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中生心理健康知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社会上又开始了传播读书无用论。同时,市场经济下形成的一些不良思潮如以钱为中心,自私自利的思想进入到高校中,使的一些学生形成了不良的价值观。也使很多学生产生一些心理问题,甚至酿成了惨剧。因此,必须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作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高职生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都比较差,升入大学后,由于与高中环境的强大反差,一下子很难适应。很多学生容易迷失方向,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再者,同学舍友之间相处容易产生矛盾。如果不加以及时的疏导,很容易酿成惨剧。高职图书馆拥有大量的有关心理健康的书籍和电子资源,不但可以为高职生提供舒适的学习空间,而且可以为新生生做学科导航。
一、高职图书馆要为新学生做好情感教育
高职生自学能力比较差,新生进入图书馆比较盲目,不知道如何利用图书馆。因此,高职图书馆要在新生入学之初就要开展新生入馆教育,帮助学生及时的了解图书馆,学会利用图书馆。在为新生开展入馆教育时,要侧重心理健康教育书籍和电子资源的介绍。在日常的服务中,要用热情感染新生,要用学识感化学生,要用书籍引导学生。
图书馆馆员每天要接待很多各式各样的学生,在帮助学生选书和为学生做学科导航的时候,要通过用身体语言、态度、笑容、轻松的氛围来消除师生间的距离感,并用鲜活的事例向新生传达相关的理论,帮助他们建立起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帮助他们准确定位,促进自我的发展和实现,引领他们适应大学生活。
高职馆要为新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科馆员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图书馆馆员与学校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相比,接触到的普通学生要更多一些,因此,馆员要认真学习有关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不放弃任何一个言传身教的机会,将自己乐观积极的态度通过有效的方式传递给更多的新生。
二、高职图书馆要为新生提供更多心理健康教育视听服务
高职图书馆拥有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期刊、报纸。可以为新生提供各种信息服务。高职图书馆要及时掌握大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阅读倾向,及时解决学生在查询检索当中遇到的问题,将学生急需的文献资料及时地发送的他们手中。学生利用这新信息服务,可以拓宽知识面,开阔眼界,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大学生利用多媒体信息资源的愿望越来越强烈。高职图书馆应顺应时展需要,创新多媒体视听服务。众所周知,视听服务深受新生的喜爱。因此,高职图书馆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和讲座尽量视频化。图书馆应不断搜集和积累反映本校学科特色的教学课件、精品课程、名人访谈等音视频资料,购买满足学生自助学习和文化休闲的多媒体数据库。
三、打造的学科馆员服务团队和学生图书馆志愿者服务团队
学科化服务是高职图书馆对学科资源进行重组和再利用,为师生提供的深层次、专业化、个性化的专题服务,是图书馆提高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高端服务,其本质是知识服务。
专业化的学科馆员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重要基础和保证。要加强学科馆员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同时学科馆员要开展特色服务。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信息检索服务。通过利用图书馆电子数据资源优势,积极为学生提供心理心理疏导的方法和心灵疗养读物。
图书馆志愿者是一个特殊的读者群体,他们以其无私奉献态度参与图书馆业务管理,有效加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激发图书馆服务和创新活力,同时弥补人力资源不足,可以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和形象。
因此,图书馆要大力招募志愿者,为自愿者提供独立办公室和宣传活动空间,还可给予适当的经费和物质支持,凸显其与普通读者的不同,激发其荣誉感。同时,图书馆应配合学校有关部门,每学期以学校名义进行一次图书馆志愿者工作的总结和表彰,及时对志愿者的工作予以肯定,满足他们得到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积极推进图书馆的勤工俭学岗在优秀的图书馆志愿者中产生的机制,对稳定队伍和吸引新人有着积极的作用。
四、高职图书馆要充分挖掘微博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
图书馆拥有大量的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文献资源和电子资源。高职生使用智能手机阅读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而在高职生中玩微博的人数众多,因此,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微博提高学生参与馆藏资源的建设。高职图书馆微博可以通过文字、照片、视频等多种的方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书籍的馆藏信息,介绍新书,介绍新的数据库等馆藏资源,从而调动读者的兴趣,提高馆藏资源的使用率。同时,通过微博,高职图书馆还可以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书评”活动,学生可以介绍自己看过的印象最深的书,或者根据图书馆提出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围绕主题开展微书评,分享读书心得。
五、高职图书馆应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信息检索课程建设
高职生大多基础比较差,自学能力不强,心理健康知识匮乏。因此,需要专业辅导人员提供专业化、系统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高职图书馆应该加快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检索课程的发展,使信息检索更有倾向性和专门性,更加侧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其信息检索。高职图书馆在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检索课程建设方面,应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具有特色的教学大纲,组织实施基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活动。
高职生在进入大学后必要掌握信息收集的能力,必须要掌握自学的能力,必须掌握获得知识的渠道。图书馆可以针对新生滚动开展各类专题讲座,尤其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举办中图分类法、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应用;数字图书馆的利用和网络资源的检索利用等多种专题讲座。让学生充分感受网路时代的学术气氛,宣传丰富的数字资源。
六、结束语
当今信息时代,高职生的各种需求都是和学科馆员的信息咨询分不开的。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不仅要有图书馆情报的基本知识,还必须加强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在热情的接待新生入馆的同时,还要给予他们关心和帮助。教会他们图书馆信息检索系统的使用,提供给他们海量的多媒体信息资源。同时,要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讲座和座谈,不断的创新服务方式,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卢颖婷.网络时代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J].图书馆工作,2013,(3).
[2]潘柳燕 刘惠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初探[J].高教论坛,2007,(5).
[3]陆高峰.微博时代的大众传播转向[J].军事记者,2011,(1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034-02
新时期社会竞争更加激烈,高职高专学院学生的竞争压力也更加巨大,心理健康问题增多也致使高职高专学院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度进一步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也有了全新的认知。
1 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学校教育尤其是以社会需求为主的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工作在教育目标、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上都带有明显的社会色彩,高职高专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样如此。
首先,从新时期社会背景来看,接受了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状态良好的高职高专学院学生更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其次,高职高专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年轻人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对整个社会人群的心理健康状态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2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高专学院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期背景下,高职高专学院的教育任务和教育目标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学校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积极开展各项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学院向社会输送的人才都是身心健康的新时期人才。
2.1心理健康教育是学院综合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高职高专学院对学生进行的综合素质教育中,明确指出学生需要培养的综合素质主要是指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知识素质和身体与心理素质等四个方面。心理素质以及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主要依托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现,而心理健康教育也对专业知识素质与身体素质的培养与锻炼有重要影响。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高职高专学院开展的综合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还充分渗透到了素质教育的方方面面。
2.2心理健康教育高中高专学院重要的人才教育方式
真正能够适应社会和职业现状的人才,不仅具有良好的动手能力,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适应能力。这些方面的需求只能依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来实现,所以,在高职高专学院中,心理健康教育又是培养职业人才的重要方式。学院主要是通过满足学生的被理解、被尊重、被肯定的心理需求,帮助学生实现自身价值,鼓励学生发挥特色、扬长补短等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来实现对学生各方面心理素质的培养。
3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防止心理问题带来的危害方面有重要意义
高职高专学生若是在心理上出现问题便会给学生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许多不良影响,而预防、阻止和解决这些不良影响的方式中,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前就开展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
3.1消除学生心理问题对学生自身的不良影响
高职高专学院的教育基本上是为了替学生毕业后打基础,但是很多的高职高专学生在家庭和自身条件乃至学校专业条件方面都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所以这些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将面临更大的压力,令情绪、心理状态不稳定的因素更多,若不能保持心理健康,摆正心态很容易产生落差感进而出现自卑、自暴自弃、妄自菲薄等心理问题。
对此,高职高专学院最有效的解决策略便是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积极开展健康有序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学生传递证明的心理健康元素,教授学生排解心理压力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各种压力状态下摆正心态,努力走到自强、自立、自信。其次,还要经常对在校学生展开普及调查,准确把握在校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然后“对症下药”解决学生之中已经存在的心理问题。
3.2消除学生心理问题对家庭和社会的不良影响
高职高专学生在家庭中是重要的家庭成员,也是家庭未来的希望,在社会中是重要的社会个体,承担着未来社会建设的重任。所以无论从家庭繁荣还是社会发展的角度都要求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便阻止学生心理问题对家庭和社会的危害。高职高专学院应用心理健康教育教导学生认清自身价值,主动承担责任,并善于从生活中寻找乐趣,对自己的生活充满希望的同时更要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带去希望。
4 心理健康教育对高职高专学生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学生个人角度来看,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学生个人发展,因为高职高专学院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实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间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的七大心理健康标准,进而完成学生成才的关键步骤,所以高职高专学院积极健康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1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心理调整,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个人承压能力以及心理适应能力等
能参与高职高专教育学习的学生基本上都属于智力正常范围,可以产生基本的心理反应,不过在正常的心理健康教育下能得到更好的心理调整,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个人承压能力以及心理适应能力等各种能力。
4.2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让高职高专学生更加开朗自信的生活,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让学生活在希望之中。
4.3平衡学生的心态,稳定情绪
良好的心灵健康教育还能帮助大多来自农村的高职高专学生平衡心态,稳定情绪,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良好亲和力的人,能帮助学生在未来发展中建立好人缘。
4.4培养学生健全的社会意志
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大学生健康全面健康的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坚定信念,培养出健全的社会意志,能自主的协调各种社会活动,从而实现良好的适应社会劳动,并向社会更高层次发展的目标。
4.5增强学生的独立性和社会适应能力
正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助于帮助当代高职高专学生克服依赖心理、自私心理等心理缺陷,从而增强学生的独立性和社会适应能力,让学生在面对困难时有勇气迎难而上,直面挑战。
4.6帮助学生的心理年龄能顺应学生的成长而成长,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身心和谐
心理健康教育能让学生更多的了解自身心理反应,学习到如何根据社会状态改变心理行为方式的方法。还能帮助学生的心理年龄能顺应学生的成长而成长,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身心和谐。
由此可见,新时期对高职高专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本人、学生家庭乃至学校以及社会都意义非凡,所以我们更应该齐心协力,坚持做好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岳媛.浅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考试周刊,2013(54).
[2]古志华.试论新时期开展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政策[J].世纪桥,2013(03).
[3]杨丽华,吕秀娥,宋均艳.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以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A),2011(01).
1.身心健康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谐的人际关系、适度的情感、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以及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健康与一个人的贡献、成就、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从事社会活动以及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心理健康可以使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培养自信、自强、自立、自律、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
2.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据有关资料研究表明:高职学生存在着三个心理问题敏感期。一是新生入校的心理断奶期。现在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多年来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进入大学后,远离父母,面对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心理上有较多的矛盾冲突。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强烈的人际交往需要与孤独感的矛盾,自豪感和自卑感的矛盾等。二是专升本的心理调适期。许多高职学生进校后,不满足现有的专科学历,想继续升本的学习。可是由于他们基础较差,竞争实力不强,在专升本考试中大部分学生落榜,这给高职学生造成很大的打击,觉得自己前途渺茫。三是毕业前的择业期。现在有些企业、机构、单位在选用人才时盲目追求高学历、名牌大学,再加上毕业生自身专业上的结构性矛盾等原因,使部分高职学生就业面临一定的困难和压力。找到单位的毕业生,有的嫌月工资给的少,有的对岗位不满意;没找到工作的毕业生整天四处奔波,为找单位发愁。在毕业前表现出困惑、茫然、焦躁的情绪。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高职学生是心理问题的多发“地段”。
我国许多高职院校是转制或合并而成的,建校时间不长,办学经验不够丰富,学校大都忙于生存和发展,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又缺乏专业咨询教师,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致使学生患有心理疾病、精神障碍而被迫休学、退学以及伤害自己和他人的事件呈上升趋势。因此,各高职院校应把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来抓。
3.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高等学校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优秀专门人才,必须重视学生心理问题。“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培养造就和提高学生素质,必须关注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品质,在心理认识、情感、意志三个方面及个性心理特征兴趣、能力、气质、性格四个方面有较大差异,如从学校教育管理的角度科学、详细地用心理档案记录下学生的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心理状态,就能准确地分析学生个性特征,及时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使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同时,也将对学生的后续心理素质教育提供连续完善的材料,为进入新的环境帮助新的教育管理人员迅速掌握了解学生并及时实施转换期的心理教育措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二、加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管理的有效措施
1.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涉及到学生的隐私权,是一项很严肃的工作。要求工作人员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心。学校应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学习《档案法》、《高等学校档案管理规范》及相关档案管理知识,不断提高工作人员对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档案管理意识。建立严格的归档制度,由专人负责保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做到一人一袋,封面要写请学生姓名、性别、班级、建档日期,并将其编上序号,存放于档案柜中。管理人员要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能随意将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借给他人,如学生自己要看,可在咨询老师的指导、解释下查看。
2.客观真实地设计档案内容。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内容的设计,不能只是流于形式,或是简单的履历表,而是应较完整、准确、系统地记录下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应包括:(1)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本人、家庭的基本情况以及对学生心理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事件等。(2)学生在校表现。包括身体情况、生活情况、学习情况、政治表现等。(3)心理素质及教育辅导措施、过程。包括能力状况、人格特征分析、心理健康状况、学习心理分析、职业能力倾向类型分析以及采取的教育、培养建议、心理辅导过程和就业指导等内容。
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学生心理成长轨迹的反映,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档案。它记录的是学生各方面的情况,要随着学生心理发展而不断变化,特别是人格、智力、心理健康等方面,应定期测试、分析,提出可行性的教育、辅导建议,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发展中的问题与困惑。
3.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档案管理队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正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因此,专职心理健康教育人员严重缺乏,必须走专兼结合的路子。学校可设2-3名心理咨询师作为专职人员,其主要任务:一是解决疑难的心理问题;二是对学校思政教师、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使其具备及时处理和解决一般心理问题的能力,协助心理咨询中心对学生中出现的一般心理问题进行及时地疏导和处理。另外,还可聘请社会上的心理医师在中心作兼职教师,他们既有医学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他们参与管理,一定能建立起一支专兼结合、实力强大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关键词 体育特长生 心理健康教育 管理机制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社会的要求
高中是形成性格的关键时期。我们的任务不是死教书,首先要教会学生做人。社会需要有德有才的人,不需要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行为粗暴的武士。只有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首要位置,才符合社会提出的培养人才要求: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二)专业的要求
没有吃苦耐劳公平正直等品质,就不能成为真正的体育人才。既便是侥幸练就出好成绩,最终也不能为国家效力。如国际国内比赛中屡见不鲜的兴奋剂事件,大多因为这些运动员不具备正常的心态,想投机取巧取得好成绩,最终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落得声名狼藉。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机制
(一)培养良好的个性倾向和性格特点
高中体育特长生面临双重压力――专业和文化。他们不仅要象普通学生学好文化课,又在课余时间从事大运动量大强度的运动来达到提高专业技术水平。风吹雨淋,寒冷酷暑也得承受,而只有具备诚恳、勤劳、谦逊、节约、乐观、活泼等优良的性格特征,才能保证好的心态和好的成绩。
1.学生入校组队后即制订队规,并严格监督执行。注重个人与集体教育,建立良好的集体荣誉感,不因为个人不良行为让训练队抹黑,被人耻笑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2.坚持每月一大会每周一小结。对每天的训练情况记载,如考勤、完成运动量、动作掌握程度等。月会提出下月目标和措施,总结上月成绩,存在问题,表彰先进及进步大的学生,并给予奖励。
3.关注学生的心理生理变化,及时沟通和解决问题。善于观察学生,发现问题,并与学生交流分析,必要时与家长、班主任沟通或邀请队友共同解决问题。
4.以身示范,用行动感染带动学生。教练必须有良好的个人品德,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尊重你愿意按规定的方向努力。所谓“严师出高徒”,“严是爱,松是害”,“一分辛劳,一分收获”,经常给学生以语言提示,及时肯定学生,训练中坚持严格要求,不折不扣完成甚至超额完成任务。
(二)妥善处理人际关系
体育生不仅要与父母、教师、教练员、同伴及同学交往,而且还要与社会人发生联系(如比赛)。能否处理好社会关系,直接影响心理健康。
1.首先处理好与教练的关系。绝对信任和服从教练,能接受指导、建议与批评,视教练如父母。若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师生情绪,而且影响运动成绩的提高。作为教练,必须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或弟妹,重视理解关心他们,真正走到学生中去,让学生接受你,信任你甚至依赖你。
2.理解父母的苦心,多交流。让父母了解体育专业的特殊性,从生活、学习、心理方面多给予关心。树立努力学习和刻苦训练的决心就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教练每学期末将学生学习、运动成绩总评,写下评语让学生带回家,并要求家长反馈信息,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
3.体育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有困难互相帮助共度难关,不搞哥儿们义气,不拉帮结派,有正义感,能阻止队友做违反校纪校规的事,对队友的错误当面指出并帮助其改正;对队友的进步要由衷鼓励,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形成快乐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
4.同学之间。主动向他人请教,不打扰他人学习与生活,并力所能及地帮助同学。正确处理男女感情,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早恋现象很常见,教练不应采取过激举止,要引导,多单独谈心,让其明确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把学习和训练放在首要位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用队规进行约束,还可以调动队友一起来做思想工作。
三、解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要帮助其建立与自身实际相符的目标,并使其充分认识到可能遇到的困难,不可好高骛远,一旦发现现实与理想差距太大就丧失信心,行为散漫,精神松懈。多热情鼓励,切忌挖苦讽刺,可为他们提供一些逆境中成才的范例:如王一夫,姚明等。关注每一次文化和体育测试,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其制订下一阶段目标,强化目标意识。
四、协调专业训练与文化课的关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202-03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对自身和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是个性发展的核心成分。中职校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生理和心理上发生着巨大的转变,自我意识及成人感迅速增强。此时的自我意识发展对他们正确的自我观念的形成、自信心的确立和自我设计水平的提高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职校生与普通高中生因为在学校环境、文化氛围和社会评价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所以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另一方面,中职校生和其他同年龄人一样,有着良好的品质,内心存在着积极力量。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致力于纠正他们的弱点和错误,更重要的是关注和发掘他们的长处和成功的经验,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帮助他们热爱自己、热爱他人、热爱生活,提高其信心和自尊,拥有快乐和幸福。
一、中职校生自我意识调查概述
2010年6月~12月,笔者参加了《上海市中职学生主要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上海市教育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2010年度上海学校德育实践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0-D-079)课题组,担任中职生自我意识一章节调查问卷的制作和结果分析。自我意识调查问卷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学生的性别、年级、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的职业等信息;第二部分包括有关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三方面的问题共10题,回答以5级来分级(包括“是”、“基本是”、“说不清”、“基本不是”、“不是”)。2010年9月实施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上海市12所中职校在校学生。发出问卷5980份,收回问卷5965份,有效卷为5915份。除书面问卷以外,还对部分被调查学生进行了访谈。统计工具为spss13.0,采用卡方检验。
二、中职校生自我意识调查结果
以往许多关于中职校生自我意识的研究表明,很多中职校生在经历了升学上的挫折后,带着无奈的心态进入了中职学校,他们承受着更多的焦虑和紧张,自我意识模糊、自我评价低、自卑感、挫折感强,对未来的期望低。而此次调查的结果却一反以往的调查结果。
1.自我体验方面。①60%以上的中职校生体验到自我满意感和生活满意感;②近70%的中职校生认同自身的价值,在对未来希望的体验上,乐观倾向明显大于悲观倾向;③仅15%的学生自尊低下,20%的学生感觉自己很可怜。
2.自我评价方面。①40%的中职校生担心自己会失败;②60%的中职校生在自己想干的事情上相信自己的能力;③10%的中职校生自我价值的评价较低。
3.自我调节方面。60%的中职校生认为自己有明确的的奋斗目标。
三、对中职校生自我意识调查结果的思考
1.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对学生坚持积极的评价取向,加强学生自身积极因素和潜能的开发,用积极的心态解读学生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用积极的内容和方式激发学生自身内在的积极品质,让学生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使自身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塑造充满希望、积极向上的美好心灵。也可以说,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乐观、自信、意志坚强、有责任感、诚信、尊重关爱他人的积极心理品质。学校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只有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才能真正将新课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2.大部分中职校生正健康地成长。从这次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中职校生对自己满意,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对未来表示乐观。他们感受到自尊和自我价值,在完成自己想干的事情上自我效能感较高,表明中职校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笔者认为这个结果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职校开始努力践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致力打造师生关系和谐,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校园环境是分不开的。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中职校生自尊心和自我价值得到了积极的体验。青少年自尊心的确立对自我体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自尊心作为个体人格结构中自我概念的核心,与个体在社会比较的过程中所获得的肯定有关。当一个人经常受到他人的批评、贬低、忽视和拒绝时,他就会形成较低的自尊;反之,当一个人经常受到他人的赞扬、欣赏、重视和接纳时,他就会形成较高的自尊。笔者认为近年来中职校注重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注重建立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中职学校学习环境相对比较宽松,师生之间的关系也相对比较缓和,大多数的老师对待学生以鼓励为主,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许多学生在初中时期长期得不到重视,进入职业学校后,通过教师给予他们适当的肯定和鼓励,使他们重拾了信心。(2)注重形成积极全面的评价体系,在中职校,学业不是单一衡量学生的标志,学生其他各方面的智能也受到了很大的重视。学生会领导下的学生干部,发挥着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作用,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才艺表演、“星光大赛”技能大比拼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使学生发挥出了除了学业以外的各种智能,让他们体验到了自尊和自我价值的同时,渐渐地对自己的能力有了较高的期待。(3)注重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近年来,中职学校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致力构建一个讲求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文明校园。这样的文明校园显示出的正是一种积极向上的风貌,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感受到的是科学的人文精神、正确的舆论环境、多彩的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式、共同的价值取向。
3.为中职校生注入更多的积极因素。此次调查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数据,有15%的中职校生表示“作为中职校生,我感到很没面子”,20%的学生认为自己很可怜,40%的学生常常担心自己会失败。所以,在中职校进一步开展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中职教育注入更多的积极因素是刻不容缓的。笔者在多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努力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1)重视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①积极情绪是人的愿望得到满足时产生的情绪反应,如高兴、快乐、喜悦,它可以促使人们积极向上、乐观开朗。中职校生在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总会自觉地不自觉地把现在的自我和过去的自我以及将来的自我进行比较。如果三者一致,他们就能接纳自我,并产生自尊和自信;如果三者不一致,就会对自己持否定态度,自信心会因此而下降,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因此在自我意识上能否体验到积极情绪,关系到他们对自我的接纳程度。②让学生悦纳地对待自己的过去。初中的学习经历对中职校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更容易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在“自我意识”章节的教学中,我着重帮助学生寻找他们过去的成功经验(经历),让他们知道,没有一个学生无时无刻都处在困扰当中,不论多么麻烦的问题,总有解决的方法,这就是过去的成功经验,而这往往是学生的能力或潜能所在。因为当学生只记得自己失败时,他会感觉到挫折与失败,没有自信;相反,假如学生能清楚的知道自己也有成功的时候,他会觉得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能更好地悦纳自己。③感恩、幸福地感受现在的生活。中职校的学习并没有像中职校生想象的那么轻松自在,除了严格的校纪校规和丰富的学习内容,他们还要面对专业兴趣、就业等诸多矛盾与压力。引导他们感激过去他人给予自己的一切,感激老师,感激自己健康的活着,感激自己是自由的,感激自己还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充满希望地、乐观地面对未来。中职校生的学历使他们面对自己的未来时常会产生茫然、悲观和信心不足,在“规划生涯”章节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帮助他们确立合适的愿望目标,做好生涯发展规划:自己所具备的才能(在哪些方面比别人优秀?自己的长处是什么?);自己的热情所在(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社会和家庭的需要(目前社会上最需要的行业是什么?家庭目前最大的需要是什么?怎样才能帮得上忙?);自己的良知(如何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人?如果不小心的话,有可能在什么问题上栽跟斗?)。(2)重视培养学生的积极归因。积极归因是把挫折或失败归为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用功或努力程度等);而把成功等积极结果归为不可控制的因素(命运、运气等)。赛里格曼认为,影响一个人归因方式的原因主要是个体在后天获得的体验,所以,对于积极归因思维方式,可以通过训练获得。在“学习心理”章节的教学中,我补充了归因这一概念,对学生的归因倾向进行了测试,组织活动让学生从中取得成败体验,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最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通过不同情境中的各种成败体验以及归因,逐渐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倾向。(3)重视培养学生内心的积极对话。一个人对周边事件的解释方法组成了他的内心对话,当一个人从外在环境得到信息后,脑海中立刻会闪过一些文字,然后会通过思想加以处理。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的:“事情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全看你怎么去想它。”一些中职校生由于未考上理想的高中,带着沉重的心理压力进入学校,如果再加上专业不理想、就业压力等因素,他们就容易陷入习惯性的消极思维。他们比其他同年龄人更容易先看到事情的负面,再看到正面,或者说他们更习惯看到事情消极的一面。所以笔者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内心自我对话,从而取代他们消极的内心对话。(4)帮助学生把积极的行动目标化为具体行动。①帮助学生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力,训练学生坚定的信心,若信心不足,遇到困难、挫折和失败,就很容易退缩。②激发学生强烈的愿望,愿望是人们行动的出发点,顽强的毅力是与强烈的愿望联系在一起的。③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目标明确,才会产生强大而又稳定的吸引力,行动才会有方向。④训练学生有组织地做出计划,只有制订出明确且具体的计划,计划才能变成行动,而多一步行动,就会多一份信心,多一份毅力。
以上是我对运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职校生自我意识的思考,在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有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探索,比如:(1)在强调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积极情绪的同时,如何防止陷入“积极万能主义”,因为“消极”在许多时候也是一种必要,正如消极有时是人的一种自我保护。(2)在积极评价自己的时候,如何教育学生客观冷静地看待自己的特长,既要肯定自己的长处,也要防止盲目乐观。
参考文献:
[1]卢家楣,魏庆安.心理学――基础理论及其教育运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1前言
高中生处于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青春期快速的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同步,个性成熟度较低,自我认知能力不足,同时还要面临高考压力、学业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等,容易造成种种心理冲突,从而影响心理健康状况。体育锻炼知行是指对体育锻炼的认知程度和被试是否为运动群体。本研究旨在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不同群体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和特点,并对其体育锻炼知行与心理健康水平进行研究,分析不同体育锻炼知行程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和特点,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高中学生,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问卷430份,有效问卷424份,回收问卷的有效率为98.6%。
2.2研究工具
2.2.1《心理健康诊断量表》
本研究根据高中生心理健康诊断量表的分类标谁将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分为3类,分别为健康、心理问题应引起关注、可能有心理障碍,并赋予分值。
2.2.2《体育锻炼知行调查问卷》
选用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殷恒蝉教授等2006年编制的《体育锻炼知行调查问卷》
3结果与分析
3.1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特点
3.1.1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分布情况
在所调查的高中生中,有31.41%的高中生处于健康状态,有31.89%的高中生处于心理问题应引起关注状态,有36.70%的高中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状态。
3.1.2不同群体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特点
3.1.2.1不同性别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与特点
对不同性别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男生中,共有36.1%的高中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在女生中,共有81.0%的高中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对不同性别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分比女生高,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3.1.2.2不同年级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一与特点
对不同年级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有63.5%的高一学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有65.2%的高二学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有76.8%的高三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
3.1.2.3城镇和农村生源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与特点
对城镇和农村生源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共有63.3%的来自城镇的高中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共有76.5%的来自农村的高中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对城镇和农村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来自城镇的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分比来自农村的高中生高,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3.2体育锻炼知行程度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3.2.1高中生对体育锻炼对健康重要性的认知程度的分布情况
对高中生对体育锻炼对健康重要性的认知程度进行调查,结果发现,3.8%的高中生认知程度非常高,17%的高中生认知程度较高,45.3%的高中生认知程度高,26.9%的高中生认知程度较低,7.1%的高中生认知程度很低。
3.2.2高中生体育锻炼知行程度的分布情况
通过对高中生体育锻炼知行程度分布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运动十认知高的高中生占36.3%;2)运动十认知低的高中生占11 . 8%; 3)不运动+认知高的高中生占29.7%;4)不运动+认知低的高中生占22.2%。有66%的高中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知高,但有一半的高中生由于各种原因不参加运动。
3.2.3高中生体育锻炼知行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中,将高中生体育锻炼知行程度的4组样本予以赋值,将知行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中生体育锻炼知行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表明了知行程度与心理健康之间有比较密切的联系,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探讨。
3.2.4不同知行等级高中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的差异性检验
通过对不同知行程度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得分进行ANOVA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不同知行程度在高中生心理健康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
4结论与建议
1)有三分之二以上的高中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者应引起关注的状态。学校、家长和有关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在抓学习的同时,也要关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注意创建和拓展维护和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加强必要的情感和思想交流。
一、引言
体验式教学的旨在让学生在体验实践中自我完善、自我成长。在体验式教学中,亲身感悟与直接体验更容易让人接受。在体验式教学中,大学新生心理辅导的体验活动包括心理辩论赛、团体辅导、心理素质拓展、心理影片观摩、案例分析、课堂教学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的参观体验。在体验式教学中,体验活动只是开展心理健康普及教育的载体,关键是要通过创设一个亲身体验的情境,为大学新生提供一个自我学习、探索自我的机会,依据教学内容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吸取的方式构建大学新生的心理结构,使大学新生领悟自我心理的积极力量,培养大学新生的心理品质,使其心灵获得启迪和升华,获得积极成长的经验,达到普及教育的目标。
二、研究方法
1.研究材料
本研究采用自编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考察被试对于课程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方式的主观感受;第二部分考察被试对于课堂内容和主旨的理解和掌握;第三部分考察被试对于课堂的总体兴趣和体验。
2. 研究被试
研究选取四川省德阳市某高等职业院校大一学生作为被试,被试选择均为随机选择。分为两个组,实验组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进行,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实验组学生40人,对照组学生40人。数据均为有效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及T检验。
3. 研究结果
对实验组及对照组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下:
表1 方差分析
平方和 df 均方 F值 显著性
教师风格 632.813 1 632.813 39.881 0.000
内容掌握 171.113 1 171.113 9.648 0.003
课堂兴趣 344.450 1 344.450 15.783 0.000
由表1数据可知,进行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组与进行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验组在学生对教师风格的偏好,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以及学生对于课堂的兴趣三个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如表2所示,对实验组及对照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在问卷涉及的三个维度方面实验组学生和对照组学生的主观体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2 独立样本T检验
差分的 95% 置信区间
t df Sig.(双侧) 均值差值 标准误差值 下限 上限
教师风格 6.315 78 0.000 5.625 0.891 3.852 7.398
内容掌握 3.106 78 0.003 2.925 0.942 1.050 4.800
课堂兴趣 3.973 78 0.000 4.150 1.045 2.070 6.230
三、研究结论
通过研究发现,进行体验式教学的实验组被试无论是在对课堂的内容的兴趣还是在对于课程主旨的把握以及自我体验方面均高于进行传统教学的控制组。由此可见,体验式教学的创设情境有利于提高大学新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1.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是一个承载着社会、家长较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心理变化最激烈、最敏感的时期,也是大学生心理问题比较突出的时期。体验式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创设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让大学新生模拟生活场景,练习人际交往技巧和方法。如可通过“国王与天使”“摸石头”等体验活动来学习人际交往,了解与人交往的重心,提高大学新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2.体验式教学的团体心理辅导有利于增强大学新生的心灵归属感。大学新生正处于自我成就日益扩大的时期,班级归属感、团体荣誉感是大学新生自我成就的重要形式。体验式教学可以利用团体心理辅导如素质拓展、头脑风暴等体验活动,让大学新生在体验活动中体会和感受个人与团体的关系以及团体对人的重要性,增强团体凝聚力和团体成员的信任感,最终增强大学新生的心灵归属感。
3.体验式教学的积极体验有利于大学新生的自我探索。积极体验会产生内在的驱动力,促使人积极向上,无形中也会转移大学新生的注意力,削弱心理问题对大学新生的不利影响,摆脱因不适应带来的心理问题。而体验式教学可以通过积极的体验活动,让大学新生正确认识、评价自我,扬长避短,促进大学新生内心的和谐,使大学新生在获得积极经验的同时产生自我成长的积极力量,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心理和谐。
体验式教学是精彩生动的理论讲授无法替代的。大学新生在全程参与、体验分享和互动感悟的过程中,通过体验产生感悟,正常释放情感,情绪、情感得到激发和内化,从一个旁观者变为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大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感受和领悟到应对技巧,在参与和思考中升华,并内化为大学生积极的品质和心理自助的能力,促进大学新生心理素质的提高,进一步实现大学生的自我成长、自我发展,最终达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金华,叶磊.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6).
[2]马丽娜,南纪稳.探究体验式教学[J].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06) .
目前性健康教育课程尚未纳入到我国高级中学教学体系之中,绝大多数高中生没有接受规范的性健康教育。性健康是个人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也是社会和家庭和谐安宁的重要因素。对高中生进行性健康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培养高素质接班人的重要环节。本文旨在了解高中生对性健康知识认知度和性观念状况,为探讨高中生性健康教育对策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择吉林市6所全日制高级中学,每所高中选取二年级各1个班级,发放调查问卷共310份,收回有效问卷301份,回收率为97%。调查问卷采用自行编制的《高中生性健康教育调查问卷》,内容包括:(1)社会人口学特征;(2)性健康知识和性观念;(3)性健康知识获取途径。学生独立答卷,不记名,当场收回问卷,所得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高中生社会人口学特征
本次调查的301名高中生均为二年级学生,其中男生146名,女生155名,平均年龄17.09岁。女生平均初潮年龄为11.8岁,初潮最早者10岁,最晚者13岁。女生事前知道初潮的人占87.1%,不知道的人仅占12.9%,大多数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相关知识的。男生首次遗精的平均年龄为12.8岁,最早者11岁,最晚者15岁。男生在首次遗精前知道这种生理现象的人占69.2%,不知道的人占30.8%,其相关知识的获得途径依次是同伴、父母、书本、老师。
2.2高中生性健康知识认知现状
参与调查的301名高中生中性健康知识认知度普遍较低,及格率仅为58.8%。高中生性健康知识认知及格率在男女生之间、不同学校之间无显著差异。对月经认知正确的占76.1%,男女生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即女生的认知度明显高于男生;分娩相关知识正确率为71.8%,女生的认知情况明显高于男生;遗精相关知识认知正确率为72.8%,男生的认知情况明显高于女生;相关知识认知正确率为38.5%,男生的认知情况显著高于女生。另外,受精、性传播疾病、青春期卫生、避孕相关知识认知正确率分别为80.1%、56.4%、51.8%和14.9%,均无性别差异。
2.3高中生的性观念
高中生对恋爱和婚前表示相当宽容,赞成男女相爱可以有婚前的学生占91.4%,反对的学生仅占5.3%,另外3.3%的学生认为无所谓,男女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对性相关知识认知正确的高中生占39.5%,不正确的占7.3%,无所谓的占53.2%。其中,男生正确的占71.2%,而女生只占9.7%,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即男生认知正确率明显高于女生。
2.4 性健康知识获取途径
2.4.1 同伴间性健康教育高中生谈论性健康问题时首先选择的对象大多数是同伴,通过互相交流信息而获取相应的性健康知识。相互间经常谈性健康问题的学生有119名,占39.5%;曾经谈过的学生有157名,占52.2%;从未谈过的只有25名,占8.3%。
2.4.2 学校性健康教育有69名学生回答在学校开设的生物等课程中接受过性健康教育,占22.9%;表示从班主任或其他课程老师那里获得性健康教育指导的学生有97名,占32.2%;由于羞于谈性问题而没有接受任何性健康指导的学生有135名,占44.9%。
2.4.3 家庭性健康教育只有10.3%的高中生认为在遇到性健康问题时父母给过圆满的解答;54.5%的学生认为父母的解释一知半解很笼统;35.2%的学生表示遭遇过父母的避而不谈。
3讨论与建议
3.1 高中生性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高中生性健康知识认知及格率为58.8%,认知度偏低。高中生正处在身体和性生理逐渐发育成熟阶段,而社会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学校性健康教育的缺如、家庭教育监督的滞后,导致高中生性心理发育滞后于性生理发育。随着性生理的逐渐发育成熟,必然产生对性的神秘感和好奇心,将引导高中生自觉和不自觉地接触各种与性相关的信息,由于高中生性健康知识认知度偏低和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错误的性信息影响高中生的性观念、性道德、性心理和的健康发展。高中生谈情说爱、婚前甚至性犯罪等社会问题早已出现,性问题对高中生个体成长、学校教育教学、社会和谐安宁带来了消极影响。因此,对高中生进行系统、科学的性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通过性健康教育,促使高中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青春期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消除对性的神秘感和好奇心,逐步确立个人在爱情、婚姻、生育等方面应有的责任感,增强分辨是非能力,自觉抵制“性解放” 、“性自由” 等错误思想的侵蚀,使高中生成长为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素质的接班人。
3.2 高中生性健康教育对策
3.2.1 构建高中生性健康教育体系学校、社会及家庭不仅是高中生身心成长的环境,也是高中生获得性健康知识的途径和实践的场所。因此,建议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学校、社会及家庭都要动员起来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立足于“行为预防”[1] ,统一规划,明确分工,制定教育计划,协同合作,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学校性健康教育要抛开保守陈旧观念,把性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教学体系中,理直气壮地对高中生进行系统、规范的性健康教育,使其成为“老师大大方方地讲,学生自自然然地听”的课程[2]。通过课堂教学,不仅要高中生系统地掌握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生殖科学和性传播疾病的基本知识,还要帮助高中生树立健全人格,以健康的性观念促进自我约束力的提高,以负责的态度克制生理和感情冲动,明白与异往的行为准则,正确处理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建立纯洁、健康的友谊。社会性健康教育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工具,选择针对性较强的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等方面的课题进行宣传教育,使性健康教育成为全社会德育工作的一部分,大力宣扬科学、文明、健康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以及社会性道德的规范。通过有关专家对高中生进行性健康教育讲座,不仅要针对性地讲解障碍、性心理障碍、性道德和性犯罪等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还要帮助高中生分析障碍和性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和表现,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和焦虑,增强自信心,建立健康人格和行为准则,提高法制意识,防止高中生性犯罪的发生。家庭性健康教育要和社区、同伴性教育密切结合,发挥各自优势,构建网络平台,相互传递信息,及时掌握子女和子女同伴遇到的有关性健康问题,耐心平和地解释高中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性困惑,具体切实解答高中生在学习、生活中与性相关的各种问题,消除高中生对性问题的焦虑心理,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使高中生的符合社会性道德规范。
3.2.2高中生性健康教育内容进行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接班人。这里讲的“健康”应该包括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两个方面,而性健康就包含在这两个方面上。世界卫生组织对“性健康”的定义是:通过丰富和提高人格、人际交往和爱情的方式,达到在肉体、感情、理智和社会诸方面的圆满和协调[3]。它包括三个方面内容:①根据社会道德和个人道德观念享受和控制生殖行为的能力;②消除抑制性反应和损害性关系的诸如恐惧、羞耻、罪恶感以及虚伪的信仰等不良心理因素;③没有器质、各种生殖系统疾病及妨碍与生殖功能的躯体缺陷[4]。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性健康包括生殖健康、性生理健康和性心理健康。其中生殖健康和性生理健康属于生理健康的范畴,性心理健康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性健康教育的内容至少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法律、性病防治等方面的内容。高中生正处在身心发育活跃和性意识“危险”的青春期,也是知识积累、世界观形成和个体素质提高的高峰时期。从本文调查结果分析来看;高中生的性心理发育滞后于性生理发育,性健康知识认知度偏低而造成性观念的模糊和的偏离。因此,建议对高中生的性健康教育,不仅要传播性健康知识,还要培养高中生正确的性观念,建立良好的性道德,学会自尊、自爱、自律,使个体行为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要使每个高中生成长为能够用科学的性健康知识构建自己的性心理,以正确的性观念和性道德指导自己的全面发展具有高素质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邹顺康. 当前中国青少年性教育中存在的若干问题[J]. 道德与文明,2004,(3):68.
2 杜继煜,韩秀珍.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性健康教育[J].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6,(8):26.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的关键。心理健康教育和基础教育有相通之处,在班级工作开展过程中,如何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当前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研究的问题。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高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心理上发育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在这一特殊时期,有些学生会出现自卑、抑郁或者是易怒等不良心理,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会形成极大的阻碍。为了促进高中生身心健康发展,让其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学校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认真分析当前高中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纠正,从而让学生走上快乐、健康的人生大道。
二、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高中生的自尊心比较强,加上对心理学知识认识不足,使得其在对待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上都存在一定的偏见,对心理健康教育比较排斥。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该加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首先,教师自身要加强对心理学知识的学习,调整好自身的心态,不断巩固自己的心理素质,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让学生的情绪也受到积极的影响。其次,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知识,对心理健康教育抱有正确的态度。可以定期组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或者是社会实践活动和主题班会,让学生在实践当中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提升自己的心理品质。
(二)整合教学资源
现代教育当中心理健康教育占有重要地位,是对现代高中教育思想的一种体现,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手段。例如,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实际出发,对多媒体、教师以及课堂教学时间等资源进行有序安排,借助这种方式,在进行课堂教育过程中以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为手段,通过对各项图片、影像以及音频资料的播放,让高中生在各项各类资源的合理使用下实现心理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满足高中生健康发展的客观需求。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
学生心理发生了变化,就会引发很多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心理咨询为主,结合个别辅导,实现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教育,通过对心理咨询课程的设置与安排,不断加强心理咨询教育资源的整合,使得高中生能够有合理的途径将自身遇到的各类问题进行及时地反应,用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来指导心理咨询活动。例如,针对高中生中的一部分群体,采取相似的心理咨询模式,帮助其开展更好的学习活动,减少心理障碍,推动道德教育的进行。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与道德建设需求,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帮助其更好的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如一些高中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逆反心理,在进行个别辅导的过程中,就需要根据其行为特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降低高中生对教师的逆反程度,使得高中生更加明确自身学习的目标,推动课程学习的有序进行。
(四)开展灵活的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形式,也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有计划地将实践活动安排到学生的心理教育当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特长,不断提升自我教育的能力和心理健康的程度,培养高尚的品质,开阔眼界,增强对是非明辨的能力。
(五)家庭教育的培养
家庭教育对于学生心理成长和品德养成具有重要影响,学校应该加强和学生家长之间的合作,通过各种途径来帮助家长开展健康的家庭教育,例如采用电话互访、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形式,对学生的家庭教育进行指导,让家长能够为孩子的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并树立良好榜样,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素质。教师要多与家长进行交流,从而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以便更好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三、结语
高中是学生一生当中的重要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和推动学生人生走上正确道路的关键,因而,教师应该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现素质教育的发展路线,用科学理论指导教育,树立学生对自己的自信心,推动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未来打好坚实的基础。
作者:林兴安 单位:福建省武平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让学生清醒的认识自我,适应环境,增强抗压能力,保障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拥有健全的人格。在遇到困难时能够积极面对,这是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关键所在。但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1)重视程度不够。高中生的心理教育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全面开展知识教育工作的同时,还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学校、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都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对学生心理教育的忽视,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自卑、自闭等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尽管学校号召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是很多老师并没有认真贯彻实施,对教育结果也漠不关心,这就需要学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教师对心理教育的重视程度。
(2)班主任素养不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班主任本身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以及教学经验,很多班主任由于心理健康知识的缺乏,在授课上显得力不从心。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学工作上的经验以及自身对心理学的理解,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心理教育。
(3)缺乏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始终围绕着学生进行教学工作。很多班主任在进行心理健康教学工作时没有针对性,学生的心理辅导需要从生活和学习两方面入手,很多班主任只注重解决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心理障碍而忽视了学生生活方面的心理需求。
二、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高中是青少年心理行为得以正确培养的重要阶段,班主任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
(1)关注每个学生。班主任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关注每个学生,学生的行为习惯有很大的差异,心理教育也需要班主任因材施教,班主任在了解每一位学生心理情感的前提下,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心理教学工作。例如,针对全班同学都会遇到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可以以班会的形式进行整体教育;针对部分同学出现的共同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可以采取小组教育;对于很难解决的个别特例,班主任应该以谈话交流的形式单独进行教育。
(2)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教育仅仅凭借班主任的教学经验和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知识是不够的,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对班主任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辅助作用。这就要求班主任定时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以开班会的形式,通过互动,让学生在发现问题中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这样不仅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还可以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当然,这些都少不了班主任的有效领导。
(3)课堂教学与心理教育相结合。现代课堂趋于多元化,课堂教学不再只是单一的知识教学,还应该与心理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课堂的教学效益。课堂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平台,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场所,课堂上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受到学生极大的关注,因此,班主任在做好心理教育工作的同时,还应该与各科任课老师沟通,将心理教育贯穿到每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
(4)将生活与心理教育相结合。学生的心理教育分为学习上的心理教育与生活上的心理教育两部分。班主任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这也便于班主任将心理教育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例如,班主任可以在课间、午休以及查寝的时间以语言交流的形式将心理教育知识传递给学生,让健康的心理知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另外,班主任还应该注意与学生交流的氛围,轻松愉悦的环境可以减小学生的警惕,只有这样,他们才愿意打开心扉与教师进行直接的沟通。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267-01
一、引言
高中阶段的青少年,生理上在飞速地发生变化,他们的内分泌系统更为旺盛,脑神经较容易兴奋,生理上的变化促使他们心理上也产生相应的变化,他们开始渴望独立,情绪比较敏感,并且有可能会因为生理上的变化产生一些不正常的心理变化。可以说,高中阶段是青少年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但是,高中青少年还得面临学习上的各种挑战,承受升学压力,这就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以期能够更好面对社会竞争、压力。
面对上述问题,现在很多高校都专门设立了心理咨询所,期望通过几名专业的心理教师开导学生,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主动将心理学渗透到学科教育中,以应对教学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学生心理问题。
现代高中生物教学课程标准要求在向学生讲授生物专业知识的同时,强调向学生传达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生物教学直接与自然界各种生命物质息息相关,因此,将心理学渗透到现代高中生物教学中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高中生的心理现状
1.积极的学习态度,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具有较高的求知欲,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和潜能,取得良好的成绩,能根据自身的情况调整自己,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
2.充满自信。在学习生活中能够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遇到困难或挫折时能够保持自信,以开阔的心胸自我排解,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3.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主要表现为遇到困难或挫折时,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处事有主见,并能够保持自己言行的一致性。
4.具有较好的自我认知能力。高中阶段是青少年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较好的自我认知,有助于他们提高自我。自我认知,包括对自我体形、外貌、体质、生理特征及健康状况、兴趣爱好等的认可和正确的认识。
5.能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高中生,应该能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助人,善于理解别人,真诚地对待周围的同学朋友。
6.具备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与行为。心理健康,针对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标准。因此,心理健康的高中生,应该表现出与自己年龄特征相符的心理和行为。过于成熟和过于幼稚的心理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一种不健康的状态。
当代高中生面临来自生活和学习上的多重压力,出现了许多抑郁、自卑、压抑等不健康情绪,甚至还有生理变化等带来的一些不好的心理变化。如何帮助高中生提高心理素质,解决心理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心理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学科渗透,指的是教师有意识地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融入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就像液体入渗原理一样,润物无声地影响和教育学生,改善他们的心理素质。与单纯的心理教育不同,学科渗透的主要任务还是学科教育,因此,它必然无法构成一个系统的心理教育体系,从而只能够在学科教育的过程中慢慢进行渗透,达到心理教育的目的。现代高中生物学科强调向学生传达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生物教学直接与自然界各种生命物质息息相关,因此,将心理学渗透到现代高中生物教学中,能够起到很好的心理教育效果。心理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单方向学生讲授知识,学生会厌倦课堂学习,久而久之影响其心理行为。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学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更好地学习新的知识,并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2.利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人格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高尚的人格能够产生非凡的魅力,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周边人的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富有魅力的教师,能够起到很好的身教效果,引导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而影响学生的日常心理行为。
3.教师应注重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要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自身就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情绪,不因学生个体的捣乱行为出现过激行为,给学生传达一种乐观积极的处事态度。
四、结论
高中阶段是青少年塑造人格的关键时期,是各种心理问题发生的危险期。将心理学渗透到生物学科教学中,能够应用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教师可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以改善学生的学习节奏,减轻其学习压力,同时通过提升自身人格魅力及心理健康水平,以自身言行影响学生,帮助他们塑造良好的心理行为。
参考文献:
[1]李百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