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音乐的教学方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中学生都是十四、十五岁左右的学生,他们求知欲旺盛,活动性大,模仿力强,但持久性和耐力差。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首先要重视音乐课的备课。我知道很多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包括我自己在内,很多的时候都不备课,拿了教材直接就唱,有很多的音乐老师,因为换了教材有些歌曲不会唱,教学生的时候一边唱谱子一边教学生,教师对音乐教材没有吃透,那么讲出来的课能吸引学生吗?因此对教材的把握要准确。拿到了教材,先要看一看有多少单元,每一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对有些内容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已经相当的熟悉,所以有些课需要整合,那么如何整合才能让学生爱上就是音乐教师的功力了。很多音乐教育工作者忽略了备课,其实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尤其是我们音乐课,涉及到的各个学科的知识都很多,比如人文、地理、历史等等,虽然它们不是重点,在我们的音乐课中经常会作为背景让学生了解,如果学生都知道的,老师却不知道,在学生面前老师就已经矮了一大截,总之,备课很重要。备了课就要上课,组织教学应成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使其精力集中,以便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所以,不要把组织教学只当作教学开始部分的“检查课前准备”、“师生问好”和无目的的起坐,而要有效地贯穿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特别在每次出现新知识、变换新内容之前,都要千方百计地设法引起学生的注意,才能迅速、顺利地突破难点,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
其次,组织教学的方式方法,应注意各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应多采用启发、思考、发现等方法进行疏导。另外,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结合自身各方面条件,扬长避短,使自己始终保持一定的权威性、示范性、,减少失误。
(2)学生对掌握不同的节奏型,往往会出现困难和混淆。如果死记硬背。为学生带来许多困难。教师可根据生活中的不同音响特点编写一些“节奏歌谣”或归类比较,让学生反复练唱或分析对比。例如:欣赏课一《非洲的灵感》,就可以让学生用击掌的形式,模仿非洲人打鼓的节奏,并打出强弱拍,让学生仔细体会,增加了对音乐节奏的理解。
(3)教师有意提问,能把学生带入思考、追求探索的意境中去。例:曲《大海啊,故乡》,首先播放大海拍打岩石的声音,并有海鸥声,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学生情绪很高课堂也活跃起来。
(4)运用形象比喻和有趣味的语言,深人浅出地讲解、传授新知识。这不但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也会加深学生的记忆。如:把附点音符中的附点,比做某某音符带了个“小弟弟”,“小弟弟”乘车要买半票(当然前面的大哥哥音符要买整票)。这样,把附点的时值总是等于前面音符时值的二分之一(一半),而与半票是整票价格的一半有机地联系起来。这就较好地克服了学生把附点的时值固定当作半拍的错误概念了。把顿音号比喻成指啄食的鸡嘴:顿音号、像鸡嘴,应该唱得短又脆;把重音号比喻成箭头:重音号,像箭头,时间唱足音饱满;把延长号比喻成眼睛上面加眉毛;把连音号比喻成相同音上搭座桥;把渐强号比喻成喇叭,左边小来右边大;把渐弱号比喻成宝剑,右边小来左边大;把休止符。比作“某某同学没赶上车”,要给他留座位(即空出与音符相应的时值)。也可以将一些音乐符号组成“鸟”,让学生辨认。通过上述方法,既交待了这些音乐符号的作用、又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知识概念的理解。
【中图分类号】G623.71
一.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原则
音乐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与语言类学科相比,音乐学科更重视学生的个人兴趣。同时,它还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实践以及长久的训练。首先,音乐学科通过更加直白且明确的方法表达个人情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置身于不同音乐曲目所提供的场景之中,真实感受其所表达的感情。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音乐的魅力。这种方式只是学生个人的感官感受,非专业音乐欣赏者亦可以做到。然而音乐教学则是通过理论教授学生怎样更好的体会音乐的美妙,以及怎样从一个专业的角度评价不同音乐。由此可见,理论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是学生的相关实践。音乐教学的实践性极强,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相关情感。学生通过自主创作以及练习相关音乐技巧,从而可以更好的体会乐曲炫技之处。
二.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具体教学措施
(一)合理导入教学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音乐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个人的投入度有着一定的要求,这就更突出了音乐教学中教学导入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更加注重张扬个性,对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兴趣更大,然而理论教学毕竟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因而出现了众多学生对音乐非常感兴趣却不愿意上音乐课的现象。初中学生由于学业的压力等原因,在音乐课上的积极性远不及小学生来得浓厚。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注重运用有吸引力的手段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上音乐课,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合理导入教学就是指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更快的进入教学情境之中。
首先,可以利用传统的教学导入方式,例如讲故事以及成语典故等方式。故事有一定的曲折性,好的故事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吸引力。学生可以跟随音乐故事的情节,走入故事中感受故事主人公的心情,从而更好地对相关音乐更加感兴趣。而成语典故则包含了一定的故事性以及相关传说等,更是传达了先人为人处世的道理等。向学生讲述成语故事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作用。同时,很多成语故事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常听的,教师讲述其中的典故更加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还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法导入引领学生更好地进入音乐课堂。初中生毕竟具有一半儿童爱玩的天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视之如猛虎,而应该正视它。只有这样才可以看到其本质,并进行合理利用。教师可以利用一些音乐小游戏培养学整理生的乐感,增加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加主动的进行音乐学习。同时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利用当前的先进技术进行导入教学。
(二)运用对比教学
对比教学是教师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所谓对比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将两件事物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区分。这种方法很好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表达个人见解的能力。音乐的对比教学法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法教授学生从各种对比因素分析音乐。不同音乐在音乐家的创作、演奏以及相关技巧方面也存在极大的不同。因此教师首先,可以将同一音乐作品的不同演绎形式进行对比。尤其是经典作品常常会被后人进行改编或者运用不同的乐器予以演绎。然而,为什么要这样改编,改编之后的作品与前人的作品相比有什么有点与不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些不同的方面以及各种角度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新的结论。
三、结合学生心理开展教学
1.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心理。中学时代是从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在身心的发展方面,是一个充满矛盾很不稳定的时期。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心理学指出:在情绪和兴趣以及理解会对人类的活动有很大地影响,精神快乐,情绪舒畅,认知效果好,学习兴趣会积极、学习效果会更强。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在音乐教学中,学生通过"感觉""理解""实践"等学习音乐,把激发学生兴趣放在首位。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就会越来越强,学习效果更好。
“让孩子自己去做”应该成为音乐教育极为重要的一条原则。让孩子在亲自参加的动作,聆听、语言、表演、奏乐、创造等大量的活动中,直接去感受音乐,把他们的音乐潜能充分地发掘出来,并逐步引导向更高级的程度。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爱护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完成音乐教学大纲所赋予的教学任务的关键,是基础教育者的首要任务。而学生的兴趣和欲望来自于教师严谨而周密的教学构思。尤其是精心设计好“开头”、“衔接”和“结尾”这三个环节,让学生像欣赏一首旋律优美的乐曲,观看一部引人入胜的影视片那样津津有味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更能使课堂教学具有“磁性效应”。
一、开头新颖,引学生投入音乐氛围
音乐它的独特魅力让孩子对音乐的学习有着非常好的开始,学生往往会把每周一节的音乐课视为“一周最美好的时光”。但要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的教法呆板,一成不变,索然无味,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作为教师应当在上课之前严格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目的任务,将难点、重点、主导思想、作品风格、音乐知识等,形象而生动地导入课的主体中去,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每堂课都有“新鲜”感,让学生跟随老师的教学情境积极参与到课堂实践之中,只有这样学生的兴趣、欲望才能“长盛不衰”如:初中音乐课《七子之歌 ―澳门》,老师播放录像:澳门政权回归仪式,老师就可以设定教学情境:“澳门离开祖国母亲已有四百多年了,多么漫长的岁月呀,请听听澳门的心声。”由此激发学生们的情感,由《七子之歌―澳门》的离别之情,让学生畅所欲言谈一谈生活中离别的感受和相聚的心情,组织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设计各种表达方式和演唱方案,以小组为单位,组长组织活动,给所有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又能让学生参与互评,有益于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参与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过程注重衔接,把学生带入音乐世界
在音乐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很会模仿教师的言谈举止,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将影响到学生,由此可见,教师在课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说音乐的课堂是一个舞台,那么老师就是这个舞台的灵魂,学生就是舞台中的表演者。所以,课堂教学之中,老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教学环节之间,要注意新旧知识之间衔接巧妙,确保课堂教学流利顺畅。教师仔细分析教材,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各环节自如地过渡,课堂教学便能保持整体性。如,在学习自然小调时,可先复习自然大调的歌曲和音阶,当学生唱自然小调音阶时就会发现与自然大调的关系,然后把两调的音阶进行板书对照,从中发现主音各异,半音位置移位有不同之处,用两调所谱写的歌曲情调也有所不同。这样的衔接,既自然又简洁。学生接受也不难。
(2)要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可以通过讲故事,增设情景感染学生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并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实践。在各课时、各环节的教学中,应该多注重学生的音乐实践,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比如,在小学阶段,除了唱游,讨论、歌表演之外,还安排了“听听我创造的声音”、“用声音编织的故事”、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音乐探宝、模仿填词、我的“音乐网页”等。而在中学阶段可以多安排配乐诗朗诵。记录歌词、学习竖笛、画旋律线、思考讨论、歌乐配舞、写诗配音乐、参与音乐擂台竞赛、自己组织新年音乐会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中小学生在这些实践中,锻炼实践能力,培养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作为一门音乐文化教育和艺术修养课程,《音乐鉴赏》对于培养大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人格全面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音乐的方法、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能够为他们增强对音乐的见解、享受音乐和创造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音乐鉴赏》的教学工作需要教师以正确的教育理念与科学的教学方法为指导,在结合音乐审美性、人文性和多元化等特性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把握音乐和理解音乐的能力,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文章拟从音乐审美旨趣的角度浅谈音乐鉴赏的教学方法。
一、引导学生多听音乐,广泛了解各种音乐知识
从某种意义上说,音乐是不能“教”的,音乐的不确定性和非语言性决定了其教学机制主要不是依靠讲授进行的,而是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有参与其中的感受,这样才能唤起他们对音乐特有的兴趣。起初可能只是一种懵懂的感觉,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听,便会逐渐感受到音乐的特点和意义,比如节奏、节拍、旋律、风格以及乐感。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不断扩大自己的欣赏面,提高耳朵的感知能力。
学生要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还要学习和了解有关的音乐理论及背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地理解一些大型的交响乐、协奏曲、歌剧等更高难度的音乐。因此,对于普通的大学生来说,既要掌握一些基础理论,比如音乐的节奏、韵律、曲式,同时还要对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包括作曲家生平、时代背景、音乐风格、流派等有所了解,这是欣赏一部作品必需的准备工作。
二、强调审美核心,注重感受和鉴赏
教授音乐的根本宗旨便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开授音乐鉴赏课的基本价值就是让学生在听音乐和创造音乐的基础上,充分感受风格各异的音乐中的音响形式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在理解旋律的同时为音乐所表达的内涵所吸引,找到与音乐在情感方面的契合点,从而放松身心、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所以,除了“听”之外,还要有“赏”。“赏”也是学习过程当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创新授课形式和手段来激发学生听与赏的兴趣,培养他们独立鉴赏音乐的习惯,鼓励学生多渠道地学习音乐知识、积累音乐经验,鼓励学生独立而多角度地感受音乐并形成自己的见解,以提高学生在音乐创作等各方面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
三、轻难度重创造,轻讲解重实践
《音乐鉴赏》课的最大优势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想像力和思维能力。“轻难度重创造,轻讲解重实践”,指在课堂上开展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紧紧围绕学生并坚持师生互动,将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及其对音乐的感受放在重要位置,统一于“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这一要求之中。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表现自己感受到的一切,并从中受到艺术的感染。比如,当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典雅古朴的旋律响起时,教师可借助形象的描述、生动的语言,引导和启发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丰富的想像力,让学生置身于如诗如画般的意境中。
四、重视中外各民族音乐,发挥音乐文化的教育作用
中华民族有着十分丰富而又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许多民族音乐作品都包含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广泛地欣赏各种类型的音乐与舞蹈、影视、戏曲等多种类型艺术,强调多种艺术的结合,既可以增进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和喜爱,又可以让学生开阔视野,比较和鉴赏多种艺术作品的精华,感受祖国文化,增强爱国热情。比如,在教授阿炳的《二泉映月》时,首先让学生聆听音乐的节奏,在感受到委婉、跌宕起伏的意境之后,再把阿炳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凄惨的身世介绍给学生,再现阿炳对社会环境的不满和反抗情绪,将阿炳内心世界的悲愤与痛苦展现在学生眼前,把我国民族乐器独特的表现力介绍给学生,升华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情怀。
当代大学生中很多都“听不懂”西方古典音乐,除了对音乐语言及其表现形式等知识较为匮乏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西方音乐的背景缺少了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世界名曲,并辅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提示和解说,开阔学生视野。
总之,作为一门以“听”与“赏”为基础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的艺术课程,《音乐鉴赏》课程既需要教师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用良好的艺术气质去感染和引导学生,又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把抽象的音乐转化为具体而形象的感受;同时也要从各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素质。
《论语》中说:“知之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经典名言充分表达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既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也是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生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但是,兴趣不是先天的,而是需要培养的。首先,要让学生明白音乐与其他学科的交融促进作用。学习英语之初,如果先让孩子学习《字母歌》,一定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诗歌鉴赏中,配乐朗诵诗比单纯的诗歌更能让人感兴趣;五线谱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革命题材的歌曲可以让学生更多地感受当时的历史文化。可见,音乐对于开启智力、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作用巨大。其次,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运用实物展示和实物演奏,让学生真切感受,调动学生兴趣;把传统与流行结合起来,在讲京剧单元时,流行歌曲《说唱脸谱》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把文字转化成音乐,在讲“和声”时,播放“水木年华”“黑鸭子”组合的合唱部分,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再次,开展多种课外活动,如组织音乐兴趣小组、举办音乐晚会、组织观看欣赏经典音乐电影等。这些方法都可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给学生音乐学习插上快乐的翅膀。
二、注重情感体验
音乐教学的一个核心目标就是帮助学生体验丰富的情感。音乐是时间艺术和情感艺术的结合体,情感蕴含在音乐的流淌中,在时光流淌中情感慢慢地释放。学生欣赏音乐作品时,就要仔细感受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欣赏音乐时与作品中的情感发生碰撞,实现心与心的交汇,情与情的交融,让音乐在每个听众的脑海中奔腾涌动,让乐曲与学生的内心产生共鸣。作为教师,要善于倾听、感受、思考、积累,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每节音乐课的时间是短暂的,但却是教师多年执教经验的浓缩和审美心理的积淀。教师要通过对学生的简短提示,迅速把学生带入音乐所展现的情感世界。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自己的审美感受对学生娓娓道来,学生也可以互相交流审美体验或对教师倾诉。教学过程就是师生共同的情感体验过程,而音乐赏析,可以成为学生终生难以忘怀的记忆。作为教师,要灵活组织音乐作品进行教学,以适应学生的审美心理和对各类音乐知识的要求。在选取音乐作品时,在兼顾教材的基础上,要尽可能生活化,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步接受程度较高的传统音乐、流行音乐,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感。
三、扩展教学内容
音乐教学向外拓展的天地十分广阔,既包括舞蹈、歌唱、创作、戏剧表演等学科的扩展,也包括向其他学科扩展。实践表明,音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在工作、生活时,播放美妙动听的音乐,可振奋人的精神,提高工作效率。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利用音乐,一些节奏感强的音乐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大脑兴奋程度,带来正面积极的刺激,为学习和生活提供正能量。此外,音乐也可调节身体和大脑状态,这对部分学习压力大、生活单一的学生意义重大。在学习前后或学习中听一听音乐,可以使人神清气爽,头脑清醒,全身放松,有利于恢复良好的学习生活状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音乐知识,凡是学生喜欢的音乐知识,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只要能符合音乐教材的基本要求,学生都是可以学习的。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师生间、同学间的交流学习,都有助于学生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从而扩展教学内容,收获更多音乐方面的知识。
四、提供适宜环境
现代高中生,个性比较突出,思维比较灵活,探索欲和好奇心强烈,特别喜欢流行音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发表自己对流行音乐的看法,引导学生讨论一些热点问题,如很多学生喜爱周杰伦、李宇春、陈奕迅等歌手的音乐,你为什么喜欢?这样的问题往往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引发学生热烈的讨论。在学生探讨后,教师要趁机跟学生讲一讲流行音乐产生、发展的历程,点明精华与糟粕,给学生正确的指引。教师还可以将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对比来讲,让学生感受到不同音乐对心灵的震撼,引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在提高全体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那些特别爱好音乐、有音乐特长的学生提供更好的个性发展空间,提供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发挥其音乐潜能并获得成功体验。
抽象艺术是一种独立的美术表现形式。作为中学生来说,逻辑思维发展并不完全成熟,容易受到具象思维的影响,从而难以从正确的角度去理解并欣赏抽象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扩展艺术认知,锻炼对抽象事件、事务的学习和理解能力。作为美术教师,对于抽象艺术不仅要讲,还要讲透、讲通,在课中利用音乐和美术之间相融相通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习抽象艺术,摆脱单一的审美感知模式,理解和欣赏抽象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本文想要探索并尝试解决的问题。抽象艺术包括很多的艺术领域、抽象雕塑、抽象装置、音乐、抽象诗歌、抽象摄影、建筑、抽象舞蹈等。但在很多时候,抽象艺术的概念主要指的就是抽象画,也正是我们要来讨论的。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问题所在
讲新课就必然要讲新知,讲新知就会涉及要讲概念。在美术中的抽象,最初只是对具象的概括和提炼,使得画面消解了具体的轮廓和细节,变得具有高度象征性。教师常以毕加索的《牛》和蒙德里安的《树》的演变过程来理解抽象概念,然后上图片,各种门派、各种主义讲到半抽象、全抽象、热抽象、冷抽象等等。此方法本没有什么不妥,但课堂缺乏生动性,教师喜欢针对抽象演化的过程和作品最后呈现的构图效果大讲特讲,部分受过专业训练,有美术基础的学生容易参与其中,但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却难以被调动,教学效果往往打了折扣。有的学生理解了抽象艺术的概念,但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又望而却步。所以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打开新的思路迫在眉睫。
二、摈弃旧观念,重寻新突破
抽象画作品中不描绘、不表现现实世界的客观形象,也不反映现实生活;其次,没有绘画主题,无逻辑故事和理性诠释,既不表达思想也不传递个人情绪;第三,纯粹由颜色、点、线、面、肌理、构成、组合的视觉形式。这是网络百科对抽象作品内涵的解释。但有的老师过于现实,死板的理解此概念,固执地认为抽象作品不能和情感传递联系起来。不用举例太多,以人美版八年级上美术教材第四课《用色彩表达情感》为例,教材中所展示的和引导的正是利用色彩元素和抽象画的形式去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艺术发展史上,各艺术门类之间也既有其独立性与区别,有其相互联系和融洽。抽象绘画能够传递情感,音乐也能传递情感,如此一来,我们便找到了音乐与美术同为艺术形式的共通点所在。著名抽象绘画鼻祖,康定斯基创作“构图”“即兴”“抒情”几幅作品时,正是在音乐的灵感中完成的,也从而诞生世界上第一幅架上抽象画。
(下转73页)
(上接71页)
三、借助多媒体立体化教学
正所谓“学乎其上,得乎其中”,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应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广博的信息容量、多媒体技术绚烂多彩的表现形式,融鉴赏、讲授、示范为一体,声画同步,图文并茂,为学生开拓一个更加生动、广阔、立体的美术课堂。美术课常见的多媒体运用无非是看“图片”“视频”和“文字”,本课的设置中还将听“音乐”作为主要教学手段,增加了直观感觉,丰富了感受体验。
四、课例分析
以人美版八年级上美术教材第四课《用色彩表达情感》为例。学生首先通过观察作品、讨论特点、对比总结的方法归纳出抽象绘画作品的含义和概念。然后提问:“还有哪些艺术形式也是表现的抽象作品?”学生发言或得出“音乐也是抽象的”的结论。其次,播放一些不同效果的音乐,请学生闭眼欣赏,结束后发言说说感受,学生多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接着,将每一段音乐搭配的抽象作品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同样情感体验从美术和音乐不同形式展现的效果。随后,再次播放另外的音乐,要求学生在脑中用色彩和点线面的形式构思出音乐所传递的画面,要求学生发言描述并做好记录。最后,学生根据自己所思所想完成抽象绘画作品。
抽象艺术的教学难度高,想要将其讲通、讲透,还需在选择图片、音乐资料过程中仔细推敲,做好充分备课。文中所述的方法在实践中虽有一定效果,但远非尽善尽美。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才能增强教学效果,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操。
【参考文献】
[1] 康定斯基. 艺术中的精神[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2] 康定斯基. 康定斯基论点线面[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引言
新课改要求初中教学能够摒弃以往陈旧传统的教学方式,转而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经过新课改洗礼的音乐教学也一改以往沉闷的教学氛围,呈现出多元化、深层次的特点。音乐不仅是人们表达情感和思绪最好的方式,同时成功的音乐还可以净化听众的心灵。因此初中音乐教学要深刻抓住这一特点,通过音乐课让学生感受音乐本身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审美与鉴赏能力。另外中学音乐教材挑选不仅包含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审美特征,音乐教师要深刻意识到这一点,争取通过音乐教学达到新课标对初中音乐教学的要求。
2.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人们经常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眼睛”。一切美好的因素只有经过人的审美心理的相互作用才能被人感知。可见审美在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初中生是国家新生的希望,新课标要求初中教育要能够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出发,帮助学生建立审美观和价值观。而音乐教学就是审美教学的重要通道,纵观整个音乐教学过程可以发现中学音乐教材中的审美特征无处不在,无论是歌曲的演唱舞蹈动作在举手头投足之间表现的优雅无不突出了“审美”主题。若教学者能够充分利用音乐教材,采用正确的音乐教学方式,利用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如何利用音乐教学来进行审美教育?采用审美教学方法才能够吸引住学生,让其愿意真正的去学习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美?
笔者以为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初中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3.中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方法
认识到中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就要利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将审美教育付诸实践。通过研究方法,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能够快速有效的实现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3.1 引起学生对审美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展审美教育的第一步就是引起学生对审美的注意力并激发其对审美的兴趣。网络的流行让很多初中生在接触初中音乐课程之前就形成了自己的审美观,且其审美观主要是针对流行类音乐。由于教师和学生属于两个不同群体,因此音乐教师与学生存在审美差异很正常。要想缩小这种差异性,音乐教学在授课之初应当积极了解学生的音乐审美,并结合学生的审美需求来合理安排音乐课堂,让学生能够在接受音乐课程之初就对音乐这门课程引起充分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够和学生融成一片,为日后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音乐欣赏的敏锐度打下基础。
3.2 增强学生的音乐体验,让学生的音乐教学中获得美的体验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不是靠教师的口口相授,而是学生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体会。因此要想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接受良好的审美教育,就应当引导学生自己去感受音乐的美,在美的体验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观。当然虽然音乐教学并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授方式,教师在音乐课中还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也起着很大的作用。而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中获得真正的愉悦和良好心境,才能保证初中音乐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3 加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初中音乐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的审美基础上展开的,要想让学生进一步提高审美能力,教师应当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利用理性思维对课堂中的音乐作品进行认识和评价,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艺术的组成及形式结构,还要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技术理论知识,通过这种方面的同步学习让学生的了解音乐的同时对如何欣赏和评价音乐有一定的认识。长此以往的不断积累和学习,学生的审美能力一定能够得到发展。
4.结语
美随处可见,音乐仅仅是美的一种表现形式。初中的音乐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欣赏音乐,发现音乐中的美,还要通过音乐审美切实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从而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笔者相信中学教师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教学方法就能够将学生引入音乐的魅力天地,就能够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培养了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我们在掌握和理解传播学的过程之中应该把握传播学的特点,从这个方面对传播学进行理解:首先,传播学中的“传播”主要针对的是精神层面的信息传播,与我们普通的物质内容没有联系;其次,传播包括传播者、信息、媒介和受众,这些要素正是教学所要研究的内容;最后,我们应该明白在传播的过程之中应该注重传播的有效性,只有改善传播活动的环境才能促进传播过程的有效进行。
(二)大学音乐教学
大学音乐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密切有效的配合才能促进使教学过程顺利的实现。音乐教学与一般的学科教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因为音乐教学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音乐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音乐学生提高自己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之中,充分的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更好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三)传播学与音乐教学之间的关系
众所周知,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知识与理念的传播过程,因此我们说传播学对于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在传播视角之下,我们应该积极开拓相关的教学方式,应用传播学实现大学音乐教学过程的不断提升与改变,促进大学音乐教学方式的有效性。
二、传播视角下的大学音乐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
(一)传播视角下的大学音乐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对于大学音乐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与意义,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的改革在不断的推进,大学音乐教学理念也在逐步的进行改变与提升。现代音乐理念要求在教学过程之中要做到不断的创新,尤其是在传播视角下,信息时代已经走入了我们的生活与学习,已经深刻的改变了现代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正是在这种条件的影响之下,要求我们必须充分的利用传播视角及时更新大学音乐教学理念,让大学音乐教学理念与传播学进行有效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大学音乐教学理念的与时俱进,才能不断的推进大学音乐教学理念的创新与发展。
(二)传播视角下的大学音乐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中最有价值的就是教学内容,这是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最为注重的方面。大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也是这样,也应该对教学内容予以充分的重视。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之下,我们进行教育教学过程之中,更多注重的是课本知识的讲授,缺乏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置与安排。但是在传播视角下,可以促进教学内容的进一步优化。在传播视角下应该实现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实现音乐教学内容与现代音乐发展的有效融合;其次,在教学过程之中应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现代音乐教学过程之中;最后,应该注重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传播手段,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化,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传播视角下的大学音乐教学方法
内容的改变必然促进方法的创新,所以在传播视角下的大学音乐教学方法应该得到不断的丰富。善于创设音乐教学的环境,能够利用各种乐器、多媒体手段等让学生进行情境,有条件还可以带学生走入真实的大自然中,体会音乐的美。在课内教学中要利用好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比如课件、视频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切实感觉到音乐对生活的重要性。教师要勇于借鉴和创新,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凡是能够对学生产生有利结果的方法都可以尝试和利用。
(四)传播视角下的大学音乐教学过程
实现大学音乐教学方式有效性实施必须充分的重视教学过程,与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不同,在传播视角下,我们应该对大学音乐教学的教学过程进行系统的设计与规范,实现大学音乐教学过程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促进大学音乐教学方式的有效实施。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之中,应该与传播学进行有效的结合,因为音乐教学过程本身就是通过一定的媒介实现音乐信息与音乐符号的传播,也就是说音乐教学过程之中本身就蕴含着传播过程。因此,在大学音乐教学过程之中植入传播学就显的尤为自然,可以更好的促进现代大学音乐教学过程的进步与发展。在传播视角之下,我们应该注重教学过程之中与学生的互动和学生与媒体之间的互动,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实现大学音乐教学过程的优化,让学生通过媒介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在传播媒体的帮助之下实现大学音乐教学过程的记录与传承,让教学过程变的更加生动活泼。
一、器乐教学和音乐情感的内在联系
1.音乐情感概述。所谓音乐情感,是指人对音乐所产生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情感培养十分重要,器乐教学中也不例外。通常来说,器乐教学中的音乐情感可以划分为审美情感和学习情感两大类,前者主要是指学生对器乐的认知和理解,只有具备一定器乐认知基础和鉴赏能力,才能形成相应的审美情感,否则反而会认为器乐是无端的噪音。而学习情感则主要指学生对学习器乐的态度和理解,是决定学生能否学好器乐的关键因素。2.音乐情感是器乐教学的主导和基础。声音与表演都只是音乐艺术的外在形式,从本质上来说,音乐艺术是情感的艺术,是以情感表达为核心的艺术形式。因此,对器乐教学来说,占据主导地位的不是器乐知识教授和演奏技巧传授,而是音乐情感的培养。音乐情感是器乐教学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的重要内容,在缺乏良好音乐情感的情况下,学生可能会丧失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可能难以理解音乐艺术的深刻内涵和意义,从而导致教学活动难以正常展开。因此,以音乐情感驱动学生来进行器乐学习,是当前器乐教学活动中受到普遍认可的基本方式。3.器乐教学和审美情感的关系。顾名思义,审美情感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情感,是建立在人类对音乐的认知、理解基础上而形成的情感。不同的审美情感,决定了人类对同一音乐的不同感受。例如同一首钢琴曲,部分人对其旋律、节拍和表达的情感有着深刻认知和理解,从而能够与之形成情感共鸣,进而愿意深入了解该钢琴曲。然而,由于审美情感的不同,有部分人可能不喜欢该钢琴曲的节拍与速度,从而无法欣赏该钢琴曲的表现形式。进一步而言,对该钢琴曲要表达的情感认知不足,或者不认同其要表达的情感,则会使人无法与之形成情感上的共鸣,更遑论深层次的审美。因此在器乐教学中,审美情感的培养十分有必要,让学生养成正确、合理、丰富的审美情感,可以帮助其充分理解器乐演奏的表现形式和情感表达,从而强化其与器乐之间的情感联系,使其能够更加简单、高效地进行学习。4.器乐教学和学习情感的关系。学习情感主要是指学生在器乐教学过程中与学习相关的情感,诸如学习兴趣、态度甚至师生关系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审美情感是决定器乐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而学习情感则是影响器乐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简单来说,学习情感可以看作学生对学习这一活动或过程的情感,只有在良好的情感驱动下,学生才有可能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否则,学生可能会对器乐教学活动产生负面情绪,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阻碍器乐教学的正常进行。学习情感又可以广泛地划分为意志、气质和态度三方面。其中意志情感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意志力,是关乎学生能否排除困难、坚持学习的关键。而气质情感则更多地与学生自身状态相挂钩,譬如部分学生更加安静,而部分学生更加活泼,那么他们在器乐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也将截然不同。至于态度情感则是指学生对器乐教学相关内容的态度,包括对教师的印象、学习器乐的动机等,如果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必然会导致器乐教学活动难以正常进行。
二、器乐教学中音乐情感培养方法探析
1.教师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情感。在器乐教学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尤其是教师的言传身教往往是学生模仿、借鉴的主要内容。因此,教师需要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情感,进而为音乐情感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传递相关的音乐情感。例如:在讲解钢琴演变历史时,教师可以将自己对钢琴的个人情感融入知识讲解之中,向学生充分展示自身对钢琴的热爱之情,同时融入一些自己对钢琴演奏的看法。这样一来,学生在耳濡目染下也会对钢琴及钢琴演奏产生类似于喜爱的情感,有利于音乐情感的培养。2.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注重情感培养。在器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加以应用,从而充分强化学生与音乐之间的情感联系。其中,情感体验法是最简单也最为有效的方法,值得各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应用。所谓情感体验,就是直接通过器乐演奏来让学生体验其中的情感,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第一感觉对器乐演奏做出理解。例如:在课程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先让学生听一段《F大调大圆舞曲》,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知识等对此进行分析和理解,同时让学生体验这段钢琴曲中蕴含的情感。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再对其中的旋律、节奏、节拍等进行深入讲解,并对其要表达的情感进行简单分析,从而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强化学生审美情感。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对该钢琴曲的演奏技巧进行详细讲解和演示,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进行简单演奏,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情感的培养。3.融合演奏技巧与音乐情感。虽说音乐情感是器乐教学的重要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演奏技巧就不重要。事实上,不管是演奏技巧,还是音乐情感,都是器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且二者均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因此,在器乐教学中,教师必须将演奏技巧传授和音乐情感培养加以深度融合,使二者成为统一的整体。只有这样,演奏技巧的传授与音乐情感的培养才能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为器乐教学的质量及效率提供有效保障。4.审美情感的培养。培养审美情感自然需要从审美入手,而且应当做到循序渐进。审美是建立在理解和一定知识层面上的,因此教师需要先从器乐演奏的基础入手来对学生的审美情感加以培养。只有在学生充分掌握了器乐演奏的基础技巧后,其才有可能透过形式去感悟音乐艺术的本质。否则就像空中楼阁一样,过于虚幻。换句话说,器乐演奏的审美情感是以理论知识和实践演奏为重要基础的,脱离了这两点来体验音乐的情感,很容易被个人的主观意识所误导,就像不同的听众在听器乐演奏作品时,往往是以自身喜好和意识进行评判。在学生具备了基础知识和技巧的审美能力后,教师再致力于引导学生体验器乐演奏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以自身所学来对音乐作品的情感进行体验式、理论式、实践式的全方位感受,从而准确感受音乐作品情感。5.学习情感的培养。在器乐教学中,学习情感的培养往往需要从多个方面同时展开,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学习态度,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其中,最为关键的在于态度、意志和气质三面。所谓态度就是引导学生形成对器乐教学的良好态度,让学生能够认真、积极地进行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尽量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出发,以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内容等展开教学,避免学生产生厌烦等负面情绪。而从意志的角度来看,教师需要合理控制器乐的学习难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来达成相应目标,但也要避免难度过大使学生萌生厌学情绪。而气质则重在因材施教,不同气质的学生在学习器乐演奏时表现出来的特征、状态皆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让学生能够在适合的方式下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强化学生对器乐学习的情感联系。总之,在器乐教学中,音乐情感的培养十分重要,其与演奏技巧的传授一样,是器乐教学不可或缺的基础部分。与此同时,音乐情感和演奏技巧二者更是统一的整体,只有二者相互促进,共同作用,才能确保器乐教学的有效展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对音乐情感的培养加以高度重视,需要以身作则、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音乐情感培养和演奏技巧传授相融合。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审美情感及学习情感加以重点培养,从而有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情感。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A-
0119-02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是文字,二是数字,三是音符。”由此可见音乐的重要性。音乐教学能够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从而启迪学生的智慧,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实现其艺术素质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进步。教师要寻找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一、找准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欣赏和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目标是课堂的灵魂,教师的目标意识是确保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教师要想在课堂上有限的40分钟内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准备充足,在备课中设计清晰而周密的教学环节。首先,教师要在深入理解乐曲背景和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和欣赏乐曲的重点。其次,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设计具体而丰富的课堂活动。如《爱唱什么歌》是律动、情节表现和情绪体验的主题歌曲。要培养学生在歌曲中的模唱和表演能力,教师就要对动物模仿表演形式进行课前探究,在课堂上通过唱、跳、弹等表演方式让学生领悟歌曲的主题思想。当然,教学方法不能每一节课都使用,教师要注重创新教学方法,增加一些新鲜、有趣的情节和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
二、注重聆听欣赏,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小学生善于模仿,想象力也很丰富。在音乐课上,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由模仿和想象而来的创造力,还要注重让学生聆听音乐,引导学生聆听歌曲中蕴涵的情感。比如欣赏《森吉德玛》的主题音乐时,要让学生体验音乐由于速度的改变而形成音乐性格的变化,教师可首先介绍“森吉德玛”的故事,为课堂营造欣赏音乐的浓厚氛围,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然后通过课件播放音乐,可以反复播放《森吉德玛》的主题音乐,先慢速,再快速,让学生从听辨、体验音乐中感受音乐速度变化带来的美感。在多次倾听后,教师提问学生:“音乐的的旋律是不是相同的?”学生回答“不相同”。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两段音乐中的不同形象,想象第一次慢速和第二次快速音乐中所描绘的画面是什么。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想象出第一幅描绘美丽辽阔大草原的景象;第二幅表现蒙古族人民欢天喜地、载歌载舞过着幸福美满生活的画面。由此,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培养,教学顺利达成了预定目标。
三、游戏和教学相融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率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小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由于小学生都比较贪玩,教师可以采用游戏和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游戏和教学相融合,就是教师在课堂中播放音乐引导学生做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良好的歌唱习惯。比如在《折纸船》歌曲的教唱中,教师首先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说说台湾在中国地图上的什么位置,与大陆的距离大概有多远,台湾著名的山水、地名有哪些。教师接着简单讲解我国的历史,让学生体会几十年来大陆与台湾人民的深厚同胞之情,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师导入课题:“台湾人民非常想来祖国大陆看看,但两地被海水阻隔,就让我们折只小船去接他们!”教学通过语言过渡揭示了课题。教师再播放两遍《折纸船》音乐让学生聆听欣赏,熟悉歌曲。教师边用纸折纸船,边演唱歌曲,使学生领略歌曲热情、欢快地风格特点,体会歌曲饱含的深情。在接下来的游戏环节中,学生在《折纸船》的音乐中也用纸折小船,学生手拿着纸船,满怀着迎接台湾小朋友的愉快心情,随着音乐节奏律动,感受歌曲的意境和情绪。
在音乐和游戏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而非操控者。教学以讲故事的方式导入,一开始播放音乐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然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在不知不觉中融入教学主题中,达到提升音乐教学的效果。
四、动和说相结合,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瑞士著名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人对音乐的情绪体验及人对自身情绪体验的认识、反映都是通过自己的身体和动作来进行的。”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喜欢动和说的特点,选择一些能够结合形体表现的音乐作品,例如《木偶的步态舞》《颂祖国》等歌曲让学生欣赏。学生随着音乐用手打拍子、用脚踏节奏,甚至通过一些自由的舞蹈动作来表现音乐情绪,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而且音乐主题也能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教师还要及时引导学生说出听音乐产生的情感,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心灵和音乐融为一体。例如在教学《采茶舞曲》时,教师让学生听着音乐看风景,想象歌曲中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画面。学生根据音乐节拍拍手,体现了欢乐的情绪,以歌唱表达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所得,并用生动的语言把自己的形象思维展现出来,加深了学生对乐曲的感受和记忆。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音乐鉴赏教学就是让学生聆听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从而让学生们独自感悟音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由老师带领,来培养独特的“音乐感受力”。这是小学生音乐鉴赏要达到的目标。要达成这种目标,相关的音乐知识基础是必不可少的。如今大多数学校的音乐学习状况并不理想,老师只注重学生是否具有创造力和对乐理知识是否了解,但是却忽视了学生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的培?B,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也很少有鉴赏评价的机会,学生对于音乐作品只能做到简单的了解,并不能体会到音乐作品的核心主题以及它想表达的情感。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新知识最大的动力源泉”,教师在课堂中可以设定一个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在小学音乐鉴赏的过程中,应该由简入繁,由浅入深,让学生容易接受欣赏内容,小学生的音乐赏析水平尚浅,也许学生不能理解到很深的层次,但只要对音乐表达出的意境说出自己的感觉即可。学校和教师应该加大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是极其重要的,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评价能力。
二、开放式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