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农村建设项目大全11篇

时间:2023-07-02 09:44:3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农村建设项目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农村建设项目

篇(1)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对住房要求也越来越高,村镇住宅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受到农户自身收入以及各种条件的限制,农村住宅市场的成本低偏高,制约了村镇住宅建设的发展,无法满足农民日益提高的住房需求,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住宅质量问题。如何更好的进行农村住宅成本控制,保证农村住宅的生活质量,成为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焦点问题之一。

1 农村住宅建设中成本控制现状及问题

浙江中部农村大部分居于丘陵、山区地带,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住宅建设机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不相适应,农村建设出现规划不合理,导致成本偏高,后期维护费用较低,甚至影响了节能环保,污染环境等问题,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1.目前,在政府主导下,各地的新农村建设轰轰烈烈的开展着,甚至已经进行第二批第三批的建设,为农民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市场经济焕发出来的生机与活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目前大部分农村住在是在政府推动或政府指令下进行推进,如农村建设宅基地建设主要是由不懂建设的村干部来组织进行的。农民自己没有选择的权利和空间,只能被动地按别人的意图、要求建设自己的住房,或住进政府统一建设的住房。这市场经济倡导的多样性、丰富性、选择性相距甚远。

2.农村民居住宅建设缺少科学合理的设计。农村宅基地的安排是由政府部门下的村干部来安排,主观意识较强,而又缺乏科学意识和技术能力,造成布局零乱,侵占耕地,基础设施投入成本大,自来水、卫生厕所入户率低,道路、给排水、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性、共享性差,路面硬化、绿化、路灯照明不到位, 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电线乱拉、管道乱铺等现象较为普遍。建设中不合格材料使用比较普遍,施工中现代化的施工机械和技术使用较少,住宅的功能和耐久性有限,过个一二十年,就得拆了重盖,造成经济上很大的浪费。

3.农民住宅施工目前基本上是分散进行建设。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建设,自己出资建设,自己采购材料,施工队伍自己组建,一般用工依靠亲朋之间互相帮工。一方面,农村住宅的建造者认为住房建设是自己个体的事,为盖房可以倾其所有,甚至借高利贷。另一方面政府对农民住宅很少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技术支持,农村金融服务对农民住宅建设支持不多。从而造成农村住宅建造成本偏高,材料、人力、物力都会造成很大的浪费,农民为盖房而承受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很大。农村的很多家庭矛盾、经济 纠纷都和建房有关。

4.农村民居住宅建设集约化程度低。由于政策的限制农村民居建设基本上没有房地产企业参与。农民大多自己聘请施工队伍进行房屋建设,所请的施工队伍大多资质等级较低或没有资质等级,凭经验施工,施工过程中也没有监督,甚至没有书面施工合同,工程质量无法保证。工程成本没有统一的合理的控制,最后导致建造成本过高。

2 农村住宅建设成本控制措施

1.政府政策支持

政府部门应出台农村民居住宅建设用地产权改革的相关政策,为农村民居建设用地流转提供条件,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有条件地进入市场,使房地产企业可以介入农民建房。可以参照国有土地的管理办法允许农村民居建设用地通过市场提供给房地产企业使用。构建城乡一体的住宅建设用地市场,改变目前城乡住房建设用地二元分割的局面。使建设行业的专业队伍进入到农村住宅建设的行列中。

同时从政策层面上加快农村住宅产权登记工作,让住房真正成为农民的财产进一步完善农村民居的房屋产权确认工作。要及时给农民发放 房屋产权证书。有利于规范继承、出租及转让等行为。西方国家农民 的住房和城镇居民的住房一样有明确的产权。如果农民没有农房房产证,出租农房就缺少租赁合同中所规定的要件。农民对房屋的产权有了明确认定,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签订租赁合同出租房屋了。对农民房屋权利的保障,有利于激发农民购房置业的积极性。

2.吸引房地产企业进入农村民居建设市场

农村建设引进房地产企业,让拥有科学的理念和专业技术的单位来对新农村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根据每个村的地理区位、科学制定乡村建设规划,使其与自然环境相和谐,也可以在旧建筑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传承历史。同时应按相应的技术标准建设农村民居,提高建房质量;并且将分散建设转变为集中统一建设,节约了土地,保护了环境。或者由政府牵头、村民组织进行招投标,选择优质房地产企业进行农村居民建设开发。这种市场推动的办法、大生产集约建设的 方式有助于克服自然经济小生产的缺陷。房地产企业开发农村民居市场时选择设计、施工、监理等企业应按规则通过市场进行招投标, 根据合同约定规范建设程序,对施工工艺、建材加强监管,杜绝偷工 减料、以次充好问题产生。 可以节约成本,提高工程质量,同时可以对资金进行合理的控制。

3.建立公平、公开的市场环境,保证信息对称

建立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环境,以避免信息的不对称,避免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建立一个合理的建设流程,以促进各方参与者积极进行信息交流,确定实现各目标的措施,及时收集、汇总各种费用数据、干扰因素,从而及时地做出调整措施,并做出对费用支出的预测。

为了能较好的形成上述市场,需要市场、政府、企业三方面共同努力,建立一定的制度,确定一定的“游戏规则”。如对设计单位,要求加强对前期工作的分析和研究,对于山区农村建设,设计单位更应充分了解地形地质原有建筑的情况,因地制宜,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避免造成设计上的浪费。同时要加强与施工单位的交流合作,要求有资质的设计单位介入施工,同时要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监督与管理,提出合理的施工方案。造价人员要全过程的参与,严格实行限额设计,坚持技术与经济相结合。而对于施工单位应加强企业内部人员管理, 提高施工队伍的素质,任用既懂经济又懂技术的工程师负责项目的成本控制。加强与设计单位的沟通,从施工技术的经济性方面帮助设计单位确定合适的方案设计。同时通过对劳动、材料、设备的目前价格和未来发展趋势,提供合理的建设周期和采购方案。加强合同管理与信息管理,时刻注意自身的行为,同时监督投资开发单位履行合同的情况。

3 结语

本文就浙中农村住宅建设目前现状出发,提出解决成本控制的措施和建议,对于山区农村民居建设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一套以政府为主导,农村居民、房地产企业、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为主体,通过市场连接在一起,运用市场手段发展农村民居建设,新的农村民居建设机制的运行,需要政府、农村居民、房地产企业、设计、施工、监理企业等转变观念,用市场经济的思维认识、了解农村民居建设,用市场手段促进农村民居建设的发展和完善 ,用合理可控的成本完成农村住宅的建设,为农村建设的合理健康的发展提供一定保证。

参考文献:

篇(2)

今天,非常高兴参加**村综合项目竣工剪彩仪式,心情也特别激动,在此,我代表财政厅全体干部职工向综合项目的竣工表示热烈的祝贺!

新农村建设把我们和**、和**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半年来,我们的合作更加融洽、感情更加亲密,我们也亲眼见证了**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勤劳质朴的**村人民用双手建设了美丽的家园,全村共投入多万元,对道路交通、就医环境、休闲娱乐场所等软硬件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使全村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可以说,现在的诺敏河村环境整洁幽雅、人民生活富足,处处呈现出文明和谐的景象,特别是今天竣工的这些项目,更进一步增添了**村的小城镇气息,提升了新农村建设质量。作为帮扶部门,我们也深感欣慰和自豪!这主要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科学谋划、统筹安排、真抓实干,在建设之初,县委、县政府就提出了以解决“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养老难、增收难”等“六难”问题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方针,为全县的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对**村的新农村建设更是倾注了全部精力,在政策、资金、领导力量投放上都给予了极大倾斜,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发动部门真包实扶,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聚合各方力量对**村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和建设,我们财政厅也多次到**村进行调研,帮助研究发展思路,制定帮扶措施,正是在方方面面的努力下,才形成了**村“经济繁荣、乡风文明、基础完备、管理民主”的良好局面,同时也为**村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篇(3)

中图分类号:F30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3)03-0093-05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项目的投资规模和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是工程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建筑市场运行的核心环节。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与有效控制是新农村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控制项目投资不超过批准的造价限额,还能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最大的投资效益。

由于工程造价计价的主要依据是工程量和单价两大要素,所以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工程造价管理基本体制主要体现在对于工程项目的“量”和“价”这两个方面的管理和控制模式上。从世界各国情况看,工程造价管理的模式可以分为三大类:美国模式——竞争性市场经济管理体制,根据历史统计资料,并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确定工程的“量”,根据市场行情确定“价”;英联邦模式——政府间接管理,“量”有章可循,“价”由市场调节;日本模式政府相对直接管理,有统一的概预算定额和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但是活的单价[1]。

建国后,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一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标准定额计价管理模式。但随着我国加入 WTO,建筑业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量价分离”计价办法中对定额人、材、机消耗量实施国家指令性管理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国家建设部于2003年2月17日颁布了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03,标志着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的计量由政府定额计价模式转向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2008年7月9日又了最新的《计价规范》,同时宣布原《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废止。

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又称全面造价管理,最早提出于1991年兴办的AACE西雅图年会上[2]。是指有效地使用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去计划和控制资源、造价、盈利及风险,并使之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始终。新农村建设项目一般为公益性民生工程,多为政府投资。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政府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固定资产投入力度和数量逐年剧增。但是由于基层管理理念、文化素质及管理体制的限制,在项目工程造价控制方面因管理不善造成的投资浪费现象惊人。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三超”问题普遍存在[3]。因此,加强对工程造价管理的研究与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项目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

在新农村建设项目各阶段中,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最高,达到80%~90%,是决定工程造价水平的关键,也是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难点[4]112-117[5] 21-25。决策阶段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工程造价有重大影响,其投资估算是基本建设前期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作为限额目标对其后面的各个阶段的造价起着制约的作用。

工程项目决策是以投资估算为依据,通过经济分析,优选最佳投资方案。但常因在新农村建设项目中,急于启动项目,设计周期短,论证缺乏深度,有的为使项目获批,或者更有为获取国家政府资金、银行贷款而增加工程量,虚增工程投资,使得设计阶段造价与之产生较大差距,也相应增加工程设计来弥补差距,从而导致工程造价不真实,投资估算失去控制意义。

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主要有: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建设规模的设定、建设标准以及规范要求、功能组成及定位、政府对工程建设的管理因素、建设期间的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等因素[6]。

1.深入现场,做好市场调研。在项目决策阶段,首先要对项目的市场状况进行深入了解,调查掌握项目产品的市场供需情况,分析产品的价格走势。了解国家相关的产业政策,收集本地区经济发展规划和行业发展战略。技术经济人员应收集已投产的类似企业的资料,并对这些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判断,筛选出符合实际的数据。

2 .做好方案的技术论证,选择最优方案。建设单位要认真做好市场调查研究工作,及时、准确、全面地向工程咨询单位提供拟建项目的各项建设条件,加强与工程咨询单位的沟通,有的放矢,加强建设项目市场定位、建设规模及建设标准的研究,做好方案的技术论证。

3 .遵循投资估算的编制原则,确保投资估算的准确性。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经批准投资,估算就是工程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它对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起着控制作用,也是资金筹措和向银行贷款的依据。因此,在做好方案论证的基础上,应遵循投资估算的编制原则,计算出较为准确、切合实际的投资估算额,使工程造价从一开始就定位在一个较为合理的水平上,为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实施打好基础。

二、项目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

在新农村建设项目做出投资决策后,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应在于设计。设计阶段是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根据有关部门资料统计,设计费一般占工程项目投资的比例都很低,但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度高达75%以上。我国工程质量事故统计资料表明,40.1%的工程质量事故是由于设计原因引起的,居工程质量事故原因之首[7]。所以,一定要加强设计阶段管理,做好设计工作,从而有效地控制工程的投资。而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很多工程设计人员缺乏经济观念,设计思想保守,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着技术与经济脱节的问题,往往造成投资上的浪费。

我国新农村建设项目设计一般由地方主管部门指定某一设计机构完成,不存在竞争机制;设计费计取方式不合理,没有奖惩制度,不能调动设计人员主动控制造价的责任心和积极性;设计单位普遍存在重技术、轻经济的现象,设计人员缺乏经济观念,设计思想偏于保守;设计人员只注重图纸和计算,对现场情况、工程概况及工艺流程缺乏了解,这些都是项目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

1.工程设计全面开展招投标制度。设计中引进竞争机制。开展设计方案优化竞争。以技术先进、造型新颖、安全适用、经济合理、节约投资作为衡量设计方案的基本标准。中标后的方案再进行技术设计阶段的招标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招标,招投标范围不仅包括技术内容,还包括成本内容,综合评判出最为经济的方案和最为经济的结构。

2.大力推行限额设计。限额设计是当前普遍采用的控制工程造价的一种有效方法,就是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和投资估算,在保证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控制初步设计以及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同时,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设计中的不合理变更,保证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

3.提倡广泛采用标准设计。标准设计也称通用设计,是经国家及地方批准的建筑、结构和构件等整套标准技术文件图纸,主要来源于工程建设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采用标准设计,一是可以节约时间,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二是提高设计质量,避免了设计中常有的碰、错、漏、补等现象,减少设计变更;三是可以促进构件制作和建筑施工的机械化、专业化,节约建筑材料。从而有效地缩短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造价。

4.应用价值工程进行设计方案的优化。应用价值工程进行设计方案的优化是控制工程造价最有效的途径。价值工程的核心是功能分析,设计师应要以使用者的功能需求为出发点,对所研究对象进行功能分析,使设计方案与造价平衡统一,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降低工程成本。

5.改革设计计费方式,健全奖惩制度。设计单位在保证工程安全与不降低工程功能的前提下,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方案,节约投资就应给予奖励;反之,因设计单位的过失,造成工程投资“三超”,就应扣减相应比例的设计费。

6.引入设计监理理念。设计监理的实行,即从项目可行研究阶段入手,对设计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可以减少设计过程中的缺陷与失误,减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变更,提高工程设计的质量,有效控制工程造价[8]。

三、项目招标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

目前,新农村建设工程项目普遍采用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引进竞争机制,公开、公平、公正地选择施工单位,从而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方面受到来自外部行政干预,公开招标变成了邀请招标,甚至直接变成了直接发包,使得最后中标价格不是市场价格;另一方面,投标方之间相互勾结,出现串标、陪标和围标的现象,易造成工程造价失控。

在招标报价上,目前大多采用行业统一的定额计价,投标企业没有定价的发言权,只能被动接受,各投标企业报价的差异只能在利润部分调整,这种报价方式体现不出企业的实力和优势,也很难保证工程的质量。在最终抉择中标单位时,也往往根据最低价中标的原则。这样就迫使有些投标企业通过故意漏报工程量而降低报价,中标后再通过工程变更提高造价,或者是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建造豆腐渣工程。

1.培育一支公正廉明、业务精通的评标专家队伍。评标专家的素质高低对评标结果的准确性有很大的影响。建立一支公正廉洁,既懂得建设工程技术,又懂经济、管理和法律知识的评标专家队伍,保证评审结果的准确性,另外积极推广询标制度,增强透明度。

2.加大招投标过程的监管力度。严格按照《招投标法》,加强对于招标投标活动全过程的监督管理,规范各类招投标活动,杜绝违法乱纪和腐败现象发生,真正实现公开、公平、公正。

3.推行工程量清单投标报价。采用工程量清单投标报价,业主与承包商在统一的工程量清单基础上进行招标和投标,摆脱了定额标准价格的概念,真正实现了量价分离、企业自主报价、市场有序竞争的价格形式。企业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进行合理报价,在投标中处于优势位置。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统一量、指导价、竞争费”的目的,有利于防止施工过程的变更和结算时的纠纷。

4.签订合理可靠的合同。为了从根本上控制造价,施工阶段应加强对合同的签订管理,以保证合同价格的合法性、合理性,减少合同纠纷,避免合同欺诈,维护和保障合同双方的权益,有效防范合同方面的风险,并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四、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

新农村建设工程项目实施阶段是把原材料、半成品、设备等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工程造价的90%以上都耗用在施工阶段[9]。在施工阶段,承包合同价已确定,造价控制目标明确,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对工程成本管理和工程造价控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有关部门统计分析,施工阶段影响工程造价主要因素在于三个方面:施工的组织管理方式、材料设备的选购及变更签证。

1.把好工程材料、设备价格关。建设工程的材料费一般要占整个建安费的60%以上,所以控制材料费的支出是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对该工程所用的大宗原材料(如石料、钢筋等)及主要设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从中选择比较质优价廉的产品。若选购材料的数目较大或材料设备价格非常昂贵,最好采用招标方式。

2.优化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的纲领性文件,为控制工程造价,每一建设工程都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对各种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上、经济上的对比分析,从中选出最能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方案,从而降低工程造价。

3.严格现场签证管理。实践证明,工程变更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较大,一般占工程总造价的5%~10%左右,少数项目超过30%或更多[10]。因此,如何加强工程变更管理,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若管理不到位,就可能给工程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在施工过程中驻地监理及建设单位代表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对设计进行变更,应尽量提前,使损失降到最小,尤其对影响工程造价的重大设计变更,更要先算账后变更,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进行签证时,实行四方签证制度,即所有的现场签证必须经承包商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设计单位代表、开发商代表四方共同签字方为有效。

4.实行跟踪审计对工程造价的控制。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通常采用先施工后算帐的方式,按传统的审计做法,工程的结算待到竣工验收以后再统一送审,结算审定时间会拖得很长,而且,还因事过境迁,诸多争议事项可能发生。在施工阶段跟踪审计,实行“边施工边算帐”,既能减少损失,节约预、结算的对数时间,提高造价的准确程度,减少扯皮事项,又能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11,12]。

五、项目竣工结算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

新农村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结算是项目建设施工全过程的最后一个程序,直接关系到甲乙双方经济利益,涉及到业主的投资效益和承包方的经济效益。加强工程结算审核尤为重要,对投资方而言,能控制投资造价;对承包方而言,能获得最大收益。

目前,结算送审不及时,送审资料不完整,资料不真实,巧立名目,增加变更工程,高估冒算,高套定额和取费标准,以提高工程造价,获取非法利润的现象比较普遍。结算审核时,必须依据施工合同,对工程量计算与计价,相关费用的核定,设计变更、工程签证手续及实际竣工项目状况一致性进行审核,踏勘现场、了解实际情况,确保结算审核计算无误、计价正确。

1.严格工程量的审计。工程量的审计是工程决算审计的核心。对于任何一项工程决算的审计,都是围绕着量、价、费进行。而工程量计算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材料量的数量、直接费、间接费的差异以及工程造价的准确性。

2.材料价差的审计。材料价差的审计在竣工决算审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材料价差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工程成本的真实程度。首先要根据预算定额计算材料用量,重点审计材料用量的准确性。其次,根据当地造价管理部门公布的材料价格信息和实际市场价格确定材料价格。

3.加强现场签证的审计。首先要审计现场签证手续是否齐全、签证内容是否真实、计算过程是否正确等,尤其更应注意有没有甲、乙双方为了取得不正当利益,做虚假签证套取工程款的问题。对现场签证加以重视,审查签证依据的同时,深入现场加以核实,做到心中有数,处理问题才有说服力。

六、结语

综上所述,新农村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贯穿于工程管理的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是一个全过程的控制,应该说每一个环节都是不能松懈的,而且每一个环节也都是重要的。只有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项目各相关单位精心组织,密切配合,采用科学的计价方法和切合实际的计价依据,采取有效的工程造价控制措施,切实解决工程造价控制管理存在的诸多实际问题,才能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目标范围之内,最大限度避免"三超"现象的发生,最大程度发挥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庄洪荣. 清单计价体系国内外比较研究[J]. 建筑与发展, 2009(6): 75-76.

[2]黄劲, 蒋健华.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与管理[J].山西建筑, 2008,34(6): 256-257.

[3]马林林. 浅谈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J].山西建筑,2008,34(1): 283-284.

[4]全国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编委会.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5.

[5]尹贻林. 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3.

[6]姜惠华. 项目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20(12): 201-202.

[7]高飞飞. 浅谈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监理工作[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2(2):90-91.

[8]陶晓蓉. 设计阶段对项目工程造价的影响及控制[J].四川建筑, 2008,28(1):233-234.

[9]何建. 施工阶段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某机械工业园建设项目为例[J].价值工程,2008(8):108-109.

篇(4)

1、项目名称:乌加河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

2、建设地点:乌加河镇联丰村一、二、三组及奋斗村一、二、六、七、八组

3、项目建设单位:乌加河镇人民政府

4、建设内容与规模:(见第四章项目建设规模与方案第二节、规划建设与方案)。

5、工程建设进度:项目实施计划从年6月开始,至年6月完工。

6、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2432.49万元,拟通过乌加河镇人民政府自筹和争取上级支持资金来解决。其中,群众投工投劳折款资金232.49万元,拟争取上级给予支持资金2200万元。

二、编制依据

1、乌中旗乌加河镇城镇发展规划;

2、乌中旗乌加河镇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3、乌中旗乌加河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4、乌中旗乌加河镇农村扶贫开发规划;

5、乌中旗乌加河镇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人口及计划生育规划;

6、乌中旗乌加河镇村镇建设规划;

7、乌中旗乌加河镇村镇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8、乌中旗乌加河镇基层组织建设规划;

9、乌中旗乌加河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项目建设规划;

10、委托单位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概况

1、地埋位置

乌中旗乌加河镇位于中旗西南部阴山脚下,河套平原北端,地处东径1080,北纬410,距旗政府所在地69公里,是乌拉特中旗山前的一个典型的农业镇。总面积729公里,耕地面积32万亩,辖18个行政村,8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3134人。其中,常住镇区人口5491人,占总人口16.5%,有自治区直属驻地单位2个,旗级驻地二级单位26个,集体、个体、工商业户105家。是乌中旗山前灌区经济、文化服务中心。

2、乌加河镇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乌加河镇交通便利,6701路横贯镇区,通讯发达、资源丰富,是乌中旗“t”型小城镇发展框架的重要部分,被自治区列为内蒙古首批11个中心城镇建设试点示范镇之一,是自治区“四星级”文明建制镇,被誉为“河套第一镇”。

乌加河镇主导产业为农牧业。农业以盛产小麦、玉米、葵花、番茄,畜牧业以盛产德美肉羊为主而独具优势的产业发展大镇。由于种植条件优越,可耕地32万亩,年产粮食7329万公斤,年产饲草料7690万公斤,而且该地域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无任何污染,在此得天独厚的种养殖条件下,为实现为养而种,为加工而种的种植业结构调整,为加快镇域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提供了保障。2005年,乌加河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达33221.43万元,其中第一产值26752.23万元,第二产值3287.3万元,第三产值3181.9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486元,较上年增加580元,增长14.8%。

3、联丰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联丰村一、二、三组位于乌加河镇区所在地,总户数387户,总人口1628人。在镇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下,社会经济发展相比发展较快,从事二、三产业发展的劳动力达到36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800元。

4、奋斗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奋斗村位于乌加河镇西南6公里处,辖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30户,总人口2357人。1997年率先在全镇完成了村镇规划。1998年开始规划小康住宅新村,同年建成了37户砖瓦小康村住宅新居,1997年——2000年在国家的支持下,建起122户二层小康住宅楼,电、路、自来水、有线电视、电话、卫生院、绿化带等各项配套工程基本完善,被誉为“巴市第一村”,达到了自治区“四星级”文明村标准。奋斗村是发展以肉羊、葵花、玉米、番茄主导产业的产业村组,建立了各种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成立了农业生产各环节服务的协会,形成了区域特色,2005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4850元,比其它村组平均高出850元。

5、项目建设背景

为了更好的落实国家有关增加农民收入的精神,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的目标要求,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着力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着力推进小康村建设,实现农业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明确指出在”十一五“期间,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是农村对外开放的窗口,它对合理布局生产力,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率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农民生活的改善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年,随着乌加河镇经济和城镇建设快速发展,农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工作摆到了重要的议程。项目的建设既是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农村率先实现现代化,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篇(5)

2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的对策

2.1完善建设项目的会计核算

首先,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的财务管理规定,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依法、科学、单独建账,独立核算.对同一个项目,不论其资金来源渠道如何,必须在一个账户核算和管理.其次,在账务处理时,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规范使用会计科目.会计科目体系与概(预)算编制项目体系相对应,项目概(预)算编制中的“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工具、器具及家具的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相对应于会计科目中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

2.2规范使用项目建设单位管理费

批复设计概算中的第三部分“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建设单位管理费”为建管费的总额控制数,开支范围包括:工资及附加、办公费、交通差旅费、工具用具使用费、劳动保护费、技术资料费、业务招待费、其他费用等.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内容和标准控制建管费支出,不得自行扩大开支范围或提高开支标准.特别强调的是业务招待费支出不得超过建管费总额的10%.

2.3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规范工程进度款的结算

对于每一个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均要认真执行概算和计划、基建财务会计制度、建设资金管理制度.工程进度款是施工单位实际完成合同工作量的货币表现形式,建设单位必须按照合同规定条款、价格进行结算,结算时必须严格执行《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规定.支付程序为:首先,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等业务部门根据有关合同、协议对施工单位提交的中期价款支付申请表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签署同意支付意见;其次,财务部门根据有关合同、协议,对业务部门审核后的支付凭证的合法性、手续的完整性和金额的正确性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签署同意支付意见;第三,根据业务和财务部门的意见,单位法人或其授权人审核无误后签署同意支付意见;最后,财务部门根据单位法人或其授权人签批意见办理付款手续.

篇(6)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宗旨,以农村户用沼气、沼气服务网点和养殖小区联户沼气工程建设为重点,通过政策激励、项目带动、专业施工和综合开发等措施,达到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最终实现农村家居环境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和农村环境优良化。

二、工作目标

2009年全县建设农村户用沼气4417户,其中:中央新增建设2500户、市级新增建设700户、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1217户;新建乡村沼气服务网点60个;结合养殖业新建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6个。“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村沼气建设项目”实施对象必须是退耕还林农户,任务分解详见附件1《*县2009年农村沼气建设项目分配表》。

三、建设内容

(一)户用沼气

全县户用沼气建设主要内容以“一池三改”为基本单元,即沼气池建设与改圈、改厕和改厨同步设计、同步施工。户用沼气建设可以是一户一池,也可以是联户建池,基本要求如下:

1、沼气池。重点推广10立方米以上贵州多能高效A、B型沼气池。要求配套安装抽渣、抽液和冲厕三泵(“三泵”配套是实现沼气池正常运行的核心技术,起到回流搅拌、进出料平衡的关键作用)。建池过程应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确保整体建池强度,要求在5天内一次浇注砌筑完成;二是“三泵”要做到可撤卸式安装,以便农户检修;三是必须配套蓄粪池,保证沉渣的抽取和屯积,容积应大于1立方米,饲养3头生猪以上农户,按每增加5头猪增加1立方米蓄粪池容积,凡建池不配套蓄粪池的不予验收;四是坚持采用U型压力表试水试压,把好建池质量验收关。各项目乡镇及有关部门要将建池工艺水平纳入对技工技能高低的主要考核标准,对不能按图施工或不能适应新池型建设的技工,要给予淘汰,确保施工队伍素质和工程建设质量。各项目乡镇在任务下达后,要举办现场培训会,提升技工建池水平。

2、改圈。坚持圈舍与沼气池同步配套建设,浇注水泥地面。圈舍修建要注意避开沼气池顶部的所有观察孔和活动盖,以免粪水流入水压间产生二次污染,影响沼肥利用效果。特别强调的是配套建设是保证沼气池使用效果的关键措施,可从根本上解决裸池“雨天积水,冬天不保温、不产气”的问题。因此,沼气建设应坚持在有配套能力的农户中实施。

3、改厕。我县爱卫会改厕项目与农村沼气建设项目结合修建沼气池厕所。改厕必须严格按照爱卫会的改厕项目标准,改厕类型推荐沼气式户厕,厕所与沼气池联接,共同应用一个地下部分。改厕要做好合理规划和布局,配备沼液回流冲厕装置,实现沼液回流冲厕,保持厕所内清洁卫生,改厕面积不小于2平方米。通过建设沼气式户厕,带动农村改厕工作,提高农村粪便无害化处理率,改善农村环境卫生质量,并积极配合县红十字会开展健康教育,确保沼气式户厕的保养及正确使用,改善当地的卫生习惯。

4、改厨。厨房要求整体布局协调,厨房灶台要统一标准,基本参数为台面高65-70厘米、宽50厘米,台面粘贴瓷砖。厨房内的沼气灶具、沼气调控净化器、沼气管道等安装要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做到规范化安装,沼气调控净化器安装高度距灶面50-60厘米。

5、输气管网。室外输气管道要求硬管套软管,并埋设于地下,放坡角度不小于2度;室内管网要求做到横平竖直、规范化安装;灯具、开关安装要规范并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并将积水瓶安装在低洼处,避免管路水阻。

(二)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

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在保证供气及“三改”的基础上确定池容大小。联户沼气池池容要求在50立方米以上,集中供气不少于5户,养殖小区沼气工程要求集中供气50户。

1、养殖小区集中供气沼气工程。在人畜分离、实行小区集中养殖的村,建设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向附近农户提供沼气。养殖小区集中供气沼气工程以“一池三建”为建设单元,包括沼气发酵池、原料预处理(沉淀、调解、进出料、搅拌等装置)、沼气供气(沼气净化、储存、输配、计量和利用装置)和沼肥利用设施(沼渣、沼液处理及综合利用装置)等。土建工程主要包括沼气发酵池、贮气水封池、前处理池、沼液贮存池、保温室、沼气管网等;设备主要包括泵、流体管网、电器控制、脱硫塔、沼气灶具、检测设备等。

2、联户沼气工程。在沼气需求迫切、养殖农户相对集中的村庄,以养殖农户为核心,以相邻几户为单元,建设沼气池,配套进行改厕、改厨,有养殖的改圈,通过输气管道实现集中供气。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沼气池、贮气柜、沼气管道、灶具等。

(三)乡村沼气服务网点

以项目村为依托建设乡村沼气服务网点,每个网点具备为300-500个沼气农户服务的能力。通过实施乡村服务网点建设项目,努力推行民建、民管、民受益的自我服务机制,积极开展专业化服务、市场化经营、物业化管理的运行模式和试点工作。做到服务有人员、有场所、有设备、有配件。建设内容包括:

(1)具有一处固定服务场所,经营沼气配件,存放服务装备,培训人员,接待服务农户。

(2)配备一套进出料设备,包括进出料车、真空泵、储液罐等,运输沼液沼渣,为农户提供进出料服务。

(3)配备一套检测设备,包括甲烷检测仪、便携式酸碱仪等,科学检测,安全服务。

(4)配备一套维修工具,包括防爆灯、防护服、维修工具等。

(5)购置一批沼气配件,包括灶具、净化器、脱硫剂、管路、三通、接头、开关、纱罩、灯罩等,保证维修更换的需要。根据需要购买发酵菌剂。

四、工作进度

(一)启动阶段(2009年3月15日—4月14日)。积极开展宣传动员、技术培训。通过召开会议和新闻媒体宣传,让沼气建设深入人心,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沼气建设氛围。重点选好有一定基础条件和积极性的村、户,开展试点示范建设,加强技术培训。

(二)实施阶段(2009年4月15日—10月31日)。充分利用农闲时节,抓紧时间,组织力量大力实施,掀起全县沼气建设。

(三)完成阶段(2009年11月1日—11月30日)。做好已建池的规范安装和使用,对照任务,加大力度,高标准、严要求完成扫尾工作。

(四)验收阶段(2009年12月1日—12月31日)。在各乡镇自查、整改、完善的基础上,全县统一组织验收,进行全面总结,表彰先进。

五、资金筹措和使用

*县2009年户用沼气补助资金将整合爱卫会改厕资金,因爱卫会改厕补助标准现在还未确定,目前补助建池农户每户2250元(爱卫会改厕补助资金下达后按补助标准补助),合计993.82万元,其中:中央投资557.55万元、省级配套75万元、市级投资和配套261.89万元、县级配套99.38万元;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补助每个18万元,合计108万元,其中:中央投资45万元、省级配套9万元、县级配套54万元;乡村服务网点建设补助每个5万元,合计30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14万元、省级配套114万元、县级配套72万元。另外,县级按每完成1户户用沼气池建设补助130元,预安排57.42万元作为县、乡镇实施农村沼气建设项目培训、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学习培训、差旅、交通、蹲点补助、生态农业示范、检查验收等工作经费。资金预算详见附件2《*县2009年农村沼气建设项目资金预算表》。资金具体划拨办法:建设任务下达后预拨50%,剩余50%根据工程完成情况进行兑现。同时,各项目乡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加大投入力度,相应匹配一定资金和工作经费,确保农村沼气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六、主要措施

农村沼气建设是县委、县政府向全县人民承诺办好的十大实事之一,各项目乡镇要把发展沼气作为新农村建设、拉动内需的一件大事来抓,切实加强对农村沼气建设的领导,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主管部门全力抓的工作格局。严格按照下达的目标任务,具体落实到村、到户,确保高标准按期完成沼气建设任务。

(一)组织管理

2009年农村沼气建设项目,由县农业局组织实施,农业局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能源办具体负责做好项目管理、技术培训、后续服务和可再生能源新技术试点示范等工作。项目乡镇的政府主要领导为项目负责人,分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乡镇政府与县政府签订目标任务责任状。项目乡镇农推站为项目法人,具体对项目的申报、实施、资金管理及建成后的运行管理全过程负责,并对建设质量负终身责任。为解决好项目乡镇管理力量薄弱问题,要求在乡镇农推站加挂农村能源办公室牌子,并明确专职干部管理农村沼气建设。

(二)项目管理

农村沼气建设,应严格按照国家、农业部、省农业厅有关项目管理的要求组织实施,具体抓好以下工作:

1、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坚持持证上岗,凡从事沼气池建设的人员,须获得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沼气生产工”职业资格证书。按照技工自愿和优化组合的原则,以项目乡镇为单位组织专业队伍施工,实行合同管理,合同要有“包建池、包质量、包建后服务”的内容。县农业局要高度重视建池队伍的管理,建立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内容包括:合同管理、安全预警、技能培训、“三改”技术规范、质量监理、建后回访及服务等方面。杜绝因技工队伍管理权下放到乡镇后造成质量失控的情况发生。

2、实行项目档案制。“国沼”项目要严格按照农业部“生态家园网”国沼数据录入要求,按时将“国沼”项目用户档案和执行情况相关数据输入“国沼”项目信息管理系统。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应按照“贵州省县级农村沼气项目档案管理指南”进行规范,对项目(包括建池户)实施全过程跟踪管理,做到户建卡、村建册、县建簿。

3、实行标识和图斑管理。对建池户实行标识管理,要求安装配发的标识牌,并在猪圈或厕所的墙体明显处刻上永久性标识,标识要刻上编号、建设单位、建设时间、技工编号等,以便与老池子区分。标识内容要与建设档案的内容相一致。做好图斑上墙,以色斑区分年份、数量和实施区域,以便核查和跟踪服务。

4、实行倒计时工程计划,及时反馈信息。信息反馈工作是项目验收的重要依据和内容,县农业局能源办要做好填报工作,各项目乡镇要相应制定倒计时工程计划表,随时掌握工程进度情况,及时向县能源办反馈信息。每周按时上报沼气建设进度到县能源办,报表数据真实、准确,有负责人及统计人员签名,并加盖乡镇政府公章。

5、实行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要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加强沼气安全知识宣传力度,建立严密的安全预警机制,县农业局能源办要签订好“能源办与技工、技工与农户”两个合同,分别签订安全责任合同,合同内容要强调建池、安装、使用、清池等过程中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事项,以及技工对农户义务宣传安全知识等条款。建池农户要粘贴《沼气安全使用操作规程图表》,提高安全意识,杜绝安全隐患。严禁在人居住的农舍内挖坑建沼气池,木质结构的农房内沼气灯安装与屋顶的距离不少于50厘米;沼气灶燃烧器与屋墙的距离不少于25厘米,沼气灶燃烧器靠近的屋墙要设置防火墙或安装瓷砖。在部分建池挖坑困难的地方,爆破施工的施工队伍须取得安全生产部门准许后,由专业爆破人员进行爆破。

6、加强管理人员和职业技能培训。县农业局能源办和乡镇农技干部要全面掌握沼气技术,积极参加省级举行的农村能源管理干部培训班(含信息化管理)和农村能源职业技能培训班。县农业局及各项目乡镇要有组织、有计划地抓紧举办建池、管理技术等各项技术培训,重点培训技术骨干、施工技术人员,壮大专业技术队伍,满足全县沼气建设需要。

7、实行项目后续服务网络体系管理制。要加快县、乡、村三级沼气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健全以县级服务中心为龙头、乡镇服务站为支点、村级服务网点为单元、农民沼气服务人员为基础的沼气技术服务体系,建立功能齐全、服务高效的新型沼气技术服务网络,实现沼气施工专业化、管理物业化和服务社会化目标,确保沼气的实际应用效果。

8、实行村务公开和社会监督制。县农业局及项目实施乡镇对项目建设的物资分配和资金补助要账物相符,项目村要实行项目公示制度,在村务公开栏中对项目建设任务、补助标准、物资供应等内容进行公示;沼气任务要纳入乡镇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对确需收费的要实行收费公示制,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增加其透明度。县政府设立沼气建设项目投诉办公室在县农业局能源办公室,电话:3637702(传真)。

篇(7)

所调查的福河和村是林业项目建设比较多的村,均位于镇。福河村辖5个村民小组,344户,1197人。版图面积2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89亩,山林面积33770亩。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583元。该村主导产业为袋料食用菌,年稳定发展袋料香菇100.6万袋、反季香菇10.1万袋、茶树菇10.3万袋,使食用菌总规模达121万袋。属于县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还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小康建设先进单位。该村先后主要实施了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和低产林改造、“世行造林”等项目。现在建项目有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和低产林改造等项目,总投资为128.66万元,年投资55.34万元。其中天保工程项目建设内容是封山育林10570亩(2005年1890亩、年1680亩、年亩和新增5000亩)、人工造林140亩,总投资58.48万元,年投资48.74万元;退耕还林项目为续建项目,即2002年和2003年度实施的坡耕地退耕还林243.6亩,总投资69.18万元,其中年投资5.6万元;低产林改造项目建设主要对低质低效林进行改造,建高效林50亩,每亩投资200元,计1万元。

村位于镇东部,辖5个村民小组,340户1120人。全村版图面积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40亩,山林面积30100亩,封山育林面积6000亩,人工林面积100亩。板栗面积1400亩,年产板栗30余吨,山羊年均存栏800只,年产鲜菇150吨。年农民人平收入达到5200元。该村先后实施了经济林基地建设项目、中幼林抚育、天保工程、退耕还林等多个林业项目。现在建项目主要有天保工程、退耕还林项目,总投资142.65万元,年度投资16.84万元。其中天保工程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为封山育林5241亩(2004年1561亩、2006年1000亩、年1680亩、年1000亩)、人工造林72.6万亩,总投资16.58万元,年投资6.63万元;退耕还林为2003年和2005年度实施的坡耕地退耕还林443.9亩续建任务,总投资126.07万元,其中年投资10.21万元。

林业项目的实施给农民带来哪些好处,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什么重要推动作用?一是增加农民收入。林业项目的实施,直接或间接增加农民的收入。如退耕还林工程是将补助资金兑付给农户,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人工造林项目以劳务费等形式,将项目资金拨付给了农民。以年度为例,两个村项目共投入资金91.87万元,人均增加收入396.5元。二是促进农业发展。栽植的树木防风固沙改善了生态环境,小气候的改善提高了粮食单产。天保工程中对农村道路维修建设,有效改善了当地交通条件,为农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三是增加森林资源。按照项目的既定目标,完成造林直接增加林地数百亩,同时通过封育等技术措施有效促进林木生长,从而增加了森林蓄积,为农民储蓄了一笔绿色财富。四是改善生态环境。通过天保工程、退耕还林等工程实施,加强加快了森林资源保护和资源营造步伐,有效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对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调查了解发现,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或者说农村对林业项目建设有更高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林业项目建设与强村富民结合紧密度还不够,基层盼望增加林业项目的经济价值且缩短收益期。

二是项目投资不够,盼望增加项目资金数量。

三是技术指导服务不够,盼望多提供有价值的林业技术咨询服务。

四是村级组织协调项目有一定压力,主要表现经费不足,盼望能适当补贴项目工作经费。

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分析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林业特性和林业项目性质决定了项目收益期延长,使在农村实施的大部分项目不能实现短期收益的愿望。众所周知,林木生长周期较长,致使人们比较关注的林木经济价值收益时间要相对延长,如人工造林项目,一般要5-6年,甚至7-8年才能受益,这样就导致一些通过造林致富的项目,不能短时间给项目投资人带来经济效益,这样一定程度影响参与林业项目建设投资热情,也影响项目强村富民作用。

二是以生态建设为主的项目,如正在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等工程,主要是通过项目实施,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因此在人工造林技术上要求按照2:8比例营造经济林和生态林,这就跟农村普遍要求栽植经济效益好的经济林的要求产生一定矛盾。由于生态林经济价值相对较低一些,且收益期滞后,短期来讲,致富作用不很明显。

三是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等因素影响项目投资不足。林业项目均要求地方政府要配套一定比例资金,如天保工程要求地方配套20%项目资金,由于我县财力有限等原因,配套资金落实到位率不高,导致项目资金不足。另外,林业项目大多属于静态投资,比如,天保工程补助标准静态没变,从工程实施以来一直未作调整,执行的是按1997年基数测定的各项补助标准,使得有的政策不能兑现,导致项目资金不足问题的产生。

四是林业技术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工作重心出现偏差等造成服务不到位现象。

五是现行项目组织实施机制是造成村级工作经费压力产生的原因。目前,我县公益林建设等项目主要依托村一级组织进行实施,公益林建设项目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诸如有许多协调服务工作要做,无疑会增加成本和费用,而项目又无此类经费概算,无法予以解决。

三、意见和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就进一步搞好农村林业项目建设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㈠统筹兼顾,搞好两个结合。一是要把林业项目建设与强村富民结合起来,与优势特色林业产业发展兼顾起来,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以关系民生、产业发展基地为重点,集中规划,统一实施。二是把项目建设与就地消化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及返乡农民工创业统筹起来,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工程建设,让更多地群众在林业项目建设中得到实惠,脱贫致富,增加收入。以利益激励机制,激发调动广大群众投身林业项目建设的积极性、自觉性,形成上下联动、良性互动的推进机制。

㈡加强队伍管理,增强项目建设责任意识。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摒弃影响发展的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责任追究,切实增加项目管理以及项目建设人员责任意识,为农村项目实施提供及时有效优质服务。

㈢着力完善项目实施管理机制。多年以来,对项目(主要指公益林建设项目)实施管理机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诸如公司造林、大户造林和委托村级组织实施管理等,均存在一些题,影响到了项目质量,有必要进行进一步完善。根据调查分析,结合我县实际,建议公益林建设项目可以直接委托产权人所有人组织实施,不再委托其他单位组织管理。这样一来可减少中介环节,节约经费支出。二来增强项目建设人的责任,提高项目建设质量。

篇(8)

3月21~30日,按照省农委党组的部署,省新农村办集中开展了2012年申报项目核查和2006年以来1000个示范村专项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情况检查。全省共分9个组。检查主要开展三个方面工作:一是集中对接项目,以县(市、区)为单位,逐个示范村进行2012年项目申报情况进行对接,主要了解申报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原则上每村最终确定1个建设项目,保证按确定的项目和建设规模顺利实施和圆满完成。二是查阅相关账目和座谈了解,在逐村对接过程中,对2010年和2011年示范村省级新农村建设补助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检查,查阅账目和票据。同时对2006年以来曾享受过试点村、推进村和整体推进县补助资金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解。重点检查存在的问题和落实的整改措施。填报《1000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专项资金和项目建设情况表》。三是进行现场检查,对有可能存在的问题的村、2012年申报大型秸秆气化站和2010年、2011年正在建设的大型秸秆气化站项目进行现场检查。对于新报的和新启动建设大型秸秆气化站项目,要求选址科学,县级财政配套30万元以上,村自有资金充足,带户达到一定规模。

在检查之前,省里下发《关于对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申报项目实地核查的通知》(吉新农村办字〔2012〕11号),要求各地和示范村做好有关准备:一是各个示范村要把2010年和2011年专项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情况的有关账目、票据带到县(市、区)检查的现场,对于账目和票据携带不方便的,也可带复印件接受检查。二是各个示范村对2006年以来得到省专项资金补助的项目的实施情况,形成一个简要的总结材料,带到县(市、区)检查现场汇报,并交给省检查组。三是对于申报2012年大型秸秆气化站项目建设的,要求携带县级财政30万元以上支持的保证函和能够证明村有足够自筹资金的存折或相关账目,以便查阅和证实。

这次检查时间安排时间比较长,检查安排非常细,省市县三级形成合力,完成核查和检查任务。主要是为了迎接检查机关集中查办和预防涉农惠民职务犯罪专项、审计厅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集中审计和启动好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工作,全面开展自查自纠,提醒各地和各示范村要高度重视,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从加强管理入手,确保专项资金安全使用,建设项目规范运行。

为了做好这次检查和今后新农村建设工作,提出以下五点要求:一是要实事求是确定今年建设项目,当年必须完成建设任务。今年建设的项目必须能够开工,年底前完成建设任务。不得串乡、串村、串项使用专项,也不准不开工或完不成建设任务,一旦发展这类问题严肃处理。二是要实事求是汇报以往建设项目,要有敢于暴露问题的勇气。主要是谈这些年来,各村得到省里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扶持情况,项目实施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工程质量情况等,对于挪用专项资金的,项目建设缩水的,甲类专项资金实施乙类项目再下甲类项目账的,工程质量没有达标等情况,要拿出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把问题尽早解决。三是要抓紧项目实施。部分县(市、区)有的项目没有实施,省里已经做了调整,今年要及早启动,必须完成建设任务。今年申报的建设项目,已得到主管省长的审批,完全可以尽快实施,年内完成任务。四是市(州)和县(市、区)要搞好自查。省里这次检查不能代替市(州)和县(市、区)的自查,省检查组走了以后,各地要继续自查,要求必须深入到村,查阅账目和票据,要与实物必须相符,该丈量的要丈量,该检查质量的要检查质量,重点检查2009~2011年近3年新农村建设项目,必须做到全覆盖,3月底前必须完成任务,写出自查报告报省。五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新农村办公室要切实肩负起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和项目建设监督管理责任,要深入一线,查看工程,查阅账目,做到严防死守,确保万无一失。

(省新农村办 供稿)

篇(9)

欢迎你们莅临杨柳乡对我乡农村居民地震安全工程建设项目进行验收,现将我乡农村居民地震安全工程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杨柳白族彝族乡位于城西部山区,坐落在怒江东岸,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贫困乡。全乡国土面积492平方公里,辖18个村民委员会,96个自然村,176个村民小组,20__年末,全乡共有9421户,36931人,其中少数民族23676人,占全乡总人口的64.1%,耕地面积53482亩,全年实现总产值30285.9万元,农业总产值17230.9万元,农民人均生产粮食693公斤,人均纯收入1853元。

二、项目实施情况

20__年区委、区政府安排杨柳乡农村居民地震安全工程建设指标211户,农户自筹其中拆除重建131户,抗震加固80户。项目国家投入资金81.5万元,农户自筹资金244.5万元,项目共计投入资金326万元。我乡坚持“以整合项目,打造试点精品工程,点面结合,发挥样板辐射作用”的总体工作思路,在广泛调查研究和征求群众意见基础上,将项目安排在茶山、马田户门坝和联合三个点上,其中茶山安排拆除重建22户、项目国家投入资金11万元、农户自筹资金33万元,抗震加固80户、项目国家投入资金16万元,农户自筹资金48万元,共计投入资金108万元;马田户门坝安排拆除重建62户,项目国家投入资金31万元、农户自筹资金93万元,共计投入资金124万元;联合安排拆除重建47户,项目国家投入资金23.5万元、农户自筹资金70.5万元,共计投入资金94万元。截止2月21日,全乡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已基完成,其中拆除重建已完成入户普查鉴定131户,131户主体工程建设已经结束,现已进入相关附属工程施工阶段;安排抗震加固指标80户,已完成普查鉴定80户,建设完成80户。

三、项目实施过程和经验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工作,成立了由乡长任组长,杨国富副书记、明春鹏副乡长任副组长,抽调业务精、能力强的乡干部为成员的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安排专职人员作好各项工作,要求各项目实施村也成立了主要领导任组长,村两委委员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切实作到“三个到位”“三个抓好”,即领导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抓好入户普查鉴定工作、抓好工程建设质量工作、抓好技术指导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体系。并把目标任务落实到户、落实到人。乡政府与各项目实施村签定责任书,村民委员会与农户签定协议书,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全乡各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能够顺利通过省、市、区验收。

(二)确定资金补助方案、严把资金关。按照“群众自筹为主、政府社会支持为辅”的原则,根据工程建设要求,入户调查,分别对脱梁换柱、拖柱垫基、拉墙扶柱三种抗震加固方案和土木、砖木、砖混三种结构类型房屋拆除重建所需资金进行了概算,确定了资金补助方案。具体为拆除重建每户补助4000—6000元,抗震加固每户补助1500—2500元。并对部分困难农户实施倾斜补助,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同时严把补助资金关,确保补助资金到每一农户手中,采取的措施是:对已经开始施工的农户兑付启动阶段补助资金40%,工程验收合格后对付补助资金60%。要求农户提出补助申请,经过村委会审核核准后,由村委会写出呈报给乡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确认后,给予拨付。农户领款时,需签字认可,并张榜公布。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加强对补助资金的监管力度,促进了工程进度,提高了广大农户积极性。确保我乡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顺利实施。

(三)加大项目整合力度、一村一个方案。杨柳乡通过采取项目实施村与新农村建设、异地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等项目配套建设,发挥项目资金整体效应,在茶山村,将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整合,利用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利用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充实新农村建设内容,既建设了美丽的居住环境,也提高居住环境的安全,让新农村建设工作尽可能到位。在人民群众正如火如荼的投入建设家园的氛围中,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避免重复建设,提高了资金使用率、保障了建设质量和工程进度。在户门坝,将农村民居地震安全与异地扶贫开发相整合,到户补助资金最高的达22600元。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统一技术规范的方式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项目,在原来图纸的基础上,通过与有关部门研究论证,增加了提高抗震安全方面的内容,使原来建设房屋抗震设防达到8度,进一步增强了房屋抗震减灾的能力,增强了居住环境的安全性、可靠性,受到了农户的广泛支持和好评。在联合,将农村民居地震安全与扶贫开发相整合,增强农户建设主房积极性,提高入住率,完成移民搬迁的扫尾工作。

(四)加强施工技术培训,确保工程进度。为提高农村民居工程建设质量,根据《__区农村民居

抗震技术规程》,设计了适合农村实际的施工和施工图集,在区民居办的指导下,组织技术人员集中进行防震抗震知识培训,基本掌握农村民居实用抗震技术标准,明确具体的施工细则,乡民居办组织技术人员加强对工程建设监督检查,安排工作人员驻村管理工程建设,确保农村民居地震安全试点工程按质按量按期完成。(五)深入宣传发动,提高农户的积极性。为增强农村防震减灾意识,转变农民建设观念,我乡结合实际,深入开展宣传工作,利用集市街天,发放宣传资料,向广大农民宣传了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建设目标、实施范围、主要任务及农村民居建筑中须注意的事项,向群众宣传防震减灾知识,从而提高广大农户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

四、存在的困难及今后的工作思路

(一)存在的困难

一是身居贫困山区,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农村大部分民居房屋十分简陋,农户自筹能力有限,造成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实力不强;二是乡镇民房建筑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导致监督指导较困难;三是乡财力有限,工作经费缺口较大;四是受今年自然灾害雨水影响,一定程度影响工程的进度。

篇(10)

阿勒泰地区农村沼气项目建设起步于2004年,发展时间比较晚。主要是通过沼气项目扶持和引进消化区内外沼气池建设的经验,项目建设方式主要以户用沼气为主。截止2010年,阿勒泰地区已建户用沼气池1.4万户,大、中型沼气工程未在阿勒泰地区实施。从当前具体实施情况来看,一部分户用沼气池因施工不严、冬季时间长、长期不使用、保护措施不当等原因而废弃。目前,由于国家补助资金有限,建池成本逐年提高,实际收益小,建后运营管理落后,缺乏市场竞争力,项目执行缓慢。

2 农村沼气项目建设相对滞后的原因

自2005年实施农村沼气项目以来,阿勒泰地区户用沼气在2007―2008年有了较快的发展,2010年新增沼气用户1.1万户,截止2010年底,累计完成户用沼气池1.4万户。但是相对其它地州,阿勒泰地区户用沼气发展仍较落后,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阿勒泰地区六县一市位于新疆最北部,地貌以山区为主,气候冷凉,自然条件较差。阿勒泰地区年平均气温3~4.5℃,属于季节性冻土,冻土厚度150~230cm,冻土期在177天左右,最冷月地面平均温度为零下14℃至零下20℃,属于户用沼气发展比较困难的区域。

(2)沼气项目存在问题较多。施工队技术参差不齐,建池的标准不规范,沼气池需配的设备缺失,无顶置搅拌器,发酵原料容易结壳,加上投料周期长,产气受到很大影响。由于用户不勤于日常管理,沼气池完工后就投料1次,未再进出料,发酵原料未进行较为合理的预处理。发酵过程中未控制好温度,PH偏高或偏低,影响沼气池的使用效率。

(3)目前,建一个12m3沼气池成本在6000元左右,国家投入资金占总投资的20%,其余80%为农牧民自筹。阿勒泰地区是一个欠发达地区,财政的自给能力较低;加之建池成本逐年提高,特别是人工成本的大幅增加,导致农户建池的经济支出大幅增加,影响了农户积极性,从而不利于沼气项目的推广和利用。

(4)户用沼气建设模式单一,原料发酵工艺落后,特别是户用沼气池产气率极低,甚至不产气,造成“冬用煤炭、夏用沼气”的尴尬局面。随着沼气项目逐年实施,因建造时间长,沼气池将需要维修和技术服务。如管道老化,清理池渣,更新沼气配件等,都需要专业机构和人员管理。若没有政府资金和政策扶持,乡、村级服务网点不到位,将会制约沼气项目的推广。

3 推进沼气项目实施的对策

(1)阿勒泰地区项目县应结合当地实际,采取多项保障措施,增强全社会对发展农村沼气项目的认识。通过项目实施,利用宣传标语、宣传栏、技术人员讲课、农牧民现场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建设沼气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整村推进项目点上,广泛宣传农村沼气项目投资经济、效益好、使用简便的特点,营造出发展农村沼气项目的良好氛围。

篇(11)

第二条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范围,主要指解决农村(包括牧区、渔区和农村学校)人口的生活用水。凡因开矿、建厂及其他人为原因造成水源变化、水质污染引起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由责任单位或责任人负责解决。

第三条中央补助资金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东部地区以自筹资金为主解决。

第四条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商有关部门,落实好规划的编制和报批、项目审批、计划下达以及建设与管理的监管工作。水利部门商有关部门负责编制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组织和指导项目的实施及运行管理。卫生部门负责提出急需解决的地氟病、地砷病、血吸虫病病区需改水的范围和项目建成后的水质检测、监测。

第二章农村饮水不安全标准和解决标准

第五条农村饮水不安全标准: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达不到《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基本安全规定的为饮水不安全。

第六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标准:水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或《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要求;人均日生活供水量正常年份为40~60升,干旱年份或季节为20~40升;居民从公共给水点取水往返不超过20分钟;水源供水保证率为90~95%。

第三章项目申报和审批

第七条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参照建设项目管理程序管理。

第八条原则上以地市为单元,由具有一定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按现行建设程序的有关要求,由省级发展改革(计划)部门商水利部门审批。

第九条地市级发展改革委(计委)和水利(水务)局根据年度计划控制规模,联合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计委)和水利(水务)厅(局)申报年度项目建议计划,由省级发展改革委(计委)和水利(水务)厅(局)联合编制省级年度项目建议计划,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

第十条报送的文件材料包括:

1、农村饮水安全年度项目建议计划;

2、所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审批文件;

3、省级有关部门对配套资金的承诺文件;

4、上一年度项目建设情况总结,包括工程进度、效益、配套投资到位和中央补助投资的使用情况。

第十一条水利部汇总审核各省上报的年度项目建议计划后,提出全国年度项目建议计划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各省和水利部的建议计划对年度任务进行综合平衡后,商水利部下达项目建设投资计划。

第四章资金筹措与管理

第十二条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所需资金,由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

第十三条地方对中央补助的水利基建投资、以工代赈等各种资金要统筹研究,合理安排;地方配套资金由省、地、县、乡各级在地方年度计划中落实。各渠道筹集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要在县级以上主管部门专户立帐,有条件的地方应按工程建设进度实行报帐制,保证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第十四条中央补助资金的项目建成后,如出现反复或新增的饮水安全问题,由地方自行解决。

第五章项目实施

第十五条根据审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中央下达的年度投资计划,以地市为单位编制项目实施方案,由省级水利部门审查后报省级发展改革(计划)部门审批,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备案。

第十六条要求实施方案将项目计划落实到村和户,包括工程措施、投资规模、资金来源、解决户数、人数及完成时间等内容,并在当地报纸上进行公示。

第十七条村级计划要根据工程类型和规模决定细化的程度。集中供水工程要细化到自然村,家庭水窖水池等工程要细化到户。

第十八条实施方案的执行实行分级管理负责制,将任务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并签订责任书。

第十九条对设计、施工队伍和人员,制订严格的选择、使用和管理办法。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有条件的地区,工程材料和设备实行政府采购。

第二十条根据项目特点,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工程质量责任制和监管机制。包括工程质量行政领导责任制、参建单位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以及工程质量检查监督管理办法等。

第二十一条省级发展改革委(计委)、水利(水务)厅(局)全面负责对本省项目的监督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组织领导、制度和办法的制定、项目进度、工程质量、资金管理使用、合同执行情况等。

第六章项目验收

第二十二条项目完成后,有关地市在自验合格的基础上,向省级发展改革委(计划)、水利(水务)厅(局)提出验收申请。由省级水利部门商发展改革委(计划)部门等有关部门组织验收。验收结果报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备案。

第二十三条对项目村验收检查要有受益人签字的实际受益人口和补助资金到户统计表。集中供水工程要求以自然村为单位,每村有不少于3名村民代表签字;家庭水窖、水池等工程要以户为单位签字。

第二十四条复验采取随机抽样的办法,抽样县不少于任务县数的50%,每县抽验乡不少于任务乡的40%,每乡抽验村不少于任务村的30%。

第二十五条验收主要针对组织领导、任务完成情况、工程质量、资金投入和工程管理等五个方面,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验收内容和评分标准》进行。

第二十六条验收评分按百分制计算,分为四个等级,总分90分以上为优秀,80~90分为良好,70~79分为合格,小于70分为不合格。

第二十七条验收结果将作为下年度安排项目的重要依据。对验收不合格的地区和项目,要立即整改,并通报批评。

第七章建后管理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