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沟通交流方式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来自中创软件的资料称,目前全球只有新加坡、伦敦和武汉三个城市应用了城市自由流,而采用中创Loong智慧平台进行建设的武汉自由流工程在部署复杂度、信息处理广度上都难于新加坡和伦敦。
作别交通拥堵
“就个人生活而言,我最关心智能交通,因为我每天要去很多地方,事先知道哪个地方交通顺畅是最重要的。”湖北省武汉市市长唐良智曾经在一个智慧城市论坛上这么说。可见交通在智慧城市中的重要性。
武汉地处两江交汇、三镇鼎立之地,桥梁、隧道给武汉的交通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也给交通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最近几年随着车辆数量的激增,和其他城市一样,武汉交通压力变得非常大。再加上市内六桥一隧一路需要车辆停车收费,更是使得堵车成为武汉城市交通的常态。
武汉的交通管理问题,除了停车收费加剧了交通拥堵以外,现行路桥通行收费制度也存在着合理性方面的争议。
为缓解路桥资源紧张、交通拥堵日益严重的问题,武汉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城市交通改革,希望通过物联网技术和智能化手段,在全市范围内主要过江桥梁及隧道建设自由流ETC(不停车收费)系统,将路桥收费模式从原有的年票制改为计次电子收费,同时采用经济杠杆来治堵。
作为全国第一个综合交通枢纽研究的试点城市,武汉市借鉴了新加坡、伦敦等城市交通建设的先进经验,启动了城市自由流智慧交通系统建设,并探索应用物联网技术、信息化手段以及经济杠杆来缓解交通拥堵的新途径。
城市自由流智慧交通项目需要集成上千种标准和种类不同的设备,实现多种接口统一接入,将设备通信、电子渠道、外部接口等功能全部纳入支撑平台,从而有效解决系统实施过程中大量异构平台之间的交互问题。可见,该项目要求支撑系统架构必须具有很高的稳定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经过严格的招标程序,中创软件凭借其多年的交通信息化建设经验和平台优势中标成为项目软件开发商。
Loong平台快速构建
武汉市计划采用的全自由流模式在全国属首创,无成功案例可借鉴,系统需求和设计更不可能一次性考虑得面面俱到,因此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变更需求。项目的复杂度可想而知。
曾有跨国IT公司的工程师打电话给中创软件的工程师说:“你们疯了,这么复杂的项目你们也敢接。”
中创软件董事长兼CEO景新海却对该项目信息满满。他的信心,源自中创软件基于“核高基”科技重大专项“国产中间件参考实现及平台”课题成果Loong平台形成的中创Loong智慧平台。
中创软件在武汉城市自由流系统建设中采用了Loong智慧平台,借助其柔性可靠的体系架构,将国内无先例、业务不断变化的复杂系统拆分为相对简单、松耦合的服务,开发并整合了DSRC(智能运输系统)、车牌自动识别、车辆匹配、误识辨别等功能,实现了随需而变的系统快速构建。
据了解,武汉城市自由流项目于2010年4月正式开工,于2010年11月进入试运行阶段,到2011年7月1日,系统已经正式开通运行。中创软件交通事业部总监卢海涛介绍,尽管项目共历时15个月,实际上真正部署实施时间只有6个月。
启动智慧之旅
2011年7月1日,随着武汉市城市自由流智慧交通系统上线,武汉市所有途经原来七桥一隧收费口的车辆不再需要停车收费。借助物流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车辆驶过收费路段,城市自由流智慧交通系统将自动采集信息并进行计费。
在中创Loong智慧平台支撑下,系统能够精确无误地抓拍、监控、识别、采集每一辆行驶车辆信息,解决了市区内多车道自由流计次收费的问题,同时缓解了交通拥堵,交通事故也下降了10%~15%。
系统实现了对武汉市所有车辆的准确感知,能够形成一张完整的城市车联网。系统对武汉市区每天通行的超过百万辆车辆的超过160GB的图像数据进行存储、分析与管理,为武汉市政府对城市长远发展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数字支持。
不仅如此,系统还使得武汉市借助价格杠杆来引导市民选择出行方式和路线,有效缓解桥梁、隧道的拥堵情况成为可能。该系统可以对交通信息的收集分析,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不同路段、不同时段的费率进行调节,从而实现智能交通诱导,引导市民在出行时做出更合理的道路选择。同时,武汉市交通部门借助系统实现了计次收费,提高了收费的合理性。
实施过程
热情接待、主动询问:病人就诊或入院时,护士要热情接待主动询问病人,带他们熟悉病房环境,讲解病房制度、教会设施的使用,介绍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科主任、护士长,告知作息、探视时间及贵重物品的保管等,给病人以人文关怀,让病人消除陌生感,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
认真宣教,有问必答:在患者住院期间,护士应多关心巡视病人,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向病人讲解疾病的发病机理、治疗原则、检查的目的、药物的作用、注意事项及休息、饮食、活动等,对病人提出的种种疑问和护理操作的不解,做到不推不冷,不急不躁,耐心细致的解释,使病人消除疑虑和恐惧,自觉配合治疗。
语言谨慎,解释恰当:护士的工作具有协作性、连续性,所以要有群体观念,对病情的解释要客观、科学,禁忌对同行、同事的前期治疗护理妄加评论与指责,出现问题要保持沉着、冷静,做好恰当的解释与及时的补救,甚至表示出诚恳的歉意,尤其是在病人家属当面,更应语言谨慎,避免引起纠纷。
关心体贴,尊重患者:护士要把病人看成是一个整体的人,我们不但要治疗疾病,还应关心了解病人的心理问题,要保护病人的隐私,随时帮助病人解决疑难问题。
利用板报,方便沟通:医院各科都设置了宣传栏,每月1期板报,内容有:新仪器的作用、新技术的开展、疾病的预防及康复指导、健康宣教相关知识等,让患者或家属一目了然,方便了沟通,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
工休座谈,效果更好:各科室每月组织召开工休座谈会1次,安排医生、护士参加,由护士长组织,护士给病人或家属讲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及报销程序、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征询病人的意见和建议,医生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拉近了医患、护患、患者与患者之间的距离,使大家的关系更加和谐,这样的沟通交流效果更好。
告知电话,方便咨询:病人出院时,责任护士告知病房的电话号码,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的联系电话等,患者可以随时咨询,对于出院的病人,护士定时进行电话随访,解决患者回家后的有关问题,让患者更加满意。
1.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对子女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形形的亲子课程和培训班越来越受到追捧和欢迎,这也说明了父母采用什么样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意义重大。家庭教养方式就是指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直接体现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观念看法和行为表现。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首先要处理好与孩子的交流沟通问题,因为只有家长和孩子之间信息沟通顺畅,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而稳固的亲自关系。但是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的家庭中,亲子沟通不畅的现象普遍存在[1]。
自从召开以来,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经济政策,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农村,来到城市打工赚钱,他们的子女也跟着父母来到城市居住和上学,他们被称为流动儿童,即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来到城市居住半年以上并且具有学习能力的儿童。这些从农村初来到城市的孩子,他们的成长面临更多问题和挑战。正处于初中阶段的流动青少年,他们的家庭教养方式与亲子沟通状况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影响更加不容忽视。
众多的研究结果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和亲子间的交流互动共同影响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发展(雷雳等,2002)[2]。本研究旨在探讨流动青少年的家庭教养方式、亲子沟通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建议。
2.研究方法
2.1被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六中学初一、初二、初三的流动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共获得有效被试204名。
2.2工具
2.2.1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由我国学者岳冬梅在参考瑞典学者C.Perris等人在1980年编制的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的基础上进行编制和修订[3],包括父亲教养方式的6个因子,共58道题和母亲教养方式的5个因子,共57道题。
2.2.2亲子沟通量表
由我国学者安伯新等人参照1980年外国学者Barnes和Olson编制的亲自沟通量表修订而成[4]。该量表有两个维度,20道题目,其中一半题目测量的是亲子沟通的开放性,另一半题目测量的是亲子沟通的问题性。
2.2.3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由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等人修订[5],全量表由8个分量表构成:A.学习焦虑;B.对人焦虑;C.孤独倾向;D.自责倾向;E.过敏倾向;F.身体症状;G.恐怖倾向;H.冲动倾向。得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水平越差。
2.3数据处理
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差异性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3.研究结果
3.1流动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亲子沟通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3.1.1流动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对家庭教养方式的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F1)、父亲惩罚严厉(F2)、父亲过分干涉(F3)、父亲偏爱(F4)、父亲拒绝否认(F5)、父亲过度保护(F6)、母亲情感温暖(M1)、母亲过分干涉(M2)、母亲拒绝否认(M3)、母亲惩罚严厉(M4)、母亲偏爱(M5)11个因子,与心理健康的学习焦虑(A)、对人焦虑(B)、孤独倾向(C)、自责倾向(D)、过敏倾向(E)、身体症状(F)、恐怖倾向(G)、冲动倾向(H)8个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
3.1.2流动青少年亲子沟通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对亲子沟通的开放性(O)和问题性(P)2个因子与心理健康的8个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
3.2家庭教养方式、亲子沟通对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以父母教养方式和亲子沟通各因子为自变量,以心理健康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只有亲子沟通中的问题性进入回归方程,可以解释心理健康20.8%的变异量,结果见表3。
4.讨论
4.1流动青少年的家庭教养方式、亲子沟通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消极的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父母给予孩子积极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重要作用,经常对孩子的行为和表现进行正面肯定和客观评价,有利于孩子客观地认识和接纳自己,这样的孩子心理和谐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都比较高。父母如果采用消极的教养方式,如过分宠溺或者严厉批评,则都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他们不能在社交环境中清晰地给自己扮演的角色定位,不是骄傲的小公主、小皇帝,就是永远听从别人意见的没有自己思想的奴仆,这不利于孩子的正常社会交往,甚至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结果显示,亲子沟通的质量越高,流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在亲子沟通质量高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平等地进行交流沟通,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并且对孩子的问题和想法给予积极关注,与他们进行讨论互相交流意见和观点。拥有平等、和谐、有效的亲子沟通环境的中学生,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所以心理健康水平较高。
4.2家庭教养方式、亲子沟通对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回归结果发现,亲子沟通的问题性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能力,亲子沟通中的问题越多、沟通不畅,会影响和阻碍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与孩子之间有更多的良流沟通,才能增进彼此的理解和感情;反之,孩子会将很多与父母之间的问题和不满憋在心里,影响到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和沟通,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影响心理健康。
5.结论
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消极的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亲自沟通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亲子沟通的问题性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能力。
6.建议
教养方式从不同的方面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亲子沟通状况,对流动青少年的家长来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首先,家长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为子女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其次,在生活中要多给予孩子积极的评价,及时肯定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再次,社会和学校也应该给予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一些必要帮助,针对流动儿童心理上的特点,给予他们需要的个性化的教育与服务,对流动儿童的家长进行教育和培训,向他们传授一些关于正确教养方式的知识。
亲子沟通对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及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父母应重视与青少年之间的沟通,在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学会倾听,聆听孩子内心的声音,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与他们成为朋友,及时发现和并帮助孩子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烦恼。
参考文献:
[1]胡悦.亲子沟通与青少年健康成长[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2]雷雳,王争艳,李宏利.亲子沟通与亲子关系[J].教育研究.2001,6,49-53.
[3]岳冬梅.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
一、传统条件下高校辅导员与研究生沟通的特点
传统条件下,高校辅导员与研究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基本上采取聊天、开会、座谈或咨询辅导等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这些完全公开的交流方式不能完全满足辅导员与研究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二者的沟通交流效果。
1.沟通形式及场所单一,师生缺乏深入沟通
长期以来,高校辅导员与研究生的交流所采用的方式主要是面对面交流以及电话沟通的方式,例如办公室谈话、教室开班会或是学生活动间隙的交流等,辅导员与研究生交流的场所局限于办公室、教室、运动场和学生宿舍。无论是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还是电话沟通交流的方式,研究生普遍感觉只能无条件服从安排,导致沟通中的信息损失较多。沟通方式的单一,导致研究生对辅导员的工作产生一定程度的抵触心理,很难实现师生间的深入沟通。
2.被动交流感觉强烈,缺乏主动沟通交流
研究生作为高校的高层次人才,因其在年龄、生活阅历、思维习惯、知识结构、学习方法和心理素质等方面都有着与本科生截然不同的特点和需求,导致研究生个体间差异极大。经常是辅导员主动约谈研究生,而研究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主观上不愿意找辅导员寻求帮助,而是在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再向辅导员求助。因此研究生在和辅导员沟通交流时的被动交流感特别强烈,部分研究生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卑或者戒备心理,导致辅导员和研究生之间缺乏主动的交流沟通。
3.辅导员工作任务繁杂,沟通时间难以保证
辅导员纷繁复杂的事务性工作耗去了上班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经常性的加班和手机二十四小时待机的紧张工作状态,还有经常性的理论学习、课题研究、论文撰写、年终总结等工作使得辅导员没有充足的精力与所有学生在学习、工作和情感上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
二、新媒体给高校辅导员与研究生沟通带来的挑战
1.新媒体给研究生学习生活带来的挑战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普及,研究生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日益变得简单易行,成为研究生的一项基本学习技能。有些研究生通过投机取巧、实验数据造假或篡改他人数据等方式拼凑文章。在研究生群体中发生的学术造假现象会给社会造成较恶劣的影响,对研究生的就业等各方面也有非常不好的影响。一部分研究生对新媒体产生了依赖,沉迷于网络和虚拟的游戏世界,在网络中寻找所谓的生活的意义,荒废了学业导致无法正常完成学业而退学。一些研究生人际交往逐渐减少,自我封闭加剧。随着新媒体与研究生生活联系程度越来越高,部分学生将精力过多地投入到手机网络上面,长期生活在网络中,仅在虚拟世界中与同学老师交流,减少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
2.新媒体给辅导员工作带来的挑战
在2014年出台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对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明确的要求,应“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阵地;拓展工作途径,加强与学生的网上互动交流;及时了解网络舆情信息,密切关注学生的网络动态等”。这说明新媒体对高等教育管理产生的巨大影响已受到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新媒体在改变研究生学习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打破传统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深刻改变了辅导员的工作学习方式。新媒体平台的交互、自主、平等、快速等特点都要求高校辅导员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和能力。辅导员只有与时俱进,保持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主动占领新媒体阵地才能适应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与研究生有效沟通的策略
任何沟通过程都包含沟通主体、沟通客体、沟通介体、沟通环境、沟通渠道等五个基本要素。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沟通模式的时间和空间被压缩,沟通成为把沟通主体、沟通客体和沟通介体等因素融合在一起的复合体。在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辅导员也应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直面新媒体技术带来的挑战,不断创新与研究生有效沟通的方式方法,积极探索和实践高校辅导员与研究生有效沟通的策略。
1.强化新媒体意识,不断提升辅导员信息素质
面对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辅导员不能故步自封,不但要坚守传统条件下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模式,而且要敏锐地觉察到新媒体技术在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和不可替代性,强化新媒体意识,主动学习和使用最新的新媒体技术,学习运用微信、微博、QQ、飞信、博客、易信、BBS等各种社交软件,及时关注掌握研究生学习状态、思想动态和情感动态等。对网络法律法规、网络流行语言、网络道德等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结合日常的工作实际,探索新媒体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努力提高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和处理群体突发事件的能力。要善于利用新媒体来开展研究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升辅导员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素质和信息能力。
2.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研究生沟通交流的主动性
辅导员要转变传统的主导性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和民主平等的意识,辅导员要充分肯定研究生的主体意识。新媒体环境下与研究生进行平等沟通交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与研究生保持密切互动交流,发挥师生共同的聪明才智,解决研究生遇到的实际问题,营造出一个宽松和谐的沟通交流环境。辅导员要充分尊重研究生的个体差异,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和现实需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新媒体工具积极开展各项互动活动,加强高校辅导员与研究生的交流,让研究生积极地参加到活动中来,通过活动加强师生之间的了解,更要让广大研究生主动接近、深入了解辅导员,在互动沟通交流中加强联系、加深彼此了解,有效地改善辅导员与研究生之间沟通交流的被动局面。
3.建立新媒体沟通平台,弥补传统沟通方式的不足
建立新媒体沟通平台,将新媒体环境下的沟通方式与传统的沟通交流方式相结合,不断加强研究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采用研究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与其沟通交流,充分运用音视频等新媒体技术对研究生进行有说服力和针对性的沟通和宣传,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成长。应用新媒体成熟的技术搭建辅导员与研究生互动交流平台,及时传递与研究生密切相关的学籍培养、职业生涯规划、学术讲座、评奖评优、资助育人、就业指导、实习招聘等相关信息,依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推送有针对性的信息。辅导员要充分运用手机飞信、微信、QQ、微博、博客等增强与研究生的互动交流,及时发现并处理研究生出现的各种问题,培养师生情感,提高师生沟通的效率。新媒体沟通平台的建立,使得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日益科学化、流程化、网络化,达到新媒体有效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的目的。
4.建立新媒体监管引导机制,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本文作者:孙梅工作单位:中国石油大学
加强管理模式的创新,为企业价值的创造提供基础。目前很多企业都在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同时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和做法。如中国石油对于实行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相关规定如下:国内设备及安装主材的采购合同须由供应商、总承包商和项目业主三方签署,供应商须将增值税发票直接开具给项目业主,或开具给增值税纳税人总承包商,而总承包商再将增值税发票开具给项目业主,但不因三方签署的采购合同而免除工程总承包合同中约定的由总承包商履行的责任和义务。这种管理模式似乎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EPC总承包管理模式,其实企业选择何种管理模式不重要,关键就在于这种管理模式是否对企业长远的发展有益,如何突破原有的EPC总承包模式的框架,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是企业税务筹划方案的关键,只有从源头上进行管理模式创新,才能使得税务筹划方案有的放矢,事前的管理模式创新远比在既定的管理模式下的税务筹划方案给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
加强与税务部门沟通交流方式的创新:税务筹划是一个涉及各方利益群体和国家法律法规的系统工程,不同利益主体和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沟通和配合,对于增值税转型后的EPC总承包模式来说尤为重要,要在试点阶段通过投资者、业主、总承包商、地税和国税等多部门的沟通和交流,将EPC总承包模式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的障碍进行深入研究,争取得到税务部门的理解和认可,为税法的完善和企业的发展做好国家层面的沟通和交流工作;同时又要在已有的税法的基础上争取税务部门的支持,让税务部门充分意识到企业在税务筹划方案选择时,是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确定的对企业发展最有利的方案,而税务部门未来也会从企业的发展中获得更多的税收,让税务部门真正理解到企业与税务部门交流沟通的目的不是税收的最小化,而是努力做到企业和国家的共赢,为税务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税务筹划观念的创新、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创新和与税务部门沟通交流方式的创新是EPC总承包项目税务筹划的关键,只有建立协调业主和总承包商、投资者、国税和地税等多方利益群体的创新管理模式才能够真正做好EPC总承包模式的税务筹划工作,才能够真正提升企业的价值,做到企业和国家的共赢。
【文章摘要】
沟通艺术在初中教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师生间良好的沟通有助于营造和谐和学习环境,进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目前,大多数初中教学管理中出现的最大问题就是师生之间的沟通问题。我国传统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师师道尊严的地位,导致现今师生之间出现沟通交流少的情况。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教学管理中出现的师生沟通问题,并提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以促进我国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
初中教学管理;师生沟通;问题分析
0 引言
初中生处于生长发育中的特殊时期, 其生理和心理等方面还未完全成熟,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就现阶段初中教学管理中的师生沟通方面来说,主要存在三种沟通问题,分别是教师欠缺恰当的沟通语言、教师欠缺合适的沟通方法以及出现无实质内涵的沟通。初中教师在实际教学管理过程中应加大对师生沟通问题的重视程度,及时了解学生,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1 初中教学管理中的师生沟通出现的问题
1.1 教师欠缺恰当的沟通语言
在实际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知道什么样的沟通语言才能够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而哪种语言不利于师生间的沟通。好的语言应经常使用,而具有阻碍性的语言尽可能地少用。教师只有选择恰当的沟通语言,才能保证师生间沟通成功。
例如,新课改的到来要求教师在教学管理时应加大对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视程度。然而,有些教师为了贯彻该项要求,通过使用“好不好啊?”“行不行啊?”等婉转商量的语气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个别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时通过采取大量的“好不好、对不对,同意吗”等无多大意义的问答,使得整个沟通过程缺乏激情,沟通效果大打折扣,导致师生沟通出现问题。
1.2 教师欠缺合适的沟通方法
相关调查研究发现,教师在进行教学管理时欠缺合适的沟通方法,而使得师生在进行沟通交流时以失败告终。教师沟通方法的欠缺主要表现在所运用的方法过于单一化,缺乏变通性。一般,教师在进行教学管理时主要采用师生讨论法和一问一答法。这两种方法均使得师生之间的沟通出现形式化倾向,最终导致师生沟通出现问题症结。
例如,某教师在讲述《长城与运河》一文时,通过采用讨论法来讲授。该教师提问:“当你面对雄伟壮丽的长城和绵长柔美的运河时,最应该感谢谁?”学生们各抒己见,有很多的答案,如劳动人民、秦始皇等,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的多元理解,但最终的交流结果却与文本相互脱离,导致课堂的讨论活动成效不高。这种欠缺合适沟通方法的课堂讨论活动如同虚设,失去了自身所具有的教育意义。
1.3 无实质内涵沟通的出现
据相关调查发现,有不少教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出现语气生硬、面无表情的现象。虽然有大量的师生沟通,但教学气氛太过死气沉沉,导致师生间不能进行有效沟通,出现无实质内涵的沟通。这种与沟通实质相背离的形式化沟通是教师事先进行包装控制的,不能充分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无实质内涵的“满堂灌”、“满堂问”教学模式, 将具有整体性教学内容肢解得支离破碎, 降低了知识的价值。
2 初中教学管理中有效解决师生沟通问题的措施
针对以上分析的这些师生沟通问题, 可以要求教师从关注沟通语言艺术、运用科学的沟通交流方式以及把握教学管理师生沟通实质等三个方面出发,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2.1 关注沟通语言艺术
初中教学管理中师生要进行沟通交流,必不可少的元素就是语言。沟通语言是否能够用的恰当,直接决定了师生间沟通的成功与否。在初中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想进行有效的师生沟通,必须重点抓沟通语言艺术,包括书面语言的正确使用、口头语言的正确使用以及合理进行课堂提问等。恰当的书面语言能够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正确的理解,避免条理紊乱、话题空洞现象。在运用口头语言时, 应注意使用通俗易懂、富有情趣的语言, 以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管理气氛,提高教学管理效果。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注意问题的新颖性,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以达到促进学生思维的纵向发展目的。
2.2 运用科学的沟通交流方式
师生在进行沟通时,教师应运用科学合理的沟通方法,让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放松,能够做到主动向教师袒露心声。科学合理的沟通交流方法有旁敲侧击法、集体意识引导法以及唠家常法等。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管理过程中必须注入自身所领悟到的新课程教学管理理念,无论是在设计教学上,还是在定位教学管理师生沟通上,都必须充分体现教学管理方式的变化,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师生的沟通交流。
2.3 把握教学管理师生沟通实质
教师只有把握好师生沟通的实质,才能在实际教学管理过程中实现有效的师生沟通交流。通过摆正教师与初中生的地位,树立正确的师生关系,促进双向的交流,使师生双方均能够明确沟通的实质。教师和学生均是平等的沟通参与者,既是信息的发送者,更是信息的加工者和接受者。加强初中教学管理中师生间的沟通, 达到师生之间能够实现相互理解的目标。教师咋把我沟通实质前,必须熟悉学生所理解和使用的语言,通过运用这些语言, 将难懂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理解范围内的,最大限度的减少师生理解上的偏差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初中教学管理工作时,必须加强对师生沟通问题的重视程度。通过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功能,及时与学生进行深入沟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的关怀,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合理处理好师生之间的沟通问题,积极引导鼓励学生,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佐法. 中学教育管理中关于教师与学生沟通问题的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9(05):63.
从步入校园开始,孩子脱离了父母的单方教育,教育的重心逐渐由家庭向学校转移,在这种情况下,与老师做好沟通交流,是实现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措施。有些家长由于缺乏这种认识,对学校或老师产生误解,进而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老师也由于缺少孩子在生活中的活动和行为信息,不能够很好地进行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这样无疑是不利于孩子自身具备的一些潜力的挖掘。所以说,家长经常性地做好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增进彼此间的信任和理解,对孩子的教育至关重要。
由于部分家长缺乏与教师的沟通,将原因归咎为工作的繁忙。其实家长与教师的沟通方式是多元化的,沟通方式不一定非得彼此见面长谈,在现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条件下,可以利用电话联系,或者家长与教师共同建立一个QQ群,利用网络来扩大交流范围,搭建起学校与家庭间的教育平台,进行教育心得交流,这样更利于互相借鉴教育经验、互相配合起来对孩子进行针对性教育。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家长会、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的机会,和老师进行面对面交流。交流方式可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与教师进行交流,最重要的是坦诚相见,同时要讲究方式方法,要本着对教师充分信任和尊重的原则,从切实解决孩子存在的某种问题的立场出发。一是要选择恰当的时间。在教师有充足的时间能够坐下来进行细心交流的时候,彼此针对学生的情况互相进行细致的交流,针对孩子的问题研究施教策略,做好相互的配合和支持。二是要保持对教师的尊重。要充分肯定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成绩,要认识到孩子某种进步源自于教师的辛勤努力,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要多主动争取教师的意见,探寻自己应该配合教师开展哪些的工作,全面客观提供孩子的生活信息,以教师为中心来展开对孩子的教育。三是要保持沟通的持续性和连续性。以经常不间断的联络方式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及时提供孩子在家庭生活方面的信息,了解孩子在学校学习期间的思维行为动向,针对孩子的实际来随时调整教育方法和教育策略。
用心交流,为孩子搭建良好的教育平台是非常重要的,家长要时刻保持与教师沟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形成家庭和学校、家长和教师对孩子施教的合力,为孩子的全方面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共同来完成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孩子的思想行为具有极大的可塑性,缺乏对新鲜事物的辨别能力,往往会出现在学校表现一个样,在家里表现另一个样,所以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全面状况,这对尽量挖掘孩子的潜力,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大有裨益。
2、其次注意沟通交流方式。
(1)要把孩子当朋友。平时与孩子沟通过程中,不要用命令的口气和他说话,把他当朋友一样,站在他的立场和观点,用他最喜欢的语言和他交流,在聊天的过程中把大道理用简单的语言融进去和他聊,他就爱听,如果都是用命令、强迫的方式让孩子听话,孩子就会反感。在他玩的开心高兴的时候是最容易接受大人教育的。
“80后”与“90”后都生长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与老一辈辅导员和学生关系不同,“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的关系相对更加开放,师生交往更加积极、平等和自由,建立动态的、对话的、合作的新型关系也成为“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关系发展的表现。但是,目前仍存在许多因素阻碍着其关系的发展。
一、限制“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关系发展的因素1.“80后”辅导员阅历尚浅,能力较欠缺走出象牙塔不久的“80后”,面对高校学生工作,难免会有点生疏。“80后”辅导员基本上都是研究生毕业后就直接踏上工作岗位,没有经过社会的洗礼,人生阅历、社会经验相对比较缺乏,在他们参加工作时,面对辅导员的多项工作,难免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出现工作不到位、与“90后”大学生交往出现摩擦等问题,他们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才能逐步掌握工作要领。2.“80、90后”成长背景相同,但仍有差异“80后”“90后”虽然都生长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但思想观念仍有差别。虽然“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共同处于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但“80后”受传统的教育观念依然比较明显。“90后”生在改革开放大发展时期,时代为他们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90后”也集中体现了信心十足、善于创新、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等优点,但个性张扬、自我意识强、抗挫折能力差、心态脆弱等不足也十分明显,同时“90后”受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价值观影响较深,思想较复杂,因此“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相处时会有一定的隔阂。3.“80后”辅导员工作多而杂,易产生懈怠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量大、工作繁杂、扮演角色多,容易产生疲倦。“80后”辅导员管理部门多、工作涉及面广,面对学生,他们不仅是职业规划的引导者、心理状况的调适人,同时也是高校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学生工作的管理人员,因此,面对扮演的多重角色以及繁重的学生工作,“80后”辅导员难免会出现身体和情绪的极度疲劳状态,产生职业倦怠感。4.师生沟通次数有限,双方了解程度较低沟通是促进“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相互了解的前提。为了更好地说明“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的沟通情况,课题立足于郑州市主要高校对此做了调查。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平时与辅导员基本没有交流的学生占到调查对象的59.50%,所以从总体上讲“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相互间的交流比较少,这对双方关系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5.交流途径多样,辅导员运用方式欠佳合理运用沟通方式有利于“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关系的发展。目前,“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的沟通方式主要集中在面谈、电话、网络上。根据对郑州市主要高校的调查数据显示,绝大部分“80后”辅导员仍然采用面谈这一传统的沟通方式,但“90后”大学生个性独特,有的见到老师害羞,不敢说话。而电话、网络是当前非常流行的交流方式,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等优点,同时微信、微博、QQ、人人等交流平台已深入“90后”大学生的生活,并且深受其喜爱。因此,“80后”辅导员要在传统交流方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交流方式,促进与“90后”大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
二、促进“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构建和谐关系对策1.完善培养机制,提高辅导员综合素质改革、发展高校辅导员培养机制,弥补“80后”辅导员经验不足,提升其工作能力。完善辅导员培养机制可以从根据“80后”辅导员的学历层次、知识结构、业务水平和基本素质,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根据其工作现实的需要,进行专业化培训;多渠道搭建科研平台,不断提升“80后”辅导员队伍的理论修养;完善以老带新制度等方面采取措施。2.转变陈旧观念,做到思想的与时俱进
“80后”辅导员只有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才能逐步缩小与“90后”大学生的差异。“90后”和“80后”相比,对新事物的接受和适应更加迅速,面对个性鲜明的“90后”大学生,“80后”辅导员要做到与时俱进,转变旧的观念,缩小与“90后”大学生之间的代沟。同时,“80后”辅导员要关注“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并在必要的时候加以指导,避免部分学生走歪路、邪路,要不断通过学习新思想,向“90后”大学生传递正能量。3.以学生为本,促进“90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工作中心,提升其综合素养,有利于辅导员和学生关系的发展。“90后”大学生是特性鲜明的群体,他们敢于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思想独特、灵活,自信心强。面对他们,“80后”辅导员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个性的发展,注重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同时“80后”辅导员要秉持亦师亦友的原则,学会换位思考,努力成为“90后”大学生的好朋友。4.充分利用新媒体,建立合理的交流、谈话机制当前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为师生之间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提供了巨大帮助。由于新媒体具有信息传递量大、传播速度快、跨时空等优势,因此“80后”辅导员要积极利用当前流行的微信、微博、人人等网络交流方式,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建立合理的谈话机制,促进彼此之间的互动,向“90后”大学生传播先进的文化思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5.联合学生社团组织,在社会实践中增友谊、共成长“80后”辅导员要充分利用学生社团组织来发展与“90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大学生社团是高校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其活动涉及艺术、体育、文学、理论学习、社会公益、学术科技等方面,“80后”辅导员可以以各类学生社团组织为纽带,和“90后”大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彼此相互学习,共同成长进步。
三、结语“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关系的发展,已经影响到高校学生工作的开展,在开放、平等、自由这一新型关系的基础上,科学、创新的采取措施推动“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关系的发展对于提升学校教学、教育水平,促进高校综合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存.亦师亦友,教学相长――“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山东青年,2012,(8).
中图分类号:G717
[作者简介]陈礼彬,男,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职研究生、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黄熙,女,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职研究生、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经济师;蔡雪梅,女,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职研究生。
管理的本质在于通过影响他人的能力,激发人们为组织提供有益贡献的工作热情,是实现管理者为组织制定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组织的整个管理者工作都和沟通有关,根据管理学原理,沟通是指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人群中传递、交换的过程,其目的是激励、影响人的行为。因此,从根本上说,沟通是关于如何使领导方式和激励行为保持一致的问题。
管理学权威人士明兹伯格认为:“管理者必须尽早有效进行沟通。他们必须对组织未来发展方向产生共识。如果他们不能在这些计划上统一步调,那么他们就会向不同方向用力,团队或组织就是。”将这些管理学沟通理论运用到学生管理当中,就是“以人为本”核心价值的现实体现,然而,面对教育管理对象的深刻变化和实际问题,作为学生工作人员,必须将存在的问题列举,运用相关理论进行成因分析,会给实际工作带来许多启示。
一、高职学生管理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近十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高职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这也给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面对素质参差不齐的教育管理对象,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教育管理问题越来越多。常常会听到学生工作教育管理者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好“管理”,“不好管理”,说到底就是认为学生“不听话”,诸如:“时刻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沉迷电脑游戏、无心向学、参与意识不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粗言秽语、迟到旷课、考试作弊、生活区管理难度加大,学校管理制度难以实施。那么,学生为什么不好管理?不听话?可能,大多数学生工作人员会说:现在学生素质普遍不高,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学校管理制度不健全等等。如果我们以管理学理论来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不难看出,教育管理的双方,有时候缺乏及时而有效的沟通,是造成以上不良现象的重要原因。
二、运用管理沟通理论分析高职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沟通犹如一座桥,既能让管理者顺利通过,也能让其满意回来。它有可能让管理者过得去,而使其无法返回,称前者为有效沟通,后者为无效沟通。
针对管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我们没有对问题进行深层次认识,未找到问题的根源,碰到问题不能及时对症下药,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结果使得问题越来越复杂,处理起来越来越困难,面对挫折和困难,有时候只好抱怨、责怪、推诿,来发泄心中的不满与郁闷,这样的不满与郁闷恰恰是源于缺乏双方及时有效的沟通。管理缺乏沟通,就好比河流结冰-动弹不得无法流动,管理离不开沟通,沟通任务就是一项管理工作。
如果把学生和学生工作管理教育人员当成管理的双方,显然,管理教育效果要体现出来,就必须使管理顺畅、 “一座桥”能顺利的往返,及时有效的沟通交流就是其中的利器。
三、运用及时有效的沟通协助解决学生管理中的问题
当前社会弥漫着急功近利、浮躁、轻薄之风,要用及时有效的沟通来唤醒千千万万沉迷的莘莘学子,是绝非一两天或者一年半载能办到的,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是要相信“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真诚所致、金石为开”的哲理名言。面对学生自身素质的改善,“先天”的部分,并非我们能左右的,可“后天”的,是可以改善的,通过沟通,及时有效的沟通这一途径来进行。
1、我们的教育管理对象基本上都是90后,身心发展已趋于成熟,具备从事抽象的思维活动生理心理基础,自我意识加强,他们自尊心更强,他们希望能表达自己的意思。因此,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时,使双方处于平等地位,平等是赢得尊重的前提。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而学生工作人员作为听众,要对学生的倾述和诉求关注,努力达到共情的程度,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学生,分析学生的想法哪里有问题,如何解决,做到理解和支持学生,站在学生角度想问题这样能得到他们的认同,并教会他们如何分析、解决问题,会让学生对老师更加信任。
2、在沟通方式方法上,我们必须注意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沟通过程中保持微笑,以亲和态度面对会使得沟通有友好的氛围,现在的沟通交流方式多种多样,一对一的沟通交流方式,会给学生带来安全感,打消学生的顾虑。
3、为管理沟通打下坚实基础的是平时深入学生当中去,去了解学生所思所想,了解他们的诉求,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在此过程中,我们应到放下架子,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素质以及沟通技巧,在学生中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理结合,知行合一,使得师生关系不断深化融洽。
4、在沟通过程中,对于一项工作、活动、计划,学生态度不一,对于态度积极的学生,他们需要被激发并被告知行动计划,让他们懂得他们的重要性以及他们能帮助做什么;对于保持中立的学生,可以采取比较理性的方法进行说服;而对于有些可能永远不会积极支持的学生来说,但通过表明我们理解他们的想法和观点,并不断解释为何我们仍坚持我们的工作、活动、计划,可能使得他们成为中立的一方。
四、结束语
成功的管理者能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问题,如果我们能处于学生的位置,什么能激发我们提供支持呢?及时有效的沟通在其中起到很大的作用。让学生听话,服从管理固然重要,但这并非我们的最终教育目的,同样的,管理沟通的目的也不只是为了让学生听话服从,更重要是让其能加强双方间的了解、信任、感情,化解彼此间的矛盾,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和谐校园。
及时有效的师生沟通,如能让学生感悟到“我要学”的重要性,以及真正认识到“会学”的快乐,那样的话,学生成长成才的道路会越发顺畅。
[参 考 文 献]
[1]周三多.管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关键词:群众路线;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师生关系
引言
目前,随着全省各高校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是加强高校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问题。如何在高校内部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精神,如何将党风建设与高校教学、学生工作相结合,这是一个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
本人认为,高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仅仅是一个针对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的教育活动,而且更是提高教学质量,改变教学体制的好机会。对此,本人以高等学校师生关系为切入点,从以刚正的党风与优良的学风相结合的角度,针对当前存在于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问题,探讨高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对正确处理高校师生关系的指导意义。
一、影响高等教育师生关系的因素
在新时期,影响高校师生关系的因素并不是单一的,它涉及到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面的因素,要想探索出师生关系相处的新型模式,找出原有模式中的错误观念和理论,对构建新型高校师生关系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就必须清楚了解影响师生关系的所有因素及其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1、社会方面因素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以及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社会价值观念逐渐多元化,势必会影响到处于社会大环境中的高校及师生,改变高校师生原有的价值观念以及对社会的认识和判断,改变师生相处的方式和方法。
2、学校方面因素
高校的教育管理制度、软硬件设施以及使用环境、师生交流的渠道及交流方式也会影响到高校的师生关系,如果高校的教育管理制度和教学方式比较落后、师生沟通渠道或交流方式不顺畅势必会影响到高校师生关系的良好发展。
3、教师方面因素
在高校师生关系中,教师的因素占主导地位,是影响高校师生关系的重要方面,教师的个人修养、脾气秉性、个人认知、教育理念、教学态度及教学方法都会对高校新型的师生关系产生较大的影响。
4、学生方面因素
影响高校师生关系的另一方面因素就是学生,学生的性格特征、思想观念、价值选择、学习态度、学习方式方法等都会影响到高校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当前高等学校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1、师生关系功利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外来文化的入侵,人们无论是传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还是生活方式、交友方式等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变得越来越功利,处处显示着等价交换的原则。高校及学生也深受这些因素的影响,高校和学生之间教育与被教育的单纯关系也逐渐变异成服务与消费的关系,这也影响到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正常师生关系的发展,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也逐渐变形,渗透了浓厚的个人利益,形成了服务于被服务的关系,教育逐渐成为人们眼中的“一种商业服务”。
在很多高校都存着着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比如有的学生为了评奖评优,为了入党或者为了当班干部,亦或者为了考试不挂科,忙着四处打点,疏通关系,给老师送礼请客。一些高校采用学生评教、选课制度,将学生对教师的满意程度作为考核老师绩效或地位的指标,为此,一些教师为了获得学生较高的评价,放松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以此讨好学生。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利益明显成了增进师生感情的砝码,师生关系逐渐由纯洁走向功利,变得庸俗不堪,既损害了教师利益,也损害了学生的利益,得不偿失。
2、师生情感淡漠化
一般来说,师生交往的密切程度取决于双方的互动次数、主动性与否、双方的情绪反应,应建立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上,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初期,师生关系就是建立在互尊互爱基础上的,师生交流较为融洽与和谐,沟通也较多,师生情感较为深厚。但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网络化普及,学生越来越独立,获取知识的来源不再局限于老师这一途径,他们可以从网络获取知识,因此,学生不再积极主动地与老师沟通交流。
而教师除了担任教学工作外,还需要不断地搞科研,因此能分配给学生的时间也非常有限,老师也很少主动去找学生沟通交流。因此,高校师生之间关系非常淡漠,一些任课教师教完一学期课时,能认识的学生寥寥无几,学生对老师也比较默然,学期结束,师生之间基本就形同陌路。
3、师生观念冲突化
高校教师和学生处于不同的年龄层,所处的生活环境也大有不同,为此,教师和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生活方式千差万别,难免会发生冲突。高校教师长期受社会主流文化的熏陶,思维模式、价值观念依然定型,在教学的过程中必然遵循社会主导价值规范,对学生加以指导和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但对于学生群体来说,教师的谆谆教诲显得有些过时,这是因为学生处于多元化的社会文化氛围中,接受的是新鲜的非主流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他们所追求的和教师所倡导的价值观时有相悖,两者之间在价值观念和处事模式上发生冲突在所难免。
此外,由于目前高校普遍采用大班教学,一个教师要面对无数的学生,教师很难和每一位学生进行顺畅的沟通交流,教师和学生在价值观念、思想认识、文化素养上的不同认知也增加了双方沟通的难度,因此,教师和学生之间只能是一种集体的共同交流,师生之间的关系是短暂的课堂关系。为此,针对高校对师生之间的冲突应该加以正确的引导,加强双方的交流、沟通;努力实现文化整合和观念更新,以形成良好的高校新型的师生关系。
三、以党风正学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1、建立师生平等、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远离形式主义
2003年12月5日至8日,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深刻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为此,在高校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建立起互尊互爱、平等的师生关系,让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促进学生、社会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使自己成为有意义的责任主体,教师要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而学生则要承担起学习知识、接受知识的责任。因此,教师和学生都是作为人的主体存在,双方之间应该是平等互助的关系,教师在授业解惑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需求和个性,对成绩差的学生不要嫌弃也不要放弃,要耐心地给予指导,多多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要善于发现这些学生的优点,积极鼓励这些学生,使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扬长补短,不断提升自信。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尊重老师,善于和老师交流沟通,要和老师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2、建立沟通交流、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杜绝享乐主义
高校师生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一的教与学的关系,它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最主要的沟通交流主要集中于师生之间关于学习方面的交流、师生之间思想的碰撞,通过这两方面的交流,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学习方面、思想方面、情感方面给予学生以指导。而学生通过这样的交流可以更好地了解老师,并得到老师的授业解惑指导,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学生在高校校园中,除了同学以外,最重要的交流对象就是老师,而同样,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同事外,最重要的交流对象是学生,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希望得到对方的认可和尊重。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希望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使学生能够认可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并积极配合自己,以达到课堂教学的目标;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也希望通过和老师的沟通交流,使老师能够注意到自己,并能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和帮助。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师生沟通的方式比较传统,主要局限于课堂,电话等方式,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方式显得较为落后。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生更倾向于网络交流,手机短信、微博、QQ、微信等方式受到学生的青睐,因此,教师也应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寻求新的沟通方式。
3、建立知识共享、能者为师的师生关系,反对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工作中,人们普遍遵循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在这种传统的认知中,教师对学生来说代表着师道尊严,代表着权威,学生对教师有一种天然的畏惧感,而教师也自然而然地有一种优越感,对学生不够尊重,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采取压制的方式,强迫学生接受,严重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和积极性,师生关系处于不平等状态,无法达到平等和谐。
而如今,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的发展使得学生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广,一些好学的学生掌握的知识面甚至超越了教师,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优势不复存在,在这种形式下,教师应该转变观念,积极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相互学习,放下教师的架子,主动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相互促进,共享获得的知识,交流学习方法和学习体会,以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作者单位: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金英.以党风正学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视角下的导师与研究生关系处理分析[J].北京教育(高教),2013(12).
[2]赵春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下),2011(11).
[3]王景秋.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促进素质教育发展[J].现代交际,2013(11).
[4]徐锋华.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师生关系构建[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