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股权投资与债券投资大全11篇

时间:2023-06-30 16:01:3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股权投资与债券投资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股权投资与债券投资

篇(1)

一、债券基金类型分析

目前市场上的债券基金分为3大类:

1. 打新股+债券,这是目前市场上最为火爆的债券基金品种。该类基金80%以上仓位投资债券,另外还参加一级市场新股申购,权益类资产的最高比例不超过20%.根据我们的测算,2007年一年打新股的累计收益可以达到20%,这将给债券型基金提供4%的收益,而如果再考虑可转债带来的10%的收益,加上2007年债券投资收益比较低的客观环境因素,那么基金累计的收益率也可能达到19%左右。尽管这个收益率和同时期股票基金的收益率相比并没有很大的优势,但在2007年辉煌业绩的前提下,债券型基金的吸引力也就体现了出来。

2.可以在二级市场买卖股票+债券。此类债券基金,股票的比例一般超过20%,但低于50%,主要资产还是投资于债券,而且该类基金可以从二级市场买卖股票。这类基金更类似于混和型基金,由于股票仓位较大,股票的波动对其的影响也比较明显,从前几个季度的数据看,此类债券基金的净值增长率波动较大。由于近期股票市场下跌,该类基金近期净值的表现不如第一类基金。

3.纯债券基金,完全投资于债券市场,债券的风险比较小,但收益率也不高。过去的几个季度,由于债券市场的持续低迷,使得此类基金的规模逐步萎缩,目前市场上存量的此类基金也纷纷转型为可以打新股的债券基金。

二、债券基金仍是热点

我们认为债券基金将继续成为市场的热点。从债券市场未来的走势分析,由于美国次级债风波愈演愈烈,美国经济的下滑必然导致中国的出口回落,并影响到中国的经济有所减速,而与此同时通货膨胀压力持续上涨,使得本轮加息周期在上半年到顶。经济减速和加息周期到顶,再加上2008年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和名义有效汇率的上升将有助于国内通货膨胀压力的缓解。从产品上,随着公司债和企业债规模的扩大,高收益率的投资品种也不断涌现,债券市场将迎来非常好的投资机会。另外,我们认为随着大家对经济下滑的担忧,企业盈利能力很难持续维持这么高的增长,股票市场的波动将明显加大,但新股发行制度短期内还很难改变,二级市场的上市溢价短期内依然存在,因而今年打新的收益将依然可观。综合考虑,我们认为债券基金的收益较高,风险不大的特点短期内不会改变。

三、谨慎投资

当然,投资债券基金也需要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1.债券基金收益的大部分来自于新股发行的收益。一般债券基金如果是网下申购的股票,要持有3个月之后才可以卖出。如果是网上申购的股票,则可以上市当天卖出,因而新股发行的收益率和基金公司卖出股票的时点有很大的关系,这是投资者需要注意的地方。

2.投资债券基金之前,需要对其大类资产有清楚的了解。股票仓位占多少比例,债券占多少比例。

篇(2)

小企业长期投资主要指不满足短期投资条件的投资,即不准备在1年或长于1年的经营周期之内转变为现金的投资。小企业取得长期投资的目的在于持有而不在于出售,这是与短期投资的一个重要区别。小企业长期投资按其性质分为长期债券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长期债券投资,是指小企业购入的在1年内(不含1年)不能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债券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是指小企业准备长期持有(通常在1年以上)的权益性投资;其他长期投资是指除了上述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券投资以外的其他长期投资。小企业准则只对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券投资的核算作了具体规范。

二、长期债券投资的会计处理

小企业准则规定,长期债券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成本进行计量。实际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利息,不计入长期债券投资的成本。

例1:某小企业2011年1月5日,购入甲股份公司发行的3年期公司债券10张,面值10 000元,利率6%,按年付息。支付债券款99 000元。会计处理如下:

借:长期债券投资――成本 99 000

贷:银行存款99 000

小企业准则规定,长期债券投资在持有期间,按月计算的应收利息应当确认为投资收益。对于分期付息、一次还本的长期债券投资,按月计算的应收未收利息应当确认为应收利息,不增加长期债券投资的账面余额。

例2:

承接例1,按月计算利息如下:

月息=10 000×10×6%÷12=500(元)

借:应收利息500

贷:投资收益 500

年末,收到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6 000

贷:应收利息 5 500

投资收益 500

同时,小企业准则还规定,一次还本付息的长期债券投资,按月计算的应收未收利息应当增加长期债券投资的账面余额。

例3:某小企业2011年1月5日,购入甲股份公司发行的3年期公司债券10张,面值10 000元,利率6%,到期还本付息。支付债券款100 100元。会计处理如下:

(1)购买时

借:长期债券投资――成本100 100

贷:银行存款 100 100

(2)按月计算利息如下:

月息=10 000×10×6%÷12=500(元)

借:长期债券投资――应计利息500

贷:投资收益 500

小企业准则规定,“处置长期债券投资,实际取得价款与其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应当计入投资收益”。

例4:承接例2,该小企业因急需用款,于2012年12月初转让上述债券,收款106 500元,存入银行。会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106 500

贷:长期债券投资――面值 100 000

应收利息 5 500

投资收益 1 000

小企业因转让债券,产生的损失应计入“投资收益”账户的借方。

例5:承接例3,该小企业因急需用款,于2012年12月初转让上述债券,收款11 0 900元,存入银行。会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110 900

投资收益600

贷:长期债券投资――债券面值 100 000

――应计利息11 500

三、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

小企业准则要求,“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成本进行计量。实际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股利,不计入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例6:2011年2月28日,某小企业购买甲股份公司股票10 000股,价款5元/股(每股含0.2元现金股利),连同手续费等附带成本600元一并用支票付讫。会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 48 600

应收股利2 000

贷:银行存款50 600

收到股票现金股利时

借:银行存款2 000

贷:应收股利 2 000

小企业以非现金资产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所换出的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余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非现金资产为固定资产的,应当按照所换出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这里的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是指固定资产原价(成本)扣减累计折旧后的金额。

例7:2011年1月8日,某小企业用自有设备一台,原始价值100 000元,已计提折旧20 000元,换取乙股份公司股权,准备长期持有。会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80 000

累计折旧 20 000

贷:固定资产 100 000

当然,由于小企业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除了固定资产有备抵账户外,其余资产类均没有调整账户。所以,小企业的非现金资产账面余额一般就是该账户的余额。

例8:2011年1月19日,某小企业用专利权一项,账面余额为50 000元,原材料一批,实际成本为20 000元,材料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7%,换取丙股份公司股权20 000股。会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丙公司 73 400

贷:无形资产――专利权50 000

原材料2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 400

小企业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进行会计处理。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当按照应分得的金额确认为投资收益。

例9:接上例8,2012年2月5日,丙公司宣告上年亏损200万元,不分红不转赠。2013年2月16日,该小企业接到丙股份公司通告,上年公司盈利1 000万元,分配现金股利每股0.5元。会计处理如下:

借:应收股利 10 000

贷:投资收益10 000

收到时

借:银行存款 10 000

贷:应收股利10 000

小企业在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实际取得的价款与其成本之间的差额,应当计入投资收益。

例10:接上例9,该小企业于2013年11月6日转让上述股权,收银行存款90 000元。会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9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丙公司73 400

投资收益16 600

另外,小企业准则特别规定,小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减除可收回的金额后确认的无法收回的长期股权投资,可以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损失:

1.被投资方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被撤销,或者被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的;

2.被投资方财务状况严重恶化,累计发生巨额亏损,已连续停止经营3年以上,且无重新恢复经营改组计划的;

3.对被投资方不具有控制权,投资期限届满或者投资期限已超过10年,且被投资单位因连续3年经营亏损导致资不抵债的;

4.被投资方财务状况严重恶化,累计发生巨额亏损,已完成清算或清算期超过3年以上的;

5.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对于小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损失应当于实际发生时计入投资收益,同时冲减长期股权投资。

篇(3)

企业会计准则下,设置“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下设“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二级明细科目。小企业会计准则下,设置“长期债券投资”科目,下设“面值”、“溢折价”、“应计利息”、“应收利息”、“投资收益”二级明细科目。

企业会计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明细科目要按照选择的核算方法不同进行设置。在成本法下,按被投资单位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在权益法下,设置“成本”、“损益调整”、“其他权益变动”三个明细账户。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直接通过“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进行核算。

二、长期债券投资“大小准则”核算差异

(一)初始计量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中,企业购入的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等被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需按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和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之和作为初始金额确认。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小企业购入债券作为长期债券投资,应当按照购买价款和相关税费作为成本进行计量。

[例1]甲公司采用企业会计准则核算,2012年1月1日,以1100万元的价款购入Q公司发行的面值为1000万元的债券。其中包括已到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15万元,另支付相关费用8万元。该债券系当年1月1日发行,票面年利率为6%。期限为3年,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按年计提债券利息。(单位:万元,下同)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Q公司债券(成本) 1000

——Q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93

—— Q公司债券(应计利息) 15

贷:银行存款 1108

[例2]乙公司采用小企业会计准则核算,2012年1月1日用银行存款从证券市场上购入2011年12月31日发行的5年期债券,面值为10万元,票面利率为7%,每年4月5日支付上一年度的利息,到期日一次归还本金和最后一次利息。乙公司实际支付价款为100000元,假设不考虑支付相关手续费。

借:长期债券投资——面值 10

贷:银行存款 10

(二)后续计量不同 第一、确认利息收入的金额不同。企业会计准则中,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照摊余成本计量。需要说明的是,若按实际利率法计算的金融资产的各期利息收入或金融负债的各期利息费用,与按名义利率法计算的结果相差不大,可以直接用名义利率法进行核算。

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小企业长期债券投资在持有期间,后续计量的内容主要是计量应收利息和分摊长期债券投资的溢折价。利息收入的金额根据面值和票面利率计算得出,确认为投资收益。

[例3]2012年1月1日M公司发行了一批4年期债券,面值1000元,票面利率9%;F公司于同日按1050元的价格购入了150张,该债券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按年付息),按实际利率法计算各期利息收入。

首先,计算实际利率

(1000×150+1000×150×9%×4)×(P/F,i,4)=1050×150

利用插值法得i=6.7%

然后,编制会计分录

(1)2012年1月1日购入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 150000

——利息调整 7500

贷:银行存款 157500

(2)2012年12月31日计息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1000×150×9%)

13500

贷:投资收益(157500×6.7%) 10552.5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947.5

(3)2013年12月31日计息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1000×150×9%)

13500

贷:投资收益(168052.5×6.7%) 11259.52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240.48

(注1:168052.5=157500+13500-2947.5)

(4)2014年12月31日计息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1000×150×9%)

13500

贷:投资收益(179312.02×6.7%) 12013.91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486.09

(注2:179312.02=157500+13500-2947.5+13500-2240.48)

(5)2015年12月31日计息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1000×150×9%)

13500

贷:投资收益 12674.07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825.93

(注3:825.93=7500-2947.5-2240.48=1486.09)

(6)2016年1月1日到期收回

借:银行存款 204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 150000

——应计利息 54000

[例4]乙企业为一小企业,2013年1月1日用银行存款205万元购入丙公司债券(同期发行,5年期),面值200万元,票面利率6%,另支付交易费用1万元,该债券每月支付利息一次,最后一期偿还本金。

(1)2013年1月1日:

借:长期债券投资——面值(乙企业) 200

——溢折价 6

贷:银行存款 206

(2)持有期间每月末:

借:应收利息 1

贷:投资收益 1

借:投资收益 0.1

贷:长期股权投资——溢折价 0.1

(3)实际收到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 1

贷:应收利息 1

第二、减值损失处理不同。企业会计准则中,若债券持有期间发生减值,应计提减值准备,记入“资产减值损失”科目的借方和“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的贷方。如果以后期间计提的减值准备有收回来的可能性,应在原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按恢复的金额进行相反的会计处理。小企业会计准则中,长期债券投资的损失应当于实际发生时计入“营业外支出”科目借方,不需要考虑减值。

(三)长期债券投资的处置不同 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如果持有期间曾经计提减值,处置时应转出原计提的减值准备。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处置长期债券投资分长期债券到期之前出售和长期债券到期收回两种情况,核算中不存在减值问题。

三、长期股权投资“大小准则”核算差异

(一)核算方法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有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核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企业与被投资企业的关系。企业与被投资企业的关系可分为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和无重大影响、无控制四种。若企业与被投资企业之间是控制或无重大影响、无控制的关系时应采用成本法进行核算;若两个企业之间是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关系时应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与企业会计准则有所不同,不论其持股比例的大小,不需要考虑企业与对被投资企业之间的关系,只采用一种方法进行核算,即成本法。

(二)初始计量不同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分两种情况:①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②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如果属于同一控制,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的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如果属于非同一控制,购买方应当按照确定的企业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以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其成本。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例5]A、B两家公司同属于某公司的子公司。A公司于2012年5月1日以货币资金2800万元取得了B公司65%的股份。B公司2012年5月1日的所有者权益总额为5000万元。

A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该项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5000×65%=325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 3250

贷:银行存款 28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450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例6]C公司和D公司是两家完全独立的公司。C公司于2012年6月1日对D公司进行投资,以其投资的固定资产取得D公司60%的股份。该固定资产原值3000万元,已计提折旧70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100万元,投资日该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600万元。D公司2012年6月1日的所有者权益为4000万元。

C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该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为该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260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D公司 26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2200

营业外收入 400

对于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的核算,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和税法规定基本一致,但与企业会计准则存在差异。不需要区分同一控制或非同一控制的企业合并方式;投资的取得可通过支付现金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两种方式进行,对于换出资产的评估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应确认为当期损益。

[例7]2011年3月1日,E小企业购入某股份公司普通股股票100000股,每股价格8.5元(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0.5元),以银行存款支付。占该股份公司实际发行在外股数的5%,并准备长期持有,另支付相关费用2万元。

应收股利=100000×0.5=5(万元)

投资成本=100000×(8.5-0.5)+2 =82(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E公司 82

应收股利 5

贷:银行存款 87

(三)后续计量不同 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采用成本法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进行核算(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当按照分得的金额确认为投资收益)。

[例8]2013年5月20日,甲公司对某股份有限公司进行长期投资,购买其股票100000股,每股买价为8元(含0.2元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另支付相关税费5000元,均以银行存款支付。2013年6月25日,甲公司收到该股份有限公司分来的现金股利2万元。

5月20日会计处理如下:

该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80+0.5-2=78.5(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 78.5

应收股利 2

贷:银行存款 80.5

6月20日收到股利时:

借:银行存款 2

贷:应收股利 2

企业会计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有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成本法与上例小企业的核算一致。如果使用权益法,要根据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与净损益外所有者权益其他变动的份额,确认“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科目及“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科目。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还需冲减“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科目,不必确认投资收益。小企业会计准则中不需要作此种处理。

[例9]X公司持有Y公司一项长期股权投资,持股比例为40%,其初始成本为800万元。Y公司于2012年所有者权益增加了400万元,其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升值100万元。按权益法对X公司进行业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对Y公司投资(损益调整) 120

——对Y公司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40

贷:投资收益 12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40

(四)减值处理不同 针对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长期股权投资如需进行减值处理要区分以下两种情况:(1)按权益法核算时,若在资产负债表日存在发生减值的可能性,应当将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2)按成本法核算时,应将资产负债表日的账面价值与类似金融资产按照当时的市场收益率进行折现确定的现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应设置“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科目,按减记的金额分别记入“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科目的借方和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科目的贷方。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小企业会计准则中不涉及减值处理。

(五)长期股权投资处置不同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如果之前计提了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在处置时需要转出“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科目;如果是按权益法进行的核算,还需要将持有期间通过“资本公积”科目核算的其他权益变动转入“投资收益”科目。小企业会计准则下不涉及这两类核算。

[例10]甲公司持有乙公司40%的股份,其中初始投资成本150万元,损益调整100万元,所有者权益其他变动35万元,持有期间没有计提减值准备。一年后,甲公司以480万元的价款把全部股份转让给了丙公司,价款中包含乙公司宣告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40万元。

借:银行存款 480

贷:应收股利——乙公司 40

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成本) 150

——乙公司(损益调整) 100

——乙公司(其他权益变动) 35

损益调整 155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5

贷:投资收益 35

篇(4)

(一)企业持有短期投资期间所得利息或现金股利的账务处理差异

新旧企业会计制度对于“企业持有短期投资(股票、债券)期间获得的除取得时已记入应收项目的现金或利息外的利息或现金股利”是否作为短期投资实现的投资收益这一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表现在:

1、《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持有短期投资期间收到的除去在取得时已记入应收项目之外的利息或现金股利,直接作为收到当期的投资收益处理。相应的账务处理为:收到被投资单位发放的现金股利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投资收益”、“其他应收款”科目。

2、《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规定基本上与《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相同,公司收到发放的现金股利、利息,直接计入当期实现的投资收益。相应的账务处理为: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股利”、“应收利息”、“投资收益”等科目。

3、新企业会计制度则规定:短期投资持有期间所收到的现金股利、利息等收益,不确认投资收益,而作为冲减投资成本处理。相应的账务处理为:企业在收到被投资单位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息等收益时,对取得时已记入应收项目之外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短期投资”科目。

(二)企业出售短期持有的股票、债券或到期收回债券实现的投资收益的账务处理差异

1、《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不要求企业在持有短期投资期间对短期投资提取“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因此,在出售短期持有的股票、债券或到期收回债券时,企业只需按收到的价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短期投资账面余额贷记“短期投资”科目,按收到款项与短期投资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2、《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要求公司在待有短期投资期间应对短期投资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同时调整当期投资收益。公司在出售短期持有的股票、债券或到期收回债券时,按实际成本转账,但不同时调整已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账务处理时,只需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短期投资”、“投资收益”科目;待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时再对已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予以调整,当期投资收益的净额。

3、新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在持有短期投资期间应对短期投资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企业在出售短期持有的股票、债券或到期收回债券计算当期的投资收益时,要同时结转该项投资已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账务处理时,按实际收到的余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已提的跌价准备,借记“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按短期投资的账面余额,贷记“短期投资”科目,按未领取的股利或利息,贷记“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二、长期股权投资实现的投资收益的账务处理差异

(一)关于是否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差异

新旧企业会计制度在企业长期股权投资实现的投资收益方面的差异在于企业在持有长期股权投资期间是否对其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不要求企业在持有期间对长期股权投资提取“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在处置时也不需考虑长期投资减值因素,直接按处置时收到的价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处置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两者之间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即可;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新企业会计制度则明确要求企业在持有期间根据具体情况对长期股权投资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在处置时需考虑长期投资减值因素,结转该项投资对应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账户余额,以正确计算处置该项长期投资的收益。账务处理时,按实际收到的价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长期投资账面余额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账户余额借记“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二)长期股权投资按成本法核算时取得的投资收益的账务处理差异

对于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成本法核算时取得的投资收益,《企业制度》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两者都未考虑“清算股利”的相应,而新企业会计制度则对此作了规定:股权持有期内应于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确认投资收益。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账务处理上,企业应按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中属于本企业享有的部分,借记“应收股利”科目,按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部分,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两者之间的差额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

三、长期债权投资实现的投资收益的账务处理差异

相对而言,新旧企业会计制度在这一方面的差异较小。《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1、企业溢价或折价购入的债券,其溢价或折价应当在债券存续期内分期摊销,以调整企业持有债券期间各期的真实利息收益。溢价购入的债券,按当期应计利息,借记“长期投资(应计利息)”科目,按当期应分摊的实际支付价款中的溢价部分,贷记“长期投资(债券投资)”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折价购入的债券,按当期应计利息,借记“长期投资(应计利息)”科目,按当期应分摊的实际支付价款中的折价部分,借记“长期投资(债券投资)”科目,按应计利息与分摊数的合计数,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2、企业长期债权投资持有期间不考虑减值准备,也较少考虑企业中途处置长期债权投资的情形,因此只需在债券到期收回本息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长期投资”科目和“投资收益”科目。

《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则规定:

篇(5)

企业会计制度中,投资的定义为:企业为通过分配来增加财富,或为谋求其他利益,而将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所获得的另一项资产。投资是企业常有的经济行为,按其可变现性及目的不同,企业对外投资可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两类:

①短期投资:指能够随时变现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一年的投资。这种投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暂时存放剩余资金,并通过这种投资取得高于银行存款利率的利息收入或差价收入,待需要使用现金时即可兑换成现金,如企业购买的可上市交易的股票和债券。

②长期投资:指短期投资以外的投资。其投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积累整笔资金,以供特定用途之需,或为了达到控制其他单位或对其他单位实施重大影响,或出于其他长期性质的目的而进行的投资。长期投资以划分为“长期股权投资”与“长期债权投资”。

长、短期投资投资目的不同,其会计核算亦有区别。

一、账户设置、账面余额与账面价值的比较

投资企业核算短期投资应设置“短期投资”、“应收利息”、“应收股利”、“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四个总账账户。

核算长期债权投资应设置“长期债权投资”(该账户对债券投资核算时一般设置:债券面值、债券折价、债券溢价、债券费用、应计利息等三级账)、“应收利息”、“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四个总账账户。

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应设置“长期股权投资”(在权益法下该账户设置:投资成本、股权投资准备、损益调整、股权投资差额等三级明细账;成本法下不设置三级账)、“应收股利”、“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三个总账账户。

上述总账账户一般按投资项目或被投资单位设置二级明细账。

投资账面价值是指某项投资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的备抵项目后的净值,如短期投资账面价值是“短期投资”总分类账户余额减去“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后的差额。投资账面余额是指某项投资在某特定日期的金额,如短期投资账面余额指“短期投资”账户的初期、期末余额。

二、初始投资成本与新投资成本的比较

初始投资成本是指取得投资或追加投资时,应计入投资账户的金额,即取得时计入“短期投资”、“长期债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总账及相应明细账的金额。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以取得投资时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税金、佣金等购置税费)减去已宣告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利息确定。不同的是长期债券投资,还应减去收益化的购置税费、以及实际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分次付息到期还本的未到付息期的应计利息。

例:甲公司2004年2月2日购入A公司去年1月1日发行的三年期债券,面值20万元、年利息率6%、支付价款22.5万元、其中购置税费0.4万元。

若:①该债券到期还本付息、购置税费资本化的初始成本为22.5万元。②到期还本付息、购置税费收益化的投资初始成本为22.1万元。③按年付息到期还本且上年利息未付、购置税费资本化,则已到付息期的应收利息1.2万元(20万*6%/12*1),未到付息期的应计利息0.1万元,初始成本为21.2万元(22.5-1.2-0.1)。

新投资成本是指在某特定日期,该项投资的初始成本经核算调整后的余额。

①短期投资新成本以初始成本减去投资期间分得的利息或现金股利(不含购价中已计入应收项目的金额,下同)确定;它表现为短期投资的账面余额。

②长期债权投资新成本以初始成本调整以下内容确定:提取的到期还本付息的应计利息、摊销的折溢价、摊销的资本化购置税费;这表现为长期债权投资的账面余额。

③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新成本以初始成本调整投资期间的清算股利而得;它表现为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

④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的新成本以初始成本调整股权投资差额(在初始投资、追加投资、持股比例变动、被投资单位因会计变更和会计差错引起投资前所有者权益总额变动时均应调整)而得;但它仅表现为“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明细账的余额;且在投资时:初始投资成本=新投资成本+股权投资差额。

三、取得投资时购置税费会计处理的比较

长期债权投资按重要性原则处理购置税费:金额较大的应资本化计入投资账户的“债券费用”三级明细账内、分期摊销;金额较小的应收益化列入当期损益。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的购置税费均应资本化为初始成本计入投资账户内。

四、投资账面余额变动的比较

以下经济业务均会引起各类投资账面余额变动:投资、追加投资、出售、收回。

以下经济业务、会计事项会引起某类投资账面余额变动:

①投资期间收到的利息或现金股利使“短期投资”减少;变动特点:除投资外,不可能增加。

②摊销折溢价、摊销资本化的购置税费、计提到期还本付息的应收利息会使“长期债权投资”账面余额增减;

③成本法下的清算股利会使“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增减;变动特点:除投资外,账面余额不可能增至初始成本以上。

④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增减的情况有:

损益调整、调整股权投资准备、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摊销股权投资差额、被投资单位因会计变更和会计差错影响其所有者权益总额变动而进行的调整;另外,调整股权投资差额时,仅引起“长期股权投资”明细账的此增彼减,不影响总额变动。

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变动的特点有:

账面余额随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总额而变动;且其账面余额剔除未摊销的股权投资差额之后,应与被投资单位的所有者权益总额乘以投资企业持股比例之积相等(严格意义上讲,应是:“有表决权的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总额”、“有表决权的投资企业持股比例”),即:投资成本明细账余额+股权投资准备明细账余额+损益调整明细账余额=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总额*投资企业持股比例

五、应收利息、应收股利核算的比较

长期债权投资设“应收利息”核算分次付息到期还本的债权投资的已到付息期的应收利息、没到付息期的应计利息(包括购置时的)。至于到期还本付息的债权投资利息应计入“长期债权投资(应计利息)”账户内,不计入“应收利息”账户。

长期股权投资设“应收股利”核算购置时实际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投资期间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不论成本法还是权益法均在宣告时计入该账户)、以及其后收到上述股利。

短期投资只在投资时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利息时,以及其后收到上述股利或利息时,才使用上述两个账户。

六、投资跌价准备与减值准备的比较

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计提时先计算投资成本与市价之差,然后与“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原有余额比较,在将两者之差确定为提取或恢复额(恢复额限定在“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原有余额之内);计提时用的市价不考虑相关税费,且可按投资单项、类别或总体进行比较计提。处置时可立即转销、也可于期末对“跌价准备”的余额进行调整。

长期(包括债权、股权)投资按“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计提时直接用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之差确定提取或恢复额(恢复额限定在“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原有余额之内);计提时的可收回金额是当时的出售净价(市价减相应费用)与预计该投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孰高者,且只能单项计提。处置时必须立即结转相应的“减值准备”。

七、投资收益核算的比较

各类投资计入“投资收益”账户的共同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处置净收入与账面价值之差、期末调整跌价(或减值)准备(含提取或恢复)额。

计入“投资收益”账户的不同会计事项:

①短期投资划转为长期投资时,其账面价值与“成本与市价孰低”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②长期债权投资计入投资收益的有:摊销购置时的折溢价、按期计提的利息;

③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下,将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按规定计算的金额(实际应收股利减清算股利之差)计入投资收益;

篇(6)

《暂行规定》中规定,母公司对于子公司权益性资本投资项目的数额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母公司所持有的份额相抵销时发生的差额,列作“合并价差”项目在长期投资项目中单独反映,这是与《投资准则》中股权投资差额的内涵相同的。但《暂行规定》还规定,对长期投资申内部债权投资与应付债券抵销时发生的差额,也作为合并价差处理,这对于母公司单独会计报表和合并报表之间的可比性将产生影响。

2.两者未同步摊销。《投资准则》规定,股权投资差额按一定期限平均摊销,计入损益,以便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其在子公司净资产中所占有的份额之间的差异逐期减少,直到为零。而《暂行规定》没有要求企业集团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对合并价差进行摊销,而是将其作为一项永久性资产列示在长期股权投资之中。有人认为,按现行《投资准则》合并价差将随着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而逐年减少,其减少额等于股权投资差额的每年摊销额,所以合并价差也已摊销。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理由有以下两点:

第一,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是在母公司单独的报表上反映,在编制合并报表时,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将被子公司的各项资产、负债所取代,母公司的投资收益也将被子公司的各项收入、费用所取代,合并价差不会自动随着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而摊销。分析合并价差的内容也可以看出,合并价差不会永久存在,它会随着子公司有关资产的被消耗,有关负债的被偿还而减少。如果在合并报表中对合并价差不予摊销,则当合并价差为借方数时,会高估合并净收益;合并价差为贷方数时,会低估合并净收益。

篇(7)

有价证券的核算在两个准则下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以下进行比较分析:

一、分类不同

小企业持有的有价证券在《小企业会计准则》采用三分类法:第一,短期投资,是指小企业购入的能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1年(含1年)的投资。第二,长期债券投资,是指小企业准备长期(1年以上)持有的债权投资。第三,长期股权投资,是指小企业准备长期持有的权益性投资。

在《企业会计准则》下,有价证券的核算则属于金融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范畴。股票和债券投资如果短期持有随时变现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准备长期持有的债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持有的权益性投资划分为长期股权投资和持有目的不十分明确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四个类别。

二、计量属性选择不同

在《企业会计准则》下,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持有至到期投资采用历史成本(摊余成本)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孰低计量;长期股权投资需要区分权益法和成本法,采用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下,有价证券的三分类全部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

三、减值处理不同

在《企业会计准则》下,除交易性金融资产外,其他金融资产均需要计提减值损失,除长期股权投资外,减值损失均可转回。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下,发生损失时直接冲减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

四、下面就具体账务处理进行比较

(一)投资取得时

1.取得短期持有投资时。企业取得的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1年(含1年)的股票和债券投资,《小企业会计准则》在“短期投资”科目进行核算,《企业会计准则》下,则在“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进行核算。《小企业会计准则》下,短期投资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交易费用计入投资成本。《企业会计准则》下,按照取得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相关交易费用在发生时直接计入投资收益。

2.取得长期债权投资时。《小企业会计准则》下,通过“长期债券投资”核算,《企业会计准则》下,通过“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小企业会计准则》下“长期债券投资”分设面值和溢折价两个二级明细科目,《企业会计准则》下“持有至到期投资”分设成本和利息调整两个二级明细科目。

3.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小企业会计准则》下,采用成本法进行初始计量。《企业会计准则》下,初始计量需要区分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还是其他方式,如果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需要按照享有的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确认初始投资成本,其他情况下,按照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确认投资成本。

另外,若后续计量采用权益法核算,如果初始投资成本小于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两者之间的差额计入取得投资当期的营业外收入,同时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二)持有期间

1.短期投资持有期间的账务处理

(1)资产负债日账务处理。《企业会计准则》下,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到了资产负债日,必须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调账,将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贷记或借记损益类科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同时调增或调减交易性金融资产。《小企业会计准则》下,短期投资按照历史成本计量,到了资产负债日,不用进行调账的处理。

(2)投资收益确认时间。在《企业会计准则》下,按照具体会计准则而定,一般执行权责发生制;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下,执行的是收付实现制。

2.长期债权投资持有期间的账务处理

(1)利息调整和溢折价的摊销方法

小企业按照直线法摊销,小企业长期债券投资在持有期间,在债务人应付利息日,按照分期付息、一次还本的长期债券投资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或最后一次还本付息的借记“长期债券投资――应计利息”科目;同时,按照直线法摊销法摊销溢折价明细科目,贷记或借记“长期债券投资――溢折价”,然后挤出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大中型企业按照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企业会计准则》下,“投资收益”科目是按照实际利率×摊余成本进行确定;按照分期付息、一次还本的投资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或最后一次还本付息的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科目,挤出“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的摊销。

(2)减值损失的处理

篇(8)

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概念和运作

我国理论界、实务界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概念没有统一的界定,一定程度上导致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行业的不规范发展。有鉴于此,笔者首先阐释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概念和基本运作流程,供政策制定者参考。

现今我们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定义为:以非公开的方式募集私人股权资本,以盈利为目的,以财务投资为策略,以未上市公司的股权(包括上市公司非公开募集的股权)为投资对象,由专家专门负责股权投资管理,在限定时间选择适当时机退出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

从美国的私募股权市场分析,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主要从养老基金、捐赠基金、基金会、保险公司、投资银行等机构投资者募集资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运作包括三个环节:募集、投资、清算。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寻找并评估项目;投资决策;投资管理;退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预先设定存续期,到期延期或清算。

二、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历程及其评价

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偏好分类,广义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可分为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和非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狭义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前者主要为创新经济提供资本支持,后者主要为产业整合、企业并购重组提供资本支持。

伴随着中国科技体制和财政体制的改革,中国的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在1985年出现雏形,标志事件为1985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中国第一家风险投资机构——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国家科委持股40%,财政部持股60%,以支持高科技创业为主。后经过波折,现在进入了政府引导的理性发展阶段。一定意义上讲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前二十年的发展历史实际是中国创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史,因为在2005年前,提的更多的是创业风险投资和私募基金的概念,2005年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进入全流通时代,且有私募股权投资背景的企业海外上市,财富效应发散,中国的非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即狭义的股权投资基金这一概念才变得甚嚣尘上。中国政府和各界开始重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2007年6月6日,中国国际企业融资洽谈会在天津举行,这是第一次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为主题的国际级展会。要想发展创新型国家,争取产业重组主导权达到提高国际竞争力就必须重点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委员会委员夏斌认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短板,要大力引导和支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市场的发展。随着《公司法》的修订,《合伙企业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计划管理办法》的出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运作的法律环境逐步完善,各种组织形式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相继出现。

三、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定位

我国的私募全股权投资基金受过去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影响,对其认知和定位存在偏差,导致其发展缓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下,笔者认为,应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定位于私募股权资本市场中的核心金融机构。此定位是由其金融功能所决定,其金融功能主要有以下四大功能:

1.融资功能,银行和证券市场融资门槛高,中小创新企业、并购重组企业很难从前述机构融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填补市场空缺,可为其提供综合融资服务。

2.理财功能,为投资者提供个性化的投资产品。

3.资源配置功能。

4.为多层次市场提供多种可交易的标的。

四、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内部治理机制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运作过程中在私募股权资本所有人与基金管理人及基金管理人与目标公司企业家双层关系。主要存在道德和逆向选择两大风险。对此两大风险进行控制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的关键。

笔者按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运作流程将其内部治理分为三个阶段,融资阶段、投资阶段、退出阶段内部治理。主要方式如下:融资阶段治理主要方式:采取有限合伙制;实现基金资金来源多元化;银行托管募集的资金;建立配套的机制,如分享合约激励,分阶段注资机制等。投资阶段治理主要方式:以期权激励目标企业管理者;以可转换优先股作为主要投资工具;分阶段注资加以监督;实行动态的控制权配置。退出阶段治理主要方式:在投资之前,提前设定好退出方式。但是退出方式一定程度依赖于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完善。

五、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外部环境建设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健康发展,除了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治理机制,还需要不断完善外部支持环境——政府的支持、法律的完善、科技的进步、经济的稳定快速增长、国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多层次金融市场的构建、合格机构投资者的培育、金融工具的丰富、基金管理人才、诚信文化的建设及中介体系的发达等。我国在外部环境构建方面己具备一定的基础,但存在以下问题:

1.法律法规障碍。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的法律法规已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但尚不完善。如公司法缺更细的实施细则、缺乏个人破产法、执法不严。

篇(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大发展,我国的投资业务日益复杂,新的投资业务不断出现,对应的会计处理问题也就层出不穷。新会计准则的实施顺应会计发展的潮流,对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均做出了更详细的规定。其中,涉及到的投资准则有四个:《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这四项准则不仅对投资业务的分类进行了具体划分,对其核算方法也进行了重大改革,促进了投资业务会计准则概念体系的建立,为我国进行各类投资活动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新会计准则中投资业务内容的变化

旧会计准则中的投资主要指权益性投资和债权性投资,按投资目的的不同将投资业务划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短期投资是指企业购买的随时可以变现的股票,一年内到期的债券及其他投资。购买时按历史成本计价,期末按成本与市价孰低原则计价。长期投资是指企业持有时间在一年以上,不准备随时变现的资产,分为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两种。

新准则体系中对投资的分类不再局限于以时间长短来划分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而是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方法,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分别通过“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核算。为反映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成本与公允价值的变动情况,设置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并在“交易性金融资产”账户下设置“成本”和“公允价值变动”两个明细账。

二、新准则中各类投资业务会计核算的变化

1、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

长期股权投资包括企业持有的对其子公司、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以及企业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1)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旧准则中规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是取得投资时实际支付的价款,包括手续费、佣金等相关费用,如果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期尚未收取的债券利息时,应计入应收款,但未规定对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两类。

其一,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计量。同一控制下的企业中,企业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若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应将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若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应当在合并日将初始投资成本与发行股份面值总额之间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均调整留存收益。

其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确定的企业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合并中涉及到以库存商品等作为合并对价的,应按库存商品的公允价值,贷记“主营业务收入”账户,并结转相关的成本,涉及增值税的还要进行税务处理。

(2)非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非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不公允的除外;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债务重组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成本应分别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确定。

(3)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有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按新会计准则规定,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及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或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旧准则对有控制权的投资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新准则规定采用成本法核算,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调整为权益法,使得财务报表更具相关性。成本法下,企业持有期间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股利中属于本企业的部分确认为“投资收益”,但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计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应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在权益法下,被投资企业盈利时,按投资比例所得的投资收益调增投资的账面价值;亏损时,调减投资账面价值。确认被投资方亏损由投资方负担的份额一般以投资的账面价值减至零为限。

(4)长期股权投资收回的核算

收回时,按实际取得的款项与长期投资的账面差额确认投资损益,同时结转已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贷记“应收股利”账户,按其差额计入“投资收益”账户,如果是在权益法下核算的,除此以外,还要结转原已计入“资本公积”的相关金额,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

2、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核算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1)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

企业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时,应按照投资的面值,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账户,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的,若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账户;若购买的是分期付息债券,则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借记“应收利息”账户。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账户,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账户。

(2)资产负债表日利息的核算

资产负债表日,若持有至到期投资分期付息,一次还本证券,应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账户;若为一次性还本付息债券投资,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账户,按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定的利息收入,贷“投资收益”,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账户。

(3)到期收回投资的核算

收回投资时,应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3、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企业为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例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的从二手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着重于该金融资产与金融市场的紧密结合,反映该类金融资产相关市场变量变化对其价值的影响,进而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企业为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所发生的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投资收益,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所支付的价款中包含了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的,应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在资产负债表日,应当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出售时,应将该金融资产出售时的公允价值与其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此外,交易性金融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

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企业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其他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存在类似之处。两者都要求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当期损益,而是资本公积。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取得的款项与资产的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提减值准备,并将其计入当期损益。

例:A公司于2009年6月31日从二级市场购入股票10000股,每股市价为15元,手续费3000元。初始确认时,该股票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A公司至2009年12月31日仍持有股票,该股票当时市价为16元,2010年2月1日,A公司将股票售出,每股13元,另支付交易费用1300元。

2009年6月31日购入股票时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153000

贷:银行存款 153000

2009年12月31日股票价格变动额=160000-153000=7000(元)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7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7000

2010年2月1日出售时,价款=130000-1300=128700(元)

借:银行存款1287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7000

投资收益 243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15300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7000

由此可以看出,新准则与旧准则相比,对投资业务的规定做出了全面改革。新准则对投资业务的分类和核算更符合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和金融市场的发展需要,更能体现出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在会计实务中,准确掌握该类业务的核算方法,对完善财务报告结构,增强财务报表的可比性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贾秀妍:新会计准则中的投资核算问题[J].中国农业会计,2007(12).

篇(10)

一、新形势下推进全市资本运作工作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新形势下资本运作工作的新特点、新情况和新变化,积极培育优质上市资源,加大私募股权融资力度,促进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股权投资企业发展,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公司质量,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衍生工具,引导企业实施并购重组战略,积极发行各类债券,不断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全力做好新形势下全市资本运作的各项工作,加快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为建设幸福作贡献。

(二)主要目标。根据建设幸福、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全市资本运作工作的主要阶段性目标是:到2010年,力争上市公司总量达到30家,上市后备企业达到100家,上市融资总额超200亿元;培育本土股权投资企业5家,引入国内外知名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股权投资机构10家,实现股权融资20亿元;大力发展企业债、公司债、融资券、可转债、可交换债和中小企业集合债,实现债务融资超100亿元;实现担保额超50亿元。

二、推进资本运作的重点工作

(一)积极推进企业上市工作

企业上市是新时期发展壮大区域经济实力的关键举措和重要战略,是企业扩大融资渠道、完善治理结构、分散投资风险、提升产业层次、实现裂变扩张的重要手段,是现代企业做优做强的必由之路。

1.大力营造鼓励企业上市的氛围。强化和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市场运作、政策扶持”的工作机制,建立企业上市月报制度,并通过参观考察、专题讲座、会议推动、现场办公、政策宣传等形式,大力推进企业上市工作,造就一批想上市、会上市、能上市的企业群体。全面营造工业企业与农业、基础服务业企业一起上,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一起上,国内证券市场与境外证券市场一起上的新局面,全力打造“板块”新优势,加速实现企业资本与市场的国际化。

2.努力建成一支百家科技型拟上市后备梯队。各镇(街道)、开发区(包括临港新城、靖江园区,下同)要按照推进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创新化、现代化的发展要求,选择主业突出、制度健全、效益良好、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兴企业、高新企业、成长企业、优势企业,作为上市后备梯队,加快培育、辅导、提高,加速形成规模、产业、品牌、效益优势,做到“优选一批、培育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扎实推进企业上市工作。

3.强化企业上市业务分类指导。相关职能部门要根据拟上市后备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加强业务分类指导和扶持培育。要帮助企业引进创投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社会法人资本,加快重组步伐,优化股权结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经营行为,强化科技创新,提高盈利和上市能力。

4.加强企业上市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工作。加强与相关机构的合作,帮助企业引进上市紧缺人才。同时,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适时开办公司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培训,切实帮助上市后备企业提升素质。

5.强化企业上市政策扶持。各级各部门要以一切有利于上市为原则,在坚持依法行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上市融资实际问题,该简化的要尽量简化,该补办的要尽快补办,该优惠的要尽数优惠,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持力度,切实提高企业上市积极性。

6.全力推进企业挂牌上市。企业挂牌上市是企业上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巩固扩大国内主板市场、积极拓展中小板市场,继续扩大新加坡、香港、英国市场,努力推进美国、德国、韩国等市场的上市步伐,不失时机地推进创业板上市,力争在“十一五”期末境内外上市企业达到30家。

(二)强力推进私募股权融资和投资工作

私募股权融资是现代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引进私募股权基金,不仅解决资本短缺的瓶颈、改变资金结构,更重要的是引进外部智力资源,为企业发展提供许多诸如管理、技术、信息等新要素,增添企业发展的活力。

1.鼓励和支持企业实施私募股权融资计划。支持和鼓励我市各类企业和国内外各类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股权投资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施私募股权融资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股权招商活动,进一步引导各类股权投资企业加大对我市各类成长型企业的投资力度,力争每年全市有10家左右企业引入各类股权投资基金。

2.促进股权投资企业发展。遵循市场化、国际化、规范化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各类集团企业、规模企业、外资企业、优势企业、社会法人、有条件的自然人创办各类股权投资或投资管理企业,大力培育本土股权投资企业,促进各类股权投资企业的健康发展,力争每年新设2家以上本土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企业。

3.引进国内外知名股权投资企业。千方百计引进国内外知名股权投资企业及股权投资管理企业在设立分支机构,积极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私募股权投资环境,力争每年引进国内外知名股权投资企业或股权投资管理企业2家以上。

(三)着力推进债券融资工作

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债券市场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和企业债券以及金融债券。资金仍是一个长期短缺的生产要素,要切实通过发行各种形式的债券,募集发展资金,建立发展优势。

1.上市公司要努力创造条件发行公司债。要根据《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证券法》规定和财务状况,筛选一批节能项目、环保项目、可持续发展概念项目,创造条件发行公司债或可转债,力争1~2年的发展周期发行一次公司债或可转债。

2.大中型企业要想方设法发行企业债。我市骨干企业或重要建设项目,要千方百计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募集资金。相关部门要依据债券、融资券发行条件分类排队,加强服务,引入优质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信用评级机构,帮助符合条件、行业效益好、偿债能力强的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发行企业债券筹集资金,改善财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增强发展能力,力争每年有1家以上企业集团发行企业债。

3.引导企业发行融资券。积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拓展融资空间,力争每年有2家以上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或中期票据。

4.支持上市公司股东发行可交换债。我市符合《上市公司股东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试行规定》的并且需要融资的上市公司股东要早做准备,积极争取发行可交换债券,逐步化解大股东减持压力,确保企业稳健发展。

5.探索发行中小企业集合互保债券。按照“市场引导、企业自主、集合发行、统一担保、分别负债”的具体模式,积极争取为成长性好、诚信度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在债券市场直接融资,降低融资成本,有效解决中小企业发行债券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和局限。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实现中小企业集合互保债券发行成功。

(四)全力做好并购重组工作

企业并购重组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战略,是资本运作的主要形式之一。实施并购重组战略,可以使企业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将规模做大,提高竞争能力,有效实现低成本扩张和降低多样化经营风险。在并购重组中应坚持稳健原则、效益原则、整合原则,注意化解整合风险、财务风险和多付风险,确保并购重组达到预期的目标。

1.抓住机遇实施并购战略。市大企业集团要加速做好人才、技术、资源等战略储备,策划一批战略并购项目,推进一批企业集团实施海外资源收购和战略储备;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实施一批上市公司股权回购和面向其他上市公司的战略收购;针对国际市场衰退和海外知名集团目前争取合作的迫切需求,推进一批战略合作和技术引进项目;抓住国家“促内需、保增长”的新一轮发展机遇,争取吸引一批海外资金和国际国内高端人才,加速企业扩张和发展。

2.不失时机实施并购重组。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导向,一企一策实施对困难企业的重组,推进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在行业内进行上下游产业链整合;同时要构建重组信息平台及时传递重组信息,推动行业内有实力企业与困难企业的信息对接,形成企业间自发有序的行业内重组调整机制。

3.鼓励建立抱团互助机制。鼓励大企业集团建立抱团互助、共同发展的机制,推动不同板块企业之间以及大企业集团之间“异舟互帮”、“相互支撑”,形成企业集团“抱团式”的业务支持、金融支持、信息支持体系;充分发挥互助担保基金的作用,引导大企业集团利用经济调整和市场洗牌的机遇进行资源整合,不断提高我市大企业集团整体抗风险能力。

(五)不断完善信用担保体系

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是专门为企业提供信用担保的中介服务机构。我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企业经过若干年的发展摸索,已经初步具备行业规模,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现有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远未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强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

1.完善现有信用担保体系。研究提出支持担保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监管考核办法,促进担保业健康发展;鼓励担保公司自发结成信用担保联盟,在联盟内共享担保资源,相互担保,相互支持,降低金融风险;政府参股或控股的担保公司,进一步充实资本金做大做强,提升担保规模和水平。有条件的镇要成立担保公司。

2.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以赢利为目的,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开展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实行担保贷款风险共担;建立商业性担保体系,实行商业化运作,坚持按市场原则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业务;建立互助型担保体系,推动中小企业间的股权质押,行业(专业)协会、商会建立互助基金,营造行业内良好融资环境;鼓励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对符合条件的担保公司优先向上申报担保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减免税和奖励。

三、加强推进资本运作工作的组织领导

生产经营与资本运作是现代企业快速发展双轮驱动器,不能偏颇。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引导企业实施生产经营与资本运作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加速企业的扩张发展。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和引导,使有条件的企业全面开展资本运作工作,化解当前的金融危机,从危机中找到机遇,从挑战中寻求发展。

(一)建立组织机构,切实推进资本运作工作

建立市资本运作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市发改局、上市办、金融办、经贸局、科技局、劳动保障局、财政局、国土局、建设局、外经贸局、环保局、规划局、安监局、房管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外管局的主要负责人组成,组织领导全市以企业上市为核心的资本运作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上市办。上市办要站在资本市场发展的前沿,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分类指导和综合协调功能,确保实现全市资本运作阶段性工作目标。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要把资本运作工作作为重大事项,积极配合,全力做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服务,积极推进资本运作工作。各镇(街道)、开发区要把资本运作工作列入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要像抓重大项目一样抓好资本运作工作,分管工业的副镇长(副主任)为资本运作分管领导,农经中心为责任部门。全市上下形成强有力的资本运作领导组织体系,确保我市资本运作工作协调有序快速推进。

(二)强化资本运作工作责任考核

篇(11)

LBO的交易策略。KKR通过大量的债务融资和包括自己在内的股权投资团体的少量股权资本,购买所看中企业的股权,形成高财务杠杆的资本结构和高股权集中度的股权结构。在企业经营业绩改善后,再出售股权或予以公众化。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利用LBO方式,把一个闻名遐迩的大企业揽于自己名下,形成“小鱼吃大鱼”的现象。因此LBO被人们称之为“神奇点金术”。

LBO方式中的债务融资。LBO的本质是举债收购,即以债务资本作为主要融资工具,这些债务资本多以目标公司的资产为抵押而筹集。在LBO/MBO的交易方式中,债务融资(包括高级债务、次级债务和流动资金贷款)占LBO融资总额的比例超过80%。很多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不错的企业在采用LBO前,其债务与股权比例通常为2:1,采用LBO后,该比例往往急剧上升为8:1甚至9:1。这样可以使企业因增加利息支付而减少纳税,从而使股东受益。20世纪70年代初,Kohlberg在BearStearns公司财务部进行LBO交易时,高级债务和流动资金主要来自于大的商业银行,由被收购公司的资产担保。次级债务资本主要来源于保险公司,以LBO企业的现金流而不是资产价值作为抵押。例如,Prudential是LBO交易最大的债务资金提供者。KKR创立初期,交易融资非常困难。由于投资者不相信LBO模式所能带来的高收益,使得当时筹集1000万美元比80年代中期筹集100亿美元还要艰难。

在KKR成功地完成若干起LBO交易后,其声誉不断提高,知名度不断扩大,逐渐赢得了股权投资者和一些保险公司的信任。LBO交易规模也随之日益扩大。KKR开始策划对上市公司的LBO,因此需要开辟新的融资渠道。KKR说动商业银行(例如花旗银行)提供LBO交易中的次级债务资本和参与LBO的股权投资。同时,KKR吸引富有的个人和保险公司加盟LBO股权投资基金。1982年,KKR的LBO股权投资基金为3.16亿美元,其中,商业银行占30%。商业银行在LBO交易中的股权投资从1978年的3200万美元增加到1984年的10亿美元。可见,商业银行已成为LBO交易融资的一个主要来源。80年代后期,LBO交易中的债务融资比例大大增加,特别是以LBO企业未来现金流作抵押的公开募集的次级债券规模显著增加,债券期限缩短,加重了采用LBO后企业在短期内改善经营和出售资产的压力,造成LBO财务结构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