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经济问题的本质大全11篇

时间:2023-07-05 16:20:2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经济问题的本质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经济问题的本质

篇(1)

现今大部分企业当中,没有充分认识到在新形势下,企业之间竞争的实质是企业知识成本的较量,更谈不上对知识资本成本进行全面核算。因此,导致成本管理意识不强,预算约束弱化,企业隐形的成本增加。另外,我国许多企业按照成本习性划分和核算产品成本,由于通过提高产量可以降低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而产量越高,单位产品成本就越低,在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也就越高。成本核算和管理最终走进了只重“产量”不重“销量”、重视有形成本、忽视无形成本的思维误区。

(二)成本管理理念滞后,缺乏战略性和系统性

许多企业未能站在战略性和系统性的视角对广义成本进行管理,片面强调狭义的成本控制。在我国,许多企业的成本核算方式仍以生产制造过程的耗费为主,停留在传统的工业生产上,导致成本核算并不能给我们提供真实、准确的成本信息。企业成本核算中只重视物质资料而轻视人力资源成本。虽然我国有大量学者对人力资源进行了探索研究,但我国大多数企业的产品成本核算对象仍然以物质资料为重点,而没有将人力资源纳入成本核算的范围。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成本的构成应当是物化劳动消耗成本、知识成本和自然资源成本的总和。笔者认为,成本补偿只有包含了这三方面的消耗与支出,才能最终达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实际上,企业发生的许多成本是获取关系资本、人力资本、环境资本的必要手段,管理层应将“成本观”转换为“投资观”,平衡人本和成本的关系,提升成本管理绩效。

(三)传统会计成本的分类及核算方法陈旧,企业价值补偿不足

当今社会是一个强调个性化的时代,产品也不例外。产品生产的导向已悄然发生变化,由以前的工业经济时代生产导向型转变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市场和消费者导向型。生产品种的多样化、单件化和知识化与传统工业经济中生产的单一化、批量化和物质化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也就是说传统工业中成本分配的品种法、分步法等已不适应新经济形态中产品生产成本分配的要求。由于企业中知识因素的运用随处可见,但企业自身并未把知识因素的耗用加入成本核算的行列,导致企业资产价值流失情况加剧,价值补偿严重不足。也没有通过分析和利用公司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相关活动来达成整个公司的策略目的,实现成本的最低化。种种因素,使得企业成本计算不足,导致盈利虚高,从而最终产生信息失真的后果。

二、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开展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对策

(一)企业管理层应与时俱进地树立人本财务观

工业经济时代,企业习惯于只重视成本,忽视人本,最终导致企业经营总成本的增大。富士康“跳楼门”、三鹿企业的破产就是片面节约成本、忽视对劳动者、消费者和社会履行社会责任所引发的悲剧,企业管理者应引以为戒。知识经济也是人本经济,对知识资本成本进行核算及管理,体现了对知识资本和人的尊重。人是创造知识资本和社会财富的主体,也是企业取得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人本财务打破了现行财务成本管理物是人非、财务成本核算见物不见人的格局,将知识资本、人力资本等新资本纳入到财务管理范畴。企业管理层树立人本财务观,对企业整体实施以人为本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改进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成本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企业应以长期发展的眼光来分析核心技术的成本效益,不断地开发核心新技术,不能因为一项新技术在初始发展阶段的成本费用很高而放弃投入。其次,在新形势下,企业应重视固定成本的管理,尤其重视由知识资产转化为固定成本的那部分,从而促进企业在知识成本方面效益的提高。最后,企业原有的成本管理方法局限于着重企业内部、着重于变动成本,不适应现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因而应该逐步被一些新的成本管理方法所取代,如成本分析法、目标成本法等,这些方法不仅着眼于产品整个的生命周期甚至超出企业可能的存在时限,从源头到源尾对企业的长期固定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二)将知识资本纳入成本核算及管理的范畴

首先,知识资产的计价。企业知识资产按获得方式不同一般可分为自创、外购和接受投资三种:对于自创的知识资产,可按研究开发成本或未来收益的现值入账,主要有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权、专有技术等;对于外购的知识资产,可按其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主要有如外购的专利、版权、设计等;对于接受投资的知识资产,则按评估价值或协议价值入账。其次,知识资产的摊销。对某些减值速度快的知识资产,为了提高知识资产的更新能力,可按加速折旧的方法摊入产品成本中,以弥补企业价值补偿严重不足。再次,在新形势下,我们可以借鉴作业成本法的思路,即按照各项作业的成本动因来分配各项知识成本,改变以往传统的单一的间接费用分配标准,从而使知识成本的分配与实际使用情况大致相符。徐国君、赵书东(2009)研究了作业成本法思想在人本价值管理中的应用,提出作业成本法可以核算出每一员工所创造的价值以及每一员工分享的价值,这为降低委托成本、选择员工、激励员工等价值管理活动提供了基础,并且利用作业成本法能够核算出增值流程、不增值流程以及增值作业和不增值作业,为企业流程以及作业改进提供了方向。最后,知识资本所有者权益的确认和分配。无论是高级劳动者提供的高级知识资本,还是普通劳动者提供的普通知识资本,均应享有劳动者权益,参与企业剩余分配。短时期来看,企业分配给劳动者的这部分收益构成企业的社会成本,降低企业利润,但长期看来,对劳动者价值的肯定和对象会激发劳动效能,改善劳资关系,提升企业商誉,最终会促进企业组织资本和结构资本等其他知识资本的提升。

篇(2)

美元贬值的预期与新兴市场的经济表现,正在让国际资本重新流入这些国家。追踪全球总资产逾10万亿美元的美国基金研究机构EPFRl0月16日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14日的当周,新兴市场股票激进单周流入资金达到40亿美元(而同期美国股市激进的资金流出量达到34.9亿美元),创年内新高,而年内迄今为止这类激进累计吸收的资金流入则达到创纪录的457亿美元。此外,外汇储备的飙升也提供国际资本大量涌入的佐证。野村证券最新的报告显示,亚洲(除日本外)的外汇储备总额从3月份的3.3万亿美元上升至9月份的3.8万亿美元,增幅达到14.9%。当然,其中有部分是汇率估值效应所致,因为贸易加权美元汇率自3月份以来下跌了10%。但即使保守估计,亚洲的外汇储备中一半为非美元货币,多数亚洲国家的外汇储备自3月份以来的增幅也远超过了5%。

由于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大多奉行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模式,其本身的经常账户盈余业已十分庞大。目前,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入正在给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造成真实而强烈的升值压力。摩根大通亚洲货币指数自3月31日以来上涨5.8%,今年第二、三季度创下11年以来最佳双季表现。根据彭博社调查34种货币的预估中值,韩元、台币、印尼盾、泰铢和印度盾名列明年12种表现最强的货币。

本币升值的压力和趋势已让亚洲各国央行焦灼不已,纷纷采取措施维稳汇率。10月11日,日本财务大臣藤井裕久表示,日本政府希望维持日元汇率稳定,并将采取措施实现这一目标。10月初,日元对美元汇率升至88比1,达到9个月来的最高水平。先于日本采取维稳措施,包括泰国、马来西亚等地的央行已经开始大举买入美元,平抑本币升值。10月12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发表声明表示,新加坡将维持目前的汇率政策不变,让新元保持“零升值”。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称,继上次检讨货币政策后,新元名义有效汇率在可波动范围的上方起落,主要原因是自今年第一季度后期以来美元疲软,以及区域内出现强劲的资产流入。实行管理下的汇率机制的中国香港也买入了美元。香港金管局于10月9日在外汇市场抛售了46.5亿港元,以捍卫港元联系汇率制度:截至10月3日香港金管局抛售的港元总额升至209.25亿港元。

而对中国而言,由于去年7月以来,中国实际上选择将人民币重新与美元挂钩,近几个月美元的“跌跌不休”之势,使得人民币相对于其他货币已大幅贬值。近段时间来,国际上对人民币汇率升值施压纷至沓来。早在G20集团9月在匹兹堡举行第三次金融峰会前,英国《金融时报》便率先“发难”,称全球经济的再平衡需由人民币做起。此后,包括IMF,以及G7财长会议等,都纷纷对人民币升值进行施压。目前发达国家正在发起的针对中国的多起贸易摩擦,也被认为是对人民币施压的工具。

对于中国决策层而言,人民币是否应短期快速升值,需仔细权衡其利弊。2007年和2008年上半年,人民币一年半时间升值幅度达到了15%左右,结果既没有缓解贸易顺差这个外部失衡,反而又助推了国内的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这也说明,汇率并不是我国贸易顺差的“罪魁”,贸易顺差的根源仍在于当前全球经济的发展模式和国际产业分工的格局。

篇(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造纸行业发展迅猛,但同时也带来较为严重的污染问题。本文针对华洁纸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其环境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行环境成本控制需要政府加强约束管理,企业加强自我控制,以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华洁纸业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一家从事无碳复写纸、办公用纸、双胶纸等系列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技术服务的企业,公司已经成为业界的龙头企业。经过实地考察与探究,发现目前华洁纸业在环境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环境成本控制的范围和过程都不够全面

在考察中发现,华洁纸业目前还没有基于产品生命周期对环境成本进行全过程控制,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的范围也不够全面,只是在生产制造过程中进行环境成本控制,而没有考虑设计产品、采购原料、消费等阶段的环境成本。在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时,也仅仅通过内部途径来降低产品的实际成本。因此可以看出,华洁纸业环境成本控制的范围和过程都不够全面。而许多企业就如华洁纸业一样,并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环境成本控制方法,这样往往会给企业造成较大损失,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环境成本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

当前,虽然华洁纸业已经设立工环处、品保处,负责企业的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工作,但是实际上,这两个环境管理部门并未起到实质性的作用。环保部门没有建立健全的环境成本控制体系,加上传统的末端治理思想根深蒂固,所以华洁纸业对环境成本的控制只能治理生产中的污染排放,使相关指标符合国家环保法规标准。同时,因为企业经营者不会十分关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环境问题,所以很少从长本文由收集整理远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角度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环境成本计量依照传统做法

当前,我国在环境会计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相关理论成果还未成熟,实际可行性较差。由于还没有制定统一的环境会计准则,各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尺度标准不一,大多是放在相关资产或费用里面计量,因此可以说目前我国关于环境成本的计量是不准确的。同时,环境成本具有隐蔽性,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往往会忽略相关的成本计量,这样不但会影响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也不利于企业享受相应的税收政策优惠。这种传统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方法亟待改变。在缺乏具体评价与考核指标的情况下,华洁纸业有关环境支出和收入的核算没有与之对应的会计科目,因此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真实的环境成本和产品的生产成本。所以,仅仅从会计的账目上来看,不可能得到华洁纸业环境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同样也不能评价公司环境成本控制的绩效。

(四)存在“环境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现象

虽然我国关于环境保护的立法已经不少了,然而环境却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反而在整体上有所恶化。通过在华洁纸业的考察中发现,很多时候,企业因违法排污带来的净收益远远高于环保部门的罚款,所以宁愿违法也不守法。这是因为,在大多数环境法律、法规草案的起草过程中,在法律责任这一部分规定中,许多企业提出,罚款额度不能太高,如果太高,企业承受不了,一旦企业垮了,最后还要政府来善后,因此立法者对违反环境法的责任处罚规定普遍比较轻。

二、循环经济视角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策略

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是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目标。针对华洁纸业在环境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在循环经济视角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和控制。

(一)政府机关应加强管理

1.干预环境成本管理体制

若想更好地实现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目标,使企业环境成本管理体制健全,政府主管部门应全面分析与评价企业污染影响与环境治理情况,尽可能防止企业环境成本的外部化。发挥政府部门对环境会计的宏观规范作用,增强环境会计实务的可操作性与统一性。政府应在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方面继续加大力度,建立完善的法律指标体系,对企业环境保护进行评价,将其纳入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中。这样的话,企业就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完整的核算方法体系,对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和产生的环境改善结果进行详细核算和公开披露,并申请获得环境补贴和税收政策优惠。

2.强化环境保护职能

环保部门应当对企业实行考核制度,根据一定的污染排放标准,对企业的环境绩效进行考核。对于达不到既定标准的企业,要求企业承担治理成本。同时,政府应当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和一定的环境补贴,鼓励企业主动将环境成本内部化。在此过程中,政府应当加强与其他各国的交流、合作,以更好地实施和推进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严格的环保考核制度下,企业必将不断扩大环境成本

控制范围,改变单一的成本控制方法,使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更加丰富和完善。 3.建立健全环境会计准则体系

健全的准则体系是有效管理环境成本的重要保证。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制定环境设备补贴政策和环境税收优惠制度,鼓励企业加强环境成本控制。监管部门可以定期对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效果进行监督,引导企业遵循环境准则,走集约型发展道路。同时,政府应大力推进环境会计法规建设,使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具有统一标准。发达国家环境会计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早,目前已经形成一定的理论和方法。所以,我国政府应在紧密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吸收和借鉴有益于我国企业环境会计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4.培养环境会计专门人才

企业环境成本的有效控制,离不开环保人才的规划与管理。要想建立和完善企业的环境成本考核、评价体系,必须改变相关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不具备环境科学知识储备的现状。政府机关应当承担培养大批环保专门人才的重任,积极在高校开设环境科学的相关课程,进行环境会计相关科学知识的培训,从而加强环境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为建立环境成本管理和核算体系输送专门的人才。如果华洁纸业能够从高校接收到优秀的环境保护方面的人才,那么将大大提高工环处、品保处两大部门的工作效率,使环保部门的管理工作更加有序地进行。

5.改变环境违法成本过低的现状

首先,立法机关需要转变思想,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立法者的要求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但是现在应该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转变。同时,立法机关也应着力将环境立法的目标从促进经济发展向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转变。其次,立法者需要树立科学的观念。一个违法企业被取缔,会有其他合法企业被建立,经济会继续发展。因此,任何企业只要违法,就应当受到应有的惩罚,不能因为违法者是国有企业就“心慈手软”。再次,政府应当适当提高污染的处罚标准,不能人为地对罚款金额进行最高限额的规定,以此改变环境违法成本过低的现状。最后,执法机关必须明确责任,严格执法,即使是面对强大的产业部门,也不应有所顾忌。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违法者的环境违法行为都受到应有的惩罚。

(二)企业内部加强自我控制

1.树立科学的环境成本控制理念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因此,华洁纸业的管理者首先应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末端治理”观念,在前期就认识到环境成本控制的必要性,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对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售后服务以及废弃物回收等活动中发生的环境成本实施有效的控制。这样做不但可以大大减轻后期因环境遭受严重破坏而带来的巨大工作量,而且能够更加有效地保护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此外,华洁纸业还应增强跟踪监测意识,对各生产环节影响环境的因素进行控制,做到达标排放,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损失或成本。

2.构建环境成本控制系统

企业管理层应该按照产品和部门,构建环境成本控制系统。首先,合理估计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已发生的支出和未来将发生的支出,并将其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其次,企业相关环保职能部门应综合运用事前控制、事中控制等多种成本控制方式,增强对环境影响因素的专门化控制,主要包括能源、包装物、废弃物等方面的成本控制。例如,华洁纸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必定会产生废弃物,这意味着将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清理成本,但是再利用价值也可能存在于废弃物之中,因此针对废弃物的处理,企业完全可以构建一个专门的成本控制系统。

3.采用产品生命周期评估法跟踪控制

产品的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原料采集、原料制备、产品制造和加工、包装、运输、分销,消费者使用、回用和维修,最终再循环或作为废物处理等环节组成的整个过程的生命链。根据生命周期法,华洁纸业可以采取的环境成本控制措施包括:第一,引进投资和先进的生产工艺,对造纸白水进行治理。白水回用率提高,将会减少外排废水量,这样既可以节约成本,又能避免环境污染。第二,利用回收的废弃物造纸,大大减少林木、水、电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华洁纸业在纸浆造纸过程中将会产生非常多的废弃物和垃圾,将对废弃物的处理费用转变为对其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投资,可变被动为主动,形成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4.建立环境成本评价、考核体系

篇(4)

Abstract: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is the market economy development important force, is the power source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has made an indelible contribution. Power company must abandon the old concept, the cost control is improved continuously expanding, can in the competition in an advantageous position, realize the enterpris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urrent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existing cost issues, and science proposed the cost problem solving important way.

Key words: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cost control; solution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施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政策后,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电力企业想要实现自身的不断发展,保持在竞争上的优势就必须加强成本控制,这已经是电力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火力发电厂为例,火力发电厂的利润就是电力的收入总额减去成本的费用,成本费用主要有燃料支出费用,所用材料支出费用,水资源费用以及员工工资等管理费用。对电力企业的成本予以合理控制其实也是增加利润的一种有效措施。如果成本得不到有效地控制,不但会造成亏损,还会使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严重威胁,甚至还会使国家在改善公共事业以及经济调控等方面受到一些影响。电力企业施行成本调控政策必须要结合公司的宏观战略规划在统一的指导下科学进行。目前我国的一些电力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时还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有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需要解决,才会实现电力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对此问题进行了比较细致的探讨,并有科学性的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以供大家参考。

一、电力企业的成本控制原则

(一)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在企业成本控制中具有重要地位,加强对电力企业的成本控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但是施行成本控制所附的代价不能高于所得到的经济效益,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为企业增加利润。

(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电力企业在实行成本控制时,必须要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进行,肆意的进行成本控制是对企业和人民不负责任的表现。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系统必须要结合电力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三)领导重视与全员参与的原则

电力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如果得不到单位领的重视或者领导的成本控制意识比较淡薄会直接影响到所在单位职工的情绪,使职工有力而无法进行;如果单位的领导对此过于关心,但是得不到职工的有力配合,同样难以达到企业的理想效果。所以对电力企业的坑本控制必须要得到领导的充分重视,全员参与,充分发挥成本控制的积极作用。1000

二、我国电力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电力企业存在成本管理理念处于落后、成本控制意识薄弱和的素质水平不高的问题

电力企业的管理者与企业的运行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关系,他们的管理理念以及综合素质的高低影响着电力企业未来的发展。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些电力企业在成本管理上还存在着注重事后轻视事前,注重短期轻视未来,注重局部轻视全局的不正当作风。想问题办事情拘于传统,还在把扩大投资,完成产值等来实现企业的盈利,忽视了企业的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加强成本管理对于实现利润最大化有着巨大的作用。在一些中小型电力企业里的员工,从事年限较短的比较多严重缺乏企业管理经验和财务会计知识,所以造成这些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的理念与现代化电力企业的成本控制理念具有较大的差距。另外这些中小型企业的员工综合素质不高,他们的水平总体上在中专以上水平加上企业对员工的后期培训与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没造成员工素质难以再提高。员工的素质不高就决定企业在提高先进技术、采用先进工艺以及贯彻科学管理方法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最终导致资源浪费难以控制和成本管理难以贯彻的局面。

(二)成本预算管理不完善

有的电力企业没有比较科学的成本管理理念,尤其在预算管理上还并未建立比较健全的预算管理体系,电力企业预算管理委员会的作用也没有发挥切实的作用,另外企业也应该建立比较独立和有权威性的预算管理机构有助于加强成本预算的科学性。通过对预算方法的分析可以看出传统的增量预算编制方法主要是把以往发生的成本都假设为合理的,这种核算方法都是把上期预算执行结果的实际数为基础,再结合预算期各种变动因素的情况,加以适当调整来编制预算,这样以来使预算的准确性大为降低。在预算的执行上有的电力企业往往把编制出科学的预算作为重点,缺忽视了对电力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际监控,所以也就无法把执行效果当做考核的标准,更无法做到合理的奖惩,负责成本控制员工的积极性被严重削弱。

(三)成本控制手段相对落后,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成本管理体制

21世纪我们已经迈进了以信息经济为主的时代,电力企业利用计算机进行成本核算已经非常普遍,但是并没有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只是简单地利用计算机进行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以及账簿的登记等,这些功能主要体现在算账、记账、报账、数据的存取和成本计算等功能,并没有体现出会计分析、会计预测、会计决策以及会计控制等方面的管理功能。所以目前电力企业对计算机的运用远远没有达到对信息处理的需求,建立完善的现代化成本控制体系更是遥不可及。在中小型电力企业中有部分企业至今还未建立成本管理系统,只是简单地把系统的末端延伸至生产班组,有的班组和操作工责任心交差,不能认真的把工时表格和材料消耗表格等填写准确,致使数据失真和漏报数据;有的则是不能在第一时间把表格填好;有的则是字迹模糊不清,致使难以辨认。2200

三、电力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途径

(一)树立现代成本控制观念

成本意识是实现成本控制的基石。电力企业的各级领导要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把以前“重产量,重收入”的管理观念,逐步改变成“重成本,重核算”的管理观念。只有让领导清醒的认识到,成本控制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全领导才能自觉地把成本管理工作做好。树立全员成本控制意识,做好成本节约的工作。成本控制要落到实处,各主管部门要把生产任务与生产消耗紧密的联系起来定期进行成本分析。有意识才有主动性,员工要树立起成本意识,积极探讨现代化成本控制措施,才能使成本控制取得明显效果。

(二)致力实现全面成本绩效管理

成本是一个企业在产品产生过程中的总消耗,通常我们把成本分为两类即未耗成本与已耗成本。已耗成本是指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已经消耗掉的成本,并且今后也不会有收益了。未耗成本与已耗成本有很大的不同,它是指这类支出在未来的会计期间能够产生收益,可以把其列入到当期的资产负债表中,所以电力企业的管理主要是对已、未耗成本的管理。资产管理和销售管理与成本管理的好坏有着重要的关系,还决定了企业的投资回报率。所以全面成本绩效管理就是要对每一项成本的发生都需要考虑成本效益的管理。

(三)提高员工素质,保证成本管理质量

要保证成本管理工作的质量需要抓住两点,第一点就是要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成本管理人员;另一点就是把全体员工的成本管理素质提高,让企业员工了解到目前企业面临的处境,激发他的节省意识,深刻明白到成本管理所能产生的重大影响。如果已经完成了生产任务,在思想上也不能放松,还要继续精打细算,为企业想尽办法节省开支,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成本管理的好坏既关系到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还关系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竞争力的高低。地方电力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不高,有的地方电力企业还没有形成比较科学和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造成浪费的地方比较多,可见提高职工素质,加强成本管理对于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必然途径。

结语:

电力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也是今后电力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目前我国供电形式日益紧张,深刻解决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充分运用现代的管理办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加快电力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随着建筑工程施工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工程建设施工企业的经济成本管理重要性日益凸显。针对施工项目经济成本控制与管理工作的需求,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正确认识经济成本控制的意义与作用,通过针对性管理工作的开展,实现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目标。结合我国目前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精英管理现状,以完善的经济成本管理体系为基础、以管理工作重点控制为中心,实现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管理目标。

1 建筑工程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的认识

1.1建筑工程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建筑工程中的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管理是建筑企业科学合理的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前提保证,成本控制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做好建筑工程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能够帮助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成本控制与预算指标的准确性,决定了建筑企业的财务成果,直接关系到建筑投资方的效益。如果建筑成本预算过高,在会使建筑企业利润获得变少,如果建筑成本预算过少,虽然建筑企业经济利润表面上是增加了,但是建筑工程质量、工期等方面均无法得到保证,会出现虚增实亏的问题。因此,建筑工程预算与成本控制的科学性、准确性,是确保建筑企业提供经济效益、实现消耗资源合理性以及工程质量、进度的基础。

1.2建筑工程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的作用。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管理在建筑企业经济核算阶段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筑预算造价一般是由建筑工程预算与企业工程定额所决定,因此预算结果可以作为建筑企业管理成本的标准。要求建筑工程各相关部门必须依据工程预算和成本管理的要求进行工程材料的采购、选配等各项准备工作。其次,建筑企业可以根据工程预算与成本控制的要求制定出相关管理规定,加强对建筑工程材料、人员的管理。有效推动建筑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第三。建筑工程预算具有较强的经济性和政策性,可以使建筑企业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费用规定,将工程成本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畴内,为建筑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工作提供了正确的数据基础。第四通过工程预算起到了进一步加强了对建筑工程成本因素完善管理的作用。

2建筑工程预算经济与成本控制的原则

在建筑工程预算经济与成本控制管理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2.1贯穿性原则,工程预算与成本控制应当贯彻于整个建筑工程的全过程,因为建筑工程各项工作涉及到物资采购、人员选配、设施维护、财务管理以及建筑施工安排等等,因此预算与成本管理不能仅仅停留在建筑生产环节,而应该从项目谈判开始、到招投标、资金准备、材料采购、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

2.2综合性原则,工程预算与成本控制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建筑企业不能把它简单当做费用支出与管理,它包括了支出成本、质量管理、工期管理、无形资产管理等方面,因此建筑企业要提高认识高度,综合I生实施控制与管理。

2.3全员参与原则,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不是单独一个部门能够做到的,需要全员参与。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各项方案的制定需要建筑企业各个相关部门共同完成,在建筑企业中树立全员成本的意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确保预算控制指标的完成。

3建筑工程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3.1工程预算与成本控制方法和制度不够完善。这几年来,我国的工程预算和成本控制在制度建设方面通过不断补充与完善,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制度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健全。尤其在市场竞争的建筑市场,技术、工艺、材料等更新速度较快,由于目前工程预算实行为定额换算,在现行制度和计算方法方面无法与市场变化相适应,存在明显的滞后性,严重影响了预算目标和结果的准确性。

3.2对质量成本管理重视程度不足。某些建筑企业没有真正意识到工程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之间的关系,有的建筑企业过于强调工程质量,而忽视了工程成本,使得经济效益低下。有的建筑企业则盲目追求低成本,导致工程质量和工期无法得到保证,出现经济效益虚增实亏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由于建筑企业对工程成本控制重视程度不够造成的。

3.3成本控制的局限陛。在建筑企业中成本控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工程施工部门只负责施工质量和工程期限,材料采购部门只负责材料价格和材料管理,工程技术部门只负责技术,表面上看似乎是各负其职,实际上成本控制需要各部门之间相互联动,互相协作,这种各扫门前雪的行为,很容易影响到工程成本核定的准确性。

4加强工程中的经济预算和成本控制措施

4.1加大建筑工程预算监督管理力度。为了确保建筑工程项目预算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建筑企业应当首先做好工程项目预算监督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机制,明确开发商、造价部门、预算部门、施工单位等相关部门的职责范围。制定预算监督的原则和规范,避免监督过程表面化、形式化,将预算管理落实到位。

4.2实施全面性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在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应当组织工程建筑相关部门加强沟通与合作,全面做好控制与预算工作。

4.3加强对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的重视。建筑企业管理人员积极转变“重生产,轻管理”的错误观念,真正认识到工程预算与成本控制管理对建筑企业的重要性,依据建筑市场的变化与预算、成本控制的标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科学的对工程质量、材料采购、工程进度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建筑企业获得最大程度的利润。

结束语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化进度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有效的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近几年来,我目建筑行业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矿建筑,居民建筑以及商业建筑等需求量与日俱增,建筑企业如同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起来。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工程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管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工程经济管理的重要环节,是确保建筑企业合理、科学的获得更多经济效益的基础。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施工项目经济成本管理是影响施工项目日常经营、影响施工项目经济效益的关键,是关系到施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高锦霞.浅谈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阴.现代经济信息,2010(15):188.

篇(6)

重庆市开县是全国移民大县和国家级贫县。拥有164万人口,常年有50多万人在外务工。而开县职业教育中心现有学籍学生7000余名,在校学生5000余名。其中留守学生占百分之四十。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流守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外出务工大大增强了农村家庭对子女受教育的支付能力;另一方面,外出务工引起的家庭教育缺位对孩子的生活、教育、心理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随着农村剩余劳力不断地涌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学生”学习成绩不良、违纪、辍学的现象也日趋严重,这些现象直接影响农村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中职留守学生“的教育环境问题,应当引起家庭、学校、地方行政部门等方面的高度重视。

一、 家庭应努力承担起教子之责

留守学生的许多问题与学生的家庭教育缺位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另外一方面,大部分留守学生的家长又因为家庭经济压力而不得不外出。面对这样的矛盾家长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与学校的交流沟通

目前多数外出务工人员文化程度不高以及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一心只是想的是尽量多的挣钱,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孩子学习情况、日常行为习惯的好坏,应该由学校去管教,他们似乎忘记了“子不教,父之过”正确的教育责任观。他们应该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学校特别是班主任联系,加强沟通。

(二)为学生选择一个合适的监护人并保持和监护人的密切联系

家长要尽可能调整好外出方式,为子女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如果夫妻双方都出去打工,首要问题就是选定好监护人。监护人最好是比较有文化、有责任感、能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如是祖辈监护,一定要嘱咐其对孙辈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家长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

二、学校应加强管理,倾注关爱

学校应把“留守学生”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为此学校应当建立以专门机构为依托,以班主任为纽带,以留守学生个人档案为抓手的三级工作机制。

(一) 建立专门机构配备专业人员进行此项工作

“留守学生”这个群体,在中职学校当中已经不是一个“少数民族”,而是一个人相当大的群体。针对这个现象学校应建立专门机构,对这个群体进行跟踪研究和相应的管理。我校为了搞好留守学生心理工作,专门成立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责成该部门对我校留守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进行跟踪研究,负责对该群体学生的一些心理困惑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

(二)强化班主任的对留守学生的关心和管理

留守学生由于父母亲常年在外,和父母团聚的时间少。学生较少感受到对家庭的温馨和亲情的温暖。而在班级这个大家庭中,班主任作为这个大家庭的家长,班主任理应对这部分学生倾注更多的关注和关心。我校心理辅导室每期都对班主任进行专门的留守学生心理工作的培训,让班主任了解这部分学生心理的特征,掌握针对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工作办法。充分发挥班主任长期和学生接触的便利,有效的保证了留守学生在班级中,生活有人过问,心理困惑有人帮的良好局面。

(三)建立“留守学生个人档案”完善针对留守学生的管理

我们学校各班级都建立起了“留守学生”个人档案,学校统一部署管理。档案资料全面反映了“留守学生”的各方面情况。针对“留守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建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措施,把抓好“留守学生”的校内外管理列入学校管理的目标。如我校建立的家校通,要求班主任每周与家长或者监护人交流留守学生在校的学习表现等情况。定期家访,定期举行监护人座谈会,交流管教“留守学生”的经验教训,相互沟通交流,共同制定教育策略;开展“感恩教育”“体谅父母”活动、“交往辅导”等活动。

三、地方行政部门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况下,地方行政部门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为“留守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建立并完善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使之成为农村教育保障机制。成立关心“留守学生”教育指导机构,建立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可由乡镇街道政府牵头,学校组织、村民、社区委员会、派出所及热心的人士等参加。建立对“留守学生”家庭定期访问制度、与在外务工父母联系制度,了解“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健康、安全和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留守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承担起更多的教育、关心和保护责任。

中职留守学生大多周末和节假日都不回家,当地行政部门要努力整治好学校周边环境,加强监管直至取消学校周围那些接待未成年人的网吧、游戏厅等,加大危害学生安全的打击力度。针对“留守学生”易受到不法分子的攻击伤害的情况,应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防范预防等措施,给留守学生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如我校处于占地移民征用区,由于各种原因,不少当地居民利用在校学生多,有利可图,在校门外摆摊设点,甚至设置娱乐设施引诱学生参与赌博,我们多次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在公安、工商、市政、卫生、街道办等部门的联合整治下,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7)

一、经济犯罪侦查成本控制现状

我国经济犯罪侦查的主要经费来源是政府财政拨款。近年来,经济犯罪形势日趋严峻,政府也高度重视经济犯罪侦查问题,加大了对经济犯罪侦查的经费投入力度,经济犯罪侦查成本投入逐年增加。但是经济犯罪侦查中却呈现出了侦查成本高、侦察效率低的问题,不仅严重浪费了稀有珍贵的司法资源,而且影响了经济犯罪侦查机关的公信力。

二、经济犯罪侦查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当前我国经济犯罪侦查成本控制现状分析可知,经济犯罪侦查成本控制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不足之处:

(一)成本控制意识薄弱

在经济犯罪侦查过程中,侦查主体并没有意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也没有降成本控制纳入到自己工作范围和职责内。侦查机关领导大多只是关注经济犯罪侦查结果和质量,只考虑办案经费是否到位,但是对具体投入多少并不关注。在领导层的影响下,技术人员以保证案件在技术问题为己任,侦查人员则认为自己的责任是收集相关证据,搜寻案件线索,对侦察成本投入问题关注较少。由此可知,侦查机关各部门都能够各司其职,完成职责内工作,但是都缺乏成本控制的意识,导致办案成本居高不下。

(二)传统侦查体制限制

当前,我国公安机关一直采用的是“以块为主”的侦查体制,这种体制能够很好的控制本地区的案件,但是部门之间增加了跨区域的侦查成本。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利益呈现多元化,经济活动开始走向世界,经济犯罪也开始呈现多样化和区域化特征。侦查部门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金钱进行取证调查,差旅费、人工费等取证成本急剧增加。同时,在传统侦查体制下,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地区公安机关领导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致使一些企业相关犯罪行为不断滋长,甚至有越发猖獗的趋势,大大增加了部门的工作成本。

(三)侦查主体整体素质不高

经济犯罪侦查部门在我国起步较晚,制度还不够完善,侦查主体整体素质不高。经济犯罪涉及到金融、政等各个领域,犯罪主体要进行经济犯罪首先需要具备专业的经济类相关知识,并且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形成系统的专业知识。而侦察主体在与经济罪犯周旋过程中由于金融、会计、财政等知识储备不足,需要借助更多的资源来应对。同时,经济犯罪侦查部门由传统的刑侦部门、治安部门等组成,没有接受过关于经济犯罪侦查的专业培训,对该项犯罪的性质、理论等不熟悉,这也无形之中让工作的效率受到影响。

三、经济犯罪侦查成本控制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成本控制意识薄弱、侦查主体整体素质不高、传统侦查体制限制是我国经济犯罪侦查成本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迫切需要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来把控工作中的相关投入,从而提高侦查工作的效率。

(一)建立经济犯罪侦查成本控制机制

首先,加强事前控制。在经济犯罪侦查前需要对侦查中的显性成本进行科学预测,制定侦查成本投入目标,在这一目标下对有限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组合,让成本尽可能地降到最低。其次,加强事中控制。在开始之前先预估好一个可能的成本范围,然后在整个事件中,尽可能把这个范围作为根据,有意识地去限制成本不超出预期的范围。最后,加强事后控制。除了在开始之前先预估好一个可能的成本范围和在过程中注意把控和调节之外,工作的收尾阶段也要进行归纳和反思,分析成本形成的主要原因,重点把握成本投入超出的部分,核实其责任归属。

(二)转变经济犯罪侦查模式

传统的经济犯罪侦查模式增加了侦察成本投入,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要想提高经济犯罪侦查成本的使用质量,需要对经济犯罪侦查模式进行优化与完善,这是提高经济犯罪侦查收益的有效途径。具体来说,可以对“以块为主”的侦查体制进行改革与完善,形成“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的模式,实现上级侦查部门对下级侦查部门实行垂直领导的管理方式,冲击地方保护主义的壁垒。同时,“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的模式能够有效融合部门之间的利益,有效地解决摩擦问题,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降低经济犯罪侦查成本,使得经济犯罪侦查行动变得更加灵活,提高经济犯罪侦查效率。

(三)加强对侦查主体的教育培训

经济犯罪侦查主体的素质与成本控制效果密切相关,关系到整个经济犯罪侦查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是能否顺利破案的关键性要素。所以,如果想更好地把控成本,可以利用培训来对侦查主体进行相关能力的提升,以教育的方式全面地提高他们的办事能力,并提高其素质。换言之,就是要严格对待针对他们相关能力的培训课程,建立完善的筛选制度和教育指导,不仅要增强他们的专业技能,还需要逐步地提高他们的综合理论素养。同时,在人员培训和培养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提高他们的总体侦查水平,提高其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从而提高整体侦查水平,降低成本的投入,最终提高经济犯罪侦查综合效益。

四、结论

加强经济犯罪侦查成本控制,有利于实现公安机关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公安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目前经济犯罪侦查中,成本控制意识薄弱,侦查主体整体素质不高,加上传统侦查体制限制,使经济犯罪侦查成本没有得到合理的控制。因此,需要建立经济犯罪侦查成本控制机制,转变经济犯罪侦查模式,加强对侦查主体的教育培训,提高经济犯罪侦查总体效益。

参考文献

[1]侯懿泰.浅谈经济犯罪侦查成本控制的问题与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6,3(15):209-211.

篇(8)

如上所述,吉林旅游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制约吉林旅游业的瓶颈普遍出现在资本支持上存在着投资规模不足,造成旅游相关基础设施落后(环境恶劣、闭塞),效率低下等,严重制约旅游业的发展。

我们看到,大连市创造了一个非常成功的范例。大连市的旅游资源并不十分丰富,但它却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雄厚的资金,大力投资城市建设和环境美化建设,并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造势,提升城市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1999-2001三年三大步的跨越式发展,使旅游业成为大连市国民和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有鉴于此,增加投融资力度,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刺激旅游经济增长对吉林省就显得尤为必要。

增加旅游业的金融资本支持,主要可以通过下几条途径:

1.加强政府在旅游业融资中应起的主导作用

地方政府

各级政府在提供相关政策,清除旅游业发展的障碍,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之外,在财政支出方面,应加大旅游投入比重,每年必保一定额度的拨款,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采取各种鼓励和优惠政策,着力改善投资环境,放宽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中央政府

旅游业是一个需要投入较大的产业,只靠财政投资还远远不够。要积极争取国家发展旅游业的扶持资金,并争取中央政府提供相应的区域性财政政策刺激吉林省尤其是一些旅游资源丰富而经济基础却非常薄弱的边远地区旅游业的投资。包括:

l

降低旅游商品的税率

降低对旅游商品征收的税率,有利于资本所有者增加对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投资,从而有利于旅游和组织积累更多的资金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l

财政补贴

从投资者的角度看,最好的办法是由政府直接给予补贴。在经济欠发达的吉林省边远地区尤其如此。

l

长期低息贷款

由于旅馆建设等公共设施方面的投资数额巨大,且耗时长,见效慢。私人资本怕负担过重,有怕风险过大,因此积极性不高。政府通过发放长期低息贷款,向私人旅游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以便私人旅游企业有能力从而愿意提供公共设施的建设。这样不但有利于改善旅游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同时增加了社会福利,达到了个人与社会的双赢。

l

政府直接投资旅游业

由于旅游业具有极高的乘数效应,在国际上为7,我国为5。也就是每出现一元消费,旧可以带动五元社会消费,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以带动第三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社会获得的福利总是要比私人获得的福利要多。因此,政府直接投资是合理和可行的。

2.

旅游业投融资机制,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鼓励全社会投资,坚持“只求所在,不求所有”。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国内外投资者在吉林省兴办旅游业,鼓励各种经济成份参与旅游业的开发和经营一些旅游产业的开发。可以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向社会开放,由个人、公司去办。这样做的好处是,由私人资本参与竞争,更有利于提高效率引导旅游业进入良性竞争循环。

四、结论

资本支持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外围环境的改善,还是广告宣传的造势,都需要充足的资本支持,而且要视旅游资源禀赋的条件而具体安排其规模。若投资过火,不但会造成资源浪费、效率低下,还会社会其他部门的正常融资,若投资过小,会阻碍旅游业的正常发展。在吉林省资本规模与旅游资源的合理搭配显得尤为重要。大连市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榜样,因此,我们应该视具体环境,增大投资力度,提高吉林旅游业的总体竞争实力。

篇(9)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3(a)-134-02

自2002年我市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即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建立了一个新型的供、需、保三方都有制约作用的医疗费控制机制,当时解决了两个问题:①从根本上打破了职工医疗费完全由国家和单位负担的格局,大大免除了国家及单位巨额医疗费用支出问题;②解决了企业亏损、倒闭、职工下岗、医疗得不到保险而使部分城镇职工一病致贫,一病返贫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随着全国各地不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日趋空出,面对这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新的矛盾,医院如何冷静地去分析,如何努力寻找相应对策,继续深化内部改革,调整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提升医院整体竞争能力,把医改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点,已成为医院领导、医疗保险科室及有关部门必须认真对待和深入研究的新课题[1]。笔者以我院2008年3月起实行新医疗保险住院费用结算办法运行5个月中的一些问题和即将可能出现的问题作一探讨。

1 医院医改运行中的问题

锦州市第二医院是锦州市的一所三级医院,开放床位500余张,拥有辽西地区之首的特色专科――骨科,同样承担着全市市区300万人口的医疗、保健、预防和教学科研工作,同时也承担着辽西地区骨科疾病的治疗和科研工作,是一所具有特色专科的综合性医院。

从2008年3月开始,我市基本医疗保险废除了以前服务项目和单病种结算办法,实行了“总额预算,弹性结算和部分疾病按病种付费相结合”的结算办法。按照这种办法,年初由市医保及医保中心确定各个定点医院的总额三项预算指标,即门诊与住院人数比(15%),均次统筹(3 700元)药品占总费用比(50%)。其中统筹费用、工作量(年总住院人数),按本院2005、2006、2007年3年总和平均指标下达各定点医院,医疗费用按照当年预算总额,在预留10%风险金和10%年终弹性结算调剂金后,80%按月预拨款,实际超均统筹部分医院自己承担医保中心不补。超工作量部分医院先垫付,年终按考核规定结算。

1.1 有限的医保经费与超控制总量的矛盾突出,而且日趋尖锐化

有限的医保经费与患者无限的医疗需求,住院医生在完成基本医疗的情况下,如何解决超控统筹资金,是临床医生日常工作的一个难题,有时导致医患之间出现矛盾,医改5个月来,医院工作量及超统筹资金如表1。

表1 医改5个月医院工作量及超统筹资金情况

1.2 年工作量指标低,门诊住院人数比不够用

2008年医改后年工作量(住院人数)为1 199人,月平均100人次。门诊住院比为15%,目前运行5个月实际住院人数745人。月平均为149人次,平均月超工作量49人次。按目前5个月住院人数,一年1 199人的工作量8个月就要完成指标,完成工作指标后,超工作量部分在门诊住院比不超标的前提下,按有效工作量40%补贴统筹资金,每人1 480元(3 700×40%=1 480元),这样数量的资金能治愈住院病例远远不够。

1.3 普通参保住院患者均次费用标准低

2008年医改后均次统筹费用为3 700元。上限3 885元,下限3 515元。运行5个月我院实际平均统筹4 605元,每人平均统筹超支905元,5个月共住院745人,共超统筹资金674 225元。这笔用于百姓治病不补的巨额资金,医院承担很困难。

1.4 扩大特殊病种

特殊病种目录范围需扩大,应扩大特殊病种,除放化疗外,还应增加重症心肌梗死、大型手术、贵重的体内置入材料等。

2 医院采取相应政策

2.1 医院重新组建医疗保险管理小组

由主管院长任组长,医保、医务、财务等多部门参与管理,并出台医院内部管理方案。

2.2 认真执行市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各项决定[2]

医务人员严格执行首院、首科、首诊三首负责制,对患者礼貌用语,热情周到,一视同仁,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推诿患者。

2.3 举办各种不同形式的培训班

提高各级医务人员对基本医疗保险的认真,学透新结算办法内涵,使临床各科室严格执行新规定。

2.4 规范医疗行为,严格掌握出入院标准

针对我院部分科室参保人员费用高,用药档次不合理的情况,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的原则,狠抓定额结算标准的超控,控制不必要的用药与检查,最大限度地减少卫生资源浪费。

2.5 不定期检查

采取定期及不定期检查制度,检查各科室《关于临床用药的有关规定》、《关于特殊检查治疗分级的规定》、《关于加强药品采购供应管理工作意见》、《关于加强院科两级质量考核意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按照各级有关规章制度,实施惩罚。

3 讨论

3.1 有限的医保资金与病情无限的医疗需求,是医院与政府政策和个人医疗消费三者之间一直存在的矛盾

这个矛盾随着医改的深入更趋尖锐化。有限的资金,达到患者病情完全治愈符合出院标准使患者及家属满意,很多病种是难以办到的,小病不符合住院标准,不能入院治疗。住院的患者大多数是病情较重、危重、疑难、复杂患者,住院消费资金很高,达不到医保中心要求的大小病费用院内平均,使之均统筹资金不超标的目的。举一病例,骨科置换双髋关节,2个髋关节价格为7万元,个人支付40%,人工髋关节占费用5.2万,加之手术费、全麻醉费、药床费等。统筹费用约6.5万元,一台手术就占去了约17名患者的统筹资金。

3.2 超控资金如何解决

我院按现在医改运行情况,8个月内就要完成全年工作量指标。完成指标后收治的患者,在门诊与住院人数比不超指标的情况下,为有效工作量,按文件规定我院有效工作量得到40%的补偿,2008年医院将提前2个月完成工作量,如果后2个月再收治患者300人次,每人拨补1 480元,按医院实际均统筹4 605元,医院要亏损百万元,加之超均统筹约140万元,全年医院将亏损240万元,在国家政府几乎不给医院投入、医院出现生存困难的情况下,要为政府承担巨额医疗费来满足患者需求,这样医院将面临严重亏损。

3.3 类似计划经济与市均经济的问题

类似计划经济与市均经济运行模式能否同时存在,笔者认为,政府政策性规定类似计划经济,而医院早已走向市场经济运行模式,一种事情两种运行模式。即医院药品体内置入物等用材,大型先进医疗设备,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学术会等全部以市场价格资金解决,而参保患者治愈出院得到的是政策规定有限的资金。例如像一个工厂,生产某一种产品,市场高价格进原材料,产出产品按类似计划经济低价售出。这个工厂在没有政策补贴的情况下,注定亏损,笔者认为这就是目前医院医保亏损的根本原因。如果性质统一,即政策性购入原材料,政策性获得参保统筹资金,或市场性购入原材料,市场性获得医保统筹资金,医院亏损的局面将不存在。

[参考文献]

篇(10)

企业成本控制的目的是能够及时发现成本计算结果中存在的偏差,并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予以科学的纠正,从而保证最终生产出来的产品实际成本被控制在预算的成本范围之内。

企业成本控制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其控制范围十分广泛,既包含对企业全部过程的控制,对企业所有成员的控制,也包含对企业各个环节和全方位的控制。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企业成本控制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成功与否具有一定的决定性作用,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通过成本控制来加强对自身的管理,不仅能够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有效推进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另外,由于企业成本控制的好与坏将会直接决定企业在竞争中的成败,同时也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潜力的高与低,所以成本控制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一个企业要想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不断壮大自身的经营规模,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努力探索企业中成本的支出与经济效益的最佳比例,并制定出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入。总之,加强企业成本控制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成本控制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成本控制管理体系不够完善是我国大部分企业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成本控制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导致企业的成本控制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成本控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企业对成本的管理仅仅局限于生产产品之后的成本核算上,而对生产之前的产品设计及产品生产的过程既缺乏有效的管理,又缺乏一定的成本影响因素分析工作。另外,成本控制目标不科学。成本控制目标的制定没有将企业生产现状和外部成本影响因素考虑在内,使得成本控制目标无法实现,从而对成本控制措施的实施造成了极大的阻碍。企业缺乏有效的、完善的成本控制管理体系,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相应的奖惩机制,就无法得到良好的成本控制执行效果。

(二)成本控制模式落后

目前很多企业还没有摆脱传统成本控制模式的束缚,依旧是靠强调降低成本和节省开支费用来实现对成本的控制。这种落后的成本控制模式不仅会阻碍企业生产技术和产品的革新,而且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整体发展步伐。

三、企业成本控制中突出问题有效解决路径的选择

(一)规范成本控制标准

为有效解决成本控制中的突出问题,企业应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标准,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计算来对成本控制标准进行不断的规范。在规范的过程中,企业应从实现企业总体发展目标的角度出发,正确处理其他经济技术指标与成本控制指标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企业综合平衡发展的战略目标,避免成本控制的片面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应制定尽可能多的成本控制方案以便择优而用。科学的成本控制可以使企业成本控制决策呈现多层次化,不同层次的成本控制管理单位有着各自的决策内容和权力,从而实现各个层级的共同努力,达到有效控制成本的目的。

(二)完善成本控制管理体系

针对成本控制,企业必须积极构建完善的成本控制管理体系,将企业成本控制管理视为企业成长经营过程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认清加强企业成本控制是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途径,是企业实现长远发展战略目标的有效手段。完善成本控制管理体系的构建,要求企业首先必须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内容、对象和方法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成本控制管理体系的标准化、制度化和系统化,最后要确保成本控制管理各个流程、各个环节之间的密切衔接。

(四)树立全新的成本控制管理理念

篇(11)

[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班课程设置改革

[作者简介]胡成霞(1979-),女,山东日照人,四川文理学院文新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四川 达州 635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建院校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新建本科院校大四空巢现象调查与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XJYX2014812)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004-3985(2015)22-0106-03

国家在促成高校实施扩招生源的同时也革新了相关就业政策,由国家统一分配转为毕业生自谋出路、自行找工作。高校在校生人数剧增,毕业后的出路与就业难的问题浮出水面。就业工作因牵涉社会稳定、家庭收入,且与高校生源挂钩,于是成为社会关注、家长关心、学生揪心的焦点问题。面对学习与就业的两难选择,学生为了毕业后的生计考虑,不得已只能屈从就业,请长假、常请假甚至逃课去找工作的现象在各大高校都普遍存在。毕业班的学生出勤率低,毕业生上课积极性不高的现象随处可见,也就是所谓的大四“空巢”现象。这种牺牲上课课时而将就就业现象的出现,从学生个人角度看是为了将来生计考虑的无奈之举,但高校和社会不能放任其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手段,特别是在毕业班课程设置方面进行科学而全面的革新,以满足大四毕业生的多方需求,满足就业与学习的双面需求。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新建本科院校大量建成,这些院校将为地方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建校目标,将服务区域行业发展需要作为首要的考虑因素。办学模式升格到本科后,第一位的任务就是重新对办学目标进行准确界定。在摸索前进的本科办学实践过程中,大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定位不准的误区:个别学校无视学校本身的综合条件、资源设施和自身能力,在办学定位方面一味追随老牌重点学术型院校,课程内容过于注重学术性和专业型的高深理论知识;或者,过分偏重实用型课程.没有脱离原有的高职或专科办学模式的窠臼,使本科课程严重职业化。这两种误区都易导致新建本科院校培养的毕业生难以完全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在找工作时优势不强,就业率相对较低。

一、当前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班课程设置存在的普遍问题

课程设置是“根据国家确定的专业培养目标设定具体培养方案的重要工作,在符合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求的同时,学校完全可以根据不同地域的特点和不同时期的需要相应地做出一定调整”。新建本科院校的本科毕业班课程设置问题,具体表现为课程目标表述模糊,课程内容缺乏特色,课程开设不能因地因校制宜,课程实施重理论、轻实践等方面。

1.课程目标模糊、厘定不清。课程是高校各项工作的核心所在,是高校教学的心脏,是人才培养的中介。课程的发展水平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直接相关,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最终要落实到课程目标的完成上。新建本科院校的课程目标以学校的办学目标定位为上层依据与来源,办学方向为课程培养目标的制定确立了大的方向,首先确定要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据此制定相应的具体课程目标。和老牌学术型院校的多学科、学术性、综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不同,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要结合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学校发展历程及各项综合条件,全面权衡多方因素,确立合理的办学定位,依据办学定位明确课程发展目标,使其具有科学的来源依据。当前造成很多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就是课程目标厘定不清、表述模糊,在教学中不能起到应有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课程目标制定方面过于追求学术性,总体呈现“高、大、空”的特点,与新建院校的发展实际不切合,难以彰显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不能有效发挥出地方院校服务地方的作用,从而导致学校育人的水平欠佳。

2.课程设置多趋同、缺特色。本科办学模式与专科办学模式相比,其办学性质和人才培养方式都有本质差别。本科办学模式对新建本科院校来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模式。新建本科院校自身没有任何相关本科办学实践经验,加之规模小、起步晚,一定程度上存在急于做大、做强,向老牌名校看齐的冒进心理。新建本科院校专业设置一定程度上存在直接照搬老牌院校的问题,课程科目开设也多参考名校,容易形成多校课程相近或同一的现象。新建本科院校在课程内容选择时一味追求向名校学习,缺乏对学校本身发展条件及地方性发展需求的综合考虑,在特色课程开发方面的力度有待加强。

3.课程管理偏死板、少灵活。新建本科院校在课程管理方面由于体系不健全和办学经验不足等原因,在学科规划和课程设置方面刚性有余、弹性不足,亟须建立健全而又灵活的课程管理机制。作为教学的重心,课程设置历来是大学管理中的重头戏,课程管理水平和课程设置标准能集中体现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准。新建本科院校起步晚,课程自主权较小,办学经费相对较少,可支配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体现在课程管理方面,就是课程种类以必修课程为主,选修课所占份额偏少;在教学内容方面,重理论知识轻实践知识,课程内容不能及时更新,与时展不相适应;在课程实施方面,缺乏因地因时制宜的机动性,很大程度上坚守传统的囿于教室空间范围内的教师主讲为主的讲课模式。

4.课程实施重讲授、乏实践。新建本科院校的毕业班课程设置同其他年级一样,课程实施方式主要以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说讲为主,讲授内容注重专业基础的全面性与知识的内在逻辑性,过分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学科的逻辑性的同时,易造成课程内容难以兼顾最新的专业知识,与时展不同步。演讲式授课方式是教师控制型的课程实施方式,很难实现因材施教,难以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动性,更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和动手能力。讲授为主的课程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也很难搭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易造成学非所用、学无所用,致使学用分离,课程内容和课堂教学对学生失去了应有的吸引力。所以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面对就业与上课的两难选择,学生倾向于选择就业,也是正常现象。

二、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班课程设置的指导性原则

1.多样性。高校课程本质上是为学生专业素养养成和创新能力培养服务的。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多产业的空前繁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要求大学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为适应社会对毕业生的上述多方面要求,高校毕业班课程改革首要的考量因素就是加快课程设置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选择菜单。多样化的课程具体体现为“高等学校课程门类的多样化、高等学校课程性质的多样化、高等学校课程目标的多样化、高等学校课程实施方式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以及培养目标的多样性”。课程目标厘定时,既要重视知识的逻辑性,也要注重学生能力的训练和情感的陶冶,选取教学内容时应考虑增加跟职业能力养成相关的成分比例,将职业素养的训练作为选择课程知识的标准之一。课程教学过程中灵活处理各种变量,课程时间安排、授课方式和授课地点都可以根据学科性质和学生需求及行业需要灵活安排,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地方的宗旨。

2.特色化。新建本科院校地理位置大多远离中心城市,属性多以省市财政共同支持为主,在办学历史、经费投入、教学资源、生源质量及办学自主权等方面,均不能和老牌名校抗衡,名牌高校的办学模式和发展路径也不适合新建本科院校。为了促进新建院校长远发展,新建本科院校只能探索特色化的发展路子。新建本科院校建校宗旨就是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育人,以地方文化特色和周边经济发展现状为根基。地方院校可以深入挖掘地方资源,在此基础上,提炼学校发展特色。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多方结合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行业发展需求,充分汲取地方文化的精髓与“地气”,开发特色化课程,培育特色学科专业,将课程特色作为新建本科院校生存的必要条件。

3.服务型。由于和重点高校在整体实力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新建本科院校在确立办学定位时应摒弃学术至上和建设综合型“高、大、上”大学的发展方向,转而以教学与服务型双重目标为主,将服务周边社区社会文化发展作为首要目标。综合分析所处区域的行业发展特点及需求,结合院校自身实际,建立以市场引导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计划时充分考虑地方政府发展规划、区域经济结构和当地人文文化传统,使课程设置的需求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步伐。

三、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班课程改革的路径选择

课程改革要综合考虑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定位、具体专业科目的学科属性、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课程实施的限定条件等多方因素。在此基础上,充分考量新建本科院校校情以及毕业生就业现状,针对当前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对毕业班课程进行改革。

1.制定教学服务型课程目标。“‘课程目标’(cur-ricular objectives)是‘教育目标’的下位概念,它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如不同学科的目标、具体教学过程的目标。”课程目标是教育教学的方向标,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最终要落实到课程目标的实现上。要改革新建本科院校的毕业班课程,须先行对课程目标进行改革。强调办学方向注重教学和服务双重功能,其课程目标的确立也要以此办学定位为依据,将开放型、应用型、多样性和区域性作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特性,将促进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服务地方文化社会发展有机统一,为地方社会发展培养优秀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