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初中物理的定律及原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07-03 16:01:1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初中物理的定律及原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初中物理的定律及原理

篇(1)

我问过许多高中文科生这样的问题:“高中物理难学吗?”他们的回答是:“难啊!很难!”或者“如果物理不是这么难我就不会选文科了。”听到学生的这些感叹,我总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文科生轻松学好物理,不让他们觉得学习物理是一种负担甚至让他们爱上物理课呢?

许多高中文科生学习物理时还沉浸在初中学习阶段,然而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存在很多不同。首先,初中物理知识大多看得见、摸得着,个别如电磁波之类虽然较为抽象,但教材要求不高,往往学生只需知其然,而高中更多地要求知其所以然(如光学中的理论光学、原子物理中的原子结构理论);其次,让学生最头疼,也最有体会的是高中物理各种公式极其繁多,而且公式间还有各种联系;再次,由于初中知识的定性特点,许多学生养成“背”学物理的不良习惯(甚至有些学校为图省事,竟把这当方法教给学生),而这一套在高中不灵。要学好高中物理,一定要多思、多练,而不是多念。

针对这些改变和高中文科物理对学生的要求,要想让文科生学好物理,我觉得可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让文科生明确学习物理的目的是什么

几乎所有文科生都觉得自己学习物理只是为了尽快在水平测试中考过关,让自己腾出更多时间学习自己喜欢的文科。要改变学生这种想法,物理老师就要明确地让学生知道:学习物理的重要目的是培养个人的科学素养:第一,学习物理能让文科生丰富、拓展知识面,换一种思维方式,从另一角度考虑问题。第二,学习物理能锻炼实验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文科生的动手能力不是很强,相反物理学是一门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实验学科。第三,学习物理能锻炼文科生逻辑归纳的思维能力。物理学家都擅长归纳总结,文科生正是缺乏逻辑归纳的思维能力,这方面可以通过引入物理思维加以弥补。一个人在成长道路上能走多远、层次有多高,与其个人整体素质有极大关系。物理课不但学习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逻辑推理判断。所以,文科物理教学目标不仅是使同学们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更重要的是掌握一种思维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同学们将来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二、让文科生喜欢上物理课

1.在心理上,使学生摆脱学习物理的畏惧感,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其实物理与文学存在许多相通地方,所以老师讲解时应尽量淡化物理学科性质,在讲课过程中通过介绍学生熟悉的物理现象,复习原有物理知识,使同学们轻松地进入物理课堂,并且有一种似曾相识又焕然一新的感觉。

2.讲解物理的原理概念时应简单明了。

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物理原理、基本概念及意义的讲解很有必要,因为在这些概念原理的推导过程中可对学生灌输一种科学精神:实事求是、不断怀疑、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对于文科生,老师在讲解物理原理概念时应简单明了,尽量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教师尽量提供从点到线而至面的学习过程,多角度、多层面地介绍知识;还可以采用老师提问、学生自己提问或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更多学生参与到问题讨论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无尽思考。

3.多做演示实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多做演示实验,不但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素养,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安培力、洛伦兹力的方向及大小的定性分析时,可以把演示实验做给大家看,还可以让学生上台感受实验过程。而对于一些实验现象不明显或实验效果不佳的演示实验,则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或配以精美插图进行辅助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与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中应采取轻松而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要密切联系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以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为主,通过物理课学习,学生能运用物理方法和理论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了解物理学科的基本轮廓。这就要求老师全面掌握物理知识且博学,特别是对社会生活实践了解比较透彻,这样讲课效果才好且不失幽默。

三、文科生学习物理要注意的地方

第一要理解:对物理概念不要死记硬背,而要理解其物理意义所在。一些同学学物理总是在背公式、背概念,这是不好的习惯。学习物理的关键在于理解,理解公式反映的是什么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理解概念的真正含义。如讲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F/q时,必须让学生明白试探电荷q的含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记住公式。

篇(2)

一、以名人轶事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1820年4月,奥斯特在一次演讲快要结束的时候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一条非常细的铂导线放在一根用玻璃罩罩着的小磁针上方,在接通电源的瞬间,发现磁针偏转了一下。奥斯特当时竟激动得在讲台上摔了一跤。细心的他并没有放弃这一细微的变化,他后来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反复做此实验,终于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并在1820年7月21日,写成《论磁针的电流撞击实验》的论文,从此向学术界正式宣告了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课后我又让学生查阅牛顿、汤姆生、欧姆等科学家的轶事,让学生学习他们不怕失败和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进而激发他们探究科学知识的成就动机。也让学生感悟到学好物理的责任感、从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感受科学家报效祖国的使命感,从而激励他们积极地、主动地学习,学好、用好物理知识、为国家做出贡献和力量。

二、做好心理疏导,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不少学生刚到高中时认为自己初中时物理成绩还不错,就用初中学习物理的方法来学习高中物理,结果发现高中物理一听就会、一做就错、一放就忘。这暴露出学生最初学习的新知识太肤浅,不能透彻理解高中物理出现的新概念、新原理,也没有深刻掌握物理规律的使用条件。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能操之过急,在教学内容上也不能贪多求快,一定要让学生把握好基础知识,对相关的概念、规律、定律理解到位,搞清楚物理概念及规律的深层含义。比如我在讲授《牛顿第二定律》这一章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加速度和力的关系以及相关物理量的含义,我首先把需要用到的有关物理知识:力的概念和含义、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以及加速度的概念等,做好复习巩固,这样能及时扫除学习定律的障碍,再通过学生的讨论设计出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方案,然后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使之在老师的指引下得出实验结论。紧接着安排学生完成一些由易到难逐渐加深的题型:如先研究水平面上的问题,再逐步加深到斜面问题;先分析一个物体受一个力,二个力,三个力,再逐渐加深到连接体的物体问题。

三、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中,我力求用实验教学给学生以直观的心理体验,用生动、具体的实验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课前我先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塑料瓶,在其侧壁开一个小孔,然后在瓶中装满水,观察水从侧壁流出,而同时让塑料瓶从空中自由下落,学生观察到:水不再从小孔流出,学生对此疑惑不解。进一步用弹簧测力计挂一钩码快速向下运动,学生观察测力计的示数的瞬间变化,发现示数变小,由此得出失重的特点。

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离开了生活实际的物理教学是空洞的教学。我在教学中始终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如在讲动量定理时,我问到:人从高处跳下来蹲着着地时为什么不容易受伤,而直立着地容易受伤?通过分析可知,两种情况下动量的变化量是一定的,但人蹲着着地的时间要比立着着地时间长,故蹲着着地时,地面对人的作用力要小,这样就大大减轻了对人的伤害。通过以上例子学生较容易得出:在同一物体的动量变化一定时,作用时间越长,作用力越小。学生理解动量定理会轻松多了。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虽然我们现在教学的知识早已是科学家发现并已经形成定论的知识,学生只需要学会并能灵活运用,考试时能考出好的成绩就行了,但知识的获取本身就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真理的过程。如果学生能利用现有的器材探究出所学的物理规律和定律,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很好地验证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

如:物理选修3-1《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一节,不应该直接提供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而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讨论和相互交流设计出最合理的实验方案,根据实验室现有的器材,事先写好实验报告去完成实验,这样才能锻炼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篇(3)

一、产生学习障碍的原因

1.高中物理学相对于初中物理来说,内容变多、难度变大

初中学生习惯于感性认识,而高中物理的学习需要更多的是理性认识。所以,学生对高中物理内容的理解有个适应的过程,学生由形象思维要慢慢地转化为逻辑思维。比如,高一物理上的主要内容:力学,它需要研究物体的受力情况,而对物体的受力分析是比较难的。又如,高中物理中质点这个概念,它是很抽象的,还有加速度、即时速度等概念,让刚从初中过来的学生,理解起来,确实有难度,这就是学生学习物理产生障碍的客观原因。

2.学生学习高中物理产生的心理障碍

学生刚从各个初中学校过来,他们习惯于原来老师的讲授方式,而现在,他们要面临新老师、新同学、新环境,心理难免有点紧张,况且,学生也习惯于初中老师为他们学习所安排的一切,比如,他们习惯于记忆老师讲;不习惯预习;很少能先复习,后做题目;习惯于用公式套解题目,不习惯建立模型或利用等效思维等等。而进入高中学习后,要求大大提高了。当学生发现自己现实的结果与学习希望有很大距离时,他们内心很困惑,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了,感觉自己不是学习物理的材料,从而害怕物理,认为物理难学,学不上。

二、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要采取针对措施,帮助学生调节学习方法,树立信心

1.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及信心

我们知道,兴趣是克服学习困难的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会尽他们的最大努力学习物理,从而达到预想的学习效果。高中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尤其对他们感到神秘的事,特别想知道原理,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单摆规律时,先让学生观察实验,让学生猜测它的周期与单摆的长度、质量、振动幅度有没有关系,然后再学习它的公式。

对于从初中才过来的学生,不能提出很高的要求,更不能为了使本班学生考出好的物理成绩,就随意地加大学习难度,增加习题数量,这是超出学生承受能力的,最终的结果,只能将学生推向讨厌物理学习上,从加深他们对物理学习的畏惧心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要视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措施,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我们应该耐心辅导,降低教学速度。要知道,学生的成绩不会一蹴而就的,而是逐步的、螺旋上升的。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内容时,应该帮助学生先回忆力、分力和合力的概念,还要帮助学生复习加速度以及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内容,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先扫除学习牛顿第二定律的障碍,然后进行实验探究与定律内容的概括、总结。在进行巩固练习时,也不能太难,先练习基础题,比如,研究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然后,逐步加深到研究斜面上运动的物体;先对受单个力作用的物体进行研究,然后加深到对受多个力作用的物体进行研究;从单个物体开始研究,最后再去研究多个物体的连接体。这样,每一步成功,都会使学生的学习信心倍增,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就会得到发展。

2.用积极的教学评价鼓励学生

高中学生是很爱面子的,他们很在意老师对他们的积极评价。无论学生在回答课堂问题还是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都希望老师能关注他们,对他们所做的努力给予表扬与肯定。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辅导也好,批改作业也好,都要挖掘学生的优点,给予积极的评价,充分利用评价这个教学杠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对于学生确实不对的地方,要婉转地提出,高中学生是很会理解老师说话的含义的。

3.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根据新课程教学的理念,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发展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使每个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我们要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得到终身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当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后,就等于形成了最好的物理学习能力。物理学习能力的形成,常常与学生的性格有关,当学生具备了善于探索科学真理的性格后,就会克服学习上的一切困难,排除一切障碍。

篇(4)

通常学生对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观察到的现象不能理解,而初中物理教学是启蒙教学,他们迫切想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释。教师创新实验教学可让学生观察到各种生动、新奇的物理现象,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之,学生一旦对学习物理产生兴趣,就能成为学习物理的最佳动力,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创新实验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创新实验教学,应努力挖掘实验条件,充分利用实验器材,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

物理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采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教师不仅要用好课程标准上规定的演示实验,甚至教材上的一段话、一幅插图、一道习题也可以将它搬上“讲台”进行演示。演示的形式不能仅仅是“教师演,学生看”,还可以是“教师导,学生演”即边学边实验。例如:利用鸡蛋做实验。鸡蛋很容易找到,如引导学生利用鸡蛋做实验,既可说明物理道理,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1)做压强的实验。鸡蛋握在手中,使劲握也难以破碎,但手拿鸡蛋在碗边轻轻一敲即破。说明:鸡蛋紧握在手中时,受力面积大,压强小;而在碗边轻敲时,受力面积小,压强大。可见,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有关。(2)做大气压实验。将浸湿酒精的棉花放在广口瓶内,点燃棉花,并让它燃烧一会儿,然后将一只剥壳的熟鸡蛋(稍大于瓶口)置于瓶口上,熟鸡蛋在瓶内、外压强差作用下,被压入了瓶里。(3)做物体的浮沉实验。将一只鸡蛋放入浓盐水中,然后缓缓倒入清水稀释、搅拌,随着盐水的不断稀释,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随着增大,由漂浮状态慢慢变成悬浮状态,最终沉入杯底。这说明:浸在液体中物体的上浮和下沉,决定于它所受浮力和重力的合力。

这样每一节课都做1-3个实验,而且这些实验都是自己设计,所用器材都是自己动手制作的,能使课堂教学非常活跃,能使学生在实验中感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并保持经久不衰的学习兴趣。

二、创新实验教学能加深学生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

物理中有许多概念和定律都是通过实验获得的。如光的反射定律、二力平衡条件、阿基米德原理、欧姆定律......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能使学生亲眼看到最能说明概念或规律的物理现象,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研究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概括、抽象、归纳,对得出的概念和规律就有深刻认识。因此,实验教学不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培养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

创新实验教学,教师要精心设计、准备好每一个实验。课前对实验要反复试做,使每一个实验都能圆满成功。要指导学生预习实验,弄清实验的目的、原理、仪器的使用及实验步骤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每次实验都能使学生获得新知,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巩固。如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时,学生往往错误地认为浮力与物质的密度和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中分别设计,体积相同但密度不同的物体浸没在同种液体中测浮力;同一物体在同种液体不同深度测浮力的实验。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理解规律。学生对实验中得出的结论印象特别深,理解得特别透彻,在应用其解决实际问题时就能得心应手。

三、创新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当前,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还要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习探究的方法,培养探索的能力,创新实验对提高学生的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老师在进行实验时,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的顺序等应心中有数,胸有成竹。让学生置身于动手、动眼、动脑的情境之中,做到实验中有条不紊,规范操作,认真读数,实事求是,科学分析、正确推理概括。如“观察凸镜成像”的实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观察,物距变化时,像距和像的变化情况,再经过对比、分析、综合,得出成缩小实像、放大实像和放大虚像的条件,以及弄清实像和虚像的区别。通过实验,学生不仅正确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而且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也得到很好的训练。

篇(5)

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虽然都是学习物理知识,但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初中学习由于教学的进度比较慢,对概念规律反复讨论,变化不多;初中生的学习方法也比较简单、机械,不习惯于复杂计算;也不习惯于独立思考,只要记住公式,把题中的已知条件代入就可以知道答案;初中物理涉及的公式、定理、定律,少、简单、容易记,而高中物理涉及公式、定理、定律多,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应用。因此,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很直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以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等思考。

高中教学进度明显加快,课堂教学密度大大提高,概念多,公式多,物理规律复杂,物理规律表达方法灵活,对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常常要用到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效等思维方法,要求学生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使问题简化,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模型,使物理问题抽象化。

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很难进入高中物理的学习状态,原因是多方面的,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是当务之急。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包括教育观念的衔接、物理知识的衔接、物理方法的衔接、物理实验的衔接、物理语言的衔接、教法学法的衔接以及数学工具的衔接等。通过对初高中物理的学习对象、学习策略、学习过程、教学方法、教材等方面的比较,笔者结合在初、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就提出一些具体做法。

1.研究教材,知识的衔接要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知识整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提升、扩展,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变得更加丰富,但认知结构的本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顺应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当新学习的知识不能为原有的认知结构所容纳时,就需要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或重建新的认知结构。

从知识层面上对比,高中物理要求上明显加深加宽,有以下显著特点:从直观到抽象,初中讲物体的运动,高中讲质点的运动;从单一到复杂,二力平衡到多力平衡,从初中的匀速直线运动到高中变速运动和圆周运动;从标量到矢量,初中的代数运算到高中的矢量运算;在语言上从浅显表达到比较严谨的表达,物理量从定性讨论到定量的计算。

2.必须注意下面的初中教学要求和高中教学衔接七个方面:

(1)机械运动。

初中教学要求: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长度。了解测量误差、误差和错误的区别。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平均速度。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能从相关的图表获取信息。

高中教学衔接: 学生对刻度尺的使用已基本掌握,知道有估读位,初步学会根据参照物进行估测。能判断简单的相对运动问题。由于初中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是速度(实际指速率)、路程和时间;高中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是速度、位移、时间和加速度,其中速度、位移和加速度是矢量。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顺应新知识的特点,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使学生能正确辨析速度和速率、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掌握建立坐标系和选取正方向,再列运动学方程的研究方法,用新知识和新方法来调整、替代原有的认知结构。

(2)质量和密度。

初中教学要求:一是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了解其他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二是理解密度的概念,能用密度知识解释、说明、计算,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会用天平、量筒测量固体、液体的密度。

高中教学衔接:学生已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知道如何测定物体的密度,在高中阶段不再重复学习这一部分内容,需要时可以直接加以应用。

(3)力。

初中教学要求:了解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示意图;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及影响因素;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高中教学衔接:学生已知道力的作用效果。但在多个力作用而平衡时,学生因看不到效果而影响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已基本掌握G=mg 的关系、重力的方向及重心的概念,高中阶段通过这些知识来同化重力随地理位置及高度的变化等。初中已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原理,高中应以此同化胡克定律。初中只是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没有深入认识摩擦力。高中应当顺应新知识,调整对摩擦力的认知结构,理解静摩擦和动摩擦,并会计算它们的大小,会判定它们的方向。

(4)力和运动。

初中教学要求: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了解合力与分力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平衡状态,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高中教学衔接:对力与运动的关系,初中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到伽利略理想实验再到牛顿第一定律已有较深刻的认识,理解了物体的惯性,并能以此解释有关生活与自然现象。高中应以此同化有关力与运动的新知识。初中虽然没有引入矢量的概念,但已会处理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对于力的平衡,实际上不仅掌握了二力平衡的条件,还会处理同一直线上三力平衡、合成的问题。

(5)简单机械。

初中教学要求: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了解杠杆,会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简单计算,会画杠杆的示意图;学会使用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并能计算拉力的大小。

高中教学衔接: 这部分内容高中不再单独学习,在高中力学中可以将滑轮和杠杆运用到静力学和动力学习题中。

(6)压强与浮力。

初中教学要求:学习了压强的概念后,能用P =F/S 和P =ρgh 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减压强的方法,初步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认识浮力,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能用浮力知识简单解释有关问题,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会用F浮=G-F 拉及其相关知识进行简单计算。

高中教学衔接:压强与浮力在高中不再学习,在高中力学中可以进行适当的联系,但要明白初中新教材对浮力的要求比以前有较大的降低,有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但没有给出F浮=ρ液gV排公式。

(7)功和能。

初中教学要求:理解功的概念,会用W=FS计算功的大小;理解功率的概念,会用P=W/t进行简单计算;理解机械效率,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知道动能和势能,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知道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篇(6)

物理学科涉及实验较多,学生应该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在实验中掌握物理知识的要点,日常教学过程中,虽然多媒体在演示实验过程中,有很多好处,易于控制和验证规律.但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体验做实验的成功与失败,实际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动手做的实验,一定要尽量让学生亲自做.如在上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一节时,可以采用实验教学的方式.课前准备好实验用具:学生电源、干电池、蓄电池,小灯泡(2.5 V,0.3 W)先用实验让学生直观认识电源有电动势,然后讲解,在认识电源内阻时,用学生电源稳压6 V和干电池6 V对同一小灯泡供电,给果不一样,用学生电源的不发光,干电池的发光;又用它们对6 V的收录机进行供电,都可用.学生利用初中知识对这一现象是无法解释的,可以给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找出具体的原因是,存在电源的内阻这一缘故.接下来,测得学生电源的内阻为100欧,电池的内阻为0.08欧.这样让学生确实承认电源也有内阻.在学习电容器的电容相关知识时:也可以采用实验教学的方法,电容器的充电、放电、储能用电解电容(1000 μf)即可完成,效果明显,学生看到了电容器确实有这些特点,印象深刻.

二、采取教学措施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利用实验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中发现,成功的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最好武器之一.如在讲授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时,证明电源内阻的实验,实验一做,学生的兴趣大增.又如在学习静电屏蔽一节时,将一个小收音机和屏蔽罩展现在学生面前.先让学生课前猜测这个现象,然后再做实验,当打开收音机,收到电台,然后放进屏蔽罩时,后面的学生站了起来,声音没有了.学生信了,情绪高涨了.

2.充分利用实验室的仪器和器材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只有将学的东西变成现实,才能体会到所学所用的乐趣,兴趣才会大增.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多结合实际,如,学完电阻定律一节后,组织学生自制滑动变阻器;上完日光灯原理,准备让学生自己实验.在学习完交流电一章后,组织部分学生自制电风扇.

3.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学也有自己的发展史,在磁场这一章的学习时,课前收集整理了安培、法拉第的一些资料,在多媒体上放映,让学生对人物有个基本了解;在讲授用电安全常识时,搜集一些触电事故的图片通过多媒体进行放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举办专题讲座,扩展学生的视野

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对部分上课有余力的学生大有帮助.如在讲电势差和电势能一节,由于学生手上的参考书多,对知识了解的比较全面,此时可以举办专题讲座.在学习完楞次定律一节后,可以利用专题讲座,从磁通量的变化角度、相对运动的角度、线圈面积的角度、能量守恒的角度去分析楞次定律的正确性.在学习完交流电的产生这一节后,可以举办专题讲座,分析正弦交流电公式的得来.

三、灵活处理教材的难度

物理这门学科,是让学生最头疼的一门高中课程,如何变难为易,让学生尽量掌握每节的重点难点,并能加以运用,是一个难题,下面简要介绍一下经验:

1.精简每节课的知识点,并用简单的文字表达出知识点

如,在学习完库仑定律及电荷定恒一节.可以把安培归结为“三个一”:一个重点(库仑定律),一个补充(电荷守恒是库仑定律的补充),一个知道(要知道元电荷的电量);在学习完电场强度一节,重点是电强度概念的建立,难建立、难董,易混乱,可以把它归结为三个无关一个牢记:电场强度与是否有检验电荷无关;电场强度与检验电荷的正、负无关;电场强度与检验电荷受电场力无关.牢记电场强度的方向规定.

2.降低入门难度,变难为易

从多年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每届都有不同的心得,每届都在探索.如讲授电势差与电势能,这一节难度大,又是重点内容,学生手头的参考书也很多,在处理教材时,只要求学生记住“两个”关系:电场线与电势之间的关系: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电场力做功和电势能的关系: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如,在学习日光灯原理一节时,要求学生“记住一张图,知道两个元件”.这样处理可以大大降低难度,减少学生的心里负担,使物理学习更加轻松一些.

3.改变问题的提法,有时也会收到降低难度的作用

如,在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大小的知识时,在讲解e=bvl的公式时,讲课的时候可以换个方式讲解,换成,揭迷e=bvl?主要讲解两点:这个公式是不是法拉第的实验总结,可以通过实验——分析——结合历史(以实验说历史),证明此式不是法拉第的实验总结——不是实验定律而是通过数学推导出来的公式.

参考文献:

[1] 卢西宁.浅谈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的教学策略 [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S1).

篇(7)

多年的物理课堂教学经验告诉我,上好初中物理第一节课最为关键。第一节课,有的老师会开门见山地打开课本第一页就开讲了;有的老师会先向学生介绍一些物理学习方法;有的老师会出示几个最普通的物理器材,演示几个物理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然而,在我看来这样取得的效果都不尽如人意,连差强人意都算不上。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初中物理第一节课是带学生入门的,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们知道,物理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学习物理有什么样的用处,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并了解怎样学习好物理。

一、了解物理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激发兴趣,坚定信心。

百度百科解释说:物理:(1)事物的内在规律,事物的道理。(2)物理学。物理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学的一个永恒主题是寻找各种序(orders)、对称性(symmetry)和对称破缺(symmetry-breaking)、守恒律(conservationlaws)或不变性(invariance)。

我认为,物理学其实就是研究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弄清楚其中的道理就可以了,其实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是物理现象,如果你留心观察的话。比如为什么你的影子比你长,而且你永远追不到自己的影子;小鸟站在高压线上为什么电不死,而人类就不行;为什么人体会导电;为什么衣服会产生静电,冒出小火花;为什么你拿起一个粉笔头无论怎么抛出去,总会落在地上;为什么粉笔一扳就断,而书本却为什么扳也扳不断;可以让学生联想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告诉学生们,物理学科就要求学生们平时多观察,多动手,多动脑,多问几个为什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坚定他们的信心。

二、告诉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性。

物理的用处实在是太大了,太广泛了,可以说,生活中处处都是物理现象。你可能天天都在经历,当然你可能没有意识到那是物理或者说是在利用物理而已,说到这里,我们可以从原始人说起;比如说,原始人钻木取火,利用的是摩擦起热的原理;铁器时代,磨刀霍霍,利用的是压强的原理;淘金术,流水淘金,用的是浮力的原理;厨房里面炒菜运用了热学的知识;照镜子的时候你的图像在镜子里面是运用了光学的原理;骑着自行车可以跑很远运用了力学的原理;家里的各种家电工作运用了电学的原理;打电话运用了电磁原理,等等。更关键的在于我们学习物理,最重要的是学习物理的思维方式,懂得了这些道理,会给你日后生活、工作等各方面以很大的帮助。

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伟大的物理学家的成功事例激发大家对生活的热情,比如,牛顿,爱迪生,伽利略,奥斯特,富兰克林,等等,让学生们明白机会总是青睐于有准备的人,让学生们明白要想成功必须有不怕失败、刻苦钻研的精神,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不要迷信,要相信科学。教师还可以一一列举当今中国所取得的一系列的物理成就,让学生们了解物理学对人类的贡献,以及物理在现代科技成就中的重要地位,意识到要建设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必须学好物理。

三、告诉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我们学知识,更要学方法。

我认为,物理学习不外乎――记忆、积累、综合、提高。学会了学习方法,对物理有了兴趣,经过刻苦努力,就一定会能学好物理。

任何知识的获得都离不开记忆,物理也不例外。学习语文需要熟记名言警句,学习数学必须记忆基本公式,学习物理必须熟记基本概念和规律,这是学好物理的首要条件,是学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比如物理当中的一些基本概念、规律和最基本的结论,也是需要记忆的,只不过这个记忆不是让你死记硬背下来,而是用逻辑记忆,先理解后记忆,理解透彻了,那么你也就记住了。

篇(8)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1-0049-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1.028

教师对于科学的理解和态度,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质量,也会影响到学生对于科学的学习质量,所以科学探究式教育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学习环境下产生的。高中物理扩大了物理知识的范围,也给予了我们探究科学更宽的领域,比如,力的合成分解、电磁现象与规律、能源及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等。下面,我们就以“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为例来分析高中物理的科学探究教育。

一、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论和概念

万有引力定律是指两个物体相互的引力作用,万有引力定律是艾萨克・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本伟大著作中提出的。该定律是指任意两个质点在通过连心线的方向存在相互吸引的力。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在1687年发现的,是17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因此在高中物理的万有引力定律教学中应用科学探究式教育,有助于突破难点,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

二、科学探究式教育的发展

科学探究能力是国家的新课程改革之后对于高中物理教学的要求,它主要包括提出问题、验证问题、分析实验结果等要素。科学探究能力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对于事物的大胆猜想、论证事物及评估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的探究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个新目标,也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长远目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于探究性极高的高中物理课程来说是极为必要的,也是我国新时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需要。

科学探究式教育可以使学生很好地掌握知识,是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教育方式。学会科学探究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课程目标。在科学探究教育中,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往往比学习课本的具体知识更有劲头。所以,科学探究教育对于高中物理课程来说,可以作为教师的教学目标。

教师作为教育及课堂中科学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应该逐步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向正确的科学理念靠近,这对于教师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教学过程,甚至是需要一系列的分析研究和计划来实现的,为了给学生制定一个科学式的教育,教师可谓是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三、实例分析高中物理的科学探究教育策略

上面说到科学探究教育主要包括猜想、提出问题等要素,猜想对于问题的正确答案来说又可以被称为“假设”。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思考,通过对问题进行仔细的分析后,给出一个合理假设,并通过一定的知识来验证这个假设,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在高中学习过程中,猜想并提出问题的能力和最后评估验证问题的能力是科学探究教育的关键所在。

(一)科学探究式教育,培养学生猜想能力

科学探究式教育不仅调动了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还培养了他们对于科学无限遐想的能力。万有引力定律就是牛顿通过猜想并凭借他超凡的数学能力证明得来的,牛顿由地球和太阳之间具有吸引力,得出其周围物体之间均具有引力的猜想。此猜想有两个依据:一是行星和太阳之间的引力并不能使行星离开太阳,物体之间的引力可以使物体不离开地球;二是在距离地面很远的位置,也没有发现重力有明显的减弱,那么这个力必然可以延伸到更远的地方。牛顿在教学的过程中用这个猜想引导学生,然后又经过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验证这个猜想,即是不是任意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这样的力。然后又经过一系列的猜想,一个伟大的发现产生了。其实,这些猜想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的,让学生通过对科学的探究发挥自由想象,并说出自己的猜想然后对其进行验证。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明白猜想是一种科学探究式教育,同时可以打造一个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

(二)科学探究式教育,培养学生评估能力

在探究的过程中要想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实验验证是最好的方法,但是实验也是一个人为的过程,实验所得数据与理想中的数据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在科学探究式教育的培养中,应该培养学生的评估能力,让学生合理的看待数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中的猜测也不是完全符合真实科学情况的,是从自己猜想出来的理想模型和实际的相互比较中产生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评估能力对学生在科学探究教育中能够起到重大的作用。良好的评估能力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实验结果的差异有清晰的认识,并通过评估对这个实验的知识理论有更深的理解,对学习有更大的帮助,并能够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更加严谨。

四、结语

高中物理是高中理科基本科目之一,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高中物理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所以高中物理相对于初中物理而言知识深度有所增加。高中物理要让学生不仅仅学习到物理知识,还能学习到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猜想假设,并通过实验验证,培养其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及对科学不断探索的能力。本文以万有引力定律为例对科学探究教育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供同行工作者参考应用,想要显著提升高中物理科学探究式教育的实施效果,还需要广大物理教师不断的实践研究,才能使科学探究式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得到有效发挥。

篇(9)

近几年由于多媒体进入校园,对教学多段改变很多。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无法用多媒体代替。课件是由人制作的,很有规律,易于控制和验证规律,好处很多。实验带有很大的误差,实验更具有真实性,有时还不一定成功。我每次在上电磁学时,只要能做的实验尽量让同学们亲自做。让他们体会实验的乐趣。

如我在上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一节时,就采用了实验教学。我准备了多种电源:学生电源、干电池、蓄电池,小灯泡(2.5v,0.3w)先用实验让学同们直观认识电源有电动势,然后讲解,在认识电源内阻时,我用学生电源稳压6v和干电池6v对同一小灯泡供电,给果不一样,用学生电源的不发光,电池的发光;又用它们对6v的收录机进行供电,都可用。这时同学们的想法也不一样了,学初中的知识不能解释了,分析原因是电源的内阻在作怪。后又用实验测得学生电源的内阻为100欧,电池的内阻为0.08欧。这样让同学们确实承认电源也有内阻。

又如在上电容器的电容一节时:我也采用了实验教学,电容器的充电、放电、储能用电解电容(1000μf)即可完成,效果明显,同学们看到了电容器确实有这些特点,在做电容器的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时,用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困难了。看不到现象,正当同学们开始有些怀凝时,我抓住这个机会,对同学生进行了物理学史的教育,这个实验我们今天做起来困难,在200年前,当物理学家们研究时,不知经过多少次失败,才有结果。所以我们今天不仅要学习人类智慧的结晶,更要学习前人不怕困难的精神。

二、激发同学们探索物理的兴趣

如何提高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我也做了一些尝试。

1、利用实验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发现,成功的实验是激发同学们学习物理的最好武器。如我上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时,证明电源内阻的实验,实验一做,同学们的兴趣大增。又如我在上静电屏蔽一节时,我带了一个小收音机和屏蔽罩。先让同学们课前猜测这个现象,然后再做实验,当我把收音机打开,收到电台,然后放进屏蔽罩时,后面的同学站了起来,声音没有了。同学们信了,情绪高涨了。

2、充分利用实验室的仪器和器材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也是提高同学们兴趣的有效方法。只有将学的东西变成现实,才能体会到所有所用,兴趣才会大增。如我上完电阻定律一节后,组织同学们自制滑动变阻器;上完日光灯原理,准备了学生实验。在上完交流电一章后,组织部分学生自制电风扇。在上电视、雷达一节,我打开了电视机的后盖,让同学们了解、观看内部结构,演示了场、行不同步的情况。这些科技活动,充分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物理兴趣。

3、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提高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学也有自己的发展史,我在上磁场一章时,收集整理安培、法拉第的一些资料,在多媒体上放映,让同学们用人物了解物理史。如在上用电安全常识时,我把一些触电事故的图片通过多媒体进行放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灵活处理教材的难度

物理这门学科,我作过调查,同学们感到是最难的,如何变难为易,让同学们们尽量掌握每节的主要部分,并能加以运用,是一个难题,我在多年的教学中也作过一些探索。

1、精简每节课的知识点,并把知识点总结成易记的几个字。如我在上库仑定律及电荷定恒一节。我把它归结为“三个一”:一个重点(库仑定律),一个补充(电荷守恒是库仑定律的补充),一个知道(要知道元电荷的电量)。在上电场强度一节,重点是电场强度概念的建立,难建立、难懂,易混乱,我把它归结为三个无关一个牢记:电场强度与是否加入检验电荷无关;电场强度与检验电荷的正、负无关;电场强度与检验电荷受电场力无关。牢记电场强度的方向规定。

2、降低入门难度,变难为易。从多年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每届都有不同的心得,每届都在探索。如我在上电势差与电势能一节,这一节难度大,又是重点内容,同学门手收的参考书也多,从不同角度分析的也多。我在处理教材时,只要求同学们记住“两个”关系:电场线与电势之间的关系: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电场力做功和电势能的关系: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如在上日光灯原理一节时,要求同学们“记住一张图,知道两个元件”。这样处理难度降低,同学们心里负担少了。学起来相对轻松了一些。

3、改变问题的提法,有时也会收到降低难度的作用。如我在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大小一节时,关于e=bvl的公式时,我把字改变成:解密e=bvl。我主要讲了两点:这个公式是不是法拉第的实验总结,我通过实验——分析——结合历史(以实验说历史),证明此式不是法拉第的实验总结——不是实验定律。这个公式是数学推导出来的公式。

篇(10)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7-0320-053

物理教学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物理教师帮助学生加深对重要物理知识的理解,帮助他们研究事物本身存在的定律,最大程度上拓展物理知识的学习范围,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理解能力。但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学并未达到这一要求和目标,还存在许多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解决策略。

一、初中物理的教学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的传导。初中物理,是之前学生在小学中没有接触过的领域,对于初中生来说有一种新鲜感。但是由于物理这一门学科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学生的新鲜感只能停留一段时间。如果教师不能及时让学生把这种新鲜感转化为学习兴趣和动力,那么教学就是失败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导,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发掘学生的内心需求,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加强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生活无时无刻不与物理存在着联系。公路上运行的汽车、电梯运行的设计、火箭发射所消耗的能量等都蕴含着物理知识。因此,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联系生活现象,分析、解决问题,掌握物理知识。

3.要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物理现象的各种规律几乎都是前人通过不断的实验发现的。实践表明,实验的过程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定律,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探索时间的精神。

二、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当前学校教育过于重视分数和升学率,带给了教师、学生、家长较大的压力。这样给学生的感触就是,我只要做题,拿高分就足够了。家长也会觉得只有严厉监督孩子复习、预习就足够了。教师的感觉则是,我只要多讲解题,拿出最直接解答问的方法就足够了。但大家都忽略了一个本质的教育思路――学以致用。长此以往,学生以后的学习道路便会变得很狭窄,不能将知识真实运用起来。

2.教学中忽略了学生是课堂主体。现今课堂教育多是教师进入课堂讲解定律定义,然后直接上随堂练习,迅速进行题目的讲解以及理论的应用,指出标准答案和做题的模版思路,学生的思路被局限在如何解答同类的题目,而抹杀了其他思维,只能被动跟着教师的模板走,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生硬,不能很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的沟通较少。虽然新课程改革之后,许多教育工作者提倡创新性教育,但是部分教师的传统教育理念还是被保留在自己的课堂中,课堂的教学设计也不能跟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课堂教学模式较为死板,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许多教师在课程的讲授中只顾闷头讲,忽略了学生的真实接受情况,与学生沟通较少,不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三、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打破传统的教育方式,运用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理念。与此同时,学校也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关心广大教师的生活,了解他们内心的需求,使他们安心工作。

2.教师应该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营造民主、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思维将更加活跃,想象会更加丰富,记忆知识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具体做法:教师要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做出相应的教学方案。例如,在讲解电流、电阻这一问题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立一个假想问题:小灯泡熄灭的原因可能是哪一步的问题?电池没有电了?灯泡坏了?电流表有现实,但是灯泡没有亮?这些情况都可以让学生参与讨论。这样做,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多设立物理实验,给学生增加实际操作的机会,加深他们对物理定律、概念的理解。物理源于实践,也将实施于实践。因此,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实验。通过动手动脑进行实际操作,不断从过程和结果对实验原理加以分析,学生也将从中体会物理的乐趣,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增强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学会运用物理知识。例如,在进行“测量摩擦力的实验”中,让学生先按着书本的原理进行操作,再按着自己的理解进行操作,最后结组进行讨论,说出自己操作中与课本中的不同之处,并加以分析。如此便在无形之中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分析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师要不断进行创新教育,结合当前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

参考文献:

[1] 丁铁明.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与思考[J].学周刊,2015(3).

[2] 刘斌.浅谈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与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9).

[3] 潘[,王林,巩俊龙.巧用“课堂观察”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7).

篇(11)

一、目前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现状

众所周知,物理学科难学、难教,尤其人门更难,物理抽象、概括的特点与初中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尚未形成的生理、心理特点不相适应,学生理解掌握物理知识比较困难,学习过程中分化现象严重,相当一部分学生掉队,达不到应有的要求,一次又一次学习上的挫折和失败,造成了“精神创伤”,形成了心理上的沉重负担,从而失去学习物理的信心。

我通过调查发现,物理学业成绩与初中生对物理的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因果兴趣、理论兴趣都有显著的正相关,这说明,对物理的兴趣越高,物理成绩就可能越好,反之,物理成绩越好,也可能促进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这对优生与后进生物理学业成绩的差异也是一个可能的解释。

从调查来看,总的来说,初中生对于物理这门新学科还是充满了好奇和兴趣的。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初中生的这种好奇心和兴趣,记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和实验引领学生真正地进入物理学习。

二、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积极探求知识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它能引起学习的需要,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学习的一种动力。所以只有当学习者本身对学习发生浓厚兴趣时,才能使整个学习积极起来,具体表现为:学习情绪高,学习意志顽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使学生感到这个学科有价值——有用

从生理角度来讲,兴趣是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学习尤如一辆汽车,兴趣则是汽车上的发动机,没有发动机,汽车则开不动,发动机马力大,汽车跑得快,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都致力于体现物理知识“有用”两字含义,充分利用每节课恰当地把物理知识和祖国的“四化”建设及工、农业生产、人类生活、学生自身的进一步学习发展和科研的需要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懂得学好物理知识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这就能使学生的好奇心,转变为强烈的求知欲望。把他们学习物理的胃口吊得高高的,劲头鼓得足足的。

2、溶知识性于趣味性之中——寓教于乐

学习物理有趣由于物理知识抽象,而初中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尚未形成,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困难较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本身蕴含着极大的扭力,每章每节都有新的知识、概念、规律。特别是概念、原理、定律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都会使学生产生疑问,引起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如何利用其求知欲望、好奇心而又有系统,有目的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3、让学生感到物理“好玩”——益智

根据十四、五岁的中学生有“爱玩”“爱摆弄”等特点与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这些特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将传统看法中的丧志、影响学习,转变为“益智”利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