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大全11篇

时间:2023-07-02 09:44:3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

篇(1)

一、引言

伴随着煤炭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新常态,传统煤炭企业的生存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倒逼企业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从企业内部管理上做文章,寻求增加效益的新途径。神华准能集团公司是集煤炭开采、坑口发电、铁路运输及煤炭循环经济产业为一体的中央大型综合能源企业,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维持稳定健康发展是企业最重要的管理课题。神华准能集团公司结合生产经营实际,深入分析研究管理会计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创新经营管理的思路及办法,深入挖掘成本联控、价值管理、财务转型等内在管理模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二、管理会计工具的基本内涵

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将管理会计内的成本会计与管理控制系统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经营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一体化效应,主要从成本联控、异常管理、价值管理、对标管理、风险防控、财务信息化、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七个方面,深入阐述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创新与应用,七大管理会计工具互相影响、目标统一,对改善企业经营管理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

(一)成本联控分析及实践

传统理论是对成本管控要素或预算控制的描述。在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的严峻形势下,准能集团主动强化内部管理,深入剖析成本发生的内在逻辑关系,创新性地提出“成本联控”理论。成本联控主要是指深入分析各生产作业成本之间的联动关系,寻求系统内最合理的成本管控区间,最大限度创造价值[1]。在“成本联控”理论的指导下,准能集团提出“成本倒推、资金授限、联动管控”的经营管理思路,在集团及二级单位探索开展资金月度计划项目,突出生产经营联动分析研究,重点分析露天矿穿爆、采掘、运输、排弃生产作业环节系统成本异动原因,制定成本消耗最佳管控措施,提升企业精益化管控水平。探索成本与绩效考核的联动效应,将成本管控与绩效考核通过数据连动起来,研究建立决策支持系统。

(二)异常管理分析及实践

在成本管控的过程中,准能集团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开展成本消耗的异常分析研究,落实责任与考核,制定异常管理的办法与举措,将成本管控的压力及措施切实传递到企业一线车间、段队、班组及员工。以现场月度经营分析会为抓手,深入实施异常管理,联合组织召开企业内部两露天煤矿、两选煤厂、两设备维修中心、两铁路公司之间的专题分析会,协调研究解决交叉经营业务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在异常管理思路指引下,准能集团积极鼓励并创新班组经济核算工作,细化企业车间、段、队核算,深入挖掘降本增效的方法和途径,形成各具特色的经济核算型班组,努力构建全要素、全方位、全员成本管控格局。

(三)价值管理分析及实践

企业价值管理是将公司的全局目标、财务分析技术和管理程序整合在一起,推动公司将管理决策集中在价值驱动因素方面,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价值创造的经营目标[2]。准能集团全面加强预算管理,注重预算管理与计划、业务实际、考核等相结合,不断提高预算执行的科学性及严肃性,确保预算在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活动中落实的准确性。全面强化财务与生产的衔接,主动提高经营分析手段,积极拓展财务工作的知情权、话语权,推动财务工作全面转型。在此基础上,全力推动建立“生产、投资、资金”三大计划联动融合机制,将过去先定产量再算效益、先定投资再算效益改为先算好效益再定产量、再定投资,充分调动财务管理部门的积极性,做到事前算到、事前算细、事前算赢。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及时修订“五型企业”绩效考评管理办法,加大成本管控、内部挖潜、价值创造考核权重,用正导向考核机制充分调动每一名员工降本增效的积极性,引导全员提升管理水平。

(四)对标管理分析及实践

对标管理是指企业以行业内外一流企业作为标杆,从生产、技术、经营等各个方面与标杆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通过学习一流企业的先进经验来改善自身的不足,从而促进管理提升,不断追求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过程。准能集团深入挖掘对标管理内涵,全面提出“短板寻求差距、长板树立典型”的管理策略,突出管理出效益、从严管理出大效益、精益管理出最大效益。以成本联控为重点,从固定资产投资、机电设备功效、劳动用工、储备资金管理等方面,全方位开展行业内外经营管理对标,积极提出并实施了露天煤矿“横班连挂”成本管控、内外单位调剂库存闲置物资、露天矿新投入大型设备以租代买、轻资产运营等系列管理新举措,提升精细化管控水平。同时,深入实施了“管理提升典型案例”经验交流活动,全面总结企业近年来在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取得的突出成绩和先进管理经验,逐步建立起企业内部互相学习管理优点的长效机制,在企业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管理氛围。

(五)风险防控分析及实践

风险防控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进一步提高员工的风险防控意识。在当前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准能集团作为中央大型综合煤炭能源企业,一些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容易被掩盖、被忽视的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对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企业全面坚持依法合规经营,以经济本质安全体系为抓手,不断提升防控经济风险的能力。结合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构建了涵盖企业煤炭、电力、铁路、氧化铝循环经济四大产业板块及财务、产权、招标、采购、工程五个重点业务领域的经济本质安全体系,全面梳理了经济风险业务流程及风险管控节点,做到了提前防范经济风险。同时,创新性地提出并实施了“经济健康档案”管理,将企业已发生的经济风险案例汇总,形成企业内部的“经济健康病例”,并不断更新完善档案内容,全面营造企业依法合规经营的良好环境。

(六)财务信息化分析及实践

财务信息化是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开发并利用适合企业业务特点和管理需要的财务信息平台,以整合财务活动的各项信息,提高财务操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为财务和管理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3]。随着ERP系统的稳步推进,企业财务信息化基础大大改善,有效提高了财务管理的能力及水平。准能集团结合生产经营实际,在财务内部结算中心的基础上,积极研究探索财务共享机制,强化生产经营指标的分析;积极探索财务职能由单一的核算报表系统转型为生产经营财务和基础核算财务相结合的模式,提高财务系统工作效率。在露天煤矿卡车调度生产系统信息化基础上,不断融入经营数据模块,缩小分析单元,提高精益化管控水平。同时,深入分析研究“企业生产经营一体化决策分析系统”的开发工作,将企业煤炭生产、洗选、运输、销售各个环节与企业在每一环节的成本消耗联动起来,建立正确快速的生产经营决策机制。

(七)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分析及实践

管理会计人才,在企业中承担着管理决策推动执行等重要责任,需要具备特定的素质与能力[4]。为更好地应对当前严峻的煤炭市场形势,认清经营、财务工作面临的新挑战,丰富经营财务学习型组织建设,提升经营管理团队应对风险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准能集团持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差异化”的方式,加大内外培训力度,加快对经营管理团队的知识更新步伐。积极参加财务、税务知识及新会计准则等行业内外专题培训;着重对总会计师、财务部经理、会计核算及资金管理人员进行工作岗位轮换,既提高了经营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又有效防范了经营风险;积极建立企业“经营财务大讲堂”学习平台,开展了首届经营管理知识“大比武”活动,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经营管理人才,充分调动了广大员工学习经营财务知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四、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效果

近年来,企业通过实施成本联控管理、异常管理、价值管理等七大管理会计的具体探索与实践,煤电路一体化运营经受住了市场剧烈波动的考验,生产经营虽然低于预期,但是运行总体平稳,与煤炭同行业整体形势相比,均好于平均水平。企业成本逐年大幅下降,2010—2015年企业综合煤炭成本年均降幅0.55%,电力成本年均降幅6.48%,铁路运输成本年均降幅3.29%。尤其2015年在全行业普遍亏损的形势下,企业实现了逆势向上的经营态势,整体运营维持了较高的发展质量。本文对当前煤炭企业摆脱发展困境,逐步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持续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借鉴意义。

作者:陈新寰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徐州)管理学院 神华财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温素彬,李文思.管理会计工具及应用案例———企业价值链的三维分析法及应用案例[J].会计之友,2016(9):134-136.

篇(2)

全面预算管理是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施的预算编制、分析、考核,是财务管理的前提。凡事“预则立”,河南能化集团所属煤炭、化工等企业高度重视成本费用的事前控制,充分发挥全面预算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指导作用,建成了全面预算编报与预算过程管控两套系统,达到了对成本控制、跟踪、分析、评价的管理目的。

预算编报系统能够满足河南能化集团煤炭、化工等企业内部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自动采集、整理、汇总、分析数据,并生成报告,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现金流、资本性支出等预算的编制与平衡,完成年度全面预算指标与上年实际指标的同期对比分析。同时满足了月度滚动预算的编制需求,实现月度滚动预算指标与年初预算指标、实际核算指标的对比分析,为经营决策提供及时的信息支持。

预算过程管控系统基于企业内部局域网构建,通过优化工作流程,传递实时信息,全过程跟踪控制成本费用的发生,实现了预算的动态控制。通过试运行,目前已实现了资金、费用审批的电子化,有效地杜绝了预算外费用的发生,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对资金的支出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基本杜绝了不合理费用的发生,提高了企业成本费用控制能力。

二、以成本的规划、控制与改善为切入点,全面提升成本管理水平

(一)建立成本分析模板,有效开展成本规划

河南能化集团所属煤炭、化工等企业根据逆向思维模式,适时转变观念,将“成本+利润=售价”变为“成本=售价-利润”,即以用户能接受的市场售价减去企业必要的利润,得出用于制造的成本,把企业为保证利润需要提高售价与保证客户价值的外在矛盾,变成企业“降成本、保利润”的内部矛盾,实现从成本决定售价到售价决定成本的转变,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目前原材料市场、产品销售市场瞬息万变的复杂情况下,找准产品理想成本、目标成本,快速准确测定实时成本,对提高煤炭、化工等产品自身市场反应能力,提升企业战略决策水平至关重要。为有效应对危机,把握发展时机,河南能化集团所属煤炭、化工等企业根据理想成本、目标成本、实时成本,迅速建立了煤炭、化工等产品的成本分析模板,及时跟踪产品成本变化情况,合理估计产品成本升降趋势,充分运用边际成本法与计算付现成本等核算方法,将供、产、销业务紧密结合在一个可控平台之上。

通过成本分析模版可以及时获得产品的完全成本、付现成本、制造成本、边际成本数据。完全成本用以测算产品盈亏平衡点下的售价,反映不同售价下的产品利润水平;付现成本反映产品现金流水平,确定产品售价的底线;制造成本反映不含期间费用的生产成本状况,体现生产环节、管理环节对成本的影响程度,便于找出成本控制侧重点;边际成本以明确区分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为基础,反映产品的边际贡献大小,测定固定成本消化程度,为产品定价及产量的合理安排提供参考。

采用成本分析模板进行测算时,参照固化在模板中的标准成本数据,据实修订测算当时的最新定额及指标,并依据主要原材料最新采购价格进行实时调整,从而取得最新成本数据,克服了目前成本仅能按月结出的滞后性,为企业决策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参考依据。

(二)以制度与体系建设为先导,实现成本全过程控制

河南能化集团以制度与体系建设为先导,实行成本全过程控制,煤炭、化工等企业制定了成本控制体系建设纲要,明确了构建成本控制体系的指导思想:以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稳步提升、集团收益最大化为总体目标,围绕生产经营全过程,建立成本控制体系,营造成本文化氛围,不断提升集团化成本管理水平。企业力求从战略高度挖掘降低成本和获取效益的潜力,创新成本控制理念,建立起基于整个价值链形成过程的成本控制体系,实行从产品设计和试制、生产工艺的优化、物资的采购和储存、制造过程的生产组织、质量、销售、运输等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原材料是企业成本控制的重中之重,生产成本中的大宗原材料采购成本占整体采购额的85%左右。从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分析,目前大宗原材料采购成本降低难度较大,所以企业密切关注大宗原材料的市场走势,全面科学地进行市场预测分析,以保证大宗原材料低价位批量采购。将先进企业的各类成本数据作为制定目标成本的标杆,经过一段时间的比较分析,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原材料的消耗基本达到同行先进水平,增强了企业降低成本的信心。

(三)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降本增效

河南能化集团所属煤炭、化工企业在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强调精细化管理,努力改善成本状况,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提质增效,遏制下滑

提质增效是河南能化集团2013年的中心工作,各板块都把提质增效作为主要工作来抓。要求煤炭板块把效益和质量提上去,产出效益,提高采煤效率,建立标准,消灭效率低、用人多、成本高的工作面,实现优胜劣汰,“多上设备少上人”。在开拓掘进上,根据矿区实际,明确各矿区主导的、效率最高的掘进方式。练好内功,通过优化工艺、成本控制、节支降耗等工作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同时,充分发挥河南能化集团在选煤方面的优势,做好煤炭洗选和配煤工作,选出效益。煤矿从源头控制好煤质,选煤厂选出效益,做到算账搞销售、算账搞生产、生产围绕销售转。要求化工板块减少亏损,降低成本,减出效益。系统的安、稳、长、满、优运行是化工企业提质增效的主要方法,传统装置要继续提升,新装置要减少失误。供应方面,减少资金占用,降低成本,买出效益。要求有色金属和装备制造板块,抢抓订单,提升产品质量,减人增效。

2.持续推进重点成本与成本对标管理工作

河南能化集团以“低成本、差异化”战略为指导,以行业领先企业为标杆,以管理提升为手段,从技术经济指标、管理经营、节能降耗、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对标活动,建立健全对标体系,找准差距,深挖内潜,不断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成本对标工作,找出与对标企业或控制成本标准的差异,分析成因,从而对生产技术、物资采购、产品研发、节能降耗等方面进行改进,进而提升公司整体成本管理水平。公司设立了成本对标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开展成本对标的日常工作,制定成本对标方案和实施细则,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对成本对标工作进行日常检查落实和协调指导,督促制定改进措施,进行对标工作总结,提出相应的奖惩方案。通过选定的几大重点成本项目制定出控制目标、实施进度、采取的措施,责任到人、考核到位。

3.签订内部各单位资产经营责任书,严抓成本费用管理

河南能化集团为全面完成年度经营目标,年初与下属子公司及职能部门签订资产经营责任书,明确各单位收入、成本、利润及两金占用等考核指标,通过预算分解到月,其完成情况与该单位效益挂钩,逐月考核,以达到激励各单位推进精益生产和精细化管理的目的,降低成本费用,防控经营风险。

4.苦练内功,控本降耗

只有苦练内功,企业才有竞争力,才有生存空间。成本管理涉及生产、销售、成本核算、非生产性开支等各方面,各部门要齐抓共管,把工作做细,要分解成本的构成要素,实行对标管理。

三、多措并举,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定市场份额

一是通过加强市场网络建设,合理规划区域市场数量和区域市场规模,合理规划区域市场内网点数量和网点规模,避免过度集中或过度分散。二是把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作为企业提升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树立“服务市场,就是服务企业”的理念,加强与目标顾客的沟通以降低销售费用。三是加强科研开发力度,建立科学合理的产品结构体系,在注重现有产品开发利用的同时,充分发挥科研单位的前瞻性,不断创新,促进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

(二)加强现金流动态管理,防范资金风险

篇(3)

记者(以下简称“记”):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美国目前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解决措施是什么?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在预防这些问题方面做了哪些研究?

陈广湘(以下简称“陈”):美国目前最关注的是分心驾驶问题。分心驾驶行为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如:开车时发短信、打手机、吃东西和喝饮料,或者与乘客谈话、化妆、阅读、使用导航系统、看视频,以及调收音机、MP3播放器、CD播放器等。我们在做研究调查时发现,有的驾驶员是2个手机同时在打,有的驾驶员则是用膝盖“开车”。这些都是很危险的分心驾驶行为。

美国交通部部长Ray LaHood很关心分心驾驶问题,带头号召大家预防分心驾驶行为。最近,Ray LaHood了一份建议汽车制造商积极推动预防分心驾驶行为的指导性文件,主要内容为降低设备使用的复杂性;限位装置的操作仅限单手;个人对设备单项任务操作不超过2s;限制不必要的视觉信息;限制设备运行所需的手工操作量。

由于发短信需要驾驶员眼看、手动和大脑思考,是最危险的分心驾驶行为。美国联邦交通部汽车运输安全管理局(FMCSA)开展的研究显示,商用汽车驾驶员开车时发短信所造成的严重安全事件(如撞车、追尾等)数量是不发短信者的23.2倍。

2010年9月21日,美国联邦汽车运输安全管理局了《限制使用无线通信设备最终规则》,于2010年10月21日正式生效。该最终规则禁止商用汽车驾驶员在开车时发短信,并规定了制裁措施。如果驾驶员违反了该规则,将会受到民事处罚,或者被取消从事运输的驾驶员资格。这一规则降低了与分心驾驶相关的汽车撞车、死亡和受伤事故的发生率,增加了国家高速公路的安全性。

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正在开展一个“在线监控卡车驾驶员行为安全”研究项目,目的是减少卡车驾驶员的分心驾驶行为。

记:疲劳驾驶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美国在预防驾驶员疲劳驾驶方面,最近有哪些新的措施?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在预防这些问题方面做了哪些研究?

陈:在美国,如果驾驶员驾驶商用汽车,必须遵守关于服务时间的法规。2011年12月27日,美国联邦交通部汽车运输安全管理局在《联邦注册》了新的《驾驶员服务时间最终条例》,自2012年2月27日生效。新条例规定,载货商用汽车驾驶员每天限制连续驾驶11h,载客商用汽车驾驶员每天限制连续驾驶10h。与旧条例所不同的是,这次对驾驶员的休息时间做了最低限制,并缩短了1h。驾驶员每周(每168h)只能开60h的车,达到这个标准就要休息34h才能重新开车。旧条例没有对“34h”作出具体规定,新条例增加了必须“有2个从早上1点至早上5点的时间段是在家休息的”的规定,且每周必须满足1次这样的要求。新条例还对超时驾驶进行了规定,如果驾驶员超过驾驶时间限制的3h或3h以上,则会被认定严重违法,将被给予最高民事处罚。

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研究。我们正对卡车驾驶员的睡眠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目前正在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希望据此对卡车驾驶员的疲劳驾驶行为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并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记:您是一位流行病学专家。如何通过公共卫生的视角,来看待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您用公共卫生的方法,针对道路交通安全做了哪些研究?

陈:道路交通伤害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这是因为道路安全具有公共卫生的所有特征。全世界每年因交通事故有大量人员受伤,甚至死亡。道路伤害预防可以使因受伤害住院的人数减少和受伤害程度降低;另外,如果更多的人会步行或骑自行车,生活会更加健康。

既然道路交通伤害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我们就可以用公共卫生的方法来研究安全问题,主要有4个步骤。一是伤害监测和调查,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道路交通伤害的数量、范围、特征及其后果等方面的数据,可以找出问题在哪里以及有多严重。二是辨识风险,利用收集到的数据,找出哪些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以及影响事故的风险因素有哪些。三是制订和评估干预措施,看看哪些因素可以发挥作用以及对谁起作用。四是在更大的层面上实施干预项目。

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我们使用了哈顿矩阵模型(Haddon Matrix,见相关链接)来表示机动车的伤害预防情况。这里面有3个因素,即人、车、环境;还有3个时间段,即事故前、事故中和事故后。使用矩阵来比较3个因素的重要性,以及其时间和空间分布,我们就可以设计预防和干预措施。一个全面性的综合性方法包括工程控制、监管措施、法规政策和安全文化以及行为改变。但是,通过改变环境、立法和公共政策,总体上比以个人行为改变为目的的干预更加有效。

我们运用公共卫生的方法,以哈顿矩阵模型作为一个框架,设计了调查问卷,列出了卡车驾驶员可能面临的一系列风险,之后开始进行数据收集。2010年10-12月,我们实施了“美国长途卡车驾驶员安全与健康调查”,在全美32个卡车站对1675名长途卡车驾驶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1265名卡车驾驶员(占76%)最终全部完成了问卷调查。我们采取面对面的采访形式,调查了4个方面的内容:健康状况、睡眠状况、工作组织和职业安全。我负责职业安全这一部分。

这是美国第一次对卡车驾驶员进行安全与健康调查。我们通过收集长途卡车驾驶员健康状况和职业伤害的基础数据,了解了卡车驾驶员存在的安全健康问题及其严重程度、所在企业的安全文化,同时对卡车撞车事故原因进行深入研究。2012年6月,我们将研究报告的草案。很多政府机构在等着我们的研究结果,以便制定相应的建议对策。

研究成果只有在送到用户手中才能转化为社会效益。除了上面提到的“在线监控卡车驾驶员行为安全”和“美国长途卡车驾驶员安全与健康调查”2个项目外,我目前正在进行的第3个研究项目是研制适合卡车司机的职业安全卫生宣教材料。要努力做到让我们的宣教材料为卡车司机所接受并具有说服力。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提高识别和评估风险的能力。并为他们提供控制和预防风险所需的知识和工具。

记:2011年11月16日,甘肃庆阳正宁县榆林子镇特大校车交通事故,导致21人死亡。该事故促成了中国政府《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迅速出台。那么,美国是如何对校车进行安全管理的呢?

陈:在美国,校车是由政府部门统一购置,调度,并为每个公立学校提供接送学生服务的车辆。每个城市都配有校车,但校车不归学校管,也不隶属于学校。美国校车的管理,就像城市公交系统一样。每个地区由一个校车队来接送当地的学生。每个城市分成不同的区域,比如,东区的学生6点上课,南区的7点上课,这样错峰接送学生,可以保证校车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美国校车安全法规在装备方面有明确要求,主要涉及闪烁警报灯、停止信号警报装备和校车颜色等。按照美国法规,校车座椅上必须安装头部保护装备,并被固定住。后视镜的类型与位置,窗户使用的玻璃类型,以及窗户安装的方式,都有明确的规定。每个州对校车检查的要求都不一样,但大多数都要求定期检查。每学年的开始,所有校车需要进行重点检查。许多州要求州高速公路巡逻员进行校车年度安全检查。

篇(4)

工程地质测绘能够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有效保证工程建设施工的安全,同时还可以对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况做一个系统性的勘探。在对某一区域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便于国家对勘探区域做进一步的规划。工程地质测绘需要借助测绘技术才能有效的开展,而且先进技术的应用将会显著提升测绘的精确度,得益于计算机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测绘技术很好的融合了这两种技术,在显示和操作上表现出数字化和自动化的特点[1]。在实际的测绘工作中,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不仅便捷了测绘人员,而且在地图的绘制细节上与实际的地质特征相差很小。

1传统测绘技术存在的问题

测绘是工程建设和施工之前首先要做的工作,测绘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测绘结果的精确程度和工程建设的稳定性。传统的测绘需要很多的人力物力,且手工测绘所造成的误差是很大的。在测量过程中,会将所测地区划分成若干个区域,得到每块区域的数据之后再进行汇总,如果遇到不规则的地形,会利用经纬仪辅助测量,因为地形的复杂,所带来的测量难度会加大,精度也会变低。由于测量的误差较大,每次测量的结果都不相同,会造成比较大的争论。随着对于工程地质测绘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测量过程中必须要有足够的精度才能保证施工建设的安全。

2现代测绘技术

3S技术是现代测绘技术中最为重要的技术,利用这三种技术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可以快速、准确的采集地质特征的相关数据,同时还有一系列的新技术被应用到工程地质测绘中,如数字化技术和摄影测量技术等[2]。

2.1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本质上是利用卫星导航系统对目标进行定位,该系统可以快速并且准确的获取测绘区域的位置坐标,因此全球定位系统在工程地质测绘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通过计算机技术对全球定位系统所显示的定位信息进行处理,并将其转化为三维坐标的形式,使测绘人员利用计算机便可以很方便的进行地质测绘。

2.2遥感技术

地球上的一切事物每时每刻都在吸收、发射和反射着各种信息,遥感技术就是利用了这一特点,通过卫星来接收地表物体发射的相关信息,从而对物体的各种特征进行采集,通过遥感技术可以探测到同一时段地球上某一区域的地形地貌以及各种地质特征。遥感技术可以快速、广泛的获取地面的各种信息,能够动态的反映地面物体的各种变化,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地质测绘的工作中。图1为进行探测的遥感卫星。

2.3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管理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可以对地表的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分析和显示,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将实际的地形地貌在计算机中模拟出来,实现对地表的动态显示。该系统可以对地形地貌等数据进行不断的组合和分析,将地下、地表以及大气的三维特征动态的显示出来,从而对各种地理特征和自然现象进行详细的分析。目前,该系统在资源勘探、土地治理、灾害预警和市政规划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4数字化技术

数字化技术在地质测绘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传统形式的地图信息需要很多测绘人员的细致测量才能将地理信息绘制出来,其中的工作量是巨大的,而且所造成的误差也很大。而数字化技术可以将纸质化地图上的各类信息以二进制的形式传入计算机中,通过计算机的精细化处理,将实际的地图信息显示在计算机中。

2.5摄影测量技术

摄影测量技术通过对测绘区域进行摄影,可以高效准确的获取该区域的各类基本信息,通过连接计算机系统,将原本比较模糊的数据信息进行相应的数字化图像处理,从而使高清的图像显示在计算机中。测绘工作在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城市中难以开展,但是如果利用摄影测量技术,在室内便可以进行实际的测绘工作,利用计算机软件来实现对城市的规划和地质信息的探测。

3现代测绘技术在工程地质测绘中的应用

3.1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的对河流水位进行动态的监测,并在地理信息系统中显示出三维的模拟图,该系统实时掌握河流水位的变化,从而对洪涝灾害提前预警,避免造成人员的伤亡。在发生洪灾之后,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实时查看洪灾的最新情况,便于相关部门采取必要的措施去防止灾害的扩大[3]。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还可以为水库大坝的选址提供便利,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同时,利用计算机技术还可以对水利工程的建设进行分析与建模。

3.2在煤矿测量中的应用

目前,全球定位系统以RTK技术为核心,可轻松获取矿区建筑物的三维坐标,通过该坐标不仅可以绘制矿区开采平面图,还可以实现煤矿井下控制测量,同时,利用全站仪可以保证数据测量的精准。数字摄影技术可以探测矿区和井下的不稳定因素,根据其探测结果建立有效地风险防控机制,保障煤炭生产的安全[4]。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对于煤矿地质环境测量的精准度,为煤炭长期稳定的开采奠定了基础。

3.3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

现代测绘技术为公路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技术保障,为了选择合适的施工路线,在工程设计之前,需要对目标区域的地质特征做细致的勘探,对公路建设区域内的结构物的稳定性做适当的评估,以保证该工程可以长期保持稳定。在测绘过程中,首先要做的便是绘制出该公路的带状地图,利用遥感技术对工程周围的地质情况进行勘测,将所测数据传入到地理信息系统中,经过分析之后,将图像信息显示出来,为带状地图的绘制提供便利[5]。如果公路需要横跨河流,应当对河流两岸的地质情况做进一步的勘测,保证桥体建设的稳定性。

3.4在湿地保护方面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设用地在不断增加,极大的压缩了湿地和农业用地的面积,土地资源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利用现代测绘技术可以动态的分析湿地资源,监控湿地动植物的数量和分布情况,通过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湿地中的土地环境,同时,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加强对湿地资源的保护。

4结语

地质测绘技术已经被运用到许多工程领域,包括矿业、水利等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开始加大对地质测绘的重视程度。在地质灾害频发的今天,我国对工程地质测绘的精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加快了测绘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新技术得以产生和应用,共同构成了现代测绘技术。有了现代测绘技术的加持,工程地质测绘的便利性与精确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地质测绘也朝着更高的要求去发展。只有不断完善和改进现代测绘技术,加强对新技术的融合,才能与时俱进,实现工程地质测绘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宪东.现代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0,49(3):170.

[2]张波.现代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珠江水运,2019(2):107-108.

[3]王永亮.浅谈现代测绘技术在地质测绘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6):52-53.

篇(5)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6)01-00-04

0 引 言

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为推动全球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提供了革命性的技术支撑,通过与传统产业的全面融合,其必将成为促进全球新一轮发展的主要力量。

1 物联网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利用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通信协议,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连接,通过信息交换,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庞大网络系统。简单说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物联网”一词最早见于比尔盖茨于1995年出版的《未来之路》,但限于当时无线网络、硬件及传感设备的发展状况与设想有很大差距,因此未引起世人的重视。

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天才教授Kevin Ashton提出了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开放网络(物联网)构想,即将RFID技术与传感器技术应用于日常物品中,形成一个网络。在宝洁、可口可乐、沃尔玛、国际条码组织、IBM等全球83个跨国公司的支持下,开始了这个发展计划。

2005年11月,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在突尼斯举行,国际电信联盟(ITU)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物联网”概念被正式提出。

2008年11月,“智慧地球” 概念由IBM提出,其含义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铁路、公路、桥梁、建筑、电网、供水系统、油气管道等物体中,通过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的“物联网”,再将“物联网”与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物理系统与人类社会的整合。

目前,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ICT)是最活跃的创新要素,正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物联网正在加速与传统和新型产业的相互融合渗透。

2 全球物联网的发展状况

“物联网”从提出到应用至今,已进入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它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产物,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的新需求,受到全球广泛关注。据报道2012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超过1 700亿美元,2015年将接近3 500亿美元,年增长率接近25%。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全球“物物互联”业务与人和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1,仅在智能电网和机场防入侵系统方面的市场就有上千亿美元。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美元级的信息技术产业。

可以预见未来几年,物联网将有更大的发展。美、欧等发达国家把发展物联网应用视为巩固其综合国力,催生经济动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国政府自“再工业化”战略提出以来,逐步将物联网发展和重塑美国制造业优势结合起来,以期牢固占领制造业的制高点。欧盟在第七科研框架计划中开设了一系列项目,对物联网技术进行研发。在智慧城市、智慧电网、智慧交通等方面进行积极布局。德国工业4.0战略是将传感器、软件和通信系统集成于CPS,通过引入物联网和服务,重构制造业全新的生产制造体系。2013年10月,韩国政府“ICT WAVE”计划,未来五年投入80亿美元攻克10大ICT关键技术和15项关键服务,物联网平台被列入10大关键技术。日本积极布局物联网产业逐步实施发展战略,2009年12月,日本政府提出 “i-Japan”战略(2010-2020)。

由于世界各国物联网的战略引领和市场的稳步推动,全球物联网应用加速发展,物联网推动新型信息化与传统领域深度融合,其对行业和市场所带来的机遇倍受关注。

3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近年来,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速度较快。2014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达5 679亿元,预计到2015年,我国物联网产业整体规模将超过7 000亿元,2018年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超过1.5万亿元。随着“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战略的推进,物联网产业也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1 我国物联网发展现状

(1)我国物联网产业政策日趋完善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为了规范和促进物联网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近年来适时出台了诸多相关政策措施。2012 年8 月,物联网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确立;2013 年2月,《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由国务院,国家还成立了由30 多名专家组成的物联网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2013年9月,发改委、工信部等10多个部门,了顶层设计、标准制定、技术研发、应用推广、产业支撑、商业模式、安全保障、政府扶持措施、法律法规保障、人才培养十个专项行动计划;2014年5月,财政部和工信部联合制定了《国家物联网发展及稀土产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2015年9月,工信部召开了电子信息领域标准化工作座谈会,强调加快物联网、传感器件等领域的标准研究制订工作。

(2)部分领域技术取得突破,但相关产业环节所处发展阶段不同

从整体看,我国在二维码、中高频 RFID、 M2M 服务等产业环节具有一定优势,但在基础芯片设计、智能信息处理、高端传感器制造等产业环节依然薄弱,仍然处于物联网应用初期阶段,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商业化物联网服务尚在起步。

物联网制造业中,我国光纤传感器在高温传感器和光纤光栅传感器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钢铁、石油、运输、国防等领域实现了批量应用,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 RFID 领域,我国已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高频产品,并打入了国际市场,在工业物联网领域,成功研制了面向工业过程自动化的工业无线通信芯片。国内中高频 RFID 技术产品在数据处理能力、安全防护、可靠性等方面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产业链已经成熟,在国内占有 90% 的市场份额,但是高端传感器和芯片,仍有约60%和80%需要进口。

(3)国内物联网产业集群正在形成,但应用规模化与产业化水平矛盾突出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国内物联网产业逐步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中西部集群区。长三角因其深厚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基础,是物联网产业技术和应用的起源地。上海、无锡、昆山、南京、苏州、杭州等地,成了传感器、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企业的主要集聚地。珠三角地区的物联网产业以智能设备制造、传感器产业,软件及系统集成、网络运营服务等产品带动应用示范。以武汉、重庆、四川、陕西为代表的中西部地区则结合自身优势,在仪器仪表、矿山安全、石化、冶金、汽车电子等方面积极发展应用项目。

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集中度低,产业链条长且范围分散。每个产业环节中小企业众多,大企业较少,缺乏具有产业引领的龙头企业。当前物联网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行业进入门槛低,导致市场未能形成规模效益,政府和企业的大量投入与较少产出矛盾突出,物联网应用成本高。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在应用初期,产品功能单一、价格昂贵、可靠性和产品精度无法满足要求,难以形成产品普及和规模化应用。二是在没有实现规模化应用之前,就无法真正带动和提升产业化水平,部分技术仍停留在仿真、试验层面,无法通过产品化创造价值并发挥作用。

(4)我国物联网标准化局部取得突破,获得部分国际话语权

我国在物联网国际标准化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已成为ISO 和ITU相应物联网工作组的主导国之一,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参与到国际标准制定的工作中,牵头制定了首个国际物联网总体标准《物联网概览》。2014年9月4日,经33个成员国投票表决,由中国技术专家牵头提交的物联网参考架构国际标准项目获得了国际标准组织ISO/IEC JTC1的正式通过,这是首次由中国牵头主导在全球新兴热门技术领域的顶层架构标准。

3.2 国内物联网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影响物联网“应用规模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市场需求、技术成熟度、标准化、成本降低和商业模式等。

(1)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融合最具市场潜力。物联网借助移动互联网的渠道、技术和商业模式,逐步从行业领域向民生领域渗透。

(2)工业物联网统一标准成为大势所趋。在工业、农业、物流、交通、电力、安防和环保等行业应用仍是物联网发展的重要领域,首要任务是统一标准。

(3)物联网产生大数据,大数据带动提升物联网价值。通过对物联网庞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产生多种应用的商业模式,未来物联网的产业链条将向下游智能处理聚集,这将是物联网最具商业价值的领域。

4 陕西省物联网发展状况

陕西在物联网产业拥有良好的基础,我省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产品及技术几乎涵盖了物联网行业的全部产业链,并形成了一定优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陕西物联网产业相关企业超过400余家,产业规模超过200亿元,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期。

4.1 技术研发优势明显,部分核心技术国内领先

(1)陕西科研院所众多,为物联网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陕西是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科研教育基地,聚集了西交大、西工大、西电、有色院、西安光机所等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涌现出了大唐电信、中星测控、烽火集团、优势微电子和华迅微电子等一批优秀企业,引进了华为、中兴等国内龙头企业,涉及物联网的相关技术和产品,涵盖了核心芯片、射频识别RFID技术、智能传感器、软件与应用平台、智能天线、系统集成方案等全产业链,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了物联网产业发展。

(2)物联网上游核心芯片取得较大突破

航天华迅公司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GPS芯片组。西安优势物联网科技公司成功研发了国内首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核心芯片(唐芯一号),积累了近百项专利。西安西谷微功率数据公司作为国内2.4 G有源RFID国家标准及2.4 G 实时定位系统国家标准起草的核心单位,形成了以Super-Zigbee、i3RFID为核心的44项完整专利技术体系。

4.2 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骨干企业影响力较强

陕西形成了从核心芯片、射频识别RFID、智能传感器、软件与应用平台、智能天线、物联网系统集成方案提供等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条,并形成了一定优势。

(1)芯片生产、外部设备、电子标签等企业成长迅速

目前陕西有70余家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企业,其中相当一部分涉及物联网领域。西安航天华迅是国内北斗芯片设计、研发、量产领域主要的开拓者和领导者。西安华芯公司自主品牌大容量动态随机存储器产品早已量产。陕西烽火电子已成为省内物联网行业中电子标签领域的龙头企业。西安阿法迪信息技术公司是射频识别RFID物联网软硬件产品的研发生产企业,产品在十几个省的电力行业中已有广泛应用。

(2)传感器种类齐全,产业优势明显

我省在西安、宝鸡、汉中集聚了约70余家传感器科研生产单位,共涉及40多类传感器,智能化程度高,品种齐全。尤其在图像传感器和烟雾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在应变片、重力传感器以及基于MEMS(微机电系统)技术的小型压力传感器方面处于全国首位。西安中星测控、陕西电器研究所、中航电测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西光厂、西安盛赛尔电子公司、西安飞秒光电、宝鸡恒通电子、宝鸡秦川测控科技公司、宝鸡秦明集团麦克传感器公司等企业,在国内外不同种类传感器领域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3)物联网应用企业不断涌现,显示出较强的行业特色

在市场驱动下,陕西物联网产业涌现出了一批致力于特定行业的系统集成商,其应用涉及交通、农业、煤矿、石油、核电、风电、水利、环保、文物等领域,是我国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开发应用领域最宽的地区之一,其技术位居国内前列。

如:西安航天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火电厂监控系统、中油测井公司的快速与成像测井系统、西安威盛电子仪器公司具有感知功能的石油测井成套装备、西安大唐电信的煤炭矿用安全整体解决方案、大唐电信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城市综合系统、西安元智系统技术公司的文物存护环境监测网、西安航天恒星开发的“飞邻”物联网应用平台、西安贵隆电子科技公司的油田抽油监测系统报警与远程控制网、西安山脉科技公司的水库大坝无线水位安全监测网水利系统、西安优势科技公司基于唐芯核心物联网芯片的airlamp物联网照明系统、西安海联石化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物联网建立基于采油厂与采油区块的统一生产监管保障智慧化系统等,都在全国多个地方应用,并在行业内得到了好评。

4.3 人力资源相对丰富,后备力量潜力雄厚

陕西高校数量位居全国第三,是我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聚集了西交大、西电、西工大等知名高校。西安交大在传感器故障诊断方面、西电在通讯方面、西工大在导航控制方面、西安科技大学在煤矿传感安全监测方面、长安大学在运输遥测管理方面都具有雄厚的研发基础和明显的专业优势,为后备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基础保障。

陕西同时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企业和科研院所,如中星测控、陕西烽火集团等。西安航空工业拥有4个研究所,在振动传感、加速度、航空传感器研发方面遥遥领先;西安航天拥有5个研究所,在压力传感、称重传感及计算机卫星传输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西安兵器工业拥有7个研究所,在无线遥测、光学传感、雷达控制等方面研发技术领先。这些均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实用技术人才的支持。

我省在振动、加速度、光学等传感器方面,在导航控制、传感故障诊断、煤矿传感安全监测、运输遥测管理等方面拥有一大批学术领先、技术过硬的研发人才。同时,我省理工科大中专院校均设有计算机和软件专业,能够提供大批的技能型新生力量。这些均为我省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4.4 产业园区承载,集群式发展势头良好

(1)西安国际港务区

2013年,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与陕西电子信息集团开始共同实施物联网应用产业示范园区项目,形成物联网产业的聚集,以物流业、商贸业等为突破口,开展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推广。园区主要依托国际港务区产业优势,发挥陕西省物联网产业展示中心聚集效应,打造“苗圃―孵化―加速”完整服务体系,促进陕西省物联网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2)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近年来,西安高新区以商务模式为核心,人才为保障,产学研相结合,加快推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等下一代融合,现在西安高新区软件新城已初具规模,国家数据出版基地将投入使用,此外为了加快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还规划了一个占地四平方公里的互联网产业园,已经完成一期建设,希望到2020年西安高新区互联网产业园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互联网产业发展园区。

(3)西咸新区沣西新城

2012年,经省工信厅批准,“陕西省物联网产业基地”正式落户到陕西省西咸新区信息产业园。目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通讯运营商联袂入驻信息产业园,项目总投资达42亿元,为园区建设发挥了巨大的引领作用。

(4)经济技术开发区

自2010年以来,经济技术开发区先后实施了一些重大项目并开展相关产业园区的建设。先后建设了西安服务外包产业园、中国电子西安产业园、西安经开数据中心等园区,重点发展数字能源与智能电网、数据与灾备服务、软件与信息服务、金融外包服务、工业设计与嵌入式软件等以生产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

4.5 北斗导航在陕西省物联网产业中表现突出

2012年12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向全国提供民用区域服务,开始成功应用于个人位置服务、交通运输管理、应急救援、精密授时、森林防护、水文气象等多个行业。

陕西省是国内较早从事卫星应用开发和研究的省份之一,在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遥感等领域技术基础雄厚,研发优势明显,在国内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芯片制造商有航天华讯、北斗恒通,终端设备生产商有20所、航天恒星、北斗金控、总装1001厂为代表的数家企业,系统集成平台和运营平台有航天恒星、20所、北斗金控、北斗康鑫、陕西诺维、西安航华为代表的数家企业。

2014年4月13日,中国人民总装备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在西安联合启动陕西省北斗卫星导航应用示范项目。项目由陕西电子工业研究院牵头,按照“以示范促应用、以应用带产业”的总体思路,重点开展“两平台、四系统”建设,为我省北斗产业链的完善,市场的推广,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5 陕西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建议

5.1 陕西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问题

陕西物联网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拥有了较好的技术、产业和人才基础,但由于物联网产业涵盖行业众多,缺乏统一标准,技术边界模糊,跨界发展困难等原因,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1)我省物联网产业缺乏统一协调的顶层设计,缺少推动产业快速发展的整体规划。

(2)产业整合资源配置能力欠缺,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3)产业培育体系不完善,缺乏专业的,开放型的成果转化和科研中试基地,行业创新成本较高。

(4)物联网产业缺乏重大产业化项目和规模化产品带动,整体投融资能力不足。

(5)示范应用“碎片化”,缺乏统筹规划和政策的延续性。

(6)物联网产业信息安全风险意识不强,信息安全保护缺乏具体措施。

5.2 对陕西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建议

为促进我省物联网产业发展,政府可以从提供公共服务和购买第三方服务,制定相关政策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同时更好的发挥政府职能,推动我省物联网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其具体建议如下:

(1)强化顶层设计,绘制发展蓝图。依据国家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结合我省特点,组织省内外相关专家,对我省物联网产业进行顶层设计,制定资源配置合理、发展方向清晰、可操作可持续的一揽子产业政策,规划引领、统筹指导省内物联网产业平稳快速发展。

(2)加强产业宏观引导和统筹规划。由省内物联网产业相关领导机构牵头,整合统筹协调省内各类开发区,依据各自的资源特点,优化配置物联网产业园区,构建产业系统服务功能,为园区相关单位提供全面、高效、低成本的服务。避免园区之间无序竞争,盲目引进项目,低效重复建设。使物联网产业园区具有统筹兼顾上下游产业链,形成资源配置合理、产业集成高效、功能完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集聚区。

(3)通过市场手段,激励第三方机构助力产业发展。通过购买或奖励等政策手段,鼓励扶持产业联盟或第三方专业机构,搭建开放型的物联网产业科研中试基地,搭建全方位、多功能、开放型的公共服务平台,构建自主创新产业链,逐步形成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为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4)开展公开咨询,发掘市场需求。适时组织行业专家和第三方机构进行市场调研,发掘大众的实际需求,探索未来市场发展方向,从而进一步推动物联网的全面应用,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5)谋划重大示范项目,带动物联网产业发展。通过市场调研,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统筹资源,统一规划,选取市场容量大、公众认可度高、便于市场化运作的民生公共服务系列项目,利用政府政策支持和第三方机构相结合的办法,开展项目运作,更广、更快、更好的让广大民众体会到物联网带来的福利,推动物联网普及利用。

(6)组织技术研发,构建信息安全防控体系。组织引导相关机构进行信息安全方面的技术开发,促进认证与数据加密技术创新发展,使信息资源使用效率不断提高,保障信息安全。只有用户信息安全得到保证,物联网产业才能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 物联网 百度百科. http:///link?url=l4N31Xo-grw3g0ZRghQobulTwF4EBOHnbGD7kS-0e01qm25gpxZoFRrVDdK5ucpo50pceDlgE6BO7ocx6-sRa_[EB/OL].

[2] 物联网白皮书(2014年)[R].工业与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2014.

[3] 陕西省“十二五”物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1年)[R].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员会,2011.

[4] 周栓龙.美国物联网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商贸工业, 2014(16):81-82.

[5]俞阳.欧洲物联网政策措施及发展状况[J].全球科技经济t望, 2013(7):25-31.

[6]朱逊远.韩国最新物联网产业推进政策举措[J].全球科技经济t望, 2015(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