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行政监管措施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飞速发展,各个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也都依照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进行着积极的调整。各单位、各部门协调配合,通力合作,上下一心,行政单位内部的财务监管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其成果是有目共睹的。然而,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生于复杂的背景下,因此,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体制上的弊端,管理也相对滞后于其应有的发展水平。正是由于这种非人为的不可抗因素的存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监管也存在着各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我国整体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尽善尽美地与国际接轨,必须正视本行业存在的这些问题,并尽可能更好更快地弥补缺陷,完成改革。
一、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中存在弊端
目前,全世界有且仅有五个社会主义国家,在1993年苏联解体后,我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意味着我国目前所走的道路全是凭借着试探、摸索和一股拼搏的劲头。我们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没有任何体制可以模仿,没有任何措施可以借鉴。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得我国的经济面貌焕然一新,为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也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新生的体制必然不够完善,存在着一些非人为的不可抗缺陷。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监管工作还相对滞后,尚未完全跟上国家经济发展的进程。因此,必须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监管工作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二)工作人员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
从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监管工作的从业人员有几十万,然而这些财务监管工作者的素质良莠不齐,先不说其本科毕业率低,很多从业者甚至连专业资格证书都尚未考取。让如此之多的非专业人员坐镇如此重要的工作岗位,其工作质量可想而知,而其后果的严重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就算不少从业者有着过硬的专业知识,但整个财务监管行业的工作浮于形式,使得这些有知识、有能力的从业者或壮志难酬,或有心无力,或在其位而难谋其政。这不仅造成了专业人才资源的流失和浪费,更是加剧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监管工作质量低下的严峻形势。
真正专业知识过硬的财务监管工作人员还存在着一些对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的现象。这固然有某些机关单位行政不作为的“传统习惯”的原因,也有老一辈工作人员精力有限,而年青一代尚未完全成长成熟的缘故。不得不再次强调,在目前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从事财务监管工作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是否端正直接关系着行政机关单位内部财务监管工作是否能够良好运作,更是间接关系着整个权力机关是否能够良性发展。
此外,由于此项工作地位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工作人员还需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财务监管工作的工作人员对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的后果是异常严重的,必须加以重视。
(三)工作过程不规范
就财务监管工作的现状而言,尚存在着各种工作流程上的缺陷与不规范行为。加之某些财务监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不达标,更使得这一行业的工作漏洞百出。
首先,票据的使用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不规范。票据与财务管理工作的关系基本上相当于水和鱼的关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有一部分财务监管的工作人员甚至分不清各种票据的类型,更不用说它们的用途了。这种连工作内容都分不清的财务监管人员如何能起到监管财务的作用呢?那就更不用说监管之后的纠错、改正了。于是许多财务工作人员就利用了这个漏洞,乱用票据、篡改数据为自己谋私利,极大地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秩序,严重损害了行政机关及人民群众的利益。
其次,执法过程不严格,甚至某些程度上还存在监守自盗的问题,有些职业素养不过硬的工作人员会利用职务之便私自挪用公款、。这种极其不道德的行为严重制约了财务监管工作的开展,也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良好发展。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监管工作的可行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GDP迅速上升,特别是加入WTO,这对我国的财务监管专业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针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监管工作的现状,需提出一系列可行性措施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监督管理工作,使财务监督管理工作能顺应时代的要求,满足实际的需要。
(一)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监管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监管工作的依据,在进行财务监管工作时,必须严格依照这套规范进行监管工作,从根本上实现监管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
第二十一条规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收入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根据收入来源和管理方式,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收款、开票与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第二十二条规定:各项收入应当由单位财会部门统一收取并进行会计核算,其他部门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办理收款业务,严禁设立账外账和“小金库”。业务部门应在涉及收入的合同协议签订后及时将合同副本交存财会部门备案,确保各项收入应收尽收,及时入账。财会部门应当定期检查收入金额是否与合同约定相符;对应收未收项目应当查明情况,明确责任主体,落实追缴责任。
第二十三条规定:有政府非税收入征缴职能的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按照法定项目和标准征收政府非税收入,并及时、足额上缴国库,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
这是该套规范公平、公正、公开的重要体现,所有的财务监管人员在进行内部财务监管工作前都应以这套规范为主要依据:体制和法规是现行各种行业的基础。只有不断完善体制,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才能切实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监管工作的质量。
首先,必须加强建设财务监管的立法工作。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才能真正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监管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内容,明确财务监管的工作范围,从而使行政机关的财务监管走上法制化的道路。
其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财务监管的工作范围和工作内容,使监管人员在工作时目标明确,能够更好地监督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促进行政机关工作的良好开展,为人民群众谋福利,促进社会和谐。
(二)大力培养本专业的高素质从业人才
财务监管必须以国家有关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作为规范的准则,而且其涉及和运用其他技术经济学科的成果,是一项政策性、知识性、经济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由此可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除了应对本专业的知识有很好的掌握外,还应懂经济学、项目管理、经济法律法规,通晓计算机应用等,成为具有丰富的监管经验,融理论和实践于一体,具有多层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因此,我国应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教育工作,如大学教育、国内培训、国外培训等。更重要的是,由于此项工作地位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工作人员还需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监管从业人员的准入门槛
应根据国情及目前行政财务监管工作的发展进度适当地调整从业者的准入门槛,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以促进本专业的发展。
(四)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思想认识
行政机关是我国治党治国的中坚力量,其发展前途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命运。其中的绝大多数部门也确实扎实地贯彻着执政为民的宗旨,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勤政廉政恪守职业道德,以身作则起到了榜样作用。但同时,也必须承认,某些财务监管的工作人员存在着各种错误思想,特别是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必须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思想认识。
(五)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整顿规范财经秩序,加强财务监管,发展经济,加快社会进步,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长期而又重要的工作任务。目前全国各地普遍实行了财务人员委派制度,但不能认为一派就灵,还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必须进一步明确:财务监管是对政府组成人员经济权利的监管,是一种政治权利,必须靠法律和规章制度来保障。一是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明确职能;二是研究有关文件,将有非税收入单位的财会人员的编制、晋级和工资关系进行统一管理。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撤换财会人员。财会人员统管后,各单位减少相应编制,不再另设财务机构和增加财会人员。
(六)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加强对财会人员的监管
一是制定《统管财会人员考核奖惩暂行办法》、《统管财会人员职责范围和考核实施细则》等文件,根据这些文件规定,将委派财会人员的工作职责细分为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票据管理、银行账户管理、会计基础工作管理、会计信息与会计档案管理、业务培训与法规学习等方面,实行百分制考核,与工资直接挂钩;二是实行交流轮岗制度,对全体委派财会人员采取两年一交流的办法,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和人力资源的科学配置;三是在实践中逐步探索“管理、监督、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即由记好账、算好账到严格执行财务管理规定、充分履行监督职能、认真为派驻单位搞好服务,以服务促监管;四是搞好财务人员离任审计;能者上,庸者下,错者究,充分调动财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增强财会人员的紧迫感。
(七)畅引源头活水,狠抓征收监管
一是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建立考核目标与工作目标相结合的收入计划执行机制,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足额上缴财政专户。二是深挖增收潜力,达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应收尽收,应管尽管。三是收回减、免、缓批准权,防止资金流失。四是加强对单位所属内设机构和二级单位的资金管理。五是从争取项目许可、足额执行标准、清缴往年欠费,理顺收入挖潜新机制。要积极组织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入状况普查,实行单位内部预算配套执行制度。
(八)细化资金控制,严加资产监管,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打造集约型社会,建设富强国家,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支出监管的重点是确保单位按照预算规定的项目和标准进行。坚决杜绝超预算、无预算及不合法支出。抵制任何形式的乱发奖金和实物的做法。对每一张支出原始凭证采取预审制度、对大额支出采取会审制度、对重大财务活动实行跟踪制度。国有资产是单位开展工作的基础性物质,在监管过程中必须把好资产的购置关、清查关和处置关,做到账款、账物、账卡相符,确保单位资产台账规范化。
(九)狠抓稽查监管,有错必究
稽查工作是强化财务管理与监督的一个重要手段。坚持月度稽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拉网式检查,重点对坐收坐支、私设小金库等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遏制各种违规行为的发生。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检查与规范相结合,重整改、促规范。坚持做到违规必查、查实必纠、再犯重处、决不姑息。对违规单位进行处罚的同时,及时下达整改意见书,抓好整改措施的回访和落实工作。
三、结束语
总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监管工作的质量是一件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而其现在的水平还远远达不到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更应加大其建设力度,促进财务监督事业的发展,从体制、制度以及人员上采取全面的可行性措施,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的监管工作,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加强宣传引导,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切实转变不合时势的思想观念,消除阻碍发展的经营理念,把科学发展观建立在决策源头,加强宣传引导,层层带动,全力解决员工最关心的、经营最棘手的、发展最迫切的问题,由“追赶发展”转向“升级发展”。
2、加强经营管理,打牢科学发展根基。一是强化信贷风险管理。研究应对经济下行的风险,确保信贷资产质量的稳定。二是强化内控管理。坚持从严治行,建立权责明确的内控管理架构,认真执行《员工违规行为处罚暂行规定》,提高依法合规意识,逐岗明确责任。三是强化案防管理。完善案防长效机制,落实案件防范责任制和安全检查责任制,确保安全经营。四是强化维稳管理,健全维稳工作责任制,落实矛盾排查调处制度和重要信息通报制度等措施,做好防范,化解矛盾和问题,切实维护工商银行的整体形象。
3、加强市场营销,提高科学发展速度。一是抢占资产市场。要抓住机遇主动开拓信贷优质市场,突出抓好重大优质项目营销,稳健发展住房贷款,主动跟进优质项目,积极营销重点优质楼盘,继续实施开贷和个贷联动营销,快速增加按揭资源,巩固和扩大第一按揭银行市场地位;稳妥发展小企业业务,推出产品组合套餐,提高小企业收益;做大票据业务,增加直贴净利息收入。二是争夺负债市场,完善客户维护考核机制,挖掘存量客户存款潜力,积极开展扩户增效活动,控好资金流,提升同业竞争能力;三是主攻新兴市场。全行要开拓思路,拓宽渠道,挖掘潜在市场需求,通过拓高端、抓基础、抢热点,来实现新兴业务的提速发展,不断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四是拓宽渠道市场。构建以机构网点为基本渠道,以自助银行和电子银行为交易渠道,以客户经理为营销渠道的多元化渠道体系,系统规划各类渠道发展与建设,促进各类渠道协同发展。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8123
随着财政部《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得到了全面提升。以2006年、2016年两次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为例,2006年清查时各行政事业单位只有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2016年已使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2006年行政事业单位购置规定金额以上的资产时没有预先审批并编制预算,2016年购置规定金额以上的资产时先经审批并列入预算;2006年国资清查时,各行政事业单位清查情况纸质文件上报,2016年使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加入清查模块,实现网上办理和纸上文件同步进行。
1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含义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
(1)行政事业单位使用财政资金和非财政资金购置的资产,我国一律按国有资产管理。
(2)注重强调服务性。行政事业单位使用国有资产的主要目的是为单位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提供基础保障,进而推动社会的有序发展,强调非营利性的服务。
(3)资金补偿、扩充的非直接性。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自身不会产生利润,所以使用国有资产时,着力注重国有资产的使用效能和效果。
2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21资产价值不清晰
随着国家科技进步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为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办公信息化逐渐增强,软件种类和应用越来越多。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软件资产未引起足够重视,未记入无形资产账,致使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严重脱离;在国家提倡保护生态环境,创建园林绿化的当前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购买的名贵花卉、树木未记入固定资产账,导致资产账面价值完全背离了实际资产。
22管理意识薄弱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不够重视的情形,致使资产闲置现象时有发生,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明确国资管理机构和人员,或存在职责权限不清、职能交叉使用的现象,致使监督管理权出现了严重的重叠或者落实不到位,直接影响了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得国有资产管理中一些不合法的行为难以及时被发现与控制。
23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使用有效性评价有待加强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相关政策齐全,但在国有资产管理评价绩效管理方面未建立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对资产使用期限、资产价值、使用频率、处置收入等国有资产使用效益未进行考核。当前国有资产管理重心放在了实物资产管理与流动资产后期管理上,而对实物资产的后期评估缺少充分的考虑。
24缺乏完善的政策指导
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尽管在国资管理中出台了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出租出借、处置及公物仓等一系列管理办法,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管理已见成效。但行政事业单位对实物资产的配置数量和标准方面,地方各级政府都存有政策不健全的现象,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配置时缺乏有力的政策依据,无章可循,无据可依,相关问题无法消除;在行政事业单位国资管理方面,省级以上政府财政部门对行政单位资产管理及使用是否进行考核评价政策存有不一致、不统一、不协调之处,当前运用的法规和管理制度之间还不完善,对于该问题,资产管理部门无所适从。
3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具体途径及措施
31强化政策培训和指导
财政部门应加强对本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抓紧落实软件资产及名贵花卉、树木等资产管理的会计制度培训,提高会计业务水平。加强固定资产目录的培训学习,使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六大类及相关明细弄清弄懂。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培训,使单位准确、熟练操作信息系统,保证数据信息的全面性、及时性、嗜沸浴2普部门应建立会计制度、国资管理相关政策、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等定期培训制度,至少每年进行一次集中培训学习,使行政事业单位财会人员、国资管理人员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家底清楚。
32建立实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内部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内部控制本身就是一项管理活动,应按照各类资产的特点、建立健全各类资产的内部管理制度。一是做到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业务工作的合规性,建立健全资产业务经办与审核分离机制。二是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分离,管钱与管物分离。三是明确国有资产监督与资产管理相分离,保证监督的独立性。四是合理设置资产管理机构,对资产实施归口管理,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五是运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资产实行动态管理。六是将制衡机制嵌入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业务过程及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将资产经办、审核、审批分离机制设计到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业务的有效管理。
33对单位国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评价考核
各级财政部门应加快制定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考核评价办法、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对不同单位相同资产的安全、维护、保管、使用寿命、使用频率、配置标准、配置数量、运行公里、空置率、处置收入等项目进行综合评价,运用个别访谈、调查问卷、专题讨论、实地查验等方式,采取因素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公众评判法等量化评分,评价结果好的单位可在资产配置数量或标准、资产预算及经费方面优先考虑并审批,以奖励评价结果好的单位,并给予一定的经费用于资产维护;评价结果差的单位在资产配置数量或标准、资产预算方面可酌情减少或不予审批,以惩戒资产浪费、资产毁损、维护不当、资产闲置、资产使用效率低下的行为。对资产配置频率高、数量多及资产处置频率高、数量多的单位进行评价。对相同或相近时间同类资产配置单位进行评价。对相同或相近时间同类资产处置单位进行评价。使行政事业单位自觉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使用。
34建立健全国资管理的各项法规制度
指导思想:通过全面整改学习实践活动中查找的突出问题,提高政法委领导班子科学发展的能力,努力实现“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发展上水平”的工作目标,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安定祥和的社会政治环境。
总体目标:通过梳理分析政法委领导班子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适应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强化责任,狠抓整改,着力寻找做好政法工作的最佳切入点,努力在提高政法领导班子科学发展的能力问题上取得实效。
基本原则:一是突出重点、有序推进。集中精力解决群众反映的民生突出问题,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提高领导班子科学发展的能力,促进政法工作上台阶。按照先易后难、先重点后一般、先解决紧迫问题后解决长远问题的办法,稳步实施,有序推进。二是分工负责、抓好落实。每项整改措施,落实到具体单位和具体责任人,做到整个整改工作层层有人负责、事事有人落实、件件取得实效。三是结合实际、量力而行。整改落实工作,要结合政法工作自身实际,扎扎实实办实事、务实效、保稳定。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以民生问题、社会稳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重点问题、整改措施和责任单位
(一)近期已得到整改的问题
1、认识有差距,对政法工作缺乏预见性探索与研究。
主要措施:通过调查研究、征求意见等学习活动形式,进一步提高了思想意识和大局观念,找准找好了做好政法各项工作的切入点,增强了前瞻性和预见性。
牵头领导:*
责任部门:县委政法委、县公安局、县检察院、县人民法院、县司法局
完成时间:2008年10月-2009年1月
2、缺乏调研,解决新问题的办法不多
主要措施:此问题,政法综治维稳部门针对当前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调查研究,对重信重访日益增多,予盾纠纷日趋复杂的现状,进行了情况掌握,加强了对基层分类指导,完善健全了调处机制。
牵头领导:*
责任部门:县委政法委、县综治办、县委维稳办
完成时间:2008年10月-2009年1月
3、干群沟通不够,领导与一般干警存在隔阂
主要措施:加强了领导与干警的谈心活动,广泛听取群众的不同意见,深入了解掌握干警的思想,关心干警的学习、生活,消除了领导与一般干警的隔阂。
园林建设中,草坪、树木是最基本的材料,大面积花草树与亭台楼阁、山石、水体、相映衬,能形成独具风格的优美景观。用树木衬托的建筑物,使高层建筑物与低矮碧绿的草坪相辉映,更能体现丰富的空间、多变的色彩与层次。科学合理的修剪不仅可以培养出优美的树形,还能进一步调节树体内营养物质的合理分配,控制长势,使花灌木枝叶茂盛,花开不断,提高观赏效果。
1 园林绿化树木整形修剪的原则
在园林绿化中,由于地上、地下电缆和管道的关系,通常要通过修剪、整形措施来解决其与树木之间的矛盾。在有台风侵扰的地区,修剪、整形措施可以减少风害,防止倒伏。对有生产作用的树种,如果树、桑、茶、用材树种等,修剪、整形措施更具有促进丰产、优质的作用。
“修剪”是指对植株的某些器官诸如茎、枝、叶、花、果、芽、根等部位进行剪截或剪除的措施。“整形”是指对植株施行一定的修剪措施使之形成某种树体结构形态的管理技术。显而易见,整形是通过一定的修剪手段来完成的,而修剪又是在整形基础上,根据某种目的要求来实施的。因此,两者是紧密相关的,同属于一定栽培管理目的要求下的技术措施。在对园林树木进行修剪、整形时,应遵循下述原则:
1、园林绿化要求
不同的修剪、整形措施会带来不同的效果,不同的绿化目的各有其特别的修剪整形要求,因此,首先应明确某一具体树木在园林绿化中的目的要求。例如,同是一种圆柏,它在草坪上独植用作观赏与培育用材林,就有完全不同的修剪整形要求,因而具体的整剪方法也各异,至于作绿篱用时则更是有大别了。
2、树种的生长发育习性
明确目的要求后,具体整形修剪时还必须根据该树种的生长发育习性来实施,否则会步入事与愿违之窘境。一般地,应注意以下两方面问题:①树种的生长发育和开花习性。②植株的年龄(生命周期)。
3、树木生长的环境条件特点
由于树木的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间具有密切关系,因此即使具有相同的园林绿化目的要求,但由于条件的不同,在进行具体修剪整形时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同是一株独植的乔木,在土地肥沃处以整剪成自然式为佳,而在土壤瘠薄时则应适当降低分枝点,使主枝在较低处即开始构成树冠,而在多风处,主干也宜降低高度,并应使树冠适当稀疏才妥。
2 园林绿化建设树木修剪整形措施
在园林观赏树林修剪过程中,掌握正确的修剪方法,通过合理的修剪,可以培养出优美的树形。通过修剪进一步调节营养物质的合理分配,抑制徒长,促进花芽分化,达到幼树提早开花结果,又能延长盛花期、盛果期,也能使老树复壮。
1、休眠期的修剪整形
(1)截干。对干茎或粗大的主枝、骨干枝等进行截断的措施称为截干。截干有促进树木更新复壮的作用,在培育次生萌芽林以及对树木实施去顶的“头状作业”时均采用本法。
在截除粗大的侧生枝干时,应先用锯在粗枝基部的下方,由下向上锯入1/3~2/5,然后再自上方基部略前方处从上向下锯下,这样可以避免劈裂。最后再用利刃将伤口沿枝条基部切削平滑,并涂上护伤剂,以免病虫侵害和水分散失。
平滑的伤口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发展和伤口的愈合。护伤剂可以甩接蜡、白涂剂、桐油或油漆,以及专用伤口涂补剂等。
(2)剪枝。这是修剪中最常应用的措施。依修剪的方式可分为“疏剪”(也称“疏删”)及“剪截”两类。前者是将整个枝条自基部完全剪除,不保留基桩和芽,林业上的“打枝”和园艺上的“疏枝”均系应用此法。后者则是仅将枝条剪去一部分而保留基部几个芽。剪截又依程度不同而分为“短剪”(又称“重剪”或“强剪”)和“长剪”(又称“轻剪”或“弱剪”)。“短剪”即剪除整个枝条长度的1/2以上;“长剪”即剪除的部分不足全长的1/2。
疏剪可使邻近的其它枝条生长势加强,并有改善通风透光的效果。强剪可使所保留下的芽得到较强的生长势,弱剪后生长势的加强作用较强剪为小。
当然这种刺激生长的影响是仅就一根枝条而言的。实际上,各芽所表现出的生长势的强与弱还受着邻近枝以及上一级枝条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剪枝是修剪中的主要技术措施,应用广泛,除少数情况外,大抵在休眠期进行。
2、生长期的修剪整形
折裂。为防止枝条生长过旺,或为了曲折枝条使其形成各种苍劲的艺术造型时,常在早春芽略萌动时,对枝条施行折裂处理。较粗放的方法是用手将枝折裂,但对珍贵的树木进行艺术造型处理时,应先用刀斜向切人,深及枝条直径的2/3~1/2,然后小心地将枝弯折,并利用木质部折裂处的斜面互相顶住。要精细管理并对切口处涂泥,以免伤口蒸散水分过多。
除芽(抹芽)。把多余的芽除掉称为除芽。此项措施可改善其它留存芽的养分状况而加强其生长势。其中亦有将主芽除去而使副芽或隐茅萌发的,这样可抑制过强的生长势或延迟发芽期。例如,国内某地花农为了延长蜡梅的嫁接时期,常将母本枝条上的主芽除去,使其再生新芽后,才采作接穗用。
摘心。将新梢顶端摘除的措施称为摘心。摘除部分长约2~5cm。摘心可抑制新梢生长,使养分转移至芽、果或枝条,有利于花芽的分化、果实的肥大或枝条的充实。但摘心后,新梢上部的芽易萌发成二次梢,可待其生出数片叶后再行摘心。
捻梢。将新梢屈曲而扭转但不使其断离母枝的措施称捻梢。此法多在新梢生长过长时应用。用捻梢法所产生的刺激作用较小,不易促发副梢,缺点是扭转处不易愈合,以后尚须再行一次剪平工作。此外,亦有用“折梢”法,即折伤新梢而不折断的方法代替捻梢的。
屈枝(弯枝、缚枝、盘扎)。是将枝条或新梢施行屈曲、缚扎或扶立等诱引措施。由于芽、梢的生长存在顶端优势,故运用屈枝法可以控制该枝梢或其上的芽的萌发作用。直立诱引可增强生长势;水平诱引则有中等的抑制作用;向下方屈曲诱引,则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一些绿地中,重点园景配植时常用此法,将树木盘扎成各种艺术性姿态。
摘叶(打叶)。适当摘除过多的叶片,称之为摘叶。摘叶有改善通风透光的作用。在果实生产上尚有使果实充分见光而着色良好的效果。在密植的群体中施行该措施,有防止病虫滋生等作用。
摘蕾。凡是为了获得肥硕的花朵,如牡丹、月季等,常可采用摘除侧蕾的措施而使主蕾更能充分生长。对一些观花树木,在花谢后常进行摘除枯花工作,不但能改善观赏价值,又可避免因结实消耗过多养分。
摘果。为使枝条生长充实,避免养分过度消耗,常将幼果摘除。例如对月季、紫薇等,为使其连续开花,必须时时剪除果实。当以采收果实为目的时,为使果实肥大、提高品质或避免出现“大、小年”现象,亦常常摘除适量果实。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园林树木是城市中区别于天然植物与人类相互影响和谐共存的群体,进过多年的选择淘汰逐渐保留下来,已成为城市的存在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对于园林树木,根据每种树木的特点进行整形修剪,使之与环境相符,更好发挥其功效,包括美观、除尘以及消除噪音等。
参考文献
[1]崔海光.园林绿化树木的修剪方法与几个技术问题[J].科技风.2011(09)
[2]张春玲.园林绿化树木整形修剪的原则与方法[J].吉林农业.2015(04)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5-0260-03
国家与市场同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运行机制,只是市场是基础型机制,国家是辅助型机制,国家与市场两大机制并不对现代市场经济关系进行平面式与板块式的分解性调节,而是一种交互式与立体式的调节。经济学上已经被反复证明过的市场缺陷需要国家予以辅克服,但国家参与市场经济的目的,并非为了替代市场,而是为了恢复充分的市场条件与竞争条件,保护市场机制继续发挥作用,并弥补公共空间中的产品缺失。
一、实施在市场作用基础之上的“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
中国目前处在市场经济初期发育阶段,不健全的法制与不成熟的市场并存,使得单纯的市场机制无法把资源有效配置到最佳的状态。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政府既有必要根据行业发展情形制定竞争规则,又要施以强有力的手段来监督这些规则的贯彻落实。但是,政府介入并不是要由政府完全替代市场,代替企业经营管理行为,政府的管理职能主要应体现在建设“两型产业”、“两型社会”政策的制订上,而不是日常事物的管理上。现阶段,由于我国政府对经济建设的大量介入,各地政府往往只考虑本行政辖区内的经济利益,而较少顾及其他地区及全国的整体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纯的以行政区域进行经济管理,过于强烈的行政干预与市场机制是矛盾的,必然造成产业的重复建设和资源的不合理配置。随着市场的发育成熟,微观行为应让市场供求双方自主抉择、自行调节,政府不适宜过多当“保姆”。在此情况下,更需要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实施在市场作用基础之上的“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加强宏观管理与调控,包括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提供基础设施服务,为微观经济主体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培育市场体系,监督市场运行,维护平等竞争的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在方法上,行政管理需要以经济办法为主,辅之以必要的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两型产业”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两型产业”的认识,将其作为事关当地经济社会全局的大事来抓,像培育支柱产业一样培育“两型产业”,做到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分工落实,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逐级建立目标责任制。任务目标的完成情况要作为各级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监督检查,对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党政主要领导要重视“两型产业”的发展,加强指导和协调,及时研究解决本地区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发展“两型产业”,要从长远、全局来考虑,算大帐,只要能加快发展的,该扶持的就要扶持,只要有利于发展,该举办的一些重大节庆、会展等“两型产业”活动还要坚持下去,但要注意提高质量,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确保“两型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进一步理顺“两型产业”资源管理体制,实现管理职能和区域资源的优化整合
在全国范围来看,一处较好的具有开发价值的“两型产业”资源往往分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和主管部门。换句话说,“两型产业”资源是被分割的资源。当资源需要转化为“两型产业”资源即被用于开发建设的时候,这种分割便会造成思想不统一、管理不统一、体制不统一。由于“两型产业”资源的综合性很强,资源管理也具有综合管理的性质,因此需要探索体制创新,实现管理职能和区域“两型产业”资源的优化整合。一方面需要各个综合管理部门的支持配合,更重要的是需要相应的综合管理手段,尤其是在市场整顿、交通治安和保护建设方面,有必要建立一个统一的、高层次的、高效率的管理机构,解决跨行业、跨职能的管理问题,进而一步步提高行政执法效率和效果,有效解决管理部门在管理工作上力不从心的局面;另一方面,对于“两型产业”资源的管理,可充分发挥行业管理规范优势和经验,整合一定区域内的“两型产业”资源,实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实现区域资源的优化整合和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
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为“两型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适应“入世”要求,加快政府部门职能转变,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程序,规范审批行为,增强透明度和公开性,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提高工作效率。有关部门都要强化服务意识,树立全局观念,积极主动地支持“两型产业”发展。要进一步加强各方面的工作,下大力气做好城市的绿化、美化和亮化工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各级党委、政府继续加大“两型产业”市场的治理整顿力度。规范市场秩序是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更是关系“两型产业”兴衰的重大问题。各级、各部门都要按照职能分工,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加大监管力度。做好这项工作,没有过硬措施不行。政府对“两型产业”发展实行“承诺制”,这种做法值得借鉴。今后,哪个地方出了问题,地方主要领导要承担责任;哪个企业出了问题,企业领导要负全责。不这样搞,建设“两型产业”就会流于形式。有关部门要在贯彻国家和省内法规政策的同时,认真抓好配套法规的制定,抓好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健全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和投诉机制,有效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加强价格管理,坚决取消不合理的收费和超标准收费,严厉打击价格欺诈、兜售假冒伪劣商品和扰乱市场秩序等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经营和服务。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在治理整顿中要端正态度,坚决纠正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和信誉制度,规范经营行为,树立在市场中的良好形象。
三、积极引进市场运作机制,实现政府主导和市场导向相结合
目前,迫切需要我们在市场定位、推动经营机制改革、市场开拓和加强市场监管等方面对“两型产业”寻求新的突破。目前,首要任务是在理顺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适应市场的新机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有利于其长远发展的经营模式,真正实现“两型产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充分调动经营者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实现建设、保护和经营的有机结合,协调发展。
四、政府借助于宏观经济管理功能对产业结构实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把“两型产业”定位于支柱产业加以发展
1.实现“两型产业”业态多样化。传统的产业结构的格局被完全打破,出现了一定量的新兴行业,在传统的产业、行业内部衍生了许多新业态,这些新兴业态已成为当今“两型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
2.“两型产业”企业经营规模化。综观世界“两型产业”强国,一批实力雄厚、规模庞大、模式领先、管理先进的集团企业正引领着“两型产业”与行业的发展。全球最大的旅游企业美国运通公司,建有遍布全球130多个国家的1 700多家营业网点,年营业收入360亿美元,资产总额2 000亿美元。德国途易集团(TUI)拥有3 500家分销旅行社,超过120架飞机,279家酒店(分布28个国家),年接待人数超过2 200万,营业额超过200亿欧元。规模化、国际化的大型企业集团是支撑起“两型产业”强国的重要因素。目前,在区际竞争和国际竞争不断加剧的形势下,“两型产业”行业内部集团化、网络化、连锁化已逐渐成为发展的主要潮流和趋势。
3.产业发展链条化。“两型产业”必将是是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综合性产业,必将形成“两型产业”与相关产业的互动互融,横向一体化与垂直一体化日益明显。一方面,实现市场网络化;另一方面,整个产业正沿着产业链向上、向下无限延伸,形成“混业经营”和“一体化”经营格局。
4.管理手段信息化。可以说,世界范围内电子商务已成大势,低成本、高效率的电子商务已开始引领“两型产业”的未来。我国“两型产业”的信息化水平落后于国际水平,利用信息化对传统产业加以改造提升已经刻不容缓。
五、政府借助于宏观经济管理功能对环境实行有针对性的优化,打造“两型产业”环境的高地和投资的洼地
优化发展环境,打造“两型产业”聚集的洼地。发展方向、发展重点确定之后,措施是关键。合理建设,优化环境,吸引“两型产业”企业和人才聚集,打造产业集群。
1.盘活存量与发展增量相结合。“两型产业”的特点和当前宏观政策,决定了在发展上我们一方面要着力于改造现有资产,盘活“两型产业”圈的国有资产和土地,进行腾退改造;另一方面与沿线大学、科研院所积极协商,优化其房产和土地开发利用方向,得到其积极支持。建设“两型产业”园,打造国家级的“两型产业”基地。在此基础上,也适当发展增量,支持知名开发企业建设“两型产业”园,鼓励城中改造的产业用地向“两型产业”发展,打造若干“两型产业”集中地。具体要“三谋”:一是要“谋大”,使我们通过改革和建设提升城市群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吸引力,凝聚各方力量,汇集新的动力源泉,进一步发挥核心增长极的作用,辐射和带动全省加速发展。二是要“谋深”,使我省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更大程度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增强资源环境承载力,拓展“两型产业”发展的空间。三是要“谋远”,使我们深刻把握发展规律,以城市群为依托,加快推进全省新型城市化,增强湖南的长远竞争力。
2.发挥文化优势与发挥科技、区位优势相结合。长株潭“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的建设,应该充分体现湖南文化特色。湖湘文化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和文化艺术传统,蕴藏着丰厚而特色鲜明的文化资源。特别是近10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把“两型产业”的发展提到了繁荣经济、推动社会进步的高度来认识,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湖南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相关文件,相继构建了广电、出版、报业、娱乐四大核心优势文化产业,夺得了中国文化发展的20多个“第一”。实验区改革建设要充分体现湖湘文化特色,塑造、培育长株潭城市群文化元素、文化品牌和文化精神,因此,实验区“两型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并在全国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在重点推动“两型产业”圈建设的同时,积极扶持周边区域发展与科技、文化相关的优势产业。在沿湖、沿江、依山区域发展特色休闲旅游业,等等,让“两型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商贸服务业互相融合、促进,共同提高新兴产业发展水平。
长株潭“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应建设成为我国南方现代化、高效益、综合实力雄厚的滨水型城市群,形成经济繁荣、生态良好、协调发展、具有强大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特大型城市化区域。而“两型产业”将为实验区的发展增光添彩。
3.制定优惠政策与提高服务质量相结合。一方面,制定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驻、人才留驻。目前已经起草了相关方案,内容包括:第一,降低创业门槛方面的政策:拓宽准入领域,确立“非禁即许”的原则,放宽注册资本限制、经营场所规定、证照办理限制,降低注册成本。第二,培育创业主体方面的政策:支持学校、科研院所工作人员、大中专学生开拓创业,允许科技人员兼职创业,提供创业辅导、资金支持、法律援助、低租金办公场所。第三,税费优惠方面的政策:扩大“两免三减半”等政策享受范围,减免工商管理费等行政事业性规费,给予税收大户一定奖励。第四,财政金融支持方面的政策:设立“两型产业”发展基金,提供小额担保贷款,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创业,奖励争创名牌,等等。这些措施正在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在与相应创业扶持政策对接之后,将全面实施。
另一方面,立足于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为全体从业人员建设孵化器、网站、信息共享平台、技术支持平台。举例来说,要使一个具备创意能力的人才从接受培训、租赁办公用房、注册企业、获取业务信息到取得软件、商业洽谈、展览展销等各个环节都能得到齐全的、迅速的、免费或最低廉的服务,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创业成本和运行成本,在“两型产业”的海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我们提出和强调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目的在于明确人才是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也是“两型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观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创新,具有十分丰富而深刻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与“两型产业”人才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以人为本”、坚持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也是长株潭试验区“两型产业”、“两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 凯夫斯.创意产业经济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2] 理查德 E 凯夫斯.创意产业经济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3] 施密特.娱乐至上:体验经济时代的商业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 菅谷实.美国传媒产业政策——电信和广播的融合[M].北京:中央经济社,1997.
[5] 康芒斯.制度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6] 沃尔夫.娱乐经济[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
[7] 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2005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8] 黄健.新媒体传播业的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J].改革与战略,2007,(11):102-105.
[9] 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2006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0] 胡惠林,李康化.文化经济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
[11] 赵子忠.内容产业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12]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
[13] 赵曙光,史宇鹏.媒介经济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14] 胡正荣.媒介管理研究[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15] 夏大慰.产业组织:竞争与规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16] 邬义钧,等.产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17] 杨建文,等.产业经济学[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5.
[18] 祁述裕.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9] 张伟.传媒盈利模式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报业,2008,(3).
[20] 周蔚华.当前我国出版业态十大失衡现象[N].中国图书商报,2006-11-24(5).
[21] 周蔚华.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视角看出版改革的症结所在[J].中国出版,2005,(4):15-20.
[22] 叶朗.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04)[R].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22.
[23] 李一鸣,刘军.产业发展中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2.
[24] 斯蒂芬·马丁.高级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111-217.
一、存在的问题
1.在廉政建设总体思路缺乏统筹安排和系统管理。廉政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要统筹兼顾,周密部署,形成合力。而在实际工作中,廉政建设还处在发生一类问题,完善一些制度,制定一套办法的状况,对风险的界定、教育、制度、监督、预防还不能进行系统化考虑,还没有机的结合起来,一般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没有形成全面、完整、协调互动的管理体系。
2.在廉政建设的制度设计上缺乏针对性和具体措施。人民银行是国家的中央银行,担负着宏观调控、维护稳定金融市场,促进金融服务等反腐败的重任。人民银行的特点决定了廉政建设不仅具有全社会廉政建设的共性,还具有系统的特殊性。
在实际工作中总是以贯彻上级指示为重,忽视了从实际出发,贴近业务这一环节,在廉政建设上存在着上下一般粗、照抄照搬、走过场等问题。惩防体系实用性和有效性不强,存有一些漏洞和薄弱环节,在方法和措施上,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影响了廉政建设的成效。
3.在廉政建设考评上缺乏量化、操作性强的指标体系。往往是承诺多,保证多,书面材料多,面上工作多,具体的建设指标不够清晰;廉政建设责任制,仅有笼统的目标,缺少微观的具体指标。没有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的具体措施:缺乏预防和惩治腐败中的实际措施。缺乏严格管理和兑现机制。
4.在反腐倡廉评价机制方面存在的不足。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评价制度缺失,针对基层人民银行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的制度还不完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评价管理系统缺失,党风廉政建设量化管理考核还有误差,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评价时效缺失,对人民银行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工作评价指标、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均缺乏动态性规范,难以准确评价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成效。
二、进行廉政建设系统化管理
人民银行的廉政建设,从风险的形成渠道来看,首先是业务管理风险,表现在业务运行过程上,制度机制不健全,不严格执行制度,发生盗窃、挪用公款、贪污等不廉洁事件等。其次是行政权力运行风险:主要有依法行政和行政管理权力风险。在金融管理过程中,缺乏对权力的有效制衡,出现不廉洁行为。两类风险都具有思想道德、制度机制和岗位责任风险的相同点。都具有不同点,应区别对待,采用不同方式开展廉政建设。业务风险类廉政建设要通过以制度反腐的路子。廉政建设要围绕权力的自由裁量权,建立权力制衡机制,防范腐败行为发生。
人民银行廉政建设系统化管理的总体思路应是:坚持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分析查找业务管理中的风险点和行政权力运行自由裁量空间滋生的廉政风险为切入点,根据风险的性质;建章立制,全方位加强建设,抓好健全预防措施和监督机制,抓好检查考核和廉政风险评估工作,确定风险等级,进行廉政提示、处置和奖惩。
要按照系统化管理的思路,形成以计划、实施、考核、区分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岗位责任风险、形成前期预防、中期动态监控、后期预防处置等防线、构建廉政教育机制、前期预防机制、中期动态监控机制、风险预警机制、后期预防处置机制、风险评估机制、检查考核机制、责任追究机制等为主要内容的廉政建设系统化管理框架。要以风险界定为主线,查找业务和权力运行的风险点。制定相应的业务管理制度和权力控制制度、风险控制措施和监督检查办法,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对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落实各项措施,避免腐败行为的出现。全面系统的考核评估防范风险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把廉政建设系统化管理考核结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进行考核。
三、建设反腐倡廉综合评价管理系统
1.评价指标体系
主要包括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指标;案件防范指标;作风建设行为指标:内部管理指标;廉政教育效能指标。
2.评价指标体系内容、标准
(1)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效能指标。
(2)案件防范效能评价指标。
(3)作风建设效能评价指标。
(4)内部管理效能评价指标。
(5)廉政建设效能评价指标。
四、保证廉政建设系统化管理顺利开展要抓好的几个环节
1.要充分认识廉政建设系统化管理是实现廉政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管理的重要途径。要高度重视,把它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推进计划,明确各个阶段的工作目标,推进廉政建设深入开展。
2.要以风险界定为主线,实施风险点排查,对业务风险制定并形成风险控制体系。对权力的运行风险,制定《权力运行自由裁量权管理办法》,对执法部门进行全程规范指导,对行政处罚法律依据、具体执法条款进行全面梳理,制定出罚款适用规则,把违法行为划分为不同等级的层次,缩小行政处罚的空间。对权力行使的自曲裁量空间建立健全裁量公开、集体会办制度。保障权力行使的公开性、公正性和公平性。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指本来没有肺部感染的患者在使用机械通气48 h至拔管后48 h内出现的肺炎,是重症监护室中属于获得性肺炎的最常见感染之一[1-2]。感染率约为院内的12%~35%[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增加了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死亡率,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这对患者在身体上和家庭的经济负担上都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予以不同干预措施,患者的发感染的概率和对不同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4年5-8月本院内科ICU需机械通气监护成人患者30例及2011年5月-2013年1月入住内科ICU患者需机械通气患者30例,均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试验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0~68岁,平均(40.2±1.6)岁;对照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22~62岁,平均(43.5±0.8)岁,以上患者均为成年人。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在治疗的护理过程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即按照医生的要求正常输液、按时吃药等护理。试验组采取综合护理措施[4],即:(1)一般护理:保证患者居住的病房干净整洁、安静,空气的流通好,使患者有个充足的睡眠,并且睡眠质量好。(2)饮食护理:在饮食上,注重患者的营养的补充,多吃些蛋白质高,维生素丰富的食物,患者初期最好食用流食,易消化。(3)情绪护理:患者由于疾病的因素和本身的焦躁、悲观等特点,患者会产生许多不利于治疗的心理反应。医护人员要及时发现,多和患者沟通,掌握患者的心理,及时疏导患者产生的不良情绪。(4)其他护理:作为医护人员,有必要让患者了解自己病情,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信念,使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病情的好转。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发生感染的概率,发放调查患者对不同护理的问卷(问卷内容包括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项),观察患者对不同护理措施的满意度来评价护理的效果。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本试验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发生感染情况的比较 试验组发生感染的概率为3.33%(1/30),远远小于对照组的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试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组别 非常满意(例) 基本满意(例) 不满意
(例) 满意度
(%)
试验组(n=30) 28 2 0 100
对照组(n=30) 12 10 8 73.33
3 讨论
3.1 关于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的研究 有关研究表明,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有很多,例如:无菌操作不严、呼吸机内部管路的不干净、患者自身机体免疫力低下、抗生素的不正确应用等等,因此在治疗和护理中要加关注这样的问题[5-7]。
3.1.1 消毒因素 在手术过程中,作为术者要把无菌观念时刻谨记,做好消毒,包括自身消毒、手术器械消毒及手术敷料的消毒。
3.1.2 患者的免疫力低 由于手术破坏了气管黏膜,黏膜是保护感染的天然屏障,一旦黏膜被破坏,就会造成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下降或丧失,增加了肺部感染的机会。
3.1.3 机械通气时间的加长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随着机械通气时间的加长,发生率也增大。
3.1.4 口腔内分泌物反流 对于气管切开或者对气管进行插管的患者,这些患者因手术使口咽部对感觉的反应不敏感,容易造成口咽部的分泌物反流,进入到气管,最终引起肺部发生感染。
3.1.5 其他因素 对于患者的年龄及病程等方面,如果抗生素的使用不当,都会增加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概率。
3.2 关于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和护理
3.2.1 成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协会 可以通过成立预防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协会,这个协会可以宣传和讲解有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知识,同时交流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临床中不正确的护理方式进行纠正,督促大家及时改正和处理与之有关的问题[8]。加强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对协会的成员进行定期的相关知识考察。保证护理措施的实施。
3.2.2 加强医护人员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知识 对重症监护室的全体医护人员进行如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理论的培训加强他们的操作技能。主要包括呼吸机的正确应用,口腔、肠胃、的护理,呼吸道管理等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及时指出不足,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感染。
3.2.3 密切关注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 严格掌握患者的通气时间,尽量减少其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感染的发生[9]。
3.2.4 呼吸机内部管道的护理 呼吸机管道的不清洁易引起的细菌感染,因此要定期更换其过滤的管道,对呼吸机管道的及时消毒,减少细菌感染,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低于呼吸机管道应该多采取消毒等措施,减少其更换的频率,可有效的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10]。
3.2.5 患者口腔的护理 保持患者口咽部的清洁、每天对口腔用生理盐水棉球护理2次,尽量降低口腔内的细菌数,可以根据口腔的pH值选择合适的口腔护理液[11]。
3.2.6 加强重症监护室的消毒 在保证医护人员的严格消毒的同时,还要按时定期的对重症监护室进行消毒等措施,使手术处理无菌环境下进行。
3.2.7 术后痰液的护理 对于患者痰液的处理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拍打患者背部帮助患者痰液的排出或者通过雾化吸入溶液[12-13]。
结合以上观点,笔者发现常规护理对于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不明显,而综合性相关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14-16]。两组不同护理比较,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感染率有明显作用,患者的满意程度也较高,由此可见,本院对于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干预措施的执行率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程蕾.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循证护理认知与实践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2,6(7):516.
[2]吴雪明.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因分析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7):956-957.
[3]王振雷,牟伟峰.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3):36-38.
[4]黄勤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1):12-13.
[5]马林见,付强恒,吴显川,等.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6例治疗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4).16-18.
[6]余红,杨惠英,刘银梅.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2,8(11):1121-1123.
[7]李晓红,杨俐,邹安娜,等.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目标监测与干预[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3,1(4):271-273.
[8]谢锦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临床分析及预防[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5):89-91.
[9]石崛.预防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1,15(28):243-246.
[10]孙美娟,高霞,陈咏菊.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黑龙江医学,2011,35(11):75-77.
[11]彭瑛,尹维,蔡晓萍.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1):52-53.
[12]陈倪,王玺,陈燕春,等.ICU感控小组责任制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3,12(3):193-195.
[13]宋艳红.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11):1354-1355.
[14]黄敏.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目标性监测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6):21-22.
[15]闫广玲.ICU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口腔干预[J].中国基础医药,2011,18(16):2288-2289.
一、问题提出
在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坚持农户合作者为行为主体,与此充分发挥各级政府部门辅助效用,及采用政府适度干预下以农户合作者为主体的农业产业组织模式。经过该组织运行30年可以看出,其在改进单个农户参与市场活动中呈现高交易成本及实现收益较少现象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由于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自身缺陷性,造成组织运行过程中财务管理混乱现象。
一财务收支无计划,预决算管理不规范;二货币资金管理较混乱,资金筹集渠道单一,资金短缺严重,收支失衡,支大于收,非生产性开支过大;三债权及债务化解迫在眉睫;四财务审批不规范及收支结报管理问题多;五财务会计制度运行混乱。六内控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七财务预测机制不健全,对外投资论证不充分等。这些种种都造成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运行效率降低,阻碍农民收益的最大价值实现。
二、农业产业组织中政府行为边界
1.政府对行为主体的干预以不侵犯其要素资源的产权为限。企业家是农业产业组织创新的决策主体、投资主体,又是利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在组织运行过程中,政府除了保障市场健康运作外,还可以多种方式影响主体的行为:一是宣传引导。二是政策扶持。
2.政府对组织过程的干预以不介入组织行为主体的经营决策为限。政府官员为追求政绩,鼓励政府部门兴办龙头企业或农民合作组织,并将其管理人员的人事任命和业绩考核集中在自己手里,从而形成新的政企不分,官办和官民合办的农民合作组织在决策上依赖于政府,将直接影响到合作组织发展的独立性。同时由于政府官员并不一定能够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因而直接参与行为主体的决策,不仅侵犯行为主体的经营权,而且容易造成决策失误。
3.政府对组织环境的干预以不打破交易市场化机制为限。市场环境是组织环境的最重要内容。农业市场运行中需要政府的适度干预,这是由农产品的特性决定的。粮食、棉花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与储备具有保障国家安全的公共服务性,流通过程中产品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农业生产者通过市场交换所能得到的收入只是农产品生产与储备这种活动所带来的利益的一部分,因而单纯依靠市场机制无法确保农民利益和食品安全,政府适度干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市场缺陷,如实行最低的价格保护制度、农业生产直接补贴制度等,都有利于稳定粮食价格和生产者的积极性,但同时政府干预也可能引发“政府失效”。
三、政府营造良好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财务管理环境可行性措施
1.政府应为一个新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成立或项目选择进行产业业环境、资源禀赋等分析,避免农户盲目投资,降低其风险,即瞄准目标,一击即中。
2.政府应加强资金支持,保证其充足资金流。如可以对绿色低碳产业因其社会收益大于企业效益而进行直接补贴,鼓励其发展;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运行专项基金;建立农业企业信息服务体系,采取财政贴息、中介组织担保等手段,引导金融机构适度扩大授信额度和贷款额度等;组建政策性中小金融机构等,构建多元化的农村间接融资体系,为组织良好运行提供多渠道的融资体系。
3.政府提供财务过程服务。职能定位主要在于实时监督与审计。对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财务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提供实时服务,查看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其资金运用是否合理、利益分配是否兼备相关利益主体权益等,提出相应解决办法及建议供行为主体采纳,弥补其自身在财务管理标准化运作过程中知识的缺陷,帮助其营造规范化财务管理作业习惯。
4.政府提供后台服务。各乡镇部门根据自身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情况建立一个专业服务部门为行为主体提供财务服务。对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已非常成熟的行为主体,可为其会计工作人员给予专业知识培训,了解会计准则及法律规范的变动等,防止出现操作性失误;对正处于刚成立期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由于其专业会计人员的缺失,为其提供全程财务管理专业服务,包括专业财务报表编写、行为主体运营表现分析等,防止其出现理事长担任多职,职责混乱现象,使其财务管理更能清晰准确体现行为主体发展现状。
5.政府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及操作规范化标准化说明,规范产权关系,其是进行盈利分配及权责界定基础。这就有利于规范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财务管理环境,保证整个财务管理过程公平、公正、公开,切实保护各方利益,真正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四、结论
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这一专业模式正处于不断探索阶段,对其在财务管理运作方面出现的问题,本文在明确政府行为边界基础上,提出政府营造良好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财务管理环境措施具有切实可行之处,有利于组织内部财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提升;有利于避免组织内部一人独大、职能混乱现象发生;有利于实现组织财务管理规范化标准化。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U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引言
现在竞争在各行各业中都很激烈,尤其是在建筑行业,需要增加服务公司的施工质量。然而,这肯定需要有一些步骤,才能提高质量,例如,通过采取纠正措施在工程项目操作。这些纠正措施在操作阶段可能是一个项目控制系统,包括成本、质量和时间。控制项目成本包括材料成本控制、设备、人力、分包商,间接费用和一般的条件。在建设项目的操作,通常有一个项目成本差异。其中一个最影响变量在项目成本差异是材料。通常,在建设项目,材料和设备是两个主要的组件,它们是约占50 - 60%的项目总成本。基于该研究通过凯里吉1987年,发现材料成本大多可以花60%的总建筑工程项目成本,但这件事却常常被忽略。作为对比,在制造、材料管理成本当时是预算从项目总成本的1%,而在建设,只有0.15%的预算。由于当时无效的物料管理,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办公建筑的建设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时间或工作延迟高达预计时间的18%,创造一个成本差异。项目成本控制通过采取纠正措施导向成本差异。
材料管理,定义为一个管理系统,是需要在规划和控制质量和数量的材料,准时设备布置,良好的价格和正确的数量要求。而在Kini的意见中,材料管理是一个管理系统,该系统集成了采购、运输和材料供应商的控制。基于这些定义,一般材料管理可以定义为一个过程的计划、执行和控制源材料的权利与确切的质量,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适合最低成本的施工过程。
能力协调和整合采购、运输和材料控制从供应商需要材料成本控制。三个重要阶段,拥有一个成功的关键是材料管理、材料采购、材料使用、废物控制和存储。成本控制不仅是监督成本和数据的字段,但也来分析数据做出纠正措施为时已晚之前。纠正措施需要能够做出决定要做的步骤,使优先了解如何纠正问题等等。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是方差成本建筑材料管理和推荐纠正措施向方差。本研究的范围仅限于方差的建筑材料成本在操作阶段的印尼高层建筑物建设项目,尤其是在雅加达茂物坦西爪哇省勿加泗depok(Jabodetabek)。本文的主题是部分的研究印尼项目,给推荐的纠正措施的方差的物料管理在建设项目操作。
2 物资价格控制
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是让早期发现从预算(成本超支)起任何可能的成本差异,以便纠正措施可作为预期。成本超支会增加项目总成本和减少利润。材料成本是一个重要组件的项目成本。它的主要因素是在项目成本控制和拥有一个重要角色在项目开发和生产力,材料控制则是由之间关系的质量和数量的材料、航运、调度和成本调节的。
基于此研究,材料成本控制涵盖了控制主要步骤在材料管理,这是:规划与调度、组织和人员、采购、交货、质量援助/质量控制(QA / QC)、存储及储存设施,用法,更改订单、监测与控制,和其他外部因素。材料控制覆盖相关因素即质量、数量、收购、进度和成本。在材料控制,有几件事需要考虑:材料采购,物品检查、库存管理、材料存储和维修、材料装运,和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在控制过程,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监控项目成本报告和分析成本差异。成本差异的时间标识分为3层即:反应后过程方差和事后(方差之后发现方差存在,在过程方差(方差是识别在方差存在),和进程内方差(方差是确定而方差存在))。
根据约翰斯顿和Ahuja Hamzah所说,成本差异的主要原因在材料管理是:过密的材料,受损的材料,损失的材料,等待的材料,以及到达的地点和频繁移动。
在分析成本差异,我们需要确定主要的问题开始,然后采取纠正措施,消除消极的成本差异,否则性能成本将提高。
纠正措施是需要修复成本差异,这取决于原因和效果的差异,实现之间的差异和规划。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利用定性的方法,通过采访一些在广袤的雅加达地区(Jabodetabek),在高层建筑施工项目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以便获得推荐的纠正措施需要控制材料成本差异。研究中使用的变量包括:引起的方差变量(在材料管理)和纠正措施变量(预测方差)。采取纠正措施是指的原因和影响材料成本差异。
成本差异的原因,他们的纠正措施在材料管理可以分为:
�规划与调度
�组织和人员
�采购
�交付
�质量援助——质量控制
�存储和存储设施
�使用
�更改订单
�监测和控制
�外部因素
纠正措施数据获得是专家分析了德尔菲法得来的。德尔菲法是一种定性方法用于提供预测未来事件的倾向。一个专家团队作为信息资源。这种方法的目的是将专家意见或问题向一个事件。被调查者的观点是完成进行德尔菲法。纠正措施向引起的材料成本差异获得是从专家进行了总结和评价随后所得到的。
4 研究结果
纠正措施所需的数据在这研究是通过执行开放式访谈,专家们给他们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如果材料成本差异发生。专家的纠正措施被收集并分成2 - 3部分,它们还给使用德尔菲法对专家的决议。专家给他们的意见,选择1从2 - 3部分的纠正措施。此外,统计评估是由观察主要优先选择的专家。建议的纠正措施获得的研究可以组合如下:
表1物资成本差异所意见的纠正措施
控制变量 原因 措施
规划和安排
X1 错误得预报未来的土地,天气和事件情况 进行详细和完美的调查向现场条件和之前的天气数据
X2 错误规划工作范围 精确的研究工作项目、序列和方法的工作活动
X3 错误的材料校对 准备一个详细的材料进度计划按照工作范围
控制变量 原因 措施
X4 错误的估算材料成本 基于直接市场调查准备一个精确和详细的预算
X5 错误地开发应用程序的标准工作程序 评估可用的标准方法按照工作范围,情况、条件和环境
X6 错误的市场预计 按照市场进行预调查,做出正确的价格估计
X7 数据和信息的活动和材料 进行数据采集,成为一个好和完整的数据和信息
组织或者个人
X8 缺乏总部支持 采用正确的程序和应用程序与高水平的纪律。
X9 缺乏资金 按照需求优化的现金流
建立人工气道,实施机械通气是抢救呼吸衰竭等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能够延长患者生命,争取有效的??救时间,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1]。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其多发生在患者接受通气48h后,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医院感染,发生几率随着通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严重时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以此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几率。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探讨了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现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3月~2017年2月,选取我院收治的110例重症监护病房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7:28,年龄25~68岁,平均(38.3±2.5)岁,呼吸机使用时间为3~76d,平均为(45.3±1.9)d,其中外伤19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8例,脑血管意外18例;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9:26,年龄23~60岁,平均(40.4±3.1)岁,其中脑呼吸机使用时间为6~81d,平均为(47.3±1.6)d,其中外伤17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2例,脑血管意外16例。两组患者在一般基线资料比较中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预防及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观察组给予专业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2.1 环境护理干预 医护人员进出病区时应更换工作服,在病房中设置层流空气,并定期清理层流设备或者空调的过滤网。护理人员每天监测病房内的空气、物体表面细菌和紫外线灯使用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同时护理人员开展有效的床边隔离工作,针对绿脓杆菌、黄金色葡萄球菌等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挂牌警示,听诊器和体温表等单独使用,从而避免交叉感染。
1.2.2 气道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保证气管切口周围皮肤清洁,定时更换切开处敷料,通常以每8小时更换一次为宜,并保证套管口干燥,如出现污染应及时处理。同时护理人员注重气道湿化,利用微量泵实施持续气道湿化,选择0.45%的生理盐水,同时也可辅助氧气雾化吸入方式,使用灭菌注射水(5ml)、糜蛋白酶(4000单位)和兰苏(30mg),保证呼吸道的湿润和通常。此外,护理人员辅助患者排痰,当通道患者肺部出现痰鸣音时,护理人员开展吸痰工作,吸痰负压设置为100~150mmHg,吸痰时间应控制在15s范围内,并且在吸痰作业前后均给予患者100%纯氧,有效改善吸痰导致的缺氧现象。
1.2.3 呼吸机管道管理 护理人员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以7d更换一次为宜,并且合理处理管道内的冷凝水,集水杯应放置在管道的最底部,护理人员及时检查与倾倒,避免发生冷凝水回流现象。此外,湿化缸的温度应控制在33~36℃,避免呼吸机通气管路中形成冷凝水。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几率,具体诊断标准为:开机通气48h后患者体温超过38.5℃;痰培养出现病原体或者致病菌异常;机械通气24h后出现感染性肺炎。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本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率)表示,卡方检验。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参照P≤0.05。
2.结果
观察组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9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16.36%,对照组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7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67.27%,观察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29.294,P=0.000。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