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教师性格分析大全11篇

时间:2023-06-29 16:32:4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教师性格分析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教师性格分析

篇(1)

性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在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中,它具有核心意义。

明代李贽(1527―1602)在《读律肤浅》中曾指出:“性格清澈者,音调自然渲畅,性格舒徐者,音调自然舒缓,旷达者自然浩荡,雄迈者自然壮烈,沉郁者自然悲酸,古怪者自然奇绝。有是格,便有是调,皆性格自然之谓也。”①在声乐教学活动中,歌唱者的性格对其歌唱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现代心理学一般把人的气质划分为四种类型,即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与抑郁质。性格类型学说的心理学家荣格,根据个体心理活动的倾向不同,把性格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其中,多血质和胆汁质属于外向型,粘液质和抑郁质属于内向型。外向型的人对外部世界表现出关心、有兴趣、开朗、活泼、善于交际,对周围环境容易适应;内向型的人不爱出头露面,沉静、孤僻、顺应困难,不易适应环境。

在这里,我所说的两种性格主要是指“急性子”和“慢性子”,在声乐教学中,这两种性格特点的学生虽然不是很多,但他们的表现非常有特点,个性也非常突出,在学生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下面我就这两种性格分别加以分析。

一、两种性格表现特点及分析

“急性子”的性格多属多血质和胆汁质,一般表现为思想敏锐,动作敏捷,他们精力充沛、反应灵活,性格热情直率、大胆倔强,善于交际,适应环境的能力强,喜欢表现自己。相对于优点,这种性格的缺点表现为:性急暴躁、心境变化激烈、易于冲动、自制力较差,而且粗心大意、情绪多变,在学习上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兴趣转移快,缺乏耐心和恒心。

“慢性子”的性格一般为粘液质和抑郁质,其特征为:情绪稳定、寡言少语、安静稳重、不善交际、耐心细致、处事谨慎、行动迟缓、自制力强。缺点是:犹豫胆怯,思想固执守旧,动作缓慢,反应迟钝,不易接受新生事物。

在声乐学习和声乐课堂中,“急性子”性格的学生学习新知识比较快,包括声乐技巧和新的歌曲,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他们在课堂上头脑活跃,思维敏捷,喜欢接老师的腔,有时甚至会打断老师的话。他们的模仿能力比较强,特别是对动作和表演的模仿比较到位。在舞台上,他们表现欲望强烈,善于进入角色,并且感情充沛,具有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由于性子急躁,他们知识掌握较快但不牢固,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课下很难再去复习巩固容易保持,往往不求甚解。在课堂上和学习过程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想象力丰富但精力不易集中,思想常常开小差。对歌曲处理不够细腻,比较适合热情活泼、节奏欢快、跳跃性强的歌曲,较为喜欢演唱新歌或自己没有唱过的歌曲。

相比起“急性子”,“慢性子”学生在声乐课堂中反应比较慢,进入“状态”也比较慢,但学习比较踏实;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较“急性子”稍弱,但学东西比较稳定。具有此类性格的歌者,发声位置一般掌握得较好,也较为稳定,但歌唱时缺乏激情;训练比较刻苦、认真,自觉性强;思维缜密,对作品的理解较深刻;走一步是一步,掌握技术慢但记忆力深刻。技巧扎实,不易遗忘,观点一旦形成,则不易改变。正因为此,他们缺少灵活性,对旧有的习惯不易改变,在舞台表演上,进入歌唱的状态的时间要长一些,属于慢热型,较适合演唱抒情、节奏缓慢的抒情歌曲。

二、两种性格的施教对策

在声乐活动中,了解和掌握不同类型的气质特征,无论对于歌唱者的声乐训练,还是对于声乐教师的教学活动来讲,都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礼记・乐记》的《师乙篇》中有这样一段话:“宽而静,柔而正者,宜歌《颂》;广大而静,疏达而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正直而静,廉而廉者,宜歌《风》;肆直而兹爱者,宜歌《商》;温良而能斩者,宜歌《齐》。”②这说明我国古代音乐家早已认识到不同性格的人应该唱不同风格的歌曲,性格与歌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声乐教育工作者要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在碰到以上两种性格的学生时不要无所适从,乱了手脚,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针对他们的性格特点开展教育活动,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师生矛盾和不良的教学效果。

1.“急性子”的学生在课堂上反应比较快,在声乐课堂中,有时老师说出上半句他们马上接出下半句,或者老师还没讲解完一个技巧动作的要领他们就自以为已经领会了。由于性格的原因,他们以为自己听懂了,其实没有真正地掌握。碰到这样的学生,教师不要慌乱,一定要控制住教学进度和课堂节奏,把握好语言节奏和心理节奏,按照课前设计的教学进度施教。

不要因为他们反应快而对他们期望太高,要学会理性地看待学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声乐是一个长期的功夫锤炼的过程,学习声乐不能急功近利。如果学生过于急躁,教师就可以给他们讲讲道理,除了传授声乐知识和声乐技巧外,还可多讲些哲理性的东西,以平和学生的心态,调控好他们的情绪和学习状态。

“急性子”的学生发声要领掌握得较快,在课堂上能学到知识的百分之八九十,但课下不愿意去深究。针对这个特点,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更多的知识,并在课堂上加以巩固。他们往往学习歌曲较快,喜欢唱些新歌和自己没唱过的歌曲,但歌曲处理不够细腻,为了充分利用课堂的空间,可以让他们自己在下面学习歌曲,课堂上主要用来处理歌曲,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四十五分钟,尽量多地把时间放在作品处理和艺术表现上。

在曲目选择上,“急性子”的学生一般擅长演唱节奏鲜明、速度较快的歌曲,不擅长演唱慢歌和抒情性的歌曲。我们要扬长避短,在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以演唱节奏鲜明、速度较快的歌为主,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教师可有意地安排他们演唱一些慢速的、有内涵丰富的歌曲,特别是艺术歌曲和古典艺术歌曲,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培养他们的艺术内涵和艺术修养,增强他们修身养性的能力。

2.“慢性子”的学生学东西比较慢,此类性格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个过程,对技巧的掌握需要一定的时间。他们善于在课下独自揣摩练习,从而得到巩固和提升。如果遇到这样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的语速可适当放慢一些,讲解要尽可能详尽细致,在语言上不给学生施加压力,不要求学生现场掌握并当场演唱出来,只要他们听懂了,做到心中明白就行,他们下去自己会练习的。

有的老师比较注重现场教学效果,非要在课堂上达到某种教学目的,学生不做到不罢休,这种要求对于有的学生可以,但是对“慢性子”的学生就不能这么要求,如果强求的话,效果只会适得其反,既影响了师生关系,又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有时甚至导致课堂无法继续。

不要因为他们反应慢而轻视他们,事实证明,“慢性子”的学生的学习潜力很大,可塑性强,他们非常用心,也非常刻苦,不轻易表现自己,当他们表现的时候,往往是他们练好的时候。只要教师循循善诱,引导得当,最后唱得完整的,能给老师惊喜的还是他们。

由于“慢性子”的学生比较敏感,教师要以表扬和正面教育为主,不要用讽刺性的语言和反面语言。教师在课堂上模仿学生错误的发声时不要过于夸张,更不要丑化学生的声音。学生的每一丝进步,哪怕很细小的进步,教师都要加以肯定和认可。平时多鼓励,少批评,以增强其自信心,消除其自卑心理,培养其良好的心态。

“慢性子”的学生进入歌唱状态比较慢,所以在上课之前,老师可要求他们先自己练练声开开嗓子,先找到歌唱的正确位置,这样在课堂上很容易进入状态,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作品时,可以增加准备活动的时间,加大分段练习的时间比例,而且讲解尽可能地慢和详细,尤其是对作品所表现的情感的分析要加强,同时要强调情感的表现,以调动其表现的激情。

在歌曲选择上,他们适合唱一些抒情性的有一定内涵深度的作品。在学习初期,不要给他们布置速度快的歌曲,因为他们把握不了会产生挫折感;进入中期后,在平常的训练中,可以加入一些快速的音阶练习和跳音练习,来提高他们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以及对速度的感受力;往后适当增加一些节奏欢快的歌曲。但在考试和比赛中,还是要选择他们擅长的歌曲,以慢为主,以表现出他们的长处。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声乐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融技术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课程,也是共同造就声乐艺术表现能力的双边活动。在声乐教学的合作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性格、思想状况、思维方式、心理、生理等方面情况。在明确教学要求,严格进行技能训练的前提下,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努力地掌握声乐知识与技能。

声乐教育工作者首先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性格类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因材施教。对于“急性子”类型的学生,可以尽量缩短分段练习的过程,以完整练习为主,尽可能使之在整体上有所收获,同时注意对气息控制的培养和对其耐心的培养。

对于“慢性子”类型的学生,可采取增加准备活动的时间,加大分段练习时间比例的方法,讲解尽可能详细一些,讲解的内容要多次重复,以单一教学内容为主,并采取正误对比、前后对比的方式,引导其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

对“急性子”的学生要因势利导,对“慢性子”的学生要循循善诱,对前者不要期望太高,对后者也不要放任自流,只有如此,才能使教学活动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注释:

①转引自乔新建,冯建志,何军.声乐艺术概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15.

②c海林.中国古代声乐史料集[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168.

参考文献:

[1]乔新建,冯建志,何军.声乐艺术概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

篇(2)

个性化教学是当代教育改革重点关注的内容,它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且关注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更好地实现了课堂的有效性。本文主要对个性化教学模式设计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尝试和应用进行探究,进一步思考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一、个性化教学设计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明确美术的个性化考评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根据不同学生的美术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学习天赋,教师可以将美术知识的学习目标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即低级目标、中级目标和高级目标。低级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而对于中级的学生,教师不仅要要求他们对美术作品有一个基本的审美意识,更要要求他们对不同的审美对象做出恰当的审美评价;而对于高级目标的学生,教师要要求他们对艺术作品的文化价值进行鉴赏和分析,拥有较为丰富的美术知识以及较为开阔的审美视野。在给学生做好目标分层之后,学生就能够在美术课堂的学习中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从而产生更多的学习热情,在美术课堂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而成为一个有基本审美趣味的人。这对不断挖掘学生自身的美术潜能,全面提升学生审美品位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多样化美术课堂开展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为了能够使个性化教学在初中美术课堂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教师可以在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感受不同形式的美术课堂开展形式,从而产生学习美术的热情,最终推动美术课堂高效开展。在体验式个性化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渲染氛围、实现情境演绎等形式有效开展个性化教学活动。如在进行《向日葵》这幅名作的赏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演绎画家创作的情境,充分发散学生的个性思维,通过创设情境剧本,生动地再现当时的创作环境以及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对情境的再现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画家在创作时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名画背后的情感表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客观地对学生的情感表达进行评价,不仅要客观地指出学生表现不足、理解不够的地方,加以引导,帮助其改正,还要加以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同时也要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在课堂中充分地展现出来,促进学生一同成长,共同进步。

三、深入了解学生个性化差异,实现个性化针对教学

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之前,需要对学生进行一个基本的了解,包括性格特点、爱好特长等,并且要将学生的基础信息做一个整理以及归纳总结,这有利于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美术感知与课堂表现,教师通过课堂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辅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中有所收获,都能够在美术课堂中更加了解自己,并不断发展完善自己,从而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此外,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同样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开展教学,有利于教师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进行因材施教,进而将学生的个性差异逐步培养成为自身的个性特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容纳不同学生的表现形式,比如在进行《我们身边的体育活动》这一单元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允许学生利用不同的个性化形式进行表现,比如水彩、铅笔、卡通、国画,等等,此外,摄影也是一种值得倡导的表现形式。最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值得关注的事物,并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和展现,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最终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效果。

四、发挥美术的素质教育功能,改善学生的德育表现

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进行自我展示。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课堂秩序混乱、学生自我表达有缺陷等问题,但是这种自由的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能够逐步地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将学生的优点充分地展现出来。如在进行《父亲》这幅美术作品的赏析时,教师让学生对这幅画展开想象和联想。有的学生认为这是一个劳苦的农民,有的学生认为这是一个渴望文化的父亲,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支持论据、不同的思维在课堂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并且产生碰撞,这有利于让学生感受画作背后深沉的含义,对学生的德育思想建立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总的来说,个性化教学模式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推动初中美术教学活动的展开。

作者:李利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关庙初级中学

篇(3)

一关于MBTI性格类型

(一)MBTI的起源

20世纪40年代,Myers及其母亲Briggs在Jung《心理类型》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用于鉴别不同类型人格的测试表,并将其命名为“迈尔斯—布里格斯个性分析指标”(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英文缩写为MBTI)。这是一套包括各种指标的表格,旨在揭示、描述和解释个体行为表现的差异,用以衡量和描述人们在获取信息、作出决策、对待生活等方面的心

理活动规律和性格类型[1]。

(二)MBTI四个维度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根据人格类型的不同,认为每个个体都从自己的人格类型出发来看待与认识事物,形成对事物的不同看法和观点,从而导致不同的行为。因此,他提出了个体差异的三个维度:(1)精神能量指向:外倾(Extraversion)—内倾(Introversion);(2)信息获取方式:感觉(Sensing)—直觉(INtuition);(3)决策方式:思考(Thinking)—情感(Feeling)。Myers及其母亲Briggs在这三个维度的基础上又补充了一个新的维度———与外界世界互动的方式:判断(Judging)—感知(Perceiving),构建了人格理论的四维八极模型。

(三)MBTI各维度解释

1外倾———内倾

该维度用以表示个体心理能量的获得途径和与外界相互作用的程度,即个体的注意较多的指向于外部的客观环境还是内部的概念建构和思维观念。外倾型的人更关注于人和事物的外部世界,他们善于交际,喜欢与人互动,喜欢参加会议并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在与人相处中总是精力充沛,他们最喜欢的活动是聚会、讨论、聊天,人际交往中注重于广度而不是深度。内倾型的人更专注于概念、观点、思想等内部世界,更注重内心体验,他们喜欢自我独处带来的平和、安静时光,参加完会议、打完电话或从社交活动中回来后需要独自“恢复精力”,喜欢思考、看书,避免成为注意的中心。

2感觉———直觉

该维度用来表示个体在收集信息时注意的指向,即倾向于通过各种感官去注意现实的、客观的事件还是对事件将来的各种可能性和事件背后隐含的意义及符号感兴趣。感觉型的人喜欢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5种方式获取信息,他们相信确定和有型的东西。他们着眼于现实,关注细节,说话做事认真,追求务实,喜欢使用和琢磨已知的技能。直觉型的人喜欢通过灵感和推断来获取信息,重视想象力和独创力,擅长分析事物的发展趋势。他们更关注信息的不同方面的推论进而探讨未来的可能,习惯突破现实,喜欢学习新技能,但掌握之后容易厌倦。

3思考———情感

该维度用于表示个体在作决定时采用什么系统,即作决定和下结论的方法,是客观的逻辑推理还是主观的情感和价值。思考型的人重视符合逻辑、公平、公正的价值,他们看待问题总是客观,并要求讲究原则,总是避免在决定中关涉自身,并且希望只要有可能,决定就要贯彻执行。他们认为原则比人情重要,常常被看作是严谨、固执的人。情感型的人重视别人的感受和需求,尽力满足他人的需求,尽一切可能适应他人,总是富有同情心、善良、和睦、具有人情味的。他们认为人情比原则更重要,常常被看作是仁慈、软心肠的人。

4判断———感知

该维度用以描述个体的生活方式,即倾向于一种较固定的方式生活还是以一种更自然的方式生活。判断型的人喜欢做计划和决定,喜欢制定目标,进行主动控制并着手准备,按时完成。他们更愿意为自己营造日程表式的、有序的生活,做事讲究次序,喜欢保存并使用工作清单,满足感更多来源于完成计划。感知型的人喜欢灵活、自发的生活方式,更愿意为自己营造可以灵活安排、开放的生活,总是热衷于探索未来,寻找新的可能性,为意料之外和未知的事物兴奋不已,满足感来源于计划的开始。

(四)MBTI偏好说明

人们一出生就具有某种偏好,并且伴随一生。无论是何种偏好都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只是人们由于受这种偏好影响在日常中习惯地运用,使自己在某方面表现突出,从而培养出在该领域充分的信心和足够的能力。MBTI的测试结果通过百分比数值体现,数值越高,这个维度的偏好就越多。指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会有意无意地运用某种偏好,这并非说他们从不使用那些非偏好的区域,只是通常情况下,他们可能更多地使用已习惯的偏好。因此,教师在发挥自己偏好领域的能力和特质时,也应学会使用非偏好区域的才能,使教学更丰富和平衡,使自己发展得更成熟,同时,也应学会运用MBTI性格类型与不同偏好的教师达成合作,共同提升教学质量。

(五)以MBTI为框架的理由

随着MBTI性格类型的不断发展完善,该理论体系已越来越多的运用于职业培训、选拔人才、团队建设、学习方法及其他领域,同时它不受研究对象文化、年龄、性别、职业等的限制,成为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性格测试工具之一,其重要性和实用性日益突显。在职业指导教学环节中,MBTI能够以教师个人的长处为基础,以无偏见的角度对教师的性格进行描述,用客观的方式来看待和解释日常中许多行为,这与生辰、星座、血型不能相提并论,也避免了一味地主观和臆断。

二MBTI在职业指导教学中的运用

建立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打造一支专业化的职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是职业指导课程建设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个人的性格特征也会通过言语、行为渗透其中。MBTI性格类型能帮助教师从自己的强项和风格出发从事教学活动,并挖掘性格特征带来的潜力,从而获得更大的教学效果。

教育学专家Jane A.G.Kise曾经说过:“你是什么样的人决定了你会怎么教学。”教师的课堂教学会体现出不同的特征,结合自身的生活阅历、思维方式、性格习惯等的影响便会形成带有个人人格魅力的教学韵味:有的激情洋溢,有的风趣幽默,有的逻辑缜密,有的耐心细致。

目前,部分高校采用“全程化”和“体验式”教学模式[2]开展职业指导课程,尤其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更在乎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对职业指导课程的内容、形式和教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同样的课程内容,无论课堂理论讲授或户外职业拓展训练,教师表示的方式不同,引用的案例也有所差别,这就形成了教学风格差异[3],从而带给学生不同的学习体验。本文中,笔者基于MBTI四组基本维度总结归纳出教师在职业指导教学中的行为偏好。

(一)能量源泉———这样的课堂让我处于最佳状态

在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所以教师的行为对课堂气氛的营造起着关键的作用。不同性格类型的教师在课堂中会通过自觉调控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使自己处于最佳状态,教师以自身的感染力,自己娴熟的专业知识,恰当的教学方法去影响学生,这种教学环境使教师感觉最舒适,并从教学过程中获得动力。

外倾(E):侧重活跃。讲课富有激情,善于调动课堂气氛,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喜欢组织学生小声讨论或小组合作;在户外职业拓展训练中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团队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日常中渴望与其他指导教师多交流教学内容及课堂中遇到的问题,并从讨论中获得答案。但这类教师在课堂中让学生思考问题时会不断进行提醒,使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提前公布答案。

内倾(I):倾向安静。喜欢使课堂保持安静,从而获得上课的动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或自主选择合作伙伴;课堂学生发表见解时,善于倾听,能充分理解学生表达的含义;日常中能够在没有与其他指导教师讨论的情况下独自阅读书籍、备课、思考解决办法,并且全神贯注。但这类教师缺乏与学生互动,导致课堂中太长时间没有让学生发言,过分追求安静,可能会因学生的脱口而出而恼怒。

(二)信息来源———我喜欢这样搜集职业指导资料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职业指导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取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因此要求教师主动搜集大量资料进行授课。在搜集过程中教师会根据自己的性格偏好并结合学生兴趣寻找有用信息,将职业指导内容转化成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感觉(S):关注事实。习惯利用网络、书刊等渠道收集关于职业指导方面的信息并给予学生明确的指导,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注重事实性知识和基本技能巩固;上课过程中把课程当做授课计划,按照教案上课,担心漏掉任何一个重要概念,喜欢按照曾经尝试过的成功的教学方式给学生上课[4]。但由于教师过分认可之前的教学方式和策略,因此难有创新突破。

直觉(N):依靠想象。担心抑制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的发挥,比起单纯讲授或巩固职业指导基本技能,更重视课程的主题和学生的研究计划,更愿意创设生动、愉悦的意境,将故事和游戏引入课堂,采用互动方式观察学生的戏剧表演,课堂更富情趣;上课过程中把课堂当做个人发表见解的平台,可能按教案上课,也可能与教案不同,尝试采用新的方式授课[4]。但这类教师在选择授课的内容和方法时因过分注重趣味性,从而带入更多无用信息,对课程帮助不大。

(三)制定决策———课堂上我要这样管理学生

人们在教育教学中经常说:亲其师,信其道。怎样使学生亲近教师?指导教师根据自身不同的行为偏好,有的擅长以理服人,有的倾向以情感人,从而找寻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增强情感体验。

思考(T):达到公平。在职业指导课程中更擅于采用具有科学性的客观事实来讲课;处理学生课堂问题时有自己一套清晰的逻辑标准,无论学生成绩优劣都能做到公平公正、一视同仁,容易在学生中树立权威;对学生的要求严格,当学生犯错时能毫不犹豫地指出学生的错误,按规矩办事,更倾向于管理他人。但由于教师过于严格,导致与学生产生距离感,学生的畏惧心理较强。

情感(F):追求和谐。在课程的内容安排中更喜欢用讲述故事的方式来展开;总能宽容和理解学生,处理问题采用个人主观标准,和蔼亲切,通过与学生达成协调、产生共鸣的方式来管理,经常肯定和表扬学生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但这类指导教师易感情用事,不能严守规则,以致降低了自己在班级的威信。

(四)生活方式———我是这样设计职业指导课堂进度

实现教学授课计划并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充分激发学生思维是每位职业指导教师追求的目标,教师会根据自己的偏好不断地完善、规范现有课堂模式,提高课堂效率,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教学,让学生的学习结果更理想。

判断(J):重视结果。上课的内容喜欢以课本为依据,课前喜欢提前制定授课计划并按计划行事,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问题产生;能较好的控制上课时间,通过时间管理很好地完成课堂计划,课后也便于对课堂进行反思改进。但教师为了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导致无法灵活变通,缩短了课堂上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也因时间期限总习惯盯着时钟看。

感知(P):注重过程。喜欢在课上指导学生应如何做,喜欢变化和惊奇,上课灵活多变,柔性强,乐意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大胆尝试解决问题,再根据学生思考中的问题给予有的放矢的指导;这类教师认为课程计划是一种束缚,所以常常调整时间期限和计划。但这类教师精力容易分散,高估或低估课堂时间,导致推迟下课或没有时间总结复习,甚至无法完成授课计划。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指导教师,就应充分地认识自我,既能发挥自身性格中的偏向特点,也能发挥性格中的非偏向特点,极力做到:善于言辞,合群,同时又善于思考;注重掌握理论,又巧妙设置情境;处理问题公正客观,而又亲切和善;课堂实效强效率高,而又灵活多样,对新信息保持开放和接纳的态度。想实现这些,还需要指导教师做好准备,心甘情愿地发挥性格中不易接近的那面,不断提高。

总之,目前,单纯依靠MBTI性格类型来提升职业指导的教学效果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进一步提升职业指导的服务工作,还需要各大院校加强对职业指导教学的重视和投入,不断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加强人员培训,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提升指导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指导能力,加强课程基础建设和考核制度,充分发挥职业指导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彼得·迈尔斯.天资差异[M].张荣建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篇(4)

随着教育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成了教育科研的主力军,在草根化研究的进程中,其对幼儿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基于幼儿、发现幼儿、理解幼儿成了教师教学研究的前提保障。只有对幼儿有更充分的观察认知,只有更熟悉幼儿的一举一动,才能更好地引发教师的思考,树立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并不断以优质的教育作用于幼儿。

幼儿个案观察研究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法,我园积极开展了幼儿个案研究的尝试,并在研究的过程中对幼儿进行了个案观察记录。下面我谈谈对教师进行幼儿个案观察记录的分析与思考。

一、草根微视――教师进行幼儿个案观察记录

在幼儿观察记录中,有两种比较常见的方法,一种是轶事记录,另一种是行为核对表。一般来说,行为核对表是采纳数据得出结论的一个依据手段。在日常教学行为中,一般采用的是轶事记录的方法,采用文字、声音、影像等手段,把自然状态中发生的活动、现象和事件忠实而全面地记录下来。幼儿个案观察记录是一种轶事记录的方法,是结合教师在一日生活中有效观察的途径,采用文字有针对性地将幼儿在自然状态中发生的活动和事件真实记录下来的过程。拘于这样的思考,我们设计了园本化的幼儿个案观察记录表。

表1:

石梅幼儿园幼儿个案跟踪记录表

Shimeiyoueryuan

表2:

Shimeiyoueryuan

在观察记录表中,我们要求教师对幼儿在既定场景中进行观察并现场记录,并对出现的现象作出分析与思考,形成一定的调整策略,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对幼儿持续观察多次后,对幼儿的行为状态及教师的反思对策进行阶段性的总体评价。

二、现状审视――对我园教师进行幼儿观察记录现有状态的解析

大部分教师在幼儿观察记录中都能依事实记录,但还是有一些问题出现,简单归类进行分析。

1.寥寥数语类。

对幼儿进行观察记录,是一种就事论事的记录,必须把发生的状态描述清楚,也就是说,要刻画幼儿的行为、动作、语言、神情等,只有这样全方位体地描述,才能将幼儿更直接地投射在教师的观察中,有利于教师对幼儿进行心理分析,从外部折射幼儿内心的想法。很多老师的记录只有寥寥数语,记录的只是一件事情,比如:今天某某又哭着来幼儿园了,在老师的连哄带骗下,总算稍微情绪好点了。这样的记录看不出哭闹中幼儿的程度怎样,持续的时间怎样,等等。

2.突然发现类。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记录,在对幼儿进行追踪观察的前期,教师应该对被观察幼儿出现的行为有所了解。每一次的记录,应该都是有目的的,是带着问题、带着思考观察研究的,而不是在记录某某吃饭慢的时候,老师的记录中是突然听到一个声音,原来是某某把饭打翻了,或者在研究攻击的时候,突然有幼儿报告,某某又打人了。教师的观察,应该是追随幼儿的,幼儿的行为表现应在教师的视野范围内,而不是突然发现的。

3.观察点面多。

有些老师在对幼儿进行观察记录的时候,会针对幼儿身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一次观察。比如:对幼儿攻击、任性、自由散漫等的观察研究。事实上,教师在一次观察记录中,是很难实现多角度同时观察的,教师在持续观察的过程中,这一次观察的是攻击,下一次记录的是任性,再下一次是对幼儿自由散漫的描述,记录的点面多了,针对性就不强了,也看不出对幼儿个案观察记录的有效性。

4.调整不实施。

在观察记录中,有一项需要教师对单次观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制定出一些调整策略。老师根据经验,能找到一些比较好的措施。但在下一次的观察记录中,我们发现,记录中的幼儿还是原来的样子,没有看出老师的调整策略在事件中的作用,观察还是随机观察,策略中提出的方法、手段,教师观察的目的都没有体现,也就是说,老师的调整只是纸上谈兵,调整后并没有实施。

三、策略透视――提高教师幼儿个案观察记录能力的思考及手段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首先和教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同时对教师如何进行幼儿个案观察记录进行了反思,并通过学习、研讨、指导、讲座等一系列手段,不断提高教师幼儿个案观察记录的能力。

1.不断明确幼儿个案观察的目的。

只有了解幼儿、发现幼儿、观察幼儿,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幼儿,这是幼儿个案观察研究的目的。当幼儿出现一些不良行为的时候,某些老师总是抱怨,总是批评,因为没有真正走近幼儿,要真正观察探寻事件背后的原因,尝试心与心交流。如果选择一段适合的时间,静下心观察他、读懂他,寻找对策,那么观察就不仅仅是观察,还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手段和方法。

2.学习在《指南》指导下观察。

教师的个案观察记录中,很多都停留在观看的角度,只对幼儿外显的行为与特征进行描述,而没有真正“观察”。华师大周念丽老师指出:如果要观察一个对象的内心,首先要对这个对象有所了解,然后对他的年龄状态有所研究,第三要有一定的理论支撑。

最新颁布的《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给幼儿观察提供了一个参考。《指南》中对幼儿的期望、引导和价值,引领我们在观察时清晰了3-6岁幼儿发展大致达到的程度、幼儿发展的方向和不同的价值判断引起的不同纬度。

我园老师进行了多次学习《指南》的活动,包括写《指南》心得,赛《指南》内容,听《指南》讲座,研《指南》建议等,老师们在《指南》的指引下,学会有效观察与记录。

3.多通道学习让教师在优秀个案记录中成长。

(1)通过专家讲座、典型案例分析,让教师了解如何观察记录。

我们邀请一些专家进行讲座,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梳理观察记录的思维框架。

第一阶段:学会看“什么”。

教师记录:“美美来到此区域,玩了一下就走了。”“亮亮来到了此区域,摆弄了一会儿,也离开了。”

调整记录:“美美拿起不同的球往地上扔,眼睛随着球上下转动,看到一个球弹起来,又拿起另一个球来尝试,看到球都能弹起来,开心地笑了。又玩了大约3分钟,离开了。”“亮亮看到电池,先拿起来研究了一会,不停地用手碰触正极的一端,对这个凸出的小圆点产生了好奇,他看到了老师画在纸上的灯泡亮了的示意图,去找了电线和小灯泡,后来摆弄了几下,灯泡没亮,皱了皱眉头,离开了。”

可以看到,老师在观察过程中,对于要看什么已经有了一些方向,能开始关注孩子的动作和表情。

第二阶段:学会“怎么”看。

教师记录:“蕾蕾来到操作台前,左看右看无从下手,看到旁边的小朋友把毛巾的纸巾都放入水中,她也学着做了几下。”

调整记录:“蕾蕾把纸巾和毛巾都放入水中,几次吸水后纸巾已经在水中散开像棉絮一样,蕾蕾反复地拨弄已经散开的纸巾。我就问蕾蕾:你的纸巾怎么啦?蕾蕾告诉我:纸巾在水里会散开来,像花开那样好看。”

我们可以发现,老师不但是带着每个环节的重点在观察孩子的行为,而且对于当时的幼儿表现,会提出相应的问题来进行引导。

第三阶段:动态观察

几次观察调整之后,如果已经实现了预期观察目标,观察活动很多时候就终止了。如果此时老师进行动态观察,加入一些新的元素,那么,幼儿的发展还会在继续,老师就有新的观察目的和方向。比如:表演区观察幼儿的参与活动的热情、对音乐的敏感等,如果投放了新的材料,老师就可以观察幼儿的使用情况、兴趣等,能将这种观察动态持续下去。

(2)整理我园教师记录的案例,教师间传阅,相互学习,不断成长。

我园在进行幼儿个案观察记录中,涌现了一些优秀记录。在督查的过程中,我们及时指出一些存在的问题,也将一些优秀个案进行整理,分发给老师阅读学习,通过相互取经,明确一个好的观察记录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认真观察、带着目的、记录行为神情动作语言,还有连续观察调整措施的因素,教师的指导在观察记录中体现,等等。

4.多层次的研讨促进教师对幼儿个案观察记录的思考。

除了教师个体进行观察记录以外,我们还进行了多层次研讨,不断优化幼儿个案观察记录。

研讨一:多人次共同观察记录同一位幼儿的表现。

两位搭班老师可以共同观察记录一位幼儿,并对观察到的表现进行研讨,通过记录中对幼儿多角度的解读,让幼儿的行为、心里更多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利用教学公开课的时机,参与研究的老师3-4人一组为单位,共同观察活动中的一位幼儿,通过观察记录,折射出教学活动中幼儿成长的效度。

研讨二:通过视频解析,观察研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特点。

篇(5)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254-01

1 实施军事地形学课程改革的前提

军事斗争准备对军事地形学的现实需求也日益清晰,集中体现在指挥人员对战场环境的认知能力培养、运用测绘导航信息系统提高分析和利用地形的能力等方面,要贯穿到指挥机关筹备谋划和指挥作战的全过程。未来军事斗争准备检验评估要突出6个方面的内容,其中3项归属于军事地形学业务范畴。具体的说就是对战场环境的分析、判断要在三个方面实现转变:

①是利用军事地理信息系统勘察地形;

②是运用数字化地理信息产品研究地理信息;

③是运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组织侦察。

所以说,未来训练对初级生长指挥军官军事地形学综合运用能力的要求发生了根本变化。

2 军事地形学课程改革的四个目标

2.1 第一个目标:实现课堂理论教学和野外实践训练的信息化我们要做的,就是构建信息化条件下与作战需求相适应的军事地形学训练内容体系,通过深化训练内容改革,解决信息化条件下军事地形学“训什么、怎么训”的问题。将逐步运用于地形分析和辅助决策的测绘导航信息系统和具备导航定位功能的测绘装备应用性训练纳入军事地形学教学内容体系之中。

2.1.1 建设军事地形学理论教学新平台,实现室内教学信息化,提高学员对地图信息的理解和分析 纸质地图是学员训练的基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训练是发展的方向,建设纸质地图和地理系统相结合的教学新平台,能实现多视角、形象、直观的对地图的理解和地形信息的把握,高质量地完成各种图上量测、标图的作业,能有效解决直观感受和空间想象的距离问题,促进课堂的师生互动环节,能够直观的完成某一地域的地域分析和局部地形分析。依托军事地形学理论教学平台,能实现军事地形学教学的信息化和形式多样化,对于打牢识图用图基本功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2.1.2 实现野外作业教学信息化,提高学员对地图信息的理解和分析 使用地图和指北针是按地形图行进的的基本方法,是学员要掌握的基本功,但是,也应看到GPS定位系统已经成为部队行动用来确定坐标,实施侦查的主要手段。地图和指北针能对方位、行进方向进行训练,也能完成站立点和目标点的确定,GPS辅助定位系统能迅速确定站立点,使用地图和指北针与GPS辅助定位系统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能促进训练质量逐步提高。

2.2 第二个目标:完善考核方案,强化识图、用图能力的提升 确定站立点和确定目标点的技能掌握,应该在综合院校军事地形学教学中完成。经过深入反思,我们认为学员确定站立点、目标点技能不强这和我们的考核思路、方案有关系。我们在历年的毕业考核和学年考核中都是组织按地形图行进,忽略了对站立点和目标点的强化。因此,从一年级学员开始,在实践考核中增加这一内容的考核,确定站立点、目标点和按地形图行进三项成绩综合评定不合格,为实践成绩不合格。实践成绩和理论成绩有一项不合格,评定总成绩不合格。补考只进行不合格项。

2.3 第三个目标:军事地形学理论教学实现精讲多练、野外教学实现集中训练

2.3.1 军事地形学理论教学实现精讲多练的教学目标 军事地形学理论知识部分内容很多,知识点很多,多年来是按部就班、全面具体的实施讲解,重点不突出,课堂练习不够,学员理解欠缺火候,整个课程延伸时间较长,最后的理论考试又缺少量测等技能考核,因此实实在在学员存在基础不牢固的问题。

把握精讲多练,就是把每一课、每一节的内容分成预习、课堂讲解、课下复习三部分,课堂主要讲解重点内容,拿出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堂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课后再布置课后作业,下次课的时候对复习、预习和作业内容进行检查。精讲的、多练的就是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技能点,就是将来运用的重点。

2.3.2 军事地形学野外作业实现集中训练的教学目标 野外训练时间是二十学时,五次课,按照现在的课程安排,是五周的时间内完成,由于每周一次课,相距时间较长,不利于学员印象的加深。建议连续实施,一个教学班连续在两天半内完成,对于学员的理解、练习、体会、掌握、提高都是连续加深的过程,一周可以开两个教学班,不存在器材、车辆、场地冲突的情况。

2.4 第四个目标:积极开展定向越野、无线测向第二课堂活动,培育学员军事地形学综合应用能力的养成氛围 定向越野、无线测向是军事地形学的拓展训练内容,已经在国内如火如荼的开展,协作区也在郑州组织了首届定向越野邀请赛。定向越野、无线测向具有趣味性、竞技性、技能性的特点,既能调动学员学习军事地形学的兴趣,也有利于学员巩固、拓展识图、用图能力。

参考文献:

篇(6)

二、外显立格阶段

“立格”阶段,是形成具有个人特色教学风格的重要阶段。教师教学与艺术家创作一样,只要坚定专业发展之路,都会形成自己的风格。就教师个体而言,发展教学风格,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参照名师的教学风格,与哪一种风格相近,就向这一方面发展,同时要边学边思、学以致用,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融入自身的教学特长,从而确立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从发展心理学角度视之,当大脑中“信息加工厂”构建得较为完善,“信息库”中的信息积累到一定量时,内化过程所需的有意注意就会逐渐减少,信息加工并输出就渐渐变成一种自然的、自动化的过程。这时教师的主要注意便转移到了外显过程,也就是怎么根据已有资源并结合外界情境信息来解决教学中的新问题。外显立格阶段是在内化入格阶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个阶段中有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就是自主加工并合成新信息来驾驭自己的教学实践。如果没有外显过程,就算积累了再多的信息也是徒劳。许多学校有这样的教师:专业知识与教育教学知识的储存都很丰富,但教学效果一般,而且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原因就在于缺乏创造性地加工并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创造性地加工、整合已有资源和外来信息,并将其有效输出,是外显立格阶段的关键。教师只有以自己的方式创造性地加工、整合信息,并实施有效外显,循序渐进,才会逐渐确立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钱梦龙老师讲《孔乙己》,让学生写作文《一个布满笑声的悲剧》,这个作文题不仅彰显了教师创造性地加工、整合信息的能力,而且体现了钱梦龙以“练习”贯穿教学始终的教学风格。这正是他内隐的语文教学理念、教育智慧的有效外显,其通过组织学生通过自读练习来实现课堂目标的教学风格,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归因分析与判断能力。

三、创新破格阶段

教师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有的教师教学感情充沛,活力四射;有的则清新明静,朴实自然;有的教师轻言慢语,谆谆教诲;有的则严谨周密,条理井然。但是,如果就此因循守旧,不在提升自己教学风格的境界方面再作出努力,那么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心生倦怠,教学效果也会下降。因此,教师在保障自己教学风格整体稳定性的同时,还必须志存高远,时刻想着薄弱环节的弥补与局部的创新,以带动自身的教学风格不断完善,促使教学境界不断提升,从而走上不断“破格跃升”的专业发展之路。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来看,在教学风格形成与完善过程中,如果内化向外化转化的过程达到了自动化程度,这种转化就会内隐。这时外化很自然地反映内化的旨意,而不需内化有意识的指引。而创新则是内化旨意输出后被学生悦纳的最直接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标志性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的基本规律大体上是一致的,不同的是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方式,而这恰恰就是创新的生长点,而教学风格正是在这些具体问题中得以体现。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思维创新与教学创新,积极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做到能因时、因地灵活变通教学方法,创造独特的解决方案或个性化教学策略,从而完善自身的教学风格。如魏书生老师的创新生长点就表现在使用了一些“怪”的教法:引导学生画语文知识树,教学前和学生商定学习目标;留分层次语文作业;教师不出题考学生,却发动学生自主命题抽签考试;教给学生批改作文的方法,使之相互批改作文;班级治理则发挥班干部及全体同学的积极性,学生分头承包班级的工作。这些创新生长点使他的教学具有浓郁的“有效管理”的特色,彰显了其“善治”的教学风格。

四、无格之格阶段

无格之格是教师教学风格的最高境界,达到这一境界标志着教师已经成长为教学艺术家。此时其教学已经不拘一格、不限一法,臻于挥洒自如、炉火纯青的层次。著名的国画大师齐白石曾言:在艺术中,无法之法乃为至法。这句话对于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同样适用:无格之格乃为至格。在这一阶段,教师的教学无论从内容的处理到方法的选择,还是从过程的组织到语言的表达,各方面都驾轻就熟、自适自如。无格之格阶段就如同心理学理论中的“超我”。超我之所以崇高,就在于其个体是独立的、超出群的,而且是能完成对象关系的重大转变的。他能把握对象,更能自主审美、自主发展。超我来源于普遍,又超越普遍。他已经不受制于眼前的群体的羁绊,已经摆脱了小我的现实关系。他通过构建不断完善的教学风格更全面地认知了教学,认知了自身,认知了学生。他的存在就是最高层次的教学实践的存在,就是个体在超我阶段的游刃有余的存在。

篇(7)

【中图分类号】J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224-01

钢琴教学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钢琴技巧,现实问题是学生个体的情况有所差异,所以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非常关键,怎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发挥出学生自己的优势非常关键。

一、新课改下学生个体差异对钢琴教学的影响

(一)钢琴教学的特点

任何一门技巧的练习都要基于大量实践的基础上,钢琴教学活动更是如此,它不仅需要很高的技能,还需要各种感官的相互协调,而且这种技艺也不是一两天就可以练成的,只有通过具体且全面的实践与经验的累积才能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钢琴的弹奏练习需要学生自己进行反复的锻炼,在大量的经验基础上形成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与方法,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理论的讲解,是不能达到钢琴实际的练习目标的。因而钢琴教学活动一定要以学生原有的钢琴技巧作为基准点,引导学生按照钢琴训练的具体步骤来进行系统化的练习。同时在进行练习的时候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视奏的能力,同时提高键盘空间的感觉以及音色和力度的控制水平。

钢琴教学还体现了技巧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学生在钢琴的弹奏过程中可以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度,提升自己的审美境界,加强对钢琴的感知水平,这样就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钢琴的弹奏水平,这是一个从内在感受到外在技巧体现的过程。

(二)个体差异的影响

学生的自身条件的不同和经验的累积程度对其钢琴表现力的大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技巧的表达通常又和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特质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钢琴技能的展现,同时也会使教学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而当遇到心理特质差异较大的学生的时候,要特别针对这一环节进行考查,综合分析各种可能的因素,采用积极鼓励的方式。

学生本身技能的差异可以通过反复的联系来达到教学的目的,但也要看到这一差异会给同步教学带来一定的阻力,还会影响到整体的教学效果,因为钢琴教学本身就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尤其是在实践的领域更是要下足功夫。

纵观目前的钢琴现状,教学方式逐渐得到了相应的改变,从过去的单对一的教学模式、改变成小组授课的方式,有些还采用集体授课的方式,这样虽然可以进行全面的教育,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将个体的差异性排除在了教学的注意范围之内,不利于发掘学生的个性差异。同时,学生自身的素质各不相同,就会影响到整体的教学质量。

二、新课改下学生个体差异对钢琴教学影响的应对措施

在新课改的前提下,学生的个体差异对钢琴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实施具有差异性质的教学方式,这样可以提高钢琴教学的效果。关于如何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学生的性格禀赋和心理特质入手。

人的性格本身就是比较复杂的心理现象,每个人的性格都存在着异同点,没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教师要准确分析出学生在性格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就先要了解学生的个人气质特征。一个人的气质特征的形成要经历很长的时间,在其生理素质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生活和学习的实践,最后所形成的心理特点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气质特征。气质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反映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以教学中的案例来分析,温心怡和戴子承都非常地勤奋刻苦,但是在个人的性格上却存在很大的差异。

温心怡的性格非常开朗,生活态度也非常乐观,在钢琴的学习中具有灵敏的反应速度,接受新知识的能力非常强,但是经常喜怒形于色,情绪的变化幅度比较大,在自我练习的过程中经常喜欢弹奏快速、富于激情、豪放有生气的乐曲,感受力非常强,美中不足的是欠缺一些细腻柔和的品质。

戴子承的性格比较安静和稳重,接受能力和反应速度不及温心怡,但他非常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遇事沉着,理性思维能力较强,在钢琴理论的学习中表现优秀,记忆力非常好。平时喜欢弹奏深沉、高雅的曲目,演奏时非常雅致和细腻,发音非常圆润优美,经常追求演奏的完美性,不怎么胜任速度较快的乐曲,热情程度不够。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先充分肯定温心怡和戴子承的优点,并将之发扬光大,在此基础上,要对这两名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曲目的教学。对温心怡可以选择一些歌唱性较强的曲目,同时要让她多练习典雅、细腻的乐曲,让其在实践中感受这些曲目的典雅和细腻,弥补自己的不足。对戴子承应该多使用一些速度比较快、充满激情的曲目进行教学,激发出他内在的激情与活力。

钢琴教师的职责不只是将钢琴知识和技艺传授给学生,还要通过钢琴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能动性。例如在教授一首新的曲目之前,教师可以把相关的录音资料或文字资料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查找与曲目相关的音乐风格和背景材料,经过一番自己的体会后,再由教师来进行相关的讲解与润色,这样不仅实现了师生的互动交流,还可以激发学生对钢琴练习的主动性。

总结

综上所述,新课改的背景下,钢琴教学也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个体差异虽然对钢琴教学的影响非常重要,但是教师依然可以通过各种积极有效的方法来进行因材施教,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探索自己的潜力,指导学生领略不同的钢琴音乐风格,不断的体会与积累中加深钢琴造诣。

参考文献:

[1]邓光年.因材施教原则在高师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J].河西学院学报,2004(3)

篇(8)

20世纪80年代,Bass提出了变革型领导理论,该理论的提出被西方学者认为是领导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变革型领导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员工的潜能,使员工从“要我做”提升到“我主动要做”的境界。近些年中国学者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对变革型领导的结构和领导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目前大多数关于变革型领导的研究都着眼于变革型领导在某种特定情境下的有效性,尚未有研究关注性别这一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变革型领导有效性的影响,因此本文将在这方面做一些探索性的研究工作。

评价体系的建立

(一)关于变革型领导的评价

本文采用了李超平等2003年提出的中国变革型领导结构。他们的研究表明在中国特殊的文化背景下,变革型领导是一个四因素的结构,包括领导魅力、愿景激励、个性化关怀和德行垂范。

(二)关于领导有效性的评价

领导有效性是显现领导行为结果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要想评价某种领导行为的优劣时,通常是对领导行为有效性进行评估。在衡量领导有效性时,大部分的研究者是以领导者的领导行为影响下属后所产生的结果作为衡量领导有效性的指标。因此本文采取了三个使用最广泛的指标,即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度、领导满意度。

组织承诺指的是员工对组织的一种态度,可以解释为什么员工愿意留在组织中。工作满意度通常是指某个人在组织内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对工作本身及其有关方面有感受的心理状态。领导满意度指的是员工对领导者的态度,即员工对领导者是否满意。

根据上述内容,本文提出了变革型领导的有效性的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在评估变革型领导行为的有效性时,本文的重点是研究性别对有效性的影响。在以往的研究中,一般只会把下属的性别作为控制变量进行研究,本文不仅仅研究了下属性别对有效性的影响,更进一步的考察了领导性别以及领导-下属性别组合对领导行为有效性的影响。

针对上述概念模型,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变革型领导与领导有效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H2:领导性别对变革型领导行为和领导有效性之间的正向关系有调节作用,其中女领导者的调节作用要强于男领导者。

H3:下属性别对变革型领导和领导有效性之间的正向关系有调节作用,女下属的调节作用要强于男下属。

H4:领导-下属二元关系的性别组成对变革型领导行为与领导有效性之间的正向关系有调节作用,其中,男领导-男下属和女领导-女下属这两种组合的调节作用要强于男领导-女下属和女领导-男下属这两种组合。

(三)样本的选取

为了保证抽样调查的代表性,确保研究的结果也具有代表性,本文从广西省桂林市选取了三家企业进行抽样调查,分别是一家大型国企、一家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和一家研究所,同时选取普通基层员工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问卷以纸质问卷为主,电子问卷为辅,共发放纸质版问卷300份,电子版问卷150份,共450份问卷,回收410份,问卷回收率为91.1%;剔除残缺以及无效问卷18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39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7.1%。

实证分析

(一)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

1.信度分析。根据Wortzel(1977)的建议,只要Cronbach α系数介于0.7至0.98之间,则可判定为高信度,若低于0.35便需予以拒绝。本文各个分量表的标准Cronbach α系数都在0.7以上,Item-Total相关系数也均在0.35以上。因此,可以认为本文的三个问卷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水平。

2.效度分析。通过使用Amos软件对变革型领导和领导有效性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拟合效果均达到CFA模型拟合检验参考值,因此,可以认为本文的三个问卷量表具有较高的效度。

(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根据图1所示的概念模型,设计了初始的SEM模型。经过AMOS的模拟计算后,得到SEM估计的各个指标。根据这些指标对初始的SEM模型进行修改,增加残差间协方差关系和变量间的路径关系,使得结果能吻合拟合参考标准的各个指标值。修正后的SEM模型标准化路径图如图2所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验证理论假设H1:变革型领导与领导有效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成立。此外通过分析还得到了额外的几条路径,分别是德行垂范与领导魅力之间、愿景规划与领导魅力之间、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之间、领导满意度与组织承诺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这进一步揭示了各个潜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控制变量的研究

1.领导性别作为控制变量。通过SPSS软件进行单因素ANOVA分析,得到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从分析结果来看,领导性别对组织承诺影响并不显著。领导性别对工作满意度的单因子ANOVA分析P值为0.038,具有显著性差异;领导性别对领导满意度的单因子ANOVA分析P值为0.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对于工作满意度和领导满意度,女领导组的平均值都大于男领导组的平均值,同时女领导组的标准差都小于男领导组的标准差,由此可认为女领导的调节作用要大于男领导的调节作用,可得出假设H2成立。

2.下属性别作为控制变量。通过SPSS软件进行单因素ANOVA分析,得到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从分析结果来看,下属性别对组织承诺、领导满意度的影响并不显著。下属性别对工作满意度的单因子ANOVA分析P值为0.017,具有显著性差异。对于工作满意度,女下属组的平均值大于男下属组的平均值,同时女下属组的标准差小于男下属组的标准差,由此可认为女下属的调节作用要大于男下属的调节作用,可得出假设H3成立。

3.领导-下属性别组合作为控制变量。通过SPSS软件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从分析结果来看,领导-下属性别组合对组织承诺的影响并不显著。领导-下属性别组合对工作满意度的单因子ANOVA分析P值为0.014,具有显著性差异。领导-下属性别组合对领导满意度的单因子ANOVA分析P值为0.025,具有显著性差异。

对于工作满意度和领导满意度,男领导-男下属性别组合和女领导-女下属性别组合的平均值都大于男领导-女下属性别组合和女领导-男下属性别组合的平均值,同时男领导-男下属性别组合和女领导-女下属性别组合的标准差要小于男领导-女下属性别组合和女领导-男下属性别组合的标准差。由此可以认为同性别的领导-下属组合的调节作用要小于不同性别的领导-下属组合的调节作用,可得出假设H4成立。

结论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对所提出的几个假设进行了验证,理论假设H1成立,关于性别有关的理论假设H2、H3、H4也成立。通过之前的数据和分析可知,变革型领导行为与领导有效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此外,本文重点采用性别这一人口统计学变量对领导有效性的调节作用进行了细致入微地分析,除了考察领导性别以外,还创造性地把下属性别、领导-下属性别组合纳入考察范围。结果显示,领导性别、下属性别、领导-下属性别组合在某种程度上对领导有效性的某个指标有着一定的影响。

领导有效性的评估涉及到领导的上级和领导的下属两个方面,由于资源和能力的限制,本文仅从领导下属的角度来研究领导有效性,缺少领导的上级角度的研究,以后的研究可以将领导的上级对领导的评估作为领导有效性测量的一个维度。

参考文献:

篇(9)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艺术形象?请具体分析。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包括景、情、境、形象四个方面。答题时四点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忠实于原诗,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艺术形象主要有――豪放洒脱,忧国忧民,归隐田园,钟情山水,为国戍边,游子思乡,怀才不遇等。回答时,要准确概括叙述;然后结合诗句挑出描写形象的词语具体解说即可,以上是人物形象。如果是“物”的形象,答题时,先找出有关诗句,接着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再结合主旨分析,“物”究竟比喻或象征了什么形象。(4)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忌空洞,要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例如: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二、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表达技巧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这手法是怎样运用的。(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例如: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参考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三、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绮丽、朴实、明快、含蓄、婉约、简练……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春 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参考答案: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朴实,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四、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五、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篇(10)

【关键词】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实用性;发展策略

1 对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

1.1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偏低

高等职业院校的生源主要包括技校学生、各大职业院校学生、普通高考生,所能招收的生源数量有限,而且所招收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偏低。这类学生甚少接触甚至没有接触过实用英语,没有进行过全面系统的英语口语、书面语学习,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考取英语相关证书或是追求英语考试中的高分,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和英语水平普遍偏低、参差不齐。

1.2过于注重技能性课程及专业的教学,对英语实用性教学工作不甚重视

国家职业教育相关部门制定的方针政策未得到全面落实,很多高等职业院校对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方针政策理解不全面透彻,在政策落实过程中只单纯的强调技能和职业的教育功能,过于注重技能性课程及专业的教学,部分院校甚至认为语文、英语等文化类课程可有可无,导致很多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从实用性角度来开展该项教学工作。

1.3双师型、技能型教师稀缺,教师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

高等职业院校的很多教师都未曾深入社会,社会经验不多,双师型、技能型、转接型教师稀缺,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有待提高。

1.4高等职业院校常常模仿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没有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很多高等职业院校都没有制定明确的英语教学目标,并没有将职业教育的技能型、实用性和职业性凸现出来,常常模仿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职业院校所设置的英语教学课程、模式、方法与普通高校相差无几,没有明确区分高职院校的实用性职业英语教学与普通高校的通用性英语教学二者之间的区别,照搬现象严重。

2 对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进行实用性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英语是一门实用性、通用性较强的学科,它是当前人们较为常用的国际通用语言,也是世界范围内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商业等领域都会用到英语,人们通过英语的交流来获取有用信息、理解他人,而英语教学则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结合,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英语发展至今承载着一定的历史文化及人文精神。在英语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英语听、读、说、写等必备技能的训练,还要对英语背后所蕴涵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由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可知我国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仍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英语教学实用性改革已势在必行。

3 对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进行实用性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高职院校通过英语实用性改革可以将职业教育的实用性、技能型和职业性凸现出来,符合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规律;而且,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可以通过实用性具体体现,将英语教学和职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可以学以致用。此外,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动手能力都较强,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因时因地制宜,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将实用性贯穿于英语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当中,可以使教学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综上所述,高职英语实用性教学改革是切实可行的,具有理论基础。

4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实用性改革的发展策略

4.1注重加强英语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提高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

4.1.1加强高职英语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应该培养自身具备较高的师德,做到敬业爱岗、遵纪守法、爱国爱党、教书育人、终身学习、为人师表,勇于承担人民教师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在此基础上准确把握英语实用性教学的改革方向,进一步壮大实用性教师队伍的建设。

4.1.2培养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业务素质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自我锻炼、自我学习,培养自身具备精湛的业务素质,将英语的听、读、说、写等实战能力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加强英语文化修养,具备较强的教学管理与组织能力。

4.2将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调整,对英语教学模式和教学结构做完善处理

高职院校当前所采用的英语教学内容大多是模仿的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理想的高职英语教学内容应该包括英语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学习,不仅为学生安排英语语法、语音、词汇等相关学习课程,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英语听读说写等实战能力,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为学生增设语言技能课,将之前的阅读课转换成读、写相结合的课程、听力课转换成听、说相结合的课程,将听说读写进行有机结合,不断完善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模式和教学结构。

4.3树立实用性英语教学目标,摒弃陈旧的教育教学思想

4.3.1 注重职业教育的发展工作

高职院校要注重职业教育的发展工作,将提高学生就业率作为工作开展的行动指南,大力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水平,高职院校应该转变之前的人才培养战略,制定适合于高职高专发展规律的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避免进入“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的教学误区,对英语听力、口语教学工作给予足够重视,使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这四方面能力的训练缺一不可,最终使学生的输入能力(听、读)和输出能力(说、写)综合提高,学生不仅能够在纸上尽情地用英语抒发自己的感情,同时能够开口说出流畅的英语,成功地应用于实践活动中。因此在英语教育上应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源头上抓起提高学生说的能力,在英语课堂上多进行口语练习和测试来激励学生开口说英语。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实用性专业人才,使社会的科技发展需求和经济发展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4.3.2采用实用性的教学方法、内容、手段,将启发式英语教学模式引入到教学当中

高职院校应该采用适合自身院校特点的实用性教学方法、内容、手段,将启发式英语教学模式引入到教学当中,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注重英语教学的生活化、文化性,英语教学过程中遵循直观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疏导性原则等多种原则,使英语教学有法可依。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还应该突出学生英语学习的主体性,由英语教师负责引导、促进、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式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4.4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巧妙运用到英语教学当中

任务驱动教学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全新教学理念。

在计算机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设计合理恰当的驱动任务,每个教学任务中都融合了很多与教学相关的知识、理论,通过教学任务的运用进一步明确

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忱,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并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在开展任务驱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先由教师为学生布置任务,之后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经过思考提出任务的解决方案,教师只需在旁从中引导,他们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在该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非常高涨。长此以往,可以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还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任务驱动教学法尊重学生,为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和自主创造提供了广阔空间。

4.5对学生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因材施教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家庭都配备了电脑,这些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可以进行自我学习,有条件的学生甚至参加了各类英语培训班的培训,已经具备了较高的英语知识结构和口语应用能力。但也有些学生因家庭条件困难,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英语的运用机会、自学机会非常少,导致学生们的英语水平良莠不齐,再加上学生们的英语学习能力差异较大,如果对学生实行统一的教学计划,忽视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校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素质修养、学习能力等内容,为学生安排适合其特点的教学方案对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案,使学生的长处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对学生的不足之处做出指导使其得到弥补,使学生树立自信,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媛媛,徐珊珊,朱钰,陈思.专门用途英语用于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09:242-244.

[2]周文德,唐品芳.对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10:63-65.

篇(11)

中图分类号:S225.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机械设备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收割的进度和质量。但是从收割所用机械现状来看,虽然收割机的品种比较多,如全喂入式、半喂入式等,但是这些收割机都存在一些共同不足,那就是路面的通过性较差,可靠性低以及机型庞大等,因此要解决收割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必须要加大收割机的研究。

1 设计收割机的链接式车架

在设计链接式的车架结构形式上必须要满足整体布局收割机要求,当存在载荷之时必须要确保其应力水平与变形在规定范围中,也就是要具备合理的刚度与强度,除此之外还要考虑方便加工、质量轻、经济性好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如今比较常见的车架结构主要是3种,那就是综合式、中梁式以及边梁式的车架,本文所设计的车架就是采用了边梁式车架结构。车架的前后都是由若干根的横梁与两根纵梁共同组成,2个车架间适应链接方式,这样就能够实现侧向的转动。

在整个车架中承力主要是依靠纵梁,这个部件承载了整个收割机上部力度,并将力传给悬架和车轮,设计之时必须要满足这个部位的强度所需。在整个车架中前部分是驾驶室、蓄电池以及脱粒系统,而前车架的前部就装上了脱粒装置及割台,后半部分主要是安装粮仓以及清选框架。当相对于后轮,一旦太高了前轮就会造成前车架的尾部和后双纵臂比较靠近,设计之时一定要避开这2者间的干涉,就要把尾部结构稍微抬高一些,就需要降低前段的重心位置,本文就是把车架纵梁设计成弯曲的S型。而后车架主要是安装发动机以及转向系统等,在设计之时因要降低发动机的位置,就把后车架纵向平面做成Z型,采取这种设计就把收割机的重心降低了,对收割机侧向稳定起到保障作用。因为承载扭转及纵向的荷载几乎都是依靠收集的横梁,有些部件就是为了安装基体,设计横梁之时必须要从总体去考虑布置,本文就在前车架上面设计出了3根横梁,第1根主要是对前双纵臂进行支承,第2根主要是安装支撑的割台以及安装脱粒装置液压顶杆,而第3根是设计到了前车架的后部,安装清洗的框架。

后车架总共布置4根横梁,脱粒系统上倾斜搅笼设计在纵向的平面内,这样才能够为倾斜搅笼腾出空间,而后车架的前端横梁就必须要设计成拱形的最高位置处,发动机安装到第2、3根横梁之上,后双纵臂安装到第4根横梁上。

而设计车架的纵梁截面之时,主要有箱型截面、Z形截面以及槽型截面等多种形式,假如要选择槽型截面,那么其纵梁和横梁之间及其他各个构件的连接比较简单,装配上也具有较高的工艺性,因此本文主要就选择了这种设计模式,为了增加到收割机的抗扭能力,就把后车架上的横梁设计为方形,并使用角钢把横梁和纵梁相连接地方焊接起来,有效减小集中应力,在设计是还需要考虑制造成本以及工艺,其车架结构使用的钢材选择Q235,本文所设计收割机总体布置方案以及受力情况,确定为如图1的结构示意图。

图1 车架结构示意图

2 收割机的通过性分析

收割机大多是在乡村环境下行驶,一定会遇到很多的环境影响,比如壕沟、障碍等,所以设计的收割机还需要具有相应的爬坡能力,这样才能够通过障碍。因此,研究收割机的通过性具有重要意义。

2.1 分析其爬坡能力

对爬坡度分别是21%、23%以及25%几个坡度做了仿真,通过仿真就能够得到几类坡度环境下的力学性质,一旦收割机在平坦路段,那么各个车轮就会垂向到荷载的分布方向,通过测量就能够得出左中轮是4720N,右中轮是5066N,前轮是2214N,后轮是1773N,其中左右中轮的垂向荷载力并不相等,而前后轮的垂向荷载也不相等,根源就在于分析几何通过性时并没有把所收割稻谷以及操作人员的作用包含进去。从分析中发现23%坡度所耗费的驱动力高过了21%,对于23%、21%的坡度时,车轮所需要驱动轮纵向的滑移率近似为0,一旦达到了25%,驱动轮就恰好翻越过坡道,如果再继续高就不能够上升,就会增大纵向的滑移率,也就存在严重的打滑情况,因为在这种坡度下前轮到了坡道口,那么前车架的尾部就会开始朝下进行摆动,也就会与后车架的双纵臂出现运动干涉,导致中轮垂向的荷载快速降低,而没有办法爬坡,因此收割机最大爬坡度是23%。

2.2 翻越过障的能力

为了分析收割机翻越故障的能力,本文就选择了180mm、190mm以及200mm障碍路面进行仿真,通过分析获得收割机翻越障碍的能力。从分析中发现当障碍的高度达到200mm时,收割机的驱动轮急剧增大了滑移率,必定会造成驱动轮打滑,根源就在于前轮已经穿越上了200mm高度障碍,而前车架尾部就会和后车架摆臂产生运动干涉。收割机就能稳定的、顺利的穿过190m、180mm的障碍高度,因此就能够获知收割机最大穿越障碍高度是190mm。

从前面的分析可知,要限制收割机最大爬坡度与最大穿越障碍因素就在于其前轮抬高至一定的程度,必定会造成前车架尾部和后车架双纵臂间产生运行干涉,而不能够顺畅行驶。所以,必须要避开相应干涉,才能够提升收割机的通过性。

3 结语

总而言之,一个好的收割机有助于加快收割,因此在设计车架时必须要以简单、易用作为原则,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车架,同时还要全面分析收割机的通过性,只有确保了通过性的收割机才具有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