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档案管理的问题及措施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铁路建设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体系发展缓慢。自建国至上世纪70年代末,铁路系统的档案管理工作重点是机关公文档案,即过去统称的文书档案。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集中整理会计档案,并把会计档案管理纳入会计基础工作管理考核。而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则是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铁路建设大发展而逐步走上制度化与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但是,由于相关的法规和制度建设起步比较较晚,而且恰逢铁路建设项目蓬勃发展时期和铁路管理机构的调整变化因素影响,使铁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难以一步到位,造成初步发育期过长,跟不上铁路建设发展尤其是高铁建设节奏和发展变化速度的实际需求。
(二)工程项目文件过程管理不到位。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和国家档案局的相关要求,工程建设项目文件管理,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检查验收的重要内容,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档案档案管理也是如此。因为工程建设项目的档案质量是固化于工程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之中的,所以,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文件的工程管理尤为重要。尽管国家建设管理部门和国家档案管理部门,从不同角度对工程建设项目文件的过程管理和归档均有明确规定,但是,就铁路工程建设项目而言,由于点多线长和野外作业的特点突出,再加上工期紧任务重和办公等条件所限,往往使过程管理的规定被束之高阁,落实难以到位,事后集中突击整理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这样,必然影响到铁路工程建设项目归档文件的齐全性、完整性和准确性。而且,难以保障及时移交归档和进行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的档案专项验收。
(三)现行归档标准滞后。进入21世纪之后,铁路建设工程蓬勃发展,规模巨大,装备提升。尤其是高铁工程建设项目如雨后春笋,日新月异地向前推进。然而,铁路建设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从归档范围、执行标准和分类编码方式等要素均未予以及时修订。致使工程建设和建设装备更新过程中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等过去没有的文件资料,在具体归档整理和编码时无所遵循、无所适从。必然造成落归和随意现象的发生,从而影响到归档的齐全完整和整体质量。
二、解决铁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铁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约束机制。建设单位要建立铁路建设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约束机制,从源头上保证铁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尤其是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文件过程管理责任落实到位。建设单位要从确立各参建单位的合同关系开始,并把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文件管理和移交归档内容纳入建设合同之中。并明确勘察设计、监理、施工承的归档内容、备份数量和移交归档时间,以及过程检查、考核、平时组卷、日常管理的奖罚控制措施等。切实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即有利于明确目标和标准,又可以避免因目标和标准不明确所造成的人力、物力浪费,还能够避免甲乙方的不必要纷争。
(二)加强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文件的源头管理。坚持贯彻建设单位档案部门和档案人员提前介入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原则。档案部门提前介入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即是保障工程建设项目档案质量的实际需要,也是国家相关规定所赋予建设单位档案部门的工作责任。通过提前介入,提前制定和完善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和程序,以保障“三同步”原则的有效落实。针对参建单位工程技术人员档案管理专业知识薄弱的实际,适时进行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知识培训。
(三)做好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检查。首先,建设单位要把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纳入工程进度和质量体系考核与检查,使工程建设项目各个环节和程序能够按照规范的路径协调同步的前行。通过现场检查、指导,不仅能随时了解各参建单位资料编制、收集工作的进展情况,发现存在问题,还能够及时纠正和整改已经出现的偏差。不仅可以避免走弯路,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而且能够切实保障工程项目档案的齐全完整和真实准确。
(四)把好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档案接收关。铁路工程技术项目档案的接收,并不是单纯的接收工作程序或一项简单的工作任务,应该把其当作一次档案业务知识再培训、再交流的课堂和提升工程项目归档文件质量的关口。通过工程项目档案的接收,不仅要把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文件杜绝在档案接收入库之前。而且通过接收进一步提升档案人员的业务能力,进一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档案各项规范标准的落实。
三、结语
随着工程建设管理的不断规范和工程质量追溯法规的完善,工程建设项目档案不仅在其凭证方面越来越显现出重要意义。而且,在建立社会化大数据和铁路企业可持续发展方面,也会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红兰.医院工程建设档案管理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3(8):287.
(一)工程建设档案管理现状。目前,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已经由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开展工作的指导,能够使档案管理做到有章可循。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建设单位基本能够履行自身职责,能够在相关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开展规范的档案管理工作。近年来,随着档案法律法规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等参与工程建设单位都能依法开展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现阶段,各单位已经完成了档案管理体制、机构和网络体系的建设,能够使工程建设档案的管理与工程建设保持同步。从总体上来看,有关工程建设档案管理的规范和标准大多已经能够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得到落实。
(二)工程建设档案管理问题。尽管工程建设档案工作已经取得了规范化发展,但是目前仍然有一些单位不重视工程建设档案的管理工作,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将绝大多数精力放在施工管理上,忽视了档案管理工作。在这种情况下,目前工程参建单位用于进行档案制作的材料不相同,违背了档案管理的标准和规范。其次,由于缺乏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足够重视,一些参建单位建设的档案材料缺乏真实性和完整性,以至于档案的使用价值大打折扣,为后续档案的利用留下了较大隐患。最后,在档案收集和归档方面,存在签章不完备、材料缺损和突击补制档案等问题,以至于档案归档时常出现不及时的情况。
二、工程建设档案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落实参建单位档案管理?任。针对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要通过落实各项档案管理制度来解决问题。为达成这一目标,应落实工程参建单位的档案管理责任。具体来讲,就是在参建单位进行工程规划许可办理的过程中,行政主管部门应与其签订工程建设档案管理责任书,从而使各单位明确自身在档案管理中的责任,并且严格履行职责。在实际施工之前,主管部门还应检查参建单位是否按照标准和要求开展相应的档案管理工作,并且要求参建单位将档案管理标准和要求下发到各部门,进而使档案管理工作切实得到落实。再者,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城建档案管理部门还应加强参建单位的监督管理,确保其能够按照工程进度要求完成档案管理计划的制定,并严格按照计划落实档案管理工作。最后,在工程结束后,相关单位要及时完成档案资料收集、归档情况的调查,并确认参建单位提供的档案是否准确和完整。针对未达标准要求的单位,则要给予一定的惩处,进而使参建单位的档案管理意识得到提高。
(二)实现档案建设的全过程管理。为使档案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得到提高,还要加强对档案建设全过程的管理。首先,应结合合同条款进行档案管理计划的制定,以便对工程建设档案进行全过程管理,进而使档案的编写质量得到提高。为达成这一目标,建设单位在与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单位签订合同时,还应进行档案工作条款的制定,然后在工程结束后按照条款内容进行档案的验收。其次,为使档案质量得到保证,还应将档案建立与经济效益挂钩,以确保负责人员能够认真进行档案的收集、整理和移交。再者,为使档案管理工作得以有序开展,并且能够与工程建设保持同步,建设单位应联合设计单位完成档案管理协议的编制,并结合工程实际建设情况完成管理流程图的绘制。最后,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建设单位还应加强对档案建立情况的经常性监督和检查,以确保档案各项管理工作能够得到落实。
二、出版社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专业档案管理人员
目前,许多出版社在人员配置上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按照相关规定,出版社的各工作室应配备一定数量的档案管理人员,但是一些出版社的工作人员数量不足,各部门间也缺乏合作交流。
2.出版社档案资料数量大幅增加
书稿是出版社中常见的一种资料档案,它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多样,仅这一项,就加大了管理工作的难度。但是,除了书稿之外,出版社的资料档案还包括人事档案、质量抽检材料、库房资料等材料。随着出版行业的发展,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日益增多,而且增长速度极快,甚至有的出版社达到了每年新增四十多万卷的程度。
3.管理工作不到位
根据规定,出版社的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其领导机关开展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各地新闻出版局是每个地区出版社的领导机关,理应对当地出版社的档案管理工作采取相应措施。然而,大多数新闻出版局没有履行自己的义务,对出版社的档案管理工作关注度不足,监管不到位。
三、出版社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措施
1.健全档案管理人员队伍
首先,出版社应开展招聘工作,增加工作人员的数量,按照规定配给各部门相应的人员数量,保证每个部门都具备三名以上的档案管理人员;其次,出版社应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在各个部门的档案管理人员中选出代表进行部门间的交接与合作。由于出版社的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按照收集整理、立卷、归档管理、移交的顺序进行,所以需要依靠编辑室、主编室以及档案室共同合作完成。出版社只有重视并促进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才能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运用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
出版社应尽可能地把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以便开展管理工作。此前,受信息化水平的限制,出版社通常采用纸质稿件和资料,来完成图书的出版工作,所以存有大量的纸质的档案。这些纸质档案不易保存,容易缺失,且查阅难度大。然而,电子档案比纸质资料更加便捷,不管是在保存方面,还是在查找方面。鉴于此,出版社可以建立相应的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转变资料的保存和管理形式。
在建立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制度后,出版社要在各个环节上安排相应的工作人员。如在存储时,出版社可以派专人负责档案的存储和整合,以避免资料存储的重复或缺失。
3.加强出版社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管力度
所谓的人事档案,是单位职工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个人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工作表现以及成长过程的真实写照,也是全面考察了解、正确评价和使用人才的重要依据,既能反映出职工的经历、学理和技术职称,同时又能反映个人的社会关系和奖惩等情况。有效的人事档案管理有利于单位内部的人力资源开发,有利于优化单位内部的管理制度,在整个单位的发展以及个人信息的保管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管好、用好人事档案,以优化单位管理机制,促进单位管理建设工作正常发展。
一、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人事档案只是人才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人力资源的主要信息来源,其本身不能给单位带来经济效益,致使多数单位管理者忽视了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缺乏科学合理的认识
企事业单位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是影响单位管理效率以及业绩的重要因素,目前多数单位管理者对人事档案管理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的认识,认为人事档案工作就是保管性的事务工作,只要将档案资料管理好,保证其在有效的期限内不丢失、能应付外调以及查档等就行了,完全忽视了档案管理对于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现实中还存在部分领导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只是档案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对单位内部的档案管理工作不闻不问。甚至有单位领导认为无需单独设立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兼由其他部门代管。
由于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者缺乏科学合理的认识,致使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往往得不到重视,在单位的议事日程里很难发现有关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这种对档案管理的不重视、不研究、不安排,使得档案管理上的许多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更谈不上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与标准化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单位的整体业绩,不利于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二)缺乏有效的人事档案管理机制
在我国传统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下,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其中严格规定“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用本人及其直系亲属的档案”,这一规定长期生效并延伸到其他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使得人事档案资料得不到及时补充存档和修正,这种传统型的人事档案管理机制不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下单位发展的趋势,严重影响着单位内部的人才流动,也是当前大量“弃档族”存在的重要原因。
人事档案管理本身具有严肃性、准确性和唯一性的特征,但是目前这种传统落后的人事档案管理机制使得部分职工因跳槽受到原单位扣留档案不放人,他们为了再就业不得不伪造虚假档案,如干部履历、工龄、入党材料、毕业证书等。甚至有个别单位领导或相关人员,利用职权和工作之便,通过伪造档案打击报复职员,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一定的人身伤害。
二、人事档案管理的措施与方法
(一)提高管理者的认识水平和自身素质
档案管理者自身的素质是决定管理者认识水平的主要因素,而管理者对人事档案管理的认识水平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所以要想做好档案管理工作,首先需要提高管理者的认识水平和自身素质。只有单位管理者高度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才能保证管理工作在资金、设备以及人员方面得到有效的支持,从而推动档案管理工作插着规范化、标准化方向进展。这就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以切实提高管理者的认识水平和自身素质。
一方面,单位可以通过定期开展专题讲座、板报宣传等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管理者的认识水平,使其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人力资源流动的重要性。此外,单位领导应该将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内容纳入日常会议议程,建立专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小组,定期检查、指导与监督档案管理工作,以便于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与专业水平知识,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坚持工作原则、严守纪律、遵守管理机制、保守他人秘密,在信息资料的整理与封装时,尽可能减少人为的失误,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同时,管理者可以通过自学或参加专业培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管理水平,从而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档案管理质量。
(二)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管理机制
健全的人事档案管理机制是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重要保障,它可以
使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管理机制可以从对内管理机制和对外管理机制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优化调整单位内部管理章程,如明确人事档案资料的收集范围和要求,鉴别资料内容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做好资料的保密措施,减少因人为因素造成资料泄密的可能,从而有效保证档案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建立开放型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在知识经济日益兴起的当今社会,单位对人才质量和数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开放式的管理模式有立于促进人才的流动以及人事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社会化和现代化。
结束语:综合上文,人事档案管理在整个单位管理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对单位人力资源的流动产生重要影响。管理者对档案管理缺乏科学合理的认识以及单位内部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已严重影响了单位的正常运营,只有不断提高管理者的认识水平和自身素质、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管理机制,才能促进人力资源的有效流动。相信在相关企事业单位领导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将会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云庆,李晓丽,武丹. 关于创新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与模式的探索[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7(0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会计档案也愈加关注,对会计档案管理的要求也更高。在会计业务中,档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已经切实认识到其重要性,并且在会计档案管理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差距较为明显。这就需要在会计档案管理过程中,不断的完善管理体系,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切实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一、当前会计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档案管理相关制度欠缺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会计档案制度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不同单位之间会计档案管理水平各不相同。有些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比较健全和完善。也有很多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还存在一定的欠缺,这也给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以及规范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1]比如有些单位的会计档案归档、保管制度并不完善,对于会计档案的归档范围、时间、整理标准以及移交等问题,没有作出合理的规定。等到需要进行档案查阅时,很难较为快速的找到,这也导致会计档案管理效率低下,给会计档案管理造成了一定困扰。
2、领导缺乏会计档案意识,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一些单位领导缺乏对会计档案重要性的认识,主观的认为,会计工作就是核算货币资金,平衡资金收支等,忽略了会计档案这个重要环节。领导本身会计档案意识较弱,直接导致了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和会计工作存在严重脱节。
3、会计档案信息化程度较低
现代社会是一个科技社会,网络化和信息化水平非常高,若是单位无法做到与时俱进,那么很容易被淘汰。在以往会计档案管理时,往往采取人工管理的办法,不但浪费人力资源并且效率低下,这也直接导致了会计档案管理水平较低。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信息技术发展也给单位会计档案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会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还较差,无法满足会计档案管理需要。[2]
4、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差
单位想要提高自身竞争力,除了需要雄厚的资金,还需要做好人才储备工作,在事业单位中,人才是其发展的核心。所以,单位必须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会计档案管理水平也和人才综合素质有着直接关系。现在很多单位的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差,给会计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较差,主要体现在几方面:一方面是安全管理意识较差、专业技能严重欠缺;另一方面是保密意识较差,经常出现泄露档案信息的问题。
5、会计档案基础工作不够规范
由于受到历史因素影响,我国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较差,很多管理人员不具备档案工作的基本技能,并且其文化水平较低,很少有机会接受培训,这种情况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往往只是材料的堆积,这种堆积是无序的。此外,会计档案人员知识水平低下,也直接导致了会计档案基本业务能力较差。在会计档案立卷时,没有完整的填写档案封面内容、装订时不够整齐、有些分类和排序不够规范,经常存在目录不够详细,甚至没有目录的情况。[3]在会计档案保管时,没有建立专门的档案室,往往由出纳人员保管,这也违反了行业的法规。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容易导致单位档案管理比较混乱。
二、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的有效措施
1、完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首先应该建章立制。单位在进行会计档案管理时,必须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层层落实,保证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与此同时,单位还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和行业发展规律,制定一套和本单位相契合的会计档案管理体系,在日常会计档案管理过程中必须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此外,还应该重视经验的总结,不断的对企业会计档案管理体系进行完善。[4]
2、提高对会计档案的重视程度
单位想要做好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单位领导应该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转变观念,不断的加大会计档案管理方面的投入,确保其能够尽快跟上会计工作的步伐。
3、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
现时,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单位应该建立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平台,利用互联网和局域网加强和外界以及部门间的沟通,不断的提高会计档案管理的效率。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加大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改善档案管理的软件以及硬件环境,给会计档案信息化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平台。
4、做好培训工作,切实提高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各单位应该给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强化在职继续教育,让在职工作人员的培训常规化和制度化。单位应该定期对会计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将专家授课、学习观摩以及专业技能培训等手段运用进来,不断提高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此外,还必须重视加强领导工作,对会计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工作检查和监督,并通过规章制度的制定来对档案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5]
5、推进会计档案基础工作规范化
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能否根据相关的规范要求进行,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和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设备以及各种耗材有着直接关系,在解决上述问题后,想要实现会计档案的规范管理,需要从下面几项入手。首先,单位应该组织相关人员学习观摩档案规范达标的相关企业,借鉴相关企业的经验和模式,从而做好本单位的会计档案规范化管理;其次,应该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学习相关部门制定的标准,并对照排除,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在实践的过程中改进不足;最后,还应该聘请相关专家来单位指导,找到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定的建议,而会计管理人员则应该根据专家提出的问题来完善自己的档案管理工作。此外,还应该设置专门的档案室,并进行防火警报器、除湿加湿器、防盗系统报警器的配备,从而保证档案资料的安全性。
三、结语
档案管理工作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很多单位都已经真正认识到了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也加大了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制定了相关的制度,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素质。但是,当前的会计档案管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会计档案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爱凤.浅谈深化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06)12-13.
[2] 俞峰.浅谈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10)78.
1.1 人力资源的配置
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最主要的服务目的就是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对人力资源中制定的长期发展目标配备合适的人员。这就要求,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必须掌握企业中全部人员的情况,并根据企业不同时期的需求,能够配备相应的人才[1]。
1.2 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
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建立在对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要注重对新型人才的接纳和培养,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及管理的技能传授给企业的管理人员,使他们的管理技能能够与时俱进,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最大化的利用。
1.3 人力资源的定期评估
企业要根据人员的表现及业绩大小,进行相应的岗位调整。新形势下,对人力资源的定期评估,是一种对工作人员积极性肯定的表现。
2 新形势下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意识比较淡薄
在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中,管理人员缺乏对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认识,这种意识的原因主要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思想上没有能够对档案管理工作充足的认识,在他们的思想意识里,档案管理只是对个人的经历进行记录并完成抄写和整理工作就可以,因此,不需要花费特别多的精力在档案管理上。但是,在新形势下,档案管理非常重要,它不仅仅影响到人才的流动而且对单位生产力的提高也有这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管理人员对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十分的必要[2]。
2.2 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效率较低
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是指对档案的收集、保存和档案的调用等。目前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缺乏一个相对成熟的体系对档案管理步骤进行简化。与此同时,这种体系的缺乏导致收集的资料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档案的利用率得不到提高。
2.3 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硬件设备的缺乏
在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硬件设备缺乏的现象,这也是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得不到提高的主要原因。在很多企业里,档案管理工作形同虚设,没有起到相应的工作职能,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了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目前,有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设施不完善,因此档案管理工作有明显的的缺陷。
2.4 档案管理体系不健全
人力资源信息难以收集已经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能够健全及完善的主要因素。各个行业之间没有关于人力资源档案归档的明确规定,因此,归档的标准无法达到统一,致使很多档案不知道要归到哪个行当。
3 新形势下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改进措施
3.1 建立并完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制度是人力资管档案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要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就需要:第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正确的人力资源工作的管理制度,这是实现档案管理有效性的前提,只有建立正确的档案管理制度,就能避免工作人员在档案管理中出现的怠工现象及工作不认真的现象,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档案的整体管理水平。第二,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能够促进人类资源相关人员的工作质量,第三,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制度是建立在公平性的基础之上,企业内所有的人员都必须遵守档案管理制度,并且能够在制度的规定下保质保量的完成相应的档案管理工作,第四,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必须要严格,而且制度中对奖罚的规定要明确,能够充分体现出档案管理制度的严肃性。
3.2 加快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的建设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在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中也要加快对信息化的建设速度,具体就是要采用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加快电子档案的普及应用,这是在根本上提高档案管理效率的有效方法。电子档案在提升档案的管理方面,与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相比,有很大的优势,比如在传统档案中会存在档案随着时间的增加会有磨损或者丢失的问题,不能够实现档案的永久性保存,但是电子档案就有效的避免了以上的问题,实现了档案的永久性保存。而且,单子档案管理方法具有智能化及科技化,而且,随着电子档案的推广,能够有效的促进档案管理的流程的简化,减少了档案管理人员的相关工作强度。
3.3 对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 档案意识淡薄
目前存在施工企业,对工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重施工生产轻档案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没有形成既要抓好工程施工也要搞好工程档案的责任意识。工程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本应始于工程开工,终于工程竣工,有的单位未能即使列入工程日程,与工程施工不能同步;有的专业技术人员,把资料的收集整理看作是额外负担和份外之事,往往采取应付和凑合的态度。在一些工程项目中,平时不重视工程档案和内业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一旦得知业主或上级要来检查,就搞突击、补资料,临时抱“佛脚”;有的单位对档案管理人员反映的问题未能引起重视,对其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够,使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处于被动局面。
2.人员设备不足
这是一个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现在施工企业工程档案的管理体制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集团公司档案管理部门,二是子公司档案管理部门,三是工程项目资料室。就前两个层次来讲,目前的问题是人员较少,库房拥挤,设备陈旧。有的单位甚至因为档案无库房存放,不得不堆放在地上,影响了档案的安全。有的档案部门使用的计算机是“退役”的,管理软件落后,运转速度慢,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对工程项目部来说,一般都未配备专职人员管理工程档案,而是由项目经理临时指派缺少档案管理知识的人员兼职,更没有专门的资料室与相应的设备,往往使应该归档的资料分散在专业技术人员手中。由于工作繁忙,人员调动,个人保管不善等多种原因,有时宝贵的原始资料也就随之丢失或毁损,比较突出的是一些声像资料散失较多,非常可惜。
3.归档时间滞后
对一个工程项目而言,工程竣工以及档案资料的移交,一般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工程项目部把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竣工资料向本单位(子公司)的档案管理部门移交,移交内容按事先规定的范围办理;二是工程项目部(指挥部)将施工过程中形成竣工资料向建设单位(发包单位、业主)业主移交,移交内容按归档范围进行;三是工程项目部(指挥部)按归档范围,将一部分工程档案移交给集团公司档案管理部门。按规定时限,一般工程在工程竣工验收后3个月内、综合性大型工程在6个月内,必须按规定向有关档案管理机构移交。现在的问题是档案移交工作普遍滞后,向建设单位(发包单位、业主)的工程档案移交相对较好,而向集团公司和本单位(子公司)的移交工作则严重拖后。有的工程甚至竣工已经数年,工程档案仍未能移交。档案部门虽然千呼万唤,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归档难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这种状况使企业不能即时有效地利用宝贵的信息资源,不利于推进技术进步和提高竞争能力,不利于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4.档案质量欠佳
按规定,档案资料应做到图物相符、数据准确,填写、审批、签章手续要完备,不得擅自修改、伪造和后补,应达到完整、准确、系统符合归档要求。可目前的实际情况是,离规定尚有相当大的差距。有的项目部怕麻烦,原始资料填写得不完整、不及时;对竣工资料不按规定进行整理;部份归档资料不具有完备的法律手续,应该提供原件,但只有复印件;个别项目还有弄虚作假现象,等等。
二、处理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对档案工作的管理
要搞好工程档案工作,必须充分认识工程档案的作用,尤其是要强化企业领导和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档案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工程档案是国家基本建设项目档案和科技档案的组成部份,是建设经验的积累和宝贵的技术储备,是国家和地方进行建设规划的基础和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一切建(构)筑物进行维修、改建、扩建和进行防灾、抗灾、减灾以及战争破坏后恢复重建的重要依据。充分利用工程档案这个宝贵的信息资源,也可以促进施工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2.增加投入,配备必要的人员和设备
为了保证工程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配备能保证档案资料安全的库房和设备;库房内应当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并有防盗、防火、防晒、防虫、防尘等安全措施。
要设置与工程档案资料工作任务相适应的机构,配备档案管理人员,形成一个从上到下的档案管理网络。对档案人员不能临时指派、随意调动。如要变动,要做好交接工作,以便前后衔接。特别要指出
的是,相当一部份工程项目无专职档案管理人员,不能及时收集、整理档案资料,应该尽快改变这种状况。
大中型项目由于工程量大,资料数量多,施工时间相对较长,拟配备经培训合格的专职档案人员,并做到“三参加”,即档案人员应参加生产调度会或工程例会,参加工程安全质量检查,参加工程验收,使档案人员了解工程动态,及时收集、整理原始资料,保证档案工作与工程同步。
3.采取措施,提高档案人员素质
档案人员的工作是一项集工程建设管理、档案管理知识为一体的复合专业工作,除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土木工程专业和档案专业知识,如应熟悉国家和相关省、市档案工
作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标准等;能看懂土木工程施工图;了解各种建筑结构施工技术和方法;熟悉工程建设档案的内容、范围,掌握工程档案收集、编制、整理的方法;了解文秘知识,熟练使用计算机等等。因此,对从事工程档案工作的人员,必须选用适当,进行严格培训,经考核、考试审查合格,取得上岗证后才能上岗工作。不能随意抽调无岗位合格证的人员从事档案资料工作。
同时,还要加强对档案人员责任心、事业心的教育,组织业务学习。通过培训、交流、观摩、讨论、搞知识竞赛、单位间互相走访学习等方法提高业务水平,提高档案人员素质。
4.规范管理,进一步建立和健全相关制度
近十年来,国家先后制定和了一系列档案和与工程档案有关的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档案管理法规体系,覆盖了工程档案工作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环节,使档案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但就施工企业内部来讲,虽对档案工作有了一些具体的规定,但不系统、不完善、不精细,例如,有的企业对内部各层次档案部门的管理范围不够明晰;归档内容、时间和流程不甚明确;考核体系和办法不具体,等等,影响了档案工作的开展。因此,施工企业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工程档案及内部资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制度;明确“分级管理、科学收集、统一归口、定向移交”的具体操作程序;出台工程档案的考核与奖惩办法等,使施工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序进行。
5.严格要求,加强对档案工作的指导与监督
1.疾病预防档案管理中的问题
1.1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有所欠缺
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档案管理人员在从事档案管理工作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是调节档案管理人员与他人、社会等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档案管理职业中的特殊体现。
第一,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对档案管理人员工作有促进作用,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能够通过激发动力、评价优劣、调节行为来处理和调节各种利益关系,保证管理人员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圆满完成。第二,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养有调节和引导作用。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接触,这就需要管理人员有很高的职业素养。管理人员在工作岗位上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道德水平,加强自身修养是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品质的重要内容和应有要求。在档案人员自身的修养过程中,职业道德具有调节和引导作用。在此认识下,值得注意的是,新阶段档案管理人员仍然存在着职业道德有所欠缺的问题,主要反映在思想意识、工作行为方面,思想意识方面主要包括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同度不高,职业成就感不强,工作态度不是特别积极;工作行为方面主要包括一些档案管理人员在与病人的接触过程中言辞不合适,档案整理工作不严谨,档案存储过程中的分类有欠妥当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危害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事业发展,而且不利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长远发展,更不利于国家单位的形象建设。
1.2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过低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世纪,全社会都处在信息化发展之中,信息化不仅遍布整个国家的发展全局,而且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当然,疾病预防档案管理也不例外,之前的人工填写档案与档案存储虽然应该继续存在,但是信息化的档案管理也应该获得快速发展,疾病预防档案管理应该建立一个庞大的数据库,这个管理数据库不仅可以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提供便利,而且还可以作为一种备份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存在。但是现今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原因包括:第一,信息化发展的普及是最近十几年的事情,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管理还处于初步发展之中,导致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第二,一些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还有些薄弱。管理人员的意识薄弱一方面是信息化自身的发展水平决定的,一方面是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对现今的档案管理人员影响深重,一些人员还难以快速及时地转变过来。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不仅影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现阶段的发展,而且对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也有阻碍作用。
1.3缺乏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制度是一个组织内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它不仅可以保证组织的有效运转,还是达成组织目标的可靠保证,也是实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必要条件。档案管理制度也不例外,档案管理制度是所有档案管理人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它可以保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与档案管理的正常运行,还可以保证档案管理人员一起达成工作目标,更可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公平、公正和公开。制度建立的关键在于执行,得不到很好执行的制度是没有价值的。目前的情况是,档案管理制度不仅制度本身不够完善,而且在制度执行中也存在遵守不?赖奈侍狻U馐羌膊し赖蛋腹芾沓ぴ斗⒄沟闹匾?障碍。
2.疾病预防档案管理中的应对措施
2.1加强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的提升
针对上文提出的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有所欠缺的问题,应该加强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的提升,可以从思想教育方面着手进行,内容包括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同、热情与事业感、档案管理所必备的服务意识、对档案管理制度自觉地遵循、转变档案管理模式的意识等等,方式包括系统的培训、邀请相关的专家进行讲座、档案管理知识竞赛等等。从哲学意义上来说,意识对实践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积极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消极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让档案管理人员养成积极的工作意识有利于促进其工作积极性与工作实践。除了思想教育层面,还可以从实际工作层面采取一些措施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要包括对优秀工作者进行物质奖励或表彰表扬、组织一些与档案管理相关的集体活动促进管理人员的事业认同感与成就感等等。两者的结合可以更加全面地促进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的提升。
2.2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
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首先需要转变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将档案管理人员思想意识中的传统的档案管理理念进行快速而正确的转变,只有档案管理人员成功转变了信息化管理理念,后续的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才有开展的可能。其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需要引进一批专业的科技人才,或者长期性的服务于档案管理工作,或者对目前在岗位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科学而系统的培训。引进专业的科技人才不仅可以将科学技术成功引进档案管理工作之中,而且还可以以此为基点,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其他的信息化发展提供示范。再次,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需要对档案管理的设备进行系统化的升级,使档案管理人员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信息化管理的影响。
2.3加强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一是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这需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对档案管理制度的重视;二是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值得注意的是,在建立制度之前,需要做好充足的前期调查工作,调查对象不仅要包括高层领导与管理人员,更需要包括基层的、一线的工作人员,只有真正符合并保障他们的利益,档案管理制度才会被真正的遵守与执行。三是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这就需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本着长期的发展理念不断地对档案管理制度进行更新与“新陈代谢”,及时的淘汰不符合实际情况与时展要求的制度条例。
档案管理制度的执行,要进一步完善监督体系,促进档案管理制度的执行,提高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2.4自觉提高业务技能
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结构迅速发展和变化,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在不同程度的发生着变化。就拿电力行业来说,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企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电力的生产和经营正在逐步迈向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相应的,档案的利用价值也逐渐被凸现出来。因此,如何高效的管理和利用宝贵的档案资源,使之更好地为电力工业服务,已经成为电力档案工作的核心任务。
1 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电力档案在电力事业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电力档案的管理又是电力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能否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所谓的电力企业档案就是指电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原始记录。它不仅真实的反应了电力企业的发展历程,而且还涵盖了大量的科技资源和知识信息,进而推动电力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就要求电力部门以科技创新为理论基础,扎住机遇,加快建设和完善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保证电力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2 我国目前电力企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得不到高层应有的重视
很多电力企业的高层领导对电力档案的管理认识不到位,认为它只是文字类的工作,和市场占有率、产品的质量、售后服务比起来简直是微不足道。正式由于高层领导的不重视,导致这些电力企业在档案管理方面投入甚少,出现档案室设施不全,保管条件和保管手段落后的情况。而由于缺乏完整的档案材料所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无法为企业提供高质量、高效能的服务。
2.2 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缺乏专业部门和专业人员的负责
很多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都不是档案专业毕业的,对档案管理工作也是相当的陌生,认为档案管理工作仅仅是资料的简单收集和分类、存放,根本意识不到档案管理工作对整个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另外,相当一部分的电力企业根本没有设立独立档案管理部门,往往合并在其他部门之下,例如库房兼做档案室。这些行为将导致企业档案资料的归档和保管不一致。很多该保存的资料没有得到保存,而大量没有价值的资料倒是被长期保存了起来,不仅不能推动企业经济的发展,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
2.3 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的理论研究滞后
在新形势下,电力档案的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了电力企业管理部门所面临的新课题。但是从目前来看,关于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政策指导还是相对滞后的,没有取得什么显著的研究成果。因此,电力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专注于此项研究。那么应该主要研究哪些问题呢?1)电力企业档案的产权特征和法律地位问题。2)电力企业在产权变更后档案的流向问题。3)国家、社会对有保存价值的档案的鉴定问题。4)电力企业档案在档案资源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其实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通过档案管理部门在实践中逐步摸索,逐步解决。
2.4 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滞后
信息化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终发展方向,也是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还是相对滞后的。
其滞后性主要体现在2点。1)管理档案的计算机配置相当落后,软件、硬件设备都亟待更新。2)电力工程人员不能在工程现场调阅档案图纸。
那么导致其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1)个别企业的领导还没有完全认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更没有把档案信息化纳入企业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当中,这样就导致了对档案信息化的人力、物力投入不足,发展滞后。2)企业档案信息化其实是近几年才逐步提出和开展的,所以在多数企业中,关于档案信息化的制度和标准还不够健全,缺乏具体可行的措施和依据。3)电力企业虽然配备了档案数字化设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导致其硬件设备使用率低,数字的录入量非常有限。4)没有充分的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例如,有的企业花费了大量的成本来实现企业档案的数字化,实现了计算机检索。但是由于其信息仅限于在档案室内使用,不能实现整个企业信息的资源共享。这样就使得档案信息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和利用。5)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部门缺乏高素质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档案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3 强化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的措施
3.1 严格规范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制度
电力企业档案的整理应该按照相应的法规及原则进行,不宜盲目。比较常见的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实施办法》、《基本建设档案资料管理暂行规定》、《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建设项目(工程)档案验收办法》等等。
3.2 争取企业领导的重视
其实,电力企业中的档案管理人员是想将档案工作搞好的,但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往往事与愿违,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领导的不重视、不支持。因此,我们要想将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做好,就必须说服企业领导,让他们能真正的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进而支持我们的档案管理工作。
3.3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在新形势下,要想将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做好,就必须建立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素质的档案干部队伍。要对他们进行定期的教育培训,不断地激发和调动档案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其工作能力。那么我们具体应该怎样做来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呢?其中岗位培训是提高其素质的最主要途径。培训的方式要因人、因地而异,不可一概而论。但现场培训是一个较为普遍和有效的方式,它可以将培训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是受训人员更能较快的掌握。另外,加大招考力度也是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招聘那些懂法律、会外语、精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改变目前档案管理部门所显现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老化的状况。最后,还可以通过加强业务研究,来积极探索新的档案管理方法,以便适应新形势下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
4 进一步加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电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也在不断加强。但我们仍然要通过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来改革档案管理中那些不合适的方法和手段。为了使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信息化更好地发展,我们还是要尽量争取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使他们能够充分认识到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大意义,进而支持将档案管理信息化纳入企业整体信息化之中。当然,不同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可以是不一样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对于那些经济效益好,现代化管理水平高的电力企业,要鼓励其全面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而对于那些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我们可以采用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方式。
5 要切实做好电力企业档案的安全防护工作
电力企业要积极按照国家关于档案保管保护的规定,投入资金,配置具备防盗、防潮、防火、防有害生物等的必要设施。对于那些特殊载体档案,我们要采取更为严密的安全措施,进行重点防护。此外,我们要尽可能的保证那些涉及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的档案的完整性。
参考文献:
[1]姜志祥,李春妍.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j].化工劳动保护.
档案部门负责全公司的型号产品生产研制加工、经营管理、行政业务、基本建设等活动产生的科技文件和档案管理,档案来源复杂、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涉及12个门类,分别有文书档案、经营档案、会计档案、科研档案、航天产品档案、质量档案、基建档案、设备仪器档案、教学档案、特种载体档案、民品档案、其他档案等。根据公司的职能设置和所担负的工作任务,由各职能部门分别负责本部门形成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组卷等预立卷工作,如公司办公室负责文书档案的预立卷,财务部门负责会计档案的预立卷,设备部门负责设备仪器档案的预立卷,基建部门负责基建档案的预立卷。
档案系统的应用是建设数字档案馆的基础工作,档案系统从安全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着手,进行各项功能设计,其中预立卷管理功能包括了用户登录、档案案卷新建与修改、卷内文件录入与修改、案卷(卷内文件)顺序调整、案卷间文件调整、生成卷内目录、生成脊背标签、生成移交清单、查阅统计等功能。本系统在公司办公网络平台下运行,有档案部门系统管理员确定并设置可使用系统的部门及用户的初始登录密码,预立卷部门的资料员按照文件资料收集整理和组卷规范登录档案信息内容。组卷完成后由档案部门进行组卷审核,审核修改后进行后期的归档工作。
二、档案系统预立卷存在的问题
(一)对预立卷功能模块功能了解不够。档案系统的功能设计很灵活实用,经过3年的应用预立卷部门仍有不会使用的现象,对相关字段的适用范围不清楚,相关字段的使用存在混淆和错误的情况,案卷顺序颠倒时不会调整,卷内文件排列顺序错误也不会调整,不同案卷下的卷内文件可以进行调卷的功能几乎都不会用,也不会通过系统进行查找检索。
(二)著录不规范。预立卷资料员对著录规则缺乏正确认识,特别是在案卷和文件题名上,题名不能揭示档案内容、过于冗长、不适当省略等问题常见。以一台设备的档案为例,设备档案一般包括设备采购申请审批、招投标资料、随机资料和安装调试验收资料,但在组卷时资料员是按收集的顺序,将资料装入多个档案盒,再按档案盒数量分别建立了几个案卷,题名分别是设备资料+(一)(二)(三)......,这样的题名过于省略,不能揭示案卷内的内容。
(三)重点档案未进行数字化处理。有价值、意义重大的文件未转化为电子文件,文件为电子文件的又未利用档案系统归入档案数据库。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立项阶段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文件,均有纸质和电子文件,但现在只归档了纸质文件。
(四)预立卷资料员档案业务能力有限。公司多年实行信息化管理,OA系统得到了迅速普及,预立卷资料员本身所具备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足以胜任文件著录的工作,但资料员多数是兼职资料员,日常工作繁杂,处理文件时间少,没有系统的档案专业知识,对归档范围、分类整理、著录要求等理解有限,难以专心搞好预立卷工作。
三、具体解决措施
(一)预立卷部门要了解掌握归档范围、组卷原则,随时或分阶段进行预立卷工作。档案部门根据国家档案局、航天集团档案馆的有关标准和规则,制定下发了企业档案的管理规范和标准,明确了各类档案的收集范围、分类整理、组卷的原则,对预立卷工作有很好的指导意义。预立卷部门主管领导和资料员首先要掌握这些规程和标准,根据工作实施情况按类别收集分类文件,及时在档案系统上设立案卷和著录卷内文件。
档案归档时间一般是隔年归或按阶段归,日常就应做好预立卷工作,避免归档前的突击工作。像基建部门主要是对新建厂房和改扩建工程的基建档案进行预立卷。资料员可按工程实施的进度进行资料的收集,如勘察设计阶段的工作完成后,负责这项工作的主管工程师就应将手中的文件移交给资料员,并同资料员一起对照基建档案管理标准中的归(下转第132页)(上接第127页)档范围进行查漏补缺,检查文件是否符合归档的要求,再按文件的有机联系、逻辑关系进行分类和文件排序,最后由资料员在档案系统上进行案卷和卷内文件的著录,并提请档案部门对所著录的内容进行审核把关。这样就能全过程对基建档案进行管理,确保基建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齐全。
(二)完善设备设施。公司的网络体系在多年运行的基础上已经发展完善,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预立卷部门全部配有联网计算机,在设施方面保障了档案系统的稳定运行。但针对有价值的纸质档案,需要将其转化为数字信息,采用档案管理软件实现档案归档,这就需要有扫描仪和鉴定电子文件有效性的设备。
(三)提高预立卷人员素质。档案部门要不定期对预立卷人员进行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和信息化知识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应当包含档案管理系统的具体设计、档案归档范围、分类规则、档案著录规则,使预立卷人员既要精通档案专业又要熟悉档案系统功能构架。
(四)完善规则规范著录。档案著录数据是档案检索中的重要信息,题名、责任者著录时档案著录的重要部分,是进行检索的最常用入口,题名与责任者的不规范著录极易造成数据的不标准,导致检索查阅的不确定。大多数档案部门的档案著录时按照国家档案局所制定的《档案著录规则》(DA/T18-1999)进行,档案部门应在此规则的基础上,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结合公司的相关规定,制定出适合本公司的著录规则或标准。
一、现阶段医院档案管理问题分析
1.档案管理体系不完善
当前,医院的规章制度与岗位职责相对健全,但是,与档案管理相关的制度与职责却不常见,而且缺乏检查考核的有效措施,导致医院档案管理机构的职能并不明确。而医院也不存在档案质控小组,所以,档案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最关键的是,档案科室的督导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2.档案管理队伍稳定性较差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经常身兼多职,所以,并不具备充足时间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因而,大部分档案管理人员都使非档案专业,其自身的专业素质与理论水平都不高,对档案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1]。而医院人才培养计划内容更偏向于对医疗技术工作人员素质的提升,因此,大部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管理能力薄弱,难以符合时展需求。
3.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低
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现需要有计算机作为保障,而这也是现代化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当前,已经有部分医疗单位实现了电子档案的使用,但是,在软件设计和开发方面并没有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参与,导致软件难以满足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要求,无法充分发挥优势,而是影响了电子信息的利用效果。
二、应对医院档案管理问题的具体措施
1.建立并健全档案管理体系
开展档案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不断强化医院领导干部对于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知,并且采取多样化的手段以保证领导给予档案管理工作更高的重视,。其中,档案工作所反映的信息内容能够为医院中心工作提供保障,更好地采取配合措施,进而为医院的改革与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服务[2]。对医院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能够明确地划分领导责任与档案工作人员自身岗位职责,更好地监督档案工作人员档案收集与整理等多方面工作。与此同时,能够将医院中心工作作为重点,为医院领导的正确决策提供服务,同样为医务工作人员提供教学与医疗等方面的服务。
2.全面培养专业人才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的业务素养会对档案管理的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为了进一步推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就需要不断增强档案管理队伍综合素质。在开展专业培训与继续教育的基础上,为其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以保证全面增强业务与知识水平,把档案工作人员的培养工作纳入到医院人才培养计划内容当中。另外,应当对档案管理工作与业务的发展进行全面总结,以更好地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果提升。与此同时,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对自身业务进行全面培养,并在工作和学习方面秉承负责态度,更好地为医院活动提供服务,同样也能够进一步推动档案管理工作和医学科研及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在临床医疗与教学方面提供相应的服务[3]。最后,一定要全面创新意识并进行全面学习,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得以提升,可以在短时间内接受新的事物与知识。
3.积极转变服务模式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全面增强认识,提供主动服务,更好地为医院以及医院工作人员提供高质量服务。与此同时,需要将传统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管理忽视档案利用这一思想观念进行有效地转变,使得档案服务方式更加主动,同时实现封闭式服务向开放式服务的转变。另外,应当将信息融入到流通轨道当中,对医院档案信息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与比较,确保开发与利用的效果理想。这样一来,档案工作就可以与社会发展需求更贴合,与医院的发展和建设需求相吻合。
4.进一步推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与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