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艺术教育特色大全11篇

时间:2023-07-04 16:21:2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艺术教育特色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艺术教育特色

篇(1)

换句话说,艺术教师的综合素养如何可以直接影响到学校艺术教育的品位与档次。因此,学校应该特别重视提高艺术教师的整体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艺术教师队伍,从而提升学校艺术教育的品位,形成学校的艺术特色教育。

具体措施可以通过加强教研活动、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开展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拜师会,以促进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和教研方面的快速成长;同时,艺术教师开设并打造的“精品课程”、艺术教研室“名师梯队”的建设等措施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校的艺术教育起到引领与示范的作用,通过全面规划、强势推进,提升学校艺术教育的品位,最终形成学校艺术教育的特色。

其次,充分激发全体教师在艺术特色教育中的主人公意识。特色的形成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只有充分激发全体教师在艺术特色教育中的主人公意识,调动全体教师的教学热情与积极性,才有可能实现“点面结合、凸显特色”的格局。具体措施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步骤: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教师才艺大赛等活动形式了解全校教师特长状况;其次通过组建教师艺术团对相关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升教师的艺术技能与素养;最后通过建立艺术特长教师人才库,为学校艺术特色教育的开展储备强大的后备力量。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艺术教育原则

任何一所有特色的学校,学生的个性特长必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尊重学生的个性与爱好,才有可能培养特长突出、素质优良的学生,否则学校的特色也就失去了它的真正意义。因此,学校在规划与设计艺术特色项目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如教师的专业结构、学生主体的兴趣爱好、操作与实践的可行性等。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体会到艺术学习的乐趣,掌握艺术的思维方式,为进一步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并自觉养成终身学习艺术的良好习惯。

三、艺术特色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德育”与“艺术”最完美的结合。合理利用学校资源,通过精心组织与设计,开展学校所特有的艺术教育实践活动,使活动成为锻炼学生、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舞台,在活动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能够潜移默化地领会什么是真、善、美,是学校艺术特色教育育人的关键所在。

校园活动形成特色、形成常规、形成系列,是学校艺术特色教育形成的重要途径。我校的“光荣与梦想”开学典礼“、荣誉与责任”毕业典礼“、青春放飞”十八岁成人仪式“、青春杯”才艺大赛、十大杰出学生评选等主题活动以及国庆晚会、元旦游艺晚会、作品收藏、咏诗会、红歌会、演讲比赛、校园歌手比赛等系列活动,都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己的舞台。除此之外,学校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竞争意识、参与意识等。这些活动充分发挥了艺术育人的功能,从根本上达到了在活动中锻炼人、在活动中塑造人的目的。

篇(2)

二、营造艺术教育氛围,构建艺术环境新课程

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对环境促进幼儿发展有许多精辟的论述。皮亚杰认为儿童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是由于人的成熟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每一个阶段表明每一个人对于环境适应的不同方式。对于艺术教育来讲,环境因素尤显重要。艺术特色幼儿园应该在幼儿园中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充分利用园内环境和社会环境,有计划地构建艺术环境课程,让幼儿领略艺术的美、自然的美、劳动成果美,使幼儿在充满艺术的氛围里,耳闻目染,进行艺术和熏陶。1.发掘自然之美,创设艺术化的校园环境我园坚持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进行环境布置,充分提供给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机会和条件。在空间环境创设方面,努力做到工整中透出动感。同时,我们专门在各个楼层墙面布置了创意作品廊、名画欣赏廊以及江南舞韵廊,给幼儿以美的熏陶。在色彩搭配上,各层楼体现一个主色调,做到简洁、明快、高雅、脱俗,使色彩的表现力、视觉作用及心理影响最充分地发挥出来,给人的眼睛与心灵以愉快、刺激和美的享受;在活动场所设计上,我们把美妙的大自然当成幼儿学习的天然课堂,让幼儿放开手脚去探索和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如在“有趣的泥土”美工活动中,我们把孩子们带到一处土质较好的田野中,让孩子们将泥土揉成球、面、柱、条等,进行自由拼捏,虽然脸上、手上、衣服上都沾满了泥土,但却感受到了泥土带来的快乐。2.依托外部资源,创设艺术化的社会环境在我们实施的艺术主题活动中,我们改变了“纯净乐土”的“自给自足”的家园活动方式,更多地以互动开放性的艺术化的形式展开、更自主地将家长吸引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如在“报纸艺术”主题活动中,我们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一起搜集有关报纸的由来、报纸的排版、报纸版画等方面的信息,为顺利开展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们还充分利用社区内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服务。幼儿园附近的社区有着丰富的资源,包括科技室,太空房等一流的活动室,我们定期进行参观并举行操作活动。我们还带领幼儿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向生活。在“美丽的春天”主题活动中,带领幼儿走入生态公园,让孩子观察迎春花、桃花、杜鹃花,让幼儿观察园内田里的油菜花,开阔了幼儿的视野。

篇(3)

教育目标与特色化关联

教学目标受限因素有三种,第一学生,由于教育目标的设定是学生,因而在教育影响中显现出来,所以需把握学生的实际水平,让学生的需求变得更具可能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学生的艺术能力,这一举措具有发现潜力、方向以及推进艺术步伐的作用。由此了解学生的认知以及心智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关键性要素;第二是社会,由于教育的目标是集中反映社会发展需求的,因而在及时关注社会的变化状况,甚至更应关注社会的未来发展态势,结合世界发展状况。第三是学科本身,这需要从学科的属性出发,结合学生的身心状况以及各方面发展因素,确定正确的教学目标。结合中小学艺术学科属性,以及教育所体现的在内部标准,将我国基础教育目标设定分为三部分,审美创造、鉴赏或者批判,同时延伸到其他相关能力的培养。美术学科教学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格,让学生人格更具完美。

可以在打造中小学教育“特色”时,完善两种思路:一方面,需围绕全体学生的素质开展美术艺术教育,艺术以特色教学媒介的形式存在,在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关联素质,从而让学科属性带来更深层次的艺术教育,提升人的外在能力,并完善人的品格。另外一方面,学科指向,目的是培养未来从事艺术创造的人才,学校的教学活动更多是针对艺术教育规律,不仅将关注点集中在文化基础,更要在学科教育上做好深化,全面调整学校教育课堂体系,提高艺术课程的教学比重,根据学校的不同开展适应自己的学校的艺术特色活动,实现艺术教育的突破。

面向全体开展艺术教学活动

基础教育开展核心体现在人“成长”上,艺术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的意义是运用学科特点引导和作用于学生,让学生的身心得到较大的发展,让教育更具目的性。由于艺术教育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因而艺术教育可以作为特色教育,推进改革艺术创新,形成良好的思路。如果从知识层面考虑问题,那么艺术学科是一门感性学科,尤其是实施过程中,获取知识的渠道分别是“玩”或者“娱乐”这两项活动,两者相互伴随,这是有利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因而艺术教育的特色形式,需要教育意义指向“全体”这是适用于任何一所学校的教育模式,能为“特色”教学做文章。教学中经常倡导寓教于乐,其实寓教于乐的最直接表现形式就是艺术教育活动。

1.打造干练的师资队伍

从艺术教育特色角度考虑,要求本校的艺术专业教师逐步提升专业素养,让自己的教师素养上升到一定水准,这是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出发和落脚点。新课标下,艺术教育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整体素养,如果专业教学的素养不能达到要求,那么在提高学生素养时,学生即使有这方面的潜能,也不能被激发出来,因而专业教师在课余时间巩固自己庄园,培养自己过硬的技能,另外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类资源,实现教学目标,做亮特色。

2.学校中上下一致的目标

“全体”的艺术特色教育有别于面向”高考“的艺术特色教学活动活动,不能用简答的升学率评定教学的功过好坏。由于特色艺术教育是长线艺术教育,成功的特色艺术教育让学生受用终生。进而,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力求调动一切特色服务因素,特别是开展教育细节导向,以期做大和做实特色。

3.吃透艺术教育理念

吃透艺术教育理念目的是让“全体”孩子理解和运用艺术,部分人片面的把艺术看成是画画或者唱歌,这只是艺术的外在表现形式,其实究其本质,艺术可以被看成是一种思维模式,对学生的成长、健康和全面素质有积极推动,强调艺术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文化,很多艺术需联系文化,例如著名的画作,里面都蕴含丰富的美学知识,这种美学内容需要借助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但是很多人单方面的理解艺术,导致艺术教育失去正确指引,另外受制于高考的“指挥棒”开展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只能成为应试教育的点缀而已,这不仅不是真正的艺术特色教育,反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结语

篇(4)

一、充分挖掘香山地域文化资源,多元拓展,形成特色

学校地处太湖之滨、吴中度假区香山街道腹地。如何在离城市中心较远的农村中心小学开展艺术教育?根据学校实际,进行艺术特色项目的选择和拓展尤为重要。艺术需要土壤,艺术教育更需要浸润和熏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艺术的区域特色也呼唤着特色化的艺术教育。艺术特色项目的开掘和选择,需要接地气。小学和小学生都姓“小”,小学生处在兴趣发展的培养期,对艺术项目的喜好存在不稳定性,对艺术项目学习的选择呈现出多样化和游移化的特征。这就要求学校设立艺术项目时,必须着眼学生特点,呈现项目的丰富性和多元性。学校由此确定了充分挖掘香山地域文化艺术资源,多元拓展,形成区域特色的项目选择与拓展思路。

认真考量之后,学校艺术教育特色项目的发掘与选择很快露出水面:学校与“中国核雕第一村”舟山村及书画之乡的郁舍村、蒋墩村毗邻。以“香山工匠”为代表的香山工艺则体现着精巧、独到的苏州传统文化特质。经过反复论证,学校选准核雕和书画两个主要项目,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向歌舞和乐器方面拓展,形成了在香山工艺文化引领下的核雕、书画、乐器、歌舞四大艺术教育板块。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一个既体现苏州传统文化核心精神,又符合学校实际的特色化艺术教育体系已初步形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有效利用校内外专家资源,规划课程,创新方式

课程是学校教育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载体。特色化艺术教育的有效实施与推进,也必须依靠课程落实才可获得预期效能。有效利用校内外专家资源,科学进行学校课程规划、校本课程开发和课程落实的艺术教育,充满了创新因子,带来了教育活力。

创新之一:课程规划特色化

借助区教育局校外专家助推课程改革项目组成员单位的平台,学校先后邀请崔允t、杨九俊两位课程理论专家作指导。我们的目标是,充分利用专家、项目单位资源,助推学校整体课程改革,遵循课程规划“分层、分类、选修、必修”的基本原则,在创新艺术课程校本化方式的同时,整合、聚合、融合社会各类相关资源,开发、形成学校艺术教育类特色化校本课程,以更有力地促进学生的艺术学习,促进学生艺术特长的形成,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其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

经过半年的调研、统筹、论证、修改,学校课程规划方案七易其稿,就艺术教育课程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策略同时,开发“艺术拓展类”和“香山工艺类”校本艺术课程的规划。课程校本化实施主要在国家艺术课程落实的过程中,根据学校、学生实际,加强艺术欣赏等内容的教学。校本“艺术拓展类”课程属学生选修课程,包含书法、舞蹈、合唱、器乐、水墨画等各项内容,校本“香山工艺类”课程也列为学生选修课程,主要包括核雕、刺绣、编织等香山手工艺内容。课程规划特色化的顶层设计,使学校艺术教育融会、盘活区域资源,也使地域化、特色化的艺术教育的实施获得了根本保证。

创新之二:师资建设开放化

特色化艺术课程的落实,师资是关键。如何保证艺术课程的有效实施和课程目标的有效落实,学校的举措是创新师资建设方式。如书法课程的教学,学校首先请书法家李超老师在校内建立李超书法教育工作室,同时启动“书法名家进校园”项目,聘任郁舍、蒋墩等五位本土书法家为特聘教师,并与区书法家协会合作,建立区书法家协会传统书法教育基地。“校内+校外”的课程师资聚集方式,增强了师资的专业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使书法课程教学的开展更有序、有效。

核雕工艺“道器相融”,对弘扬苏州“邃密智慧”文化及进行艺术教育很有价值。学校基于地域文化传承等条件开发核雕课程。我们先后邀请核雕大师周建明、须培金、李晓青定期来校上课,聘核雕工艺大师为学校核雕课程高级教师,建设核雕传习所(专用教室),建立核雕大师工作室。高水平的师资,固定的学习场所,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师资建设开放化举措,让一批批德才兼备的书画家、雕刻艺术家和歌舞器乐指导专家进入校园,课程教学师资力量从无到有,由弱转强,更形成了校内外师资合作互动、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大师专家的言传身教和专业引领,也让学校的艺术课程校本化和特色化得到了真正的落实。

三、精心培育社团活动资源,丰富内容,发展特长

艺术教育是一项长久的事业,课程是主渠道,活动是实践场,是展示区,当然更是学习兴趣和个性特长的孵化器。因此,精心培育社团活动资源,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艺术活动中,让每一位学生都至少拥有一种艺术兴趣或特长,借以培养美的品德,塑造美的形象,形成美的气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应然之举。

度假区中心小学一方面根据艺术课程开发的情况,建立相应的学生社团,如作为“香山工艺类”课程的延伸,学校成立核雕、书画、刺绣、编织、裱画等学生社团,课内、课外的联结和延伸,促进了学生特长的形成;另一方面,学校又根据孩子的不同兴趣,挖掘、整合资源,先后组建了合唱、舞蹈、二胡、吉他、葫芦丝、竹笛、古筝、评弹等拓展性、发展性兴趣社团,使学生兴趣得以持久发展、稳定并形成个性发展方向。学生社团活动资源的培育、集聚,为学生形成艺术特长提供了稳定、持久、专业的辅导力量和练习时空。丰富的学生社团活动资源,也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感受到艺术熏陶的氛围,分享到艺术教育的快乐。

篇(5)

一、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1.特长教育

 

特长教育,是在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上,根据受教育者年龄特征和自身特点,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特殊能力的教育。幼儿园艺术特长教育具体指的是:音乐艺术方面,体育运动方面,语言方面等。在学前阶段,对儿童的教育更加注重兴趣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做准备。

 

2.特长学习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

 

(1)特长教育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首先,促进幼儿感知能力的发展。在幼儿的认知活动中感知觉占有重要地位,3-6岁的幼儿是借助于形状大小声音等来认识世界的,而不是依靠语言交往所获得的知识来认识世界的。在特长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亲身实践,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潜移默化地掌握所学知识,促进感知能力的发展。其次,促进想象、联想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现代科学的进步已逐步使人们认识到:想象、联想能力是思维活跃的创造性人才所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

 

(2)特长教育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学龄前期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例如英语的学习上,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最佳年龄阶段。正常儿童四岁时便能掌握母语的全部语音,而且也能学会其他民族的语言。如果想将来英语说得像国语一样好的话,尽早学比较好,随着年龄增大,过了5岁,母语习惯已形成,发音机制逐渐稳定并限于母语,再学外语就有语音干扰,会困难很多,因而只要家庭条件允许,孩子最好从小学点外语,1-2岁就开始亲近英语,3岁以后跟着老师正规学习比较好。

 

二、幼儿园特色教育建设的现状

 

目前,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国幼儿园特色教育建设的现状并不乐观,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幼儿园无法确定符合自身发展的特色课程;部分幼儿园特色教育只停留在理论上,没有贯彻落实到实际生活中;部分幼儿园教师的素质较低,且其很少参与到特色课程建设中来;部分幼儿园特色教育建设的程度较低,不仅缺乏科学、民主的管理,而且对课程资源整合与利用的程度也较低,等等。

 

特色教育的建设对于幼儿园而言极其重要,因此,幼儿园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来加强本园的特色教育。

 

三、加强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措施

 

1.创新幼儿园艺术教育模式,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

 

要结合幼儿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以及年龄特点,挖掘好的题材,在艺术教育中尽量选择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的教学内容。例如美术教育中,可以围绕幼儿喜爱的小动物、植物、玩具等确定绘画内容,以及纸工、泥工的制作内容。这些幼儿较为熟悉的题材,可以有效帮助幼儿在其认知范围内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去感受美、发现美,丰富其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收到良好的艺术教育效果。也正因如此,应坚决避免艺术教学内容未能有效结合幼儿认知实际高年段化甚至成人化的倾向。同时,选择的教学内容及其呈现方式要能为幼儿思考、探索、创新提供广阔空间,要结合教学实际和时代特点不断更新和拓展幼儿艺术教育教学内容,同时锻炼幼儿欣赏、表现、创造三个方面的能力,唤起他们对美的注意、向往和追求,并能初步表现美和进行一定程度的自由创造。

 

2.创新幼儿园艺术教育模式

 

教学组织要新颖,有助于激发幼儿艺术创造潜能和欲望,引导他们以个性方式自主创新、自由表达。例如,在绘画活动中,根据幼儿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将绘画教学与游戏活动结合起来。再如,可以跨领域结合,将绘画与音乐、故事、诗歌等结合起来,全方位调动幼儿的视听感官,引导其联想,帮助其展开想象的翅膀。

 

3.加强日常生活中的艺术教育

 

艺术来源于生活,幼儿园艺术教育也是如此,都是对生活的反映,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展开艺术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模式构建的重要途径。首先,老师可以通过营造相应的意境来让孩子感受这种审美氛围,比如在早晨孩子上学和下午孩子放学的时候可以播放他们喜欢的音乐,从而在课间就可以实现幼儿园艺术教育。其次,幼儿园应该开展各种艺术活动,为孩子们训练搭建平台,比如幼儿园可以经常组织儿童节、元旦等其它节日的艺术表演,这样就可以调动孩子参与艺术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老师可以组织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艺术的美,因为游戏总是需要一定的道具,而道具是由孩子动手绘画、制作的,所以在制作的过程中也就是学习绘画艺术的过程。

 

4.建立平等宽松的师幼关系,给幼儿提供艺术创造的自由空间

 

在艺术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支持、鼓励,尊重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地位,在集体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在自由活动中,教师是支持者、引导者,是幼儿的伙伴。给娇弱的孩子以拥抱和亲吻,给活泼开朗的孩子以鼓励与帮助,对胆小局促的孩子则装作不注意,给他(她)留下无拘无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她)感到快乐自由。教师要学会营造宽松的活动气氛,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画自己想画的,做自己想做的,说自己想说的,不要过分强调写实和表现技巧,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儿童的作品,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想象力,好的作品往往来自想象和灵感。例如幼儿把树上的苹果画得较大,五颜六色,看起来既不成比例,也不逼真,这是学前儿童的特点,他们关注的是成熟的果实,而不注重整体,再加上自己的想象,教师应首先肯定和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表现的愿望,尽量启发幼儿表达自己作品的构思并耐心倾听,善于发现他们的进步和独特之处,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萌发幼儿自由创作的愿望。

 

篇(6)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30098

我校创建于1981年,由于在艺术教育方面措施得力,成效显著,曾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市“艺术教育工作先进集体”。2014年被评为市级“艺术特色教育示范学校”,同年被评为甘肃省“快乐校园示范学校”。我校实施艺术特色教育的具体措施如下。

一、确立一个理念。

学校以“德育为首、五育并举、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为办学宗旨,结合我校寄宿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多、学生在校时间长的实际,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确立了“瞄准小三门(音乐、美术、舞蹈)、实现大突破”的民族艺术教育理念。

二、营造两种氛围

1.环境氛围。学校重视校园景观艺术化设计,藏式建筑、广场雕塑、艺术墙、文化长廊,还有主题鲜明的藏式走廊文化,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艺术气息,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享受艺术、陶冶情操、提升素养。

2.活动氛围。学校的专题活动丰富多彩,有每两周举行一次的周末歌舞晚会,每月进行的班级黑板报、手抄报设计比赛,有元旦文艺会演,有一年一度的锅庄舞比赛、藏族民歌演唱大赛、师生书画作品大赛。2013年开始,学校先后组建了藏汉文书法、舞蹈、合唱、唐卡、文学、播音等数十个社团。各类活动的有效开展给学生提供了提高和展现个人艺术才能的机会及平台。

三、促成三个保证

1.生源保证。我校是唯一一所面向全县招收“双语生”的学校,保证了有艺术特长的“双语生”生源。

2.设施保证。学校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艺术教学设施添置和艺术教育活动开支。学校现有唐卡展室、唐卡画室、书画展室、素描画室、练声室、乐器室、舞蹈室、更衣室各1间,艺术教师工作室3间,完全能够满足艺术教育的需要。

3.师资保证。学校要发展,师资是关键。学校现有艺术专业教师5人,其中唐卡教师2人,美术教师1人,音乐教师1人,舞蹈教师1人。同时,还十分重视挖掘校外师资,遇到大型演出时,与县教育局协调,邀请兄弟学校的优秀舞蹈教师来我校执教。

四、普及三项活动

1.人人会下藏棋。藏棋,藏语称“密芒”,其意是“多眼棋”或“多目之戏”。藏棋的下法与围棋有许多相同之处,但更多具有民族特色。藏棋因游戏成分较多,所以不仅可以两人对下,也可以四人、六人对下,每两、三人一方在下子前可以随便商量讨论。

2.人人会唱华锐民歌。华锐藏族民歌,属于中国藏族民歌的种类之一,是流传于华锐藏族居民中的一种民歌形式。以唱词洗练、富有文学性和教育性、旋律优美动听而著称,是华锐民族民间文化中的精华,具有可诵、可唱亦可伴舞的特点。我校把华锐民歌纳入校本课程范畴,安排有特长的教师教学生学唱,每学年举办一次全校性的师生表演和竞赛活动。

3.人人会跳锅庄舞。锅庄舞,又称为“果卓”“歌庄”等,藏语意为圆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华锐锅庄舞节奏更明快、动作更优美、音乐更动听,充分体现了华锐民族特色。我校将锅庄舞提高到与广播体操同等的地位,一般交替安排在大课间和课外阳光体育活动时间进行。

五、强化四个环节

1.管理环节。为适应艺术教育工作的需要,学校不断进行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将创建艺术特色学校构想纳入学校整体工作思路和规划中,层层负责,责任到人,并将其纳入对教师的年度考核方案中。

篇(7)

幼儿园办园特色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从本园实际出发,经过长期的办园实践,形成的独特、优化、稳定的办园风格。我园在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精神、深化课程改革中,对办园特色的定位经过了一段较长时间的观察、分析和定夺。

最终,基于艺术教育对幼儿全面发展重要作用的认识,结合我园良好的艺术教育师资资源,教师们在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领域都学有专长的现状,园领导和全体教职工一起权衡园所各方面的实际水平与发展能力,以教职工的全力支持与否为基石,确立了共同奋进的目标:以美术教育为切入点,开展美术教育与幼儿园环境、区域游戏相结合,美术教育内容与各领域内容相融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实践研究,逐步形成“艺术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艺术化”的教育特色。我们在开展幼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以幼儿的现实生活为背景,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幼儿熟悉的人、事、物为内容,注重生活与美术教育的紧密结合,在生活中自然渗透艺术教育,让幼儿生活的每一种环境、每一处角落都融入艺术教育。让幼儿的创造成果回归于幼儿生活、服务于幼儿生活、美化于幼儿生活,形成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园本美术教育特色课程。

二、构建“艺术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艺术化”的园本课程体系

1.构建园本课程体系的四项原则

(1)现实生活性

幼儿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世界:一个充满情感、具有灵性和生动鲜活的人文世界。幼儿的生活和艺术生活是一个有机整体,美术是幼儿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的根基是儿童的生活,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意义是引导幼儿建构具有审美情趣的生活方式。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尊重生活、关注生活,将美术教育和幼儿生活有机融合,让教育内容贴近幼儿生活,教育活动过程和方式渗透于幼儿的生活之中,帮助幼儿建立适应生活的积极态度,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2)活动体验性

“艺术,要靠体验才能真正进入,也就是主体忘我的投入,才能获得对艺术的审美经验。”体验是以经验为基础,是对经验的升华和超越。体验的过程实际上是激活、内化经验的过程,即通过生命中的感受、理解、领悟、欣赏等,对以往的知识经验进行再发现、再加工、再创造,生成更深刻意义的世界,成为和个体生命融为一体的精神力量。体验是进行一切艺术活动的基础,幼儿美术活动离不开幼儿自身的体验。因此,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强调以生活为载体,注重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充分调动幼儿的直觉、情感、想象等因素,运用多种体验手段,让幼儿自主操作、大胆体验,获得丰富的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和创作的愉悦。

(3)整合渗透性

现展观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有机整体。幼儿教育特别强调和需要整合。《纲要》将幼儿教育领域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范畴,并明确指出:“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必须是整体性教育。在幼儿的视野里,世界是整体的,幼儿不会把他的生活分割成细碎的点和面。而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正是以生活为素材,以美术教育为纽带,将美术教育渗透于幼儿的节日生活、饮食活动、科学探究和区域游戏之中,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渗透于家庭教育之中,让幼儿美术教育回归到真实、完整、和谐、融合的生活世界,让美育装点生活,让生活更加美好。

(4)多元开放性

多元开放教育是“一种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允许幼儿选择学习内容,以幼儿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幼儿的生活是开放的、多元的,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强调开放教育,力求空间开放、环境开放、态度开放、资源开放。在课程实施中,我们不仅重视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关注艺术作品中的“美”,同时也关注自然、社会中各种“美”的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注重美的再创造。正如陈鹤琴先生所倡导的“活教育”,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儿童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 ,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多种手段为幼儿提供学习美、展示美、创造美的机会。

2.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四则方案

(1)生活环境教育化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的发展是在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课程实施中,我们注重生活环境与审美教育融合,让幼儿在互动融合的环境教育中变得充满灵气,让他们的双手在共同创造的过程中变得能干灵巧,让他们的心灵在感受体验之后变得更加美好。

在教师和幼儿共同创设的环境中,我们力求形象造型富有艺术气息,内容切合幼儿生活实际,符合幼儿的审美趣味。

例如:窗台上展示着孩子们带来的各种花草、奇异岩石、彩色贝壳、可爱小动物、植物迷宫等自然景物;盥洗室里张贴着值日生创作的温馨提示,如宝宝多喝水、洗手流动水、大家排好队等;寝室里悬挂着教师设计的大幅儿童画;在班级主题墙设置中,我们更多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收集、整理各种资料,让他们主动动手动脑,大胆创设,营造丰富多彩的主题墙饰。当孩子们看到自己创造的艺术成果展现到环境中,他们由衷地体验到自由表达与创造的乐趣,增添了自信心!在环境与教育的互动中,两者互为一体又互相促进,环境不是摆设,而成为幼儿生活的一部分。

(2)节日氛围艺术化

节日活动中的美无处不在:热烈、喜庆的节日活动环境,丰富多彩、造型各异的节日饰品,形式多样的节日活动无不给幼儿以美的熏陶和感染。创设与节日相适应的环境,让幼儿在浓郁的节日氛围中感受不同节日的特点、文化魅力,体验不同节日的艺术美。每逢节日前后,我们便围绕节日活动布置相关的主题墙饰,发动孩子们收集和共同制作节日饰品,利用各种制作、绘画的作品营造浓郁的节日氛围。

例如:圣诞节来临前夕,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提出:“今年的圣诞节怎么过?”“为什么我们教室里还没有圣诞树呀?”于是教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确定了活动方案:①制作圣诞礼物、饰品;②布置圣诞活动环境;③亲子制作圣诞礼服;④举办圣诞party。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非常投入,圣诞树上的礼物怎么悬挂,彩带、铃铛怎么布置,雪花片怎么贴,他们都积极地参与和讨论。圣诞晚会当天,孩子们的热情达到了,在充满圣诞节日的氛围里,他们穿上精心制作的圣诞礼服,迎接圣诞老人的到来。

节日氛围艺术化,让孩子们亲历节日现场,亲自动手创设美好的环境,对节日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深刻的印象,获得更多节日活动的体验,在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同时更增添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

(3)区域环境趣味化

游戏是儿童的生活。幼儿喜欢在适宜的游戏环境里从事愉快的活动,通过有趣的“工作”来塑造自己的精神,使自己的生命力得到表现和满足。因此,我们注重区域游戏趣味化,为幼儿提供一个丰富、开放、可操作、充满趣味的环境,孩子们在区域环境里,自然而然地投入到自己想象的世界,自主游戏,自由创造。

例如:在“小小点心师”活动中,幼儿通过真材实料进行创意蛋糕的设计、制作,或将各种饼干进行造型设计、拼盘;在“蜗牛爬爬爬”活动中,幼儿利用一次性纸杯、彩泥、种子、彩色皱纹纸球来创造所需要的道具;小班的“我们的五官朋友”主题活动中,幼儿一边品尝酸、甜、苦、辣等各种味道,一边通过镜子观察自己的面部表情变化,用人物写生的方式突出表情的变化;在“水果拼拼乐”主题活动中,幼儿运用各种水果的整体、切面、切片等拼成的金鱼、项链、花朵等让人赏心悦目。孩子们在区域中自由玩耍、尽情体验、大胆表现。通过多种美术区域活动,孩子们多渠道地接触美、创造美。

(4)教育情境游戏化

“幼儿的心灵,如果种植在肥沃的土壤之中, 它们就会非常自然地生长起来。”“肥沃的土壤”是指适宜的环境和令人愉悦的学习情境。艺术的种子需要适宜的土壤才能发芽,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李吉林老师说:“人才的最高层次是高尚的审美情趣、道德观念和创造精神的一体化。”创设游戏化的教育情境,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美术、参与活动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欢快的游戏中体验乐趣。

例如:在“老鼠嫁女”活动中,教师先让幼儿表演游戏,有帅气的新郎、羞涩的新娘、大红的花轿、丰富的彩礼、动感的音乐……好一个热闹、喜庆的婚礼。接着出示幼儿收集的各种材料,有蛋壳、毛线、彩泥、豆子、包装纸、碎布条、废旧纸盒……引导幼儿制作各种造型独特的作品。孩子们将蛋壳贴上粉红色耳朵,用叶子做小尾巴,多可爱的小老鼠;将牛奶盒包上大红彩纸,贴上喜字,十分喜气;小木屋挂上红窗帘,真是不错的新房……

三、创设立体、动态、多元的艺术教育特色园所环境,实现环境育人

我们以一切为了幼儿发展为主旨,全方位、多角度地打造园所环境,实现了以“自主欣赏、自由选择、大胆创造”为途径的环境教育,激发幼儿在欣赏、体验中迸发丰富的想象力、大胆的表现力和主动探索的学习品质。通过整体规划、师生共同参与,我园的环境呈现为三个部分和区域,实现以下教育功能:

1.创设多元的艺术欣赏体验区,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幼儿的艺术感受力

提高幼儿的审美感受力,是提高幼儿艺术素养的基础。为此,我们努力开发利用地下室,创设了美术工作室、剪纸屋、陶艺坊等,并在环境中提供平面的、立体的艺术作品,如适宜幼儿欣赏的世界名画、富有中国文化的水墨画、充满情趣的民族工艺品等,引导幼儿充分欣赏,开阔眼界,丰富审美经验,提高幼儿的审美素质。

2.形成互动交流的艺术教育展示区,在相互欣赏中提高幼儿的艺术表现力

为了提高幼儿在艺术活动的自信心,我们通过环境引导幼儿欣赏自我、欣赏同伴,感受充满童趣的表现手法,发现自己创造的美。地上的大厅和各楼层走廊都是孩子们的作品展示区:一楼的走廊是小班幼儿的作品展示区,透过孩子稚拙的作品,体现了对幼儿自我表达的欣赏;二楼的走廊是中班幼儿作品展示区,从材料的使用及题材内容的选取,都集中反映了我园美术教育的定位―艺术源于幼儿的生活;三楼的走廊是大班幼儿作品展示区,体现传统和经典艺术的融合,创造与自信心的融合。这些区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因为它是孩子们自己创设的,他们参与其中,成为环境的主人。

3.创设多内容、多材料的艺术教育活动区,激发幼儿的艺术创造力

各班美术教育活动区,是教师依据不同年龄班幼儿发展需要和教育目标设定的,在这里除了配备幼儿常用的美术材料和工具,教师还结合不同年龄班幼儿的审美和创造需要提供了支持性的材料。如小班为满足幼儿的自由涂鸦和发展手脑协调动作,开辟了涂鸦墙,让幼儿没有了以往的约束,大胆使用各种笔、颜色进行游戏;中大班有了自主意识,对自己身边的环境有了探究的愿望,教师则鼓励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开展制作活动等。多样的材料有力地支持了孩子表现内容的丰富性、细腻性和独特性。如中班在开展“有趣的线条画”主题活动时,教师结合主题目标,在活动区内为幼儿提供多种笔、线绳等,引导幼儿在游戏中通过尝试不同的工具材料,去体验不同的笔触,发现不同的线条纹理,使线描画更丰富,更有创造性。

篇(8)

学校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并将其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为此,专门成立了xx二中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和把握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主方向;确立了以艺术总辅导员、教导处、政教处、各年级部为组织协调部门的二级网络;以艺术教研组与教师艺术沙龙、学生艺术社团为项目载体的艺术教育三级管理的机制。建立与健全了艺术教育工作制度,先后制定了xx二中《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规划》、《艺术教育校本教研制度》、《艺术社团建设制度》、《艺术教育项目管理制度》、《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制度》、《艺术教师和艺术总辅导员工作职责》等相关制度,指导开展各类艺术活动,注重阶段性的总结汇报,不仅规范了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确保了管理机制的统一有序,同时还提升了学校艺术教育的整体水平,为学校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构建课程、有效执行、全面普及、提升实效

1、研读课程标准,增强课程执行力,开展艺术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研究。学校在全面普及的基础上大胆进行了分层分级的艺术教育专题研究。高

一、高二年级通过开设、开足艺术课程,侧重培养提高学生的基础鉴赏、表演和创作的能力,养成善于探究、比较、发现的艺术思维习惯,;高三年级开设一定的艺术课程,侧重普及合唱的基础鉴赏与表演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实施艺术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根据二期课改精神,一是转变师生关系和学习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注重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二是注重学习经历,结合学生的原认知和生活经验,以研究性学习为切入点,强调在音美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在音乐欣赏课中,采用了“引导探究式”教学法:即创设情境——引进课题——查找资料——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形成问题——师生讨论、解决问题——学生表演、创作、评价的形式达到巩固、运用的目的。在美术欣赏教学中,采用欣赏与绘画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法,激活学生兴趣,剖析视觉艺术语言、培养学生绘画表现能力。同时,通过挖掘艺术学科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直接或隐形的关系,使艺术成为文理相通的桥梁。

目前,艺术学科正开展“将课堂空间还给学生”的教学微观问题研究,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少讲、精讲,把思考和探究、实践的空间留给学生,结合学生的原认知和生活经验,设计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注重学生在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如:利用网络查找有关资料,用多媒体交流;自编自演一段节目(按不同学习内容,尝试不同艺术形式,或舞蹈或戏剧等);创作动画短片;拍摄校园风景或故事等,提高了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潜在的设计能力。

3、加强对艺术教育课程的校本构建,不断提炼课程的文化内涵,使培养审美技能与文化鉴赏成为了教学的核心。充分利用艺术教师的个人专业特长,逐步形成了有个性、有特点的,具有浓郁人文特色的课程。比如:开设“合唱艺术中的和谐文化”、“中国传统艺术文化——扎染”、“素描中的视觉艺术语言”等拓展课程;开设“艺术作品中的人物生命”、“校园建筑设计”、“漫画动态”、“服装设计”等8个专题的研究型课程;并且在艺术教研组的共同合作下,自主开发了《扎染》、《素描》、《数字化音乐制作》等校本课程。

三、加强整合、拓展空间、推进课改、形成特色

学校坚持“文理相通、人文见长”的办学理念,加强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1、加强艺术教育与各学科间的整合

将艺术与语文课改结合,形成古诗词吟唱、戏剧表演等课程;“人性与爱”走向**美术馆,将语、历、美术的教学活动和参观考察相整合;“触摸历史的温度”走向**博物馆,将语、历、艺术的教学活动和参观考察相整合。构建文学、历史和电影、音乐、绘画、雕塑整合在一起的校本系列课《感受崇高——罗曼•罗兰名人解读》。

开展“音乐联想绘画”教学试验,利用音乐、美术等不同艺术形态的相通点,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用画笔来描绘音乐,用音乐来解读画面。

通过将艺术与体育结合,形成木兰扇、校园集体舞、形体艺术等课程;在艺术节校园青春舞比赛的基础上,由校“舞之星”俱乐部结合韵律操、健身舞的特点,设计并推行了全校性的集舞蹈与运动为一体的校园舞。

作为全国电影课题研究实验学校,通过电影作为生动、直观课的教育模式,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

艺术教研组和语文教研组、政教处一起共同打造体现我校办学理念的《翱翔》校刊,并荣获“全国百家文学社”称号、在“**市FD十大优秀校刊”评选中名列榜首,同时还荣获“最佳美工刊物”称号。

2、加强艺术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

学校“天外漫画社”成员进行研究性课题的探索——《商品漫画的研究》,该课题从对漫画的认识,到绘制;从征集漫画作品到制作漫画挂历;从宣传挂历到销售;从股票形式的融资到全体股东的分红。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融合在课题中,最终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金融意识、鉴赏能力等。

3、加强艺术教育与信息科技的整合

教师不但自觉地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还十分重视现代教育手段的使用,制作了一定质量的,以教学为主导,以技术为辅助的,适合于课堂教学的课件,并积极收集各种媒介的教学资料,逐步形成自己的文字和音像的艺术教学资料库,形成了《数字化音乐制作》等相关课程。我校根据课改中学生的需求,开设了午会课,专设了“艺术天地”栏目,通过电视为媒体向学生传授艺术常识,全方位地向学生介绍中外艺术精品,提高艺术的鉴赏能力。

4、加强艺术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整合

在高二年级的学农社会实践活动中,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今夜星辰”、“感受黑夜”等特色活动课程。具有浓郁文化特征的“古典与亲水”、“汉唐文化寻幽”、“探寻儒学之源,塑造文化人格”语文走读实践活动,让学生实地感悟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体验自然美、环境美、文化美。

5、加强艺术教育与德育的整合

开展“走近艺术中的人物”、“今夜星辰”、“文化之旅”等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艺术感染中完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6、加强艺术教育与文化交流的整合

学校每年都要接待来自欧美等国的青少年团体,通过艺术文化的交流和展示,促进了两国间的友谊,加强了国际间的合作和发展,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四、依托社团、丰富内涵、营造氛围、形成校园文化场

1、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活动成为了师生成才的舞台。“校园音乐会”已经成为了学生心目中展示个人风采的品牌项目了。自**年起,至今已成功举办了90余场,其因为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参与面广,而深受全校师生的喜爱。如:“校园明星秀”——个人演唱会、演奏会、独舞专场、原创歌曲会;“节庆专场”——庆祝教师节、国庆节、校庆、纪念“五四”等表演;“社团展示”——英语俱乐部、管乐队、舞蹈队、民乐队等社团演出和展示。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每年5月和12月的校“艺术节”和“人文节”,是我校最盛大的艺术节日,学生们自己策划、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充满艺术情趣的系列活动,包括跳舞机比赛、校园原创歌曲比赛、男生秀、韵律操、话剧、小品、校本剧、朗诵、电影、电视、动画片配音、艺术造型及作品义卖、书法、电脑绘画、摄影、漫画、诗歌书法堂会、“优美教师”评比、元旦迎新晚会等,通过班级和个人的专场演出,让学生在艺术活动中尽显风采。

2、丰富的社团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我校现有校合唱团、校管乐团、校舞蹈团以及“原发动力”音乐工作室、淑女俱乐部、“行空”学生电视台、“并非”话剧社、“歌之韵”声乐俱乐部、“六弦吉它”俱乐部、书苑园、画季社、“天外”漫画社、“海风”工艺美术沙龙等艺术社团30余个。学校每年各有一次社团巡礼活动和社团年会,学生自聘指导教师,并用自己制作的宣传版面进行宣传和招募新成员,使广大学生在自行组织、自行策划中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

3、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努力培养“品行高雅”的学生。我校现有艺术楼一幢,其中艺术专用教室4间,除了配备了必备的专用教室和学科教具,而且从二期课改的教材出发,配备了电脑、多媒体投影仪、录音机、DVD影视设备等,为艺术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氛围。在校园改造计划中,将艺术教室的现代化教育建设作为了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注重校园布置的艺术美,学生艺术作品上墙进橱窗,遍布走廊。音乐室、美术室全天开放,任学生自由使用。钢琴放在大堂,供学生练习,平添了一份高雅的艺术氛围。

五、优化队伍、培养骨干、提高素养、彰显成效

我校艺术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功底强,现有艺术学科专职教师4名,全部大学本科学历,其中一位研究生课程班毕业,高级教师3名,中学一级教师1名。我校作为二期课改试点学校,在高

一、高二开齐、开足了艺术课,并且每个年级都配备美术、音乐教师各1名。近年来,在市区级艺术教学成果展示中,学校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美术学科《抽象的美术及其艺术特征》在区级层面举行了三次公开课展示,并获得了区重点中学五校大奖赛

二、三等奖;《艺术扎染》获区活动课评优一等奖;音乐学科《张开想象的翅膀》获我区重点中学五校大奖赛二等奖;高庆琼老师还多次开设全国、市级音乐教学公开课、示范课,在**区美育研讨会上多次作教学经验总结交流,目前还担任区教育学院合唱班主讲老师。

在艺术教师们的精心培养下,学生艺术素养全面提升,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均获得了一定的殊荣。学校管乐队曾先后获市一等奖3个、市级银奖1个、区一等奖3个;校舞蹈队先后获全国群星奖银奖1个,代表**市赴京参赛1次,区特等奖1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1个;学生个人舞蹈分别获市三等奖1个、区一等奖6个、二等奖4个等,在**年**市学生艺术单项比赛中,我校学生共获金奖2个、银奖5个、铜奖7个;合唱团获**年“**之春国际艺术节少儿歌舞精品比赛”一等奖,****区校美育节合唱比赛第一名,在**年**市学生音乐节合唱比赛中获优异的成绩(奖未公布)。在中日书画比赛中,共获金奖10名、银奖15名、铜奖25名;中国悉尼书画比赛中,荣获特别荣誉奖1名、特等奖2名、银奖铜奖多名;第三届“星星河”全国书画大赛,荣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多名;学生的书画摄影作品也获得了全国金奖20个、银奖31个、铜奖、优秀奖多名。

篇(9)

一、盘点幼儿发展特点,把握艺术教育新理念

1 .幼儿发展的兴趣性,必须要求我们把艺术教育作为幼儿教育工作的重点

一方面,喜欢艺术是幼儿的天性。比如说,幼儿普遍喜欢鲜艳的色彩、明快的音乐节奏,可以说,艺术和游戏一样成了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艺术作品所整合的各种知识经验,艺术活动中所发展起来的直觉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对抽象、逻辑思维起互补作用,有助于一般智慧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把艺术教育作为幼儿和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予以充分的重视。

2 .幼儿发展的创造性,必须要求我们把握幼儿艺术感受与艺术创造的关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艺术领域方面,在强调幼儿教育的儿童化、整体化的同时,又敏锐地抓住了艺术最根本的特点即美与独创,提出了“感受与创造并重”的艺术教育观。因此,在幼儿艺术教育中,感受与创造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了幼儿艺术教育的两个重要因素。在实践中,我们把感受作为基础,创造作为目的,一方面将艺术教育作为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手段,而非艺术内涵的本身。另一方面,把艺术教育作为让幼儿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注重让幼儿以他们的方式去创造艺术,获得自我满足感和成就感。如在文学作品欣赏中,我们让幼儿在感受体验的基础上,用与作品情感和情节发展节奏相和谐的语音、动作、表情进行朗诵和表演。

3 .幼儿发展的不平衡性,必须要求我们把握艺术教育中整体与个体的关系

教育中我们注重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并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在具体教学中坚持三点:一是机会均等,让孩子有适合自己的机会。根据幼儿不同的个性,我们提供展现的平台。比如六一节,我们以“共享阳光,快乐成长”为主题举行了“和之韵”幼儿才艺表演,在活动中,全园幼儿参与了表演,包括托班幼儿也个个表演得很精彩。二是中庸平和,给幼儿均等合理的机会。如特殊孩子,我们就给予更多的照顾与机会,让他和正常的孩子一样快乐地成长。三是多元评价,给孩子以多维适宜 的评价。我们“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 儿”,为每个幼儿创造个人化的发展空间。

二、营造艺术教育氛围,构建艺术环境新课程

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对环境促进幼儿发展有许多精辟的论述。皮亚杰认为儿童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是由于人的成熟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每一个阶段表明每一个人对于环境适应的不同方式。对于艺术教育来讲,环境因素尤显重要。艺术特色幼儿园应该在幼儿园中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充分利用园内环境和社会环境,有计划地构建艺术环境课程,让幼儿领略艺术的美、自然的美、劳动成果美,使幼儿在充满艺术的氛围里,耳闻目染,进行艺术和熏陶。

1 .发掘自然之美,创设艺术化的校园环境

我园坚持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进行环境布置,充分提供给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机会和条件。在空间环境创设方面,努力做到工整中透出动感。同时,我们专门在各个楼层墙面布置了创意作品廊、名画欣赏廊以及江南舞韵廊,给幼儿以美的熏陶。在色彩搭配上,各层楼体现一个主色调,做到简洁、明快、高雅、脱俗,使色彩的表现力、视觉作用及心理影响最充分地发挥出来,给人的眼睛与心灵以愉快、刺激和美的享受;在活动场所设计上,我们把美妙的大自然当成幼儿学习的天然课堂,让幼儿放开手脚去探索和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如在“有趣的泥土”美工活动中,我们把孩子们带到一处土质较好的田野中,让孩子们将泥土揉成球、面、柱、条等,进行自由拼捏,虽然脸上、手上、衣服上都沾满了泥土,但却感受到了泥土带来的快乐。

2 .依托外部资源,创设艺术化的社会环境

在我们实施的艺术主题活动中,我们改变了“纯净乐土”的“自给自足”的家园活动方式,更多地以互动开放性的艺术化的形式展开、更自主地将家长吸引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如在“报纸艺术”主题活动中,我们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一起搜集有关报纸的由来、报纸的排版、报纸版画等方面的信息,为顺利开展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们还充分利用社区内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服务。幼儿园附近的社区有着丰富的资源,包括科技室,太空房等一流的活动室,我们定期进行参观并举行操作活动。我们还带领幼儿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向生活。在“美丽的春天”主题活动中,带领幼儿走入生态公园,让孩子观察迎春花、桃花、杜鹃花,让幼儿观察园内田里的油菜花,开阔了幼儿的视野。

三、突出幼儿主体地位,创新艺术教育新方式

幼儿艺术教育必须以幼儿为本,强调主动性,改变幼儿被驱使进行艺术活动的被动地位。针对这个要求,我们在幼儿艺术教育方式上进行了创新。

1 .推行主题课程

主题课程是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话题或主题展开的课程。我们每年都要举办一个月的艺术节主题课程,孩子们每天都沉浸在自己与老师共同创造的浓厚的艺术氛围里。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里都放置着孩子们亲手制作的美术作品,美丽的艺术长廊把孩子、家长、老师都带入到艺术的世界中:小班孩子用他们的画笔描绘了心中的《向日葵》《美丽的花丛》等名画作品;中班的孩子用线条描绘出了多彩的世界、快乐的童年;大班的孩子与齐白石“切磋”画虾的技巧,与郑板桥“交流”画竹子的方法……孩子们的空间感知能力、色彩分辨能力、线条把握能力、整体协调能力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完善。

2 .注重主动探究

幼儿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幼儿为中心,强调教学过程要以幼儿的探究活动为主。它与其他教学模式相比,更加突出了以幼儿为中心,给幼儿的学习以最大的自主性,更加注重于幼儿活动的过程而不是活动的结果。幼儿期的孩子对于艺术的感知力与理解能力是非常强的。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将游戏与艺术教育相融合以促进幼儿个方面能力的提高。重点追求如何让孩子在艺术氛围中去感受艺术所带来的愉悦性、感官冲击、美感体验和对人格的升华作用,从而使孩子喜欢艺术、乐于表现。例如,在孩子的舞蹈教学中,我们不应强调这个舞蹈的基本动作是什么,怎么做,而应引导孩子理解这段音乐所表现的什么情感,从而可以用什么动作去体现。在绘画教学中,我们不应强调“这片树林”应画成秋天的金黄色,而应引导孩子去探索秋天可以用什么颜色来表现收获的喜悦。

篇(10)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多数院校开始研究采用何种教育模式更适应本校发展的要求。艺术设计专业与其他学科相比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实际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艺术设计教育有特殊的规律。艺术设计课程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艺术有紧密的联系。艺术设计教育的特殊性决定其使用的教学模式必须适应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发展方向及培养目标。随着艺术设计专业的内涵不断深化,艺术设计不单单是解决一般意义上的设计,其为丰富社会文化发挥重要作用。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办学水平,突显办学特色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传统艺术设计教学模式

高校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大学四年划分为专业基础与设计两个方面,这样的教学模式在整体布局上使用递进式的教学策略,由学习专业基础知识逐渐过渡到专业设计课程之上,让学生逐步学习掌握艺术专业知识。这种教学方法重在培养艺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学生所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上效果并不理想。传统艺术设计学科体系更注重的是理论性教学,但缺少实践性的课程,在当下社会不能与时俱进。当然,我国使用多年的传统教育模式也有其独特的优势,传统教育模式有助于学生把握教学的大局,有效节省教师资源。此种教育模式在课程安排上本身没有错误,但实际执行中却存在诸多弊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数艺术设计院校开始实施教学改革,学校设计满足自身发展的教育模式,确保所培养的学生可以立足社会。所以,开设的实践性课程也被逐渐列入教学计划之中。

二、构建艺术设计专业特色教育模式的策略

艺术设计教育与纯艺术教育有所不同,艺术设计教育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体,这就决定其在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上应独具特色。培养优秀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就必须对教育进行创新,从教育观念、培养标准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进行教育改革。

(一)改变教育观念

艺术设计专业是为社会所服务的,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设计人才。实施艺术设计教育的过程应该是服务的过程。在该过程中,学校有责任和义务为艺术专业的学生提供最优、最佳的服务,用高质量的艺术教育满足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

(二)不断调整特色教育模式

为突显艺术设计教育相关课程和强化实践教学,必须把毕业设计向着市场需求办学的特色转变,学院内部对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结构进行调整,要与时俱进,为各个行业注入实用型设计人才。因此,在设计相关专业的教学中,可以融入现代的高科技技术,把艺术设计教育与现代高科技合理衔接。当然,不具备过硬的设计技能与艺术修养,设计师只借助高科技技术也不可能设计出高质量的艺术作品,因此,也要重视艺术设计的教育。要让高科技技术为艺术设计服务,不断与时俱进,培养出符合当下设计市场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三)注重师资建设

首先,引进优秀的师资人才。学校应该逐年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优秀人才,依照本专业的特点每年划拨相应的参观交流费用,为优秀教师提供一系列外出进修学习、参观的机会,以此开阔教师的视野。每年可以派遣几名教师进修,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的相关课程。其次,聘请名校教授讲课。学校可以聘请省内设计行业的一线设计师、工艺师定期到学校开设讲座、授课,让学生直接对话一线设计师和工艺师,丰富设计课程。

(四)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学校制定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关要求,教学要与现代设计市场接轨。产学研教学模式是近些年高校和企业对接的一种新兴教学模式,其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企业的实践经验和商业价值进行教学,以此来带动生产。产学研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以实践来检验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获得直接的实践经验,直接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可以从本质上解决社会需求与学校教育脱节的问题,缩小社会和学校对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的差距,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五)改革教学方法

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为了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实用人才,必须重视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改革传统教育模式,使用网络技术、图像技术等一系列教学手段达到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教学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彻底改革原本单一的被动学习模式,创建培养学生创新理念与实践能力并重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对书本知识存在的不解提出质疑,对学生独具创造性的理解和表达进行表扬、鼓励。教学过程重在好的策划,必须把每一堂课设计好,才能合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设计和学习中找到乐趣,从而设计出最佳的作品。

参考文献:

[1]赵永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困境与探索[J].成人教育,2011(8).

篇(11)

对于儿童艺术教育,丰子恺有着独特的认知。丰子恺儿童艺术教育思想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儿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儿童走进美的世界;在于借用艺术教育的手段,让儿童能够认知周围什么样的事物才能称之为“美”;在于借用儿童善良纯真的本性,向“人生艺术化”的人生终极理想迈进。

艺术是帮助人们实现精神理想的重要手段。在丰子恺的教育生涯中,儿童艺术教育是其重要的内容。在相关的文献记载中,能发现丰子恺对儿童的本性曾有许多描述,例如:“儿童天真烂漫,人格完整,这才是真正的‘人’。”田“世间的人群结合,永没有像你们样的彻底地真实而纯洁。“儿童对于人生自然,另取一种特殊的态度。他们的所见、所感、所思,都与我们不同,是人生自然的另一面。等等。这可以看作是他对于儿童的一种本质认识。儿童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让儿童通过教育获得真、善、美统一的理想生活,这也是丰子恺对于艺术教育所抱有的真正信念。在丰子恺看来,“同情心”“童心”“艺术心”是儿童艺术教育三个重要的范畴。“真”“善”“美”这类艺术生活理想相互交融,进而和谐统一。儿童艺术教育的实质是通过艺术以及理论教育手段,使儿童变得富有“同情心”“童心”“艺术心”,从而给予儿童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使得儿童的人格健全,这便是丰子恺儿童艺术教育的基本内涵。“真、善、美就是知、情、意。上述三点缺一不可,只有完全融合才能真正达到儿童艺术教育的目的。儿童艺术教育不仅可以通过艺术手段获取艺术技艺,使今后的生活变得更具情趣化,还可以在具备了“真、善、美”“知、情、意”的同时,使人生圆满充实。丰子恺的儿童艺术教育观不仅紧扣时代,而且对当今儿童教育也有启迪意义。

丰子恺将儿童充分看做一个有机的整体,全面地关注儿童的生活状态。其儿童艺术教育,以塑造儿童纯洁的心灵为主要诉求。他重视通过用艺术教育的手段,来了解儿童内心的情感。在他的心中,儿童往往成为了他所崇拜的对象。他甚至认为只有儿童才能够“合格”地称之为“人”,在儿童的世界里,含有“本真”和“纯真”,他们的内心不含一丝杂质,将世间的万物都幻化成美好之物,没有世俗的成分。成人则不然,他们见过世间的百态,经历生存的背景不同,必定会改变他们最初的性情与纯真。丰子恺的儿童艺术教育落脚点则是在对儿童进行人生观与世界观教育,教会儿童合理认清现实世界的同时,更关注使儿童保持一颗纯真的心,维持一种天性的本真和无暇的心志。只有通过这样的手段才能够健全人格,才能使艺术教育更好地落实下去。

所以,丰子恺儿童艺术教育的核心就是以艺术手段塑造儿童纯洁的内心,丰富儿童的精神生活,培养其健全的人格,从而最终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丰子恺儿童艺术教育是以艺术教育作为一种重要手段,并通过艺术最终成为“完整的人”,从而达到“人生艺术化”的目的。

(二)丰子恺儿童艺术教育思想特色

首先,厘清了“绝缘”与童心之间的关系。丰子恺在《关于儿童教育》中说:“儿童对于人生自然,另取一种特殊的态度。他们的所见、所感、所思,都与我们不同,是人生自然的另一面。这态度是什么性质的呢?就是对于人生自然的‘绝缘’的看法。所谓‘绝缘’就是对待一种事物的时候,解除事物在世间的一切关系、因果,而孤零地观看。……‘绝缘’的时候,所看见的是孤独的、纯粹的事物的本体之‘相’。我们大人在世间辛苦的生活、打算利害,巧用智谋,已久惯于世间的因果的网,久已疏忽了,忘却了事物的这个‘相’,孩子们涉世不深,眼睛明净,容易看出,容易道破。“绝缘”俨然成为了丰子恺在从事儿童艺术教育时的认识基础。“绝缘”理论的提出给儿童艺术教育圈定了一个合适的范围,使得儿童艺术教育变得有其自身的独特价值,切断了艺术与功利主义、艺术与科学间的关系,艺术不应再受功利主义、事物性驱使,艺术应本属于纯粹,以使审美主体排除自身的占有欲和物质属性,去以一种“本真”“纯真”的心态对待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