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高中数学注意点大全11篇

时间:2023-07-05 16:20:1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中数学注意点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中数学注意点

篇(1)

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是高中阶段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笔者结合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经验谈谈如何解决这个重点问题。

一、常规课堂的补充――探究和开放式教学

新课程改革后,高中数学教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以前被动的让学生在题海战术里总结出题规律,到现在讲究以课堂为本,开展探究性教学,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纯的解题。可以说,新课程强调的探究和开放式教学更符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标准,对传统课堂的延伸和补充起到了积极作用,实践证明,开放式和探究式的教学让数学课堂变得不再单调枯燥,而是充满了民主和谐的气氛,学生们非常积极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他人的解法,大家一起总结出这类问题的规律,学生们自己发现规律,就能记得更牢,把知识真正变为自己的东西。教师由原来的主导者变为研究过程的引导者,鼓励学生探索、创新,创造民主的学习气氛,有利于教学相长和建立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表现形式之一,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语言思维的习惯,这对于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大有裨益。数学语言可以从数学术语、数学符号、逻辑连接词等方面入手,围绕数学思想方法来开发学生的潜质。例如,材料中所给出的条件是否都对解题有帮助,条件中是否含有某些隐含的极有价值的信息,是否有可能有一题多解的情况,如果有,哪一种是最佳方案。这种一题多解的训练思路可以让学生灵活运用以前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开辟新思路,对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本质有更全面的认识。另外,通过一体多解的方法还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大地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例如,在讲授“函数的值域”时就可以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逐步让学生在大脑中勾勒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能力包括学生能够读懂数学符合,理解其含义;了解数学概念和属于,并且对于数学结论的本质有清楚的认识;学生能够灵活将旧知识与新学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相结合,通过理论推理和论证获得新的结论;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够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发现其本质,并且对其中蕴含的数学模型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力。数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的成绩,实践证明,那些思维比较灵活且能够掌握数学理论本质的学生一般数学成绩都很优异,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注重抓好基础,在抓好基础的情况下拓展学生的思维,注重学生的创新

能力。

四、关注复习课的质量

孔子提倡学习需要“温故而知新”,几千年前的教育思想即使放在现在仍然不过时。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数学知识应该在学习后的三天内就开始进行复习,一个概念只有反复出现才能被学生记住,一种题型只要做了超过3遍以上正确率就能达到70%以上,因此,上好复习课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复习课不单是要温习学过的知识,更要对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从问题的解决中获得经验,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成绩,深化学习的效果,这也是全部教学活动的归宿。复习过程中暴露的学习过程中的缺漏,要及时解决,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理解。复习课上,教师需要站在整个高中数学教材知识体系的高度来设计课堂,深挖教材背后的数学本质,精心组织习题,使复习课成为整个数学教学环节中的点睛之笔。

参考文献:

[1]凌德兰.新课改数学教师的角色变化[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0(23).

[2]王晓丽.新课改数学教学引发的思考[J].新课程:教师, 2010(5).

[3]张瑞杰.新课改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2).

篇(2)

早在50―60年代,著名的日内瓦学派创始人、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曾明确地提出了人的认识并不是对外在的被动的、简单的反映,而是一种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的观点(认识的建构主义观点)。由于长期在心理学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行为主义学派的巨大影响,使得建构主义观点在很长时期内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80年代以后随着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其逐渐取代了行为主义的主导地位,才获得人们普遍的重视。皮亚杰的认知理论的焦点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的认知发展阶段。他认为认知发展不是一种数量上简单累积的过程,而是认知结构不断重新建构的过程。根据皮亚杰的观点,个体的认知结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化而不断发展,以适应新的环境。个体每当遇到新的刺激,总是把对象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同化),若获得成功,便得到暂时的平衡。如果已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容纳新的对象,个体就必须对已有的认知结构进行变化以使其与环境相适应(顺化),直至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同化与顺化之间的平衡过程,即认识上的“适应”是人类思维的本质所在。

二、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的“构造”过程。所有的知识都是自己的认识活动的结果。通过自己的经验来构造自己的理解,反之,经验又受到自己认知“透视”的影响。数学认识应当被看成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也即是反映和建构的辩证统一。如果完全否认了独立于思维的客观世界的存在,并认为认识活动的最终目的不应被看成对于客观真理的追求,则必然导致“极端建构主义”。

在实际数学教学中,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总是一个劲的抱怨学生连课堂上讲过的一模一样的习题,在考试中出现时仍然做不出来。这里可以依据建构主义观点作如下的分析: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本质是:学习不应看成对于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社会的建构过程。我们对学生“理解”或“消化”数学知识的真正涵义获得了新的解释,“理解”并不是指学生弄清教师的本意,而是指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教师所讲的内容重新加以解释、重新建构其意义,它只是表明学生认为自己“我通过了”。因此,不难理解学生所学到的往往并非是教师所教的――这一“残酷”事实。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最常见的表现是:教师尽管在课堂上讲解得头头是道,学生对此却充耳不闻;教师在课堂上详细分析过的数学习题,学生在作业或测验中仍然可能是谬误百出;教师尽管如何地强调数学的意义,学生却仍然认为数学是毫无意义的符号游戏,等等。学生真正获得对知识的“消化”,是把新的学习内容正确地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从而使其成为整个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著名特级数学教师马明先生有一句很生动的比喻:教师把知识“抛”得越快,学生忘得越快。教得多并不意味着学得也多,有时教得少反而学得多。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对数学知识的主动的建构过程。

关于数学学习的建构主义观点是对于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特别是“授予与接受”的观点的直接否定。学习并非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因此,学习数学的最好方法是做数学,即应让学生通过最能展现其建构知识过程的问题解决来学习数学。

篇(3)

1.关注知识交叉点的训练

知识的交叉点,即知识之间纵向、横向的有机联系,既体现了数学高考的能力立意,又是高考命题的“热点”,而这恰恰是学生平时学习的“弱点”.

2.关注思维过程的培养

数学思维过程表现形式,是数学思想方法的集中体现,又是师生共同交流的纽带.在复习中教师要让学生人人参与讨论,相互进行交流,得以共同提高.

3.强化数学语言的互译

在高三复习中,教师应强化对学生数学语言互译的引导、训练,使学生理解题意,进行互译,从而正确解答问题.

4.强化应用问题考查.

把现实生活、现代科技、社会热点问题作为背景的数学应用问题是高考热点之一,题目往往不是很难,关键是考查对题目信息的理解能力和数学化问题的解决能力.这是今后高考一定会坚持的大方向,但不会形成必考一个难题的“八股”模式,复习时不宜大量收集应用难题,也不宜不加选择的进行专题训练,而应把力量放在对问题的语言形式与符号形式的互译能力的训练上,并且应把这种训练贯穿于复习的全过程.

5.瞄准好热点

中学教学内容与高等数学的结合部.例:复合函数的概念及其单调性,图像的平移、伸缩、对称变换,二次函数闭区间的最值,用二次函数研究方程的根的分布,数列的求和问题等等.这些都是以后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

6.抓住一个关键

书要学生去念,试要学生去考,谁也无法代替.因此能否把学生的内因调动起来,将直接影响复习效果.复习必须注意好以下几个问题:(1)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2)因材施教.①必须从学情出发.②调动学生积极性,做到让学生学有信心,学有兴趣.③控制差生面,抓基础训练,抓速度,抓准确,防止丢分.④控制难度.(3)充分暴露思维过程,不能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掌握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4)提高效率,反馈要及时.

7.做题有几条原则

先易后难,先做简单题,再做复杂题,无须拘泥于题号次序.先熟后生,先做那些题型结构和内容比较熟悉的题,后做那些题型、内容甚至语言比较陌生的题.对于前者,不能因一时冲动匆忙对号入座而落入陷阱,碰到似曾相识的题目,更要注意彼此的区别;对于后者,切不可惊慌失措,万一有偏难题,要及时自我安慰,对别人可能会更难.先高后低,难度大致相当时,先做分值高的题,后做分值低的题,不要专挑高分题做,以免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坚持“先易后难,先熟后生,先同后异,先小后大,先点后面,先高后低”的基本原则.

8.保持最佳的复习心态

心态甚至比学习方法更重要.学习心态是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态,数学活动不仅是“数学认知活动”,而且也是在情感、心态参与下进行的传感活动,成功的数学活动往往是伴随着最佳心态产生的.那么怎样构成复习数学的最佳心态呢?我们必须在复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地给自己创造一种轻松感、愉悦感、严谨感和成功感.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才能形成兴奋中心,使神经细胞传递信息的通道畅通无阻,思维也就变得迅速敏捷. 愉悦感是积极情感的心理表现,具有主动积极学习的倾向性,它是数学学习最佳心态的催化剂.学习中有了愉悦感,学习起来就会兴趣十足,积极主动,思维机制的运转就会加速.严谨感是指追求科学工作作风的情感,它能促使人们言必有据、一丝不苟.心理学告诉我们,严谨的作风会迁移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而数学学习活动又能形成严谨的作风.因此解题过程中,必须思路清晰,因果分明,准确规范,不应有任何遗漏与含糊之处,即“会做的要得满分”.成功感是学习的“内动力”,是促使创造性思维引发的巨大精神力量,因此,要对自己的成绩有一种独特的成功快乐和自我欣赏与陶醉,这样才能保持积极的进取心态.所以,最佳学习心态主要由轻松感、愉悦感、严谨感和成功感构成,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轻松是数学活动成功的发动机,愉悦是成功的催化剂,严谨则是成功的监控器,而成功既是关键又是最终的目的.

9.复习资料要精

复习资料不可超过两套,使用过程中,始终注重其系统性.千万不要贪多,资料多了,不但使自己身陷题海,不能自拔,而且会因为顾此失彼,而使知识体系得不到延续.

有的同学漠视自己作业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将它们简单地归结为粗心大意.这是很严重的错误想法,我们的错误都有其必然性,一定要究根问底,找出真正的原因,及时改正,并记住这样的教训.

10.千万不要去钻难题、偏题、怪题

篇(4)

【中图分类号】G633.6

一、激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动机。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如果学生在合作中获得尊重,在合作中体验到快乐,在自主思考、真诚交流的基础上充分享受了合作成果,那么学生就有了与人合作的自主性、自发性。在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明显分工的互学习,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其感受到自己是小组内不可缺少的成员,只有与组员互动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小组竞争中才有机会胜出。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倡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要求个体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课前自主学习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等。课前自主学习具体分两步走,第一步强化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会认真听课,学会记笔记。第二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提出不同的要求,对自学内容以单元形式进行,给他们较大的空间,让学生尝试自己对自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

三、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办法,是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受到教师和同学的表扬。我的信条是: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使学生喜欢学数学;要使学生喜欢学数学,千方百计地去表扬学生。创设愉快、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才能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互尊、互爱的关系,课堂教学气氛是愉快、和谐、民主的,才能使学生敢于参与,主动参与。教师的态度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反对盛气凌人、生硬粗暴数学教学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的体会。如果学生见到老师,都像老鼠见到猫,还有什么生动活跃可言。

四、及早出示课题,提出教学目标

上课一开始,立即导入新课,及早出示课题开门见山,不要兜圈子。课题出示后,教师可简要提出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才能更好地主动参与。从教育心理学看,有了注意方向,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控制教师讲话,多留练习时间。

五、及时反馈纠正,练习当堂处理

学生掌握知识的信息,要及时反馈,及时纠正。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学生当堂练习,当堂校对,当堂订正,这种学习方式进步快。新世纪的课堂教学必须达到高效化,因此课堂教学要及时反馈纠正,练习当堂处理,具体操作方法:当堂巡回批改。教师在巡视中看到学生做对的题目,随手批改,看到错的题目及时指出错误,让他们立即订正。这样,教师既能及时掌握反馈信息,又能减少课后批改作业的时间;学生既能及时知晓对错,能够立即订正,又能提高学生积极性。

六、充分注重小组评价。

教师可以把小组合作水平列为评价内容,让“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个个进步”成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使学生学会既要使自己有一定的知识方法,还要关心帮助别人获得成功。这样做能很好的消除学生对竞争失败的恐惧,更好的激发学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并能产生“我能行”的积极情感。

总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教学活动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合理、科学的开展,就一定能发挥它的作用,使每个学生在愉快的合作学习中,自主探究,知识、能力得以培养,素质得以提高。

篇(5)

素质教育要求教学实践中应当以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高中阶段是整个教育中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的重要时期,针对高中阶段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下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教学实践活动的素质教育的开展,以及教学改革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只注重对于学生知识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对于学生素质教育以及综合能力的教育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十分不利,素质教育不仅重视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教育,也更加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注重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高中数学具有较强逻辑运行以及思维的特点,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创新改革,适应素质教育下的教学改革。

1.加强对高中学生数感的培养

素质教育要求教学实践活动活动中应注意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高中数学学科的教学时间来说,要想实现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学实践活动的改革创新应注意对学生进行数感的培养,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对于学生对于生活日常事务运用数学符号以及数学原理进行阐释,一次进行学生教学实践的开展,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于所学数学二知识的加深记忆和理解,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以及思维能力有着较大的帮助作用。通过培养学生的数感,运用日常生活原理解释数学知识原形进行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的开展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通过对于学生数感的培养,进而实现运用日常生活现象进行学生数学学科知识的教学实践开展的教学方式,在实际中已经有相关应用。比如一些数学原理以及相关应用多是来源与日常生活的需要。因此,通过对于学生数感的培养,运用日常生活现象进行相关数学知识原理的学习应用,不仅可以实现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提高,还有利于对于学生的探究精神的激发和培养。

2.高中数学课程的创新培养

对于高中数学课程的创新主要是在对于学生的数感的培养形成的基础上,在学生对于高中数学学科有了一定兴趣与认识的基础上,学生形成的对于高中数学学科以及相关知识的认识主要就是通过上述的学生数感的培养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对于日常生活事务的数学原理以及知识的相关应用,对于数学学科学习以及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和兴趣,在这样的基础进行高中数学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的创新。同时进行高中数学学科课程的创新设置等也是对于学生的数感的进一步加强和培养,也是一个对于学生创新的培养积累过程。根据高中数学课程的知识内容,高中数学课程创新主要是通过对于高中数学的代数知识与几何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出来的。

2.1高中代数教学的数感培养和创新。通过高中数学中的代数部分的教学设置从而实现对于学生数感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就是在进行高中数学部分,尤其是高中数学的代数知识部分的教学中对学生的数感进行培养,具体的培养应分别从教学实践活动的教师以及学生方面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首先在进行高中数学代数部分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注意在进行讲授过程中注意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对于所教授的知识内容进行分解或者举例教授,在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原理的理解掌握过程中逐渐启发学生去找寻,进行实现创新。作为教学实践活动的主体,学生在进行高中数学代数知识部分的学习时迎当主动将数学知识原理以及内容等与日常生活现象等进行联系对比,以在对于知识理解基础上,有更多的新发现。

2.2高中几何教学的数感培养和创新。高中数学知识中关于几何部分的知识结构多是以和日常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一些图形有关。因此在进行高中几何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将高中数学的几何教学实践活动与生活现象进行联系从生活常识中注意对于学生几何知识学习的数感进行培养,进而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最终实现学生学习以及教学的创新。

2.3高中数学课程创新实践应用。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实现对于高中数学教学的课程创新,也就是对于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中的数感的培养,主要还是建立在对于高中数学课程的创新以及设置上。进行高中数学教学课程的创新设置离不开对于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以及教学方式的应用,这一点在高中数学的几何知识部分的教学实践中体现的尤其明显。

高中数学知识结构中代数知识部分在进行教学实践活动中,对于课程部分的创新设置例如高中代数排列组合知识部分的课程讲解中就可以由通过对于全班学生以及学生性别等问题在课程教学中的代入应用实现对于该部分知识内容的讲解,由于是从身边的生活中进行,与学生的联系比较密切,而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普遍,因此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兴趣就会更浓,相对的记忆也会更加的深刻。同样在高中几何部分的课程讲解和设置中就更加的容易,生活中的许多图形以及应用等都与几何有着一定联系。

篇(6)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2-0000-01

0 引言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形成热烈的学习气氛,凭借数学思维性强、灵活性强、运用性强的特点,精心设计教案,摆正讲与练的关系,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就一定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章针对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进行研究. 首先分析新课改与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关系. 其次,重点分析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策略,即高中数学教师转变理念,高中数学教师创设环境,高中数学教师关注学生,高中数学教师丰富活动,高中数学教师评价学生,高中数学教师使用技术等六个方面.最后,并以结语形式提出实施文章中总结的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策略的预计效果.

1 新课改与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

1.1 新课改提出的教学理念为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奠定理论依据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即为新课改. 它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基本上可以概括为: “以人为本”与“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能力培养,新课改不否定教师的讲,变苦学为乐学,充分体现“师导生学”,充分利用活动课. 新课改提出的这些教学理念,从根本上为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奠定理论依据.

1.2 新课改提出的课程设置为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提出要求

与原有的高中数学课程比较,新课程增加了算法初步、推理与证明、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以及几何证明选讲等内容. 对于原有教学内容的要求相对降低,但高中数学的教学任务大幅度增加,例如,高中数学教学需要学纲中要求的基础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这些多目标的教学课程设置则对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提出要求.

2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策略

2.1 高中数学教师转变理念

高中数学教学效率得不到提高,很重要的一条原因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未真正地贴合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 尤其是数学教师在从事了多年的实践教学之后,仍不能真正地认识数学教育教学的目标,从而对教育工作产生消极影响.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率需要逐渐地转变理念: 第一,高中数学教师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即教师需要认识到高中数学是一个多元的复合体,应在教学中选择科学的教学模式,需要形成教学形式与教学非形式方面的对立统一,实现高中数学科学性质和艺术性质的结合与统一.第二,高中数学教师树立完整的教学目标. 即以发展的观点认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 逐渐地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等多项基本能力; 提高数学地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 发展学生的思维意识和创新意识; 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2.2 高中数学教师创设环境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需要高中数学教师创设环境.第一,在教学设计环节. 具体做法: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特征逐渐地整合教材内容,实现知识点的优化; 教师需要认真地区分直接教学效果好的知识与自主学习效果好的知识; 教师需要找到教学精确的切入点; 教师需要具有“差异教学”的理念. 第二,在设置课堂情景环节. 具体做法: 通过问题加工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设置民主、平等、尊重、友爱和关怀的课堂环境与教学情境. 第三,在师生交流环节. 具体做法: 设置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重视与认真回答高中数学课堂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与学生进行高效的数学问题谈论.

2.3 高中数学教师关注学生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需要高中数学教师关注学生.第一,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具体做法: 使用生活中的例子或者某些电影情节讲述抽象、不易理解的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的亲切感; 通过重点化的详细讲解、典型例题分析、强化习题训练等方法突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用情境教学的方法与刺激教学法进行学生易错的地方的教学. 第二,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责任感. 第三,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形成良好习惯.

2.4 高中数学教师丰富活动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需要高中数学教师丰富活动.第一,开展新型的高中数学探究课程. 第二,开展丰富的高中数学兴趣课程. 第三,实现高中数学课程的建模. 例如,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 彩票中的排列组合. 需要让学生首先了解的原则: 在求排列组合时,经常要用到两条原则―――加法原则和乘法原则. 学生根据探究性的问题可以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学生收集资料与讨论中可以配置若干的兴趣话题等,诸如数字型彩票每次开奖共有特别号码个数等问题.

2.5 高中数学教师评价学生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需要高中数学教师评价学生.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多方面进行多元化的评价: 第一,对学生掌握的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的评价,以及对学生理解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的评价. 第二,对学生掌握的高中数学基本技能的评价. 第三,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评价,以及对学生的综合素养的评价. 第四,对学生学习高中数学过程的具体评价.第五,对学生多方面的评价,还要注意评价的多元化.

2.6 高中数学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有复习、引入、传授、反馈、深化、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如何恰当地把各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最重要因素。设计课堂层次时,必须重视认知过程的完整性。

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要努力做到使教学层次的展开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活动协调和谐。

设计课堂教学层次还必须注意紧扣教学目的与要求,充分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基本要求与能力要求,从多方面围绕教学目的来组织课堂教学。当课堂容量较大时,要保证讲清重点,解决难点,其他的可以指明思路,找出关键,有的甚至可以点而不讲,但要指导学生自学完成。当课堂容量不大时,可安排学生分析评论,并进一些深化练习,进行比较、提高,这样,课堂结构紧凑,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2.7 结语

一般情况下,落实以上教学策略,高中数学教师真正地转变理念,在教学中注意创设环境,关注学生的特点与变化等,逐渐地丰富课堂活动与课外活动,全面地评价学生,且注意教育教学中使用技术,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将会逐渐增加,学生的创新意识将更加强烈,学生基本的数据处理能力与数学解题能力、问题提出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数学主动学习的能力将会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将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篇(7)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由于初、高中数学结构、教师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差异,当学生进入高中后,出现大部分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学,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渐渐地认为高中数学神秘莫测,从而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与学习兴趣。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有多方面,但最主要的根源还是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以下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找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教学方法 初中学生升入高中后将面临许多不同的变化,受这些变化的影响,大部分学生不能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高一数学教学是对学生在高中学习数学的起步阶段,为了能紧跟新课改的步伐,我们数学教师必须分清楚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抓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使学生能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模式,从而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本文结合高一教学实际,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分化原因进行分析,并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搞好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谈谈以下建议:

一、进入高中后数学成绩变化原因分析

1、数学教材的变化。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与数字,且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与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要注重分析。其次,近几年新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数学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数学因高考的影响,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并没有降低。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增加了难度。

2、学习环境与学生心理变化。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教材、同学、教师等都要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经中考后一个暑假的放松,进入高一后无紧迫感。也有可能在入学前,就听过高中数学难学,为此产生了惧怕心理。的确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异面直线等。

3、教学课时变化。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对学生进行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都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了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也使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二、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主要措施

1、做好准备工作,搞好入学教育。

这是搞好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基础工作。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特点,入学教育时要做好这几方面工作:⑴、给学生讲清楚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⑵、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并补充高中要用到而初中却没有讲到的知识;⑶、结合实例给学生说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并指出注意事项;⑷、请高年级学生谈他们的体会与感受,引导新生少走弯路,以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节奏。

2、高中数学教师要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内容,便于做好教学衔接。

新课程改革后,初中数学新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对此,高中数学教师要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内容,便于做好教学衔接。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的内容进行了删减,有的在内容难度、深度和广度上降低了要求。如二次函数在初中就降低了要求,十字相乘法等已基本不提,使得高一学生只要遇到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就把繁琐的求根公式搬出来,这给高中数学的教学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为此根据高一教材和教学大纲,教师要制订出相应的高中数学教学计划,确定应采取怎样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3、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

高中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伸和提高,所以在高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能深入研究两者间的联系和区别,正确处理好新、旧知识的串连和沟通,便能顺利地开展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使学生较快地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教学中,帮助学生先复习初中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便能分散教学难点,减缓坡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教师可以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淆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4、以教材为基础,尊重不同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

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难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高一数学教学中,在速度上要放慢起始进度,慢慢加快教学节奏;教学中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学生已知的情况引入;在知识落实上,要以教材为基础,先落实“死”课本,然后后变通并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的讲解上,从不同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的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5、对学生思想激励上做好宣传工作。

篇(8)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构建有效的高中数学教育教学已经成为一个热点。但是目前我国高中数学教学效率普遍偏低,使得高中数学教学难以发挥其最大效用,阻碍了高中数学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因此应当明确高效课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重要作用,并且针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构建有效的高中数学课堂教育教学。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不仅能够使高中数学课堂的气氛变得更加活跃,还能够提高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欲望,进一步的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效率,促使高中数学教学综合水平的提升。

一、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重要意义

相对于初中数学而言,高中数学更为枯燥,其复杂程度更甚,学生学习高中数学所面临的困难更大。但是高中数学作为学生高考成绩中重要的组成成分,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十分重要的,因此学生必须努力的掌握高中数学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现阶段高中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学习压力,学生课后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不断地练习中,而真正掌握理论知识的时间就是在课堂中,因此如何把握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提高高中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指的是,在有效的高中数学课堂中,将知识传输给学生,并且要求学生能够充分的掌握教师所传输的知识,从而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效率,进而提升高中数学整体的教学质量。但是面对压力越来越大的高中生,如何提高其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提升课堂的学习氛围,强化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的掌握,是现在大部分高中教师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的问题。由此可见,构建有效的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课堂就显得十分重要的。

二、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校课堂

构建高中数学高校课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热情,还能够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以及高中数学的教学水平。那么应当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呢?

1、教师应当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式

教师应当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式,是提高高中数学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要想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就需要教师能够进行大胆的创新,脱离传统高中数学教学观念,更新教育教学思路,创建出更加有效的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模式。由于高中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应当利用高中生所具有的这一特点,推行小组合作的教育教学模式,并积极地推进学生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通过共同的思考、交流,最终得出准确的答案。通过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热情,还能够促使高中数学课堂效率的提升。

2、教师应当把握教学重点,进行合理课堂设计

除了上述的一点外,教师还应当通过把握教学重点,进行合理的课堂设计,来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效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育教学时,应当掌握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状况,结合相应的学习理论,针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课程安排,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高中数学学习,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而要想进行合理的课堂设计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应当做好新旧知识的连接。高中数学知识之间有很强的连贯性,教师在传输学生知识时,应当将新旧知识连接起来,在旧的知识上展开论证,从而引申出新的知识。第二,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将课堂的重点难点有效的融入整体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穿插着重难点,使学生能够有效的掌握相关知识。

3、培养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是提高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只有激发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兴趣,才能够促使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进而促使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水平更进一步的提升。那么教师应当通过怎样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呢?

教师在教学时,应当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进而激发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例如:在进行几何教学时,教师不能用简单的枯燥的方法将图形呈现在学生面前,进而寻求一些方法进行论证,进而得出相应的定律。应当依据本次课堂的内容,将主要的图形展示出来后,要求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图形进行一一的解剖,进而对分割开的图形进行一一的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相应的定律。高中数学教师尤其应当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不同的教育教学设计,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予一定的鼓励,从而提高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高中数学整体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结束语

构建高中数学高校课堂,不仅需要高中数学的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身修养,以及学生自身学习的积极性,还需要学校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热情才能够得到加强,高中数学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够得到提升,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才能够更加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淑贤. 高中数学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调查与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2014,(05)

[2]侯丽琴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高校课堂构建思路[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2)

篇(9)

不可否认,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对高中数学教学的促动还是很大的,发挥的也是积极的促进作用.

1.增加师生交流

在繁忙的高中学习和教学中,师生之间交流的几率不高,就每一个知识点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种几率更是低之又低,而实施课堂提问在某种程度上,恰恰就弥补了这其中的不足,增加了师生之间就知识交流的机会和次数,高中数学也是如此.

2.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授课是一门艺术,好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一艺术手段来让学生们在享受中完成学习任务.课堂提问作为高中数学教育教学中的艺术手段之一,如果能利用得恰到好处,除了促进和推动教学以外,还可以活跃高中数学原本枯燥、紧张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们在相对轻松、快乐的氛围里完成学习.

3.强化教学效果

强化教学和学习效果,这是实施课堂提问教学的最根本目的.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就是要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们对课堂知识的接受与掌握情况,而课堂提问会把教师想掌握的情况一一解开.

二、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表现形式

课堂提问在高中数学的教育教学中所显现的有效性是很明显的,这里笔者通过实践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有益有效的表现形式,与大家共同探讨.

1.增强互动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在增强互动的同时,还可以加深师生之间的友谊,增进信任和彼此了解,从而达到“一箭双雕”和“一子双效”的教学目的,既实现了互动,又增进了师生感情.

2.提高兴致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可以提升高中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在老师提问的引领之下,学生们的思绪也会随之激发和思考,那么久而久之,学生们的学习兴致也会自然高涨.

3.集中注意力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可以带动高中生的注意力,高中数学课堂是枯燥而且寡趣的,所以在学习期间学生们很容易出现精神溜号,或者瞌睡、做其它事情等现象,这时教师如果能设计高中数学课堂上生动有趣的提问,就可以高度集中每一名学生的注意力.

4.带动后进生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可以有效地带动后进生的学习和进步,因为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认为自己被提问就是被老师所重视,被老师所看重,尤其是学习较差的后进生更是非常在乎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机会给了谁,所以说,在高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问不仅有效推动了课堂教学,还起到了带动后进生的积极作用.

三、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方法

真正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必须要掌握好、使用好这其中的方式方法,笔者归纳为“五好”即:掌握好提问节点、把握好提问对象、设计好提问内容、裁量好提问节奏和巩固好提问成果,下面结合实例予以一一展开.

1.掌握好提问节点

就是要掌握好什么时间、什么教学节点去提问题,有的人可能会问,什么时候提问还有什么不同吗,答案是大有不同.原因是如果问不到点子上,无疑是在浪费时间,如果问的不是时候,回答问题的学生会产生疑惑,其它同学更是听得一头雾水,根本就达不到应有的、预期的现象效果.例如,在学习高中数学“数列”和“不等式”时,因为二者在计算和统计上的复杂性,所以在提问的时候一定要确定学生们基本掌握了二者的统计和计算方法,再予以提问,以免出现答不上、统计不出来、计算不出来的冷场现象.

2.把握好提问对象

就是要把握好对谁提问的问题,这是广大高中数学教师们必须要科学把握好的一个课题和必须坚持的提问原则,即要根据所提问题的难易度来选择适当的提问对象,尤其是相对简单的问题,更是要留给性格内向平时不怎么回答问题或者数学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调动这一部分相对被遗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高中数学“集合”时,关于集合的概念,还有关于集合元素和特点等知识,均属于基础性的知识,回答起来也非常简单,所以更要照顾弱势群体.

3.设计好提问内容

就是要提前设计好这一节课提问几个问题,分别就提问内容提前拍定,把一些例行提问的课堂问题方案准备好,有的放矢,打有准备之仗,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确定提问对象、还是寻找提问节点、还是掌握提问节奏,抑或是临时性地再出现新的提问,都会有高度的目标性和明确性,不至于措手不及.例如,在学习高一“函数”时,就要预先设计好如下几个问题:对应、映射、函数三个概念的共性和区别、函数构成的三个要素、函数的解析式和定义域等等.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性的知识,才能顺利学习函数的计算,以及其它与函数相关联的高中数学知识.而在学习这一章节时,就是要提前设计好需要学习和提问的相关问题,发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4.裁量好提问节奏

篇(10)

一、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要求

1.注重课堂教学效率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课堂教学的时间十分有限,再加上学生在课堂中注意力的集中有着时间性,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设计有效提问的过程当中,需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的时候,需要准确的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确保问题能够符合绝大多数学生的能力,从而保证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数学问题的思考中来。同时,在设计有效提问问题之时还应当注意问题需要具有针对性,立足于教材的重难点之时,控制好问题的数量,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2.注重课堂教学收获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除了需要注重效率之外,还应当加强对课堂教学收获的重视,确保教学活动能够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问题的过程当中,需要以新课改的相关要求为指导,以高中数学课程目标的实现为教学目标,通过进行有效提问的设计,不断优化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使得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收获,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学会站在数学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寻找解决的方式方法,促进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3.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新课标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师生之间的和谐发展,营造共同学习的良好氛围,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有效提问就是师生互动交流的一种体现。在设计有效问题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得学生能够逐渐形成数学意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实现有效学习。

二、高中数学有效提问的实践应用

1.深入教材设计问题

教师在设计有效问题之时,需要对高中数学教材进行深入的研读,这也使得提高问题设计准确性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需要深入教材,准确的把握好教材的任务,明确知识点所处的地位,按照相关的教学要求,进行问题的设计,使得问题能够具备有效性。同时,教师在设计有效问题之时,还应当与学生的学习状况相联系,设计与学生实际学习水平向适应的问题,使得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在讲解“二次函数单调性》,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已知f(x)=x2+ax+1在(2,+∞)上单调递增,则a的取值范围是多少?问题,这一问题比较适合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能够自己进行解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提问的有效性。

2.掌握时机提问问题

在进行教学有效提问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活动的进程,把握好问题提问的时机。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利用情境导入的教学方式,制造问题出现的“冲突点”,为有效问题的提出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同时,利用不同类型以及层次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使得全体学生都能够融入到问题的思考中来,并且为更多的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以及自信心,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讲解“对数”之时,教师可以采用折纸的方式,设计这样的教学情境,“将一张0.083毫米的纸进行3次对折,厚度不到1毫米,而如果进行30次对折之后,厚度大约是多少?”在这一过程当中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融入到问题的思考中,进而进行接下来的课程。

3.及时诊断增强互动

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有效提问的过程当中,需要对问题进行及时的诊断,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有效提问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解释,使得学生能够清楚的理解并掌握问题的解决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高中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课堂提问作为高中数学学习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教师要想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就必须要设计有效的提问。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需要按照有效提问的要求,深入了研读数学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设计问题,掌握好问题提出的时机,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系统性的总结,分析其中的错误,进行着重讲解,使得学生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促进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民莉.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J].新课程,2015,(3): 171.

篇(11)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062

高中数学是学校教育中永恒且最重要的部分之一。高中数学是整个高中的必修课程之一,不仅在人们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学术研究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数学是科学研究的工具,也是其他学科的基础,还是决定学生高考成败的重要学科。然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数学又是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的学科。因为高中数学具有相对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和较强的系统性,这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和挑战。同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达到教学任务,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得到进一步深化,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维逻辑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改变现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习兴趣成为推动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内动力。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就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兴趣,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几点建议。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教学方法枯燥乏味

有些高中数学教师为了赶进度和应对高考的压力,会进行题海式训练,或者一直不停地讲解知识,不会将数学融入生活,赋予趣味性的色彩,原本教学内容就枯燥乏味、抽象性相对较大,如果高中数学教师没有采用适合灵活的教学方法,那么学生对高中数学课的学习兴趣也不会浓厚。

2. 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

高中数学要比初中数学难学很多,有部分学生的初中数学基础知识不扎实,导致学习初高中数学无法很好地衔接,学生越来越害怕学习数学。一部分学生由于高中数学计算的复杂程度增加,抽象性加大,而对数学学习心生烦躁厌恶,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不求甚解,理解停留在表面上,不重视基础。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方法

1. 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的态度,并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成绩,从而直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因为学生往往将对教师的情感转移到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上去,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学生知识的获得大多是依赖于数学教师的讲解,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个人魅力,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培养师生间的感情。还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和关爱他们,和他们成为朋友。建立融洽、和谐、友好的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而使他们产生对高中数学学习的渴望和探究的热情。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主动接受所学的知识,并能在实践中充分利用,培养他们对数学的热爱才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

2. 适时、正确地运用多媒体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不能只按其课件按部就班地地进行演示、演播,教师的讲解和必要的板书要穿插其中,采取板书教学和多媒体展示教学相结合,以改善多媒体教学知识结构较为松散、学生视觉疲劳的情况。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来选择适用的信息技术使用类型。

3. 加强互相交流,体验学习乐趣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泼、自由的状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合作式学习是一种重要且高效的教学方式,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具有创造性地学习。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标理念,它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合作交流学习以小组活动为主体。小组要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一个小组学习小组是有性别、学习成绩、学习能力、个性、家庭背景搭配等各不相同的同学组成,在组建合作小组时,要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取长补短,利于分工协作。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同一小组内通过合作探索,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和群体合作的优势,使各自优势互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合作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锻炼。

4. 引导学生积极质疑,维持学生的兴奋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