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职工技术创新大全11篇

时间:2023-06-29 16:32:4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职工技术创新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职工技术创新

篇(1)

工会组织本着“搭建平台、服务职工、服务企业”的思路,加强对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指导,构建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组织、劳模挂帅、广大职工踊跃参与的创建格局,使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新时期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放大劳模效应,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助推器”,成为激励职工奋力拼搏、攻坚克难、勇于创新、挑战自我的“加油站”。

制定相关规划,明确创建目标,完善管理办法,建立奖罚机制,明确工作室经费渠道,推进工作室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运行。

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动健全职工技术创新、知识产权运用和管理等法律法规,从法律上保障和激励职工创新创造。推动完善有利于职工创新创造、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使技术领军人才、业务发明能手、训练有素的技术工人等各类劳动者都能获得与自身能力和贡献相适应的合理报酬和待遇。把工会开展的职工技术创新活动进一步融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格局之中,主动争取党委和行政支持,积极促进企业协同,广泛吸引职工参与,推动企业加大经费支持力度,促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不断把职工技术创新活动提升到新的水平。

强化统筹协调

做好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统筹规划协调,强化教育培养、跟踪管理、解决困难等工作,促使工作室茁壮成长,不断壮大。要科学制定好创新工作室中长期目标,做到统筹兼顾,保证工作室良性发展。精心选好工作室带头人。带头人全面负责工作室的日常管理,本人刻苦钻研技术,技术革新有成果,在职工群众中威信高,有一定影响力。工作室成员热心钻研技术,积极参与技术革新、小改小革。

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应以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根本出发点,引领职工参与技术创新,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和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工作室成员的技能专长,培训相关工种职工,提升技能素质。

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围绕制定的目标,每月进行1―2次技术交流,将施工生产中遇到的棘手问题摆到桌面上,共同探讨应对策略,形成从问题收集,题目优选,任务下达,过程控制到成果验证推广的技术攻关模式。

工会组织积极协调解决工作室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工作室创造好的环境,促使工作室更好发展。工作室条件成熟后,才给予命名、授牌。

开展“五小”创新活动

今年以来,我们在全集团开展了“弘扬晓林精神,争当标兵员工”活动,“晓林精神”的基本内涵就是“忠诚、实干、创新、奉献”。可以说,“创新”是“晓林精神”的特征,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也是电气化人的卓越追求。

古今中外特别是工业化时代以来的历史,无数次地证明着一个最简单、最朴素的道理,然而却常常容易被忽略的事实。那就是,一项新技术,一件新产品,一套复杂的设备,一个庞大的工程,当然首先要有科学的发明、技术的综合和优良的设计,但是任何一个创新的理念,任何一个再好的设计,最终都必须靠工人的劳动特别是技术工人的双手来实现。必须充分认识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型企业,既要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骨干引领作用,又要充分激发广大一线职工特别是技术工人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潜能,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建立在拥有一支高素质职工队伍特别是技术工人大军的基础之上。

各级工会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积极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开展岗位练兵、技能培训、技术交流、师徒结对等职工技能培训活动。围绕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组织广大职工针对企业生产经营难点和关键环节,以提高效率、提升质量、创新技术、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为重点,广泛开展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的“五小”创新活动,充分激发职工的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为企业挖潜增效、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献计出力。自2011年以来,获得集团公司及以上奖励的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达到131项,其中1项技术创新成果获得第四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累计创造经济效益6300万多元。集团公司将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纳入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加大职工技术创新活动投入力度,鼓励和支持一线职工的技术创新活动。

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大赛

集团公司工会把技能竞赛作为推动职工技能素质提升的重要载体,围绕提高工程质量和增加效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更多的职工吸引到竞赛中来,比学赶超,通过竞赛提高自身素质,激励广大职工争创一流、自我提升,积极承担更多的技术革新和项目攻关任务,为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献计出力。坚持问题导向,增强技能培训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把符合科技进步方向、适应市场和企业需求、职工学习愿望强烈的内容作为培训重点。不断完善职工成长成才机制,强化激励、用好人才,使发明者、创新者能够合理分享创新收益。倡导职工之间的传帮带,使师傅带徒弟等传统技艺传承方式焕发出新的活力。

各级工会组织职工群众深入开展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积极引导广大职工踊跃报名,以赛促练、练赛结合,掀起了学技术、练技能,争做高技能人才的热潮。在中铁举办的电工专业技能大赛、测量专业技能大赛、接触网工技能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对每个工种的优秀选手由集团公司授予“技术能手”“能工巧匠”称号,并破格或优先晋升技术等级。

今年7月,针对企业文秘、宣传人才紧缺的实际问题,配合共青团组织举办了集团公司首届“十佳青年笔杆子”技能大赛,对获奖选手每人给予5000元奖励,在全集团青年员工中产生强烈反响。

深化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活动

各级工会紧紧围绕企业技术创新,大力深化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其作为基层创新平台的功能和作用,有效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据统计,截至目前,全集团建立“巨晓林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职工创新工作室”37个,带动了更多的职工参与技术创新。比如“巨晓林QC小组”研发的《提高京沪高铁数据测量一次合格率》QC成果,获得中国中铁股份公司最佳成果奖和全国工程建设QC成果会一等奖;《降低合福客专四电接口施工不合格率》QC成果,获得全国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一等奖。全国劳模林云志研发的“隧道水冲洗车”获得中国中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全国劳模何军研发的“接触网H型钢柱柱顶AF线肩架安装借助辅助工具提高施工效率”获得集团公司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成果三等奖;北京市劳模赵际顺主持编写的行业标准《轨道交通设备系统重点工艺施工――水暖与通风空调》专业图集和《地铁工程机电设备系统重点施工工艺――给排水及通风空调系统》图集,填补了我国地铁工程建设标准不足的空白。

篇(2)

1、大力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进一步加快我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步伐,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展示职工技能提升职工素质,推动产品质量升级,促进企业增效节能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2、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先后出台《市职工素质提升工程五年规划》、转发《市工会2009—2012年发展纲要》、颁发了《市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励暂行办法》,组织开展首届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评选表彰活动,重奖职工技术创新成果项目,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的创新热情。

3、各级工会组织和相关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意义,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广泛组织和动员职工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为跨越式发展和区域性现代化滨湖特大城市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深入组织开展群众性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全面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

4、以提升职工技能素质为目标,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将职工技术创新纳入全市创新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落实职工技术创新目标。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全面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建设,鼓励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学习创新。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扎实做好多层次、多专业、多门类的技能创新培训,把技能创新培训同传经授业、名师带高徒结合起来,把技术创新培训与职工技能创新实践结合起来,进一步调动广大职工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动力。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工人技师、技术工人、能工巧匠的作用,大力开展拜师学艺、结对子活动,挖掘职工中的绝活、绝招、绝技,做好传、帮、带。市总工会汇制职工技能比赛目录和规划,广泛扎实开展群众性的技术练兵、技术比武及行业性的技能比赛活动,对在全市组织的技能大赛中,理论、实际操作获得成绩优异的选手和行业系统技能大赛单项前六名选手、企业(集团)技能大赛单项第一名的选手,由市总工会授予“市职工技术标兵”、“市金牌职工”荣誉称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以上获奖选手给予晋升(或申报)高一级技术职称等级。选树一大批技术能手、技术标兵和金牌职工,推广一批先进操作(工作)法,大力培养技能人才,提升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5、以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选活动为平台,广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市总工会及各级工会组织要广泛组织职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把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与产、学、研有机结合,为职工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吸收消化国内外先进技术,促进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在企业内部转化。紧紧围绕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方面环节大力组织职工开展技术攻关创新活动。鼓励职工在创新型发明创造、节约型工艺技术改造和加快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每两年开展一次全市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选表彰工作。对于在职工创新成果评选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职工,给予相应的表彰奖励,经费由市财政从自主创新专项资金列支,并根据成果不同,由市总工会分别授予“市五一劳动奖章”、“市金牌职工”等荣誉称号;特等奖项目牵头人在同等条件下作为“市劳动模范”候选人优先推荐;对获奖的技术工人,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颁发(或申报)高一级技术等级证书。在职工中持续开展“六个一”活动,即学习一门新技术、提出一项新建议、创造一项新成果、推广一项新工艺、开发一种新产品,创新一项新记录,使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化为广大职工岗位成才的自觉行动。

6、以加强职工技协组织建设为基础,大力开展职工技术协作活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农委、市商务局、市地税局、市统计局、市科协等各级组织大力支持基层职工技协组织建设,为技协活动创造优良环境。发展和扩大职工技协会员,把劳动模范、优秀技师、能工巧匠、科技人员和管理干部吸收充实到职工技协队伍中来,充分发挥职工技协专业分会作用,广泛开展以技术攻关、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协作活动,创新活动方式,拓展活动领域,组织技协会员开展跨区域、跨行业的技术难题会诊、工艺改造攻关等技术协作活动,提高技协会员服务意识,扩大技协组织影响力。大力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展示、交流活动,为项目对接牵线搭桥,努力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7、以创建节约型企业为主要内容,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增强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把节能减排纳入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之中,从本行业、本单位实际出发,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开展以节能降耗、提高效率为内容的节能竞赛、节能攻关、发明创造活动,开展“节约能手”、“节能标兵”、“节能班组”、“节能先进单位”评选活动。倡导低碳绿色生活,从节约一滴水、一滴油、一张纸、一度电、一方气做起,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优良风尚,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贡献。

三、建立和完善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协调机制,推动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健康有序开展

篇(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2-0013-01

所谓“五小”,是指“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通过“五小”,能够深化企业的产品链条,使制造工艺得到快速的提高,并对管理、经营思路提出建议,最终使企业的经济、发展得到创新和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工会组织应发挥重要作用,确保企业职工能够加深对“五小”的认识,并使职工全身心投入到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中。

一、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职工缺乏主人翁意识

一些职工代表主人翁意识淡薄,认为管理是领导的事,工人只是干活拿钱,参与不参与无所谓,这是影响职工参与企业“五小”技术创新的自身障碍。职工参与到企业决策的渠道狭窄,只重视自己的工资、日常工作,而忽略了对企业发展战略的了解,本身也没有想参与到其中的热情,致使职工缺乏了对企业“五小”技术创新的热情,无法从企业的角度提出创新思路。

2.过分强调规范化,抑制了职工创新思维的发展

在一些企业中,很多管理者认为用规范的制度能够确保职工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工作,从而可以加强对职工的管理,防止出现纪律上、组织上的问题,但是这种过于规范的管理方式往往抑制了职工天性的发挥,使职工缺乏了创新精神,认为只要按照规章制度就能够完成生产任务,技术创新与职工无关。这种懈怠的思维方式和规章制度,使企业的“五小”技术创新无法得到实施。

二、加强工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加快深化职工“五小”技术创新工作

1.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主人翁意识对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使职工从内心发出主动为企业的发展而进行创新思考,从而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因此,应积极树职工“五小”技术创新标兵,激发职工创新热情,对职工创新成果成熟一项申报一项,并在每年评审认定一批职工“五小”技术创新成果、命名一批“企业专利”,评选职工“五小”创新带头人;积极组织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加强创新成果交流,提升企业创新成果知名度,激发职工实施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建立职工创新协会,加强职工技术交流和技术协作。

2.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

职工的整体素质是实现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关键。因此,应提升职工的整体素质,使“五小”深入到职工的心中和行动中。因此,工会组织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提高职工整体素质,积极开展各类教育培训工作,开展职工“五小”技术攻关活动,增强职工职业技能水平,营造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同时,应成立职工“五小”技术创新工作室,鼓励和支持区队为职工“五小”创新成果创造试验、试用等条件,促进职工创新成果在单位内部转化工会要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和人才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文化培训设施的作用,强化职业技术培训,拓宽“创争”活动领域,把创建学习型企业与开展劳动技能鉴定,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劳动竞赛与各类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升职工的文化素质、技术业务素质。职工技能的提升不但为企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撑,还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且为其劳动报酬增长提供了内在动力。

3.提高工会组织人员的管理水平

为了能够提高工会组织的整体工作水平,应使人员的个人素质得到提升。要抓紧建立和发展一支“五小”技术创新工作职工代表和指导员队伍,围绕“五小”技术创新工作组织他们学习,并开展调研、听取职工意见,搜集与“五小”技术创新工作有关的资料,通过集中培训、交流经验、典型示范等措施,使其掌握相关政策法规、企业经营管理知识、企业内部信息、技术创新手段,工会组织人员的专业素质。

4.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氛围

为了能够促进“五小”技术创新工作得到快速的渗透和落实,工会组织应在企业中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劳模在“五小”技术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推动建立以公司、矿井(厂、队)两级劳模为带头人的创新团队;开展劳模与青年创新人才结“对子”、劳模带徒等活动,扩大劳模的品牌效应,发挥模范的带头作用;把 “五小”技术创新与职工终身学习紧密结合,通过班组争先创优达标等多种竞赛方式,提高班组团队的创新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工会组织在“五小”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和推动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为了解决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工会组织应积极带领职工投身到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中,以主人翁的精神为企业创造更大的财富。

参考文献:

[1]张越.企业工会组织在推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J].经营管理者,2013(11).

篇(4)

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的特征日益明显,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同煤集团培训工作要顺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就必须不断学习、求知与创新,必须切实转变创新培训思维模式,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职工队伍。

1树立创新培训观念,把创新能力培训纳入到职工培训体系

1.1树立创新培训观念

树立创新培训观念是培训创新的前提,我们已处于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它一方面以人文素养为基础,一方面又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这两方面的统一使它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处理、传播和应用之上。要使职工培训在知识经济中顺应趋势,在人才培养和技术推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就必须更好地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要求,把创新能力培训纳入到整个培训体系中。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大同矿务局成立于1949年8月30日,2000年7月改制为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现有总资产750亿元,职工20万,矿井54对,分布在山西和内蒙古,东西跨度300多km、南北跨度600多km的区域内。2008年煤炭产销量1.22亿t,连续4年突破亿吨。现已形成煤炭为主,电力、化工、冶金、机械制造等多业并举的特大型综合能源集团。正在建设的晋北煤炭基地是国家规划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矿山的技术水平、建设规模、发展速度在国内都走在前列,但主要生产设备及工艺大都是从国外引进的,这也决定了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顺应这一要求,公司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同煤”的口号,要求开拓思路、转变思维、创新培训方式,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推动创新型矿山建设。

1.2把创新能力培训纳入到整个员工培训体系中

职工培训既要向职工传授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也要重视职工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培训的整体功能是难以实现的。为了利于开展创新培训,应构建集科研、培训、生产为一体的培训体系,由同煤集团科研部门收集国内外最新技术信息及其发展方向和单位技术应用状况。培训部门设计培训方案并组织培训,生产部门及时反馈生产动态。全公司形成了一个“培训—提高—创新—再培训—再提高—再创新”的良好态势。

职工的创新培训是每一个企业创新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同煤集团把开展创新培训课堂“搬”到了井下,不仅将井上的书本延伸到井下的现场教,还把触角直接拓展到采掘工作面。每月组织教师到井下为一线员工进行一次现场观摩教学。学员们在井下工作面边看边听。边学边讨论,教学操作结合。原本在井上课堂难理解的“排距”、“掏槽眼”等操作方法通过现场示范变得简单易懂了。另外,同煤集团加大对员工的创新培训力度,成立公司、矿、区三级培训网络体系,选拔理论水平高和工作经验丰富的科技人员和老工人担任授课老师,坚持做到“培训一个、合格一个、上岗一个”,使接受培训的员工逐渐成为各自岗位上的顶梁柱。

2建立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要开展创新培训,首先必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样教师才能主动去探索新知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寻求新途径,并在实施创新培训的过程中,打破传统的容易束缚学员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就必须建立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培训教师队伍。近年来,大同煤矿集团根据员工的不同文化程次、不同工种、不同技术专业,建立了专业的师资队伍,从而保证了企业职工培训的质量。另外,每年都要送职教老师到省内外院校、培训机构学习,一方面提高老师的专业技术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让老师开拓眼界,树立新的培训理念,以满足创新培训的师资要求。

3创立员工教育培训的全新体制和模式

大同煤矿集团的技术装备先进,尤其是采矿技术装备水平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为了更好地驾驭现代化矿山,把同煤集团建成世界一流的矿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采取了多管齐下、灌疏结合的方法,创立了员工教育培训的全新体制和模式。集团公司建设成了一大批三级、四级技术培训基地;编制下发了大量通俗易懂的读物,培训目标直指一线、二线员工,通过密集的理论研讨、高级讲座、集中学习、定时抽查和现场培训考核等形式,全面提高职工的技术业务素质。集团公司在员工立足岗位成才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从员工素质教育上,开辟了技校、党校和工大等教育培训平台,让员工学有门道;在技术教育上,利用现有培训基地紧紧和生产现场结合起来,坚持学练结合,使员工练有渠道;在后备员工队伍建设上,以同煤大学为依托,变招工为招生,按照计划专门培养矿山急需技术员工作为储备,使全公司后备员工补有通道。另外,同煤集团从改革培训机制人手,在全公司范围内推行了员工“双级制”,即员工等级制和员工技术等级制。员工技术等级制按各专业员工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考试成绩来评定,分初、中、高3个级别,分别享受相应上浮岗位系数0.15、0.3、0.6的不同待遇,员工等级制就是依据员工技术等级划分为首席员工、优秀员工、合格员工和待培员工,首席员工享受年薪制待遇,优秀员工采用工资补贴方式进行奖励,合格员工按标准工资执行,待培员工则进人培训中心进行再培训,直到合格后方可上岗,培训期间只给基本工资。这种以专业技术素质为主要考核标准的员工“双级”体系,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员工钻业务的积极性。

4开展课堂教学与技能操作培训重在创新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不仅要在教学课堂上开展创新教学、掌握必要理论知识,而且要在生产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必要基本技能,运用所学知识,开展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4.1在教学中培养学员创新思维的能力

篇(5)

(一)加强职工创新的制度体系建设

为了进一步促进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自2012年10月起,公司工会由生产技协牵头组织相关人员对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的制度进行调研和论证,通过到车间、处室进行调研走访座谈,向集团公司兄弟单位学习交流,向基层工会和广大职工广泛听取、征求意见等方式,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信息、意见和建议,结合公司生产经营和职工创新实际,起草了《群众性合理化建议活动试行办法》、《公司工会立项攻关活动试行办法》、《“职工先进操作法”征集评审试行办法》三个职工经济技术创新管理办法。这三个管理办法分别对群众性合理化建议活动、立项攻关活动、“职工先进操作法”征集评审活动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三个管理办法的制定和实施对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起着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也为管理提升活动提供了有利武器。公司工会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研究职工创新活动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相关管理制度建设,并将创新活动中的项目成果评估、专利申请保护、奖励激励细则作为下一步工作的努力方向。

(二)加强职工创新的活动体系建设

1、支持和鼓励岗位创新,激活企业创新的最小细胞。职工是创新的主体,岗位是创新的土壤,班组是创新的最小细胞。公司工会充分利用星级班组创建活动,结合创先争优工程,以职工和班组为基本考评单元,以合理化建议、立项攻关活动为基本载体,最大化地激发了职工创新创造的活力。近年来,公司开展的合理化建议、立项攻关活动,依靠班组和职工自主立项就达上千项,其中技术水平高、操作性强、效果显著的优秀合理化建议项目、立项攻关达到400余项,直接或间接地创造经济效益,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2、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发挥领军人物的示范带头作用,让职工创新活动在更高的层次和平台上进行。首先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创新人才的聚集地,每个劳模创新工作室都吸引了所在车间技师、高级技师和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一批生产和技术骨干,团队创新的实力大大增强。其次劳模创新工作室是攻克技术难关、破解生产难题的排头兵。再次,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创新人才孵化器,发挥吸引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才、锻炼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

3、开展全公司范围的职工创新交流评比活动。目前,全公司范围的职工创新交流评比活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内容:一是每年一次的职工合理化建议评比活动;二是每年一次立项攻关评比活动;三是每两年一次的职工先进操作法命名表彰活动,四是加强厂际之间的交流。

(三)加强职工创新的评估激励体系建设

公司工会在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建立了相关的评估激励体系。《群众性合理化建议活动试行办法》、《公司工会立项攻关活动试行办法》、《“职工先进操作法”征集评审试行办法》三个职工经济技术创新管理办法都规定了相应的评比表彰办法,公司工会每年举行一次合理化建议、立项攻关评比活动,每两年一次的职工先进操作法命名表彰活动。公司还以职工名字命名先进操作法,特别是以劳模职工名字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些激励体系建设体现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理念与原则,有效地激发了职工参与创新活动的热情。随着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和实践需要,公司工会正在探索研究职工创新活动中所形成的专利申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问题。

二、抓住关键,推进三个活动结合

(一)把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与开展劳动竞赛相结合。群众性立功竞赛是推动经济技术创新的有效手段。2012公司工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及时开展了“齐抓共管,全员奋斗,打赢230台3C机车生产攻坚战”劳动竞赛。今年下半年,公司工会又开展了“双百”攻坚战劳动竞赛。在劳动竞赛中,突出强调技术创新在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广泛开展一项发明、一项革新、一项改进、一项核算、一项节约、一个经验的“六个一”活动,激发职工参与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等活动的热情。机车车间职工付明祥针对HXD3C型电力机车主断路器无法闭合,影响机车总组装后期调试顺利进行的问题,在攻坚中总结出了先进操作法,大大缩短了故障排除的时间,为打赢生产攻坚战做出了贡献。

(二)把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与技能培训、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相结合。一是抓技术技能培训。公司工会每年都组织高级技师、技师计算机CAD、PROE培训班,5年来累计培训477人次。柴油机总装车间针对近年来新入厂青年职工多的具体情况,组织30岁以下的职工分批进行岗位培训,坚持常抓不懈,取得明显成效。二是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2012年车体车间工会(现钢结构分公司)举办电焊工技能比武暨大连市第八届职工技能大赛电焊工选拔赛,车间职工参赛踊跃,赛出了经验、技能、意志与水平,最终公司女职工于静获大连市电焊工比赛冠军。柴油机公司举办钳工技能大赛,共进行了柴油机钳工、机修钳工、划线钳工的理论、实作和答辩共8场比赛,大赛激发了职工学技比武,创新创效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把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与“质量零缺陷工程”相结合。

2013年,公司工会组织广大职工大力开展“质量零缺陷”立项攻关合理化建议专项活动。一是以“质量零缺陷”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以会议、培训、岗位比武、专项竞赛等为途径,广泛开展按操作规程作业、我的产品零缺陷、我的产品我负责的主题教育活动。二是依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找出困扰产品质量的瓶颈问题,组织广大职工有针对性地开展合理化建议立项攻关活动。三是统筹确立全公司范围内的质量攻关项目,集中组织劳模、技师开展影响公司重大产品质量和关键环节的攻关活动。

三、注重实效,着力促进三个提高

(一)激励岗位创新,促进质量工效提高。公司工会积极为职工创新营造环境、提供条件、搭建平台,突出职工创新的群众性特点,坚持把工作重心放在车间班组,因势利导,组织职工立足本工序本岗位的实际问题,认真研究,潜心思考,创新攻关。万传广根据岗位实践总结了240铸造机体缸头螺栓孔加工操作法,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像这样促进质量工效的职工创新项目在公司生产经营中不胜枚举。

篇(6)

为了进一步总结中央企业职工创新工作情况,研究推广央企职工创新成果的新思路、新模式,3月13日至17日,国资委群工局与中国发明协会组成调研组赴南方电网广西公司开展调研座谈活动。

调研组一行由群工局工会处副处长贺建飞带队,群工局工会处吴月华、中国发明协会朱汉夫及南方电网公司工会权益保障部部长刘文权等一同调研。调研组一行在广西电网公司召开了座谈会,走访了贵港供电局、崇左供电局、百色供电局等职工创新工作各具特色的基层单位。

广西电网公司董事、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工会主席瞿佳兵和工会副主席苏宏羽出席座谈会并介绍了公司开展职工技术创新工作情况,广西电网公司是南方电网全资子公司,员工5.1万人,下辖22家分公司,44家县级供电企业,资产总额511亿元,年售电量933亿千瓦时(度),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0亿元。广西电网公司工会成立于2005年9月,与广西电力工会合署办公。2005年以来,有6人获得全国劳模称号,18人获得广西劳模称号,15人获得南方电网公司劳模称号,5人获得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称号,9人获得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称号,15人获得广西技术能手称号。广西电网公司职工创新工作有两大亮点:一是试点建立“技术标兵创新工作室”和“劳模创新工作室”,挖掘职工中的“绝招”、“绝技”、“绝活”,以师徒结对、传帮带的方式,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方法;二是不定期举办青工“五小成果”(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评比活动、现场召开青工创新成果会、举行五小成果巡展,及时把获奖的成果推荐给业务部门推广应用。近两年来,评出职工创新成果282项,其中一等奖29项、二等奖46项、三等奖65项、优秀奖142项,产生经济效益超过700万元。

广西电网公司各单位职工技术创新工作也很有特点。南宁市供电局在22个基层单位设专题开展“员工论坛”、“创新论坛”、“管理论坛”,围绕“如何防止外力破坏”、“如何消除设备隐患”等25个专题开展讨论,挖掘职工创新成果,并组织推广应用。2011年在南宁市总工会指导下,首设“技术标兵创新工作室”和“劳动模范创新工作室”,先后投入220万元为创新工作室添设备、改建培训场地,激发了技术标兵和劳模的创新热情,在工作中发挥能动性、创造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贵港供电局每年都会组织各部门申报技改、创新课题,聘请QC(质量控制)专家进行指导,生技部、企管部跟踪每个项目小组的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支持,每年召开QC成果评审会暨会;围绕重点工程、重点施工项目和生产实际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职工开展技术攻关、技术改进,优化施工方案降低施工成本等。崇左金马变电站班组共11名员工(2名研究生、7名大学生、2名大专生),负责5个变电站的巡检和运行维护,探索出“行政班+备班”值班模式。百色供电局借助集团整体的职工创新工作体系和成功模式,快速提升了职工创新意识和创新水平,涌现出央企劳模黄战英等一批创新标兵。

据南方电网集团工会职工权益部刘文权部长介绍,南方电网今年将建设50个创新工作室示范点,年底将评选出十大优秀创新工作室,以此全面推动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2-0273-02

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逐年递增:2012年24.2%、2013年26.9%、2014年32%、2015年34.5%;2013年“中长期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本科规模相对稳定,专科规模有所增加。2013年普通高校毕业生699万人,居世界首位;我国大学生34%学工科,印度25%、日本20%、德国15%、英国7%、美国6%。瑞士洛桑世界经济论坛公布“2012-2013全球竞争力报告”,在“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可用度”指标中,中国在2008年度参与55个国家中位于48位,2013年排名第46位,所以中国是工程教育大国,而不是工程教育强国。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并结合地域经济特色,培养创新创业型工程技术人才,已成为高等工程教育理论研究的重点。本文以湖南地域经济为例,探讨结合地域经济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

我国的工程教育规模居世界首位,提高工程教育质量是当务之急。高校要努力培养出能适应中国经济发展并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辩证的处理好几个关系,并以湖南地域经济为例,探讨结合地域经济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

一、辩证处理好几个关系

1.科学与工程。工程的范畴大于科学应用,且往往早于科学而出现。例如:第一代蒸汽机出现的时候,没有热力学;第一架飞机飞上天的时候,没有空气动力学。但是,一直以来,工程人才的培养,就是先学自然科学知识,然后应用到工程科技上。工程具有为社会服务和创造财富的明确目标、社会责任和法律约束。工程成功除了需要科学与技术之外,还需要社会人文知识,依靠团队,必须与市场和社会密切配合。工程师既基于自然科学,又基于社会科学,还要基于所积累的实践经验。

2.以知识为导向和以能力为导向。问题是通向真理的门径:肯下死功夫的人不难找到,但真正有批判意识的人却不多。批判性思维离不开理论基础和学术积累,要在学习过程中,养成批判性思维能力;工程教育的改革应该从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模式和培养标准等方面进行全新的注释和分类多元化的指导;更加突出能力的训练,特别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使学生增强实践性,强化工程实践训练和案例教学,恢复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好传统。

3.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以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引导教学活动,教师负有明确责任;从“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知道了什么”,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知道会怎样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学生培养,实现由投入导向到课程导向,再到产出导向转变。

4.工程技术人才多样性。学校培养人才应该结合社会需求,明确各自的特色定位,注意工程教育“科学化”倾向,注意并非所有工科毕业生都做科学研究;学校应多层次多模式,而不是趋同化。关键在于根据自身条件和历史沿革特点,定位准确,实事求是,不搞攀比,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创出“名牌”学科,适应工程需求。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应该分层次,社会既需要能攻克高精尖技术难点的研发人才,又需要擅长各类实际操作的开发人才。

二、湖南地域经济

湖南具有特色的关键地域经济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在推行“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将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列入优势产业发展规划。2010年,国家开发银行、湖南省政府、中国南车共同达成具有战略合作意义的协议。规划建设株洲市使其成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之都”,并携手共创湖南千亿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2014年12月,“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提出“一心两翼九园”的总体格局,其中,株洲动力装备产业作为两个“发展翼”之一,重点打造高端动力装备制造产业密集区,做大做强轨道交通产业等动力装备产业集群。近年来,湖南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向世界展示了推动轨道交通发展的“中国力量”,有力促进装备制造业的中部崛起。

湖南发展轨道交通产业具有天然的优势,已经构建具有一定规模的带头企业,主流和附属产品品种较齐全,具有完善的产业链,相关企业、科研院所支撑实力强,其主导产业的综合实力位居前列,现已逐步成为湖南的支柱产业之一,并且是国内外最大的重载交传电力机车、城轨车辆及其配套系统的研发和生产基地。省、市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率先将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成为一个千亿产业集群,打造一个全球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中心。

三、结合地域经济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

湖南工业大学是株洲市唯一的本科院校,毗邻株洲国家高新区产业园区,株洲轨道交通核心企业均集中在株洲轨道交通科技城,直线距离小于10千米,形成“半小时工作圈”,轨道交通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新主阵地、平台集聚于此。在轨道交通装备领域有着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初具规模的产业群体,在科研开发、生产、自然资源和相关产业方面均具有国内领先优势,具备了高校、科研院所、地方政府、企业多形式协同培养创新创业型工程技术人才的条件,并探索如下培养机制。

1.构建高层次师资队伍。按照创新团队流动不调动的政策,分别从企业派驻院士、教授、高工及其团队到湖南工业大学参加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并在资金、项目和人才队伍组建等方面予以全方位的支持,为形成深度融合的学科方向、学术团队,并为开展创新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将湖南工业大学的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和科研团队建设目标纳入各自的人才队伍建设工程总体规划中,并分年度予以实施,在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中,充分考虑协同中心团队凝练的结构、层次、学科、方向需要,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强力的人才支持。

对纳入创新培养团队成员,实行重点培养和系统支持,在资源利用、项目申报、研究条件、成长发展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支持政策,鼓励冒尖、鼓励拔尖、鼓励创新研究和成果产出。与此同时,全面落实跨单位考评机制和考评办法。

2.采取举措鼓励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基于株洲市(湖南工业大学)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对国家培育大学生所举行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各类创新比赛活动进行资源整合,完善评价制度以实现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目的,对科技创新进行合理而有效的评价;建立有效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使大学生在创新过程中所产生的创新成果能够快速实现产品转化。

(1)完善评价制度以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采取多种措施,以正面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可以提高其自身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活动。这些措施包括:为各项创新活动设定学分,并为年度创新创业项目设定经费和奖学金等,将能力突出的大学生纳入横向和纵向项目研发计划中,力争营造学生全员、全学年参与创新创业的氛围。

(2)建立有效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基于株洲市(湖南工业大学)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建立有效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使大学生在创新过程中所产生的创新成果,能够快速实现产品转化。为了实现创新成果的产品转化,制订辅助大学生创新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并在资金和技术方面给予支持;一旦成果转化成功后,政府及高校有义务全方位帮助大学生创业。

3.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

(1)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强有力的资源平台支持。定期与轨道交通企业进行技术交流并提取创新需求,为大学生进行轨道交通方面的创业活动提供平台,并将毕业生至全体在校大学生纳入服务对象领域,有计划、有步骤地扶持一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以促进株洲区域经济发展。

(2)提供一定的创新创业资源并优化使用。与株洲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行人才的协同培养,将国家的扶持资金、政策进行归总,并与相关的创新创业培训计划、创新创业项目、各种创新创业奖励进行整合。对这些资源进行归并整理,形成有序的项目数据库,开放给对全市有创新需求的企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和群体等多种对象,形成以创新创业项目实施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程。

以区域经济为平台,以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关键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为主线,形成校企深度联合的开放式的本科生、研究生培养机制,培养一批面向轨道交通自动化领域前沿科技的人才,为本领域国内的持续创新发展提供支撑;培养一大批面向产业技术开发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卓越工程师,为中国高端轨道交通自动化装备领域的快速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1]厉骁,于国庆.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商论,2015,(12).

篇(8)

二、落实各项经济指标,确保提前、全面、逾额完玉成年任务。截止11月末,街道税收等6项指标均提前逾额完成。其中税收年计划9338万元,实际完成11009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17.9%;固定资产投资年计划8个亿,实际完成18亿多,完成年计划的225%;吸引外资年计划500万美元,实际完成570万美元,完成年计划114%;吸引内资年计划3个亿,实际完成6.9亿,完成年计划的230%;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年任务12家,实际完成21家,完成175%;发展现代服务业年任务4家,实际完成19家,完成年计划的475%,为全区经济指标的完成做出了贡献。

三、落实抓班子带队伍的职责,立足打好工作基础。按照区委关于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有关规定,抓好领导班子的理论学习,进步班子成员的理论素养,加强思想建设;以专题*生活会为抓手,相互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班子作风建设;贯彻*集中制组织原则,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对涉及全局重大题目,注重发挥集体聪明,集体决策。对涉及某一方面题目决策,虚心听取分管领导意见。注重班子间的团结协作,做到总揽不包揽,当班子不当家长。与班子成员坦诚交流,增进沟通。队伍治理方面,以“行政效能年”活动为契机,倡导“讲学习、将协作、讲创新、讲绩效”的精神,着力进步机关的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以“社区服务效能年”活动为载体,加强社区队伍建设,调动工作积极性。工作方式上,能经常深进社区和辖区单位了解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实际生活中,能关心群众的疾苦,设身处地地帮助解决一些困难和题目。

四、支持班子成员履行职责,其他各项工作均取得成绩。行政工作琐碎,繁杂,一年来,面对棘手的题目敢抓敢管,省应急工作现场会的预备,机关大楼的维修都圆满完成;党建、群团、精神文明多项工作也卓有成绩。特别是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难度大、要求高,能够克服困难,做到规模以上非公企党的组织全覆盖,并圆满完成了大连市妇联“*家庭与*社区同创共建”现场观摩会的工作,得到了市区领导的一致好评。年内,稳定工作任务繁重,达沃斯会议、十七大召开期间,...、复转军人等始终是稳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加之安民街地块动迁引发的上访题目等等,和分管领导一道落实责任、细致工作,及时把握反馈信息,做了很多化解矛盾的工作,为辖区始终保持了较稳定的局面尽职尽责;劳动就业,在实名制就业任务远重于往年的情况下,多方开发就业岗位,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完成了1689人的就业指标,5个社区均被评为充分就业社区;城建工作从来都很繁重,今年罕见的风暴潮,达沃斯市容环境整治又为城建工作增添了工作量,为此,他们坚持建设与治理并重工作思路,全方位加强辖区环境卫生整治,全力以赴抗击风暴潮,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民政、社区建设、换届工作方面,关注辖区弱势群体,不断扩大救助范围,以“145”工程为载体,开展“*楼院”建设,通过制定规章,开展活动,努力探索“楼院自我治理”的长效机制。特别是人大换届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下,为全区作示范,确保代表的选举和人大、政府换届工作顺利完成。计生工作有新的举措,“健康驿站”的改版,“活动人口计划生养维权服务月”和“惠民惠家”亲情服务开展活动,以及加班加点完成了人口信息采集工作等,都使计生工作的水平得到了进一步进步。各社区虽为居民自治组织,却承担了大量政府下派的工作,但都能克服困难,任劳任怨,及时完成各项任务。

五、落实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官从政,廉洁执政,既是要求,也是天职。对此,能严格要求自己,加强有关规定的学习,能自觉对照要求检查自己,努力从思想上和熟悉上,筑起拒腐防变的防线,在行动上从不,从不跑官要官,谨言慎行,廉洁自律,遵遵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操守。作为第一责任人,能认真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带领班子成员参加区有关报告会,主持班子班子成员召开专题*生活会对照检查,努力加强班子党风廉政建设。

篇(9)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稳增长、扩就业、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促进社会纵向流动的重大举措。高职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支有生力量,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在当前,高职院校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并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既是提升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和技术革新能力的关键,也是高职教育改革重点和难点之一。在此方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理念推动下,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积极培育创新理念,拓宽创新人才成长空间。一是营造校园创新文化氛围。学校积极开展创新作品进展览、进工业中心、进大学生科技园的“三进活动”;开展创新理念融入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巡礼节、黄炎培大讲堂及青年大讲堂的“四融入活动”。同时,注重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分类别按需求设计不同教育活动。二是成立精英人才学校,设立创新后备人才库。打破班级、年级、专业等学生常规建制,按照科学性、创新性和实效性原则,开设创新精英班。对于重点培养的创新对象和创新团队,量身定做个性化培养方案,提供专项资金、专家指导及专业实验实训场所。目前,通过精英人才学校培养的创新先进典型每年不少于50人,在全校形成了较好的示范引领效应。三是开展创新竞赛,检验学生创新成果。学校通过校内选拔、推荐和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设想和创意变为成品或模型;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创新实践成果送到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发明杯”、“挑战杯”等创新大赛现场。各二级学院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纷纷设立创新赛事。学校还设立了百万元的学生创新项目奖学金、竞赛扶持基金和科创成果奖励基金。

全力搭建创业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优良创业环境。一是依托创业模拟平台、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科技园和校外创业实践基地,搭建了四位一体、全程系统开放的创业实践平台。大学生创业园全真环境、全真管理、全程扶持的特c,为创业学生提供了优良的创业条件。在大学科技园的基础上,与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园、南京大学创业园等建立合作关系,并在近300家企业建立创业见习基地,搭建创业转化平台,为学生成功创业提供有效帮助。二是针对学生创业的不同阶段建立了相应的服务场所,实现一体化服务。依托学校创业教育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咨询和创业项目的网络模拟运行;在大学生创业园苗圃基地建立创业一站式服务大厅,为学生提供创业政策咨询、技能培训、项目推介等服务;依托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立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包含“六个子系统”,即公共技术服务系统、电子商务服务系统、政务信息服务系统、企业信息化服务系统、人才培训系统、就业创业支撑系统。全方位、全过程、互动式的创业教育模式,为学生搭建了“模拟―苗圃―孵化―转化”四位一体的创业实践平台,形成了学生发展、品牌引领、企业盈利、园区兴旺的多赢局面。

篇(10)

专业课重点放在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的专业知识内容上。如建筑材料增加了新型建筑材料内容;建筑施工技术讲授具有普遍意义和较高使用价值的实用技术、工艺传授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介绍国内近年来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广泛使用和正在推行使用的一些新技术、新工艺,将钢筋混凝土与砌体课程合并为一门课,利用CAD进行结构设计。在许多专业课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上述专业课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实习、实验课程及设计相结合。如建筑施工技术、房屋建筑学结合现场组织教学,直观,生动、形象,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建筑力学、地基基础、钢筋混凝土等课程引入大量实际工程案例,丰富专业课内容,同时使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案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我们增加了一些与专业有关的技术课程建筑设备、建筑电工,还陆续增加一些道路、桥梁、地下施工等技术课程,为适应现代经济管理,开设了一些管理课程如建筑施工组织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建筑经济与概预算、建筑法规、建设监理等,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既懂技术又懂经营的应用型、技术型、管理型复合人才。

搞好实习、实训教学要做到:以培养学生综合技术和技能为宗旨,深化实习、实训内容及教学过程的改革,将实习、实训作为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来抓。加强实习、实训教材建设,改善实习、实训条件,加强校企合作,利用企业在建工程作为校外实训基地,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做到:(1)协助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工程定位测量、抄平放线。(2)了解施工有关文件,掌握现场各工种及工艺过程。(3)参与施工组织设计、预算编制及现场施工管理。这样让学生在教师及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在实干中去学,积极参与工程施工问题的处理,鼓励学生提出合理化建议,使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积极性、创造性,真正体会到工程感和成就感,锻炼培养他们的职业技能。与此同时,教师改变教学封闭状态,深入工地现场,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进一步完善、丰富课堂内容,促进专业建设和改革。发挥考试作用,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在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时,应减少定义、概念、论证性考核,重点侧重于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题目较多的应是一些实际问题和案例,无固定标准答案,需要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评价,去灵活运用,拿出自己的设计方案,从而提高学生实用能力和创造能力。

“基本素质”指的是:政治思想素质、科学工作态度、施工组织能力、社会责任感等。在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把基本素质教育融会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中,让学生正确认识到本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毕业后将从事的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职责及社会价值。让学生坚定信心、充满希望,从而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珍惜、忠实自己的职业,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有强烈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树立学生“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勤奋努力、团结奋斗、相互协作”的工作作风。加强基本素质教育,为学生的早日成才奠定基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构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而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问题是职业教育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队伍绝大多数是由普通理工科院校培养出来的,没有受过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培训,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影响较深。要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进行教育思想更新,从分析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客观现实出发,分析我们教育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寻找提高办学质量的途径。职业教育的特点是应用性、实践性强。

建设“双师”素质型教师是保障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我校的“双师”型教师主要来源于企业调入,他们的优化组合为培养人才创造了条件,但学校要长远发展必须培养一支“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师资水平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双师”的培养途径可采取: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要求教师带课题定期去现场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教师深入企业参与学生实习指导,培养教师具备工程师素质,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把有经验的企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请到学校定期组织有关专业的技术讲座,参与专业教学计划的研究制定,互相交流、互相促进。我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从2004年开始对人才培养和教学进行改革,通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已形成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教学模式,就目前已毕业的学生来讲就业率达96%以上,多数从事施工现场管理、技术操作,能较快适应工程环境和岗位要求。

作者:赵建军 单位: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篇(11)

他说,近几年来,我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全省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以动员我省百万职工发扬主人翁精神,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广泛开展贴近职工、贴近企业、贴近社会的技术攻关、革新改造、发明创造、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树先评优等活动,为推动我省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资源和智力资源。开展群众性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既是推进创新型社会建设,造就创新人才,激发创新潜能的有力抓手,也是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重要手段。

卢正国强调,继续持续深入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一是充分认识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意义。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有力措施;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抗御风险的强劲动力;是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重要作用的重要载体;它有利于增强职工群众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高职工群众的劳动技能;有利于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对团结和动员广大职工群众把力量凝聚到实现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任务上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是要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周密部署。各级工会一定要充分认识开展这项活动的重要性,加强沟通、加强协调,务必建立、健全和完善各级组织结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建立相关的工作制度,做到责任目标落实和措施落实,促进企业建立和完善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等机制,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三是要加强调查研究。要在职工最需要、最期盼的行业和工种组织好技能大赛,摸清职工的急需和所盼,有计划、有目的的推进创新工程深入实施,组织适合本地的技术技能大赛。各级工会要加强调查研究,围绕党政中心,切实开展活动。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大批缺乏技术的农民工及技术单一的下岗失业人员的生计问题,成了我们必须关注的重点。要把刚授牌的13个农民工培训基地利用好、发挥好,依托社会职业技术院校等师资力量,根据不同需求,举办相应的技能培训,逐步形成“培训――取证――就业――入会”格局。

四是紧紧依靠党政,整合好社会资源。各级工会要紧紧依靠党政,协调好各种社会关系,整合包括新闻媒体在内的社会资源,发挥高配领导协调沟通作用,推动创新工作,把工作最大化、效果明显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