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中职德育研究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1.对象
以2014级全体学生(1050名)作为研究对象,生源来自浙江省内各地区,其中农村学生占31%,城镇学生占69%,学生平均年龄16.3岁。
2.调查方法
(1)访谈:班主任以电话、家访等形式联系学生或家长,在新生报到后2周内与全体学生进行一次正式的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观察、评估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
(2)问卷及测评:从学生家庭情况、身体检查和心理测试三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和网上测评,借助专业的心理测评系统,初步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并针对突出的问题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重点关注,随时记录,完成学生心理问题评估表。
(3)建立学生档案:新生入学1个月后,通过班主任对班内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仪等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建立档案,记录学生在日常管理中的违纪细节,以统计学方法进行整体评估。
二、调查结果
调查总结果表明:在该年级的全体中职学生中,不良的家庭教育背景、心理问题、行为习惯均显示了相当比例。同时,学生群体中该三种情况呈现交叉并存状态,即家庭教育不当的学生,其心理不健康及行为习惯不良的学生比例远高于平均水平,进一步说明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应成为德育工作的重点关注群体。
三、分析
1.调查结果分析
在心理辅导站、班主任、部分学生及家长的各类访谈记录中发现,该年级段的中职生存在以下主要心理及行为问题:
(1)缺乏自信。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部分家庭教育对学生单方面“高标准、严要求”,缺乏正向的鼓励与支持,从而导致学生自信不足,没有理想与追求。具体表现为学习不勤奋,做事不主动,人际关系被动。
(2)缺乏自控。主要包括情绪自控和行为自控两方面。由于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或者“真空”的家庭教育模式,使这些学生在碰到情绪和行为问题时缺乏正确的引导与管理,逐步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自控能力差是导致中职生不爱学习、不守纪律的重要因素。
(3)情感孤独。部分学生因长期缺乏父母关爱,出现性格内向、不善交流等“情感孤独症”,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导致在校不适应新环境,同学关系不良,并对学习效率造成影响。
2.德育与心育融合的教育路径
学校历来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班主任的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培训率达100%。因此,在开辟德育与心育有效融合的途径上创造了优良的条件,具体教育实施路径为通过知、情、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1)知——心育渗入课程,改变认知。每个人的行为都有其动机,改变中职生不良的行为从做人、做事、做学问的认知开始。懂学生心理,会分析学生行为表象背后隐藏的心理动因,让学生能正确辨明真与假、善与恶、是与非,是提升家庭教育缺失学生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①知其然——德育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从研究当今中职生的身心特点入手,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挖掘社会热点问题,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到德育课堂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正确的信息与理念,改变错误认知。②知其所以然——德育导师“一对一”心理疏导。学校实施的“德育导师制”对学生管理起到了关键的促进作用。通过对重点学生(违纪或心理问题)的定期约谈(即每月一次思想交流),知其心理根源,不定期交流观察其心理发展和疏导效果,两者结合展现德育渗透心育的效力。③实践认知——家校合力改变学生认知。个人认知的改变是不以环境变化而变化的,家庭介入是认知改变稳定性和持续性的有效保证。笔者学校充分发挥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的作用,通过家长会、专题讲座及家长介绍经验等形式,针对笔者学校全省招生的特殊情况,抓住新生入学之日、寒暑假前后及学生进岗前等关键点,分享家庭教育理念,给予家长可操作性实践指导措施,共同携手解决实际问题,发挥家庭教育正面的引导与教育作用。
(2)情——心育融入活动,导引情感。作为培养医护人员的卫生类职业学校,“白衣天使”是我们育才的目标。通过“塑天使形、育天使心、铸天使魂”三条实践路径,以环境文化、活动文化净化心灵,逐步形成正向积极的天使情怀。①心育融合“外显”文化。校园文化是凝聚人心的土壤,对师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是任何显性课程无法比拟的。对于中职家庭教育缺失的学生尤为重要。②美化校园环境文化。多年来,笔者学校不断完善校园设施,重视校园绿地文化、走廊文化及职业文化建设。文化氛围遍布教室、寝室、心理咨询室、团辅室等学生场所,使身处其中的每位学子,沉浸于文明、温暖、积极、豁达的人文环境中。③优化校园励志文化。学校“一训三风”定位于“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源自“奉献、重托、品牌”校园天使文化基因要素。通过合理布局构思,关注视觉与听觉的效果,在校园绿化区完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的励志石刻,让学生随时谨记校纪校规;以黑、红和金的递进色调,按照抬头是奉献、转身有重托、追求铸品牌的空间立体设计,强化文化基因要素,从而抓住视觉强化效应;制定“天使文化”的宣传整体规划,充分运用校园广播站、多媒体转播、国旗下讲话、德育课堂等文化宣传阵地,以听觉强化深入师生内心,营造浓厚的卫生职业教育特色文化氛围。④打造特色班级文化。班级是每一位学生每天都身处其中的场所。以天使文化为基调,结合专业文化及班级特色,通过主题班会、班级博客、特色班歌等活动深化班级文化,师生共创“一班一品”特色。在集体教育的同时,教师再进行针对性引导,利用各种班级活动平台,鼓励集体合作,在过程中体验成功和团队的力量,展现班集体的正能量,正向强化健康的心理和行为。⑤心育渗入“内隐”文化。把德育活动作为文化载体,化精神追求于学生的思想、语言和行为之中,从而滋养学生心灵深处向善的种子,主动“屏蔽”来自家庭或社会的负面影响。通过搭建丰富的活动平台,鼓励人人参与,在活动中激发自信,体验肯定。一是团结向上——班团活动。在研究活动中,针对班级特点开展班团活动,有主题班会(如友善、诚信、文明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文体活动(如阳光体育、班歌创作、班级排舞等等),使学生在活动中悄然接受教育,培养团队精神和正确价值观,增强集体意识,学会交往,理解他人,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同时在活动中感受师生之情和同学之谊,形成快乐团结的情感体验。二是多元多彩——社团活动。学校拥有近40个学生社团,学生覆盖率达100%,目前有专业礼仪社、舞蹈社、逐潮文学社、英语社、专业技能社等等,成为学生展特长的舞台。在该项研究中,指导老师充分挖掘学生优点,主动吸收自卑、内向、胆怯的同学加入,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增强自信,以促进学生持续健康的发展。三是特色品牌——主题活动。校级层面每学期有序安排主题活动,抓住教育时机,渗透德育教育。如护理专业实习进岗前,举行“南丁格尔传光授帽仪式”,邀请“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为学生传光授帽,在感动、感恩中洗涤心灵,振奋精神走入岗位,大大提升了活动的育人成效;校园文化艺术技能节,共设20多个项目,给每一位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找到自信和勇气。
(3)行——心育助力德育,规范行为。行是指外显行为。夯实认知教育和情感引导的基础工作,能否真正见效,还需刚柔并济的管理和辅导,确保身心共健,从而促进行为习惯养成,使习惯形成内涵。①广义——整体规范。以7S标准化管理为德育管理的日常抓手,配合“文明礼仪”主题教育活动,借校文明礼仪星级班评比,促进全体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嫁接企业持续质量改进(CQI)的方法,服务于学生管理。实施两年中发现,CQI管理能够有效解决管理难题,通过有针对性的问题分析、有效策略及实施反馈等手段将困难各个击破;同时也针对特征明显的学生团体和个人进行追踪管理,使学生规则意识不断强化,偏差行为得到有效纠正,契合中职生管理要求。②狭义——针对性辅导。一是团体辅导:以“天使加油站”为“助力”平台,以违纪学生群体为对象,强化德育管理针对性。源于“助低成长,不掉队”的思考,笔者学校针对该学生群体创设天使加油站,通过“申报—审核—加油—完成”的程序,采取定期汇报、及时交流及自愿提升等措施,结合班级同学、班干部、班主任、学工处老师的成长帮扶,综合评定考核,促进学生在规范中顺利成长,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目标。二是个体辅导:通过心灵氧吧、结对帮扶和具体化策略,实现个别特殊学生的个性化辅导。德育管理配合有效的心理疏导,对于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劣势的中职生,颇具成效。同时也需要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和社会舆论,先摆正自己,再规矩学生,杜绝在自身和受教者身上执行双重标准,即家庭、学校和社会三合力,才能真正立德树人,达到“育人为先”的目标。
作者:周兰兰 徐元智 单位:海宁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1]赵忠心.问题学生诊疗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关键词:中职;德育实践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3-0000-01
中职教育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所以一提起实践教学人们马上就会想到专业课的实验、实训课,认为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劳动者的重要环节,但对德育课的实践教学却认识不足。其实,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输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中等技术人才,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而德育课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其各门课程不仅仅是理论性内容,同时也涉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实践教学也不容忽视。
一、中职德育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
所谓德育实践教学是指通过学生对社会实际生活的直接参与和体验,使其增加感性认识并更好的上升为理性认识的学习过程。课堂教学固然重要,可是面对中职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实践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教材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可以通过诸多的实践活动为他们今后如何走向社会、走向就业、走向创业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
从理论上说,学生在道德形成过程中要完成由知到信,从信到行的两次转变,因此理论教学和道德实践环节都必不可少。中职学校的生源一般为普高淘汰下来的初中毕业生,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基础差,学习动力严重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无心上学,产生厌学心理与行为,上课迟到、早退、随意逃课;不求上进,学习成绩不理想,往往觉得低人一等,极易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等等。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德育课承载了从行为习惯养成到思想道德修养的艰巨任务,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而实践教学则以灵活的时间(课外)和开放的空间(社会)形式展开教学活动,使每一次教学活动都具有它独特、新颖和生动的特征,极大的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学生了解了我国的就业形势,那就是“难”!至于难到什么程度,我们带领学生考察劳了动力市场,在人头攒动的招聘大厅中,学生真正了解了什么是市场就业,他们面临着怎样的就业形势,该如何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结合《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我们带学生到法院参加庭审,使学生清晰而直观地了解了案件的审理过程;结合《哲学与人生》课程,我们带学生到附近的企事业位去调查,了解周围环境的变化,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结合《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我们带学生去企业参观,使他们认识什么是现代企业,职业人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这些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加深了他们对课堂教学中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
二、中职德育实践教学重在实效
中职德育实践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如,参观访问、“模拟招聘”、与创业成功者座谈、市场调查等等。无论采取哪种形式,其目的都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所以注重实效就成为德育实践教学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人认为提高中职德育实践教学的实效要从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明确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也是教师教学最后要落实的结果。所以明确的教学目标就成了德育实践教学成功的第一个环节。这就要求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发挥着组织和引导作用的教师提前做好功课。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特别是要有得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比如,带学生参观企业,目的是使他们认识什么是现代企业,职业人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并让学生从自身出发准备一些想要弄清的一些问题向企业的工作人员求教。如果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是简单的把实践教学当成一次课外活动,就必然会导致实践教学盲目性和无序性,甚至还会让学生把其当成娱乐活动。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中职德育实践教学的一大优势就是,变“教师为主体”为“学生为主体”。在实践教学中,学生是德育的主体,不是灌输客体。因而教师的职责就是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主动学习。可将德育教学内容分解为各种教学专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社会、进入企业,在调研与体验之中,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探究式学习法,即学习的八步法:设疑、自学、调研、交流、答疑、体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与学习的自主性、研究性、合作性,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3.以评价促提高
中职德育实践教学既然是教学活动,就存在着如何评价的问题。不同的是课堂教学基本以考试分数为依据,侧重结果评价;实践教学则以体验感受为依据,侧重过程评价。过程评价应该包括:正确观念的接受;行为方式的改变;良好习惯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当然这样的评价仅仅靠教师是不够的,必须把全体同学的互评权重加在其中,因为共同学习生活在同一集体中,他们彼此间的认识才是细致和准确的。只有这样,才能使评价的结果全面和客观。而评价本身只是手段,其目的是以此督促学生把把正确的理论观点变成自己的实际行动,从而全面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总之,德育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不断的实践与研可在提高中职德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国家对职业教育建设的重视及扶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进行了大规模扩张,截止2014年底,普通高中在校生2400.47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755.28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2.09%,职校生已经逐渐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
职业学校的德育问题,一直是重灾区,但是长期以来,职校的德育主要停留在卫生、纪律、维稳等形式层面,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要求。为了不断适应新时期对德育的要求,理论界也提出了人本德育、积极德育、育人为本等德育理念。这些理念归根结底还是强调了德育中人的重要性,强调德育应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出发点,对他们进行关爱、尊重、沟通,促进学生自我成长的需求动机,激发学生的潜能,最终让学生主动寻求发展。
人本德育的理论逐步得到了认可,但在职业教育方面的相关探索和研究还较少,对于具有创新意义、积极有效的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实践模式还处于摸索之中,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本文对国内外的中职学校人本德育研究状况进行了梳理,希望能给中职学校人本德育的研究以一定的理论借鉴。
一、国外研究状况
一直以来,世界各国为了使自己的国民适应飞速发展的物质社会,减少飞速发展的生产力与国民精神道德水平之间不协调的矛盾,都把道德教育放在了教育的首位,从而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人本主义德育理论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希腊时代就已有了广泛的人文民主意识,文艺复兴运动中涌现出的人本思想潮流对德育产生了重大影响。罗杰斯(C.R.Rogers)、马斯洛(A.H.Maslow)、斯腾豪斯(L.Stemhose)等心理学家把人本主义逐渐运用到道德教育实践中。前者的运用体现在直接把人本主义和道德教育相联系,而后者则开拓性地把人本主义德育理论推广到课程方面。马斯洛经过多年研究,发展了完整的自我实现理论,提出了人自我实现的5个需要发展层级以及15个基本特征,认为教师唯有促发人的成长动机而不是朝向需要动机,才能促使人正常发展,进而达到自我实现。可见,人本主义者认为儿童先天具有优良的素质,教育的目的,特别是学校德育的根本任务是采取各种措施,促使这种潜能得到发展,并帮助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消除各种不良的影响因素。
20世纪末,美国几位学者在积极心理学的基础上发起了蔓延西方的一场教育运动――积极教育。积极教育是指以学生潜在和外显的积极力量为出发点,以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为主要途径,最终达成培养学生个体层面和集体层面的积极人格的教育理念。积极教育重视技能、态度、行为、交流风格等的教育,强调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和尊重人的文化遗传、年龄、生活情景和个人的特点,以此培养个体自信、自尊、诚信、尊重他人等积极品质,以此使得所有人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并幸福生活;通过教育过程的积极举措实现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和人生态度。积极教育理论还是强调以人为本,从受教育者出发,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积极人格品质和人生态度的目的。
近年来,国外的品德教育成为国外学者主要研究的课题,例如美国的品德教育代表作有M.Murphy的《美国“蓝带学校”的品性教育――应对挑战的最佳实践(2002)和托马斯・里克纳的《美式课堂 品质教育学校方略》(2001)等,其中都提出了教育要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出发,注重人的个性发展。但是,国外还很少见到针对性地把职业学校学生的知识教育、技能培养和德育有机结合的相关研究。
二、国内研究状况
十以来,国家和学校对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学校德育究竟如何能更有效地实施,如何能培养出高技能、良好品德的技术人才,这是摆在中职校德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因此德育工作者从不同视角、用不同方式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近年来,结合国外的德育教育理念,从以人为本、积极德育等理念出发,国内职校教育者也从德育创新的角度,对目前我国职校的德育方面做出了更多的研究。
2006年,《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人本理念研究》(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张涛)研究了高职校人本德育理念的实施,以期通过提高学校德育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提升职业教育的整体效果,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人文德育的校本实验研究》(安庆二中沈波,2009)中提出学校教师要走出目前一直以来存在的以“权威”姿态和“灌输”“说教”的方式进行德育的误区,利用学校文化来影响学生品质,在引导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走向的方面,教师应该作为引导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改造自身的主观世界,最终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和劳动观;同时,在实践方面,依托学校资源,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进行了人本德育实验,检验德育有效性,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关于职业院校“人本德育”的思考》(胡正奎《人民论坛》2009)中强调了职业教育的重要特色是人才的技能化,因此要创新德育理念,在“以人为本”的背景下,强调职业技能并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彰显职业教育特色,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德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
相关实践方面,《中职学校人本德育实施方案的研究》(2012 张延祺)一文中,提出了中职学校“人本德育”构建的理念和原则,对中职院校“人本化”模式进行了系统的探究,建立了“人本德育”评价体系和评价量表,并对“人本化”德育的建设给出了相关建议,但是主要研究还是停留在理论阶段,并没有进行相关实践操作。
我国职业教育心理研究专家崔景贵对人“人本德育”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在《育人为本:我国职业教育创新变革的基本策略》(2007)一文中提出,职业教育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人是最重要的主题和主体,从育人的“点”“线”“层”“面”“体”“艺”出发,创新德育基本策略,通过把教育对象分层培养,做到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个性影响个性、以精神塑造精神、以人格培养人格,来构建职业教育力量的立体格局。他在《积极职业教育范式的基本理念与构建策略》(2015)一文中又系统阐述了积极职业教育的三方面基本含义, 即对传统职业教育中关注问题研究的病理式德育的主动变革; 倡导现代职业教育要深入系统地研究如何科学促进人的心理发展,关注人性的积极方面;强调要用积极理性的方式对职业院校和职业教育中存在的各式问题进行适当的解释,并从中获得积极意义,积累经验。他总结了积极心理教育的核心价值: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心理积极和谐自主发展和心理潜能充分开发。
姜汉荣在《中等职校人本德育的现状及其优化策略》(2013)一文中,分析了目前中等职校人本德育的现状,并给出了人本德育实践的优化策略,强调德育研究要以课题为载体,在实践中进行论证反思,不断拓展人本德育实践的深度。
许本洲(2015)以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为例,提出了“角色教育”在人本德育中的应用;朱国君(2015)结合实践研究了成长记录袋在中职校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姚晓娟(2014)则从人本德育的角度研究了如何促进中职校学生心理健康,这些都是人本德育实践的不断探索。
三、结论与思考
综上所述,虽然国内已经开始了职校德育创新研究,提出了构建以人为本、人本德育的德育新范式,但是仅局限于理论研究,给出了一定的指导框架和建议,理论认识还较为肤浅;另一方面,有关职业学校人本德育实践的体系还未真正建立,德育有效性的评价体系尚未建立,人本德育的实践仅是各位德育一线工作者的点滴工作经验,并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也没有形成体系,可以说实践的效果仍然不明显,处于摸索阶段,如何能在实践中运用理论,让德育的实施更加有效,真正让德育工作实践贯彻人本德育理念,需要我们更多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张涛: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人本理念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7).
[2]胡正奎.关于职业院校“人本德育”的思考[J].人民论坛,2009(17).
[3]张延琪.中职学校“人本德育”实施方案的研究[C].河北师范大学,2012.
1前言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中职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都处于成长发育期,思想观念和价值观还不成熟,面临复杂的社会环境,容易被误导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影响将来的发展。因此,为了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的思想素质,帮助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德育教学成为中职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而情感教学则是德育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它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力,增强学生自信心等都有重要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学生能否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能否更快的适应社会环境的发展,都与情感教学有着极大的关联。在中职德育教学中如何发挥情感教育的最大作用,成为目前中职教育发展方面研究的重点,本文就其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2中职德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现状
2.1情感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虽然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不断深入,但是其依然处于初级阶段。中职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优秀的技能人才,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帮助学生找到更加合适的工作,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中职教学中重专业课,轻公共素质课,重视技能培养,轻视思想理论知识的培养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中职的德育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教师也不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德育教育水平上,从而导致情感教学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成为中职德育教学中情感教学发展的重要阻碍。
2.2缺乏专业的情感教育教师:
中职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就业率,由于重视技能而轻视思想培养,中职学校内德育教学教师的水平也是相当有限,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还比较小,思想理念发展不成熟,教师的思想教学水平对学生的思想理念的形成有关键性的影响,由此看出专业的情感教学教师对中职德育教学的重要性。然而由于中职学校的师资力量有限,加上学校并不重视情感教学,很多德育课教师的专业水平有限,在情感教学方面的经验不够充足,没有抓住正确的方式方法,从而降低了德育教学的效率。
2.3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传统德育教学中情感教学的主要方式还是依靠课本和教师,手段单一,过程枯燥无味,长时间处于过分单一的教学环境,对于情绪尚不稳定,心理上不成熟的中职学生来说是一种考验,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保持对课程的积极性非常困难。其次,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是学到的课本知识,却没有实际的生活情感体验,不利于学生思想水平的提升。因此,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
3加强中职德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途径
3.1学校应加大对德育教学的支持力度:
传统观点认为德育教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甚至是对学生将来的就业并没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出现了中职学校轻德育教育重技能教育的现象,但是应该意识到,现代社会物欲横流,各种思想混杂交错,中职学校的学生还没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很容易被不良思想引导,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因此学校应该重视德育教学,意识到其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长远影响,而只有德育教学受到重视,情感教学才能得到更多的资金、人力、物力支持,这样才能够选择更加优秀的情感教育教师进行指导,才能选择更加权威性的教材,同时,家长才会重视起来,从而共同为中职学生的德育教学贡献力量。
3.2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素质,为学生树立榜样:
教师在中职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教师的情感激发学生情感,达到情感的共鸣,更有利于学生了解德育教育深层次的内涵,提高教学效率。对中职德育教学教师来说,要想充分发挥情感教学的作用,首先,教师自身要有积极进取的精神,教师良好的教学情绪和处事态度,会对学生的情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积极正面的情感,有利于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利于教师更多的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心理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其次,教师应该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不以学习成绩好坏给学生定等级,只有真正尊重学生,才能从情感上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这对正处于青春期,情绪不稳定的中职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尊重就是最大的肯定,师生之间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教师才能向学生渗透正确的德育思想,发挥情感教学对德育教学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德育教学的功效。
3.3转变教学方式,采用情境教学,激感体验:
教师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教学方式的改变,单一的依靠课本教材并不能达到情感教学的目的,而通过情境教学方法能够为情感教学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情感教学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自信心,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其将来在社会上发展奠定基础,然而单纯的课本理论难以满足现代德育教学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方式,创设意境,让学生真正融入到某种情境中,感同身受,增强情感体验的真实感。同时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情境的真实性,越贴近生活的案例越能让学生有现实感,冲击感才会更强烈,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参与情境教学,体验情境中的真情实感,为将来思想、情感等方面的成长奠定重要基础。
4总结
情感教学是中职德育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是发挥德育教学作用的关键环节。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中职学生的德育素质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也为了学生价值观往正确的方面发展,中职学校应该加强德育教学,同时更加重视德育教学中情感教学对学生思想教育发展的作用和影响。虽然目前情感教学在德育教学中作用的发挥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随着教师经验的不断积累,对情感教学的把握也会逐渐精确,会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为中职学校未来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熊蕾.论情感教学在中职德育课中的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14
一、我在教学中的体会是:
我的教育理念是: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把德育工作渗透到教学工作中。种好自己的“责任田”,教育好每一位学生。我的体会是:成为学生的朋友,当好学生的教练,做学生的严师。帮教学习困难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应该做好每一个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教工作。我所说的学习困难学生是指那些“上学不读书”的学生,这在当代中职生中占有一定比例,人在学校且不听课,布置的作业不做,呆够时间就回家……此谓“上学不读书”。我是一位专业课教师,每天与中职学生打交道,深知“上学不读书”群体的苦衷,坦白说,我还挺敬佩他们的:他们对学习已经没有兴趣,上课好像听天书,除了睡觉就是说话,吃东西喝水无所不为,时不时遭老师批评和“白眼”……这样的日子还能一天天熬下来,其意志力还真让人不能小看。
(一)我们对这些学生的行为形成作了调查和分析,发现其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四方面:
1、自身因素。自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到了学校逐步形成学习习惯差、纪律观念弱等,而这些不良习惯没有得到及时辅导和矫正,阻碍了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良好行为的养成。同时学生因知识、思考能力的有限,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对教师一般的教育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2、学校因素。教师的不负责、教育手段陈旧、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处理问题不公正、学习上的困难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指导、课业负担繁重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同学的嘲笑冷落使他们产生自卑感……
3、社会因素。网络游戏、不健康的书刊、充满暴力的影视……引诱着孩子,使缺乏自制力的学生不想学习。
4、家庭因素。家长对孩子从小娇生惯养,过分溺爱;有的家长文化水平不高,随便打骂孩子;有的家长则对孩子放任自流,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从不过问;有的父母离异、家庭破裂,使孩子心灵受到极大的伤害……
(二)、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教策略:
1、爱的策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爱,会给“学困生”撑起一片自尊的天空。教师要包容“学困生”的所有缺点,从感情上亲切他们,兴趣上引导他们,学习上启发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让“学困生”体会到老师时时刻刻都在爱护、关心他们。
2、辅的策略。由于“学困生”的素质天赋以及其他形成原因的不同,导致在辅导过程中花费了艰苦的劳动却收效甚微。作为教师,要切忌烦躁和蜻蜓点水,应一个知识点、一道习题耐心地讲解,作分别辅导,指点学习方法,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不厌其烦地“授之渔”。
3、助的策略。通过结对子活动和异质分组,使学生之间有互助与协作,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困生”改进学业,也可使优等生进一步得到锻炼,使“学困生”在互助气氛中体会平等,体会助人和学习的快乐。
4、激的策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要充分挖掘“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鼓励,循循善诱。并以此为突破口,激发“学困生”前进的信心,还可安排他们做教师的小助手,帮助老师收、发作业本,也可安排他们跟好学生交朋友,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5、督的策略。学校积极为家长搭建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舞台,家长们走进课堂,全面了解孩子的学习行为,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底,然后有的放矢地协助任课老师督导孩子回家做好预复习工作和家庭作业。
6、评的策略。通过分层教学和分层作业,让“学困生”体验成功。我坚持不给“学困生”打不及格等第,只要完成相应层次的作业即可;只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完成高层次的作业,即可加分,充分激励“学困生”学习各科知识的兴趣。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找到精神寄托,令他们有成就感,并逐步树立自信心。
二、在管理方面的体会:
二、中职德育教育的问题成因
(一)学生自身因素
1.学生缺乏远大理想。部分中职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差,对读书带有强烈的反感情绪。其更关心和看重眼前利益,加之受金钱导向思想的影响,认为读书无用。
2.学生缺少集体意识。许多中职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娇生惯养,做事情时难免会以自我为中心,较少为他人考虑,在集体中为集体的付出也较少。加之未经历过艰苦生活,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存在急功近利、缺少毅力和耐心的现象。
3.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与考入高中和重点高中的学生相比,许多中职学生存在自卑、自闭的心理问题,在心理上认为自己低人一等。学生存在自私的现象比较普遍,而且社会情感表现冷漠。
4.学生自制能力较差。一些中职学生因学习、生活环境影响,抵御外界诱惑能力较弱。面对各种各样积极或消极的信息,如果缺少相应的干预,他们可能会难以抗拒不良思想行为的诱惑,如盲目的偶像崇拜、吸烟喝酒、网络成瘾等。
(二)教师教育因素
1.学生主体作用较小。德育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主动行为者,然而目前中职学校大都是采取教师讲台上授课,学生讲台下听课的方式。德育教育与语文、数学、英语等教育不同,其传授的应该是一种价值取向、世界观、人生观,这些信念的形成应该更多地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思考,这样才能将外界的东西内化成学生的个人观点。
2.德育教育方法单一。中职学校中许多教师和学校管理者不重视德育教育,教育模式还是采取课堂灌输,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没有互动氛围。这种教学方法无法让学生真正了解德育教育,遇到具体事件时缺乏分析和判断能力。
3.教师自身素质不高。德育课程是一门很有特色的课程,是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由于德育教育工作者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不合理,从事德育课程教学的教师并不了解这门课程的特点,甚至有部分学校是由其他课程教不了的或者是由一些富余教师来担当德育课程教学任务,德育工作者整体专业水平不高,致使上课质量不高,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三)社会体系因素
1.德育教育理论不完善。部分教师对于德育教育的基本内涵和本质精神都没有很好地把握,德育教育内容陈旧,单纯地进行观念的灌输,把德育教育当作了简单的没有任何本质内涵的说教;此外,德育教育的内容过于概念化、理论化,缺少和社会具体实践的结合,德育教育已经与当前社会大环境不协调。
2.社会评价体系不健全。目前社会对于中职学校学生的评价体系较为简单,重视知识、技能和教师的评价,而不重视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的评价。且社会用人单位对于学生的评价也大都从技能和知识上去衡量。评价体系单一,缺乏科学性,很难反映出实际的德育教育水平和状况。并且这种评价体系也易造成恶性循环,使学校和社会进一步轻视德育教育,对学生自身和德育教育都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三、中职德育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德育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若想让学生减少对德育教育的排斥,就必须关心学生,从心灵上去启发、触动学生。要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教师要注意发现每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让他们产生主动学习技能的动力,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开设心理课程,通过心理课程和理论的学习,让学生明白自己现阶段的心理特点、思维发展状况,在明白自己的心理发展特点后,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而对于学生比较突出的特点,如自卑、封闭、自我、没有上进心等,也可以通过专题式的课程进行详细的分析。还可以定期举行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此外,还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心理健康中心,选择有一定德育工作经验、受过专业心理学课程培训甚至是心理咨询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重新建立自尊、自强、自信。
(二)打造优秀的德育师资队伍
作为中职德育教育教师,应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知道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身体力行,用行为的力量去影响和教育学生,这就要求打造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好、职业道德水平高、管理方法科学的德育教育师资队伍。作为德育教师,应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多学习那些具有时代性的、贴合学生生活的知识。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时刻以学生为中心,以更符合学生的年龄、觉悟程度、认知水平、道德水平和境界的方式来进行。还应采取榜样示范、情感交流等多种教育教学方法,根据中职学生即将步入社会的实际情况,引入职业生涯课程,让学生真正地为自我的未来进行规划,增强其紧张感和竞争意识。此外,学校还应为德育工作者提供培训、交流的机会。多组织德育工作者参加各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德育工作培训班,进修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课程等,通过种种方法使德育工作者一方面学习古今中外优秀的德育理论,另一方面了解德育面临的新形势和相关的新的管理模式,使德育工作者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艺术。
中职院校的课程中德育教育是必修的基本课程,它对提高中职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使中职生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对中职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也起着很好的推动作用。不过,在现今的德育教育课堂教学中的效果不尽人意,同中职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脱节的现象比较明显。这种形势下,好多中职生都已经对这一课程的学习失去了兴趣,没有进行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效率当然也是越来越差。另外,一部分中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也对设置德育教育这一课程持有怀疑的态度,都以为德育教育这种理论性的课程,完全是可有可无。还有一部分中职院校过分的侧重于对中职生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完全忽略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甚至将德育教育课程直接叫停,使中职生能有更多时间去参加实践课程的学习。
以上这些误区,让现在的中职生在专业的技能上都能够达到目标,其他方面的能力都有待商榷,这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对就业人才综合能力各方面的要求,已经对中职生日后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中职院校德育教育的对策研究
1. 创建中职院校德育教育的新观念,对理念进行更新
想对中职院校德育教育中的现状进行改善,不能光靠德育课教师去改变,一定要在中职院校内改变全体师生陈旧的德育理念,创建并健全院校内各个部门以及各方面的工作,全体行动,设立从党委各个成员到每个职教老师再到广大中职学生的全体德育教育组织机构,在队伍的壮大、管理的严谨、体系的完善、制度的规范以及对教师的德育教育责任等各方面给予明确的目标和规范的制度。只有在这样大的一个环境下,德育教育的教学才能够被重新正视,现有的教学情况才能够会有所改观。
在对陈旧的德育教育理念进行更新的同时,还要重新建立现代社会真正意义上的德育教育。第一,要着重对课堂教学的内容同社会上的热点话题相结合,例如在课上讲到“内因和外因关系”的论证课程时,任课教师可与近期比较热门的“富士康员工群殴事件”进行结合,引导学生去分析“富士康员工群殴事件”发生的内因及外因,对此次事件各方的关系进行比较系统的论证。在这样的热门话题讨论以及辩证的过程中能够促使学生积极的发言,激烈的讨论,达到教学的良好效果。再者,要着重德育的现代化教育,让德育教育课程结合现代的技术工具和交流手段。例如讲到“事物发展的永恒性及本质”这一课时,按照简单的教科书内容去授课,那肯定会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的。如果教师在教科书的基础之上,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工具,把原有的文字知识,变换成视频播放,将种子长到幼苗,再长到参天的大树;水冻结成冰,冰再融化成水,再由水变成汽体等等,让学生直观的理解从量变到质变的这一过程,提高教学的效率。
2. 着重中职生学习中的主体性培养
中职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反感呆板、空洞的述说式教育,侧重于自己的思想观念来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在课堂的教学当中,要改变原有的单方向灌输,变为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使用启发式研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最首要的是要重视导入式的课堂教育,要想具体实施,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①了解中职生的学习水平现状;
②根据主题进行导入;
③紧密结合学生的特点。
再者,就是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主要是要注意在课堂教学当中,多组织一些课堂上的活动,让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互动,能够让学生把真实的想法说出来,畅所欲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课堂对学生的影响力。
3. 开设心理咨询课程,设立师生思想交流的渠道
多年以来,德育教育工作者一直侧重中职生的政治理论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对于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方面却不够重视,中职生正值青春期,遇事容易冲动、走极端,有些学生的某些心理问题却被划归为品质道德方面的问题,将思想认知和心理疾病相互混淆,这种情况制约着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德育教育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要对教育的对象进行分析,再运用心理学来进行对比,遵循这两条原则,对中职生不同阶段的心理思维特征来进行教育形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设计。还要运用组织的各种优势,吸取各种比较有效的形式,开展挫折教育,加强对中职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宣传,在全校的德育工作中开展中职生心理问题咨询,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如给中职生打电话、发短信或者是利用网络进行聊天互动,而且不要局限于教师和中职学生二者间,还可让学生同学生、学生同家长、教师同家长、学校同中职生实践的企业、中职生同实践的企业之间的沟通等等,让家长、教师、学校、实践企业充分掌握中职生的思想,对中职生的德育教育才能真正做到“对症下药”,结合实际,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健康的人格。
4.提高德育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8.3;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0-0011-01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上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每一位德育教师所面临的研究挑战。众所周知,由于受到扩招的影响,中职生的生源质量已经发生了变化,一些学生在思想上对学习认识不够清晰,在态度上对学习不够端正,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水平整体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中职培养目标虽然要求学生重视专业技能,但是学习基本知识是基础,而打好这个基础则在于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此德育对于他们而言十分重要。
一、以优秀的真人真事来树立光辉的学习榜样
中职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目标是“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因此,在德育课上,教师要将德育教学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一般是照本宣科,过分强调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而忽视了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学生对德育课产生逆反心理。不仅如此,德育课的真正效果也是微乎其微。虽然教师在课堂上告诉学生该怎么做、如何做,但课后学生仍然照玩不误。要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必须要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心底被感动。因此,在课堂上用优秀的真人真事来树立光辉的学习榜样,不失为有效的策略。针对学生在课堂上不好好听讲,喜欢交头接耳或者是无所事事的状况,教师先是与学生一起分析他们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所在。经过和学生共同探讨,教师发现主要的原因是学生自卑而产生的。进入中职学习的学生在文化课上的成绩不如普通高中的学生,他们认为自己肯定考不上好大学,只能考大专,而现在上大专很容易,所以他们就自暴自弃了。教师拿出近些年来学校对口单招班考入如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理工学院等本科院校学生的实例来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帮助他们分析这些学长学姐为何能够踏入理想的大学,并且帮助他们分析中职生在高考中所占的优势等。如此一来,学生感到高考也不那么可怕了,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树立了坚定的信念,知道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文化课成绩达标,才能考上心中理想的大学。
二、以优秀的影视作品以及文学作品来激励学生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对德育做出了特殊的强调,要求教师在授课的同时也要向学生灌输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这样,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实现确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具有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中职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朝气蓬勃、阳光可爱,但是他们偶尔会有情绪波动,有时还会有投机取巧的心理,如果将来用在工作岗位上,这是断然不可取的。要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良行为,单单靠教师的说教显然不足。所以,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网络资源海量的今天,以优秀的影视作品及文学作品来激励学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策略。例如,在给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上德育课的时候,教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给让学生知道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职业道德在人生中发挥的作用,教师给学生播放了反映生产一线劳模事迹的电影《青春制造》,让学生通过优秀的影视作品明白一个道理:即使是普通的工人,只要自己辛勤努力、刻苦钻研,一样可以取得成就,为国争光。当然,教师也会推荐好的文学作品给学生,如此一来,学生通过观看或者是阅读优秀的影视作品及文学作品,必然会受到感触,进而提高了他们的德育认知。
三、以优秀的传统文化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
德育应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众所周知,在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古代先贤留给后人的书籍浩如烟海。这些书籍中有很多是告诉和指导人们如何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反映了古圣先贤几千年的智慧和精髓。作为中职德育教师,需要将适用于中职生学习的古典文化提取出来,这对于中职学生情操的陶冶、人格的熏陶、修养的加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能弘扬民族文化,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创新型人才。教师在课堂授课的时候也注意将传统文化引入课堂。例如,给学生选用《弟子规》《颜氏家训》和《菜根谭》等书籍,并且带领学生诵读里面最精华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为人处世等。或者是选用一些名人传记,如鲁班、公孙述、墨子等,用他们身上的优秀事迹和感人的精神来提升学生对技术工人的认识,让学生明白技术工人在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的作用等。
四、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给学生上德育课的时候采用以上三种方式同时进行或者轮流进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需要指出的是,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特质和心理特点以及学校、课堂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进行,通过各种有效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德育认知水平,从而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在党十报告中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当我看到“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这段话后,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职业教育教师的自豪感和使命感;看到“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后,我又感到了作为一名德育教师的责任感。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现实中,很多中职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表现出了很多问题,集中表现为认为太累、太苦;缺乏合作精神;缺乏创新意识;缺乏沟通能力等。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中职学生在校期间做一个准职业人,就成了中职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德育课堂中提升中职生职业素养。
一、改革教学内容,提升中职生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知识
1.高一年级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法制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
在高一上学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书,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充分意识到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可能遇到的问题。同时,针对目前就业难的现状,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为今后成功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高一下学期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重点强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让学生寻找案例、分析案例、剖析自我,由此达到提升职业道德的目的。
2.高二年级主要从政治和哲学角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
在《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了解经济常识外,更重要的是从学习外国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角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只有热爱祖国的人才能爱企业、爱家庭、爱他人。在《哲学与人生》的教学中,着重指导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学会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树立集体意识。
3.重视时事热点教育,发挥德育课的德育功能
当代中职生,能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但他们缺乏鉴别信息真伪和分析信息的能力。特别是对于比较敏感的社会信息和时政热点。这就需要德育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时事热点。如谈到富士康员工自杀事件时,在谴责企业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抗挫折能力。在提到地沟油事件时,要重点讨论商人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
二、改革教学方法,提高中职生职业能力
我校目前实施“生态课堂”,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实施这一课堂教学模
式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能力。那么,在中职德育课堂中让学生合作什么,探究什么呢?如果让学生探究纯理论的知识,就会使课堂变得沉闷,学生也没有兴趣,这就需要德育教师研究教材,改革教学方法。如我在《经济政治与社会》第四单元第9课《依法行使民利》这一课时就非常纠结,因为按常规上,就会显得非常枯燥乏味。于是,我就大胆尝试让学生表演情景剧。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学生在3天内以选举风波为主题创设了三段情景剧,内容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到了正式上课这一天,班级每一位学生都非常激动。因为这里有他们的劳动成果展现,他们都拭目以待。整堂课的效果非常好,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
三、改革教学形式,培养中职生创新意识
长期以来,由于课堂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脱离社会生活、偏重知识灌输,严重阻挠了师生双方心智的发展,以及良好的情操、意志、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学形式单一,目标缺失、效率低下的现象普遍存在。要割除传统教学的弊端,我们应高扬起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寻求以创造而不是以记忆作为课堂教学效果的价值取向。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构建有利于学生创新心理品质形成和创新潜能开发的创新性课堂教学形式。
1.将德育课堂搬到实训室
这种教学形式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强调“做中学、做中悟”。在学习《哲学与人生》课“实践与认识”部分时,我就把服装专业的学生请到了服装操作室上课。在课堂上我带领学生参加了名为“首届创新杯长兴职教中心女装设计师大赛”的比赛。具体做法就是把学生分成6组,每组设计一款女装。目的是让学生在设计女装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
2.开展德育活动课
创新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教学工作不应也不能局限于课堂,这也是德育课教学成功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重视德育活动课,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德育活动课是课堂教学这一传统教学方式在内容上的补充、方法上的改善、形式上的扩展,也是创新教育积极追求的一种教学形式。它的优点在于,可以使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应用于实际、检验于实际;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动脑能力和独立操作的动手能力;可以让学生在实际中经历挫折,体验创新的艰辛和发明的困难,培养出良好的创新人格和突出的创造才干。创新教育的许多成果都是在课外活动中取得的,这说明课外活动对创新教育大有裨益。如组织学生自己制作创业作品的设计。学生在创业作品的设计过程中,会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还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这本身就是一种全面锻炼和提升的过程。
总之,在德育课堂中,提升中职生职业素养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中职德育教师要勇于开拓创新,不断与时俱进。既要更新观念,深刻领会提升中职生职业素养的意义;又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要把学科教学渗透到素质教育中去,不断探索在德育课堂中提升中职生职业素养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为社会、为企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与发展的目标,是以扎实的英语基础为平台,以商务知识为背景,培养具有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涉外商务运作能力,涉外经贸实务操作能力等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中职生的年龄正处于青年时期,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这一时期的逆反心理,所以德育目标不能过早的暴露,不然会让他们有逆反和抵触情绪,所以应该是润物细无声般的渗透。
杜威认为,学校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去适应社会,因此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学校教育的道德性和社会性是统一的。他重视德育并用以解决社会的问题,他的"学校道德教育三位一体"德育途径即通过学校生活、教材和教法教育方法来进行道德教育。
1. 我校商英专业教学的德育实施。
由于英语学科的涵盖性、交际性、思想性等特质,教材内容涉及到的题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指导学生就业为导向,所以我们老师可以知识为载体,适当地在教学中穿插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等内容的渗透。因此,我们在引入课题的时候往往要融入相关的背景知识的同时,也是德育渗透的良好时机。
1.1.教师的人格魅力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源泉中产生出来。"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其高尚的政治品格和执着的敬业精神。作为教师,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浩然正气影响学生,他们才会被正面的感染。同志北大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教师应"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青少年的良师益友"。
1.2 挖掘教材的德育因子
英语课程主张"任务型(task-based)"的教学途径,通过合作和挑战任务的过程来学习和掌握知识。《英语课标》提出:"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学习语言的层面上,老师要通过任务、项目有计划的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活动,尽力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关怀和受到重视,让学生初试成功的滋味,在合作学习中发展健全的人格。
我校商英专业的精读课程选用的是《新剑桥商务英语》(初级)为基础教材,其中有一单元涉及到"Transportation"(交通),其中涉及到几种常见的运输方式,如空运、海运、公路运输、铁路运输等。当学生基本了解章节大意后,我提出"交通工具与环保"的议题,围绕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中也能引导学生进行是非判断,并且结合时事问题热议。
1.3 团队合作学习
不论是哪种核心课程的学习,合作学习是很关键的一个步骤和主流的学习方法。团队不仅强调个人的工作成果,更强调团队的整体业绩。团队合作是一种为达到既定目标所显现出来的自愿合作和协同努力的精神。在合作学习中完成后,教师会对学习结果量化评价,这不仅是对专业学习的评价,更是对学生兴趣、自信心的建立、参与合作学习的综合评价。在教学评价中,让学生对自己进行道德评价,在自评中审视自己、反思自己,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
由上表可见,学生认识到自己能够很好的与组内成员合作沟通,并且能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分工合作,也懂得倾听他人意见的重要性以及尊重组员意见,最终能够顺利完成任务。这种类型的量化自评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建立其自信心,进而全面的建立自己的道德认识,树立有力的道德信念。
2. 课外实践性研究
在典型的社会情境的题材条件下,学校本身成为社会生活的一个形式,并且与校外其他各种形式的共同经验彼此密切地相互影响。一切能发展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的教育,都是道德的教育。这种教育塑造一种性格,不但能从事社会所必需的特定行为,而且对成长所必需的继续不断的重新适应感到兴趣。
2.1 第二课堂活动
以《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为指南,围绕"和谐教育"办学模式的构建这一核心目标,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第二课堂课程设置和组织工作,确保第二课堂活动收到预期的效果。
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课堂教学比较注重教材本身,加上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学生实训英语的机会很有限。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应对教学过程以及学习者英语能力的培养给予相应的重视,创造、建设一种全方位的、全校性的英语学习环境。这样就需要一个英语学习的平台,让学习爱好者有展示自我的机会。
2.1.1.英文晚会
英文晚会是英语俱乐部的重头戏,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主完成,老师从旁指导和建议。晚会的节目形式不一而足,有唱歌、现代舞、话剧、小品、诗歌朗诵、魔术、演讲等。节目在内容的选取中,隐含着德育。今年我校英文晚会荣获二等奖的话剧就是根据童话故事"白雪公主"改编而成,还融入了现代的元素,该话剧改变了传统的王子与公主的美好结局,改为被皇后拆散了,理由是--学校里不能谈恋爱。大家在收获快乐之余,以轻松搞笑的形式重温了学校的管理制度;又如,小品名为"True Beauty(真正的美)"讲述的是评判一个人不能仅仅只看外表,更要看他的内心。参加演出的专业是幼儿教育,该专业学生是从事教育工作,这更加需要他们严于律己,德育为先,这些无痕的渗透更为自然。
中职英语教育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教学,整堂灌的思想让学生无法完全聚精会神,相对而言任务型的实践教学更为容易接受。例如口语课可以利用部分时间让他们来排练节目,让参与性更为广泛,语言类的节目更具有挑战性,从节目的策划、供稿、配音、道具、构思、编排都要下很大的功夫。而且学生们很热衷于这种形式的汇报演出,觉得是专业学习的综合展现。
2.1.2.英语角
英语角的英语称为English corner,旨在提高英语口语,而进行的一种英语口语训练活动。场所多在户外,众多高校都有自己的英语角, 参加者以学生居多,也有社会人士参加。
我校的英语俱乐部也积极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首先我们在11级、12级商英专业中开办一个提高班,将其中综合水平较理想的同学选,并进行有计划的培训,晚修时段布置相应的任务,晚修结束前20分钟让他们用英语自由交谈,一周提供几个主题去讨论。同龄人之间会更便于沟通,在他们成长过程中会亦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困惑,除了家长老师的关怀,同龄人的开解也是必不可少的。
2.2 专业实习
我校商务英语专业开办于2001年,在广交会期间,在展馆里从事餐饮服务,包括有中西餐、榨汁点、咖啡点等。在课堂里,我们让学生懂得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和接待来宾的礼仪礼节,但是没有经历真正的实操,就没那么深刻。所以广交会的实习给我们的德育提供了渗透的平台,更让他们切实体会到其必要性。实习有种种的酸甜苦辣,但是还是让他们久久难忘,每当提及仿佛就在昨天。广交会实习的时间虽然不长,为期一个月,但是足以让他们尝到世间百态和初涉社会的不易,更让他们珍惜在学校学习的日子。
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一种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和主阵地。作为专业老师的我们,既要注重语言知识的讲授,又要有机的渗透德育,获得两者的双丰收,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复合型人才。
引言
中职学校对人才的培养应该坚持以德为先的教育方针,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德育教育作为中职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到素质人才的教育起到决定性作用。现在中职学校在对人才培养的时候,注重学生技能方面的应用,在道德方面的培养不够重视,在道德思想教育的时候就只是注重理论的灌输,在家学方法也十分单一,教学设计不够科学,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就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的现象,探索中职德育工作也就需要老师和学校共同研究,尽可能的拓展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渠道,全面的开展中校德育工作。
一、中职德育课的现状分析
1.中职德育教育与社会发展脱节
中职德育教育与社会发展脱节,不能跟上社会的改革的步伐,在德育课教学中没有充实的教育内容,很多德育教育都是小题大做,也没有很好的划分出思想道德和现实道德的实质关系。教学工作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学校教育体制也需要不断革新,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改进,以适应社会发展、学校发展、个人发展的需要。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工作也要跟上社会时代的发展,不能守旧,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制定合理的德育课教学体系。
2.中职德育课教育缺乏创新理念
在以往的中职德育教学工作中,很多都是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直接把教学知识灌输给学生,对学生进行理论上的教学,学生知识被动的接受知识,对知识的理解不全面,还有很多都是通过集体事件对学生进行教学,这种教学形式是导致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在以往这些教学实践,教学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就焕然一新,这些方法也已经不太适合目前的学生,所以我们要改革教学方法,对德育课教学体系不断进行完善。
3.中职德育课师资力量薄弱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完善,对人才的需求相当大,为了能过满足社会的需求,中职学习的工作重点逐渐转移到学生专业技能上面,对德育课没有加以重视,教师的资源不足,也就导致德育课教师的教学的任务重老师少,并且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的素质也不高,在工作经验方面也有欠缺,在教学的时候也就不能很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学习的知识也就不全面,这些问题也就限制了德育课教学的发展。
二、中职德育课学生产生厌学现象的原因
1.客观原因
2.学生的个体差异大
由于学生的个体的差异性,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学生接受能力也就不一样,比如一些兴趣广泛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就很容易接受,教学的时候也就很轻松;对于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学生,缺少学习动机,这些学生也就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
3.学校不够重视德育课的开展
在对中职教学中,学校没有十分重视德育课,很多学生没有在意,导致学生学习德育课的时候没有兴趣,甚至一些学生根本不去上课。
4.主观原因
5.学生的自我意识过强
由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的碰到困难,在遭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受到同学的嘲笑和轻视,有的时候还会受到家长的打骂,对于一些自我意识较强的学生也就形成的不良的学习态度。
6.学生自身的道德有待加强
一些学生在人际关系处理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主要就是学生的自身的道德有待加强。对于这些学生是有很多因素造成的,容易引起厌学的不良现象。
三、提高中职德育课的有效性对策
1.学校要高度重视德育课
随着我国对教育工作的重视,对中职教育提出了相应的措施,要求中职学校在教学中改革德育工作内容,不断的创新完善学生素质和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不断的充实德育工作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学校德育教学要适当的补充学生社会主义荣誉观,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的理解,要以学生现阶段的身心需求进行相应的德育工作,使学生能够快速接纳、掌握所学的内容。学校还要高度的重视德育课,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德育教学工作。
2.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类活动促进德育
中职德育课教学,要结合学生教学环境,加强学生的德育课教学和学生教学环境的联系,避免形式化教学的出现,在进行德育课教学目的的设立过程中,要结合学生自身情况和特点,创造性的选用教学方法,使学生快速的掌握所学习的内容。对学生也要增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实践性,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去,自由灵活的进行教学内容的学习。
结语
完善中职德育课教学工作也就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有效的教学。探索中职德育课教学工作也就需要老师和学校共同研究,尽可能的拓展工作的渠道,全面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黄凡亮. 中职生厌学现象探析[J]江西省信息科技学校.2011(08)
[2]胡小峰. 江苏省中职德育课实践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江苏扬州市商务高等职业学校.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