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高三化学归纳大全11篇

时间:2023-07-02 09:44:1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三化学归纳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三化学归纳

篇(1)

在一轮二轮高三化学的复习中还需多思考:比如,学生都知道乙醇与钠反应可以产生乙醇钠和放出氢气,可有几个学生想过:这能不能叫置换反应?为什么用无水乙醇不用酒精?反应后生成乙醇钠,它有什么性质(实际上不用酒精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乙醇钠引起的)?乙醇和钠的反应类似酸、水与钠的反应,通过反应现象的剧烈程度我们有什么启示呢?(参加竞赛的学生应该去研究一下这个问题:乙醇电离,是广义的酸)

高三化学的复习有一种说法就是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因为化学知识点要记要背的东西很多很多,而且化学也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高三化学的复习过程中要注意阅读与动手、动笔结合。同时在高三化学的复习中,经过错题重做积极思考提出存在于化学事物内部或化学事物之间的矛盾,即化学问题,由自己来加以研究和解决去总结规律,当在自己解决不了时请求别人帮助解决,老师、同学、上网解惑也是高三化学复习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提高高三化学的复习效率的一种基本方法。

篇(2)

高中学生在高一、高二在化学的学习中就已经接触到了化学相关实验,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对学习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进行高三化学实验复习课堂的教学时,化学老师已经不能依靠高一、高二的教学方式,必须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对学过的化学实验知识进行整合,持续保持学生对化学的研究热情。以下主要阐述怎样的化学实验整合方式对学生理解知识和巩固知识有很好的效果。

一、高三化学实验复习课堂教学现状

在高三化学实验复习课堂中主要的特点就是老师一味地灌输知识,课程结构的设计较为严谨,对化学知识点中存在的难点及易错点进行了详细的归纳、总结,但是却严重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老师对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并没有了解清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很难抓到自己需要补充的内容。

另一方面还存在的问题有,在化学实验课程中,老师一般情况下通过对知识的梳理之后就设置一定的实验让学生进行练习,对于实验内容的设计比较简单,根本没有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来进行探究,学生实际上并没有完全参与到实验教学中,思维能力也没有得到提升。

二、整合设计高三化学实验复习课程

对高三化学实验课程内容的设置,除了要对现有知识进行梳理整合,还要对高一、高二学习到的知识侧重点进行回顾,从这两个方面出发设计的实验课程对化学知识的整合是多维层面的。

(一)对不同阶段的化学知识进行整合

1.在具体设置高三化学实验复习课程的时候,不可能对已往的实验知识进行全部的重新教学,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容易遗忘或者实验重要性较高的内容进行教学。比如说粗盐的提纯实验、有明显颜色变化K2CrO7/K2CrO4物质的酸碱平衡性能、卤素单质的置换实验等,这些实验应用在课堂上的可行性较高,只需要通过试管就可以体现出实验的效果,值得在具体的实验课程中开展。

2.学生在学习部分元素化合物的实验时,不同元素之间没有进行一定的整合,致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开展高三化学实验课程时,可以对化学学习中所涉及的不同元素化合物进行有效的归纳整合,不仅能提高学生化学复习课程的效率,而且对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了一定的系统化,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3.考虑到不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只开展简单的化学实验显然不能满足知识层次不同学生的需求,所以在实际设计化学实验课程的过程中应该添加一些解决疑难问题的实验,通过老师的正确指导对学生进行启发,满足基础较好学生思维层次的不断提升。这些实验教学对高三学生来说是很大的突破,学生在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相应原理的基础上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不断开发了自身的认知思维。

(二)对零散的实验进行整合

在高三化学复习课中元素化合物的相关知识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在考试中学生经常由于化学元素知识的掌握过于零散,导致经常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在设置高三化学实验课程内容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对这部分知识进行系统化、规律化的整合,具体来说,老师可以从元素周期表出发,对其中所包含的知识进行串联和网络化,另外通过相应的实验作辅助,合理连接不同元素的知识点。

比如说,在进行实验“氯气的制备与性质”时,要注意该实验中涉及的关键环节,在学习氯气的性质课程内容时,我们了解到氯气有多种性质,氯气的燃烧和漂白作用都需要一定的条件,而在实际进行该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不可能把实验中涉及的所有内容都进行实际的操作,只需要将实验内容进行一定的微型处理。在对氯气的制备原理进行对比实验时,尽量选取步骤简单的实验,考虑课堂时间的有限,通过运用较少的实验试剂以降低有害气体的排放。经过微型实验的教学不仅能达到实验的目的,而且提高了实验教学效率。

(三)对学生思维层次的整合

在高一、高二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主要是对新知识的引入,而通过实验对新知识的引入能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在高三对化学实验的学习就不能仅仅局限在对基础知识的整合上,应该以整合知识为基础,逐渐形成学生学习化学的体系,在重组化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思维层次进行整合。

化学实验的内容多种多样,涉及的实验主要考查的知识有:实验的原理;常见物质的检验;物质的提纯、分离及制备;对一定量浓度溶液的配置;测定pH值等,近年来对一定量浓度溶液的配置实验考查的情况比较多。所以,针对学生已经了解到元素反应的基本概念理论,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通过进行实验“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滴加酚酞褪色的原因分析”后学生不单实现的是相关知识的巩固学习,而且在一定认知冲突中激发出了学生探索、研究知识的积极性。老师的复习效率有很大的提高,也实现了综合性的三维目标。总之,在高三之前对实验的目标进行分解,而在实际高三的实验课程中将教学目标转移到实验的基本素材上,把知识进行综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科学学科,通过对化学实验的学习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化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巩固。通过一定的实验,使得化学学习不再枯燥,化学知识变成了生动有趣的实验,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也能拓展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所以,在高三化学实验复习课程的设置上学生及老师都应该重视对实验课程的学习,其次,选择恰当的实验内容,逐渐把化学实验教学变成开拓思维和探索专业知识的有效工具。

参考文献:

篇(3)

高三化学的复习方法一:善待课本,巩固双基,挖掘隐形关系

课本和教材是专家、学者们创造性的研究成果,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和修订,现已相当成熟,书本里蕴含着众多科学思想的精华。据初步统计,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概念及理论大大小小共有220多个,它们构建了中学化学的基础,也就是说,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的复习在整个化学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重要作用,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不过关,后面的复习就会感到障碍重重。因此,必须切实注意这一环节的复习,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努力把每一个概念及理论真正弄清楚。例如对催化剂的认识,教材这样定义:"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的物质"。几乎所有学生都能背诵,粗看往往不能理解其深层含义;假如我们对其细细品味一番,枯燥的概念就会变得生动有趣--我们可以思索一下"催化剂是否参与了化学反应?"对化学反应速率而言,'改变'一词指加快或是减慢?""'化学性质都不改变',那物理性质会变吗"等问题。经过一番折腾,对催化剂的认识就会达到相当高的层次。

再者,课本中的众多知识点,需要仔细比较、认真琢磨的非常多。例如原子质量、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同位素质量数、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同位素与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素异形体、同一物质等等。对课本中许多相似、相关、相对、相依的概念、性质、实验等内容,应采用比较复习的方法。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明确其共性,认清其差异,达到真正掌握实质之目的。

透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实验题,可以发现几乎所有试题均来自课本上的学生演示实验及课后学生实验。因此,在老师指导下,将十几个典型实验弄清原理,反复拆开重组,相信你定会大有所获。

二:经常联想,善于总结,把握知识网络

经过,高一高二阶段化学的学习,有些同学觉得个别知识点已学会。其实,高考考场得分,学会仅是一方面,还应总结归纳、经常联想,找出同类题解法的规律,才能更有把握不失分。也就是说,化学学习,重在掌握规律。有人说,化学难学,要记的东西太多了,这话不全对。实际上,关键在于怎样记。例如对无机化学来说,我们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存在"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有机化学的规律性更强,"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熟悉了官能团的性质就把握了各类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及相互转化;理解了同分异构体,就会感觉到有机物的种类繁多实在是微不足道……这样,通过多种途径、循环往复的联想,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而且有助于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光有许多零碎的知识而没有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就犹如没有组装成整机的一堆零部件而难以发挥其各自功能。所以在高三复习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讲究方法,归纳技巧,勇于号脉高考

纵观近几年化学高考试题,一个明显的特征是考题不偏、不怪、不超纲,命题风格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变化。很明显,命题者在向我们传输一个信号:要重视研究历年高考题!高考试题有关基本概念的考查内容大致分为八个方面: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离子共存问题;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物质的量;阿佛加德罗常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等等。

基本技能的考查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的横向联系及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因此,对高考试题"陈"题新做,将做过的试题进行创造性的重组,推陈出新,不失是一个好办法。高考命题与新课程改革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复习时可将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科学归类,联系教材,通过梳理相关知识点,讲究方法,归纳技巧,勇于号脉高考;因此在选做习题时,要听从老师的安排,注重做后反思,如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善于分析和仔细把握题中的隐含信息,灵活应用简单方法,如氧化还原反应及电化学习题中的电子守恒等。再如已知有机物的分子式确定各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采用顺口溜:"主链从长渐缩短,支链由整到分散,位置由中移到边,写毕命名来检验",这样就避免了遗漏或重复,十分快捷,非常实用。

四:把握重点,消除盲点,切实做好纠错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即疑点和盲点;要走出"越基础的东西越易出差错"的怪圈,除了思想上要予高度重视外,还要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反思,及时纠正;对"事故易发地带"有意识地加以强化训练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要对差错做出详尽的分析,找出错误根源,到底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造成的,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对出现的差错要作记载,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一次成果总结,看看哪些毛病已"痊愈",那些"顽症"尚未根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从而不断消除化学复习中的疑点、盲点;然后因人而异的采取强化的纠错方式加以解决。这里就扼要介绍几种常见纠错做法,以供参考。

1、摘抄法:将纠错内容分类摘抄,在其题下或旁边加以注释;

2、剪贴法:将纠错题目从试卷上剪裁下来,按照时间、科目、类别分别贴在不同的纠错本上,并在题目下部或旁边加上注释;

3、在资料及试卷上纠错:有序整理资料及试卷,或按时间段、或按类别、或按科目地分门别类,加以注释;

4、将纠错还原到课本:将纠错点还原到课本上,在课本知识点相应处,用不同字符标记纠错点,同时在其下部或旁边或附一纸片,标出该点纠错题目位置、出处,错误原由及简易分析等内容。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备考方法构建知识网络

高三化学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采用“知识主线——知识点——知识网”的方式,关注以下“3条线”,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结构化,从而达到条理化、系统化、整体化。

(1)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线

a)以某种具体物质为线索。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重要化合物——主要性质——应用——对环境影响。其中对“性质”的复习应归纳为:物质类属的通性、氧化性、还原性、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等方面。“应用”则包括:物质制备、物质检验、物质的分类提纯、环保科研中的应用等。

b)以某种元素为线索。元素——单质——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盐,掌握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c)以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线索。掌握物质的化学性质及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2)高三化学方法线

化学反应类型讲清反应规律:每一种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复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时,应按反应类型注重讲清化学反应的规律,避免因死记硬背化学反应方程式而产生对化学方程式恐惧、混乱、乱用、误用等问题.常见物质间的反应规律有: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元素周期规律。

抓好“三个结合”

高三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与基本理论、实验和计算密切联系,在复习高三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时要将这三块内容穿插其中,使元素及其化合物与理论、实验、计算融为一体。

(1)与基本理论结合

在复习高三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时,运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化学平衡等理论加深理解某些元素化合物知识,同时又能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并灵活运用。

(2)与实验结合

高三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时,必须结合一些典型实验进行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与计算结合

高三化学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将定性深化为定量是必不可少的,与计算结合,既巩固加深对物质性质的理解和运用,又可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计算能力。

总结规律,突出重点

(1)在复习高三化学主族元素时,从相似性、递变性、特殊性入手,帮助学生总结规律。

(2)适时总结规律,有利于突出重点,强化记忆。

高三化学答题的加分技巧一、基础概念要清晰

化学这门科目很多基本概念都是比较难懂的,会有很多专业名词和一些方程式。但这些都是最基础的知识,只有打好基础复习才会更顺利。因而,平时考生就要复习好这些基本概念,对于一些名词、术语考生可以编一些口诀来帮助自己更好的记住。对于很多相似的名称,考生要擅于去区分,分析这些化学反应或者是元素之间的不同,只有找到了不同之处,考生才能更好的记住。有不懂的地方,考生更是要找老师问清楚,不要让不懂的知识点越积越多。

二、进行题型分析

考生除了教材上面的知识点要牢记之外,也要多多做题去巩固。考生每拿到一种题的时候,都要去分析解题的思路,运用合适的方法和途径去解题。当然首先的一点就是考生要明白题目当中考察了哪些知识,然后才能用规范、科学的文字进行表述。那平时考生就要多多训练自己读题的能力了,也就是要看懂关键词,看看具体考察那点知识。

三、训练自己的答题技巧

要做好各种题型,考生就要多多训练自己的技能。例如训练自己实验操作的能力,毕竟化学这门科目,少不了做实验。平时考生就要把握实验操作的每个机会。按照老师实验的每个步骤,做好每一步,不能出错。实验做完之后,考生就要把实验操作的目的、操作步骤、原理等等这些知识点都写出来,有空的时候就要反复看。也能使考生的理解知识点,更快的掌握做题的技巧。

篇(4)

1.教师的复习教学理念

教师在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复习教学理念关系到复习的思路与效果。由于高三总复习是直接面向高考的系统性回顾与梳理,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将高中化学知识做全面的梳理,另一方面在牢固掌握化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取得化学思维和能力上的跨越。尽管经过十几年的新课程改革,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思想和意识早已深入人心,但一些教师总是放不开手脚,唯恐学生的复习不到位,习惯于越俎代庖,不厌其烦地强调哪些应该让学生自己复习的概念性内容。一些教师片面追求复习课堂的大容量、快节奏,一节复习课从头到尾,没有太多的时间给学生去探究、去实践,特别是对于化学实验内容,不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感悟实验原理、认识实验规律,而是通过课堂讲述和书面试题的形式,讲实验、考实验。

2.学生的复习方法

受长期灌输式教学方式的影响,一些学生在高中化学复习时总是希望教师多讲些、讲得细一些,亦步亦趋地随着老师的复习思路走,缺乏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习惯。对于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静止、呆板、抓不住知识的核心和重点,在化学应用训练时过多地依赖《三年高考,五年模拟》《高考试题详解》等复习资料,机械式地做大量的习题,却疏于对问题做总结和反思,难以自主地归纳和总结复习的收获与体会。一些学生缺少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欲望,不善于通过同学间的讨论和辨析理清高中化学的知识脉络,掌握处理实际应用问题的规律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复习效果。

3.高考信息的不对称性

我们生活在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信息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和效率。高中化学复习同样离不开高考信息的获取。由于不同的地区和学校,高考信息的来源和渠道不同。社会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高考信息也丰富,而社会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地区,高考信息自然相对贫乏。这就造成了不同地区高考信息的不对称,也是影响高三化学复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突破高三化学复习中瓶颈性问题的有效举措

1.教师要更新复习教学理念

在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更新复习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解疑纠误,更要引导学生探索方法、总结规律、提高能力,把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与高考备考有机融合在一起。根据高三化学一般采取三轮复习的实践情况,将第一轮复习作为高三化学复习的“形成期”,按照《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贯彻全面、扎实、系统、灵活的复习备考原则,侧重基础、查缺补漏,初步构建明晰的知识网络,逐步形成化学思想方法;将第二轮复习作为高三化学复习的“整合期”,突出教材各章节的内部整合和章节之间的整合,以专题的形式完善知识间的纵横联系,摆正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练的关系,强化小综合练习。将第三轮复习作为高三化学复习的“优化期”,加大知识交汇点的习题训练,增强练习题的综合性和灵活性,激励学生通过积极思考熟练解题方法与技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

学生是高三化学复习的主体,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是高中化学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复习中的独立性,注重同学间的讨论和交流,根据自己的复习状况选择合适的复习方法;其次,要在核心知识、核心概念和核心应用上多下功夫,抓住各个知识点的内在有机联系,实现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例如,复习铵盐与碱反应放出氨气的特性时,应注意联系氨的实验室制法。因为氨的实验室制法,就是根据铵盐的这一特性,对于每项化学实验关注其变化、现象,仪器装置和操作过程,通过认识现象逐步理解本质;再次,要结合《考试说明》中关于容易题、中等题、难题比例为3:5:2的题型分配原则,做好、做实基础性应用训练,适度进行难题的训练与研究;最后,要摒弃“题海战术”,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化学知识的应用练习,在习题解答中注重反思和总结,在反思和总结中升华自己的复习感悟,强化主动探究和大胆创新的意识,进而提高应试能力和高考成绩。

3.多渠道获取与高考相关的信息

篇(5)

“教学案讲义”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特点、教学要求及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等情况,为学生设计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材料。编制的教学案必须有提供给学生一个施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平台。在高三化学复习的不同时期,教学案讲义的功能不同,其编制的形式和内容也有区别。

1 问题提出

在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教学案讲义的编制是每位高三老师都要涉及到的问题,同时较少在刊物中看到有关高三化学复习教学案讲义在编制形式、编制规范等方面的介绍,使得高三化学复习的讲义处于各地各校各特色,少有规范和严谨的状况,更多体现的是一种“作坊式”的编制模式。这种状况既不利于达成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也不利于高三化学教学的研究。

2 问题讨论

2.1 一轮复习教学案讲义的编制

一轮复习是高三化学总复习的重中之重,有夯实基础、构成网络、形成系统的作用。通过一轮复习,应该使学生达到“四化”,即基础全面化、知识系统化、解题合理化、书写规范化。因此一轮复习讲义的编制应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基础知识的整理。应较全面地列出必须了解、掌握的知识点,针对本节复习重难点,可以通过图表或框架来帮助学生构成知识网络。

第二,例题、训练题和习题的筛选。所选题目要立足基础,起到加深理解和巩固基础的作业。

案例一:《离子反应》的复习教学案(节选)

一 复习课题:离子反应

二 复习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新教材、考试说明而定

三 复习重难点:依据能力要求和学情而定

四 复习方法:重难点突破讲授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五 推荐参考资料:可以是某书、报、杂志或某网站

六 复习过程:这是教学案的核心,编写上应注重培养学生复习的参与意识和探究精神,体现新课程理念。譬如《离子反应》,示例如下:

(一)知识点梳理 以填空题、判断题等形式将知识体系呈现,通过课堂提问来反馈学情,掌握授课重点

(1)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都是电解质 ()

B.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都可以表示为:H­++OH-=H2O ()

……

(二)例题部分 以例题带动知识点的复习,注重知识点的运用,强调学生参与意识,培养自主合作和探究能力。

例1请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过氧化钠固体与水反应

B.向明矾[K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SO42-恰好沉淀完全

……

(三)归纳小结 依据例题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离子反应书写的基本方法及考查热点,是学生收获的部分,是知识点理论化阶段。在构建知识体系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变式题 根据例题中知识点和学生掌握的情况,通过变式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奋点,激发他们利用能力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

七 课堂练习:编制5分钟左右的针对性练习,巩固课堂复习效果。

2.2 二轮复习教学案讲义的编制

二轮复习在高三化学总复习中是属于“升华”的部分,是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整合、深化理解、综合应用的过程。所以,二轮复习的教学案讲义编制应该有别于一轮复习。从形式上应先明确考试说明要求,包括知识点要求、能力要求,明确达成目标。教学案设计要紧紧围绕目标确定讲解内容及选编的例题与习题。内容上应侧重于整合、综合。以典型例题带知识网络,以培养学生能力、强化基础为复习重点。为突出复习效果,“复习过程”的形式可以多样,例如可以通过设计实验情境或相互讨论、研究学习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并达到复习效果。“复习过程”的编写,体现了老师的创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案例二:《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复习的教学案(本例复习过程侧重的情境是讨论与探究)

一 复习课题: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

二 考试说明要求:

1.了解烃及其衍生物的组成、结构特点……

三 复习重点:

官能团的结构特点、性质及其发生的反应类型

四 复习难点:

官能团的反应原理(断、成键情况)

五 复习过程:

(一)例题

例题1 假如你是高考命题专家

青霉素经“化学修饰”(即半合成)后,可得到许多效果很好的抗生素,羟氨苄青霉素(又名阿莫西林)就是其中的一种。其结构为: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以阿莫西林为背景材料,完成命题及互答。提示:以官能团(或活性原子团)为出发点。……

编号 试题内容 分析与答案

1 示例:1mol该物质最多可以与___mol浓溴水反应。 由于存在酚羟基,故可以在它的邻对位啥还能够发生取代反应,应为2mol。

…… …… ……

(二)归纳:根据学生命题情况,概括常见官能团的种类和性质。

例题2 假如你是化学教育专家

请依据例1提供的有机物,分析其特点。

官能团的结构与名称 反应类型 断键方式 所需试剂、反应条件

… … … …

(三)变式题(略)

……

六:课堂练习(略)

3 结束语

3.1两轮复习的教学案讲义在栏目设置形式的小结

3.2两轮复习教学案讲义在教学内容编制要求的小结

作为教学案讲义,应该有别于市场上的图书资料,其功能应该是更实用、更贴近教学实际,因此应少点花头。在讲义编制方面,应注意到四个“凡是”:凡是书本上有的不要以抄录形式重复出现,以节约版面;凡是与本节内容关联不大的不要牵扯以免冲淡重点;凡是难度很大练习效率不高的题目一定要减掉,以节约宝贵时间;凡是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的内容一定要列出,以夯实基础。

篇(6)

一、研究高考信息,把握复习方向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考命题以基础知识(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主干知识)为载体,注重考查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特别关注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 。因此在高考化学复习过程中,教师要侧重知识点的立体组合,加大对学生思维方法训练的力度,研究高考信息,把握复习方向。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

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的依托,考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所以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明确考查内容、试题类型、难易比例以及对能力层次的要求等等。严格控制教学超纲与提高复习难度,只有这样才能减负增效。

2.认真研究高考试题

往届高考试题代表了高考考查的方向和深广度,是大纲要求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复习备课时,教师要花大量时间来研究全国的高考试题,发现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的变化等,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决战高考。高考试题有关基本概念的考查内容大致分为八个方面: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离子共存问题;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物质的量;阿佛加德罗常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等等。基本技能的考查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的横向联系及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师要切中高考脉搏,把握复习方向。

3.合理使用教辅资料

教师只有拥有大量资料,才能多角度获取各种有效信息,优化复习试题资源库,以免错误信息干扰学生复习、浪费时间。除了高考试题、考纲、教材外,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也是获得高考有效信息的途径。

二、研究学情,制定复习策略

学生到了高三复习阶段一般只“迷恋”复习资料,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陷入“题海”战术。为提高复习效率,教师要帮助学生走出这个怪圈。个人认为要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1.重视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

化学教材是总复习的根本,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在化学总复习中要“抓纲务本”,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的前提下,进行拓宽和加深,本着这个原则选择合适的复习题。

2.看清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

没有基础,能力就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末。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浑然一体的。因此,化学总复习我们在复习中要以化学的核心知识和核心概念为准则,打破教材内容顺序,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框架,有效综合归类,整合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反应式可以从化学反应类型上使之系统化;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可以从物质的分类入手,以原子结构,物质结构作为指导。知识网络化,纵横统一起来,这样知识点就不显得琐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解题的能力。

3.类比归纳,形成方法,提高科学素养

牛顿在《自然哲学数学原理》中说:“科学研究的实质是归纳的。”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类比归纳法的核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自我感知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归纳,强化学生理解巩固,培养学生系统知识、探寻规律的能力。它能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在“类比”中巩固,在“归纳”中渗透,在领会中使知识得到升华。这样不仅可以教给学生化学知识,通过言传身教.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思维的严密性。对课本中许多相似、相关、相对、相依的概念、性质、实验等内容,应采用比较复习的方法。学生应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明确其共性,认清其差异,达到真正掌握实质之目的。

三、突出重点知识,培养综合能力

只有许多零碎的知识而没有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就犹如没有组装成整机的一堆零部件而难以发挥其各自功能。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的复习在整个化学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重要作用。因此,对于《考试大纲》中对测试内容要求为理解(掌握)层次的重点知识,要花足时间、深刻理解、彻底消化,形成缜密的知识网络,可教给学生采用“关键词提示法”、“分层递进法”、“谐音记忆法”去记忆。如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以“元素一单质一氧化物(氢化物)一酸(碱)—盐”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可以“组成一结构一性质一制法一用途一存在—保存”为思路,也可从该单质到各种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为线索,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构建—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只有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立体知识体系,才能把握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强化对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战能力。

四、规范答卷,减少无谓的失分

1.规范答题

答题不规范是学生高考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化学基本用语不规范、简答题的语言表述不够科学、准确、规范、严谨,思路混乱,不能切中肯綮回答问题,计算题存在最终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数字的问题,没有根据要求回答问题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学习时要严格要求,落实双基训练 。

2.强化审题、

一是强化审题的态度,看完题再做题;二是强化审题的方法,抓重点词、标重点字、理解题意后再做题;三是抓审题的能力,从大量信息中概括出重点信息、关键信息。

总之,高三化学复习是一项系统的学习工程,要提高复习效率,学生就需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探索,教师要设计好复习思路,注重实效性,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只要教师在复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注重学生自学能力、推理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就会在新一轮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53-02

在高三化学复习课中实施“自主-互助”教学形式,实质上就是在遵循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大前提下,经过教师引导、调控、矫正,让学生通过自学,发现问题后再“生教生”、“生帮生”,最后教师补充、归纳小结、阐明原理和规律,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复习《无机工业流程题》这个专题,学生对这类题目有畏难心理,不知道怎样分析流程,怎样从流程或图表中提取信息,怎样答题才能获得高分,所以此类题有很大的得分提升空间,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和互助来提高此类题的得分率。

整个流程可以设计如下:先让学生认识它:通过学生自学,了解此类题的结构框架,然后将自学内容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按要求现场分析四个流程图,只有读懂了流程,才能准确解题。小组互助讨论分析,每组派一名代表上讲台讲解;再让学生理解它:找到此类题的核心考点,通过自学,理解这些核心考点的解题策略,重点训练方程式的书写和滤渣的判断。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解决每位学生的不同问题。最后让学生掌握它:规范答题,注意细节,让每位学生得到训练的机会。

这样设计的思路是:先将大题“化整为零”,分解成“流程图的分析”、“方程式的书写”、“滤渣成分的判断”等环节,最后再“化零为整”,提高综合解题能力。整个过程围绕“审题―析题―答题”这条主线展开讨论,学生学会分析,学会使用信息,学会答题,增强得分意识。 教学过程则采用“自主-互助”的形式展开,将归纳总结的知识点等编制成自学材料,通过学生自学,自我体会和感悟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的形式,同伴之间互相帮助解决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分享做对的经验,找出做错的原因,小组整体获得提升,从而全班提高得分率。

笔者在高三化学复习课中实施了一整年的“自主-互助”教学形式,产生了一些自己的感想:

一、课堂活起来了

传统教学形式下的高三复习课是沉闷的、枯燥的,到处都是知识归纳、习题巩固。教师往往是“一言堂”,学生往往是“昏昏欲睡”。使用“自主-互助”教学形式后,学生在化学课上再也不想睡觉或是发呆了,都积极投入。传统教学的高三课堂就像冬天的一个平静的湖面,教师按照预先准备好的教案从头上到尾。而自主-互助环节就像一阵春风刮过,湖面泛起了涟漪,推起了波澜,课堂变成了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必须随时调整原先的教案,课堂变得有争议、有意外、有思维、有活力。

二、学生动起来了

在实施“自主-互助”教学形式的课堂上,学生由原来的配角变成了主角。他们积极参加自学、讨论、思考、观察、发言、实验、操作、表达、展示等,他们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动眼、动耳、动心,动情,所有的感觉器官一起行动起来了。学生一旦行动起来,必将带给教师惊喜;学生一旦行动起来,必将回馈教师丰硕的果实。学生一旦行动起来,必将有精彩和神奇诞生!

三、问题多起来了

传统的课堂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学生在教师预设的教学下,不能主动发现问题,或者不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随着学习小组的建立,学生们不再一味追求“是什么”,而是开始思考“为什么”。因为只有把问题真正弄懂了,才能在互助环节更好的展示自我,才能更好的向同伴表达自己的思路和见解。思路开阔了,思维力度加强了,想要弄懂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了。

四、思维灵起来了

萧伯纳有这样的观点:两个人各拿一个苹果交换,每人得到的是一个苹果;如果两个人各拿一种思想交换,每人得到的是两种思想。在“自主-互助”教学形式下,学生敢于思考、敢于提问,敢于表达,课堂上形成了争相探讨的热烈气氛,学生的思维就灵动起来了。在与同伴的互助交流中,学生相互启迪、相互质疑、相互探索,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五、能力强起来了

传统教学形式下,高三的学生课堂上基本不会举手回答问题,不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实验班的学生在“自主-互助”教学形式下训练了一阶段后,自主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归纳小结能力等均有了很大提高。学生上讲台展示不慌不忙、手拿教鞭,边点边讲;学生站在讲台上就像一位老师,大方自然、表达清晰、到位,声音响亮。每次说完,还会寻问讲台下的学生还有没有疑问或哪些地方还不明白,然后有问题的学生可以站起来提问,讲台上的学生回答。若他不会回答,他就会邀请其他同学来回答,或申请老师帮助。在上汇报课时,实验班学生的能力和表现给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印象。

篇(8)

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高质量地完成复习任务,是高三化学教师必然面对的难题。高三化学复习,我们应该从盲目的题战术和口若悬河的讲课中走出来。在立足课本、抓好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复习的前提下,多花点时间去研究《考试说明》《新课程教学要求》和近几年各自省份的高考卷,揣摩命题人的想法与思路,悟出高考命题的规则与要求,用较少的时间达到高效的复习效果。

以下是我这几年在高三化学复习中使用的方法,现介绍给大家。

一、立足课本,抓好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复习

课本和教材是专家、学者们创造性的研究成果,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和修订已相当成熟。课本里蕴含着大量优秀的科学思想,很多理论、概念已叙述得很清楚,课本就是最好的复习材料,我们应立足课本。而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构建了中学化学的基础,据统计,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概念、理论有230多个。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复习在整个化学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作用。这一环节复习,不能赶进度,应让学生踏踏实实地掌握。这一环节复习应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努力让学生把每一概念、理论的实质真正搞清楚。

例如,“氧化性”在必修1课本和习题中经常出现,但课本对“氧化性”没有明确的定义,学生一直理解不清楚。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我给“氧化性”的定义是:化合价降低、得电子的能力。某物质化合价能降低或能得电子,它就有氧化性;化合价越容易降低、越容易能得电子,它的氧化性就越强。经过这样讲解、说明,学生能很好地理解“氧化性” 。

二、研究《考试说明》和《新课程教学要求》,把握高三化学复习的范围

《考试说明》《新课程教学要求》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它们对高考要考查的知识范围及每个知识点的能力层次都有明确要求。高三化学复习时间短、任务重,我们要把握好高三化学复习的范围,不能在“深”“难”“偏”上浪费学生的时间和打击学生的信心。

以福建省高考为例,福建省《新课程教学要求》中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要求是:“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中不要求对各主族元素性质进行归纳、比较;氯气、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几种硅酸盐产品的制备暂不作要求;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在氧气的作用下与水反应转化为硝酸的定量关系不作拓展。”在元素化合物部分,课改前后教材详略是完全不一样的。旧教材一章内容,新教材一节就带过,所以这部分内容很多知识点都不再要求。但很多教师不研究《考试说明》和《新课程教学要求》,还是按旧考纲来复习。这样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增加了学生学习负担,他们应该掌握的反而没弄清楚。

再如福建省《新课程教学要求》中对离子的鉴别要求是:“让学生初步学会Cl-、Ag+、SO42-、CO32-、Fe3+、NH4+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对其他离子的鉴别不要求。有的教师没研究,把旧教材要求的S2-、SO32-、PO43-、HCO3-等离子搬出来讲,搞得学生一头雾水。

《考试说明》和《新课程教学要求》没研究透,随意扩大、缩小高三化学复习的范围。既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增加了学生学习负担,又没把重点讲清楚。到考试时,学生觉得复习的都不考,考的没复习,做了很多无用功,信心倍受打击。

三、研究近几年高考卷,提高高三化学复习的有效性、针对性

课改后,很多省是自己命题,认真研究本省高考试卷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对高考试题潜心研究,多揣摩命题的方向、规律和趋势,会比较容易把握高三化学复习的深度与广度,有利于提高高三化学复习的有效性、针对性。

以2013年、2014年福建省高考化学试题为例。

2013年高考福建化学卷第24题,是以食盐水制备ClO2为主线展开的工业流程题。考查了学生阅读信息和提炼信息、图像图表的识别与分析、数据处理、实验步骤完成、平衡常数计算、化学方程式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的运用能力。

2014年高考福建化学卷第24题,是以废铁皮制备Fe2O3为主线展开的工业流程题。考查了学生阅读信息和提炼信息、图像图表的识别与分析、数据处理、实验步骤完成、平衡常数和转化率计算、化学方程式书写、原电池等知识的运用能力。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发现:2014年福建化学卷第24题沿袭了2013年福建化学卷第24题的风格,都是以给出主要成分的某物质制备某物质的工业流程题,结合图像、图表和部分信息考查学生看图、读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题型要求学生从图像、图表中提炼出信息,然后结合实验步骤和化学知识进行分析,考查学生的化学综合素质。

篇(9)

一、强化双基,构建知识网络

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是高考的主要内容(10年理综化学试题中这部分超过50%),且多为“理解”和“掌握”这类较高层次的要求。同学们在复习这一大块知识时要特别注意“准”和“活”。

“准”就是准确地理解双基知识点,并能将它们正确运用到元素及化合物知识中去,让它们相互交织形成一个知识网络,然后又在这些知识网络中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比如对“化学平衡状态”中“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的理解,就要能够准确地把握:1.对可逆反应中同一种反应物或同一种生成物而言。2.速率大于零。由此再深入:如何判断化学平衡状态?如何理解化学平衡移动?并涉及到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

“活”就是灵活运用双基的知识去解决与之相关的各层次的问题。阿佛加德罗常数的理解和运用是高考的热点问题,同学们可以将近几年这种类型的考题集中起来进行分析,归纳出知识热点并灵活地掌握它们。通过对有机化合物“官能团”知识的复习,构建出“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的有机化合物知识网络。

中学化学涉及的概念及理论大大小小220多个,它们构建了中学化学基础,同学们在复习这类知识时应该重视课本,理解教材,反复琢磨,善于归纳。学会在归纳中学习、在学习中归纳、在归纳中提高。

二、重视实验,重视应用;注重创新,培养能力

实验是理综的重头戏,化学更紧密地联系着日常生活、生产和社会实践,能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因此,同学们在高三复习时一定要做好以下几点:

1.重视实验

同学们在第一轮复习时,要对以前的实验报告、实验笔记认真复习,经常联想实验时的情境,清晰地再现实验过程、操作要点、实验现象。对某些实验最好能动手重做,这样能加深我们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巩固,更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在实验专题复习或综合复习时还要善于对实验目的变通和创新,对实验装置的撤并与改造,对实验知识的归纳和小结。

2.重视应用

对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复习,要始终地抓住“结构-性质-制备-应用”这条线并进行扩张,密切联系实际,重视化学物质、化学知识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注重能力培养

篇(10)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6-0025-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一、问题背景

在高三化学复习中,复习内容包括必修和选修内容,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现象,基于这种现状,我们更需要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指导高三化学复习课的教学。翻转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被众多教师熟知并运用于教学实践。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课前观看微课视频,并结合教材自主学习,课堂上师生或生生之间交流讨论、提问质疑,达到解惑提升的教学效果。翻转课堂不是简单地将知识前移到课外,而是对传统课堂提出了挑战。与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把知识的传递过程放在了课外,更注重知识的内化吸收,借助师生的课堂互动,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提高了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在经过相关的培训和学习后,笔者进行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一系列教学尝试,对翻转课堂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有效地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对教师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前教师需要精心制作导学案、准备微课视频、调查学习反馈单,有时还要根据内容的需要准备实验器材等,预设学生的问题,以指导学生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教师要广泛查阅资料,以自身扎实的学科知识和跨学科储备应对学生的各种问题,并且一定要留有备用方案以应对课堂上的“意外”问题。在课堂上,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而不是知识的传递者,是学生身边的教练而不是讲台上的木偶,是学生知识的交流者而不是知识的代言人。课后,教师要适时地布置巩固任务,形式不拘一格但效果要恰到好处。下面就以高三复习课“盐类水解”为例,谈谈笔者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的理解与实施。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

1. 理论依据与设计思想

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超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本节 “盐类水解”的设计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对所学有意义的知识主动建构。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指出,选修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进一步学习化学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更加深刻地了解化学与生活、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以提高化学科学素养,为具有不同潜能和特长的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依据课标对“盐类水解”的学习要求,采用自主先学同伴互学实验助学展示共学的教学流程,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探索。

2. 教材分析与学情调查

“盐类水解”是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第三节的内容,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课标要求,一是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二是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三是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和盐类水解反应的利用。“盐类水解”既是对前一节“溶液酸碱性”的进一步探究,又为后一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奠定了平衡研究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为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不仅要深入研究教材,还要结合高三复习教学的实际,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进行复习内容的有机整合。本节课着重从盐类水解的原理、主要影响因素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盐类水解的重要作用。

在高二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知道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初步学会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判断主要因素对盐类水解的影响,认识盐类水解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本校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具有较好的合作互动和实验探究能力。需要突破的瓶颈是:盐的水解程度存在差异性的原因,不同因素对盐类水解平衡的影响,盐类水解在实际应用中的利与弊等等,而这些正是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的最近发展区的超越。

3. 教学目标确定

(1) 认识盐类水解的本质,理解盐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会判断不同因素对水解平衡的影响,归纳盐类水解的规律。能举例说明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盐溶液水解程度的比较学会设计实验、控制变量以改进实验等。

(3) 结合盐类水解的应用举例,感受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4. 主要环节与设计意图

主要环节1 微课视频 自主学习

课前学生对与盐类水解有关的三段微视频(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进行自主学习,并填写微课学习反馈单(表1)。教师通过微课学习反馈单的调查,了解学生已知的、未知的、想知的等,据以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复习课的特点在于学生并不缺乏知识,而是不能把已学的知识进行合理地串联起来,形成自己的思维导图,提高化学问题的解决能力。上述三段微课视频,不是简单的知识回顾。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对盐类水解的理解与思考,因此在制作视频时,教师要留有恰当的提问、适当的质疑时间并进行简短的总结。利用视频可以重复观看的特点,插入实验片段,帮助学生加深对盐类水解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主要环节2 情境创设 提出问题

播放一段约为22秒的新闻视频:高速公路上一轿车发生自燃,由于车上没有配备灭火器,车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火将自己四十多万元的奥迪车烧成了空壳。

设计意图:有关汽车配备灭火器的安全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泡沫灭火器的兴趣的探究欲望。

主要环节3 问题讨论 设计实验

由泡沫灭火器的原理为切入口,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是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教师结合课前学生填写的微课学习反馈单,提出反馈单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两个问题:① 比较0.1mol/L CH3COONa、NaHCO3、NaClO三种溶液的水解程度,② 怎样证明Na2CO3溶液呈碱性是由CO32-水解引起的。通过这两个共性问题的探讨,进一步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

第一个问题学生很快想到方案,分别测定三种溶液的pH比较溶液的碱性强弱。但是有学生发现,当溶液pH比较接近时,pH试纸就不能区分了。怎么办?改用比较精确的pH计。

设计意图:测定不同盐溶液pH的过程使学生加深了对“越弱越水解”的理解,同时又获得了pH计操作的机会,巩固了实验操作技能。

第二个问题引起学生热烈的讨论,提出不同的实验方案。有的认为可以加Ca(OH)2溶液,有的认为可以加Ca(OH)2固体更好,有的认为加CaCl2固体,还有的认为加稀HCl等等,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设计意图:Na2CO3溶液呈碱性是学生所熟悉的知识,但是怎样证明该溶液的碱性是由CO32-水解引起的,并不是很多学生会思考的问题,有的学生只是记住了这个结论。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这个问题,进而学会利用平衡移动原理改变Na2CO3溶液的碱性强弱,有效突破了盐类水解理解的难点。

主要环节4 实验探究 交流再探

按照学生提出的几种主要方案,分组进行实验。为了节约时间,每组同学选择方案中一种进行实验,然后汇报实验结果。过程中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几组进行拍照,照片投放于大屏幕进行展示。

此时趁热打铁继续追问:向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适量的CaCl2使红色褪去,试从平衡移动角度分析运用的化学原理是什么?再问:若要使得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的红色加深,有哪些方法?红色变浅,又有哪些方法?利用提供的试剂,学生可以想到很多方案,甚至超出了提供试剂的范围,大大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最后由学生归纳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并总结盐类水解的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讨论以及实践探究,在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盐类水解平衡的移动,掌握盐类水解的规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主要环节5 学以致用 回归生活

为了使学生在盐类水解的原理和生活之间架起“应用”的桥梁,请学生对照表格(表2)中盐类水解的应用,联系实际举例说明。与课的开始相呼应,复习了盐类水解,根据其原理自制简易泡沫灭火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学生满心期待自制简易泡沫灭火器的成功,但与预期的结果并不相同,鼓励学生应进一步查阅资料探究。

通过复习,使学生形成“盐类水解”的思维导图(图1),建立学科知识体系,同时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设计意图:与惯常的成功方式不同,有意创设一个与预期结果不同的实验现象,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原理与实际应用之间还需要继续地探究,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通过资料查阅,向学生介绍实际泡沫灭火器中还添加了发泡剂从而增加发泡效果,也是对学生视野的拓展。

三、实践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结束后,笔者对学生作了访谈。多数学生表示对翻转课堂教学的认可,他们认为课前观看微课视频后,在课堂上对原来学习中的困惑进行重点突破,深入交流与探讨,加深了对盐类水解的认识,同时也获得了研究平衡问题的一般方法,为后续的学习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历。回顾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笔者认为有以下两点需要注意。

(1) 高三化学复习课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是建立在微课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在翻转课堂里,学生课前通过微课的帮助自主先学,把先学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放到课堂上交流探究,从而提高了复习教学的实效,所以微课的质量对于翻转课堂教学的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师制作微课视频不能仅靠个人力量闭门造车,而应该发挥团队的智慧,甚至还可以鼓励学生的加入,利用视频编辑软件,形成微课视频资源。

(2) 高三化学复习课采用翻转课堂教学,要根据复习内容的差异性实施教学。本节“盐类水解”属于化学原理复习,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由现象向理论升华,运用化学原理对现象解释,控制变量使盐类的水解朝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进行。在元素化合物复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微课视频中介绍的归纳提炼的方法,对不同类元素的物质形成转化关系图,实现元素化合物知识由“繁”到“简”的转变。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三化学复习教学,有助于学生利用微课视频自己掌控学习进程,增加了课堂上的互动性。学生是主动研究者,教师变成了学习指导者和促进者,能使学生所学知识“活”起来,提高了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篇(11)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策略指导一、明确任务

一轮复习基本是按知识模块与课本的章节顺序综合,梳理知识细节、构建知识网络,而二轮复习则是按照模块化、程序化的方式进行综合训练,所以二轮复习节奏更快、强度更高。

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一是形成知识网络系统并强化记忆。二是在系统把握整体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练习,培养学生综合灵活运用知识的学科能力。解题的过程中,注意提高速度及准确性。做到既要“对”,又要“快”。

二、具体建议

二轮复习主要是通过练习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综合训练与专题训练相结合,练题的同时注意归纳总结,比如有机推断专题,钢铁的腐蚀、离子反应等专题。同时,训练答题的准确性、规范性,提高解题速度,多整理易错点、失分点,并进行强化练习。信息题则要学会如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1、专题训练、归纳总结

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卷,逐年倾向于“能力立意”,更加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同时由于试题数目有限,高考卷考察的知识点也比较固定。所以专题练习可以按照题型和知识点分类专题练习。以北京高考题为例,7道选择题中,电化学(原电池、电解池或者金属的防护和腐蚀)、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实验题是常考题目,我们就可以按照这样的专题进行练习。练习时,注意归纳总结,反思复习,找出同一类题目之间的共通点,同时构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以题目“反刍”知识,以知识指导题目。

2、限时训练、综合训练

(1)限时训练

理综化学的选择题并不多,北京卷7道,考试时10-15分钟内完成比较合适,建议学生给自己规定一个时间,对每一个专题模块或者综合训练时进行限时训练,防止大量题海战术时脑疲劳,做题效率下降。

(2)综合训练

每周进行一次学科内综合训练。以北京卷为例,7道Ⅰ卷选择题,4道Ⅱ卷题,限时45分钟完成。45分钟时间虽然紧张,但不能给得太多时间。此用意在于:①提高解题速度;②提高阅读、审题能力;③学会合理舍弃,同时调整考试心理,提高考试技巧。

3、跳出题海、突出方法

由于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复习掌握大量知识并形成知识网络,就必须跳出题海,突出方法,提高复习效率。突出主干知识相关的题目和题型,新题、难题、偏题适当舍弃。注意建立知识之间的练习,注重对思维能力的训练,注重对学习方法归纳,并留出时间思考和通读课本。

解题时有意识地进行思维能力训练,找出该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审题)回忆、联想相关的知识(构思)应用知识点解决问题(解答)。要注意无论专题训练还是综合训练,都必须目的明确,落到实处,重在效果,达到训练几道题通晓一类题的目的,切忌贪多求全,题海战术,疲于奔命。

高三化学备考指导及建议1.增加熟练度

我们在备考的过程中,一度要增加对知识点的熟练度。而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08年到12年的北京高考真题,每套试题做三遍以上。每次记录完成时间,并且准备错题本,从而加强对高考化学的熟练度。而对高考化学主客观题的分数设置与做题时间安排来看,我们需要将化学的选择题准确而迅速地做出,这样才能保证我们高考化学的得分率。

2.掌握解题技巧

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将题目做出,这就需要同学们要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而这一技巧的掌握则需要同学们在新东方课堂里关注老师们的解题方法,通过简单的方法串联起主要的知识点。例如我们在记忆化学方程式的时候,就需要我们通过多维度的网状记忆进行记忆,可以从现象、置换、还原性、氧化剂等多个角度对方程式进行记忆。

高三化学必须注意的四大招数招数一:善待课本,巩固双基,挖掘隐形关系

课本和教材是专家、学者们创造性的研究成果,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和修订,现已相当成熟,书本里蕴含着众多科学思想的精华。据初步统计,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概念及理论大大小小共有220多个,它们构建了中学化学的基础,也就是说,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的复习在整个化学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重要作用,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不过关,后面的复习就会感到障碍重重。因此,必须切实注意这一环节的复习,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努力把每一个概念及理论真正弄清楚。例如对催化剂的认识,教材这样定义:“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的物质”。几乎所有学生都能背诵,粗看往往不能理解其深层含义;假如我们对其细细品味一番,枯燥的概念就会变得生动有趣——我们可以思索一下“催化剂是否参与了化学反应?“对化学反应速率而言,‘改变’一词指加快或是减慢?”“‘化学性质都不改变’,那物理性质会变吗”等问题。经过一番折腾,对催化剂的认识就会达到相当高的层次。

再者,课本中的众多知识点,需要仔细比较、认真琢磨的非常多。例如原子质量、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同位素质量数、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同位素与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素异形体、同一物质等等。对课本中许多相似、相关、相对、相依的概念、性质、实验等内容,应采用比较复习的方法。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明确其共性,认清其差异,达到真正掌握实质之目的。

透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实验题,可以发现几乎所有试题均来自课本上的学生演示实验及课后学生实验。因此,在老师指导下,将十几个典型实验弄清原理,反复拆开重组,相信你定会大有所获。

招数二:经常联想,善于总结,把握知识网络

经过,高一高二阶段化学的学习,有些同学觉得个别知识点已学会。其实,高考考场得分,学会仅是一方面,还应总结归纳、经常联想,找出同类题解法的规律,才能更有把握不失分。也就是说,化学学习,重在掌握规律。有人说,化学难学,要记的东西太多了,这话不全对。实际上,关键在于怎样记。例如对无机化学来说,我们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存在”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有机化学的规律性更强,“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熟悉了官能团的性质就把握了各类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及相互转化;理解了同分异构体,就会感觉到有机物的种类繁多实在是微不足道……这样,通过多种途径、循环往复的联想,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而且有助于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光有许多零碎的知识而没有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就犹如没有组装成整机的一堆零部件而难以发挥其各自功能。所以在高三复习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招数三:讲究方法,归纳技巧,勇于号脉高考

纵观近几年化学高考试题,一个明显的特征是考题不偏、不怪、不超纲,命题风格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变化。很明显,命题者在向我们传输一个信号:要重视研究历年高考题!高考试题有关基本概念的考查内容大致分为八个方面: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离子共存问题;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物质的量;阿佛加德罗常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等等。

基本技能的考查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的横向联系及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因此,对高考试题“陈”题新做,将做过的试题进行创造性的重组,推陈出新,不失是一个好办法。高考命题与新课程改革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复习时可将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科学归类,联系教材,通过梳理相关知识点,讲究方法,归纳技巧,勇于号脉高考;因此在选做习题时,要听从老师的安排,注重做后反思,如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善于分析和仔细把握题中的隐含信息,灵活应用简单方法,如氧化还原反应及电化学习题中的电子守恒等。再如已知有机物的分子式确定各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采用顺口溜:“主链从长渐缩短,支链由整到分散,位置由中移到边,写毕命名来检验”,这样就避免了遗漏或重复,十分快捷,非常实用。

招数四:把握重点,消除盲点,切实做好纠错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即疑点和盲点;要走出“越基础的东西越易出差错”的怪圈,除了思想上要予高度重视外,还要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反思,及时纠正;对“事故易发地带”有意识地加以强化训练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要对差错做出详尽的分析,找出错误根源,到底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造成的,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对出现的差错要作记载,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一次成果总结,看看哪些毛病已“痊愈”,那些“顽症”尚未根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从而不断消除化学复习中的疑点、盲点;然后因人而异的采取强化的纠错方式加以解决。这里就扼要介绍几种常见纠错做法,以供参考。

1.摘抄法:将纠错内容分类摘抄,在其题下或旁边加以注释;

2.剪贴法:将纠错题目从试卷上剪裁下来,按照时间、科目、类别分别贴在不同的纠错本上,并在题目下部或旁边加上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