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教师责任意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引言
小学时期,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和影响,小学教师作为小学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导者,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榜样式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一些中小学教师责任意识明显不够,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职责重要性,态度不端正,教学不认真,敷衍了事等,都严重的影响到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下面主要就小学体育教师责任意识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具体的说明。
一、小学体育教师责任意识的重要意义
责任意识是小学体育教师教学的前提条件,加强对小学体育教师责任意识的培养,提高教师的责任感,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的目的,并且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树立正面、积极的榜样,引导学生正确、健康的成长,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同时也展示出教师的价值。
小学时期,学生普遍存在好动、贪玩、理解能力差、思想不成熟等性格特点,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觉得难熬、烦躁,而加强对体育教师责任意识的培养,使教师认识到自身职责和意义所在,能够快速的调整心态,端正态度,融入到学生学习氛围中,以身作则,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学习,教育学生,指导学生,使学生在一个轻松的体育学习锻炼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促进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责任意识也是体育教师能够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前提,责任意识使体育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加以改善,并且能够针对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全面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水平。在对待学生时,能够态度公正、公平,主动参与学生交流和学习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我展示的空间,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真正做到有事业心、有耐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道德水平和素质水平。
二、体育教师队伍责任意识缺乏的现象分析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责任意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学习效率和学习水平。但是,目前仍然有一些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缺乏责任意识,对工作持应付态度,缺乏耐心,不认真备课,不切合实际的教学,对体育教学重视度不够,认为小学体育课就是让学生自己休息和玩的时间,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具体而言,小学体育教师责任意识缺乏的主要表现为:第一,缺乏责任感,没有认识到自身职责所在,态度思想不端正;第二,小学体育教师道德修养不高,对体育的不重视,导致体育课程可有可无;第三,部分小学学校,在对体育课程管理上不科学、不规范,对体育重视度不够,导致体育教师缺少教学积极性,同时学校本身对体育教师素质要求不高,甚至有一些小学学校,体育教师都是其它科目教师代替,小学体育课“名存实亡”。
三、提高小学体育教师责任意识的主要措施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德”“智”“体”“美”“劳”全面认识和推广发展,学校对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体育教学也逐渐成为小学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针对上述小学体育教师责任意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采取的措施有:
第一,加强对体育教师思想教育,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使教师能够明确自身职责,在岗位上能做到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
第二,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学习环境。一般而言,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促进教育的关键,面对小学体育教师不重视的教学态度,学校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营造一个有利于发挥体育教师职责的教育环境,学校应重视学生各个方面的培养,重视体育教学,给予体育教师平等的待遇个尊重,让体育教师能够积极的投身教学工作之中。
第三,小学学校领导要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在全面加强体育教师综合素质水平的培养和提高的同时,也要加强教育体制的改革,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责任意识是小学体育教师教学的前提条件,但同时,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也是教师能够坚持和贯彻落实责任意识的根本动力。建立健全的体育教师道德水平和责任意识的评价体系,严格按照学校要求和标准进行奖罚,激励教师加强道德修养。
随着体育的重要性的提高,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认清责任意识,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教育学习,培养学习,引导学习,发挥自身价值,展示体育的魅力。
结束语
对小学生而言,体育课堂无疑是“天堂”,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认识到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合理的分配和利用好体育课堂时间,让学生在一个愉悦的氛围中,去锻炼,去学习,去成长。小学体育教师是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综合素质的启蒙者,小学体育教师良好的责任意识,让体育教师能够明确自身岗位要求和职责所在,能够尽心尽力去教育学生,培养学生,面对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能够去包容,细心、耐心的去教导,既能做好小学生的伙伴,同时也能做好小学生的榜样,让小学生在学生和成长的过程中,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思想水平,让小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刘胜;优秀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几种素养[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年04期.
[2]郭晓旭;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整合更多的课程资源[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12期.
面对充满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课堂教学,以及科研在大学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大学教师作为研究者的意义和价值日渐突出,作为教学者的角色日渐被边缘化的实际,如何能做到依然坚信学生的可教性,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在进行科研的同时,不放弃教学阵地?反思大学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应充分理解教学责任,树立教学责任意识;理解教学学术,不断追求自身的专业发展。
一、大学教师的教学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是主体对责任的客观认知与主观体验,主要包括责任认知与责任情感两个维度。责任认知是对责任客观方面的认知,主要涉及到对责任是什么?有没有能力、怎样去履行责任?如果没有履行好责任,其后果是什么?等问题的认识;责任情感是责任主体对责任的客观方面的主观认同及情感体验,反映的是责任意识的主观价值。责任认知是责任情感产生的基础,责任情感反过来又影响责任认知的深刻程度。责任意识更多地具有主观性,因为作为责任意识主体的人具有自由意志,他对客观责任范围、内容、意义的认知总是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不同的人所产生的责任情感存在个体差异性。
教学责任是作为教学主体之一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完成的事情。教学和科研是现代大学的工作中心,因此,教学责任就必然成为大学教师应认真履行的重要职责之一。教学责任意识是教师对教学责任的认知和相应的教学责任情感。教学责任的认知包括对教学责任是什么,自己的教学能力能否履行好教学责任等问题的认知;教学责任情感是履行教学责任时的情感体验。现代教学理论注重教学的反思性,强调教师的反思意识,因此,教学责任意识还应包括教师对自己教学责任认知的反思和教学责任情感的反思。对教学责任认知的反思能使教师更深刻地理解教学责任及其内容,更为自觉地分析自己对教学责任的胜任力;对教学责任情感的反思能够帮助教师树立积极的教学责任情感。对教学责任认知和教学责任情感的反思能促使教师明晰自己的教学责任,进一步唤起教学责任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随着现代大学以科研服务社会功能的增强,大学科研活动日益市场化、社会化、政府行为化,导致大学教师在受科研经费“诱导”的同时,为了应对科研工作的压力,在教学与科研任务的双重选择面前,责任意识的天平更多地倾斜于科研。此种背景下,传统的教师角色出现分化与冲突,一些教师由于忙于科学研究而无暇顾及本科教学,一些教师甚至把本科教学当作科研工作的负担。在强化科研责任的同时,弱化甚至漠视本科教学责任,本科教学作为教师基本使命的责任意识开始淡化。当教学与科研的矛盾冲击教学责任,淡化大学教师的教学责任意识之际,教学学术问题受到关注,教学学术运动成为化解矛盾的路径之一。
二、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
在今天的大学里,由于教师对“学术”内涵的理解过于偏狭,将传播知识的教学与科研或社会服务相对立,没有把教学上升到“学术”的层面加以理解,教学责任也因此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学责任意识亦受到严重影响,直接影响了本科教学质量。若长此下去,必然导致社会和家长对大学培养质量的信任危机。对此,博耶认为解决教学与科研的矛盾以及重视本科教学的最好方法就是使学术内涵多样化。在一份给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的研究报告中,博耶重新设释了“学术”的内涵,试图通过重构学术的内涵来提升教学的地位以引起人们对于大学教学问题的重视,以重建教师的教学责任意识。博耶提出。大学里学术的内涵不应仅仅指专业的科学研究,而应该包括相互联系的四个方面,即探究的学术、整合的学术、应用知识的学术和传播知识的学术即教学学术;他认为“教学学术”是一种通过咨询或教学来传授知识的学术。教学学术包括:教师有效地呈现学科知识,根据一定目的把不同领域的知识有条理地组织起来,使学科对学生来说更易接受,更有意义地掌握,等等。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学活动同样需要分析、综合,需要把知识以一种创造性的、更有效的方式呈现出来,因而是一种学术活动;从教学的性质来看,教学本来就具有科学活动的特性,是一种学术活动。因为,教学活动的理论依据就是教学主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教学主体也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具有严谨的态度和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可以说,“我们还要给教学的学术以新的尊严和新的地位,以保学术之火不断燃烧”,“教学支撑着学术。没有教学的支撑,学术的发展将难以为继。”在好的教学中,教师不仅传播知识,还学习知识,自身也能获得创造性的发展。 博耶关于教学学术的相关论述发表后,很快就有许多学者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当时斯坦福大学的校长唐纳德·肯尼迪就认为:“现在是我们重新肯定教育,即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是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的时候了。”博耶关于教学学术理论的发表以及其他学者的积极回应,引发了在美国长达io多年的关于教学学术的大讨论。目前关于教学学术的讨论及其影响已经超出美国,波及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蔚成了一个影响广泛的教学学术运动。
三、“教学学术”视角下大学教师教学责任意识的重建
第一,管理者可通过教师培训帮助教师理解教学学术的内涵和对教学责任认知。
如果不重视对教学责任认知的教育,帮助教师明晰教学责任,企图仅仅通过改造教师个体的人格或提高教师个体的道德境界来培养教师的教学责任意识,相对短期的教师培训,则需一个更长的过程。因为,一名教师不明确自己教学责任范围、不知道教学失责所带来的后果,即使具有良好的师德,也很难具备合理的教学责任意识。依据教学学术理论,从责任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如果教学活动中,教师能把教学的有关活动作为学术问题来探讨,多投人一些时间和精力认真研究教学,研究学生,反思自己,那么教师就会正确理解教学和教学责任,以积极、合理的教学责任意识指导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
第二,教师可通过教学观摩促进自身对教学学术的思考和教学责任意识的重建。
古语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其业务水平和职业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随着独立学院办学形式的规范化,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独立学院要实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就势必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现阶段,独立学院教师队伍的建设总体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的责任意识还不够强,这不仅影响到其自身的教学质量,也影响到学校的教学氛围乃至教师队伍建设。因此,提高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的责任意识不容忽视。
一、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教学责任意识现状
独立学院所倚重的专职教师队伍以老教师和青年教师居多,而中青年骨干教师短缺,其年龄结构呈现“葫芦型”的特点。这些初人职场的青年教师为学校的教学注人了新的活力,并将自身的成长与独立学院的发展联系起来,是独立学院建设发展的生力军。“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但在推动独立学院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部分青年教师责任意识状况却不容乐观,教学责任意识仍有待提高。
1.青年教师师德意识较为薄弱。“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师德不仅会影响教育,还会对一个民族的未来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当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但是,独立学院部分青年教师的师德意识较为薄弱,缺乏必要的教学责任意识,只教书少育人,忽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世界观、人生观的指导。
2.青年教师敬业奉献精神缺乏。教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在这个岗位上工作本就该勤勤恳恳、爱岗敬业,将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而独立学院部分青年教师却没有很好地履行这个高尚岗位的工作职责。他们中的一些人缺乏责任心,对教学工作敷衍塞责。教学上既不认真备课授课,也不关注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缺乏教学热忱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3.青年教师长期性教育意识不足。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事业,需要国家、社会、学校、教师等各个方面相互配合。教师作为教育事业中最重要的一环,也需要在思想上树立教育长期性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教学职业生涯,服务于教育事业。但现实中,独立学院的青年教师却常常忽视教育的长期性,仅把教学工作作为短期功利性的谋生手段,把在独立学院的教学经历当作以后职业发展的跳板,对独立学院的教学工作也懒得负责任,教师逃课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这种思想意识指挥下的青年教师,其教学质量自然令人担忧。
二、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教学贵任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青年教师自身方面原因
独立学院师资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青年教师居多。这些年轻的教师大多刚从高校毕业,教学经验较缺乏,职业素养也不高。初人职场的他们承受了来自成家、立业等方面的经济压力,多表现出短期功利性倾向,对教学工作缺乏热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不甚关心,片面追求科研项目、职称头衔,却没能从教书育人的基本点出发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这就导致他们在平时的教学和工作中缺乏教师应有的责任意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
另一方面,独立学院学生大多是高考中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无论在学习成绩还是学习主动性方面都不高。在学生总体水平较低,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青年教师的教学热情也会受到抑制。在教学工作中得不到成就感,就难以形成良性循环的内心激励,从而使他们不注重师生互动,更不用说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来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
(二)独立学院方面的原因
独立学院是民办性质的教育机构,利用非国家财政 性经费办学,除了具有教育的公益性外,独立学院也要兼顾出资者的经济利益。独立学院聘任教师采取的是聘用制,教师不人国家事业编制。与普通高校相比独立学院的教师待遇比较低,福利和社会保障也不及普通高校的教师。这就无形中加重了青年教师的经济压力,分散了青年教师投身教育的精力。部分青年教师在思想意识上只是将在独立学院的任教作为其职业发展的跳板,他们会在教学之外另谋职业发展的途径,对教学工作敷衍塞责等不负贵任的现象时有发生。
普通高校主要利用学校名称、知识产权、管理资源、教育教学资源等参与独立学院办学。由此,独立学院的校园建设一般是以普通高校为依托发展起来的,并通过购并普通高校的教学及校园设施来扩大办学规模。但大多数独立学院只能继承普通高校的硬件条件,在软件方面如教学质量、校园文化氛围等精髓却难以继承,再加上仅有十来年的办学经历也很难让独立学院在短短的时间内沉淀出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文化环境和学术氛围。因此独立学院部分青年教师对待科研的态度比较浮躁。还有一些青年教师片面强调科研,无教学责任意识,既不认真备课也不专心上课,在学术研究上又表现为急功近利,仅关注科研项目的申报、科研成果的产出,根本无心教学。
(三)社会方面的原因
教师一向被社会公众视为园丁,是指引人们心灵的明灯,教师的职业是值得人们尊重的。但另一方面,社会公众的内心也存在着公办教育情结,认为公办学校的教师是高尚的职业,而民办高校、私立学校的教师无论在教学水平、科研能力,还是在师德修养、职业道德等方面都不如公办学校教师。而独立学院目前的教师聘用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会公众对独立学院教师认识的偏差,公众会误认为拿不到铁饭碗的教师,其能力水平一定比较低。这种有偏颇的社会观念着实会给初人职场的独立学院青年教师不小的打击,让他们得不到在独立学院任教所应有的归属感,于是对教学工作多为应付了事,不愿多花时间精力去钻研提高教学水平,对学生漠不关心不负责。
虽然独立学院的学生大多文化基础较差,学习成绩相对落后,但他们的家庭条件都比较优越,父母大多是成功人士,工作比较繁忙,很少有时间关注子女的学习。家长在内心里一般都将教育学生的工作全部交付给学校和教师,“教不严,师之惰”,他们认为学生的教育就应该由学校和教师全权负责,而不关注家长与学校、教师之间的互动。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独立学院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学压力,抑制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热情,从而助长青年教师不想承担责任,不愿承担责任,得过且过敷衍工作逃避责任的心态。
三、增强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教学责任意识的建议
教师是实现学校教学目的的基础,也是提间字校教 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增强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的教学责任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青年教师转变自身观念,不断学习提高师德素养,独立学院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和教师聘用制度、教师激励制度以及社会家长各方面相互配合,才能够推进青年教师教学责任意识的培养。
(一)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应转变观念提高教学责任意识
青年教师是独立学院保证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坚力量,要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责任意识,首先就必须从青年教师转变自身观念做起。青年教师需要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仅只是服务于教学,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身教言行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做学生学习的楷模。而作为师德基础的教学责任意识,更是每一名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独立学院青年教师要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转变自己短期功利性的思想,以先进的文化思想来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责任意识,做新时代的好青年好教师。同时,青年教师也应当关注教学中与学生的互动,培养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这样既可以促进师生的交流,让青年教师在教学工作的实践中培养自身的教学责任意识,也可以促进师生情感,让青年教师获得教学工作的成就感和为人师表受尊重的满足感,从而激励青年教师更加注重提高自身教学责任意识,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独立学院应为青年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制度
首先,独立学院应加强校园的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独立学院的办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普通高校的各种校园资源。但独立学院在依托普通高校发展,完善校园的教学设施的同时,也很有必要建立起独立学院的特有文化,形成自己的特色。从而使那些心浮气躁的青年教师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安心教学,静心进行利.研活动,增强青年教师的事业心和成就感,逐渐培养起青年教师爱岗敬业的职业归属感、献身教育的崇高精神和能够担当责任的意识。
其次,独立学院应完善教师聘用制度。独立学院要根据学院的长期发展目标来确定教师招聘计划和招聘规模,制定教师招聘的标准,从源头上选聘最适合独立学院发展的教育人才。高校要按“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约管理”的原则来实行和健全岗位聘用制,实现“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在招聘过程中,不仅要考核应聘教师的职业技能,更要关注应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职业素养,聘用符合独立学院校园文化要求德才兼备的教师。
再次,独立学院应健全青年教师培训机制和激励机制。对于新招聘的教师,独立学院有必要进行一系列岗前培训,向新教师传递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帮助新教师在新的工作环境中找到归属感,从而有利于青年教师对独立学院文化的认同,端正青年教师的教学态度。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也要适时地通过召开座谈会、举办教学讲座或论坛等方式为青年教师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机会。对于青年教师的培训,不仅只是单纯的业务技能的培训,更重要的是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训,并建立培训反馈制度,记录青年教师教学职业的成长过程和教学素养的培养情况,为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责任意识提供量化衡量依据。同时,在培养政策中明确激励机制,坚持两个‘喃保”两个“体现”,即确保培养效果在育人工作中得到体现,确保通过培训使教师自身发展得以体现。在激励机制方面,可以适当提高青年教师的待遇水平,帮助青年教师解决宿舍、医疗保险等关系切身利益的问题,为青年教师安心从事教育事业提供基本保障。在教学过程中,按照青年教师的工作表现,综合教师师德品质来实行绩效管理,根据青年教师的发展和成就需求,为青年教师提供一定的科研经费,配备利.研设备,鼓励他们深人教学研究,拓展专业能力,设立专项基金,奖励青年教师的教学成果和科研成就;还应注重对青年教师的情感激励,通过情感关怀使青年教师产生归属感,打消青年教师在工作中的不安和顾虑圈,从而使他们在教学工作中更认真更负责。
最后,独立学院应建立对青年教师全面评价机制。独立学院可以借鉴公司企业的360度全面考核评价体系,改变过去仅由上级评价的单一评价方式,从学校、学生、同事等全方位对青年教师进行评价,既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和科研成果进行评价,也对青年教师思想道德品质进行评价,力求给予青年教师全面、公正、合理的评价,并将薪酬福利与考核评价挂钩。实行这样的评价机制能够最大限度上实现公平公正,使青年教师得到情感上的归属感和激励,克服思维惰性,从而负责任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三)社会应转变观念发扬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
那么“德国制造”的神话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呢?最为关键的一点还是决策者和全体员工的责任感。责任是一种职责,一种义务,一种使命。由责任而产生的完成使命、履行职责的精神力量,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教育者如果没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能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地做好每一项工作,那么,一切都是空谈。
曾看过一个故事。一个中国商人与一个德国人在莱茵河畔散步,正好看到有个小孩在那边钓鱼,这个小孩有两根鱼竿。德国有规定,钓鱼时一人只能有一根鱼竿。他走过去问:“你怎么有两根鱼竿?”小孩马上回答:“我只有一根,另外一根是我朋友的。”“你朋友到哪里去了?”“他去上洗手间。”说着,另外一个小孩就过来了。德国人一看,一人一根鱼竿正好。“有执照吗?”德国人钓鱼要有执照的。因为钓鱼,你要学习怎么钓。两个小孩都有执照。后来他又问:“有带尺吗?”在德国钓鱼不带尺,就好像打高尔夫球不带球杆一样。小孩说:“有!”他们规定是7寸以下放回河里,7寸以上可以放在竹筐里。中国商人事后问:“那么巧,碰到你儿子了?”“不是。”“你朋友的小孩?”“不认识。”“不认识?”德国人解释说:“在德国,每个小孩都是我的子女。”
这就是随时随地的教育,每一个人都是教育者。教育首先是一种责任。这是德意志民族对教育的理解,也体现了这个社会的教育价值观:必须规范人的行为,每一个人都有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它体现着一种高度负责的执行文化。
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都会有自我完善人格、修身养性的需求和必要。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应该有主动育人的意识、主动育人的行为,都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担负起教育学生的责任和义务。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角色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应该承担起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学生思想道德的责任。要从课堂入手,在课堂教学中担负起教育的责任,在学科教学中挖掘教育资源,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班主任及科任教师要以崇高的人格魅力、文明儒雅的言行举止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065-01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在享受权利的同时,还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履行相应的义务。因此,责任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民主兴旺发达的重要基础,如果一个人没有责任感,对自己不负责任,任意妄为,就会影响他人,影响社会的稳定,这类人不值得信赖,更难委以重任,既不能奢求他对家庭做多少贡献,更不能奢望他对社会创造多少价值,这类人不足以安身立命,对家庭对社会都会存在较大的危害。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1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的必要性
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要体现“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这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传授给学生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还要在教学中突出以人文本的教学理念,通过有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提高,离不开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因此,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是能够体现新课改的以人为本以及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学思想,是新课改的重要体现。更重要的事,现在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独断专行”,在学校“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学生的责任意识也较差,因此,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学生能够心系天下,心系社会,学会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负责,这样学生可以不断地提高认识,努力学习,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这样学生才能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是很必要和重要的。
2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2.1 通过历史的人物的感召力量,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现实责任感
在历史课文中,有大量的极具人格魅力的历史人物,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就是这些历史人物不断努力,敢于牺牲、敢于奉献创造而来的。翻开历史课本我们会看到大量的这样的情景:在国家兴衰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无数仁人志士无所畏惧,挺身而出,不断探索,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甚至不惜以身报国。这些人物令人敬佩,能带给人们无尽的精神力量,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历史素材展开教学,以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比如,用“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壮志饥餐胡虏肉”“精忠报国”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己任的等等这些历史人物,感召学生,使他们从这些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的身上感受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使学生在感动中,在强烈的心灵震撼下,树立向他们学习的强烈愿望。使学生深层理解爱国的具体内容,真正体验历史英雄的悲壮、崇高的爱国情操。
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当我们的国家出现危难时,我们要怎么做?学生可能会异口同声地说,向历史英雄一样,挺身而出,共赴国难,救国救民,建立伟业。这样,学生的感情得到有效的升华,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建立了起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我们现在处于和平时期,衣食无忧,多么幸福,作为和平时期的我们要怎样回馈社会,回馈家庭呢?这样,学生就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学生在讨论中,会认识到自己只有努力学习,将来才能为社会,为家庭做出更大的贡献,以此回报社会、汇报自己的父母。这样,学生通过历史学习,不但形成了强烈的历史责任意识,还能清晰地认识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责任使命,学生会端正学习态度,建立责任意识,用自己的努力学习来回报社会、回报家庭。
2.2 在教学中联系现实热点问题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动态,关心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是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联系现实热点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开拓视野,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能够建立起关心国家的发展,关注社会的变化,关心人类的命运的强大使命感,意义重大。
比如,当讲到日本侵华的历史时,教师可以引入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右翼分子篡改教科书、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关于慰安妇问题的公开谈话等内容,然后组织学生分析讨论事件背后的问题。学生经过讨论可以达成共识,现在日本国内有一部分人想要翻供,极力想否定日本国的侵华史实,想要否定自己的丑恶罪行。然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为什么他们敢翻供,会翻供?这样学生通过讨论可知,由于日本政府及一部分日本人民不能充分认识到法西斯给全世界人民所造成的巨大痛苦和巨大伤害,在日本国内依然存在着霸权主义、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残留思想,同时,中国又不是足够强大,对日本国能够产生足够大的威慑力,因此,他们敢翻供,会翻供。这样学生可以把现实与历史现象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学生的认识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加强。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成为一名有责任感的合格公民,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这样学生都能认识到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国人,负责任的中国公民,都应该做到“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同时,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努力成才,才能有能力为祖国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推动国家的发展,只有祖国强大了,才能有效地维护,维护民族尊严,才能保证国民安居乐业。这样学生不断提高了认识,对历史、对现实认识的能够有效分析,同时学生的责任意识得到显著提升。学生得到有效的发展。
总之,我们要通过教育使学生成为有强烈的责任感的人,使学生成为大有作为的人,使学生成为对社会有巨大贡献的人,这样教育的真正目的就实现了。
一、解读课程标准,明确责任意识教育目标
“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也是思品课的基本理念之一。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是思品课教育教学所追求的目标,责任和责任意识教育贯穿了《课程标准》的全部内容。解读《课程标准》,思品课对学生责任意识的教育培养是层层递进的:七年级主要培养学生承担对自己的责任,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八年级让学生学会对他人、集体负责,做一个守法维权的人;九年级的学生自觉地承担对国家社会的责任,做一个为民服务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组织和实施过程中明确责任意识教育目标,凸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认识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硬性灌输,需要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完成责任意识教育感知一内化一升华一实践的过程。
二、开发课程资源,丰富责任意识教育内容
思品课的独特性质决定其拥有极为丰富的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时,教材是基础性的课程资源,社会生活中有各种鲜活的课程资源,教师应开发利用好教材资源。如教科版七年级思品课第一单元“共同的责任”强调我们承担起共同的责任;教科版八年级思品课第九课“一步之遥”强调违法犯罪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等等。这都是责任意识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还可以立足地方实际,利用班级、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开发,整合文本、生本、音像、实物、网络等资源丰富责任意识教育内容并为责任意识教育服务。
三、创设教育情境,引发责任意识情感体验
责任意识教育中应本着“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理念,努力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悟,进而增强责任意识。如教科版九年级第三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讲“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时,首先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分析青少年要承担的历史责任,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承担应有的责任;然后介绍中华民族百年屈辱和百年抗争的历史,引用屈原等人的诗句,重温《义勇军进行曲》,引导学生情感体验“假如你生活在当时的中国,面对列强入侵和国家危亡,有何感受?”这一情境立刻引发了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四、丰富教育活动,增强责任意识社会实践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品课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重要方法。可以通过主题实践活动课开展辩论赛、演讲会、时事报告会以及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等课外活动,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如讲授教科版七年级思品课第一单元“共同的责任”时,笔者曾布置过“请为自己设计一条关于责任的标语”的作业题。学生设计出:“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关心别人就是关心自己”“为父母分忧是子女的责任”“学校兴衰,我的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治国平天下,先从修身起”……等标语。从而在教学中营造了一种正能量,让学生体验承担责任的感受,提升责任意识和履行责任的能力。再如,在九年级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此为主题展开讨论,畅所欲言,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既认识到生活中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陋习,又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剖析认识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进一步理解建设生态文明.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自身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认识到承担责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五、改善评价标准,落实责任意识评价内容
图书特别是占整个出版码洋很大比例的教辅图书,内容质量是否过关,给图书造成的影响很大,而其实际影响已不止是图书本身。
(一)对于内容审查的责任意识
图书特有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文化属性,决定其不能等同于一般商品,编辑必须要有责任意识,而责任意识强弱的体现首要就在于对内容审查的把握是否到位。责任编辑对内容的审查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学术、思想、社会价值等。
教辅书虽面对青少年学生,内容是围绕着学生学习及提高素质等进行组织的,并以升学考试为主要方向,但由于各科涉及的学科面较广,不可避免地触及某些政治、宗教、民族、历史等出版中的敏感问题。如思想政治这门科目就是研究政治的学科。而地理科则是当前最易使相关教辅“出问题”的科目,它需要大量的地图,以此来设题、辅助讲解、考查识图理解等,地图的认识和使用、理解是这门科目的特征之一。由此,就难以避免地使地理科、地图和复杂的地缘政治、时事政治产生交叉。地理教辅中出现的地图如不能切合变化后的实际,标示的语言、符号不当,造成的后果可能相当严重。事实上,、南海诸岛地图等的绘制和公布已上升到宣示国家的层面,作为相关教辅的责任编辑,怎能不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认真处理这样的地图问题?此时,责任编辑的责任意识尤显重要,强烈的责任意识能驱使责任编辑认真审查,查找和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对策,避开大的出版风险。
(二)对教辅内容组织安排、内容策划的责任意识
编辑不是书稿的写作者,但往往是书稿乃至整套丛书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作者写作之前,编辑已在全盘构思,安排架构,做好基本框架了。特别对于丛书而言,策划编辑是先于主编的指挥者和组织者、策划者,作者则是一本本书具体的直接写作者、执行者,编辑和作者共同对书稿的内容作出贡献,也应共同承担书稿的责任。有些辅导书因有了强力的渠道,而把经济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和唯一的考量因素,不顾书的内容是否切合学生使用的实际状况,大干快上,粗制滥造,使内容平庸,无重点,无梯度,无层次性,不能针对学生在学习和考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甚至于编写时对新课标形势下的课程改革也缺少了解,内容脱离目标学生最基本的使用教材,这些书浪费了学生的宝贵学习和复习时间,令人厌恶。这样的书虽博取了一时的利益,造成的恶劣影响却是长远的,对于费了大量心血而打造的渠道也是一个大的伤害,以后这类书再次进入同样的校园,自然会遇到阻力;对出版社的声誉也有破坏作用。
二、对于读者(学生)学习的责任意识
(一)对学生学习提供帮助的意识
教辅对于学生的学习必须要有帮助作用,对学生无用或用处不大的教辅不应当出现,它们只会白白消耗学生的精力、时间和有限的金钱。各种教辅基于自身的特点,对学生的帮助作用可以说是各不相同的,或富于针对性,或创新性强,或突出能力的训练提高,或有利于考试复习等。从另一方面看,这为教辅的编写和进入提供了多方面的角度和切入点,也为出版社提供了相当宽阔的出版空间。
(二)打造强实用型教辅意识
需认识到,教辅不是或不仅仅是为学生修身养性准备的,它有着天然的实用价值,即有利于学生学习和考试。因此,编辑须树立为学生学习、考试负责的意识,应以提高学生学习水平,丰富学生知识,增强学生能力等为己任,与作者一起,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打造出对学生有益、有利的精品教辅。
三、文字质量意识
对学生负责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把好文字关,不能以“无错不成书”来为自己开脱。对于处在成长期、文化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还不够高的青少年学生而言,教辅图书就是除了教材以外的标准,教辅上的错字、病句、错解乃至知识性谬误等,都很有可能被学生全盘接受。因此,书稿上的一字一句都应当细致认真地审校,不但责任编辑要认真审稿,“三校一读”也必须坚持,对于问题较多的稿件,需要进行四校、五校甚至六校、七校,以最大限度地消灭差错。
四、对教师教育、教学的助手和补充意识
首先要认识到,教师的教学是对学生学习最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的主渠道,它不可取代;再好的教辅都达不到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前提下的因材施教效果。其次,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前提下,需要正确发挥教辅的辅助功能,使其能有力地配合课堂教学。教辅对教学应有正面帮助作用,一本成功的教辅,既能有利于学生自学、自查、自审、自我提高,又对老师的教育、教学起到良好的助手作用,从而受到学生和老师两方面的欢迎。作为此类书的责任编辑,理应具备为教师教育、教学做助手,为教学提供补充的意识,只有这样,所编辑的教辅才有可能具备上述期望中的良好品质。
五、对作者的责任意识
编辑要对作者负责,这是一切图书编辑需共同遵守的,它表现在多个方面:物色和组织有能力和有责任心的作者,培养作者,为作者做好服务,及时为作者排除写作之外的干扰,与作者签订出版合同,及时地依据合同足额核发稿酬。值得一提的是,及时给作者稿酬相当重要,这不仅是给予作者应得的物质利益,更表现出对作者劳动的尊重。一些出版社“店大欺客”,或稿酬一拖再拖,或借故克扣,极大地挫伤了作者积极性,无形中为日后的作者队伍流失埋下伏笔,从而削弱了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
另外,现在的教辅图书编写过程中,常出现作者为图省事,随意在网上复制内容用于自己所编图书的现象,这使得图书的法律风险增加。对此,编辑应时刻保持警醒,注意为作者纠偏,帮助作者树立版权意识,使作者和出版单位免于陷入可能的法律困境;而从另一种角度看,这也是一种为作者负责的表现。
六、对于著作权、版权的责任意识
(一)对于内容应有责任意识,出版的教辅不能盗用别人的智力成果
对他人署名权等版权法规所规定权益的要求和维护是题中应有之义。进入21世纪以来,有关著作权、版权纠纷而进入诉讼程序的官司巨量增加,名人非名人的此类事件层出不穷,而作为出版方的出版社、作为该教辅图书的责任编辑,常需与民营等机构合作研发和出版教辅,对合作方版权、作者著作权的监督检查和确认是责编乃至出版社需要做的重要工作。实践上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来做,以作者授权委托书方式确认就是其中之一。
(二)对于其他出版社版权的处理也要有责任意识
近年来,出版社自身的版权意识也有新的提高,本版的教材已被视为该社的重要智力成果、优秀的出版资源,其他出版社使用和引用出版相关配套教辅通常须取得授权,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拥有较强教材资源的出版社等两三年来就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的维权行动。因此,教辅责任编辑须改变过去配套教辅出版不用取得相关教材出版社同意的做法,关注新的形势,以著作权法和相关出版法规为准则,富有责任意识地处理与其他出版社的版权问题。
(一)熟悉教材、以教材为基础和出发点的意识
教辅的特点之一就是要以教材为依据,不同版本的教材决定了教辅的不同特质,而当前各地的教材版本累计有十五种以上,不同版本的教材课程设置不同,对同一知识点的要求常常不同,连一些常用词的写法也不一样,作为以编辑出版教辅为专业的编辑,要有以教材为基础的意识,熟悉教材,使教辅尽量与教材一致,不使学生在使用中造成混乱。
(二)提升职业素养、具备职业资质的意识
1.有利于造就社会主义接班人
当代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能创造社会财富的人才。高校培养人才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奉献精神,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这样他们才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将自身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提高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2.是建设社会主义的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在建设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大学生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代大学校园是知识的聚集地,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场所,而大学生是重要人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深入阶段,需要更多的人才去承担改革的使命,因此,需要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这样才会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站到历史的高度认识到自身的责任。
3.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每个人都具备一定的责任,尽到责任,可以促进社会的良好发展。人的责任有一定的本质属性,是人与外界联系的纽带,可充分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每个大学生才会尽到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才能够摆正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使身心都得到一定的发展。
二、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措施
1.发挥教学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尤其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因此,高校需要m当发挥政治教学的作用,提高思想理论课程的实践性。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价值核心观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懂得个人发展没有办法离开社会的发展,社会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来满足个人的发展。同时,也需要个人努力对社会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尽可能地承担责任,这样才会使大学生的个人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2.强化教师的作用
在责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身作则,利用自身的责任心去提高学生的责任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同时也是青少年的灵魂导师,其他任何途径都没有办法代替。言传不如身教,在大学阶段,教师是学生良好的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在一定程度上可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一些学生很喜欢模仿教师的行为,因此,在责任教育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树立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要先做到;若是学生不能做到的,那么教师自己不应该强迫学生做到,应利用自己的人格去影响学生,这样才能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重视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责任意识作为一种品质、一种习惯,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培养,在生活中加以沉淀,责任教育是一种养成式教育。责任教育的培养应该重视社会实践的作用,从而实现认知与责任的统一。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组织学生适当地参加一些社会实践,让学生们通过实践了解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可对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高校应该重视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这样才会使当代大学生认识到责任意识的重要性。
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是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是思想品德课的基本理念之一。而且,责任和责任意识教育贯穿了《课程标准》的全部内容。解读《课程标准》,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责任意识的教育培养是层层递进的:七年级主要培养学生承担对自己的责任,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八年级让学生学会对他人、集体负责,做一个守法维权的人;九年级的学生自觉地承担对国家社会的责任,做一个为民服务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组织和实施过程中明确责任意识教育目标,凸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认识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硬性灌输,需要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完成责任意识教育“感知―内化―升华―实践”的过程。
二、开发课程资源,丰富责任意识教育内容
思想品德课的独特性质,使得它拥有极为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要整合并优化校内外各种鲜活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其人文教育功能,使之为教育教学服务。
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时,教材是基础性的课程资源。教师应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开发和利用好教材资源。如教科版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第一单元“共同的责任”强调我们团结在一起,承担起共同的责任;教科版八年级思想品德课第九课“一步之遥”强调违法犯罪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等等。教材本身就提供了很好的资源,成为进行责任意识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我们还可以立足地方实际,利用班级、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开发,将文本资源、生本资源、音像资源、实物资源、网络资源等有机组合起来,丰富责任意识教育内容,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使之为责任意识教育服务。
三、创设教育情境,引发责任意识情感体验
教师在责任意识教育中应本着“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理念,努力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体验的基础上产生感悟,进而增强责任意识。如教科版九年级第三课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讲“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相关内容时,我首先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分析了青少年要承担的历史责任,激励青少年面对现实,了解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懂得为中华民族的兴亡做好准备。然后,我简要介绍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和百年抗争的历史,引用了屈原、范仲淹等人的诗句,带领学生重温了《义勇军进行曲》,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假如你生活在当时的中国,面对列强的入侵和国家灭亡的危机,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这一情境立刻引发了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四、丰富教育活动,增强责任意识社会实践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重要方法。教师要按照联系实际、突出主题、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如通过主题实践活动课开展辩论赛、演讲会、时事报告会等课内活动,以及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等课外活动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如进行教科版七年级思品课第一单元“共同的责任”的教学中,我曾布置过“请为我们自己设计一条关于责任的标语”这样一道作业题。我看到学生设计出:“对自己负责,对朋友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关心别人就是关心自己”“为父母分忧,是子女的责任”“学校兴衰,我的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治国平天下,先从修身起”等标语。我还倡议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一次青年志愿者活动等。这些活动,寓教于乐,在教学中营造了一种正能量,让学生体验承担责任的感受,提升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履行责任的能力。又如,在教科版八年级思想品德课第九课教学活动中,我布置学生调查收集日常生活中对青少年学生的诱惑。通过调查活动,学生了解和掌握了黄、赌、毒以及等不良诱惑及其危害。这一调查活动激起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强化了社会责任感。再如,在九年级,我围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以此为主题展开讨论。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积极讨论,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既认识到我们生活中存在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又通过对这一现象剖析,认识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进一步理解建设生态文明,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自身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认识到自己承担责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五、改善评价标准,落实责任意识评价内容
《课程标准》对思想品德课的总体说明是:“评价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设计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方案时,应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体现学科评价特点,搜集学生学习的完整信息,客观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教师要总结与反思评价结果,改进教学,进而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客观、公正、准确地记录和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发展状况,调动学生道德学习的积极性;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不能用单一的知识性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学习质量评价的唯一方式,而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突出形成性评价。
这样,在落实思品课教学评价中,不再是单纯考查学生背了多少条条框框,更重要的是回归课程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将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素材逐步内化为学生“感知―内化―升华―实践”的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参与、实践体验、扩展提升的过程,帮助学生形成对自己负责、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强烈的责任意识,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
总之,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逐步增强,正是培养责任意识和形成良好品德的最佳时期。所以,作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师,我们一定要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会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这样,我们中华民族才更有凝聚力、生命力、战斗力,我们的祖国才能更加繁荣昌盛,更加和谐。
我曾经看到《责任心和创造力比智商更重要》这篇文章,从文章中我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在我们的教学中,作为师者,最主要的工作应是努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有责任感的学生才是合格的人才。
语文学科以独特的魅力感染着每一位学者,说:“人生之目的为尽义务而来,每个人都要做一个在社会上有责任感的人。”从他的话语中让我们知晓最起码的做人之道,这实质也应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要努力实现的教学目标。
一、抓住时机,培养责任心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对培养责任心的篇章有许多,在对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培养中学生的高度责任心,让中学生明白如何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如,杨振宁写的《邓稼先》一文,在让学生了解文章主人公之时,抓住邓稼先那强烈的爱国爱民的高度责任感,懂得从邓稼先身上捕捉到做人的道理,心系国家,心系人民。
二、相机诱导,激发责任感
我们都清楚,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中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只有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他们的个性差异,发挥中学生内在的潜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有成效,学生的责任感才能被激发起来。
如,语文活动《彩英撷粹,缀玉连珠》,学生收集的材料中,有许许多多的中外名人名言,这里面有关责任感教育的名句格外值得强调。如:“负责任,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如果我们放弃了责任,也就等于放弃了整个世界。”这是高尔基多么经典的话语,他把责任的最高境界告诉了全人类,中学生受益匪浅。
三、体会文章精髓,强化责任意识
中学语文教材具有较强实践性,不管是阅读还是写作,都会以学生个体展示出来,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理解、揣摩、咀嚼、感悟,深入去体会文章的精髓,感受语言的魅力,领悟作者的意图,强化中学生的责任意识。
课文《散步》中的语句从强化生命、强化伦理着手,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文中儿子是你,你会怎样去做,你会按文中父亲的说法去做吗?为什么?一系列启发诱导,既强化了责任感的教育,又传承了尊老抚小的生命责任。
2. 寄宿学校的独生子女责任教育有待提高。家长为了家庭的生活更好,孩子未来有经济保障而外出打工,留守的独生子女没有更多的姐妹可以依靠,大部分时间他们离开熟悉的家,寄宿在学校里和陌生的同学一同生活学习。他们曾经是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他们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寻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吗?如今的孩子事事由家长代替已经屡见不鲜,正是家长们的一味呵护成了他们滋生不良习性的“温床”。为所欲为的态度、急功近利的思想、缺乏感恩的意识无疑成了他们成长路上的“暗疾”,使越来越多的人为我们的下一代忧思。如果对他们的教育还仅仅停留在“训导”、“灌输”等方式上,注定要失败。独生子女家庭单向式的交流方式是难以改变的,提高学生间自由交往的频率,并有意识地淡化独生子女在群体中的孤独感,鼓励独生子女在同伴中产生倾吐烦闷、分享快乐的知音、密友,在经常沟通中与不同性格类型的同学建立不同层次的感情,并产生相互间的责任。对那些自卑型,不敢大胆交往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创造自由、宽松的交往。通过学校寄宿的集体生活能有效地克服独生子女孤僻、自私、任性、骄气与娇气的缺点,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为他们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