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金融职业评估大全11篇

时间:2023-07-03 16:01:2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金融职业评估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金融职业评估

篇(1)

特别是证监会文件《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三十五条指出“资产评估机构采取收益现值法、假设开发法等基于未来收益预期的估值方法对拟购买资产进行评估并作为定价参考依据的,上市公司应当在重大资产重组实施完毕后三年内的年度报告中单独披露相关资产的实际盈利与评估报告中利润预测数的差异情况,并由会计师事务所对此出具专项审核意见。”“重大资产重组实施完毕后,凡不属于上市公司管理层事前无法获知且事后无法控制的原因,上市公司或者购买资产实现的利润未达到盈利预测报告或者资产评估报告预测金额80%,或者实际运营情况与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存在较大差距的,上市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以及对此承担相应责任的会计师事务所、财务顾问、资产评估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应当在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同时,在指定报刊作出解释,并向投资者公开道歉;实现利润未达到预测金额50%的,中国证监会可以对上市公司、相关机构及其责任人员采取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责令整改等监管措施。”评估师需要慎重使用收益法。

考虑到篇幅有限,本文只涉及收益法的企业价值评估。针对目前评估行业使用收益法的现状进行思考,认为在以下方面存在不足:

(一)行业内对评估参数的重视不足。

1.行业内未见评估参数的定义。

目前在业界对评估参数只有含糊的认定,在评估中用的系数、指标,或者说变量都统一当作评估参数,如业内很多事务所在用的《最新资产评估常用数据与参数手册》,实际上没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

运用企业价值评估的各种方法,都存在评估参数的选取,评估参数在企业价值评估中举足轻重。笔者认为有必要厘清评估参数这个概念,便于评估的实务操作。收益法涉及预期收益额、未来收益期、折现率这三个基本参数,至于说非经营性资产、溢余资产,本人认为不属于评估参数范围之内。

2.未给出企业价值评估重要参数的窗口指导。

目前评估机构内部使用评估参数各有千秋,没有统一做法;如折现率的选取上:有的用万得软件计算、有的自己算,算出来的结果有时不一样。又如未来无限期的资本预算:有的认为与折旧数相等、有的认为取折旧与土地使用权摊销之和、有的是让企业提供未来资本预算,在第六年后不安排资本预算、有的认为未来不会有资本预算,没有安排资本预算等等。

针对这种现状,江苏省评协走在前面,首先购置了“Wind资讯平台服务系统”,免费为省内的评估机构和评估师提供Wind资讯的查询服务,这种前瞻性的做法将会极大地提高行业的公信力。

(二)未考虑特殊时期(例如金融危机)对资产评估参数的影响。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企业受到的影响已经反映出来。以钢铁行业为例,金融危机发生后大部分钢铁行业生产企业销售收入减少,库存增加,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增加,钢铁行业经销商库存减少。

评估参数来源于财务指标等历史数据与未来预期,金融危机已经严重影响财务指标、生产经营指标(如产量、价格)、市场数据,评估参数恰当选取的依据有所动摇,直接关系到收益法的深入广泛运用,关系到评估结论的市场认同。

二、金融危机下的资产评估参数选取思考

金融危机周期经历发生期、恢复期等阶段,我们在金融危机恢复期,要考虑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企业的增长率可能很低甚至零增长等等。具体我们从收益法的三个主要参数来分析。

(一)收益预测。

1.采用分阶段模型,特别关注危机调整期的增长率。

从本身企业的生命周期来看,评估师需要考虑企业经历不同的成长阶段:企业早期的成长率高于整个经济体系成长率;企业中期的成长率等于经济体系成长率;而企业晚期的成长率显然低于整个经济体系成长率。

考虑到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还要增加一个危机调整期,前阶段是危机恢复期,后阶段再考虑正常经营期。两阶段的增长率不同,前阶段的增长率低于后阶段的增长率。危机调整期收益要考虑金融危机造成的出口下降、生产成本大幅波动等影响。

2.全面引入概率分析方法,体现危机中不确定性增大的特性。

回顾评估业界,已有众多有识之士提出要将概率分析方法引入评估实践中。

王少豪(2003)提出在高风险公司评估中应用蒙特卡洛模型;严绍兵(2004)认为资产评估中不可避免会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当市场和资产条件未发生变化时,评估师本可以做出正确的估价,但当条件变化时,他无法对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发表意见,因此不确定性是评估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不确定性的描述和鉴别对客户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可以提升评估师工作的可信度;潘康(2008)认为在企业价值评估中需要概率分析。评估报告使用者通过评估人员在报告中的评估价值的概率分析和结论,可以充分了解未来收益预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风险大小及其对评估结论的影响程度。同时,评估人员可以根据概率确定的评估参数、评估结果的风险概率及其影响程度,得出评估价值的结论;崔恩渤(2008)认为需要采用概率曲线来描述价值评估的结果。

但是概率应用还不普遍,可以使用概率树分析,特别是当评估参数有多种可能性时,我们可以运用蒙特卡罗模拟。例如销售收入的确定,对影响变量(销售数量、单价)抽取随机数,将抽取的随机数转化为各随机变量的抽样值,,再根据抽样值计算销售收入,根据统计结果可以得到。这种方法可以用EXCEL操作。因此概率分析方法在评估实践中切实可行。

(二)折现率及其子参数取值。

针对不同的企业价值定义,选用不同的折现率。

折现率1:权益报酬率Ke=Rf+Rpm×β+α;

折现率2:平均资金成本WACC=Ke×[E/(E+D)]+Kd×(1-T)×D/(E+D)]

1.利用金融软件计算折现率,提高参数选取的公信力。

目前业界使用的很多的是WIND软件,统计分析分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在数据分析的时候,一般首先要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发现其内在的规律,再选择进一步分析的方法。如无风险报酬率Rf的计算,选取期限在10年以上的多只(20只左右)国债计算基准日的到期收益率平均值作为无风险报酬率。如股市风险收益率,选取1990~2008年的沪市综合指数采用几何平均计算股市风险收益率。另外还要加强对推断性统计的运用。

2.资本结构对折现率的影响。

在选用平均资金成本方法时,折现率的选取涉及资本结构,但是行业的平均资本结构怎样,合适的资本结构如何结构,这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当可比案例不同时,平均资本结构会有变化;而合适的资本结构也需要利用现成资本市场的数据,经过统计分析来得出结论。由于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评估师没有过多地考虑平均资本结构的合理性,但如果评估研究在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相关性有所成果,评估师可以采纳。

(三)收益期确定。

由于目前不能获取企业的平均寿命,故行业内用的是无限期,但在实际当中,基业长青的企业几乎很少。笔者认为评估的结论要让人信服,就必须参数选取合理。需要考虑企业生命周期,结束收益无限期的做法。

著名《财富》周刊定期世界500强企业,并测算其平均寿命。据测算500强企业的寿命在40~50年之间;2003年我国举办的经理世界年会公布数据认为中国企业平均寿命约为8年,中小企业寿命为2.9年。

如果我们在评估采用不同的收益期,那么企业价值将得出不同的结果。笔者曾用实际案例进行了测试,发现如果收益期为50年,评估值与永续期的评估值相差0.06%;如果收益期为20年,评估值与永续期的评估值相差10%。如果收益期改为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8年,则评估值与永续期的评估值会相差20%。

收益法案例千变万化,不能要求用行业的平均寿命,但是也不能采用永续年期。

(四)流动性折扣等其他因素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篇(2)

1 浙江省中小微企业金融扶持政策概述

 

中小微企业是指除大型企业外其它类型企业的总称,具有涉及面广、数量多的特点,对于解决就业、经济增长等问题负有重要作用。浙江省中小微型科技创新型企业数量大、密集度高,各地级市经济大多形成“一乡一品”的经济形态,这也奠定了浙江省中小微企业大省的地位,大约98%的企业单位为中小微企业。相对于大企业以及上市公司,中小微企业在资金、人力、财税等方面都不具备优势,市场经济的波动发展对于中小微企业的冲击很大。

 

根据当前中小微企业发展态势,中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最大的桎梏是金融方面。在现有的银行体系中,中小微企业等小规模经济体能够得到的资金支持是十分有限的。为了解决筹融资等金融问题,中央政府及各地方政府都依据相应的情况,颁布了相关的条例使得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等问题更加地便捷化和有效化。例如2014年中央各部门以及浙江省各相关部门连续颁布多项文件,如《国务院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4〕5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多措并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指导意见》(〔2014〕39号)、《中国银监会关于完善和创新小微企业贷款服务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的通知》(银监发〔2014〕36号)以及浙江省《支持小微企业上规升级金融服务战略合作协议》、《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专项贷款保证保险合作协议》等等,这些措施的颁布都是各级政府为了中小微企业能够更好地解决金融问题。

 

浙江省各级政府每年颁布的金融扶持政策种类多、涉及面广,但是政府的相关金融扶持政策,能否切实解决各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不仅能提高政策实用度,更能对浙江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2 浙江省中小微企业金融扶持政策的感知评估调查样本说明

 

针对检验各级政府的中小微企业金融扶持政策能否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评估浙江省中小微企业对于政府金融扶持政策的认同感以及感知情况等需要。我们对浙江省11个地级市(杭州、宁波、温州、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衢州、舟山、台州、丽水)的共1885964家(截止2015年1季度)中小微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根据多元分析下的分层抽样以及在1:3000的最优比例下,得出1262份的总样本数量以及各地级市的分样本数量;实际共调查浙江省11个地级市共600家企业,共发放问卷1300余份。在进行抽样调查以及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数据采用了统计分析,对浙江省中小微企业对于金融政策的感知评估的多项因素进行了定性以及定量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

 

本次调查中,企业类型、企业规模和种类以及企业的管理阶层分布均匀,企业选择上三大产业的中小微企业均有涉及;在调查者处于公司的管理层次方面,基层员工、中层以及高层领导比例均匀,能够从不同角度阐释对扶持政策的理解。本次调查面向的范围比较广泛,问卷代表性强,设计人群能够较好的反应实际情况。

 

3 浙江省中小微企业金融扶持政策的感知评估

 

3.1 中小微企业金融扶持政策的基本感知

 

3.1.1 政策重要性感知

 

可以直观表明出政府金融扶持政策的积极意义,大部分(56.1%)的企业者表示政府的金融扶持政策较为重要,能够缓解企业所遇到的金融问题,较好地扶持了中小微企业的成长。在5分法评价中,积极度均值为2.81,即被调查企业人员普遍认为政府的金融扶持政策对于中小微企业有积极作用。

 

3.1.2 预期效果感知

 

中小微企业金融扶持政策效应

 

在问卷调查过程中,“政府对于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扶持政策是否能较好的达到预期目标”这一问题,感知为一般(43.58%)、较好以及上(48.02%)的被访问企业人员共计占比达92.5%,即绝大部分企业人员认为政府所出台的中小微企业金融扶持政策有一定的政策效应,能够较好程度地缓解金融问题。

 

3.1.3 配套设施连贯性感知

 

政府出台的金融扶持政策也需要相应的配套设施,比如贷款政策,就需要银行的支持,需要一系列审核、批准、下放贷款等过程,所以配套设施的连贯性程度和完善程度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扶持政策的开展和施行。在调查中发现只有极少部分企业认为政府的配套设施存在较差的现象。即被调查人群在政策连贯性方面,总体上呈满意态势。

 

3.1.4 宣传力度情况

 

中小微企业种类复杂,涉及面广、数量多,政府对于政策的宣传力度也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和政策的实行。在分析中,我们采用5分法,由1至5分别表示好、较好、一般、较差、差5个层次。在数据分析时,我们可以发现该调查的均值为3.28,即为在一般和较差之间,简单来说即较多企业人员认为政府对于政策的宣传不够及时到位。且如图3所示,相关调查者对于金融政策的了解程度也不容乐观,不太了解(31.93%)及以下(9.75%)的人员数共计占到了总人数的41.68%。部分专业名词太过晦涩,对于那些未经过系统学习的企业者来说不方便理解。且调查人员在列举相关政策种类如金融债券政策和二板市场政策时鲜有人知。说明政策的主客体的信息没有充分匹配,不了解政策也就表明政策的实用性较差。

 

3.1.5 信息公开情况感知

 

 中小微企业金融扶持政策的公开性

 

信息公开指的是政府公开对中小微企业在金融扶持政策力度以及方式手段上等信息的公开。不仅有助于政府廉洁工作的开展也有助于企业主进行监督和进一步了解政策内容。在此次调研中,认为政府公开信息做的一般(39.46%)、较好(44.74%)及以上(4.52%)的企业人员所占比例达到88.72%,绝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企业在信息公开方面的工作成效良好。且在5分法的评价中,分数到达2.59分,说明企业主及企业工作人员对于政府公开信息表示信任和支持。

 

3.2 中小微企业金融扶持政策的需求分析

 

3.2.1 中小微企业所需的外部环境

 

中小微企业所需外部环境

 

在经济竞争中,影响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还有外部环境,例如信息的畅通度、行业的公平程度都会影响中小微企业发展。在调查中“政府宏观指导和支持”占比最大(28.59%),“完善的政策法规”的占比也达到19.76%,即被调查企业人员希望政府对经济进行调控,通过颁布文件和完善政策法规等措施来解决中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促进发展。

 

3.2.2 中小微企业所面临的发展问题

 

中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多样的,比如资金缺乏、市场需求等。不同的问题会引导政府扶持政策方向的改变,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金缺乏”这一问题所占比例是21.79%,在序列中排在第二位;第一位是“人才不足”,约占25.5%;第三位是市场需求不足,所占比例为19.5%。由此可见,企业对于资金的要求非常迫切,政府金融政策必要性极强,中小微企业在资金扶持上的需求十分强烈。金融政策中应多偏向于扩大市场需求、提供补助或是投资资金。

 

3.2.3 中小微企业所需的金融扶持

 

中小微企业所需金融扶持

 

资金作为企业的“血液”,为企业发展提供活力,但在现阶段融资成为了阻碍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被询问者中表示需要“增加融资渠道和提供临时周转资金”的人数较多(占比49.1%)是近一半的比例,可见需求的强烈程度。其它项金融政策如“提供临时周转资金”,“国家银行对中小企业开放贷款”所占的比例也非常大。上三项政策都是关于直接融资的政策诉求,也间接表明融资对于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4 对策与建议

 

在对数据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了扶持政策在实际实施中的一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4.1 对“政府智囊团”的建议

 

4.1.1 宣传力度、角度、方式的改进

 

由数据分析第二部分“扶持政策的基本感知”第三小点“宣传力度”的分析结果可知政府对于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不足,导致近半数调查者对于扶持政策表示不了解或者不太了解,对于一些专有名词甚至从未听过,所以政府首要的就是要加大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以更好地惠及多方企业。

 

4.1.2 颁布政策类型的改进

 

在实地问卷调研过程中,经过与被调查的交谈以及查阅的文献,发现政府对于中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有效性集中在信息技术产业,而对于其它产业的扶持有效性不高。所以政府在出台扶持政策时,需要考虑到扶持政策对于各种企业的针对性,有的放矢,根据不同企业规模和性质,出台不同的政策。

 

4.1.3 深化金融创新改革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各类P2P融资模式应运而生,所以政府应该借助这个金融创新的黄金期,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增加新的金融工具,从根本上拓宽对中小微企业金融扶持的途径。但也要加强对各类P2P融资平台的管控力度,杜绝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的产生。

 

4.2 给中小微企业自身建议

 

4.2.1 更加积极地寻求政策援助

 

在问卷调查过程中,调查员很明显的感受得出企业主以及金融财政主管对政府相关扶持政策的陌生。受力是相互的,这种现状产生的原因也是相互的,既有政府组织宣传不到位的原因,也有企业信息人员信息收集不完全的因素存在。因此企业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收集政府的扶持政策,以寻求更好的政策援助。

 

篇(3)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1014302

1 引言

2004年4月,银监会参照美国的CAMELS风险评价体系,结合国内银行业实际,设计并提出了《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其中关于资产安全状况的评价分为定量和定性两部分,定量部分占60分,定性部分40分,本文主要比照银监会的资产质量考核指标体系,针对四家上市银行的信贷资产做出质量评估,以客观分析其信贷资产的风险性。

2 指标体系的构造

2.1 指标体系模型

根据银监会2004年颁布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中关于资产安全状况的评价指标,选择其中关于信贷资产质量评估部分,从定量和定性量方面构造如下指标体系:定量指标中,不良贷款率(20分),估计贷款损失率(10分),单一最大客户贷款率(10分),拨备覆盖率(20分);定性指标中,不良贷款变动、风险管理、贷款分类健全性、贷款行业集中度和非信用贷款情况各占5分,其余10分。

2.2 评估程序和权重

(1)数据搜集:根据上市银行2009年半年报、前几年年报及有关信息披露、媒体报道等,收集数据。

(2)定量和定性评估:根据搜集到的数据分别对九个单项指标进行分析,并按照一定的评分准则逐一进行评分,然后把各个指标的分数进行加总,得出信贷资产质量综合评分。

(3)综合评估:综合评分得出以后,按照分值大小评定等级:1级――良好:综合评分在85分以上;2级――一般:综合评分在75分至85分之间;3级――关注:综合评分在60分至75分之间;4级――欠佳:综合评分在50分至60分之间;5级――差:综合评分在50分以下。

3 定量和定性评估

3.1 定量指标评估

定量指标是完全可以量化的指标,对上市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衡量也更为可观。最低纬度的四个定量指标都可以根据上市银行公布的数据计算得出,需要指出说明的是指标的界定和计算方法:

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贷款余额,小于15%计2分,每递减1.5%加2分。估计贷款损失率=(正常类贷款×1%+关注类贷款×2%+次级类贷款×20%+可疑类贷款×40%+损失类贷款×100%)/贷款余额,小于5%计2分,每递减0.5%加1分。拨备覆盖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大于40%计8分,每递增4%计1分。单一最大客户贷款率,小于20%计2分,每递减2%计1分。

四家上市银行的具体指标数值和分数评定如表1(括号内为分值):(2)贷款行业集中度(5分)。

近年来,房地产、电解铝行业得热度居高不下,蕴藏着巨大的风险,已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行业,我们可以用贷款在这些行业的比例分配作为评定依据。

从四家上市银行的2009半年报表中可以总结出如下情况:招商银行制造业贷款1828.58亿元,占比16.53%,房地产业贷款566.38亿,占比5.12%;浦发银行制造业贷款2184.38亿元,占比23.27%,房地产业贷款766.13亿,占比8.16%;建行制造业贷款和房地产业贷款分别为7625.73亿和3557.38亿,占比分别为16.85%和7.86%;中行集中在制造业贷款达6470.23亿元,占比15%。

综合以上四家上市银行风险贷款的绝对额和比例,招商、浦发、建行和中行得分分别为:4.5,4.0,4.1,3.8。

(3)风险管理程序及有效性(10分)。

银行的风险管理制度是否规范、是否有效,可以从历年来不良贷款率的变化情况作出侧面判断,下面是四家银行2007年以来不良贷款率变动情况。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2007年以来,四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都呈下降趋势,招行和浦发的不良贷款率较低,建行和中行较高,但两者差距在慢慢缩小。另外,从年报中对不良贷款清收效果看,招行和浦发效果显著,建行次之,中行一般。

综上,可以对四家银行的风险管理得分分别为:9.4,9.6,8.6,8.4。

(4)贷款分类的健全性和有效性(10分)。

四家上市银行都按照银监会要求建立了贷款五级分类制度,配备了专业人员从事分类工作。另外,贷款五级分类是靠人为的主观估计划分的,具有很强的主观性的,被划为不良的后三类贷款存在较大的人为调节空间。因此,比较银行的“非应计贷款”(逾期90天仍未收回本息的贷款)指标会更客观标准。

(5)保证和抵押(质押)贷款情况(5分)。

保证抵押(质押)率和逾期保证抵押(质押)率,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高比率的抵押(质押)资产会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而抵押(质押)品流动性高低和价值稳定性也会间接反映在它的不良保证抵押(质押)率上。

3.3 综合评估

在对以上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的综合分析,我们得出了四家上市银行各个单项指标的评分,下面将其汇总,得出四家银行银行资产质量的综合评分分别为:88.8,93.3,91.1,88.9。从而,我们可以看出四家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优良,都属1级;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这四家银行的冲击不大。

4 结论

招商银行的优势体现在各个指标都很均衡,不良贷款率持续降低,不良贷款准备的计提充足,风险管理制度虽不尽完善,但效果很好,2008年对不良贷款的清收收效显著。招商银行最重要的是继续完善内控机制,建立对贷款的持续性跟踪检查,对抵押(质押)品要加强审查其流动性和价值的稳定性,使资产质量继续提升。

浦发银行资产质量最好,尤其是在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控制、风险管理上较之其他银行具有明显优势,同时其贷款分类工作进行的较为审慎,非应计贷款全部划入不良贷款,担保和抵押(质押)贷款的安全性也比其他银行高,抵押(质押)品流动性强,坏账率很低。但浦发银行的贷款在潜在风险较高的房地产行业占比较高,风险过度集中,需要加强对贷款集中度管理。

跟招行和浦发相比,建行和中行无论是在不良贷款率还是不良贷款金额上均处于劣势,不良贷款更是其他两家银行的10倍之多,拨备储备上也不如前两家充足,虽然综合评分都属一级,但考虑到上述因素,建行和中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和招行浦发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不过这一差距有不断缩小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宋献中,高志文.资产质量反映盈利能力的实证[J].中国工业经济,2001,(4).

篇(4)

1、产品及市场定位:

项目产品及服务:金融保险职业技能培训、金融保险职业咨询、金融保险职业技能培训课件教材

培训形式:实地培训(走出去、请进来)、卫星电视广播远程培训、网络在线培训、函授自学

目标用户群:在校大中专学生、金融行业从业人员、有志进入金融行业的社会人员

2、市场现状:

市场需求: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金融业的竞争本质上是金融人才的竞争。中国入世后,高级金融人才明显不足。

目前,政策金融的人才需求已经饱和,而且还在不断膨胀,个人金融国内还没有生成其生长发展的土壤,原因主要是:国内居民金融意识不强,所以在个人金融方面只有一些很基本的业务,所需求的人也只是一些很普通的,薪水很低的员工。

而公司金融则不同,大量的企业的金融意识在迅速强化,而且目前国内缺乏大量的这方面人才,主要有资产评估,风险评估,项目评估,风险投资,证券投资,融资业务,财务规划等方面的人才,而这些职位目前大部分由一些金融意识落后的“老人”们把持,当然公司金融和个人金融又很大一部分可以重合,比如投资理财,所以,随着国内人们金融意识的提高,这个领域的人才需求更加旺盛。

随着世界排名前200位的金融机构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对金融人才,特别是高级金融人才的需求不断看涨。预计到“十五”期末,国内金融从业人员总量将比目前增加29%,需要补充一大批跨学科复合型知识结构的金融人才。

金融职业技能培训现状:

目前金融培训品种单一的现状与国内金融业的大环境以及金融产品的缺乏不无关系。但随着国内金融行业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将会产生越来越多的金融产品和衍生产品,金融业务必将逐渐趋向多样化,对金融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程度、语言能力、业务操作能力都将提出全新要求,这自然会催生出多样化的培训市场。因而国内的金融培训市场潜力巨大,培训机构面临着不可多得的“淘金”机遇。

3、市场竞争分析

目前,我国金融培训的操作机构可以分为四大类:

1、金融机构所属的培训部门,主要针对内部职工进行培训;

2、大专院校下属的金融培训机构,一般面向社会招生;

3、社会培训公司,大多针对证书考试进行培训;

4、“海外兵团”国际金融培训认证机构,国际认可度高,国际影响力大,较为权威,但由于国内外金融财务规范目前还存在一定差异,因而国际培训认证缺乏本土化优势,此外,国际培训认证费用偏高,非普通个人及中小企业用户所能接受。

虽然目前国内外金融培训的操作机构不在少数,但涉及到以提升职业技能为目标的本土权威培训认证机构几乎没有,因此该项目具有如下竞争优势:

背景优势——该项目依托的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是金融保险职业技能培训学院建设、运作的主要管理部门,各高等学校和各类用人单位必须配合执行。

篇(5)

会计中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应用体现了计量对象的评估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会计职业判断。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与会计职业判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对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不确定性和会计职业判断的可操控性分析,推断出两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并以此提出如何构建我国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会计职业判断的质量控制机制。

一、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会计职业判断和信息质量控制的概述

1.金融资产定义

金融资产是一切可以在有组织的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具有现实价格和未来估价的金融工具的总称。分类为: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我国新会计准则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为公允价值。简单来说公允价值实际上是指公允的市场价格。公允价值具有公开性、自愿性、公平性。

2.会计职业判断定义

会计职业判断就是会计人员在会计法规、企业会计准则、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的范围内,根据企业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会计事项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即对企业应采用什么样的会计政策进行判断与选择。会计职业判断具有专业性、目标性、权衡性。

3.会计信息质量定义

会计信息质量是指社会公认的会计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共同需要应具备的性质,其中真实性作为会计信息的本质属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核心内容。会计信息质量具有可靠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特征。

二、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中运用会计职业判断存在的问题

1.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问题

从我国的现状来看,我国尚未构建发达完善的金融市场,绝大多数资产的公允市价难以取得,金融价值公允价值体系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也没有相应的机构定期相关的公允市价和相应的行业参考价格、模型、指数和参数,市场价格等信息数据没有在一个公开的网络或者相应的全国性行业价格平台披露,无法给公允价值一个统一的标准或者评价,而人为判断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现值的主观估计成分偏大,这就会导致公允价值结果的可靠性风险。也必定会对会计信息质量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2.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可操作性问题

公允价值的运用较历史成本在技术和人才方面的要求更高,目前没有对各类金融资产资产规范评估方法,导致对同种金融资产资产运用不同方法得到的结果千差万别,不同财务人员对同种金融资产资产评估得出的结果也是不尽相同。尤其是当缺乏活跃市场时,取得公允市价更需要有高超的专业技术。目前我国对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评价方法的运用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导致取得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可操作性较差。

三、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中运用会计职业判断问题的防范对策

如何保证公允价值确定的合理性,防范滥用会计职业判断,避免其成为企业随意操控利润的工具。笔者认为:

1.利用网络建立价格参考平台

制定公允价值会计职业判断基本规范,提高公允价值的客观性,广泛的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全国统一的价格参考网络,以此来推动信息的公开、透明,保证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确实公允,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企业对利润的操控。

2.建立工作底稿存档

建立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中职业判断和评估过程的记录、存档制度以增强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评估过程的可验证性,以此为基础来评判金融资产的价值是否公允。

3.加强对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确定方法的披露

目前财务报表列报准则中关于财务报表附注的列举中,没有针对公允价值的附注说明,这不利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信息的规范。所以笔者认为,应将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作为重要的会计政策进行附注披露,对于使用公允价值计价的金融资产,应披露运用公允价值的理由,以及确定的方法、对损益的影响等,还应提供关于公允价值的可靠性证明。

4.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素质

会计人员是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判断和会计信息质量控制中重要的因素,会计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会计信息质量。加之,会计职业判断的主观性以及外界的众多因素,操纵利润或滥用会计职业判断已成为企业进行财务报告舞弊的主要手法之一,因此对源头的治理极为关键,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道德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5.加强审计监督

新会计准则体系大量应用公允价值,会计职业判断的范围进一步加大,使得企业更多用于调整经营业绩、操控利润等。审计部门应专门针对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职业判断制定具体的审计程序,以平价被审计单位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职业判断的相关信息是否可靠,以最大限度地通过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遏制企业利用会计职业判断操纵公允价值相关的会计信息。

6.明确相关的法律责任

对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应用中的恶意职业判断行为造成重大影响和严重经济后果的,司法部门应予以严厉的惩罚,并建立诚信档案,对违反诚信的单位和个人记录在案,并且便于民众和投资者随时查询,如此法律和道德上的双管齐下,以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信息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不确定性,会计职业判断的可操控性,将会对会计信息造成巨大的影响。新会计准则在实践中具有极强的指导和规范作用,随着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理论和使用方法的逐步完善以及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环境的改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使用和会计职业判断的规范必定会进一步提高并改善我国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质量,使之向外部投资者提供更真实、有用的企业价值信息。

参考文献:

[1]单秀花.关于新会计准则下加强会计职业判断的思考.新疆农垦经济,2010(11)

[2]夏萍.从会计政策、会计方法选择看会计职业责任.商场现代化,2008(8)

[3]唐丽艳.试析会计政策与会计方法对会计职业责任的影响.商场现代化,2011(10)

[4]万小琴.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改进建议.审计月刊,2008(9)

篇(6)

一、资产评估行业发展现状

在我国,资产评估行业发展起步较晚,1989年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资产评估管理中心的成立标志着资产评估行业的诞生。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资产评估行业已初具规模,它作为现代服务业介入社会经济活动愈加广泛和深入,服务领域已由传统的国有企业改制扩展为企业价值评估、不动产评估、无形资产评估、金融资产评估等诸多新兴产业。近两年,国家相关政策的颁布,对资产评估行业影响更为深远。根据国务院2014年8月12日的《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取消了注册资产评估师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同年8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规范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的通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减少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将取消的注册资产评估师准入类职业资格调整为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不再实行执业准入控制,不得将职业资格证书与从事相关职业强制挂钩。这种变更是否会对资产评估行业造成影响等类似问题,已成为业内讨论的热点。

二、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发展历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伴随资产评估行业的诞生,20世纪90年代,一些院校开始进行国有资产管理方向的专业建设。1996年,我国注册资产评估师制度的建立,促使一些本科院校将原有的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专业发展为资产评估专业。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高等职业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开始招生,2005年,国家教育部在高等财经院校恢复设立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目前,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在高职院校开设的较多,全国有65所高职院校开设了该专业(该数据来源于“中国教育在线”)。高职教育注重对知识应用的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经过10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在专业建设及实践教学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专业建设方面出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下述三点:第一,学校对专业的定位与学生就业实际情况不符。多数学校专业课程设置依据的是资产评估师考查的5门课程,学校的定岗目标大多锁定资产评估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评估机构。目前,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进入这些机构的人数非常少,多数毕业生从事会计、财务、物管等经济管理工作。第二,资产评估专业涉及的课程种类多,范围广,在课程设置上想要囊括所有的课程非常困难,高职学生接受起来也非常困难。第三,实践技能培养方面还存在实训室建设不够完善,专业教师实践技能欠缺等问题。

三、对高职资产评估专业建设的建议

1.以行业需求为突破口,明确专业定位,拓宽专业增值建设途径。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定位、课程设置要以行业需求为突破口,学生的目标岗位不仅仅是资产评估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还应包括资产管理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房地产销售公司等相关岗位。院校应加强学生关于就业方面的学习,为学生设定短期及长期职业目标。短期职业目标可以去做资产评估师助理、注册会计师助理、房地产估价师助理、也可以尝试销售、管理、财务等岗位,专科毕业后要注重补充资产评估基本理论及专业知识,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争取通过进一步地学习获得房地产估价师、资产评估师、注册会计师等职业资格。

2.课程设置上突出特色。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涉及经济、法律、金融、工程等学科,在开设专业课程时,我们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学生也不可能在3年的时间里掌握这么多学科的知识,所以,专业课程设置必须根据自身资源、发挥优势、准确定位。如笔者学校位于苏州工业园区,该区域金融、房地产等行业都比较发达,可结合地区优势,突出企业价值评估、金融资产评估、保险评估、土地估价、房地产估价、房地产项目管理等课程。

3.开设资产评估模拟实训室,加强校内硬件实训条件建设。学校在校园内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为学生提供校内“教学办公室”;同时,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满足学生顶岗、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合作模式。在软件方面,学校除了配套教材建设及评估软件的配备以外,还要加强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当前,多数从事资产评估教学的教师都是从会计、经济、工程专业转过来的,除了理论知识的完善以外,教师的实践培训要跟上。

四、结语

美国评估协会将评估教育课程分为入门教育、高级教育和后续教育。笔者认为,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高职教育应属于入门教育,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初级以上专业技能型人才,而并非是终极教育。因此,开设该专业的高职院校,要根据学校所处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行业需求,选择适应社会和评估行业现在与未来发展所需的专业进行建设。

篇(7)

中图分类号:F830.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7A-0086-02

一、公允价值计量会计通过金融危机引起普遍关注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令世界经济遭受重创。在金融危机中,相关金融机构对外报送财务报告中资产及利润骤减的会计应用主要有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的谨慎原则。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要求相关资产反映市值,而谨慎原则要求不高估企业资产和利润、不低估企业的费用和负债。因此,此次金融危机中,金融机构相关资产的市值大大降低,反映了公司市价的财务报告中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减值损失,而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这些减值损失又必须反映在财务报告中。如此以来,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就会逐步蔓延,最终导致对世界经济的重创。

从我国的会计计量模式来看,长期以来我国的会计核算制度并未涉及公允价值这个概念,近年来我国新会计准则在诸多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其中公允价值的运用是最为显著的方面,为我国会计与国际趋同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但由于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在我国的运用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所以总结金融危机对我国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实践的启示具有重要意义。

近几年来公允价值一直是国际会计界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我国会计界一个较新的课题。《2006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公允价值”的规定使我国会计计量中对会计计量属性有了新的选择,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公允价值计量作为会计计量属性的一个方面,也在接受着来自市场经济的检验。尤其是在美国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公允价值的运用对经济实体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同时也造成了会计界对会计计量模式的重新思考。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后,金融界纷纷将矛头直指公允价值,要求完全废除或暂时停止运用公允价值计量会计,他们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夸大了次债产品的损失,放大了次贷危机的广度和深度。然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 2008年12月30日向美国国会递交的调查报告明确指出“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中并没有对金融企业的倒闭推波助澜,SEC 坚信只有继续实行以公允价值为计量依据的会计准则才能保证财务报告的透明性,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金融界的要求虽然有些极端,但是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在金融危机这个大背景下也暴露出自身的一些缺陷。

二、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在金融危机中暴露出一些缺陷

(一)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的困境

公允价值会计在平稳市场中能很好地反映现实经济环境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也符合实物资本保全的要求,有利于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但是它也存在着局限性。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我们进一步看清了公允价值计量本身的一些缺陷,在FAS157的大背景下,在市场大跌和市场功能缺失的时候,金融机构对金融资产按市价减计,形成了企业账面亏损和资本充足率下降。此时由于债务人现金流量恶化,投资人恐慌性抛售导致公允价值急剧下跌,从而使资本可收回金额远低于账面价值,企业不得不计提大量减值准备,亏损的加剧进而促进企业和金融机构加大力度抛售现有资产。低价抛售资产除带来直接的损失外,剩余资产又不得不因市价下跌进一步计提减值而进入交易价格持续下跌的恶性循环中。

(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优缺点分析

其优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1.公允价值计量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

相关性是针对决策的首要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因为公允价值以市场价格为基础,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能较准确地披露企业获得的现金流量,能确切地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经营能力、偿债能力以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因此更有利于投资者评价企业的投资机会和风险以及管理当局的管理业绩,促使其做出投资决策和其他决策。诚然,历史成本计量也能体现一定的相关性。但历史成本只能让人了解过去的信息,却无法反映未来的信息,而且同市场价格的变化也毫无关系,这就不能为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提供更有利的服务。而公允价值着眼于现在和未来,能更准确地反映了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使得会计信息的质量得到了保证和提高,从而帮助会计信息的相关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2.公允价值计量有利于企业资本保值增值

资本是企业再生产运动及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其保值增值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资本的耗费得到的金额,将无法购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生产处于萎缩状态。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资本的耗费,计量得出的金额可以在现时情况下购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从而使企业的资本得到保全。

3.公允价值计量有助于理解企业真实财务状况

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衍生工具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本身存在的巨大风险性,客观上要求应该在财务信息中予以披露。由于衍生工具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合同或承诺,而历史成本无法对衍生工具计量。所以,公允价值的运用恰好弥补了历史成本这一缺陷,使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清楚的了解企业真实财务状况。

其缺点主要有以下两点:

1.公允价值计量的实际操作难度大

当一些财务报表项目的公允价值无法在市场上直接取得时,公允价值计量操作就面临较大困难。此时,公允价值的获取与资产评估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既不能在活跃市场上,也不能运用模型法确定公允价值,那么专业的资产评估机构将成为企业公允价值取得资产或者负债公允价值的又一重要选择。但目前很多专业的评估机构并不完全按业务操作规程执业,影响了评估机构的执业质量,难以取得客观、公正的公允价值。

2.评估行业素质参差不齐

评估师执业时的自我意识和专业水平的高低也是影响公允价值的一个原因。公允价值是评估人员根据被评估资产自身的条件及其所面临的市场条件,对被评估资产客观交换价值的合理估计值。也就是说,在评估过程中评估人员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评估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公允价值的公允性。

三、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在我国会计实务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允价值运用环境不成熟

公允价值广泛应用的最基本条件是:拥有健康而成熟的生产资料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发达的专业评估技术以及娴熟而讲求诚信的评估队伍等。如果这些基本条件不具备,那么公允价值的使用必然受到限制。

(二)对公允价值的规定可操作性差

公允价值操作主要涉及操作的范围和方法。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对范围做了明确的规定,但对于方法,在新准则中说得十分有限,对公允价值的审慎使用缺乏必要的解释和沟通。涉及需要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17 项具体会计准则中,只有“资产减值”、“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和“企业年金基金”等3项具体准则提供了具体的计量指引。产生的后果是,会计人员虽然知道哪些具体业务需要进行公允价值计量,但是如何对其进行计量却显得办法不多,或者干脆无所适从。况且,在一些具体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仅仅是备选方案,企业会计人员在具体运用相关具体准则时,可能会顾及其相对难以操作的特性而尽力回避。

(三)公允价值计量为企业操纵盈余留下了隐患

新准则使企业盈余管理的弹性增强。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准则规定在满足公允价值计量条件下,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损益。债务重组准则规定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由于公允价值的计量具有弹性大、不确定性的特点,管理当局很可能根据需要通过非货币易或债务重组操纵盈余。因此如何确保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防止管理当局利用公允价值操纵盈余,成为实施新会计准则面临的一项现实而严峻的问题。

四、如何在金融危机爆发背景下完善我国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应用程序

(一)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机制

从公允价值计量需要的条件出发,首先需要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它是市场发展的趋势也是公允价值计量的条件。企业会计应该真实的披露自己的信息,加强企业的内部审计和自我评估,尽量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让交易双方作出两者都能达到效用最大化的选择。同时广大投资者应该提高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判定、有效甄别的能力,使证券市场的有效性逐步提高。其次,应该尽量打破垄断,鼓励各种合法经营方式。给予各种体制的市场经济与国有企业同样优惠的待遇,提高企业盈利的规范性。再次,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的监管。

(二)构建以规则为导向的公允价值统一框架

制定公允价值计量的统一框架是改进公允价值应用的重要环节,我国应当在总结现有公允价值计量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公允价值的统一框架。这里我们要介绍准则的两种导向:原则导向和规则导向。原则导向的准则相对简单明了,它主要是一些基础性的原则,执行过程中更多地依赖职业判断;而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应当以规则为导向,因为规则导向的会计准则更具体,更谨慎。

(三)进一步加强外部监督管理

会计与审计密不可分,会计执行好坏,有赖于审计的完善与发展。为了防范会计人员随意操纵会计数据提供虚假信息,应建立完善的公允价值审计制度,从府审计和社会审计入手,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积极提倡、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监督,通过政府强制性规定和公众舆论压力加大对企业公允价值运用的监督力度,督促企业做好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工作。同时尽快完善中国证监会的相关法规,使得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的计算及会计信息的披露尽可能地与会计准则的要求协调一致,充分发挥证监会和注册会计师的监管及审计职能,对滥用公允价值的企业及相关人员,采用加大违法成本的办法来阻止违规违法行为,提高公允价值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同时加强税收协调。

(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

《企业会计准则》给出了会计选择和判断标准,为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工作提供了指导,但并不能提供所有问题的具体解决办法。交易是人的活动,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会计政策选择权加大、专业判断事项增多,特别是公允价值属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没有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就不可能得到合理的估计和运用。

参考文献:

[1]常勋.公允价值计量研究.财会月刊,2004(6):3~4

篇(8)

中图分类号:F830.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5-0174-02

一、金融不良资产的概念和种类

根据财政部颁发的《金融不良资产评估指导意见(试行)》,金融不良资产是指银行持有的次级、可疑及损失类贷款,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或接管的金融不良债权,以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持有的不良债权。

金融不良资产主要包括债权类不良资产、股权类不良资产和物权类不良资产三个部分。

债权类金融不良资产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所管理的资产中占有较大比例,这类资产个性差异大、可比性不强。

股权类金融不良资产主要有两个来源:抵债取得和债转股取得。所持有股权的被投资单位通常有两种:持续经营企业和非持续经营企业。

物权类金融不良资产则包括抵债取得的房地产、机器设备等。

二、金融不良资产的评估方法

(一)以债务人和债务责任关联方为分析范围的途径

以债务人和债务责任关联方为分析范围,即从债权资产所涉及的债务人和债务责任关联方的偿债能力角度进行分析,主要适用于债务人或债务责任关联方主体资格存在、债务人或债务责任关联方配合并能够提权证明及近期财务状况等基本资料的情况。主要包括假设清算法和现金流偿债法。

1.假设清算法

假设清算法是指假设企业申请破产进行破产清算时,基于企业的整体资产,先确定有效资产和有效负债,按照清算过程中确定的偿债顺序,分析债权资产在某一时点所能获得的受偿程度。只有非持续经营条件下的企业或虽然持续经营但没有稳定净现金流或净现金流很小的企业可以使用假设清算法。具体评估程序如下。

(1)对债权人的债权资料进行分析;

(2)确定有效资产、有效负债和优先扣除项目:

有效资产=账面资产总额―无效资产 可偿资产=有效资产―优先偿还抵押债务,

有效负债=账面负债总额―无效负债 一般有效负债=有效负债―优先受偿项目;

(3)确定一般债权受偿比例:

一般债权受偿比例=可偿资产/一般有效负债;

(4)确定不良债权的受偿金额及受偿比例:

一般债权受偿金额=(不良债权总额―优先债权受偿金额)/一般债权受偿比例,

不良债权受偿金额=优先债权受偿金额+一般债权受偿金额,

受偿比例=不良债权受偿金额/不良债权总额;

(5)分析或有收益、或有损失等其他因素对受偿比例的影响,确定不良债权从该企业可获得的受偿比例,并对特别事项进行说明。

2.现金流偿债法

现金流偿债法是指根据企业近些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现状,结合产品、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对企业未来一定期限内可用于偿还的现金流和成本等进行合理的预测,以考察企业用未来经营及资产变现所产生的现金流清偿债务的一种方法。有持续经营能力、能产生稳定的净现金流且财务资料健全规范的企业才可以使用现金流偿债法。具体评估程序是:

(1)搜集企业财务资料和经营情况资料;

(2)分析企业历史资料,结合企业发展现状合理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

(3)结合资产处置方式和企业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中能够用于清偿债务的比例和预期的偿债年限;

(4)确定折现率:折现率=无风险利率+风险利率,无风险利率通常使用一年期的国债利率,风险利率则需考虑预期企业率等影响因素;

(5)根据折现率将预测的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在预期偿债年限内进行折现,测算企业的偿债能力。

(二)以债权资产本身为分析范围的途径

以债权资产本身为分析范围的途径是指注册资产评估师根据债权的实际情况基于其掌握的材料选择适当的方法对债权资产进行分析以最终确定其价值,主要适用于债务人、债务责任关联方不明确或其不配合、不具备相关资料的情形。主要包括交易案例比较法和专家打分法。

1.交易案例比较法

交易案例比较法是首先经过对被评估债权资产的基本信息进行分析,然后选取近期内若干起与被评估债权资产类似的案例,通过对被评估债权资产和参照债权资产影响因素的量化分析,确定影响因素的修正系数,对案例的处置价格进行修正以得出被评估债权资产的价值的一种方法。与被评估债权资产有类似的可供比较的债权资产交易案例的才可以使用交易案例比较法。具体评估程序是:

(1)收集债权资产的基本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确定影响其价值的因素;

(2)选择与被评估债权资产类似的交易案例,至少要选择三个;

(3)分析被评估债权资产与参照债权资产的影响因素,如地域、规模等;

(4)对不同的影响因素对被评估债权资产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并确定其修正系数;

(5)根据修正系数对每一个交易案例的处置价格进行修正,然后将修正的结果加权平均得出被评估债权资产的价值。

2.专家打分法

专家打分法是指通过征询相关专家的意见,将这些意见统计和分析,对难以定量分析的因素做出合理的估算,经过反复意见征询和调整后得出被评估债权资产价值的一种方法。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采用其他方法难以进行定量分析的债权资产适合使用专家打分法。具体评估程序是:

(1)征询专家意见;

(2)将专家意见进行分析汇总并反馈给专家;

(3)根据专家反馈结果修正自己的意见;

(4)多轮征询和反馈意见,使最后的意见趋于一致。

三、我国金融不良资产评估存在的问题

(一)评估实践缺乏理论支撑且评估经验不足

我国对金融不良资产的评估源自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起步晚;由于金融不良资产本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理论发展缓慢,难以指导实践。现有评估准则、规范、理论主要针对具有正常市场交易、持续经营、有收益的资产而制定,并不适用于金融不良资产。并且我国金融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与国外不同,也不能照搬国外的理论。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在总结金融不良资产评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于2005年颁布了《金融不良资产评估指导意见(试行)》,对金融不良资产进行整体上的疏导。这是我国金融不良资产理论研究上的重要性的成果,但是对于具体的评估操作方面的研究仍有所欠缺,直接影响就是在现实的评估实务中缺少评估理论的有力支撑。同时,评估人员对不良资产市场的接受程度、对影响不良资产变现价值因素缺乏深入了解和研究,没有形成相应系统的评估理论。这给评估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所以即使是干了十几年评估工作的专业人员在金融不良资产评估上也显得经验不足。

(二)部分债权性资产权属不清,产权依据不足

资产权属不清基本上是金融不良资产评估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在金融不良资产评估业务中,评估对象大都是资不抵债的关、停、倒闭企业,这类企业数据资料和相关的文件等大都不齐全,很难找出较为完善的财产产权证明,这样无法确保评估对象是否为合法的财产,从而导致评估工作很难进行下去。而且这类企业的抵债资产通常都是一些固定资产,如土地使用权、房屋、机器设备等,但是目前我国的房产登记工作还不完善,由于地区差异,没办理土地使用证和产权证的现象也普遍存在,无形中增加了评估工作的难度。

(三)评估机构的评估定价功能被夸大且其执业风险较大

在公开市场中,交易双方可通过参考历史成本价、市场寻价、集中竞价(竞买、竞卖、竞买与竞卖同时进行)等多种途径发现价格。最终的成交价往往由交易各方谈判决定,评估价值只是交易各方谈判的基础,而不是直接、想当然地作为交易价格。由于我国市场体系尚不健全,某些领域透明度不高,司法体系、信用体系不够完备,评估人员对市场交易状况、市场交易数据以及不良资产的回收难以把握,造成评估定价存在一定难度。有些委托方为规避决策责任,直接以评估价值作为交易价格,客观上创造了一个中介机构定价机制,为资产评估机构创设了一个定价权―― 一个超越交易各方的权力,这些行为实际上夸大了资产评估的功能。

不良资产评估的收费标准通常为每笔债权1 000―2 000元,显然无法满足评估人工成本。评估公司只能通过批量评估以满足评估公司收支平衡。收费不足导致了评估程序的履行不足、尽职调查不够充分,也加大了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的执业风险。

(四)受评估人员主观判断的影响,评估价值可能偏离实际处置价格

资产评估往往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上的,金融不良资产的评估也如此。金融不良资产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实际的评估实践中会产生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要想继续进行评估就要进行必要的假设。但是我国并没有制定相关假设方面的标准,这个度需要由评估人员自行掌握,不同的评估人员其假设不同,其最终的评估结果也不相同。所以,评估人员的主观判断对评估结果的影响很大,其假设的准确性越低,最终的评估价值与实际处置价格相差的就越大。

由于金融不良资产的处置价格受处置政策、处置方式、处置时限、市场参与者、交易双方的交易策略、交易双方信息对称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评估价值与实际处置价格往往差异较大。而且我国的评估业务大多以国有资产评估为主,评估的目的是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评估人员担心承担国有资产流失的责任,从而形成了“较保守”的职业习惯,往往高估资产的价值,这会导致评估价值偏离其实际处置价格。并且不良资产评估过程中,获取资料信息困难,可比较的参照物较少,导致评估人员主观判断评估结果。有些评估人员对特定处置方案与其内在价值因素之间的关系考虑不全面,也使得评估价值与实际处置的变现价格相差很大。

四、完善我国金融不良资产评估的建议

(一)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加强与国外评估机构的交流沟通

虽然国内外金融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不同,但是国外在金融不良资产处置的实践上早于我们,有先进性的一面,我们要取其精华,结合我国实际发展现状,不断丰富我国的金融不良资产评估理论,并将其运用到我国的金融不良资产评估的实践中。并且我国应加强与国外评估机构的交流沟通,了解国际金融不良资产处置的动态,不断积累不良资产评估的经验,完善我国金融不良资产的评估理论,使我国的金融不良资产评估逐步与国际同步。

(二)实事求是,坚持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部分债权性资产权属不清,产权依据不足是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所以在金融不良资产评估的过程中,评估人员应坚持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情况,客观的进行具体分析,如认真核查被评企业的财务信息、法律文件等资料。并且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建立一(下转180页)(上接175页)个涵盖面比较广的数据库,涵盖的因素要包括债权的基本情况(如时间、利率等)、债务人信息(如其所处的行业、规模、地域、性质等)、交易情况(如交易时间等)等,以减少评估人员的工作量。除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外,相关部门也应进一步完善房产登记制度。

(三)加大政策引导与各方沟通合作机制

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资产评估在金融业监管和防范金融风险中的作用,加大相关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同时,金融监管部门发挥资产评估专业服务作用,促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保障金融市场安全。

政府部门、行业协会、资产管理公司、国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合作,建立沟通平台和合作机制。加快建立公开透明的市场体系、完备的司法和信用体系,为评估提供良好的执业环境。联合研究建立金融不良资产评估数据库,推进制定合理的金融不良资产评估收费标准,充分发挥金融不良资产评估在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中的作用,促进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

(四)评估行业要强化自律监管

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作为评估行业自律管理部门,需引领行业加强金融不良资产评估研究,结合新业务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完善相关评估准则,指导和规范新形势下金融不良资产评估执业行为。同时加强行业自律管理,约束评估执业行为,进一步提升执业质量。此外,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金融不良资产评估积蓄后备力量提供智力支持,为我国金融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高水平的专业服务。

(五)加强评估行业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其职业胜任能力

金融不良资产的评估不同于一般资产的评估,它既要求评估人员具备专业的评估知识和能力还要求其了解金融不良资产等金融方面的知识,对评估人员的要求极高。所以,评估机构要加强对评估人员的培训,如组织评估人员学习最新的评估方面的法律法规、继续教育、出国深造等,以提高其专业胜任能力;与此同时,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也是必要的,以加强评估行业的诚信建设。这样才能快速培养大量合格的专业评估人员。

(六)有关各方合理使用评估结论

委托方和报告使用者要正确理解、合理使用评估结论,对评估结果不能简单套用,要根据交易实际条件调整使用,防止评估结论绝对化、唯一化。资产管理公司可根据评估机构提出的资产评估结论,对具体的非市场因素进行分析,然后依据分析结果做相应调整。在调整处置价格时,要充分考虑相关法律、政府、企业等方面的规定,有效处理非市场性因素对金融不良资产评估造成的影响,使处置结果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

[1] 孙兴.关于我国金融不良资产评估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2):65-66.

[2] 汤志江.关于我国金融不良资产评估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7,(8):51-52.

篇(9)

引 言

长期以来,历史成本一直是会计计量的主要模式。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一种更能反映会计个体经济资源价值的计量属性应运而生,即公允价值。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更能体现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反映企业价值。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时,社会各界一方面积极寻找应对危机的举措;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寻找危机产生的根源。这一过程中,有人提出:会计计量原则——公允价值是造成金融危机的元凶之一。然而,金融危机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经济问题,并非纯粹的会计问题。

一、公允价值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

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这充分考虑了基本国情,是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

国际会计准则中应用到公允价值的领域也十分广泛,最常用的是投资性房地产、资产减值和金融工具。同时,公允价值在企业合并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公允价值最大的特征就是来自于公平的交易市场,具有明显可观察性和决策相关性的会计信息,被世界很多市场经济国家所推崇。

二、公允价值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美国发生了严重的储蓄和贷款危机,一些储蓄及住房机构利用会计手段掩盖问题贷款,最终导致400多家金融机构破产。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允价值最初被提出是作为一项预防金融风险利器的。30年后的今天,美国再一次陷入了由次贷危机而引发的金融风暴中。表面上看,公允价值似乎是金融危机的“帮凶”。在市场向好时,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在利润表上显示大量浮动收益,容易让资产管理者和交易人员滋生盲目乐观情绪;一旦经济下行,市场看空的时候,相关金融资产价值被低估,势必影响金融机构的盈利水平。为了应对危机,金融机构只好加大金融资产的抛售力度。于是,市场交易价格下跌,资本充足率杠杆断裂,金融机构崩盘。但事实并非如此,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资产价格泡沫增加了市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贷款机构在利益驱动下放松了信用风险的管理,金融创新缺乏透明度和有效监管。

此外,公允价值的运用环境不够成熟。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资产或负债缺乏完善的市场,难以取得完备的信息,估价方法也不够明确。在现实中企业与其关联方交易价格缺乏公允性的情况时有发生,许多上市公司甚至利用关联方交易粉饰报表,虚增会计利润。

三、公允价值运用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权威的资产评估机构

对于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专业性要求很强,需要专门的评估机构,由专业技术人员依据一定的技术手段和市场参数进行评估,且评估后的价值还要得到社会认可,引导企业价值评估更好地服务于会计报告实务。

(二)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

会计信息来自企业的管理当局,只有不断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督,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利用公允价值来操控利润的问题。

(三)构建一个活跃的市场,强化对企业和市场的监管,为公允价值计量提供环境支持

公允价值是双方在开放的市场中,在相互之间没有关联的情况下,平等、自愿进行交换的价值。公允价值的运用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没有完善的交易市场就难以取得相关的信息。

同时监管部门制定严格的法律,对通过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行为,实施经济、行政处罚等,从外部环境上保障公允价值的公允性。

(四)加强职业培训,提高管理者和会计人员的素质

公允价值计量,数据的准确、完整、相关性要求会计人员作出相应的职业判断,因此,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就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一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法制教育,提升思想境界,同时加强诚信建设,牢固树立务实求真的职业操守;二要加强业务培训,帮助会计人员熟悉和掌握新的会计准则,获取高质量的公允价值信息,不仅需要会计人员具有丰富的会计理论与实践素养,还需要会计人员了解评估、金融、资本市场等相关知识;三要定期对新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按公允价值要求对会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报告,为投资者提供更加有用的决策信息。

结 语

总之,新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公允价值计量始终能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但我国会计领域利用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时间还很短,在具体操作上经验还不太丰富,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进一步完善与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操作规则,以充分保障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防止利用公允价值操纵盈余的行为发生。同时要借鉴国际上有关公允价值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提高对公允价值的应用水平,切实加强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参考文献】

[1] 鲍莉华.浅谈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中的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8(7).

[2] 王海滨.公允价值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治学院学报,2008(3).

篇(10)

二、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中运用会计职业判断问题的防范对策

如何保证公允价值确定的合理性,防范滥用会计职业判断,避免其成为企业随意操控利润的工具。笔者认为:

1.利用网络建立价格参考平台

制定公允价值会计职业判断基本规范,提高公允价值的客观性,广泛的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全国统一的价格参考网络,以此来推动信息的公开、透明,保证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确实公允,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企业对利润的操控。

2.建立工作底稿存档

建立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中职业判断和评估过程的记录、存档制度以增强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评估过程的可验证性,以此为基础来评判金融资产的价值是否公允。

3.加强对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确定方法的披露

这不利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信息的规范。所以笔者认为,应将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作为重要的会计政策进行附注披露,对于使用公允价值计价的金融资产,应披露运用公允价值的理由,以及确定的方法、对损益的影响等,还应提供关于公允价值的可靠性证明。

4.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素质

会计人员是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判断和会计信息质量控制中重要的因素,会计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会计信息质量。加之,会计职业判断的主观性以及外界的众多因素,操纵利润或滥用会计职业判断已成为企业进行财务报告舞弊的主要手法之一,因此对源头的治理极为关键,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道德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5.加强审计监督

新会计准则体系大量应用公允价值,会计职业判断的范围进一步加大,使得企业更多用于调整经营业绩、操控利润等。审计部门应专门针对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职业判断制定具体的审计程序,以平价被审计单位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职业判断的相关信息是否可靠,以最大限度地通过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遏制企业利用会计职业判断操纵公允价值相关的会计信息。

6.明确相关的法律责任

对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应用中的恶意职业判断行为造成重大影响和严重经济后果的,司法部门应予以严厉的惩罚,并建立诚信档案,对违反诚信的单位和个人记录在案,并且便于民众和投资者随时查询,如此法律和道德上的双管齐下,以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篇(11)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3-0133-02

1 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论基础及历史沿革

1.1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也称为控制风险导向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将风险分析、评价与控制融入传统审计方法之中,进而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其所基于的模型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要求审计人员在充分评估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基础上确定检查风险,通过控制检查风险最终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

传统审计风险模型可以解决交易类别、账户余额、披露和其他具体认定层次的错报,但是如果存在企业高层串通舞弊、虚构交易,也就是战略和宏观层面的风险,运用该模型便捉襟见肘了。

1.2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也称为经营风险导向审计,是指以被审计单位的战略经营风险为导向,通过“战略分析-流程分析-经营业绩评价-财务报表剩余风险分析”的基本思路,将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和经营风险联系起来。2003年10月国际审计和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将传统风险导向模型修订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明确规定了审计工作以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作为新的起点和导向。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从经营风险评估入手,进而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因此审计时应首先考虑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重大风险。进而找出财务审计的风险点,针对风险点设计相关审计程序,将对风险的判断提升到了战略的高度。

2 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运用的现状

2.1 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国际的应用已较为普遍,尽管2003年10月份。IAASB才开始逐渐将风险导向引入审计过程,但“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却在时间方面走在了审计准则的前面。毕马威、安永等都建立各自的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如毕马威1997年提出的BMP(Business Measurement Process)审计模式,后来安永开发出的“全球审计方法”以及普华永道开发出的“普华永道审计方法”。

相比较而言,我国审计起步较晚,审计人员风险意识薄弱,对传统审计方法比较熟悉,而对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比较陌生,审计过程中主要关注会计报表认定层次的风险,没有意识到企业的经济环境、行业状况、法律及监管环境、目标和战略、经营风险等方面也会导致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没有针对不同客户实施个性化的审计程序。

2.2 新审计准则的实施推动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运用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全面引入了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标志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进入实施阶段。

新的准则框架体系中专门制定了《计划审计工作》、《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对被审计单位使用服务机构的考虑》、《重大性》和《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等5项审计准则,强调了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评估和应对,有效的指导了审计实务。推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CPA行业的运用。

2.3 金融危机爆发提高了运用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企业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与日俱增,就我国的企业而言,至少存在着经济下滑风险、盲目投资风险、现金流风险、做假帐风险、政策来回忽悠变动的风险等等。

与此同时,会计师行业也面临了严峻的挑战。为应对金融危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影响,中注协于2009年4月7日《关于当前经济形势下服务经济发展大局促进行业平稳发展的意见》。要求全行业要加强质量管理和风险控制,贯彻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关注企业持续经营风险、财务舞弊风险,指导事务所高度警惕和防范企业经营风险转化为审计风险。

因此,中国本土事务所应真正推行风险导向审计,加大风险评估力度,在审计时更加关注企业现金流风险和公司做假账的风险,同时不仅要判断宏观环境,包括经济、政治、技术等等,还要了解环境的新发展,比如金融危机的发生会导致对金融产品加强监管等等。

3 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运用的制约因素

(1)本土事务所规模和人员结构不足以满足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事务所多角度、全方位地识别和评估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这要求事务所有一定规模,拥有多领域专业人才,能在所内进行专业分工,从而根据不同行业面临的不同风险进行全面的研究,贯彻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

然而,本土事务所面临的现状是:规模普遍较小,市场份额低,而众多小规模事务所承担要一定的组织费用,管理费用和交易费用,增加其成本负担,又因为其缺乏专业胜任能力,导致其无法按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对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同时,内资所人员年龄结构老化,其隐含的知识老化限制了风险导向意识的形成,因此大部分本土事务所仍较多采用传统风险导向模型,关注认定层次错报,未能对企业宏观层面经营风险进行有效判断。

(2)注册会计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对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发展战略、组织形式、治理结构、管理层诚信度等所有影响被审计单位的因素都做出评价,这对执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有较高要求,注册会计师要有丰富的经验,对各行各业都有所了解,才能对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进行正确评估。

然而在我国,审计人才资源的开发、培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普遍不高,长期以来,本土事务所在员工招聘使用方面过于强调其会计审计背景,这导致本土事务所员工知识背景和知识结构严重雷同,无法满足风险导向审计对知识的多元化要求。

(3)外部监管体系不完善,诱发职业道德风险。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强调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新准则中原则性要求多程序性要求少,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过程中是否勤勉尽责缺少科学的判定标准,更强调注册会计师个人的执业操守。这无疑加大了外部监管的难度。同时,多数本土事务所由于规模小、客户数量较少,审计失败造成的信誉损失、财产损失和客户流失成本较小,在引人风险导向审计时,由于审计成本加大,政府和协会监管难度加大,事务所牺牲职业道德获取违规收益的情况不可避免。

(4)信息库建设速度滞缓。

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注册会计师要在风险评估阶

段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这需要强大的且不断更新的信息库予以支持。

但目前在我国,一方面很多企业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很不完善,导致注册会计师难以获取充分可靠信息,即使获取信息也难以判断被审计单位诚信;另一方面,出于成本的考虑,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信息库建设也不健全,无法满足注册会计师在风险评估时所需信息的要求,进而阻碍了风险导向审计的落实。

4 我国CPA行业的发展方向

(1)会计师事务所实行规模化发展,做大做强。

会计师事务所属于人才密集型行业,走规模化道路不仅能大大降低人力成本,提升竞争力,增强抵御风险能力,更有利于审计资源的整合,专业人员的技能共享,使事务所有能力在所内设置专业化团队以满足不同企业不同风险的需要,同时可投入更多审计资源将风险评估贯穿整个审计阶段,以全面贯彻风险导向理念。

2008年11月29日,天健光华会计师事务所与重庆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合并;12月19日,安徽华普、辽宁天健和北京高商万达三家会计师事务所宣布合并;12月21日,北京京都会计师事务所和天华会计师事务所合并,金融危机环境下,两月三起合并,表明我国CPA行业正在做大做强,化危为机,提高自身竞争力。以满足风险导向审计要求。

(2)改变人员结构,提高执业人员专业素质。

首先,本土事务所应加强对年轻审计人员的吸收,改变年龄结构老龄化的现状,同时年轻审计人员掌握的知识更前沿,对于新信息接收速度较快,这将有利于推进风险导向理念的形成。

另外,事务所应注重引入一些法律、工程技术、计算机等非会计审计专业的人才,并对项目审计小组进行科学配备,从而根据被审计单位面临的不同环境更有效的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更重要的是应提高执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现代管理知识和行业的专业知识培训,加强后续教育的管理工作,以增强风险意识、提高职业判断能力,为顺利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打好基础。

(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注册会计师道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