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通信标准与规范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糊眦躺性县(救当前,邮电行业为实现“九五计划和分,包括经营管理、业务管理、生产组织管理、20__年远景目标,正在加速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这是一个涉及通信全局的大问题,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对于县(市)邮电局来说,加强邮政通信的管理,以期适应整个经济走向市场化、集约化的客观要求,从而提高邮政通信网的整体效能,是实现邮政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正确分析县(市)级邮政通信管理工作的特点,有的放矢开展邮政管理工作县市级邮政通信处于生产经营第一线,是邮政通信的起点和终点。既有生产任务又有经济指标,既有质量指标,又有数量指标,管理工作错综复杂。正确分析邮政管理工作特点,随时掌握邮政生产经营的动态变化,有的放矢地开展邮政通信管理工作,是适应邮政两个根本转变的前提。目前,县(市)级邮政通信管理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1.邮政通信管理工作的复杂性
(1)管理I作的内容繁[找文章还是到文秘站 ,更多原创!注:]多按管理内容收端日期:质量管理、现场管理、通信服务规范管理、资金物资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基础工作管理、设备管理等l0种。按管理层次分,有股室公司、支局班组、台席班段。按管理强度分,有刚性指标,柔性指标等。
(2)业务种类多,业务性强按业务种类分,主要有函件、包件、快件、特快专递、机要、报刊发行、储蓄、汇兑、集邮等,而每项业务种类中又细分若干类别.,经办的各类业务均有详尽的规定。
(3)业务1种多,生产经营组织难度大按经办业务的工种分,有营业、投递、封发、分发、邮件接发、邮件运输等。除生产型工种外,管理型的工种有业务管理和查询、汇兑检查、储蓄事后监督等。在生产经营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邮政通信质量以致成为通信事故。因而要做到全程全阿密切配合.上一环为下一环服务,下一环为上一环把关,形成严密的组织管理系统。
2.邮政业务管理的法规性
(1)业务法律性强邮政通信全程全网,联合作业,必须用法律来保障国家机关、团体,以及人民群众的邮政通信。邮政主管部门必须按邮政法、刑法及相关法规来制订邮政通信发展及服务方针,为邮政工作的正常进行提供法律保障保护用户的用邮权利,调整邮政企业与用户之间的法律关系,使邮政工作人员处理邮件业务做到有章可循。
(2)业务规范性强邮政通信必须遵照
各类业务处理规则、规定、通知、通令及地方权力机构制定的地方性法则和规范性文件,如邮件禁寄限寄规定、邮件规格标准价格储蓄利息标准等
(3)邮政通信时限性强邮政业务的时限处理规则规定:邮件按种类分先后次序处理;各类邮件寄达各地最大全程时限;各类邮件进局的最大处理时限及投递时限;符合哪一级时限标准才能经办哪些业务等。
(4)邮件规格标准高为适应自动化分拣以及运输投递、查询等,对各类邮件明确规定重量、大小、书写、封装、封发规格标准。
3.邮政通信的社会服务性
邮政通信是服务性行业,优质服务是邮政部门的出发点和归宿(1)社会服务的广泛性从办理邮政业务的社会服务面来看,有社会的各阶层,如干部、工人、农民、学生、军队等。
(2)社会服务的渗透性邮政通信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无法由其他通信方式和部门取代的通信手段,它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交往息息相关因此,邮政部门应努力创造一个舒适清新的服务环境.运
用现代的服务设施、使用规范的服务用语、严格遵照操作标准和规范.努力为社会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4.邮政业务的市场竞争性
国家通过法律赋予邮政企业对某些特定业务享有独家专营的权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许多邮政业务已进入市场竞争,例如特快专递、储蓄、报刊发行、商包等因此.邮政部门必须加强经营管理.转换经营
机制.增强竞争意识,参与竞争,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
5.邮政通信物资资金的流通性
邮政通信在很大程度上是实现物资的空间转移、资金的社会流通。一是物资在空间转移中工作环节多、物资品种多包装各异、运输方式各异存放条件各异;二是经办储蓄汇兑、报刊发行等业务的资金流量大,且资金流动中每时每刻都发生动态变化如橙滋局1995年邮政业务资金达2亿元以上.业务收入达450万余元,三是邮政生产人员都与资盘金、物资打交道,物资资金的管理成为邮政通信管理总之,县(市)级邮政通信管理工作错综复杂,工作量大,管理难度大。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规范邮政通信管理,理顺各方面关系,使繁杂的邮政通信管理达到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熟练掌握生产经营环节,争取管理工作的主动,以适应日益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需求,达到提高邮政通信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目的二、建立邮政通信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全网的综合通信能力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对邮政通信多层次、[文章来源于=文秘站 =站-帮您找文章,12小时内解决您的文章需求注:].多样化的需求,不断满足用户对邮政服务功髓、服务水平和质量等方面越来越高的要求,提高邮政通信整体素质和效益,正确处理管理与效益,管理与发展的辩证关系,邮政部门在扩大外延增长方式的同时,十分重视扩大内涵增长方式,以管理促发展,向管理要效益.建立邮政通信标准化,程序 化、规范化管理体系,通过科学的管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全网的综台通信能力
1.县(市)级邮政通信标准化建设.是邮政通信管理工作的起点邮政通信管理标准化是管理工作和生产
第1期杨昌柏提高县(市)级邮政通信管理水平适应两个根本转变操作的行为规范。制订邮政通信管理标准,使邮政通信生产做到有章可依,有标准可考核,是邮政通信管理工作的起点,是实施邮政通信标准化建设中十分重要的管理环节。
(1)县(市)衄邮政通信标准化建设的目
的县(市)级邮政通信管理标准化以邮政业
务规章制度为基础,根据各类业务的生产环
节制订操作规程,达到统一、简化、高质、高效
的目的。
(2)县(市)级邮政通信标准化建设的分
类县(市)级邮政通信管理标准化建设内容
繁多,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通信管理
类,为管理工作行为规范,另一类属通信生产
类,为通信生产操作行为规范。通信管理标准
分为业务管理经营管理、生产组织管理、质
量管理、通信服务管理、基础管理标准等,通
信生产操作标准是各项业务生产过程中各环
节的规范。
(3)县(市)级邮政标准化建设的要求
邮政通信管理标准要根据县(市)级邮政通信
的特点,本着从实际出发的态度来制订。第
一
,要适应市场经挤的要求,对竞争性业务要
以市场为导向,采用灵活经营的办法。第二,
要重视社会服务水平的提高,把改善服务、树
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作为发展业务的原动力。
第三,要建立严格的资金物资管理标准,并纳
入管理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第四,要重视生
产中各工序各环节的衔接,确保邮政通信迅
速准确安全、方便。在标准制订中要做到三
全,即:①项目全,管理标准与生产操作标准
并重,管理标准是为生产操作标准服务的.生
产操作标准是管理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i②
业务种类全,各项业务有标准可依;③操作环
节全,操作大约可分为三个环节,如操作前期
准备环节,操作主要环节、操作善后环节等。
标准的制订要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既要避
免不切合实际的生搬硬套,又要符合业务规
章制度的基本原则。
(4)县(市)衄邮政通信标准化建设必须
注意的问题
①邮政通信管理标准的制订要抓住主要
方面和主要环节。
@标准的制订要可操作性强,应在生产
实践中反复实验,使之科学合理。
⑤标准的制订必须量化,便于综合考核。
量化要注意突出重点,综合平衡,通过量化考
核,能如实反映事物的真实面目和内容。
④标准要在执行中反复修订,不断提高,
以利于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人员
的管理水平,促进邮政通信整体素质的提高。
2、县(市)级邮政通信程序化管理,是邮
政通信管理工作的优化
县(市)级邮政通信管理标准化建设是实
施邮政通信程序化管理的基础。邮政通信程
序化管理是把种类齐全的各类管理标准,按
通信生产的规律和通信管理的特点,以最优
顺序排列组合,达到优化管理工作和生产环
节,形成邮政管理和生产操作规律,避免管理
工作和生产操作的盲目性。
县(市)级邮政通信程序化管理内容很
多,大约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邮政通信生产的操作程序。把操作
标准有序进行排列,l例如邮政营业人员的班
前准备操作程序是:①检查营业室安全设施;
@打扫清洁卫生,③整理台席、用品用具及业
务单册按定址定位标准摆放整齐;④备足零
钱和出售票品,⑤开门迎接颐客。各项业务在
操作过程中也应按大的环节编入程序。
二是邮政通信管理的工作程序。把邮政
管理工作编入程序,根据各项管理的特点和
时限性,认真分析后进行程序设计。例如,邮
政通信的质量管理部分确定了全年季度、
月、天应实施的工作程序。栓滋局拟定全年邮
政管理文秘站 工作实施3个汇审、3个大检查3个
会议、4个通报:3个汇审即,1月集邮预订工
作业务资金汇审,2月报刊发行业务资金汇
审,5月储汇资金业务汇审;3个大检查即,4
月、1O月储汇资金业务检查,6月投递工作检
38湖北邮电技术
查;3个会议即,年初邮政工作会议.8月投递
工作会议,9月发行工作会议;4个通报即.按
季投递员营销工作通报.按季投递员排单管
理通报,按月邮件规格质量通报,按月储汇业
务质量检查稽核通报
以上检查、汇审均形成定型管理量化标
准,会议和通报均形成一定形式和格局。这
样.把邮政通信质量管理从大的方面引入了
程序管理,有效地控制了通信质量,确保了业
务资金物资的安全。‘
3.县(市)级邮政通信规范化管理,是邮
政管理工作的核心
县(市)级邮政通信规范化管理建立在标
准化、程序化管理之上,使标准化、程序化管
理在日常操作中得以准确的贯彻实施邮政
通信规范化管理是整个邮政通信管理工作的
核心问题,是整个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
(1)邮政通信规范化管理必须做到制度
化、经常化管理制度化包含两层意思。一是
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职责;二是按制度实
施职责。坚持标准、持之以恒必须贯穿在管理
工作和业务操作中。如松滋局每月初召开邮
政通信生产倒会,总结上月生产经营情况及
存在问题,安排布置本月生产经营活动。叉如
所属生产班组及支局,每日早上现场管理,检
查人员就位签到。支局、班组每月一次讲评会
和经济质量分析会等,都达到了有效管理的
目的。
(2)邮政通信规范化管理必须加强日常
的监昔工作
①邮政通信规范化监管要自上而下形成
体系必须建立各层次监管机构,配齐人员,
并明确本文来自文秘站 职责;监管工作要形成制度化,经常
化.充分发挥兼职监管人员的作用,加强对兼
职监管人员履行职责的考核。
@加强监督和业务部门的监管职能监
管的形式主要有:日常检查、突袭检查、大检
查、汇审检查综合评审(根据大检查评分、汇
审评分和日常稽查记录对各单位进行专业管
理综合评价)。
③总结表彰,奖惩兑现,鼓励先进,鞭策
后进要应用经济杠杆奖优罚劣。通信生产
实行转轨变型,变单纯的生产服务型为经营
服务型,把业务操作与市场紧密结合起来,接
受市场的检验,把执行操作规程规范变成每
个操作者的自觉行为。
三、县(市)级邮政通信管理工
作的两点建议
I.重视管理人才的培养
邮政通信专业性强、要求高,而管理人才
缺乏,不适应邮政通信管理工作要求。有计
划、有步骤地培养现代化邮政专业管理干部
已成为当务之急。采取各种教育形式培养有
现代化管理知识、懂业务、会管理、有创业精
神的一大批邮政专业管理干部,已成为邮政
通信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首要任务。
2.加大对邮政通信设备和管理设施的投
人
邮政通信要采用专业化,集团化经营方
式,使经营管理电子化、生产操作机械化自动
化,努力改善邮政通信生产和工作环境,适应
日益增长的业务发展需要。
总而言之,县(市)级虾政通信标准化、程
序化、规范化管理,是通过提高生产要紊的使
用效率和合理构成来实现的经济增长方式,
是克服其重视通信能力发展和企业外部开
基于距离矢量路由原理的定位方法应用十分广泛,在基于测距和非基于测距的定位方法中都提出了相应的算法,其中DistanceVector-Hop(DV-Hop)就是该类算法中最着名的一个算法.DV-Hop是Niculescu等人根据距离矢量路由原理提出的一系列分布式定位算法的APS[7]之一,其他还包括DV-Distance,Euclidean,DV-coordinate算法.DV-Hop是其中最简单易行的一种定位方法,包括以下3个步骤:①计算网络中信标节点之间的最小跳数;②估算平均每跳的距离,从而得到未知节点与信标节点之间的距离;③通过收集到的周围信标节点的位置信息估算节点自身的位置.由于该类定位方法基于距离路由协议来建立位置信息传递关系,因此会面临包括女巫攻击(Sybilattack)和虫洞攻击(wormholeattack)的威胁.本文在描述网络模型时,将网络中已知自身位置的节点称为信标节点(beaconnode),将通过信标节点的位置信息估算自身位置的节点称为未知节点.女巫攻击通常是指恶意节点冒充多个身份对网络进行攻击.攻击节点可能冒充合法信标节点发出虚假的位置信息,也可能作为中间节点篡改位置信息,从而破坏定位结果的准确性.防止女巫攻击的方法是通过对网络中的节点及信息进行有效认证,保
2ARL定位机制
2?1定位机制概述为解决基于距离矢量路由的定位方法所面临的女巫攻击和虫洞攻击问题,本文提出了ARL安全定位机制,该机制主要包括以下3个步骤:步骤1.利用经过认证的位置信息估算信标节点之间的最小跳数,以及平均每跳的距离.步骤2.检测网络中的女巫及虫洞攻击节点.步骤3.估算未知节点的位置坐标.在步骤1中,为了防范女巫攻击引入密码和身份认证机制,对位置信息的安全性提供保障.在步骤2中,对虫洞攻击进行检测,从而使步骤3中估算出的定位结果更加准确.ARL定位方法的实施对网络环境进行以下的假设:每个节点都有唯一的ID号;合法的信标节点共享一个密钥K;每个合法信标节点的ID号所对应的哈希值H(ID)对网络中所有节点是公开的.该定位方法的功能框架如图2所示.由此可以看出ARL定位算法在基于距离矢量路由原理的定位方法中引进了有效的安全机制,从而通过由合法到可靠逐级深入的方式,筛选出值得信任的位置信息用
2?2ARL定位算法1)估算节点的平均每跳距离.以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信标节点i为例,节点i将消息{IDi(xi,yi)hop-countts}K进行广播,其中IDi表示节点i的ID号,(xi,yi)表示节点i的二维坐标,hop-count表示该消息经过的节点跳数(初始值为0),ts表示该消息发出的时刻,{}K表示将括号内的信息用密钥K进行加密.收到此消息信息包的所有节点将跳数值加1,并将自身ID写入信息包,然后继续转发该消息.由于信标节点的坐标信息被加密,因此在转发过程中未知节点无法随意篡改坐标信息,直到被合法的信标节点接收,并用密钥K解密后才能获得信标节点的坐标信息.信标节点按照下式估算节点间的平均跳距式中:ci表示信标节点i与其他信标节点之间的平均跳距;hi表示信标节点i到其他信标节点的跳数;(xi,yi)表示信标节点i的二维坐标;(xj,yj)表示能与i建立通信的信标节点的二维坐标.2)获得位置信息并验证信息的可靠性.以信标节点p和未知节点q为例,当p得到平均跳距后,向周围节点广播信息:{IDp(xp,yp)cptsH(IDp(xp,yp)cpH(IDp)ts)}.其中IDp表示信标节点p的ID号,(xp,yp)表示信标节点p的坐标,cp表示信标节点p与周围信标节点之间的平均跳距,H()表示对括号内的信息进行哈希运算,ts为已将哈希运算时间预留出来的消息发出时间.未知节点q接收到此信息后首先验证信息的可靠性.由于未知节点q事先知道H(IDp),结合接收到的信息可计算H(IDp(xp,yp)cpH(IDp)ts)并与信息包中的哈希值进行比较.如果一致,则说明收到的信标位置及平均跳距信息是可信的.未知节点q则根据前面步骤中得到的与信标节点p之间的跳数,按照下面公式估算出它们之间的距离L=cq?hqp(2)式中:cq表示未知节点q接收到的平均跳距;hqp表示它与信标节点p之间的最小跳数.如果不一致,则将信息包抛弃,并将发出该消息的节点判定为女巫攻击节点发出警报.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抵御女巫攻击,并且不给节点带来过多的计算负担.本文采用了运算快速的哈希函数代替运算缓慢的公钥加密来完成对于位置信息的认证,既节省了节点储存密钥的空间,也降低了信息认证过程中的计算代价.另外ARL还能够检测出虫洞攻击节点.本文按照是否隐藏自身身份,将虫洞攻击节点分为以下两类:i)对于不隐藏自身的存在,正常收发消息,只是通过私有通信信道得到更少跳数的虫洞攻击节点,可以通过节点间距离来进行判断.由于虫洞攻击节点的本质是拉长串谋节点之间的距离,以此在同样的信标节点之间获得更少的跳数,因此攻击节点之间的距离一定大于普通传感器节点之间的通信距离.将前一阶段中得到的平均跳距c与节点的通信半径R进行比较,如果c>R,则说明存在虫洞攻击.在发现存在虫洞攻击后,用式(3)计算每个节点之间的距离并与节点通信半径R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路径中究竟哪两个节点为攻击节点并进行隔离.d=v?Δt(3)式中:d为节点间信号传输的实际距离;v为信号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Δt为信号在空中传播的时间.ii)对于隐藏自身存在,不将自身信息写入路由的虫洞攻击节点.本文利用全路径检测方法,即每个节点在收到路由中前一个节点发来的消息后都检查该节点是否将自身信息写入消息中,如果没有如实登记,则认为前一节点为虫洞攻击节点并发出警报.3)通过前面步骤,未知节点得到周边信标节点的坐标及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然后利用极大似然估计法[11]来计算自身的坐标.假设未知节点U(x,y)周围的信标节点个数为n,坐标分别为(x1,y1),(x2,y2),…,(xn,yn),与该未知节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d1,d2,…,dn,则根据以下公式建立方程组3结果验证本文提出的ARL定位算法的性能通过仿真进行验证.实验环境如下:在一个600m×400m的矩形区域中随机部署100个传感器节点作为未知节点,节点的通信半径设为100m.为了验证ARL在不安全环境中用于无线传感器节点定位的效果,需要将其与普通的基于距离矢量路由的定位方法DV-Hop进行比较.平均定位误差的计算方法如下式中:(xi,yi)表示未知节点i的定位坐标;(xi′,yi′)表示未知节点i的真实坐标;R表示定位节点的通信半径;N表示未知节点的个数.在矩形区域中随机部署30个信标节点及10个攻击节点.将此实验重复10次,计算100个未知节点的平均定位误差,实验结果见图3,可以看出,ARL定位方法与DV-Hop定位方法相比有效降低了平均定位误差,且稳定保持在0?2~0?4之间.为了进一步了解ARL定位方法的性能,在实验中还分别检测了节点平均定位误差与信标节点个数及半径之间的关系.
3结语
在许多基于单片机的应用系统中,系统需要实现遥控功能,而红外通信则是被采用较多的一种方法。红外通信具有控制简单、实施方便、传输可靠性高的特点,是一种较为常用的通信方式。红外线通信是一种廉价、近距离、无线、低功耗、保密性强的通讯方案,主要应用于近距离的无线数据传输,也有用于近距离无线网络接入。从早期的IRDA规范(115200bps)到ASKIR(1.152Mbps),再到最新的FASTIR(4Mbps),红外线接口的速度不断提高,使用红外线接口和电脑通信的信息设备也越来越多。红外线接口是使用有方向性的红外线进行通讯,由于它的波长较短,对障碍物的衍射能力差,所以只适合于短距离无线通讯的场合,进行"点对点"的直线数据传输,因此在小型的移动设备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1.红外通信的基本原理
红外通信是利用950nm近红外波段的红外线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体,即通信信道。发送端将基带二进制信号调制为一系列的脉冲串信号,通过红外发射管发射红外信号。接收端将接收到的光脉转换成电信号,再经过放大、滤波等处理后送给解调电路进行解调,还原为二进制数字信号后输出。常用的有通过脉冲宽度来实现信号调制的脉宽调制(PWM)和通过脉冲串之间的时间间隔来实现信号调制的脉时调制(PPM)两种方法。
简而言之,红外通信的实质就是对二进制数字信号进行调制与解调,以便利用红外信道进行传输;红外通信接口就是针对红外信道的调制解调器。
2.红外通讯技术的特点
红外通讯技术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无线连接技术,被众多的硬件和软件平台所支持:
⑴通过数据电脉冲和红外光脉冲之间的相互转换实现无线的数据收发;
⑵主要是用来取代点对点的线缆连接;
⑶新的通讯标准兼容早期的通讯标准;
⑷小角度(30度锥角以内),短距离,点对点直线数据传输,保密性强;
⑸传输速率较高,目前4M速率的FIR技术已被广泛使用,16M速率的VFIR技术已经。
3.红外数据通讯技术的用途
红外通讯技术常被应用在下列设备中:
⑴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和手持电脑;
⑵打印机、键盘鼠标等计算机设备;
⑶电话机、移动电话、寻呼机;
⑷数码相机、计算器、游戏机、机顶盒、手表;
⑸工业设备和医疗设备;
⑹网络接入设备,如调制解调器。
4.红外数据通讯技术的缺点
⑴通讯距离短,通讯过程中不能移动,遇障碍物通讯中断;
⑵目前广泛使用的SIR标准通讯速率较低(115.2kbit/s);
⑶红外通讯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取代线缆连接进行无线数据传输,功能单一,扩展性差。
5.红外通信技术对计算机技术的冲击
红外通信标准有可能使大量的主流计算机技术和产品遭淘汰,包括历史悠久的调制解调器。预计,执行红外通信标准即可将所有的局域网(LAN)的数据率提高到10Mb/s。
红外通信标准规定的发射功率很低,因此它自然是以电池为工作电源的标准。目前,惠普移动计算分公司正在开发内置式端口,所有拥有支持红外通信标准的笔记本计算机和手持式计算机的用户,可以把计算机放在电话机的旁边,遂行高速呼叫,可连通本地的因特网。由于电话机、手持式计算机和红外通信连接全都是数字式的,故不需要调制解调器。
红外通信标准的广泛兼容性可为PC设计师和终端用户提供多种供选择的无电缆连接方式,如掌上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设备和桌面计算机之间的文件交换;在计算机装置之间传送数据以及控制电视、盒式录像机和其它设备。
6.红外通信技术开辟数据通信的未来
目前,符合红外通信标准要求的个人数字数据助理设备、笔记本计算机和打印机已推向市场,然而红外通信技术的潜力将通过个人通信系统(PCS)和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网络的建立而充分显示出来。由于红外连接本身是数字式的,所以在笔记本计算机中不需要调制解调器。便携式PC机有一个任选的扩展插槽,可插入新式PCS数据卡。PCS数据卡配电话使用,建立和保持对无线PCS系统的连接;扩展电缆的红外端口使得在PCS电话系统和笔记本计算机之间容易实现无线通信。由于PCS、数字电话系统和笔记本计算机之间的连接是通过标准的红外端口实现的,所以PCS数字电话系统可在任何一种PC机上使用,包括各种新潮笔记本计算机以及手持式计算机,以提供红外数据通信。而且,由于该系统不要求在计算机中使用调制解调器,所以过去不可能维持高性能PC卡调制解调器运行所需电压的手持式计算机,现在也能以无线方式进行通信。红外通信标准的开发者还在设想在机场和饭店等地点使用步行传真机和打印机,在这些地方,掌上计算机用户可以利用这些外设而勿需电缆。银行的ATM(柜员机)也可以采用红外接口装置。
预计在不久的将来,红外技术将在通信领域得到普遍应用,数字蜂窝电话、寻呼机、付费电话等都将采用红外技术。红外技术的推广意味着膝上计算机用户不用电缆连接的新潮即将到来。由于红外通信具有隐蔽性,保密性强,故国外军事通信机构历来重视这一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这一技术在军事隐蔽通信,特别是军事机密机构、边海防的端对端通信中将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正如前面所述,它还将对计算机技术产生冲击,对未来数据通信产生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蒋俊峰.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通讯设计[J].电子设计应用,2003,11.
[2]曾庆立.远距离红外通讯接口的硬件设计与使用[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
[3]邓泽平.一种多用途电度表的红外通讯问题[J].湖南电力,2003,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航空技术的大力发展,我国民航事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民航飞行的安全越来越重视。而飞行校验的作用主要在于对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空间信号质量进行有效的检测,并对相应的系统功能进行校准,以此来确保民航飞行的安全。因此,对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校飞方案的有效性进行探讨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校飞的种类
所谓“飞行校验”是指,根据相关的飞行校验规范,并使用飞行校验飞机来对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空间质量进行检测和评估的过程。目前,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校飞的种类有很多。一般而言,其种类主要包括四种,即投产校验、监视性校验、定期校验以及特殊校验。其中,投产校验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校验对象所有的信息与技术参数;监视性校验是基于投产校验上的一种不定期的飞行校验方法;定期校验的目的是为了检测校验对象是否满足持续运行的相关要求和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特殊校验是一种较为特殊的飞行校验,其主要是针对性地对校验对象所受影响的部分进行飞行校验。目前,飞行校验的对象包括很多,其主要表现为航向信标、全向信标、无方向信标、测距仪、指点信标以及下滑信标等。
二、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校飞方案的有效性制定
由于行校验对于民航通信导航而言,至关重要;它是确保民航飞行安全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因此,民航部门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对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校飞方案进行有效性制定。笔者根据上述内容,并结合相关的工作经验,共总结出以下几点:
2.1对校飞实施单位的任务和职责进行明确
民航部门要对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校飞方案进行有效性制定,首先必须对校飞实施单位的任务和职责进行明确。一般而言,飞行校验机构应对校验时间进行明确,并为此负责。同时,飞行校验机构还应根据相关的规定对飞行校验所需的设备、仪器以及系统等进行严格的检查,以此来确保其满足飞行校验的需求。此外,飞行校验机构还应根据飞行校验的项目和标准来严格对飞行校验任务进行执行,并在飞行校验结束后出具相关的飞行校验报告书。
由于校验对象运行管理单位所涉及的部门较多,且其管理水平的好坏对飞行校验效益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民航部门还必须在校飞方案中对校验对象运行管理单位各个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例如,校验对象运行管理单位中的业务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在于上报飞行校验申请、校验结果以及设备开发申请,并对校验时间进行协调。
2.2对飞行校验的对象进行明确
民航部门要对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校飞方案进行有效性制定,还必须以文字叙述或表格的方式来将飞行校验的对象明确在方案之中。一般而言,飞行校验的对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校验对象的基本信息和新建的设备系统。其中,校验对象的基本信息主要是指台站设备信息,如台站名称、设备厂家、设备类型与型号以及台站经纬度等。
2.3明确飞行校验的程序
民航部门要对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校飞方案进行有效性制定,还必须在方案中明确飞行校验的程序。一般而言,在对飞行校验分析程序进行制订之前,应先根据相关的规定对飞行校验科目进行确定。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设备系统其校验科目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待飞行校验科目确定好之后,相关部门应严格按照飞行校验科目的相关要求来对各个科目的飞行校验程序进行制订。由于在制订飞行校验程序的过程中会涉及到相关的空域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在对飞行校验程序进行制订之前,还应对空域问题进行充分考虑,以此来确保其制订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4做好飞行校验报告的编制工作
在飞行校验正式结束后,设备运行管理部门应根据飞行校验的检测和评估结果来对飞行校验报告进行编制,以此来确保飞行校验报告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飞行校验报告中的内容应包括各个飞行校验科目的统计数据、台站的基本信息、各个飞行校验科目的图标以及对雷电基本性能的相关结论与评估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飞行校验不仅能够确保民航飞行的安全,而且也是能够对其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空间信号质量进行有效的检测。因此,民航部门必须对通信导航监视设备校飞方案进行制定,并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来不断提高其校飞方案的有效性,以此来不断提高校飞的效率。由于本文篇幅有限,必然存在不足之处。故而,这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对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校飞方案的有效性进行探讨和研究。
电力线通信将无所不在
为了掌握各区域用电的实时情报,电力线通信的涵盖范围非常广,从最底层的家庭用电到跨越电表至变电站的信息集中器(concentrator),或是更高的中压层通信都必需完整掌控,因此,更要确保不同电压段的通信质量,以提升系统的稳定性。
因为技术日渐成熟,电力线的通信质量有着飞跃性的增长。随着应用不同,可以分成可远距离传送的窄频PLC(NarrowBandPower line communication)及短距离但高速度的宽带PLC(BroadBandpower line communication),目前宽带PLC的物理层(PHY rate)传输速度己可达到200M(bps)。因此,智能家庭的应用又再次搬上台面,不仅从室外即可远程操控家中的电器,电费也不再只能依靠每两个月一次的账单,家中所有电器的用电信息可以随时掌控,再者,只要使用家中的插座即可直接上网,透过有线传输让家里通信不再有死角。
可靠的长程通信工具
窄频电力线,是电力线通信发展初期即存在的技术,适合用在较长距离的电力线通信技术。因通信使用500k(Hz)以下频带,较不易受到电力线先天环境的衰减,所以可以传送较长的距离,但也因此传输速率较慢,大多使用在电力监控,图1即为先进读表系统(AMI)的架构图。意大利ENEL电力公司采用一个基于FSK和BPSK调制的窄带PLC系统,建构一个3500万用户的自动电表管理系统即为经典的成功案例。
图2即为自动读表系统的通信环境示意图,台湾的电力系统大多是由变电站提供220v电源至各住户,所以数据集中器适合设置于变电站,再由光纤将各家的用电信息传至管理服务器,所以数字电表的电力信息必需透过图中红色电缆传到变电站的集中器,但此部分电缆建构时大多埋在地底下,难以评估其长度,以及是否连接其他电力设备,因此最适合使用窄频PLC作为解决方案。
如上述,窄频电力线通信虽然并非新一代的技术,但随着通信技术增长,不论是通信速度或是对抗噪声的调变技术都有大幅增长。当下已有许多国家有制定自己的窄频通信规范,例如北美的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9k-490kHz),在欧洲,则由1 976年成立于比利时的CENELEC制定其规范(3kHz~148.5kHz),以及日本电波产业会ARIB(10kHz~450kHz)等等。
近来,许多之前使用在数字通信的调变技术都被拿到电力线通信上使用例如FSK、PSK、展频等等,其中最热门的莫过于使用多载波的OFDM调变技术,主要原因在于其抗信道衰减及噪声干扰的优异表现,也因此,欧洲的G3及PRIME两个窄频电力线解决方案都是采用这个技术。无所不在的高速通信
因为芯片制程技术进步及新调变技术表现优异,PLC通信的速度成功突破瓶颈,2006年,新的HomePlug AV规范使速度达到189M(bps)。自此,PLC通信技术不再被局限只能用于自动控制,而是真正进入高速信息通信的殿堂。
目前,HomePlug联盟正积极制定下一代新的通信标准HomeP AV2,预期传输速率可达,1G(bps),且支持多重串流的1080p高画质影音、3D影音等等主流应用,预期在今年第3季问世。此外,在智能家庭方面,该组织日前拟定的HomePlug Green PHY(GP)窄频标准已获选为美国家电制造商协会(AHAM)智能电网产品的主要通信协议,使得未来家庭电网的兼容性又大大提升。
目前PLC业界有3个比较大的标准组织,分别是HomePllag、UPA及CEPCA。HomePlug是由HomePlug Power Alliance业界标准组织制定,主要成员是由美国PLC制造业者组成。UPA,全名Universal Powerline Association,是另一个宽带电力线通信标准,由西班牙DS2公司为中心所成立的业界标准组织。CEPCA消费电子电力线通信联盟,Panasonic为主的业界联盟组织,使用Wavelet OFDM调变技术是与前两者最大的不同之处。上述三个宽带电力线规范以市场分布及联盟成员来区别大致可以分成HomePlug(美规)、UPA(欧规)、CEPCA(日规)。
由于当下并没有一个全球通用的业界标准,国际电信联盟(ITU-T)、IEEE便着手于此,希望不久将来宽带PLc可以像Ethernet或WiFi一样有一个通用的标准流通于市面上。
新一代整合界面标准-G.hn
G.hn是由ITU―T制定,并由HomeGrid论坛推动的新标准,目的在于统一PLC及其他所有家用的高速通信规格。G.hn能在短时间内迅速窜起除了可以同时兼容电力线、同轴电缆与电话线之外,在使用同轴电缆作为传输媒介时传输速率更可达到700M(bps),其通信速度可用在更广泛且热门的应用之中也是业界看好其发展性的重点之一。
电力线通信先天的阻碍
中图分类号:TN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6(c)-0073-02
-00
1 下滑道的形成及其受影响的因素
仪表着陆系统(Instrument Landing System ILS)是国际民航组织(ICAO)确认的标准精密进近和着陆设备,仪表着陆系统的下滑信标设备通过下滑天线阵向空中发射无线电信号,为航空器提供进近和着陆所需的下滑道信号。下滑信标天线阵利用地面对无线电波反射的原理,使航空器接收到实际天线和以地面为镜面的镜像天线共同辐射的合成波形,通过调整实际天线的挂高,即改变实际天线和镜像天线的间隔,产生相应仰角的下滑道。
由于下滑信标工作在UHF频段,工作波长在1米左右,反射面的不平整、障碍物、天线安装的三维位置误差等都是影响辐射信号的基本因素,这些因素都需要在设备电气调整前作好了解。随着下滑信标在全国机场的普及,特别是在某些地质、地形条件不佳的机场,场地问题越发引起设备管理人员的关注。
2 下滑信标场地的要求及对下滑信标相关参数的影响
下滑信标安装场地对于辐射信号主要考虑两个因素:(1)镜像反射面是否平整:由于反射面不平整就不能形成清晰的镜像,实体天线和镜像天线就不能合成预期的场型;(2)障碍物产生的二次反射:若下滑天线前方存在地面障碍物,就可能会产生二次发射,若二次反射有足够能量到达下滑道,就会使下滑道波形产生畸变。
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台(站)设置场地规范(MH/T4003.1-2014)将下滑天线前的场地划分成临界区、敏感区,规定了相应区域内的场地要求[1]。其中A区为临界区,该区域内地面不规则或存在障碍物都会对下滑信标的信号造成不可接受的干扰。敏感区是临界区的延伸,是指在该区域内障碍物可能会影响下滑信标的信号造成干扰。场地对辐射场型的影响的大小也取决于不同天线的方向性图等特性,所以不同厂家或天线阵的形式,决定着临界区、敏感区的大小少稍有不同。
由于A区是下滑天线阵及其镜像天线形成下滑道信号的主要区域即波束形成区(BFA),这个区域包含第一菲涅耳区,其场地的平整度对下滑信号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可以认为BAF区域是下滑信标天线系统的一部分,而且它的前向坡度(FSL)和侧向坡度(SSL)会影响下滑道的各参数。
下滑台址和下滑角的确定在《国际民航航空公约》附件10、14等有明确的要求,该文只关注BAF区域的前向坡度(FSL)、下滑天线阵的后撤距离D和下滑角θ等参数的关系,有以下公式[2]:
(1)
其中,Y是跑道入口点相对于下滑天线反射面在跑道入口处竖直投影点的高度差,如果跑道入口点高于该投影点,则Y为正值,实际上,Y是与SSL相关的。
可见,下滑角,天线在跑道端口后撤的距离,跑道入口高度等参数是相互联系的,在工艺设计时,基于机场运用方式、地形条件等因素,需使上述参数均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在符合规范的地形条件下,我们按工艺设计的要求施工,设备经正常的电气调整,就能满足工作的需要。
另外,前向坡度(FSL)和侧向坡度(SSL)还决定了天线机械安装的前向偏置量和横向偏置量。也就是说,BAF区的地形参数对天线机械安装的设置和下滑角、入口高度等参数起决定作用,所以我们建议将BAF区域的地形测绘数据作为天线调试资料的一部分归档保存,便于日后的维护工作,并对BAF区域的地形变化如地面沉降、植被、树木等进行定期检查。
3 下滑台场地测量和天线机械安装及调整的方法
3.1 下滑台址及天线阵基础的测量定位
下滑台机房土建施工前及天线阵基础工艺安装时需对机房和天线阵基础进行测量定位,一般可根据机场场道施工已有的基准点作为基准,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确定机房和天线阵基础的准确位置,并需根据工艺施工图对下滑台周边的地形(标高、坡度、密实度)进行复核,如有差异需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联系。因为若下滑天线阵的后撤距离、坡度等出错,可能使跑道入口高度等参数超出标准,使该下滑台不能通过飞行校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BAF区域的地形测量可参照NORMARK
安装手册[3],以跑道入口点为三维坐标原点,通过测量多点的标高,分别代入式(2),可求出三个系数,,的平均值,它们分别代表跑道入口处的平均表面标高,前向坡度FSL的正切值和横向坡度SSL的正切值。
(2)
其中,求前向坡度时,取样点在下滑天线阵前方300-350米分别与仪表着陆系统B点和A点连线的外侧20米围成的区域内均匀选取;求横向坡度时,取样点在下滑天线阵前方300-350米分别与仪表着陆系统B点和跑道入口点连线的外侧20米围成的区域内均匀选取。
3.2 天线挂高及调整
根据下滑天线阵的原理可知,天线挂高是决定下滑角的主要因素,同时还会影响下滑道宽度,一般天线阵前都有前向坡度,计算天线挂高时要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的标称下滑角θ和上文所述测算出的FSL,按以下公式计算:
(3)
其中,λ为下滑台工作波长。
除了准确的天线挂高,天线阵各天线间还需要有准确的高度比。对于零基准天线阵上天线挂高是下天线的2倍,即天线的高度比为2:1,由于高度比发生变化会引起下滑角、下滑道宽度和对称性等变化,NORMARC 3545 M型天线技术说明书要求上下天线的间距误差容限为,所以,飞行校验时,如要通过天线挂高调整下滑角时,需同时调整每个天线的挂高并保持高度比不变。
3.3 下滑天线阵前向偏置及调整
下滑天线阵各天线馈电及下滑角的设计是基于每个下滑天线及其镜像天线同在反射地面的垂直面上,不然每个下滑天线之间将产生相位误差。下滑天线铁塔基于稳定性考虑是垂直水平面安装的,当反射地面与水平面存在坡度时,在天线安装时需把天线阵的每个天线调整到同一平面上,此平面垂直于反射面,如图1。具体前置量可按公式(4)计算:
(4)
若以上天线为基准,天线阵前方为上坡时,则中天线前置量为,下天线前置量为。
我们使用MATLAB软件对M型天线的前向偏置进行模拟,可知它对远场DDM- 曲线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随着前置量由默认的前置量到增加60MM,下滑角由3°减低到2.78°,而且低角度的DDM线性严重变差,另减小前置量时,情况和增加时相似。所以在安装时要重视天线前置的准确调整,需通过下滑天线阵场地的前向坡度的测量计算得出前置量,NORMARC 3545 M型天线技术说明书要求前向偏置的安装误差需控制在范围内[5],安装调整后可使用经纬仪在下滑天线铁塔一侧来检查。在实际飞行校验时,如实测的下滑角数据与预设值有较大的出入或下滑道对称性较差,需检查前向偏置量是否有存在差错才进行下一步的调整。
3.4 下滑天线阵横向偏置及调整
由于下滑天线阵一般安装在跑道中心线一旁120米处,对于近场每个天线到达航空器时将产生相位差,通过天线横向偏置来补偿此相位误差。通过天线横向偏置,跑道中心线及其延长线上的点到三个天线的距离一样,如图2。图上标出了上、下天线相对中天线的横向偏置量,是与下滑天线安装场地的侧向坡度有关系的,横向偏置量的误差容限为。
4 不规范场地的天线机械调整
在实际机场建设中,一些地质、地形条件复杂的机场,地形条件很难满足原工艺设计的要求,而且对地形条件的改造需大量的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对天线和设备的某些电气参数的调整进行折中、优化,使飞行校验的各参数在标准容限内。该文仅阐述通过对天线机械安装的调整来改善下滑道某些参数的常用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在对远场下滑道影响不大的基础上,改善近场下滑道特性或避开下滑天线前方特定障碍物。对天线默认设置的改变需作好记录归档,便于日常维护和跟踪。
4.1 调整天线横向偏置改变跑道入口高度
在不规范的场地情况下,在满足下滑角情况下,入口高度超出标准时,对于M型天线阵(图2所示),可增大或减小横向偏置量,改变近场时天线间的辐射相位从而使入口高度降低。
4.3 通过扭转天线改变跑道入口高度
正常的天线机械安装要求每个天线正面朝向前方,使每个天线在每一方向的辐射参数一致。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天线方向性图在远场方向变化平缓、近场方向迅速变小的特性,通过扭转天线偏向或偏离跑道,改变近场时上下天线的辐射功率比来调整近场仰角从而改变入口高度。
4.3 通过扭转天线避开下滑天线前方特定障碍物
利用天线方向性图的特性,通过扭转天线偏离特定障碍物,使特定障碍物的反射功率变小,从而改善下滑道特性。
5 结语
下滑天线安装场地及天线机械安装都是影响辐射信号的重要因素,是设备电气调整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场地满足规范要求,天线机械安装达到规定精度才能为后续设备电气调整的顺利完成创造条件。在不规范的场地条件难以改变时,才通过天线的机械安装的调整和电气调整来改善下滑道的某些参数。
参考文献
由于计算机通信时用数字通信技术比较适和多媒体通信比如图像、语音、文字、数值、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而多媒体通信有在当今网络通信中占主导地位。
与传统的电话通信相比计算机通信应用数字通信技术易于加密,强行解密很难,信息安全的到很好的保证。在传输过程当中抗干扰能力强,同时还有很好的降噪能力,远距离传输信号稳定等特点。
根据网络数据分析计算机通信有25%数据通信持续时间在1s以下,约50%持续进间为5s以下。然而电话通信的平均时间约为3-5min;同时计算机通信还具有呼叫时间短等特点。所以计算机通信拥有更高效的数据传输能力,这样能减少通讯的硬件设施的建造成本和维护成本。高效的数据传输能力能来很高的经济效益。(5)计算机通信曼彻斯特编码技术,曼彻斯特码Manchestercode(又称裂相码、双向码),一种用电平跳变来表示1或0的编码,其变化规则很简单,即每个码元均用两个不同相位的电平信号表示,也就是一个周期的方波,但0码和1码的相位正好相反。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通信已经遍布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不同地区、不同语言、不同网络、不同厂商生产的硬件之间要实现无阻碍通信就变得至关重要,一个适合于整个计算机网络通信的通信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制定网络通信的标准主要考虑二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硬件设施方面,硬件设备是搭建网络的基础,统一的硬件标准,有利于网络信号性质和传输的稳定,保证信号的质量。但是更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是网络通信的逻辑层次统一的标准。建立一套在逻辑上的约定与规定,形成通信协议,通信协议的建立保障通信在不同文化、不同硬件、不同地区之间的顺利传输、转化。因此标准性是设计,实施和评价通信系统的重要指标。
现在,EIA、IEEE、ITU-TSS、ECMA、ISO、ANSI等权威标准机构为通信协议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建立做出很大的贡献,全球通信行业都执行这些标准,为信息全球化做出了很大贡献。国际电信联盟(ITU),是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包含三个电信标准部门(TSS),无线电通信部门和电信发展部门,其中从事标准化工作的TSS是由原CCITT和CCIR部分合并而成,其主要职责是对相关电信资费,操作和技术等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全球的电信标准化。TSS关于计算机通信相关的建议系列有:F系列建议:除电话以外的电信业务;G系列建议:有关数字系统和网络,传输系统和媒体;H系列建议:有关非话信号的线路传输;I系列建议:有关ISDN;T系列建议:有关文件结构的重点性能,远程信息业务和高层协议;V系列建议:有关电话网上的数据通信;X系列建议:有关开放系统通信和数据网;Z系列建议:关于程序语言。ISO主要针对操作系统考虑开展计算机(数据)通信的协议标准化工作,使得计算机网络设备具有更好的兼容性。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through analysis of urban rail transit vehicles Shared,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fair competition, etc in the demand of the swap, demonstrates the urban rail transit exchange swaps can be sexually.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d the French OCTYS (open train swap and comprehensive system control) CBTC system and European MODURBAN model project implementation, in reference to foreign exchange swap project on the basis of successful experience, puts forward the urban rail transit design requirements and design scheme of exchange swaps.
Keywords: exchange swap; CBTC system; MODURBAN; city track traffic
中图分类号:U284.48文献标识码:A
一、城市轨道交通互通互换的需求分析
迄今为止,全国获批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城市已达36个,运营总里程约6000公里,其中17个已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总计约2100公里。预计到2020年,全国布局轨道交通的城市将达到50个,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网络化和智能化的趋势愈加明显。
1、运营网络化:从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成网建设来看,若不同线路列车能够实现联通联运,通过同一个控制中心统一调度,增加调度灵活性,体现人性化地铁理念,有利于轨道交通的运营、维护,减少地铁运营成本。
2、车辆资源共享:(1)合理调配线路间现有车辆,提高车辆的利用率。(2)减少车辆配置数,检修车、备用车可统一配备。(3)缩短车辆供货周期,确保新线试运营需要的车辆。(4)减少车辆检修设备的投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3、停车场、车辆段的资源共享:(1)车辆架大修、定修资源共享,减少厂房及设备投资。(2)段场合建资源共享,取消部分试车线,将极大减少投资和占用土地。(3)信号设备综合维修基地、培训中心实现资源共享。(4)实现最大范围的备品备件共享,降低人员培训成本。(5)车辆零部件、车载设备实施通用化、标准化,使维修设备的利用率最大化。
4、避免垄断,公平竞争的意义:既有开通运营线路延伸出二期、三期等远期工程,通常受一期信号系统供货商制约性较大,互通互换可以选择多家供货商或多种设备,实现延伸线其他信号供货商提供的CBTC设备与既有线CBTC系统之间兼容,并构成完整统一的CBTC系统。
网络化和互通互换是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新建的线路在建设之初,就要考虑到建成后的网络化和互通互换。
二、城市轨道交通互通互换的可实施性分析
轨道交通包括了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和磁悬浮列车等多种制式,这些不同轨道交通制式相互之间相互不能联通。其次不同线路上跑的列车的信号制式不同, 固定闭塞、准移动闭塞或基于感应环线/波道裂缝移动闭塞ATC系统,由于供货商都是各自独立研制的产品,其关键的传输信息代码、设计方法、接口协议等均属保密不开放,不同供货商的系统间无法做到线路间的列车运营互通互换。
基于无线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采用当今世界有线通信、无线通信、以太网和局域网的相关标准,这些标准都是公开、公平的,只需对ATC系统安全信息的频率、编码格式、码的含义、传输速率、接口协议等统一到一个标准上,就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兼容。基于无线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系统是最易实现的。
通过对城市新建轨道交通工程的信号制式的选择和标准化,并借鉴国外实施互通互换的成功案例,同制式信号CBTC系统能够解决国内城市城市轨道交通互通互换的问题。
三、城市轨道交通互通互换现状:
国内互通互换现状:从信号制式来看,在我国已经开通运营的17个城市约2100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中,尚无城市实现互通互换的案例。
国外互通互换案例:
1、OURAGAN(法语飓风)3,5,9,10,12号线采用OCTYS(列车互换及综合系统开放控制)CBTC系统在2010年3月开始载客运营。
2、欧洲MODURBAN样板工程:2009年在马德里地铁网络通过测试和验证。
四、OCTYS CBTC系统介绍:
1、OCTYS是在2004年3月由巴黎运输局(RATP)确定的一个CBTC系统 ,OCTYS的目标是在超过15年的时间内,使巴黎地铁3、5、9、10、12的列车控制系统现代化 ,RATP的主要目标为:允许未来的升级例如安装屏蔽门,线路延伸等;更新所有线路的列车控制系统,更新陈旧的信号设备,用新的交通控制中心使操作管理改进 ;减少列车间的间隔长度;提高服务质量和安全性;这就要求百分之百的技术保证来确保互换性。
2、在2004年三月三十号,RATA授予安萨尔多法国,西门子交通系统和Technicatome (Areva)公司3,5,9,10,12号线的总共价值9500万欧元的设备提供合同,这些工作分别为:安萨尔多为3,10,12号线提供区域控制器和系统集成;AREVA 和Siemens TS公司提供车载设备;西门子公司为5,9号线提供ZC和系统集成.合同范围和责任结构如下图:
3、OURAGAN(法语飓风)委员会,作为一个系统大集成商和协调者。安萨尔多作为列车轨旁控制设备的提供商,同时也被分配了系统集成任务。系统集成商安萨尔多有以下责任:
(1)满足客户需求=>在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确保专业和公平的关系
(2)给其他供货商确定一个明确的CBTC系统= >严谨和清晰的方法
(3)和其他供应商进行现场和实验室的测试=>和他们积极的接触
(4)在每个系统设备和它的环境组成之间建立一个独特的基线来处理他们复杂的关系:通过功能规格书、接口规范书、测试规格书、RAMS分析
(5)指定:开发和测试设备是遵循互换性原则的。
4、这5条线的项目定位于提高性能,并集中体现在现有联锁和CTC基础架构上增加ATP/ATO/ATS解决方案。信号系统是基于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概念,同时要求不同的供货商之间要有互换性和互操作性。ATC系统是符合MODURBAN欧洲工作组的要求的,安全的硬件和计算机架构是基于ASTS CSD DIVA 平台构建的,该架构提供非常可靠的3取2应用平台/计算机,CBTC ZC 在这些硬件和软件内核里面执行,车载ATC设备 用叫MTORs的安全远程控制单元(VRCU)与外部设备接口(联锁、轨道电路等)。
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TC)在三个主要的位置进行了分散式的装备,在每一列车,控制中心,和轨旁集中站信号设备室。系统是覆盖在现有的信号基础架构(联锁、转辙机、轨道电路)上的。系统主要接口图如下:
五、互通互换在设计方面的初步探讨
互通互换CBTC系统能够满足地铁运营商的预期要求,系统模块化的特点能让运营商更大程度地掌握自己的系统,由不同的厂商组成的小组和业主合作共同制定出技术规范,应由业主指定一家系统供货商为牵头,承担系统集成商的责任,制定功能需求规格书、接口规范书,通过在试验段上的实际运行方式进行验证。
1、互通互换在设计方面的要求:
确保系统持久有效;
可以选择多家供货商或多种可互通互换的设备;
对供货商系统之间的接口进行标准化,而他们各自的技术方案可以是相互独立的;
数据传输系统的功能和技术方案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在子系统层面就产生竞争,更好地控制成本;
参数化设计便于运营及系统升级;
辅助维护一体化的设计;
符合CENELEC 50.126, 50.128 和 50.129 安全标准(SIL 4级);
遵守基于通信的列控标准(CBTC)性能和功能要(IEEE 1474.1)。
2、互通互换的CBTC的设计解决方案:
(1)结合成熟的获得SIL4级认证的安全技术的概念,使用标准的技术:
通过SIL4级认证的安全计算机;
TCP/IP型通信网络;
基于IEEE 802.11b/g等标准的车地无线通信。
(2)开放的、模块化的结构并具备:
子系统间的互通互换的接口;
标准化的外部接口,能够把合作伙伴提供的信号子系统整合到一起(ATS、联锁、计轴设备、应答器等)。
(3) 通用及参数化的设置以满足每条地铁线路的特点(借助参数化工具通过数据进行设置)。
(4)以下子系统可互通互换:
车载ATC子系统;
地面ATC子系统;
数据传输子系统(DCS):地-车无线通信、地面传输网;
通过应答器实现的重新定位子系统 :车载天线及应答器读取器、地面无源应答器;
ATS子系统: 和联锁系统及地面信号设备的接口。
3、设计的系统结构:以下以1,2号线为例探讨同信号制式CBTC的互通互换设计方案,1号线与2号线采用不同供货商的CBTC信号设备。系统参考设计结构如下:
(1)控制中心
1、2号线实现互通互换,两条线的调度需要统一操作,调度大厅大屏显示需满足两条线的显示,同时编制更加完善的时刻表,指引旅客乘车的旅客向导信息需统一考虑。各线信标(包括动态和静态信标)的ID是唯一的。各线车站ID是唯一的,各线设备IP地址唯一,车辆ID必须是唯一的。
(2)ATS子系统
列车的车组号PVID、目的地号DID、时刻表编辑以及车载控制器CC信息的识别等基础数据都需纳入要将各条线路的系统内。
1,2号线统一设计规划,1,2号线每个不同的运行交路和服务必须有唯一的目的地号DID;需要考虑1,2号线互通互换后的运行冲突,能修改时刻表编辑软件;
ATS需根据1,2号线统一配置的CC识别号修改ATS数据配置。
(3)轨旁ATP设备
轨旁区域控制器ZC需要能够识别1,2号线的所有列车,反之1,2号线的列车也要能够识别每条线的ZC。1,2号线ZC和数据存储单元将包含两条线的车载控制器的ID。
(4)车载ATP设备
车辆上固定的线路信息需统一修改。根据2号线车辆的具体参数,如牵引、制动、加速率、减速率、命令响应时间等,并结合1号线车辆的情况综合调整各种参数的取值以进一步修改车载控制器CC软件,并更新加入2号线的线路地图;2号线车辆同样如此。
CC配置的数据能够识别1,2号线所有的ZC,并与之进行信息交换。车载无线通信设备需统一配置标准的接口,使能够接入共享的DCS子系统。
TOD、车辆TMS(列车管理系统)将会包含两条线的所有车站ID。通过CC发送车站ID到TOD,TOD能够显示准确的车站信息。
车辆TMS(列车管理系统)将会包含两条线的所有车站ID。TMS能够基于来自CC的车站ID,传输准确的车站信息至PIS。
车辆PIS(乘客信息显示系统)将会包含两条线所有车站ID。PIS能够基于来自TMS的车站ID,显示准确的车站信息。
1、2号线的车门和车载查询天线TIA的相对位置是相同的。
(5)轨旁联锁设备
涉及轨旁信标的布置、与屏蔽门的接口;信标的布置需综合考虑1,2号线的列车性能参数、信标天线的安装位置等因素,
(6)DCS数据通信子系统
确定了合适的无线通信技术,工业厂商根据共同互通互换技术规范指定信息传送格式,统一规划车载控制器的地址分配,使能够识别1、2号线的列车。
(7)综合调试
考虑互通互换,不同供货商的车载和轨旁设备根据标准接口和协议不可避免的要进行修改,需要在两条线执行CC现场调试,以确认信标读取,车站停车,系统集成测试等。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使用成熟技术、可靠设备和冗余结构,设计和实施具备互通互换CBTC系统能够满足地铁运营商的需求,信号CBTC系统互通互换的解决方案能够在新线或要改造的线路上方便地使用模块化、紧凑的系统,能够对新旧信号系统临时混合运营进行管理 ,并采购、运营和维修成本优化,使系统易于升级、具备标准化的接口,优化能耗,实现车辆共享及辅助维护一体化,有利于CBTC子系统的技术转让,是现代网络化、智能化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8-4220-03
Zigbee为一种标准化的无线通信技术,以满足无线传感器网络低成本、低功耗的需要[1]。它是一种介于无线标记技术和蓝牙技术之间的技术方案,主要应用于短距离的无线连接。Zigbee作为新兴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正有力地推动低速率个人区域网络的发展。它以灵活、机动的组网方式,使用CSMA/CA信道接入机制,以及数据确认和加密机制,网状多路径数据传输,使得Zigbee技术自正式推出以后,就得到科学和商业的广泛关注[6-7]。正如Zigbee联盟主席所说,Zigbee技术是无线传感器网络最好的选择[2-3]。
Zigbee协议栈与传统的计算机体系结构一样,通过层来量化它的各个简化标准,每层负责执行该层特定的功能,同时为上层提供服务。其协议栈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物理层(PHY)和媒体访问控制层(MAC)由IEEE802.15.4[4-5]协议标准提供。IEEE802.15.4标准致力于提供一种低复杂度、低成本、低功耗和低速率的无线通信技术,对信道选择、能量检测、链路质量、清除信道评估(CCA)、信标管理、信道接入、时隙管理、发送连接与断开连接等进行了规范。IEEE802.15.4标准定义了两种网络设备:精简功能设备(RFD)和全功能设备(FFD)。FFD具有路由能力,在点对点拓扑网络中可与任意节点进行通信;RFD功能有限,不管在何种网络拓扑结构中只能与其父节点FFD设备进行通信。网络层与应用框架层由Zigbee联盟制定,对网络建立、设备的连接与断开、帧安全机制,设备对象等进行了规范。Zigbee标准在IEEE802.15.4标准的基础上定义了三种网络设备:协调器设备(ZC)、路由器设备(ZR)和终端设备(ZED)。应用框架层为Zigbee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一些应用框架模型,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应用需求来开发应用。各层协议标准的特性将在后面章节详细介绍。
1 物理层概述
IEEE802.15.4标准详细说明了使用的无线频段、物理层和MAC层。针对不同的国际和地区,Zigbee技术允许其使用不同的工作频率。IEEE801.15.4工作在3个不同的ISM频段:2.4GHz(全球通用频段)和868/915MHz。3个频段共规范了27个物理信道,其中2.4GHz频段定义了16个信道,915MHz频段定义了10个信道,868MHz频段定义了1个频段。对于各个国家和地区采用的工作频率范围的不同,为提供数据的传输速率,IEEE802.15.4标准针对不同的频率范围规定了不同的调制方式。因而在不同的频率段中,其数据传输速率不同,具体调制方式和传输速率如表1所示。
Zigbee技术对发射功率也进行严格的规范,遵照不同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不同的最大发射功率,发射功率范围为0~10dBm,其通信距离为10~300m。在误码率小于1%的条件下,Zigbee的接收灵敏度为-85dBm。为适应低速率、低功耗的无线通信传输,IEEE802.15.4标准物理层定义了适用于3个频段的通用规范,包括以下三类:
1)接收机能量检测(ED,energy detection):EQ用来评估信道带宽内接收机的信号能量,其检测结果以8个比特的整数来表示,通过物理层原语PLME-ED.confirm向媒体访问控制层的管理实体报告所检测的结果。
2)链路服务质量(LQI,Link quality indicator)。LQI用来评估接收机所接收的数据包强度和品质,其数值用一个8比特的整数来表示,其值的大小表示链路质量的高低,并通过物理层原语PD-DATAA.indication发送给媒体访问控制层。
3)清除信道评估(CCA,Clear channel assessment)。IEEE802.15.4标准的物理层协议规范了3种清除信道评估模式。
① 清除信道评估模式1:若通过能量检测,其信道能量大于阈值能量时,则返回忙的信息。
② 清除信道评估模式2:载波判断,当清除信道评估检测到一个扩展的调制信号时,给出一个忙的信息。其中这个信息可能高于或低于能量检测门限值。
③ 清除信道评估模式3:当清除信道评估检测到一个扩展信号时,且扩展信号携带的能量大于阈值能量,则返回忙的信息。
对于以上任意一种清除信道评估模式,如果物理层正在接收数据时,若收到PLME-CCA请求原语,清除信道评估也会返回忙的信息。当检测到信道忙时,物理层用PLME-CCA.confirm原语向媒体访问控制层发送一个具有BUSY状态的信息,当检测信道空闲时,发送一个具有IDLE状态的信息到媒体访问控制层。
2 媒体访问控制层(MAC)
2.1 MAC层概述
在IEEE802.15.4标准中,给出了MAC协议的规范,以便于接入物理层无线信道。MAC层数据服务为物理层与网络层之间的数据传输提供一个接口,以实现数据发送、接收和处理排列中清除一个MAC层服务数据单元。MAC层管理服务允许上层与MAC层管理实体之间传输管理指令,其主要功能为设备通信链路的连接和断开管理、信标管理、个域网信息库管理、孤点管理、复位管理、接收管理、信道扫描管理、通信状态管理、设备的状态管理、启动、网络同步、轮询管理等。
2.2 信道扫描
所有设备都必须能够对所规定的一系列信道进行被动和孤点扫描,同时FFD还具有能进行能量检测和主动扫描。在FFD作为个域网协调器前,首先进行能量检测或主动扫描,或者在选择与一个个域网建立连接前,执行主动或被动扫描;设备通过孤点扫描来锁定失去连接的父节点。对于RFD可选择能量检测扫描或主动扫描来选择合适的信道连接网络。
1)ED信道扫描
通过一次扫描各个信道,设备节点可以得到各个信道的峰值能量。通过这个信息,设备节点可以选择合适出信道,以接入到网络。对每一个逻辑信道,MAC层管理实体设置相应的信道序列号,且切换到相应的信道,在[aBaseSuperframeDuration×(2n+1)]个符号周期内重复地对该信道进行能量检测(其中n为扫描参数值0-14之间),在此期间内所得到的最大能量检测值。其中设备能够存储1到信道能量检测最大值之间的数值。
2)被动信道扫描
设备在选择与一个个域网建立连接之前,可以执行被动扫描。与主动扫描类似,它允许设备锁定它所在的个域网中任何发送信标的协调器。在PAN描述器的最大值或已经扫描所有信道后,扫描结束。
3)孤立信道扫描
对每一个逻辑信道,设备首先设置当前信道值,且切换到相应的信道,然后发送一个孤立通告命令;这时接收机处于工作状态,接收时间最多为aResponseWaitTime个符号周期,在等待时间内接收协调器重新连接命令,设备关闭接收机。当设备受到重新连接命令或者已经扫描过所有规范的逻辑信道后,孤立信达扫描结束。
2.3 MAC层帧结构
MAC层帧结构由三个部分组成:MAC层帧头、可变长MAC载荷和帧尾。帧控制域包括帧类型的定义、地址子域与其他控制信息,定义帧的类型、格式等。在地址域中,存在着两种地址:64位的IEEE MAC地址和16位的Zigbee网络地址,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可以采用任意一种寻址方式。帧载荷域的长度可变,不同帧类型所包含的不同的信息。在IEEE802.15.4标准中,给出了4种帧的定义:信标帧、数据帧、确认帧和命令帧。信标帧和数据帧包含高层信息,而确认帧和命令帧由MAC层产生。
3 结论
Zigbee技术为一Zigbee为一种标准化的、能满足无线传感器网络低成本、低功耗需要的无线通信技术。该文对Zigbee协议栈中的相关信息做了详细的介绍。首先介绍了Zigbee协议栈的整体结构,从物理层到应用层,逐一分析了Zigbee标准各层的特点。重点介绍了Zigbee标准的频段和通用规范、信道扫描的分类和帧结构。
参考文献:
[1] Zigbee Standards Organization. Zigbee Specification V1.0:Zigbee Specification [S].2005.
[2] 李腊元,李春林.计算机网络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3] 任丰原,黄海宁,林闯.无线传感器网络[J].软件学报,2003,14(7):1282-1291.
[4] IEEE. Wireless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and Physical Layer(PHY) Specifications for Low-Rate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rok[S]. IEEE Standards 802.15.4-2003, 2003.
患难见真情!想必特斯拉在无人驾驶车祸事故后对这句话的理解深刻了许多。以色列驾驶辅助芯片及软件制造商Mobileye认为特斯拉宣传的自动驾驶技术并不成熟,有一定广告夸大手法存在,其宣传的自动驾驶应该是驾驶辅助系统。
如果说大家还能较好地理解“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那“无人驾驶”、“自我驾驶”、“自动化汽车”呢?不但美国总统奥巴马和美国运输部对同一个事物的用词出现偏差,我国产业界重量级人物对相关用词的意见也不统一。在2016年的两会上,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在提案中建议加快“自动驾驶”立法,而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建议加快制定和完善“无人驾驶汽车”的相关政策法规。连名字都没弄清楚,能指望无人驾驶行业规范和国家法律法规能跟上?这恐怕是无人驾驶最大的症结所在。
无人驾驶本身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各种复杂的电子控制设备互相协同才能实现目标,从基本的车辆定位、控制、稳定到立体视觉、电磁控制等等,市场用十大系统对无人驾驶汽车进行解析的同时,意味着这十大系统都需要相关的产业规范,这些都将成为无人驾驶能否崛起的关键。
不可或缺的高精度地图
无人驾驶最基本功能之一为导航,其实现需要依据自身GPS及高精度地图来确定位置和行驶方向。无人驾驶应用要求GPS定位精度需要到达厘米级别(目前精度>1米),并提供更精确的三维数据已应对复杂的驾驶环境。高精度地图不但需要百度、高德、四维图新等企业长期投入地图底层数据测绘,并同芯片、传感器等硬件厂商进行深度合作,而Here、Mobileye等企业也开始依托定制化完成对地图行业的布局,但总体而言,当前的电子地图还远不能满足无人驾驶的需要,这恐怕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问题。
急需统一的通信标准
驾驶员会用语言、手势、喇叭等形式在驾驶过程中完成同其他驾驶员的交流,汽车智能驾驶系统呢?作为物联网的重要分支,汽车在向无人驾驶迈进的过程中,通信标准成为急需迈过的一道门槛。从目前标准定立情况和国家政策推动看,V2X是指车对外界的信息交换,它包括V2V(车-车)、V2I(车-基础设施)、V2P(车-行人)等方式车联网通信技术,即车对外界的信息交换,是未来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关键技术。V2X产业本身又细分为DSRC和LTE-V两个标准和产业阵营,欧美、日本及我国相关汽车产业链企业根据各自状况和应用环境选择不通通信标准,虽然LTE-V成为我国车联网通信标准的几率很大,但除本身有一定不确定性外,通信环境也是阻碍。
车联网通信及数据分析处理及回馈将产生大量的即时信息流,现有以4G为主的移动网络显然难以满足如此大的即时通信数据交换,5G成为构筑车联网通信环境希望的同时,其本身标准、资费等又需要市场解决。
以突破成本为首的激光雷达
在众多帮助汽车获得感知功能的智能车载硬件中,测距传感器绝对是不可或缺的存在。相比超声波、毫米波、摄像头等其余传感器,不受天气、照明等环境干扰,能够清晰、稳定探测汽车周围3D数据的的激光雷达被市场一致看好能够成为主流技术,但高昂的成本却让激光雷达推广乏力。
百度在之前演示的自动驾驶车上,使用的激光雷达成本就高达70万人民币,已经超过绝大部分主流汽车整车售价了。作为无人驾驶汽车的必要装备,激光雷达的成本将成为必须攻克的难点。
容易被忽视的伦理问题
如果在行驶途中面临一个道德困境,要么撞到马路上的一名儿童,要么急打方向盘以避免撞到儿童、但可能撞到其他车道的汽车以致本车人员伤亡,那么无人驾驶汽车会“果断”选择优先保护车内人员、宁愿撞到儿童。
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会立即作出踩刹车、打方向盘以避免撞人的反应,但无人驾驶汽车系统往往以“最佳选择”为核心,追求最佳选择的时候往往同人类情感伦理产生冲突。当被撞行人数量较少且以行人为主时,人们往往倾向支持无人驾驶汽车系统的选择,但当可能被撞行人数量上升且出现儿童、孕妇一类弱势群体时,人们又很难接受系统“无情”的选择。
这类情感伦理的冲突不仅仅会引发市场对无人驾驶应用的讨论,更容易从行业规范、立法等方面产生争论从而推迟无人驾驶应用的落地。
一步一个脚印的推进
无人智能驾驶的发展方向相对明确,但其发展始终需要一个过程和时间沉淀,依据汽车自动驾驶系统对方向盘及加减速操作的控制程度,无人智能驾驶发展历程可大致分为五个阶段,目前1级和2级辅助驾驶已经成熟量产,包括1级警告提示类功能车道偏离预警LDW、前撞预警FCW、盲点检测BSD、交通标志识别TSR等,以及2级干预辅助类功能自适应巡航ACC、车道保持辅助LKA、紧急自动刹车AEB、智能远光灯IHC、自动泊车AP等。3级综合功能自动驾驶已有充分技术储备,如丰田的公路自动驾驶辅助AHAC,特斯拉的自动巡航Autopilot,以及通用的Super Cruise,但离量产还有一段时间。
中图分类号:TM92 文献标识码:A
1 电能信息采集在营销业务中背景及意义
随着电力事业的发展及电力企业实行商业化运营的转变,电力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市场化;各级电力市场逐步建立,势必对电网的运营和管理提出新的要求,目前电力营销部门单纯依靠人工抄表,人员配置多、效率低、准确性差、抄表周期长,难以适应电力发展和客户的要求;为满足电力市场的运营要求,提高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笔者所在的电力公司按照“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效益为中心”的原则,分阶段、有步骤地建立了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它为实现营销的集约化、精细化管理,加大对购供售电环节的可控、在控力度,降低经营成本,增强赢利能力。在此框架下将建设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以实现电能信息自动化采集与管理,改变人工抄表、手工录入的现状,使多个工作流程结合一起,一步到位,实现分户分时打印电费单,提高营销部门的工作效率,且对大用户实现负荷管理、线损分析统计和母线平衡的动态监测以及电量的统计、结算、计费和考核,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在电力营销上的应用分析,对供电企业电力营销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电力企业的电力营销业务是从传统的用电营业业务演变而来的。传统的用电营业业务主要包括计划用电、节约用电、安全用电、营业(装表接电、抄表、核算、收费)和电能计量管理等内容,是电能销售与使用的管理环节。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电力买方市场的形成,电力企业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近几年来,全国各电力企业都开始重视和加强市场营销工作,以满足客户需求和最大限度增供扩销为主的市场营销体系开始建立,更新营销观念、提高营销技术水平、提高服务水平已成电力企业的当务之急。但是由于长期缺乏投入而造成的营销装备和技术落后的问题开始严重影响营销工作的正常开展,限制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数据采集和传输手段落后,二是数据加工和处理手段落后,三是服务手段落后。
基于以上诸多问题,近年来,自动抄表系统己开始在国内普及应用,这是社会和电力系统本身发展的需要。随着电力系统生产和管理自动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以及城乡同网同价电网的改造需要,建立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己经成为一种趋势,并且由于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将众多的计量点数据进行采集、传输、处理己经成为可能,而且已在电力领域广泛应用,并不断发展和完善。而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电能信息采集系统也呈现出数据分析与数据采集分离的发展趋势,采集设备要求自适应多种数据源接口;传输通道要求配置灵活,用户可选用无线,有线MODEM、GSM、宽带等多种通道信息;采集设备要求处理速度更快、数据精确性更高、存储容量更大,设备可靠性更高。而相应的采集系统也必然要求适应这种数据源的多样性。
在如上的背景下,我们需要一个全面的电能采集平台,其能够为营销业务提供大量准确的数据;以达到使电力生产的整个过程流程化、工业化的目的。
2 电能采集的相关新技术
系统利用数据交换设备并通过通信网络读取用户计量仪表中的计量数据,计量数据包括实时计量数据和历史计量数据,并具有实时随机召读及按地址选抄功能。可冻结令,实现指定时间计量仪表累计电能量的冻结。系统关口数据通过现有已建系统获取。这就是电力行业的电能数据采集。
2.1 电能采集系统设计
电能信息采集系统一般是由采集系统、通信系统和中心处理系统等三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而这三部分中,包含了两种理论和学科的应用:数据采样技术和通信标准。
2.2 电能信息采集系统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2.2.1 采用先进的数据通信标准体系:确保系统建设具有优良的互操作性,开放性系统建成后实现设备的互操作;保证数据含意不会出现二义性,确保了数据的溯源性和一致性;支持多用户访问,具有多重身份验证和访问权限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做到与通信介质无关性,因而可以广泛选择通信介质,无需改变模型和数据采集系统的应用程序。系统建成具备易于安装、易于维护及强大兼容性的特点,无论是数据采集,还是主站系统,都是平台化的系统,可以根据需求通过该平台灵活构建自动抄表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开放性,满足用户分阶段实施,适应未来扩展的需求。
2.2.2 采用合理的主站层次结构设计:整个系统架构设计合理,省、分中心的2层结构设计,既兼顾了数据属地化管理,又保证了数据大集中思想的实施。
2.2.3 采用模块化、标准化的通信组件设计:采用通信模块化设计,可热插拔,实现了通信信道与采集设备无关联使用,适应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终端产品技术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