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如何学好有机化学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有机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同农业、能源、材料、资源开发、国防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对实现我国“四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中专有机化学教学是专业化学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要想大面积提高有机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点滴体会。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学生刚接触有机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无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有机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
有机化学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到三十多种元素,七十多种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为此教师还应具有对教材探索、创造和对知识进行筛癣归纳、补充的能力。
另外要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给学生创造条件。教师可设计某一实验、检验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设计完成实验。也可把部分课堂演示实验直接改为学生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有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实验和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6-234-01
有机化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对于后续的学习深造有很大的影响。那么,如何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有机化学教学效果就变得尤为重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已经不单单是教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对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开拓视野,全面理解化学知识,激发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学好理论知识,能够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有机化学教学的重要目的。
一、学好有机化学的意义
有机化学应用广泛,是化学领域非常重要的部分,是化学工程、制药工程、食品科学、轻化工程、生物工程、林产化工、高分子材料、医药等专业的一门最根本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与生命科学和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联。只有学好有机化学,了解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后续才能更好的学习和发展。因此,学好有机化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有机化学教学中会出现的问题
1、抽象难懂
有机化学的学习范围广泛且抽象,知识零散,知识结构不系统,复杂的分子结构、数量庞大的有机化合物,转化、反应的理论要求严格,且抽象难懂,只能靠死记硬背,使学生学习起来无从下手,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扰,打击学习兴趣和信心。
2、课时少
由于有机化学的复杂难懂,需要大量的课时去帮助学生消化理解。但是目前,高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大量开设不同门类的课程,使得有机化学的课时变得很少,在较少的课时去使学生更多更深入的理解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难题。
三、提高有机化学教学效果的方法
1、明确学习目的
充分理解学习有机化学对人们日常生活的重大意义。有机化学是基础,是其它学科的根基,只有学好有机化学,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继续后续的学习。要充分的掌握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才能成为现代社会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只有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才能有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动力。
2、创新教学方式
因材施教,把适合社会科技发展的新知识、新理论同教材相结合,使授课更赋予感染力和吸引力,使课程更生动形象,使枯燥单一的课程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注重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多做练习,给学生以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学科,更熟练的掌握知识,更系统的把知识串联在一起,让知识更加的条理化,使学生可以更好地领悟知识的前后连接,培养学生总结的能力,进行更系统的学习。引导学生主动的钻研,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布置一些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够创新思维、不断探索的开放式习题,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理论联系实际,更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3、充分利用教学工具
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知识原理,能够熟练的掌握实验技能,创造性的运用理论,使学生更直观的获得知识,更好的进行研究性学习。
4、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时用平实易懂的语言,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这门学科,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处于课堂的主导地位,使学生对知识记忆更深刻,掌握更牢靠。降低学生对有机化学学科的抵触与恐惧,建立起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有机化学这门学科。
5、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学习时变被动为主动,加强课前预习,增强求知的欲望和兴趣,增强自身的学习兴趣。注重创新性研究,学会举一反三,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加强课后复习,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不断地进行探索。只有刻苦、努力,不断钻研,才能更好地掌握有机化学,为明天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结束语
有机化学是一门非常基础且重要的学科。有机化学的学习对后续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和意义。所以,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变得非常重要。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白学好有机化学的重要性,增加学生对有机化学的求知欲望,要创新授课方式,使课程更加的生动,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学的认识和了解,开拓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模式,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了兴趣、才会愿意去学习,去掌握有机化学的知识。相信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教学方式,一定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使有机化学这门学科更加深入的被学生学习和理解。
参考文献:
[1] 王积涛.胡青眉.张宝申.等.有机化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2] 曾昭琼.有机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有机化学是药学研究与药物应用的有力工具。用于临床上的大多数药物(包括合成药、生化药、天然药等),其主要成分几乎都是有机化合物。因此,合理使用各类药物,充分发挥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避免由于药物使用不当引起的不良反应,这都需要我们了解及掌握药物的化学结构与性状。有机化学同时也是中药研究与创新的必备手段。中医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继承与发扬中医药在治疗疾病的优势与特色,深入研究中药的作用机制,充分发挥与应用中药的特长,开发与创新临床上有效的中药新品种,是我国医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临床上使用的中药方剂组成成分复杂,同一种中药出现在不同的方剂中其所起的功效不同,这与中药本身含有多种成分有关,可以说一种中药自身就是一个小小的复方。比如:中药的配伍,即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中药组合使用。在熬煮中药的过程中,药与药之间发生了某些相互作用,其实也就是发生了化学反应,使中药材中原有的主要成分结构发生了改变,而结果是有的增进或减低了原有药效,有的则抑制或消除了毒性和烈性。因此,弄清每种中药的有效成分对临床用药是多么的重要。这也就是需要我们好好学习有机化学的又一原因了。
(2)从化学学科的分类上来看
有机化学在大化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大化学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在大学的课程安排中,都是先学习无机化学,然后再学习有机化学,最后学习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即没有有机化学的学习,是学不好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的。有机化学还是中药相关专业学生考研的一大必考科目,考研的同学只有在学习有机化学时打下坚实的基础,掌握学习方法,才能取得优异成绩,从而成为顺利通过考试的一个关键。由此看来,无论是从有机化学的历史上、从它与生活的联系上,从它在临床用药上、在中医药的研究领域上还是在大化学中的作用上、在学生考研上,它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2学好有机化学的方法
有机化学虽然知识点多、记忆困难,但是只要你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学好它不是问题。
2.1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本职工作——课堂上认真听讲
做好笔记(1)听课是学习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在有机化学体系中,各部分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如果对某些知识不了解,那么在学到与之相关的知识时就会特别吃力。例如,醇、醛、酮这几章节的内容没学好,后面再学习糖类化合物这一章节时就很吃力。因为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糖类是多羟基醛(酮)及其缩聚物和它们的衍生物,糖的结构中含有醇羟基、醛基和酮基,它同时具有醇和醛、酮的性质。因此课堂上能不能跟随老师思路,不错过老师讲的每一个知识点,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2)老师在课堂上会反复的强调某些内容,这些内容一般都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而考试恰恰不都是考重点难点么?如果掌握了这些,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应该就不成问题了。(3)老师教学多年,不管是在知识层面上、解题思路上还是在常见错误分析上,经验都十分丰富,尤其是我们的大学教师,他们大部分都是优秀的硕士、博士甚至是教授。在课堂上,老师大都遵循着这样的古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千百年来留下来的古训必定有它的道理。老师除了传授给我们知识外,更多的是传授给我们解决问题的经验与方法。一旦我们掌握了这些经验与方法,定能学好有机化学。
2.2课上做好笔记至于笔记
我建议大家记些老师强调的重难点、解题思路、方法以及例题。不懂的课下可以问老师,即使将来忘记了,还可以再复习。俗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上课时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做个有心人就显得特别重要,也许这就会成为你学习有机化学更好的捷径。
2.3课上、课下积极地记忆“记”即记忆
与数学、物理等理科相比较,“记忆”对有机化学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学习化学的最基本方法。这是由于化学本身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系统”——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这些化学用语的熟练掌握是化学入门的首要任务,而其中大多数必须记忆。当然不能死记硬背,而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找出不同的记忆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记忆的方法有很多,有理解记忆、有意记忆、联系实验记忆、对比记忆、归纳记忆、趣味记忆、记错记忆等等,这么多方法并不是每个都适合我们,我们要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记忆方式,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做好实验我们都知道有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因此,要想学好有机化学就必须先要做好实验。在做实验时最重要的就是自己动手,不要眼高手低,而且要学会观察。前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浦洛夫曾在他的实验室的墙壁上写着6个发人深思的大字:观察、观察、观察!瓦特由于敏锐的观察而看到“水蒸气冲动壶盖”进而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由此可以看出观察的重要性。在化学实验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是学好有机化学的重要条件之一。因为实验不仅可以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反应,从而更轻松地记住反应。
2.5学会思考柏拉图曾说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
华罗庚曾说独立思考能力是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一项必备才能。历史上任何一个较重要的科学上的发明,都是和发明者深入看问题的方法密不可分的。可见在学习知识上,学会独立思考很重要,它会使你对知识有更透彻的了解。尤其是有机化学,更要学会独立思考,要能从个别想到一般,从现象想到本质,从特殊想到规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9—183—02
有机化学是医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和基础课。对于医学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学好有机化学这门课程非常重要,它是学好后续医学课程(如药理学等课程)必要的基础。有机化学在化学学科中属于较难学的一门课程,它涉及了大量的有机物质的性质、结构以及反应方程式、有机反应机理等等。在学习有机化学物质性质及结构时,许多有机物质结构和性质相近,许多学生易混淆;而在学习有机化学有机反应机理时,许多学生往往感觉非常吃力,这是有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高职院校生源复杂,有来自技校、中专和职校的学生,也有来自高中的学生。不同的生源对有机化学的掌握程度相差极大,他们的有机化学基础参差不齐,这给教学带来严峻的挑战。因此,本文对如何在高职医学专业有效开展有机化学教学展开讨论。
1 了解学生化学基础,因材施教
如前所述,高职院校生源复杂,其中来自技校、中专以及职校的学生,其掌握的化学知识停留在初中的水平,对有机化学的认识非常有限;而来自高中的理科学生,其有机化学基础相对扎实。由于高职医学专业学生的有机化学基础参差不齐,因此许多教师在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厚此薄彼,不能面面俱到。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太难,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会因为跟不上教师的节奏而对有机化学学习反感,产生排斥心理;而当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太简单时,基础较好的学生则会对有机化学掉以轻心,同样学不好有机化学。因此,在高职医学专业中开展有机化学,要兼顾这两部分学生。笔者认为,在有机化学教学正式开始前,可通过各种形式(如交谈、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化学基础。通过对学生情况的了解,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做的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如在讲授有机化学时,对于跳跃性比较大的知识点,教师要向学生简单地介绍高中化学中相关的知识点。又比如在每次课堂结束前,向学生介绍下堂课中涉及到的高中化学的知识点,让学生在课前自学相关知识点。
2 保持高职医学专业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
相对于其它化学学科,有机化学相对较难,存在知识点多、易混淆、反应机理复杂难懂等特点。对于化学基础较差尤其是来自技术、中专和职校等没有高中化学基础的学生而言,学习有机化学是一件非常头痛的事情。在学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他们容易因为强烈的失败感而失去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和信心。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有机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克服各种阻力,争取学好、学精这门课。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方法有很多。(1)有机化学是一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结合学生生活中的有机化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如向学生讲述他们生活中常用到的洗涤剂,就是一种有机物,那么洗涤剂拥有什么独特的结构让它有洗涤作用,它起洗涤作用的原理又是什么呢?通过这种结合生活实例的设问式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势必激起他们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2)强化学生作为一名医学专业学生的神圣感和责任感,强调有机化学是学好后续课程的关键。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明白,学好有机化学的重要性。目前市场上95%的药物是通过有机合成的有机物。如常用的感冒药的主要成份为对乙酰氨基酚,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可用于感冒发烧、关节痛、神经痛、偏头痛及手术后止痛。对这种常用的感冒药的主要成份就是通过硝基酚钠还原成对氨基酚,然后再酰化制得的。
3 多媒体技术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板书式教学具有许多优点:(1)多媒体教学具有无可比拟的直观性、趣味性。多媒体技术可以非常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复杂难懂的有机物结构等。在讲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演示模型。比如讲到化合物成键时,可以向学生展示碳、氧、氢和氮等元素是如何互相连结形成有机化合物的。用红色带有四个孔的小球代表碳原子,用绿色带有三个孔的小球代表氮原子,用蓝色带有两个孔的小球代表氧原子,用白色带有一个孔的小球代表氢原子,再用一个圆柱小棍代表键。同时,向学生解释碳原子、氮原子、氧原子和氢原子分别可以连接四个、三个、两个和一个键,通过棍与球之间的连接,可以非常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有机物的成键过程,这就是典型的球棍模型。如讲到甲烷的结构时,教师可以事先做好多媒体动画,先出现一个红色的小球表示碳原子,然后四根圆棍接在碳原子上表示四个键,然后再将四个白色的小球连接在圆棍上,表示形成四个碳—氢键,最后就形成甲烷分子。同时,对于复杂的有机反应过程,可以通过动画分割成多个可见的步骤,让学生直观明了地“观察”反应过程。(2)多媒体教学可通过结合视频、图像、声音和文字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3)对于传统的有机化学教学,教师需要书写大量的板书,而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记录老师书写的笔记用于课后复习。在传统课堂经常存在学生来不及记笔记现象,这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热情,甚至有学生因此而对学习有机化学产生抵触心理。同时,由于学生在课堂上忙于记笔记,自主思考的时间非常有限。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只需要适当地记笔记,大部分的时间可以跟着教师的思路并做积极的思考。课后学生可以复制教师上课使用的课件,在课后即可以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再学习。
4 适当地开展探究性学习
在传统的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中,往往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培养创新性人才。也正因如此,教育部对我国的教育提出了探究性学习这一要求,而探究性学习对于化学学习来说尤为重要。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学科中的某一个问题产生怀疑、设计解决的方案并实施验证并最后通过交流讨论等一系列探究学习的过程。探究性学习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思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笔者认为,虽然探究性学习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许多优点,但是在高职医学类专业的所有的有机化学课堂均开展探究性学习很不现实。探究性学习的主体不是教师而是学生,因此需要在课堂上预留大量的时间供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这严重影响了课程的进度,对课堂教学进度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同时,高职医学专业学生的有机化学基础总体而言还是相对薄弱,还是要以打基础为主要目的。因此,笔者认为,在高职医学类专业的有机化学教学可适当地开展探究性学习,但是还是应以传统教学为主,为学习后续医学课堂打下牢固的基础。探究性学习适合在有机化学教学初始阶段,用来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同时,探究性学习也适合在难点和疑点较多的章节开展,因为探究性学习能够引导学习积极主动思考,有利于学生掌握并吃透这些难点。
5 培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正确思维
对于来自技校、中专以及职校的学生而言,其化学知识水平几乎是停留在初中化学。有机化学在初中化学中鲜有涉及,其学习的思维模式也不尽相同。初中化学主要是注重学习化学物质的性质,而忽略其结构,即化学教学工作者常说的“初中化学重性质轻结构”。因此,初中化学可以通过记忆大量的物质的性质而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对于有机化学,虽然它也涉及到许多有机物的性质,但是它更多地关心有机物质的结构以及有机物质之间的反应及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因此,有机化学学习要“重结构轻性质”。可见,有机化学学习与初中化学学习的思维方式是截然不同的。但是,许多来自技校、中专以及职校的学生很容易就会照搬初中化学的学习思维,从而表现为学习有机化学时非常吃力。因此,高职院校医学类教师在开展有机化学教学前,要先培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正确思维,从而让学生做到事半而功倍。同样地,教师在教学有机化学时,也要更多地从有机物质的结构入手,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6 培养学生归纳有机化学知识点的策略
有机化学存在知识点多、易混淆以及反应机理复杂等特点。因此,学生很难仅仅通过课堂教学就可以很好地掌握所学的相关知识点。即使教师在课堂上对有机化学知识进行详细讲解,且学生已完全明白这些知识点,但是,如果学生课后不及时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很容易又遗忘或产生混淆。笔者认为,学好有机化学,更多的需要靠学生在课后进行总结。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点的同时,要将归纳知识点的方法也传授给学生。对于有机化学,其归纳方法还是要从有机化学这门学科的本质出发。也就是说,要让学生明白,要通过有机物的结构(一般是官能团)对比,对相近有机物质的性质及反应特性进行归纳总结。比如,从乙烷出发,可以衍生出很多的知识点,如卤代乙烷、乙醇、乙酸、乙醛及乙酸乙酯等。通过比较,可以非常轻松地记住这些有机物涉及的知识点。
总而言之,在高职医学类专业开展有机化学教学确实存在许多挑战。因此,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有机化学课堂教师做到耐心、细心。教学前要准确掌握学生的化学基础,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因材施教。通过积极地调动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适当地应用多媒体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有机化学学习思维以及归纳有机化学知识点的策略,相信可以有效地在高职医学类专业中开展有机化学教学。
参考文献:
[1] 朱梅英,李献锐,倪瑞星.关于医用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5,26(6).
[2] 王建.有机化学教学面临的难题和解决思路[J].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5(3).
[3] 李红.高职院校医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方法刍议[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7).
[4] 张正英.高职医用化学的教学现状及应对措施[J].读与写杂志,2010,7(10).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反应规律的一门学科,是药学专业很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生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合成、药物分析、天然药物化学等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1]。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化学反应繁多且复杂,在课堂学习中学生感觉有机化学难记、难学且枯燥无味,甚至部分学生对有机化学课程产生厌倦情绪[2]。如何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化学,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笔者结合近几年教学经验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探讨。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有机化学课程知识点多,结构性质多,反应多且易混淆,概念抽象,反应机理抽象难理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枯燥,难懂难学,易失去信心,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此外,地方院校的学生,基础稍显薄弱,在高中阶段部分学生对化学就不感兴趣,进入大学后对化学类学科还残留一些不“感冒”心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首先,我们在第一次课讲讲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与有机化学的关联性。如一些食品安全问题都是由于此类化合物滥用引起的,比如“吊白块”、“西瓜膨大增甜剂”、“面粉增白剂”、“反式脂肪酸”、“增塑剂”等[3];讲讲有机化学与药学互相关联的例子,比如磺胺类药物的发现,简述喹诺酮类药物的构效关系等,这些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在药学专业中的重要地位,从而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学好有机化学的重要性。其次,可以讲有机化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励志故事,从人文思想上陶冶学生,无形中会增加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与重视程度。最后,老师第一次上课在形象、教学内容、激发方式上要根据学生特点进行精心琢磨。比如,我院药学专业学生化学基础普遍相对薄弱,对有机化学有愄具心理,第一次上课适时鼓励他们就显得相当重要。现在的大学生平时学习积极性不高,普遍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这样容易造成知识点越积越多,学习越来越吃力,慢慢产生“放纵式”学习,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究。我们平时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多布置团体作业给他们,这样无形中可增加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无形中促进他们要学习,不能拖团队的后腿,从而保持学习积极性。此外,我们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有机化学学习交流会,由高年级学生分享学习有机化学的心得,谈谈没有学好有机化学导致以后在学习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等专业课程时的困境,“前车之鉴”有一定的鞭策作用。提高积极性的方法还很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会有不错效果。
2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多元化
有机化学教学内容稍显陈旧,这就要求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一些改革,以适应教学发展和创新药学人才需要。首先,我们根据自身院校办学特色并结合学生整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精讲、略讲与自学等不同层次进行分类。比如波谱解析的知识和糖、氨基酸、蛋白质等内容作调整。其次,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如李霞[4]、刘玉梅[5]等人对有机化学教学内容的整合很有借鉴意义。我们借鉴前人的教学经验,加以改进形成一套适合自身院校的教学内容。此外,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药学专业培养体系的特点,把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等专业课程知识与有机化学紧密结合,比如:讲酚这一章时,讲酚羟基性质,可以联系药物化学有酚羟基的药物,让学生课后去寻找归纳总结,然后再课堂讨论总结,这样既能丰富有机化学视野,又可让学生体会基础学科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有机化学教学手段不断发展,形成很多不同特色的教学方法。我们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章节加以应用,形成多元化特色。如我们可以用案例教学法讲马氏规则,亲核加成反应等;可以用启发式教学法[6]讲化合物的命名、性质等;采用多媒体,把一些抽象知识形象化,提高学生的认知效果;当然,传统的板书教学方法也必不可少,特别是机理解释,习题讲解时,板书的现场推理,能更好地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当然,有机化学教学手段还很多,根据自身教学特色,创新性地结合应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调查总结学生学习情况,科学建立试题库
有机化学课程内容多,很多知识点易混淆,如果课后不复习,很容易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为了平衡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建立试题库。这样方便学生课后利用试题对知识点深入了解,同时期末还可用来作考察学生的试题,这样可以达到每届平衡科学考察学生。我们建立试题库,根据自身院校特色与学生综合情况,调查总结学生学习情况,精心钻研,每年不断改进。首先,根据每届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情况,对试题难易程度、得失分情况、题型变化、知识点掌握等作个汇总,逐步建立题型多样的试题库。其次,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情况,对某些知识点讲解所用教学方法,容易混淆的知识点等作个汇总,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科学平衡建立试题。再次,让学生参与建立试题库,根据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容易忘记,难于理解的知识来出题,然后老师筛选出一套试题库,这套试题库用于学生以练题促进对部分知识点的理解掌握。通过学生出题,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4创新实验教学,优化考核方法
有机化学是理论和实践很强的一门课程,通过实验教学不但可丰富理论知识,还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验教学在有机化学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如果学生做实验按照实验指导书按部就班进行,实验效果并不好,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不高。为适应药学人才培养发展需求,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我们对实验教学进行试探性改革。首先,精选实验内容,改编部分教学内容。有些实验内容陈旧,我们根据药学专业,把部分有机化学实验进行改编。其次,安排综合性实验,开设创新性实验。有机化学与其他课程有交叉渗透,我们会开设综合性实验,指导学生完成。最后,为进一步提升实验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鼓励教师对实验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我们有机化学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我们可以科学创新改革,建立多元化考核体系。首先,可以在平时成绩这一块增加比重和考核类别。如课题讨论、课后习题、小组讨论、团队作业(PPT形式)、调查总结报告等,这样不断促进他们学习,慢慢提高学习积极性。其次实验成绩,我们对平时的动手操作和实验结果很重视,把它作为实验成绩考核的一部分,这样无形中让学生平时增加对实验的重视程度,起到好的实验效果。期末时,我们会组织实验操作考核,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平时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期中成绩,我们在教学中段进行期中考试,作为阶段性考察学生学习情况。现在的学生较懒散,有中段考核,在一定程度上能让他们保持学习积极性。有机化学随着药学专业学科建设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创新药学人才,我们必须对有机化学教学不断创新改革。在教学中,根据不同院校办学特色与学生综合情况,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和理念,不断丰富课堂文化,在改革探索中形成特色教学体系。如何更好地促进有机化学教学发展和改革创新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教学工作者进行长期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伍国云,申,肖腊梅,等.高职院校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探讨[J].广东化工,2015,42(16):256-257.
[2]周建波,曾明,陈文.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经验总结[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6:180.
[3]裴强.食品安全问题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广东化工,2011,39(20):151-153.
[4]李霞,谢龙,吴晓青,等.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J].广东化工,2015,43(10):192-193.
2建立理论框架,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有机化学内容多,但规律性较强,有些内容是建立在中学化学基础知识之上的,是大学阶段与高中课程联系最为密切的一门,根据学生在中学及基础化学中的实际学习情况,应删去重复内容。中学时代由于高考大纲的限制,有机化学教学缺乏系统性,学生着重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而忽略了理解能力的培养,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在大学学时数紧缩的情况下,仅仅靠死记硬背远远不够。我们应该有目的地讲授有机化学结构理论知识,通过建立理论框架,从理论高度加深对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关系的理解,这样在讲授某些具体问题时教师可以点到为止,启发和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比如:①电子效应中的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电子效应是有机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在这一节,授课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从电子效应的概念、特点和类型上分步讲解,通过运用有机结构理论的知识,解决有机化学中的许多问题,如不对称烯烃与卤化氢的选择性亲电加成;共轭烯烃的1,2-加成和1,4-加成;苯环亲电取代的定位规则;水、醇、酚、羧酸的相对酸性大小等。②杂化轨道理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熟悉有机化合物的性质首先必须掌握该物质的结构,而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必须从原子的杂化开始。所以在杂化轨道理论一节中,要让学生明白构成有机物的主体碳原子在形成分子时轨道为什么要杂化?杂化对分子的形成有什么好处?杂化后轨道外形和电子云外形有什么变化?杂化轨道是如何形成共价键的?sp、sp2、sp3杂化在轨道成分、形状、长度、夹角及空间构型等方面有哪些区别?如何判别杂化方式等等?理解杂化轨道理论对掌握一类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③酸碱理论。讲述酸碱理论的发展历史和每一种理论的本质,从阿累尼乌斯酸碱理论、勃朗斯德酸碱理论,到路易斯酸碱理论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让学生对有机化学中的酸碱概念有一个整体的、本质的认识,尤其是路易斯酸碱理论对亲电反应和亲核反应的理解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3吃透教材,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全局意识
在有机化学教学环节中,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就这门课程而言,理论性强、涉及的概念多、化学原理抽象、分子结构复杂、化学反应及机理繁琐。在绪论一节授课老师都会强调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尤其是突出预习和课后归纳总结的重要性,但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学生一开始还能跟上进度,但随着教学内容的全面推进,大多数学生不再预习而是跟着老师走。为了缩小教学矛盾,要求教师吃透教材,融会贯通,注重章节前后知识的连贯性。比如烯烃的稳定性与消除反应之间的关系;醛与醇的亲核加成反应是糖的环状结构形成以及成苷反应的基础,含氮化合物的性质是蛋白质和核酸中涉及的一些反应的基础等。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而不是孤立地陈述一个个具体的反应,同时对教材进行合理取舍,优化教学内容,提前告知学生。当然,在实际讲授过程中既要考虑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必须”和“够用”的理论基础,也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
4抓住反应本质,构建有机化学反应中的稳定性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有机化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反应多且复杂,但规律性强。只要找到某一类物质反应的实质,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而不需要记住每一个具体反应方程式。比如烷烃自由基取代反应实质是:中间体自由基的稳定性决定了取代反应的快慢,学生理解了反应机理,掌握了自由基的稳定性大小,自然就会写出主要产物;不对称烯烃与不对称试剂加成仅仅记住所谓的“马氏规则”是不够的,要理解反应过程和实质:中间体正碳离子的稳定性决定了烯烃亲电加成反应的快慢;“查依切夫”规则预测消除反应的方向,同样需要理解其实质:生成比较稳定的烯烃为主要产物。所以通过寻求有机化学中反应物、产物、中间体的稳定性与反应性能的关系,达到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目的。
5多条复习主线及多种学习方法相结合,提升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好的复习方法和学习方法是学好有机化学的有效途径。多条复习主线包括:以官能团为主线;以反应类型如亲电反应和亲核反应为主线;以物质的酸性或碱性大小为主线;或以寝室为单位组成学习小组针对某一类反应、某一问题或按照目录章节顺序进行讨论归纳总结,以形成一个个完整的知识链,把相对独立分散的内容串联起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理解。这些归纳总结工作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和学习其他学科一样,学好有机化学也需要多种学习方法如启发式、讨论式、设问置疑式等,但有机化学在知识结构上系统性、连贯性更强,学习方法上有其独特性,比如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一类物质由于同系物的存在,我们不需要记住每一个物质的结构和化学性质,这就是普遍性,如果再注意到个别物质的特殊性,某一类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得以全面掌握。如含有碳碳π键如烯烃、炔烃都能使溴水、高锰酸钾褪色,但含炔氢的炔由于具有特殊性可与硝酸银的氨溶液或氯化亚铜的氨溶液发生反应而与一般的烯烃和炔烃相区别;羧酸有酸性,都能发生酯化反应但甲酸因含有醛基而具有还原性;醛、酮都能与羰基试剂如2,4-二硝基苯肼反应但乙醛或甲基酮能发生碘仿反应表现出特殊性。另外,类比法也是学好有机化学的一种有效方法:如水、硫化氢的区别类比到醇、硫醇的结构与性质区别;有机胺与无机氨结构性质相类比等。通过探索多种学习方法与复习方法,不仅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系统掌握,从而达到书本知识从厚到薄的学习效果。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有机化学记忆也更加深刻。
浙江省实施新课程改革已经五年多,经过五年多的实践与探索,课程改革的制度已经逐步完善。作为一名多年教高三的化学教师,我经历了新课程改革的全部过程,对比旧版的高三化学,改革后的高三化学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一、内容、知识点变化不大,但侧重点有所不同,旧版重视理论,新版更注重生活生产实际。二、旧版注重知识点的教学,新版更注重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三、老师的角色由传统的传授者、领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合作者。因为重视角度不一样,所以在高考时的方式、重点便有所区别,我就新课改下的高三有机化学教学略表自己一孔之见。
一、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性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质、应用,以及有关理论的科学。有机化合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在人们的衣、食、住、行、医疗保健、工农业生产及能源、材料和科学技术等领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有机物不断地充实着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机化学是高考试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能力,一直以来是我们每个从事高中化学教学工作的教师不断为之思考、探索、实践的课题。学好有机化学对于每一位要参加化学高考的同学来说都非常重要。
二、新课改下有机化学高考的特点
在内容选择上,积极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力求反映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选材新颖而又贴近学生实际。依托教材,注重基础,考题新而不偏,活而不难,突出化学意识的考查,能力与素质的检验。如近年高考中出现的工业染料“苏丹红1号”、治疗禽流感药物达菲的原料莽草酸等,要求考生关注社会热点,注意用所学知识解释与生活、生产科技等相关的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三、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如今有机化合物制品已广泛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食品、化妆品、洗涤剂、衣料、医药、农药等,无不和有机化学密切相关。在教学中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如:人们用甘油保持皮肤水分,肥皂的制取与使用原理等。神秘的化学原理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也使学生真实地体会到化学是当今世界无可非议的核心科学,而有机化学则是这一核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发现学生对学习有机化学有相当浓厚的兴趣,同时他们还从中学习到化学家们锲而不舍、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研、学习精神。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是产生兴趣的催化剂,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如在上银镜反应分组实验时,我鼓励学生做出最光亮的试管作为纪念品,学生实验时兴致极高。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我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单纯的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四、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有机化学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结束了繁杂的无机化学的学习,学生对有机化学兴趣很浓。同时,所有的学生几乎又回到了同一起点,这是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机会,更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最佳时期。
1.顺藤摸瓜学习法
针对有机化学的“面”,我让大家顺藤摸瓜:烃(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烃的衍生物(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糖类(单糖、二糖、多糖)油脂(硬脂酸甘油酯、软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蛋白质。针对有机化学的“点”,我总结了一般方法:一个分子式(同分异构)结构(官能团)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一类物质。我称之为顺藤摸瓜法。
2.模型教学法
在“乙炔”这一节的教学中,我先给同学们展示炔分子的比例模型,让同学们结合烯烃的知识分析炔的组成,然后由组成讲到化学键类型、分子的极性、空间构型;再展示炔分子的球棍模型得出乙炔的不饱和程度,得出乙炔是分子中含有碳碳三键的不饱和烃。再由此结构推测其物理、化学性质。在苯等教学中,我也使用了模型教学法,同时结合常规教学法,效果较好。
3.组建知识网络
有机化学知识点多,有机物性质各异,学生学习时感到难以掌握和记忆,但各类有机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寻找前后知识的联系,把分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如以结构—性质—制法的逻辑关系为桥梁,以官能团为主线,建立烃的知识网络图。在学完烃的衍生物以后,我让学生对本章知识进行列表总结。要求以典型代表物的化学式、结构简式、官能团、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法为基本框架,寻找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以提高学习效率。
五、提高学生学习、分析有机化学问题的能力
1.自学能力
根据有机化学的特点,在传授知识和指导教学方法的同时,我还加强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有机化学的一般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自己总结。比如“苯”这一节的教学,通过约15分钟的阅读,同学们自己列提纲,然后复述,重点围绕苯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展示样品)、化学性质等进行了讨论。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但强化了阅读搜索信息的能力,更提高了自学能力。
2.分析能力
分析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具有的,需要经过长期不懈的积累和训练才能逐步提高。我们在高三有机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进行训练,以达到提高其分析能力的目的。首先学生应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还要对具体的知识点非常熟悉。只有这样,在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才会清楚地知道要考查的知识点,以及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敏感地捕捉到从什么地方入手。对高三学生进行分析能力训练是必要的,在设计题目时应逐步进行,先就某个具体的知识点进行分析能力训练,再逐渐综合,提高难度,达到提高其综合分析能力的目的。
总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结合高考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学生学好有机化学就并非难事。
参考文献:
[1]高鸿宾主编.有机化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周科衍,高占先主编.有机化学实验.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000-00
有机化学是药学专业教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他与医学专业关系密切。因此,对有机化学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和药理化学等课程的学习。可见学好有机化学对于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但是,有机化学属于公共基础课程,未受到学校的足够重视,致使教学质量不太理想。如何搞好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是每位有机化学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几年的从教经验与体会,探讨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的一点心得。
1 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注意从多方面入手,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教学中,可以把与药学专业相关的药物知识渗透到课堂中来,比如增设一些药物发展史资料,丰富授课内容,如1965年9月17日,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33年美国哥尔倍格从牛奶中提取出维生素B2,缺少它会患皮炎、口腔炎等;维生素C是在柠檬汁中被发现的,维生素D是在鱼肝油中发现的。这些都是平时同学较熟悉的药物,在授课时引入到教学中来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授课效率[1] 。另外教师可以把最前沿的科研成果与相关章节内容相结合进行授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例如近几年一直在研究的手性氧化和手性氢化合成药物问题,对映体具有不同的反应活性,两个异构体在体内代谢过程,药理活性往往存在显著差异,有的一个对映体有疗效,而另一个对映体产生副作用,比如1959~1963年欧洲出现的12000多名形如海豹一样可怜的畸形儿,就是因为(S)-沙利度胺所致,而其对映体(R)-沙利度胺具有镇静作用[2] 。
2 注意强调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有机化学能充分体现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规律。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很好地利用这把钥匙,帮助学生弄清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烃分子中有 , ,烃的衍生物中有 , , , , , ,等不同的官能团,这些官能团决定了有机化合物具有各自典型的性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是以分子中的碳原子结合成的碳骨架为基础,故首先让学生弄清楚碳碳原子结合方式和成键情况。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碳原子的成键方式有关。碳原子最外层4个电子,得失电子都不容易,主要以共价键与其它原子结合。依据共用电子对数可将碳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分为单键、双键、三键这三类;依据共用电子对是否有偏向可分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依据原子轨道重叠成键的方式又分为σ键、π键,有的还存在大π键。
3 讲清有机化学里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
有机化学的核心部分是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而学生对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的掌握程度决定了学生能否学好有机化学。所以,要想学习出现的有机问题能够迎刃而解,就要让学生掌握好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 [3]。电子密度分布的改变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被称之为电子效应。根据其作用方式可将电子效应分为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空间效应又称立体效应或位阻效应,主要是指分子中某些原子或基团彼此接近而引起的
空间阻碍和偏离正常键角而引起的分子内的张力。例如芳香烃亲电取代定位规律解释:两基团定位效应不一致时, 第三个基团进入位置主要由强定位基决定(定位能力: 致活基> 致钝
基)。间硝基甲苯第三个取代基应该进入甲基的邻位和对位,但是由于2位有空间效应,所以
取代基主要进入4号位。例如影响羰基化合物亲核加成反应活性的因素解
释:羰基碳的正电性越大,亲核加成速度越大,反应活性越大。羰基碳所连的吸电基(-I,-C)使其亲核加成反应的活性增加,而供电基(+I,+C)则使其活性降低。如活性顺序:
如 被认为是活性极低的化合物。因为(1)苯环与羰基形成π-π共轭效应(增加羰基稳定性);(2)苯环对羰基的+C效应(降低羰基碳的正电性);(3)苯环与羰基形成π-π共轭效应,加成后羰基碳氧键发生断裂,产物失去共轭能,反应活化能高;(4)立体效应的影响:羰基碳sp2杂化变成sp3杂化,苯环体积较大,过渡态和产物的张力大幅增加。
4 对各章节相关知识点进行类比、总结和归纳
教师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多对各章节的相似知识点进行类比,尽可能的将这些知识系统化,这样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起来会比较容易。在学习的过程中,有部分学生反映在学习时,会出现猴子掰苞米现象,边学边忘,这就提醒我们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要只注重讲授新知,要不时的对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类比、归纳和总结。比如讲到碳负离子反应,我们可以把全书涉及到碳负离子反应加以总结,碳负离子反应不光是缩合反应。前面学习的格式试剂反应,炔基钠作为负离的反应都是碳负离子的反应。比如讲到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可以让学生复习回忆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讲到芳香烃的亲电取代反应,可以让学生先回忆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这样,就会使一些分散的知识点相互联系,便于学生掌握和记忆。
5 讲清容易混淆的概念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准确地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比较易混淆的概念,要牢固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4]。有机化学里两大基本反应亲电反应和亲核反应,学生容易混淆,教师应仔细分析,加以区别,亲电反应指缺电子(对电子有亲和力)的试剂进攻另一化合物电子云密度较高(富电子)区域引起的反应。亲电反应属于离子型反应(ionic reaction)的一种,是有机化学的基本反应之一。它分为亲电取代反应和亲电加成反应。芳香烃主要是发生亲电取代反应,而烯烃主要是发生亲电加成反应。与之相反的另一类有机反应亲核反应,亲核反应是指电负性高的或者电子云密度较大的亲核基团向反应底物中的带正电的或者电子云密度较低的部分进攻而使反应发生,这种反应为亲核反应。它分为亲电加成反应和亲核加成反应。卤代烃主要是发生亲核取代反应,而醛酮主要是发生亲核加成反应。
6 加强实验教学, 注重学生能手能力培养
有机化学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机化学实验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社会需求的是大量开拓型,研究型的人才,通过有机化学实验课的开展,要达到能加强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那么,如何加强实验教学,我认为:(1)教师自身要重视实验,这样才能教导学生,让他们在心理对实验重视。(2)理论课尽量的与实验课同步,让学生在理论课上所学的知识得到验证。(3)开展基础实验增强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准备,实验操作,直至完成实验报告均自己完成。(4)实验室定时对学上开放,利用课外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5)设立开放型实验,注重校企联合,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学校可以结合地方工业生产实际, 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了解和参与化工产品从实验室研制到实际生产的全过程, 增强了学生开发新产品的知识和能力, 有助于毕业生进人工厂企业从事技术性工作。
7 结束语
总之,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积累经验,注意抓住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灵活性,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从“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把化学知识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使有机化学教学质量在不断探索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高金玲.浅谈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3):141-142.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由精英型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由应试型教育向素质能力培养型教育转轨的时期,这是我国高教事业的重大变革。为了适应这一新形势,高职院校必须进行教育教学改革[1]。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有机化学教学,无论从教材结构、教学手段,还是从与专业结合的角度来看,都与满足教育转轨的需要、适应学生就业的需求有较大差距。
有机化学是中药专业学生入校的第一门重要基础课,不仅为后续分析化学、中药化学等课程提供必备的思维方法和综合运用能力,还担负着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教育模式和学习方法的重要任务。教师上好有机化学课,对中药专业学生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化起到特殊的作用。有机化学的部分知识贴近生活,学好有机化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很多的常见问题。本来有机化学知识系统性很强,学习起来应该很容易,可是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时并非想象中的那样,相反问题很多,经过了解,我发现学生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害怕,以及对有机物结构的不理解。招生时的文理兼收导致学生的化学基础差异很大,给有机化学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经过认真的思考,我对中药专业有机化学的教学有以下几点设想。
一、上好第一堂课,激发学习热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真正进入有机化学的学习之前,要给学生上好第一堂课,在这堂课上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给学生进行讲解:一是向学生讲解有机化学在平时的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和作用,比如有机化学在医药、农药、材料、药物合成等多个领域的具体应用,以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给学生介绍学习有机化学应注意的问题和学习方法,消除学生对学习有机化学的畏惧心理。二是要让学生知道学习有机化学时掌握有机物的结构的重要性,结构决定性质,各种官能团的讲解要详细。
二、提出做人道理,落实育人目的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任课教师除了完成教学任务之外,还有义务向学生进行“如何做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可以利用我国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为振兴我国的中药事业而学习的热情。在进行爱国主义的教学中,可以渗透职业理想的教育,教育学生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不能把进入大医院、大城市作为唯一的就业途径,而应该面向基层,到农村去,到老少边穷地区去,为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大学课程内容多,信息量大,授课进度快,课堂复习辅导时间少,但自习课相对增多。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重视课前预习及课后归纳,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习能力。可以先告诉学生每章的重点、难点,讲授大约几学时,讲授的基本内容,让学生心中有数。每次提前下发预习内容,给学生布置明确、具体、带有启发性的阅读作业,或设置一系列思考题,帮助他们把握重点,了解难点,预先了解知识的脉络体系。每章内容学习完之后,可以要求学生先自己进行比较、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融会贯通。
四、结合专业特点,培养学习兴趣
有机化学的特点是物质种类繁多,如果教师不注意调整教学方式,一本教材、一支粉笔,面无表情地讲完一本书,学生就会死气沉沉,心不在焉地听完一本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强烈的兴趣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探索精神,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专业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獾油可治烫伤,事实上除獾油以外的不少动物油、植物油都有一定的消炎作用,由此引入油脂的教学,学生会较有兴趣,也密切了有机化学与中医药的联系。
五、发挥实验的作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实验是树立学生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科学态度的树立,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勤于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有利于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刚毅顽强、对事业充满信心的素质等[2]。教师做演示实验时,要讲解各种仪器的正确操作,边演示边讲解,并指导学生边看边想边思考,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判断、概括等方式来发展思维能力。在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内容,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步骤、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等做到心中有数,进入实验室后能保持安静,按指定座位就座,清点好仪器,防止进入实验室后“照方配药”,效果不佳。实验中,要求学生必须按照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一丝不苟地操作,实事求是地记录。要让学生明白,化学反应都是有条件的,如乙烯的实验室制法中,加热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体,应使液体迅速升温到170℃,才能生成乙烯气体,如果加热到140℃,就生成乙醚。学生通过对所记录的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运用,不但可促进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又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实验教学中,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团结、协作、安全、爱护公物、节约药品等方面的教育。
总之,在中药专业有机化学教学中,除了要教学生基本知识以外,教师还应教学习方法,锻炼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新世纪的中药高素质人才而教书育人。教学是一门艺术,只有在不断思考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们才能越教越好。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2.41?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93-03
《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随着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深入进行,高等教育从扩大规模走向了内涵建设。在2012年校长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出加强核心课程建设,并把2012年作为核心课程建设年,这是我校落实“十二五”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精神而进行的一项重要举措。
《有机化学》作为应用化学专业的重要核心课之一,经历了从教学内容到教学体系,从课程设计到学时分布等多方面的改革,使之逐步适应了社会对应用化学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自2010年以来,我校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出台,进一步完善了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本科教学学时不得超过2500学时,《有机化学》课程从原来的180学时压缩到160学时。在新的形势和新的学时要求下,如何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网络技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接触学科前沿,拓宽学生视野,并让学生打好专业知识基本功,能够灵活运用专业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仍然是高校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也是今后化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结合我们《有机化学》教学团队长期的教学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努力把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渗透到教学过程
1.启发式教学。激发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教学过程要善于采用提问式,防止平铺直叙式地灌输。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利用设疑、设问营造一个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悬念,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跟着老师的思路,当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后就会获得满足感和喜悦感,对学习的兴趣会越来越强。兴趣是影响学生积极性和自觉性的直接因素,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2.讨论式教学。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对象灵活设置主题开展讨论。特别是利用习题课或课程总结等环节,针对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问题,设置特定主题,提出主题。通过师生共同思考讨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寻找答案,老师再引导归纳结论。如电子效应、立体化学和反应机理部分是《有机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是从根本上学好《有机化学》的关键所在,部分学生的畏难情绪常与这部分知识点没学好有关,我们就特别布置专题讨论课程作业,让学生查阅参考书和学习资料,整理有关的知识和应用实例总结出自己的学习体会。然后开展课堂讨论,随机挑选学生上台讲解,其他同学补充并展开讨论。整个过程学生始终为主体,教师只是适当引导、总结。这不仅让学生学会了自己查资料,而且理清了思路,理解了概念和原理,强化了归纳总结能力,拓宽了思维方法,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到了充分调动,逐渐地自己走入《有机化学》的大门。
3.探究式教学。所谓探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地创设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只有具有较强的探究性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产生独特见解,提出新颖的解法,提出新观点、标新立异的问题。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的重要应用部分,是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瓶颈,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合成内容提前融人各章节,强调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结合、知识网络的建立和综合应用,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有机反应前提下,从目标分子的角度去考虑,通过逆推法、切割法等,倒推产物与原料结构的关系,通过典型的反应将二者联系起来。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用多种方法合成目标产物,通过比较得出最佳途径。这种通过学生自己发现规律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二、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前苏联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认为:自主性之所以重要,首先不是因为它在生活中有用,而是因为它符合创造的自我发展。离开自主性,就不能获得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将成为当代教学的基本思想。作为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心理,萌发学好专业知识、掌握过硬本领的愿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我们主要从这些方面开展工作:
1.从课后专业着手。传统批改作业的方式确实起到了督促学生学习的作用,但遇到教学班级多、课程任务重,教学科研发生特别冲突时就显得效率低了。如何既让学生自觉认真地完成课后习题并有所收获,又让老师轻松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我们探索出了一种集体批改习题的做法:学生既是做题者又是批改者!在课后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选择代表性的习题让不同的学生上台做,各自讲解解题思路和体会,让其他学生评价对与错,指出问题所在,老师在一旁适时引导。学生要讲出涉及到的基本知识点、原理,其他持不同思路的同学进行补充、讨论。教师只是答疑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学生主动参与中,学生自己对整个问题逐渐有了非常清晰的认识,思路更加开阔,也不再把解题作为一种负担。
2.从对各章节总结知识点着手。《有机化学》既有它的系统性,又有化合物多、反应多、涉及面广的特点,各章的知识点既具有一定的关联度,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感觉内容繁杂难以完全掌握。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在夯实学生基础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对学好《有机化学》非常关键。要求教师对每个章节进行知识的梳理,抓住结构与性质关系的主线,对各类化合物进行从命名、结构分析到反应规律、应用以及制备方法进行系统总结。在掌握各类化合物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各类物质之间的联系,从而构筑《有机化学》整体知识结构的网络。
3.从设置灵活多样的课后作业着手。现在校园网的建设已经非常完善,要引导、鼓励学生充分、有效地利用校园网资源库。二年级学生尚不知怎样利用这些数据库,若不及早引导等大四开化学信息学时再用,无疑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因此适当地教会学生学习如何查阅资料,利用化学作图软件都对学生十分有益。我们经常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如围绕一类反应或一个概念查阅资料做小专题或与内容有关的文献综述,模拟核心期刊论文写作的方法写作课程论文。这种专题式的作业也非常有效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前景。
三、实践能力的培养
1.从开展第二课堂着手。低年级的学生刚涉及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的学习,阅读文献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以及独立从事课题研究的能力还较低,这个时候有老师加以引导结合课堂教学和本人兴趣选择一些小项目开展研究显得十分有意义。它不仅是对第一课堂教学的补充,而且是学生的知识向能力转化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通过组织有效的第二课堂,特别是开展科技创新型、专业实践技能训练型、个性需求特长素质型的活动,对培养拓展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无疑是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改革创新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有效途径。通过参与学校或院里组织的化学竞赛活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大大增强。
2.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着手。近年来,我校实施了每年一度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虽不能让所有同学都参与但却激发了学生积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科研活动的热情。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和节假日参与到老师的科研课题中来,让学生得到完整地系统地实践训练,是提高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做法。在各学科的创新计划实施中,化学学科的实验性得到了有效的体现和发挥。一方面让学生在较为复杂的实验操作方面得到了有效的体验和锻炼,另一方面通过对有机化学反应产物的多元化和分离提纯程序的繁杂性实际训练,使学生对有机物质异构概念,有机化学反应的副反应多、反应速度与方向多等特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能激发和深化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
3.考试方法的多元化。针对《有机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点多,难以用统一的方法归类总结,以及有机反应具有多元化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对《有机化学》的考核方法不能单凭一张试卷一锤定音,而是要重在过程控制,利用多种形式评价学生。增加平时小考,形式也多元化,如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对某个知识点的归纳、章节概括总结的情况、制作的小课件的情况、课程论文的完成情况都可作为平时成绩纳入考核之中。不但能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习密度,提高对《有机化学》知识的学习效果和记忆深度,而且避免了很多学生“平时不努力,最后凭突击”的习惯滋生。
总之,在《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实践能力为目标,让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主要的是学到了方法和本领,锻炼了思维,实现了创新教育能力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宋庆平,高建纲,王芬华,等.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探索[J].大学化学,2008,23(1):14-16.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10-0029-02近几年来,大学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如何更好地开展大学教学工作,是摆在所有大学教学人员面前的重要问题。大学有机化学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部分,对于提升学生有机化学学习水平以及能力意义重大。本文主要探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策略,为大学有机化学老师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方面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借鉴。
一、树立信心,鼓励探究
大学有机化学是一门比较复杂难学的学科,学生心中充满对于大学有机化学的困惑与迷茫是必然的。为此,在实际的大学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首先从学生的心理入手,逐渐地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克服在大学有机化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畏难情绪,鼓励学生在大学有机化学学习过程中,努力做到大胆尝试。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在初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上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学生进行大学有机化学学习的乐趣与信心。另外,大学有机化学学习应该做到循序渐进,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大学有机化学学习的历程,逐步做到由简单到复杂,由容易到困难,层层推进,逐步深入。举例来讲,为了进一步使得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大学有机化学,老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社区、深入工厂以及实验室,对于所学到的大学有机化学做一些简单的实验与调查,从而使得学生了解化学在工农业生产以及实践中的重大作用,从而使得学生逐步增强对于大学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这些基本的实验以及调查的基础上,老师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因势利导,进一步提升学生进行有机化学学习的兴趣,进而提升学生进行有机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二、加强指导,学会探究
在实际的大学有机化学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才是大学有机化学的主体,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大学有机化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这才是老师教学的关键。首先,有机化学老师应该加强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要掌握探究式有机化学学习的方法以及步骤,尤其是对于有机化学问题的分析、解决以及探讨方法进行深入研究,这是做好有机化学探究式教学的关键。其次,大学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学会调查资料、搜集证据、解释现象,通过自己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大学有机化学结论。其次,大学有机化学老师除了要做好课堂教学之外,还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到社会生活当中,用有机化学的角度看待周围事物的变化。最后,大学有机化学老师还应该努力创建学习情境,通过不断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指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最终激发学生有机化学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欲望。
三、创造环境,便于探究
大学有机化学教学探究性学习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全得到的,探究性学习是一项复杂长期的过程,唯有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学生进行探究性有机化学学习的环境,才可以激发学生进行有机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首先,大学课堂教学中,教室的布置最好要体现出艺术性、科学性以及激励性,例如可以设置一些比较激励人心的口号,让学生置身于科学研究的氛围当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有机化学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其次,在实际的大学有机化学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应该努力开展合作式以及分组式教学,将学生分组成为若干个学习型小组,对于大学有机化学学习比较好的,可以担任组长,带领本组成员进行探究性学习。再次,在实际的大学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尽量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毕竟不同学生的有机化学探究能力是不同的,尊重学生差异性,努力为学生创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在这种气氛中,学生有机化学学习的积极性才可以调动起来。语言要既要和蔼,又要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同时又不失科学性、启发性。在表述上要多用启发性的语句,如你已知道了什么?是否还有其它可能性呢?要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最后,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化学教材中安排“活动与探究”、 “拓宽视野”、“化学、技术、社会”等资料,资料安排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学科间的联系,增加了跨学科的内容,同时新教材还注重学法指导,这些都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四、利用实验,进行探究
近几年来,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是有机化学学科的特色性教学形式,实验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形式,化学实验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亲身参与有机化学研究的情景,具有育德、求真、获知、循理的功能。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两大部分。下面对这两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形式进行分析。首先,演示实验。在大学有机化学学习过程中,演示实验是重要的实验教学形式之一。演示实验可以使得学生获得化学实验、化学知识的系统知识与能力,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化学事实。将演示实验作为有机化学教学的重要方法,可以使得学生在实验中多看、多想、多研究,同时为学生提供轻松、和谐、积极思考的氛围,这样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使得学生在大学有机化学学习中得到创造性思维锻炼,进而促进学生化学学习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其次,学生实验。大学化学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其实验原理、步骤、现象、结论等均已详细列出。探究性实验是由老师和同学共同提出实验课题,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列出所需仪器和药品,进行动手实验,正确处理实验结果的一类实验方式。这样的实验使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增强,他们千方百计翻书查资料,设计出最好、最合理的方案来,有的同学还能找到连老师都没想到的简单易行好方案来。
五、改变评价,促进探究
进行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改进大学有机化学教学存在问题,分析大学有机化学探究性教学策略,更好地为大学有机化学学习提供参考。教学评价大学有机化学教学的关键环节,因此,进行教学评价改进意义重大。目前来看,改进有机化学教学评价,主要从两大方面入手:第一,改变对于学生的评价内容。学生的评价内容,出发点有两个,一个是学生大学有机化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资料搜集、设计方案、观察记录以及实验报告、单元总结等内容。同时,老师还应该做好差异性评价,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大学有机化学学习,不断督促学生之间做好自我评价以及学生相互评价。另外,对于学生的大学有机化学学习评价应该要有阶段性,即使是同一学生也要根据不同的阶段,进行阶段性评价。对于学生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老师都应该进行及时肯定与表扬,这是学生学好大学有机化学的催化剂。第二,改变对于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内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评价,二是教学过程的评价。无论是教学内容的评价还是教学过程的评价,老师都应该注意学生才是化学教学的主体,一切化学教学活动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有机化学学习能力与水平的提升。另外,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是大学有机化学探究性教学的最重要理念,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学生学会对问题进行实验、调查、假设,通过创设研究情景,使得学生自己去努力分析与研究,从而在不断的分析研究中,提升自己的探究与思考能力。
总结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大学有机化学学习过程中,老师应该努力创造有机化学探究式学习情境,使得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学会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问题,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探究以及创新能力。大学有机化学老师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但是在实际的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过程中,很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学生有机化学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影响着大学有机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深入研究大学有机化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存在问题,创新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策略,是今后大学有机化学老师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教学方面的重要方向与课题。
[参考文献]
[1]贾芳.大学有机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探析[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11,(7).
[2]杨静.高师化学教育专业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