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城市生态园林建设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生态园林的建设具体体现在最大限度的提高绿地率和绿视率,提高单位面积绿地中的叶面积系数,合理布置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用改善人居环境来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延长人的寿命,将人类的社会,文化生活融入绿地中,满足人们对自然的需求,使人们在风景秀丽,鸟语花香的环境中幸福、健康的生活。
自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城市园林绿化得到恢复和发展,1983年市政府提出“四季长青,三季有花”和“绿化、净化、美化”的绿化奋斗目标,并开始了环城公园治理工程,1985年开始建设三桥至秦俑馆的万里风景路,群众义务植树一年比一年深入。截止2004年先后举办过多次花卉、盆景展、吸引了大批群众参加和参观,建成了青龙寺公园,西郊公园,文景公园等等,随着西安城区的扩大,西安市人口已达716万,西安市建成了一环、二环、西安城市绿化得到了飞速发展的良好机遇,不仅道路进行了绿化(包括一环,二环的绿化),增加了张家堡绿化广场、南门、大雁塔南、北广场以及曲江芙蓉园等。西安高新开发区与西安经济开发区都增加了大片绿地,使西安市拥有59座包括部分绿地广场在内的公园,占地总面积1143.7公顷,城市公共绿地面积1267.56公顷,使西安人均绿地达5.03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0.06%,取得了显著的绿化成绩,近若干年来个体绿化公司的发展也为西安绿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西安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意见
在中国大地上,近十年来开展了“园林城市”建设,经表彰达到“园林城市”的已有十二个,其中没有西安市。在去年首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新闻会上,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介绍说:我国共有建制市662个,城市人口4.8亿,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覆盖率分别为30.2%和23.6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83平方米,西安市则低于此项标准。又如我国首批园林城市—南宁市,2002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7.5%,人均公共绿地达8.9平方米,西安市与先进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因此,在看到自己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
一、行道树的规划与建设
西安市行道树的规划建设,大街道优于小街道,僻背的街道更差,甚至没有行道树,炎热的夏季在南二环行走,常常无树遮荫还要晒太阳,因为有些地块根本没有设计行道树;有绿化美称的新加坡近年来特别强调人行步道的遮荫。因此,道路两旁植树不仅要顾及小街、背街、要认真开展对缺少行道树的地方进行补栽。在树种上,特意安排好市树,市花的栽植,对骨干树种如国槐、法桐、榆、银杏、女贞、白皮松、栾、合欢等可搭配其他适地适树进行栽植,在西安市要注意规划建造防护林。在行道树的管理上要严禁架线工对树木的疯狂修剪,要及时用无污染或低污染防治法防治树上的蚜虫、木虱、各种蚧壳虫、红蜘蛛、食叶害虫与蛀干害虫。
二、公园与广场建设
西安市的公园为数不多,特别大型公园太少,有的公园水质被污染,甚至散发着恶臭,从城市生态园林的要求出发,要在城区内比较均匀合理的布局各种类型的公园,特别要建大型公园,以增加城市绿化中的“绿岛”,改善城市环境。在公园设计上强调人性化的理念,作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使人们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能零距离接触绿色,休息和享受到新鲜空气、阳光、雨露、鸟语花香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一泓清水,一片绿荫是人们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感情,一片湖水可以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人们劳动之余可以沿湖岸散步,欣赏清澈的水面,或是水上泛舟,两三人或四五人划船,戏水,诗情画意陶冶情操,因而公园要有一定面积的水面。
西安市十余年来建设了各种广场,除绿化广场外,其它一些广场绿化还不到位,应根据广场情况进行一些周边式,中心式的绿化,栽植树木,建立花坛,草坪或进行各种形式的嵌草铺装。
三、工厂、机关、学校与小区绿化
西安市工厂,机关,学校以及小区绿化自解放以来都很重视,现已涌现出省级园林式单位6个,市级花园式单位15个,绿化美化单位6个,市绿化达标单位34个,特别是新开发区,成片的绿地大量在增加,但在市区里不重视绿化的部门仍然存在,有许多单位至今还没有绿化,因为它们除建筑外全是水泥地面,根本没有绿化空间。在绿化设计方面近些年来以草坪为主或以修剪各种造型的绿篱为主的局面还没有改观,应进行一些绿化改造,在设计方面要强调乔木,灌木和草的科学搭配比例,逐步达到5:3:2以发挥乔木的生态作用。加大对园林绿化的立法管理,建设单位必须预留绿化空间,对破坏园林设施或植物者必须给予相应的处罚。
四、垂直绿化
垂直绿化少占地、见效快,可充分利用墙、栏、柱、坡等栽植藤本植物、攀缘植物、垂吊植物起到绿化、美化作用,例如:爬山虎、迎春、紫藤、凌霄、扶芳藤、藤本月季、金银花、木香、牵牛花等,有计划的推行屋顶花园,西安市立体绿化比较少,应大力发展,将平面绿化上升为立体空间的绿化。
五、加大园林机械现代化的投入
在当前体改中要加强园林机构的领导,而不是削弱;要重视生态园林建设并加大对园林投入,特别是园林机械现代化的投入。有的单位连洒水车都买不起,要建设自动化的喷灌设备,建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将处理过的水用于园林植物的浇灌;在树木修剪方面,现在仍很落后,还是依靠农民架梯上树人工修剪,而在大树的高端根本无法修剪。上海市早在1986年前就对树木修剪养护机械进行研究,用130曲臂式液压登高车,用新加坡引进的液动剪枝工具,一台英国引进的EXENCO160TD型树枝粉碎机进行配套实验,能剪高达10米以上的树枝,每剪下6-8车的树枝,可切割成一车木屑,现场处理树枝不影响交通和市容,木屑可以用来造纸,制纤维板或用于改良土壤。因此,要投入资金加大对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机械现代化,如大树修剪、掘、移植、铺草、绿篱修剪等机械,将会给今后西安园林绿化事业带来更加广阔的前景。
结语
城市园林绿化是充分利用城市中自然条件栽植树木花草,结合园林艺术手段营造园林建筑、小品、园路等设施,为人们创造一个工作,生活和游憩的绿地空间。
城市生态园林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国土绿化的组成部分,惠及当代,荫及子孙,是一项庞大,世代相承的系统工程,应根据二氧化碳和氧平衡理论、吸收有毒气体理论、改善城市小气候理论、促进气体交流和除尘杀菌理论、通过城市园林绿化调整人居环境的生态系统,使城市成为具有生态、自然环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统一,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园林,让我们共同为西安市建成一个“天人合一”的生态园林城市而努力奋斗。
主要参考文献:
陈有民等《园林树木学》1990中国林业出版社
杨赛丽等《城市绿地规划》1995中国林业出版社
王聚保胡年治《西安绿化》1989陕西科技出版社
胡年治丁绮《西安园林》1986西安城市绿化系统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特点
刘福才《园林科技情报》1991城市绿化建设与生态环境关系
李洪溪等《沈阳园林科技情报》1982绿化植物消减噪声作用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人口的日益膨胀,高楼林立,增多的工厂,车辆等,形成了交通拥挤以及环境污染,由于人类活动产生大量的固体和气体废物,水质与空气被污染,噪音、光,热及视觉污染、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危机。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影响地球的碳平衡,氧、水、热平衡,人们面临着保护自然环境的巨大任务,因为一切生物都受环境因子的影响,在一定空间里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密切,互相影响、互相适应、互相制约、主要通过食物链进行物质循环过程,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平衡——即生态平衡。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们认识到在城市内大量植树,栽花,种草,用园林绿化人为的强化自然生态系统,人们可以利用绿色植物特有的生态功能,通过它们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利用它们吸收有毒气体,减轻空气污染和防尘杀菌,防病治病,用它们降温增湿,调节小气候、减弱噪音、防止沙尘等。
城市与自然融合是城市未来的希望,1977年,国际建筑师协会拟定《马丘比丘》指出:“城市要取得生活的基本质量以及与自然环境协调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建筑,城市与园林绿化的再统一”。近二十多年来,美国正开展城市森林运动,目标是从国土规划入手使国家公园和国家森林覆盖大片国土,城市建立大型公园,创造城市绿地系统中的绿岛,在缓和地球“温室效应”方面作为今后重点,美国计划在城镇地区植树一亿株。每年美国因燃油产生占全球四分之一的二氧化碳,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环境,美国通过植树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并降低美国城镇地区的温度,任务完成以后每年将吸收1800万吨二氧化碳,每年可节约40亿美元能源投资。据法国测定,百货商店每立方米空气中含细菌400万个,而公园内每立方米空气中含细菌100个.据上海园林科研所测定树木的减尘率是38.8%-52%,草坪的减尘率仅为16.0%-39.3%.据测定,松、柏科、木兰科、忍冬科等植物中有许多种类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松、桦、柞、冷杉等植物可分泌杀菌物质,能杀死结核杆菌,白喉菌、霍乱菌、痢疾菌等。
生态园林的建设具体体现在最大限度的提高绿地率和绿视率,提高单位面积绿地中的叶面积系数,合理布置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用改善人居环境来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延长人的寿命,将人类的社会,文化生活融入绿地中,满足人们对自然的需求,使人们在风景秀丽,鸟语花香的环境中幸福、健康的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城市生态园林绿化的成就
自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城市园林绿化得到恢复和发展,1983年市政府提出“四季长青,三季有花”和“绿化、净化、美化”的绿化奋斗目标,并开始了环城公园治理工程,1985年开始建设三桥至秦俑馆的万里风景路,群众义务植树一年比一年深入。截止2004年先后举办过多次花卉、盆景展、吸引了大批群众参加和参观,建成了青龙寺公园,西郊公园,文景公园等等,随着西安城区的扩大,西安市人口已达716万,西安市建成了一环、二环、西安城市绿化得到了飞速发展的良好机遇,不仅道路进行了绿化(包括一环,二环的绿化),增加了张家堡绿化广场、南门、大雁塔南、北广场以及曲江芙蓉园等。西安高新开发区与西安经济开发区都增加了大片绿地,使西安市拥有59座包括部分绿地广场在内的公园,占地总面积1143.7公顷,城市公共绿地面积1267.56公顷,使西安人均绿地达5.03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0.06%,取得了显著的绿化成绩,近若干年来个体绿化公司的发展也为西安绿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西安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意见
在中国大地上,近十年来开展了“园林城市”建设,经表彰达到“园林城市”的已有十二个,其中没有西安市。在去年首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新闻会上,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介绍说:我国共有建制市662个,城市人口4.8亿,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覆盖率分别为30.2%和23.6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83平方米,西安市则低于此项标准。又如我国首批园林城市—南宁市,2002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7.5%,人均公共绿地达8.9平方米,西安市与先进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因此,在看到自己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
一、行道树的规划与建设
西安市行道树的规划建设,大街道优于小街道,僻背的街道更差,甚至没有行道树,炎热的夏季在南二环行走,常常无树遮荫还要晒太阳,因为有些地块根本没有设计行道树;有绿化美称的新加坡近年来特别强调人行步道的遮荫。因此,道路两旁植树不仅要顾及小街、背街、要认真开展对缺少行道树的地方进行补栽。在树种上,特意安排好市树,市花的栽植,对骨干树种如国槐、法桐、榆、银杏、女贞、白皮松、栾、合欢等可搭配其他适地适树进行栽植,在西安市要注意规划建造防护林。在行道树的管理上要严禁架线工对树木的疯狂修剪,要及时用无污染或低污染防治法防治树上的蚜虫、木虱、各种蚧壳虫、红蜘蛛、食叶害虫与蛀干害虫。
二、公园与广场建设
西安市的公园为数不多,特别大型公园太少,有的公园水质被污染,甚至散发着恶臭,从城市生态园林的要求出发,要在城区内比较均匀合理的布局各种类型的公园,特别要建大型公园,以增加城市绿化中的“绿岛”,改善城市环境。在公园设计上强调人性化的理念,作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使人们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能零距离接触绿色,休息和享受到新鲜空气、阳光、雨露、鸟语花香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一泓清水,一片绿荫是人们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感情,一片湖水可以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人们劳动之余可以沿湖岸散步,欣赏清澈的水面,或是水上泛舟,两三人或四五人划船,戏水,诗情画意陶冶情操,因而公园要有一定面积的水面。西安市十余年来建设了各种广场,除绿化广场外,其它一些广场绿化还不到位,应根据广场情况进行一些周边式,中心式的绿化,栽植树木,建立花坛,草坪或进行各种形式的嵌草铺装。
三、工厂、机关、学校与小区绿化
西安市工厂,机关,学校以及小区绿化自解放以来都很重视,现已涌现出省级园林式单位6个,市级花园式单位15个,绿化美化单位6个,市绿化达标单位34个,特别是新开发区,成片的绿地大量在增加,但在市区里不重视绿化的部门仍然存在,有许多单位至今还没有绿化,因为它们除建筑外全是水泥地面,根本没有绿化空间。在绿化设计方面近些年来以草坪为主或以修剪各种造型的绿篱为主的局面还没有改观,应进行一些绿化改造,在设计方面要强调乔木,灌木和草的科学搭配比例,逐步达到5:3:2以发挥乔木的生态作用。加大对园林绿化的立法管理,建设单位必须预留绿化空间,对破坏园林设施或植物者必须给予相应的处罚。
四、垂直绿化
垂直绿化少占地、见效快,可充分利用墙、栏、柱、坡等栽植藤本植物、攀缘植物、垂吊植物起到绿化、美化作用,例如:爬山虎、迎春、紫藤、凌霄、扶芳藤、藤本月季、金银花、木香、牵牛花等,有计划的推行屋顶花园,西安市立体绿化比较少,应大力发展,将平面绿化上升为立体空间的绿化。
五、加大园林机械现代化的投入
在当前体改中要加强园林机构的领导,而不是削弱;要重视生态园林建设并加大对园林投入,特别是园林机械现代化的投入。有的单位连洒水车都买不起,要建设自动化的喷灌设备,建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将处理过的水用于园林植物的浇灌;在树木修剪方面,现在仍很落后,还是依靠农民架梯上树人工修剪,而在大树的高端根本无法修剪。上海市早在1986年前就对树木修剪养护机械进行研究,用130曲臂式液压登高车,用新加坡引进的液动剪枝工具,一台英国引进的EXENCO160TD型树枝粉碎机进行配套实验,能剪高达10米以上的树枝,每剪下6-8车的树枝,可切割成一车木屑,现场处理树枝不影响交通和市容,木屑可以用来造纸,制纤维板或用于改良土壤。因此,要投入资金加大对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机械现代化,如大树修剪、掘、移植、铺草、绿篱修剪等机械,将会给今后西安园林绿化事业带来更加广阔的前景。
结语
城市园林绿化是充分利用城市中自然条件栽植树木花草,结合园林艺术手段营造园林建筑、小品、园路等设施,为人们创造一个工作,生活和游憩的绿地空间。
城市生态园林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国土绿化的组成部分,惠及当代,荫及子孙,是一项庞大,世代相承的系统工程,应根据二氧化碳和氧平衡理论、吸收有毒气体理论、改善城市小气候理论、促进气体交流和除尘杀菌理论、通过城市园林绿化调整人居环境的生态系统,使城市成为具有生态、自然环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统一,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园林,让我们共同为西安市建成一个“天人合一”的生态园林城市而努力奋斗。
主要参考文献:
陈有民等《园林树木学》1990中国林业出版社
杨赛丽等《城市绿地规划》1995中国林业出版社
王聚保胡年治《西安绿化》1989陕西科技出版社
胡年治丁绮《西安园林》1986西安城市绿化系统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特点
刘福才《园林科技情报》1991城市绿化建设与生态环境关系
李洪溪等《沈阳园林科技情报》1982绿化植物消减噪声作用
贾荣普《园林科技情报》1988浅谈城市垂直绿化
梁全瑾《园林科技情报》1986富有生气的园林空间布局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he increasingly mature, in the social process to speed up, economic system is increasingly perfect today, our comprehensive strength is also to fast and steady development trend towards a new step. This is a new start, also will have mor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ur country will want to be able to further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is one strategy, we must start from the city landscape construction to begin. In high-rise city full of today, natural environment can't get the attention it deserves,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quality, regional ecological unbalance, largely reduced people's living level. And because the auto possession is increased, the spread of road dust, make the city'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s become more serious. This it set the urban ecologic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necessity, onl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rban ecological garden developed, under the premise of environment of the city can be fundamental solution. This paper will the importance of urban ecological garden are discussed,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elevant strategies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urban ecological garden;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发展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的经济体系已经逐渐成熟,经济发展的速度也逐渐呈现出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在市场经济的带动下,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更使得国人愈来愈依赖科技所带来的便捷,城市汽车保有量的愈来愈多,高楼大厦的拆拆建建,都是国人依赖科技的象征。但由此而引生的一系列的环保问题,也奠定了国家发展环保事业的基础。国家想要能够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地落实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战略目标。城市道路沙尘的不断扩散,绿化面积的越来越少等等等等,都是直接影响着国人生活水平的,都是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战略所要解决的,也是国家发展的重大关键点。随着市场竞争的愈发激烈,区域性的竞争已经逐渐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了,这就从根本上深化联络了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关系,开拓了行业的发展空间。作为主导着我国经济的带头行业,建筑行业的发展对我国整体实力的发展的影响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其所涉及的领域是极为广泛的。同时,建筑行业对于城市进程也有着极大程度的推助作用,要想落实可持续发展,解决城市的环境问题,就必须借助建筑行业的力量。而且,城市的环境就标志着城市的形象,要想招揽更多的经济体的入注,要想留住人才,就必须从城市的形象开始着手。在经济科技双重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其竞争也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一切竞争的核心,也是把握住机遇的主体,城市只有留住了人才,才能够使城市的经济发展得到最大化的提高。而恰恰,生态园林的建设发展正是能够最有效地借助建筑行业的力量来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不二途径。只有发展了生态园林建设项目,才能够从根本上落实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方针,使环保不流于形式,既美化了城市的环境,也促进了环保事业的发展,且对我国内需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加成,对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极为巨大的贡献。
2、生态园林的建设发展
2.1必须有足够的生态学理论作为生态园林建设支持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7-0016-02
1 引 言
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并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强调人类目前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1976年,联合国的“人类住区国际会议”,突出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问题。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要保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生态平衡,唯一能够以自然更新方式改造被污染环境的因素,就是建立园林绿地系统。城市园林绿化不仅是对城市中原有的自然环境部分的合理保护与提高,园林绿化更是对自然环境的再创造, 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走生态园林道路、以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性,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生态措施,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日益显著。
2 生态园林及内涵
生态园林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经验,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应用系统工程发展园林,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
从我国生态园林概念的产生和表述可以看出,生态园林至少应包含3个方面的内涵:①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能够美化环境,创造宜人自然景观,为城市人们提供游览、休憩的娱乐场所;②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③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3 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
3.1 绿化水平不能满足城市生态要求
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建设规模发展不同步,现状绿地定额指标低。据统计分析,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距国家规定的标准(人均公共绿地6.5m2以上,绿地覆盖率35%以上)还有一定差距。而专家分析,城市植被覆盖率在35%以上时,才能对气候变化有较强的缓冲能力,所以,我国的绿化水平从总体上还不能满足城市生态要求。
3.2生物多样性不充分
绿地结构单纯,生物多样性体现不充分,绿地结构层次不丰富,绿量不足,人工植物群落景观单调如树种单一,乔木、灌木、草坪的比例搭配不恰当等。
3.3园林绿地规划不遵循科学规律
存在一些不符合科学规律的倾向性问题,如重名贵品种轻一般品种,重人工造景轻自然景观,重草轻树;还有的城市不顾城市规模,不顾绿化布局,在草坪与广场建设上片面追求面积越大越好;不顾当地地理环境特点,冷落乡土树种,盲目引进外地树种等。
3.4城区之间绿地发展不平衡
各城市之间、城市的区与区之间,城市中心城区、老城区与新城区之间绿化的发展不平衡。侵占绿地、滥伐林木的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工程,使得成年树木被大量砍伐,还有些城市的规划绿地被挪作他用。
3.5绿地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首先是法制观念有待提高。城市公用绿地被侵占、花草树木被攀折、草坪被踩压、景观遭毁坏的现象时有发生而无人过问;其次是城市园林执法队伍不健全,管理力量薄弱,管理手段滞后,赏罚不明等等。这些都是造成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落后于城市发展、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水平的主要原因。
4 建设城市生态园林的原则
4.1树立“以植物造景为主”的设计思想
城市园林的生态效益,主要取决于植物和水体的质和量;园林中的建筑、山石、道路铺装等非生物因子的生态效益,表现为负值。因此,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应着重于全面安排园林绿地的植物构成与种植结构,力求提高植物覆盖率,多层次地进行空间生态组合和植物配置,以提高单位面积绿地的绿化效益,提高园林绿化的数量和质量。
在某些地方的园林建设中,大兴土木,叠石堆山,过度的建筑、山石、道路铺装等非生物因子的堆砌,不仅提高了单位面积造价,丧失了自然之趣,更严重的是破坏了生态效益,得不偿失。
4.2加强“大树引入城市”的观念
据有关树木产生生态效益资料介绍,1hm2树木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6t,产生氧气12t;可吸收二氧化硫300kg;滞尘量可达0.9t,蓄水1500m3;蒸腾水分4500~7500t。成片树林在调节气温方面,夏季比空旷地低3℃~5℃,冬季高2℃~4℃,降低噪音26~43分贝,削弱风速效40%~60%;空气中的含菌量减少29%~65%。可见,树木特别是大规格的乔木在城市生态效益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确保“大树引入城市”计划的顺利实施,必须做好树种选择工作。总的原则是:坚持以生态平衡为指导思想,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地带性植被为特征,适地适树,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比例合理,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提倡科技兴绿,最终实现以乔木为主体、乔灌草合理配植、能发挥最大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
4.3增加城市园林生物的多样化
城市园林绿地生物种类越丰富,园林绿地结构越复杂,园林绿地系统也就越稳定,这符合“多样性导致稳定性”的生态学原则。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乔木、灌木、草坪以合适的比例搭配,有利于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提高群落的生产力和生态效益;城市园林生物的多样化,有利于丰富城市景观,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的审美情趣、爱好的需要;有利于满足城市不同环境状况的需要,符合“适地适树”的原则。
4.4建立完备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一般是由公共绿地、专用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街坊庭院绿地、风景旅游区等部分组成。相对于独立的植物群落而言,其各项生态效益的发挥水平不仅由于绿地规模和植被数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而且也随着空间距离的加大而逐渐减弱而丧失。测定表明:由一定数量的植被所构成的绿地,其生态效益存在一定的“影响范围”,表现为与其规模相对应的“局部性”。
5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措施
5.1要对城市绿化合理定位
现在有不少城市开展“城市绿化年”、“建设园林城市”、“城市绿化达标”等活动,使城市居民绿化意识迅速提高,把加速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作为创造自己美好生活环境的自觉行动。因此,城市园林绿化在城市中的合理定位,应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
5.2将城市绿化纳入建设规划
转变城市规划观念是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规划与整个城市发展建设规划协调起来,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和人民生活发展需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贯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指导思想,以普遍绿化为基础,努力扩大绿地面积;规划时既要注重城市中心地带,也要扩展市郊,体现绿色环境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
5.3遵守生态学原则协调植物生长
遵守生态学原则是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从生态学基础理论来研究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就是如何充分发挥绿色植物的功能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实现人、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存,从而推动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遵守生态学原则,要从树木多层次性、协调性等方面进行考虑。
6 宽城区建设生态园林的思路
目前,长春市园林绿化工作也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城市生态绿化体系。并且市园林局制定了在2007~2011年,按照“中心城抓改造发展,城区抓防护建设,城市南部抓景区建设,北部以新建绿地为主”的总体思路进行规划和建设。
至2006年,长春市绿地总量已达到7339.49hm2,城市绿地率达到36.5%,城市绿化覆盖率41.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6m2。宽城区位于长春市北部,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相对较小,绿地率较低,近两年改造大铁北,建设开发区,很多城市空间尚在建设或重新规划建设中,很多新建成的小区、单位还没有或很好地进行绿化建设。因此,我们应该抓住契机,结合生态园林的原则对我区绿地绿化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
(1)在城区周边大力进行防护林带建设,可大大提高绿化覆盖率,通过树木边缘效应,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2)新建成或绿化达不到标准的小区、单位,强化绿地覆盖率及绿化设计水平。对城市公共街路及绿地应保证一定的绿化覆盖率。
(3)在新增游园中树立以植物造景为主原则,大中型绿地中提高乔木所占比例。
(4)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种植抗性强乡土树种。强调基调树种,善用主调树种,以乔木为主,灌草藤为辅。引种驯化,增加长春市苗木品种数量,大力开发彩叶树种,增加地被植物(宿根花卉)的应用,提高宽城区绿化层次及水平。同时,树木种植时应尽量避免为单一造景使用大树移植,大树移植,很多时候移植成本高于苗木本身,成活率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如进行大树移植,要采取应用生根粉、抗蒸腾剂等措施。
(5)注重大树及已建成绿地的养护及保护。目前,宽城区许多绿地应该加重养护措施,提高养护管理水平,加强对绿地养护的重视及投入,使绿化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创造出适宜的人居环境。
(6)重视生产绿地的开发。近几年,长春市绿化苗木用量较大,以后的几年,宽城区还会有更大地绿化发展空间。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圃地建设,搞好自身苗木建设,使它较好地为城市绿化服务,避免因为长途运输而造成的较高的绿化费用支出,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虫害的蔓延。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针对生物防治来说,它属于一种新兴的学科,主要探究的就是景观生物群落以及与环境条件之间错综复杂的因果反馈关系的学科,不仅要探究景观结构单元组成以及相关的类型、空间格局和及生态过程之间所具有的相互作用,还在一定的程度上对空间上的格局、生态过程和尺度等方面之间的相关作用进行有相应的确定。在城市生态园林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一是斑块一廊道一本底理论;二是景观异质性理论;三是景观连接度;四是连通理论等等。
1.简述城市生态园林
所谓的生态园林主要是以生态学作为基础,并且是融入了景观学、植物生态学以及生物的防治技术等有关城市生态的系统理论作为基础,在对风景园林以及城市的绿化进行研究时可能会影响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生态园林的宗旨就是把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协调、追求和谐以及谋求可持续的发展,同时也是解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和自然有限供给之间的关系,在保证了社会经济的不断高效发展的过程中,从而更好的促进城市生态的建设以及发展。
2.生物防治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的应用
城市的绿化从而形成了城市的生态系统,它能够更好的跟随城市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在城市的园林生态系统当中的昆虫也比较复杂,其主要是表在昆虫群落当中的种群组成以及种群密度之间发生的各种变化。但是,关于化学的防治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也是越来越多,对于环境的污染也是十分的严重,并且对于人类的身体健康也是十分有影响,同时还对自然界当中的生态平衡遭到一定的破坏。然而生物的防治能够很好的克服这些问题,并且在现阶段已经是被园林植物防治过程中广泛的应用。
2.1生物防治病虫天敌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不仅生物防治的定义得到了相应的扩充,其生物防治的范畴也得到了不断的扩充。针对目前而言,生物防治在进行研究以及发展的过程中,在一定的程度上引进了天敌的增加,同时也进行散放对害虫进行有效的控制,加强对微生物农药的研制,开发与商品化为主。城市园林植物丰富的种类和充足的蜜源,为害虫天敌在一定的程度上建立稳定种群发挥了相对来说比较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的保护、利用自然天敌,一是应注意就是对天敌生存的环境条件,补充天敌的食料和寄主,进一步创造有利于天敌越夏、越冬的场所,使天敌种群能够顺利地生存、繁衍。二是,注意协调化学防治以及生物防治这两者之间所存在的一些矛盾,注意选用特异性、选择性农药或生物农药,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对天敌的杀伤。
经对天敌昆虫的引进以及使用,防治害虫上在一定的程度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在对益螨进行研究以及开展的过程中,不仅会涉及到益螨的研究和分析,还会进一步的涉及植绥螨类群、肉食螨类群等等,植绥螨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单一害螨进行捕食,还可以对一些小型的昆虫进行捕食,在一定的程度上对生物学、人工饲养以及释放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并对其进行不断的推广以应用。比如:西方盲走螨防治李始叶螨。对于优势种天敌的不断繁殖以及工业化生产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对赤眼蜂的繁殖技术研究已经是取得了国际领先的水平,同时也对柞蚕卵繁殖赤眼蜂的技术进行了创新,对于平复小蜂的繁殖以及散放防止松毛虫等大型的娥类效果十分的良好,通过人工的进行饲料防止瓢虫以及对保幼激素促进瓢虫成虫产卵进行结合利用,我国人工饲养的多种小蠢冲重要天敌蚁行郭虫的技术已经是取得十分良好的成绩。管氏肿腿蜂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可以很好的防治粗鞘双条杉天牛、杨干象以及桃红颈天牛等害虫。
2.2我国微生物农药的发展
我国在微生物农药的研究以及开发都一直十分的活跃,并且在“九五”期间对生物农药的研究更加的深入,并且也已经把生物技术开发生物农药选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关于BT类作为代表的细菌杀虫剂已经是其主导的产品,在投入到城市园林绿化当中的主要有日本金龟子芽抱杆菌对蟒槽发挥杀虫作用以及苏云金芽袍杆菌对鳞翅目的幼虫有较强毒性,之后又发现了该种菌的不同类型菌株对双翅目以及鞘翅目等七个目的的昆虫也有着不同程度的杀虫活性,在当前国际中生产量最大的就是苏云金芽抱杆菌,同时也是在城市园林防治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微生物杀虫剂。
昆虫病毒杀虫剂在一定的程度上为“病毒―微生物复合杀虫剂”中的主要复配剂,结合园林绿化植保报道的过程中为松毛虫细胞质多角体病毒以及在一定的程度上具有着比较快速作用的BT杀虫剂进行有效的配合,结合相关的林间试验的表明,不仅要比单施BT发病快,还能够让松毛虫在一定的程度上都会保持着低密度。针对昆虫病原真菌杀虫剂而言,其主要是应用的就是球孢白僵菌在一定的程度上进行规模性的防治松毛虫、开展卵孢白僵菌防治地下害虫。结合相关的一些报道,EB一82灭蚜菌为蚜虫病原真菌毒力虫霉的发酵制剂,其主要的代谢产物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其杀虫组成的成分是一种醋溶性街醇类化合物,不仅击倒蚜虫的速度相对来说比较快,还能够杀害叶螨。转基因以及天敌等方面的生物农药,比如:例如高效方面的研究、新型苏云金芽抱杆菌方面的研究、重组昆虫病毒杀虫剂方面的研究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了比较满意的进展,在不久的将来,一会会进入有序的开发。
2.3在园林当中的应用
关于植物源杀虫的物质是在天然产物尤其是植物当中寻找出的杀虫活性的物质,其主要就是次生代谢的物质,同时它也是植物自身防御以及昆虫适应演变一同进化的结果所在,在很多种的次生代谢物对昆虫的变现是在杀毒以及行为干扰等作用。关于此方面的研究是比较迅速的,并且对苦皮藤、沙地柏、马桑以及苦参等很多种的杀虫植物进行了研究,从而开发出了百分之零点五的楠素杀虫乳油、百分之二十九的油酸烟碱氯氰乳油以及百分之零点五的羊角扭水剂等。
随着高线技术不断的发展,不仅分子生物学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信息技术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发展和普遍的应用。给生物防治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转微生物杀虫基因抗虫植物在一定的程度上具有农药特性,而美国的环保局早已经将其进行了确定,并且列人农药范畴,针对转基因抗虫植物而言,只能够在抗虫农作物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以及应用,BT抗虫基因在一定的程度上成功的被人为的转到落叶松、苹果等相关的树木,还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结束语:在自然的生态系统当中,生物和生物之间是有着相互适应的过程中,通过对植物、害虫以及天敌间这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一定的程度上导导致害虫的种群一直都围绕着低平衡的密度进行相应的波动,从而使得某一五中在生物群落当中来维持一定的种群密度,从对于这种密度就称作为平稳的密度,这种现象就称之为自然的控制。然而关于种群维持在平稳密度的过程就叫做自然条件的过程中,同时也是生物密度制约因子的结果。为了能够更好的达到城市园林的生物防治,必须要强调以整个城市原理生态系统当中生物群落每个功能团作为条件单元的基础之上,通过对本地的有益生物进行保护,来不断的改善以及增强有益生物的因此,从而长期有效的防止有害生物的危害以及暴风,这将是城市园林病虫害生物防治发展的核心所在。
参考文献:
[1]闫淑君,洪伟,吴承祯. 生物防治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的应用[J]. 福建林业科技.2003,12(24):103-106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文中明确提到加强生态园林建设,提升城市绿化功能。生态园林设计在一座城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有力地改善和提高城市的环境和人文内涵。目前生态园林设计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园林设计要想完美,不仅要符合市民的审美要求,得到专业人士的认可和肯定,而且更要作为经典为人们铭记和借鉴。因此,探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与规划的问题与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我国当前生态园林设计中建设与规划的问题
①行政力量干预生态园林设计。在生态园林的设计中,经常有许多因素搀和进来,比如:行政力量,许多设计会因领导的个人喜好被改变或者是全部颠覆。为了尽快的出“政绩”,许多不合时宜的生态园林设计产生。②公民参与的机会低,参与的意识也很弱。我国的政体是人民民主,因此国家的权利属于人民,人民有参与的机会和权利。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公共事务有政府管理,公众参与的机会很少,包括城市公共生态园林的设计。长此以往,公众的参与积极性就会降低,参与的意识也就会越来越弱,社会批判的精神更难以形成。③设计师的素养有欠缺,自我的表现力差。生态园林设计是设计师的自我的产物,因此设计师素养以及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作品设计的水准。但是,当前许多设计师的专业知识、艺术的天分以及直觉仍有不足,因此设计出的作品质量也就可想而知。许多设计师往往缺乏独创性,总是模仿前人的作品,不能从实际出发,对该地的气候、地理、土壤、水文状况视而不见,因此设计出的作品缺乏地方特色,缺少生机。
2 生态园林设计中建设的建议
2.1 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
作为一名领导者一定要保持冷静,用理性去引导自己的行政,不能仅仅用自己的喜好去衡量一部设计。同时也该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用专业的眼光衡量一部设计作品。实事求是,对好的设计要肯定,对设计欠佳的作品要提出意见,让其改正。一部优秀的生态园林设计应该包括以下几个要素:构图讲究到位,与时俱进,绿化量要足,施工精良,同时要展现一定的文化品位,体现人文关怀。一定要克服浮躁和盲目,杜绝商业化和文化的炒作。同时,不能铺张浪费,要节俭朴素,摒弃过分的修饰和雕琢。
2.2 完善生态园林法规建设并加强实施
科学完善的生态园林规划设计作品应该予以肯定和保护,并在长时期内纳入法律保护的范围内。这样才能确保规划设计的连续性,才能更好地促进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地发展。为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快完善生态园林规划设计法规建设的脚步,并切实的实施这些法规。
2.3 生态园林规划设计者应该加强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一部设计作品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完善,是由设计者理论知识的广博度和专业技能的熟练度决定的。因此要加强学科建设,定期开展培训和指导,培养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设计人才,这样才能在根本上解决问题。除了增强设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外,还需要培养设计者的社会责任心。一名设计师仅仅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4 设计师在具体设计方面
提高节能意识。在园林的设计中,要始终秉持环保节能的观念,因此一些不必要的装饰应该去除掉。同时,应该将地形、季风和光照考虑在内,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设计园林景观应体现生态文明的人居环境,以创建宜人景观为核心,为了营造良好生态效果,应少使用大铺装、大草坪,而多使用乡土树种。为了能够切实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可增加植物层次,深化景观的视觉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努力在人工环境中显现自然。继承发扬传统设计思想。在寻求中国园林文化形态的过程中,园林设计师应挖掘古典园林艺术中的精华,并将本土优秀文化传统继承。设计园林时,可在当地特有文化的基础上,吸收欧美园林设计风格,将具有创造性的作品开发出来。再现地域景观。一个地区所具有的历史文脉、人文特性、以及自然景观等都彰显出该地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的内涵为当地人的审美观念和行为活动方式、文化脉络、历史演变、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等。景观类型都是周围区域的演变与发展相互联系的,并非孤立存在。园林景观应根据小到场地周围人文条件和景观类型,大到一个区域,将水、风、阳光、地形等具有当地鲜明特色的自然因素融入园林设计中。
最后,要培养发展意识、要用发展的目光设计生态园林,注重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要留够足够的设计空间给未来城市的发展,要有预见性,对未来的发展要有一定的认识。
3 结语
2012年11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修订了原有国家园林城市建设的相关文件,提出了建设生态园林的建设目标和评审、考核办法。建设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办法”和“标准”的修订,代表了我国的城市建设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建设目标与重点由“园林”到“生态”。
1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内涵
城市,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在城市的建造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在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当前时代,寻找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点,打造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生态园林,其功能表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升为重点建设内容和法制管理阶段,体现了人、生态环境构建高度和谐统一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实施建议
与“国家园林城市”相比,“生态园林城市”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环境优先、系统性、工程带动及因地制宜五大原则。以辽宁省大连、沈阳等典型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为例,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方面有一些典型的特色与经验,值得引发生态园林城市建设领域的思考和借鉴。
2.1 政府重视,形成合力
领导重视,形成共识,这是进行城市生态建设的起始点。各级政府应该将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列入城市建设发展总体规划和政府工作计划当中,建立好相应的组织机构、构建主管领导重点抓、承建单位领导亲自抓的管理方式,明确建设目标与责任划分,完善相应的制度管理机制,发动社会各界的力量,政府重视,形成合力。例如辽宁省大连,大连市于2008年启动了生态市建设,以蓝天、碧水、绿地、青山工程建设为载体,发动了社会各界的力量,市委市政府倡导的“党政机关干部星期六义务奉献日”活动,使数十万党员和机关干部加入到城市绿化活动中来。退休老工人、街道老大妈及红领巾护绿队伍相继成立,义务护绿大军迅速发展到10万人,并成为广大市民公共行为的准则。
2.2 尊重自然、彰显特色
现在,很多城市建设在园林绿化方面没有结合当地的自然植被,不是在“发扬传统”的口号下抄袭苏州或皇家园林,就是在“现代化”的口号下复制意大利罗可可梯坛园或法国平面几何式园林,因此应呼吁各市在城建过程中:尊重自然、彰显特色。生态园林建设的过程,不是破坏原有自然的过程,其实质上是人与自然的更和谐统一的过程。例如辽宁省沈阳市:沈阳市在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工作中,依靠自然植被资源打造8条特色花街,并将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与城市水资源结构相结合,构建了“三环、三带、四楔、南北绿廊”的绿化格局。居民区园林建设树种选用乔木5年生以上、灌木3年生以上,适合北方生长,长势健壮,枝叶茂密。在绿化工作中十分注重居民参与,绿化种植品种在充分征求居民意见的前提下进行选择,主要以居民喜欢的不挡光的灌木为主。种植地点根据居民的生活需求,在日常活动的广场,休闲椅等周围种植一些有遮阴作用的乔木,方便居民活动。
2.3 规划优先,多元投资
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需要有宏观的建设规划。其中,最难的问题是建设资金。当前,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能力有限,必然会导致整个城市生态园林建设进程缓慢。因此,要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拉动资金投入,包括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资金的盘活,能够促进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反过来也能依靠良好的生态园林环境带来更多的游客与商人。生态建设需要规划和资金,这是各个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新动力。
例如:辽宁省鞍山市继成功跻身“国家森林城市”后,鞍山市再次向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进发。全市以“让园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绿色”为主题,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绿色生态环境建设管理整体水平,全力打造“千山脚下园林城、万水河畔新鞍山”。2013年,辽宁省鞍山市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鞍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的共同努力下,从宏观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园林建设的高度,通过详尽的调查和大量的研究论证,启动《鞍山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规划(2013――2030)》规划,为全力推动鞍山市城市面貌改善、城市功能提升,深化鞍山市新一轮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描绘出了宏伟的蓝图。
再如:辽宁省引入辽宁荣昌集团投资13亿元建设蒲河生态休闲走廊工程。项目依托临近沈阳、抚顺两市的区位优势和生态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满清历史文化和雷锋红色文化,打造了“蒲河生态休闲走廊”,体现了生态环境优美与人文内涵丰富结合的生态园林建设构想。
参考文献:
记得在美国大片《后天》中,描写了一场由于人为因素而造成大自然对人们生活造成严重破坏的“事故”,而2005年的印度洋海啸则似乎是真实《后天》的翻版,肆虐的海啸转眼间冲垮了海滩旁边稀疏的防护林,进入到城市里面,只有在这一刻,人们才真正感觉到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渺小、多么微不足道,而这一切灾难的产生,人们自身又怎能逃脱干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作为物质的积累,文化的结晶,其规模也迅速扩大。相应地出现了空气污染、水体污染、热岛效应等不利于人们生存的诸多因素。
1.当前城市环境问题
1.1城市气候
由于城市下垫面多数是水泥或沥青铺装的街道广场和由疏密相间的高低错落的建筑群形成的屋顶和墙面,以及城市雾障而使热量不易扩散等,形成城市气候有以下特点:气温较高,空气温度低并多雾,云多、降雨多,形成城市风,太阳辐射强度减弱,日照持续时间减少。
1.1.1大气污染
二氧化碳的含量,由一般平均含量0.03%(按体积)增加到0.05%-0.07%,局部地区可高达0.2%;有毒气体也大量增加,光化学污染:臭氧、二氧化氮、乙醛、过氧酰基硝酸酯等影响严重;粉尘及有毒的重金属颗粒,如铅、锡、铬、砷、汞等以及一些放射性物质都有所增加。由于城市中的微尘、煤烟微粒以及各种有害气体,有许多是吸湿性核或冻结核,使水汽凝结形成城市雾障。
1.1.2热岛效应
城市下垫面多数是水泥或沥青铺装的街道广场和由疏密相间的高低错落的建筑群形成的屋顶和墙面,人为的建筑物面积占绝对优势,植被相对较少,消耗于蒸腾的热量少;城市上空污染物质多,产生了保温作用,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市区风速较弱,热量的水平输送少;同时城市下垫面的热容量也较大,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城市内部的气温常比周围高0.5-2摄氏度,湿度低、地表辐射少、风速小,从而出现热岛效应。
1.1.3城市风
“狭管效应”使风速增大,建筑物阻挡,摩擦减弱风力、改变风向。
1.2城市的水和土壤
1.2.1城市的水
随着城市工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剧增,城市所排放的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城市地面径流,造成城市水源的污染。当大量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其含量超过了自净能力,使水质、物理、化学、生物群落变化,降低使用功能和价值。河水水质和地下水水质变坏,尤其是饮用水水质下降,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繁殖。
1.2.2城市的土壤
由于城市建设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改变了土壤原来的结构,使土壤一般缺乏完整的发育层次,在此环境中的树木生长不良,易发生风倒。许多园林树木地下根系发育不均,地上茎干易弯曲不直,高、径生长缓慢,甚至容易表现枯黄、早衰,开花结实较少等现象。用以栽培花卉,表现为黄瘦,生长不良,另外还有以下土壤污染物:有机物质,氮、磷化肥,重金属,放射性元素,污泥、矿渣、粉煤灰,有害的微生物等都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严重的损害。
1.3环境噪声
随着城市工业,交通运输业等的飞速发展,城市噪声来源增多,噪声分贝增大。
2.生态设计理念的内涵
生态设计定义: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如互惠共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竞争,化学互感作用等)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能够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空间、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生态园林的科学内涵在于:(1)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2)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化率,调节小气候,吸收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涵养水源,增加空气湿度,衰减噪声,调节生态平衡;(3)美化景观、在绿色环境中提高艺术水平,提高游览观赏价值,提高社会公益效益,提高保健休养功能,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游憩、娱乐需要和人们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
3.生态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3.1生态园林中的生态学原理
3.1.1坚持以“生态平衡”为主导,合理布局园林绿地系统
生态平衡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其含意是指处于顶极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此时系统内的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与协调,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达到相对平衡,系统的整体效益最佳。
3.1.2遵从“生态位”原则,搞好植物配置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选配,实际上取决于生态位的配置,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系统景观审美价值的高低和综合功能的发挥。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现在全球在城市建设中都会进行生态园林的建设,这也是现代人们追求回归大自然的最主要的体现之一。让人们在高速发展的城市中体验的大自然带来的舒适是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重要体现不仅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人们闲暇时间的乐趣还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所以建设一个生态园林城市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程。
一、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重要性
城市进行规划是最为主要的部分就是生态园林的建设,它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之一不仅对人们的生活环境进行了改善池让人们意识到大自然对我们的重要性。生态园林发挥的作用不仅可以给人们提供更好的工作还可人让人们在工作和生活的时候有个良好的休息环境改善现代城市的生态水平更好的推动现代经济向前稳定的发展在多方面生态园林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原则
1、生态性原则
植物园生态建设不应仅仅满足于人们视觉欣赏需要,还应作为城市区域生态系统的支持核心。因此,植物园生态园林建设应贯彻生态优先原则,同步参与园区的项目规划和建设过程,而不是工程建设后的补漏和修饰。生态绿化在追求完善生态效应的同时,对绿地整体空间进行合理规划,构建多种多样的生态景观,形成社会、经济、文化与自然高度协同的复合生态系统。绿量是植物园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生态建设不仅要提高绿地率,也要通过乔、灌、藤和草的复合群落结构,提高叶面积指数。尽量合理选用阔叶常绿树种,提高植物群落的制氧功效,同时注意选用对环境污染具有不同特殊功效、且对人体有益无害的植物,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植物的生态效益。
2、物种多样性原则
物种多样性不仅体现了群落或环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和均匀度,也反映群落的动态性与稳定性,以及不同的自然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物种多样性既是增进绿地自然化的前提,也是提升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基础。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对环境的保护起着巨大的主导作用,凡是生物种类多样化,组成结构越复杂,群落占有生态空间愈大,食物链关系越复杂,它愈具有完整高效的内在调节机制,其稳定性也愈大。在时空条件、资源利用等方面,一个稳定群落的各种群趋向于协调互补而非直接竞争。因此,保持“物种多样性”,模拟自然群落结构,构建物种多样和结构合理的园林植物群落,是植物园生态园林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
3、因地制宜原则
在植物园生态园林建设中,应根据土壤、环境及建成群落与园区环境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因地制宜,创造植物适生生境,提高绿地自我维持机制。重视园林植物与景观构筑物的协调、遮挡、修饰和相互映衬功能,将构筑物空间和绿地景观融为有机整体。针对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因时制宜,保持绿地景观的相对稳定和季相变化,避免盲目沿袭异地或国外园林绿化模式。尽量选用当地的乡土性植物,由于这些乡土植物是在当地气候环境条件下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因而具有极好的适应性和较佳的稳定性。
4、地域人文性原则
植物园生态园林建设应坚持以园林美学思想为指导,坚持以植物造景为主,将园林景观、民俗风情及人文景观等融入到园林景观中,使植物园绿地系统具有地域性和人文性双重特征。利用园林植物丰富的内涵和寓意,通过合理种植设计,可在游览观景区将园林植物的寓意和韵味予以表达,丰富和提升植物园生态绿化的文化内涵和功能。创造意境,烘托环境氛围,增加绿地文化品位和高雅意境,实现功能、形式和意义的三者统一,满足市民和游客的休闲游憩和身心健康的精神需求。
三、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策略与建议
1、保证园林的多样性
生态园林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多种多样的生物,生物的多样性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欣赏价值提高群落的稳定行构成许多种的群落美景大大的提高人们的观赏性和审美的需求。根据多种多样的生物种类形成相互不同的植物景观这样能更好的体现出植物群里带来的观赏效果和生态环境。在对城市进行绿化建设时要选择品质优良的树木进行栽种并且还要多培养新的品种多驯化些具有观赏性的动物丰富种植的物种形成丰富多才的景观。此外要有效的利用种植范围的环境增加种植的数量建立植物群里的生态园林。在种植时应首要注意的是厂定要选择合理的植物栽种这样才能保证形成城市特有风格形成多种不同的欣赏景观。尽量选择容易成活、生命力顽强和生长周期短的植物对景观的设计要求也是要有一定的要求不能让景观的植物过于单一不同的植物相互穿插,形成层次分明的效果始人们的观赏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从而实现生态园林的最主要的意义,为我们的城市构建一个丰富多才的美丽风景线。
2、将美学元素融入到生态园林中
生态园林中一个最不可或缺的元素就是美学不是简单的对生态园林进行简单的美学设计注态园林的美学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运用科学的方法在加上美学艺术艰据每个植物的自身特点用美学艺术的技术让景观产生的美感更加的立体更有欣赏性,让生态园林的景观效果达到最高的欣赏价值。现在各国的园林设计的发展趋势逐步向着贴近自然、城市森林化、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使用园林住哪个的美学设计出不同植物之间的美感,突出的表现出科学与艺术两者相融合的好处。在进行美学设计时不同植物相互配合能直接影响到园林的观赏性和发挥的功能,并且使用科学中的知识让植物在生长的阶段就给人们带来观赏性。
3、规划设计生态景观
在进行城市的绿化景观设计时一定要注意当地的环境情况要种植适应当地环境植物要注意当地传统文化的保护尊重当地的文化和民间的习俗在这些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城市的园林景观不仅符合城市的特点还能发挥出园林景观的独有魅力。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该把多面的因素都要考虑到位并且要与当地的特征相结合选择的植物要适合当地的环境生长还要符合景观设计的要求,这也是景观设计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多种植当地特有的乡土植物不仅材料的成本低还能适应当地的环境并且能体现出城市的特色。在对园林景观设计时要既要具有时代特征的植物也要融入当地的乡土植物这样才能达到建设城市生态园林的意义。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设生态园林就是解决现在环境问题的最好办法,园林建设与现代科学相结合不仅在给人们带来美景的同时也环境的改造起来的重要作用广泛的建造生态园林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乐趣,同时也对人们生活环境质量大幅度的提高,从而达到人们所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洪建健康、和谐的社会。
参考文献:
[1]胡德萍周雪非本报首席记者吴剑.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优化城市人居环境[N].宜春日报,2010-07-19001.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0271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在居住生活方面更加重视生态环境问题,推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成为当前城市规划建设的主要方向。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在实际的规划实施过程中,往往有着相对更高的要求,必须坚持以科学理念为指导,进行系统的规划,才能真正实现生态环保、绿色可持续的城市功能性要求。
1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相关概念分析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也就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生态学原理对城市建设进行规划建设,主要是通过对城市绿地系统等方面的完善,有效地防治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废弃物污染、水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通过生态园林建设技术的合理运用,促进实现人、城市以及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生态园林城市的具体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城市区域生态系统与城市建设发展在发展形态与发展体系上相协调,城市功能、布局结构等科学合理,具有较强的生态平衡功能;第二,城市建设过程中,绿地建设布局分布合理,城市内部的导风、水系、大气等环境良好,生物物种相对较为丰富,对于城市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保护相对较好;第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为完善,城市内部绿色交通、绿色建筑应用普及,在各类建设过程中普遍采用先进的绿色节能技术以及各种低能环保耗材技术。
2当前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一些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推进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影响了生态园林城市功能的发挥,具体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城市生态规划不合理。当前,很多地方都在积极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但存在不少突出的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城市生态规划不科学,有的没有根据城市所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等实际情况编制完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这直接导致了城市生态园林建设过程中缺少目标方向和长远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具体推进实施;第二,城市生态布局不够科学。很多地方在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着绿地面积小、城市绿地率不高的问题,公共性绿地面积相对不足、分布不均匀,城市道路绿化效果水平不高,城市绿化难以满足形成相对稳定生态系统的实际需要,现有的城市绿化植物种类不够丰富,等等。这也是推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三,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管理投入力度不足。很多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为落后,在城市建设管理方面,还没有积极地转变理念,也难以拿出足够的资金投入到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方面。这类问题在很多地方普遍存在,要求必须进一步转变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管理理念,尤其是应该妥善处理好生态环保、城市建设以及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
3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推进实施对策
31科学规划城市生态绿地系统
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建设,首要关键工作应该是对城市生态绿地系统M行科学的规划。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实际要求。首先,应该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对生态园林建设的总体规划、绿地系统规划等具体规划内容,进行科学的规划设置,合理布局各类城市绿地,指导城市绿地建设。重点是科学合理地划定城市绿线,强化对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保护,实施生态修复,开展城市废弃地、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积极地推进城乡一体的绿地生态系统构建,打造更加科学合理的生态空间。其次,应该注重对城市绿色公共空间体系进行合理布局,按照城市建设实际需要以及所处的地理、气候环境等,进一步改进完善城市内部的林荫系统、绿道系统、滨水景观、公共绿化,进一步提高城市绿色空间建设水平,尽可能地打造成类型丰富、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城市绿色空间体系。
32明确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工作重点
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方面,首要工作在于应该积极转变城市建设理念,进一步明确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重点,明确城市建设规划的努力方向,特别是突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围绕大气污染防治、垃圾处理、绿色出行、黑臭水体治理、水体水质达标率、自然降水回渗率、热岛指数、林荫停车场建设等有关要求,开展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总的来说,就是要提升城市生态功能,通过开展生态修复,依托城市山体修复、水体综合整治和修复、湿地修复、采矿及塌陷修复,对原有的生态环境破坏进行全面的复原。进一步拓展城市内部的绿色公共空间,例如可以通过建设水、路、绿三网并行的绿化新模式,打造宜居品质的城市。不断构建科学合理的绿色生态网络,统筹城乡协同发展,促进城市内部的水系、园林绿地同邻近区域山林、河湖、湿地等有机融合,构建整体生态网络体系。
33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水平,推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提高生态环境建设水平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具体实施中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科学布局城市建筑组团和绿地,强化对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控制,在城市建设中形成良好的气流循环。积极推广各类绿色清洁能源,加强对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扬尘等的排放总量和浓度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空气污染指数。开展建筑施工、交通、工业和社会噪声整治,在城市快速路、主干道等合理规划城市道路,控制噪声污染。开展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确保城市建成区内的生物多样性趋于丰富。加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通过实施湿地保护利用规划、建设湿地公园等,进一步改善湿地生态环境。注重强化对生态敏感区域的保护,确保自然地貌、山体、植被、水系等生态敏感区域得到有效保护,实现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
34进一步完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管理体系
对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管理体系进行完善,是推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关键措施。首先,应该注重完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有关制度规定,关键是严格实施城市绿线、蓝线等相关管理制度,划定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绿线、蓝线,强化对占绿毁绿等违法行为的调查处理。其次,应该进一步加强对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资金保障,尤其是应该增加园林绿化建设维护专项资金,把生态园林城市绿化建设及养护等有关费用纳入财政预算,重点的生态园林工程建设项目资金应该加强保障。最后,应该注重进一步提高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科研能力和信息化建设,加强生态园林建设的科研投入和人才引进,建立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数字化信息库、信息与社会服务信息共享平台,强化对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动态监管,促进提高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整体水平。
4结论
推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关键应该以城市生态绿化建设作为重点,以加强植物景观设计作为重要手段,以改善城市居住区环境作为重要内容,进一步优化改进城市园林规划水平,进而促进城市建设水平的持续改进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磐岩生态园林城市:用顶层设计来保障城市各要素的协调发展[J].城乡建设,2016(3)
一般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过程中,植物作为园林中的重要构成元素,植物生态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合理、科学地指导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提高植物群落建设的质量,构建多重目的的生态系统,从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 城市园林建设中应用植物生态学的重要性
随着城市生态的深入研究,人们对周围环境关系进行了再认识,城市园林的功能与作用也发生了极大变化,由传统的游览观赏、文化休息和卫生防护转变为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等。在这种新形势下,城市园林的范围也得到了一定的扩展,将城市及其郊区等作为整体进行综合规划,从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绿化发展[1]。在城市园林建设过程中,将市区和郊区连接于一体,形成完整的规划,需要结合城市当地的植物资源和生态条件,采用先进技术,结合生态原则构建城市园林。
2 城市园林建设中植物生态学的应用
2.1 植物选择
城市绿化的前提和基础就是植物,城市园林生态功能和美观的实现需要依赖植物,因此,需要重视植物的配置、选择和引种驯化。当前城市对绿地的要求越来越高,应重视生态,严格遵循植物生理生态规律,科学选择植物,从而达到城市功能的要求。首先,在生态功能方面。目前,部分研究人员多对城市植物多样性的发展、保护、评价和调查等方面较为重视,以此保障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同时,在城市园林建设过程中,需要重视生态群落的构建,如防护绿地与公园用地建设,以此保证生态群落的稳定性,形成特色景观的城市。其次,在观赏功能方面。城市绿地建设的基本功能就是观赏功能,由于人们对于美的追求越来越高,因此,植物的选择成为了动态持续的过程。当前大部分人员开始研究蕨类、观赏草、菜叶植物等植物的应用,以此满足立体绿化和湿地等不同绿地类型的需要。一般而言,在城市绿化植物选择的过程中,行道树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如隔音、屏障和庇荫等生态功能以及塑造城市特色,因此,其选择需要高度重视[2]。由于城市生态环境具有多变性,绿化功能的要求日趋多样化和复杂性,这要求行道树树种具有多样性,因此,在选择树种的过程中,主要以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从而保证景观格局的丰富性。
2.2 居住区绿地建设
城市绿地主要是指配套绿地和非配套的其它绿地,其中配套绿地包括城市中的道路交通用地、工业用地和居住区用地等,总量达到城市绿地的50%~70%,是城市绿地系统的基础。居住区绿地作为配套绿地中的一种类型,其占据较大的比例,并且居住区绿地的植物具有丰富的种类、灵活的布置和多样的功能,需要重视植物生态效益的评价、配置和选择等。如生态效益评价是居住区绿地生态效益的重要内容,对植物景观的配置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有利于促进居住区绿化的改进。又如在景观配置方面,强调景观的自然化、多层次以及自然群里的立体化与模拟,从而有效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保证植物群落的健康。
2.3 公园建设
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内容就是公园绿地,其是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也是衡量绿地质量的重要标志。一般公园分区、规模和性质等方面的不同,植物配置方式也不尽相同,以生态公园为例,其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种类。相较于城市其它绿地而言,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一种类型,其植物种类更加丰富,生态功能更为多样化,植物群落结构十分复杂,具有良好的美化效果。同时,城市公园植物群落的演替、季相变化和树种组成等是景观生态系统的重要内容,因此,需要将公园的生态及其教育作用加以充分发挥,构建城市生态公园。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公园建设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公园的生态环境环境较为恶劣,受人为因素的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植物的生理、群落结构、种群结构与个体结构等。
3 结语
城市绿化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其与植物生态具有重要的联系,城市园林的管理、建设、规模和布局等方面需要满足城市的实际需求。因此,在城市园林建设过程中应用植物生态学时,需要从植物选择、居住区绿地建设、公园建设等方面加以考虑,科学应用植物生态学原理,从而保证园林的可持续建设,促进城市的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