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中学生诚信教育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当今社会,诚信缺失,道德危机,无一不在威胁着中国人的生存,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中国梦的构思,不得不让人反思。诚信教育,依然将要成为中国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将影响我们的未来,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然而,如何让诚信教育在每一个国人的心中生根发芽呢?那么,我认为,初中生诚信教育将成为重中之重。
我国社会主义性质以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决定了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而我国古代就有人本性善之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小开始养成诚信的优良习惯,而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育,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 首先,我们应该正视学生的差异。不同阶段的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与成人相比较,初中生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有着独特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初中生与成人间的巨大差异,探求符合其特点的教育方式,不压抑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世界,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如果每一个教育者都能真真切切的站在被教育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为其设身处地的着想,那么教育将会实现他最根本的价值。
其次,我们应该关心和尊重每一个学生。关心学生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是给予学生远航的动力的根本。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必然存在,教育工作者必须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使各种类型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在一个优秀教师的眼中,学校没有“差生”,只有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这样的学生要特别的关心尊重。如果像一块用旧的抹布放在一边,置之不理,那就是用错误对待错误了。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遵循认知规律,开展分层次的教育。鉴于初中生年纪不大也不小,年龄跨度大,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不一、思维不同、意识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对低年级学生教育以“不说谎话、不随意拿他人东西”为主;在中年级提出“不要不懂装懂、不贪小便宜”的基本口号;而对于高年级同学要力争做到“不弄虚作假、与人相处要讲信用”的美好品质。这样,可以充分引导中学生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诚信教育。
那么,又该如何开展呢?
我想,应该以课堂为渠道,在各个学科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各个学科的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舞台,而这一舞台,对于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学生的在校生活尤以课堂为先导,因此,我们更应该发挥课堂教育这一渠道,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作为各学科的教师 ,应该充分挖掘、寻找教材内容中诚信教育的渗透点,加强学科诚信教育的渗透意识,在课堂教育中渗透诚信教育,将诚信教育与训练深入到课堂中,使教育内容更加丰富而具体。从而实现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理念。
由于初中生好动,喜欢新鲜,好奇心强。因此,在开展诚信教育时,可以采取动态的教育形式,寓诚信教育于活动中,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明白什么是诚信,领悟诚信的真谛。
那么,光有学校的动力是否可以真正的让初中生诚信教育的目标彻底实现呢?我认为家庭和社会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是做人的首要德行。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在中学生中广泛开展诚信教育,有着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正确估价、辩证分析和评价学生的诚信道德
在中学生中开展诚信道德教育,主要目的是培养他们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应该说,经过多年的教育,绝大多数中学生的道德素质是好的。但是,也要看到,目前社会上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等活动的蔓延,一些家长在日常行为中不讲信誉的行为,都给中学生的成长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有些学生在诚信过程中受到欺骗,使他们潜移默化地把这种欺骗转嫁给其他同学;有的同学内心想说真话,但是又不愿在老师面前说真话,怕说了真话会遭到老师的批评;有些同学对不关自己的事情漠不关心,既不得罪老师,也不愿得罪同学,做“老好人”……
二、教师要以诚信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切都应该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人格的魅力是德育工作者不可缺少的素质。试想,一名教师说话不算数,不讲信用,那么他的学生就可能会不信任他,他也就难以培养出诚实守信的好学生。教师要以高尚的诚信人格影响学生,做诚实守信的表率。只有这样,才会不失信于学生,才能在学生的心目中形成榜样的力量。一个人的人格魅力是无穷的,是主动、具体、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教育资源,教师以身作则,把言教和身教结合起来,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可以培养出诚实守信的学生的。
三、实施诚信教育,须净化校园环境
第一,学校应该形成一种人人讲诚信、处处有诚信的氛围。诚信的基本要求是真实,没有真实也就没有了诚信。在日常学习中,针对同学中出现的脱离诚信的现象,教师应该发现苗头,及时加强引导与教育。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他们的日常交往活动也是在学校的大氛围中实现的。学校要营造诚信教育的环境,培养学生“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背信弃义为耻”的道德规范,让他们处处感受到“诚信”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益处,使之受到感染和影响,从而远离虚伪和欺诈的环境。这是诚信教育的重要环节。
第二,学校要深化诚信道德体验教育。诚信道德是在道德实践中形成的。要创设道德情景,让学生在家庭、学校、社区和大自然中主动寻找诚信角色,通过切身的实践和体验,接受诚信道德教育,使之在实践中丰富对诚信的体验,不断积累经验,认识到诚信道德对其成才、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自觉和主动地参与诚信实践活动,在参与活动、体验互动中学会诚信做人,恪守诺言。比如开展无人售报活动,即在校园一角设置无人售报箱,给出报刊单价和投币箱,由学生自己投币取报,并组织学生轮流管理负责清点报纸和钱币,并把每天的情况作记录,写下自己的感想。小小售报活动充分利用学生参与管理、记录情况、发表感想等形式,使学生真实的体验了校园的诚信状况,并作出反思,较好地达到了诚信自我教育的目的。
第三,形成诚信道德的校园舆论氛围。学校在实施诚信教育活动过程中,要开展相应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橱窗、宣传板报、校园广播、电视和校报,宣传诚信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强化“诚信光荣,不守信可耻”的道德观念,真正形成“诚信者受赞扬,不守信受贬斥”的校园氛围。尤其对校园发生的不诚信的事情,要看准苗头,认真对待,及时进行舆论谴责。
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要密切结合
家庭是孩子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是诚信教育的启蒙学校。现在诸多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在诚信教育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这种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或者理论的灌输,更多地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和示范作用。实际生活中,有些家长帮助学生完成作业,帮助他们开脱或者撒谎,有时甚至还“谆谆教导”孩子,以为老实人吃亏,那样,孩子们必然在心灵上打上不诚信的烙印。家长应该正确引导孩子,担当其对子女进行诚信教育的最佳指导教师的责任,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取得应有的教育效果。另外,社会教育也要和学校教育密切结合起来。政府职能部门在诚信道德的宣传教育中,要有号召,更要有行动。诸多报刊、电视对不诚信的案例宣传,在广而告知市民的同时,也有相当的负面影响作用。社会的倡导、号召和公务人员的以身作则都会在无形中对学校诚信教育带来良好的促进作用,成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补充。
参考文献
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是做人的首要德行。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在中学生中广泛开展诚信教育,有着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正确估价、辩证分析和评价学生的诚信道德
在中学生中开展诚信道德教育,主要目的是培养他们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应该说,经过多年的教育,绝大多数中学生的道德素质是好的。但是,也要看到,目前社会上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等活动的蔓延,一些家长在日常行为中不讲信誉的行为,都给中学生的成长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有些学生在诚信过程中受到欺骗,使他们潜移默化地把这种欺骗转嫁给其他同学;有的同学内心想说真话,但是又不愿在老师面前说真话,怕说了真话会遭到老师的批评;有些同学对不关自己的事情漠不关心,既不得罪老师,也不愿得罪同学,做“老好人”……
二、教师要以诚信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切都应该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人格的魅力是德育工作者不可缺少的素质。试想,一名教师说话不算数,不讲信用,那么他的学生就可能会不信任他,他也就难以培养出诚实守信的好学生。教师要以高尚的诚信人格影响学生,做诚实守信的表率。只有这样,才会不失信于学生,才能在学生的心目中形成榜样的力量。一个人的人格魅力是无穷的,是主动、具体、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教育资源,教师以身作则,把言教和身教结合起来,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可以培养出诚实守信的学生的。
三、实施诚信教育,须净化校园环境
第一,学校应该形成一种人人讲诚信、处处有诚信的氛围。诚信的基本要求是真实,没有真实也就没有了诚信。在日常学习中,针对同学中出现的脱离诚信的现象,教师应该发现苗头,及时加强引导与教育。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他们的日常交往活动也是在学校的大氛围中实现的。学校要营造诚信教育的环境,培养学生“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背信弃义为耻”的道德规范,让他们处处感受到“诚信”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益处,使之受到感染和影响,从而远离虚伪和欺诈的环境。这是诚信教育的重要环节。
第二,学校要深化诚信道德体验教育。诚信道德是在道德实践中形成的。要创设道德情景,让学生在家庭、学校、社区和大自然中主动寻找诚信角色,通过切身的实践和体验,接受诚信道德教育,使之在实践中丰富对诚信的体验,不断积累经验,认识到诚信道德对其成才、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自觉和主动地参与诚信实践活动,在参与活动、体验互动中学会诚信做人,恪守诺言。比如开展无人售报活动,即在校园一角设置无人售报箱,给出报刊单价和投币箱,由学生自己投币取报,并组织学生轮流管理负责清点报纸和钱币,并把每天的情况作记录,写下自己的感想。小小售报活动充分利用学生参与管理、记录情况、发表感想等形式,使学生真实的体验了校园的诚信状况,并作出反思,较好地达到了诚信自我教育的目的。
第三,形成诚信道德的校园舆论氛围。学校在实施诚信教育活动过程中,要开展相应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橱窗、宣传板报、校园广播、电视和校报,宣传诚信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强化“诚信光荣,不守信可耻”的道德观念,真正形成“诚信者受赞扬,不守信受贬斥”的校园氛围。尤其对校园发生的不诚信的事情,要看准苗头,认真对待,及时进行舆论谴责。
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要密切结合
家庭是孩子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是诚信教育的启蒙学校。现在诸多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在诚信教育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这种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或者理论的灌输,更多地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和示范作用。实际生活中,有些家长帮助学生完成作业,帮助他们开脱或者撒谎,有时甚至还“谆谆教导”孩子,以为老实人吃亏,那样,孩子们必然在心灵上打上不诚信的烙印。家长应该正确引导孩子,担当其对子女进行诚信教育的最佳指导教师的责任,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取得应有的教育效果。另外,社会教育也要和学校教育密切结合起来。政府职能部门在诚信道德的宣传教育中,要有号召,更要有行动。诸多报刊、电视对不诚信的案例宣传,在广而告知市民的同时,也有相当的负面影响作用。社会的倡导、号召和公务人员的以身作则都会在无形中对学校诚信教育带来良好的促进作用,成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补充。
参考文献:
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日益成为国家间竞争的主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和充分体现。党的十首次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之一的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是个人品质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要求人们诚而有信、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对法律、规则和契约忠诚。诚信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理念,2004年3月教育部提出:“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建设诚信社会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性;充分认识诚信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件大事,认真抓紧抓好。”[1]那么,当前校园内有悖于诚信的表现有哪些呢?学校应如何抓好、落实诚信教育呢?本文拟从内化、外化、固化等角度探析学校诚信教育融入中学生行为规范养成的策略。
受社会上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校园内有悖于诚信的表现时有发生。如学习中缺乏诚信。学习中的诚信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学习作风,以诚信为原则,勤学苦练,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现在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诚信的行为有:迟到早退,课堂上大声喧哗,扰乱其他学生的学习;上课不专心,课后作业不自主完成,时常抄袭其他学生的作业以应付检查;考试时,选择作弊应付考试,等等。再如日常生活、交往缺乏诚信。诚实守信是日常生活、交往的行为准则,是建立友谊的基础,遵守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其积极意义。现在的学生在生活中的不诚信现象有:互相攀比,向家长提出不切实际的生活要求;讲假话,以学校为幌子向家庭索取钱物,用于上网吧、吃零食;向朋友借了钱在限定时间内不归还……造成中小学生诚信缺失既有客观原因,如社会环境的某些不良影响、家庭教育的缺陷和失当、学校教育的偏差和失误;又有主观原因,主要是中小学生自身心理特点和道德自律意识欠缺等因素的影响[2]。
金子有价,而诚信无价。全方位加强高中生诚信品质教育已是当务之急。“自明诚,谓之教”,正如华中师范大学高玉平教授指出的,诚信“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2]。
一、内化于心――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提升学生对诚信价值观的认知与认同。
1.宣传先行
培育和践行学生的诚信,学校宣传教育应先行。学校要大力开展诚信道德宣传,创设道德情境,营造人人讲诚信的氛围。针对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有的放矢地开展诚信教育,开展诚信宣传的形式要多样性,途经要多元化,要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教育学生。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学校实行诚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诚信道德品质,而诚信道德是在道德实践中形成的。
2.营造氛围
学校开展诚信道德宣传教育活动的同时,应努力在学校、年段、班级营造一种有利于诚信品质形成的环境氛围。引导学生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强化“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形成诚信者人人夸,不诚信者遭鄙视甚至受惩罚的学校、年段、班级道德氛围。尤其注重班级层面的诚信宣传教育,班级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其形成诚信的浓厚氛围,使诚信教育内容和要求人人皆知,真正让诚信内化为学生的思想认识,内化于心。
二、外化与行――活动载体,体验升华,提高学生对诚信价值观践行的自觉性。
1.建立导向机制
把诚信教育的要求融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之中,转化为治校的规章制度,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诚信的制度导向及机制,建立落实诚信教育的规章制度,使诚信教育具象化、制度化。把诚信教育要求贯穿依法治校的实践中,用法律的权威推动诚信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追求和行动。把培育和践行诚信融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守则等行为准则之中,使之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基本遵循。培育和践行学生的诚信关键在养成,最根本的是要外化于行,即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以“知”为开端,遵循知、情、意、行的内在规律,最后形成自觉、自主、自动的行为习惯[3]。
2.搭建体验平台
关键词: 中学生;诚信;教育;对策
Key word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honesty;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5-0304-02
0引言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中对学生的要求。中学阶段,是学生道德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大好时机。从总体上看,中学生的诚信道德状况主流是好的,他们普遍为人忠厚、诚实,做事讲信用,是一个讲文明、讲道德的良好群体。但是,由于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不少学生诚信道德不容乐观。笔者就“在校未说过谎话”这一主题,对某镇的三间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是:在校学生中未说过谎话的平均只占5.8%,其中,幼儿园小朋友占85%,小学生占49.5%而中学生仅占20%。针对以上令人担忧的数据,作为第一线教育工作者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有必要对诚信教育进行反思,针对存在问题,分析原因,采取对策。只有教育好中学生,祖国未来才有希望。
1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现象
现代社会诚信包含诚实与守信两个方面,诚实是守信的基础,离开诚实就没有守信,守信是诚实的外在表现,也是判断诚实的标准。作为一名中学教师,通过与学生的直接接触和侧面了解,发现中学生缺失诚信主要有如下几表现:
1.1 迟到、旷课、缺课现象严重《守则》、《规范》明确规定,学生不迟到、不旷缺,但学生就是不能遵守。对早午读迟到、旷课缺课习以为常,时间观念淡薄。不管迟到、旷缺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他们总是会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即使教师举一反三耐心教育,学生仍不以为然。
1.2 抄袭作业,不交作业教师经常教育学生“作业自己独立完成、准时上交”。不少学生上课不认真,课后不复习,把时间精力放在玩耍中,无心向学。为了应付老师、家长,抄袭他人作业、不交作业现象时有发生,作业完成质量差,成绩上不去,甚至倒退。
1.3 考试作弊,涂改分数有部分学生,特别是基础薄弱、成绩差的学生,平时不认真,到了各种类型、各种科目考试时,为求考试合格或贪慕虚荣,或为了取得更好成绩向家长汇报而考试作弊,涂改分数。笔者对某校高二级320名学生进行调研,在调查问卷中问道:“为了考出好成绩,即使作弊也无所谓”,持同意态度的占15%,有过作弊行为的占25%。
1.4 语言、行为失信言而无信、出尔反尔,视许诺为儿戏;言行不一致等等。教师耐心细致教育学生,学生当面答应会做好,虚心接受,但屡教不改,如说脏话侮辱同学、恃强凌弱、出手打人或顶撞老师等等。这是教师在教育学生中碰到较为普遍问题。教师找他谈话,要做诚实守信的人,对老师的批评他“虚心接受,保证改正”。然而,一星期甚至一天未过“旧病复发”。
2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学生是成长中的人,一举一动无不打上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烙印。尽管导致中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是归纳起来无非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大环境影响。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然而,有些父母受社会影响,从小就给孩子灌输“做人不能太老实了,否则,会吃亏”之类的观念。有些家长只重视成绩好坏,忽视思想品德教育、诚信教育,甚至家长一些不正确的教育行为对子女产生负面影响。如个别家长对孩子承诺不兑现;为了自己的孩子当上班干部,坐上好位置,不惜请客送礼等等,这些都是造成中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学校教育是整个教育主要阶段,但受应试教育制约,受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中学教育不得不把中、高考升学率作为学校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重视成绩的提高,而难以搞好包括诚信在内的优秀道德品质的培养;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学生流失率、普高率的检查,学校“灵活地”造出各类假材料,甚至让学生冒名顶替某某来达到合格的标准。另方面,教师诚信素养影响学生健康成长,遗憾的是少数教师成为学生不诚信的“楷模”。例如:要求学生向教师问好,自己却态度冷漠。此外,学生中的一些不诚信行为如说谎话――以学校为由,骗取家长钱物,用于上网、买零食、甚至赌博等等,往往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也会影响一些不能明辨是非的同学。
社会大环境对学生诚信起潜移默化作用。现在的中学生绝大部分是80或90后,是跨世纪的一代,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带来的新观念、新文化的影响下成长的。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负面影响及制度不完善,处罚机制不健全,国人法律意识不强,监管不力,以权压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权法交易,钱法交易的长期存在是导致中学生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这些负面影响对学生心灵创伤是难以低估的。例如:中学生以为“做老实人吃亏,讲信用无用”;以为“会做假是脑子活络”。现在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毒米毒酒事件不断,虚假广告、虚假新闻屡禁不止等等对学生影响颇大。
3中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方法
中学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培养他们诚实、守信的品质,对他们最终人格定型具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化日新月异,中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思想观念,道德素养均处于一个过渡时期,可朔性强。结合实际,笔者认为,加强中学生诚信教育可以如下三大方面入手:
3.1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加大诚信宣传力度虽然大部分中学生都能够按照诚信的标准要求自己,待人以诚,但在少数学生身上仍有一些不诚信行为。要发扬光大我国“礼议之邦”的美誉,一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电视、报刊、杂志等大众传媒的宣传功能,发展信用文化,批判各种不诚信的行为和观念,让全社会的人都认识树立诚信道德的重要性,培育“信用至上”的社会道德,让“诚实守信”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氛围,最终在社会中形成健康的道德评价体系,从而起到扬善抑恶的作用。二是诚信道德教育应当从娃娃抓起。“狼来了”的故事,在我们这一代孩提时已深入人心,使我们懂得了说谎的危害。三是中小学课本应多加些有关诚信道德教育的内容,让孩子从成长开始就受到诚信意识的熏陶,从而树立讲实话、守信用的道德观念。
一、环境对青少年儿童诚信的影响
任何优良品德和行为的养成,或者不良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形成,都受到了环境的熏陶与感染。青少年儿童也是社会的人,其诚信方面出现的不良现象,必然是社会综合影响的产物。接着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社会对青少年儿童诚信的影响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一直存在重学校、家庭而轻社会的误区,不少人固执地认为,教育孩子应该是老师和父母的事。但是,现在困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诸多问题,例如,孩子们在学校思想道德建设不能在假期中得到有效延续,甚至被破坏的现
象,恰恰不是学校和家庭的教育能够解决的。学校5个月的优质教育积累,如果在暑假2个月碰到不良社会环境,顿如春雪消融,转眼即逝,令老师、家长痛惜不已。
2.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
教育学上有个“5+2=0”的理论,大意是说周末2天家庭教育的失败,足以抵消学生在校5天的学习所得。比如,孩子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刻苦学习,回到家来,父母却在麻将桌上。当然,这样的父母现在越来越少了,家庭教育越来越多地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延续。
家庭是青少年儿童最早接受教育的环境,因此,它对青少年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一般,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智商,而忽视了其做人这一根本问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潜移默化的。父母良好的言谈举止能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父母的言谈举止总是深深地烙在孩子的头脑中,有意无意地在孩子的行为中表现出来。尤其是父母不要随意许诺,对孩子的承诺要兑现;对孩子的要求要实事求是,符合孩子自身的实际能力。
3.学校教育环境的不良影响
由于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青少年儿童的诚信意识正受到冲击和挑战。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撒谎、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不诚实的现象,虽然问题表现在学生身上,根源却在教育上。学校教育是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所以学校和教师在进行诚信教育时不能违反诚信这一原则。
二、青少年儿童说谎心理分析
卢梭认为,一旦青少年儿童进入成人的道德世界,就等于向他们打开了罪恶的大门。欺骗和撒谎的行为将随着社会习俗和义务而同时产生。可见,说谎并非青少年儿童的天性,当他们为他们应该承担的事感到痛苦时,他们不得不说谎来逃避和掩饰,青少年儿童说谎大多都出于以下几种原因:
1.青少年儿童因想象而说谎
曾经有人指出,早在青少年儿童十几个月大的时候,大人们就开始在他们身上发现言语性欺骗行为。而心理学研究表明,1~3岁的青少年儿童往往分不清想象与现实的差别,说话时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甚至夸大其词。这段期间,青少年儿童的言语性欺骗行为是青少年儿童对现实的想象或者遗忘。对此父母可不必过于在意,只要指明其不对,在青少年儿童能够理解的前提下,尽可能帮助他们把希望、想象和现实分开,这样有助于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切不可粗暴的训斥,或把它归结为道德问题,否则会使孩子感到惊慌失措。
2.青少年儿童因害怕训斥、打骂,逃避责任、推卸责任而说谎
青少年儿童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感到很好奇,尤其是家里买回的东西,非要亲自动手拿一拿,仔细看一看,往往不小心就会摔坏东西。这时由于青少年儿童内心紧张而产生恐惧心理,害怕受到父母的训斥和打骂,而不知不觉地开始说谎。父母发现其说谎后,要搞清基本事实,给孩子说话的机会,严肃并耐心地对待孩子,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指出说谎是一种恶劣的行为,让其知道说谎的危害。
3.青少年儿童为了满足虚荣心而说谎
学校中青少年儿童攀比现象较严重,学生相互吹嘘自己的东西如何如何好。有学生捡了东西交公,受到老师的表扬,有的学生也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就把自己的东西交给老师谎称是捡到的。对于此,教师和家长要谨慎、耐心地教育孩子,告诉他们做人要实事求是,得到老师表扬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同学有困难的时候主动帮助别人;爱护公物;讲究礼貌等。让学生明白,只有真诚才能得到别人的夸奖。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教育他们从小养成诚信的道德品质,从自身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此外,还要教育他们学法、知法、守法、依法律已,为全社会创造诚实守信用的良好环境,尽自己的责任。
诚信是公民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职学生立身为人、走向成功的必备品质,是中职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作为职业技工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为企业、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技能人才,他们职业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生存,其中具有优秀的职业道德是首要条件。所以对于职业技工学校来说,在传授学生专业技能和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把诚信教育作为首要任务来抓。
一、中职学生诚信问题现状
职业技工学校的学生由于来源构成比较特殊,学习基础薄弱,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又养成了许多不好的学习及行为习惯,其在校的行为往往会背离学校的规章制度。据《中国青年报》的一次调查统计表明,在校学生中未说过假话的平均只有6.2%,其中,幼儿园小朋友占84%,小学生占51.3%,中学生占20.1%,中职学生占0.48%。孩子的心灵本是一张洁白的纸,纯真无邪,净洁无瑕。随着年龄的增长及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多,有些人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诚信随之变得匮乏,到中职、大学阶段达到了最低点。这些突出表现在思想道德上,尤其表现在诚信意识上,比如不讲真话、言行不一、考试作弊、履历作假、社交失信等等,因此,对中职学生加强诚信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已成为职业技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
二、中职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
(一)诚信教育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实基础。和谐社会首先是诚信社会,失去诚信,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会受到威胁甚至瓦解,社会会因此而变得混乱,和谐社会将遥不可及。教育作为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先导性、基础性、开拓性的作用。当代中职学生是建设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在校期间若不养成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必将给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增加不稳定因素和潜在危险因素。因此,加强中职学生诚信教育,是促进现代社会和谐的坚实基础。
(二)诚信教育有利于完善学生的健康人格。中职时代不仅是不断汲取知识、掌握技术的最佳时机,而且是努力塑造美好人格、提升自我的关键时刻。学生不仅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要学会做人,更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把握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努力形成健全的人格。思想政治素质作为当代中职学生最重要的素质,对健康人格的完善起着不可忽视的决定作用。
(三)诚实教育有助于学生实现就业。人是一个多面体,做人是否诚实守信有多方面的表现。在职业活动中的表现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职业活动是人们最基本的社会活动之一,也是一个人安身立业、成就事业的基本手段。诚实守信的处世哲学和生活态度恰恰是一个人在社会上谋求职位、开拓事业、获得成功的关键。
三、诚信教育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建立健全诚信体制。学校要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建立“诚信档案”,以将学生在校的操行纪录作为其主要内容,成为学生进入各行各业的“通行证”。通过全社会诚信体制的建立与对接,使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诚信是作人之根本。要在职业技工学校中形成一种讲诚信光荣,弄虚作假可耻的和谐氛围。
笔者从事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工作已有两年,发现对贫困大学生非常有利的国家助学贷款近日已有冻结的迹象。大学生拖欠国家助学贷款被曝光的报道频繁出现在各个媒体上,打开网络,更随处可见呼唤大学生诚信的文章。这使大学生“诚信”再次成为社会瞩目的话题。以本院为例,2007年本院贷款学生为85人,最后贷款成功的有80人,其中5人因学习成绩原因或材料欠缺原因贷款未获批准。到2008年,贷款学生人数增加了一倍,贷款学生有一半不能获得银行贷款的批准。而在笔者手上,每年需要追缴银行贷款的人数也日益增加,一些学生为了逃避还款,将自己的手机号码换掉,使学校无法与之联系,时间一长。这部分银行贷款就成了呆账、坏账。此种情形之下,鉴于可能招致的信贷风险,银行只能选择不发放贷款或缩减贷款规模。以缓解追缴贷款的压力。
国家助学贷款工作难度加大只是目前大学生诚信危机所反映的冰山一角,在贫困大学生的资助、贫困大学生的认定及毕业后贷款还贷问题上,不少的贫困生表现了失信。因此,笔者就如何通过多种渠道加强贫困生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进行阐述。
一、大学生的诚信状况
(一)贫困生认定中存在弄虚作假
在每年的开学之初,学校都要进行贫困学生的认定工作。认定中一般以学生提供的当地民政局出具的贫困生证明为主要认定依据。这本是惠泽学生的一项利好政策。但近几年来,一些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了享受学校的资助。以弄虚作假的方式,在当地疏通关系,用乡镇部门出具的假的贫困生证明去当地的民政部门盖章,而民政部门对考上大学的本地学生也往往网开一面,不去深究其真正的家庭状况,这就给不少非贫困学生以可趁之机。
(二)一些大学生在就业和还款确认时存在失信表现
学校为了统计就业率,要求每个毕业生落实工作单位后上交就业协议书。银行要求大学生在毕业前夕要填写还款确认书,认真填写自己的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然而大学生随意更改、撕毁协议书的现象比较严重。毕业后,不少学生由于在异地工作,手机号码频频更换,而他们不将新的联系方式告知学校,使银行和学校找不到人。
(三)毕业后国家助学贷款债务迟迟不还
据调查,国有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坏账比例高达10%,远远高于普通人贷款坏账1%的比例。按现行政策,贷款学生应于毕业后四年内还清所贷款项,但并不是一次还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银行约定四年内还款的次数及每次的还款数额。有些大学生由于履约还贷意识不强,对所欠债款有意逃避。加上近些年大学生就业困难,一些贫困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这就使得还贷变得更加遥遥无期。
二、措施及对策
整体而言,目前我国信用缺失现象是比较严重的,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重任,理应担当起诚信教育的重任,检讨诚信教育失误,重构诚信教育机制。面对大学生的诚信危机,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人手:
(一)社会层面
1 利用社会宣传,大力倡导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形成以诚信为核心的社会信用制度。诚信既是思想观念的认知过程。又是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积累过程。诚信自古以来就是国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五常之本,百行之原也”“仁、义、礼、智、信”,可见信之重要。应广泛利用社会媒体对诚信的重要性进行宣传,倡导一种诚实守信的价值观念,使大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 运用法律杠杆,形成以诚信为基本要求的法律规范体系。民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被奉为帝王规则的基本原则――诚信原则,体现了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统一,其精神实质渗透到各类法律法规之中,“一言九鼎”、“一诺千金”、“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得民心,得天下”、“失民心,失天下”、“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借钱还钱,天经地义”等理念应成为大学生行为准则。新加坡等国家法律对不讲信用的人处罚之重值得我们借鉴。
(二)学校层面
1 建立学生个人信用档案,配合社会推行个人信用制度。信用是一种资源,一种无形资产。“上海模式”试点成功,使人们深刻认识到言而无信、恶意逃避、欺诈等行为,不仅会上“黑名单”,“失一信,失百信”,而且会处处受约,事事受制。浙江温州和广东汕头在失信与诚信过程中前后巨大的反差,深刻地说明了诚信经济是多么重要。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法治精神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信用镇”、“信用县”、“信用市”、“信用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国家民族进步的标志。必将有利于社会信用体系的重建,也有利于大学生社会进程的加快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2 建立健全大学生的诚信监督机制。公示监督:将困难学生名单、家庭收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学生名单及其个人诚信状况进行公示,设立诚信监督信箱,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动态监督:国家助学贷款的贷前、贷中、贷后都实行监督管理,发现学生存在虚假信用状况或不良行为记录即停止贷款或削减贷款额度;社会监督:建立大学生信用体系并逐步与全国个人信用体系联网。让全社会监督大学生诚实守信。通过监督,使大学生自觉地遵守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
3 建立健全大学生的失信惩戒机制。学校的年度评优,要将诚信作为重要内容,有失信行为者不得评为优秀学生;党团组织要将诚实守信作为入党入团和考评的重要条件,一旦违反即对其进行党团纪律处分;违反校纪校规,要受到纪律处分,在大学校园里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让失信者付出沉重的代价,既是对失信者本人的教育和挽救,又是对其他学生的警醒和鞭策。
4 加快诚信网络化建设。笔者认为,充分利用互联网,搭建大学生诚信教育平台,塑造诚信文化,培养诚信品质,造就诚信人才,是新形势下大学德育工作的新要求。出版诚信报刊,开设诚信教育电视专题节目,曝光典型事件,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严惩假冒伪劣行为,不仅对大学生,而且对国人也是很好的诚信教育手段。必将促进社会进步。提高国人的文明程度。
二、中职学生缺乏诚信的原因
中职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究其原因有很多方面:
(1)受到社会上的弄虚作假、坑蒙拐骗现象的影响,使中职学生有了背弃诚信的思想。
(2)家庭中家长们溺爱孩子,对孩子做错的事情不管不问。在中职学生家庭中,有的家长为了让学生在家多待一天,谎报孩子生病,替孩子向教师请假,使得中职学生养成撒谎和不诚信的习惯。
(3)学校诚信教育不足也是中职学生缺乏诚信的主要原因,学校重视文化知识,而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不重视,使学生没有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
(4)中职学生自己的道德修养不高,没有良好的道德基础,也是中职学生缺乏诚信的主要原因。
三、应对诚信教育不足的方法
1.教师应当起诚信的典范作用
要充分发挥教师诚信典范的作用。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为广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学校应当下大气力开展师德教育活动,教师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师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去培养学生的诚信素养,教师不但要以自己的知识、智慧和才能来教育学生,而且要特别注意言与行、内在素质与外在形象的统一,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启迪学生、感召学生,要引导学生将诚信教育的要求内化为自觉行动。
2.加强学校道德教育的建设
学校是诚信教育的关键阵地。加强学校的道德教育能够使中职v生在讲道德诚信的学校氛围中成长,从而使中职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要把诚信教育贯穿到各个学科之中,而不能靠德育课一枝独秀。重视日常诚信品质的培养和教育,通过各种手段,让中职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熟悉诚信的内涵及做人要诚信的必要性。
3.家庭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诚信教育的基础。家长应该正人先正己,身教重于言教,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必须自己先做到。这样就能使家长给孩子做出榜样,使孩子有了诚信的基础,在无形中自觉做到诚信。
4.形成一个体系
学校应当与社会、家庭齐抓共管,不能脱离社会,忽视家庭环境的影响。诚信是中职学生道德教育的必要课程,是中职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前提。家庭、社会、学校在对中职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诚信品质是中职学生一生所要学的必要课程,是中职学生完成学业、走向社会、立足社会的重要筹码。只有各方形成合力,才能使中职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诚信道德培育环境。
5.在学校中建立诚信奖罚制度
诚信奖罚是个人行为社会意义的一种硬性评价和公开褒贬。奖罚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让中职学生明白诚信缺失的后果,明白诚信做人的重要性。
智慧属于成人,单纯属于儿童。幼儿的内心世界好似一张白纸,等着你去描绘,正如《新三字经》所言:“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幼儿撒谎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因为想要受表扬夸大行为,有的因为想逃避责任歪曲事实,有的因为认知受限表达出错……面对幼儿的撒谎行为,我们应该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了解幼儿的撒谎动机,分析幼儿撒谎的原因。
(1)因幻想混淆生活。德国教育家施鲁克教授说:“孩子第一次有意义的说假话是他成长过程的一大进步,孩子说谎标志他有了想象力,用开创性的行为与周围环境在打交道。”特别是孩子间斗嘴时,更会愈说愈夸张!如一个幼儿说:“我爸爸力气很大,会抱起4个人。”另一个幼儿立刻说:“我爸爸力气更大,能把大象抱起来。”……此时他们的想象力快速发展,分不清幻想与真实,会把幻想当成现实的谎言。
(2)因愿望融入生活。有的幼儿喜欢听好话,希望受表扬,有时候会撒一些“善意的谎言”,如为了获得老师的表扬夸大自己在家的表现;也有的幼儿因为害怕被惩罚而否认自己做过的事,如把玩具弄坏而撒谎说它本来就是坏的等等。
(3)因认知误解生活。3岁~6岁的幼儿因为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未发育完善,记忆不准确,造成说话不真实。如小朋友在谈论“哥哥姐姐”的话题时,小H说我姐姐要结婚了。而前几天他却对其他幼儿说我姐姐明天结婚。
二、学唱歌曲――纠正幼儿行为
幼儿撒谎,教师应该避免直接指责,要端正态度,冷静接受,在了解幼儿撒谎原因的情况下,对幼儿的撒谎行为进行分析、判断、归类,最后正确地引导幼儿纠正行为。
(1)端正态度,坦然接受。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用正确的心态面对孩子的行为,要允许孩子犯错,要让孩子明白,人难免会犯错,重要的是在犯错之后勇敢面对,并学会用语言、行动等方法进行纠正错误,解决问题。比如通过赔礼道歉、承担错误等进行补救,在错误中学习、进步、成长。
(2)端正态度,果断处理。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空隙之烟焚。幼儿的品德教育无大小。我们要关注幼儿的每一次行为,用正确的态度进行果断的处理。比如有些孩子很喜欢朋友的东西,会偷偷地藏起来,这时我们可委婉地对他说:你是不是不小心拿错了?
其实,幼儿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所以,我们可以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某某某的东西不见了,听其他小朋友说你没有经过同意就拿了?”如果孩子继续否认,我们可以更加严厉地告诉他:“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别人会不愿意跟你做朋友。做错事还撒谎,更加不能得到大家的原谅。”然后让孩子拿出东西并道歉。
三、创编歌曲――培育诚信品德
在了解幼儿撒谎的原因,纠正幼儿行为之后,我们还要巩固并帮助幼儿提升其自身的品德修养。运用品德故事,培育诚信思想;鼓励诚信行为,树立诚信榜样;创设诚信活动,营造诚信氛围,是加强幼儿品德修养的秘密武器。
(1)运用故事,培育诚信思想。“故事”有生动有趣的情节,对幼儿有着一种特殊的吸引力,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能满足其心理需要。运用诚信故事,有利于促进孩子进一步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如《匹诺曹》《狼来了》《说谎的狐狸》等都是向幼儿灌输诚信思想的好内容。
前苏联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为每一个人培养起善良、诚挚、同情心、助人精神及对一切有生之物和美好的事物的关切之情等品质——这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的起码目标。”我在德育教育中由此入手,激励孩子们去关心人,首先是关心母亲、祖母、父亲和祖父。我不是滔滔不绝地对少年讲述那些人所共知而又无人反对的政治概念,而是去和他谈那些使人十分激动、使人不能平静的想法……
将道德教育视为教育的根本也是许多国家的共同选择。美国当代教育家厄内斯特·波伊尔也建议“基础学校”的道德教育应当教会学生诚实、尊重、负责、同情、自律、坚忍、奉献等七项美德。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都是一直在学校强调和实行直接道德教育的国家。如日本现行的中小学课程中直接施行道德教育的课程就有道德课和特别活动时间两种形式。其中小学、初中的道德课是每学年35课时,特别活动时间每学年35—70课时不等;高中课程中道德教育纳入公民课,占公民课总课时的1/3。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加强学生的自律和自我修养;提高学生进行决策、解决道德问题的能力;向学生传授积极态度和价值观等等。心理教育指引学生道德行为的正确方向。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我了解到学生仿效老师行为的心理,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言行,甚至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标准,教师的道德标准也可能成为学生的道德量尺。
所以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始终做到身正为范,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要求自己先做到。这不仅仅是在学生面前捡起掉在地上的废纸、垃圾中表现出来,也不单是在班级卫生大扫除中和学生一起努力打扫卫生表现出来,而是渗透在生活、学习、活动的点点滴滴中:学生们会从你忙碌的身影、期待的眼神中看到希望,得到鼓励,获得启发,进而激发起积极向上的斗志。因为他们从老师的言行中知道老师无怨无悔的付出是为了什么。我经常这样告诉学生:“不惧压力,努力拼搏,化压力为动力,你会发现自己是最棒的!”学生们从老师的行动中看到了榜样的力量,自觉地把它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