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大全11篇

时间:2023-07-04 16:21:3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

篇(1)

1注重绪论教学,充分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一般院校对于生物化学课程通常至少安排40~50个课时,鉴于生物化学课程知识点繁多,学习难度较大,课时安排时间有限,又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有些老师甚至直接忽略绪论部分的讲解,这么做是非常不好的。绪论这一章节,不仅具有知识性、科学性,还集趣味与育人为一体,对整门课程来说,有着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要想把绪论讲好并非易事,需要教师整体把握教材和知识体系,也需要多年专业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师在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教材的通读和钻研,最新文献资料的查阅以及课件的用心制作。这样,对于绪论的讲解才能生动清晰起来,才能使学生树立学好学会生物化学的信心。

2由浅入深介绍生物化学定义,让学生理解学科特点性质

许多学生上完了生物化学课程,还不理解这么课程到底是讲的什么,所以说对于生物化学的概念讲解至关重要。把“生物化学”的概念讲清楚了,学生就能很清楚地理解本门学科的特点和性质。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先引出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科学,是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学科,又称生命的化学。然后再从概念为出发点提出几个问题,如生物化学的研究对象是哪些?是运用什么原理和方法、在哪个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的?生物化学课程和我们学习过的生理学、解剖学的研究角度有何不一样?什么叫做生命?生物化学为什么又被叫做生命的化学?最后让学生经过讨论、发言回答,教师解答,从多层次和多角度,由浅入深的介绍生物化学的概念,这样学生就容易明白生物化学究竟是以什么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3介绍生物化学发展历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化学的发展历程总体可被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一是叙述阶段,研究对象主要是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第二阶段是动态生物化学阶段,研究对象主要是各种物质代谢途径以及相关调控;第三个阶段就是分子生物学阶段,这个阶段主要研究对象是基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其相关调控。总而言之,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和物质代谢调控,以及基因遗传信息的传递及其调控。讲述生物化学的发展史,要密切围绕这部分学习内容,并且尽多地融入相关科学家的事迹介绍,把他们去的这些科学成果的经过、趣闻给予介绍,集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这样比起蜻蜓点水式枯燥讲解课本内容,会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介绍生物化学的学习方法

生物化学课理论课程具有抽象难懂、反应复杂等特点,学生普遍反应比较难学。所以,给学生介绍一些本门课程的学习方法是很必要的。生物化学学习方法一般有目录法、图示法、比喻法等。例如在糖的代谢这一章节,利用图示法讲解效果很不错,对于代谢过程,列表法很清晰的对比出三条途径的代谢起始物、中间产物和终产物、其中的关键反应步骤和关键酶、反应前后的能量变化、代谢分支点以及调节因素。人体8种必须氨基酸的记忆可以通过编顺口溜“一两色素本来淡些”。用“一、二、三、四”来总结三羧酸循环的反应特点,也就是“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二次脱羧,三个不可逆反应及其对应的三个关键酶,四次脱氢”。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启发,学生也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课本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样运用好的学习方法,就能尽可能避免走弯路,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5重视并积极改进绪论教学

绪论部分不仅要介绍给学生生物化学的学科特点、主要研究对象,还要简述学科发展历史,让学生通过了解科学发展道路的曲折,而激起学习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怀。总之,绪论这一章节,不仅具有知识性、科学性,还集趣味与育人为一体,对整门课程来说,有着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要想把绪论讲好并非易事,需要教师对知识进行宏观把握和微观调控,与此同时,也要运用合适的讲课技巧,这样传授知识的时候才能够有的放矢、得心应手;才能更加吸引和打动学生;才可以去的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绪论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确生物化学概念、特点、学习方法等,学好生物化学课程,为其他相关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艳芳,张俊河,张煜.详尽与简略讲授绪论对生物化学教学效果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0,27(5):529-530.

[2]严冬梅,李敏军.医学院校生物化学绪论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6):948-949.

篇(2)

    二教学改革的内容与方式

    1.修订教学大纲

    作为一所普通的地方性高等院校,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围绕的是结合地方特色,培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化学与应用化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目标也不相同。因此,作为指导性文件的教学大纲应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拟定不同的教学大纲。具体体现在教学内容、课时分配以及教学进度、教学深度、教学重点和难点等方面。

    2.教学内容的改革

    构建适合化学和应用化学专业特点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应尽量避免已学知识的重复。两个专业的学生由于基础生物学知识相对缺乏,在学习中易出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适当增加基础生物学知识可为学生提供学习生物化学的基本背景性材料,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化学专业教学重点在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控和现代化学技术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对应用化学专业还需要讲授生物化学知识在工业、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构建一个既有联系又体现化学和应用化学专业特色,以适应不同专业学生的生物化学教学知识体系。

    3.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

篇(3)

基础生物化学是高等农业院校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涉及了农学、植保、园艺、动植物检疫、食品等多个专业。由于生物化学是从有机化学和生理学中脱离而发展起来的,其理论比较抽象,代谢反应错综复杂,加之学生本身的理论基础差,在学习上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和应付考试的潜在意识。因此,在面对新的教育对象时,如何做好生物化学教学工作以适应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要求始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根据在湖南农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东方科技学院教授生物化学的几年实践,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将“教”与“学”更好地互补和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一、优化教学内容

1.选择合适的教材和参考书

根据学生特点,选好教材、合理取舍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推敲的问题。基础生物化学教材较多,各有特色。 如王镜岩主编的《生物化学教程》是其主编的《生物化学》上、下两册权威教材的精简本,理论体系较全面、翔实,反映学科发展的新内容较多,许多学科前沿的理论知识也有所涉及。但对于初学者,本书相对而言难度较大,要求讲解的课时也比较多,作为教学参考书比较合适。而郭蔼光主编的《基础生物化学》,内容简明扼要、文字精练、层次清楚、使用面广、实用性强,所以这套教材非常适合独立学院学生使用,学生容易接受,我校东方科技学院近年来就是选择此教材。

2.教学内容要整合和选择

教师不仅要深入钻研教材,抓住基本概念、理论、知识,精选讲课的内容,同时还需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选择。比如在“有机化学课”“普通生物学”等基础课中已讲过如糖、脂类的结构、生物膜、光合磷酸化等内容,教师仅做简要回顾即可,这样保持了生物化学课程的完整性、系统性,又避免了重复教学。为适当降低理论基础的深度,删减了如细胞间信息传递、非线粒体氧化体系等内容的介绍,这样既重点突出,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3.教学内容要补充学科进展动态、联系现实生活

在授课时及时穿插学科发展动态及热点话题,开拓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增加信息量。例如讲授蛋白质结构与功能时引入第二遗传密码概念、活性蛋白的人工合成、蛋白质组与蛋白质组学;在基因与基因组这一节时适当介绍宏(元)基因组与宏(元)基因组学等学科新进展。生物化学的相关知识和现实生活有机结合也是很必要的,如将酸奶的家庭式制作、加酶洗衣粉、核酸保健食品等宣传广告以及科学保持标准体重等话题纳入课堂,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也便于学生从真正意义上去掌握生物化学知识 ,学以致用,效果非常好。

二、采用“引路、精讲和总结论证”三段式教学方法

生物化学知识点较多,理论比较抽象,代谢反应错综复杂。怎样才能使学生面对生疏的内容、复杂的代谢而不感到困惑和盲从呢?我们摒弃了注入式教学方法 ,采用“引路、精讲和总结论证”三段式教学方法 ,逐步引导、启发学生完成感知→认知→驾驭的过程。在授课初期 ,我们将生物化学的三大内容——生命的物质组成、机体内的化学变化及遗传信息的表达,结合各章节内容以简图的形式介绍给学生 ,不仅使学生对本学科的整体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同时,也使他们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思路以便今后的学习。授课过程中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按照“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合理安排教学。对于重点内容 ,采用精讲式教学方法 ,做到讲深讲透,为今后的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阶段学习完后,我们会进行总结并安排两课时左右的习题课,使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所学的内容。同时,按教材理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增设了一些代表性的、综合性的实验进行论证。

三、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机制

1.坚持课堂提问制度

每次上课前都要就上一堂课中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和提问,做到温故而知新。课堂提问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加强老师对学生的认识了解,以便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通过让学生在黑板上完成一些练习题,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起到引起学生的注意和调动学生思维的作用,活跃课堂气氛。同时,鼓励学生给老师提问,共同讨论书本内和书本外的知识,也是建立融洽的教与学的关系,实现师生互动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2.有选择地布置作业,重视作业信息的反馈

生物化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其课后作业习题也非常多。在每章课程结束后,我们不搞题海战术,而是针对独立学院学生基础比较差的特点,选择基本概念、理论及重要知识点布置作业,学生的每一份作业,我们都会定期检查,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课堂讲评,每一份作业的成绩,都会记录在案,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教师对作业的认真间接影响了学生对作业的重视,这样,不仅可以温故知新,而且对于今后复习考试的总结也是有很大好处的。

3.挑选一定的章节让学生主讲

篇(4)

Abstract:Thebilingualteachingisanimportantdevelopmentgoalofourcountry''''shighereducation,buteveryschoolhastheirspecialdetails,discoveringsuitablebilingualteachingpatternnowbecomesoneofthehotspotsincurrenthighereducationresearch.Accordingtomyschoolrealityofthebilingualteachinginbiochemistry,thisarticlemakesanpreliminarydiscussiontothemainquestionanditssolutionofthebilingualteachinginordinaryuniversities,soastoprovidereferenceforotherschools.

Keywords:Biochemistry;Bilingualteaching;Practiceandexploration

为了培养出适应激烈竞争的现代化医务人才,应对中国加入WTO后教育发展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英语(包括专业英语)水平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教育部也于2001年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在高校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还特别强调“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双语教学也因此受到各高校重视[1]。目前各高校相继开展了双语教学,但由于办学条件、师资、学生英语水平的不同,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双语教学模式是当前研究热点。我校也于2005年开始开展生物化学的双语教学。本文结合我校实践对生物化学双语教学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以期能对双语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1生物化学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生命科学是本世纪的主导学科之一,而《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中的基础课程,其理论和相关技术已渗入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作为医学院校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在医学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该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对诸如《遗传学》等的双语教学具有铺垫的作用,对推动和促进我国医学院校教学与国际前沿接轨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随着生物化学研究的进展,这门学科不断出现一些新的专业术语和研究成果,而这些最先进的信息多数储存在英文中,把这些概念译成中文,意义可能会变得模糊。我们双语教学的实践表明:采用英文原著上的表达,学生能更准确地把握其含义。这是单用母语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2生物化学开展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材的选择与应用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没有合适的教材,双语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目前我们尚缺乏统一的医学英语教材。我院目前是授课教师将现行的中文教材翻译成英文讲稿,一是难度太大,二是出现一些中式英语的情况。

2.2教师水平有待提高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同时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我院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英语水平相对较好,但多为阅读理解好,由于老师未受到公共外语的专门培训,其听说能力无法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因而上课时难以展开解说,讲解时无法发挥自如,这样势必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加上大量陌生的专业词汇,使学生丧失继续学下去的信心。

2.3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在生物化学实行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同学存在着英语基础,尤其是听说能力较差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双语教学的推进。由于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较深奥,很多知识只能靠抽象思维来分析、消化,原本学习成绩和英语水平一般的学生在接受大量的中文和英文新知识时感到非常吃力,因而在上课时产生抵触情绪,这些学生在上双语课时打磕睡或看别的书,有的学生甚至提出请老师用汉语授课。若对这样的学生强行进行双语教学,结果必然是舍本逐末,不但达不到综合素质提高的目的,反而使学生连基本的知识都掌握不到。

2.4教学时数不够双语教学中的另一个难题就是学时不够充足,由于课堂上的部分信息要用英语传授,一些基本概念和定义等用英语讲完之后,还要用汉语对其中的难点作进一步解释,这样就延长了教学时间,使得原本一个学时(40min)的内容至少还需增加10min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2]。

3生物化学开展双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3.1选用适用教材生物化学的英文教材很多,如何选用合适的教材是搞好生化双语教学的重点。目前,由于生物化学学科的迅速发展,使英文原版教材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此外,原版教材大多为煌煌巨册,价格昂贵,学生难以承受,不适合作为教材使用[3]。因此可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教学情况,参考原版教材,结合国内现行教材,编辑出合适的生化双语教学教材,并在上课前两周发给学生,将重要而常用的专业词汇列举出来,标出音标及中文翻译,便于学生课前预习、课堂理解以及课后复习。

3.2加强师资建设师资水平是实施双语教学的保证。目前我国的医学院校普遍存在双语教师短缺的现象,以非英语科班出身的教师来进行双语教学,对大多数教师来讲,都是一个不小的困难,所以目前双语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该不断加强口语和专业外语的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知识素养,在实践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使双语教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学校可以有目的地组织部分教师到外语院校进行集中专门的英语口语培训,我校组织过两次此类培训,效果还是很显著的。

3.3探索教学模式鉴于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又缺乏专业外语的基础,双语教学一定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分步实施,不能不顾学生实际情况盲目进行[4]。可以针对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分成不同的班级,制定出不同的双语教学方案。如英语水平整体较好的学生可以加大英语授课的比例,而针对英语听说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适当减少英语授课的时间和部分章节,以保证他们掌握专业知识这一首要教学目标的达成。

3.4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对于双语教学中教学时数不够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需要用英语解释的概念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尤其将那些学生比较生疏的专业词汇,用形象的图片或者动画来演示,既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节约了时间,也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以外,还应当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好高骛远,不能为了片面追求用英语教学而影响到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教学中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参考文献】

[1]滕晓英.双语教学的探索和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2005,7:31.

篇(5)

1.1简化课本教学内容

我校生物科学专业生物化学开设于大二第一学期,总课时为128学时,其中理论92学时,实验36学时。该课程选用王镜岩等主编的《生物化学》第三版,分上下两册,共40章。第三版相比第二版来说,增加了不少篇幅,由原来的23章扩展为40章,很多章节增加了全新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等方面都有所发展。对于本科生来说,最重要的是让他们能掌握生物化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能应用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果每章都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毫无疑问课时数不够,也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从而产生畏难情绪和厌学心理。因此在教学内容上要根据学时数和专业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简化。比如第一章和第二章分别是介绍糖类和脂质的基本结构、种类和性质等方面的内容,考虑到该专业学生在大一时就已经学习了有机化学,而这两章的内容跟有机化学的有关内容有关联,且某些内容在后面代谢部分也有介绍,所以这两章就可以跳过,直接进入第三章。

1.2调整课本教学内容

紧凑的教学内容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因此打破教材的知识框架,适当调整课本的内容,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第三章氨基酸的结构与第四章蛋白质的共价结构、第五章蛋白质的三维结构、第六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整合在一起讲解,这样更能使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习变得更加轻松。

2教学方法的改革

2.1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教与学双方交流、沟通,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现在的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更强,也更具有创新意识。因此,一方面要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满足基本的教学要求,另一方面还需要体现学生作为学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因此在《生物化学》授课过程中,我们多采用跟学生互动的方式进行,充分调动课堂气氛。如在讲解蛋白质性质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提问:蛋白质变性、沉淀和凝固的区别是什么?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属于蛋白质变性?哪些属于蛋白质沉淀和凝固?在讲解糖、脂类和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糖摄入过量会发胖?为什么人饿几天也不会死?血氨浓度过高时为什么会引起脑功能障碍?通过课堂互动教学,将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生化学习的兴趣,也将书本不同章节中相关内容串联起来,使学生更加容易消化和吸收所学到的知识。

2.2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意为运用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变变动为主动。比如在讲授酶的竞争性抑制过程中,以磺胺类药物为例,磺胺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与对氨基苯(PABA)甲酸相似,能与PABA竞争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影响二氢叶酸的合成,进而影响细菌核酸的合成,从而达到抑菌或杀菌的目的。通过此例启发学生可以利用某些代谢反应,设计或改造某些化学成分,从而研发新药。这样既把知识点扩展开来,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进行扩散。

2.3讨论式教学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不仅要求高校老师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也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从被动式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体性。在生物化学授课过程中,我们在课堂上适当地分小组进行讨论。比如在代谢部分讲解完以后,给学生分发讨论题目:1摩尔葡萄糖分别在肝脏和肌肉中彻底氧化分解释放ATP的摩尔数为多少?该题目涉及糖的有氧氧化和生物氧化两大方面的内容。学生分组讨论后,选出代表作答,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最后老师进行总结归纳。通过讨论式教学,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明显增强,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大大提升,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大有裨益。

2.4自学式教学

大学生在各方面都开始趋向于成熟,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大学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因此,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应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自学。生化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给学生布置了一些自学的内容,比如在讲解第八章酶通论时,我们就将核酶、抗体酶和酶工程等内容交给学生自学,自学完以后检查学生自学的情况和效果。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2.5多媒体教学

生物化学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基本概念多且抽象,各种反应过程复杂繁琐的学科,学生学起来大多感觉比较吃力[4]。为了使一些抽象的反应过程清晰易懂,我们收集了一些国外制作的flash影片。比如DNA复制的过程包括起始、延伸和终止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酶和蛋白质参与,尤其在延伸阶段还涉及到冈崎片段的不连续复制。我们在讲解完基本内容后把这些反应过程的的flash影片放映一遍。学生普遍反映,这些flash能更加生动、形象地把反应过程表现出来,因此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本内容,还能加深对该知识点的印象。

3师资队伍的优化

为确保生物科学专业生物化学的教学效果,我们都是挑选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的中青年老师。这些老师不仅更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更能把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带到课堂上,给生物化学教学注入新的动力。

篇(6)

1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兴趣的发展规律,教师应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等方面培养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

1.1结合学科发展前沿,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现代生物化学是一门飞速发展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介绍本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实时更新内容。讲到基因表达时,可介绍我校主持的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的研究进展,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家蚕基因组研究方面已居世界领先地位,这是建立21世纪“丝绸之路”的起点和里程碑。并把有关基因组草图的基本知识介绍给学生,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

1.2理论联系实际,拓宽学生知识面

生物化学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几乎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领域。讲授理论课时,可通过联系周围的生命现象和生活常识了解生化问题,激发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如脂类代谢部分,可以介绍目前世界肥胖人数已超过1 6亿,肥胖易引发心脑血管类疾病,已成为全球第一死因,再结合脂代谢机理让学生懂得如何通过饮食平衡营养控制肥胖。另外,可以通过设问方式联系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为什么短跑后人会感到小腿酸痛?为什么不能常吃生鸡蛋?为什么加卤水可以制豆腐?为什么多吃糖会发胖等等。用理论解释实际问题,既使学生掌握了所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拓宽了学生在生物化学领域的知识面,又促进了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

1.3灵活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生物化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量成倍递增,涉及的许多概念及反应过程非常抽象,尽管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仍然感到概念模糊和难以理解。多媒体是以计算机为载体,集声、像、动画、音乐为一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信息容量大、视觉效果好、简明生动、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等优点。

根据教材内容,采用多种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如用ChemOf fi ce Ul t ra 8.03绘制氨基酸或核酸的三维立体结构,录制视频介绍几种层析法等实验性强的理论知识,运用Fl a s h动态画面模拟体内物质代谢过程。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应以基础知识为主线,遵循内容精简、版面简洁、色调清晰,动画科学,切忌将它制成电子黑板。在图文并茂、视听一体化效果的渲染下,配合教师的讲解,可使抽象概念形象化,微观图像宏观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果和质量。1.4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施引导式教学,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对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讨论,然后以答辩的方式来回答问题;或者教师指导学生查阅相关的文献开展课堂交流。

在课外,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利用教参阅览室、视听阅览室、网络图书馆等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的教学资源进行自学,或通过网络与同学、教师相互交流。

2开展双语教学,培养复合型科技人才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4号文件)的精神,逐步推广和实行本科生教育中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的双语教学,已成为培养新时期我国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和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开展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是现阶段我国高等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条件。在生物化学的双语过程中,首先处理好现阶段双语教学和英语教学的关系,其次提高教师的双语执教能力。我校为了提高教师的口语,组织教师到英语国家培训。另外要选择合适的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教材,采用循序渐近的教学方式,实现双语教学目的。

3开展创新实验,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

当今世界科技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谁具有一流的人才,谁就可站在科技的制高点。开展创新性实验,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有效手段之一。

3.1加强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是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措施之一。如安排学生参加实验准备工作,使学生熟悉整个实验环节,从试剂配制到实验的预试及分析均由学生完成。学生动手又动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3.2开展综合型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由于课时和经费限制,很多学校主要开设验证性或演示性的实验,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挥。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开设探索性和综合性的实验至关重要。如设计“鸡蛋清SOD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鉴定”实验,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酶的性质、酶的分离及纯化关键技术、酶的鉴定方法等知识。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050-02

生物化学是生物类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在开课之前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知识基础,一般在大二上学期开课。生物化学课程内容大体由两个部分组成:(1)生物大分子结构、性质和功能的静态部分;(2)生物大分子代谢和生物氧化过程的动态部分。通过学习建立这种思维方式和掌握这些知识不但对于后续课程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环境生物学等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铺垫作用,同时对于培养科研思维方式也具有促进作用[1]。

我院海洋资源与环境、农业资源与环境等专业为本科生开设了生物化学这门专业基础课,如何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目前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在教学时数少与教学内容多的情况下,要讲好这门课是很困难的。为了能够在学校现有条件下圆满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我们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等几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

一、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

据有关调查表明,多数学生认为生物化学课是一门难度较大的课程。生物化学实质上是研究生命现象的化学本质,它可以揭开我们身边许多神奇生命现象的奥秘,因此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它对初学者而言,又因为引入了大量新而抽象的概念,而使人望而生畏,这也导致一些学生觉得它是一门枯燥乏味、死记硬背的课程,使这些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同时由于教学课时有限,而生化课教学大纲对知识点要求较多,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讲授完课程知识,就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首先,按基本知识体系进行讲解,突出生物化学的重点与难点,注重基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鼓励学生去思考,为生物化学课程节省出学时用于课程的实践。其次,教师要注意发掘教材的科学性,在教学中选择性地介绍典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保持生物化学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课程内容的调整,对学科知识的广度、深度和跨度都会有很大的提高[2]。

生物化学具有知识更新快的特点。传统教材上的知识跟不上时代技术的更新步伐,也满足不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需要不断被补充和更新。因此,教师要及时介绍生物化学前沿性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使学生能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成就,开拓学生视野和思维,扩大知识面,为学生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2-3]。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1.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传统的板书的教学模式是教学的必要手段,但是已经不适应时展的需要。以前教师在黑板上绘制或利用挂图等形式用于教学,对教师来讲在黑板上绘制立体结构示意图,准确度不高,而且这样普遍缺乏动态感,加上生物化学本身具有抽象性和复杂性,这样的教学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往往有一定的难度。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网络、计算机在现代教育中迅速发展和较大范围地普及运用,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生物化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作用机理和过程都可采用多媒体以图片或者动画的形式,使其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描述和展示,让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清晰,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3]。如:在课件中对DNA、RNA及蛋白质的结构以及生物合成过程都可以用3D动画图片展示给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克服教材内容更新的相对滞后性,而且可以明显改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运用生物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5]。

2.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提高学习兴趣。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是生物化学课程的一大特点。纯粹的理论讲授没有趣味性,枯燥乏味,学生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因此,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学中,把握学生心理,促成主动学习态势,要调动各种因素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人的意识对一定事物或活动的内在趋向性和选择性。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提高学习动力,使学生对课程有充分的心理重视,形成学习主动性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穿插经典实验和生活实例,可将单调乏味的理论与应用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会增加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同时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加深生物化学理论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改变传统的被动学习的状态,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生物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4-6]。

3.坚持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好奇心。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学习的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学生心理,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促使他们主动地学习,这就是启发式教学。将本领域的最新动态穿插于教学中,启发学生自主地去思考、理解。在教学中介绍一些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应用的实例,以启迪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教育方式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传授较多的知识,但却使得学生的学习缺乏情趣,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启发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便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他们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式教学,是由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和解答,让学生积极、自主地钻研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目的。启发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而且通过对解决问题方法的探索,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坚持启发式教学的同时,可以采用组合式的教学法。组合式的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育的过程中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教学方法综合地应用,其关键是做到自主化,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注意创造问题情境,巧妙设疑,并及时地引导学生质疑、设疑、释疑,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例如:采用归纳法讲授,在讲解相关的新概念、新理论时,先举出大量的事实和观念,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要领甚至结论,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互动式讨论: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和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及时听取学生意见,及时检验教学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便于提高教学质量[5-6]。

三、考试方式的改革

考试是考查学生学习效果的常用方法,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考试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选取、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都有明显的导向作用。传统的生物化学课程考试方式主要采用闭卷的考试形式,这种考核方式一般以书本为标准,内容更新慢,不利于考查学生对前沿科研发展动态的掌握情况。而且有些学生通过在考前突击记忆也能蒙混过关,甚至取得较高的分数,这常常会导致学生“唯分是图”,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改革考试制度,将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的人才,避免高分低能。我们对考试记分进行了改革。期末总评成绩包括:平时成绩30%和期末考试成绩70%。其中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平时出勤率、平时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情况而定。然而这样根本无法反映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科技期刊,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与教学相关的题目或者研究热点撰写文献综、读书报告、实验报告,以此作为学生的平时作业成绩。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又为以后学习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6-7]。

随着生物化学的不断发展,生物化学的知识也将不断更新,所以要充分注重教材的建设与改革,在多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以不断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自身要不断地提高业务素质,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把教学工作开展得更有生气、更有效果,为国家、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尹幼明.生物化学教学理念的更新[J].中国现代医学,2004,14(20).

[2]图雅.生物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3).

[3]朱素琴,季本华.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10,37(8).

[4]何幼鸾.浅谈生物化学教学改革[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08,4(2).

[5]魏素珍.环境生物学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21).

篇(8)

受中学时代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学生仍然保持原来喜欢技能性的课程的习惯,这也是他们多年来培养出来的特长或叫专长,这个在大学学习阶段仍然是重要的专业技能,不能放松。与此同时,基础理论课,对一个大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具备理论知识和优良的专业技能才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但是要让体育专业这一充满活力运动型的特殊群体的学生坐在教室里学习,如果不采取特殊的手段和特别的教学方法来稳定这批学生,他们就不会那么安稳,感觉就不会那么好,客观地说课堂理论知识学习的纪律性明显较差,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远低于室外的技能训练课程。但这一现象必须解决,不然难以培养出合格的体育专业人才。

从教师的教学方法上分析。大多数的教师的教学方式虽然不断改革并引进了现代科学的教学手段,总还是脱离不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框框。经过师生的努力虽然也有一定的收效,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体育专业学生如何学好运动生物化学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的问题。尽管采用了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和运动生物化学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一方面的确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为学生提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另一方面学生课堂上还是不能有效地接受运动生物化学知识,所以在学习上仍然感觉困难重重,枯燥无味,提不起学习兴趣。究其原因就是基础差,上课再生动也听不懂,最主要的还是对学好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没有信心,学习时没有斗志,也没有激情,一堂下来,大多数学生仍然不知所云,课后,也无法去进行有效地复习和思考,直接导致学习成绩的不理想,当然更谈不上提高学习效果。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现状唯一的出路就是要改革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运动生物化学应用赏识教育进行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育的老师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2];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育的老师。这一观点,很适合从事运动生物化学教学的教师,值得课任教师深刻反省和认真思考。长期以来,在运动生物化学教师的思想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定势,就是学生中学时代所学的生物学知识的基础差,底子薄,而运动生物化学深渊的理论复杂的结构模式,抽象的概念对学生来说难度相当大,难以学懂搞清,在这种情况下学不好也属正常。也正因为大学里开设的运动生物化学课程要求较高,学习的难度大,而自身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差,面对这一现状大多数学生自然在心里上首先就产生了放弃的思想。不论从运动生物化学任课教师、还是学生两者来看他们有意或无意地都抱着一种消极的态度去教去学。试想在这样的一种教学氛围下,不论教师如何去教,就是采用那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很难改观运动生物化学的教学现状。

教师只有首先相信没有教不好的课程,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在运动生物化学教学中应用赏识教育是目前最佳选择为了论证运动生物化学应用赏识教育这一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笔者分别在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理工学院07级、08级、09级体育专业班连续3年应用了赏识教育的理念学生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平时成绩的40分全部放在课堂教学的奖赏上。一般情况下奖赏的门槛设置不高,比如就基本概念,定义等难度不大的问题在课堂上采取不断提问的方式,不仅解除了学生的顾虑,同时也激发出同学间的比、赶、超的热情。慢慢地,发言的同学会越来越多,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了,由被动转化为积极主动。赏识教育的应用使得课任教师和学生间的距离近了,师生间的互动频繁了。为了得到教师进一步认可,学生往往就会提前复习有关的基本概念和定义主动去寻找有关的名词解释和原理,每堂课上不难发现同学们学习的热情高涨,而在此同时又加深了师生间的感情和友谊。通过对06、07、08、09级学生期终考试统计表分析,通过赏识教育,同学们的学习成绩有比较大的提高。从上面列表数据对比可以清楚地了解到,07级、08级、09级实验班学生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06级普通班学生成绩10%左右。可见,通过教师采取能够全面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赏识教育教育方法,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是能够教好的。

针对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应用好赏识教育

篇(9)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070-01

1 案例教学法内涵

案例教学法或译为个案教学法,是一种透过案例来进教学的教育方法,1870年首先由哈佛法学院提倡应用,1889年案例教学法成为哈佛法学院的教学特色,并且逐渐扩张至其他学科领域的教学之中。Kowalski在1991年指出案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进讨论的教学方法,它除可以用来传授信息、概念、以及理论外,也可以训练学生的推理、批判思考、问题解决的技巧;案例教学法乃是由具有多元表征与潜在价值的案例,导引学习者进入科学探索和反思的学习历程,透过尊重、倾听的批判思考对话,协助学习者跨建构跨学科领域的知识,强化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的为及动机;将案例教学法定义为:一种以案例作为教学材,结合教学主题,透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习者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和理论,并培养学习者高层次能的教学方法;综上,认为案教学法是运用生活中真实的案例作为教学内容,以叙事体的方式呈现案,透过学生主动学习与课堂互动讨论,学习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并增进学生高层次思考与问题解决能的教学法[1]。

针对案例教学法的特质,归纳出五项要素:(1)教学材──以案例为主;(2)适用范围──教学主题或学科需能与案例进结合;(3)教学方式──主要以讨论、问答方式进教学;(4)师生角色──师生互为学习伙伴;(5)功能与价值──使学习者获得知识并培养高层次的推理与思考的能力[2]。

2 案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

2.1 生物化学的学习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生物化学领域主要研究的内容及其在医学上的作用;本课程使学生掌握生物大分子结构及功能,三大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代谢过程以及遗传物质的传递方向;对细胞间信息传导规律有所了解。要求学生知道现代医学生物化学的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掌握大纲要求的内容,对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主要内容理解深刻。掌握医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相关的专业词汇和专业英文词汇[3]。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机体的代谢疾病,发病机理,诊断与治疗打下基础。

2.2 案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课堂中的应用举例

生物化学具有渗透性强、联系广泛的特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生物化学有兴趣,才会去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知识。在课堂中的生物进化过程理论,学生对相关的概念模拟不清,知道其大概的内涵,但又不够明确,而且进化学知识零散的、抽象,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逐步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逐步说明生物拥有共同起源,生物之间具有亲缘关系。利用具体问题如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主要由什么决定的(DNA),[3]最终又是通过什么表现表现的(RNA)。物种进化在DNA和RNA中会留下证据。引导学生自主从蛋白质的分子上去思考分析物种间的亲缘关系,最终获得细胞色素C氨基酸结构越相似,亲缘关系愈近;相应的,亲缘关系愈远,氨基酸的构成相差就愈大的论断。又可以使学生在分子层上生物存在极大的同一性,来更加深入探讨生物共同起源理论。上述观点都是生物的分子层面具有统一性的理论基石,通过教学案列,化抽象为具体,学生容易紧跟老师思路,同时使得教学课堂流畅自然,学生的思考积极性也被触发,最终对教学的内容理解透彻,并能学以致用利用进化的理论解释有关生命现象,这样教学目标可以落实的很到位,教学效果得到最佳的体现[4]。

3 案例教学法教师的准备工作

3.1 案例的挑选

案例的选择要与本学科教学大纲及学校培养目标紧密结合,选择的案例要与主题内容联系紧密,案例要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采用多媒体等各种讲学方式,授课过程中老师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引导及把我,提前布置相关学习任务,以期教学效果达到最好。

3.2 提高综合素质

教室的自身素质对教学效果具有决定作用,案例的选择和编写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视野,因此,能否选择合适的案例需要教授广博的知识,教师需要针对每一个的典型案例,查阅了解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还要理解及掌握相关知识临床的联系,这样对一些专业知识比较单一的老师可能会有一定困难。所以,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老师需要不断提高自我的知识水平与教学水平,对案例充分准备,全面思考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只有做到这样,方能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互动充分,达到预定的效果。

4 结语

总之,案例教学法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十分高效的教学方法,在抽象、复杂的医学生物化学课堂中采用此种方法,使得学生由原来填鸭式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思考,追求知识。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及热情得到极大的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文字表达能力,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等各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雅梅,韩玉英,孙丽翠,等.案例式教学法在专升本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187-188,191.

[2] 张俊河,董卫华,王芳,等.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2):139-142.

篇(10)

21世纪是高新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知识更新的加快、国际交流日趋频繁,以及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社会对各种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现代高素质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高水平的专业英语交际与应用能力。学校在新世纪人才的培养上,必须顺应时代需求,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国家教育部早在2001年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字[2001]4号),把双语教学提到了大学教育的议事日程上来。“双语教学”是21世纪全球教育改革的内容之一,也是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双语教学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人才和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迎接新世纪挑战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重点。因此,在高等学校某些专业教学中实施双语教学,既符合国际潮流,又符合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需要。本文结合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分析实施双语教学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思考,以期能对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1―2]

一、开展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意义

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双语教学”指的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育,通过教学和环境,经过若干阶段的训练,培养学生能同时驾驭两种语言的教育。在高校中实施双语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使学生能更有效地进行专业学习、查询外文科技资料、阅读科技文献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双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确保学生在通晓母语、传承本民族的文化遗产的同时,熟悉和掌握一种第二语言,使其能同时使用母语和外语进行思维,根据实际需要在这两种语言间进行自由切换,便于交流。[3]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中的重要基础课程,也是国内绝大多数生命科学方向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指定科目。生物化学是当今发展迅速的前沿学科之一,因此生物化学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衡量生命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综观诺贝尔奖近百年的历史,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52%的生理学或医学奖和40%的化学奖都属于生物化学领域,由此可见,生物化学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生物化学的双语教学对其他生命学科如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的双语教学具有重要的铺垫作用,是生命学科教学与国际前沿接轨的桥梁。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化学的新知识、新观念、新技术不断涌现在国际刊物、会议资料和互联网上,而这些最新信息多数存储在英文中,采用专业英文词汇表达,意思更确切,而把这些概念译成中文,意义可能会变得模糊。因此,要及时了解当今生物化学的发展动态,就必须具备较好的专业英语基础。生物化学采用双语教学有助于将本学科的最新发展介绍给学生,减少学生在了解世界科技发展动向及向国外推广学术成果方面的障碍,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运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用英语思考、用英语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这既符合现代教育规律,又是我们国家发展的需要和时代的选择。总之,生物化学双语教学在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同时,促进国际交流,使学科紧跟世界科技发展潮流,对生物科学发展和高素质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4―5]

二、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生物化学是一门理论性、逻辑性强,内容抽象、基本概念多、学科进展快的课程。因此应用双语进行教学,目前还存在诸多实际问题。

1.双语教学的目标不明确。

目前我国实施生物化学双语教学出现一刀切现象,无论是全国重点高校还是普通高校,都开展双语教学。由于双语教学评估体系尚未健全,许多学校开展双语教学仅限于追求形式,没有树立要达到的明确目标,没有建立考核教学效果的方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片面追求英语讲授的章节数量,削弱了生物化学基本知识的讲授和学习,甚至颠倒了专业知识学习与英语水平提高的主次关系。

2.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

我国的英语基本是应试教育,再加上近年来高校扩招,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较大。部分同学存在着英语基础,尤其是听说能力较差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双语教学的推进。据调查了解学生的智力因素、学习动机、学习习惯上也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给授课教师双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由于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较深奥,专业性比较强,每节课都有大量的专业词汇,而且很多知识只能靠抽象思维分析、消化,原本学习成绩和英语水平一般的学生在接受大量的中文和英文新知识时感到非常吃力。因此双语教学使部分学生面临一个想听听不懂,想学学不会的尴尬局面,他们不能体会学习的乐趣,产生了挫败感和失落感,增加了对双语教学的抵触情绪。若对这样的学生强行进行双语教学,则结果必然是舍本逐末,不但达不到综合素质提高的目的,反而使学生连基本的知识都掌握不到。

3.教师水平有待提高。

教师是双语教学的直接实施者,其水平的高低关系双语教学的授课质量。只有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精通国内本专业的活动,才有利于双语教学的实施。如果老师未受过公共英语的专门培训,其听说能力就无法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上课时难以展开解说,讲解时无法收放自如,对一些经典型例子也无法举一反三,这样教学效果大打折,势必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加上大量陌生的专业词汇不断出现,易使学生丧失继续学下去的信心。

4.教材。

教材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没有合适的教材,双语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双语教材直接关系到双语教学效果。而目前可供选择的原版教材太少,尚缺乏统一的英语教材。[6―9]

三、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策略及思考[10―12]

1.明确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目的。

生物化学双语教学尽管强调了英语的应用,但实质仍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基本原理。因此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应有正确的态度,切实认真贯彻实施双语教学意见和方案,原理是“本”,英语仅是一个强化工具和学习载体。如果课堂内只强调专业英语的翻译,而忘掉原理的解释和阐述,就难免本末倒置,发生课堂内容的错位和偏差。在学生方面,也应加强双语教学目的和意义的宣传,提高学生就对双语教学的目的具体认识和学习的积极性。

2.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在进行双语教学之前,首先应该确定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包括听、说、读、写、译等各项语言技能。学生永远是教学主体,一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实施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展开的。在这个基础上再来确定双语教学方案。比如采用“分层次教学”,针对同英语水平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进行不同的考核,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如英语水平整体较好的学生可以加大英语授课的比例,而针对英语听说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适当减少英语授课的时间和部分章节,以保证他们掌握专业知识这一首要教学目标的实现。因为双语教学的目的并不是教学生学英语,而是传授本课程的专业理论知识。

3.选用优秀的师资和教材。

教材和师资是双语教学的保障,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在师资的好坏,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又有较强的英语驾驭能力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实施双语教学的保证。目前双语教师紧缺是所有高校的普遍现象,也是推广双语教学的最大障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可以将有专业知识的青年教师送到国外进行培训,另一方面可以吸引国外高校人才回国任教;请高校教授开展讲座,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学习,不断强大师资力量。

如果没有好的教材,双语教学就会流于形式,不会有好的效果。为此,致力于搞双语教学的学校应该在这方面下大工夫。选用合适的英文原版教材或经过专家改编的教材。应用英文原版教材不但可以快速接触国外的生物化学领域的最新理论和技术,而且可以保证内容的原汁原味。但原版教材的内容不一定适合学生的需要。因此可以考虑联合使用汉语教材和纯英文原版教材或选用改编英文教材。

4.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是近年来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内容。它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趣味性强等优点,节省了部分板书的时间,且可以为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图片、动画等内容,将抽象的理论变成清晰简单的文字或生动活泼的图片动画,也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积极建设双语课程的教学网站,将双语教学讲义、教案、多媒体课件等课程资源,全部公布在网上,让学生们可以重温课堂上难以理解和消化的内容,通过自学、课外讨论,以及根据自己的兴趣寻找课外资料,让学生通过网站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创造良好的双语教学环境。

学了多年英语,仍是哑巴英语,这在中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学校应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开展多种形式的双语辅助教学活动,激发和引导学生自觉地学习和应用英语,要在整个学校营造浓厚的英语氛围。如建立校园英语广播、校园英语简报、校园标志双语化等,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外籍访问学者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报告会,并鼓励学生用英语提问和交流;开辟英语角、进行英语演讲比赛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双语实践的空间和机会。[5―8,10]

总之,双语教学在我国高校尚处于试验和起步阶段,缺乏成熟的双语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和总结。在教学中出现许多问题和不足是难免的,相信不久的将来,双语教学能有效地促进我国高质量人才的培养,使我国的生物化学教学和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李宝坤等.《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讨.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7):184-185.

[2]张春梅等.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和探索.读与写杂志,2010,7,(2):51-53.

[3]杨致芳等.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尝试.科教文汇,2008,8:163-164.

[4]郑穗平等.生物类专业基础课程“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改革的探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101-102.

[5]李阁等.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初步探索.中国当代医药,2011,18,(9):133.

[6]陈彬等.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10,(2):209-212.

[7]张庆梅等.生物化学双语教学初探.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7,(4):101-102.

篇(11)

Keyword:biochemistry;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0、引言

生物化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是医学的重要基础课程, 它是从分子水平来探索生命奥秘的科学。基础医学理论教学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抽象的、难懂的、内容丰富的、难记忆的一门课程。在实际教学中, 往往是教师费心费力地讲解, 而学生还是像听天书, 一知半解, 无法达到教学目的。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不但要具备广泛的专业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 运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

1、精心设计入门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绪论是每门学科的第一节课, 是每门学科的开篇部分, 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提升学生学习信心和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1.1 充分重视

在多年讲授生物化学这门医学基础课的过程中, 我深深体会到绪论部分不仅知识量大, 科学有趣, 还集教书育人于一体,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需要教师把握整个教材的知识体系, 更需要专业教师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因此, 教师在授课前, 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包括教材的通读和细心的钻研, 最新文献资料的查阅、了解, 课件的精心制作, 以及全面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这样, 对于绪论的讲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生动清晰, 才能使学生对这门医学基础课有充分的认识, 并且树立一定能够学好的信心。

1.2 发展历程

如何让生物化学的发展历程吸引学生?可将其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 在叙事阶段, 研究对象主要是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在这一阶段中举例, 如人体三大供能物质:糖、蛋白质和脂类的分子结构构成。第二阶段是动态生化阶段, 这一阶段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各种物质的代谢途径和相关调控, 如三大营养物质如何在体内代谢的。第三阶段是分子生物学阶段, 主要研究对象是基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其相关调控, 例如大眼睛双眼皮是否遗传等。总而言之, 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包括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物质代谢调控、基因遗传信息的传递及其调控。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讲述生物化学的发展历史, 还应尽可能多地介绍相关科学家的成就。把科学家研究的经过、趣闻逸事介绍给学生, 使第一次课集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 这样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依托良好的开局, 学生学习后面的具体内容会事半功倍。

1.3 深入浅出

由于中职学生的数理化学习基础较弱, 许多学生一听生物化学的课名就有了排斥心理。要让学生摒弃这种心理, 喜欢上生物化学课, 就要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程到底是讲的什么。所以, 讲授生物化学的概念十分重要, 要让学生清楚地理解本门学科的特点和性质。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先引出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原理和方法, 研究生物化学分子和化学反应的科学, 它是从分子水平上探索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学科, 又称生物化学。然后, 再从概念出发点提出几个问题:如生物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在生物化学中应用什么原理和方法?我们在什么层次上研究生命现象?生物化学课程和我们学习过的生理学、解剖学的研究角度有何异同?最后让学生经过讨论、总结, 找学生发言回答, 教师分析评价, 从多层次、多角度, 由浅入深地介绍生物化学的概念, 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再进一步探究。

1.4 多种学习方法

生物化学课在所有基础理论课程中, 具有抽象、难懂、复杂等特点, 再加上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 学生中普遍反应它是基础课程中比较难学的一门课程。对于这样比较难学的课程, 给学生介绍一些本门课程的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经过多年的教学总结, 有效学习生物化学的方法有:编目、记忆、比较、图解、联想、类比、口诀法, 等等。例如, 在讲述糖的代谢这一章节时, 利用图示法讲解效果很好, 对于代谢的过程, 使用列表法将碳水化合物代谢的三个途径进行对比:代谢前体、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其中关键的反应步骤、反应前后的能量变化、代谢的分支点以及调节因素等内容会让学生一目了然。再例如, 在讲述三羧酸循环时, 总结记忆口诀:底物一次底物磷酸化、二次脱羧酸化、三个反应不可逆、四次脱氢反应全.在实际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启发, 学生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对课本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这样运用多种学习方法, 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2、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 彰显有效教学

2.1 精心制作课件, 把复杂知识简单化

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 基于视觉的多媒体教学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文本、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内容的有机结合, 使复杂难懂的知识变得简单明了。科学实践证明, 动态文本比文本的单一呈现更具有视觉冲击力, 由图片产生的情景优于文本的效果。动画、音像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使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 可以直观、生动、准确地传递信息。因此, 在课前充分把握学习内容, 精心制作课件、图表、动画等, 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2.2 多媒体教学资源要灵活运用到课堂中

第一, 做好要点介绍, 每节课前介绍本课的精髓。介绍是课堂教学的开始, 利用多媒体进行课程导入能够创设情境, 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 一堂课的教学是否成功, 关键看能否让学生掌握重点, 突破难点。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应用于重点的掌握和难点的突破上。通过优美的图片、动漫场景、互动活动, 真实而有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 恰当的解决课程中的重点, 突破难点。

第三, 运用多媒体资源进行启发、衔接和拓展教学环节, 可以充分发挥其效果。它能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和问题, 从而构建一个生动、互动、动态的课堂。利用多媒体资源的特点, 如可视性、交互性、效率高等, 不仅能够高效地解释教学内容, 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多媒体的应用还要做到恰到好处, 适可而止, 即教师需要把握多媒体资源应用的时机和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既不能不用, 也不能在全程使用。要注意避免学生的视听疲劳, 防止信息污染的发生。在多媒体资源的应用中, 要努力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 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而不是在没有思考的情况下从课件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或者只是欣赏课件。

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资源时, 应避免将所有相关的教材内容堆放在课件上, 对于那些不可用的, 不必要的, 需要尽量删减。利用多媒体资源在短时间内提供大量的信息, 帮助学生在接受和处理知识后, 加深理解, 这才是多媒体资源应该发挥的优势。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师生共建、师生和谐的过程。如果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 就会剥夺学生的想象力, 降低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而偏离了资源利用的初衷。因此, 多媒体资源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应通过教学课件引导学生真正在做中学、学中做.

2.3 多媒体资源的使用要做到精、准、美

要想依托多媒体资源有效提高课堂效果,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就要做到精、准、美。精是教师要充分掌握教学大纲, 把握教学重难点, 把知识融会贯通, 取其精华、精髓, 而不是长篇大论。在课件资源中体现的概念和原则要准确可靠, 分析推理要严谨准确, 方法和步骤要正确, 模拟效果要逼真。它是隐喻的、恰当的、合理的, 不能任意捏造。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在制作课件中, 从形式和内容上要具有美感, 包括各种课件中字体的大小、图字的比例, 资源的色彩、比例, 只有这样, 才能给人以舒适、和谐、高雅的享受, 表达积极向上的情感, 给学生更多的审美享受。这要求素材的画面要具有较高的艺术美, 整体协调统一;语言文字规范, 简明清晰;声音清晰, 发音准确, 无噪音;高分辨率视频、画面清晰。

总之, 好的方法是成功的基础, 教学更是如此。现代多媒体教学可以把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视听强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它可以在课堂上引起学生的注意。只有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 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 我利用多媒体动画来解释酶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 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 脂肪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等。将复杂的、微观的、无形的化学过程简单、生动地传递给学生, 使学生容易接受。再例如, 糖代谢过程中有很多步骤, 但不是所有的步骤都是必需的。把糖代谢的具体过程制作成PPT, 通过幻灯片演示播放, 一方面学生很容易理解糖代谢连锁反映的整体过程, 更重要的是可以有选择地个别讲解其中的重点环节和步骤, 条理清晰, 便于理解与记忆。

3、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3.1 建立多边互动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多边互动教学是以建构主义和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是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 创建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每一位班主任都要精心设计、指导和组织学生, 鼓励学生动手动脑, 教、学、做结合, 通过实践获取知识和技能,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与他人合作。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将知识点转化为问题,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处于辅助地位, 当学生们完成讨论、网上查询、学生间相互评价后, 教师再做精心指导与总结,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探究式教学是教学的主旋律, 它能使教学过程生动、活跃、有趣。通过多样互动的授课形式,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从简常的生活现象入手, 适应课堂、时间、情境和人,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 帮助学生学会思考, 学会创造。

3.2 注重考试方式, 注重学习过程评价

考试评价对促进学生学习极为重要。在现代职业教育中, 教师的角色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学习顾问、辅导员。我在生化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从强调生化学习内容向强调过程转变。如更多强调学生的课堂表现, 关注学生回答问题、完成作业、参与讨论的情况;注意考查学生间相互评价创新的能力, 学习成果展示等方面。从以往强调如何展开教学内容向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帮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转变。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自尊。考试与评价方式也必须与时俱进, 改变传统的终结性评价, 实施教学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着眼于学生学习过程中方法的掌握情况与学生的成长过程, 使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化学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4、结语

笔者在生物化学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总结了教学经验与体会。好的方法是成功的基础, 教学更是如此。通过引人入胜的绪论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立多边互动的教学模式, 抓住学生的兴奋点, 灵活应用多媒体等教学方法与手段, 把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视听强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注重改革考试的方式方法, 加强平时考核, 注重学习过程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德育教育, 等等, 将大力提升教学效果, 使学生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张莉。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开放实验室建设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 2012 (21) .

[2]陈竞。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转变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效果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19) .

[3]杨红, 刘国安。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 2008 (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