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综述大全11篇

时间:2023-07-04 16:21:3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综述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综述

篇(1)

随着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建设已经纳入国家发展建设规划之中,隧道施工建设作为我国高速公路穿越山岭的主要工程建筑,变得非常多见,因此随着我国经济状况的明显好转公路网也逐渐变得完善。通常的道路建设施工施工中,隧道塌方由于技术要求高、施工环境复杂、地质状况差等多种因素,已经逐渐被我国施工人员纳入隧道施工中较为常见的几种地质灾害类型中。从隧道塌方的成因来看,通常是由于道路施工地质状况不稳而引发的突发性崩塌事故,如果不能及时处理解决,就会引发很大的交通事故,使工期延误,造成财产损失,更重要的是这种灾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隧道施工发展的瓶颈。尤其是断层破碎带,作为隧道运营的一个重要安全隐患,本身具有低强度、抗水性差、易变形和透水性大的特征,但经常被施工方所忽视,由此为施工留下安全隐患。

一.模糊层次评价法对于常见的隧道地质灾害评估概况

从我国目前具体的隧道塌方施工隐患中可以看出,造成隧道施工塌方的具体成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地质状况的隐患再加上施工方的技术失误,由此为公路网诱发次生灾害埋下了不利因子。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从施工技术人员从塌方现场收集整理的资料数据来看,灾害类型多、成因广,由此对信息的掌握和分析统计以及反馈不能做到系统、科学与及时,对此,针对隧道塌方的成因分析以及数据检测评估需要运用迷糊层次评价法对其进行有效评估,通过定性与定量指标分析,制定事后处理方案以及事先的风险防范机制来对隧道地质灾害作出科学评估。因此,采取模糊层次评价法显然成为当前非常适用和相对科学的评价标准,但是对事物不同程度的评价,常常要介入多个不确定因素或指标,比如,在分析隧道地质灾害评估中需要将不可控评价指标分成多种因子组成的模糊因素集,通过对评审等级[1]的有效设定,排除不利因子从而组成另一种模糊评价集合,在此过程中需要分别对各个评审等级的归属程度进行数据运算,由此组成模糊评价矩阵。

二.模糊层次评价法在隧道地质灾害评估中的应用理论

模糊层次评价法通常在隧道地质灾害评估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作用也非常大。从模糊层次评价法在隧道地质灾害评估中的应用理论分析来看,此方法根据综合评价指标,事先对客观事物的不同类型的影响因子进行有效分解,从而构建一套完整的数据分析、统计、评估、反馈体系,之后再对所有不同的赋值指标权重系数进行界定,通过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对其进行有效整合,从而得到正确的综合评价值,随后就可对常见的隧道地质灾害进行有效评估。

三.模糊层次评价法在具体工程实例中的应用

(一)工程实例概况

就以汶川地震对公路隧道造成的灾害为例。据了解,2008年汶川大地震造成四川多处隧道塌方,下面通过对坍塌隧道危险度作出评价,其基本理论依据是:将隧道稳定性评价、附近水文地质评价、隧道地质灾害发育情况以及其稳定性评价均纳入坍塌事故危险度模糊综合评价的影响因子范围内,此外还要对隧道事故产生的具体损失评价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其展开定量分析,通过地质灾害对隧道工程事故的评估应用,来论述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具体应用价值,这样不但可以较为客观地评价和预测灾害发生所造成的危险度,同时也为事中、事后的应急处置和防范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资料表明,地震所诱发的地质灾害多发生于很多无人区以及那些交通十分不便利的山区,除了地形条件复杂险恶之外,灾害对于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害。根据实际情况及历史数据资料显示,针对次生灾害的现场测定以及物理力学参数分析、取样都十分困难;同时,隧道的物质级配及物理力学特性相对离散,综上几种因素,本文就重点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隧道地质灾害作出评估。这种分析法能够相对客观地预测和评价地质灾害的危险系数,从而可以为应急处置提供指导。

(二)模糊层次综合分析方法实例应用

(1)危险度评价指标的选取

西南地区降水量大,特别是山区较多,由于降雨历时不均匀,地质状况较差,多处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因此地壳运动在较强烈的情况下就会诱发地震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由于西南地区隧道较多,自身并没有很好的排水设施,如果隧道顶端在长时间的雨量冲刷下就会造成泥石流,也可能在地震时极容易造成隧道坍塌,而隧道组成物质的物理力学参数(如内摩擦角和内聚力)就不利于坝体自身的抗滑稳定。再加上震后隧道内部的渗流通道会被细颗粒堵塞,所以极不利于隧道稳定。因此,本文将水文、地质等自然因素和隧道自身状况作为分层评价具体指标,至于灾害危险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要以对影响隧道安全性的因素综合分析为依据,由此而形成一整套层次明确的评价指标体系。该分层次评价体系一共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不同层次。对于评价结果要根据评价标准指标获取,从分析可知,四川隧道的危险度(W)[2]已经属于高危等级,所以应该采取积极的工程措施进行安全隐患处理,同时还要做好次生灾害应急避险预案。

(2)分析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对地质灾害造成隧道坍塌的危险度进行模糊层次分析评价可知,该方法对危险度的评价具有快速、直观的特点,其过程基本可以反映出工程的实施情况,通过具体指标的敏感度分析可知,洪水、隧道岩石几何参数对灾害危险度评价值的影响比较明显,但是隧道的安全、稳定性还是一个发展制约瓶颈,在实际情况中,导致隧道溃决的因素还会有很多。所以,利用模糊层次评价法[3]如何更加全面系统地对隧道地质灾害危险度作出一个定量的评估仍然较为困难。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而本次提出的模型思路只适用于一般的地质灾害危险度判定,所以后面的理论研究仍待继续深入,以便在今后的研究中取得一个较为客观准确的评估体系,从而减少隧道等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灾害损失。

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到相应的结论,隧道施工在面对不同程度的高风险系数、等级的地质灾害时,虽然施工方不能及时改变客观环境存在的本质,也无法摆脱自然存在的孕险环境,但可以通过模糊层次分析评估体系将隧道施工致险因子的负面干扰降到最低,就能从本质上降低次生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本文所研究的模糊层次评价法[3]能够对不确定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特别适用于由多方面因素所决定的被评价事物的评估,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由于地质灾害的随机性,这就会导致评价人员主观性较强,评价结果呈现出一种模糊性,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还需要在今后不断的研究过程中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篇(2)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环境复杂多变,各种旅游风险也随之产生,旅游风险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仅2016年上半年,我国就已实现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12.4%,高达2.25万亿元,国内旅游达到22.36亿人次。上半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5903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4.3%。但我们应该意识到的是,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旅游所引发的事故也不容忽视。每年全国旅游安全事故都有几十起,2016年前三个季度,安全事故就此起彼伏,2016年4月,上海冠生园退休董事长在云台山被石块砸中不幸殒命;7月,北京野生动物园发生老虎伤人事件;同在7月,来自辽宁的环岛观光团在台湾发生火烧车事件。9月,山东日照海滩发生游客被雷击中事件。我国2013年10月开始实施的旅游法要求建立旅游目的地的安全风险提示制度。对各种可能的旅游风险发出预警信息,是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安全管理手段。该制度已经通过法律的形式予以规定。但是制度不可能十全十美,旅游事故仍然时有发生,因此,建立合理有效的旅游风险预警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文献综述

首先,在概念及内涵方面,不同的学者对于旅游风险有着不同的看法。Fuchs(2011)通过对首次访问旅游者和重复访问旅游者分别进行问卷调查,以此来统计游客对以色列风险认知的差异,发现首次访问旅游者大多数在意的是人为风险、社会心理风险、食品安全风险和天气风险,而与重复访问旅游者相关联的则是财物风险、服务质量风险、自然灾害风险和车祸风险;邱淑蘋等(2011)以印度国际游客为研究对象进行旅游风险的调查,结果显示旅游侵害风险与旅游决策间具有负相关关系;王国庆(2010)采用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了旅游团队中领队对风险的认知,并将旅游风险源分为外生风险、旅游引致风险和旅游领队自身的诱导风险三类;许晖等(2013)研究发现中国消费者认为旅游风险包括身体风险、设施风险、服务风险、功能风险、财物风险、沟通风险、心理风险、时间风险和社会风险9个维度。一般来说,旅游风险是指旅游者在旅途中或旅游目的地遭受各种不幸的可能性,其风险的程度取决于使用的交通工具、目的地提供的设施和活动及环境等因素。具体而言,旅游风险包含几个特征:第一,旅游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贯穿于旅游活动中。这一特性决定了旅游与风险的关系,即旅游风险是伴随着旅游活动的结束而终止。第二,旅游风险是各种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这一特征决定了旅游风险的复杂性。其次,对于旅游风险的评估及预警,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叶欣梁等(2014)以九寨沟树正寨为研究案例,采用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PGIS)技术和多风险情景式分析方法模拟景区遭遇自然灾害风险的6种情景,对景区潜在损失的风险进行评估;耿松涛等(2013)建立了旅游地产项目开发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与变异系数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指标体系的权重,再利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方法,对旅游地产项目开发风险进行了评估;Tsau等(1997)以旅游领队作为评估主体,选取了台湾旅游团经常游览的目的地作为旅游风险的评估对象,采用层析分析法来确定各种风险评估标准的权重,再运用模糊多准则决策方法,对旅游风险进行评估。此外,多数学者对旅游风险的管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Wilks等(2000)从风险保留、风险转移、风险降低和风险规避四个方面深入探讨,指出最好的风险管理方法是采取最佳举措来降低风险和通过保险保障来转移部分财务责任。石培华等(2003)从建立旅游企业保险制度,大力推进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与多元化经营,加快旅游产品结构调整,推进薪假制度改革和改变旅游高度集中消费的模式四个方面,提出降低中国旅游业风险的措施。本文将以国内旅游的具体情况,将旅游风险分为安全风险、生态风险和运行管理风险三大类,构建合理的旅游风险评价预警指标体系,并以陕西2007-2017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对陕西省旅游风险做出评估及预警。

二、构建旅游风险指标体系

1,构建指标体系本文在参考相关文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旅游的风险特征、社会、经济、生态等多种因素,并充分考虑这些风险指标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或相互制约的影响关系,选取旅游风险评估指标。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对陕西省旅游风险评估及预警指标进行归纳和筛选,最终选取12个指标构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2.计算主成分将陕西省2007-2017年数据导入spss中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出三个贡献率较大的因子F1、F2、F3,从表2可以看出,3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3.932%,基本上能代表全部7个变量所包含的信息。由旋转成分矩阵可以看出限额以上住宿企业个数,限额以上餐饮企业个数和旅游总人数化在第一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第一个因子主要解释了这几个变量;二氧化硫年排放量、烟粉尘年排放量、废水排放总量等在第二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第二个因子主要解释了这几个变量;而发生地质灾害起数和突发环境事件次数在第三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第三个因子主要解释了这两个变量。因此,将这三个因子分别命名为安全风险因子、生态风险因子和运行管理风险因子。采用回归法估计因子得分系数,并输出因子得分系数,如表3所示。根据表3可以写出以下因子得分函数:由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得到因子得分函数:

三、陕西省历年旅游风险评估

篇(3)

中图分类号:X820.4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社会和铁路建设的发展,铁路建设的工程风险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铁路工程风险包括工程质量风险、经济损失风险、环境破坏风险、生命财产损失风险、工期延误风险等,且各风险之间相互交叉,关系错综复杂。为了进一步加强铁路建设工程风险管理,推进风险标准化管理,有效规避和控制风险,确保铁路工程建设安全,铁路工程项目从立项到建成后运行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都必须重视风险管理。作为铁路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铁路路基工程,与隧道工程相比,设计和施工风险相对较低,但由于其工程的特殊性,施工和运营中发生的问题仍然较多,路基工程的安全风险依然突出。本文通过对铁路路基工程的风险定义,风险因素和风险事件的识别,风险等级的评价和风险措施的初步研究,探索铁路路基工程风险评价的方法,促进路基工程风险评价的发展。

1风险的概念

对于风险(risk),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部定义为在一定区域和给定的时段内,由于特定的自然灾害而引起的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活动的期望损失值[1]。采用“风险度(R)=危险度(H)×易损度(V)”的表达式。《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规”)中定义为:“在铁路隧道工程设计和施工期间发生人员伤亡、环境破坏、财产损失、工程经济损失、工期延误等潜在的不利事件的概率(P)和后果(C)的集合,表达式为R=f(P,C)。上述两种关于“风险”的定义,其本质相同,但所涵盖的内容又有所区别,“暂规”的定义更符合铁路工程的特点,更具体明确。因此,借鉴“暂规”将路基风险定义为:在铁路路基工程设计和施工期间发生人员伤亡、环境破坏、财产损失、工程经济损失、工期延误等事件的概率和后果的集合。

2风险的识别

铁路路基设计阶段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风险因素(或因子)种类繁多,但归纳起来总体可以分成如下两大类:建设条件和设计方案。其中建设条件主要包括不良地质和特殊土,以及与既有建筑物的相邻与交叉等;设计方案主要包括特殊形式路基,挡护和地基加固与处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和施工条件等。具体各风险因素及其可能导致的路基工程风险事件见表2.1所示。

表2. 1铁路路基工程设计风险构成一览表

3风险评价

3.1风险评价的几个假定

铁路路基工程风险构成十分复杂,为了便于风险评价,在 确保确保风险评价结果可信度的前提下,对评价过程进行几个假定。①假定路基风险评价模型为主因素决定型,即风险高低主要取决于在评价中起主要作用的那个因素,如深路堑路基,边坡高度为其风险主要决定因素,风险指标(C)的取值主要根据边坡高度指标进行取值。②假定表2.1中风险因素A、B、C三个指标层内各风险因子对风险事件的贡献是相互独立且地位相等的,不考虑指标对风险事件贡献的权重大小。③取同一风险因素造成期望损失最大的风险事件参与评价。

3.2风险因素的指标取值

C指标层危险度H的取值由风险评定人员根据工程经验和基础资料进行分值评定。参照“暂规”,假定风险事件的发生是在仅有风险因子Ci-j贡献时发生的,风险因子Ci-j对风险事件的贡献越大,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则H(Ci-j)的分值亦越大,即危险度越高。基于这一评分原则,对铁路路基风险因素各风险因子Ci进行评分,分值大小及评分依据见表3.1。

表3.1 风险因素Ci-j取值

3.3风险事件的期望损失

参照“暂规”,铁路路基工程风险事件发生后的期望损失主要表征为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工期延误、环境影响等。多种损失同时产生时,采用就高原则确定风险损失等级。风险事件期望损失等级及评分见表3.3。分值越高,表征该风险事件发生后易损度越高。

表3.3 风险事件期望损失等级及评分一览表

险评价的方法

铁路路基工程风险评价以路基工点为评价单元,在勘察设计资料齐备的情况下进行。首先根据表2.1对待评路基工点进行主要风险因素和风险事件的识别并列表,然后结合工点特征,对识别出的风险因素指标层进行赋分值,同时对风险事件的期望损失进行定级赋分值。利用下述数理模型进行风险评价。

R=Max(Hci*Vci),式4-1

式中:R――风险事件的风险度

Hci-j——风险事件发生的危险度

Vci-j――风险事件发生后的易损度

铁路路基工程安全风险等级由风险度R来表征,当1≦R≦2时,风险等级为I 级(低度风险);当3≦R﹤5时,风险等级为II 级(中度风险);当5≦R≦12时,风险等级为III 级(高度风险);当R≧15时,风险等级为IV 级(极高度风险)。各级风险等级对应的风险措施见表4.1

表4.1 风险处理措施

5题例

杭长客运专线上饶站DIK340+200 ~GDK343+225,与既有浙赣线上饶站并站,分别设置杭长高速场和浙赣普速场,两场并行,合福铁路垂直通过,上跨设置高架高速场,杭长场与合福场通过联络线相联。其中既有场3道需废弃,改建为高速场G6股道,3道为紧邻既有站内正线。上饶站部分地段填高超过12m,为高填方路基,但其下压缩层不厚,采用挖除换填措施处理。上饶站因修建既有线关系,全段表层多为人工弃土,含大量块石,层厚约为0~11.5m,部分既有路基亦为弃土填筑。地基处理措施根据弃土厚度、轨道类型等,分别采用桩板结构、换填、CFG桩等处理措施。

5.1风险识别

设计方案风险因素

5.2风险评价

由表5.1可见,同一风险因素可能导致几种风险事件的发生,采用就高原则确定风险损失等级,即期望损失最大的风险事件为参评事件。例如联络线施工,废弃3道既有股道,增建高速G6股道(C3-3)风险因素可能导致的风险事件有导致既有线下沉,侵限既有线路基,导致既有线路基坍塌,影响既有线行车安全,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分析发现,威胁既有线安全,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作为风险事件来说是灾难性的,直接的,后果更加严重,故建议把该事件作为C3-3风险因素导致的风险事件进行参评,不考虑另外两个可能风险事件。采用同一处理原则对表5.1进行风险事件就高处理和各因子赋分。

表5.2上饶站路基风险评价一览表

根据表4.1,上饶站路基风险等级为IV级,属极高风险,不可接受,必须高度重视。在施工中,应注意相关机具、人员对既有线的干扰,作好隔离和防护措施,相关施工影响既有行车安全时,施工方案应得到设备管理单位的批准。既有线施工中应加强对既有线的变形监测和作好应急预案,发现有变形迹象时应立即停止施工,按照相关预案进行处理。

6、结语

铁路路基工程建设条件多样,设计和施工措施繁杂,挡护和地基处理设计施工要求高,路基接口工程复杂多变,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等,为路基工程的风险评价工作带来挑战。主因素决定型风险评价模型对于发现路基工点潜在风险是可行的,属定性和半定量相结合评价模型,带有一定的人为主观性,风险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工程人员的个人从业经验和工点资料收集的完备程度关系很大。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就是要细化各风险因子的赋分标准,尽量做到定量,减少人为主观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卢全中,彭建兵,赵法锁,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价)研究综述[J].灾害学.2003

[2]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

[3] 铁路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暂行办法.(铁建设〔2010〕162号)

[4] 铁四院业务建设计划课题( 2011YJ029). 路基工程风险评估细则

篇(4)

众所周知,一个整体的工程分为三个阶段,其中包括: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工程勘察作为一个工程顺利进行的首要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在我国的工程勘察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一是是被大家忽略的一个问题,但是,水文地质勘察恰恰是整个工程勘察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以往在工程勘察过程中,由于忽略了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要性,而导致工程建设存在风险隐患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本文针对这些焦点话题,展开了分析研究。

1 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

在工程实行之前进行相关的工程地质勘察,能够对工程实施地点的地质环境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风险评估,有效的规避由于工程地质勘察失误而导致的工程风险隐患,对有利的地质条件能够充分合理的运用,通过进行工程地质勘察能够有效的避开工程地质勘察中发现的不利因素,为整个工程进行合理的规划、科学的设计、确保施工顺利进行等方面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际的数据支持。

2 水文地质勘察的目的

2.1 水文地质勘察的目的

水文地质勘察是科学研究水文地质条件的有效手段之一,进行相关的水文地质勘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充分了解工程施工范围的地下水的情形和分布规律,并根据对地下水进行的内容评价,通过对地下水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理性的评价,保证工程建筑物的顺利施工,确保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促进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水文地质依据,通过对水文地质进行勘察,为我国工程的顺利进展提供保障。

2.2 水文地质勘察的内容

在我国以往的水文地质勘察过程中,常常由于没有将基础设计和施工需要进行的对地下水的评价结合在一起,致使我国很多地区都先后出现了因地下水问题而造成工程地基塌陷等类似的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因此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要加大对工程的水文地质进行评价,来保证工程建筑物的质量与安全,在对水文进行评价过程中,主要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在对水文地质进行评价过程中,应着重评价工程涉及范围内的地下水对岩土与工程建筑物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估算出可能存在产生的岩土工程风险隐患,并制定出一旦出现岩土工程时应采取的补救措施或者是其他办法。

(2)在勘察过程中还应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工程建筑物所需的地基类型,查找之前就存在的或者是发生过的水文地质问题,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所需的相关水文地质资料。

(3)以确保工程能够顺利施工的视角为起点,根据水文地质中地下水对整个工程施工进展所产生的作用与影响,提出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下,应主要进行评价的水文地质问题,如:在不同的环境作用下,当工程建筑物的基础是埋藏在工程施工范围内地下水位之下时对砼和砼体内所含钢筋是够会被腐蚀;当工程建筑物的地基基础范围内出现松散并且饱满的粉状细砂颗粒时,是否会对工程建筑物的地基具有潜蚀或者管涌等危害现象的发生。

2.3 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要性

在整个工程勘察过程中,水文地质勘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对地下水位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总体上的评价,对整个工程建筑能否顺利施工起着直接的影响,同时也关系着我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分析地下水对工程建筑物地质方面产生的影响,对该区域的水文地质做出科学的评价,并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出合理的风险评估,尽可能的减少岩土工程对工程建筑物的不利影响,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3.1 地下水位发生幅度变化造成的工程危害

地下水位发生幅度变化包含三个方面,分别是地下水位幅度上升、地下水位幅度下降,地下水位幅度频繁发生变化。地下水位上升容易造成工程建筑物中的地下室过度潮湿,软化岩土使工程建筑物抗压力弱等方面的危害;地下水位下降容易诱发危害严重、具有破坏性的地质灾害,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地下水位频繁升降则容易破坏工程建筑物的地基基础,甚至会导致工程建筑物地基基础严重变形,同时造成工程建筑物毁损甚至是发生变形,给工程建筑物的工程质量和安全性埋下了极大的风险隐患。

2.3.2 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造成的工程危害

自然条件下的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性较小,不会对工程建筑物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如果人为改变了地下水的平衡状态,那么,地下水动水压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工程建筑物产生影响,如可能会诱发流砂、管涌和地基塌陷等现象,导致后果极为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还会埋下极大的风险隐患,对工程建筑物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一定要加大对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下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专业力度,力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地下水动水压力平衡的破坏,避免不必要的由于地下水动水压力平衡被破坏而导致的对工程建筑物的不利影响。

2.3.3 地下水位幅度变化对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地下水位升降幅度发生变化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膨胀性的岩土发生不均匀的胀缩编变形,严重的甚至会出项地裂现象,对工程建筑物低层或者轻型的工程建筑物造成一些不同程度上的影响与危害。所以,在在进行工程勘查中的水文地质勘察时,一定要注意工程施工范围是否含有膨胀性岩土的的地区,勘察重点放在地下水位的升降变化幅度及掌握变化的规律,这将对工程建筑物地基基础的深度的选择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3 在工程勘察过程中加强对水文地质参数的测定

在进行整体工程勘察过程中,应加强对水文地质的参数测定。在对水文地质参数进行测定的过程中,重点对地下水水位进行测定,只要工程施工的范围内发现有含水地层的出现,就都要进行地下水水位的测定,做到发现一个、测定一个,在进行地下水位测定时,尽量保证测定的有效时间和参数的稳定性,在测定地下水水流方向时可以采用几何法进行测定,以便明确地下水水流的流向,并同时进行一系列的抽水试验确保所测定的水文地质参数的可靠性,抽水试验的方法可根据工程施工范围的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试验手段,以便更精确的测定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从中对地下水的运动性质做出科学的判断,确保水文地质勘察的准确性,为工程的顺利施工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

4 总结

总之,在整个工程勘察过程中,水文地质勘察作为工程勘察中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不容忽略,而地下水问题作为水位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作为岩土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岩土工程和工程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我国,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更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切实做好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对提升我国工程勘察的整体水平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廉勇.地下水的危害及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勘察研究[J].城市建设,2010(18).

[2]方聚会,费存才.综述水文地质工作在工程勘查中的作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