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生态的重要性大全11篇

时间:2023-07-02 09:44:1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生态的重要性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生态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

生态园林;设计;植物配置;重要性;配置原则

城市的迅速扩张给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性的冲击,恶劣天气不断向人们敲响生态保护的警钟。城市建设加快的同时,人们逐渐意识到生态园林建设的重要性,以此缓解发展与生态的矛盾。配置相应的植物完成生态城市建设,不但可以增加人们的幸福感,还可以还城市一片绿色。因此,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

1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的重要性

1.1有利于增加园林的观赏性

植物配置设计后,既可以增强颜色的视觉冲击,还可以实现空间的层次感,使得植物的自然美得到科学搭配,增加其观赏性。同时,植物配置优化后,生态恢复作用日益加强。

1.2促进植物的生长

首先,园林设计中将植物进行空间优化,提高空间立体阳光利用率。其次,将喜阴植物配置在地表,提升地面绿化覆盖率。最后,根据地质结构和植物的生长特性进行科学布置,使得土壤养分得到充分利用。这些配置上的优化可以更好地促进植物生长,从而达到既美化环境,又恢复生态的作用。

1.3节约资源

优化配置植物后,节省了其它功能的土地,无法利用的土地得到了充分地利用。而且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耐旱植物、耐贫瘠植物的应用,节省了水资源和肥料投入,减少了污染,节约了资源,做到了从根本上实现生态保护。

2植物配置原则

2.1调和原则

调和原则是生态园林设计中最重要的植物配置原则,这种调和包括植物高低搭配、喜光植物和耐阴植物搭配、开花植物与常绿植物搭配等,还包括植物与建筑物着色、结构、材料等的搭配、植物与道路的搭配、植物与亭台的搭配以及与人类活动的搭配等。这些调和的内容使得生态园林设计既要满足生态性,还要满足人文性,将自然美与艺术美有机融合起来,给人以惬意的生活环境。

2.2韵律和节奏感原则

设计生态园林时,需要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将植物配置得既有韵律又有节奏感,使得植物增减得当、层次分明。比如,大空间以高大植物美化空间,小场地则以低草本植物为主,这种韵律和节奏感原则使得植物配置更为科学。

2.3统一原则

在进行美化与艺术化相统一的过程中,植物配置还要遵守统一原则,即将同一种类的植物配置到同一功能型地块上,如踊路、花坛、草坪等,使得着色均一、层次清晰,给人一种宁静美。

3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3.1科学搭配观花和观叶植物

为了更好地在城市中体现生态性,给人们的生活增添绿色和增加居住环境的观赏性,满足人文情怀,需要科学搭配观花植物和观叶植物,使两者相互协调搭配,从而形成色彩视觉冲击,带给人赏心悦目之感。观花植物的花色要鲜艳、整齐,夺人眼球,根据花期的特性进行适当调配,使得花期延长。观叶植物要选择颜色好、叶形漂亮、叶片丰满的植物,与观花植物形成2种特色,给人永不倦怠的感觉。

3.2注重植物配置的层次性

层次搭配可以减少眼球的疲劳,给人清晰、通透、层次感。主要是指空间层次设计、色彩层次设计、艺术造型层次设计等。有了层次性,园林设计更接近生态美的效果。而且将层次性运用到花期上,还可以延长观赏时间,使得园林设计的观赏价值大幅提升。

3.3注重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植物生长有季节性,在设计搭配时要注意季节性特征,将不同季花期进行调配,将冬季观叶植物穿插于观花植物场所,使花、叶、空间纵横等错落有致,避免单一性现象出现。在设计生态园林时,可将季节性变化规律作为艺术调整的基点,使春、夏、秋、冬都不会出现视觉疲劳,给人们紧张的神经一个放松、写意的环境,舒缓心绪,缓解工作压力。

4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第一,尊重自然生长和植物生长规律。缺乏配置的条件时切不可求新标异,以免后期生长不利,弄巧成拙。此外,要以本土植物绿化为主,因为其环境适应性强,生长管理可控。若引种求新,要做好相应研究,以防植物死亡,耗费资源。第二,以实际环境条件为基点,不可好高鹜远,做到生态恢复与社会发展的统一。引种要做好与本地树种的搭配,保证本地树种不被破坏,引种成活率要高,不能一味地追求新品种。第三,生态园林建设是为了人文情怀和生态环境共同发展。因此,有必要规划开放性草坪场地供人游戏与放松,保证园林的基本功能性。受社会综合环境影响,在自然环境中痛快呼吸是人们进行心理疗养的重要原因之一,园林设计中不可忽略。第四,生态园林养护、更新和延续,要以生态手段为主,不可造成二次污染或二次破坏。除草、杀虫等要尽可能选用物理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李瑞强.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方式分析与研究[J].中国林业产业,2016(11)

篇(2)

[引言]:我国将科学发展观作为重要的方针政策,发展现代林业很好的契合了我国的发展战略,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当中具有极好的生命力。我国现代林业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积极转变现有的发展模式,同时不断提升土地等资源的利用率,将城乡差距进行有效的控制,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产生背景及其建设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严重破坏、自然资源相对困乏等问题越来越严重,从而衍生了许多次生灾害,例如水土流失现象严重、雾霾天气的加重、气候异常等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反思,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工作已经刻不容缓,如果人们再继续对森林资源的乱砍滥伐、过度采伐,将会对整个森林系统造成恶劣的影响,这将成为未来经济快速发展的绊脚石,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也将受到严重的威胁,所以建设现代生态林工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才能有效地保护好生态、资源,同时还要对森林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在对林业资源砍伐以满足林业市场需求的同时,及时做好优质种苗的种植工作,既可以促进林业行业的健康发展,又可以达到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效果。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更好地促进我国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

2、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工程问题概述

所谓的生态林业工程主要是指结合生态学、林学和相关的生态控制论原理,对自然资源的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现状进行的以木本植物为主题,将各种生物种群进行人工匹配结合的生态系统的工程。主要是为了保护和改善现有的生态环境。它是目前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如今人们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不断的以破坏环境为代价,造成自然资源的严重破坏,在发展的^程中,人们要不断放慢步伐,在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寻求平衡,如今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3、如何进行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

3.1 加强保护森林资源

第一,要加强资源的有效管理。并积极有效的做好林业地区的征地占地用地的报审工作及其核批的工作服务,同时要服从于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经济和社会发展事业的需要。第二,要加强森林的防火意识以及工作的需要。各个部门应进一步重视森林防火工作的实施,同时需通过多种模式与方式对森林防火知识进行全面的宣传,提高群众的森林防火意识,学习森林防火知识。并且可以把森林的防火工作纳入年度业绩的考核内容,制定森林防火的责任,健全森林防火的各种机制。最后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损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的惩罚力度。严厉查处森林的火灾肇事者,根据后果的严重性分别作出相应的处罚,情节特别严重者要追究其刑事责任,决不宽容。要不定时的开展专项的、秘密的行动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以保护有限的森林资源。

3.2创新现代林业发展的相关科技

对林业科技进行不断的创新,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内在要求,对于全面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良好转变具有积极的作用,增强绿色增长的动力。加强林业科技的应用效果,首先需要对现在能使用的林业科技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对林业科技体系进行全面的建设工作,并将其进行有效的推广,同时在各级林业区域进行林业科技推广机构的健全工作,这样能够对现代林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进行有效的强化,并且对现代林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其次还需要对现代林业科技创新平台和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进行有效的拓展和创新,增强林业服务体系的良好应用效果,从而不断增强现代林业的建设和发展水平。再者还需要对现代林业的管理规范进行有效的制定,并严格按照具体的管理规范进行现代林业的发展工作,这样能够对生态文明建设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3.3增加多元化资金投入

技术研发资金的持续投入是林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支柱和基础,增加林业技术创新资源的来源是我国林业技术创新的首要解决问题。因此,我国林业部门应在适当和稳定的增加政府资金投入基础上采取不断的自身投入措施,如风险投资、银行贷款、企业融资等,充分有效的解决缺乏林业技术创新资金不足困难。与此同时,政府部门针对于林业技术创新产业应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引导职责,给予更多的政策性帮助,有利于在全社会范围内对各部门加强林业技术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调动。

3.4加强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政策指引

在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过程中,应从中央、地方政府和政策方面对生态林业工程的发展进行指引,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创建出令众人满意的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在现代生态林业的建设中,尤其是牵涉到退耕还林、放养生物等措施,以及与之有关的生态防护型的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会影响到地方上的一部分人的利益,那么,在具体的林业工程进行实施的时候,受到利益影响的地方人就会与林业工程的实施产生利益冲突,林业工程的建设实施就会受到阻碍。任何计划不管设计的多完美,在实施的时候总会有预料之外的困难发生,就算是政府已经制定好的政策在社会上实施的时候也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要加强中央、地方政府的政策指引,积极解决各方面的利益冲突等难题,使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实施顺利进行。

结语

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工程是我国在建设中的一项重大举措,具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做好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各项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林业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促进我国林业的快速发展,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篇(3)

前言

近年来,随着辽宁经济的快速增长,导致辽河保护区内的水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日趋严重。水生态监测是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前期工作。开展辽河保护区水生态监测,为辽河保护区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更及时准确的信息,为辽河保护区生态系统恢复与水质持续改善提供技术支持。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开展辽河保护区水生态监测的重要性。

1、水生态监测的概念

1.1水生态监测的概念

水生态监测是指为了解、分析、评价水生态而进行的监测工作。水生态监测的目标是为了了解、分析、评价水体等的生态状况和功能,监测的范围应包括水体及陆地上的植被等;监测内容包含湖泊水文形态、生物、化学与物理化学质量要素。一般的概念上,水生态监测涵盖了水质监测和生态(生物)监测[1-2]。。

1.2水生态监测的指标筛选

水生态监测指标的选择与确定是进行水生态监测的前提,应遵循代表性、敏感性、综合性、可行性、简易化、可比性、灵活性、经济性、阶段性、协调性、优先监测的指标体系的原则。

(1)景观指标。景观指标是指能够高度浓缩景观格局信息,反映其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某些方面特征的简单定量指标。包括:悬浮物、水味、水面漂浮物、水色(选测)。

(2)营养盐状况指标。水体的营养盐状况指标是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包括:叶绿素、NH3-N、总氮、总磷。

(3)理化环境状况指标。 理化指标反映生物生存的外界环境条件,是指采用各种仪器和分析化学方法,直接分析测定水体中有害物质和它们的浓度。这类指标比较快速、灵敏,不仅能确定有害物质的种类,还能准确测定它们的含量。包括:pH、悬浮物、总硬度、DO、电导率、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cr)、NH3-N、亚硝酸盐(以N计)、硝酸盐(以N计)、非离子氨、挥发酚、总氰化物、总汞、铬(六价)、总镉、石油类、总氮、总磷、氯化物(以CL-计)、总铜、河流水位、水温、锌、氟化物、硒、砷、汞、铬、铅、氰化物、挥发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粪大肠菌群、透明度。

(4)生物指标。生态系统是在一定范围内由生物群落中的一切有机体与其环境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综合统一体。识别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为模拟生态过程,进行生态恢复的评价,以及对受损生态系统提供恢复措施等奠定基础。包括: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种类组成、现存量、空间结构及动态;细菌:总大肠菌群数量、粪大肠菌群(选做)、总菌数(选做);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种类组成、生物量、叶绿素;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种类组成、生物量;大型水生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种类组成、种类分布、生物量、优势种类生物量变化;藻类生态测试。

1.3水生态监测的技术及方法

水生态监测技术包括水质标准、监测方案的设计、水样的采集、储运、预处理,水样物理性质、非金属无机物、金属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测定,还包括生物监测、底质监测、应急监测和自动监测等综合性监测。目前,随着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卫星遥感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水生态监测的各个方面,为水生态监测提供了重要的实时监测和动态监测的宏观手段[3]。

(1)水文要素监测。水文条件是影响河流域水生态系统的首要因素。径流深度是直接反映区域产流能力大小的指标,同时受到区域的降水、蒸发能力的综合影响,体现了水热条件对水生态系统的综合作用,因此对水位、土壤含水量、等要素监测采用自动遥测(含自动传输)方式;对流量、含沙量监测等采用巡测;对重要站点的流量也可利用自动测报系统。测验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及安全条件按驻测、巡测及自动测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4]。

(2)水环境要素监测。对重要站点设置水质自动监测站,其它站点采用移动实验室开展巡测。

(3)气象因子监测。建设多参数自动气象观测系统,以自动遥测(含自动传输)方式进行监测。

(4) 水生态系统中的任何变化都可能影响到水生生物的生理功能、种类丰度、群落结构、种群密度与功能,水生生物监测与调查相结合,收集必要的有代表性的水生生物信息。

(5)其它各要素数据采集次数以能反应各要素变化过程为宜,环境及人类活动影响等引起水生态环境变化的相关信息,以开展相关调查获取。

1.4水生态监测特点

(1)代表性。水生态监测的目标是为了了解、分析、评价水体等的生态状况和功能,更能反映水生态环境的主要特征及水生态过程的变化,说明水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

(2)综合性。一个全面而高效的水生态监测过程所涉及到的内容是纷繁复杂的,水生态监测监测的范围应包括水体及陆地上的植被等;水生态监测还打破专业限制,内容不仅包含了水文水资源监测的项目,还包括河流水文形态、生物、化学与物理化学质量等要素。

(3)实用性。由于水生态系统的任何变化都可能影响水生生物的生理功能、种类丰度、种群密度、群落结构与功能,因此,监测水生生物的生活状态并以此作为水生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指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5]。

2、辽河保护区水生态监测的重要性

2.1辽河保护区水生态现状

近年来,随着辽宁经济的快速增长,由此给辽河保护区水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长期的高强度区域开发导致辽河保护区内的水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日趋严重,水生态环境退化、水生态功能下降及生物多样性锐减。辽宁省环保厅虽然已有一些关于水质监测及水环境管理的信息平台,但保护区的生态监测能力较弱,缺乏合理有效的生态监测平台,监测站点的自动监测水平落后,基本没有实现监测站点与数据中心的直接传输;辽河干流水文站和水质监测站(断面),长期以来分属水利和环保部门,二者数据采集缺乏统一口径,不利于数据的使用和对照,需要增设与现有水文站对应的水质监测站(断面);保护区生态监测水平十分落后,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不利于保护区摸清生态资源家底;动态观测和应急响应能力落后,缺乏生态建设保障措施与生态风险管理机制和管理体系。

2.2辽河保护区开展水生态监测重要性的分析

从辽河保护区乃至全流域水生态恢复与建设的管理需求看,尚不够完善,急需在现有的基础上,完善或建立诸如辽河保护区水生态监测网络、水生态管理数据资源共享平台、水生态管理模型库、环境灾害应急响应平台等信息系统,为辽河保护区生态环境管理新体系提供技术基础,为辽河流域生态恢复提供资金、政策、体制和法律上的保障。因此开展辽河保护区水生态建设的研究对保护与恢复辽河生态系统,提高辽河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水体净化能力,改善河流水质,增强生物多样性,保证水生态安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宜居的生态格局,对促进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2010年3月由辽宁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了辽河保护区管理局,省人大颁布了《辽宁省辽河保护区条例》,开始了辽河依法科学治理的新篇章,使保护区具有较为坚实的监管能力基础。2011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建设辽河保护区主行洪保障区,退耕还河,保障行洪安全与生态安全,采取了一系列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辽河干流治理保护工作取得了“重大决定性进展”。 2012年辽河率先摘掉“重度污染”的帽子,在全国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中脱颖而出,成为辽宁省建设和全国河流治理与恢复的范例。目前,辽河流域保护区已成为了以河流水体、湿地及野生动物植物为保护对象,集综合管理与生态恢复为一体的创新型河流类保护区。因此,辽河保护区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任务越来越重。

3、结论

水生态监测是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前期工作[6],由此,建议辽河保护区开展水生态监测,建立辽河保护区水生态监测指标体系,以辽河保护区水生态监测站为平台,加强研究,遏制辽河保护区水污染恶化的趋势,为辽河保护区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更及时准确的信息,为辽河保护区生态系统恢复与水质持续改善提供技术支持。因此,开展辽河保护区水生态监测愈来愈重要,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南浩林,景宏伟,丁宁,等.生态监测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林业调查规划,2006,31(4):35-39.

[2]李文峻.浅谈生态环境监测[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1,(01) .

[3]林联盛,夏雨,刘木生,等.鄱阳湖水生态监测现状与监测体系的思考[J],江西科学,2009,27(4):511-516

篇(4)

关键词:

生态农业;重要性;环境保护;措施

1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

1.1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如今城市内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而且如今城市居民日渐增多,工业生产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的废水、污染气体以及各种垃圾,再加上人口增多带来的大量污水和生活垃圾,使得许多农田遭到严重污染、土壤肥力或者利用价值大大降低。目前我国国内的自然资源匮乏,农业生产所需的资源更是处于一个单向不可逆的状态,遭到污染后很难恢复。国内农业技术发展尚未达到一定的水平,在生产时,农户除草和灭虫等都会选择毒性较大的化学药剂,从而使得农田的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的破坏。喷洒农药深入地面后,将会对农田的生态造成立体的污染,使土壤肥力等也受到极大的损害,极不利于农业的发展。生态农业可以有效减少对土壤等的污染,保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能够提高生活质量

以往的农业注重依靠作物本身的生产力,增产的主要方式是利用技术手段增大生物的转化,生态农业秉承其精华,以传统农业的优点为基础加以科学技术的辅助,利用酶工程、细胞与基因技术等将农业打造成机械化和自动化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这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1.3调节生态与经济的关系

生态农业不同于传统农业,其可以保证高产和产物的高质量,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在生态农业中,对于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是通过对农业施以科学的管理,合理的管理下保证土壤、水、大气等自然环境和资源免受污染,使资源与环境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保证经济效益和环境。

2保护农业生产环境的具体措施

2.1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对产业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将部分耕地改为林地或草地,将部分田地还原为湖或者湿地,对于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面积较大的地区进行改造,严格控制恶化的趋势,尽全力做到农业、资源、环境三者间的和谐发展。多种植林木,可优化农业生产的环境,森林对改造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提高植被的覆盖率,保证农村生态能够进入自我修复的良性循环状态。

2.2利用农业技术优化土壤环境

在生产中要避免田地与水的直接接触,可以在两者之间种植一些植被以作为缓冲,增大湿地的面积,可以在某些地形骤变的地区种植树木或者设置水沟,也可以根据农地的地形采取套种、轮作等,关键是要避免地下水受到耕作时所用的化学物质的污染。

3发展生态农业的具体方法

3.1以新兴能源为主

沼气能源可以将资源充分有效地利用,可以广泛应用于种植或者养殖业。在养殖中,可以将沼气池、排泄处与禽畜所联结在一起,种植业中可以联结阳光温室和沼气池,这样对植被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不造成环境污染,使生物能资源能够充分合理地利用。沼气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以保证生产出高质量且安全的食品。

3.2做好虫害治理

生态农业中对于虫害的治理偏向于自然,利用生物链关系,保证虫害的天敌维持在一定的数量。目前很多农户对虫害的治理多依靠化学药剂,但此种方法弊端很大,不仅会造成天敌的大量伤亡,更会影响作物的健康成长。利用科学技术是将虫害的影响降到最低的最有效手段,其可以控制住虫害,降低经济损失。

3.3适当发展养殖业

养殖业的污染是目前的一大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合理限制养殖场的规模,建立以保护生态为主题的养殖场,倡导养殖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4充分利用生态优势,生产高品质作物

某些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当地的水和大气质量几乎未受到污染,品质优良,而且当地农业的资源丰富,应当充分发挥地区生态优势,培育天然高质量农作物,然后将农作物加工生产成绿色食品,打造绿色品牌。生态农产品与普通农产品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可以保证经济效益,维持生态的稳定。如今生态农产品正成为市场的热点,其能够给农民带来更多的收益,也能够增加农业生产的效率。生态农产品的生产离不开优良的培育环境,发展农业,要保证环境不受破坏,只有如此才能发挥环境优势,保证作物的高品质。

篇(5)

1.1市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是促进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的需要。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努力,更重要的是要依靠全体社会成员从认识到实践的共同参与。诚然造成生态环境的问题引发生态危机的直接原因是不健康的经济增长方式、人口迅速增长等,但从深层意义来看,引发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则是由人们错误的价值观造成的。因此,实现美丽中国美好愿景,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前提是必须转变市民的价值观念,必须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观念———生态文明观。通过培育市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将人们对大自然的态度从传统的利己主义价值观转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崭新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因此,加强市民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是实现美丽中国美好愿景的内在需要。

1.2市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是新时期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需要。对于一个城市来讲,城市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人才、资本、资源等生产要素的聚集和辐射能力,在全球化的今天,具备这种能力无疑是重要的,然而更为关键的是这种聚集和辐射能力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我国有些城市为了短期实现上述生产要素的聚集,不惜以牺牲环境来换取资源优势,也确实收获了很多的短期利益,一旦这个城市的环境恶化到一定的程度,不再具备生态优势时,就不可避免地面临人才、资本、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流失,城市竞争力也就急转直下。因此,从长远来看,加强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培育全体市民的生态文明意识,促进城市环境、资本、人才、资源的良性循环,是保持城市长期繁荣发展和竞争力的基本条件。

1.3市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是促进市民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市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水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同时也反映了市民个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就是人通过社会实践,从自然、社会和自己的关系中获得解放而对自己本质的全面占有。根据的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对市民生态意识的培育就是帮助市民树立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在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导下树立人与自然平等互利的关系,进而在实践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目前市民生态文明意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生态环保知识缺乏,关注度低。通过调研发现,目前信阳市民对生态环保知识的知晓程度和认知广度均处于较低水平,进而导致他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也不高。大部分市民低估了自己对保护环境的责任,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城市环境有直接且重要的影响。当前,信阳市民对经常宣传、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垃圾分类、节水节电、大气污染、噪声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的关注度较大,但是对土壤酸化、荒漠化、野生动植物锐减、全球变暖等离市民自身生活较遥远的问题关注度较低,甚至对这些常见的污染状况产生的原因及防治都不了解。根据2014年环保部《全国生态文明意识调查研究报告》中显示,公民对雾霾的了解程度高于80%,然而对环保举报电话知晓度却低于50%。正是由于市民生态环保知识的缺乏,对环境问题关注度低,就会有意无意地做出一些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而影响到整个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

2.2环保行动滞后,参与度不高。根据调查发现当前信阳市市民对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参与力度不高。在环境保护方面,市民“怨多行少”的现象比较严重。比如,信阳市在2016年开始了市区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第一期工程就建了覆盖全市范围的51个服务点,但通过笔者走访发现,自行车的利用率还是很低。市民对“绿色出行”的理念非常认同,认为骑自行车“绿色出行”可以减少城市的大气污染和噪音污染,在减少城市交通堵塞的同时还能锻炼身体,但问到“是否准备使用公共自行车上下班?”时,大部分市民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骑自行车上下班还是有诸多的不便,还是觉得自己开车方便。市民环保行动滞后还表现为大部分市民对他人污染环境的行为很不认同,很鄙视他人的种种破坏环境的行为,但是却对自身要求过低,经常为自己的不良行为找借口。

2.3生态消费意识淡薄,浪费行为严重。随着经济发展,物质生活也渐渐丰富起来,伴随而来的就是不知不觉的过度消费问题。比如每年不断被刷新的“双十一”单日交易额,我们应该深入思考一下,我们产生的这些消费中理性消费的比重占了多少。根据调查很多人在网上买的日用品如榨汁机、酸奶机因为清洗麻烦只用一次就扔掉,在社交平台上吐槽自己因为冲动消费而后悔的文章比比皆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市民们没有树立一个正确的消费观念,还是以享乐主义为上,他们在贪图自身享乐的同时忽视了过度消费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同时也会产生过量的垃圾,进而也加大了对环境净化能力的压力。如果不提高市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水平,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消费观,浪费现象就难以根除。

3、市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有效途径

3.1加强教育、完善生态环境知识体系。培育市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加强生态环境教育,加强生态环境教育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加强学校生态教育,要将生态环境保护知识贯穿到从幼儿园到大学的课堂上,让孩子们形成一个系统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第二,要加强社区生态教育,通过居委会以及各种社区组织,组织各种类型的生态环境知识小讲座、小座谈会等各种形式的学习宣传,让广大社区居民都能掌握基本生态知识;第三,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的生态环境教育培训,领导干部是城市发展的掌舵者,要让他们通过各种针对性的培训对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进而提高他们在解决城市发展问题和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决策水平。

3.2加大宣传、普及生态环保知识。现在社会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对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非常大,我们在进行市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工作中,可以通过电视、微博、微信等市民利用率较高的媒体,结合每年的国际湿地日、保护臭氧层的国际日等具有特殊意义的纪念日,通过文字介绍、图片展示、制作视频等方式给市民普及湿地保护、臭氧层的保护、濒危动植物的保护等相关的生态环保知识,潜移默化地培养市民的生态文明意识,也让他们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事业逐渐地从了解到理解、从理解到支持进而积极地参与其中。

3.3倡导绿色消费、形成新的生态消费理念。绿色消费是一种具有生态意识的、高层次的理性消费行为。倡导市民绿色消费首先要通过各种途径让市民们了解过度消费给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带来的不良后果。通过宣传建议他们少购买一次性用品、购买家用电器时要注意能效标识、购买水流小的淋浴喷头、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等开始,将生态消费的理念落实到实际行动中。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市民调整自己的消费习惯,引导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态的正确的消费观念。

3.4完善政策法规、规范生态文明意识的行为。健全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和生态环境保护法规是解决市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第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要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与经济发展同样重要的位置,用政府权威保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顺利进行;第二,完善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法规,通过设定支持某些行为、鼓励某些行为、禁止某些行为等多种模式,来明确引导市民做出符合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行为,要让行政力量和法律力量形成合力来保障生态文明意识培育工作顺利进行;第三,加强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执法力度,杜绝一切环境违法行为,为生态文明意识培育营造良好秩序。

作者:吴昊 单位:信阳农林学院

篇(6)

水生态文明的主要表现就是生态水利。生态水利包括生态和水利工程两方面的内容。在水利工程发挥骨干作用的同时,又兼顾了水域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如在满足防洪、灌溉、供水、航运、发电等要求的同时,又可满足整个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自然生态认识观念的不断转变,将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已经成为了时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由来。在水利工程规划中,对新建工程来说,要体现在进行传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又注意与江河湖库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持相结合;对已建工程来说,更要体现对那些受到危害或者是严重破坏的区域生态系统进行全面恢复和保护。

2规划设计要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服好务

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中,规划设计总的要求是:既要重视水利前期规划设计工作,又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其他规划衔接协调。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生产力布局和城镇规划建设都要以水利规划为基础,充分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和防洪减灾要求,任何空间布局都要与水利规划相协调、相适应。规划设计围绕的宗旨是:因水制宜,量水而行。规划设计围绕的目标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生态系统完整,水生态环境优美。规划设计崇尚的理念是:敬畏自然,顺应自然,顺天应时,人水和谐。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在水资源论证方面,要注意在水资源严重短缺而用水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如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持续的用水保障,要为建设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不满足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必须引导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布局。

2)在工程总体方案论证方面,要考虑工程建设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计列投资预算。

3)在生态河道治理方面,必须考虑生态基流,水质必须达标。要保护河流生态的多样性、上中下游的生境异质性、河流纵向的蜿蜒性、河流横断面形状的多样性、河床材料的透水性等,要满足植物、鱼类、鸟类、两栖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等的生存要求。要避免河道的直化、白化、硬化。

4)在新开挖河道方面,修建渠道式引水工程,在规划设计时要提出与两岸原有生态系统有机联系的措施,要重视周围生物群落的存在,不能忽视原有生物群落的恢复。

5)在新建、加固水库方面,在注重主要建筑物功能完备的同时,要重视库区植被的设计,要恢复原有陆生及水生植物,为鱼类、鸟类及两栖动物的栖息与繁殖提供条件。在建筑物外观造型设计中,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要美观、大方,同时方便运行管理。

6)在工程管理方面,在重视工程主体设计的同时,要重视工程管理设计,特别是运行调度、管理手段等,要为江河湖库的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提出调度运行方案和措施。

7)在生态湿地建设方面,规划设计生态湿地,要考虑汛期时蓄洪、滞洪、雨洪水资源利用,作为水源或补充地下水;非汛期时种植水生作物,净化水质,消减区域点源、面源污染;还要考虑原生植物、动物的生存环境,成为动植物生长的乐园;同时又要考虑水生经济,向人类提供食物(水产品、禽畜产品、谷物)、能源(水能、泥炭、薪柴)、原材料(芦苇、木材、药用植物);提供人水相亲、休闲娱乐场所。

8)在经济评价方面,充分考虑生态效益,要重视生态系统的长期效益评价。

9)在景观河岸治理方面,用沿江、沿海、沿河、沿路的一条条线形、带状、楔形绿地和环城绿带,把城镇各类大大小小的公园、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相互联结起来,使其连续不断,充分发挥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

10)在功能与景观相结合方面,功能与景观是互相依赖、互相渗透的,景观可以使功能更加合理,功能反过来又可以改造景观。功能与景观相结合的标志是使自然状况不断改善,并且更丰富多彩,更好地承受人们的生存条件。景观与功能相结合是解决生态平衡问题,也是解决建造绿化空间所面临的经济问题的关键。

篇(7)

首先,针对林业种植来说,它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植树,应该说是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进行的一种生态性的环境栽植,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当然,林业种植要充分考虑应用适合的林业资源,目前来看,我国增加了林业种植面积,所以,我国的林业种植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也越来越多,我国的林业种植发展速度虽然比较慢但是起步并不晚,所以可以在造林整地上多采取一些专业性的意见,加强不同地域的联系,有助于林业种植更有效的发展。

1林业种植的概念分析

如同文上所述,林业种植不单单是植物的种植,更是对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首先,要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当地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考察,比如说当地地势的高低可以用等高线来表示,然后当地的生态环境也要做出具体的了解,比如说降雨量多少或者是最大温差等等,这样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林业种植资源。其次,调查了解清楚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之后可以进行林业资源的选择,一般南北方的林业资源选择有一定的差异,首先,南北方的地势环境不同,其次,南北方的生活环境也不一样,所以对于林业资源的选择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对于南方来说,很多人的生活环境就是林区,森林面积大,茶树、板栗、多种果树等各类经济树种产量丰富,林业工作为重中之重。而北方,平原地区比南方要多一些,所以森林的面积比较小,所以林业种植比南方要少一些,除了少量果树,多为木材产业占优势,但木材产业周期较长,经济效益相比南方相对逊色。在北方如大兴安岭等林区,林业工作更为重视,但相比南方,生活环境也相对恶劣了。相对来说,南北方在林业种植上南方的林业资源选择范围比较大,而北方一般要考虑适应环境需求,才能更好的进行植物种类选择,比如北方的冬天比较寒冷,如果抗寒能力比较差的植物很难在北方生长,更别说为生态环境有良好作用了。所以,选择合适的林业种植资源很重要。

2林业种植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分析

2.1调节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相关含量

首先,对于树木而言,起到了很好的大气调节作用。因为,植物的气体交换方式称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会将空气中的一部分二氧化碳转化成氧气排出,树木不仅仅可以为人类的生存环境提供呼吸的氧气,同样能够将空气中的无机碳变成土壤中的有机碳,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意义。所以,树木的种植对生态环境来说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样,树木中有一些碳储藏,可以将树木中的碳以材料的方式进行储存,这样在使用过程中会比较方便,同样,在冶炼方面,对钢铁等材料的冶炼虽然可以释放比较大的能量,但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比较大,所以,用树木代替钢铁材料进行燃烧,不仅仅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同样还平衡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使大气层稳定。但是,目前看来,大量使用木材进行环境问题的解决并未是长久之计,这样会导致供不应求,大量砍伐树木也会造成一定的土地贫乏,所以,如何达到两边的平衡,仍然需要更多的尝试和实验,在保证空气,生态环境中碳含量稳定的前提下。

2.2中和大气酸性,更好维持大气平衡

酸碱平衡不仅仅要在实际生活中符合,在大气中,酸碱平衡仍然很重要。树木种植对于生态环境来说,不仅仅调节了大气中碳的含量,同样也中和了大气的酸性,更好的维持了大气中的酸碱平衡。目前来看,在环境污染中酸性污染物的沉降比较严重,所以在生活中经常出现酸雨等污染现象的出现。酸雨正是由于污染导致的酸性元素比较多,酸碱不能完全平衡,在电荷的指引下,在大气层上无法平衡才导致了酸雨,酸雨对于树木和人们的生活有极其大的影响,会导致大量的森林资源受到影响,对环境的影响更是不用多说,但是,对于树木来说,有一定的修复和抵抗能力,简单来说,杉类属于抗逆性比较差的树木种类,一旦发生腐蚀比较严重的酸雨,杉树类的存活能力比较差,但是相对而言,山茶树对于酸雨的抗打击性就比较强,对于腐蚀来说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一旦发生酸雨,可以利用抗逆性比较强的树种进行酸碱平衡,有一定针对性的意义。对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可以种植不同的树种资源,在酸雨的腐蚀记录中会有不同地区树种资源的抗逆性排序,要尽量选择抗逆性比较强的树种进行种植,比较容易减少酸雨的影响和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

2.3防止受到地势影响而产生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也是比较严重的一种生态环境问题,针对水土流失来说,树木栽植也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应该说,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是南方,因为北方平原地区比较多,不太容易发生洪灾等,而南方森林资源比较多,洪灾等自然灾害发生的几率就比较大。而在森林中,树叶掉落面积和范围会比较大,在森林中形成一层地质结构,如果遇到洪灾,树叶比较容易吸收水分,同样,也可以非常有效进行水分排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水分调节,避免了下游更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出现。有数据表示,森林能够对于上下游的水流量有一个控制的作用,大大的减少了洪灾或者其他自然灾害的影响,形成了比较良好的地表结构,在降水量比较大的情况下也不会有太大的水土流失现象出现。当然,树木不仅仅可以起到调节降水量比较大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如果对于长期缺水地方来说,大风会对地表的土地进行风化,长期以来,地表结构脆弱,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威胁。树木栽植能够很好的缓解这一现象,减少大风的风化侵蚀,树木种植还能够活化土壤,不易让当地的土壤风化比较严重。试想,在森林外的风力非常强,在经过森林过程中要经过很多的树木资源,风力会大大的减弱,对于沙化现象有一个很好的缓解作用。

3林业种植在生态环境问题解决中的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林业种植在生态环境问题解决过程中不仅仅有以上三种作用,在对生态环境来说,还能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林业种植充分利用了树木资源的光合作用和碳含量平衡以及酸碱平衡,但是,在林业种植过程中,要更好的利用林业种植的优点,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但是不能太过依赖树木种植,如果过分栽植或者过分利用树木,会造成资源分配的不平衡,严重程度仍然会造成一定的生态问题,所以,要合理利用树木种植才能更好的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4结论

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仅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更是世界环境的一个大问题。树木栽植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能够合理利用树木贮藏的碳材料进行能源开发利用,使得大气中碳含量的平衡,同样在森林中种植抗逆性比较强的树种能够减少酸雨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同时还能够有效的降低水土流失或者土地风化等生态问题。树木栽植只是一个解决环境问题的基础,重点仍然在于每一个人,只有明白保护环境的意义才能够更好的解决生态问题。

篇(8)

2消费教育有利于促进产品设计的绿色制造

设计、生产、消费都与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产品的制造由设计和消费决定,制造原料来自生态环境,产品在制造过程中会产生能耗以及大量废弃物和污染物,同时产品在废旧之后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联合国在《21世纪议程》中明确指出“全球性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特别是在工业化国家”。我国是制造大国,制造业总体规模在世界名列第四位,制造业总产值占全国GDP的50%左右。然而,我国并不是制造强国,中国制造业主要是建立在高能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益的基础之上,产业竞争力弱,比较优势低。这种生产方式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废弃物,如物料废弃物、能源废弃物、产品终结后的废弃物等,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目前,许多产品生产商家缺乏环境意识或环境意识不够,导致资源过度利用,以资源的高消耗换取短期利益,从长远来看,不是一种可持续的生产经营。对生产经营者开展消费知识、生态环境知识以及商业道德、诚实守信等方面的消费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通过消费教育,生产商的生态环境知识教育得到普及,有利于提高生产者依法经营的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道德责任感。促进企业转变传统的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生产方式,积极开发和运用一些节约资源的工艺技术,以及节省能源和环保型的工艺技术,提高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制造质量,以及降低成本,减少在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另一方面,对产品设计而言,设计引导生产,生产则是产品设计转化为实物的物质保障和重要过程。企业能够树立绿色生产观念是生态设计的重要一环,也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因素。例如,近几年在汽车行业兴起的“绿色设计”,汽车除了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污染之外,在制造过程与废弃过程中,都会形成较大的环境负荷,如制造过程中能源的消耗、有机化学物质、有害气体的排放、废旧车体与部件的处理等。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方式是低消耗、轻量型的新型汽车设计,在制造过程中减少环境污染,采用新工艺与新材料相结合的方法。

篇(9)

1我国森林资源发展的特点

目前,从总体来看,我国森林资源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1森林类型比较多样化,物种也较为丰富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包含了各种地貌类型,各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差别也比较大,自然条件也是千差万别,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我国的森林类型才比较多样化,多包含的植物种类也是多种多样。

1•2森林人均面积小,并且资源的分布也很不均匀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森林面积在全世界排行第7位。但是,我国的人口却很多,如果算人均森林面积的话,就相当小了。除此之外,我国森林资源的分布还极不均匀,总体来说,我国的东南部森林资源较为丰富,而西北部就较为匮乏。

1•3森林资源的结构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1)目前各林种比例无法满足充分发挥森林资源效益的要求。(2)林龄的结构也极协调,林龄出现普遍偏低现象。

1•4林地的利用率不够高,单位面积蓄积量也不够大我国对林地的利用率刚刚达到50%左右,这就意味着还有一半的林地都给白白的浪费掉了,但是发达国家的林地利用率就比我国高出好多,基本上都在80%以上,有些国家甚至还超过了90%,另外,我国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也比较小,只达到世界平均单位面积蓄积量的68•5%。

1•5人工造林所占面积较大,但质量却不高建国以来我国就开始大面积造林,人工造林面积位居世界第1。但是,人工林蓄积量却为森林总蓄积的10%,因此,人工林的建设还有待提高。

2保护森林资源对生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意义

森林可以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而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的发展又体现了生态经济的发展,做好森林对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的工作,也就能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和谐的发展。那么,森林在保护和改造环境中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2•1森林可以产生氧气[1]森林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然后通过光合作用再产生氧气,使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相对平衡。另外,森林还可以吸收灰尘和有毒有害物质,对净化空气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绿色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同时又可以释放出氧气,而森林面积较大,因而所起的作用较为显著。随着人类的进步,工业也在飞速的发展,那么就会消耗掉大量的氧气,并且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以及诸如二氧化硫、氯气等一些有毒有害气体,对地球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而森林里的植物却可以吸收一定量的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另外,由于森林枝叶茂盛,可以减小风速,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阻滞和过滤了粉尘及烟雾,对环境的净化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2•2森林可以吸收噪声森林可以降低噪声。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所接触的噪声也越来越多,噪声不仅可以使人心绪不宁,而且还可以导致血压升高、听力衰退等疾病,严重的危害了人类的健康。而森林却可以吸收、阻挡一定量的声波,有效地减少了噪声的影响,给人类创造了一个宁静、清新、舒适的环境。

2•3森林既可美化环境又可杀菌森林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起到杀菌的作用。森林植物展现出的绿色,充满了生机,不仅美化了环境,对人类的精神也有着一定的调节作用,它可以给人类带来力量,同时有着消除烦恼、平复情绪之功效。身处在森林之中,人们享受到宁静,并且还会有种超凡脱俗的感觉。森林中的法桐、回柏等分泌出的物质不仅可以杀菌,而且还可以使人兴奋。据研究,森林时时刻刻都在向大气中散发带负电的阴离子,而这种阴离子有着很好的医疗作用,它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降低血压,使人呼吸均匀,提高了人体抵抗病毒入侵的能力。这种原理已被应用到了部分医院和疗养院。

2•4森林可以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栖息动物[2]森林不仅可以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而且还是很多鸟类和其他动物的气息之所。一般有1/4的雨水都会被森林所吸收,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水土流失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持水土的作用。防护林可以减少将近一半的风速,很好的起到了防风固沙的作用。另外,森林又为很多动物提供了栖息之所,使它们能够很好的生存和繁殖,而这些动物很多都是害虫的天敌,极好的保护了生态环境的平衡。

3如何做好森林资源保护工作

3•1做好森林资源的管理工作[3~4]国家各级林业主管部门都要做好森林资源的管理工作,对森林资源要进行严格管理。首先,要做好限制砍伐森林的工作。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对林木进行随意砍伐,要采取限额的制度,要严把林木砍伐审批关,把此项工作当做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头等大事来做,坚决杜绝无证采伐和超限额采伐的现象。其次,要做好林地管理工作。基层林业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管理制度的规定,对林地的征占用进行管理,如果发现有未得批准或不按照法律程序法征占用林地的,要向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如实进行报告,并对此非法行为的相关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再次,一定要做好林权的管理工作。基层林业主管部门要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做好林权证发放情况的登记工作,明确林权的所属关系,以免出现林权不清的现象。如果出现林权纠纷问题,要积极进行协调处理,保证林权所属关系的稳定性。最后,要做好木材流通及经营加工的监督管理工作。运输木材一定要凭证才能运输,基层林业主管部门一定要进行严格的监督,防止出现非法运输现象。除此之外,还要对林木加工单位进行监督,一旦发现非法加工企业,要配合上级主管部门依法进行处理。

3•2做好林业执法队伍管理工作政府各相关部门要做好林业执法队伍的管理工作,要为他们行使相应的职权提供有力保障,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要及时解决人员编制、工作所需经费等一系列实际性的问题,改善装备设施状况,尽量为林业执法队伍的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另外,林业执法人员也要严于律己,尽忠职守,依法办事,努力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使森林资源管理更规范化和标准化。#p#分页标题#e#

篇(10)

    2营销方式

    2.1电子商务在生态旅游中网络营销模式的设计

    如果按照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的运营模式,旅游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的目标大致应该分为2种:营销网站原有的客户和潜在客户网站中会不段更新客户,那么在这些客户中就有既定的客户,网站就要用适当的营销策略来保留这些客户,避免客户流失造成给企业带来不好的影响。当然,随着国民对旅游电子商务产品的接纳,企业一定要挖掘出一些潜在的消费者,这就增加了潜在客户,从而扩展企业的利润。结合旅游电子商务和企业自身运营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做:1)实行会员制营销会员制就是企业为一些已有的客户直接提供某项产品或者服务,类似于组成一个俱乐部似的。通过这种形式对这些客户进行销售、宣传或者促销的营销活动,其中会实行差价式服务和精准产品的营销。这样不仅会拥有顾客的忠诚还会为企业带来稳定的长期利润。2)实行许可Email营销许可Email就是网站在经过用户同意的情况下,向用户发送电子邮件。通过电子邮件,尤其是用户自己订阅的,不仅能销售产品还能引导客户的个性化定制。旅游电子商务不仅可以避免过多营销对网上用户的干扰,还可以增强与客户的友好关系。3)实行主题式营销现在的网络营销随着微博和社交网络的高效传播,具有创新性的主题营销会被大家有意识的发掘。主题营销能更好的吸引国民的视线,用这种特定的营销方式来实现旅游电子商务的营销是最好不过的。4)实行SNS营销SNS全称SocialNetworkingServices中文就是社会性网络服务。在SNS的平台上创造属于自己的营销网站,通过定期的消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样就可以做到针对性地设计产品,提高SNS的关注度,进而加强网络营销。

    2.2电子商务在实际生态旅游中的应用

    电子商务实际应用到生态旅游中时,由于现有的运用水平不同、企业规模不同和经济技术实力不同,所以应用的模式就会不同。就目前的这个阶段,旅游电子商务系统的模式主要有:1)基于移动运营商的模式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都是具有强大资金和技术的运营商,有广阔的网络分布,并且能对活动提供安全的保障和可以认证的支付体系,都有全面的客服系统、完整的客户资料,这非常适合生态旅游电子商务的开展。2)基于PDA的模式PDA既是PersonalDigitalAssistant中文译为掌上电脑,包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手持游戏机等。网络时代盛产网虫,手机和平板电脑成了必需品,所以这就能起到吸引的作用。游客可以事先通过无线或者有线来下载景区的信息,这样游客就能在游玩的过程中随时运用相关软件来获取信息。供应商可以通过图片、音频、文字等手段把详细信息传送给游客,这不仅能有效地满足游客,还能为景区树立良好形象,也可以为游客提供增值服务,如:旅游路线、订餐、租车、订房等。3)基于短信平台的模式短信服务已经成为手机用户相互交流的重要方式,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最成功的业务,据调查大约每一百人中就有26个用户使用。所以对于资金和技术不充足的企业就是可以选择的好平台。

    3电子商务在生态旅游中的服务创新

篇(11)

园林景观客观上存在植物、建筑、山水与地形等因素,在城市环境中,园林景观为人们生活提供亲近自然、享受美景的生活场所,在设计中一般遵循功能性与艺术性。现代的园林景观不单单局限于观赏与一般功能要素,在环境危机势不可挡的今天,园林景观应多一些改变城市生态环境的必要功能内涵。

1.2生态设计在园林景观中的内涵

所谓的生态设计就是发扬物质的可持续与能源的循环利用,在最大限度地改善环境的基础上,兼顾人们生活的功能性与观赏性。生态设计是从宏观角度对一个景观空间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具体是指将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融合在城市景观设计要素之中,对一个区域进行生态设计的总体规划,并且起到改善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作用,以达到景观空间与生态和谐、人们生活与生态和谐的最终目标。

2园林景观中生态设计的原则与运用

2.1遵循自然条件与人文关怀

实现一个区域的环境景观生态化,必须建立在对原本地貌与地形的认知上,因地制宜地对一个园林景观进行生态型塑造,这是一个城市进行景观改造的基础。前期要对气象、气候作出科学的观察与分析,作出对环境有利的改善措施。有时也可利用当地特有的气候类型在原有景观上重塑与改良景观,并合理利用废弃设施,保持景观原有的文化与历史风情。不仅有利于人们快速接受新生态景观,还有利地保护了历史遗产与文化。一个区域的环境服务的最终目标是人,所以对于区域景观的功能性要求也至关重要,应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生活的便利性、遵循当地人们的生活规律,体现出公众性、社会性。基于此,在合理改良景观之前,必须深入了解当地风土人情、传统文化,找到当地文化与环境的相互的关系,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上,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与游玩休憩,实现景观的生态化与人性化的融合。

2.2植物的合理的生态选择与配置

园林景观设计中应该突出生态种植,尽可能选用本土植物,选用当地特有的植物。乡土树种可以更好地适应当地环境,可发挥更好的生长优势,与其他植株种类相比,本土树种具有更好的适应性、遗传性、发展性。还可采用抗逆性较强的树种,有利于植被的再次生长,减少树种对环境的依赖性。所以我们可以将当地特有的优质树种与抗逆性强的树种合理地配置在一起,减少人工管理的成本,在较低的经济投入中达到较高的生态效应。我国有很多风景区会采取不同区域的植株划分,比如彩叶景观区、古建筑林景观区、落叶林景观区等。利用植物高低错落的景观现象,植株季相色彩的变化现象,小块、面的多变景观现象丰富景观的观赏性,保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于种植方式的生态化,有很多形式可以采用,比如:孤植、丛植、片植等。丛植就是在一个区域内将不同植株混植,形成一个整体的园林景观,良好的布局与配置可以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空间。在城市进程加速的今天,很多城市对河道、马路进行重新规划或者扩建,因此这些地方往往成为绿化的漏洞。还有一些小面积的河流流域与周边的小防护林带会因为人为或者自然灾害被逐渐破坏,失去原有的面貌。这些情况都不利于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发展,对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应在这些分区的间隔与交界中,配置适当的防护林与隔离带,阻止区域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这对优化城市布局、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实现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有着很大的作用。有利于城乡的协调发展、实现景观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2.3运用现代技术

在很多城市的屋顶规划上就以可持续性为发展原则,在土壤方面,利用先进又环保的无土栽培技术,不用考虑雨水的冲击对植株与环境的影响,有机的土壤在管理方面也比较机械化,标准的配置就可以维持土壤的健康性。可再次利用在植株代谢中产生的枯枝落叶,用作植物天然的营养培土,对污水中累积的有机物也可采取同样的方式,体现了很好的物质循环利用,减少了园林景观建设中的经济负荷。对于危房或者改建的房屋,可将拆迁留下的废弃砖块变废为宝,重新堆砌用于园林小品的组建,从而重新组成了美丽的园林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