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加强德育教育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国内教育渐渐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是中职德育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时期。对此,本文经分析中职德育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促进中职德育改革不断深入,从而积极落实中职德育教育工作,以便为之后开展中职德育工作做相应参考。笔者将分别从三个部分进行阐述:德育教育开展必要性分析、中职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中职德育教育的具体对策。
一、德育教育开展必要性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但相反的是,德育教育工作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得到提高,在中职学校,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对各类事情的分辨能力不强,容易受到来自周遭环境的影响,中职学校学生无法判断世界的好坏,在遭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能很好的进行准确的判断。但中职学校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程度还是很深的,受到来自周边环境的影响容易带动中职学校学生,只要对中职学校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中职学生分辨好与坏,就能够引导其往正确的方向走;同样的,如果中职学校班主任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德育教育的培养,很容易导致学生思想产生偏差,往不良的方向发展,因此,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德育教育工作也要从中职学校学生的日常教育中反复强化,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以此来培养中职学校学生分辨正确与否的能力。
二、中职德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职德育工作还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德育教育作为中职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且教育内容缺乏一定的创新精神,如师生间沟通模式较单一、受教育人员的被动性,进而影响到中职德育工作的有效运行。
其次中职德育教育中,很多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很大差距,且脱离实际生活,如大多数教材中关于德育方面的例子,均是以战争英雄为主体,这就使得中职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及学习兴趣不高,且和实际生活相差较大,很多中职生就难以理解上述例子所讲述的内容,进而降低中职德育教学效果。主要因道德教育属于一种历史文化的积累及沉淀,在教育时只是关注道德概念方面的教育,对于德育教育具体内容的讲解不够深入,很难给中职生留下一个深刻印象以致于在中职德育教学过程中,很难引起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
第三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严重脱节。很多中职学生是家长和教师眼中的多差生,一直以来,这些学生就是不懂事、道德品质差、学习成绩差的代名词,学生进校,是没有办法的情况才来的,所以以混得混,不好好学习;家长认为,没有办法的情况下送孩子进入中职学校学习,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情,所以只想把孩子送到学校,相当于找个保姆,孩子违反纪律叫请家长,如无特殊情况,家长基本不会到学校配合老师处理学生。
三、加强中职德育教育的具体对策
(1)加强参与式道德实践。传统中职院校德育教学主要是采用单向灌输的方式,教师只顾给学生灌输各种道德思想,把学生当成了“美德袋”,好像学生通过这些教育就应当具备所有的这些美德,把这些美德强制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需要和道德需要。中职学校学生由于长期缺乏道德体验,强硬把这些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学效果较差,无法提高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中职学校学生与其他年龄段人群相比,活泼好动,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对于感兴趣的事情会表现出非常高的热情,如果改变传统的德育教学方式,采用参与式道德实践教学,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教学效果。参与式道德实践,顾名思义就是学生自己愿意参与具有道德意义的社会活动,而非强制参与,在这种实践模式下,学生通过自身实践,能够有效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增强道德实践的体会,从而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中职学校学生开展“关爱老人”的志愿活动,给学生讲解爱老敬老的相关优良传统,由学生自愿参加,组织学生到敬老院陪老人和照顾老人,在这个实践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扮演相应的角色,从而理解所扮演角色的心理感受,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之该活动是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学生的积极性会相对更高,能够充分的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因此,通过参与式道德实践,学生能够丰富情感体验,从而做出自己的道德判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
(2)营造丰富的道德情境。教师在对学生开展德育教学时,应尽量营造多方面的道德情境,使学生能够有各种不同的情感体验。以境生情是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方式,所以教师可以多为学生营造一些包含道德寓意的情境,使学生能够感同身受,经历道德的洗礼,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体验情境就是日常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互动情境,但是这种情境比较隐蔽,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道德两难情境就是在某些情况下,人们难以同时践行多种道德要求的情境,心理学研究证实在这种情境中最能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所以教师可以在进行德育教学时,可以设定一些道德两难情境供学生思考和体验,比如,教师可以问学生“教师严格要求学生考试不准作弊,但是你的好朋友要求你在考试的时候给他传答案,你会怎么办?”“正版影像制品比较贵,而盗版的比较便宜,你会买哪种?”之类的问题,使学生能够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3)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对学生的情感体验有较大影响,师生之间如果关系融洽,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教育学家布贝尔就曾提出,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平等、相互尊重、相互沟通的关系,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所以中职学校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时,应充分满足学生被理解和尊重的需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融洽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加强创业与就业教育。在日常的教学中,加强创业与就业教育。告诉学生,每一个人将来都要面对社会独立生活,父母能给的是有限的东西,父母不在了,就要靠自己独立自主,所以创业与就业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在创业与就业中,要有哪些品德才能立足于社会呢?引入企业文化,让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期间以企业的标准对照自己,努力克服自己的不好的一面,向着好的方面逐渐发展,从而达到搞好中职学校学生德育的目的。
(5)大力宣传,改变世人对中职学校的看法。做好大力宣传,改变人们对中职学校的看法,让人们知道,度中职学校的学生不是没有办法的学生,而是在人生的追求中有梦想的人。他们从中职学校出来,马上就可以改变他的人生命运,乃至整个家庭的命运。社会认可了,家庭就会很好地配合学校的教育了,从而就可以提高中职学校德育的教育水平,受益的将是整个社会。
综上所述,本文经分析中职德育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探析提升中职德育工作水平的具体对策,主要包括:加强参与式道德实践、营造丰富的道德情境、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加强就业与创业教育、大力宣传改变世人对中职学校的看法。经对本文进行阐述,重点凸显出加强中职德育教育在目前教育工作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对于在中职德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这对于之后进一步提升中职道德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当前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一般文化基础较差,大部分是中考300分以下的学生,自律性也很低,并且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也不太重视。经调查,我发现在学生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对待理想往往很模糊,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表现为比较自由散漫,学习缺少一种稳定持久的内在激励,容易受到各种干扰,甚至会迷失方向。
2.家庭教育存在缺陷。很多学生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很少与子女进行交流,造成了部分学生亲情缺失,性格比较孤僻或偏激,容易走极端。
3.不少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生活作息没有规律。网络中的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在部分学生中有所反映,如“好打好斗”“哥们义气”等等。这些学生往往不能遵守学校纪律,分辨是非能力很差,有些同学甚至包夜网、吸烟、酗酒、打群架等等。
4.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我在上课时讲到艰苦奋斗这节课时,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普遍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需要艰苦奋斗了,艰苦奋斗是以前的做法,现在不适用了。
5.生活上攀比成风,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有所表现。现在学生中间大部分学生都拥有手机,其中不乏是名牌手机。有些学生不顾家庭的实际情况,竞相购买名牌手机,认为很有面子,加重了家庭负担;还有的学生在服装上相互攀比。
6.学生有了错误,不能正确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存在很大的逆反心理。他们自控能力较差,在生活上、学习上遇到困难不能正确面对,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
二、当前职业学校的现状分析
1.当前很多人对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还没有充分的认识。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理想,我们不仅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科技人才,而且还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其他阶段的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一样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并不是所谓的“二流教育”。
2.师资队伍建设不适应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不少教师重视学生的职业文化教育,忽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实际上,要完成职业教育的任务,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一定要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高素质”不仅体现为具有高超的职业技能,还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3.缺乏实习场地。很多职业院校,因为缺乏实习场地,导致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得相对较少,从而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加强德育教育的措施
1.加强理想教育,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与世界的关系,自己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学会运用的正确观点去观察、分析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的品质,使学生认识到,我是职业学校的学生,我也一样可以成才。
2.在全校大力倡导一种尊师重教、文明礼貌的气氛。例如,学校应大力推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评选“文明礼貌标兵”,组建“环保小分队”等等,以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自觉履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3.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各科教师和学校领导要做到齐抓共管,形成全员参与、言传身教的作用。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不仅做学生的良师,更要做学生的益友。尤其是班主任要多与学生谈心、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通过一切可能的形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4.总书记曾说过,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在学校生活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介绍宣传从职业教育中走出来的成功人士以及他们为成功所付出的艰苦努力,使学生认识到在新的时期仍然需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要教育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生活方面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讲究吃穿,不追求名牌,自觉抵制贪图享乐、相互攀比的不良思想;在学习方面要刻苦钻研,顽强拼搏,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各科作业;在工作方面不畏艰难,奋发图强,拼搏创业。
5.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专业技能大赛、篮球比赛、文艺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表现自己、张扬个性,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这对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是非常必要的。如在一次学校的篮球比赛中,一个原本很松散的班级却变得空前团结起来,运动员奋力拼搏,啦啦队齐声呐喊,很多学生自己掏钱为队员买饮料。通过这次活动,不仅增强了同学们的自尊自也增强了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
6.开展多种形式的情感教育活动,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人是有感情的,当老师以真心真情去感动学生,学生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回报,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点燃学生心中的爱心。如在一次主题班会上,我开展了一次以“感恩的心”为主题的班会。我先介绍了歌曲“感恩的心”的创作背景,然后播放了歌曲“感恩的心”。在听完歌曲后,我对同学们说:“这首感人的歌曲实际上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要感谢父母、回报父母。我们要知道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做人、如何做事。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应该如何来回报我们的父母呢?”同学们纷纷发言,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又如,在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之时,我召开了一次“珍爱生命”的主题班会,我对同学们说:“去年的今天,汶川发生了大地震,在瞬间数万人失去了生命,在大自然面前,生命显得非常脆弱。生命是脆弱的,但生命又是顽强的。在大地震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托起了一个又一个希望的太阳,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生命的价值。我们要让我们的生命发光、有价值,就要像他们学习,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国家、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通过这次班会,同学们认识到生命的可贵、生命的价值――人们不仅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还要去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从而认识到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做一个富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人。
7.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如学校可定期召开家长会,多与家长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有效防止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一些社会公益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是一种无偿的付出,但是它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有利于提升人的道德境界,能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生活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更应该是一个人人相互关爱的社会。
随着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实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创新精神等德育素养才是新课程标准的终极目标。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问题,作如下的探讨。
一、加强德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我国中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中学物理课,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完成这一根本任务有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学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中学物理的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智力;另一方面要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结合教材中大量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物理学的理论是经过人们广泛实践和物理学家们大量研究工作总结出来的。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充满着唯心论和唯物论,形而上学和辩证法、落后和先进的尖锐斗争。许多规律和概念的确立,经过了长期激烈的斗争过程。大家熟知的:“日心说”和“地心说”的斗争,就经历了几百年,许多优秀的科学家,例如布鲁诺、哥白尼、伽俐略等都为此受到了残酷的迫害。在物理教学中向学生讲解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时,揭示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就包含着深刻的教育因素。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的许多规律都是从多次实验中总结出来的,物理学和生产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物理学的知识在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内容。这些内容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和优良的道德品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优良品质,有了为祖国振兴而努力学习的动力,对学好用好物理知识,增长能力,发展智力,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德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加强初中物理德育教学的策略
1、在物理课堂上学生德育与智育同时发展
传统初中物理教学方法中,物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占据主要地位。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笔者认为这很不利于学生的长久发展。新的《初中物理教学标准》规定了新的三维目标:即技能与知识,方法与过程,价值观与情感态度。总的来说德育教育借助相应的材料与措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正确的科学态度以及完美的道德品质。这三个方面不仅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一边发挥物理知识教学的主阵地作用,一边总结教学中的德育实例以及经验。以经验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实例让学生亲身体验其中的乐趣,从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将德育教育进行到底。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智育因素,同时也使他们的德育素养得到升华,从而为学生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对德育渗透的教学内容进行总体规划和构思。
很多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德育时,经常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缺乏总体的规划和构思,这使得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状况处于分散、混乱的状况,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事实上,教师应当将德育渗透与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每学期开始教学前,应结合该学期的具体物理学科教学内容和初中学生的实际年龄和思想状况,在明确物理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的同时,应对该学期的德育教学目标、方法、手段、内容都要进行详细计划,从而保证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能够有步骤、分层次的有序进行。
3、多种渠道,密切配合
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渠道,物理竞赛、课外实验、参观访问等,也是进行德育的很好阵地。精心组织这些活动,就能做到知识教育和德育双丰收。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学德育功能的必要性
只传授知识,不进行德育教育的不良影响是长远的。总理曾感叹社会诚信缺失、道德滑坡,强调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总理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说,近年来发生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中华民族一直自称为礼仪之邦,但是礼仪之邦却不断上演道德悲剧 。药家鑫事件、小悦悦事件等,都在拷问人们的道德良知。灾祸与“冷漠围观”结伴而行,已是当下尴尬的情景。每次“老人倒地无人扶”,都会被作为道德滑坡的“标本”;频繁的“助人为祸”,总能激起“好人难做”的嗟叹。这都说明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和其他科目不同的是,品德教育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成果无法有效地用分数来鉴定。从这个角度来说,思想政治课是最难教的课程,但德育虽难,却重在坚持。并且要长期坚持。这就好比如果你要种竹,当然要选好土壤、勤于浇水和施肥。但几个星期后不会有什么变化,甚至在四年后也可能没有动静。这是因为竹子前四年的生长期都在地底下,到了第五年才会一股劲长到24至27公尺高。一开始,我们虽然什么都看不到,但竹的根已经在慢慢成型。种竹和塑造孩子的品格,将他们培养成有责任感的公民一样,是一个过程。这需要很多努力,不能在一夜间看到改变。我们作为老师必须为落实品格与公民教育的理念付出精力,坚持下去。” 下面我们来进一步来探讨提高德育实效的措施。
二、进一步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实效性的对策
思想道德教育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中心和灵魂之所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以适应新时期的学生特点和德育要求,提高德育的实效性。这也是中学政治课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1、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建立可行性强的德育评估机制。 “一切为了分数”的应试教育制度和观念是制约政治课德育功能发挥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要摈弃这种落后的教育观念,确立素质教育的思想,建立一套新的、可行性强的有关学校、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机制,使老师和学生从考试、从分数的框框中解脱出来。并且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也增加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考察,这恰恰是我们在教学中忽略的地方。在对学生的评价上实行知识考试、能力考查、品德评定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改革,促进学生知行转化。所以我们在政治思想课教学中尝试实行书面知识考试、能力考查(通过面试的形式进行)、品德评定相结合的办法。
2、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建立教学新模式,提高德育实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方式、建立教学新模式,激活思想政治课,使学生在学习中自觉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自觉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注意运用新事例、新材料来进行教学,以利于德育功能的发挥。既要有我国历史与现状的比较,也要有我国与外国的比较;既讲正面的事例,也讲反面的例子;既讲我们的优势,也讲我们的不足与困难。要灵活的运用教材,教材编得再好也会有明显的不足:教材的材料、事例略有陈旧,无法反映当前国际、国内的最新情况;把国内外大事包括本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和重大变化及时融合到相应的教学内容之中,以增强教学的时代感、新鲜感,也只有这样做,才能较好的发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德育功能。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4-0290-033
德育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当前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现状不太乐观,学校对德育教育不够重视,教学内容空洞,与学生的实际联系不紧密,致使教学效果不佳。因此,职业学校必须加强德育教育,发挥德育教育的积极作用,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优化教学内容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德育课不再是简单地讲解道德及法律知识,让学生完成课程考出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但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成绩相对较差,且难以管理,如何有效开展德育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是职业学校德育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这种情况下,职业学校必须对德育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使之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相适应,从而提高德育教学效率。一是结合学生实际制定教学目标,针对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以问题的解决推动教学目标的完成,从而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二是注重课程的实用性。教学内容要有侧重点,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那些与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联系不大的知识,如德育常识概念性知识,可略去不讲,适当增加学生经常接触的现实性内容,如三个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观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等,法律知识则重点讲解《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这样就能确保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受到启发。三是注重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论任何学科在开展教学时都要适当融入德育知识,以形成一个系统的德育网络,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
二、创新教学方法
要想德育教学改革取得实效就必须抓住课堂教学这一关键,因为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通过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德育教育产生认同感。一是开展德育教育时要结合教学目标,联系学生思想和学习实际,使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学生心灵,更加生活化,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德育教育的新颖、实用。二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增进师生间的了解和信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积极搭建互动平台,通过小组讨论、演讲比赛、探究式学习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优化课堂教学。如给学生播放有关法律和道德方面的视频,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平;节假日或课余时间,让学生搜集、整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案例,以增加他们对德育教育内容的感性认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创设教学情境,把所学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并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通过以上方式,让学生学会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提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使枯燥乏味的德育教育更加生动形象,提高教学效率。
三、注重知识的应用
通过德育教育让学生学有所悟、学有收获,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进而内化成自己的实际行动是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找准切入点,通过适时的点拨和引导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把学生的思想从课堂适当地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丰富的联想,进而引发思想共鸣,从简单地学习德育知识上升到自觉行动,这样就达到了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
四、加强家校联系
虽然学校和课堂是开展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但是德育教育的内涵却延伸到了全社会,涉及到每一个家庭。因此,职业学校必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把学生在学校的综合表现及时告诉家长,让家长在第一时间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思想动态,并协助学校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尤其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通过和家长的沟通,学校也能更加真实地了解学生的思想表现,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教育,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之,要想提高职业学校德育教育效率,就必须对职业学校的德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通过完善教学内容,把理论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等方式,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 刘晓娟.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2] 刘琴.职业院校应使德育教育生活化[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1).
[3] 杨宁远,黄妍.试论如何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工作[J]. 黑河学刊,2011(8).
中职院校是我国培养现代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中职院校的教育工作直接决定了我国现代产业的发展,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重要保证。随着教育改革的实施,一些中职学校的就业率高居不下,毕业生升学途径广、出路好,中职学校逐渐进入很多面临中考的学生及其家长的视线,开始和普通高中形成“平分天下”的新局面。
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国中职院校的德育教育与社会形势的发展还不完全适应,尤其是当今的中职院校,招收的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不佳,而且或多或少地存在怕学习、怕吃苦,学生没有完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吸烟、酗酒、打架、骂人、偷盗时有发生,迟到、旷课、不知道体谅父母,贪图享乐的情况。‘有德有才重点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有才弃之不用。’这代表了很多企业的用人理念。要想做好“事”,先要做好“人”,已经成为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共识,但怎样“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搞好德育,却是多年来职教德育面临的难题之一。为了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不断拓宽。所以,促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状态,坚持德育工作创新是当前中职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中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模式呆板,德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不够灵活。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形式还是课堂教学,主要依靠思想政治、法律常识、就业指导等课,内容上还是讲一些条条框框,内容不新鲜,形式不灵活。现在的学生正处于叛逆期,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不甚成熟,看问题容易片面走极端。家长和老师更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忽略了让学生通过生活的体验来理解社会的道德要求。学生的物质条件得到满足,精神方面比较空虚,渴望得到父母或老师的重视,甚至会做出一些出格的行为只为了要引起注意。
第二、学校德育教育重心放在潜能生,学校大多数时间是在“捂摊子”,整天提心吊胆,生怕学生打架出事,夜不归宿惹事,身陷于繁杂的事务中,导致在德育工作在日常中进展不顺利,教育往往是在事情发生后,超前意识较差,教育效果不理想。学校常困扰于差生的瓶颈中,为了挽救失足少年费尽心思,忽略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德育教育要引导学生全体动员,正与我们的校训“修出世美德,习一技之长”,学会技能的同时更应该学会如何做人,努力感化潜能生时更应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上进。
第三、德育教育注重表面,缺乏深层次的教育,难以与学生产生共鸣。虽然不少中职院校不断加强对学生注重德育方面的教育,但教育内容基本都以书上空泛的例子作基础,学生听起来乏味不堪,失去对德育教育的兴趣,无法起到帮助学生塑造正确道德观、价值观的作用。
中职院校加强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在我国多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过程中,各种文化理念相互撞击,社会普遍存在功利心理。社会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专业的知识,还要求其具有正确的价值导向、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敢为人先、回报社会的思想。中职院校的学生为了能够在将来的社会中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除了具备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外,更需要注意在思想教育、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人文素质等方面具备优势。通过有效的培养机制所锻炼出来的学生,无论将来在任何岗位上工作,其专业技能都能够得到有效发挥。
进一步改进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建议
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良好的师德师风对学生优秀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老师的职业道德之一就是要爱学生,关心学生,在学生的心里滋长了爱,学生才会反哺爱。我们平时通过表彰激励的形式,养成讲奉献、比贡献的良好风气,促进广大教师严格自律,自觉加强师德修养。确定德育工作内容,构建适应时展的青少年思想道德体系。
二是确定德育工作内容,构建适应时展的青少年思想道德体系。《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湖南卫视播出的《变形记》里的主人公跟中职学生的年龄相仿,通过观看主人公的一个星期的蜕变,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说出内心的看法。从主人公的脱变经历中得到升华,学会感恩,懂得回报父母,珍惜拥有的生活。
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一定的环境氛围可以强化或改变人的思想和行为。可见环境氛围暗示教育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老师与学生的沟通时必不可少的,老师与学生平等的对话有利于缓和师生间的矛盾。在班级中我们也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重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第二抓好仪式教育,创造一种庄严、神圣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在集体的氛围中感染,激发同学的努力拼搏,积极进取的思想道德情感。第三重视班级环境的布置,培养良好的班风。要求班级环境的布置要造成浓厚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气氛。
四是加强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所谓“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通过行为训练可以塑造人的品德。德育应该彻底从书本走向生活,应该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进入德育,塑造完美人格,真正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待人礼貌,可以培养尊敬师长、与人为善、文明交往的品德;整洁内务,能够培养学生有条理、有规律、讲质量、讲认真的品质;励志晨练,能够培养学生刻苦勤奋、意志坚定的品质。
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社会工程,加强德育教育是适应社会转型期和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必须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采取多种措施,适应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钢,简析中职学校德育的现状及对策,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11(07)
【中图分类号】G711
加强职业院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目前深化职教改革的重要内容。下面结合我所在学校的特点与我的工作内容,思考了如何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强职业院校德育教育。这类学校应着重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德育教育工作迫切性的认识;二是全面认识当代职教学生的特点;三是积极探索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下的德育教育工作迫切性、重要性
近20年来,中国社会的最大变化是进入了现代化进程,而德育教育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困惑与挑战。具体表现在:(1)德育教育工作的现代观念方法与传统观念方法的挑战。由于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当代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相比之下,我们的德育教育工作,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在方法上都趋于滞后状态,因此新时期对德育教育工作来说,难度更大了,要求更高了。(2)教育对象发生了变化,这一代学生,从小就面对社会的各种挑战。对所经历和发生的事情以及遇到的困难、问题要独立地作出判断和选择,他们不像以往的孩子那样惯于服从,而是更重视个人的权利,更重视个性的张扬及自我价值的实现。(3)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使学校与社会的距离缩短。四通八达的信息网络,使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增多,他们一方面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新知识、新事物,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不强,对于众多事物中的消极的、负面的东西也不能予以排斥。
二、全面认识当代职教学生的特点
当代职业教育?所面对的学生有着个性突出、特色鲜明、蓬勃向上的优点,但也存在以自我为中心、感情脆弱的缺点,是一个矛盾的群体。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点:(1)求知欲强,关心国内外大事,对未知领域充满好奇,接受新事物快。但专业学习缺乏动力,社会责任感较差,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择业上好高骛远。(2)自我意识强,喜欢独立思考问题,但逆反心理表现突出,做事情绪化,缺乏毅力,经不起挫折,遇事好走极端。(3)竞争意识强,渴望成功,向往自由、独立的生活。但部分学生"只知受爱,不知爱人",对自己应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缺乏正确的认识,合作意识薄弱,不愿受纪律的约束。(4)爱好广泛,但只重外表,而忽视内涵;喜欢上网,只局限于网上的娱乐,不注意深层次的学习;注重衣着打扮,而不讲究美学,盲目追求名牌,缺乏对消费的正确认识。
三、积极探索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面对上述学生们的新特点,我们原有的德育教育模式显然有些滞后,因此,改变原有教育模式,努力寻求德育教育的新途径是我们德育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1)德育教育观念要转变。一是把过去的政治教育为重点转变为政治教育和道德养成教育并重,改变过去学校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总是围绕政治抽象理论开展的做法,增加有鲜明时代特色、紧贴社会生活的德育教育内容,培养学生树立现代公民意识,先学做人,后学做事,使他们养成基本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文明习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二是变说教为积极引导,在德育教育中克服讲大道理,重形式而忽略实际效果的现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三是逼真的虚拟环境可提供良好的人机交互功能。教材的意义将由传统的"教材控制"转变为"学习者控制",这种环境将极大地促进教学观念发生变化。
(2)德育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优化育人环境,加强德育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学校的德育工作体制,解决好教书育人的结合问题,在全校教职工中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身教重于言教。二是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建立促学生健康发展的育人环境,在学习区、生活区树立名人名言的警示牌,以体现校风、学风,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影响和熏陶。三是在日常德育教育工作中编织立体的德育网络,将媒体、网络的信息,及时同课堂德育教育合起来,并通过办板报、校报及开展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唱响主旋律。
(3)以活动为载体,调动学生正确的德育学习动机。适当开展竞赛。因为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好胜动机和求成的需要会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增强,所以多数人在竞赛情况下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但过多的竞赛也会失去激励作用,还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有损学生的身心健康。
中图分类号:D523.34 文献标识码:A
在中职学院的教育工作中,德育占据重要位置,对学校教育水平高低的评价主要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高低,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导致学校忽视了德育的教育工作,因此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势在必行。
1德育工作目前的状况
随着中央在教育体制在不断改革,国际社会使用各种方法对我国青少年的意识形态进行渗透,并将一系列的腐朽思想如拜金主x、个人主义等在青少年中进行传播的背景下,进而提出了"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大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培养,并将其作为新世纪的战略任务来完成。"因此我们要加强对中职生德育教育的关注,使其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这就需要教育部的相关部门意识到中职生德育教育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且使用科学的方法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2中职生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中职生德育教育方式无法满足新形势的需求
虽然我国目前实行素质教育,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存在,并且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由于中职院校的学生素质普遍较低,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这就使德育教育方式无法紧跟时代的脚步,满足其需求,进一步暴露了这种教育方式的缺陷,最终导致学生的积极性无法调动,更不能集中注意力融入到德育教育的工作开展中。
2.2学生的综合素质低阻碍德育工作的开展
一般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是学习成绩不好并不能在高中或大学阶段进行进一步深造的学生,总而言之,中职学校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根源差,这也是无法避免的。由于近几年来中职院校越来越不受到社会的认可,使其面临招生困难的状况,所以中职院校的招生门槛只能进一步降低,从而导致了学生不服从学校管理且生源质量更差的现象。
2.3社会机构在招聘中存在轻德行重技能的状况
在人才市场的招聘会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只是注重考虑应聘者的专业技能方面,从而忽视了其道德素质的高低,而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企业的招聘观念和倾向的影响下,这些因素直接导致学院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专注于学生技能素质方面的培养,从而忽视德育教育,最终致使中职院校的学生不注重自身道德素质的养成,上述种种社会现实直接导致中职院校在开展教育工作中出现误差。
3加强中职生德育的有效措施
3.1在教育工作中增强德育课的宣传力度
学校在开展教育工作时,课堂是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式,在各类课时的分配上,学校应该增加德育课堂的分配课时。在德育课堂上,多运用一些与实际生活相接近的生活案例,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悟德育,以达到提升其自身道德修养的目的。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德育课的备课,切合实际的理解中职院校教育工作的独特性,能够对症下药,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3.2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气氛
德育教育不仅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也不仅是教师自身的事情,而是整个学校都要注重的一个工作。在开展德育教育的工作中不论你是学校的老师、行政人员还是只是后勤人员,都要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从自身做起,由点到面的开展德育工作,营造整个学校都在注重德育工作开展的良好气氛,从而带动学生学习德育的积极性。教师不仅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还需要保障学生的安全,这就要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增强中职生的法律意识,全面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2、培养学生"珍爱生命,远离"的意识;3、增强中职生的职业安全教育,从而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3.3以社会实践深化德育教育
在中职院校中最独特的就是学生的专业特点,因此要把专业的社会实践和德育教育工作进行完美的融合,以专业社会实践为基础强化德育教育。中职院校最重要的就是对口的专业技术,从学生迈入中职院校的大门开始,就是为了某种专业而来,而这个专业将和学生毕业后从事何种工作息息相关,因此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对德育工作进行合理的布局,在重视实训管理工作的同时提高学生德育教育的水平。在实习或实训中,改变学生的就业观念,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加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4结论
增强中职生德育教育的的措施还有很多很多,因此学校应该在发展中不断探索、创新,以寻找到更符合实际的合理措施。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是漫长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要求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根据时展的需求,紧跟时展的步伐,只有这样才能使德育工作更好的进行,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全面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冯琳.浅谈如何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211-212.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b)-0247-0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不同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思想文化等等,必将对青少年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因而当今青少年的思想意识复杂多变,从而加大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不少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德育教学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一些学校德育工作理念相对滞后,方法简单,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这些问题无法回避地摆在学校德育教育的面前。
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应深深地懂得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对祖国的昌盛,民族的兴旺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应成为素质教育中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者应该用尊重、信任、理解、体贴、关怀去扶植幼苗,这就是教书育人的真谛。笔者在实施小学德育教育中作了如下的探索与实践。
1、了解学生,与学生交朋友
一个教师要想从各方面去教育学生,就得从各方面先了解学生,和学生交朋友。例如,在随便谈话中,有的孩子就会坦诚地告诉你,他并不是想随意破坏纪律,知识不知不觉就错了,听到这样的话,你便对学生有了了解,就能东西他们身上的全部优点和不良习惯。我们可以在个别谈话中像对待家人,朋友那样善意地指明规范的言行,以后经常督促暗示,这样,学生的不良行为就会逐步彻底改掉一,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为人师表,身体力行做榜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为师者的基本要求。其身正,不利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作为老师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思想健康、人格健全的人才和国家的建设者,自己首先要修师德,铸师魂,爱岗敬业,志存高远,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教师的一言一行,要成为学生的表率。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该先做到。凡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一定自身不做。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干着指挥而不站着指挥。教师还应加强知识水平的修养。面对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面对从各个渠道方方面面获取知识的学生,教师只有具备渊博的知识,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较高的威性,才能在学生性格形成上进行指导,学生成长上进行点拔。
3、严格要求,让学生健康成长
古人说:“为师贵严,严师出高徒”。严格要求学生是教师的教育性,说服性和指导性,而不是强迫命令,强制执行,更不是威胁和。“严是爱。松是害”,对每一个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的树立,规范道德行为的形成,我们都要严格要求,对待差生不能放松要求,放任自流。对待优等生,学生干部更要严格要求。有一个学生干部,是在表扬中成长起来的佼佼者,她骄傲,学习自私,不肯帮助别人,甚至有时与同学闹矛盾,这时,教师的工作职责提醒我,决不能降低要求。正是这种合格的要求,才使她真正了解了老师,对她的更加信任,更高的期望和更多的尊重。俗话说:“响鼓还得重敲”,实践证明,只有严格要求,学生才能健康成长。
4、管理前瞻,及时教育防患于未然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应该寓教育于管理之中,及时处理偶发事件,要是等到问题成堆,那就理还乱,麻大烦了。这样就谈不上得心应手,而是处处打被动仗。我们教师要勤于观察,敏于发现,善于教育,做一个医学生“未病防病”的医生,积极进行正面引导,把错误的思想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做到防患于未然。
5、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
“刀伤肉体,话伤心灵”,由于冷嘲热讽,体罚和变相体罚,造成学生离校出走,甚至更严重情况的事例是有的,每天注意观察学生的衣着冷暖,面容神态。给全体同学一个微笑,给这个扯扯领巾,整整衣着,给那个头上轻轻抚摸。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使我深深体会到,孩子是园中的花朵,充满生机,非常幼嫩,任何一点粗心大意可能会伤害他们,甚至使他们枯萎,凋谢。相反,细心管理,就能促使他们健康成长。作为一名教师,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确很重要。我们必须牢记一个“细”字,在孩子心田上细心耕耘,让百花园中繁花似锦。
6、有的放矢,抓住时机教育
抓住教育时机,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实实在在的进行教育,能收到良好效果。我们应面对本班学生的实际,分析本班学生的现状,开展小型多样,切实可行的班队活动,课外活动,第二课堂等。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使多方面的教育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他们在参加实际活动中获得必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例如:开展“一帮一“的活动,渗透友爱道德情感,成绩差的有人帮助,生活困难的有人资助,不守纪律的有人督促……再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差异对症下药,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取得实际效果,切不可无的放矢。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026-01
近些年来,由于社会发展迅速和行业需求的增加,再加上国家对中职学校的关注及投入的提升,使得中职学校办学规模及力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好景象。
1. 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直以来,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然而就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而言,还普遍存在着缺乏自信、学习动力不足、法制观念淡薄、社会责任感不强、劳动观念差以及贪图享乐等诸多问题。因此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中职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正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经济艰涩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2.开展学生德育工作的思路及主要原则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中职生的心理特点,我们的德育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遵循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才用增强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的德育方式来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2.1 德育教育要坚持方向性与时代性相结合。既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育人导向,又要紧密结合时展的时机和中职生的思想状况增强思想性和时代性。
2.2 德育教育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教育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中职生的身心成长的特点,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开展富有成效的教育和引导活动,增强针对性和吸引力。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人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还有教师本身的行为去直接影响学生,是德育教育更有效果。
2.3 德育教育应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既要重视知识传授、观念树立,又要重视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引导中职生自觉遵循道德规范,形成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优良品质。
2.4 德育教育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既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又要加强科学严格的管理,实现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的有机结合。
2.5 德育教育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又要切实帮助中职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树立中职生对生活、学习的自信心,增强教育的实际效果。
3.学生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学生综合素质不高,生源复杂及招生范围受限等问题。职业学校由于生源质量较差,学生入学门槛较低等因素,使得大部分中职生入学时就普遍存在行为自制力差、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差等现象。尤其近几年,在生源剧减和外流的因素影响下,职业学校不得不把招生的门槛降低,虽然看似对扩充学校招生及增加学生人数是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这也给学校的管理、教育或教学带来了新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困难学生、问题学生增多。从我校近几年招生的情况来看,许多学生因为以往种种原因,一进校就有抽烟、喝酒、赌博、打架、说谎、谈恋爱等不良行为及习惯,形成了自由散漫的生活作风,更有甚者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扭曲。导致在校内或校外做出一些违反学校校规甚者是违法的事情来。给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都带来了巨大的困难。b、以前的人生经历和学习经历所带来的难以弥补的心灵创伤。一些学生在中学甚者是在小学时期,由于长期家长不在身边而缺乏必要的管教,导致行为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端正等现象,所以进入中职学校后因缺乏升学等压力,学习上越发不主动,学习成绩自然很差,厌学情绪越发明显,再加上不同程度受到他人的冷眼或歧视,致使他们疏远老师,远离同学,甚至自我封闭,导致师生关系不和、家庭亲情不和。更有甚者还把老师、家人、同学都视为敌对对象,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极大困难。C、社会的歧视。由于中职学校入学门槛较低,中职生管理制度相对宽松,使得部分中职生的行为表现出学习差、素质低以及品行差等特点,从而让社会对中职生或多或少有着不同程度的偏见甚至是歧视。这样最终导致了中职生对学校,对自身以及对社会缺乏相应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故而使得部分中职生表现出“自甘堕落”的行为。
随着职中学生数量的增多,在学校教育中德育教育越来越凸显了其重要性。在职中学校中,德育教育还不完善,在教学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中重视文化和技能的教学,忽视了道德教育。在职中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让他们能够顺利地进行科学文化的学习,忽略了学生的道德教育,没有限制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和习惯,严重扰乱了日常教学活动。
2.家庭的不良因素对学生造成的不利影响。家庭不良因素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巨大的影响。由于家庭的不和睦,让孩子的性格急躁,容易出现走极端现象;一些家庭仅仅给予孩子金钱上的关心,缺乏了心灵的交流和沟通,让孩子形成了物质化、金钱化的价值观,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造成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式各样的信息向学生扑面而来,由于他们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容易被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影响,每天堕落消极,整天上网打游戏,使学业荒废。
二、采用有效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针对职中学生存在的一些不良道德表现,教师要从思想上对他们进行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健康、积极地学习和成长。职中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是获得专门技能,他们是未来的专门型人才。要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获得发展,不仅要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还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引导他们树立道德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使他们成为乐于助人的好学生。
1.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道德意识,使他们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不仅要在教学中向学生进行言传身教,还要主动关心学生的心理。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在课下主动和学生进行谈心,在积极的交流和互动过程中走入学生的内心,了解他们存在不良道德行为的根本原因,帮助他们认真分析不良道德习惯的危害。在教师的主动关心和帮助下,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信赖的感情,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主动改正不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不断提高道德意识,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在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时,教师要深入探究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在师生之间建立平等的关系,并对他们的进步进行鼓励,让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提高对自己的管理和约束,使他们不断取得进步。随着职中生心理和生理的成长状况,他们面临着很多问题,影响着学生的道德素质的有效提高。在学生出现不良道德行为时,教师不要对他们进行严厉的批评,而是要查找和分析不良行为出现的原因,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使他们在教师的帮助下缓解心理压力,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并为提高道德素质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