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方式的不断改革,人们对人才的创新思维要求也越来越高。物理教学作为一门对思维要求较高的学科,在训练学生思维的同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也很重要。
一、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及作用
1、创造性思维的含义
创造性思维,及创新思维,它的意义是以独特的,不同于传统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脱离惯性思维的禁锢,以一反常规的方法去思考,提出不一样的解答,从而产生独到、新颖、有实际价值的思维成果。创新思维是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的统一,并包括灵感思维、直觉思维和创造想象。
发散思维作为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是在思考问题时,尽量朝多个方向进行思考,同时结合已有经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最终解决问题。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成为创新思维的主要形式。
2、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一个牙膏公司的老板要求员工想出一个在一周内提高牙膏销量5%的点子,成功者得奖金十万元。员工们苦思冥想,提出改变配方,改变广告词的多种做法,均未取得很好的成效,最后有一人提出,将牙膏口扩大2mm。老板采用此建议之后,销量果然提高了8%。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有时候常规思维的局限性让我们在思考问题时不能得出满意的答案,而创造性思维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惊喜。而这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训练。物理这门学科具有很好的逻辑思维性,课程内容较为抽象,这与创造性思维过程中需要进行的推理、想象、联想、直觉等思维活动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1]
二、创造性思维培养现状
目前虽然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被不断重申,但由于传统教学方式一时难以改变,所以在创新思维培养方面还有很多不足。
1、传统教学方式阻碍创造性思维发展
由于多年来传统思维的束缚,教师授课多是以“填鸭式”教学,老师讲课为主,学生被动听课,主动思考的机会很少,更别谈思维的训练了。同时,由于学生长期听从老师教导,形成“老师说的都是对的”这样一种错误思想,对老师产生依赖性,严重影响学生的思考能力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造成极大损伤。
2、教学条件不足影响创造性思维发展
由于部分学校教学设施老旧,久未更新,很多物理实验都简化甚至取消。在授课时只是着眼于理论的探讨,学生并没有通过实验体会理论的真实性。这种现象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也有一定的影响。学生空有理论缺少实践的情况也亟待改善。
三、对物理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几点建议
1、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让学生乐于学习是很重要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帮助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时,创造性思维的成功,又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增长,形成良性循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注意以下几点:
(1)、摆脱“填鸭式”教学,注重课堂互动
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摆脱填鸭式教学,多提问学生,也可以加入一些小活动活跃气氛。比如,讲大气压的内容时,可以表演白纸装水的魔术。将一纸杯装满水,然后在其上盖一白纸,最后将纸杯倒过来,水并未洒下,稳稳的被白纸装在杯中。通过演示大气压的神奇作用,学生们感到很有趣,学习动力也提高了。
老师还可以在课前提一些有趣的问题。比如,老师提问:现将“220v 100w”的灯泡和“220v 40w”的灯泡串联,哪个灯泡更亮?学生通过猜测,讨论,还可以提供器材进行试验。通过这些环节,学生得出了正确答案,还能得出“防止灯泡烧坏的方法”。
(2)、介绍物理发展历史,物理界轶事
通过介绍前人的研究经验,不仅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好方法,也让学生对物理的发展有所了解,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大气压的内容时,可以介绍著名的第一次大气压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在讲授电流的磁效应,可以介绍奥斯特无意间发现通电直导线使小磁针偏转,从而发现电流磁效应的故事。这些名人轶事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还对学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2、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大胆猜测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丰富的想象力是发散思维的前提,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根本。只有在原有事物的基础上发散联想,才能得到更好更新奇的解决方法。老师在授课时,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开阔思维,广泛联想,通过已知的知识来和部分研究对象来推测它具有的全部信息。这个过程中,不仅思维的逻辑性、探索性、严谨性很重要,直觉的猜测也是很有必要的[2]。因此,老师在课堂中创设发散思维的条件需要好好把握。但是,学生在课堂上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不愿思考,比如当回答错误时会受到同学的嘲笑,老师的批评。因此,建立良好的问答氛围也十分重要。
比如,对于例题:一辆汽车从起点出发,前3min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最后做4min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在重点。已知两点距离为2km,求汽车在这段距离上的速度最大值。学生大部分采用公式法求解。此时老师提示:上课我们讲过速度图像,可否用来求解呢?经过老师启发,学生想到了图像法这个简便快捷的方法,成功解题。
3、多角度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一些建议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贯穿课堂教学,老师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培养。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1)、介绍物理定律的发现过程,让学生体会名家的思考方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样,创新思维不只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学生也可以有直接体会。除了著名的“牛顿的苹果”外,还有伽利略滚小球并加以合理推测,富兰克林放风筝研究雷电这类案例。
(2)、训练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训练学生以小见大的能力。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的敏感性,熟练性,灵活性。
(3)、进行发
散性提问,鼓励学生创造性思考。比如,“世界没有摩擦力会怎么样”,“地球没有万有引力会怎么样”等问题。让学生大胆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直觉思维能力。
(4)、对于学生的错误答案,或者看起来幼稚可笑的质疑,老师不应批评,在同学们嘲笑的时候应当予以制止,并鼓励这种思考方式。
(5)、介绍一些研究方法,比如研究物理现象,一般方法是观察实验――积累资料――猜想验证,还有控制变量法等。
(6)、在实验教学时,不仅要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还应引导他们学会实验的研究方法,启发创新思维。比如:测光速用叠加法,测电流电压关系用控制变量法等。
四、结束语
训练创造性思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等方法,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希望以上内容对物理课堂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起到一定的作用,也希望学校能为国家培养更多全方位发展的高科技人才。
1 创造性思维内涵
创造性思维就是任意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是需要人们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一项创造性思维成果的取得,往往要经过长期的探索、刻苦的钻研、甚至多次的挫折之后才能取得,而创造性思维能力也要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素质磨砺才能具备,至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则离不开繁多的推理、想象、联想、直觉等思维活动。因此,创造思维训练的要点,是解决非逻辑通道的问题,创造思维训练包括发散性思维训练、横向思维训练和逆向思维训练,这些思维训练可以帮助人们打开思路。
2 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质疑,培养思维的创新性
创造性思维首先要“疑”,没有“疑”就根本谈不上“创造”。不走出第一步,哪来第二步?然而,“疑”的天敌是常规、经验、常识、理智、习惯、理论、正确、成功……总之,过去的一切,都可能是“疑”的障碍。因此,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是迈出“质疑”的举步艰难的第一步。第一步该怎么走?“创造”的步子该怎么迈?教师应该运用富有哲理的语言,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提出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造性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和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疑开始的,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提出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提出质疑,敢于对答案提出质疑,敢于对同学的观点提出质疑,能够打破常规,并且敢于实践和验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具有创造意识的学生必备到素质。鼓励学生要有好奇心、责任心、进取心、不迷信(书本老师)不从重(对答案)不定势(思维)。敢于质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教师要正确的分析对待学生的看似不合常理的奇谈怪论、标新立异,以扶植他们的创新精神
3 培养良好思维习惯
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建立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很多著名科学家之所以著名,就是因为他们有很值得学习的习惯,造就了他们的成就。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坚持,从小培养。数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化过程。好的问题能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和创造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由遇到的难题而引发的,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思维过程,创设思维情境,使学生在数学问题情境中,新的需要与原有的数学水平发生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
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思维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的“演员”。我在长期的教学中,敢于在讲完新课后,自测出学生掌握的程度,自己解决问题。由于身边发生的贴近生活的事例,容易使学生产生思维兴趣,进而使他们能主动地思索其解决方法,久而久之,老师若长期不懈地培养,则学生们的数学思维兴趣会逐步建立起来。若建立起了一种良好的思维兴趣后,他们就不再惧怕数学问题,并乐意积极主动地迎刃解决它们。
4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内在训练步骤
经过思维自己发现问题,经过思维自己解决问题,这才是高级的、具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会不会给自己提出问题,是学习有没有进入高级阶段的重要标志,正像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所说:“最重要的是自己会不会提出正确的问题。”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说:“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爱因斯坦也有精辟的见解:“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可以这么说,学习上提不出问题,意味着学习的停止。
数学中的每一个结论和方法的形成都有一定的过程,而知识方法的发生和发展正是对数学问题的探索和认识的过程,它闪现着智慧与创造的火花,这正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极好时机。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只讲结论,而不讲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要在课堂上充分展现数学思维活动的全过程。要重视概念的产生、命题的形成以及思路的获得等思维过程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和发现同步,并从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充分体验探索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主动地把开放性问题、实际应用问题引进数学的课堂教学之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以探索者、认识者的姿态出现在课堂上。
5 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发展的基础,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求异思维是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去想别人没想到的,去找别人没有找到的方法和窍门,要求异必须富有联想,善于假设,怀疑,幻想,追求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即与众不同的道路。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求异,激发学生创新欲望。例如平时教学过程中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体现。很多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在学习中,要善于归纳和总结。通过对一个较简单问题的逐步展开和探究,把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推向更深更广的境界,使学生的积极性高涨,这样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虽然开始的时候有的教学环节好象没有什么教学结果和实效,但学生的创新的意识被调动起来后,下面的学习就富有个性和创新,呈现出传统的教学单一教学路径无法实现的丰富和多彩,学生为自己的创新才能而兴奋,老师为学生的表现而惊叹,师生再共同创新活动的经历中为创造而快乐。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课堂作起,从每一节课作起,从每个学生作起,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变成一个真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堂,一起为民族的振兴而创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147-01
创造性思维是以各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为基础的,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独创的、产生新事物(新成果 )的高级、复杂的思维活动,它是各种思维形式的协调统一。培养创造性思维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创造性思维的品质主要有以下 4 种: 灵敏性、广阔性、发散性、新颖性。
1.思维灵敏性的培养
思维的灵敏性是思维过程中分析与综合、判断与推理的速度,是指能够比较快地看出问题的本质,抓住问题的关键,从而能够比较迅速地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如“240 ÷ 26”的学习,学生需要经过多次试商和调商,计算的速度较慢。因此思维的灵敏性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充分练习,怎样才能很快地想出商,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大部分同学想出的方法有(1)把25看作30来试商,商8后和26相乘得208,240减208,余下 32,余数比除数大,说明商偏小,改商9 。(2 )把26看作25来试商,8 个25是200,余下40,40比25大,说明商偏小,改商9 。有位同学这样想: 把26看作30来试商,商8偏小,就断定商9是正确的,因为240 ÷ 26 的商是一位数。又有一位同学想: 把26看作30试商,商8余下32,还有1个26,改商9肯定正确,而且余数是 32-26=6 。还有一位同学这样想:10 个26 是260,比 240多 20,可以商 9 。然后进行讨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这样教学,学生通过灵活试商,抓住问题的关键(余数与除数的大小关系和倍数关系),从而迅速地作出正确判断,进行调商。既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又很大程度地培养了思维的灵敏性。
2.思维广阔性的培养
经常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展开想象或联想,是思维广阔性培养的最好的办法。当代教学论认为:想象力越丰富,则发散思维就越发达,求异的范围就越广,多解的可能性就越大,创造力就越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多样科学想象。
如教学“圆的初步认识”,在学生学会用圆规画圆后,我设计、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如下问题:(1) 不用圆规,你能拿出一个圆吗? 有学生的说盖一个,有的讲剪一个圆;有的说照一个…… (2) 在操场上画一个大圆,怎么画? 有的说用竹竿扫,有的说拉绳子画……(3) 要在我们厦门市画一个大圆,怎么画? 学生开始沉思,接着议论纷纷,用绳子拉、用竹竿扫,不行,有树木、楼房、 高山挡着。有一位同学说:“用两架直升飞机在空中拉绳子画圆。”还有一位同学是这么想的:“找张厦门地图,用圆规画圆,再到实地找点,连成一个圆”……学生的想法似乎不可思议, 却又合乎情理。这样通过3个问题的解决,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地推上,特别是第3个问题,学生若不能进行创造性思维,根本就无法解决。
3.思维发散性的培养
思维的发散性,主要表现在求异和多解。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就把求异思维作为衡量创造力的标志。只有积极求异,才能获得多解。所以,在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加强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如梯形面积公式的教学,常用的教学方边是拼合法: 学生动手操作,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同化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公式是推导出来了,但如果只限于这样教学,创造性思维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不能就此止步,应引导学生继续探索,还有什么方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方向进行思考,这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很有好处的。经过发散性思考,发现割补法的妙用,把梯形割补,转化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再通过比较,同化出公式。
4.思维新颖性的培养
一、创造性思维能力对生物教学的意义
思维能力是人的各种能力的核心,而创造性思维又是思维的最高形式,所以,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人的最高层次的能力。古今中外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在青少年时期大都已具有超常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对人一生成就的大小至关重要。人类社会正在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在未来的社会创造性劳动将成为主要的劳动形式。这种劳动性质给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成为生物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二、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
1.创造性思维能力产生的根源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高中生物教材中有一定的章节讲到植物体无性繁殖。学生经过学习了解:许多植物农产品可以不借助种子萌发而获得大量性状优良、价格低廉的试管苗。而这些试管苗的出现,正是运用了植物遗传学中有关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学说”,即:植物体中的活细胞不仅具有全部的遗传信息,而且还有发育成完全植株的能力。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植物体的一个细胞、一个芽眼、一块根段、一片叶子、一块茎段、或者是子房、花药,只要在合适的人工培养基上,在一定的条件下,就能使它们成为完整的植株,这种技术称为组织培养。学生围绕组织培养提出问题:
(1)有哪些现象是属于无性生殖?
(2)试管中的培养基含有什么成分?
(3)在培养基中,植物会不会同细菌一起生长?
(4)外界植物细胞或组织接入培养基该如何消毒?
(5)如不消毒情况会怎么样?
(6)植物细胞或组织是由于什么原因分化成苗、长大、生根、增殖。
学生不可能直接从课本上找到答案,必须通过深入思考,甚至通过进一步研究实践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这就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熏陶。笔者将学生分组展开研究,鼓励他们尽量自己先寻找资料、查阅有关网站,并通过亲身实验操作来解答,让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的探讨思索中。
2.创造性思维能力体现于解决问题
生物学科的教学应重视在发展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基础上,突出以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核心的个性型开发。而这一开发的最直接、最有效途径就是让学生投入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他们在动手中善于求异,创造出新的方法,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例如,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思考:不经消毒的培养基和植物细胞不能培养出幼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总结为:是由于感染了细菌,细菌的大量繁殖消耗了培养基的有机物,使植物细胞不能获得充足的营养而死亡。学生通过对这一问题解答,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3.思维的灵活性有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丰富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把不同事物之间相关联的东西有机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如在进行组织培养教学中,学生通过“生命的物质基础”有关知识联想到培养基的组成成分,这就是空间思维的灵活性。当烧瓶中长出幼苗时,学生就联想到这株幼苗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人们在树下生活……这就是思维的灵活性,通过思维的灵活想象使学生享受学习生物知识的快乐。
4.创造性思维能力来自于学生丰富知识的积累
从教育层面上来说,学生的创造性意识与创造性能力的起源和发展并不是空中楼阁,它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积累、素质培养和塑造基础上。这就要求:在中学生物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发自觉地完成课程教学的预习、自学工作;另一方面还需要教师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利用自己丰富的知识来培养学生,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鼓励他们不但要尽量多读一些与生物课程相关的书刊、报纸,还要广学博览,做到博览群书,兼收并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总之,作为一名中学生物教师,要充分利用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选题,自主展开学习过程,自主总结学习成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0-081
所谓创造性思维,具体而言就是人们为了挖掘对已有事物的新的理解而产生的一系列的思考过程。这是人类独有的高级思考,需要一定的培养才能得以实现。而小学阶段是学生大脑正处速发展的阶段,正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期。由此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务必要抓住学生这一阶段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价值
(一)满足科学课对教师的要求
科学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不仅需要对理论的认知,同时要求学生能够进行实践,见证理论的正确性。这本身就是创造性思维培养锻炼的模式之一。由此,为了在小学科学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首要满足科学课本身对教师的教学要求。
(二)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均衡发展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科学教师,如果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教学理念,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自然能够得到充分的提升。在此基础上,教师务必要注意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提升,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全方位的获得培养,而不至于出现短板,制约发展。
二、在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具体做法
(一)建立对应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促进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作为教师,可以使用情境带入的方式,而此类方式往往能够促进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务必要保证所设计的教学情境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学习内容相对应。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觉亲切,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笔者在讲述有关“热传导”的相关内容时,首先创设如下的情境:每一条鱼都是怕热的,但是我的鱼不怕热。由此矛盾促进学生的思考。笔者询问学生,你们见过开水中的鱼还在运动的吗?学生自然会给出否定的回答,但是笔者通过酒精灯和烧瓶,成功的实现了这一现象,学生不能理解,十分好奇并积极地讨论。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热传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二)设计合理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在科学这门课中,伴随着疑问,才能实现更多的成果。由此,教师务必要依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问题,逐层深入,激发学生的思考。笔者认为,合理性的依据在于,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数个有梯度的问题,逐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从而能够最大化的实现科学学科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笔者在讲述有关“怎么得到更多的光和热”的相关内容时,首先询问学生,夏天和冬天通常人们穿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学生说夏天浅,冬天深。紧接着,笔者询问学生:那颜色和吸热会不会有关系?学生进行思考。此时,笔者带领学生使用温度计和黑白两种颜色的纸张进行实验,依据结果进行讲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三)引入新鲜事物促进学生思考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总是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在科学课上多采用新鲜的事物可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此,教师务必多留意生活,多提取素材,为学生的科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3-0004-01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而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处于“教师命令,学生遵守”状态下学生的思维活动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成果,他们的思维表现更多的是记忆显性思维,从而扼杀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因此,转变教学理念,是每一个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我们应该根据体育教材中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氛围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强调技能技术的掌握,而忽视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至教法僵化、死板,强制学生顺从,教学氛围沉闷,学生精神抑郁,学习被动。而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教学氛围活跃,学生精神振奋,心情愉快,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心理学家罗斯认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高低与周围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儿童从小到大生活在压抑、循规蹈矩、一成不变的环境中,儿童的创造性便被扼杀。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起师生平等、尊重学生人格和“为创造性而教”的思想,尤其对身体素质较差,掌握技能慢的学生,要以更大的热情去关注和激励他们,培养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感、亲切感,从而形成有益于课堂教学的亲合力。
二、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丰富的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翅膀,创设情境,很容易把学生带入想象的天地,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篮球战术教学中,教师设置对抗场境,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使其积极提问,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接触的情境越多,发问的能力就越强,设想的方案也就越具想象。不仅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同时也培养和增强了学生创新的勇气和信心。
三、适时进行激励,激发创新需求
在体育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激励措施可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不同的激励方法可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期望激励:针对学生学习、比赛中的表现,用“加油”、“坚持”、“再快一点”等语言鼓励,常用“我希望你怎么”、“我相信你一定能怎么”的语气表露对学生的期望,使其受到鼓舞。
目标激励:针对具体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目标,引导学生的行为,调动其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充分发挥潜能,完成既定目标,让学生体验成就感。表扬激励: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和荣誉感,在体育教学中应多表扬、少批评。尤其对待“差生”,因为经常性失败会使他们对体育活动产生自卑乃至畏惧感,久而久之,意志消沉,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当他们在体育活动中表达自己独立的想法和见解时,应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其产生“别人行,我也行”的积极思想。竞争激励:体育教学在竞争条件上有其独具的优势,这些教学优势通过教师的组织教学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创新动机。成功激励:努力创设机会,将学生的想法和创造融入体育教学中去。适时的激励,能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常置于“高期望――高表现――高期望”的良性循环中,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激发。
四、培养想象能力激发学习需求
用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想象。如技巧中的“后滚翻”教学,用“推手后倒臀靠踵,后滚低头腿贴胸,举臀收腹团紧身,两手肩上屈臂撑”的形象语言描述,同时再辅以优美的动作示范,通过直观观察和语言启发,使学生初步感知动作表象,了解动作的程序、结构,明确动作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建立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有直观感知、记忆,头脑中储存了多种多样的表象,便于展开联想和想象。
五、强化发散思维培养
体育发散思维是针对所给的体育信息而产生的问题,大胆的提出各式各样的解答问题的一种思维形式,也可称为求异思维。加强发散思维训练是破除学生对事物认识上思想惰性的重要手段,使学生从种种聚合思维的束缚中挣脱出来,去大胆地追求发散思维给他们带来的创新意念。
六、拓展逆向思维能力
科学的发现始于疑问,而发现问题,正是创新的开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构建创设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扶持创新意识。
如教学《大气的压力》一课时,为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我特意构建创新一个情境:一上课,我向学生出示了“马德堡半球”,合上两个半球抽掉其中的空气,让学生用力向两边拉开,一个、两个、三个……直到最后到全班同学像拔河似的一齐拉,但仍拉不开。此时,我提出问题:“你现在最想说些什么呢?”学生对这一现象感到奇怪极了,纷纷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这两个半球为什么拉不开?用什么办法才能把这两个半球拉开?如果两个班的同学一起拉,能不能把它拉开?
因此,恰当的问题开启了学生的思维之门,教师为学生构建创新情境,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扶持,深入探究的愿望油然而生。
2?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自然教改泰斗刘默耕对科学启蒙教育的目标,曾作过精辟的论述:通过我们自然课的培养、训练,使学生头脑聪明一点,灵活一点。有个聪明的科学头脑,不仅仅是为将来学习打基础,就是干任何事,也是基础。“聪明的科学头脑,是要在教师引导下,在不断探索科学的过程中,激发和启迪出来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它不受定势的束缚,不人云亦云,不迷信权威、教师和教材,勇于从确信无疑”的答案或结论中发现破绽,提出疑问,独创己见,独树一帜。人们所说的“标新立异”实际上就很有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1)倡导建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独立活动、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例如,允许学生对课本观点发表不同看法,提倡师生讨论、争论;欢迎学生对专家理论提出异议;对学生的“异想天开、不可思议”的言行及时予以评价和肯定;“不抹杀瞬间的闪光点”,善于捕捉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2)鼓励“独创己见、坚持己见”的自信心和勇气。引导学生学会查资料、找证据、求事实,千方百计地论证自己的观点,想方设法证实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不要随“大流”,要有敢于坚持真理、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3?郾放手让学生探索创造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复杂的高级心智活动,大量的思维研究成果表明: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普通人和天才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缺少一把打开这种神秘宫殿的钥匙。相信学生是发展创造力的“兴奋剂”,教师要彻底更新教学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一些活动的空间,一些表现的机会,一份创造的信心,一些成功的体会,驱使学生向无数次的成功前进。
如《太阳能的利用》一课,教材要求学生懂得太阳能热水器吸热的三个因素(材料、颜色、摆放角度)。在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观看一段有关介绍太阳能热水器的录像片,引导学生自行设计一个非常简单的太阳能热水器。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提问:你准备用什么材料制作?为什么用这些材料?你怎么证明你选择的材料吸热性最好?你怎么证明你选择的颜色最容易吸热?让学生想办法证明自己的选择是否合理,在想办法的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证明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
又如《声音的产生》一课,当学生看到用乒乓球做的小人头在喇叭的纸盆上跳动,而当学生稍微领会到声音可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时,我提出: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可以举一些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声音的例子吗?对于学生提出的例子,都要求学生能用比较恰当的方法给予验证,让学生通过亲身验证,去发现证实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有的学生提出,三角铁的声音是由三角铁的振动产生的。我并没有给予肯定或否定,而是问: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你的观点呢?”让学生运用已准备好的材料当即演示证明,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他创造性地想出了许多证明的方法,如用手感觉,用乒乓球靠近发音的三角铁,看乒乓球是否跳动等。
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当了一次小发明创造者,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不仅轻松地学到了知识,而且活跃了思维,加深了理解。这样不仅仅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会了把未知向已知转化的思维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树立了不怕困难、敢于探索的勇气和信心,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4?郾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学目的是通过一节节“课”来实现的。因此,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渠道。
(1)设疑发散,多思善问。
亚里士多德曾讲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创造性思维培养更是如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不断质疑,因为有疑才有思。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不宜迫不及待地将答案和盘托出、将结论直接奉献。教师所提的问题要打破思维的旧框框,富有启发性、思考性,并从多角度、全方位提问,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不必把学生的答案都集中到与自己的答案一致才算正确。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问,不可嘲笑学生的问题“可笑”、“古怪”、“钻牛角尖”,否则会大大挫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从而扑灭创造性思维的“火苗”。
(2)敢想敢做、启发发现。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各学科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而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对于人的一生成就的大小至关重要,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其创造能力的中心环节。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越是善于给学生思维活动赋予解决任务的性质,那么学生的智慧力量就越积极地投入这种活动。”那么如何上好中学生物课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实践。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设学习情境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好方法。所谓创设学习情境,就是教师利用模型、生物标本、录像、实物等条件,或利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生物学现象,为学生创造的学习境界。例如在讲“蛋白质”时设计这样的引言:“请同学们观察这些食品的制作材料或产品说明书,思考它们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什么?”这样由悬念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并产生思考,能够强有利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利用科学史素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生物科学史中,不仅记录了生物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蕴涵着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方式。教材中介绍了部分经典的生物科学发现,如光合作用的发现,酶的发现,遗传的基本定律的得出等。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领悟科学发现过程的方法,总结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检验假设—得出结论,学习科学家持之以恒的科学研究精神和创新精神,学生不仅获取了科学知识,还受到了科学思维的熏陶,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增强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字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需要创造性想象力。”纵观生物科学发展史,任何科学发现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学习“人的性状和遗传”时,学生提出了许多疑问:自己为什么像父母?父母都是有耳垂的,我怎么没有耳垂?父母都是双眼皮大眼睛,我为什么会是单眼皮小眼睛?学生处在自己发现的问题情景中,思维空前活跃,对遗传的本质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进而形成创造性思维习惯。
四、设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中对问题的讲解不应该总是给予思维结果,而应经常有意识地创设有一定模糊度的问题,给学生以利用原有知识对当前问题进行分析的机会,让学生去发现探索。例如讲完“顶端优势”后,向学生提出“果树修剪为什么能提高产量?”学生议论后得出:果树修剪是为了打破顶端优势,使侧枝生长良好。接着追问:“所有的植物都要打破顶端优势吗?松树、杉树长到一定高度打顶,会获得高大的木材吗?”这样有意制造冲突,学生思疑,进而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习成。
五、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进行想象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想象是人脑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思维过程。例如把DNA的结构比作“螺旋状的楼梯”,把生物膜上的载体比作“渡船”等。再如将DNA的结构模型拆卸成零件,再让学生动手组装成结构模型,启发学生也重新来一次创造。
(二)进行联想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联想是指由所感知或者所想事物想起相关的事物的思维活动。在生物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由想象,可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例如当看到光合作用的公式( 二氧化碳+ 水有机物( 储存能量) + 氧气) 时,立即会想到呼吸作用的公式( 有机物+ 氧气二氧化碳+水+ 能量)。
(三)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寻求各种答案的思维。可以采用“扩散性问题”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例如“对某一问题的解法或思路你想到了哪些可能性?”“还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它所追求的目标不是唯一的正确解法,这些问题会促使学生产生和提出尽可能多独创的想法、解法、见解和可能性,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来作出回答,并显示创造性思维的成果。
(四)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是为达到某一目标,将通常考虑问题的思路反转过来,以背逆常规、常理、常识的方式,出奇制胜地找到解决问题良策的一种思维方法。如市场上可见到发育不均匀的西瓜,若切开观察,可见其凹侧部分的种子发育不良,原因是什么?若按常规,从果实和种子发育过程方面分析,将一无所获。若反过来思考:西瓜(果实发育生长素发育着的种子)。学生猛然醒悟到原因是种子发育不良。
(五)进行连续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的标志之一,就是要敢于凭借已有的知识,探究未知的问题,形成思维的连续活动。例如在讲“生物与环境”时,当说到雌蛾周围总有一群雄蛾追逐时,这时同学们就想到一定是雌蛾体内释放了性激素所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新时代的需要,教学中要全面灵活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创造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金小英.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生物学教学,2007(8).
[2]李红舟.生物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 (6 ).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1-0159-01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兴趣及创造性思维方面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影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不仅是对学生的体魄进行锻炼,还是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锻炼。因此,在小学体育教育中,体育教师应具有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通过自身专业的教学手段,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 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致使他们喜欢上体育课。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想象是他们的天分,只要教师能进行正确的引导,在体育锻炼中,就能不断地激发其创造性的思维。体育活动不但能强健学生的体魄,还能磨炼学生们的意志。在小学阶段体育要求不高,教师在完成体育教学内容后,应积极组织学生们开展体育运动,将体育游戏与体育教学联系起来,营造一种轻松有趣的氛围,让学生们在进行体育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地激发其创造性的思维。例如,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利用“食物链”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们进行体育教育,将食物链的内容详细讲解给学生们听,食物链高层的成员,为了生存要捕捉底层食物链的成员,学生们在抓捕与逃避的过程中,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于小学生的自尊心与好胜心都很强,教师应该对抓捕成功的学生进行奖励的时候,对被捕获的学生进行鼓励,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游戏的本质,推动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健康、快速的发展。
二 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采用竞技、测验、游戏等形式,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例如,在400米耐力跑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可采用400米自然地形跑、400米计时跑、50×8米往返跑等方式,以及竞赛模式的让距跑、超前跑以及结伴跑等方式。在400米计时跑中,教会学生在前100米,调整呼吸与步伐的速度,中间200米尽量保持不变的速度,在最后100米用尽全力冲刺,并且注意调整呼吸。
在体育教学开始之前,通过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们理解体育教学的内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地选用教学场地与器材,在安全性的前提下,让学生编排自己喜欢的体育游戏。例如,女生自己创造的“编花篮”“跳皮筋”等游戏,可以将耳熟能详的儿歌《拔萝卜》《娃哈哈》《两只老虎》等歌曲,编排在体育运动中。通过为学生创造条件,唤醒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为学生提供创造性学习的机会,唤醒学生的创造性意识。例如,立定跳远的教学,教师在体育教学的准备活动中,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见过小袋鼠、小兔子和小青蛙吗?”学生积极踊跃的回答,然后再问:“你们知道他们怎么跳的吗?”学生争先恐后地模仿,通过提问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再将立定跳远的教学内容在“小袋鼠跳”“小兔子跳”“小青蛙跳”的声音中,完成教学内容,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激发了他们创造性的思维。
鼓励学生的质疑,为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创造条件。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例如,学生们提出“完成400米计时跑后,怎样避免出现又累又渴的现象?”教师解答:400米计时跑,不是轻松可以完成的,在平时的体育锻炼中不断练习,在练习中调整呼吸,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跑步的速度,在锻炼中掌握先提速、再匀速、最后加速的技巧,有效地避免在跑完后出现又累又渴的情况。
三 结束语
创造性思维对与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而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初级阶段,对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利用体育活动的优势,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磨炼学生们的意识,培养上体育课的兴趣,激发创造性的思维,促进其全面发展。
美术活动是艺术领域中的一部分,历来是幼儿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绘画活动是美术活动中的重要内容,是绘画者对审美客体的感受和表现,它具有较高的情感性,是极具生命力的视觉审美艺术。幼儿在绘画活动中创造思维的运用可以使幼儿的绘画作品富有情感和灵性。因此如何培养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是很值得研究和探索的问题,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其做法如下:
一、在绘画活动中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爱美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对美的敏感性很强,往往用好奇的眼光去发现许多成人无法体验到的美。在以往的绘画活动中,教师一般只追求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审美情感的启发和诱导。所以要注重在绘画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审美感受力,让幼儿在绘画活动中大胆、主动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教幼儿画“花”时,首先要让幼儿欣赏各式各样的花图样,又带领幼儿到大街上观察各种各样的花,这样使幼儿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然后在通过有关花的记录片,让幼儿进行情感体验,而后让幼儿欣赏歌曲《蝴蝶花》,让幼儿感受到花朵和小朋友一起游戏的欢乐情景,最后让幼儿作画,这样幼儿的情感被打动了,一朵朵活泼而富有朝气的花、一朵朵欢快嬉笑的花便出现在画纸上,整个活动使幼儿身临其境,有的花朵“含笑点头”、有的“微微摆头”、有的“昂头招手”;有的幼儿画出了许多只蝴蝶在各种各样的花上玩耍等等。再如:教幼儿画“娃娃的表情脸”时,先出示几种表情让幼儿看一看,学一学,然后让幼儿自个带一面镜子照一下自己的脸部表情,并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画面上的“表情脸”个个都是那么可爱、那么可笑。这两次的绘画活动都是在宽松自然的氛围中,绘画过程很少指令干涉,更多地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从而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二、在观察、思考、想象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在进行绘画活动中,不急于告诉幼儿绘画的方法步骤,而是让幼儿去观察、思考、想象。通过他们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体验,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如在“三、八”节期间,教大班幼儿“献给妈妈的礼物”绘画活动中,在这之前先带幼儿到商场里去观察,然后请小朋友思考,需要送给妈妈一件什么样的礼物?为什么要送这样的礼物?让幼儿想象和画出一副有创意的画面,并让幼儿用语言表达其画的内容,有的画洗衣机,让妈妈洗衣服省力;有的画双漂亮的拖鞋,说妈妈工作一天太累了,穿上它就不累了等等;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积极地参与,踊跃的发言,进一步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三、提供动手机会,进行灵活、多样、新颖的发散训练去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对于绘画的效果来说,教师出示范画,让幼儿照样子画,幼儿的作品可能会很整齐、很漂亮,但其目的不只是完成作品,而是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我认为在幼儿掌握一定的绘画方法后,再经过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使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能力在画面上展现出来。如:小班幼儿是以事物的简单线条和基本形状为重点,进行绘画时首先出示一幅以绿草地为背景,草地上开满了以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花朵,请幼儿想一想用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形状还能画出什么?有的画出了小动物的家;有的画出一辆大汽车;有的画出一个生日蛋糕等应有尽有,内容丰富多彩。这样的画面都源于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更进一步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四、通过欣赏作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提高绘画技能
有一些美术作品和美好的自然景物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让幼儿欣赏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用自己的视觉器官去感知。因此要重视典型作品让幼儿欣赏。如:在引导幼儿欣赏环保意识很强的作品《种树》时,首先提出问题:“这画面上都有谁?小朋友在干什么?小朋友的衣服有什么不一样?画了几种颜色?颜色是怎样搭配的?画面的前面和后面都画了什么?如果地球上没有树会怎么样?”等等。帮助引导幼儿总结画面内容。接着请小朋友画《种树》,要求有创意、新颖、独特。有的创造性画出了各民族小朋友一起在荒山上种树的情景;有的画有外国的小朋友和中国的小朋友一起在戈壁滩上种树的情景;每幅画都表现出强烈的环保意识,表现出全世界小朋友保护环境的美好向往,从而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更深层的培养。
体育教学实践证明,在专断的师生关系中,教学氛围沉闷,学生精神忧郁,学习很被动。而在民主的师生关系中,教学氛围活跃,学生精神振奋,心情愉快,学习积极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强调技能技术的掌握,而忽视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至教法僵化、死板,强制学生顺从,教学氛围沉闷,学生精神抑郁,学习被动。而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教学氛围活跃,学生精神振奋,心情愉快,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心理学家罗斯认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高低与周围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儿童从小到大生活在压抑、循规蹈矩、一成不变的环境中,儿童的创造性便被扼杀。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起师生平等、尊重学生人格和"为创造性而教"的思想,尤其对身体素质较差,掌握技能慢的学生,要以更大的热情去关注和激励他们,培养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感、亲切感,从而形成有益于课堂教学的亲合力。
民主的师生关系一旦形成,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信赖感、亲切感,从而形成有益于课堂教学的亲合力。同时,民主的师生关系还能产生情感期待效应,使学生产生感受到教师的期待和爱从而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丰富的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翅膀,创设情境,很容易把学生带入想象的天地,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体育活动内容,特别使体育教学内容的新教材通过教师生动有趣的讲解和气氛渲染,很容易将学生带入想象的天地,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篮球战术教学中,教师设置对抗场境,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使其积极提问,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接触的情境越多,发问的能力就越强,设想的方案也就越具想象。不仅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同时也培养和增强了学生创新的勇气和信心。
三、适时进行激励,激发创新需求
在体育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激励措施可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不同的激励方法可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
期望激励: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应用期望激励学生,学生会朝教师所期望的方向靠近。针对学生学习、比赛中的表现,用"加油"、"坚持"、"再快一点"等语言鼓励,常用"我希望你怎么"、"我相信你一定能怎么"的语气表露对学生的期望,使其受到鼓舞。
目标激励:针对具体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目标,引导学生的行为,调动其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充分发挥潜能,完成既定目标,让学生体验成就感。
表扬激励:多表扬、少批评。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和荣誉感,在体育教学中应多表扬、少批评。尤其对待"差生",因为经常性失败会使他们对体育活动产生自卑乃至畏惧感,久而久之,意志消沉,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当他们在体育活动中表达自己独立的想法和见解时,应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其产生"别人行,我也行"的积极思想。
竞争激励:心理学家托伦斯"竞争条件下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表现的实验"表明,每个年级的学生在思维的灵活性、清晰性和流畅性等方面均与非竞争条件下不同,且具统计学意义。体育教学在竞争条件上有独具的优势,这些教学优势通过教师的组织教学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创新动机。
成功激励:努力创设机会,将学生的想法和创造融入体育教学中去。
四、培养想象能力激发学习需求
一切创新的活动都是从创新性的想象开始的。儿童时期是学生想象力最活跃的时期,儿童的想象力是儿童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基础。创造性思维有创造想象的参与,创造想象是一切创造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也是创造者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因而想象正是"创造之母"。
体育教学能为学生提供储备丰富的表象,而表象丰富的学生思维灵活、敏捷。如何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比较表象之间的不同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用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想象。如技巧中的"前滚翻"教学,用"推手后,前滚低头腿贴胸,举臀收腹团紧身,两手肩上屈臂撑"的形象语言描述,同时再辅以优美的动作示范,通过直观观察和语言启发,使学生初步感知动作表象,了解动作的程序、结构,明确动作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建立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有直观感知、记忆,头脑中储存了多种多样的表象,便于展开联想和想象。
五、强化发散思维培养
体育发散思维是针对所给的体育信息而产生的问题,大胆的提出各式各样的解答问题的一种思维形式,也可称为求异思维。加强发散思维训练是破除学生对事物认识上思想惰性的重要手段,使学生从种种聚合思维的束缚中挣脱出来,去大胆地追求发散思维给他们带来的创新意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