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大全11篇

时间:2023-07-03 16:01:1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

篇(1)

当然,尊敬老师,尊重知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当继承和发展。可是,一旦给老师披上神秘的外衣,把老师看成真理的化身,智者、能者的体现,那就和“个人崇拜”没什么两样。我班级就有不少家长反映:学生不听家长的话,但是把老师的话奉为圣旨,言听计从。见到老师就像老鼠见了猫。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无创造性,无进取心,将会成为“师道尊严”的牺牲品。

作为教师,要从“师道尊严”的祭坛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交朋友。师生关系应是平等的,互尊、互爱的关系。课堂气氛应是民主愉快和谐的,这是学生敢于参与、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的态度应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不应该是盛气凌人的、生硬粗暴的、冷嘲热讽的态度。

2 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把机会让给每位同学,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

教育是教师和学生心理接触的过程。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一个没有情感交流的课堂一定是不成功的课堂。教师应该注重保护学生的人格,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教师的爱应面向全体,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偏爱优生,特别对那些后进生应加倍爱护。俗话说:“越是干旱的禾苗越需要雨露的滋润,越是受冻的秧苗越需要阳光的照耀,越是得不到尊重的人越需要别人的尊重”。

篇(2)

2.师生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倡教师应当好“导演”,学生要当好“演员”。在这种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参与”关系。

3.形式观。在教学形式上,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形式,力求实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一、自主学习

1.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富有个性地主动地进行学习。

2. 过去教师在旧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由于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师只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在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向活动”,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向体。教师根本没有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更无从谈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导致了学生的独立性和独立品格的丧失,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针对这种状况,在新课程先进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彻底改变旧的教育理念,要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主动性、系统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思想感情、信息和知识交流的过程,而英语的成效主要在于学生的学。

(2)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是促使学生自觉主动愉快学习的先决条件。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最主要部分,学生只要对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情绪才会高涨,情态才会投入。如:在讲六年级一册下Lesson71 课时,为了引发学生的兴趣,我上课带来了一架坏的模型飞机,一下子就吸引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我马上问:Whose plane is it? Do you know?学生有的回答:Sorry,I don’t know 有的回答:It’s…’s 最后当学生猜对是教师的时,我接着问:Do you like it?学生回答:No.我问:Why?有的学生就能答出:Because it’s broken. 我说:Yes,it’s broken now.我马上接着问几个同学:What’s wrong with it?学生回答后,我问:Can you mend it? 有的学生直摇头说:Sorry, I can’t.有的说Let me try.还有的说:I think I can mend it for you.我很高兴地回答:Oh,thank you.然后很自然地带领学生学习有关修飞机的对话,这样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尽量使语法知识与学生生活接近,与学生实践结合,活化教学内容,学生喜欢在活动中学习,即手脑并用式的学习,动手操作环节,目的是点燃学生的兴奋点。

(3)教师应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学生,以自己的热情感染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行,给学生充分信心,鼓励,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合作探究

1. 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方式。合作学习非常强调课堂上的人际互动关系,即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互相尊重和民主平等的基础之上。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监控者和咨询者,学生在自己所在的小组里也能扮演“专家”或“教师”的角色,与小组同伴共享学习资料,互相影响,互相信任,共同努力以实现小组目标。探究是探索知识,找寻研究,调查的活动,更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2.在过去长期的英语教学中始终存在着“重知识讲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学生成为被动的课堂配角,难以达到发展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为目的。学生整天处于被动的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没有更多地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当今新课标倡导学生的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特别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索的学习方式,强调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

(1)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探究学习的前提。教师应关心爱护、真情对待每一位学生,改变过去的“教师说的就是对的”旧观念,彻底改变节节课板着面孔对学生,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局面。师生共同进行学习和交流,与学生真正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怕犯错、敢于提问、敢于质疑,而这一点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的前提。

(2)提问和质疑是合作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和质疑使学生敞开思想,各抒己见,把知识活化。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尽量采取合作互动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动脑、动嘴共同参与语言实践,从而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可互相弥补、借鉴启发等。提问可以是师问生答,生问师答,一对一的生生问答,组与组之间的生生问答及小组合作的问答对话等。我在教“What’s your favorite sport?”时,我相继提问许多学生,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这时我马上又问:“Do you want to know the favorite sports about the others?”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Yes”那好,Let’s make an interview now.随即学生们可以自由下位问答,每个学生都可以是采访人,又可以是被采访的对象,互相回答,最后有的学生又问起了老师,于是角色发生了转换。课堂上呈现出一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热烈场面。学生既学会了句型结构,又掌握了提问的语言功能。同时生生间,师生间的关系通过交互更加融洽。学生的合作意识大大增强。

在课堂上,一个有难度、学生感兴趣、足以引起探究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他们的探究意识。促使学生发现问题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力求从多方位设计各种思考题,促使学生勤于动脑,发展想象思维能力。通过小组互动学习,利用新学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探究。

例如学习Unit 25 Lesson99 阅读时,我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What would you like to make today?”这个问题一提出,全班学生思维马上活跃起来。许多学生举起了手,有的回答:“I want to make a homework machine.”有的回答:“I would like to make a cooking machine.”…学生们的回答可谓五花八门,异想天开。此时学生对制造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马上请学生通过提问作了一项调查,然后口头报告以下内容:

The boys in our class want to make robots .

The girls in our class want to make cooking machine.

篇(3)

创设情境就是提供综合反映学习内容或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现实材料或真实情况,让学生与教师共同探讨的过程。创设好的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的想到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学生的需求、社会热点、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名人典故等创设情境。

例如在学习《文件与文件夹的管理》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投影同学们都很感兴趣的动画片《成龙历险记》的图片,简单介绍故事梗概,赞扬成龙、小玉的社会责任感,不畏困难积极想办法克服的勇敢的精神;激发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设问]如果今天成龙、小玉正在完成一项危险的任务,我们是否要帮助他们?于是有同学问“任务在电脑上吗?”“什么任务呀?”“怎么帮助他?”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出现在孩子们的脑中。他们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同学们的正义感膨胀,参与行动的积极主动性高。真实的情境,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触发了学生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为让学生自己提出任务作好了准备。

二、学生主体,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轻松自如

(一)提出任务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出任务是学生提出自己的实践内容或学习目标,即我要做什么或学会什么。这些任务往往是学生在情境的熏陶下树立的奋斗目标或在情境教学中发现的急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具有很强的驱动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通过刚才的情境展示,有的同学说:“老师,只要你告诉我这些任务放在什么地方,我一定能把它们找到。”有的同学说:“老师,只要你告诉我用什么工具可以找,我一定能把它们找到。”也有同学说:“老师,只要你给我一点时间,让我试一试,我一定能把它们找到。”这些都是学生自主提出的学习目标,他们的设想不仅各具特色,更体现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我想这就是创新思维的具体表现吧。提出学习任务是学生转向学习的转折点,从此学生就进入了自主学习,独立探究的学习过程。

(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

任务驱动,以完成一个任务为线索,通常教师可以把一个任务巧妙分解成几个支任务,把教学内容融于任务中去,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经过自主探索和老师的提示,或小组合作自行或共同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会如何思考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

自主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任务去实践、探索和学习的过程。它是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的重点环节。建构主义强调,当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会根据以往的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例如:等学生提出自己的学习任务后,这时我只告诉学生们:“这次行动的名称叫‘正义行动’”,至于文件夹在哪里,如何找到它,如何执行它,这些都让学生独自探索去了。再如在找到正义行动文件夹后,执行任务时,学生就问:“老师,我们如何同时选择多个文件?”我不是直接告诉他答案,而是提示。对于“复制与剪切”效果不同,“回收站的相关操作”允许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

(三)合理设置情景“误区”,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常规的办法当然有很多,或采用多种形式的启发式教学,或采用“任务驱动法”,精讲多练等等,有的时候恰当地采用一些反面引导反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快乐大闯关”任务中我设置了4个关卡分别是:①搜索《我最棒》文件夹;②删除《我最棒》;③搜索《成功的秘诀》;④复制到桌面打开阅读。其中任务②用了点小心思是一小陷阱,因为删除《我最棒》,《成功的秘诀》将无法搜到。设计目的:搜到《我最棒》文件夹后,出于好奇,同学应该会打开从而看到,第三关将要用到的《成功的秘诀》文件,将其复制出来,从而成功的完成任务。而我们有些同学他们求胜心切,往往会丢掉自己的好奇心,不打开文件夹,直接删除,从而落入“预设的陷阱”。本关目的有二:一、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情感教育:①告诉学生无论何时好奇心是不可丢掉的财富。②落入陷阱后应及时想到脱困方法即还原文件,而不应纠结于搜索。目的:提醒学生,换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你将得到一个出乎意料的惊喜。

篇(4)

1.我们对合作学习要有正确的认识

有人认为所谓的合作学习,只是把学生的座位调整一下,让他们两人或四人坐在一起就能合作学习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合作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合作学习强调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强调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而这些都是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培养的。

2.要更新教育观念,转换角色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常年的教学使我们仿佛已经习惯于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绝对的权威,而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挑战,它要求老师必须彻底转变教育观念,从“师道尊严”的祭坛上走下来,由知识的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走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交朋友,与学生一起寻找真理,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师生关系应是平等、互尊、互爱的关系。课堂气氛应是民主愉快、和谐的,这是学生敢于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基础。

二、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的动机

“学习兴趣是学生最现实的学习动机”,能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是关键,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情境创设。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世界,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现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思考、分析、操作、判断、交流、讨论等活动,使他们认识到知识的价值与作用,从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来探索与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创设情境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富有启发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在教学中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

三、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营造探究环境

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墙上写有三句话:“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合理地组织活动,为学生积极营造动手操作的机会, 要让学生充分地经历体验、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实现再创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将接受知识面的过程转化为主动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的探索者、发现者和创造者。

四、促进合作交流,深化理解

与传统的班级教学形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新的特点,如教师权威的淡化和角色的转变,学生主体性增强,学生不再看学生后背,而是面对面围桌而坐,注重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学生之间由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关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兴趣和合作能力,并加以指导。鼓励学生在交流和讨论时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见解。学生在经历了亲身体验和独立思考后,又在合作交流中完成了自己的猜想,实现了知识的再创造,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张扬。

五、相信学生,保证合作探究时间

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应该充分信任学生,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索时间和空间,增加学生独立思维的含量,相信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完成。在以往听过一些老师的课,课堂上有这一环节,但往往是一个过场,短短一、两分钟就结束了,根本没有一点实效。这是老师在课堂上的“霸权主义”,因而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中,更需要老师的“合作”,应该合理地安排课堂容量,做到到教学内容少而精。

篇(5)

1.充分的课前准备

教师的课前准备充分与否决定着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效果,所以课前教师需精心准备的内容很多。首先,要指导学生充分地预习,让学生自己通过自学掌握知识及带着疑惑,找出疑难之处,尝试解决后并作好记录。这些预习将有力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其次,钻研教材和把握教材,把握好每一堂课的知识点及重难点。在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要靠教师细致地钻研教材,分析教学内容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所以把握教材不仅是指理解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对教材的整体把握,这就要求教师熟悉本学科的课程标准,了解教材编者的意图,清楚整个学段教材的逻辑线索,能够把前后相关的知识整合起来。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的相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能自己开动脑筋自主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2.1 情境创设应有明确的目的。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有时代感,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如教学《平移》,我创设了中国北京奥运会升国旗的情境,让学生在心里产生一种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热爱和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2 情境的创设要有悬念。创设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用一个小故事有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我小时候养了6只羊,每天都要把羊赶到山上吃草,可是我又不想一整天呆在山上,总想回家跟伙伴学们一起玩,怎么办呢?真是愁死我了,我想了好几天,终于有办法了,于是我找来了6根绳子和6根木桩,绳子的一端拴住羊脖子,另一端拴在木桩上,木桩的周围有很多青草。这样我就放心地回家跟同学们玩去了,到了傍晚去赶羊的时候发现我家的羊太聪明了,居然吃草能吃出6个圆形。"故事还没讲完,全班学生都"哇"的一声瞪大了眼睛。我又说:"同学们,我当时也想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呀。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认真上完今天这堂课,大家就全都明白了。"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以极高的热情投入新知的探求过程,从而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3.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

提问要有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如:在教学"3的倍数"时,故意列举出一些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都是一位数3、6、9的3的倍数让学生观察,分析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有一位学生产生了这样想法:"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如果是3、6、9,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如果和不是3、6、9,这个数就不是3的倍数。"于是,我把问题抛给大家。"但这个说法是否正确,还需要大家合作探究。"在分M讨论中,有的组赞成,也有的组反对。赞成的组理由是:12的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1+2=3,因而12能被3整除。反对的组理由是: 75的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7+5=12,和不是3、6、9,而75却是3的倍数。大家探究的结果,激起了学生的灵感,学生有了错误,要给足学生交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这些细节处理得当,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就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4.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多一点探究的时间,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教师只需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和点拨。

5.课堂练习的自主性和开放性

篇(6)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引导学生调整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自主、探究性的合作学习”是根据对时代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改变目前教育中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一、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的必要性

这里所说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不是指学生自己去学习研究,而是指学生在教师科学指导下的学习,它包括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学生自主整理知识、学生自主总结复习、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学生自主进行课外研究等几方面,整个教学过程的展开都遵循“从学生中来,到学生去,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老师着重起到领导、协调和指向作用,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研究学习的教学目的。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方法

自主学习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强调学习者在学习中的自主地位和情感因素,提倡学习者要有自我修改、自我思考、自我认识、自我发展的空间。其根本目的是要调动人的主观因素,发挥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如何在操作层面上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呢?

1.重视课本阅读,善于提炼发现

虽然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知识结构复杂,许多的定理、概念、结论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实验验证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仍然离不开课本。在课堂教学时,我们发现学生看书时有浮躁心理,往往匆匆浏览一遍就万事大吉,找不到课本中的重点、知识点和解决问题的关键。

2.营造和谐课堂,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教师要亲切,语言要有感染力,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学生在课堂中既感到积极紧张,又感到轻松愉快。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他们创新的潜能。

3.鼓励提问质疑,锻炼思维敏捷力

现在高考,选择题的解法训练有许多,有的是通过计算才能得出结果,有的用到排除法,有的用图像法,有的是根据概念选择正确答案,还有的是多个概念或定律的交差判断题。在解题时,让学生养成多问几个“为什么”的良好习惯,在已经得出某个选项答案后,还要进一步搞清其他几个选项的错误原因。这样才能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巩固所学知训,提高质疑能力,锻炼思维敏捷力。

4.学会融会贯通,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物理最简单的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注意追根究底,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在比较中学习新知识,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使之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以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5.倡导合作交流,提升创新思维才华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物理的概念、定律、定理、结论都是实验结果的体现,也需要经过实验来验证。

6.注重总结反馈,强化自主研究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育学认为,回顾和总结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环节,不仅教师在课后需要反思重建课堂教学,小结课堂教学的感想,学生的学习也需要回顾、总结、反思。教师对学生的课后复习环节可以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说可以指导学生写 “一课一得”;让学生对同一类物理的解题方法进行归纳;要求学生总结自己作业或试卷中出现的错误,并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几个误区

1.自主学习流于形式

例:某位教师在上《磁生电》这节课时,通过奥斯特实验导入课题,让学生逆向思考磁是否也能生电,学生讨论后紧接着提出磁在什么情况下才会生电,然后就让学生自主探究什么情况下磁会生电。结果实验室里热闹非凡,学生乱七八糟开始动手了,有的把线圈塞入磁体中,有的连好电路后线圈乱动后发现电流表动了,就高兴的说有电产生了,但究竟要满足什么条件呢,却没有结论。

2.自主学习教师包办

例:另一位教师在上《磁生电》这节课时,同样通过奥斯特实验导入课题,让学生逆向思考磁是否也能生电,学生猜想能,紧接着提出自主探究课题“磁什么情况下才会生电”,探究开始老师先介绍器材,然后让学生连接电路,思考一:磁性的强弱是否影响电的生成。学生就动手实验;然后汇报实验结论;老师又提出思考二:不同的载体单根导线,匝数很多的线圈是否影响电的生成,学生又动手实验,然后又汇报实验结论;老师又提出思考三:当导线朝不同方向,上、下、左、右、前、后运动时,是否会有电产生呢。学生又开始实验。最后老师引导学生画出磁体的磁感线,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磁生电的条件。

3.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耗费课堂时间

篇(7)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程”,数学活动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景中亲身经历,体验数学,并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主动探究、体验、领悟和创造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以单纯的接受式学习为主,走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并用的吸引式。其间,教师只是成为一个引导者、协作者,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数学合作探究学习,能增进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使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这些都有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多种情境的创设,营造与人合作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萌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主动实践中提高数学素养。

二、着力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

1、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

①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数学化”是指学习者从自己数学现实出发,经过自己的反思,得出有关数学结论的过程,得出数学知识的过程。确实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是与新课程理念“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是一脉相承的。因此,作为教学者在数学教学中应努力展现教材的丰富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再创造”。

②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交互作用的历程。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2、关注学生学习成功的体验

①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成功体验。让学生自己在观察、实验、归纳、分析和整理的探究活动过程中,感受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的,以及结论和规律是如何应用的,也就是把教材内含的知识,经过学生的再创造,转化为学生自己思维的成果,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②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获得成功体验。合作探究能促进学生思想感情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构建民主和谐气氛,养成良好个性品质。实践证明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多人合作的结果,集体智慧的结晶。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开展讨论交流,使学生都能得到帮助提高。群体之间互补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得到发展。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以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听取别人的意见,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让学生分享合作学习的成果。

3、关注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体验

①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小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的经历,有些知识学起来感到吃力,有时学过了又忘记了。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把教材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体会到数学的用途,才能很好地把数学与生活挂上钩,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探索意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②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

三、提倡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1、创造机会,增加合作可能

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间进行讨论交流,让小组成员发挥群体优势,团结协作。学生在进行合作活动与合作探究中,让学生体会到一个人的力量是很微弱的,只有在集体中相互协作,才能获得成功。他们不仅是在学习知识,也是进行一种社会交往活动。

2、把握时机,创设合作氛围

我们发现,在活动小组中,有的学生只顾自己做,不与他人协作;有的学生不动脑筋,只会给别人添乱;有的学生只看不做,也不发表意见,成了数学活动的旁观者。教师在分组时应有意识的按能力强弱搭配分组。

3、明确规则,进行有序合作

在进行合作学习时要引导学生遵循合作学习的规则,有序合作。每个同学要学会倾听,学会有礼。一个成员发言时,不要随意打断别人讲话。我们提倡适度争论,但拒绝无理争吵。增强群体凝聚力,形成和谐的教育气氛。

4、合理评价,培养合作意识

篇(8)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教授者,是教学过程中的掌握者;学生是学习知识的求知者,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不处于主动的地位。新的课程标准侧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自觉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好习惯,以便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因而,教师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不仅使他们“学会英语”,而且要教会他们“会学英语”,这样将来才能“学好英语”,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英语的能力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此进行了探索。

一、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合作学习的课堂

首先教师应该从备课着手,仔细研究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创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课堂。笔者在实践中发现,这样的课堂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使学生在开放式的课堂氛围中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更好地发挥;这样的课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这样的课堂,使学生更能积极探索、合作交流、生生互动,主动获取英语知识。

二、师生相互合作,共同学习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掉以往自己唱独角戏的习惯,与学生团结合作,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习惯。教师应给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合作学习的机会,积极地组织和引导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高。

1. 采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成功的英语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对英语产生了兴趣,就会乐于进行合作学习。如英语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授课,通过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能极大地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求,充分刺激学生的听觉与视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合作,全身心投入到英语课堂中来。例如学习译林版牛津英语9A Unit 5 Reading时,可用多媒体展示有关Audrey Hepburn的生平和成就,通过生动鲜活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兴致倍增,立刻想知道接下来要学习什么,并由这些图片引出句型:not only... but also;put one’s effort into;play the lead role of...;devote... to...;be honoured with;pass away,etc.然后由师生互动,采用提问、抢答、互答等形式练习。整堂课,教师利用所学的句型讲述了自己最喜爱的明星,学生也争先恐后地说出了他们自己最喜欢的影视明星,达到了师生合作学习的目的。

2. 精讲多练,促进师生合作学习

教师在讲课时,不要满堂灌,要精讲精练,点石成金,抓住中心与实质,不要拖泥带水,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活动。如学习9A Unit 10中的It is nice of you to bring me the newspaper.时,教师可以先列出这个句型的基本结构:It is+形容词+of...+(not)to-不定式以及它的汉语意思,说明这个句型是用来表达对某人行为的看法,引导学生说出这个句型的形容词是用来修饰或表达人的,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指导学生进行多形式的训练,用这个句型造句来描述本组的同学。这样,学生自主训练、合作练习,并主动与老师配合练习,从而能更快地掌握知识。教师在设计学生练习时,要结合练习的内容,依据教材,把握住基础知识,把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就能为师生合作学习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

3. 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师生的合作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也是非常必要的。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途径。教师能出色地完成一堂英语课的教学,与这些学习小组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如在学习9A Unit 1 Reading Star signs What is your star sign?时,笔者把全班学生分成8个小组,任命一名英语成绩较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并分别给每个小组一个星座的名字,然后让他们本组内成员都朗读练习所给星座的性格特征,并且写在一张小纸条上。在这个活动结束之前,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用英语复述本组星座的性格特征,接着各小组之间轮流交换星座名字,最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教师先选出讨论得比较好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该组在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其他小组可以作出相应的评价,再由各组一一提出本组认为比较重要的短语和句型,组和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教师要及时地进行引导,师生一起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共同完成教学目标。这样,不仅可以使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发言不胆怯,尽情地交换自己的观点,去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多年的实践与经验告诉我,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讲得再多,没有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时间、条件与内容,学生就不可能形成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因而教师的课堂也不能算是成功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激发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只要我们想做,并用心做,就一定能做到更好。

参考文献:

[1]哈默.怎样教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篇(9)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387-01

合作探究能力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潮之一,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合作探究能力学习是时展的必然要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教学理论中也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等等,这都说明相互合作、交流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除了个人钻研,还需要集体合作和协调,因此,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合作"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事物发展的主要动力。教学中应当充分体现这一特点,顺应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同时,"学会合作"。在一个合作性的集体中,具有不同智慧水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的成员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交流的撞击中,产生新的认识,上升到创新的水平,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正是在充分借鉴集体动力理论的前提下,形成和发展了自己的理论思想。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本文旨在探讨培养小学语文大班额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1.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必要性,体现新课改要求

这里所说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不是指学生自己去学习研究,而是指学生在教师科学指导下的学习,它包括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学生自主整理知识、学生自主总结复习、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学生自主进行课外研究等几方面,整个教学过程的展开都遵循"从学生中来,到学生去,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老师着重起到领导、协调和指向作用,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研究学习的教学目的。现代教育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是教师教学中逆向思维在教学活动中的再现,是质疑、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大胆创新的结果,是探索与研究的必然,同时也是学生学习中自主创新的最终体现。

2.培养合作探究能力的主动性,营造和谐课堂

教师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教师要亲切,语言要有感染力,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学生在课堂中既感到积极紧张,又感到轻松愉快。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他们创新的潜能。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从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过河,到让学生趟着石头过河。通过学生的预习自学,经学生自己的思考、体验,在个人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并展开学生之间的讨论,互相补充与纠正。通过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以肯定、鼓励为主的形式来满足学生的成功欲望。锻炼学生发言的胆量和语言表达概括能力。对于性格内向、不敢举手的学生要注意观察其表情,尽量创造机会让他发言,消除其胆怯心理。

3.培养合作探究能力的敏捷性,鼓励提问质疑

在课堂上,教师应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凡事多问一个为什么。质疑的目的是解疑,学生提出的问题必须在教学中一一解决。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解疑的方法。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传统的教学往往是由老师解答,而"探究性学习"则要求学生自己来解决问题。学生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也由他自己决定。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学生可以离开座位,可以自己选择与自己兴趣相投的同学组成小组学习;还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一个问题来解决,并同意他们选择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全班交流,随时做好回答其他同学提问的准备。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做旁观者,而要穿针引线,适时点拨,参与探究。这样的解疑过程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例如在教学《九寨沟》这课前,笔者想:九寨沟的风光是美丽的,可对于学生来说又是陌生的,因为他们没有亲眼见过。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呢?方法不少。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来体会;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画出九寨沟的美丽景色;可以通过赏析词句来进一步理解;还可以大量补充课外的音像图片资料,给学生最直观的印象……如果这些方法都运用,显然在教学时间上不允许。后来想到既然探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地学习,那何不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让他们自主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学习呢?于是,引导学生归纳出了平时运用的五种学习方法:读读议议、想想画画、赏析词句、质疑解疑、查找资料,并告诉他们:"你们可以自由选择一种或几种方法来学习《九寨沟》;可以按相同的兴趣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在临时选出的组长的带领下学习。"这一下,教室里热闹起来了,他们有的大声朗读,有的埋头作画,有的圈圈画画,有的热烈讨论。最后在全班交流时,既有个人代表小组交流的,也有整组参与交流的,交流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

现在小学教师为什么组织学生讨论的少,甚至课堂上只是自己讲,不给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时间和机会,笔者认为这仍然是应试教育的病因。教师们普遍认为,如果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进行讨论式教学,会大大影响到教师的讲课,学生的学习,甚至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完全是一种误解!新课程体系中,始终贯穿一个主题,就是让学生参与教学、学习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并不是学习的主体。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始终让学生处于一种提问、质疑和猜想的环境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思维敏捷能力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篇(10)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认真学习领会新课程改革的实质,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实施全面教育改革。那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增加学习趣味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把静态的文字、图片制作成生动形象的动态画面,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开拓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大大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在地理教学中,有大量的自然地理知识很抽象,学生很难从字面上去理解。把这些知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会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从声、光、形、色、音等多种信息中获取知识,情感受到熏陶,并得到美的享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起获取知识、探究课文内容的欲望

(二)利用地图创设情境。地理课本中编排的分布图因为要和正文、活动相辅相成,所以地理信息明显,主题要素突出。因此,利用地图创设情境,让学生认真读图探究,既可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发展技能,又可以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利用地理活动创设情境。教学中通过地理活动来创设情境,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去探索、实践,既深刻理解了地理知识,又激发了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例如在《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的教学中,我采用模拟旅游的方法,让学生做导游,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对地理知识的识记和运用。

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增加学习趣味

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保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可以有:

(一)让学生参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在学生已有知识与新知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小组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参与教学设计,按照“自学探究小组交流小组反馈总结评价动手练习”等环节来消化、掌握知识,提高师生互动的比例。

(二)选择教材的核心部分进行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教材的核心部分是重点、难点。教师可让学生在小组内对这些内容进行讨论,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使他们动手、动口、动眼,积极参与思考、探索新知识。而且,学生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学会了社会交往的技能,其社会性得到了发展。

三、自主学习,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合作探究、发现式学习,鼓励学生对地理事物、现象产生好奇,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创新的精神。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在多元的动态大课堂中求得全面发展。

(一)指导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对于能自主学习的学生来说,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他们克服依赖老师的心理,引导学生善于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索、主动探求知识。当学生遇到新问题时,教师要给予启发,给出一些铺垫性的问题帮助其思考,或者通过学生你一句我一句互相补充,可以自然而然地得到比较完整的结论。当学生能解决某个新问题时,教师不要就此满足,而应注意培养学生深化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回味问题的习惯,揭示问题的实质系,从而获得更有益的启迪,激发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层次探讨,从而使学生真正会学。

(二)培养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阅读地理教材的方法,使之养成看书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篇(11)

【中国分类法】:G623.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及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出,人们对基础教育要求将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我国教育部已经颁布了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及倡导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这一新型课程标准的颁布充分体现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重要性。目前如何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是如今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工作目标。下面笔者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提出了几点对策。

一. 营造自主学习气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身为语文教师要清楚的意识到要想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首先要通过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来营造自主学习气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学思想,在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及课外作业等方面多下功夫。

小学生初入校园,对学习语文来说并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更不会在课前对之进行预习。课前没预习导致他们在学习语文时过分依赖课堂老师的讲解,而小学生对知识的吸引及理解能力有限,这样一来课堂效率并不高。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学生并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认识不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教师因通过指导学生在课前对要学习的课文进行整体预习,理清文章大意及中心思想,把不理解的词语、成语、段落标记出来。然后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营造出一种轻松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主动的参与课堂问答中来,使学生认识到原来课前预习如此有效,既可以快速回答老师问题又可以对知识轻松掌握,使学生产生对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有了这种意识之后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创新组织猜谜、知识抢答及情景表演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扩展学生的思维。另外可在课后也布置一些家庭表演等拓展作业,通过开放性的思维让学生把课堂上语文的乐趣带到生活中来,使学生建立足够的自信心,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无形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效率也将显著提高。

二. 营造团结互助学习气氛,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一直以来传统的“注入式”教育模式仍然普遍存在,常常出现老师在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在台下被动的听。而且部分教师仍然本着考什么就教什么的思想不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这明显与新课程标准相违背。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未来的课程教学要以师生合作,全员互动的教学方式为主。这就要求教师在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培养优秀心理不素质的前提下遵循科学性和导向性原则探索合作方式营造团结互助学习气氛,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全班同学进行分组合作,针对课堂内容对每个小组提出问题,并让各小组成员都参与问题的回答中来,鼓励学生发言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当遇到部分学生不敢发言或回答不上来时,该小组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替其解答,其次让每组成员共同对该组答案进行讨论与总结,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引下由全班同学作答。这样一来营造团结互助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明白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再一个就是建立激励性评价方式,比如在小组回答完问题之后要各小组成员进行自我评价及相互评价,评价完之后教师给每位主动发言的同学给予表扬或奖励并树立小组间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明白团体合作的结果与他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共享小组荣誉。学生在团结合作学习中获得荣誉感大大促进了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积极的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在合作中他们既可以大胆的做自己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创设思维空间,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所谓探究学习即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开展各种探究活动从而获取新知识,达到自己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21世纪的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世界万物都充满着好奇,好奇是他们的天性,那么教师应高度重视这一特点,全面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好奇性”,即学生的探究能力。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小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兴趣提上来了才能调动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探究。教师可通过课堂及课外对每个学生实际情况全面了解后,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取向与所学语文课堂内容相结合,创新的思维设置课堂及课后拓展作业,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实践动脑动手。比如有些学生对画画比较感兴趣,在学习《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课,教师可要指导学生通过对课堂知识的学习理解及自己的想象把桂林美丽的山水画画出来;有些学生表现能力强,善于表演,那么可指导学生对所学语文课题内容用情景表演的方式表演出来。另外,在课堂上多激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多布置自主合作学习及相互评价学习等方式,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大胆做自己。通过这些拓展学生思维的方法不仅使学生个性化发展而且使学生意识到学习语文知识的真正用意,明白语文课堂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道理,从而增强了学生对语文的主动探究学习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自主、合作、探究三者共存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从各方面进行努力,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明白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为以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