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企业资本运营分析大全11篇

时间:2023-07-03 16:01:0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企业资本运营分析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企业资本运营分析

篇(1)

企业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其根本目的就在于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资本运营就是以资本最大限度增值为目的,对资本及其运动所进行的运筹和经营活动。因此,实现资本最大限度的增值是企业资本运营的根本动因。而资本运营的直接动因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资本的本质属性

一方面,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而这个“剩余价值”则产生于资本的生产经营运作过程(马克思在其《资本论》中的精辟论述)。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社会资本的集中。中小企业通过资本运营,在资本市场上融资,不仅可以为中小企业筹集到一大笔资金,还可以为中小企业打开一条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通道,使中小企业获得大规模的发展机遇,得以超常规发展。

1.2市场竞争的需要

生存与发展是任何性质企业经营的永恒主题。由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导致企业不断地通过并购行为实现资本的迅速集中,完成资本扩张的目的,以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增强市场竞争力。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一方面来自于市场供给主体的增多与市场供给主体效益的增强;另一方面来自市场态势的变化,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对企业的规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技术与管理创新

先进技术的采用可以降低成本,创造需求,扩大市场,为资本所有者创造出高于一般水平的利润。创新的结果,必然会出现更高效率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方式,从而使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成本降低、利润率上升,最终使资本不断增值。因此,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而除了技术创新外,企业还应有管理创新,管理与技术是企业腾飞的两翼,二者互为条件,互为前提。每一个中小企业,都会尽可能地运用其手中的资本,通过创新活动和其他有效方式,追求资本盈利的最大化。

1.4历史性发展机遇的推动

新经济形态与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新契机;我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与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新配置资源的良好机遇;中国加入WTO所承诺的产业与市场的更大开放为中小企业经济发展提供有法律保障的新机遇;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的战略国策为中小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性机遇;金融市场的发育及金融政策的调整为中小企业的更大发展提供了外部动力。

2中小企业资本运营的模式

目前我国有许多中小企业面临困难,其中不少还处于亏损之中。这些企业出现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缺少资金周转,有的是负债过重,有的是难以打开市场,有的是经营管理不善等。上述面临困难的企业可归纳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只要稍加扶持,就可以改变困难局面;而另一种则是无法挽救的,只有让其破产清算。对于前一种企业,可以通过资产重组、企业托管、融资租赁等方法使企业走出困境,扭亏增盈。

2.1破产重组

一般的,破产并不是企业唯一的选择,而在破产前进行资产重组是使企业走出困境的一条出路。法律意义上的破产又叫破产重组,是指债务人无力偿付到期债务时,由全体债权人共同分担损失的一种法律程序。它是企业在法律保护下最后一次资产重组的机会。如果企业在限定的时间内,没有完成既定的调整目标,企业即被宣布真正意义上的破产。在重组整顿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构建新的资本结构。主要方法是将现有负债逐步转为收益债券、优先股和普通股,由此减少负债总额。通过调整资本结构,可降低固定的利息费用,缓解资金供需矛盾,使企业的安全边际增大。

2.2企业兼并

目前我国新兴起一大批效益较好的中小企业,其中主要是民营企业以及乡镇企业。这些企业都迫切需要资金,扩大生产,把企业做大。那么对于前面提到的亏损企业、停产半停产企业来说,采用兼并的方法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经营策略。这是因为优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有一种内在的动力,促使它去兼并;而劣势企业认为被兼并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自然愿意被兼并。

企业兼并的形式有多种,其中包括:①入股式。即被兼并方将其净资产以股金的形式投入兼并方,兼并方不再承担其原有债务。这种方式适用于被兼并企业的债权债务比较简单的情况;②承担债务式。即被兼并方的企业债务过重,但产品有发展前途,兼并方以承担该企业债务为条件接收其资产,或弥补流动资本;③重新组合式。即将两个企业的资产整体合并,形成由一方控股,另一方为子公司。将较大企业的厂、公司业务相近者重组,形成集团化经营。此外,对于资金较雄厚的企业来说,还可以将被兼并的企业购买下来,同时承担其债权债务。2.3融资租赁

目前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问题。我国的直接资本市场不发达,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讲,通过直接资本市场融资的成本太高。中小企业所需要的资金是经常性的、零散的,大银行又不愿意为其提供贷款;同时我国也没有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企业要想从银行这个间接融资渠道获得贷款是比较困难的。所以要改革我国现行信用制度的单一化格局,采取多元化的信用方式,那么融资租赁就是与银行信贷并存的一种方式。因此中小企业应把这一方式作为一种资本筹措的渠道。

融资租赁有多种实现方式。由于中小企业资金有限,可以采用出售回租的办法。它是指企业向租赁公司出售既有的固定资产,取得价款,同时又租回使用,使之继续产生效益,并通过逐期支付现金的方式最后又赎回该资产的一种资本经营方式。采用这种方法是为了在完全不改变对实物资产运用的条件下,靠它取得金融资产。实际这是一种盘活资本存量的方式,并不导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扩大。融资租赁与抵押贷款不同,它属于非银行业务,可以不通过银行作为中介,也不需要他人进行信用担保,是一种直接利用社会资本的有利方式。对于企业来说,它避免了从直接资本市场和银行筹资的困难,从而是可以操作的。

3中小企业资本运营的战略选择

3.1优势企业的战略选择

对于那些“技术先进,市场潜力较大,在资本市场上吸引力大”的优势企业,可以采用“优优联合”、收购兼并等方式实施资本运营,扩大规模。待具备一定条件后再公开发行股票。所谓“优优联合”是指同等水平的中小企业在市场上相互竞争,但它们的竞争力与大企业比较,相对较弱。因而为谋求进一步的发展,可以两个或几个优势中小企业转“对手”为合作“对象”,优势互补,组建较大规模的企业,以实现规模经济;而收购兼并是指采用购买式、吸收式、控股式和承担债务式等并购那些优而无势、劣势企业(包括大型企业),发展新产品。特别是控股式,运用较少的资本支配控制那些具有优势资产、广阔销售网络和发展潜力的企业,对促进兼并、盘活资本存量、调整经济结构具有重大意义。但并购应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为基础,谨防忽视成本与风险的盲目并购计划。通过上述资本运营策略的实施,待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以后,这类优势企业便可以通过公开发行股票吸收社会资金,实现进一步的发展目标。

3.2优而无势企业的战略选择

对于那些“产品适销对路、技术设备较好,而规模小、负担重、债务多、资本短缺”的优而无势的企业,可以采用参股联合、利用外资嫁接改造、二级市场产权转让、无形资产资本化等方式增强企业实力。所谓“参股联合”是指企业法人共同出资参股,组建有限责任公司,或在企业内部实行劳动合作与资本合作的有机组合,成立股份合作制企业;“利用外资嫁接改造”是资本运营的重要形式。吸引外商共办合资企业不仅可以引来外商资本,同时还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二级市场产权转让”是指对那些暂时不具备直接上市的条件的企业,可以通过二级市场买“壳”上市或者通过自动报价系统向社会公开募集资本,实现规模扩张;“无形资产资本化”是指利用本企业的无形资产优势,通过营运无形资产为契机来盘活资本、筹措资本。

3.3劣势企业的战略选择

对于那些“资产状况不良,生产经营不死不活,处于休眠期”的劣势企业,它们在作为资本运营主体的时候应采用特定的方法和手段:租赁、托管、债务重组、转让闲置厂房和设备、房地产置换等形式摆脱困境。所谓“租赁”是指利用特殊的方式充分利用其他企业的经营优势及灵活多变的经营机制,带动本企业不良资本的盘活;“投靠联合”是指出让部分产权或全部产权投靠大企业集团,以换取接收主体更大规模的资本投放;“债务重组”是指冲销无法归还的债务,改善资产负债结构和债权债务关系,如债转股。对于哪些“扭亏无望、严重资不抵债”的企业,应及时采取拍卖出售、破产重组等明智的策略,以防止“血本无归”。

主要参考文献

[1]倪培兵.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资本运营的动因与障碍[J].西北大学学报,2005,(5).

[2]程振峰.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山东行政学院、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1).

篇(2)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5-224-01

营运资本管理是指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控制为核心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主要是对资产负债表上半部分项目进行管理,确定合理的营运资本持有量。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营运资本管理的基本和最终目标应该遵循企业整体财务管理的目标。概括而论,企业营运资本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实施有效的管理活动,保证企业营运资本的充分流动性和安全性,并尽可能地提高营运资本的利用水平和周转能力,努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盈利水平。

企业营运资本的循环始于现金的支出(原材料的购买),而终于现金的回收(产品的出售),其间涉及到存货周转、应收账款周转以及应付账款周转等环节。因此,企业所处行业特征、公司规模、销售状况、管理效率、通货膨胀、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的状况、管理者的习惯与偏好等因素将影响着企业营运资本规模的大小。

一、行业特征对营运资本规模的影响

在一定的销售额下,公司所处的行业特征、它所采用的技术特点和细分市场决定着营运资本规模。例如,要完成相同的销售额,机械制造商就比百货连锁店需要更多的营运资本。行业特征决定了百货连锁店与机械制造商相比,没有多少应收账款和存货。一些公司,如大型超市,营运资本需求是负值,在这种情况下,公司运营不仅不占用现金,而且能产生现金。

二、公司规模对营运资本的影响

营运资本是指企业进行经营周转使用的日常性流动资金,是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一般来说,企业固定资产正常运转需要相应的营运资本作保证,即企业规模扩大,其营运资本规模也应该相应扩大,以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能过正常进行。虽然,由于规模效应的存在,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与其对营运资本的需求并非同比例的增长,但是,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大幅度扩张,营运资本需求也应该会上升。如果营运资本的增长不足以满足企业经营规模扩张的需要,则企业的过度扩张必然带来不良的后果。从营运资本管理角度看,管理者不仅需要决定不同经营规模下的营运资本需求水平,而且也要保证为维持这一营运资本水平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当企业的经营规模随市场对该企业产品的需求增加而扩大时,有可能出现过度增长的问题。特别是当市场需求出乎意料的迅猛增加,这种情况就更容易出现。面对利润丰厚的市场,企业很难抑制其强烈的扩张动机,但如果经营规模的扩张得不到相应的营运资本支持,企业经营问题的出现将是不可避免,甚至可能会导致企业走向财务困境。而导致过度增长的常见问题是,人们总是错误地认为,企业业务量增加所产生的新增利润自然会成为企业新的营运资本资金来源。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这一因果关系是反向的,新增业务量所产生的现金流入是在营运资本的需求(增加存货、提高工资费用支出)增加之后,即往往企业营运资本的增长在前,业务现金流的实现在后。大多数企业在销售实现之前,必须为确保销售实现而垫付大量的成本。总之,公司规模会对营运资本规模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销售收入及增长趋势对营运资本规模的影响

一般来讲,如果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不变,营运资本规模会随着销售额的增长而增长。因为随着销售增长,一方面直接造成了企业应收账款的增加,同时也会自发要求提高存货水平以保持较高的销售水平。也即是说,需要更多的存货、应收账款以及应付账款支持增加的销售额。但是两者之间呈非线性关系,随着销售水平的提高,营运资金将以递减的速度增加,特别是现金和存货,即随着销售水平的提高,现金和存货所占用的资金因时间、数量的不一致而可以相互调剂使用,使占用于流动资产的资金增加速度小于销售额的增长速度。

四、管理效率对营运资本规模的影响

在同一行业中不同企业的营运资本规模与销售额之比可能不同。因为尽管它们可能面临相同的约束条件,但是有些企业经营较好,有些企业经营较差,导致其经营效率存在差异。对于那些存货、应收账款管理高效率的企业来说,由于其资产周转率高,支持相同销售增长所需流动资产的投资规模显然要低于一般水平。而存货或应收账款管理水平较差的企业,由于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使得其营运资本规模与销售额之比就会高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而应付账款周转率提高,表明企业还款速度加快,企业占用的其他企业的资金减少,从而需要增加企业自有资金的占用,使得企业营运资本规模增加。但是应付账款周转速度加快,会使得企业的信用水平提高,保持良好的企业形象,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其他方面的好处。

五、通货膨胀对营运资本规模的影响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可谓是全方位的,从而对企业营运资本循环的每个环节均会产生影响。由于通货膨胀,使企业产品的销售价格上升,随着销售价格上升,引起销售额增加,即便是销售量可能不变。由此,造成应收账款增加,原材料价格、工资以及其他相关的成本费用价格也上涨,进而企业存货增加。此时应付款项规模也可能扩大,除非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率,否则,必然会造成营运资本规模扩大。

六、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的状况对营运资本规模的影响

企业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的不确定性和时间上的非衔接程度的高低会影响企业的营运资本规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日趋复杂,企业的材料采购、产品销售都广泛地以商业信用为媒介来实现,很难对现金流量进行准确的预测。企业的现金流入与流出量不确定性程度越高,为了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保持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就越多,现金流入和流出在时间上的协调程度就越差。因此,企业应保持较大的营运资本规模,以偿付当期的到期债务。而如果企业现金流入量、流出量的确定性程度越高,并且在时间上保持衔接一致,就可持有较少的营运资本。

七、管理者的习惯与偏好对营运资本规模的影响

篇(3)

营运资本(workingcapita1)是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企业进行经营周转使用的日常性流动资金,涉及的范围很广,其触角可以延伸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它的投入和收回是在不断的循环过程中进行的。营运资本的周转是固定资产乃至企业整个资金周转的依托。没有营运资本的良好运转,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不可能的,企业的目标也就无从谈起。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在成立的5年内破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不能满足营运资本的需要。有关部门对我国部分省份一些中小企业的最新调查显示约有56%的企业感到流动资金紧张。其中,26.8%的企业感到资金“有所紧张”,资金缺口在10%以内;16.7%的企业感到资金紧张“明显加剧”,缺口在10%~20%;12.5%的企业感到资金“严重紧张”,缺口在20%以上_2j。这说明我国企业对营运资本的管理效率很低,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而理论界普遍缺乏对营运资本的研究,尤其是针对中小企业的定性分析。我国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只能凭经验进行营运资本管理,缺乏理论指导。为此,笔者选取我国中小企业中的上市公司作为分析样本,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法等数理统计方法对营运资本结构的行业特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建议,为公司经营决策和财务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样本选择中小企业上市版的公司由于信息披露,其财务数据较容易获得,并且受到证监会、投资者和独立中介机构多方的监督,其财务数据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可以作为研究的样本资料。所有样本公司的财务指标数据均来自金融界(jrj.conr)的中小企业版,考虑到中小企业上市版设立时间不长,样本量较小,拟尽量采用所有样本企业自上市年度开始的每个年度数据。样本选取范围为所有于2001年以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版上市的,且正处于正常经营中的公司。

基于以上原则,截至213o7年1月底在深圳交易所中小版上市的企业共有119家,其中2001~2oo6年完整的6年财务数据的有39家,2o02~2oo6年5年财务数据的有11家,2003~2oo6年4年财务数据的有69家,共计565个样本量。所有数据用spss13.0for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1.2变量设置

1.2.1被解释变量。营运资本结构的表征可以选取流动比例、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或者流动负债占总资产的比例。笔者认为流动比例更接近营运资本结构的含义,在现实中也更具有可操作性。而且资产负债率表征企业的资本结构,即资产与负债的比例。流动比例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例,两者是相似的。用流动比例表征营运资本结构实际上就相当于用资产负债率的倒数表征资本结构。故笔者选取流动比例表征营运资本的结构,用y表示,即

y=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1)

1.2.2解释变量。对营运资本结构理论分析中的每一个影响因素,尽可能多地设计解释变量。这是因为理论上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现实中常常可以由不同的指标来反映,且不同指标的信息含量也有所差异。如果只为每一影响因素设计一个解释变量,那么很可能造成严重的信息丢失,而导致分析结果的偏差。有关影响因素及其解释变量列于表1。

2结果与分析

2.1行业因素对营运资本的影响参照中国证监会在2001年4月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将119家企业划分为13个行业。仅选取纺织服装、石化塑胶、电子、金属与非金属、机械设备、医药生物制品、信息技术7个行业,企业数量分别为9、18、10、14、21、11、7个。其余行业因企业数量太少,故舍去。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考查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上市公司的营运资本结构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将每个行业所选样本的流动比例数据作为一组,这样就有7组数据。如果统计分析得出的结果小于给定置信水平下的f统计量的临界值,那么说明样本来自不同的正态总体,即行业因素对营运资本结构产生影响。研究表明,2004、2005年的指标值分别为0.007、0.002,通过了显著性为0.01的假设检验,而2001~2003年、2006年指标值均略高于0.01,但小于0.05,即通过了显著性为0.05的假设检验,所以2001~2006年的流动比例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否定了假设,即组间均值有显著性差异,分组有必要。

2.2主成分的命名首先剔除样本资料中的异常值,然后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反映7类因素的12个原始变量进行降维处理,提取主成分因子。前6个主成分萃取了原始变量90.190%的信息含量。以这6个主成分构建回归模型,既有效地简化了模型,又涵盖了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求出因子负荷矩阵以便进一步确定每个主成分的意义,并对因子负荷矩阵做最大方差旋转,结果见表2。

经过旋转后的因子负荷系数明显的向两极分化,进而分析出主成分因子的意义(表3)。

 

2.3回归方程的建立利用spss软件,在主成分分析过程中同时得到主成分因子值。以主成分因子值为解释变量,以经标准化处理的流动比例为被解释变量,采用逐步归的方法,用f的概率作为决定变量的进入或者移出回归方程的标准。若变量回归系数的f统计量的显著性概率sig.≤0.05,则该变量被引入方程;若f的显著性概率sig>0.10,则该变量被移出方程。经过筛选,获得5个回归方程,选取最优的第5个方程,其回归方程为:

y=1.978+0.926×xl一0.613×x2+0.428×x6—0.319×x5—0.307×x4  (2)

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0.7,能通过拟合优度检验,各回归系数均能通过t检验,方程的f检验值也符合要求。所以,该回归方程是可靠的。从回归结果看,主成分被剔除,说明电子类公司营运资本结构(流动比例)及其相关性很弱;电子类公司的营运资本结构及其盈利因子、成长性因子呈在0.05水平显著的正相关,而与公司的资本结构、抵押价值和管理效率呈负相关。即,电子类公司盈利能力越强、成长性越好,公司的流动比例越高。这可能是因为公司的盈利能力强,从而可以从内部获取更多的资金来源,减少了流动负债的需求;而总体负债率越高,抵押价值越高,管理效率越高,公司流动比例越低。这是由于抵押价值使公司可以获得更多的流动负债。管理效率的提高可以提高资本的运作效率,从而减少流动资产的投入。

其他行业企业的模型构建过程与电子类企业类似。纺织类企业的回归方程为:

y=1.348—0.58×xl+0.173×x2+0.123×x3                         (3)

式中,x1为资本结构与抵押价值因子,为现金流量因子,x3为成长性因子。机械设备类企业的回归方程为:

y=1.811—0.671×x1+0.203×x2—0.166×x3—0.161×x4—0.123×x5(4)

式中,x1为资本结构与抵押价值,x2为总资产成长性因子,x3为存货管理效率因子,x4以为规模因子,x5为销售收入成长性。金属、非金属类企业的回归方程为:

y=1.275—0.355×xl+0.345×x2—0.143×x3                        (5)

式中x1为资本结构与抵押价值因子,为盈利能力与现金流量因子,x3为管理效率与收入成长性因子。石化塑胶类企业的回归方程为:

y=1.494—0.475×xl+0.324×x2+0.222×x3—0.221×x4              (6)

式中,为资本结构因子,x2为成长性因子,为存货管理效率因子,为应收账款管理效率因子。信息技术类企业的回归方程为:

y=2.37—0.902×xl+0.88×x2                                       (7)

式中,x1为资本结构因子,x2为总资产成长性因子。医药生物制品类企业的回归方程为:

y=3.247—2.707×x1—1.198×x2+0.868×x3+0.764×x4—0.448×x5   (8)

式中,为资本结构与抵押价值因子x2为盈利能力因子,为存货管理效率因子,为销售收入成长性因子,为规模因子。

篇(4)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235-02

一、问题的提出及概念界定

(一)问题的提出

在集约式经济增长方式下,全社会各行各业、各部门和单位都非常注重绩效考核。国家对国有企业还专门制定了业绩考评体系。目前绩效考核主要是从财务成果上进行的考核,比如采用总资产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指标,均是在经济活动结束后,考核一段时间的业绩,对员工的考核也是以员工的劳动成果作为考核依据,如销售人员用销售额进行考核。这样的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是,事后的考核只是对业绩进行评价,并不能促进绩效的提高,另外容易导致各部门各自为政,无法提高企业整体绩效。因此,笔者拟从影响绩效的最主要因素即营运资本管理出发,将其纳入企业和员工绩效考核体系,旨在将工作目标与绩效考核相统一,改善企业管理,增强员工积极性,提高企业资源利用效率,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能更好地实现绩效增长。

(二)概念界定

1.绩效考核。绩效考核起源于西方国家文官(公务员)制度。1854年—1870年,英国对文官实行按年度逐人逐项进行考核的方法,根据考核结果,实施奖励与升降,充分地调动了英国文官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政府行政管理的廉洁与效率。文官制度的成功实施,使得有些企业开始借鉴这种做法,在企业内部实行绩效考核,试图通过考核对员工的表现和实绩进行评价,并作为奖惩、培训、辞退、职务任用与升降等的依据。

随着企业组织发展的逐步完善,绩效考核(performance examine)已成为一项系统工程。是指企业在既定的战略目标下,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对企业和员工一段时间的工作行为及工作业绩进行评估,并运用评估结果对将来的工作行为和业绩产生正面引导的过程和方法。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通常由从上到下的几个层次组成,分别包括企业绩效考核、部门或分部绩效考核和员工个人绩效考核等。考核的方式通常有定期考核和不定期考核。

2.营运资本管理。营运资本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的解释。广义的营运资本是指企业的流动资产的总额。这个概念主要在分析资产的流动性和周转状况时使用。狭义的营运资本是指企业的流动资产总额减去各类流动负债之后的余额,也称净营运资本。狭义的营运资本主要在分析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时使用。

企业应当持有适当数量的营运资本,如果缺乏,则会面临短期的经营和财务风险。但营运资本作为短期资本,其盈利能力较差,所以持有过多则会降低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因此,营运资本管理是一个在收益和风险之间不断权衡的过程,为了实现企业经营的获利目标,同时尽量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对营运资本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企业的资本营运能力决定了其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

因此,笔者在传统绩效考核基础之上,将营运资本管理的指标作为企业和员工业绩考核的主要指标,可以从根源上切合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的目标。

二、基于营运资本管理的绩效考核指标

1.企业绩效考核指标。目前衡量企业绩效的指标主要有利润指标和市场价值指标。利润类的指标主要有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营业利润率等,市场价值类指标主要有经济增加值(MVA)、市场增加值(MVA)、托宾Q等。以上指标均是从企业经营的结果来衡量企业的绩效,与企业最终目标相挂钩。这些指标虽然可以看出企业经营成果的多少及增减,但是不易看出企业经营成果变化的原因。因此,笔者拟从影响企业经营成果的根源着手来分析企业绩效的强弱,即采用营运资本管理效率高低的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绩效。因为企业在实际运转过程中,必须保证销售增长与现金流的变动平衡,否则企业会因增长过快而陷入财务困境,或者因增长太缓慢而使财务资源闲置,以至于压低企业价值。因此,无论对一个增长过快还是过慢的企业而言,营运资本管理都是可持续增长中的关键问题,只有一个平衡增长的企业才能获得更大的绩效。因此,笔者拟采用以营运资本管理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指标,主要包括销售额(Sales)、经营收益(IFO)和营运资本率(WCR),在计算总考核指标时,三者权重均为三分之一,也可以根据重要性确定权重。即

P=SalesK1+IFOK2+WCRK3(K为各指标的权重)(式1)

其中,营运资本率(WCR)=(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全年销售额(式2)

为了更及时有效地控制营运资本比例,也可以每月进行一次测评,此时年度营运资本比例估算公式为:

篇(5)

一、企业资本运营概述

1、资本运营的概念

资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企业内部一切可以增值的价值的总称,企业对资本的拥有表现为强大的资源支配权。运营的一般含义是指对企业的筹划和管理活动,那么所谓资本应该是指对企业资本的筹划和管理活动。所谓资本运营,就是指以追求最大利润或资本最大增值为目的,把企业所拥有的一切有形的和无形的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都视为可以经营的价值资本,通过流通、收购、兼并、重组、参股、控股、交易、转让、租赁等各种调整和优化配置手段,对企业资本进行有效运作,实现增值的一种经营管理模式。

2、资本运营的主要特点

(1)资本运营是一种开放式经营。资本运营者不仅考虑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还要考虑运用一切经营手段扩大可以利用的资本的份额,通过实现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有效整合来获得更大价值的增值。资本运营的这种开放性,使企业面对的经营空间更为广阔,打破地域、行业、部门、产品等分割,把企业看成可增值资本的载体,使企业资本随着利润的多少和高低而转移。

(2)资本运营要求资本在运动中增值。运动是资本的内在属性,资本只有通过不断的流动才能实现合理配置和增值,资本的闲置是资本的极大浪费和流失。一方面,资本运营要求通过资本形态的变化,盘活沉淀、闲置、利用率低下的资本存量,使资本不断的流动到报酬率高的产业和产品上,优化资本的组合质量,达到资本有效增值的目的;另一方面,资本运营要求加快资本流动的速度,缩短资本的流动过程,提高资本的流动效率,实现资本的迅速增值。

(3)资本运营具有分散风险的要求。资本运营而对众多的可供选择的经营对象和经营方式,在未来结果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因而也存在着风险。任何一项资本运营活动,总是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资本所有者总是希望自己的资本既能够安全运行,又能够得到最大盈利,因此资本运营均趋于把资本分散并吸收其他资本参股,营造一种分散和混合的资本结构,通过资本组合避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从而增强资本的抗风险能力。

(4)资本运营重视资本的支配权和使用权而非占有权。利润来源于对资本的使用、运作而非占有,因而资本运营把资本的支配和使用看得比资本占有史为重要。资本运营关注一切有利于自身资本扩张的资源,可以通过控股、合资、租赁、兼并等方式将木不属于自身占有的有增值价值的资本纳入自己的支配体系,尽可能利用社会力量来发展自己的企业,从而增强竞争能力,“做大蛋糕”,提高获取更大盈利的可能性。

二、完善国内企业资本运营的建议

1、企业资本运营应以企业战略为依据并与企业战略管理相协调

(1)战略与企业战略管理。战略广义上包括目的与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些目的而采取的手段,狭义上只包括为实现企业目标而采取的手段。一般认为战略是由若干要素构成。安索夫认为企业战略是由产品与市场范围、增长向量、竞争优势和协同作用四要素构成的。产品与市场范围说明企业属于什么特定行业和领域;增长向量说明企业有产品与市场范围向未来产品与市场范围移动的方向即企业经营方向;竞争优势表明企业某一产品的市场组合与众不同的特殊性,凭此可给企业带来强有力的竞争地位;协同作用指明了一种联合作用的效果,涉及到企业与其新产品与市场项目配合所需要的特征。企业在进行战略管理时,通过运用各种战略分析方法分析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因素中哪些因素是有利的、哪些因素是不利的,以及分析企业自身在竞争中存在哪些有优势和长处、哪些劣势和不足,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找出企业目前在行业或市场中所处的地位,以便决定采取何种企业战略等。

(2)为何要以企业战略为依据。企业战略的总体指导性。企业战略是指贯穿于企业一定历史时期的所有重大决策中的指导思想及其事关企业的整体和长远利益的重大目标、规划与谋略;是企业进行各项管理工作的总体指导思路,具有强大的指引性。企业战略的科学性。这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战略是充分分析了所有对企业经营有影响的因素(包括外部环境与内条件)之后决定的。企业在进行战略管理时,通过运用各种战略分析方法分析企业所而临的外部环境因素中哪些因素是有利的、哪些因素是不利的,以及分析企业自身在竞争中存在哪些有优势和长处、哪些劣势和不足,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找出企业目前在行业或市场中所处的地位,以便决定采取何种企业战略等。二是战略分析工具的科学性。企业对影响企业经营因素进行分析时运用了各种科学的分析方法,包括产品生命周期法、学习曲线法、竞争性分析法、成本领先地位分析、产品差异分析、价值链分析、盈利相关分析、市场份额分析、产品质量分析、技术领先优势、关系矩阵、成长/份额矩阵分析、吸引力矩阵分析等,这些分析方法或工具为企业科学地、正确地确定企业战略提供了保证。国内企业资本运营的盲目性,是指国内企业资本运营过程中目标定位不能反应企业实践发展的要求。表现在:一是重产权资本运营轻产业资本运营。部分企业的经营者认为产权资本运营是一种高级的经营形式,所以要从产业资本运营转向资本运营,在行业内外、地区内外大举扩张,忽视自己的主业,结果搞得企业组织庞大,但资本盈利性却较小;二是资本运营不讲究量身策略。有些企业认为兼并、收购某些与自己主业无关的企业,实行多元化经营,会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实现稳定的经营利润。但实际上如果企业实施无关联多元化战略,不太熟悉所进入的行业,反而会加大风险。有的企业本无良好的基础和业绩支撑,由于收购项目与企业原先所具有的核心产品、技术缺乏内在的联系,又未能在新产品中培养出新的核心产品最终把自己原有的竞争优势也丧失了。正由于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国内企业资本运营应该在企业战略的指引下运用各种资本运营方式、方法来进行。

2、提高企业资本运营的财务决策水平

(1)处理好战略决策与财务决策的关系。在企业进行资本运营时,在具体资本运营方式的选用上,要以战略决策为主,并发挥财务决策为辅和细化的作用。战略决策为主是指在扩张、收缩或治理型资本运营方式类型的选择上应以企业战略为依据来确定。企业在进行战略管理时,通过运用各种战略分析方法分析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因素中哪些因素是有利的、哪些因素是不利的,以及分析企业自身在竞争中存在哪些有优势和长处、哪些劣势和不足,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找出企业目前在行业或市场中所处的地位,以便决定采取何种企业战略等。另外,企业对影响企业经营因素进行分析时运用了各种科学的分析方法,这些分析方法或工具确保了企业战略制定的科学性与正确性。发挥财务决策为辅和细化的作用。发挥财务决策为辅和细化的作用是指在先定的资本运营类型后,以财务管理的各种分析、决策方法来评判该资本运营类型下方案的盈利性、可行性,以对战略决策进行财务管理上的第二道把关,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风险与收益的比较,选择具体资本运营方式。

(2)改变企业财务决策方法的运用方式。改变企业财务决策方法的主体方法。据有关调查,国内企业所采用的决策方法中,成本法是最主要的评估方法,占95%左右。收益法一般被作为成本法的验证方法,市场法很少采用,期权法几乎无人采用。一般其中的收益法是最科学合理的一种决策方法,其被国际公认为是企业价值估算最恰当、最理想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却被企业运用的最少,这一点是一定要更正的。所以,应提倡一般的企业在决策时以收益法为主体方法。当然,这也要根据企业的客观情况而定,应该收益法也有它的缺点。辅以非主体方法的验证。因为各种决策方法都有它的缺点,都有它小适用或发生偏差的情况,所以企业有必要再选用另外一种方法加以验证,以保证决策的正确与科学。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期权法的优点决定了它应当被用为验证方法的第一选择。

(3)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职业操守等直接影响着企业财务决策的正确性,而财务管理对企业来说又处于一个管理的核心位,所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具各相应执业能力。另一方面,改变企业财务决策时选用的财务方法,必然提高了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特别是收益法、期权法的复杂原理和对数学等方面的高要求。成本法原理简单、操作简便,这也是以往企业财务决策大都采用这一方法的原因。所以,企业应该在人力资本运营上下功夫,对职工进行培训、教育,以提高业务能力。

3、加强企业产权资本运营中的虚值资本运营

企业的虚值资本运营包括管理资本运营、人力资本运营、无形资本运营。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劳动者是产生的新价值的源泉,而企业的劳动力就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管理资本运营、人力资本运营和无形资本运营当中,所以企业的虚值资本运营是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如果没有这三个过程,企业的所有资本的运动只能表现为各资本类型的等值的转化,而没有新增价值的产生。

不论企业进行产业资本运营还是产权资本运营,企业价值的增值都离不开企业的虚值资本的运营。所以企业不论进行产业资本运营还是产权资本运营都要重视虚值资本的运营。

然而,在企业进行产权资本运营时,主要是并购资本运营,其并购动机决定了并购的成败就取决于企业并购后新企业或两个企业的虚值资本运营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要将原有的和新增的虚值资本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形成能够产生协同效应的虚值资本整体,然后发挥虚值资本的价值创造作用。所以,企业虚值资本的运营对企业的产权资本运营的成败是最关键的。

综上所述,企业在进行产权资本运营后,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进行企业虚值资本的整合。

三、结论

本文在企业资本运营的发展理论与方法上,吸取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针对国内企业资本运营实务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相关理论思考解决办法,提出企业资本运营要以企业战略为依据、提高企业财务决策水平、加强企业产权资本运营中的虚值资本运营三个建议。

本文对企业资本运营在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力图为完善企业资本运营的实务提供一个理论指导。但是,由于能力及篇幅所限,研究不可能面面俱到,其中提出的方法也还有待于在实务中进行一步验证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陈佳贵:现代大中型企业的经营与发展[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

[2] 赵炳贤:资本运营论[M].企业出版社,1997.

篇(6)

一、股权管理系统和资本运营的内涵

1.股权管理系统

股权管理系统通过改变原有的Excel手工管理的粗放型股权管理模式,实现了更加简单、规范和全方位的股权管理。股权管理系统是基于信息化手段,实施和完成各项股权管理工作的数据库网络办公系统。其功能定位是股权管理工作的日常工作平台、数据存取仓库、决策支持系统和管理提升工具,应支持与服务于股权管理全业务日常办理,发挥基础数据库的作用,以支持决策为目的持续完善辅助功能,促进股权管理整体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持续提升。

2.资本运营

现阶段,我们所说的资本运营是将企业中存在的所有资本包括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等,通过流动、裂变、组合、优化配置等各种方式对其进行运营,进而保证其实现应有价值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实现增值,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相比国外发达的国家,我国资本运营兴起的较晚,发展的也不够成熟,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但良好的资本运营是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

二、股权管理系统在企业资本运营中的原则

掌握股权管理系统在企业资本运营中的原则,是确保股权管理系统应有价值的实现,提高企业资本运营绩效的关键,同时也能够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而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其原则主要表现在依法行权、健全机构、区分重点和分级管理几个方面。

也就是说股权管理系统在企业资本运营的过程中要以《公司法》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其次,需要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股权管理和资本运营责任体系和规范制度,强化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此外,公司应该按照其实际发展情况和战略目标区分重点,制定不同的监管方法和奖惩机制;同时,要按照公司股东的级别做的分级管理,权责清晰,责任到位。

三、股权管理系统在企业资本运营中的应用

股权管理系统中主要包括资本变动模块,三会动态模块,预算、决算及考核模块,治理模块等,所以笔者就上述几个模块在企业资本营运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所述:

1.股权管理系统中资本变动模块在企业资本运营中的应用

资本变动模块的界面主要是用来展示某个项目中相关股权出资人的列表以及其出资明细和托管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某个项目需要增资或者减资就需要依照投资或者处置的流程来进行,那么结束后股权管理系统中资本变动模块就会将历史信息和现在的信息统一进行详细的记录,以便于后期的查找和核对。

2.股权管理系统中资本预算、决算及考核模块在企业资本运营中的应用

预算、决算和考核模块中主要是通过建立以投资收益率为核心的指标参数体系,分析不同行业、参股公司的绩效和营运状况,记录股权投资公司的基本信息、分红、增减值变动情况来提高预算、就算和考核的科学性和约束性,避免资本运营中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

3.股权管理系统中治理模块在企业资本运营中的应用

治理模块主要包括治理制度模块和治理结构模块,即通过管理股权投资项目的相关流程和规范以及其组织结构来规范企业资本运营,包括企业的章程、股东会议议事章程、职工持股章程以及懂事、监事、股权代表和经理层信息等内容,进而达到从结构和制度规范上来约束企业的资本运营的目的。

四、强化股权管理系统在企业资本运营中应用的措施

股权管理系统在企业资本运营中的应用确实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资本运营的质量和效率,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但是依据没有达到完美的效果,所以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相关的调查研究从组织结构、制度规范、考核体系以及人员素质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强化措施。

具体来说就是,要想使股权管理在企业资本运营中实现价值最大化,首先就要改变股权管理系统无标准、随意性强的现状,按照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和战略目标来制定法人治理结构的组织构架设计方案;其次,完善相关的制度规范,明确股权代表的具体的工作方式、工作规则和程序,做到有据可依,有据必依,并且要根据项目的变化和股权结构的变化而不断的完善和充实。此外,要完善既定的考核体系,细化考核的指标和标准,配合相关的监管机制来提高考核的绩效。同时,要不断的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完善选人、用人和培养人的机制,进而从根本上强化股权管理系统在企业资本中的应用,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进步。

五、结语

总之,股权管理系统在企业资本运营中的应用确实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资本运营的绩效,但是面对现在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和产业结构,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和战略目标对其不断的优化和完善是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篇(7)

企业的本质就在于借助资本运营,把能够支配的资源与生产力要素实行运筹、优化配置与谋划,从而可以最大程度上实现企业资本的增值目的。而煤炭企业拥有着存量巨大的资源资产,如能得到科学合理地利用,可使企业的资产充分流动起来,让企业充满活力。

一、现代煤炭企业资本运营管理意义

(一)煤炭企业在市场立足的需要

为了对煤炭集中度进行提高,以确保国家能源的安全,我国规划建设13个国家级亿万吨的煤炭基地。在这种形势之下,煤炭企业不能加速发展,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边缘化甚至被市场淘汰。而资本运营则能使煤炭企业对社会资本进行充分利用,并在相应的时间要求范围以内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以实现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张,所以煤炭企业要保证资金来源的充足,就必须进行资本运营。

(二)是煤炭企业进行资产盘活的手段

对于煤炭企业来说,借助资本运营,进行重组联合,依据国家相关政策进行主辅业改制,以实现多元化投资,是现代煤炭企业提高资产运作率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煤炭企业进行资产盘活的重要手段。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煤炭企业利用资本运营对自身进行发展与优化可谓正当其时,可以说资本运营是煤炭企业进行第二次大发展的重要机遇。

二、现代煤炭企业资本运营的问题

(一)认识上的偏差

现代煤炭企业的资本运营要以生产经营作为基础,当生产经营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其资本运营才有可行性与必要性。有部分煤炭企业只是将资本运营片面理解为上市筹集资金与扩大规模,片面追求规模,缺乏理性分析与客观评估,进行盲目重组,非但没有起到壮大自身企业的效果,反而被沉重的包袱所累;不基于生产经营而进行的资本经营,不将生产经营当作资本运营基础,盲目实施多元化经营。

(二)资本运营主体概念模糊

资本运营的主体是企业,应在资本运营中占据主导位置,但因传统体制的制约,我国煤炭企业存在着资本运营主要服从政府意愿,缺乏资本运营的效率化;另外就是企业的高层人员对资本运营进行主宰,令资本运营变成相关管理层牟取私利的渠道。

(三)缺乏资本运营的专业人员

资本运营是一项复杂而专业的经营活动,其要求从业人员除了要具备金融、财税、法律、证券等方面知识,从而对各类金融的工具与管理方法进行熟练运用,还要具备专业的市场洞察能力与对各类复杂事项的处理与谈判能力。但是我国煤炭企业在这方面有所欠缺。

(四)对外型资本运营少

资本运营是指把所拥有的资本在市场上进行优化配置的一个过程,并没有地域限制。目前我国煤炭企业资本运营多数局限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并没有真正拓展到国外。即便有煤炭企业参与对外资本运营,也只是一些简单型的资本运营运作,并无实质性的内容。

三、现代煤炭企业资本运营的建议

(一)形式的多样化

可以使用多样的形式来进行资本运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使用相应的方式对煤炭企业资源的配置进行优化。煤炭企业首先要利用产业基础,并以自身产业的扩展为中心进行资本运营,而后对资本市场进行充分利用,注入优质资产的方式来对上市公司的相应结构进行调整,对其进行整合与优化,以扩展企业规模。

(二)企业的规模化

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具有一定大规模的企业在市场上逐渐占据着主导的地位。所以对于煤炭企业而言,就要加大资本运营力度,集中优势力量,将资本作为纽带,并借助市场建成有强大竞争力、跨领域经营的规模型企业,以提升煤炭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建立相应的战略性联盟,不但要与国内煤炭企业进行联合,还要积极与大型的跨国同行企业进行各方面的合作,以达到技术同步更新的目的,实现企业的规模化。

(三)人才的专业化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企业间各种专业人才的竞争。煤炭企业要确立以人才为主的战略,加大对人力资本运营的力度,同时采取合理、有效、科学的实际措施,对专业人员进行引进、培养,从而能够拥有企业自己的专业工作队伍。

(四)管理的信息化

企业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通过对管理工作信息化的推广应用,让信息产业在企业的资本运营与经济发展中发挥出充分的作用,与此同时加快信息技术在煤炭企业中的渗透度,利用信息技术来对煤炭企业的运营管理工作进行改造与提升,最后形成煤炭企业资本运营的竞争力。

总之,煤炭企业要谋求发展,已经不能受限于传统的资本运营管理模式,而是要积极与国际接轨,在接受企业发展、资本运营的新理念的同时,积极探索适应企业自身特点的资本运营管理模式,从企业资本、人力资本、运营方式等各方面入手,构建起顺应现代企业需求的、科学合理的企业资本运营管理模式。对于目前资本运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要对其根源进行分析、研究并有效进行解决,避免直至杜绝类似问题的发生,为我国煤炭企业在资本运营管理模式的探索上排除困难,真正使我国煤炭企业做大、做强,成为有规模、有实力、有技术、有人才的现代化能源企业。

篇(8)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中企业间竞争力也不断增强,各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就必须实现以更少的资本配置更多的资源,即提高资本运营效率。在下文中,笔者将简要指出我国资本运营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我国企业资本运营现存的问题

随着社会进步以及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提高自身在市场中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改革企业资本运营模式,提高企业资本运营效率,从而增加企业的产出利润。然而我国企业资本运营方面尚存在着许多问题,在下文中,笔者将从市场运营决策主体非市场化、缺乏规范化的中介组织、企业盲目进行多元化扩张、未进行规范化资产评估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为解决我国企业市场运营方面存在的问题奠定基础。

1.决策主体非市场化。企业资本运营是一种市场行为,因此,其目标是实现资本收益的最大化。而我国目前的大部分企业实际上是以一种不完全的企业法人形式存在。因为其不是真正的产权主体,所以大部分的企业,其实是由政府介入并且承包资本运营,为企业作出相应决策。市场对企业资本运营的决策能力减弱,因而政府成为决策主体。

2.中介组织没有实现规范化。中国的商业模式主要偏向于发展商业银行,开展借贷业务,而对于介入产权交易的中介媒体的发展力度相对不够。而产权中介组织的建立与发展在实现产权的转让、流动以及重组等方面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中介组织的撮合,企业间资产的交易以及流动会变得及其困难,交易成本较高,并且交易效率低。由于我国的企业交易中介组织起步较晚,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方面不到位、发展不完善,因此,没有实现规范化的中介组织机构将导致企业交易信息不流通或者信息传递较慢,这对于我国商业的发展将会是一大阻碍。

3.企业盲目进行多元化扩张。近年来,由于我国市场上企业间竞争不断增强,企业为了增加自己的竞争优势,而不断地扩展其资产规模。除了在本行业内进行规模扩展,跨行业扩展也成为其规模扩展的一个主要方式。企业除大规模收购兼并运营本行业主营业务的相关企业资本运营活动,也对非主营业务的领域进行投资。这种多元化的资产规模扩张形式,看似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范围,以便更好地创造利润,并且分散了企业经营的风险,其实,多元化的扩张在实质上却加大了企业的运营风险,企业对于不了解的非主营业务不能很好的掌握并且控制、运营,因而面临着跌入资本运营陷阱的风险,副业不旺,主业不精,更加造成了企业对于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发展。综上所述,盲目、无目的地大规模、无关联、多元化的规模扩张,不仅不能使企业抓紧发展的机遇,反而会使企业走向衰退甚至灭亡。

4.未进行规范化资产评估。资产评估是企业资本运营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其他国家,资产评估已经比较成熟,并且形成了一套规范的资产评估体系。但在我国的企业并购过程中,并没有完整准确的资产评估标准以供参考,导致资产价格难以准确估量,为资产交易、买卖带来困难。另外,政府过度干预使得资产评估核算未按照市场标准进行,从而为我国企业资本运营的进一步发展造成阻碍。

二、提高我国企业资本运营效率的改革对策

面对上文中提到的我国企业资本运营在决策主体、中介组织、盲目扩张规模和资产评估等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企业以及政府应勇于面对问题,并且积极寻找改革策略。在下文中,笔者将根据已经分析得出的各类问题,寻找相应的解决对策并进行分析与阐述,为我国的企业资产经营效率的提高作出贡献。

1.建立政资分明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运营机制。由于国家的资本所有权与企业的资本经营权没有清晰的界定标准,所以企业在进行资本运营的时候无法作出合理的决策。为解决以上问题,国家应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授权经营的工作。具体实施方法为:由国务院管理、控制国有企业的资产所有权,地方各级政府分级管理、控股国有资产,大型企业以及企业集团掌握国有资产的经营权。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大致分为三个层次,即政府监督、资本机构运营、国有集团控股参股、大型企业及企业集团经营。政府应作为监督机构,履行监督职责,并且授权资本机构进行资本运营,让国有集团控制股权,而参股企业负责经营,掌握经营权。这样政资分明、产权明确的资产经营模式才能够实现真正的高效率的资本运营。

2.加强企业资本运营中介组织的规范化建设。中介组织在企业资产交易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政府和企业应当重视企业资本运营中介组织的建设。首先,应理清政府与资本运营中介组织之间的关系,对于由政府职能部门直接转化而来的中介组织,必须与之脱离,使之成为真正的中介组织。其次,要根据我国实际的具体情况,加之借鉴国外的资本经营中介组织的发展经验,建立和健全中介组织的各种运营规章制度,形成一套有自我特色的约束和管理的内在机制,保证中介组织的服务活动有条不紊、高效率地进行。

3.为企业选择合理的企业资本运营方式。由企业资本运营的实践证明,企业资本运营方式对于企业资本运营效率的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大多数企业为了实现良好的资本运营效果,为了提高资本运营效率,都会使用规模扩张的方式。然而,过度的规模扩张或者是选择了方式不正确的规模扩张都会使企业面临不可以预知的风险。企业应当重视适当的规模收缩以及有效的内变,或者根据企业的实际运营现状,选择适当的多元化规模扩张方式,在企业经营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经营方式,这样才能够收获最有效率的资本运营效果。

4.规范资产评估。建立实行标准的资产评估行业准入制度,对于已成立的各个评估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要依据国家规定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和检查,以保证资产评估机构的规范性、准确性。另外,评估机构要严格遵守以下原则:第一,公正性原则,即资产评估机构不能为资产业务当事人的任何一方所有,而应该是独立、规范、公正性的资产评估机构;第二,科学性原则,即在资产评估过程中,要实事求是,严格按照标准并依据充分的科学依据进行评估;第三,客观性原则,评估机构必须要求评估委托人提供真实的信息,并且严格执行评估流程。综上可见,资产评估机构的健康发展要靠每个资产评估人员的自觉性以及标准法规体系下的监督机制来实现。

三、结语

通过上文中对于我国企业资本运营中现存的问题的阐述,国家和企业都要进行反思,并且可以参考笔者在上文中提出的一些解决策略及时改正。国家在宏观上,应为企业资本运营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企业自身应当加强自身的产权建设、明晰产权、增强产权意识。

参考文献: 

[1]刘星吕.企業资本运营模式改革[J].商业会计,2015,(15):106-107. 

篇(9)

摘 要:资本运营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资本运营是一项极具风险的经济活动,其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严重影响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企业必须全面认识资本运营中的各种风险,采取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风险损失的影响。本文在分析企业资本运营中各种风险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风险防范策略。

关键词 :资本运营;经济风险;财务风险;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2-0144-02

收稿日期:2014-07-12

作者简介:张伟立(1971-),男,湖北潜江人,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

资本运营是企业优化生产要素、实现资本增值的有效手段,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在运作实践中,企业资本运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的作用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收益,也可能会带来损失。由此可见,资本运营过程中充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企业必须面对的一个实际问题。因此,企业必须正视资本运营风险的存在,增强风险的防范意识,深入分析风险形成的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尽量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一、资本运营风险的涵义及特点

资本运营风险是指由于受内外部环境变动以及其他无法预料的因素影响,使资本运营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带来的企业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资本运营风险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资本运营风险事件出现的概率;二是一旦资本运营风险事件出现,其后果的严重程度和损失的大小。资本运营风险与企业活动紧密相联,存在于企业资本运营的全过程。归纳起来,资本运营风险具有以下特点:

1、客观性。资本运营风险同其他风险一样,其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必然的。资本运营风险不仅存在于资本运营前的准备阶段,资本运营的运作阶段,还涉及到资本运营以后的商品经营阶段。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正视资本运营风险的存在,正确认识风险,从而避免盲目和非理性的资本运营行为。

2、动态性。资本运营活动中的风险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变化的,依据环境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在资本运营的不同时期和不同条件下,风险发生的概率、影响程度、影响范围不尽相同。因此,资本运营主体要求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实施柔性、动态的风险管理。

3、破坏性。资本运营涉及面广,操作过程十分复杂,涉及到大量人、财、物,其赢利性总是和风险相伴而行。资本运营成功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收益,但一旦发生风险,也会造成巨大损失。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和条件限制,资本运营风险不仅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性和资本的安全性,而且制约企业未来的生产和发展。

4、可控性。资本运营风险带有极大的偶然性和损害性,没有特定的规律可循。但是,很多风险的发生通常具有某些征兆,一般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通过主观努力可能会得到控制。因此,人们能够采取一些措施识别资本运营风险领域,对各种风险进行事前的预测与防范,事中的化解与分散以及事后的补救与抚平,将风险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从这一角度分析,企业在资本运营活动中有可能也有一定能力控制各种风险,化解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营运资本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资本运营中的风险分析

1、企业资本运营中的宏观性风险

(1)政治风险。政治风险主要是由政府的指令、政策、国家法律、法规等因素而引起的资本运营风险。政治因素的变动影响资本的安全性,资本的流动性和增值能力也会受到限制。企业资本运营活动必须符合国家政策,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否则将会以失败而告终。

(2)经济风险。经济风险是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所产生风险,它主要包括以下三项内容:一是利率风险。它是指由于市场利率水平发生变动而导致的收益不确定性。二是购买力风险。又称通货膨胀风险,是由于发生非预期的通货膨胀时,资本经营的实际收益就会与预期收益发生偏差,给投资者带来实际收益水平下降的风险。三是市场风险。它是指由于市场行情变动而引起的风险,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周期性波动。当经济繁荣时,企业赢利增多,投资者的收益相应增加;当经济衰退时,企业赢利减少,投资者的收益则会相应减少。

(3)社会风险。社会风险是指由社会因素,如文化、宗教、伦理、道德、心理等因素而引起的资本经营风险。在世界经济加速一体化的背景下,企业在进行跨国资本经营活动时,应该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全面了解各种社会因素,不应该忽视异域文化、民族习俗等社会因素的差异,避免企业的资本经营行为与其发生冲突,以确保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2、企业资本运营中的微观性风险

(1)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失误而导致的企业的赢利水平发生变化,投资者的预期收益率下降的风险。若经营方向选择不当和经营行为与市场脱节,那么企业资本运营必然面临风险。

(2)违约风险。违约风险主要是指由于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影响出现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发生违约时,企业或债权人必将因为未能得到预期的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

(3)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企业融资活动导致股东利益损失的风险。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可以利用权益融资或利用权益与负债同时进行融资。若企业全部依靠权益融资,则企业盈余全部归股东;若企业利用权益与负债共同融资,则在盈余分配给股东前,必须先给债权人支付利息,这样势必影响企业股东获得盈余的多少及变动程度。利用负债融资而引起的企业盈余变动,必然导致财务风险。

三、防范企业资本运营风险的策略

1、树立风险意识,建立健全资本运营风险控制体系。社会经济环境瞬息万变,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各种风险时有发生。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高度重视资本运营风险的分析与防范,这是从源头上防范资本运营风险的重要措施。另外,企业要建立健全资本运营风险控制体系,明确主要的风险承担者,加强对资本运营风险的预测预警,及时发现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减少和消除不必要的损失。

2、明确资本运营动机,合理制定企业资本运营模式。由于资本运营的动机多种多样,企业在资本运营决策前要对市场份额、技术优势等进行充分的估计和评价,而不是盲目追求资本运营活动的轰动效应。实践证明,合理有效的资本运营模式对企业未来经营的影响很大,可以明显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大大降低经营风险。为了实现资本运营的预期目标,企业应当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考虑内外部环境因素,从发展战略高度选择扩张型运营、收缩型运营或者内变型运营等资本运营模式。只有企业在不同的生产经营阶段采取不同的资本运营模式,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3、拓展融资渠道,保证资本结构合理化。企业在制定资本运营决策时,往往需要巨额资金,这些资金很难以单一的融资方式加以解决。因此,企业应积极开拓不同的融资渠道,把握资本市场的有利时机筹措资本,合理妥善地安排资本结构,使融资成本与企业所承担的财务风险相匹配。合理确定资本结构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资本成本最小化原则;二是债务资本与股权资本比例适当原则;三是短期债务资本与长期债务资本合理搭配原则。企业要根据获得的流动性资源,将支付方式安排成现金、债务与股权方式的各种组合,适当降低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以规避或减少财务风险。

4、充分获得信息,改善信息不对称状况。在资本运营过程中,信息的透明度、真实性是企业资本运营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尽量减少信息不对称,也是降企业资本运营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企业在资本运营时,应高度重视尽职调查,以消除信息不对称状况。资本运营中的尽职调查主要包括资料的搜集、真伪的辨识、法律协议的签订、中介机构的聘请等。为了做好尽职调查以获取充分适当的信息,不仅要依靠企业自身有关专业人才的力量,而且要利用经验丰富的中介机构的力量。目前,尽职调查已成为中介机构的一项专门职责。中介机构可以扩大调查取证的范围,甄别信息的真伪,发现许多公开信息之外的对企业经营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并及时上交尽职调查报告,以弥补买卖双方在信息获知上的不平衡。

四、结语

资本运营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高风险的经济活动。资本运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否则会直接或间接带来各种风险,并影响到整个资本运营的成败。企业在资本运营过程中,应认真分析所处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对各种风险进行科学的分析和估计,制订防范规避风险的策略,尽量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实现资本最大限度增值。

参考文献:

[1]杨晓娟.浅谈资本运营中的风险及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7).

[2]张广宝.中国石油企业资本运营国际化模式及其风险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

[3]王茜.关于我国民营企业资本运营的思考[J].江苏商论,2007,(4).

[4]刘敏.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问题研究[J].科学咨询,2009,(11).

篇(10)

企业资本运营和资本市场密不可分,资本市场在我国的发展始于1979年,资本市场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发展迅速,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第一,资本总量少,金融品种贫乏。由于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薄弱,我国资本市场存在先天不足的弊端,造成了国内资本总量少、金融品种贫乏的现状;第二,流动性差。资本市场上的国有股份流动性很差,经常处于停滞状态,通常依靠净现值法或是原值法定价,很难评估其市场价格以及获利能力;第三,资源配置能力低,国家强制性干预太多,这些导致了企业资本运营困难重重,资源配置与政府产业政策偏离深远,既不利于市场对经济结构进行合理地调整,也降低了资本市场的风险抵御能力。

2.企业对资本运营认识不足

企业对资本运营认识不足,在操作上存在盲目性,也就是说企业资本运营所确定的目标不符合企业实际发展的需要,表现在以下两点:首先,企业重视产权资本,轻视产业资本。一些公司的管理者只强调对企业产权资本进行有效地运营,忽视产业资本运营,在业内进行盲目扩张,导致主业被忽视,收益差的后果可想而知;其次,企业资本运营盲目追求多元化。部分管理者认为企业多元化经营可以有效降低风险,有利于企业获取稳定的利润收入,实际上,无关联性的多元化经营战略会使一个企业进入不熟悉的多个行业,这样反而大大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

3.企业风险防范意识不够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愈发成熟,日益完善的资本市场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政府对兼并重组也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致使一些企业仅看到资本运营能够给企业带来的优势、利益,而忽略了企业管理水平较低的现状,风险防范意识普遍偏低,没能考虑到企业资本运营潜在的负面影响。

4.缺乏专业的资本运营人才

资本运营是极为复杂的一项业务,企业必须委派具有丰富的金融、税务、证券、财务、管理、法律等相关知识的专业人才负责。负责资本运营的企业员工同时应该熟练使用各类金融工具与管理方法,还要兼具管理者的市场分析力、谈判能力以及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然而,这方面的人才却少之又少,这也是企业资本运营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5.缺乏规范的中介媒体

我国金融体系注重借贷业务,偏向商业银行,缺少产权交易的中介组织,而这一中介却是完成资产流动、产权转让、资产重组必不可少的媒体,没有中介的沟通,资产流动可以说是异常困难,资金流动异常缓慢,交易成本也会增加很多。规范的中介媒体的缺失导致供需方信息流动不均、信息不透明,直接降低了企业资本运营的效率和效果。

二、解决对策

1.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企业资本运营的保证,因为从法律上来讲,企业通过资本运营获得其他企业的部分甚至全部财产或是经营权,而在财产或是经营权的转移过程中,交易双方行为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当前,虽然我国已颁布实施了《公司法》、《证券法》、《经济法》以及《合同法》等,但法律中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所以,政府应进一步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保证企业在资本运营的过程中保持行为的规范化。

2.明晰国有资本和企业资本间的界限

目前,我国对国有资本和企业资本两者并没有清晰的界定,这导致企业在资本运营决策时无所适从,因而,面对这个问题,有关部门应该积极动作,明确划分国有资本和企业资本。国务院统一行使国家资本权利,代表国家行驶资产所有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管理相应地国有资产。只有做到政企分开,才能实现政资分开,明晰国家资本和企业资本间的界限,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进行资本运作时才能游刃有余。

3.完善资本市场

完善的资本市场是企业进行资本运营的前提条件,它包括信贷市场、证券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完善的资本市场有利于企业经营机制和股份制的转换,促进企业战略性的资产重组。资本市场在我国的发展日趋于规范化、法律化、公开化、统一化以及国际化,日后也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扩大资本市场规模、创新金融产品并加大政府监督力度。

4.提升企业自身素质

企业要想做好资本营运工作,首先要给予认识上的重视,通过开展教育、培训等活动向企业内部员工进行广泛,并给予相关知识培训和指导。其次,要充分利用入市带来的“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进行资本运营业务。同时,为了增强风险防御能力,企业在开展资本运营业务前应该做好计划,并学习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第三,积极引进资本运营专业人才。当前,市场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对此一定要充分重视,通过引入人才、培训人才、留住人才等措施提升企业资本运营效率。

5.发展多样化资本运营方式

企业资本运营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展开,因为我国经济在地区间、行业间的发展极不均衡,企业应该参照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资本运营方式,从而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例如,在汽车、机电、化工以及电子等行业,规模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因而可以选择横向并购型资本运营方式。

参考文献:

[1]张多蕾.资本运营的机遇与风险[J].经济与科技,2007.6

篇(11)

关键词:企业;资本运营管理;风险;对策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加之市场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企业对于资本运营管理也越来越重视,然而由于资本运营管理是一门新兴的管理科学,对于企业而言,如何进行资本运营的管理考验着每一个企业,很多企业在资本运营管理当中,没有对资本运营管理中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甚至管理的效率十分低下,这不仅给企业增加了极大的风险,而且也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对企业资本运营管理中风险的防范,建立风险管控机制,从而有效的避免或减轻资本运营管理中的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二、企业资本运营管理中的风险分析

(一)来自市场的风险

企业的资本运营从本质上来说即为一种市场经济较为流行和广泛存在的行为,处于市场浪潮之中,大量的不稳定因素均能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制造各种可大可小的风险情景,进一步阻碍企业的长远健康的壮大路程。市场风险大致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因为企业对于市场动态信息的了解不及时,还有其中大量信息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使得企业资本运营管理极易受到外界的市场各种条件制约;另外,企业在进行资本运营管理过程中,市场行情一直处于不稳定的变化状态,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企业的某些项目上的成本有所上涨。最后,企业若是未提前准备好行之有效的计划与方案,也极易遭到敌对公司的反策略影响,最终给自身带来极大的隐患。比如说,2013年微软公司用约合5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诺基亚旗下的大部分手机业务,依据当时的估值,这个价格很显然偏高,另外收购以后,微软也未针对诺基亚的手机业务存在的问题做出全新有用的革新,致使诺基亚手机业务长期以来一直没得到好的改善。

(二)来自经营的风险

不少企业利用收购企业的资本运营管理重组,但又因两家企业的相关文化以及管理制度之间存在大量的差异,使得被收购企业和母公司之间的管理与财务不能良好的协进,内部资源得不到良性的统筹,严重阻碍母公司的资金运转。最熟知的便是联想从谷歌手中收购了摩托罗拉手机品牌,因为较长时间内没有进行快速有效的协同整合,联想迟迟未出彩的手机产品。以至于到目前为止,摩托罗拉的产品仍相对较少。

(三)企业盲目的进行多元化的发展

多元化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与目标。眼下我国大量的企业在多元化层面上在不停的做出改进,尤其是有些体型较大的企业结束了原始资本的积累,在自身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所以,企业持续的向多元化的目标前进,且于另外一些行业做出资本运营活动,扩大投资和经营的范围,这种追求多元化的战略,从最外层的角度看能够极大的释放企业所要应对的风险和隐患,但本质上却是会加大企业的资本运营管理风险,严重的话也会致使主业遭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副业亦是很难有出彩的机会。腾讯公司是以即时通信软件发展起来的,在前几年腾讯公司也进行了多元化的开拓,比如做电子商务收购了拍拍网,做搜索、做微博,但是因为擅长的领域差异性太大,使得上述各项业务并未收获什么利润。

三、完善企业资本运营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市场预警管理机制

企业想要对市场做出良好的经营与妥善的管理,其资本运营管理就一定要掌握市场会带来的各项风险和隐患因素,所以企业一定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市场预警机制,方可缓解和分散企业要规避的不同种类的风险。另外一方面,市场预警管理机制的健全同样需要每一位员工的参与,同时认真采纳员工对于风险的各种良好见解以及意见。

(二)以经营稳健促进风险防控

企业在进行收购活动的过程中以及整合阶段的磨合方面,一方面要稳定住母公司的经营管理,有效增强盈利水平和能力,同时强化被收购公司的整体统筹,必须第一时间了解被收购企业的财务现状,并依据此进行岗位配置和资源有效利用,有效缓解母公司所面临的各项压力;另一方面,企业要重视被收购方的企业文化的发展与实施,特别对于外资企业来说,要取得员工的赞同,进一步缓解之后铺展业务所带来的各种阻力因素。

(三)立足本业,开拓创新

不少企业在完成本行业的市场开拓以后,持续性的进行多元化策略的实施,在此之时,必须要注意的是必然需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经营管控制度,在夯实自身领域的优势同时,进一步有条不紊的实施新业务的拓展,继而强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

四、结语

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健康发展的今天,资本运营普遍且广泛的受到了大多数企业的欢迎,资本运营首先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加良好的前进机遇,另外也使得企业面临了更多不同程度的风险,因此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怎样良好的对资本运营做出管理渐渐演变成眼下我国企业所共同要面临的一项问题,通过本文上述对于企业资本运营管理的风险分析,能够清楚的了解到眼下我国企业在资本的运营管理过程当中面临的风险还是相当多的,因此企业需切实地关注在资本运营管理中所潜藏的各种各样的风险与挑战,并作出相应的优化对策和措施,方可有效及时地减轻企业资本运营的当中要面对的风险,继而强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整体行业实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