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07-04 16:21:1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

篇(1)

1.1临床资料

我院在2014年3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了60例双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收集患者生活资料,并将患者进行分组。A组:男性13例,平均年龄42±2.4岁,病程平均0.5±0.5天;女性17例,平均年龄38±1.2岁,病程平均0.2±1.6天;B组:男性19例,平均年龄39±2.3岁,病程平均0.9±1.8天;女性11例,平均年龄36±2.2岁,病程平均0.6±1.7天。所有患者均为完全性骨折,受伤后出现下肢活动受限,自受伤至入院期间患者意识清晰,无一例昏迷。

1.2实验方法 A组给予常规护理,B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具体可分为三个过程。1.住院初期护理。患者在住院后均给于常规住院检查,包括立即采取X片影像学检查检查损伤部位情况,并行MRI影像学检查探查脊髓损失情况。由于股骨干骨折患者多半有失血,故护理人员应多次对患者血压、脉搏进行评估,在患者进入手术前应适当给予输液治疗,将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以免出现休克。同时,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可以就患者的兴趣爱好、家庭工作等多种话题进行沟通,如此一来,既可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又能表达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关心爱护。护理人员可利用空余时间对患者开展骨折健康知识教育,告知患者骨折情况、临床治疗方案以及术后护理方面的细节、使得患者积极配合医疗服务。同时,护理人员还可对患者介绍我院骨伤科诊疗环境、医疗技术条件及负责医生的执业经历、专业水平。除此之外,临床人员要制定合理的膳食食谱,饮食原则以低糖、高能量、高蛋白为主,患者可适当进食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的食物,忌不经医嘱擅自口服大量钙片。2.手术过程中护理。在手术前缓解患者情绪,使得手术能够顺利进行。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3.手术后护理。患者苏醒后应及时送回病房,过程中应注意帮助患者盖好被子,以免患者着凉,机体功能下降影响术后损伤部位骨质的生长和发育。护理人员应进行每日一次的查房,观察患者手术部位周围软组织颜色、硬度,是否出现肿胀现象等,遵从医嘱帮助患者更换干净的辅料。护理人员在进行以上操作时应注意手法轻柔,以免引起患者剧烈疼痛而造成医患纠纷。由于患者行动不便需较长时间卧床,护理人员应嘱患者抬高下肢,适当进行关节活动,降低关节僵硬、挛缩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护理人员交代家属可对患者进行肌肉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压褥的出现。

1.3评价指标

1.以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对比。

2.以骨折并发症进行评价,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常见并发症为:坠积性肺炎、压褥、关节僵硬、下肢静脉血栓、损伤性骨化等。

3.以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5.0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来表示,组间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P

2.结 果

2.1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对比

将术前、术后两组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对比,实验组患者两次监测值低于对照组:术前,实验组血压为123.8mmHg,对照组为血压为132.9mmHg;术后,实验组血压为130.8mmHg,对照组为血压为143.7mmHg。术前,实验组脉搏为78次,对照组脉搏为91次;术后,实验组脉搏为83次,对照组为脉搏95次。

2.2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为3例,实验组为1例,对照组为2例;损伤性骨化为2例,全部为对照组患者。

2.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实验组为13.87,对照组为13.65;治疗后,组间差异明显,实验组为15.73,对照组为14.39。

篇(2)

中图分类号:R274.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8-0027-02

胸腰段脊柱的功能解剖特点有其特殊性,决定了该段椎体是骨折的好发部位。脊柱骨折的椎体在复位固定后,椎体高度虽然得到恢复,椎体内存在“空蛋壳”现象,空腔内仅为部分纤维连接,很难实现骨化而不会骨性愈合[1]。笔者于2006年11月~2010年11月在手术治疗的同时内服中药治疗胸腰椎骨折,获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患者均为本院2008年11月~2010年11月的住院患者共50例,其诊断标准参照《实用骨伤科手册》[2],且所有病例均根据胸腰段正侧位片及CT检查结果而确诊。将5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其中治疗组男16例,女9例;年龄26~63岁,平均(41.35±8.86)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0例,重物砸伤8例,高处坠落伤7例;骨折部位:T10 2例,T115例,T1210例,L16例,L22例;骨折类型按Denis分型:压缩型17例,爆裂型8例。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27~62岁,平均(40.52±8.83)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1例,重物砸伤7例,高处坠落伤7例;骨折部位:T102例,T116例,T129例,L15例,L23例;骨折类型按Denis分型:压缩型16例,爆裂型9例。2组经统计学处理患者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类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局部麻醉。俯卧位,后正中切口,显露椎板关节突及横突根部。椎弓根螺钉的进入点在下述2条线的交叉点。在胸椎:1条为通过下关节突中点偏外的垂直线,另1条为连接两侧横突根部中点的水平线,此2线的交点在关节突关节中点下方1 mm处。在腰椎2线的标准与胸椎不同,横线仍为横突中部,纵线则在关节线之外侧即上关节突外侧。螺钉进入点处常有一骨嵴,在其外侧先将附着其上的软组织取除,再用手锥钻入,方向要掌握与正切面完全垂直,向内斜约10°,深为4 cm,如位置正确,退出手锥,拧入椎弓根螺钉,连接连杆,并撑开,连接横连[3]。缝合切口,放置引流管。治疗组在对照组手术治疗的基础上予口服自拟中药汤剂(方药组成:柴胡15 g,瓜蒌15 g,当归20 g,红花10 g,穿山甲9 g,大黄15 g,桃仁12 g,木香9 g,香附10 g,乳香10 g,没药10 g,甘草6 g)口服,疗程8周。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计量资料以Ax-G±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4]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有效:临床症状消失,神经系统检查仍有异常;好转:临床症状减轻,神经系统检查有异常表现;无效:临床症状、神经系统检查无改变或加重。

2.2 治疗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3 讨论

脊柱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创伤,约占全身骨折总数的2.91%,近年来交通伤、高处坠落伤不断增多,外伤引起脊柱骨折也逐年增多。骨折可引起脊柱正常序列的改变、解剖结构和稳定性的破坏以及神经功能的损害,因此其治疗的目的是恢复正常脊柱序列、重建脊柱稳定性及充分减压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5]。AF系统是在RF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制成功的新型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本系统舍弃了AO系统为三维空间调整而设计的万向关节复杂结构,成为虽无万向关节,但确实可三维调整、具多重矫正力的内固定系统,使脊柱恢复到三维空间原有的解剖形态和生理弯曲[6]。脊髓、马尾神经损伤属中医学的督脉损伤的范畴[7]。督脉是阳经之会,督伤络阻,下肢出现不同程度的瘫痪和一系列全身症状,笔者临床中在手术治疗的同时运用自拟中药汤剂治疗胸腰椎骨折,方中重用大黄荡涤留瘀败血,引瘀血下行;柴胡疏肝理气,使气行血行;当归、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穿山甲破瘀通络;天花粉既能入血分消瘀血,又能清热散结消肿;乳香、没药能增强化瘀止痛之功;木香、香附可助行气止痛;甘草调和药性,缓急止痛。诸药配伍共奏活血破瘀、通络止痛之效。通过2组疗效对比显示治疗组在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显著,能最大限度恢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劳动能力,减少残疾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其璋,刘永恒,梁必如.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21(4):284.

[2]孙材江,彭力平.实用骨伤科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53~254.

[3]杨梅莉.59例胸腰椎骨折行AF钉内固定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J].全科护理,2009,23(7):2107~2108.

[4]邵书元,刘会峰,陈传桐.急性脊髓损伤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附40例报告)[J].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5,2(3):119.

[5]Melain RE.The biomeehanies of long versus short fixation for thoracolumbar spine fractures[J].Spine,2006,31(11):70~79.

篇(3)

doi:10.14033/ki.cfmr.2016.31.0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1-0111-03

疼痛是骨伤科患者临床常见不适症状,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无法正常进行患肢锻炼,对术后康复构成不利影响。特别是骨伤科患者术后在M织损伤与修复过程中会有疼痛的复杂反应,已经被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1]。笔者所在医院在临床工作中,对骨科患者采用疼痛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9月-2016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160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精神异常,意识不清不能进行问卷调查,和其他沟通障碍人群。将1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其中男88例,女72例;年龄15~83岁,平均(49.34±11.45)岁;其中上肢骨折50例、下肢骨折110例;小学以下文化程度20例、中学118例、大学以上22例。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骨折类型、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骨科常规护理措施,疼痛明显时遵医嘱为患者应用止痛药物,观察组实施下列疼痛综合护理。

1.2 1 疼痛评估 责任护士了解患者以往的疼痛经历,询问患者以往的疼痛是如何对待及解脱的,以便准确的为患者制定出合理的疼痛护理方案;在巡视过程中,留意询问患者的疼痛感,对其疼痛程度做及时关注和了解,并教会患者如何准确的主诉疼痛部位及程度,以便为临床护理提供准确的参考。

1.2 2 健康教育 编制疼痛健康教育处方,使患者能够了解骨折手术目的、方法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进行疼痛自评、对非药物和药物方法缓解术后疼痛的自我管理等知识进行宣教;引导患者掌握咳嗽、深呼吸、早日活动的科学方式[2];讲解正确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并适时予以指导。

1.2 3 心理护理 骨科患者多由意外伤害所致,因此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失落及对伤情恢复的担忧,进行心理护理降低患者负面情绪干扰[3],根据患者年龄、性格、知识构成、经济能力和家庭状况等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主要以情感抚慰和相关疑虑的解答为主,态度亲和,充分考虑患者感受,运用患者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心理安抚。

1.2.4 舒适护理 为骨折患者提供安静的病区环境,放置绿色植物以保持空气清新,病房整体保持较高整洁度,术后和疼痛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指导患者摆放并维持正确舒适的,以缓解疼痛,或在伤椎处放置垫枕,使脊柱过伸;指导骨折患者放松肌肉,保持髋部伸展、肩呈外展的姿势;建立翻身按摩卡,每2 h进行1次翻身,按摩时轴向翻身,避免脊柱发生扭转而加重疼痛等舒适护理干预措施[4]。各项护理操作轻柔进行。

1.2.5 疼痛护理 指导患者简单的放松及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如调整呼吸、催眠、暗示、松弛训练、生物反馈、音乐疗法等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对疼痛症状较重的患者,酌情给予使用镇痛药物,告知患者小剂量、短时间的应用镇痛剂,可提高痛阈、抑制情绪、有效缓解疼痛,且不会成瘾[5],有利于康复。

1.2.6 锻炼指导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能够有效预防术后疼痛,尤其是四肢手术后手术创伤致软组织损伤、水肿、出血、坏死,可使四肢高度肿胀,影响静脉回流和动脉灌注不足,从而产生胀性疼痛,为患者制定运动锻炼计划,循序渐进的指导患者进行早期术后活动。

1.3 观察指标

(1)术后1 d疼痛评分采用VAS疼痛判定标准判断[6];(2)夜间睡眠时间;(3)镇痛药物应用;(4)疼痛控制满意程度;(5)医疗效果满意程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1 d疼痛评分为(4.05±1.45)分、镇痛药物应用率为30.00%,低于对照组的(6.11±1.32)分、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手术是骨伤科患者治疗的一种必不可缺的手段,疼痛是术后患者常出现的症状,疼痛是患者机体本能反射机制,是组织损伤后人体自我修复的过程,所有患者均会经历,具有防御和保护性的功能[7],然而术后的疼痛一般都是强烈的急性疼痛,属于恶性刺激,会使机体发生病理反应,比如血压升高、免疫力降低、耗氧量增加、代谢紊乱等,会对机体的多个系统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影响骨折的恢复和手术后的生活质量[8]。疼痛与手术本身造成的创伤组织释放五羟色胺、缓激肽等引发疼痛的物质,在外周感觉神经末梢产生作用后传输到中枢神经系统有关,患者的主观因素也是导致疼痛程度的重要因素,例如患者心理情况、对疼痛的认知、疼痛阀值等不同均会导致疼痛程度有所差异,而疼痛护理主要通过改善患者主观影响因素来达到降低患者疼痛感受的作用[9]。

骨科术后镇痛与处理主要是降低患者疼痛感来达到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疼痛问题给予正确处理,不但要运用有效的镇痛技术,同时要加入规范的护理模式干预[10]。首先要有完善规范的疼痛管理操作流程,运用疼痛评估来确定患者疼痛情况,而后制定个性化的止痛计划,让疼痛控制在患者认为微痛或者无痛的情况下,保证患者可以有足够的耐受力,顺利舒适的让患者度过术后康复期;心理护理主要是降低患者心理压力所导致的疼痛感提升[11];健康宣教能够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变被动为主动,积极配合疼痛治疗护理,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疼痛认知度,提高了疼痛评分的准确度,改善创伤手术疼痛控制效果,通过提升患者对疼痛的认知来降低相关疼痛干扰因素,两者对于降低疼痛程度和提升疼痛耐受性达到很好的效果;疼痛护理分散患者注意力,可减少疼痛对患者身心的影响,促进疾病康复,轻柔进行各项护理操作,能减少疼痛对机体的刺激,提高骨折康复效果;同时为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措施,不仅可以提高舒适度,降低疼痛程度,调动患者接受治疗的积极性,在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也有显著作用,对改善医患关系有重大的意义,是不断提升医院护理工作质量的关键。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骨科患者术后1 d疼痛评分为(4.05±1.45)分、镇痛药物应用率为30.00%,低于对照组的(6.11±1.32)分、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在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优于普通单纯药物干预效果,有效地降低患者对疼痛的感受,以及疼痛发展的程度,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值得在临床中加以应用[12]。

参考文献

[1]吴景梅,邸晓敏,贾胜欣,等.利用知信行模式对骨科手术患者实施疼痛教育的效果评价[J].临床合理用药,2014,7(4):22-23.

[2]傅欢香,谭颖微.强化疼痛教育对跟骨骨折围手术期患者疼痛认知及疼痛控制效果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5):17-20.

[3]王新琛,丁丽敏,季光芬.疼痛教育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3,20(2):74-75.

[4]张晓宏.疼痛护理干预在骨科术后疼痛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护理,2014,35(5):618-619.

[5]孙胜男,张春玲,王艳,等.创伤骨科患者疼痛评估单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医药,2013,8(4):554-555.

[6]陈柳.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疼痛的综合护理干预[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148-149.

[7]安新奇,安玉辉,何荣霞,等.心理治疗对创伤骨折患者心理状况的效果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9):1347-1348.

[8]薛茵,高德华.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与炎性因子动态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22):123-124.

[9]陈丽君.心理护理在骨科疾病疼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6):912-913.

[10]招少环.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针对性护理[J].当代医学,2015,22(1):109-110.

篇(4)

Manipulation and external fix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66 cases of clavicle fracture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use of manipulative reduction and external fixation and functional exercises with medicine modulating for treatment of the closed fracture. Methods 66 cases of clavicle fractures were raised by the use of manipulative movements, shoulder-Brachial-chest fixation reset, then external fixation bandage. Results Manual reduction are a successful, look no deformity, no obvious bony palpation. Conclusion This method is the treatment of closed fracture, it is patients recover faster, less painful, and effective.

【Key words】 Clavicle fracture; Chinese medicine; Setting manipulation; External fixation

锁骨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上肢骨折,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壮年。经过不断总结经验和研究探索,1999-2009年笔者对锁骨外1/3骨折采用手法整复、肩―肱―胸外固定术的方法,配合中药调治及功能锻炼治疗,纠正锁骨骨折移位,用绷带加以外固定,取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66例,男51例,女15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64岁,平均41岁。其中短斜型50例,横断型16例,所有病例均为无血管、神经损伤的闭合性锁骨骨折,伤后就诊时间最短3h,最长3d。

1.2 整复方法

先用1%利多卡因进行局部血肿内麻醉,让患者坐在凳子上挺胸,上臂下垂,肩外展30°,屈肘90°。术者一手经腋窝向上提顶肩关节,迫使锁骨远侧骨折段向上,另一手按压锁骨近侧骨折端向下,使骨折断面紧密接触,通过提按升降手法纠正骨折端上下分离移位,使锁骨变得平坦,骨折畸形消失。接着让助手紧握患者伤侧前臂,通过对肘部向上抬举来维持对位。术者用聚氨酯矫形绷带进行肩―肱―胸外固定术。操作如下:先用厚层棉纸保护固定肢体的皮肤,用平压垫固定在锁骨近侧骨折端上面,用适体大小聚氨酯绷带绕压于锁骨近侧骨折端,经伤侧上臂前侧,绕经肘部,再经上臂后侧,将上臂及肩关节向上提拉,再压于锁骨近侧骨折段,连续缠绕5层绷带固定,并加压塑形。此时应尽量通过对肘部向上抬举及使锁骨近侧骨折端向下加压的合力达到保持骨折对位的目的。紧接着,男性患者用聚氨酯绷带环绕胸臂4圈固定,女性患者可用普通绷带行胸臂固定,最后环绕一条宽胶布条加固。所有患者用三角巾悬吊固定伤侧上臂于胸侧壁。术后3周内,每周复查1次,如发现松动,应及早更换。儿童患者外固定时间为3-4周,成年患者外固定4-6周之后方解除固定物。

1.3 中药调治

依中医骨伤科分期及辨证分型理论,受伤4周内,治宜理气活血,消肿止痛。4周以上者,治宜补肝肾,强筋骨。儿童患者骨折愈合快,后期不必用药。

1.4 功能锻炼

外固定期间,每天使患侧上肢肌肉作舒缩活动及握拳动作。解除外固定后,可进行俯身画圈及仰卧位双肩上举动作恢复肩关节功能,并采用肘关节自主屈伸活动以恢复肘功能。

1.5 护理

伤后2-3周内每隔3-5 d去掉外面几层绷带,再以绷带加压包扎,以后每隔1周加固1次,伤后6-8周确认临床愈合后拆固定。

2 结果

本组66例,经1-2次手法复位,固定6-8周,配合服用配方中药、功能锻炼和有效护理,均达近解剖复位,复位均1次成功,外观无畸形,触诊均无明显骨性突起,骨折全部愈合。随访4-12个月,患者通过功能锻炼,患侧上肢活动及肌力均恢复正常,肩关节无疼痛,功能正常。

3 讨论

锁骨骨折复位不难,但固定不易。由于锁骨的血运丰富,骨折容易愈合,并且畸形愈合后一般对功能影响不明显,但随着社会进步,患者对外观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该型骨折的治疗目的是在恢复肩功能的前提下,尽量不影响外观。

锁骨骨折手法整复、外固定术适应于无合并神经血管损伤的闭合性锁骨外1/3骨折[1]。

锁骨外1/3骨折发病率比锁骨中1/3骨折低,二者受伤机制和骨折移位的病理改变都不同。前者多因直接暴力损伤所致,后者则常由间接暴力作用引起。从解剖学上分析,锁骨内侧前上缘有胸锁乳突肌锁骨部、前下缘有胸大肌锁骨部附着。锁骨中1/3下面有锁骨下肌附着。锁骨外侧前上面有斜方肌,前下面有三角肌附着,并由喙锁韧带、肩锁韧带固定锁骨外侧段。锁骨外1/3骨折时,骨折近侧段受胸大肌、胸锁乳突肌及锁骨下肌合力作用而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向上移位,骨折远侧段受肢体重力作用表现为向下移位。由于胸大肌主要附着在锁骨内侧,锁骨骨折远侧段受肌肉、韧带综合作用而固定在肩峰上,即使喙锁韧带断裂亦如此,所以锁骨外1/3骨折时,胸大肌收缩力对锁骨骨折远侧段影响不大。临床上集中表现为锁骨外1/3骨折断端间主要呈上、下分离移位,其成角及短缩重叠移位不明显,少有旋转畸形,这一点与锁骨中1/3骨折典型移位特点不同。我们认为治疗锁骨外1/3骨折的关键在于纠正分离畸形,也就是,使骨折近段向下和骨折远段向上,并调整对线。所以,我们选择提按升降手法及肩―肱―胸外固定术来达到这一治疗目的。采用肩―肱―胸外固定术是因为锁骨外1/3骨折后出现远骨折段较短,着力点少,若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可以出现骨折再移位、内固定物容易松动甚至穿出皮外、骨折不愈合等情况,而肩―肱―胸外固定术可克服上述缺点。另外,外固定术还具有如下优点。首先,操作简单,损伤小;其次,所用聚氨酯绷带硬化后具有质轻、透气性强等特点,固定后患者自觉舒适轻便;再次,此类绷带强度很高,能承受重量,有效拮抗伤侧上肢重量,防止骨折远段向下移位。使用三角巾悬吊伤侧上臂于胸侧壁,有利于调整锁骨断端间的对线关系。

在现行的教科书中提到膝顶复位法属于牵引与对抗牵引的方法,向后上的扳提的作用力较大,而向外的牵引力较弱,往往因远侧骨折端向外的牵引力不够,影响手法复位[2]。笔者运用手法整复、肩―肱―胸外固定术,从而使复位较为容易。锁骨处于皮下,在整复过程中手感即可了解骨折对位情况,但复位时切忌手法粗暴,以防骨折断端伤及锁骨下神经及血管或刺破皮肤造成严重后果。

手法复位治疗锁骨骨折,患者痛苦小、恢复快,可免去手术带来的副损伤及二次手术的痛苦,但有一定的适应证,开放性骨折或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骨折、粉碎性骨折及有喙锁韧带断裂的锁骨外端或外1/3有移位的锁骨骨折应选择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3]。

对于儿童锁骨外1/3骨折,更应首选手法复位外固定术。这是由于儿童期肩锁韧带附着于锁骨外端软骨周围,并与骨膜交织延续,喙锁韧带与锁骨外侧下骨膜管相连。Rogers(1970)认为在骨发育成熟前,韧带连接强度是骨―软骨连接强度的2-5倍。因此锁骨外端软骨与干骺端交界区便成了儿童肩锁关节的生物力学薄弱区。一旦发生骨折,将发生锁骨外侧骺或软骨分离,背侧骨膜撕裂,剥脱下移,而肩锁及喙锁韧带则保持完整。骨折断端间因有骨膜管相连,手法复位后稳定性好,所以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后,骨折愈合快,极少有畸形后遗症。

参考文献

[1]刘云鹏,刘沂.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99-200.

[2]陆裕朴,胥少汀,葛宝丰,等.实用骨科学(第三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562.

篇(5)

本组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23~60岁。平均43.5岁;病程5个月~10年。L.3~4突出者2例,L.5~S.1突出者21例,L.4~5、L.5~S.1双节段突出者6例,合并椎管狭窄者4例,合并侧隐窝狭窄者7例。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腿痛,有明显的根性和马尾神经损伤体征。均经CT或MRI确诊。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该病病程长,反复发作,患者担心手术治疗伤及神经或预后不良,产生恐惧、焦虑情绪。术前责任护士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请手术成功者现身说法,讲明情绪与疾病的关系,良好的心理状态能促进机体的恢复,使患者身心处于接受手术的最佳状态。

2.2 术前准备 术前3 d备皮,第1~2天用肥皂水清洗备皮区,术前1 d剃净毛发,用75%酒精消毒,注意不损伤皮肤。术前12 h禁食,4~6 h禁饮,以排空胃肠道。术前1 d按照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行留置导尿术,保持尿管固定、无菌、安全、畅通。

2.3 术前指导 术前1周训练患者在床上使用二便器,以适应术后卧床的需要。教会患者床上锻炼腰背肌及滚桶式翻身。术前1周戒烟,并做深呼吸,防肺部感染。糖尿病患者指导其合理饮食、正确服药,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高血压患者嘱其按时服药,定时测量血压.以保持正常血压。

3 术后护理

3.1 密切观察病情 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去枕平卧6 h,头偏向一侧,以防呼吸道并发症及头痛。腰部垫一软垫,既能压迫止血,又可减轻背部脊柱负担。6 h后协助患者滚桶式翻身,切忌扭曲。密切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情况,二便有无改变,伤口有无渗血及敷料是否脱落。若于术后3~6 h伤口胀痛,双下肢及会疼痛、麻木、乏力、排尿困难等症状,高度怀颖伤口血肿形成,伤口血肿可压迫马尾神经及神经根,造成不可逆的神经损伤。应立即报告医师,彻底清除血肿。

3.2 引流的护理 为防术后渗血淤积于伤口内造成感染导致手术失败,术后一般采用负压引流器。要确保负压引流器完好无损并保持通畅,防止引流管扭曲或被凝血块阻塞。引流管各接口及引流管应低于伤口40 cm。严密观察记录引流液性质、量、颜色的变化,术后48~72 h拔管。

3.3 功能锻炼 此类患者长期缺乏腰背肌功能锻炼,尤其术后卧床,肌力进一步减弱,使脊柱的稳定性减低。同时由于术中对硬膜外脂肪、神经根周围组织有创伤及术后积血等,易发生硬脊膜及神经根周围粘连。轻度粘连无症状,重度粘连可导致手术失败。为了减少或避免神经根粘连,术后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加强功能锻炼。方法如下:①术后第1~2天嘱患者开始行主动和被动屈伸双下肢,并做直腿抬高运动,幅度逐渐增大;②术后4~5 d,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先用五点支撑法,3 d后增加飞燕式,2周后改用三点支撑法。

3.4 饮食护理 禁饮、食6 h后,按骨伤科分期辨证饮食,早期(术后1~2周)气滞血瘀,宜选择清淡可口,易消化而富有营养的饮食,如青菜、米粥等,忌油、腻、生、冷、酸、辣之品;中期(2~6周)筋骨未接,应进清补之品,如牛奶、维生素等,以促进气血恢复;后期(6~8周)则进滋补肝肾及含大量蛋白质、钙、磷的食物,如骨头汤、动物肝脏等,以补养气血,强壮筋骨。

3.5 二便护理 术后常规留置导尿2~3 d,碘伏棉球擦洗尿道口2次/d。预防感染。观察尿液的颜色、性状、尿量。便秘者可采用腹部热敷,并沿结肠走向按摩腹部,必要时给予开塞露或番泻叶30 g泡水服用。

4 出院指导

4.1 嘱患者调情志、慎起居,保持良好的心情和舒适的环境。

4.2 继续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

4.3 1周内带腰围下床,3个月内不负重。半年内不宜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弯腰抬重物,避免腰部再次受伤。

4.4 定期复诊。

5 小结

心理护理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密切观察手术患者心理活动,做好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有助于消除患者心理负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促进康复。功能锻炼在术后恢复中起着重要作用。腰背肌功能锻炼可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有利于增强脊椎的稳定性,防止复发。直腿抬高训练能防止手术后期神经根粘连,提高手术疗效。

篇(6)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Xue-sai-tong injection on the hemorheology of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lower limb orthopedic operation and the nursing experience.Method:69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lower limb orthopedic oper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February 2014 were injected with Xue-sai-tong injection,and intervened with specific nursing management.Result:No one had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ccurred in the 69 patients.After treatment,indexes of whole blood viscosity,plasma viscosity,erythrocyte aggregation index and fibrinogen conten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P

【Key words】 Xue-sai-tong injection; Hemorheology; Lower limb deep vein thrombus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Yiyang City,Yiyang 413002,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1.03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limb deep vein thrombus,LDVT)是周围血管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病发病后会引起程度不同的全身反应,例如体温升高、脉率增快、白细胞计数增多等。当静脉血栓不断滋长、蔓延,累及下肢整个深静脉、浅静脉及其分支,甚者可引起强烈的动脉痉挛,若导致股青肿,数小时内整个患肢出现肿胀、发凉、紫癫、皮肤出现水泡、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甚至有出现休克、肢端出现坏疽而需要截肢的严重后果,后期因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1]。LDVT是骨科下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2],其中髋关节骨折、髋关节成形术和膝关节成形术达48%、51%、61%[3]。骨科术后形成LDVT的主要原因是血管内壁受损、血液高凝状态及静脉血流缓慢[4],以上原因均能够不同程度影响血液流变学指标。本文对2013年1月-2014年2月69例骨科下肢手术患者应用血塞通注射液,观察其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以及骨科下肢手术术后预防下肢DVT形成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下肢骨折手术住院病例69例,男36例,女33例,年龄22~60岁,平均(48.40±16.30)岁,股骨干骨折22例,股骨粗隆部骨折16例,股骨远端骨折8例,胫腓骨骨折15例,胫骨平台骨折8例。

1.2 治疗方法和检测指标 患者术后第1天起静脉滴注血塞通注射液(昆明制药),400 mg/(次・d),14 d为一疗程。常规使用抗生素抗炎。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15 d凌晨空腹8 h以上经肘静脉使用无添加剂真空采血管采取血标本3~5 mL左右,室温下静置2 h后,经处理后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数据由医院检验科统一提供。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69例骨科下肢手术患者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手术切口局部无渗血、无感染、无血肿或坏死,修复良好。结果显示,骨科下肢手术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其中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沉降率和纤维蛋白原值增高最为明显。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护理方案

3.1 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心理因素在各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越来越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骨科下肢手术患者的心理因素同样也影响着疾病的转归,故患者的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骨科下肢手术患者,常因为遭受意外受伤及手术创伤的双重打击不能及时缓解,往往存在恐惧、急躁、抑郁以及焦虑等不良心理,对突发的躯体运动感觉功能障碍不能接受,经常忧虑躯体运动感觉功能障碍会影响到出院后的社会工作和日常生活能力等,而不良心理因素可以加重病情,甚至导致各种并发症,而疾病又影响着心理状态,非常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影响着疾病的正常转归,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应该根据骨科下肢手术患者的心理状况,对其术前加强健康宣教及必要的心理疏导,尽可能的消除其不良心理障碍,并介绍本院成功的案例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活动,制定健康活动计划,术后指导并鼓励患者主动进行早期肢体功能锻炼[5]。具体为:术前应进行预防宣教,向患者详细讲解下肢DVT发生的原因及后果,术后详细讲解静脉血栓常见症状及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克服患者的抑郁、急躁、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让患者以健康、向上、愉快的心情主动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以预防LDVT的发生。

3.2 饮食护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护理是满足患者最基本生理需要的重要护理措施之一,是实施整体护理重要环节。护士应该在全面评估患者营养与饮食状况的基础上,确定存在的健康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帮助维持或恢复患者良好的身体。具体饮食护理原则为:(1)低脂、低胆固醇膳食:术后早期适当限制荤食摄入,控制血脂在适当水平,是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措施之一。饮食中少吃富含胆固醇的食物,脂肪占总热量20%为宜,并且以含多链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为主,动物脂肪不应超过总脂量的1/3。(2)高纤维膳食:膳食中纤维可与胆汁酸结合,增加粪便中胆盐的排泄,有减少血栓形成的作用。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主要是粗杂粮、米糠、麦麸、干豆类、海带、蔬菜、水果等,每日摄入纤维量35~45 g为宜[6]。

3.3 观察护理 骨科下肢手术术后临床护理人员应该严密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情况,包括患肢远端皮肤温度、颜色、足背动脉搏动、血氧饱和度以及毛细血管充盈情况等;定期测量患肢周径的变化,并同健侧肢体比较,做好记录。同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血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应高度警惕肺栓塞发生。

3.4 功能锻炼护理 (1)腓肠肌挤压:康复训练师左手将患者患肢抬高并固定患肢踝部,右手贴附于患肢腓肠肌做从下往上、有节律的挤压,以不引起疼痛为度,挤压与放开交替进行,频率为20次/min左右,每次持续3~5 min,约4~6 h/次。(2)足踝的被动运动:康复训练师左手固定患肢踝部,右手握住患肢前足做踝部关节屈伸运动、足内外翻、外伸运动和内屈、内翻、外翻、外伸组合而成的环转运动,频率为10次/min左右。如患者神志清醒,应指导患者行踝关节主动运动,用力背伸、趾屈,配合做深呼吸锻炼,可加速下肢静脉回流[7]。

3.5 机械护理 (1)高危患者可运用循序减压弹力长袜,通过弹力作用刺激小腿肌肉加速静脉回流,预防DVT形成;(2)尽早使用间歇充气压力泵,通过有节律的进行充气膨胀挤压、放气,形成对肢体组织的循环压力,达到促进静脉回流、加强动脉灌注、改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包括微循环)、防止凝血因子的聚集及对血管内膜的黏附,增加纤溶系统的活性,预防深静脉血栓(DVT)、消除水肿,促进愈合,防止肌肉萎缩,改善周围血管功能的疗效;(3)足底静脉泵的及时使用,根据个体差异,每天2次或3次,每次12 h,疗程10 d,动静脉脉冲系统能在瞬间产生高速血流,消除静脉淤滞,促进血液回流,形成血液湍流对静脉瓣膜后方进行冲刷,防止血栓在这里形成[8]。

4 讨论

血液流变学(hemorheology)是研究血液宏观流动性质,人和动物体内血液流动和细胞变形,以及血液与血管、心脏之间相互作用,血细胞流动性质及生物化学成分的一门科学。血液流变学主要包括微观血液流变学和宏观血液流变学两个重要方面。前者研究血液有形成分的流变学特性,如红细胞的变形、聚集、表面电荷,血小板聚集性、血小板黏附性等,又称为细胞流变学(cellular hemorheology);后者有血液黏度、血浆黏度、血沉、血液及管壁应力分布。随着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后者发展到从分子水平研究血液成分的流变特性,如红细胞膜中骨架蛋白、膜磷脂对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血浆分子成分对血浆黏度的影响等,故称为分子血液流变学(molecullar hemorheology)。血液流变学在临床中的应用广泛,从疾病的预测预防到疾病的诊断、治疗乃至预后判断;从相对集中于心脑血管性疾病的研究,拓展到对临床各科疾病的探讨;从宏观逐步深入到细胞乃至分子水平[9]。

作为临床上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深静脉血栓形成,又称血栓性深静脉炎,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临床上轻者无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10]。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上常常可以分为两类: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远端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中,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部位位于N静脉或以上,远端深静脉血栓形成部位位于N静脉以下。而下肢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急慢性肺栓塞栓子的主要来源[11]。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血液流变学机制主要有:下肢静脉血管内皮受损,全身血液高凝状态和下肢静脉血流缓慢。具体为:首先,血管内皮细胞在生理状态下具有防治血栓形成的作用,而当其损伤时引起血小板的聚集激活凝血系统,在下肢骨折病例中骨折可引起邻近血管的直接损伤除此之外,手术牵拉对血管的刺激也能造成间接损伤;其次骨折术后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可能是DVT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之一,术后静脉血D-二聚体增高是血液高凝状态的反映;再次,静脉血流缓慢在DVT形成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患者术后因为疼痛或肢体活动受限导致卧床和不敢活动肢体血液失去肌肉泵的泵血作用或肌肉泵的泵血作用减弱动静脉血流变慢甚至瘀滞,成为血栓形成的基础之一[12]。

血塞通注射液主要成分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三七的提取物――三七总皂苷,具有活血祛瘀,通脉活络之功效。血塞通注射液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主要用于脑梗死,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创伤性脑损伤,支气管肺炎[13-16]。现代医学研究显示其能够显著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临床用于气滞血瘀、络脉瘀阻证[14]。曹洪等[17]采用股静脉结扎法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模型日本大耳白兔研究血塞通注射液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及其机制,结果显示血塞通注射液可能能够通过减轻机体内脂质过氧化(MDA)及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SOD),以达到保护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抑制其损伤的作用,从而起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黄有荣等[18]通过探讨静脉注射三七总皂甙注射液对左后肢体股骨近端骨折石膏外固定模型新西兰大耳兔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发现三七总皂甙能够较好的降低血液黏度及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作用,说明三七总皂甙具有减少创伤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但是血塞通注射液应用于骨科下肢手术患者预防DVT的临床研究尚未见报道。

在临床医学研究中,血液流变学常用的检测指标主要有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清黏度、红细胞比压积、血沉、红细胞变形能力(刚性/变形性)、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等7项,而临床上最基本和最核心的指标主要有4项: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19],而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等作为血液流变学的重要客观指标,可以作为监测病程、判断预后、指导用药的重要指标之一[20]。本研究中,笔者拟通过观察血塞通注射液对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4项最基本和最核心的指标,研究其对骨科下肢手术术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以及预防下肢DVT形成的作用。结果发现血塞通注射液能够有效地改善骨科下肢手术患者术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缓解骨科下肢手术术后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有效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同时中药三七具有止血之功效,不会引起血液凝固学异常,导致出血危险性增加。

国内对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及其可能所致的危害,大部分临床医护人员和高危患者均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因此,应加强对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并积极大力开展相关知识的宣传工作,同时针对DVT发病原因,笔者对骨科术后患者早期实施护理干预,从心理调护、饮食指导、功能锻炼和动态监测评估等不同角度最大程度地干预DVT形成的因素,达到预防DVT形成的目的,从而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迅速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达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这就要求临床护士在骨科术后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中,能够通过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水平,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全面且专业性的评估,切实了解专科疾病的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其可能的危害,并能够提供正确有效的防范。

参考文献

[1] 吕勃川.康脉Ⅱ号胶囊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分子机制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

[2] 占紫龙,艾江平,丰景斌,等.持续被动活动预防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评价[J].中国中医急症,2014,12(2):315-317.

[3] 万圣云,徐周纬,潘升权,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诊断的研究进展[J].当代医学,2009,15(34):25-27.

[4] 曾祥永,周锡国,裴太蓉.骨科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及防治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6):928-930.

[5] 陈嫣红,陈伟莲,刘伟琼.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当代医学,2011,14(27):4-6.

[6] 杨荷兰.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3,14(5):771-775.

[7] 宋利红.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4):347-348.

[8] 程金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的预见性护理[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2):55-56.

[9] 毛江洪,汪青山,钮心怡,等.临床血液流变学的研究现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3,15(5):148-151.

[10] Geerts W H, Pineo G F, Heit J A, et al.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the Seventh ACCP Conference on Antithrombotic and Thrombolytic Therapy[J].Chest,2004,126(3 Suppl):338S-400S.

[11]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预防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指南(草案)[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25(2):118-119.

[12] 占紫龙,艾江平,丰景斌,等.持续被动活动预防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评价[J].中国中医急症,2014,14(2):45.

[13] 嵇扬,沈娟,聂渝琼,等.血塞通注射液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35(7):1405-1406.

[14] 陈锋,阳生光,蒋佩琴,等.血塞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的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2(7):15-17.

[15] 罗国林.血塞通注射液在120例急性支气管炎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3):136.

[16] 刘清萍.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160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1):23-24.

[17] 曹洪,张颖,张功礼.血塞通注射液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实验研究[J].中医正骨,2008,12(5):6-8.

[18] 黄有荣,蒋攀峰.三七总皂甙预防兔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9,13(3):15-17.

篇(7)

尺桡骨干双骨折是临床较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约占全身骨折发生率的6%[1]。尺桡骨干是远侧复合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前臂的旋转及肘腕关节的伸屈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2]。本研究对本院2011年4月-2012年3月采用切开复位动力加压接骨板内固定进行治疗的46例尺桡骨干双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4月-2012年3月收治的46例尺桡骨干双骨折患者,其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21~72岁,平均(47.69±10.25)岁;骨折类型:斜型27例,横型2例,粉碎型5例,螺旋型8例,多段骨折4例;其中开放性骨折者4例,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2例,伴有上、下尺桡关节半脱、脱位者5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时机 对软组织肿胀不重的闭合性骨折患者可行急诊手术治疗,对软组织肿胀较严重的闭合性骨折可先给予消肿后在行手术治疗,手术前做好术前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向患者解释病情及手术目的、意义。患者同意后进行手术治疗。

1.2.2 手术入路 首先给予患者麻醉,待麻醉成功后,将患者患肢外展置于桌上,桡骨中上段骨折患者可取掌侧入路,在旋前圆肌与旋后肌止点之间切开骨膜,充分将骨折处暴露出[3]。在桡骨远侧1/2段入路,可将桡侧腕短伸肌、拇长展肌及拇短伸肌牵向尺背侧,将桡侧腕长伸肌及肱桡肌牵向桡掌侧,于桡骨外侧切开骨膜,充分将骨折处暴露。

1.2.3 骨折复位内固定 (1)对双侧均有明显短缩或重叠移位的尺桡骨干双骨折患者,在充分显露两侧骨折段后,可先纠正患者短缩移位,使其恢复尺桡骨长度,再行骨折端及骨折块的复位固定[4]。(2)对于复杂的多段粉碎性骨折患者,可先自桡骨远端背侧切小口,将分离肌腱钻入一枚克氏针通过桡骨远侧段髓腔,同时,将粉碎性骨折段的骨折块复位并用细钢丝捆扎,使克氏针通过骨折块合成的髓腔进入桡骨近侧段主骨的髓腔内,并将骨折端及骨折块复位用细钢丝捆扎,置钢板于桡骨外侧面用多把持骨钳夹持,待复位稳定后,从钢板近端第1 孔开始逐一将克氏针退出,拧入螺钉固定[5]。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加强围手术期护理[6],防止术后并发症。

1.3 评价标准 腕关节及尺桡关节活动范围,优:≥80%;良:55%~79%;可:35%~54%;差:

2 结果

本组46例患者,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处均达到解剖复位。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达到Ⅰ期愈合,无感染、骨筋膜室综合征、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其中腕关节及尺桡关节活动范围优18例,占39.13%;良26例,占56.52%;可1例,占2.17%;差1例,占2.17%;优良率达95.65%。

3 讨论

尺桡骨干双骨折是临床骨折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其骨折移位明显,复位困难,并发症较多,预后较差[7]。尺桡骨干双骨折是骨科临床多见的骨折类型,由于患者本身的特殊性和尺桡骨干双骨折的复杂性,骨折移位情况有可能不能被普通尺桡骨干X线片准确地呈现。故建议行多角度透视后照片,并进行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以确定是否有其他合并损伤和骨折移位程度。据文献报道[8],闭合复位弹性钉髓内固定术在尺桡骨于双骨折患者中已开始广泛应用,但其固定后骨折不愈合机会较大。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具有对患者骨折有坚强的内固定,患者术后可以早期活动,不影响骨折愈合时间,恢复较快,骨折不愈合可能大大降低。但需第2次手术切开取出钢板螺钉的缺点。手法复位对于前臂骨折的解剖复位要求又很难达到[9],同时固定时间长,患者功能恢复较差。

本研究采用动力加压接骨板内固定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所有患者骨折处均达到解剖复位。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达到Ⅰ期愈合,无感染、骨筋膜室综合征、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其中腕关节及尺桡关节活动范围优18例,良2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可达95.65%。说明动力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有助于骨折复位及其功能恢复,且操作易于掌握,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君,侯新芳.手法复位闭合弹性钉内固定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73 例[J]. 山东中医杂志,2010 ,29(7):462-463.

[2] 王保存. 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 (3) : 67-68.

[3] 张祥勇.动力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8):1998-1999.

[4] 母昌宏.闭合性尺桡骨干双骨折采用夹板加石膏托外固定治疗[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 3 (3) : 97-97.

[5] 欧清彬,林哲辉,曾蔚林.尺桡骨干双骨折双重夹板外固定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 24 (8) : 77-78.

[6] 邝文彬.尺桡骨干双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综合护理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0(7):80-81.

[7] 马晓春.不同治疗方法对尺桡骨干双骨折前臂功能的影响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5):738-739.

篇(8)

我院2003年1月至2004年3月收住老年围手术气患者51例,其中男27例;女24例,年龄60~69岁36例,70~79岁12例,80以上3例;伴有糖尿病者3例,单纯高龄患者48例(最大85岁,最小60,平均68岁。)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心理病理与疾病的关系是辨证的,心理活动伴随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同时心理状态也不时地影响着疾病的发展和转归,并且贯穿于诊断,治疗和护理的始终。多数老年患者对平时对自己能独立生活而感到自豪,但因突然损伤,造成肢体不能活动,卧床不起,许多事情依赖医护人员,或者得子女的照顾,因而失去“独立”并为此而烦躁,容易发脾气。结合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着重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护理:①手术是一种令人产生恐惧的治疗手段。尽管他们以有接受手术的思想准备,但在手术即将实施之前,一些极其微小的刺激仍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常于手术前深入病房,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稳定情绪、争取合作,向他们解释手术的一般知识耐心的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请一些手术效果好的患者介绍他们的手术体会,从而减轻心理紧张和恐惧。并耐心细致地讲述骨折的性质、手术目的、大致手术过程、手术时间、术后如何功能锻炼及愈后情况,使他们做到心中有数,积极配合治疗;②感情支持:老年患者总是希望别人了解他们的疾病,关心和尊重他们,我们在工作中,要适当的称呼患者,不要喊床号,操作要稳、轻、快、减少患者的痛苦,认真倾听患者的感受,深入了解思想动态及感情需求,给予同情、关怀、使患者产生信任,感到温暖消除术前的各种不安因素,使患者愉快的接受手术;③争取家属的配合,给患者更多的关心、体贴:老年人在患病时特别希望得到亲人的关怀和照顾,我们请家属抽出时间尽可能多陪伴患者,多与其交谈,给予精神安慰,满足其合理的要求,悉心照顾其生活起居,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2.2 饮食护理 手术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手段,机体组织从创伤到组织愈合需要足够的营养成分,营养状况与骨科手术后的康复以及手术耐受力都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术前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营养知识宣教,让其明白合理饮食对疾病康复的作用,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进行正确的指导。经常指导患者做好饮调整,嘱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多维生素的食物。如每日早晚各加一个鸡蛋,半斤牛奶,中午吃适量肉类,一日三餐均有新鲜蔬菜,早餐、晚餐前1 h或晚餐后1 h吃水果,3餐/d主食粗细粮合理搭配。

2.3 正确估计病情及手术耐受力 老年人生理储备能力有限,对手术的耐受力与年龄的增大成反比,尤其是伴有严重多病的患者,手术的创伤可使多病的病情加重,增加手术失败率。为此,手术前对老年患者应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深入病房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检查和观察,正确估计手术的耐受力,警惕潜在疾病的发作和及时的发现加重并发症的因素。

2.4 一般护理 做好辅助检查,如血尿常规,粪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磁共振、肺部X线检查、生化检查、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等。标本送检后,要注意随时了解检查结果,这些检查结果能提示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及早发现某些疾病,并且常规备皮、备血、青霉素及奴夫卡因皮试等,吸烟者禁烟,指导患者在床上大小便,深呼吸锻炼肺部功能,对精神过度紧张难以入眠者,适当用镇静药物以保证睡眠充足。

3 术后护理

3.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摆好后注意检测生命体征,尤其是老年患者麻醉苏醒比较差,护士应严密守护患者至清醒,一般手术后4 h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次,连续几次正常后按常规测量。并高度重视心血管功能变化;对肾功能不全者,注意观察尿量变化;对糖尿患者要定时监测血糖、尿糖,防止出现酮症酸中毒,并注意观察伤口敷料及伤口情况,以防止伤口感染。

3.2 疼痛的观察及护理 手术后的切口疼痛一般在麻醉作用消失后,疼痛逐渐加剧,术后24 h最为剧烈,而老年人对疼痛的耐受力较差,我们应有效解除,保证患者足够的休息与睡眠,利于术后康复。目前,药物镇痛仍是解除手术后伤口疼痛的重要措施之一。用药前应查清疼痛的性质、引起疼痛的原因,必须解除因外部压迫或缺血等原因引起的疼痛。并注意强调药物剂量不可过大,在行早期功能锻炼前,应用止疼药,也可减轻活动引起的疼痛。

3.3 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及趾(指)活动 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及活动情况是骨科手术后最常见,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尤其老年患者年老体弱,血液循环差,更引起重视。因此手术后的护理应特别注意血运情况。上肢手术后要触摸挠动脉尺动脉,下肢手术后要触摸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观察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程度。若手压皮肤松开后血液不能马上返回或返回缓慢,肢端皮肤发青、发紫、发凉、肿胀及手术后疼痛,特别疼痛呈脉动性加剧,都可提示血液循环障碍,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给予处理。术后应抬高患肢,使之高于心脏水平,且患肢远端高于近端,促进静脉血液回流,预防肿胀。

3.4 卧床并发症 高龄患者容易发生术后并发症。①骨折患者卧床并发症较多,多由于长期卧床所致。卧床并发症包括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及便秘等。老年人的血液循环差长期卧床经久不改变,易致软组织受压,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褥疮。尤其皮肤经常受潮湿摩擦、床单皱折不平整,患者使用便盆时,护理不当易使皮肤受损诱发褥疮,对这类患者应2~3 h翻身或更换肢置1次,在臀下垫气圈,并按摩受压部位皮肤,患者病情许可时还要患者起坐,主动活动,鼓励患者深呼吸和咳嗽,有痰尽量排出。鼓励患者多饮水,利尿,防止泌尿系统感染。术后三天食含盐食物,少吃甜食,有利于减少便秘的发生,可能与钠离子吸收过程中改变内分泌增加肠蠕动有关;②在保证营养摄入的基础上,进食新鲜水果和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增强肠蠕动以预防便秘。

3.5 康复指导 骨科手术的康复期较长,且需要一定时间的卧床休息。从而限制了全身和局部的正常活动,若指导、护理不当,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发生挛缩及粘连,影响术后康复。因此,骨科手术后的功能锻炼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应早期开始,贯穿始终。功能锻炼的内容和方法应根据患者的伤情及手术的部位、性质、手术方法、全身健康情况而区别。活动时间、强度、范围都要因病而宜,因人而宜,以患者感到疲劳和疼痛为度,老年患者由于本身年纪大,体制又虚弱,常不配合进行锻炼,因此,向患者的家属解释功能锻炼的必要性,传授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首先鼓励患者做患肢远端功能锻炼,再鼓励患者做全身活动,功能锻炼由帮助患者被动运动逐渐过度到自觉活动,知道功能恢复。

4 体会

骨伤科疾病的护理工作任务十分艰苦而繁重,做好骨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及患者康复的一个重要环节。骨伤患者常因运动系统障碍,或由于治疗的需要而被限制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翻身、进食、入厕大小便等都需要人照顾,长期卧床患者容易合并褥疮、肺炎、泌尿系统感染。不论是骨关节的损伤,还是骨关节疾病,在护理工作中除应精心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外,还应主动热情照顾患者的精神生活和饮食,配合医生密切观察病情,积极预防和处理合并症,使患者早日康复。

篇(9)

社会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对当代医学有着巨大的挑战,老年群体有其自身特点,老年人群钙质流失速度加速,机体代谢缓慢,较易产生骨质疏松症,女性尤其如此。髋部骨折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占有很大比重,而股骨颈骨折占比已超过髋部骨折的50%。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是重建髋关节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作用[1-2]。然而,骨折损伤与慢性病发病病程不同,患者易产生心理负担,手术创伤及术后恢复的担心会是患者产生忧虑。因此,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心理及并发症有着重要作用[3-4]。我院自2014年6月~2016年6月开展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60例,围手术期给予密切护理配合,在太仓地区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现将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共60例,全部来自我院骨伤科住院部。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62~92岁,中位数76岁;所有患者均为单侧骨折,临床诊断为股骨颈骨折,其中左侧32例,右侧28例。伴高血压病者46例,伴糖尿病者24例,伴房颤者3例,伴慢性支气管炎者5例。

1.2方法 本研究中,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麻醉满意后患者取侧卧位,于患侧髋关节作一约10 cm左右手术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阔筋膜张肌,部分切断臀中肌、臀小肌,打开关节囊,暴露切除股骨颈,清理髋臼,注意止血,股骨上段开口、扩髓至合适深度,放置人工股骨头假体,被动活动关节见位置良好,清点器械无误后逐层缝合伤口,留置引流管。术后予抗感染、抗凝、消肿等治疗,术后48 h内引流量减少后于拔除引流管。术后按时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2 护理

2.1术前准备 术前1 d与手术医师沟通手术情况及需要特殊注意事项、需要提前准备手术器械,参与患者术前讨论,特殊患者重点沟通。在患者术前访视中,提前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基本手术流程及手术可能出现的情况,解答患者及其家属围手术期的疑问。手术安排于骨科手术专用手术间,应用层流净化,保持手术室内温度为22℃~25℃,相对湿度为50%~60%[5]。

2.2术中配合 术前等待过程中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建立静脉通路,注意调整输液速度。对患者是否按医嘱规定禁食禁饮,检查患者饰物、假牙等处理情况。协助麻醉医师准备完善各种麻醉及急救用品。在麻醉穿刺时帮助患者进行调整,协助麻醉医师完成穿刺。巡回护士需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帮助连接吸引器连接管、电刀,根据主刀医师意见调整电刀功率;术中扩髓经常有碎骨块堵塞导管,注意及时疏导;根据术中需要随时拆用器械及缝合线等。器械护士必须熟知手术步骤,术中集中全部注意力,正确量取股骨头直径,逐渐有小号至大号扩髓,在传递时要做到准确、快速、主动。并及时做出提前预判,节约手术时间。使用后的弃置的器械需及时清理,保持手术台整洁,随时清点术中器械。

2.3术后处理 搬运患者需做到伤害最小化,不能外展外旋患肢。随麻醉医师护送患者回病房后要完成与病房护理交班,重点问题重点交代。向患者家属交代术中简单基本情况,交代麻醉注意事项,耐心细致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相关问题,尽可能通过沟通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焦虑情绪。

3 结果

本组患者60例术前情绪稳定,麻醉及手术配合良好,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所有患者均对手术表示满意,术后3个月进行Harris功能评分,优18例,良34例,中8例,差0例。优良率86.67%。

4 讨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在恢复老年患者关节功能,防止并发症,提高生存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其突出优点[6]。因此,提高护理手术配合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老年患者因髋部骨折出血较多,且造血功能较弱,红细胞、血红蛋白等常持续在较低水平。因此,手术前需了解患者基本情况,与麻醉医师沟通麻醉方式及需要准备的事项,术前做好准备工作,并与主刀医师沟通了解特殊器械,熟悉手术流程,并检查人工假体准备是否完备。尽可能协助主刀医师节约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同时,高龄髋关节骨折由于发病突然,患者缺乏相关医学知识,易产生焦虑、甚至抑郁等负面情绪[7]。因此,术前积极消除患者的疑虑非常重要。高龄患者适应能力相对较弱,对与患者的顾虑需根据个体情况一对一单独解答。高龄患者认知能力亦相对较弱,因此,术前与高龄患者的沟通务必要更加耐心,语气和语速需适当放缓,对与重复性的提问要加倍耐心解答。可通过介绍其他已经历过此过程患者的经历给予患者信心。现代护理对人文关怀十分注重,人文护理更是把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贯彻在护理工作之中[8],与患者围手术期的良好沟通,可以增强医患之间互信,提高患者对医患人员认同感,提高患者依从性,本研究患者均表示满意。

本研究患者均为高龄患者,手术前需密切注意手术禁忌症,及时发现皮肤破损、静脉曲张感染、足部真菌感染等情况[9],并及时与手术医师沟通,必要时停止手术。且高龄患者多伴由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疾病,老年患者本身机体功能的衰退会增加术中并发症发生几率,麻醉风险亦增加[10]。术前需调整患者血压、血糖等位于合理水平,术中配合麻醉师做好患者监测生命体征工作。

通过临床研究归纳总结,本研究中围手术期护理需做到以下原则:①始终以患者为中心,一切工作以让患者获得最大健康收益为出发点。围手术期中要时刻根据患者的要求进行解答、解决相关问题,做到医护配合最优化。②充分认识到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性。手术室手术时间短暂,只占到整个围手术的一部分,要有围手术期观念,做好整个围手术工作。③认识到护理角色定位的重要性,密切与麻醉医生及手术医生沟通,完善围手术期各治疗角色之间配合。护理工作与麻醉医生、手术医生虽一起工作,但工作范围不同,手术以医生工作为主导,患者个体化差异大,因此,与医生的交流可以针对个体完成个性护理,使护理工作更加出色。④严格无菌操作观念。感染是髋关节置换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无菌操作至关重要。术前应用抗生素及手术超过3h均需应用抗生素,术中戴双层手套,采用层流手术间等非常重要。⑤严格查对制度。术中要对术中纱布、器械、缝合针线等相关物品严格牢记位置及数量,术前、术中、术后仔细查对,必须做到准确无误。

参考文献:

[1]李智勇,孙然,张奇,等.2064例股骨颈骨折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创伤杂志,2009,25(12):1064-1067.

[2]李亚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50例护理配合[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8):68-69.

[3]莫丽华,莫凤莲,罗燕云,等.老年股骨颈骨折38例围手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5):53-54.

[4]宋强.舒适护理在提高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数十种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1(4):777-779.

[5]王琪.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护理配合[J].医学信息,2010,23(5):1458-1459.

[6]吕萍.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53例护理配合[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7):89-90.

[7]陈文媚,黄惠燕,罗润娥.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的护理配合[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5):107-108.

篇(10)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162-02

小儿四肢骨折可造成骨折周围软组织的严重损伤。毛细血管破裂出血、组织水肿。受伤24―72小时为肿胀高峰期。局部肿胀淤血。压迫周围神经不但会引起疼痛,出现皮下瘀斑,还会出现张力性水泡。出现水泡则为手术禁忌症。这种骨折后期引起的肢体肿胀也会影响手术进行及手术的效果。我院小儿骨科在儿童创伤急性期、后期应用中药冷热敷结合法防止肢体肿胀、疼痛,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3月―2010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小儿住院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12岁,上肢21例,下肢19例。入院时肢体无明显肿胀者15例,轻度肿胀9例,中度肿胀11例,重度肿胀5例。

1.2 方法

1.2.1 中药冷热敷方法急性期采用伤科七里散给予冰敷,根据用药情况调制药膏量。将患肢平放于铺有透气防水中单的软枕上,平行于软枕长轴,保持外展中立位,略高于心脏水平。敷药前清洁皮肤,评估患者伤势及肢体肿胀程度,观察有无剧烈疼痛、并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向患者讲解冰敷的作用。根据患肢情况,选择大小合适的医用棉垫,把已备好的中药膏剂均匀地涂于棉垫中间,厚薄适中,四周空出2~3cm以防药膏外溢。药膏敷于患处后,将患肢下的防水中单向上反折,覆盖于患肢上,再将冰袋用毛巾裹好放于患处两侧上方。中药棉垫每日更换一次,冰袋每2h更换一次,最多不超过72h。72h后停止冰敷一天,改用舒筋止疼水热敷。热敷前同样评估患肢肿胀程度,清洁皮肤,患肢按冰疗敷方法摆放。先将舒筋止疼水涂擦患处,然后后用红外线烤灯照射,每次30分钟,每日两次。中药冷热敷持续到患肢肿胀疼痛完全消失为止。

本组40例小儿四肢闭合性骨折患者均与入院后实施了中药冷热敷。除15例轻度以内肿胀的患者于入院时进行骨折手法复位后开始中药冷热敷外,其余患者均在骨折复位固定前开始中药冷热敷,在患肢皮肤出现皱褶、体积逐渐趋向健肢时,即停止中药敷,待肿胀完全消除后,再行骨折固定。

2 结果

40例患者经过中药冷热敷护理,15例患肢无肿胀者,在骨折闭合手法复位外固定后,冰敷时间在12h以内,中药外敷5~7天,未发生肢体肿胀;9例轻度肿胀者,冰敷时间24~48h,中药外敷2~3天消肿;11例中度肿胀者,冰敷时间24~48h,中药外敷3~5天消肿,5例重度肿胀者,配合脱水抗炎治疗,冰敷时间延长至72h后改用红外线热疗,中药外敷10天消肿,无1例张力性水泡发生。

3 讨论

3.1 中药冷热敷患肢能有效防止或消除肢体肿胀疼痛

骨折后肢体出现疼痛、肿胀是急性损伤性血肿主要的临床表现。筋肉受损,继而产生疼痛、肿胀,瘀斑等出血征象,究其病机,均属于各种原因所致局部气滞血瘀,脉络不和。损伤之初,脉络受损,血溢脉外,肿胀作痛。淤血不散,气机受阻,运化失常,故当治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祖国医学认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中医药膏外敷是中医骨伤科的特色,外敷能使药物直达病所,取效佳。损伤初期,以凉血、止血为先,活血、消肿止痛并重。伤科七厘散主要成分为血竭、冰片、麝香、红花,其中血竭祛瘀止痛、止血生肌,冰片清热止痛、消肿,麝香通络、散瘀,红花活血散瘀、止痛。用米酒调制,主治伤折初期气血离经、进行性肿胀。米酒活血、养血。调和诸药可促进药物吸收。加之早期冰敷,其低温抑制细胞活动、收缩血管的物理作用,可使神经末梢敏感性降及局部毛细血管的张力降低,减轻创伤疼痛,防止内出血、充血水肿、炎症扩散。使其凉血止血、活血化瘀的双向调节作用及抗炎消肿、行气止痛的药物功效充分发挥。

后期热敷应用舒筋止痛水,主要成分为三七粉、樟脑、五加皮、怀牛膝;其中三七粉止血散瘀、消肿止痛。樟脑通窍、止痛、辟秽。五加皮祛风湿、强筋骨。怀牛膝通血脉、强筋骨。75%酒精浸泡后使用,酒精渗透力强,可促进药物吸收。加之后期红外线热疗,可使肌肉周围的血管扩张,增加氧和营养物质向肌肉组织运送,活血化瘀,淋巴液流动亦加速,淋巴细胞的能动性趋于活跃,肌肉变得松弛,有助于受损组织愈合。

3.2 中药冷热敷的护理体会与注意事项

中药冷热敷治疗闭合性骨折缩短消肿时间、止痛效果显著,无毒副作用;未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在中药冷热敷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肢体肿胀的消长及患肢血液循环、感觉、运动情况,及时作好记录,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注意保护患者皮肤,防止冻伤或烫伤。

参考文献

[1]郭巧英.冰袋冰敷在四肢骨折早期应用的疗效观察[j].护理与康复,2007,8(6):551-552.

[2]柏亚妹.张曦.吴兴彪.芒硝冰袋冷敷减轻创伤肿痛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9(41):773-776.

篇(11)

1 一般资料

本科从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共206例,男120例,女86例,年龄18~62岁。受伤原因:车祸70例,高处坠落80例,重物砸伤56例。骨折部位:胸椎骨折76例,手术70例,伴有神经损伤6例,腰椎骨折130例,手术110例,伴有神经损伤者20例。

2 术前护理

①生命体征的监测及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血压的变化及生命体征并作好记录,由于早期生命体征不稳定或合并有胸腹部脏器损伤等。②心理护理:由于手术风险较大、术后需要绝对卧床,责任护士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了解并评估。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说明手术的目的和大致程序,告知患者需配合的事项和术前应注意的问题,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感受,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配合。③术前准备:术后卧床静养会使肠蠕动减慢,会增加尿潴留、腹胀、便秘的发生率。术前完善各项常规检查,术区备皮,备血,禁饮禁食的指导。并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保持大、小便通畅。观察患者的睡眠情况,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3 术后护理

①病情观察及生命体征的监测:护士应重视术后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术后当天仔细地观察患者双下肢感觉及运动状况,并详细记录。术后患者应去枕平卧硬板床,头偏向一侧,Q1 h测量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观察切口有无出血,保持切口引流管及导尿管通畅,防止管道扭曲、折叠、受压。准确记录24h引流量,一般术后24~48 h引流量小于50 ml且色淡即可拔管,拔管后注意观察伤口情况,如有不适症状出现、立即报告医生;术后24 h可侧卧或俯卧[1]。②饮食指导: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营养、富含纤维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多饮水。③预防便秘:长期卧床患者易发生便秘,可遵医嘱使用开塞露肠道,利于大便排出。指导患者每日按摩腹部,进行顺时针环状按摩,促进肠蠕动有利大便排出。大便干结者,注入开塞露后用手指抠出。④预防泌尿系感染:保证患者每日饮水量2500~3000 ml,增强自身冲洗作用,如患者留置尿管超过3 d,遵医嘱给生理盐水+庆大霉素行膀胱冲洗,2次/d、尿导口每日用消毒棉球擦2次。每日定时开管(3~4 h)一次,可训练膀胱收缩功能。⑤预防褥疮:胸腰椎骨折患者长期卧床,须每2h轴式翻身一次,经常察看按摩受压部位。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床整并按摩骨突处皮肤,给患者骶尾部垫水垫及护理垫。神经损伤的患者双足跟、腘窝处垫水袋换防褥疮。⑥预防肺部感染:指导患者做双上肢扩胸运动及呼吸功能训练,进行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保持口腔清洁,多饮水。定时翻身、拍背,注意保暖。⑦康复训练:术后当天麻醉消失后可进行自主四肢运动及轴试翻身,术后第2天进行直腿抬高训练,开始可被动抬高、再主动抬高,双下肢轮流进行,术后第3天为防止挛缩畸形,开始锻炼股四头肌及小腿三头肌肌力,术后1周进行腰背肌锻炼,身体要保持正确位置,其要点是按照疾病的特点,被动运动,在主动运动能力基本恢复之前,必须经常给患肢各关节作全范围被动运动。锻炼原则:尽早开始锻炼、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次数由少到多,动作幅度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指导患者在床上自行活动双上肢,比如扩胸、握拳、屈腕、屈伸、外展、内旋肘关节等[2]。⑧心理支持:心理护理贯穿疾病的始终,针对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持和心理诱导,增强信心,使患者从心理上和身体上都尽早融入社会。随时动态了解患者的心里情况,及时给予心理支持,缓解患者的症状及减少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等,促进术后康复。

4 小结

及时的治疗和良好的护理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并恢复肢体功能的重要因素,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降低病残率。使患者早日恢复自理生活能力重返工作岗位,从而降低医疗费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