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传统文化与经营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0-00-01
一、花山区文化发展现状
(一)文化企业数量逐年增加。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发展规划,挖掘文化资源,优化产业结构,为我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文化企业逐步做大做强。据2013年底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我区共有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6家,规模以下文化企业555家,个体户1498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和规模以下文化企业数量均居全市首位,山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市文化企业中规模最大。
(二)文化产业招商成果明显。坚持产业转型,以将文化产业打造成我区战略性支柱产业为目标,拉开了文化产业大招商的序幕。以软件电子商务项目为主攻方向,积极对外招大引强。
(三)文化结构调整日趋完善。坚持文化产业发展与城市空间布局、生态环境美化、传统产业提升、历史文化传承相结合原则,按照以文化园区为龙头,以濮塘休闲旅游度假为核心,以大华、欧尚商圈为重点,依靠资源优势,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融合,让“吃在花山、玩在花山”成为现实。一是加强了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以濮塘优质生态资源为依托,以休闲旅游度假项目为载体,全力提升魅力花山。积极对外开展休闲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二是加强了文化与商业的融合。紧紧依托现有商业,积极谋划新的商圈,注入新鲜血液,提档升级,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重点是围绕大华商圈开展工作,对区位条件好,人员密集,具备成为次核心商圈有利条件的欧尚、红星美凯龙商圈,邀请部分专家制定了详细的商圈规划,成立了商圈商会,以商引商,积极对外开展活动。三是加强了资源的整合。对辖区现有资源予以清理整合,促进产业均衡发展。充分利用矿院现有厂房、办公楼等,修旧如新,以文化创意、教育培训为主题,打造全新的多功能复合型产业园区。
(四)文化品牌挖掘效益凸显。对花山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的剪纸、霍里羊羔等传统文化项目进行深度挖潜和提炼,初步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产业化发展。2014年,花山剪纸被列入第四批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后,花山剪纸大师张学华被评为安徽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月13日,“花山剪纸”登上央视《消费主张》栏目。3月5日,“花山剪纸”亮相市文化庙会,展示台前人山人海,“花山剪纸”也开始作为纪念品走出市、区,走向全国;举办文化节、东苑pk赛等多元化、系统化的文化活动,使文化品牌深入民心;举办乡村旅游节、互联网大会,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人走进濮塘、走进花山;加强精品创作,2012年,根据杨蓉事迹创作的小品《最美女孩》参加了市内外多场演出,为我区精神文明建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社会效益明显。2013年,通过打造方言电视系列片《小区人家》,创作《幸福花山》等歌曲、舞蹈,宣传花山、推介花山,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从而带动文化消费,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二、花山区文化产业的存在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区的文化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对照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形势和经济与城市转型升级的目标任务,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为:
(一)文化产业项目的管理体制不顺。总体来说,区文化产业发展缺乏专门的职能机构,更没有设立常设机构,无法统筹协调重大项目招商、签约、整体规划等,无法掌握第一手资料。
(二)文化产业方面的人才极其匮乏。经营管理欠缺懂文化的人,文化人又不懂经营管理,这就导致了企业和文化对接的时候出现一些问题。文化产业缺乏既有宽广人文视野、又有精深产业理念的复合型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尤其是缺少一批顶尖的领军人物式的创意人才。
(三)文化产业竞争力亟待加强。我区文化产业虽然数量增加很多,但多数还是传统文化产业,规模以上的文化龙头企业增长较少,产值增长尚待提高。新型的文化产业起步较晚,还未形成规模,文化产业竞争力不强。
三、花山区文化产业发展思路与建议
在新的形势下,全区文化产业发展将紧紧围绕打造“经济强、民生富、文教兴、环境美”的魅力新花山目标,站在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经济和转型发展的战略高度,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提升区域的经济实力。今后,我们将主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机制。把文化产业发展目标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把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年度考核内容,狠抓落实;建立分类分层调度机制。定期交流和通报文化项目进展和文化企业扶持情况,及时掌握文化旅游项目实时进度,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建立经费保障机制。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逐步增加,用于以项目补助、奖励等方式培育壮大各类有发展潜力的文化企业和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企业长期融和形成的产物,包含价值观、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等内容。企业文化重视人的因素,强调精神文化的力量,希望用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形成一种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凝聚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企业员工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而努力。但是我国许多企业并没有形成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认识。
一、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企业文化的发展现状来看,虽然有些企业在实践中成功的运用了企业文化而发展壮大,但是大多数企业的企业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企业文化的培养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综合看来,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只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忽略企业文化的内涵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的形成是将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通过提炼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这其中渗透着创业者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凝结了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集体形成的经营理念。将这些理念和价值观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才是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如果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内在价值与理念,这样的企业文化是没有意义的,难以持续的,不能形成文化推动力,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
2.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使企业文化脱离企业管理
有些企业家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要塑造企业精神或企业的圣经,而与企业管理没有多大关系。这种理解是很片面的。企业组织属于实体性组织,它是要依据其生产经营状况和一定的业绩来进行评价的。精神因素对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企业生产效率及企业发展固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影响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它是渗透于企业管理体制、激励机制、经营策略之中,协同起作用的。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价值观是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的,并与企业环境变化相适应的,因此企业文化不能脱离企业管理。
3.将企业文化视为传统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直接运用
这种观点认为企业文化就是用文化来管理企业,如有些企业家认为应该用儒家学说来管理企业,还有些企业家认为应该用老子学说来管理企业。虽然说我国的传统文化思想中充满了哲理与思辩,可谓左右逢源,但在用于指导企业管理实践时,需要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行为准则和经营理念。另外,我国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不利于企业创新和企业发展的因素,如知足常乐、枪打出头鸟等,这些都是抑制企业创新的隐型杀手。
4.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个性化
我国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各方面都大体相似,缺乏鲜明的个性特色和独特的风格。企业文化是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该企业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的个性化表现,每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面对的竞争压力也不同,所以其对环境作出反应的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的方式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不是标准统一的模式,更不是迎合时尚的标语。
二、加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发展
虽然某些著名企业(如海尔)成功运用企业文化成长壮大,但是针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些企业应重新审视自己,塑造与变革企业文化,从而使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确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适应激烈竞争的环境。
1.在理论上要加强企业文化研究
首先,要探讨我国企业文化的基础理论,研究企业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企业环境、企业发展和企业创新的关系等,提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理论;其次,要加强企业文化的测量、诊断、评估等应用研究,从而推动企业文化实践的发展;再次,要加强企业文化的追踪研究。企业文化的塑造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作品,它要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变化而作出及时的调整和改变,才能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企业要针对自身特点,提炼核心价值观
一个企业选择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是创造企业文化的首要问题。一般来说,一个企业选择核心价值观应考虑下列因素:(1)根据企业性质,判断企业文化的类型。比如商场可根据本身的经营特点提倡“顾客至上、一切为顾客服务”的价值观;IT行业则要体现坚强、乐观、进取心强等特点。(2)要考虑企业的成员及其构成。个人的价值观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相融、互补,还是互斥,这些关系错综复杂,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价值观能否为每一个成员所接受。(3)考虑企业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民族文化、法律等方面。例如,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气氛会影响成员对企业的关心程度,社会传统文化对人们改变旧观念、接受新价值观念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影响。
3.通过培训和建立激励机制,使员工接受新的企业文化
在企业文化的变革与创新的实施计划安排就绪后,就要督促员工参与学习和培训。通过专门的培训,让员工知道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有什么作用,企业为何及如何实施文化塑造与变革,新的企业文化对员工有什么新的要求,认识企业现有文化状态与目标文化的差距。
此外,通过建立激励机制,把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结合起来,要考虑员工的需求,让员工明白企业在鼓励什么,在反对什么,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总之,企业文化对于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对我国企业文化的塑造与变革要立足于我国文化的背景,并结合我国企业管理实践和现代化进程,同时借鉴国外关于企业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企业文化,以推动我国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指的是企业员工在经济活动中所共同具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外显于企业风貌,内化于员工心中的以价值观念形态为存在模式的一种意识形态。在中国正式步入市场经济轨道之后,我国企业将面临全球性的市场竞争,要在激烈的市场中稳操胜券,除了靠增强产品竞争力,更主要的是靠人才和品牌的竞争。而人才和品牌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的竞争上。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就举足轻重,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战略性措施。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在企业的生存、竞争、发展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要使企业具有行之有效、成功的企业文化,文化建设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它直接决定着企业文化的效能空间、企业文化是否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1.能够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意识
知识经济是以高科技为代表的技术知识和以科技为首构造新的生产力系统。这个新的生产力系统的核心是以智能为代表的人力资本。可以这么说,人才或人力资本是知识经济体系中的第一资源。毫无疑问,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推动企业的经营管理不断向纵深发展,就必将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最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用企业文化来调节企业员工的心理状态,并通过建立个人与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创造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使员工自觉地意识到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价值,使他们有效地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经营活动,从而推动他们的角色由企业雇员向企业同等决策的合伙人转变,最终使他们团结一致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经营行为,增强企业人才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
2.能够实现企业员工的自我价值
传统的管理模式是从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等硬件因素来探讨企业的经营管理,而作为新型管理哲学的企业文化则不但强调注重机构与制度建设,而且更注重从人本的角度关注企业的发展。从韩国的三星集团到中国的海尔集团,之所以能够成为行业精英,最根本的经验在于:注重人的因素和人本文化并使之构成其制胜的重要机制,从政治、经济、文化及道德等层面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动态考察。既满足了员工基本的生存需求,又能尊重他们根据自身的能力进行实践和创造,从而使他们在一种和谐愉快、富有朝气、相对自由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工作、经营和创造活动,最充分地满足他们的创造欲望,充分地实现和认识自我的价值。只有重视企业员工的这些基本需求,才能最终实现员工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目的与手段相统一的文化管理。
3.能够提高企业品牌的影响力
企业的成功不仅需要高层领导正确的决策力、中层干部有力的组织力、基层员工坚决的执行力,还需要企业形象的塑造、企业品牌的打造,这一切离不开企业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在知识经济的当下,企业在长期发展中所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想意识、观念形式等群体意识和行为模式,对其阶段目标的制定、战略发展目标的规划、企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提升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例如,巨人集团董事长史玉柱深谙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紧紧抓住老年、儿童保健品比较匮乏的商机,通过悉心策划并凭借各种媒体平台在宣传尊老爱幼的企业价值观的同时成功打造出脑白金、黄金搭档等著名品牌,扩大了巨人集团的影响。总之,打造企业品牌,为企业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
建设企业文化的根本目的就是加强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技术、文化与管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并借助企业文化中的精神信仰、思想理论、道德风尚、价值观念体系等核心因素维系企业的良好秩序和稳定发展,调适人们的心理,整合人们的精神,引导人们的思想,从而最终实现文化生产力向物质生产力的转化。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
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塑造企业精神、建设企业文化、经营企业品牌,已成为许多企业强化经营管理的共识。然而,不管是在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上,还是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都存在诸多误区。如果不及时廓清这些错误的认识,就可能使企业文化建设步入歧途,流于形式。笔者认为,企业文化认识和建设上的误区有以下几方面:
1.企业文化就是开展文化娱乐活动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很多企业把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作为考评企业文化的惟一标准,其实这是对企业文化的一种浮浅的理解。企业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不是它的全部内容,它只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物质载体。因为通开展贴近现实、贴近员工的文化娱乐活动,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还可以颂扬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不是开展文化娱乐活动,而是培养企业群体的价值观。它是职工对本企业生存发展和自己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有效性的认识。一言以蔽之,企业文化的内在本质是企业的群体价值观,而与价值观体系相适应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动只是企业文化的外在物质载体平台。
2.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企业很注重企业精神的培养、民族品牌的塑造,例如,以宣传拼搏、奋斗、进取――“永不止步”企业精神的安踏公司,以“振兴民族企业为己任”为企业精神的长虹集团等。这些企业在做足、做大的同时都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在四川省5.12大地震后都及时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以自己的切实行动落实了企业精神,从而获得了灾区群众乃至社会的高度认同。然而,有些企业缺乏战略眼光,对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缺乏全面而透彻的理解,认为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大同小异,从而在企业文化建设上不积极,更不重视企业精神的培养。从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角度考查,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作为由企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社会文化所组成的一个层次结构体,企业文化内涵和外延都十分丰富,它表现为一切经验、知识、科技、群体价值观、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管理方式、道德规范、企业形象等等。因此,企业文化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优于企业精神。
3.企业文化建设的形式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本质和形式相统一的文化综合体。企业文化的本质,是指对职工和企业行为发生作用的经营宗旨、价值观体系、道德行为规范,为广大职工所认同和接受,并深深扎根在职工的心灵深处,这是企业文生存、发展并壮大的根本原因之所在。企业文化的形式,是体现企业文化本质的外在映象。现在有些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往往只注重媒体宣传、企业卫生文明等外表形象,而不注重内在本质的建设;有些企业纯粹因为领导的个人喜好而提倡建设企业文化,搞一些企业发展史展览,既应付了上级部门的检查评比,也突出了现任领导的重要政绩。我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如果只是注重在形式上提口号、写标语,而没有贴近企业实际和员工心愿的内容,并加以精心的培育和做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它就会失去了真正存在的价值,也不可能保证员工坚守企业群体价值观和道德行为规范。
总之,只有廓清并避免企业文化建设的各种误区,才能建立起与企业本身实际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只有建设好企业文化,才能从潜意识层面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激情,才能让他们不遗余力地为企业作出新的业绩。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
企业要占据市场竞争的有利地位,就必须花大力气、采取多种途径抓好符合自身实际、行业特征、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的企业文化建设,并使企业员工积极投身于此,使之在建设企业文化,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同时加深对企业文化的了解,使他们对企业文化从服从、认知到内化为自觉的意识与行动。
1.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传统管理理论如泰勒制,重物不重人,将人视为能为其带来资本积累的 “经济人”。而作为新型管理哲学的企业文化,它强调“以人为本”,不是把人仅仅局限于经济角度来看待他们在企业中的作用,而是把人看作企业的主体,“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主张重人又重物,实现人本与人力的内在统一。“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就是要尊重人、信任人、理解人、关心人,把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部工作和整个过程都纳入以人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始终坚持人是企业的主体和财富的主人翁地位。例如,西南石油大学后勤服务总公司(南充),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始终坚持以员工 权益为本的原则,以“服务育人、管理利人、形象树人”为企业发展目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价值观体系,即职责观、绩效观、实务观。这些观念已经在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起到了思想导航的作用,已为广大后勤服务总公司职工所接受,并内化到他们思想意识层面。
2.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着重发展文化生产力
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的反映,并给予一定社会经济以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通过文化的能动作用推动企业的发展,是文化的重要价值所在。在文化的经济化与经济的文化化相融合的时代图景中,文化生产力(文化生产力就是指人们围绕满足人类自身的精神需求,把人类自身的思想、意志和情感作为文化资源,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和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深层驱动力。文化与经济、社会相结合, 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力量。从内部结构看, 文化生产力中包涵的知识文化力、科技文化力、历史文化力、民族文化力是永恒不断地向前发展, 并且通过文化生产力的融合, 更好地体现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历史积淀,代表了民族情感、意志、风俗习惯、道德风尚、审美情趣、思维导向等所规范的社会某种意向、时尚趣味,也代表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和心态结构。企业文化建设,应该以我国固有的文化传统为蓝本进行文化传承、变革和创新的教育,深入挖掘民族文化中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进步的内容做到古为今用择善而从,创造出既能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又能贴近员工、贴近企业实际、贴近生活的文化产品。例如,传统文化所特有的求稳、求和、求真务实、普遍和谐等意识,会使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形成 “利益共同体”,作为企业所遵循的共同价值规范,构建了企业的“文化网络”,夯实了人际和谐、企业和谐的根基。企业也可以利用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来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化教育活动,凭借现代艺术形式激活传统文化资源、催生民间文化活力、传播多样性的先进文化,从而加快企业文化建设的步伐。
四、结论
正如美国学者弗兰西斯说过:你能用钱买到劳动,但你不能用钱买到热情,更买不到员工对事业的追求。而这一切,你都可以通过企业文化而争取到。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行为规范,能够约束员工的思想、行为,培养他们对于企业的归属意识和认同感,形成共同的企业发展理念;能增强员工的团队意识,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发展平台;能够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强企业品牌的影响力、延长其生命周期。可以这么说,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基。
参考文献:
1.引言
中国传统思想是基于传统文化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针对人、事、物管理的思想体系。而我国的传统文化又是以儒家思想作为基本核心,这使得儒家思想在记录我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还深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影响到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以及风俗习惯等。而这自然包括现代中国人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管理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国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
而现代企业的核心是盈利能力,是最大限度的市场竞争力。而传统的企业管理思想,诸如政治工作等,一直被人们误认为是不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企业“负担”。如何正确引导转变这种观念也是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窘境。所以,如何围绕企业管理工作这个中心,通过对现代企业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在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在充分发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外在作用的同时,充分体现传统思想在凝聚企业内部力量、引导企业内部思想动向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这成为了当前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这时,人们首先需要了解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有哪些传统思想工作内容。
2.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传统思想工作内容
从单一的角度来看,企业管理工作包括对人的管理、事的管理两个方面。而传统思想工作内容正是基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提出了“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以德为先”的基本管理原则。
2.1以人为本
传统思想工作的一个重点就是以人为本,而我国的传统文化核心就是“人”字,即在任何组织的管理过程中必须重视人的价值。纵观我国历史发展,在国家的管理方面同样也将人放在第一位,认为国家兴亡与人才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出现了“争天下必先争其人”的理念。同时,传统的管理思想当中还蕴含了强烈的民本思想,例如孟子所提倡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念;孔子提倡的“爱人”、“爱众”、“重民”等思想,这些都是人本位的基本思想。治国尚且如此,企业的管理自然更应该注重人的管理。尤其是在现代企业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人才是企业最为短缺的资源,而且企业的所有运作工作都是人在维持,所以传统思想工作中的人本理念值得现代企业管理者重视。
2.2以和为贵
以和为贵的和合思想是传统思想工作的重要原则之一,正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和为贵是达成管理目标的重要途径。在传统的思想管理工作中,其提倡协调管理包括人际关系在内的所有矛盾因素,以“和”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规则,同时也是企业管理者需要达到的最佳状态。
2.3以德为先
以德为先是中外文化都注重的观念,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伦理道德文化的重要准则,其中儒家思想九十道德文化的典型代表。企业是一个典型的组织体,而我国传统的思想管理工作讲究的就是以德为先,要求人们德才兼备,即不但要能够为组织带来实际的利益,而且还要求人在品行等方面必须达到“品德高尚”的标准。因此,在针对现代企业进行传统思想工作时,基于“以德为先”的原则,达到管理但不主宰、不左右的管理目的。
3.传统思想工作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影响和应用
从辩证统一的角度来讲,任何事物都存在积极与消极两面,传统思想管理工作也是一样。
3.1传统思想工作对现代企业的消极影响
组织管理工作是在对应的民族文化背景下出现的产物,而我国封建社会时间长,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也大,儒家的管理思想在人们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这给现代企业的思想工作开展带来了负面影响。首先,在思想工作中容易出现让企业管理工作政治化的趋势,忽略了企业管理过程中必须注重的利益最大化问题。例如,企业缺乏独立行为能力,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政府化行为,而且企业所采用的管理方式、竞争手段以及经营理念等都受到上级管理部门的过度控制,从而让企业内部的管理结构逐步趋于行政化,不但影响到企业的运作效率,而且会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生存能力下降。其次,由于受到宗法等级观念较为严重的影响,现代企业管理工作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专制现象,没有重视民主性。例如,个别企业在经营决策过程中表现为领导的个人决策、家长制。而且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重视人情化,忽略了企业的制度管理。导致企业制度只是用来看、用来说、用来记录的,企业内部事务大多无章可循、有章不循。
3.2传统思想工作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通过传统思想工作,可以让企业认识到遵循“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作用,这样使得企业逐步将人才视为其最核心、最宝贵的资源,而且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能够通过充分发挥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来提高其创造能力,最终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管理目的。以海尔集团为例,该公司制定的“盘活资产首先应盘活人”的基本原则就是充分利用了传统思想工作中“以人为本”的内核。同时,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基于“以和为贵、以德为先”的基本理念,逐步形成了“和气生财”的管理理念,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通过和谐管理的方式融洽企业内部工作氛围,加强了内部凝聚力。而且这种方式还有利于企业内部氛围形成,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合理平衡企业管理中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与传统思想工作
通过平衡企业管理工作中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与传统思想工作的地位,不但能够充分发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在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方面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利用传统思想工作让企业内部更加充实,可持续发展基础更加扎实。
4.1 树立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准则
由于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离不开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因此可以通过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中融入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的方式使得现代企业管理工作能够吸收传统思想工作的精华。例如,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通过强制的规章制度对内部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同时利用企业文化来对员工的思想意识进行感染,提高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采取传统思想工作的软硬兼施策略,利用企业文化与规章制度相互作用的方式对现代企业管理工作进行持续改革、创新。另外,利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建立规章制度的方式达到有效约束个体行为的方式,采用实现阶段性项目管理目标的方式,结合思想工作的长时间熏陶优势,实现企业长、短期效益实现的目的。
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出发,企业文化与制度对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极为重要,所以在制定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要融入传统思想中的“人本”思想,通过个性化管理方式的提出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将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企业上下所有员工都能够全心投入,并具有持续学习能力、团结创新的组织。
4.2 目标管理思想与信息化管理手段相结合
在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将企业的目标实现与企业所有成员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通过这种方式将以工作为中心与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技能结合起来,实现对企业成员的自我控制。一个企业的发展在于经营,而经营的对象是项目管理。因此,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可以采用目标管理的方式,通过确立明确的目标,在传统思想的指导下,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我该怎么做”。同时,利用现代信息化管理技术,正确处理好现代企业管理与技术之间的关系,通过提倡技术创新的同时注重管理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打开依靠科学技术促进管理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0007801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中国的酒店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延续了几千年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核心和宝贵的一部分,在当前形势下,对于我国酒店管理仍具有一定价值。酒店管理者应积极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经营理念的契合点,采取吸收、借鉴、扬弃的策略,从儒家思想中吸收对现代酒店管理有益的成分,提升酒店经营管理水平,提高酒店服务质量,推动中国酒店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1 传统儒家思想在现代酒店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如参天古木一般根部深植于中华大地,其中所包含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政思想、“民为邦本”的人本思想、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企业信念以及“和义取利”的价值观等管理理念,对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有一定参考和借鉴意义。我国酒店企业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历史,目前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管理方式和服务质量相较于以往也有了长足进步。但从现实情况上看,中国现代酒店管理仍有诸多亟待改进和调整之处。究其原因,这与中国酒店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多是简单照搬照抄自国外有一定关系。中国有自己所特有的文化传统与管理习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简单的移植自然无法结出甜美的果实。同时,中国在漫长悠久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厚重的传统文化,这些都是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尤其是儒家思想,它虽然十分古老,但未必过时,这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智慧。酒店经营者应当认真挖掘、积极继承和努力发扬儒家思想中精华部分,使之为现代酒店管理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2 传统儒家思想在现代酒店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儒家思想在中国延续、发展、完善了几千年,早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凝聚成为支撑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思维定式和生活习惯的文化基石。要将儒家思想中民主、人本、进取、诚信等理念提取出来,这对于现代酒店经营管理,有积极的指导价值。
2.1 服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所提倡的处世之道,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佳方略。只有为客户提供最佳服务,现代酒店才能生存和发展。酒店经营管理者必须强化员工的服务意识,提高对员工的服务水平。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管理者可以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优质服务的评价标准,引导员工更加深刻地理解何谓“宾至如归”、“顾客至上”,推己及人,使酒店服务质量真正地得到提升。
2.2 人本:“民为邦本”的思想
员工是酒店的重要组成部分,酒店的经营理念、经营策略都要由员工具体实施。因此,酒店企业管理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信念,尊重员工的个性与发展、人格与尊严,真正做到“民为贵”,使企业成为员工真正的“家”。唯有如此,企业内部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上下一心、精诚团结、同舟共济,酒店企业才能有所发展。
2.3 进取:“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目前,我国酒店企业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的激烈竞争,生存与发展成为酒店企业经营者每天都要思考的课题。“狭路相逢勇者胜”,企业经营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酒店企业陷入挫折与困境,经营者应当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把挑战当做机遇,不断改善管理方式、调整经营策略,自立、自爱、自强,奋勇争先、不断进取,才能避免企业走向衰败,不断向前发展。
2.4 诚信:“诚信为本”的企业信念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任何人都要讲信用,无信不立;企业经营之道也是如此,要维护、提高企业信誉这项无形资产。在酒店内部管理中,管理者要守信,“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做到言行一致,这样才能得到员工的信服和尊重,否则任何管理措施都很难实施;在企业经营方略中,酒店必须要坚持做到“诚信为本”,树立酒店品牌,维护酒店信誉,以争取众多客户的认可与肯定,唯有如此,企业才能常青。
2.5 义利:“和义取利”的价值观
企业是经济组织,追求经济利益是企业建立并得以生存发展的根本保障。孔子虽然强调做人的最高准则“义”,但并不要求人完全摒弃对“利”的追求,只是要坚持做到“取之有道,用之有道”,具体来说就是要树立“见利思义”,“和义取利”的价值观,绝对切忌“见利忘义”,枉顾道德的约束与规范。儒家思想为酒店企业提供了追求利益提供了思想指导,酒店经营管理中,在对“义”的认可与维护基础上,要积极提高成本投入的使用率,努力扩大利润产出,为酒店经营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3 结语
儒家思想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根基,悠久的发展历史以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其中高度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聪明才智,对于酒店的人文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的建立,都有积极的意义。我们应当充分挖掘和发扬儒家文化中的有利因素,以儒家文化引领酒店企业和员工,促使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企业文化,推动我国酒店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4.057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4-00-02
为了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伦理文化的推行十分必要,在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中,推行伦理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必要前提。但是当前管理中,由于企业受到传统管理方式的制约,所以不能较好地融合伦理文化,对其应用的研究也不到位。本文主要以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为契机,详细探寻伦理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间的联系。
1 企业伦理文化概述
企业开展经营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但是有些企业在追求经济收益的过程中忽略道德问题,面临这一现状,企业伦理文化建设有其发展的必要性。“企业伦理”概念起源是美国,在长期发展中,专家和学者对伦理文化有初步的定位,最终得出结论:企业伦理文化主要是规范企业道德的规则,也是企业员工遵循的道德准则之一。核心内涵包括以下方面,通过伦理文化能够束缚企业职工的日常行为,规范生产经营,协调企业与各个建设项目之间的关系,但是需要明确一点,企业伦理不同于法律,多数情况下依靠社会言论与企业内部认知树立企业内部规范性管理章程。
伦理文化在内涵方面主要涉及3个方面。第一,企业伦理文化一定程度上要有效地约束员工行为,对员工有潜在约束力。很多企业认为约束员工主要依靠制度就足以,其实这只是硬性约束,员工还需要更多软性约束,如果员工在道德品质方面出现问题,那么也会在客观上影响企业的行为,让企业也出现道德缺失行为,并且有时员工的行为更是企业文化的映射,如果员工出现问题,受到影响的必然是企业,所有从主观上约束员工行为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完善企业伦理文化。第二,企业伦理文化一方面对人有制约因素,在另外一方面也会对企业经营管理产生一定的制约,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除了要获取最大利益以外,更好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这也是现代市场竞争体制下的客观要求,否则企业将无法在业内立足。第三,企业伦理文化可以协调好企业的各个项目,企业发展中建设项目涉及面较广,并且任何一个项目的发展对企业来说都有着切实影响。所以企业发展要求协调好企业中的方方面面因素,硬性的制度规范是一方面,企业伦理文化也是另外一个重要的约束条件。
2 企业管理中伦理道德的特征
2.1 责任性
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谋求经济利益,但是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因而经济利益的获取需要通过正当手段,所以企业在管理过程中需要逐步加强伦理道德建设,重视知识的伦理道德意识,在获取收益的同时,更要看重企业需要遵循的道德规范。中国是文明古国,在发展过程中老祖宗给国人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文化财富,企业发展中更要结合中国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提升企业在行业发展中的信誉度,客户对产品放心才能增大产品销量,企业对社会负责,才能赢得良好的社会口碑。
2.2 社会性
企业在日常管理中,不仅需要建立制度,更需要培养人,把握好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相互关系,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建设伦理道德不但需要从自身角度考虑,更要开拓视野从社会角度考虑问题。伦理道德作为遵守社会道德法制的重要保障性措施,可以给企业积累良好的声誉。另外,道德能够取得较高的价值地位,核心原因是道德可以维护好各方面力量,企业在发展中如若不考虑这些,可能在短期内有较好的收益,但是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所以企业在发展中,需要着眼于整体利益,维护好客户、供销商各方面关系以及利益,很多企业在发展将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客户上面,把供销商看成是自己的下属团队,没有与之建立良好互信合作,导致供销方面较弱,即使有良好的客户群体也不能维护住,最终得不偿失。因此,利用伦理道德兼顾各方利益,处理好各方关系,对企业长远发展来说有利无害。
2.3 价值导向性
经营管理中运用伦理道德参与管理有很强的价值导向性,由于企业的价值观与个人的价值观有很大的不同,不是单纯价值词汇的融合就能解决问题,需要企业中全体员工的团结和价值导向的一致性。因而运用伦理道德参与管理一方面符合管理的法制性,能帮助员工纠正工作中的错误思想和错误意识,使其明辨是非。当员工能够明辨是非后,才能重新梳理自己的价值理念,并且发扬自己优秀的一面,抛除不好的一面。当员工树立好崇高价值观以后,能够借助企业文化激励自己,将企业管理看成约束自己行为意识的准则,那么就能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企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3 企业管理中伦理文化的应用现状
3.1 对企业伦理文化认识不准确
我国的企业建设及管理中较少引入伦理文化,因而在管理中,有很多切实问题有待解决,主要表现是我国企业没有正确的认识企业伦理文化的重要性,所以,没有通过伦理文化丰富企业自身的文化,提升经济效益。企业中的管理者和员工都没有正确认知企业的伦理文化,很多员工有上好我的班,做好我的本职工作,伦理文化与我的关系不大的思想,因而员工也没有了解企业伦理文化的习惯,所以更没有通过学习伦理文化,规范自身行为。长期以往,员工在工作中从自身利益考虑,不从全局角度考虑,出现自私自利的现象,甚至出现为了个人利益违反企业规章制度的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如果情节严重,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
3.2 企业伦理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差异性
21世纪,是信息大爆炸年代,在此背景下,企业也开始快速发展,在生产和管理方面都有新的提升。我国企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步暴漏出以往未曾出现的问题。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传统理论不能适应现代化企业管理需求,因而为了更好地管理企业,我国需要引入人伦化企业管理理念。但是管理过程中,需要了解的一点是,人伦化管理来源于西方哲学,与我国传统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有本质不同,因而在短时期内不能与我国企业管理有机融合,如果使用过程中没有注重方法的科学合理,那么会产生不良的负面影响。
4 伦理文化与企业管理的融合策略
4.1 把握企业伦理文化的本质
企业能够生存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一方面是获取经济效益,第二方面是发挥社会责任性。只有具备这两方面条件,企业才能得以长远生存和发展。最近几年,新型词汇“企业公民”开始受到更多人的认可,其核心观点是,企业的成功与社会的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现在企业建设的出发需要以环境保护为前提,但很多企业为了谋求短期发展,不惜以牺牲当地的自然生态为代价,企业员工如果听之任之,终有一天和企业一起走向灭亡。此时,企业伦理文化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感也更为明显。因而企业发展的本质是使企业坚守道德规范,让企业中的各项责任和意识逐步落实。同时新形势下发展伦理文化,宣传工作应结合互联网时展特点,借助于现代科技工具,比如:经常用微信、微博、官网等,这些新型的宣传工具,让宣传实现“全覆盖”,也打破宣传中的条幅化,借助于视频和图片的多样宣传形式,让宣传更深入人心。
4.2 创造易于管理的企业伦理文化
我国企业管理水平在时展中需要大幅度提升,但是提升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适度引入伦理文化管理理念。管理过程中的核心是要建立利于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那么率先创造利于企业管理的企业伦理文化非常必要。第一,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内涵和我国传统企业的管理模式,这是让二者结合的必要前提,两者的协调配合,可以带动企业的发展。第二,管理中逐步加强企业的执行能力,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如果凝聚力降低那么伦理文化的宣传和执行将没有任何力度,也就形成弱势文化,没有实质用处,所以不能影响企业的管理。第三,努力加强政工管理,以政工管理带动企业的伦理文化,约束每一个员工行为,提升企业管理效率,避免道德缺失。
4.3 树立自觉的社会责任意识
伦理道德的管理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必要前提。社会责任感是道德准则的本质要求,可以加强人们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带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企业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要求,就要学会明辨是非、分清善恶,掌握道德真理。另外,企业伦理道德的发展与企业管理者的思想也有着密切联系,其实管理者是企业前行的领头羊,如果企业的管理者在开展经营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导向作用,重视加强伦理道德意识,就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积极影响。反之,如果企业的管理者更重视自己的短期利益,不去构建企业文化,那么企业的未来发展也会受到阻碍。企业的管理者需要重视企业道德文化建设,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并且加强自身的服务意识。在管理中需要做到以身作则,遵循相关的企业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约束员工的行为,让员工在良好企业氛围的影响下,完成企业伦理道德的建设工作。另外,企业发展中努力拓宽信息渠道,做好各项德育建设。现代通信和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渠道,通过信息渠道做好干部群众的选拔和绩效考核,以及道德建设评价,能够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5 结 语
我国现代企业管理中出现的伦理道德缺失是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开始逐步完善和重视企业伦理文化建设。在进行企业伦理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提出易于员工接受的伦理文化要求,落实企业的相关责任和义务,提升企业的全面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建新.伦理文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3(2).
一、国有企业文化的内涵
第一,企业文化概述。
企业文化反映着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价值理念,是企业的制度及战略在全体员工价值观上的反应。所以,形式上,企业文化属于思想范畴的领域;内容方面,其反应企业的现实运行过程的价值理念,是企业制度及战略在全体员工思想上的落实;性质上,它不同于一般的价值理念,而是企业必须执行和付诸实践的价值观念;其属性是企业的价值观念、企业的灵魂;它对企业存在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国有企业文化的内涵。
国有企业文化不同于其他文化形态的内容,它是国有企业的重要内容,其内涵的实质是一个经济文化形态,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重大问题,企业文化是企业获得发展的重要动力。有学者指出:企业文化主要表现为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导向力及辐射力等特征。所有,企业文化不仅是经济文化的范畴,更是核心竞争力。综上,我们认为,国有企业文化是国有企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真正的内涵是一种经济伦理。
二、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困境及分析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形成了一些不适应市场经济的思维模式。开展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是必然的,而且必须。为了适应新的竞争环境,我国国有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了著有成效的尝试。但是,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也存在着困境,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困境。
首先,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文化的形式较为重视,对企业文化的内涵比较漠视。国有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形式往往停留在宣传的层面,成了装潢企业的一种方式,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价值和理念开展力度不够。其次,把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等同,使企业文化脱离企业的管理。有些企业家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要塑造企业精神,将其视为企业的圣经。这种理解不符合企业文化建设的应然目标。企业文化是以文化作为手段,来实现企业目标的,其管理的目的比较突出。现实中,很多国有企业都将企业的经营理念及企业的价值观视为文化建设的重点,而忽视其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结合不够重视,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内外部环境认识不清,难以以企业文化统摄。再次,简单将企业文化视为传统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传统文化有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两个方面,简单把传统文化引入企业就有可能损害企业的正常发展,建立良好的文化氛围与文化价值,对企业展开管理任重而道远。最次,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和个性化有待加深。当前,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缺乏鲜明的个性,一旦提出“诚信”、“服务至上”或者“创新制度”,一系列的企业就会迎风而上,多个企业之间的文化建设并没有鲜明的区分,如果抛却企业的名称,仅仅以其文化建设为关照,根本分不清楚这些文化属于哪个企业,甚至出现多个企业的文化建设雷同,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角度、形式和强度等都具有明显的同质化倾向。
第二,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困境原因分析。
首先,我国企业处于工业化的初始阶段对企业文化的领会还不深刻;其次,企业文化的定位和变革缺乏深入的观察,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认识还不够明确;再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庸俗性认识较为普遍;最次,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域上应用不足。
三、建设国有企业文化的途径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竞争日益严峻。国有企业的管理也面临着同国际接轨,建设国有企业的文化,就要充分把握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将其同改革开放的实践结合,推进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进程。
第一,加强对企业文化的研究。
在我国文化背景下研究国有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研究各文化体系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国有企业的现实条件作为依据,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管理的全面实证的研究,推动企业文化的实践,关注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基础性和艰巨性。
第二,准确处理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分支,它反映着社会文化的变迁,社会文化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假设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将产品、服务和经营理念渗透进社会文化的因子,创新企业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推进社会文化的发展。
面对我国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作为国有企业,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要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采取引进、吸收、借鉴、自主创新等一切必要手段,在国有企业内涵发展上狠下工夫。这种内涵发展的核心就是:重视企业精神与创新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产品文化与企业精神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一、正确处理好三者间的关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企业文化,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企业文化所反映的是一个具体企业的精神、风格和价值标准。企业文化是企业在为社会提供各种产品或服务及其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统一体,是从微观到宏观、从个体到整体、从组织到社会的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体。正确处理好企业文化、产品文化和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1.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可能不是最直接的表现因素,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有导向、规范、约束、凝聚、融合等作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换句话说,企业是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通过一个文化的引导、规范、约束来激励员工,近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的效率。优秀的企业文化向社会大众展示着企业成功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从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树立信誉,扩大影响,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
2.企业文化与产品文化是紧密联系的。产品或服务是企业生产的成果,任何一种产品和服务都是在企业中生产和形成,既受到一定的企业文化的制约,又凝聚了生产它的企业文化因素。因此,产品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文化的一种体现。一定的产品文化与它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是紧密联系的,也与生产或提供它的企业文化密不可分。在社会文化背景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产品文化更多地体现的是企业文化的内容。产品文化是直接作用于社会广大的消费者,消费者更多地是从产品或服务的消费中来体现企业文化的。
3.企业精神对企业的运营制度和经营管理实践起着统摄作用。当我们置身于市场经济变幻莫测的大海时,利益动机也许可以在某个阶段或某种情形下提供足够的创业动力,但短期的利益动机与企业长期发展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以及人们对物质财富边际满足感的下降,都注定了物质动力不可能也不应该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此时,惟有秉持坚定的精神动力,才可以不为短暂的荣辱得失所左右,企业也才可以获得持续的生命力。企业短期成功是因为有产品,企业中短期成功是因为会营销,企业的中长期成功是因为有战略,只有有文化的企业才能长期成功,文化的核心是一种精神,能够世世代代成功的企业一定是有精神的企业。
因此,企业文化、产品文化与企业精神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一个优秀的企业必然有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产品文化和企业精神,它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二、新形势下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快的时代,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有以下特点:一是企业文化要适应“结盟取胜、双赢模式”新战略发展的要求。这是经济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只有做到取长补短、扬优避劣、达成共识,形成“结盟取胜、双赢模式”型的企业文化,企业才更具生命力、凝聚力和竞争力。二是注意学习氛围的培养。20世纪末最成功的企业是学习型组织,它不仅仅被视为业绩最佳、竞争力最强、生命力最强、最具活力,更重要的是使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在心灵上潜移默化、升华生命的意义。三是将更注重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形象直接与企业的兴衰、优劣相联系,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有机结合构成了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与市场行为更加规范,同时经济全球化使得竞争更为激烈,“信誉机制”就显得更加重要,常言道“诚实是最好的竞争手段”,可见企业要脱颖而出,形象战略尤为重要,它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运作的实力、地位的体现。四是更注重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要努力培育”生死与共”的价值观,使企业全体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能与企业同呼吸、同成长、同发展、共生死,做到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实现“人企合一”。海尔的文化建设是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典范。海尔集团极具远见,公司对职工的工作给予不断鼓励,使他们对工作经常保持新鲜度,责任感无形中得到加强。六是企业文化将从商业氛围升华出来,更重视于人。商业化管理的本质特征是以物为中心,以全面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忽视人的因素,在管理上着迷于铁的纪律,使劳资之间变成了纯粹的雇用与被雇用关系。企业文化绝对不是片面的发掘职工体力,更重要的是发掘职工的智力资源,更注重于人的因素。因为,企业文化理论的本质特征是倡导“以人为本”,主张将培育进步的企业文化和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作为企业管理的主导环节。
三、对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创新途径的思考
在国有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诸如“艰苦创业”、“主人翁意识”“用户至上,用心服务”等许多优良的企业文化,但也沉积了“官商”、“老大”等不良的行业作风。国有企业要在今后的深化改革与迎接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经济发展的先行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必须进一步深入发掘几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20年来,企业中的文化底蕴,把握时代脉搏,在企业文化的创新途径进行深入的思考。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同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就是建立一个适应我国经济改革发展需要的经营理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体系。按照循序渐进、逐步到位的原则扎扎实实地策划和实施企业文化建设战略。
2.自觉将国有企业文化融入社会文化的洪流之中。企业文化是社会“先进文化”发展与建设的一个子系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独立自主的经济实体和利益主体,有自己的正当权益和利益追求。但是,企业离不开社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赖于一个公正的、法制的和稳定的社会,企业又必须生产满足人类生活不断提高所需要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建设面向市场的企业文化,必须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南,与社会大环境紧密结合、共同发展,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既从深厚的文化传统中吸取营养,又善于借鉴中外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真正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和优势的企业文化,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
面对我国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作为国有企业,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要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采取引进、吸收、借鉴、自主创新等一切必要手段,在国有企业内涵发展上狠下工夫。这种内涵发展的核心就是:重视企业精神与创新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产品文化与企业精神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一、正确处理好三者间的关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企业文化,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企业文化所反映的是一个具体企业的精神、风格和价值标准。企业文化是企业在为社会提供各种产品或服务及其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统一体,是从微观到宏观、从个体到整体、从组织到社会的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体。正确处理好企业文化、产品文化和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1.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可能不是最直接的表现因素,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有导向、规范、约束、凝聚、融合等作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换句话说,企业是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通过一个文化的引导、规范、约束来激励员工,近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的效率。优秀的企业文化向社会大众展示着企业成功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从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树立信誉,扩大影响,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
2.企业文化与产品文化是紧密联系的。产品或服务是企业生产的成果,任何一种产品和服务都是在企业中生产和形成,既受到一定的企业文化的制约,又凝聚了生产它的企业文化因素。因此,产品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文化的一种体现。一定的产品文化与它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是紧密联系的,也与生产或提供它的企业文化密不可分。在社会文化背景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产品文化更多地体现的是企业文化的内容。产品文化是直接作用于社会广大的消费者,消费者更多地是从产品或服务的消费中来体现企业文化的。
3.企业精神对企业的运营制度和经营管理实践起着统摄作用。当我们置身于市场经济变幻莫测的大海时,利益动机也许可以在某个阶段或某种情形下提供足够的创业动力,但短期的利益动机与企业长期发展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以及人们对物质财富边际满足感的下降,都注定了物质动力不可能也不应该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此时,惟有秉持坚定的精神动力,才可以不为短暂的荣辱得失所左右,企业也才可以获得持续的生命力。企业短期成功是因为有产品,企业中短期成功是因为会营销,企业的中长期成功是因为有战略,只有有文化的企业才能长期成功,文化的核心是一种精神,能够世世代代成功的企业一定是有精神的企业。
因此,企业文化、产品文化与企业精神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一个优秀的企业必然有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产品文化和企业精神,它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二、新形势下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快的时代,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有以下特点:一是企业文化要适应“结盟取胜、双赢模式”新战略发展的要求。这是经济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只有做到取长补短、扬优避劣、达成共识,形成“结盟取胜、双赢模式”型的企业文化,企业才更具生命力、凝聚力和竞争力。二是注意学习氛围的培养。20世纪末最成功的企业是学习型组织,它不仅仅被视为业绩最佳、竞争力最强、生命力最强、最具活力,更重要的是使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在心灵上潜移默化、升华生命的意义。三是将更注重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形象直接与企业的兴衰、优劣相联系,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有机结合构成了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与市场行为更加规范,同时经济全球化使得竞争更为激烈,“信誉机制”就显得更加重要,常言道“诚实是最好的竞争手段”,可见企业要脱颖而出,形象战略尤为重要,它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运作的实力、地位的体现。四是更注重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要努力培育”生死与共”的价值观,使企业全体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能与企业同呼吸、同成长、同发展、共生死,做到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实现“人企合一”。海尔的文化建设是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典范。海尔集团极具远见,公司对职工的工作给予不断鼓励,使他们对工作经常保持新鲜度,责任感无形中得到加强。六是企业文化将从商业氛围升华出来,更重视于人。商业化管理的本质特征是以物为中心,以全面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忽视人的因素,在管理上着迷于铁的纪律,使劳资之间变成了纯粹的雇用与被雇用关系。企业文化绝对不是片面的发掘职工体力,更重要的是发掘职工的智力资源,更注重于人的因素。因为,企业文化理论的本质特征是倡导“以人为本”,主张将培育进步的企业文化和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作为企业管理的主导环节。
三、对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创新途径的思考
在国有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诸如“艰苦创业”、“主人翁意识”“用户至上,用心服务”等许多优良的企业文化,但也沉积了“官商”、“老大”等不良的行业作风。国有企业要在今后的深化改革与迎接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经济发展的先行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必须进一步深入发掘几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20年来,企业中的文化底蕴,把握时代脉搏,在企业文化的创新途径进行深入的思考。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同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就是建立一个适应我国经济改革发展需要的经营理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体系。按照循序渐进、逐步到位的原则扎扎实实地策划和实施企业文化建设战略。
2.自觉将国有企业文化融入社会文化的洪流之中。企业文化是社会“先进文化”发展与建设的一个子系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独立自主的经济实体和利益主体,有自己的正当权益和利益追求。但是,企业离不开社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赖于一个公正的、法制的和稳定的社会,企业又必须生产满足人类生活不断提高所需要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建设面向市场的企业文化,必须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南,与社会大环境紧密结合、共同发展,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既从深厚的文化传统中吸取营养,又善于借鉴中外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真正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和优势的企业文化,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深入发展,跨文化商务活动越来越频繁,市场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不断上升。赵莉莉(2006)认为要从四个层面来理解商务英语。第一,以英语为基础;第二,商务技巧;第三,特殊的商业词汇;第四,文化和价值。而当前我国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基本是“英语+商务”。这让人片面地认为,只要会说英语并懂得商务知识就能顺利进行跨文化商务活动了。事实上,如果缺乏商务文化意识,会产生冲突,甚至造成交易的失败。这是因为政治经济环境和传统习俗的不同,人们的价值观、消费心理和经营习惯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我们要认识到商务英语学了商务知识和英语能力外,还要培养一定的商务文化意识。
二、常见的商务文化差异性
基于对常见的商务文化冲突的总结,本文简单介绍商务文化的差异性在四个方面的表现:商务洽谈、经营管理、货物包装和商标。
(一)商务洽谈。
作为商务活动的关键环节,商务洽谈是商务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政治经济情况和传统文化习俗,参与商务洽谈的人员很容易无意识地以自己的文化价值观为标准,而引起文化冲突。比如,日本商人即使在商务谈判时也会带上礼品。这对其他一些国家的商人来说是一种贿赂,但是对于日本商人来说这只是他们表达友善和礼貌的一种方式。
(二)经营管理。
随着世界贸易的深入发展,不同国家的公司进行越来越频繁的交流。而这些不同国家的人员和公司有着不同的商务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要考虑到文化的差异性而不能机械地照搬一国成功的经营管理经验,否则将会出现问题,甚至造成经营管理者与当地员工的紧张关系,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同商务文化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商务人员或公司对人际关系、时间观念及权力与决策等方面的不同认识。
(三)货物包装。
货物包装起着保护货物的质量、美化形象、促进销售量的作用。不同国家的消费者的品味、爱好存在着一定差异。因此,在进出口贸易中,货物的包装材料选择、图案设计和色彩搭配等都要慎重考虑。例如,对货物的外包装图案,信奉伊斯兰教的人不愿看到猪和熊猫的图案,意大利人讨厌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包装上要考虑不同文化的偏好和禁忌,迎合不同文化下的消费者。
(四)商标。
商标在销售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广告作用。语言是文化的镜子,商标语言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发展,商务人员通常需要翻译处理商标用语。他们必须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的内涵差异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如男装驰名品牌“Golden Lion”刚开始译为“金狮”,这在英语文化尤其英国具有积极的内涵――勇敢、威严、气势。但狮子在我国不易产生这样的联想,所以“金狮”在中国市场并不受欢迎。后来有人把它译为“金利来”,一个“利”字体现了人们追求财富的良好愿望,很快受到了我国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三、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与文化导入
以上的分析,让我们懂得合格的商务英语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商务知识和过硬的英语运用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商务文化意识。这就要求商务英语教学在结合商务专业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同时,还要重视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以下是对培养商务文化意识而有效地进行文化导入的一些建议。
1.明确教学指导思想,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在教学指导思想方面,教师要明确商务英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在不同的商务环境、文化背景下进行交际的涉外商务人才。同时,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使自己具有较强的目的语商务文化意识,对英语国家的政治制度、商务环境、管理理念等有较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商务文化、熟悉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差异。
2.在课堂设计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商务文化差异意识。
在课堂设计方面,除了安排一些有文化内容的课程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重视文化教学,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商务文化意识。比如,对于有着一定文化内涵的词,除了讲解语法用途外,还要强调该词的文化内涵和使用场合。
3.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积极学习商务文化。
教师可以通过各式各样的活动来鼓励学生学习商务文化,例如:(1)案例分析:通过对反映商务文化冲突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以了解外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差异。(2)角色扮演:营造一种文化气氛,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会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3)信息介绍:通过演讲、材料阅读、电影录像等方法对异国商务文化进行介绍;也可邀请外国专家作专题讲座,以学习外国的习俗和各种交际技巧。
4.多渠道培养商务文化意识。
了解商务文化的渠道多种多样,可以通过课堂学习,由具有资格的教师传授商务文化;可以通过课后的阅读和听讲座学习,如商务英语报刊、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体、商务网站、光盘等;还可以通过实践,例如利用实习的机会到外企公司实践,加深对商务文化的理解。总之,我们有许多渠道可以丰富学生的商务英语语言文化,加深他们对商务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正确的商务文化意识。
四、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文化活动将越来越频繁。由于商务文化因素渗透在跨文化商务活动之中,要想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必须注意培养商务文化。要想培养合格的适合市场需要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我们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商务知识和语言能力,还应该把文化导入放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凸显位置。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性,使得学生具备较强的商务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作为企业管理理论的两大分支,已经有了非常多的理论积淀,但两者关系的探索在理论界尚没有形成完全统一的认识。有的学者认为,企业文化决定企业战略,因为企业文化中的企业使命高于一切,又有学者认本文由收集整理为,企业文化应该服从于企业战略,哈佛商学院调查研究的结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看似两个泾渭分明的概念,但其间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两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并且存在着一个交叉,这个交叉既属于企业文化,又属于企业战略。各种说法均有一定的道理。
企业文化既可以成为战略成功的动力也可能成为战略实施的阻力。因为企业文化可以以其深层性、统一性、普遍性和权威性成为激发人们热情、统一群体意志的重要手段,同时企业文化的特征也会影响企业战略实施的效果。例如,一个以强调节俭作为共同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可能非常有利于低成本战略的实施,而以革新、变化为特点的企业文化则可以使追求以技术革新创建技术领先地位的战略得以顺利实施。寻求和塑造企业文化与战略的匹配对于战略的实施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当然,企业文化并不是总是适应战略的。当企业制定了新的战略,并要求企业文化与之相配合时,却往往由于企业文化的刚性和连续性,使其很难马上为新战略作出相应的变革,这时原有企业文化就可能成为实施企业新战略的障碍。因此企业内部新旧文化的更替和协调是战略实施获得成功的保证。
2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企业战略管理的五项相互联系的管理任务中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这两个看似泾渭分明的概念,其间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在企业进行战略选择时,评价和考虑文化与战略的联系尤为重要,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互融和促进、制约、非相关。
2.1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互融和促进
所谓互融与促进,指的是企业文化导向与战略目标相吻合,企业员工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和谐,对企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企业战略是实现企业愿景目标的阶梯,若企业文化能辅助、补充企业战略的实现,那么企业战略会为企业文化的建设指明方向。反之,企业文化也会因为缺乏企业战略的导航而偏离企业的目标,甚至导致发展的不可控,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性。所以两者是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一方面,企业战略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单元,是企业文化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便会产生什么样的企业战略;企业战略也会因没有企业文化的支撑而难以最终得到实现,同时它又反映着企业宗旨和核心价值观,有着深刻的企业文化烙印;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会指导形成有效的企业战略,并且是实现企业战略的驱动力与重要支柱。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应该服务于企业的战略,企业要创建有利于企业战略实现的优秀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在指导企业制定战略的同时,又是调动企业全体员工实施战略的保证,是“软”管理的核心;企业要实现战略目标,必须利用企业文化来导航和支撑,用文化树立企业信誉,用文化传播企业形象,用文化打造企业品牌,用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因此,有效的战略和优秀的文化是企业成功的模式和基础。企业文化引领企业战略,而企业战略又是在企业文化的约束和指导下进行的一切行动指南,一切企业行为和企业员工的行为都必须与企业文化保持一致,企业发展战略也不例外。
2.2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有制约作用
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的实施既有促进作用又有约束作用。企业经营战略决定着企业持续发展的方向,企业经营战略的成功是最大的成功。具有强有力竞争优势的成功企业,所以能持续不断发展,关键是战略的制定和选择的正确,但是战略的实施又与企业文化有很大的关系。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有力地加强企业战略的贯彻实施,有利于取得这种战略所预定的战略竞争优势。企业文化对战略既有促进又有制约作用,不同的企业文化引导不同的企业战略然而不同的企业战略又要求不同的企业文化与其相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