴趣浓厚、态度肯定,但缺乏科研相关知识,参与程度不高。护理科研学术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护理研究课题质量的高低,而后者又取决于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及素养[4]。护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缺乏连贯性与系统性,基础培训、护理研究课程教学、科研实践三者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结合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学生科研知识结构松散,学生科研能力难以得到系统性的培养[5] 。作为未来护理科研力量的主要补充者,护理本科生在学科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6]。因此,从护理教育的源头抓起,积极探索护理本科生护理科研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护生对护理科研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护理科研知识教育和科研能力培养,是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科研素质的关键,也是护理教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郑雪梅,辛爱利,黎巧玲.护士对护理科研认知的调查和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26(3):288.

[2] 韩琴,胡卫平,周宗奎.国外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研究[J].国外职业教育,2007,(1):36-39.

[3] 郭孝锋,陆伟,葆乐心.美国研究型大学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的理念与措施[J].现代教育科学,2006,(3):52-54.

篇(6)

20世纪90年代,核心能力是由管理学家Prahalad等[1]提出的一种企业战略新理论,我国于21世纪初将核心能力引用到护理专业领域。护士长是医院基层管理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不仅参与病房护理质量管理、护理业务技术管理和协调沟通工作,还要参与医院护理科研、教学等工作,特别是核心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临床护理质量的高低,我国对护士核心能力的研究已具有一定规模,但对护士长核心能力的研究较少,不同层级综合医院对护士长核心能力研究更少。2016年2~8月,我们通过调查珠海市9所不同等级综合医院护士长核心能力需求现状,根据不同等级综合医院护士长核心能力各维度的权重,分析不同等级医院护士长核心能力需求的差异和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构建各等级医院护士长的核心能力模型,从而为不同等级医院护士长的选拔、任用、培训和评价提供专业性、针对性、实用性依据。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根据综合医院的等级,从珠海市20余家医院分层随机选取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各3家,随机抽取96名护士长作为调查对象,均为与医院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工作1年以上,自愿参与本研究者。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①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职称、科室、人事状况、工作年限、护理管理工作年限。②护士长核心能力评价量表[2]:由基本素质能力、临床专业技能、护理管理能力、人际关系能力、护理科研能力、护理教育能力6个维度41个二级指标组成,采用Likert5点计分法表示指标重要性,其中1~5分分别代表完全不需要、不需要、一般需要、比较需要和非常需要等项目,分数区间为0~235分,得分越高说明护士长核心能力的需求越高。1.2.2调查方法在征得被调查者同意后,采用无记名方法由调查员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发放,当场回收。此次共发放调查表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6份,回收率96%。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本组护士长核心能力各维度得分情况见表1.2.2本组护士长核心能力二级指标排名情况见表2。2.3不同医院等级、职称的护士长综合核心能力得分情况见表3。2.4不同等级医院护士长各维度核心能力得分情况一级医院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基本素质能力(4.80±0.37)分,临床专业技能(4.74±0.45)分,护理管理能力(4.57±0.60)分,人际关系能力(4.34±0.48)分,护理教育能力(3.67±0.67)分,护理科研能力(3.56±0.70)分;二级医院从高到低依次是护理管理能力(4.38±0.76)分,临床专业技能(4.38±0.66)分,护理科研能力(4.26±0.91)分,护理教育能力(4.15±0.84)分,基本素质能力(4.08±0.77)分,人际关系能力(4.00±0.99)分;三级乙等医院从高到低依次是护理管理能力(4.71±0.41)分,护理教育能力(4.58±0.56)分,护理科研能力(4.57±0.67)分,人际关系能力(4.46±0.57)分,临床专业技能(4.46±0.62)分,基本素质能力(4.23±0.85)分;三级甲等医院从高到低依次是护理管理能力(4.58±0.54)分,基本素质能力(4.42±0.77)分,临床专业技能(4.39±0.66)分,人际关系能力(4.36±0.57)分,护理科研能力(4.18±0.69)分,护理教育能力(4.09±0.78)分。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对护理教育能力、护理科研能力需求较高,与一级医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次调查医院为珠海市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各3所,抽样具有代表性,从统计结果来看,护士长护理管理能力得分较高,科研能力及外语能力得分偏低。护士长综合核心能力与职称、医院等级存在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各维度来看,二级医院、三级医院护士长护理教育能力、护理科研能力得分较高,与一级医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长的管理能力是护士长最首要、最基本的能力,管理能力包括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规划与统整能力、决策与执行能力、培训能力等。而人际关系能力是有效管理的基础,丰富的人际关系有助于管理者处理各种问题,因此,对各等级医院来说,护理管理能力是护士长必备的[3]。而目前大部分医院护士长是从工作多年的护士中选聘出来的,护理管理人员性质属于经验性沿袭传、帮、带的常规,在管理意识、管理技巧方面与世界先进科学管理有很大差距。对护理管理能力的量化有助于选聘更优秀的护士长。总之,护士长能充分挖掘每个护士的“闪光点”,通过对护士真实能力和工作潜力的评估,从而安排合适的工作[4]。护士长作为医院基层护理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其能力和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科室和医院护理队伍的质量。护理教育能力即护士长对下属、护生的教育、培训、组织课堂和指导的能力,护理教育能力较好者对下级护士培训比较到位,对于整个护理队伍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好处[2-3]。目前,临床一线护士长大多通过继续教育取得当前文化程度,未经思维方式及护理科研的培训,且长期工作在临床第一线,繁重、琐碎的工作导致其无时间和经历进行科研[5]。一级医院护士长科研意识及科研能力有待提高;二级医院、三级医院护士长外语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护理科研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整个护理学的发展。护理管理能力、护理教育能力、护理科研能力应是筛选护士长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各项能力的量化考核有助于更好地评估各备选者能力,结合医院等级及需求,从而选聘更优秀的护士长,打造超强的护理团队。

参考文献

[1]樊落,席淑华.护士核心能力的内涵及特征界定[J].护理杂志,2010,27(10):1550-1569.

[2]王侠.护士长核心能力评估体系的初步构建[D].青岛:青岛大学,2010.

[3]华桂珍,陈颖,李胜玲.三级甲等医院护士长核心能力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14,28(8):2857-2859.

篇(7)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高职院校,其实只有短短30多年。1980年,天津职业大学的创办,是1949年后在中国大陆出现的第一所师范院校之外的高职院校,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高职院校护理学科学研究,由于学校层面的科研资源匮乏和专业的限制,科研水平目前发展水平仍然低下,力量薄弱,问题颇多。笔者结合多年的经验与体会,探讨问题与思考对策,以求更多同行对高职院校护理科研工作的更多关注。

1 高职院校护理科研现状

1.1教师科研意识淡薄,科研动力不足

长期以来,无论是在本科医学院校还是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医疗、轻护理”现象,护理从属于医疗,护士工作常局限于执行医嘱,作常规操作,导致护理管理者自身对护理科研工作也认识不足。对护士只限于不出差错事故及服务态度热情周到等,很少有科研上的内在需求,因此大多数护理专业教师缺乏科研创新动力,科研意识淡薄。

1.2学校缺乏足够重视,护理科研结构性失衡

高职院校,包括医学高职院校,必须以学生就业为第一要务,以教学质量求生存,无可厚非。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因此完全屏弃了学术研究,甚至忽略了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导致教师包括护理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没有平台、没有机会得到锻炼。也有部分高职医学院校,也重视科学研究,但仅只关注与重视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专业建设研究、校企合作研究,偶而有些学术研究,也停留在模仿其他专业或者基础医学的实验研究,仍未涌现大量的体现护理临床专业需求特点的应用型研究、产品开发研究。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术研究在结构上亟需完善。

1.3科研基础薄弱,科研素质低下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大多是在原来中等教育基础上发展而来,时间短,科研意识淡薄,科研发展先天不足。总之,高职院校护理学的科研力量较弱,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都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迫切需要提高。

高职院校护理科研力量主要来自院校的专任教师及临床护理人员。近几年来,我国的护理教育仍以大专教育为主体[1],医院护理人员的教育层次普遍不高,重实践,清理论,知识面较窄,缺乏多学科知识,无法开展一定广度与深度的护理科研工作。护理学科虽然从业人员数目庞大,却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强有力的科研团队。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教师,大多长期从事大中专教学工作,或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骨干(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参与教学,她们是目前护理专业教学一线的主要力量。由于高职护理教育长期以来轻基础理论、重专业实践,在科研上更无太高要求,所以老师大多重教学而忽视科研,及其缺少科研经验的积累。

2 高职院校护理学科研发展的对策与思考

2.1建立高素质的护理科研人才队伍

2.1.1加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从事护理科研的动力与兴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2]高职院校的老师,都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尤其是护理的专业老师,他们应该是从事护理学理论、内涵及人文护理等研究内容的重要力量。现阶段,应想方设法调动护理专业老师的科研积极性,通过培训增强科研素质与能力。鼓励教师自学,提高科研综合素质。并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如把老师送到国外或国内知名的医学院校去进修护理科研,以提高现有师资的科研能力。

2.1.2增加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的科研素养。护理专业教师,作为护理专业教学能手的同时,应该也是从事临床操作技术与管理体系研究的主力。改变目前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的整体科研素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任务。可以通过护理自学考试、夜大、函授、脱产进修、在职攻读学位等方式,提高她们的学历层次;其次,更加注重护理教师科研设计、选题能力的培养,统计学、计算机水平的提高;三,开阔视野,激活科研思路,提高科研素养。从而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研究新的护理理论与操作技术,发展高效的护理管理体系,使护理学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2.2紧密结合临床需求,高度重视护理学术研究

高职院校领导必须从护理专业生存高度重视其学术研究,建立和完善护理科研的激励机制,努力把护理学术研究置于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同等地位,在资金、制度、人员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护理专业教师应该根据临床护理需要,重点研究开发能满足护理工作需求的技术与产品,在重视一般实验研究、调查研究的同时,更加开拓思路,竭力研发技术改造成果。

2.3重视临床护理工作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护理专业教师应该经常回到临床护理工作一线,对各种护理活动进行详细的、真实的记录、编排与保存。此外,广泛阅读,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充分利用现代设备如网络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科的现状和动态。同时,不断地增强护理人员开展护理科研的意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护理科研的能力,挖掘护理科研的各种资源,尽快缩短高职院校护理科研与本科院校的距离。

2.4积极主动,努力申报各级各类基金

篇(8)

口腔病人大部分在门诊接受治疗。以武汉大学口腔医院为例,计有口外、牙体、牙周、矫形、正畸、特诊、儿科、预防、中医粘膜、急诊、种植等12个专业科室,4O个口腔治疗急诊室,共有口腔综合治疗机302台。

1.2器械手机用量大,消毒频率高

为治疗需要,需要消毒的小器械、手机量大,而且要求周转快,否则会延误治疗。在这方面与其它专科相比有其特殊性,采取每日从供应室一次取回消毒物品的方法是行不通的。该院日门诊量平均达2450人次,每个病人均需要准备好经灭菌消毒的小器械及手机。因条件所限,不可能全部使用一次性器械,只有增加消毒频率,提高手机、器械使用的周转率,才能满足临床需要。根据测算,口腔门诊治疗一位患者,平均耗时30rain,并使用两支高速涡轮手机、一支低速手机。每消毒一批手机平均耗时30rain。

2口腔医院预防医学护理工作极其重要

2.1口腔器械及手机的消毒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高压蒸汽灭菌仍为目前最安全可靠的消毒方法。根据口腔专科需要消毒的物品量多、消毒频率高、周转快的特点,该院在实践中体会到,使用小型台式快速高压灭菌器安全、快速、可靠、方便。该院每个诊室一般安装1O台综合治疗机,每个患者用3支手机,则每一轮患者治疗完毕有3O支手机消毒,使用40L以下容积即可满足要求。

2.2建立消毒点

口腔专科所用物品的消毒若完全由中心供应室统一消毒,以该院为例,按平均每位病人用3支手机计算,每日共需消毒2450人次×3=7350支手机,既延长周转时间,而且也造成设备浪费,需要购买数量惊人的手机及器械,还容易造成保养和管理上的困难。所以,应结合单位的具体条件,建立几个消毒点,消毒点应距诊室尽可能近。以缩小消毒物品的传送距离。有条件者可按每科一个消毒点,也可考虑设立集中消毒点,相对集中的几个科室共用一个消毒室,分享消毒资源,也便于管理、检查。

2.3设专职消毒人员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必须高度重视消毒工作,不能一味只追求经济效益,忽略消毒工作。应设专人定岗、定编、定责。消毒室应有两人.可由一名护士和一名消毒员完成,但必须经过正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4加强消毒管理必须严格管理、健全消毒制度及检查制度。每锅必须放置3点指示剂,并有详细操作记录。如为双层布包装,应加贴3M胶带,每台灭菌器每月必须有一次芽胞菌及细菌培养,并将检测结果报感染办公室。要定期及不定期地检查消毒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5一次性检查器的管理由供应室统一管理,各科护士长要把好关,严格检查三证,定期抽样作热源检测。对成箱的一次性检查器,使用前一律开箱检查,核对消毒日期,检查干燥情况,注意有无破损及混入杂物等。使用后的一次性检查器,必须按要求进行分检、浸泡消毒并毁形处理,绝对要防止这些使用过的检查器流失到院外。

2.6口腔医疗器械的消毒处理

2.6.1坚持双消毒制对所有使用过的器械一律实行双消毒制,即先以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用水冲干净、擦干、上油后再进行高压灭菌消毒。

2.6.2分类包装消毒对于象充填器、刮匙、洁治器、剥离子等体积略大而坚固的器械,放入双层带格的布袋内,袋的一端封口,另一端折叠盖,包内备公用镊子一把。使用时将布袋放在治疗台上,打开折叠覆盖端,露出器械边缘,以公用镊取出所需器械。这样做既可保证无菌操作,又很方便。口腔器械、手机的消毒问题是一个严重而又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卫生部门对口腔专科医院的管理给予了高度重视。

3影响预防医学护理科研的因素

3.1客观因素

3.1.1历史遗留因素自2O世纪5O年代起,我国护理教育以中专教育为主体,1983年才恢复护理本科教育,1995年本科护理人员才占0.26%。由此看来,我国现阶段护理人员的学历是以中专为主。受教育的知识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临床护理科研的开展。

3.1.2传统观念的影响权力、性别以及卫生保健机构的医疗化是影响护理专业发展的三个主要因素。护理专业大多数是妇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专业的发展.习惯上,护理从属于医疗,医疗占主导地位,护士只是医生的助手。因此,护理工作平凡、琐碎,使护理工作人员难以走出自身工作的圈子去搞科研。

3.1.3护理科研的资源不足护理科研需要人力、时间、信息、辅助设备及经费等条件的支持。现在大部分图书馆的藏书中,属护理专业的藏书不多,没有提供足够的护理信息资源,临床护理水平难以提高。

3.2主观因素

3.2.1护理科研人才素质不高,知识水平偏低从事临床-.线工作的护理人员,很大一部分都是中专毕业的中青年护士,在中专的教育中缺乏科研素质的培养。对于护理科研涉及的知识如科研设计方法、研究的范围、如何选题、文献检索、临床资料的收集方法、科研论文结构以及书写方法等,掌握得很少,从而影响了护理科研的开展。另外,外语水平普遍偏低,较难获取国外先进护理信息。临床上出现两种现象,一方面,年资高、有经验的护理人员,虽然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但缺乏科研理论知识,而年轻的大专、本科毕业生,虽然有科研理论知识,但又缺乏临床实践,从而造成了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3.2.2缺乏科研意识现实中大部分护士把护理工作当成一种职业而不是一门专业。护士在工作中,只有机械地发药、打针、执行医嘱,只考虑怎样做而很少去考虑为什么这样做,缺乏科研的动意。对临床上的疑难问题没有养成收集统计、分析资料的习惯和方法,造成部分护理人员认为搞科研难而缺乏信心。

3.2.3人才使用不当和缺乏必要的支持护理人员不论技术职称和工作能力高低,都从事一样的工作,无法分出专业技术层次,既造成人才的浪费,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临床上大部分护理人员没有按职上岗。护理人员不分层次都是做同样的工作,由于单调、重复的工作限制了护理人员发挥创意的空间,使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部分学历高的护士认为自己无用武之地,认为护理工作只不过如此,在工作上没有积极性去搞科研。领导的重视程度是影响科研的重要因素。领导重视科研,在资金、时间、辅助设备和科室的合作精神上都会给予足够的条件和支持。如果临床一线领导对护理科研认识不足,也没有一定的科研要求,没有相应的科研组织管理,护理科研就难以开展。

4对策

4.1树立科学思维,强化科研意识

4.1.1转变思想,开拓评判性思维临床护士要彻底打破护士只是医生的助手的观念,从平凡的工作中,认真细心地观察和不断收集资料,通过临床实践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把临床护理工作中所取得的经验上升到理论方面,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

4.1.2强化信息意识和预防医学知识培养信息意识、获取和运用文献信息的能力,是进行护理科研的前提,在临床上发现有问题需要通过探讨解决时,要确定此问题有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就要通过信息来了解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注重归纳、总结,收集好工作中的护理信息,以便在比较中发现问题、广泛收集资料、积累信息并运用信息。医疗上开展新的项目时,护士应学会从迅速发展的医疗中寻找相应的护理研究课题,如开展专科护理的系列研究,使医护发展的差距减少,提高护理科研的层次,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4.1.3培养科研“灵感”临床平凡的工作中,随时都会有科研的“灵感”,如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有些问题通过探讨解决,并确定此问题有研究的价值时,即应着手研究,并不一定要等待条件成熟后才动手。如通过护理查房寻找护理问题,然后针对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品质改善的方法去解决,从中找出护理科研的“灵感”,捕捉科研题材。

4.2提高口腔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4.2.1提高临床护士的学历层次,开展护理专业再教育提高口腔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教育要先行,临床护士可以通过上护理夜大、自学或由单位选派有能力的护理骨干去深造来改善临床护士的学历结构,提高学历层次,从而保证护理队伍有较高的群体素质。护理部应抓好继续教育,积极创造条件,为护士提供各种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临床上可以按各类护理人员教育的要求进行培训,如护师、主管护师以上人员,重点以现代护理学科技术发展中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进行培训,培养这类护理人员成为科研型、实用型、管理型的人才。

篇(9)

荆州市7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其中市级医院2所(S1、S2),县级医院5所(X1~X5),共计2567名护士作为本次调查对象。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式,对荆州市所辖的7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0~2012年护理科研开展情况进行调查,为保证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全部资料实行原件查看,由护理部将所有发表的论文期刊、科研课题下达文件、课题登记证书及著作等原件集中存放备查,调查内容包括:全院护士数、数、统计源期刊篇数、专著、承担省市级科研课题、科研成果以及专利情况。

1.2.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分析。

2讨论

2.1结果分析

2.1.1护理人员整体学历水平偏低,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科研能力是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在分析问题时,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能力。这种能力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而获得。从我国目前的护理教育体系来看,专科教育对于护理科研的内容基本是空缺,本科教育中虽然有开设护理科研课程,但由于本科阶段有较大的基础理论及实践课程量,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护理科研的工作中,只是初步具备了科研意识,只有在研究生教育中才会进行系统的科研知识的学习及实践。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在我市二级医院中尚无硕士学历人员,本次调查中本科、大专学历的护士是在中专起点上通过自学考试、成人或在职函授教育等形式取得的学历,没有高考起点的全日制本科生。绝大部分护士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缺乏科学研究应具备的相应的知识,导致护理人员护理科研能力普遍不足。

2.1.2护理人员参与积极性不高,科研氛围不足

根据荆州市护理重点专科要求,护理人员的数量要占到总数的10%,其目的是希望从制度层面要求更多的护理人员参与护理科研及论文的写作,但从表2可以看出,这个数量并没有完成,且已发表的文章中有大部分是同一作者的文章,所以,护理人员写作的积极性尚未充分发挥。部分医院也只是依赖于这小部份人来完成上级的指令性任务,并未达到整体提高的目标。

2.1.3护士人力资源的严重匮乏,导致护士疲于应付工作,缺乏护理科研的积极性

以上7所医院虽然有3所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最低1∶0.4的床护比,但这3所医院均是为即将迁址到新医院前所做的护士人力资源储备,如搬新院后随着床位的扩张,仍达不到1∶0.4的最低标准配备,且都是刚入职的新护士,不具备撰写论文及开展科研的能力。因为人力资源的严重不足,所以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增大,疲于去完成日常工作,无时间去观察、发现、思考科研问题,即使在工作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由于工作的被动与人员的压力,护理人员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深入探究这些问题,这种状况不但挫伤了护理人员开展科研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加重了护士的工作疲溃感。

2.1.4缺少护理科研的学科带头人

由于多种原因,基层医院中高职称的护理人员很少,此次调查的7所医院均没有达到临床护理重点专科要求高级以上人员达5%的最低要求,特别是在县级医院更低。此次调查中,县级医院正高级护理人员只有1名。有调查显示,目前基层医院护士护理科研原动力较差,普遍存在为了晋升才进行护理科研的现象。这与本次调查结果一致,基层医院职称晋升由于受指标限制非常难,这样导致护理人员职称晋升没有希望,也就丧失了科研与撰写论文的动力。同时,由于护理岗位管理、层级管理还未真正实施,不论学历和技术高低都做同样的工作,没有真正做到人尽其才,使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部分较高学历的护士的积极性受到打击,没有很好地发挥能动性,带动护理队伍的科研。

2.2对策

2.2.1改革护理管理模式,大胆创新,引入竞争机制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护理人员积极投入到护理科研中去,首先要充分调动大家的科研热情。要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必须要实行护理岗位管理,只有从护士的岗位设置、护士配备、护士分级、岗位培训、绩效考核、护士晋升等多方面着手,才能够更好地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还可实施目标管理,将护理论文撰写数量与质量作为院科两级考核指标之一,对中级以上人员要求每人每年至少l篇,同时,对于超额完成的给予适当奖励,在评先表优、外出进修学习时给予政策倾斜,笔者所在医院(三级甲等医院)就是通过该方式,使护理论文及科研的数量及质量得到很大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提升。

2.2.2加强护士素质教育,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基层医院护士科研能力

有研究显示,护理教育能增加护士的科研知识,提高护士评估研究成果的能力。各医院要重视护理继续教育工作,在课程设置中要增加对护理科研写作方面知识的内容。同时,将科研骨干送出去学习与深造,回归后成立院内科研小组,由其负责组织有科研积极性和写作能力的护士,请相关专家讲授科研知识,定期召开学术小讲座、论坛等活动,营造学术氛围;同时开展从易到难、从小选题到大选题的护理科研,以点带面提高护理科研水平。

篇(10)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护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综合性学科,需在科研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护理理论。护理人员只有将5%-10%的工作量用于科学研究[1],才能真正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模式应用于护理科研管理中,这是一种探索式和创造性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我院自2007年1月采用PBL学习模式对护理科研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改变了以往的科研状况,提高了护理人员整体科研素质。现介绍如下:

1 一般情况

全院有职称并在护理岗位上的护士119名,其中>40岁有15名,>30岁有50名,<30岁有54名;高、中级职称48名、初级职称71名;现已取得大专以上学历69名(本科9名、大专60名),中专学历49名。整体情况分析,护理人员年龄偏小,对外界知识接受能力强,整体理论知识较扎实,自我要求较高,是一支充满朝气的年轻队伍。

2 实施方法

2.1 指导科研思路、制定科研计划:①分层管理[2]:科研是护理部管理工作中必抓质量之一。根据护士对科研认识,科研态度与科研水平,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为对科研认识及态度端正,但缺乏科研水平者。第二类为对科研认识及态度不端正,但有科研水平者。第三类为对科研认识及态度不端正,并缺乏科研水平者。第四类为对科研认识及态度端正,并有科研水平者。第三类为最为难管理的人群,尽量避免其消极态度影响他人。第四类是最为优秀的人群,选出第四类人群做组长,尽量让其展示优势,以点带面,带动整个护理队伍的科研氛围。总之,分别针对不同类人员进行管理。②成立科研学习小组:重视人才培养和开发,培养一批科研能手,成立多个科研学习小组。首先从主观上消除对自身职业的误解的误区,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技术性。从客观上尽量创造受教育学习的机会和条件。护理教育是护理科研发展的基础,只有教育跟上了,护理科研才有学术保障[3]。护理人员受教育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护理科研的开展和科研成果的应用[1]。护理教育提升可采用学历教育,外出进修学习,参加学术讨论等各种措施。③制定计划:大组长将研究课题分成几个问题,检索文献,筛选并分类,制定教学科研目标及方法,联系场地,经费预算。科研需要一定的资金保障[4],建立护理科研基金,规范护理科研的管理。院部建立科研基金库,专门为科研提供部分费用支持。使科研的范围能探讨的更大,更深。

2.2小组组讨论会及个别指导:小组讨论会的主要内容包括组员汇报课题进展,学习和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经过讨论小组成员共同研究设计了课题目录,搭建内容框架。还比如在围手术期患者的聊天需求情况调查现场,小组成员共同解决调查中面临的沟通问题。病人学历、年龄、手术情况等都是护士与病人沟通的影响因素,沟通需因人而异。组员先按要求进行独立调查,遇到问题由组长示范,然后讨论,组员再独立调查,组长巡回观察,发现问题再汇总讨论。此外,针对有的组员思路活跃,主动学习兴趣高等特点,组长也进行个别指导。

2.3查阅资料、利用院内网站、资源共享:①建立每周“论文导读”制度:论文导读流程分为六个步骤。首先第一步查阅资料,其次第二步确定“论文导读题目”,第三步宣读选定论文,第四步阐述论文阅读体会,第五步交流讨论,第六步总结。②订阅核心刊物,建立书刊借阅制度:更新思想观念,转变搞护理科研太深奥的想法。通过阅读文章,对护理科研论文撰写有所了解。临床护理工作经常超负荷,下班又陷入沉重的家务劳动,造成视野变小,信息量少。通过借阅制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护理人员提供最便捷的信息,了解国内外护理发展的动态。③建立随身小手册:护理论文的选题来自平凡的护理工作[5],在工作中要善于提高科研的意识,培养科研的灵感,随时发现实践工作中的问题,以“为什么”的形式记录在随身小手册,作为论文立题的依据。通过研究和探索,不断地提升理论知识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最终,提高全院护理水平。举例:围手术期患者的聊天需求情况调查有利于小组成员提高沟通交流及调查研究能力。聊天护理是一个新型未成熟的概念,有文献报道是指将朋友聊天、拉家常等沟通方式贯穿于患者住院诊治的全过程,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地将患者的躯体治疗、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护理技术融为一体,适时适地适度地提供全方位的整体护理[6],联想到将之贯穿于整个围手术期。④培训利用计算机医学文献检索的技能:医学文献信息的检索已从传统的手工检索发展到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并存的时代[7]。各科室出资购买《中国知网》知识服务卡CNKI,培训护理人员在家也能轻松上网查阅文献。⑤拟建立院网“英语角”:外语水平直接影响护士对外国文献的查阅,影响对国际护理发展动向和本专业情况信息掌握的水平。医院建立“英语角”英语交流的平台,使年轻护士增加学习英语的兴趣并有提高英语水平的场所。

2.4撰写论文、投稿与发表:①定时督促论文撰写的进程。制定初步撰写论文的进度表,第一季度初步完成“立题”,第二季度完成资料的收集,第三季度完成数据的整理,第四季度完成论文的撰写。②定人管理杂志橱窗内杂志和参考书籍,定期更换阅读橱窗内杂志,保持橱窗内书刊整齐,无积灰。

2.5科研效果评价与考核:①富有竞争力的奖励制度:[Ⅰ]院部有专项奖励制度。分别对科研获奖事项,文章撰写的数量、发表在何类杂志都有明细的奖励规定。每年年终总结将个人科研获奖及情况作为评定的重要指标。[Ⅱ]根据“马斯洛自我实现”的心理理论,满足优秀人员的各自理想的实现。使优秀人员能更自觉的积极投入科研工作中。②通过以上工作,科研组每位工作人员树立个人的科研发展目标。年终根据个人计划进行考核。每个人明确自身优点、缺点和存在的差距,自觉地加强自身培养。尽量拉近与第四类人群的距离。而第四类人群再接再厉,给自己提出更高的目标,以积极向上的姿态带动全院科研工作和树立榜样。

3 结果

“PBL模式”实施前后论文撰写情况比(表1)

.

*表示P值﹤0.05

“PBL模式”实施前后科研获奖情况比(表2)

.

表1显示,实施“PBL模式”进行护理科研管理后,撰写论文的数量有显著的增加。高学历的年轻护士撰写论文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成为护理科研强有力的新生力量。表2显示,实施“PBL模式”进行护理科研管理后,护理科研的获奖次数明显增多。有些护理单元正积极申报市新技术引进奖,整个护理队伍洋溢着欣欣向上的科研氛围。

4 讨论

4.1 “论文导读”提高护理人员群体科研素质

首先第一步查阅资料。通过各种渠道的文献查阅,既掌握文献查阅的技能,又了解当今国内外护理发展趋势。其次第二步确定“论文导读题目”,在大量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挑选最为适合交流,对临床护理工作又有指导意义的经验总结和研究。第三步宣读选定论文,锻炼口述者在大场合的口头表达能力。第四步阐述论文阅读体会,共同学习回顾论文撰写的基本格式和要点。第五步交流讨论,共同探讨热门话题,寻找是否有可写的新论题。第六步总结。通过每周的论文导读,了解各种论文撰写的“格式”,提高护士的科研能力。通过论文交流,开拓立题的思路,了解护理的最新动态,提高护理质量和对护理专业的热爱。

4.2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

护理人员有无科研意识和科研意识的强弱、自觉性的高低,是开展护理科研工作的首要条件。以往,虽也订阅许多护理杂志,但由于部分人员对护理科研的错误认识,护理杂志被作为摆设,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现通过“PBL模式”的管理,了解到科研的选题就是来自平时的临床工作。护理科研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实践工作密切相关的。其实身边有许多可以立题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正确认识到只有科研才能促进护理工作,提升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

4.3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PBL模式”的管理让每个护理人员都有很明确的努力目标,鞭策自己不断往前。只要有空暇就借阅护理刊物,从以前“要我读”到现在“我要读”。 立题方面,从以前“没题可写”到现在“来不及写”。 撰写论文从以前“我不想写”“不知如何写”到现在“我想写” 、 “原来可以这么写”。整个护理队伍洋溢着轻松的积极向上的科研气氛。

5.小结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强调从问题着手,学习者需要去探索哪些是他们所要知道的知识,并且能够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是一种探索式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 总之,运用“PBL模式”在护理科研管理中,加强了护理人员的科研知识,科研方法,科研技能,有效地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提高整体科研水平,改变了以往的科研面貌。使全院护理队伍形成了良好的科研学习气氛。

参 考 文 献

[1]胡江雁,胡文娟. 困扰我国护理科研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护理研究,2006,6(20):1495-1497.

[2]纲目编著.现代管理“五常法则”.第一版.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1.179.

[3]刘明.邵薇薇.我国护理科研滞后的原因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0,15(9):646-648.

[4]牛小玲,韩忠福,秦力君,等.抓护理科研 促学科发展[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0(10):686-687.

篇(11)

关键词:基层护理管理者;科研能力;科研态度与认知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086-03

护理科研是推动护理学科发展、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如何提高护理科研能力是世界范围内护理专业所要面临的挑战。护士长是基层护理管理者,不仅要完成病区的护理质量管理、业务技术管理等工作,同时要参与护理科研工作,她们的科研能力的高低会对护理科研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护理基层管理者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等的调查,探讨其科研能力的现状与影响因素。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某三甲医院在职的基层护理管理者共62人。入选标准为从事护理管理工作1年以上,自愿参加本研究。

2.方法。①调查工具。采用自设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包括:1)一般资料:年龄、职称、学历,是否参与本科生毕业论文带教等;2)对科研工作的态度和认知情况调查,包括护理科研对护理学科、临床护理工作、护理质量的提高和对个人的作用等方面,有1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非常重要=5、重要=4、一般=3、不重要=2、非常不重要=1);3)对科研能力调查,包括选题、科研设计、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统计分析、论文写作能力等12个条目,评分方法为完全掌握=3、基本掌握=2、没有掌握=1;4)制约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开展科研的因素,为多选题。②调查方法。说明本次调查的意义,取得被调查者同意,采用无记名形式发放问卷65份,回收65份,剔除不合格问卷3份,实际有效问卷6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4%。③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分析采用χ±s表示,计数资料用频数、百分比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以P

二、结果

1.基层护理管理者的基本情况见表1。

2.基层护理管理者的科研态度与认知和科研能力现状。对62名基层护理管理者调查,其对护理科研的态度与认知偏高,均分为4.12±0.48;科研能力偏低,均分为1.83±0.44,在科研能力项目中均值较高的为论文写作能力(2.05±0.59)、收集资料能力(1.90±0.62)、选题能力(1.89±0.60),较低的为科研设计能力(1.73±0.71)、统计分析能力(1.60±0.61)。①不同年龄、职称、学历、是否指导护生科研训练的基层护理管理者科研态度与认知情况的单因素分析见表2。

#:不同学历的基层护理管理者对护理科研态度与认知存在统计学差异,经过两两比较,本科与大专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

#:不同职称的基层护理管理者在科研能力存在统计学差异,经过两两比较,主管护师与副主任及以上护师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

3.制约基层护理管理者开展科研的主要因素见表4。

三、讨论

1.基层护理管理者的科研态度与认知情况现状。通过调查,护理管理者对护理科研在护理学科、临床护理工作、护理质量的提高和对个人的作用等方面都有较清晰的认识,均分在4分以上,与董旭婷[2]的调查结果相似,说明随着高等护理教育和护理学科的发展,以及临床护理工作的需求,护理人员对护理科研的态度与认知均有很大的提高。

2.基层护理管理者的护理科研能力现状。科研能力是指掌握一些文献检索、科研设计、资料收集、统计学方法及撰写论文的知识和技能。科研能力是衡量护理高级专业人才的一个重要指标,而护理科研水平的提高是促进护理学科发展、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调查,基层护理管理者科研能力中等水平,均分在1.83,其中相对较好的能力为的为论文写作能力、收集资料能力、选题能力,较低的为科研设计能力、统计分析能力,这与王欣鹃[3]、赵梦遐[4]等的调查结果相似。

3.制约基层护理管理者从事护理科研的因素。通过调查发现,制约基层护理管理者从事护理科研最主要的原因为工作压力大,没有时间和精力(83.3%),单位不够重视(85.5%),缺乏统计学知识(80.6%)),学科国内外发展不了解(79.0%),缺乏科研知识和能力(74.2%),缺乏足够的经费支持(72.6%),与于荣辉[1]对临床护士科研现状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反应出我国目前临床护理科研的实际情况。因此,如何保证护理管理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投入护理科研工作是医院管理者要想提高护理科研水平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护理管理者因为职务的因素,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促进科研工作的进行,因此加强护理管理人员护理科研能力的培训,重视护理人员科研的需求,提供更多的学习和申报课题的机会等,都有利于基础护理管理者投入更多的精力从事科研工作,推动护理科研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荣辉,丁炎明,朱赛楠.761名临床护士科研现状调查分析.中国护理管理,2012,12(6):47-49.

[2]董旭婷,赵梅,王维利等.安徽省护理管理者数量统计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国护理管理,12,(1):34-37.

[3]王欣鹃,任蔚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科研能力的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12,27(2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