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幼儿音乐教学教案大全11篇

时间:2023-07-02 09:44:0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幼儿音乐教学教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幼儿音乐教学教案

篇(1)

幼儿音乐教学中,教案设计有很重要的作用。笔者以小袋鼠蒙氏教育音乐教材中《刷牙歌》为例设计教案,基于教学设计意图,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准备,设计教学活动,进行教学反思,希望可以对幼儿音乐教学有所帮助。

一、教学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活动”。“刷牙歌”一课,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在音乐学习的同时,体验自由表达、创造快乐。《刷牙歌》作为一首幼儿歌曲,节奏轻快,歌词朗朗上口且富有童趣。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幼儿在简单的儿歌学习中,理解歌词内容,熟悉歌曲旋律,编排舞蹈动作,创编刷牙节奏,享受快乐,同时还让幼儿具有清洁卫生,爱干净的基本认知,体验牙齿健康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准备

【教学目标】理解歌词内容,熟悉歌曲旋律,编排舞蹈动作,创编刷牙节奏,享受快乐,同时让幼儿具有清洁卫生,爱干净的基本认知,体验牙齿健康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倾听《刷牙歌》,创编刷牙节奏,创编象声词,并能与《刷牙歌》间奏连贯表演;学习《刷牙歌》,表现刷牙美感。

【教学准备】幼儿:具备正确的刷牙习惯,牙齿保护的基本常识;

教师:认真备课;

教具:光盘、多媒体、课件、图片、牙刷实物。

三、教学活动

1.倾听歌曲,学唱歌曲,了解《刷牙歌》内容

教师先出示课件,演示懒洋洋牙疼的表情,提出问题:“小朋友们,大家看懒洋洋怎么了?”幼儿答出牙疼的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课件演示,选择幼儿熟悉的卡通人物,吸引幼儿眼球,以问题的形式,引出课题。

播放《刷牙歌》:

小牙刷,手中拿

我呀张开小嘴巴

刷左边,刷右边

上下里外都刷刷

早上刷,晚上刷

刷得牙齿没蛀牙

张张口,笑一笑

我的牙齿刷得白花花

在儿歌播放的同时,给幼儿播放歌词内容视频和图片,再次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熟悉歌词,教师提出问题:“小朋友们,谁能告诉大家歌词里唱了什么内容呀?”

【设计意图】幼儿听着歌曲,看着视频,借助视频熟悉歌词,理解歌词内容,一目了然地学习歌曲,对歌曲产生兴趣。

在幼儿非常熟悉歌词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反复给幼儿播放歌曲,一句一句地教给幼儿歌唱,让幼儿记忆歌词内容,学习完整演唱。

2.探索尝试,自编动作,表演刷牙歌律动

让幼儿合唱《刷牙歌》,熟悉歌曲旋律,一边唱歌,一边合着节拍做刷牙动作。在幼儿学习正确刷牙动作后,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动作,向幼儿提问:“小朋友们,在刷牙的时候,除了歌曲中刷左边,刷右边,上下里外都刷刷的动作,还有什么刷牙动作,大家知道吗?谁能做出动作,我们一起学一学。”

同时,教师结合歌曲间奏处,引导幼儿回忆刷牙情境,创编刷牙象声词,如表示快乐的节奏和“啦啦啦啦,嘻嘻嘻嘻”等象声词,“咕噜咕噜噜”“咕噜噜噜”等漱口的水声。

在幼儿创编结束后,教师应集中反馈,让幼儿完整歌唱,注意间奏处的节奏、象声词。

【设计意图】结合《刷牙歌》旋律,引导幼儿创编刷牙动作,创编刷牙象声词,跟随刷牙歌节奏表演律动,引导幼儿发挥想象,提升幼儿创编的动作,丰富歌曲舞蹈美,将创编的动作连贯成完整的律动舞蹈。

3.拓展学习,完整跳舞,体验律动快乐与美感

教师和幼儿一起听《刷牙歌》,做刷牙动作,跟随节拍发出象声词,做律动,探讨舞蹈队形,完整连贯地跳舞,注意跳舞时,刷牙的表情、动作,感受刷牙美,享受快乐情感,一起跳,体验歌曲快乐与跳舞美感。

【设计意图】此环节为总结归纳与拓展应用阶段,在幼儿学习歌曲和创编舞蹈的基础上,获得正确刷牙的基本认知,通过音乐学习,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

四、教学反思

篇(2)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8-0171-01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幼儿教育阶段属于启蒙的关键时期,音乐教育要从幼儿的兴趣入手,要正确引导幼儿养成对音乐的欣赏、感知能力。目前的幼儿音乐教育只是一种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启迪幼儿对音乐进行深入了解,没有体现素质教育的真谛。本文笔者以自身工作经验为基础,对幼儿音乐教育问题进行分析。

一 幼儿音乐教育的特征

幼儿音乐教育不同于幼儿常识性与文学性知识的传授。这是由幼儿的认知特点、心理特征以及音乐的独特性决定的。针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具体手段来分析,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对孩子乐器演奏能力与声音表现能力的培养,应更加注重孩子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艺术思维以及欣赏能力。唯有这样的教育理念与模式,才能真正发挥幼儿音乐教育的作用。

第一,音乐教育是欣赏性、知识性以及思想品德性的有机结合。一首乐曲进行欣赏的过程中,能有效降低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压力,进而让心情更加轻松、愉快,而且有时还能从歌曲中得到激励。而幼儿音乐教育不仅包含了这些内容,还应在知识性方面下足工夫:幼儿音乐教育过程中,不仅要保障孩子有美的欣赏,塑造孩子良好的人格,而且还要一定程度上渗透一些乐理知识、乐器知识,尤其是歌词方面,很多歌词都蕴含了做人的简单道理。

第二,幼儿音乐教育一定要同幼儿的身心发展程度结合起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对幼儿的实际智力水平进行评估;另外,对幼儿的理解能力也必须充分进行掌握。教学方式尽量直观易懂,必须将孩子的喜好融入进去,通过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第三,幼儿音乐教育寓教于乐。音乐对于孩子具有很大吸引力,而且学与玩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在音乐教育中充分体现出来。在孩子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孩子通常不会将学习音乐当成一种累赘,而是很享受学习的过程。而且玩与学的教学模式,孩子更容易掌握知识,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个特点,调节课堂气氛,将孩子天真烂漫的特质挖掘出来。

二 幼儿音乐教育的方法

第一,集体性教学与单独性辅导的结合,通常幼儿音乐教育的整个过程都应在幼儿园完成,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一般是集体性的教学活动,在幼儿教师的组织下开展,所有孩子都要参与。在集体活动的过程中,孩子才会有自己表现的机会,并且可以得到集体的帮助。教师要特别关注一些有天赋或较落后的孩子,并采取对应的辅导措施。要保持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尤其是条件较好的家庭应对有天赋的孩子提供专业辅导的机会,有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

第二,加强教学的层次性,幼儿音乐教育要逐步开展,从简单开始,逐步深入,层层开展。尤其在教学中,要加强各个环节之间的连接,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通过独立的教材,将学习强度与难易程度进行有效的安排,并将不同的教学活动进行统一管理,积极利用预知学习方法来对音乐教学活动进行指导。教师要注意自己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角色,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转换,多对孩子进行启发,多设计一些问题,以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与丰富的想象力。

第三,积极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幼儿音乐教学涉及的内容综合性较强,针对这些情况,在音乐教育编排上,要尤其注意这些问题,让相关元素能充分结合起来,酿造课堂气氛,让孩子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开始学习,同时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积极运用多媒体道具、乐器等教学工具,这样才能保障给予孩子全面的音乐感知。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方式,音乐剧、舞蹈等等,将孩子的关注度牢牢抓住,进而确保孩子积极参与。通过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能将幼儿音乐教育的引导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进而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

第四,音乐教学与其他教学的融合。笔者推荐图谱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让孩子更加直观、形象、具体地去了解歌词内容。每一首歌都有一个背景故事,并且还能形成一个舞台剧,甚至是一个好玩的游戏。因此,教师要让孩子在故事情境中接受音乐教学。

在孩子的启蒙阶段音乐对孩子的身心影响是非常重要的,要高度重视幼儿音乐教育的作用。作为幼儿教师要善于集合孩子的身心特征,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对相关教案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安排,力求为孩子推出真正适合的音乐教学内容。另外,笔者还建议构建全面的教学体系,覆盖家庭、学校、社会,保障孩子在每一个地方都能受到艺术的感染。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目标,教育讲究的是内涵,表面性的东西始终是短暂的,因此,孩子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才是幼儿教育工作的真正目的。

篇(3)

一、游戏化的教学思想

音乐活动的游戏化不仅仅是游戏,它是音乐和游戏的结合,它既有音乐学习的基本知识点,又包含了游戏的趣味性。它植根于幼儿的思想,幼儿的音乐教学应该充满童真和乐趣,使幼儿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娱乐。幼儿教师应该利用好游戏对幼儿的吸引力,在幼儿音乐活动中引入游戏有利于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提高幼儿对于音乐的学习热情。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教育界人士开始重视音乐教育,音乐教育的重要程度与日俱增。从幼儿到成人阶段,每个时间段人的心理状态都是不同的。现代音乐教育应该立足于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符合人们想法的音乐教学方式。

二、音乐活动游戏化的优势

1.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孩子天生喜爱做游戏,这也是幼儿了解身边环境的常见方式。游戏和幼儿的身体、心理发展息息相关,游戏是幼儿情感的表达,幼儿教师应该利用好这一点,在游戏的过程中完成和幼儿的沟通。音乐活动的游戏化满足幼儿对于游戏的需要,为幼儿的音乐学习营造快乐、自由的学习氛围,使幼儿在游戏中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提高幼儿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音乐活动的游戏化以幼儿为主体,注重通过音乐游戏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主性,确保幼儿能感受到学习的魅力,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方式的选择时,应该考虑到幼儿的内在需求,并去除不利于幼儿发育的内容,选择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方式,提高幼儿的音乐学习水平。利用音乐活动的游戏化对幼儿的强大吸引力,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幼旱恼体音乐水平,另外,对音乐活动中的教学方式、教学活动进行分析。

2.活跃幼儿的思维

有利于幼儿大脑健康发育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幼儿音乐活动的游戏化。音乐活动的游戏化能使幼儿用自己的身体去了解音乐,用内心感知音乐,并且在进行游戏获得快乐的同时掌握音乐知识。音乐游戏有着很大的拓展空间,变化性较强,能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幼儿时期是初期音乐教育的关键时期,应该让幼儿在聆听音乐的同时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并在音乐的游戏过程中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很多幼儿对声音的反应非常快,相对于图片和文字,幼儿更容易对声音产生回应。所以,音乐游戏对幼儿的健康发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幼儿爱玩的天性和天真的思想,所以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应该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就能和幼儿进行良好的沟通。音乐活动的游戏化能提高幼儿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幼儿音乐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课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音乐老师应该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掌控好幼儿的心理状态,完成音乐学习的任务。目前,幼儿音乐活动游戏化的探究急需深化,通过分析目前幼儿音乐活动游戏化的应用状态能得出,目前的音乐教学模式比较单调,音乐游戏形式缺乏创新,音乐活动和游戏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

三、引入游戏化教学模式,促进幼儿发展

音乐活动游戏化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音乐活动用游戏的形式展开,不但能让幼儿快乐地学习,更能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把游戏引入音乐教学中,能创新音乐教学模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感知音乐的魅力。比如,在幼儿进行表演的时候,可以把音乐和表演相结合,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但是仍然会有人提问:“幼儿能理解话剧的情节吗?在进行角色演绎的时候,能代入角色之中表达角色的真正情感吗?”音乐与游戏的融合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在小班音乐活动《抱抱》的开展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幼儿一些有趣的演出工具,比如,小猫的猫爪、大树的模型、大象的鼻子面具等,提高幼儿的表演兴趣,并在表演的过程中加入音乐。用音乐增强幼儿的代入感,引导幼儿表达正确的情感。音乐活动的游戏化能把复杂的音乐内容简化、娱乐化,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娱乐。音乐能调动幼儿的情绪,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有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节奏是音乐活动中的重要内容,音乐活动的游戏化将重点提高幼儿准确的音乐节奏,增强幼儿的音乐节奏感。最可行的方式是运用话语、身体行为诠释音乐节奏,再辅以节奏感较强的音乐,让幼儿全方位地增强节奏感。让幼儿不仅仅在听音乐,更是在玩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活动的游戏化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例如,可以在幼儿读故事的同时配上美好的音乐,能增强幼儿的角色代入感,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

篇(4)

在中班上计算课——《点数1——10》也是如此。她运用唱游中的歌舞表演《十个朋友出来走》,使幼儿们对抽象的1——10数字概念有了形象的认识。幼儿们边唱边跳,精力集中,然后以好奇的目光观察小黑板上的三只兔子,很快找到了每只兔子欠缺部分,并踊跃上台给兔子添上尾巴、添上耳朵、添上眼睛,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目标的,实现了教学目标。像这样巧用唱游于幼儿每一学科的例子不胜枚举,我对这个幼师班14位同学在铜仁市实验幼儿园实习教学中进行抽样调查,从统计表可见:唱游不仅是幼儿音乐教学的最有效的形式,在幼儿综合教学中,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程序中或是用于开始部分,诱导幼儿;或是用于基本内容部分让学生接受信息;或是调节课堂气氛;或是用于结束部分,巩固和复习一课学习的内容;或是贯穿一节课的始终等等,已不同程度地促进了每门学科的教学效果。这一结论只是在一种教学实践中得到的,也许有人认为有些偏激。认为幼儿每一门学科,每一课时选用教学方法都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广泛运用唱游形式会有使幼儿精力分散、教学重点偏离的嫌疑。其实不然,人的大脑并不是单一地接受信息,它的存储系统非常复杂,潜力很大。它是靠联系皮层,按照不同的记忆库相似的信息连接起来,每一部位能够以综合方式共同协作。比如唱游中的歌表演,用于计算机教学时,幼儿们的左半脑在理解歌词,右半脑在感受旋律。歌词理解的过程与教学信息相联系,将与旋律一道进入大脑存储系统。这一教学方式不但比单一的只用左半脑或右半脑接受一种知识信息增加知识量,而且记得更牢,印象深刻。因为唱游是幼儿音乐、舞蹈艺术的综合体现,是感情最集中、最激动的表现形式。它融入幼儿每一学科的教学,是调动幼儿大脑的情感中心,大脑感情中心是很紧密地与长期记忆存储系统相连。这样带有高密度情感因素的知识信息,最容易记住。纵观现在使用的每一门类的教材,多是为了幼儿容易接受而采用儿歌、游戏等简单易学的形式编写的。从内容上看与幼师生学习的《新编唱游辅导教材》有着密切联系,这正是唱游的教学形式融入幼儿每一门学科可行性的前提。

2、唱游突出表现了幼师的教学个性

教育改革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素质教育的成果体现在受教育者的工作质量上。幼师生走向工作岗位,面临的是幼儿教学。而唱游在开展幼儿综合素质教学中的运用,最能体现幼师生的各方面素质。那么,幼师生唱游教学就要围绕唱游的实用功能而改变教学目的、教学重点。从实习教学这一实践活动,可以看到唱游与幼师教学的其它科目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较实用的一门学科。如果说其它文化学科是在于强化幼师生内在文化课素质,那么唱游作为一门技能,在于表现得实用的素质。所以按照幼师唱游教材中谈到的教学方法,单一的灌输唱游中的律动、音乐游戏、歌表演、儿童舞蹈等内容显然不妥。更重要的是讲解、示范唱游如何结合幼儿特点开展教学,也就是说要传授给幼师生唱游教法、运用方法、幼儿学习唱游的方法。这一教学目的,教学重点转变的原因还在于幼师生在接受唱游这门学科学习时,是在三年制师范教育的第三个学年开始的。她们在师范一、二年级已经较为系统地学习音乐、舞蹈,具有了相当地音乐、舞蹈基础。如果单一地灌输唱游内容,等同于教幼儿,而不是教幼师生,反而抑制了幼师生在唱游学科的创造意识。现行师范唱游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为了培养幼儿,儿童的音乐感而编写的。教学对象改变了,教学目的也随之改变。否则就抓不住幼师生唱游教学的特性。

3、唱游教学要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展开

根据幼师生现有的综合素质,在此基础上拓宽、强化唱游技能素质的教学模式表现在:

篇(5)

大班教案《丢手绢》1

活动目标:

1.增强快速奔跑的能力,提高追逐中的应变技能。

2.加强平衡和协调能力,激发对体育游戏的兴趣。

3.体验人多力量大,同伴间应该相互合作的情感。

4.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活动准备:

场地、幼儿分两组围成圆圈、手帕两块。

游戏规则:

丢手绢时不能往后看

活动玩法:

玩时,众人围圈向内坐,选一人拿手绢在圈外绕行,边走边与众人一起唱:"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边,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儿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行进中,悄悄将手绢丢于一人背后。如果此人发现应立即捡起手绢追逐丢手绢者。若追上,丢者需重丢;若追不上或丢者转一圈仍未被发现已将手绢丢下,则罚被丢者站在圈中唱一支歌或表演一个节目。然后,轮换再来。

活动反思:

以事物手绢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提问幼儿手绢可以用来做什么呢?接下来我播放音乐,让孩子们感受整首歌曲,孩子们很自然的就说出玩游戏,这样也很好了引入了主题《丢手绢》。在实际演唱中,还是发现有个别幼儿音准唱的不到位,经过指导幼儿都有改正。最后在幼儿熟悉歌曲的情况下,再让幼儿游戏。我先介绍规则再提问游戏时拿到手绢的小朋友要怎么去追丢手绢的人啊!小朋友异口同声的回答要快快捉住他。孩子熟悉规则后,我们的游戏就正式开始了,孩子们边唱边开心的游戏着。个个都是那么认真,快乐。音乐又是那么的容易掌握。

通过今天的活动也让我更加了解到,游戏即快乐,音乐教育即快乐教育。孩子的世界是游戏的世界,音乐游戏是孩子游戏世界中一个充满欢笑、荡漾歌声、抒展舞姿、自我表演的快乐王国。音乐游戏使孩子幼小的心灵萌发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情感

如果让我从新上这节课的话,我想我会比这节课,上的更有进步。

大班教案《丢手绢》2

活动目标

1、初步引导幼儿感知音乐性质的变化,并愿意用动作表达感受。

2、培养幼儿的听辨能力和表现力。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1、 欣赏进行曲,激发幼儿自由表现。

2、引导幼儿做出动作。

活动准备

准备一个音响、手绢

活动过程

一、 热身活动。

放音乐《找朋友》,让幼儿跟着音乐踏步走进活动室。

二、 引导幼儿感知音乐性质的变化。

1、 欣赏进行曲,激发幼儿自由表现

(1) 教师提问:现在让我们来听一段音乐,这段音乐听起你觉得怎么样? 幼儿答:找个好朋友

(2跟着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小结:刚才我们跟着音乐学着找朋友,特别高兴。引导幼儿准备

三、 引导幼儿感知乐曲性质

1、 请幼儿再次欣赏音乐《找朋友》

1、 教师:你听到兴奋的音乐就好像找到了你们的好朋友。

2、 教师:你们真棒,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和音乐玩个丢手绢游戏吧。

四、 用游戏表现音乐性质的不同。

游戏规则:

1、手拉手围个大圆圈。

2、选出一名小朋友站在大圆圈的外面。

3、播放《找朋友》音乐,要求小朋友们跟着音乐的节拍跑动来,音乐一停止就把手绢放在一位小朋友的身边,音乐一响起游戏又重新开始。这样循环到结束。

五、 结束活动:

你们表演的真棒。现在我们排好队到活动室外和更多小朋友们玩吧

教学反思:

《丢手绢》是引导幼儿体验与同伴一起做游戏的快乐。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要想在集体中玩得高兴,大家必须遵守规则。

教学亮点 :

音乐游戏《丢手绢》这首歌曲主要是先听这首歌曲的旋律,让幼儿感受其节奏,学习歌词内容,理解歌曲大意。也可通过欣赏手绢来引起幼儿兴趣。

幼儿喜欢音乐,喜欢美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天生就乐与表现美,而这节课我就运用了孩子这一点,让他们在音乐声中充分的欣赏美,感受美和表现美。激发他们表现美的渴望,并从中培养幼儿共同创作互相交往的能力。

教学启示:

这节课的歌曲旋律很好听,充分体验幼儿那种愉快的心情,所有的幼儿都融入到整节课中,充分体现了音乐带给孩子们那种愉悦。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表情和动作把整首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段音乐欣赏让幼儿有自我表现美的空间,从而进一步培养幼儿感受音乐美的能力。

问题与分析:

幼儿在家中可以把学过的游戏表演给爸爸妈妈看。游戏中一定要注意引导,每位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通过今天的活动也让我更加了解到,游戏即快乐,音乐教育即快乐教育。孩子的世界是游戏的世界,音乐游戏是孩子游戏世界中一个充满欢笑、荡漾歌声、抒展舞姿、自我表演的快乐王国。音乐游戏使孩子幼小的心灵萌发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情感。

大班教案《丢手绢》3

活动目标:

1、体验相互追逐的快乐。

2、学习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3、能遵守规则玩游戏。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体验合作创编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会唱《丢手绢》歌。

2、不同颜色的手绢几条。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站好队形,幼儿按照地上画的`圆围成圆圈坐好。

2、引出游戏

(1)小朋友还记得那首丢手绢的歌吗?

(2)老师幼儿齐唱《丢手绢》。

3、介绍游戏玩法

(1)请一个小朋友拿着手绢围着自己的圈跑。

(2)当唱到“轻轻的放在小朋友的后面”时,拿手绢的那一个小朋友就把手绢悄悄的丢在另一个小朋友的身后,然后继续围着圈跑。

(3)当唱到“快点快点捉住他”时,捡到手绢的小朋友就应该马上去追刚才那个丢手绢的小朋友,要围着圈追。

(4)被追的小朋友跑到一个空位子旁就马上坐下,这样,追的小朋友就算没追到,所以,就该他再来丢手绢。

(5)如果追到了,就该被追到的小朋友再来丢手绢。

4、提出游戏规则

(1)不疯闹

(2)跑时不离开圈

(3)只准捡到手绢的那个小朋友起来追,其他的小朋友坐在位子上给他们加油。

(4)小朋友要自己围着自己的圈跑。

5、幼儿开展游戏,老师指导

(1)看幼儿有无遵守规则进行游戏。

(2)帮助还未理解游戏玩法的幼儿一起完成游戏。

6、放松活动:

在《丢手绢》音乐伴奏声中幼儿一起做放松活动,以缓解紧张疲劳的身体。

活动反思:

我们班孩子在这次体育游戏中还算比较乖,所以游戏进行的也比较好,孩子们也很快乐,都吵着要玩,上完课后我也很满意,回味着刚才上的课,游戏的过程中,有一些孩子往往

只把手绢丢给自己的好友,这就给课堂带来了不和谐的因素,造成孩子们之间的不团结,以后要注意多强调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篇(6)

生成性课程以互动沟通的教学情境为实践依托,在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元素,促使各元素交融、相互作用,推动其长效发展的前提下产生的。生成性课程更加注重学生课堂主体性地位的发挥,它与传统被动、机械、呆板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背道而驰,以学生思维发展、智慧提升等作为课堂组织线索,是动态化、创新化教育课堂的真实写照。国内外对生成性课程的研究由来已久,关于其内涵的研究也大同小异,即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基于幼儿的主体性地位,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的活动或游戏,实现与幼儿的长效对话,并灵活调整预设内容,实现教学过程的动态性、生成性。预设的幼儿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预设中的变化即为生成,这便是生成性课程。

(二)生成性课程的基本特征

生成型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复杂性。生成性课程更加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和课堂主体性、创作性,使幼儿成为课程资源的构成者与开发者,丰富与拓展了生成性课程资源。而教师也不再是教学内容的唯一呈现与评价者,课程教学中的所有动态信息,即生成性资源的生成有赖于教师、幼儿、环境等共同作用,这些资源有显性也有隐性、有预设也有非预设的,故较为复杂多变。2.情境性。生成性课程具有情境性特征,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强化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无论是在知识传播、情感表达以及思维发展上,都渗透着平等、自由的气息,促使幼儿全面发展。这种情境资源兼有具体和虚拟的特征,是重要的生成性课程资源。3.隐化性。生成性课程是伴随着幼儿教学过程自觉或不自觉出现的,故具有隐化性。

二、学前音乐教育生成性课程的开发探讨

(一)学前音乐教育生成性课程开发的原则

学前音乐教育在开发生成性课程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发展性原则。即音乐生成性课程的开发应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考虑到幼儿的思维发展、认知能力、个性特点等,促使幼儿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二是个体性原则。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应注重增强幼儿对音乐的个体感受与体验,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动态音乐课堂,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知识。三是审美性原则。这要求教师所开发的音乐生成性课程迎合幼儿审美特点、审美趣味,能促使其审美情感、审美感知的养成,并推动其审美情操、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四是整合性原则。即音乐教育生成性课程能实现与其它学科知识、能力与方法的融汇贯通,让幼儿在提升音乐素养的同时,灵活掌握多元化综合知识,最终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二)学前音乐教育生成性课程开发的途径

1.在学前音乐课堂互动中开发

学前音乐教学活动需要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积极、巧妙互动,在教师、幼儿、文本等多边的互动与交流中,音乐生成性课程资源便生成与发展起来。互动活动是以幼儿主体性地位的发挥为前提的,这是双方互动、沟通、理解的过程,幼儿与教师在地位、权利上是平等,互动氛围应该是和谐、自由、平等、民主的。音乐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多边互动时应把握好以下几点:(1)互动时间要充裕够用。要想在互动过程中生成或显性与隐性的课程资源,教师所给予幼儿的互动时间一定要充足够用,将课堂交给幼儿,促使幼儿自由交流合作,给予其更多参与、体验与实践机会,这样,教师只需稍加点拨,便能促进幼儿思维发展。(2)互动内容要深入全面。互动内容要引人入胜、趣味横生、深入全面。不能单纯为互动而互动,要以生动有价值的内容做引导。(3)互动方法要灵活多变。互动方法可以是小组竞赛、自由讨论、合作学习,也可以是以幼儿自我展示、体验、思考、探究的方式进行互动,以此激发幼儿兴趣。

2.在幼儿日常生活实践中生成

音乐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最终将服务于生活。在进行学前音乐课程资源开发时,教师要善于从幼儿提升生活经验与实践中捕捉与开发,以生活为突破口,打开幼儿通向世界、通向知识文本的思维之门,将幼儿日常生活经验转化为系统的新知识,激励其积极进行课堂问题探究,循序渐进地生成一堂动态性音乐课程。诚然,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景观、人文风情、情感体验以及幼儿每天都在经历的日常生活活动等,都能促使良好学前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首先,教师应从生活课程中捕捉生成性课程资源。捕捉儿童生活、儿童游戏、儿童活动中一切音乐与儿童发展相关的音乐元素,并利用这些生成性音乐资源挖掘学生的兴趣点,促使其欢乐地接受知识,愉悦地体验音乐课程的美妙。其次,教师应善于运用生活中的课程内容。将捕捉来的生活课程内容投入学前音乐课堂,并运用多媒体技术、合作探究方式等教学模式实现新的教学资源的生成与利用,打造动态、创新的音乐课堂。

3.在音乐教学情境中捕捉生成

音乐教育资源的生成与教学情境的构建密切相关,教师应善于利用音乐教学情境捕捉与重构课程资源。教师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来实现:(1)捕捉自然生成的课程信息。在学前音乐教学中,有些课程资源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自然生成的,如在教师正确教学策略的引导下,幼儿顺势思维、发散思维、想象思维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基于为幼儿发展服务的原则,合理、巧妙地掌控幼儿整个思维过程,避免其陷入思维窘境或出现方向性错误,确保生成资源的有效性。因此,应善于捕捉这类课程资源。(2)基于学生认知冲突捕捉生成性音乐课程资源。学前音乐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过程,该过程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课堂主体性地位,在此过程中,幼儿质疑、辩驳、争论现象时有发生,这说明其在学习中出现了认知的偏差与冲突。抓住此过程稍加点拨,促使幼儿析疑、探疑、解疑,最终突破困境,生成新的知识与能力很有必要。

三、学前音乐教育生成性课程的开发实践策略

(一)明确学前音乐教育生成性课程目标

学前音乐教育生成性课程目标是伴随着音乐课堂实践教育活动而产生的,它是可控的。在学前音乐教育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中,要明确生成性课程目标,使其充分发挥音乐教学活动导向的功能。首先,生成性课程目标要定位为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音乐艺术的学习是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循序渐进的渗透音乐艺术教育,激活幼儿对音乐艺术的整体领悟与感知,提高幼儿音乐素养,为幼儿终身音乐学习奠定基础很重要。故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实践应迎合音乐素质培养这一基本目标。其次,要将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作为重要的生成性课程目标。音乐教师应通过创设音乐情境、推动师生活动等途径,并辅之多种教学方法推动该生成性课程目标的实现。如在引进《过家家》《我最喜爱的地方》《梦幻曲》资源用于生成性课程教学实践时,应善于用多媒体为幼儿创设声情并茂的音乐学习情境,寓音乐教育于美好意境与幼儿的愉悦情怀中,积极诱导幼儿进行音乐学习与感知。

(二)善用多元化音乐课程资源活跃课堂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学前音乐教育生成性课程资源的教学实践方面,教师应善于捕捉和生成多元化的学前音乐教育课程资源,以此来活跃课堂,促使新的课程资源的生成。1.善从儿童歌曲中寻找生成性资源。善歌是儿童天性,教师要善于发现儿童歌曲中蕴含的生成性课程资源,可从学前歌谣与歌曲着手。这些歌谣与歌曲大都与儿童日常生活中美好夙愿、游戏、活动相关。如小班可引入与儿童游戏相关的《布娃娃摇篮曲》《彩色积木真漂亮》等歌曲;中班可引入与儿童美好夙愿相关的有《梦幻曲》《航天叔叔好榜样》等。2.从儿童音乐欣赏作品中取材。生成性课程实践中,对儿童音乐欣赏作品的选材要基于幼儿的年龄特征、生活体验、音乐认知与接受水平,在内容、曲式与风格选择上要做到谨小慎微,量力而行。3.对打击乐器的精妙选择。打击乐器是学前音乐教育生成性课程中重要的资源,幼儿的打击乐器演奏活动要么伴随歌曲开展,要么纯粹打击。教师在生成性课堂实践中,要选择激发幼儿生成性与创作性的器乐,推动音乐教学的发展。

篇(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1-0110-02

“说课”是指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运用口头语言向同行、领导或教学研究人员阐述某一教育活动的设计及其原理的一种教研活动。说课教师在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后向听课者讲述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然后双方就活动的设计进行讨论、评议,能够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对于学前教育专业高专学生来说,在五大领域的教育活动组织与设计课程的学习中进行说课的练习,能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扎实学生的教学基本功,把握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教学环节,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教育实践,进一步提高学生教育活动设计的科学性和组织的实效性。但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提高学生的说课水平。

一、说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说课是教案的简单重复。在说课练习中,曾出现背诵教案的现象,只是将原来写下来的教案改用口头语言说出来,很显然这不是说课。说课不是备课也不是上课,它是在备课以后、上课之前进行的教学研究,与备课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说课并不等于教案的简单重复,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案只写怎样教,是教师复杂思维的总结和教学具体过程的设计,重点在于预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语言和行为。而说课稿是以钻研教材为基础,以说课的教案为参考对象写成的,重在体现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意图、教学思想及所依托的理论。说课一方面要简明扼要地说出教学的内容和过程,更重要的是要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阐述“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基础,实际上是教案的扩展、深化和完善。

2.面面俱到,未突出特色和亮点。学生在说课练习中会出现时间过长的情况,主要原因是说课的内容太周到,面面俱到,追求大而全,生怕漏掉某些内容。从选材到设计意图、从学情分析到目标确立和活动准备、从活动过程到活动延伸、从教学法的选择到教学过程的设计,几乎把方方面面都包含在内。这看似精心设计、考虑周全,实际上反映了学生对活动设计一知半解,说课时心中无底的表现。由于怕说漏,干脆什么都说。

实际上,说课面对的是有专业基础的同行,不是幼儿。说课时不需要详细说明每个活动环节、平均使用力量,应做到详略得当,有些环节点到为止,其重点应放在说清思路、说清教学过程、说清教学方法上,侧重于重难点及突破重难点的方法、预想的指导策略,理论依据详说,常规的内容简要阐述。只有这样,才能让听者初步了解说课人的教学特色、教学风格。

3.幼儿教育理论运用不恰当。说课主要是运用教学理论来分析研究问题,说到教学目标设计、重难点分析、教法学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等方面都要有理论依据,而这部分恰恰是高专学生最薄弱的环节,在说课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表现在理论运用与实践脱节。如学生在说活动目标时,这样解释:当代教育理论主张要以幼儿为主体,教育过程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音乐活动中,幼儿既是学习者、探究者也是创造者,而教师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也是幼儿音乐表现活动的发现者和欣赏者。教师自然而然地把暗含的期望传递给幼儿,从而有效地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动机和探索的兴趣,实现音乐教育对幼儿情感、个性、社会性的发展作用。为此我为本次活动制定了以下目标:①能大胆模仿小鞋匠的劳动,随音乐合拍地做绕线、拉线、钉鞋钉的动作。②体验小鞋匠在劳动中愉快的心情。

不难看出,学生对于教师和幼儿角色的认识没有错,但这一理论与为什么要这样制定活动目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此外,大话空谈理论的现象频出。如“根据纲要的精神和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确定本次活动的目标为……”,这种没有实际内容的空架子说理不能解释制订目标的具体依据,说了等于没说。

4.教法学法笼统,表述不规范。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幼儿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活动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在活动过程中,恰当地选择适宜的教育教学方法至关重要。说教学法实际是说明幼儿要“怎样学”的问题和“为什么这样学”的道理,因此说课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教学和学法的设计与指导,应浓墨重彩。[1]但在这一环节的说课中,多数学生只概括地说:“我运用……教学方法,幼儿运用……方法”,至于教师具体如何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却不见下文。亦有对教学使用哪些方法不了解,对教学方法的理解不正确的现象。诸如将观察法解释为“观察教师示范”,将体验法理解为“体验歌曲的优美、体验舞蹈的优美”,提示法理解为“教师提问题”等等。更有些学生提及的教法和学法从未听说过,纯属自创名词。

5.重难点分析不符合活动内容。重点是学科教学的核心知识,是幼儿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难点是幼儿掌握核心知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重点针对教材而言,难点则针对幼儿而言。说课中,教学重难点的确定须考虑教学内容的主题,考虑幼儿的认知程度。但学生在分析教学内容的时候不能根据活动的内容正确地分析重难点,比如将一首节奏普通的大班新授歌曲的活动难点定为“让孩子把握这首歌的节奏”,或者只是简单指出重难点所在,不能从知识结构和教学要素的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用、反馈信息的处理和强化等方面去说明突出重点的方法、步骤和形式。这一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还是学生教育活动设计的水平不高,不能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

6.会写不会说。说课最终必须落实到“说”上。有部分学生能够把说课稿写得很出色,然而一旦说时,却说得不尽如人意,不是机械地背稿子就是念稿子,或者是像演讲、朗诵等,往往是会动笔不会动嘴,会讲不会说,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说课。说课比讲课复杂,以至于有些学生会写、会讲不一定会说。之所以说得不好,是因为怕说错或普通话水平差不好意思说或者不敢说。

二、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说课水平

1.知其然——坚实基础,提高活动设计水平。说课简单来说就是说说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在这里,“说”主要指的是形式,“课”主要指的是内容,只有做到二者的和谐统一,才能最终达到预期目的。要提高说课水平,前提是提高活动设计的水平,只有把“课”这个说的对象设计合理了,才可能说得有道理、说得生动。理论说得天花乱坠,活动设计得乱七八糟,最后也只能是摆个空架子。因此,要把说课当成教学设计的展示,突出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思路。学前教育专业五大领域的活动设计和指导类课程应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切实把握幼儿的特点和各领域教学活动设计的技能,紧密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和活动内容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借此来加深学生对学情的准确把握以及对教学设计的独特认识。坚实这一基础后,说课的起点高了,再运用相关理论来解释实际教学问题,便会显得流畅自然、水到渠成。

2.知其所以然——加强学前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说课之所以不同于讲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说“理”,即理论依据。学前教育专业的高专生只有掌握和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说课时才不会停留在就事论事的肤浅层面,才能说得深刻、说得透彻。所以,将说课设计与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学习和强化相关教育理论基本知识,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对提高说课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十分重要的。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一般会在一年级开设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幼儿卫生学等课程,这些课程都应在把握基本知识、掌握基础理论、了解学科前沿发展总目标的前提下,在教学中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及实施计划,指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并指导他们在说课活动中加以应用,逐步强化这些理论,从而保证在说课时,能够有理有据、思路清晰。

3.精选案例,加强练习,综合运用所学。学生的说课能力需要经过大量的实践训练才能得到提升。方法有很多,可以观摩学习优秀案例,请幼儿园一线教师亲临课堂对学生进行现场说课,或是研习教师优秀案例制作的实况录像。这些榜样示范能有目的地提升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说课能力的提高。也可以利用微格教学,分组演练,把每位同学的说课情况录下来,反复回放,先让说课者自己反馈,然后教师点评。教师的点评要注意树立学生说好课的信心,应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的方法和建议,同时通过反复演练进一步优化整体教学设计。除教师点评外,学生间的互评或自评也很重要。学生间的自评或互评是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做出的,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片面的,甚至是幼稚的,但对指导教师而言,要做到肯定正确的评价,对那些不正确、不是很客观的评价要耐心说服,讲清道理,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并知晓如何改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评价意识和对教学效果的观察鉴别能力,也能使学生充分了解自己、认识自己。[2]

应特别注意的是,每一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特点和长处,在其未来的真实教学活动中,他们能够有充足的理由发挥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因此,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说课训练既要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又要避免忽略说课内容和学生特点的片面做法,过分追求一致、一个样式的说课,要避免一个腔调或一个模式评价教学效果和讨论成败得失。

篇(8)

二、分析教材及师范生的学习状况

计算教学法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的特点。在我们教师看来如此简单的数学知识,对于当前的幼师生来说,理解、掌握仍有一定难度,这是由学生现阶段的认知水平、情感体验和知识积累等因素决定的。幼师学生层次多为初中毕业,而且大部分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较差,逻辑思维能力依然较弱,学生接触幼儿活动设计不久,对幼儿园活动的认知尚浅,学生缺乏真实的生活体验和真切的情感共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结合集体讲授、小组讨论、设计问题情境、学生实际组织教学等形式进行教学,将会有较好的效果。

三、“悟―思―研”的学习意识,“迁移指导”的学法指导

计算教法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通过教师的举例、演示,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探讨、领悟的过程中来,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听―记”,变为主动的“悟―思―研”,不仅学得有趣、学得有用,而且学得扎实、学得有新意。

俗话说,得法者事半功倍。为使学生爱学、会学、学好而进行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至关重要。教学中要采用了迁移式指导法,所谓迁移指导,就是教师“举一”,培养学生“反三”的能力。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教师“举一”要选准,不管是理论学习,还是活动分析,选的“一”要有代表性、典型性,并且与学生要反的“三”有相通性,否则就收不到效果。

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过程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我都采用以下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前一操――数字导入、融会新知――顺序梳理、学以致用――教案探究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自主研究和探讨应用知识。

1.课前一操――数字导入

课堂开始,作为教学技能训练时间,我安排了手指操。这种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为学生在以后的教学工作熟练运用打下了基础。

接着,我以一副图片上的两个6字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此图片导入的意图在于同时预设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个6各代表什么意思吗?就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引出图片中所包含的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基数的概念。通过课件演示,使学生直观掌握哪个6是基数,哪个6是序数。由此轻松进入下一环节。

2.融会新知――顺序梳理

篇(9)

目前,幼儿师范学校音乐专业课程的设置大都是按照中师院校制定的,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学校过于重视课程的深度和难度,没有对课程之间的联系和互补作用进行考虑,严重忽略了音乐教学与其他艺术专业之间的联系,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知识面较窄,音乐专业能力过于单一,不能够做到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也没有将音乐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的能力,以目前比较普遍的问题为例,现代幼儿音乐教师缺少伴奏的能力,音乐的专业素养比较低。想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专业素养强的毕业生,幼儿师范学校首先应该改变现有的课程设置,提高音乐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结合实际的社会需求,根据学生的个体化差异进行设置,以保证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学过程中仍以传统的教学手段为主

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以及临场发挥能力的培养。传统的音乐教学课堂将教师作为课堂的主线,教师只是将乐理知识一股脑儿的倒给学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情况,更别说在课堂上创设相关的情境,营造一定的艺术氛围来帮助学生进行消化吸收了。原有的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倾向于“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凭借死记硬背、机械式训练的方式来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缺乏与学生的互动,没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交给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提高。

(三)严重忽略了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目前的音乐教材中过于老化,与实际的应用严重脱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少的设计到书本以外的知识,学生毕业之后才发现,在学校所学的内容根本用不上,工作中需要的东西自己又没学过,感觉自己严重缺少实践能力。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幼儿师范学校的音乐教师应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多多的涉及一些实践的内容,尤其是教师在准备课堂教案之前,应该针对相关幼儿学校的实际需要进行考察,然后再将实际需要的课程内容交给学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提高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践过程中的能力。

二、如何在尊重个体差异的情况下,做好幼儿师范学校的音乐教育

(一)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以及学生的个体情况设置合理的音乐课程

新课标中强调,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展开一切的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了更好的完成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学生,幼儿师范学校应该对音乐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在进行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学校应该对学生的人体差异、社会的实际需求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建立一套既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课程,同时还应该注意课程之间的联系,选择具有互补作用能够相互促进的教材。对于课程的设置,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是课程设置的重点,受到扩招的影响,学生进入学校时自身的音乐素养是存在一定差别的。首先,应该按照学生的音乐水平进行分组,不同组学生的教学进度不相同,以便学生都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良好的掌握。

(二)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于观察学生的优劣势和性格特点。然后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模式在技能练习的过程中尤为重要,教师应该尽量让每一个同学都有表演的机会,然后根据表演中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篇(10)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2-0064-01

所谓“体验式”教学,就是以学生感知为主,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其情感变化,促进其全身心融入,构成一种全新意义的活动。体验是主要形式,要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亲身实践,积极参与,真正理解音乐内涵,收获快乐体验。

一、情境体验――激发兴趣

音乐不是单纯的符号组合,更多的是情感艺术,歌声背后是创作者最真挚的情感。教学时,教师要把握这一点,创设与音乐相符的环境氛围,让学生自觉融入,充分体验,促进情感的挥发,领会到音乐中的情感。例如,在教《小树叶找妈妈》时,教师可先布置手工作业,让学生课后搜集一些花草、树叶,利用课余时间布置教室。这一活动的引入不但能给教学“预热”,激发学生好奇心,还为情境设计做好了基础工作。这一环节结束后,教师可请一些力气大的男生把桌椅板凳挪到教室中间,布置成“大树”的样子。一切准备就绪,学生在外面排好队,教师告诉学生将要进行一场“寻亲之旅”,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学开始,教师在教室内播放《小树叶找妈妈》的歌曲,然后呼喊门外的“小树叶”进来。学生会有些犹豫,教师可跟学生说:“小树叶们,玩了一天,累了吧,现在跟我回家吧。”学生会在音乐的引导下,来到“大树”旁坐下,用心聆听歌曲,进入角色,融入情境,开始学习。学生的积极参与为课堂的深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音乐中自主感悟,避免了传统的说教与灌输,让认知与情感完美结合。

二、情感体验――培养能力

音乐是语言的艺术,更是情感的凝聚。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要做好传播者的工作,要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由听到悟,不断深入,让学生经历理解、学习、创作的过程。

(1)充分感知。作为听觉艺术,音乐能引绪变化,实现思维的发散。对此,教师要针对作品结构、曲式风格等精心设计教案,借助不同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产生情感共鸣,理解歌曲内涵,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小树叶找妈妈》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作品内容将歌曲改编成一个故事,用生动的语言、语调叙述,注意细节的刻画,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脑海中呈现画面:秋天来了,风伯伯吹啊吹,小树叶不得不离开妈妈,它们来到了陌生的地方……当学生的情感融入以后,教师再开始演唱。教师的演唱一会儿柔和,一会儿亲切,不断刺激学生的感官,帮助其融入和体验,促进学生对作品内涵的掌握。这样一来,学生在情感的驱动下就能全身心投入,深入体会,充分感知。

(2)生动演绎。角色扮演是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活动,不仅能调动其积极性,活跃思维,还能促进其情感释放,自由发挥。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回到最真实的状态,没有了束缚的他们能最大限度地学习、创造,收获成长与快乐。在表演之前,为了让学生能充分挖掘歌曲内涵,教师要适当点拨他们,促进其理解和创造。例如,在《小树叶找妈妈》的教学中,教师可提问,小树叶为什么要在秋天离开妈妈呢?学生马上会七嘴八舌地说起来,有的说,因为树妈妈抓不住它们了;有的说,因为风很大,大自然要把它们分开了。然后让学生分角色扮演,配合音乐自由发挥。学生会完全放开自己,有的表情伤心、有的相互拥抱、还有的静静挥手、吟唱歌曲表示不舍之情。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不同,情感表达的方式也不同,因此,产生了不同的效果。

三、意识体验――增强信心

在音乐教学中,由于天赋和基础等的差异,学生歌唱和表现能力均不在同一水平线。针对这一点,教师要妥善解决,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的意识体验,为其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鼓励其自由思考、尽情发挥,充分展现自己,在不断的实践中增强信心。

考虑到学生在音乐感知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时要具备接纳、包容的能力,充分尊重学生,促进其自信心的增强,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体会到快乐。例如,在表演《小树叶找妈妈》时,F因为节奏感较差,唱歌跑调,遭到了其他小朋友的嫌弃,大家都不愿意与其一起表演。对此,她很难过,哭着说:“老师,我唱歌很难听,她们不喜欢我了,没人愿意和我玩。”这对老师的触动很大,因为没有关注到这个问题,让F受到了伤害。安抚她之后,老师将其带到学生中间,伸出手向其发出邀请:“F,你声音很好听,唱歌很认真,我能邀请你和我一起表演吗?”F有些惊讶,随即愉快应邀。周边的学生看到后,都发出邀请,F顿时变得很开心,十分愉快地完成了表演。教师只有接纳了学生的差异,鼓励其参与和创造,才能增强其自信,促进其能力发展,在不断的实践中收获成功和快乐。

四、结束语

总之,音乐是美好的,值得学生去探索、发现,在体验中感知音乐的艺术魅力,收获歌唱的快乐。作为施教者,教师要做的是传播、引导,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鼓励其大胆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充分展现自己,为课堂增添活力。

篇(11)

幼儿师范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对学前教育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改革幼儿师范音乐教育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对顺利实现幼儿师范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此,有必要对幼儿师范音乐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现行的幼儿师范音乐教育教学课程的设置及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1.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幼师音乐专业课程的设置多年来一直参考中师教学模式制订的。课程设置只注重每一门课程的深度和难度,而忽略了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互补作用,忽略了音乐与其他艺术专业之间的关系。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窄,能力不全面,动手能力和配弹(唱)能力较差,不能适应幼儿教育的需要。笔者认为,要提高幼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办学质量,培养出具有知识广博、能力全面、敢于创新的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打破现有的课程结构,建立起新的、具有师范特点的课程体系,以保证幼儿师范音乐教育教学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

2.教学方法与形式单一,培养学生创造力及专业技能不够

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线,不注重音乐情境的创设和艺术氛围的渲染。教学方法一,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教师缺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探索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3.忽略教学活动实践,实践技能较差

教材中的内容几乎没有介绍,学生在毕业实习时才发现,学到的用不上,需要用的没有学过。因此笔者认为幼师音乐课程设置首先要保证幼师毕业生能胜任幼儿音乐教育。

二、幼儿师范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做法

(一)明确师范音乐教育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

师范是培养教师的摇篮,幼儿师范音乐教育专业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幼师。幼师音乐教育必须根据幼儿师范音乐教育改革的需要对其课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以培养出能胜任幼儿音乐教育的合格教师。这是师范音乐教育专业的根本目的。所以说,师范学校音乐教育必须面对现实、明确教育目标结合师范学校生源特点,培养出合格的音乐师资,促进我国农村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更新观念,推动幼师音乐教学改革

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提倡教师与教师的合作、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建立起充分协调的合作伙伴关系,那么,就会师乐、生乐、师生同乐;师生携手共进,通过学习音乐,达到心灵上的沟通,我们的音乐教育将会获得最佳效果,幼师音乐教育才能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证。才能完美实现课程改革的教育目标。

1.要对音乐理论进行内容改革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国家终止了免费师范生政策,致使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在数量上锐减,幼儿师范学校基本上取消了面试环节,专科学校不得不降低分数线,而中专学校则直接免试入学,大部分学生都是考不上高中或者是觉得考大学无望而转读职校,从而使得幼儿师范学校生源基础大不如从前。许多学生学习能力弱,学习适应性差。相比起语文、数学,乐理相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学科,在考试时挂科是经常现象。乐理教材近几年也出版了不少,但基本上是遵循师范院校教材模式,稍做改动便拿来使用,其中的内容相对来说较复杂,而课后练习则太少。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高考时,乐理就作为考试内容强化训练,所以他们具有一定的基础。而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则是从零开始,教材上的有些内容过于深奥、枯燥,无法理解,且与实际运用联系不大,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基础和声中和弦连接及终止式等内容与钢琴配弹紧密联系,许多学校却没有开设这类课程,导致许多学生不会配弹儿歌。以上弊端已严重影响了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为了尽快解决幼儿师范音乐理论课程内容的各种问题,增加音乐理论与实际运用的联通环节,应建立一套适合幼儿师范特点音乐理论教学体系,对幼儿师范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加以修改。

2.改革教学方式,分层次教学

由于幼儿师范学生基本不具备任何的艺术积淀,所以在有限的学习期限内,尽可能提高他们的艺术专业技能素质。

首先,应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由于学生受音乐教育程度不同以及个体音乐素养的差异,教师必须在兼顾“普遍性”的基础上,做到“因人施教,有的放矢”,笔者建议:第一学年,采用大班教学,教师初步了解学生综合素质及个体差异,确定相应的教学模式并侧重基本技能的练习。第二学年,通过考核,按照学生的声乐基础以及弹奏能力分小组(5-7人)、小班(10-12人)教学,第三学年,分专业教学,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及能力选择主修及副修专业(声乐或钢琴),主专业每组3-5人,副专业每班10-15人。这样将“一对三”和小组课及小班课完整结合起来,既能使学生找到最好的状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教师也能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因施教,解决“吃不了”与“吃不饱”,的问题,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要建立严格的选拔考核制度。传统专业考试一般为学生唱(奏)一首曲目,以抽签为准。期末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各占50%。两位老师监考,学生单独考试,成绩的优劣对学生并没有很大的影响。如果采用分组教学后,则按期分层选拔。每期考试以汇报演出形式进行,统一测试,专业教师集体打分,优胜劣汰,确定小组小班人员。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小组上课,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上小组课。教师与学生都有“压力”,才有教和学的动力。

3.重视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提高其教学能力

许多国家普遍认为教师职业的培养如同培养一名医生,需要长时间的临床实践。教育实习是幼儿师范教育的重要实践环节。一般幼儿师范教育实习期限为五周,其中一周为见习。很多学生还没有入门或是领会到实习的精髓,实习就已结束。针对幼师学生教学技能水平低下,教育观念淡薄,笔者认为,师范学校教学与幼儿园教学有本质区别,前者注重技能的培养,后者则是技能的灵活运用。要将二者“合二为一”,笔者建议:首先组织师范音乐教师去幼儿园观摩考察,与有经验的教师座谈,了解从事幼儿园音乐教师所需的艺术技能。师范教师作为桥梁,将学生与幼儿园紧密连接在一起。其次,平时应在校学习中加强与幼儿园教学模式的联系,每期安排一周见习,让学生多实践,在幼儿园观摩其他教师的教学环节活动,提前了解幼儿园一日常规,保育细节,做好记录和分析,结合自己进行反思。再者,延长教育实习的时间,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评价自我的能力。学生选择实习方向,在指导老师与原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对其所选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并写出教案,进行说课;分小组试讲,相互听课、评课;每次教学活动后都进行效果评价,分析活动的成功和失败,不断反思,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最后,实习结束时,幼儿园原任课教师与实习指导老师对实习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指出学生实习中的优缺点,给出合理的建议。这样学生才能够对自身专业能力及幼儿园人才需求标准有客观的认识,发现其中差距,加强学习,得以更大的进步。

幼儿师范音乐课程改革具有现实的实践意义,是我们现在面临的课题,同时也是从事幼儿师范音乐教育工作者无法回避的责任。我们必须立足实践,以教学研究带动教学改革,进一步促进和发展幼儿师范音乐教育,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