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简述教育目的的内涵大全11篇

时间:2023-07-03 16:01:0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简述教育目的的内涵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简述教育目的的内涵

篇(1)

基础题以课堂及课本知识的学习、理解及掌握为检测目标,其问题多取于《地理教学论》教材,主要涉及每章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相关内容,具有试题数量多、知识覆盖面广、考查内容简明等特点。基础题一般包含两个层次:一是“知识”层次,主要检测对所学章节基本内容的了解,如结合第二章第二节“地理课程的改革”学习内容,设置试题“简述地理课程标准的含义”“、简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设置的变动”等。二是“理解”层次,主要检测学生在知识层面上深入领会和深刻理解已学内容,如结合第二章第三节“地理教材的变化”学习内容,设置试题“如何理解狭义和广义的地理教材”“、如何理解教科书的编写要为教学改革留下广阔空间”等。基础题设置有助于师范生有条理地梳理章节知识体系,宏观把握知识结构,从而达到理解掌握、复习巩固、深化课程学习之目的。

2.提升题类型

提升题以课堂及课本知识学习的迁移、应用、实施为检测目标,其问题立足于教材并结合地理教学实际和教改热点拓展延伸,主要以章节主干和重难点知识为载体,结合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应用,具有试题数量较少、能力考查为主、外延性及应用性强等特点。体现考查学生“运用”、“分析”水平,即学生能将已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具体情景中,并对知识间内在联系深入剖析,进行内化、迁移和应用。如结合第三章“目标:地理教育学的核心内容”章节学习,设置提升题“选取《地理教育》期刊近期刊载的教学设计的三维目标,按认知层次对其主要知识进行分类”、“设计必修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节内容的教学目标,并说明设计思路”等。提升题设置有利于师范生有效地将所学知识融入教学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深入研讨和深化剖析,从而达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提高从师任教能力之目的

3.综合题类型

综合题以课堂及课本知识学习的迁移、应用为基础,围绕章节学习主题,以综合能力为检测目标。其问题涉及多学科融合、多种方式探索,主要以课内外结合的研究性学习为主,要求学生突破“三中心”,操作实践与行动研究相结合,试题具有综合性强、开放程度高、课内外有机结合等特点。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评价”水平,即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能力。如结合第七章“评价”学习主题,设置综合题“观摩地理课堂教学,评价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结合第八章“教师”学习主题,设置“以某中学为例,调研地理新课程实施现状”等。综合题设置有益于师范生走进中学课堂、融入地理课程改革,向一线教师学习请教,从而达到巩固专业思想,坚定教育信念,促进未来教师专业成长之目的。

二、“作业练习库”试题设计的原则

“作业练习库”试题设计,在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和知识测评基础上,还应凸显新课程理念,符合地理教师培养目标,遵循设问角度多样、活动空间广泛、思维方式开放等基本原则。

1.设问角度多样

设问角度多样即每章节试题采用丰富多彩、层层深入的行为动词对问题解答提出要求,主要涉及基础题的“简述”、“阐释”、“理解”等,提升题的“收集”、“设计”等,综合题的“评价”、“撰写报告”等,多层次、有梯度,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和创新意识形成。如基础题“简述地理教学原则的拟定依据”、“阐释地理事实与原理并重教学原则的内涵”;提升题“收集整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活动的典型案例”、“结合高中地理教材某一课题,运用思维导图法设计教学过程”;综合题“调研某中学新方法运用现状,撰写调研报告”、“分析当年全国地理高考试题,对‘好题’或‘差题’进行评价”等。

2.活动空间广泛

活动空间广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作业完成过程中利用期刊、书籍、视频与相关教师的咨询等多种途径查阅资料和交流学习。如“阅读《大教学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等经典著作,简析教学理论对地理教学活动的指导作用”;“访谈中学一线教师,领悟地理教学实际工作的重要意义”等。试题设计突出多形式学习活动,意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信息意识,为师范生未来教师职业发展持续学习提供支撑,不断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二是置身不同的地域空间去关注现状、剖析原因、研究问题,就要求师范生立足课堂、面向社会、走进中学,在多元化环境中学习思考,使师范生获得广泛而深刻的学习体验,丰富和充实学习经历。如“访谈中学一线教师,说明理论学习对教学实际的指导意义”、“调研某中学新课程实施现状”等,试题设计突出多渠道探索研究,利于师范生理论联系实际、学研做结合、校内外连接,尽早融入基础教育地理教师角色,真实体验和切生感受教书育人的艰辛与快乐。

3.思维方式开放

思维方式开放即作业练习题的组合注重多种思维方式培养,如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多端思维等。开放思维方式对提高思维品质、促进思维活跃、培养综合思维具有重要作用,也是试题设计重要原则之一。如基础题“简述地理教学基本能力”、“简述地理教学评价的种类”等,答案惟一,侧重形成方向性、绝对性的聚合思维,促进语言表述的规范、严谨;提升题“理解地理教学论与地理教育学之间的关系”等,借助已学知识和经验,沿着多种途径、多维角度进行思考探询,有利于形成发散思维,提高思维的开发性与创造性;综合题“通过访谈调研或文献分析,探究科研型教师的成长之路”等,融入逻辑推理、综合分析、抽象概括等多种思维能力,促进多端思维发展,提升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问题设计注重思维方式开放,对于拓展师范生综合能力和开发多方面潜能,注重思维发散、启迪思维创新和培养创造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篇(2)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文明古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应该传扬的。而对于21世纪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要重视语文教育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只有让学生在小学语文中学习到最优良的文化内涵,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意义。人文素养是一种精神方面的素质与内涵,只有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和提高人文素养,才能真正从小抓起,全民提高文化内涵,也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语文功底,从而形成教育的良性循环。

二、提高和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具体方法

1.教师提高自身素养,做好示范

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人文素养,首先就应该从老师做起,从古至今一直有为人师表的说法,所以,要想从实际上提高和培养人文素养就必须让教师提高自身素养,做好示范。例如,在讲授《大自然的警示》时,教师可以在分析课文后,升华主题,呼吁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爱护动物,尽自己的力量去维护身边的环境,然而,这种单纯的讲述总会掺杂着无力,如果教师平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无论走到哪里都爱护环境,对身边的垃圾随手拾起,不浪费水资源等,就会形成上行下效的好效果,从而达到培养人文素质的目的。

2.活跃课堂气氛,渗透人文关怀

人文素养,不仅仅在语文教学中有所体现和提高,这其中还包括一种氛围下的人文关怀。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处于7~13周岁,这个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很难全神贯注融入整节语文课堂中,为了让这种情况下学生人文素质有所培养和提高,教师可以适当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例如,在讲关于亲情的文章时,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文情怀,教师可以通过比赛的方式让学生抢答自己为父母做过的事,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会进一步渗透人文情怀,达到更加完美的教学效果。

3.创设情境,陶冶人文情操

除了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活跃课堂气氛,渗透人文关怀的方式外,还要学会创设情境,陶冶人文情操。众所周知,小学语文的内容一般都是记叙文或者说明文,如果只是单纯的简述,相信并不能达到培养人文素质的目的,所以,创设情境是非常好的选择。例如,在学兔赛跑时,如果教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然后再让参加表演的学生总结心得体会,那么,就会让文章寓意更加深入人心,从而达到提高人文素养的目的。

篇(3)

课程代码:0332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1997年11月,对小学、中学、大学的语文教育展开了全面的批评,指出教材、教法、教师都存在许多问题的报刊是

A. 《中国青年报》 B.《中国教育报》

C.《北京文学》 D.《人民日报》

2.我国分别在1950年、1956年、1963年以及1978年颁发过四个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其中1963年颁发的是

A.《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B.《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草案)》

C.《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D.《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3.创设了“我知道”、“宽带网”两个全新栏目,搭建了拓展知识的平台的语文教材是由哪个出版社出版的?

A.江苏教育出版社 B.人民教育出版社

C.语文出版社 D.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下列属于识字教学的目标任务的一项是

A.识字能有效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B.识字是学语文的基础

C.识字要求分“认识”和“会写”两类,可以加快学生识字进程

D.识字对儿童智力发展起重要作用

5.学生在课内读了《草船借箭》和《三顾茅庐》后自己去阅读《三国演义》,这说明

A.探究性阅读也是一种创造性阅读

B.探究性阅读既重视阅读的结果,也重视阅读的过程

C.探究性阅读是自主、开放的阅读

D.探究性阅读只能用于课文的局部

6.叶圣陶先生说:“人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随时需要作文,所以要学作文。在从前并不是人人需要,在今后却人人需要”,这句话说明了

A.写作是小学生提高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B.写作是把小学生培养为小作家的重要手段

C.写作是小学生提高思想品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D.作文能力是小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7.下列关于“口语交际能力”新结构的第三层面要素中,属于第二层面的“语言能力”类别的是

A.语法能力 B.口头语篇能力

C.体态语能力 D.策略能力

8.下列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表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观点?

A.语文综合性学习涉及到自然、社会、科学、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B.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门整合各学科内容的综合性课程

C.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带有综合性质的语文学习的方式

D.语文综合性学习侧重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9.属于常模参照评价的语文教学评价是

A.学科竞赛 B.单元评价

C.期末评价 D.摸底考试

10.把调查研究分为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和其他调查的依据是

A.按调查的功能 B.按调查对象

C.按资料收集的方法 D.按研究的范畴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在答题纸相应位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11.从过去的强调学科内容,转变为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从过去的强调目标、计划,转变为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这说明人们对课程的内涵认识发生了重要变化。

12.1986年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一个非常显眼的特点是既提出了发展智力的要求,又提出培养非智力因素的要求。

13.语文练习册、写字本属于语文教材的范畴。

14.有关研究表明,学习汉字有利于左脑开发,而左脑开发对儿童智力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15.方素珍的《明天去远足》写的是儿童远足前夜心情的激动,学生在阅读时所产生的主要是移情体验。

16.图画法、音乐法和表演法等都属于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功能性引入。

17.1923年颁布的《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小学国语课程纲要》第一次对口语教学的程序、方法和目标作出了详细规定。

18.多元智力理论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19.摸底测验是一种常模参照评价。

20.“语文实验教材与原有教材的比较分析”属于发展研究。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1.1949年,“语文”课程正式定名,意为_______________和书面语言的全面训练。

22.语文课程的目标是从语文学科的角度规定人才培养的_______________和质量要求。

23.20世纪20-40年代,我国正式采用了美国式的“六、三、三”学制,教科书的编写特别注意与儿童生活相适应,这一时期较有代表性的教材有叶圣陶编写的《_______________》。

24.语文课程标准规定,3-4年级需要累计认识常用汉字_______________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25.李吉林老师“情境教学”的一般程序是初读、_______________和精读。

26.我国传统作文教学采取的是“先放后收”的训练序列,老解放区则采取“_______________”的作文训练序列。

27.构建_______________能力结构的两种模式是分析模式和综合模式。

28.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_______________”列入语文课程,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并列,这是建国来第一次。

29.从评价的时间和功能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终极性评价等。

30.研究报告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的研究报告、关于理论的研究报告以及综合性报告。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31.语文教学评价

32.课程资源

33.语文综合性学习

34.语文教学实验研究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5.简述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的主要区别。

36.简述阅读教学的任务。

37.简述小学各学段作文训练的要求。

38.简述语文教学调查研究的基本步骤。

篇(4)

一、简述目前我国的高校舞蹈教学情况

就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除了一些专业的艺术高校,其他高校对于大学生艺术素质的教育主要是由社团活动以及开设选修课的方式来进行。高校也会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选修一门和艺术有关的选修课,但是很多高校在艺术教室方面的设备过于简陋,所以很少有实际的舞蹈教学,通常都是理论上的教学,这就使得学生基本上没什么收获。在我国高校中,对于舞蹈教学方面的投入少,老师的水平也不高,专业的场地也没有,教学的方式也与时代脱节,因此不能很好地实现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目标。但是舞蹈能够很好地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以及全面发展,所以其作用是十分关键的。

二、简述高校舞蹈教学对大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的意义

(一)能够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舞蹈。舞蹈是一门高雅的学问,虽然很难让所有的学生都学会舞蹈,但是可以让每一个学生了解舞蹈以及学会欣赏舞蹈。舞蹈教学能够很好的让学生了解舞蹈的相关知识,学生在知道舞蹈知识的前提下就能很好的欣赏舞蹈的美,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舞蹈艺术不仅仅是一项肢体表演,其内涵是十分多彩的,其中有人文的精神、美学的艺术和哲学的思考等等,了解舞蹈知识之后,能够很好地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水平;舞蹈的教学能够让学生知道很多地方和民族的舞蹈文化,了解他们的不同与相同之处,从而真正被舞蹈所吸引,帮助学生养成高尚的文化素养和品德。

(三)通过美学的教育来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在高校中,要想进行美学的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进行舞蹈教学,因为舞蹈更加的形象和直观,能够更加了解美学的内容。通过舞蹈还能让学生的形体更加优化,并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在欣赏舞蹈的时候,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舞蹈的内容,身心愉悦的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生活水平。

三、如何更好地进行高校的舞蹈教学建议

(一)高校要重视舞蹈教学的资金的投入,提升教学队伍的水平。高校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来进行舞蹈教学的建设,提升舞蹈课程在师生心中的地位。另外,也要提升舞蹈老师的专业水平,提高老师的文化知识以及专业的技巧,有了优秀的老师才能保障学生更好地学习舞蹈的知识以及技巧。

(二)高校对于舞蹈教学的形式要进行改革,从而跟上时代的步伐。当前很多高校的教学方法与时代存在严重脱节,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比如,老师要想提升课堂的活跃程度,就可以使用多媒体的方式来实现,并且可以在学生之间举行舞蹈讲座及比赛和创作等等,多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能够很好地推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对于舞蹈的了解更加深入以及全面,在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三)摒弃陈旧的舞蹈教学观念。还有一些高校没有舞蹈教学这一内容,而且教育工作者也不认为舞蹈教学是必要的,所以要想改变高校这一尴尬的现状就要摒弃陈旧的舞蹈教学观念,让教育工作者了解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性,学生通过学习舞蹈也能很好的拓展自身的想象力以及视野。很多高校的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上,基本上不会重视艺术教育的学习,他们认为艺术的学习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就算学好了也不能对将来的工作有任何的帮助,所以不仅教育工作者要重视舞蹈教学,也要提升学生对于舞蹈教学的重视程度,让他们知道艺术教育的学习在他们的人生旅程中是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并且和他们自身将来的发展也紧密相连,从而让他们的艺术素养得到质的提升,在将来的工作以及学习生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结束语

舞蹈的作用十分广泛,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艺术素养方面得到提升,还能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锻炼,还能将舞蹈作为一项基本的技能。所以对于高校来说,要积极发展舞蹈的教学,通过合理的拨款来建设更加标准的舞蹈教室和器械,并且聘请优秀的舞蹈老师,教学的方法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从而保持各个高校之间的人才的竞争力,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同辉.浅谈我国高校舞蹈教学的创新模式[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05):10.

[2]于亚峰.高校舞蹈教学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04):12.

篇(5)

职业生涯规划是职业指导的重要内容,也是宏观统领性极强的板块之一。在职业教育中,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东莞理工学校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高度重视职校生“职业化”培养体系的建设工作,一直进行着各种探索和实践,并在职业素养教育中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成立了职业素养研究传播中心,并将职业素养课程纳入常规课程体系。在国家示范校申报活动中,“职业化培养体系建设”作为我校的特色项目列入了申报方案并获得顺利通过。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既是职校德育课程的必修内容,也是职业素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不断探寻着职业生涯教育的方式、方法,结合辩证发展观,在需求层次理论的视域下初步形成了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理念――四四均衡法,进一步增强了职业生涯教育的科学性,同时拓展了职业生涯教育的广度与深度。

一、 需求层次理论视阈下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思考

1. 需求层次理论的简述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该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种: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2. 四四均衡法的概念

我们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结合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个人职业生涯的阶段归为:生存阶段、安全阶段、个人目标阶段、系统目标阶段,这是四四均衡法概念中的第一个“四”,也称为个人发展四阶段。四四均衡法概念中的第二个“四”是指企业的创业期、发展期、成熟期、稳定期。

四四均衡法的理念,要求我们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时,必须在考虑个人发展四阶段的同时,认真分析自己企业(所处的环境)发展四阶段,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方能做出最初的规划方案。随着个人与所在企业的阶段变化,毕业生要不断调整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方案。这里的调整包括许多方面的调整,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我们会根据四四均衡的理念具体讲授调整方向、调整方法、调整原则等内容。

3. 四四均衡法的观念价值

职业指导尤其是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是以就业为目的,也不是某个阶段或时期的事情,它应该伴随着毕业生的整个职业生涯。四四均衡法,首先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动态的职场生涯,去看待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意识。从观念上帮助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其次,四四均衡法重视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平衡,启发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除了要考虑自身的发展变化,还要密切留意到自己所在环境其本身所处阶段及其发展变化。不同阶段的企业其对人才的要求并不相同,不同阶段的人才拥有的与企业相匹配的优先智能并不相同。把自身的能力优势与企业自身对人才的需求结合起来考虑,培养学生形成“综合利益最大化”这样的思维方式与思维习惯,避免单一思维方式或自我中心主义。再次,四四均衡法,留意到企业犹如一个人,也会经历由弱到强,由盛而衰的发展过程,使职校生能够尽早地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充分认识优先性对于自身、对于企业本身的重大价值,从而学会更科学地思考职业生涯的规划问题,综合考虑自身与外部的整体发展态势,培养“规划终生,终生规划”的意识。

二、四四均衡法的教育实践

(一)教师本人需对四个阶段内涵有深刻理解

个人四阶段中,各个阶段隐含的划分标准,用通俗的话语来表述,就是温饱阶段、小康阶段、个人选择阶段、个人自我实现阶段,其对应的意义分别在――是否吃得饱;是否吃得好;应该吃什么;我能帮助别人吃上什么。温饱是保障一个人能够存活,小康是保证一个人实现个人职业理想的现实基础,拥有个人选择意味着个性化发展方向的选择,一个人的自我实现意味着能够带动团队的发展,能够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这是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必然规律与心理发展的需求,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晋级到下一个阶段。其中还要取决于个人的综合能力、时空因素、特殊机遇等。

不同地区的职校生,在迈进职业生涯后,每个人所处阶段的时间是不同的。如东莞地区,很多学生家里经济条件较好;珠江三角洲一带的职校生相对于偏远山区的学生,经济压力就没有那么大。有的学生甚至于直接就迈过生存阶段而进入了安全阶段。所以我们在授课过程中,会从个人发展四阶段的角度帮助学生挖掘现象背后的职业生涯规划要点:

篇(6)

陶行知说:“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更是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一定要联系生活,那么联系谁的生活呢?我认为,这些生活素材必须与我们所教授的学生相关。可以从当前学生正在经历着、体验着的日常生活,从学生敏感而感兴趣的生活话题入手,这些素材一经抛出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例如,在导入新课环节,我通过视频介绍某新款手机以及开售当天被抢购现象这一热点话题。设计两个问题:为什么很多人会钟情于这款手机?加价有没有影响抢购热情?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踊跃发言。然后很顺利地归纳出我们的消费水平不仅受收入、商品、物价等因素的影响,还有我们每个人的消费心理有关,不同的消费心理体现不同的消费观念,引发不同的消费行为。那么,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消费心理有哪些呢?我们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呢?进而导入本课主题。

本环节之所以选择教学素材是手机,是因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几乎现代人每天最不能离身的物品就是手机了,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对手机的关注点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尤其是一些前沿手机产品更是他们关注的焦点。话题契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充分引起学生探讨的兴趣,学生也乐于发表意见,从而使政治课堂从开始就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趣味性,真正的教育也就开始了。

二、以学生体验为关键点

杜威说:“教学绝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而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可见,学生体验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这也正是新课程倡导的主动积极型学习方式。这就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而有效的设问和追问是可操作性最强的体验式教学手段。

例如,在讲授“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原则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情境:

材料一:某新款手机初期发售量少,价格甚至炒到24000元一部。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购买此手机人群,学生占4成,成机主力军。但他们中很多人经济状况并没有那么可观,相反,向家里要钱、省吃俭用买手机的案例倒是屡见不鲜。

材料二:国人在国外抢购手机,国外商人这样评价:“我们当然欢迎中国朋友!不过,对中国消费者的行为保留意见,比如很有游客看起来并不懂手机,更谈不上品牌文化,但他们大买特买!他们的购买目的不是为了欣赏和品位,仅仅是作为自己身份的标签或是‘送礼’,买的时候没有个性,完全是跟风!”

问题:

(1)你如何看待学生成这款手机购买主力军现象?简述其形成原因。

(2)你如何看待国外商人的评论?简述对消费者的影响。

本环节中,我结合学科知识要点,引领学生主动探究生活案例,提出了一系列密切相关的开放性和思维层次性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思考素材,让学生真正成为生活案例探索者,使学生有机会潜心思考,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产生强烈的体验,在体验中感知、领悟知识,拓展对知识的理解。

三、以学生情感为落脚点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德育课程,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带来心灵的触动以及触动之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挖掘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寓教于情,才能激发起学生内心情感共鸣,从而完成高中政治课应有的使命价值。

例如,在讲授“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原则时,我让做了学生做了一个调查报告。报告内容如下:

(1)学生个人及其家庭曾经使用过的手机数量及其去向。

(2)我国每年淘汰的旧手机数量及其去向。

(3)针对调查中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

篇(7)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32-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校本课程开发也成为当今教育界研究的重点。很多学校开展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研究与实践。我国化学校本课程开发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经过努力,也取得了迅速发展。下面笔者对我国化学校本课程开发作一个简述。

一、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政策依据

我国大陆地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实行“一纲一本”,高度集中的国家本位课程开发模式和课程管理体制。自上世纪80年末代开始,受到西方课程理论的影响,我国的三级课程开发模及管理式逐渐形成。其中校本课程开发被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度。从1986年到2001年。我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先后颁布了4份相关文件,确定了我国“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国家教育机关以政策上的支持,明确表明了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在这一政策依据的支持下。我国的校本课程开发进入到系统的研究、实践阶段。从此,我国化学校本课程开发也逐渐展开,并逐步发展起来。

二、我国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

1.校本课程开发的起源

1973年,菲吕马克和麦克伦两位学者在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召开的国际课程研讨会上首次提出校本课程发开这一概念。真正从理论上为校本课程开发奠定基础是从英国课程专家斯腾豪斯的“过程模式”、斯基尔贝克的“环境模式”以及美国课程专家施瓦布的“实践模式”等理论的形成开始。

2.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

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国内学者对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从理论到实践。化学校本课程开发在国内逐渐步入正轨。我国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建设主要基于西方教育民主化运动中提倡的新课程理论,除过程模式、环境模式、实践模式等上述理论外,我国课程建设同时也结合了杜威的儿童中心、布鲁纳的结构中心等理论主张。按课程设置权限确立起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课程结构。

三、我国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机遇

随着各种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校本课程的开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1.有利的和谐环境

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和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对学校课程的需求日益多校化和个性化,地方和学校的课程决策自进一步加大,责任也相应增加,这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巨大的需求可能、政策支持和发展空间。

2.课程改革的新契机

近年来的新课程改革为校本课程的发展奠定了相应的基础。很多地方和学校在课程开发方面的积极性很高,他们与课程专家密切合作,进行课程开发的尝试,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这些实践都说明,校本课程的开发在我国是切实可行的。

3.学生日益发展的新需求

随着文明的进步,现在的学生也有着新的特点。他们对现实充满好奇,时刻保持着青春的气息。他们对知识获得的渠道更加广泛,所以如果还单一的只用原来教材上的知识来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在学生之间存在着一种对知识的强烈需求。

四、我国化学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

1.把化学校本课程认为是化学教师自编化学教材

组织化学教师编写教材或相关辅导材料是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一种途径和方法,但若在两者之间画等号,那就是人为地缩减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另外,这样唐突的限定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化学教师的视野被限定,思维无法打开,最终也不利于化学校本课程的循环动态发展。

2.把化学校本课程等同于化学实验

由于我国校本课程是在学校原有的实践课、活动课、选修课、兴趣小组等形式的基础上继承发展而来的,因此将化学校本课程等同于化学实验课有其特殊的历史渊源。 将校本课程同于综合实践课,无法完全达到校本课程发展学生能力、提高教师素质、体现学校特色的目的。

3.把化学校本课程当作选修课

增加化学选修课是实现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快途径,但并非是最佳途径。开发化学校本课程要考虑与国家、地方课程的相互协调,要考虑内容上是否存在冲突或重复,要考虑时间、空间的安排与其他课程是否和谐。如果盲目增加选修课,可能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4.走向兴趣主义,学术性得不到保障

化学校本课程开发主要着眼于学生、学校和社区的需要,从而与学术性的要求产生距离,教师能否在开发化学课程和编写教材时认真考虑隐藏在学科领域中的大量材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因而也就产生了另一个问题,即化学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专业精神、技能要求过高。

五、总结

化学校本课程开发搭乘着新课程改革的快车,在政策的支持下,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校本课程开发要全面分析学校自身的条件、优势及特点,从整体上把握课程规划的可行性。只有这样,校本课程的开发才具有实践的价值和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8)

课程代码:00372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从信息的层次特征来看,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的逻辑含义称为

A.语义信息B.语规信息

C.语用信息D.语法信息

2.不同管理活动层级所需求的信息不同,中间层管理者需要使用的信息主要是

A.战略计划信息B.管理控制信息

C.综合整理信息D.工作业务信息

3.把通信系统分为数字通信系统和模拟通信系统是根据

A.信息传输的方向B.信息传输的速度

C.通信信道的构成D.信号的形式

4.信息安全是指通过各种信息技术,保证在各种系统和网络中传输、交换和存储的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

A.时效性B.真实性

C.客观性D.长期性

5.常见的信息系统中,管理信息系统的缩写是

A.OASB.DSS

C.MISD.DPS

6.在DBMS中,负责管理全部数据库环境的子系统是

A.数据库定义子系统B.程序管理子系统

C.数据操作子系统D.应用程序生成子系统

7.在www上,提出信息需求的是一台装有www浏览器软件的客户机,而响应该请求并提供信息的计算机为

A.邮件服务器B.www服务器

C.文件传输服务器D.多媒体服务器

8.公安信息系统评价指标包括经济指标、性能指标和

A.管理指标B.维护指标

C.综合指标D.转换指标

9.常用的信息收集方法有文献检索法、信息调查法和

A.询问法B.实证法

C.侦察法D.反馈法

10.对利用计算机进行犯罪和针对计算机进行犯罪的相关罪行、罪名作了界定的法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11.连接计算机的无线传输线路包括

A.双绞线B.光缆

C.卫星通信D.同轴电缆

E.微波

12.原始数据转变成信息需要经过

A.恢复B.压缩

C.解释D.分析

E.复制

13.信息分析的基础性功能包括

A.整理B.追踪

C.反馈D.预测

E.评价

14.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要坚持的原则有

A.统一规划、加强领导B.需求主导、突出重点

C.统一时间、全面推动D.整合资源、拉动产业

E.统一标准、保障安全

15.下列属于工业化时代信息存储方法的有

A.时空存储法B.分类存储法

C.字顺存储法D.主题存储法

E.号码存储法

16.人们根据信息调查的范围,将信息调查分为

A.重点信息调查B.普遍信息调查

C.即时信息调查D.抽样信息调查

E.典型信息调查

17.公安信息系统规划的主要方法有

A.战略目标集转化法B.关键成功因素法

C.企业系统规划法D.系统化分析法

E.综合统计归纳法

18.基于计算机的数据库系统包括的子系统有

A.基本计算机系统B.数据库管理系统

C.日志系统D.数据库

E.管理库

19.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的原则有

A.预防与打击相结合B.专门机关监督与社会力量相结合

C.纠正与制裁相结合D.教育与处罚相结合

E.指挥与考察相结合

20.数据处理系统可以支持的任务有

A.数据收集B.数据加工

C.数据存储D.数据传输

E.数据输出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1.评价公安信息资源的两个重要指标是公安信息资源的质量和________。

22.搜索引擎按其工作方式主要可分为目录索引搜索引擎、智能化搜索引擎、元搜索引擎和_____。

23.为了实现某种目的,由一些元素按照一定的法规或结构组织起来的一个集合体称为________。

24.在数据流程分析中,描述数据流动、存储、处理的逻辑关系的示意图称为________。

25.一个典型的通信系统模型包括信源、发送设备、信道、干扰源、接收设备和________。

26.反映警务及其活动过程的全部信息称为________。

27.信息系统的安全包括实体的安全、软件的安全、数据的安全和________。

28.公安信息资源的类型按管理层级划分,可分为管理信息和________。

29.衡量检索效果的主要指标包括查全率、查准率、误检率和________。

30.报告的结构一般包括题目、序言、主体、结论、附录和________。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自下而上”开发策略

32.公安信息资源(狭义)

33.信息分析方法

34.IP地址

35.信息安全监察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6.简述公安信息资源的功能。

37.简述问卷法中调查问卷的组成。

38.简述管理信息系统内部的人员分工。

39.简述狭义电子警务的内涵。

40.简述公安信息基础结构的内容。

篇(9)

关键词:市场准入;高等职业教育;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

Key words: market acces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internship;personnel training mode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3-0207-02

0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事业发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和对外输送的职业性专门应用人才,对我国现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事业的顺畅有序推进,具备极其深刻的实践影响效应。在中央政府出台专门性政策指导性和支持性文件,促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事业蓬勃有序发展的历史背景下,采取有效的应用性措施,扎实提升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群体的综合性素质建构与发展质量,对于有效提升我国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具备极其深刻的现实影响意义。从高职院校毕业生群体的自身综合素质构成项目角度展开具体分析,实践性职业应用技能的建设和发展水平,无疑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地位,而近年来发展形成并投入使用的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更是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群体综合素质水平的优化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有鉴于此,本文将会围绕基于市场准入的高职教育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展开简要阐释。

1 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简述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近年来引入运用的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演进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领域形成并投入广泛应用的学生培养教育工作实践模式,现阶段,尽管研究人员尚未给出针对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明确化内涵界定,但却为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和应用发展,找寻和提供了数量充足的法律性、制度性,以及政策性支持条件。

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法》针对各级职业教育院校的实习教育环节开展路径问题,专门制定和实施了针对性的法律条文。《职业教育法》指出:“职业教育院校,以及职业性教育培训机构,可以开设与职业教育事业实践工作路径相关的企业组织或者是专门性实习教育场所。”“独立企业或者是社会性事业单位,应当积极接纳职业教育院校,以及职业性教育培训机构对外输送的承载实习教育要求的教师和学生群体,并针对具体实施上岗性学习实践行为的职业教育教师或者是学生个体,及时发放数额适当的劳动报酬。”

我国中央人民政府制定并实施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事业的决定》文件明确指出:“中等职业院校在校学生,其在校教育培养工作的最后一年时间之内,应当到具体的企业内部或者是事业性社会单位,开展持续时间为一年的顶岗实习过程。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其毕业前开展的顶岗实习培训过程持续时间应当在半年或者是半年以上。要建构形成运行状态良好的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开展实习教育就环节的时间制度。学生在企业开展具体化的在岗实习活动过程中,企业要在高等职业院校密切配合的背景之下,针对接受实习教学环节的高职教育在校学生,开展围绕职业技能建构目标的基础专业理论知识,以及生产实践应用技能的教学培训工作和相关实践教学环节,在实际学生具体开展动手实践行为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实习生自身的劳动保护,和人身安全保障工作的实现程度,并在实习教学环节结束后,针对开展顶岗实习的高职院校在校学生支付适宜数额的劳动报酬。”

从实践性应用价值角度展开分析,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在校学生群体建构和实施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在充分保证和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在校学生的职业化应用技能学习掌握水平的前在背景下,为参与顶岗实习教学环节的高职院校在校生,创造一定数量的经济收益,为有效环节高中院校在校生的经济负担水平,提升其基础性生活质量创造支持条件。图1表示某种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2 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我国现代企业对高等职业院校开展的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充足稳定的支持和合作态度。从经济学基本原理角度展开分析,现代企业组织开展日常化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目标,在于通过运用企业已经占有的有限资源要素,实现最优化的生产经营经济效益获取目标。为实现上述经营发展控制目标,企业组织通常会结合现实市场环境的发展演化特征,针对企业已经建构形成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践模式,展开针对性优化调整。在高等职业院校寻求与我国现代企业针对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问题而展开合作过程中,由于我国部分企业无法在短期内获取到直接性经济收益,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企业已经具有的经济性资源,干扰企业常规化生产经营业务项目的开展路径,因而往往对高等职业院校实施的实习教育模式建构发展行为,无法给予充分的合作支持条件。与此同时,也有部分企业出于经济利润获得状态的考虑视角,将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对象提供的顶岗学习实践机会,与其在聘用员工之前的岗前实习培训工作环节合二为一,给我国高等职业院校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最优化预期目标的顺利实现造成了显著阻碍。表1揭示了某项调查过程中我国部分省市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数量比例特征,调查中数据真切证明了我国高职院校在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建构过程中所存在的局限性。

第二,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在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性观念认知和深入性研究发掘工作层次存在鲜明的局限性。由于我国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建制和形成时间相对较晚,且绝大多数现有的高等职业院校,都是在原有的中等专科学校以及地方性职工大学合并建构背景之下具体形成的,因而我国现有的绝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在发展和建构背景层次,具备较为醒目的行业性办学特征,以及企业性办学特征,因而在具象教学环节的具体开展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表现鲜明的认知局限性,认为企业为学校实习教学环节的开展过程,提供合作支持条件是理所应当的,未能充分认识创新性因素,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教育环节开展水平预优化提升的重要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在我国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大众化特征日渐明显的历史背景下,随着学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管理者,往往片面关注本校学生培养工作专业数量的增加和拓展,未能充分关注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和应用水平,对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质量水平的深刻影响。

3 基于市场准入的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建构思路

在具体开展高等职业院校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和发展工作过程中,要重点关注政府、企业、学校,以及学生四类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切实找寻和把握四类实践主体之间的利益共同点和利益平衡点,在不断优化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发展水平背景下,促进四类主体的利益获取水平显著提升。

建构形成立足于四方主体的运行功能稳定的共享性资源平台。要依照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历史发展趋势,以及相关政策理论指导要素的演进实践趋势,积极建构能够为政府、企业、学校,以及学生四方主体即时共享的应用性资源分享实践活动平台,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在参与顶岗实习教学实践环节过程中的学习内容构成体系、过程性管理控制机制、基础约制性制度体系、具象化运行开展流程,以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体系等要素展开系统化和专业化控制,帮助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以及企业内部实习带教人员,实现对学生日常化学习行为表现的动态观察和把握,为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提升创造支持条件。

举例论之,某高等职业院校冶金类专业教学单位,通过与对口生产企业围绕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展开合作,为42名在校学生创造和提供了数量充足的实践工作机会,确保学生应用技能水平实现了有效优化提升,毕业后顺利获取了理想工作岗位。

4 结语

针对基于市场准入的高职教育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本文从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简述、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基于市场准入的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建构思路三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分析,旨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银奕淇,叶进宝,邹赛,欧迪巧.基于市场准入的高职教育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

[2]韩颍.高职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05).

篇(10)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概念简述和基本结构

1.多元智能理论的概念简述。多元智能理论是哈佛大学的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根据他多年的研究,他认为人的思维与认知世界的方式是多元化的,有八种多元化的智力以独立的方式存在着: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认识自然智能。多元智能的理论为教育的改革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2.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结构。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每一个个体都具有独特的智能和表现方式,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个体都具有这八种相互独立的智能,这八种智能在不同的个体上以不同的方式组合,使得每个个体各具特点。另一方面是创造和生产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再次,个体智能的发展程度和方向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个体的智能随环境的变化和教育条件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最后,在多元智能的理论看来,智能是由具有相同地位的多种能力同时构成的,各种智能是相对独立的而不是整合的表现,这是多元智能的本质。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影响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给心理学界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为实际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在教育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方面,在多元化智能问世以来,许多西方的心理及教育的专家为此做出了各种实践研究。另一方面,美国已经建立了上百所多元智能学校,这些学校的办学宗旨就是综合开发每个学生不同的智能,为此,这些学校采用了以多元智能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美国的个性化教育是多元智能理论的典型代表,在个性化的教学中,学校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在学习中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智力潜能和个性。

同时,多元化智能也为我国的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具体到大学英语的教学上来说,教师缺乏对于每个学生的智能的了解,仍然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偏向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忽视了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的培养。教育评估方式相对单一。多元智能理论让人们认识到英语教学不能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应当转变单一的智能观,以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为根本目的。即把多种智能的能力融入到大学英语的教学中,改革现有教学模式的不足,为大学英语的教学增加活力。

三、多元智能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学习是一个主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要想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最重要的就是让学习者主动的融入到学习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教师应当明确教学目标,设计适当的教学活动,实现个性化教学。

1.语言智能。语言智能指的是能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英语教学应当构建良好的英语环境,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语言智能,在听力训练中,教师应当进行适当的引导,抓住中心思想和重点,训练学生做笔记的能力。在口语课中可以采用即兴演讲、文字游戏等方式。在阅读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文章的小组讨论,进行对学生读写的智力培养。

2.逻辑数理能力。在阅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演绎和归纳,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预测和逻辑思考的改变。另外,教师可以适当的采用英文字谜游戏和推理故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数理能力。

3.视觉空间智能。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辅助教学,在设计课件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流程图、矩阵图等方式帮助学生客观的分析文章的脉络,利用表格的方式进行对比分析,不但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的简单化和视觉化。

4.肢体运动智能。传统的英语教学着重于视觉和听觉的训练,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效果不明显,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适当的安排戏剧表演等活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达到寓学于乐的效果。国外研究表明,肢体语言不仅能更加丰富地描述事物,也能让手势与词语联系起来。

5.音乐智能。教师应当充分发挥音乐的优势,选择适当的英文歌曲,对于其中的句型、语法等进行分析,音乐在教学中的适当运用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可以有效锻炼学生听说的能力,能够增强学生的语感,同时将单调乏味的英语教学变得生动形象。

6.人际交往智能。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就在于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最佳方式,教师应当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并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促进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

篇(11)

课程代码:0053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O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苏轼议论文的风格是

A.纡徐委备 B.瘦硬简健

C.雄辩恣肆 D.雍容典雅

2.黄庭坚的诗歌被称为

A.山谷体 B.后山体

C.简斋体 D.诚斋体

3.李清照前期词的风格是

A.清丽淡雅 B.沉郁哀痛

C.清空骚雅 D.浓艳密丽

4.秦观词的特点是

A.词风豪放 B.词风婉约

C.多用典故 D.议论纵横

5.“永嘉四灵”专攻的诗体是

A.五律 B.五绝

C.七律 D.七绝

6.刘克庄所属的诗派是

A.西昆体 B.晚唐体

C.江西诗派 D.江湖诗派

7.元代前期散曲创作的主流风格是

A.豪放 B.清丽

C.质朴 D.蕴藉

8.《琵琶记》剧本结构的艺术特点是

A.悲喜相承 B.苦乐相错

C.首尾铺陈 D.主线隐伏

9.元人话本小说中艺术水平较高的是

A.《陈巡检梅岭失妻记》 B.《碾玉观音》

C.《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D.《简贴和尚》

1O.宋元之际文人戴表元的诗歌特色是

A.富有唐诗风味 B.追求警策深致

C.颇具黍离之感 D.崇尚古朴儒雅

11.萨都刺直面现实的诗歌作品是

A.《渡白沟》 B.《芙蓉曲》

C.《盐商行》 D.《鬻女谣》

12.现知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是嘉靖时期洪椒所编的

A.《二刻拍案惊奇》 B.《熊龙峰刊四种小说》

C.《古今小说》 D.《六十家小说》

13.明代提出“情教”说的作家是

A.袁宏道 B.李贽

C.汤显祖 D.冯梦龙

14.唐宋派散文作家中,编纂了《唐宋家文钞》的是

A.归有光 B.王慎中

C.茅坤 D.唐顺之

15.陈铎的散曲集是

A.《诚斋乐府》 B.《王西楼乐府》

C.《秋碧乐府》 D.《海浮山堂词稿》

16.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四人被称为

A.吴中四士 B.吴中四才子

C.永嘉四灵 D.弘正四杰

17.李攀龙文集的名称是

A.《云如居士集》 B.《沧溟先生集》

C.《四溟山人集》 D.《弇州四部稿》

18.明末清初诗人顾炎武的诗歌风格是

A.雄放 B.典丽

C.华绮 D.高古

19.查慎行论诗倡导

A.尊唐 B.宗宋

C.学杜 D.学陶

20.袁枚在诗歌理论上主张

A.性灵说 B.格调说

C.神韵说 D.肌理说

21.桐城派主将刘大櫆的文论著作是

A.《闲情偶记》 B.《文史通义》

C.《论文偶记》 D.《明儒学案》

22.顾贞观代表词作《金缕曲》二首的主要内容是

A.咏物 B.吊古

C.赠友 D.写景

23.下列小说中,善用唐传奇手法以志怪的是

A.《祷杌闲评》 B.《绿野仙踪》

C.《聊斋志异》 D.《儒林外史》

24.清初以吴伟业、尤侗为代表的戏剧流派被称为

A.文人派 B.苏州派

C.娱乐派 D.临川派

25.被誉为“千百年来曲中巨擘”的清代传奇作品是

A.《西厢记》 B.《清忠谱》

C.《桃花扇》 D.《长生殿》

26.清代道、咸、同时期,占据诗坛中心的是

A.宋诗派 B.同光体

C.新派诗 D.南社

27.后期桐城派古文成就的是

A.陈用光 B.吴嘉宾

C.朱琦 D.梅曾亮

28.谴责小说《孽海花》的作者是

A.李宝嘉 B.吴沃尧

C.曾朴 D.刘鹗

29.清末不懂外文但以小说翻译的是

A.林纾 B.严复

C.柳亚子 D.陈去病

30.近代首先在理论上提出戏剧改革的是

A.梁启超 B.柳亚子

C.陈去病 D.汪笑侬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O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包括

A.婉约词柔中有刚 B.喜议论

C.善用典 D.以论为词

E.以诗为词

32.在金代成长起来的“国朝文派”作家有

A.蔡珪 B.杨载

C.党怀英 D.赵秉文

E.蔡松年

33.以下《红楼梦》版本属于120回刻本系统的有

A.程甲本 B.程乙本

C.甲戌本 D.乙卯本

E.王希廉评本

34.弹词作品的题材类型主要有

A.儿女英雄类 B.儿女类

C.杂糅神仙类 D.狐鬼故事类

E.儒林科举类

35.卓有成就的近代词论著作有

A.《艺概·词概》 B.《白雨斋词话》

C.《蒿庵论词》 D.《复堂词话》

E.《蕙风词话》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6.西昆体

37.《窦娥冤》

38.《聊斋志异》

39.龚自珍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0.简述晏殊词的创作特色。

41.简述郑光祖《倩女离魂》的艺术特点。

42.简述《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

43.简述《长生殿》的思想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