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途径大全11篇

时间:2023-06-29 16:32:4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途径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途径

篇(1)

作者简介:王辉(1978-),女,舒兰人,职称:一级,学历:大专,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不仅仅是唱歌,还要学会欣赏、感受和表达能力。学前教育是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有着启蒙式重要的影响,作为对学前儿童身心健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音乐教育,在当今幼儿园实际音乐教学活动中,仍然存在一些急需改进并解决的问题。所以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应注重选择适合幼儿认知特点的音乐内容,注重学前儿童对音乐的倾听和理解欣赏能力的培养。下面一起分析关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内容。

1.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发展现状

学前教育对一个孩子一生的教育有着启蒙上的作用,其重要性也是目前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至今我国大部分幼儿园都已经开设了音乐教育课程,但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公立和私立幼儿园的教育课程安排来看,对音乐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再者大多数的幼儿园在音乐教学中内容单调,主要以唱歌跳舞为主,且上课的方法传统老旧,形式单一。这些现象也说明了我国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还不够完善,有待改革加强对儿童音乐教育管理。

2.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发展存在问题

2.1教学条件差,方法单一

大多数幼儿园的条件比较简陋,活动空间狭小,限制儿童的活动范围,这也降低了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其次,缺少音乐乐器辅导教学,让音乐活动课变得死板呆滞。第三,教师福利待遇低,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最后,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仅以教师教一句,儿童唱一句的形式来培养儿童的音乐学习能力,舞蹈也是一个动作式地教,通过反复练习来加强记忆。

2.2教师专业素质水平低

目前很多幼儿园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大部分为初中、高中毕业生,只有部分人员受过正规的幼师培训,但对儿童音乐教学法了解甚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虽然也有少部分是幼师毕业的,但是专业基础较差,职业素质较低也影响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2.3忽视儿童音乐能力培养

在实际音乐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艺术本身带来的美感。现在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也认为,既然是学前教育,只要学会基本知识就行了,对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艺术熏陶不值得学习和重视。而私立的学校则以盈利为目的,按照家长的要求去做,而忽视对学前儿童正确的教育方法,这些做法也失去了做好音乐教育本质的意义。

3.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方法

3.1用自然的音乐活动尊重儿童的天性

儿童的天性是无拘无束的,自然的音乐活动也是随意、开放、无拘束,以及个性化的发挥。所以将儿童参与到自然的音乐活动中易于感受音乐的魅力,与儿童的天性不谋而合。对于现在很多教师把音乐活动做成规律、刻板的观赏节目,让孩子觉得枯燥无味的方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了。而自然的音乐活动,不是灌输儿童理论上的音乐知识,而是引导学前儿童在音乐中的自我表达、意想不到的行为,这些都可以看做合理的体会和感受。所以要多开展这种儿童对音乐最纯真、最自然的表达和感受的音乐活动,不要泯灭儿童的天性。

3.2选择适合儿童的音乐教学作品

虽说音乐是无国界的,但是音乐却有等级之分。不同阶段的人所感受的音乐是不一样的,选择对的音乐作品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学前儿童的音乐应该是自然而纯真的、简单、旋律欢快的。所以教师在为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要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特别是要遵循儿童的年龄和发展水平来进行有合理的安排。如对于小班要激发儿童对音乐的兴趣,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乐曲;而对于中班可以初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通过运用不同的器乐曲和歌曲,来引导他们对音乐的欣赏,学会用动作语言来简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由此可见,选好音乐作品才能因人而异地提高音乐教育的效率。

3.3注重音乐活动形式的运用

不管是其他的艺术还是音乐,它们的表达活动形式的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通过多样的活动形式,可以帮助儿童在艺术思维能力上的培养,和审美心理的构建。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借用韵律活动来加强儿童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如借用身体语言来描述小鸟飞翔的动作,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导儿童把握和理解音乐的内容。再者可以利用美术活动来丰富儿童的想象力,儿童的好奇心比较强,简单地引导对音乐的现象中会感知音乐形象,创造出新的画面感。也可以通过语言活动来锻炼儿童对音乐的表达能力。音乐是欣赏感受的,但是最终还是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出来。学前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只存在于初步的理解,教师应鼓励儿童表达出内心的感受,也可以引导儿童在自我感受中增加自己的创意动作。通过活动形式,来加强对音乐的教育。

3.4注重音乐教师的教学质量

学校要注重对音乐教师的教学质量,提高对教师的福利待遇,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另外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不断地调练有素的耳朵、良好的内心音乐听觉是十分重要的。学校也应该制定一套适合幼儿园教师发展的评价标准,激励教师扎实好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学素质,要围绕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标开展工作,培养儿童感受和表达音乐魅力的能力,用奏、动、说、画等游戏方式来辅助教学,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学前儿童音乐教师的音乐能力和素养。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前儿童的音乐教学质量,得到家长们的肯定。

4.结语

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之一,它具有的潜移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是对儿童学习生活、成长过程中不可缺的启蒙教育。虽然目前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但在音乐教育新体系中注重对学前儿童的教学方式改革,以及把音乐教育对儿童影响重要性的观念传播给家长和教师,相信可以培养好和提高儿童的音乐能力,让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篇(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可见,音乐对幼儿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学前儿童教育组成部分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显得极为重要。那么,学前音乐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是音乐、舞蹈、游戏。

学前儿童音乐蕴涵深远的教育价值,潜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建构着坚实的成长阶梯。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学前儿童天生喜欢音乐,他们和成人一样有着对音乐的审美需要,并对音乐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学前儿童天生喜欢舞蹈,通过与音乐的配合使孩子获得表现和交流,促进孩子身体运动能力和协调性的发展;学前儿童天生喜欢游戏,可以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创造性、自主性,促进身体的发育。

学前教育是人类的一个永恒话题,我国学前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门学科都有特有的研究领域,由于教育对象的年龄不同、各教育阶段的具体任务、内容和方法不同,具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有效促进学前儿童的发展,是学前教育的根本任务,儿童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通过儿童参与音乐舞蹈游戏的教学实践活动,来实现学前教学是一个重要过程。

学前儿童的音乐教学以其内容、手段和形式更贴近孩子的天性,呈现出其独有的生动活泼。在儿童音乐教育所具备的审美性、游戏性、综合性三大特点中涵盖了学前教学中“音乐舞蹈游戏”的主题。

一、音乐舞蹈游戏在学前儿童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在学前儿童音乐中,唱歌是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歌唱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还能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孩子的情操,启迪他们的心灵。例如,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孩子的节奏感、旋律感、音色感、速度力度感,通过唱歌、欣赏教学中体现出来。唱《数鸭子》,让孩子先从节奏开始,按照音乐的韵律道白、旋律,用声音模仿小鸭子、老爷爷、大鸭蛋……把歌曲用歌声形象地描绘出来。其实,在唱歌教学中,不仅让孩子歌唱,也要融入孩子的表演、律动等以使歌曲更完美地表现出来。

学前儿童的舞蹈教学以律动活动为主,通过模仿动作、舞蹈、身体节奏动作等来表现孩子的音乐活动,同时还促进了孩子身体运动能力和协调性发展以及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同样和音乐也是不可分割的。例如,在完成《假如幸福你就拍拍手》教学活动中,让孩子探索用各种手脚的动作表现音乐的交替:踏踏脚、拍拍手、拍拍腿、抖抖肩;重重踏脚轻轻拍手、重重拍腿轻轻抖肩……让孩子在轻快的音乐中体验交流、合作的美好情感。在教学中还要教会孩子去模仿打鼓、小鸟飞、洗衣服……白云在天上、小溪在地下、田野向远处……简单的步伐、队列……慢慢的,孩子就会用肢体在音乐作品表现出故事的情节。

学前儿童的游戏教学是儿童借助对现实的认知、理解,在假想的情境中模仿与再造成年人的实践活动,儿童音乐教育的趣味性、游戏性最能直接体现在音乐游戏中。在教学中,通过听听、唱唱、动动、玩玩去增加孩子的节奏感、协调性,让他们自由灵活地享受音乐活动的全部乐趣。因此,游戏也是综合的活动形式,它是歌、舞、乐三位一体的。如《找朋友》《丢手绢》《一分钱》《摘星星》等都可以通过音乐游戏教学来完成。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音乐舞蹈游戏在学前儿童教学中应该形成完美的一体,可以让孩子们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去开展有意义的感知、注意、记忆、想象、理解等心理活动,从中形成坚持、专注,不怕困难等宝贵品质;让孩子拥有快乐的同时,体验到游戏规则及人们之间的协作关系、成败的教训等。

二、音乐舞蹈游戏教学环境的创设

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学环境的创设也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孩子们创设一种听、视、感、触的环境、氛围,以激发、感染、诱导孩子的情趣,让师生共同分享音乐本身所蕴含的情感世界。

语言。教师可以通过绘声绘色的语言引导孩子走进音乐的情境。当欣赏《百鸟朝凤》时,让孩子竖起耳朵倾听每一个音符,寻找各种小鸟的叫声,把孩子带入大自然,使他们陶醉在鸟的世界里。

美术。美术融入音乐教学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唱《国旗国旗真美丽》时,老师在黑板上画了国旗、红花、蓝天、带着翅膀的孩子……这些正好是歌词的再现让孩子在学唱歌曲中了解情境。

道具。道具的使用是学前儿童音乐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做的道具、图片、桌椅板凳等,让孩子在音乐舞蹈游戏中玩、乐并感受着、体验着、创造着、成长着……简单的道具情境在教学中能产生生动的效果。

音乐舞蹈游戏教学环境的创设还可以通过很多方式表现,如声音、光线、多媒体等。

三、音乐舞蹈教学游戏中提升教师的素质

1.幼儿教师。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还要知识更新、音乐教学必备的专业技能和不断提高的教育理论水平。

2.幼儿教师不但要掌握学前教育的专业知识和理论,还要具备分析当前学前教育的现状的能力。

3.幼儿教师。要有良好的自身的素质、高度的敬业精神、职业风范、思想修养、人格魅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也是全民素质教育的基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所以,在学前音乐教学中,音乐舞蹈游戏应放到学前艺术教学中的重要位置。

参考文献:

[1]华夏.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活动设计[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王懿颖.学前音乐教育[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篇(3)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研究;探索

Key words:preschool;children; music education;research;explore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6-0121-01

1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学目的的分析

目前我国的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学主要以培养学生音乐基本知识与专业技巧为主,学生家长与教师都在向着培养学生音乐的一技之长努力,忽略了儿童年龄特点以及其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现代音乐教学研究与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的音乐教学应以儿童乐观的性格、完善的人格、发现美与表达美、丰富孩子的认知、形成多方面感知为主要目的开展音乐教学。针对这样的目的使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体会到音乐所带来的乐趣,为学生日后的兴趣爱好奠定基础,为学生向着音乐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而现代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学的过早定向委培使得学生不能再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快乐,迫使学生失去了音乐的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现代学龄前儿童家长与教师必须认识音乐教育的目的,以科学的音乐教育目的为指导,开展音乐教学工作,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2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研究与探索

2.1 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内容的分析现代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学的内容是针对其教学目的而进行科学设置的,其包括外显内容与隐性内容两方面。外线内容是唱歌、音乐游戏、乐器演奏、音乐欣赏、韵律活动以及简单的乐理知识。隐性内容是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包括身体、语言、情感、个性、社会性等内容。通过娱乐性教学使学生在节能型外显内容学习的同时,加强与小伙伴的交往与交流、提高孩子的沟通能力。同时在教学中引导孩子进行观察、思考与意见的发表,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能力。在进行音乐教学中,通过团体教学还能够培养孩子的协作性、纪律性。另外音乐教学过程中身体的活动也能够极大的锻炼儿童肌肉、骨骼、韧带,促进儿童的身体发育。对基础乐理、乐器的教学以及乐谱的记忆有效的促进学生右脑的开发,呼应了现代全脑开发教育的实施。通过科学设置的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学内容,使儿童的语言能力、感知能力、记忆能力以及社会活动能力同时得到发展,对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2 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学的误区――影响儿童音乐兴趣培养的关键由于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学目的的错误使儿童音乐教学过早定向,造成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家长们的意识形成的社会导向比较功利,为了孩子能够在音乐领域有所发展,要求音乐教师必须按照专业音乐人才的培养方式,过早的对孩子进行专业培养。此种方式造成儿童失去了该年龄段所应具有的乐趣,孩子不愿意学,家长就采用棍棒式教育逼迫儿童进行学习,没有兴趣的学习导致孩子学的不好,家长更加严厉的管教,导致恶性循环。单纯的棍棒教育如果可行,那么世界上优秀的音乐家的培养也太过简单了。

2.3 以兴趣培养与娱乐教学为主,培养学生的基础音乐能力针对目前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学的误区,社会舆论导向以及儿童家长必须认识到学龄前音乐教育的目的,针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开展娱乐式教学,以此达到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的。学龄前儿童家长以现代音乐教学理念与目的为指导,修正自身音乐教育的观点后,音乐教育才能向着其应有的方向健康发展。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师应注重娱乐教学方式的运用,以游戏性教学等方式提高学龄前儿童音乐兴趣,促进音乐教学目的的实现。现代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师要积极借鉴和引入娱乐性教学方式方法,促进儿童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

3如何开展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学

针对现代学龄前儿童音乐现状与目的,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师应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运用多种方式达到娱乐式儿童音乐教学的目的,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以音乐美感为基础、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探索,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例如:在教学中引入“玻璃杯中装入不同体积的水对声音音调的影响”,激发儿童对音乐的探索,促进音乐教学的开展。体验式教学是学龄前儿童娱乐性教学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儿童在音乐教学中的互动、体验等方式,提高儿童对音乐的兴趣,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注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以动画、音乐的结合,达到儿童视听感觉双重运用,促进儿童音乐教学的开展。在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学中,使儿童跟随着多媒体视屏中可爱的动物造型、人物造型以及富有韵律感、节奏感的音乐进行舞蹈能够有效引发儿童对音乐的兴趣,促进教学的开展。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的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学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儿童家长意愿导向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设定,使得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儿童定向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儿童年龄特点,导致儿童在音乐学习中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国舆论导向应加强学龄前儿童音乐学习的正确指引,同时音乐教师也应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在娱乐式音乐教学中使儿童掌握其家长所期望的音乐技巧,避免传统棍棒式音乐教学的不断。通过现代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学,达到儿童乐观的性格、完善的人格、发现美与表达美、丰富孩子的认知、形成多方面感知的培养,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彤彤.现代幼儿音乐教学理念分析[J].婴幼儿教育,2009,4.

[2]刘静娴.学龄前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特点与教学方式[J].中国音乐教育,2008,6.

[3]李丽红.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特点与优势分析[J].幼儿早教资讯,2009,5.

篇(4)

学前儿童歌曲创编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学前儿童歌曲学习的兴趣以及未来歌曲学习习惯的培养。当前学前儿童歌曲学习中,普遍存在着学习兴趣较低、学习质量较差的问题,学前儿童没有实际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创新学前儿童歌曲创编活动,能够带给学前儿童更多的音乐学习情感体验,促进学前儿童音乐智能的发展。文章将结合学前儿童的实际特点,分析歌曲创编的具体方式,希望能够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学前儿童特点

 

学前儿童主要具有性格活泼好动,思维具有直接行动性以及喜爱模仿等方面的特点。

 

(一)性格活泼好动

 

学前儿童性格比较活泼、好动,比较喜欢游戏等活动,游戏类活动能够快速调动学前儿童的参与兴趣。所以在学前儿童音乐创编的过程中,也需要结合幼儿性格活泼好动的特点,创编一些跳动性较强的音符,使学前儿童能够伴着音乐开展游戏活动,真正实现在“学”中“玩”,在“玩”中“学”[1]。

 

(二)思维具有直接行动性

 

学前儿童思维具有一定的直接行动性特点,按照动作和视觉进行思考,他们通常在做之前没有特殊的想法,而在做之后会结合自身的活动进行总结,学前儿童活动参与中通常没有明确的目标、计划[2]。

 

(三)喜爱模仿

 

学前儿童比较喜欢模仿,他们喜欢模仿老师的动作,模仿各类卡通形象的动作等等。在音乐创编过程中,可以融入更多卡通形象或者动物形象,比如小羊的声音是“咩”,小狗的声音是“汪”,小猫的声音是“喵”等等,将更多动物的声音融入到音乐创编中,使学前儿童能够跟着声音进行模仿,增添学前音乐学习的趣味性元素。

 

二、学前儿童歌曲创新策略

 

学前儿童歌曲的创编,可以通过儿童歌曲的创编灵感需要来源于生活,选材需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及歌曲创编需要展现出儿童的童心等方式深入实施。

 

(一)儿童歌曲的创编灵感需要来源于生活

 

学前儿童歌曲创编活动需要面向全体学前儿童,结合学生不同的特点和需求,使每一位学前儿童都能够得到美的熏陶和艺术学习能力的培养,真正发挥学前儿童歌曲创编的价值。学前儿童性格活泼好动,如果在儿童歌曲创编的过程中,仅仅选取一些单调的歌曲,难以有效激发学前儿童的音乐学习兴趣,从而导致学前儿童歌曲的学习质量也会相对较差。传统的学前儿童歌曲主要包含《鲜花开》、《虫儿飞》等歌曲,在歌曲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前儿童的相关生活经验不足,也会存在音乐学习欲望较低的问题[3]。

 

学前儿童艺术活动的能力,通常是在大胆的表现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学前儿童歌曲创编活动需要结合学前儿童的实际生活,使学前儿童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的音乐、音乐中的生活,激发学前儿童感受美、表现美的情绪,丰富学前儿童的审美经验,使学前儿童能感受到音乐学习与自由表达的乐趣。

 

在学前儿童歌曲创编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儿童的实际认知特点进行灵活创编,可以创编更多具有欢快节奏的歌曲,这种能够有效展现出学前儿童天真、活泼的特点,将更多生活中的元素融入于学前儿童歌曲创编过程中。比如可以将学前儿童生活中的小花、校园中的小朋友以及父母的爱的等等融入到歌曲创编过程中,使音乐能够成为学前儿童成长的好伙伴,使学前儿童能够感受到音乐的力量以及音乐的魅力,符合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幼儿能够在不拘一格的音乐中,自由的表达,与其他同学一起载歌载舞,边唱边跳,在音乐学习中渗透自己的情感,优美的歌声陪伴幼儿快乐童年。

 

例如在学前儿童歌曲《下雨歌》中,便与学前儿童的实际生活密切相连,歌曲中源自于生活的雷鸣声、雨声,能够快速调动学前儿童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淅沥淅沥、哗啦哗啦”等歌词内容模仿下雨的声音,整个音乐内容围绕着“淅沥淅沥,哗啦哗啦,雨下来了,我的妈妈来了来了拿着一把伞”重复性展开,简短的音乐歌词内容更便于学前儿童的记忆。学前儿童通常比较喜欢下雨天,而这首歌曲中主要是模仿暴雨经过的声音,在有效激发学前儿童歌曲学习兴趣的同时,歌词朗朗上口,有助于成为学前儿童日常所喜爱的歌曲之一。与此同时,通过这首歌曲还能够指导学前儿童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不能站在树下等等,全面提升学前音乐教育的质量,彰显学前音乐创编的丰富意义。

 

(二)选材需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学前儿童具有好奇、好动、想象力丰富、思维形象具体等心理特点,在学前儿童歌曲创编的过程中,选材的内容需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主题鲜明,内容健康、易懂,真正满足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营造快乐的学前音乐课堂教学氛围。素质教育理念下,学前儿童音乐创编活动也需要进行重新审视,以多元化的视角审视学前儿童歌曲创编活动,基于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多创编一些趣味性的音乐内容。

 

比如在学前儿童歌曲创编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拟人的手法,使儿童能够理解并接受音乐的内容,通过树叶莎莎的声音仿佛在与小朋友打招呼等等拟人化的方式,使学前音乐创编更加富含趣味性特点。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营造音乐情境,模拟动物或者植物,这种方式更易于激发学前儿童的音乐学习兴趣,使学前儿童能够获得更多的音乐学习体验。

 

同时,音乐的创编需要保持短小、活泼的特点,篇幅较长可能会使得学前儿童由于感觉太难而放弃学习,不利于学前儿童音乐创编活动的深入开展。学前儿童音乐创编需要采用流畅的旋律和鲜明的节奏,增强音乐的感染力,激发学前儿童的活泼天性。学前儿童歌曲主题旋律中的音调需要明亮,主题更加鲜明,旋律欢快,学前儿童音乐创编的歌词内容、题材、演唱形式等等均需要密切联系学前儿童的实际特点,引发学前儿童的音乐学习欲望。

 

(三)歌曲创编需要展现出儿童的童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前儿童想象呈现出以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正在发展的特点。丰富音乐活动是发展学前儿童想象力的有效途径,而学前儿童的想象力水平又会影响他们对音乐的理解,所以学前儿童歌曲创编活动变得尤为重要。当前学前音乐创编主要可以采用Cakewalk 9.0(Sonar)作曲软件等进行创编,在创编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展现音乐旋律,可以采用重复法、变奏法、对比法、再现法等多种方式创编良好的音乐旋律,注重音乐主题的设计,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基于学前儿童的实际性格特点、年龄特点以及认知能力进行音乐主题创编,展现出学前儿童的童心,避免音乐创编内容过于成人化、专业化,难以有效激发学前儿童的音乐学习兴趣,也会使得学前儿童音乐创编活动失去价值。

 

在学前儿童歌曲创编活动中,需要充分考虑学前儿童的性格特点,歌曲的创编需要展现出儿童的童心,为学前儿童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通过丰富且富含张力的音乐,使学前儿童能够跟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并且感受音乐学习的乐趣,展现儿童对音乐的理解。

 

比如学前儿童音乐创编中,可以融入“孔融让梨”的小故事,融入一些有趣的小寓言故事等等,加之活泼的音乐,使学前儿童能够在音乐的世界中学习到丰富的知识,并在音乐中展开想象、联想浮篇,将音乐与语文、音乐与德育教育等相互结合,基于此,教师还可以重点指导学前儿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培养学前儿童学会文明谦让,真正发挥学前音乐教育的价值。学前音乐歌曲创编活动需要为学前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音乐学习平台,使学前儿童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并在积极的学习过程中,得到情感与智能的发展,促进学前儿童多元智能的发展。

 

结束语

 

篇(5)

在进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基础,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创设好教学方向以及培养目标。在目前的教学背景下,学校需要促进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针对学生的音乐认知、情感以及能力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并且收集一些针对儿童的音乐教学内容,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其社会竞争力。

一、做好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目标设置是基本内容

职业本科院校培养的是专业化的人才,所以在理论方面应当以专业教学为基础,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认知、情感以及能力三个方面的培养,完成基础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以后,对学前教育专业儿童音乐教学能力的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针对儿童的学习心理进行研究,对儿童学习现状的研究做出一些教学内容的设计,培养学生观察儿童活动以及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最后一步是教师需要培养学生情感方面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于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进行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课程目标设置之时,教师还需要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进度进行教学,以契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心理,符合其学习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在日常教学进程中,教师需要针对每一课程进行具体化的目标设计。在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歌唱、音乐鉴赏、打击乐以及韵律四个领域的学习,需要在大的教学目标指引下,进行具体化的教学细节目标设计,促进目标设计的系统化建设。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学校需要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专业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创新实践精神、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学生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师需要在明确学生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加深对于学前儿童教育音乐教育的认识。为了提高其认知的水平,首先需要引领学生了解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知识,并且明确学前儿童音乐课程教育的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板块。作为教育和启蒙儿童的重要途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需具备基础的音乐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音乐技能,提升自身理解音乐和鉴赏音乐的能力,在儿童音乐的实践教学中充分丰富自身的感性经验,加强教学的水平。在教学能力目标方面,学生需要具备观察儿童音乐学习状态的能力、发展状况的能力、分析音乐教学内容的能力、设置音乐教学活动的能力、开发音乐教学资源和组织儿童音乐教学活动的能力,并且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能够与时俱进,不断促进自身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在另一方面,职业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还需要能够明确学生对于儿童音乐教学重要性的充分认识,激发学生从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我国教学的水平,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

二、保证理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

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体系建设针对每一知识点或是理论教学内容需要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以教育理论为支撑,使得教育理论有实践的机会,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以此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设计之时,首先要教授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而后结合相应的实例,给予学生自主练习的机会。在现代化的教学背景下,教师需要加强对于任务驱动式教学策略的应用能力,首先在理论知识的指引下,引导学生去完成教学任务,促进理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在学生进行教学活动之时教师也需要总结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并且对学生的实践方向以及实践内容进行及时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首先教师需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形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分为案例教学、问题讨论、理论巩固这三个方面,加强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的传输效率,而后根据理论知识让学生模拟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地参与。例如,在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音乐鉴赏的专题。教师在课堂上选择某一乐曲,而后进行播放,让学生感受音乐。而后针对这一乐曲进行专业鉴赏知识方面的讲解。以上所述是较为基础的实践活动。此外,教师还可以打破课堂教学情境的时空限制,在课外活动中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实践补充,促进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例如教师可以与幼儿园合作,让学生深入到幼儿园中进行专业实训,能够使理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到学前儿童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氛围,从而不断促进自身对于教学内容、教学氛围以及教学形式的理解,提高自身的实践水平,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教师需要做好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评价教师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状况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效果,了解学生的学情,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教师在进行学前儿童音乐的模拟教学时,可以针对小班唱歌活动《点豆豆》这一课合理地设计评价模块,引领学生分析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效果,并且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教学技能,使其能够与学前儿童形成有效的沟通。在与幼儿园进行教学实训合作之时,教师可以评价学生的教学反馈以及评价模块设计状况,并将这部分内容纳入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中,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在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意识,并通过这样的实训方式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三、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教学实践情境

在职业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真正社会实训的机会还是较少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情境教学的方式,模拟社会实践情境,促进集体实践教学。这样能够给予学生知识输出的机会,使得学生形成独立的教学体系,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于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基础理论的理解和体验,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推动学生的认知。教师可运用小组式的实践教学方式,结合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在例课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习音乐理论知识,还需要观察教师的教学方式,在观看例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小组讨论,调动学生的聪明才智,提高实践的质量和水平。在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其他同学充当讲课同学的学生。除了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的音频或是图片加强情景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运用多媒体进行讲课,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教师也可以为学生预留以某一音乐课程为主题的小组作业,给予学生一周或者两周的时间进行实践训练。例如,可以以中班音乐教学《快乐机器人》为主题,引导学生在这一周或者两周的时间进行学生的韵律活动教学。实践情境创设从学生认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目标撰写、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活动设计、说课模块和教学评价几个方面让学生开展小组实践,要求学生通过PPT的方式将实践作业呈现出来。在一周或者是两周后的音乐教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引导每一小组派代表报告PPT上的相关内容。在实践教学的进程中,教师能准确地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估并把握学生的学习能力,重点考查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基础、韵律活动教学目标设置的合理性、教学评价设置的合理性以及课程内容设计的科学性。教师也可以通过小组间竞赛的方式调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学生进行PPT的宣讲过程中,教师对每一组的宣讲状况进行打分,小组得分最高的即为优胜小组。教师可以给予其一定精神上的或物质上的奖励,运用鼓励教学的方式,提高小组教学的效率,提高情境创设的质量和水平。在学生能够在进行学前教育音乐知识学习的同时,教师还给予学生进行教学实践的机会,形成有效的教学体系。小组间的宣讲也可以使得学生互相学习,在同学中形成合作竞争的教学局面,使得班级内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重要保障

在现代化的教学背景下,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体现学生核心素养的一方面。职业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教学还需要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这样能够使其服务于我国学前儿童教育,提高我国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每一次上课前,职业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教师可以给学生分享一些经典名曲,这样能够拓展学生的音乐学习视野,加强学生的鉴赏力。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经典的音乐名曲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名曲中的趣味,通过日积月累的方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美学教育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较为缺乏的教育内容,在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这样才能够使其有效地对学前儿童的审美进行引导。在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加强其美学基础以及增设美学实践教学内容,以此提高教学的质量。例如,教师可以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分享《天空之城》等等曲子,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我国的民族乐器,分享我国经典的民族乐曲,如《高山流水》《月光下的凤尾竹》等等。在进行美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学生拥有正确的道德观。只有拥有正确道德观的学生才具备欣赏美的能力。对于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需要落实在每一次的音乐教学中。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调转主体,引导学生分享其喜爱乐曲。这样能够促进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加强教学主体的多元化,有效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学生在分享其喜爱乐曲的过程中,也能提高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学生能够通过语言,以较为理性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感性审美经验。这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教师可以把学生喜爱的乐曲分享这一时间环节纳入到期末课考核中,以较为强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水平。在分享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保证学生拥有创新意识,不应该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打压。这样的分享能够促进学生相互交流,也是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基础以及审美取向的一种手段,并且教师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检测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学效果,完成课程的自我评价,使得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这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五、总结

本文从四个方面为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提出建议,教师还需要根据其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以及教学建议,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对于现代化教学方法的运用、更新教学新思想,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理论、实践、创新等综合能力,进而提升其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郭璐.学前教育中音乐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探究[J].黄河之声,2017:64.

篇(6)

费尔德曼的非普遍性发展理论扩展了以往发展心理学的认知发展观,强调在研究儿童发展中的普遍性问题的同时,应特别重视研究儿童发展中的非普遍性问题。普遍性领域的发展是人人都可以达到的,而在非普遍性领域,就并非人人都能达到相同的发展,因为这需要个体特殊的条件和持续的外部支持(如教育)。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改变了传统的智力观念,指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问题、生产和创造成果所需的能力。”他认为,“人的智力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组智力”,Il]共有七种或更多,其中最主要的是语言智能(un,istieIntelli罗nee)、逻辑一数理智能(肠gieal一mathematiealIntelli-罗nee)、空间智能(SpatialIntelli罗nee)、身体一动觉智能(Bodily一kinesthetieInrelli罗nee)、音乐智能(MusiealIntelli罗nee)、内省智能ontrapersonalIn-telligenee)、人际交往智能(InterPersonalIntelli-gence)。音乐智能是一种独特的智能。

非普遍性发展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音乐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第一,非普遍性发展理论“帮助教师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更多样化地观察、了解儿童的智能结构特征和强项,如对在音乐方面有特长的儿童提供个别化的教育方案打下基础。”【噪二,多元智能理论以一视同仁的方式看待“七智”,把长期以来相对不受重视的音乐教育提到应有的位置,而不仅仅是以往所认为的那种以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智力。第三,多种智力是相对独立的,但不是孤立的,“几乎每一种文化角色或任何尖端产品的产生都需要各种智能和技能的结合。”因此,音乐教育需要综合运用学生的各种智力,而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也离不开音乐智能的辅助。第四,加德纳认为,创造力是智力的核心,智力发展离不开创造力的发展。在音乐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同样被摆在重要位置。因此,音乐教育中,不能只是知识、技能的训练和灌输的模式化教学,还应注重审美和创作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学会“艺术的生活”。

以非普遍性发展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的多彩光谱项目研究始于1984年,分别从多元智能的各个领域出发,给学前和小学低年级儿童开发了一套新的课程和评价方法,并根据儿童的兴趣和特点调整课程和活动设计。在多年的实践中,多彩光谱项目被广泛应用,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发生了重大变化。

二、多彩光谱项目中的音乐活动

多彩光谱项目按多元智能理论把智能分为八个领域,根据八个领域的不同特点设计了不同的学习和评价活动。在音乐领域中,多彩光谱同样提出了详细的设计方案。现从目标、内容、手段、评价等方面对多彩光谱中的音乐活动作简要阐述。

(一)明确的目标

多彩光谱项目认为,学校音乐活动的目标在于培养三种能力—演奏、音乐感知、作曲,这三种能力是决定成功的“关键能力”。

1.音乐感知:包括培养“对音乐变化的敏锐性”、“对速度和节奏类型的敏锐性”、“分辨音高”、“辨认音乐及音乐家的风格”、“辨认不同的乐器和声音”。

2.音乐演奏、演唱:‘能保持准确的音高”、“能保持准确的速度和节奏”、“演唱和演奏乐器时富有表现力”、“能再认和再现歌曲或其他音乐作品的音乐特性”。

3.音乐创作:“创造出有开端、、结尾的音乐作品”、“创造简单的记谱体系”。l3]

(二)丰富的学习内容

根据以上目标,多彩光谱项目设计了相应的学习内容:音乐感知方面,有“音筒配对”、“‘画’音乐”、“探究乐器的音乐”等;演奏音乐方面,有“梳子和纸雷”、“韵律诗”、“五音阶合奏”等;作曲方面,有记谱、节奏型、为电影配乐等。还有一个特别的项目—“带回家的活动”,有“我听到火车开来的声音”、“家庭音乐”等内容。I4J

(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途径

为适应不同儿童的不同兴趣、需要和发展水平,多彩光谱项目探索出多种音乐教学手段:

1.个别式教育。这种教育方式注重幼儿在音乐方面的个别差异,要求教师了解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其所需的教材、教法、评价,促进其音乐智能的提升。

2.“搭建桥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而多元智力之问虽是相互独立的,但并不彼此孤立。因此,可以建立儿童智能强项与其他学科领域之问的联系,以强项带动弱项。这样,我们首先要找出儿童的智能强项;然后,一方面进一步发展其智能强项,另一方面“搭建桥梁”,即“利用儿童在其强项领域的经验,引导他进人其他广泛的学习活动中”。l习例如,可以利用儿童对节奏的敏感性,使其在跟随音乐的运动中锻炼身体。而目_,这不是单方向的,如果一个儿童的强项在其他领域,就可以通过那个领域的成功体验“搭建桥梁”,使其进人音乐领域的学习。

3.“带回家的活动”。它强调儿童与家长共享有关儿童智能强项的信息和培养的方法,提出一起活动的建议。如“家庭音乐”这个活动,让孩子对自己家里和别人家里的各类歌曲进行收集和比较,学习和感受各类音乐,可拓展孩子的知识和兴趣。

另外,在活动方式上,多彩光谱项目既有自由游戏,又有结构性活动;既有儿童为主的小组活动、大组活动,又有教师指导的小组活动、大组活动等。

(四)客观准确的评价活动

1.两个评佑方面—创作性刚量、感知测量根据所要求的“关键能力”,多彩光谱项目进行相应的“关键能力鉴别”。创作性测量利用专门设计的活动深人考察,更全面地挖掘儿童音乐创作中所需的各种能力。活动分两个时段进行:第一时段,先获得对儿童的总体印象,再对其表演逐乐句地评价,寻找其音乐智能的个别差异;第二时段,专门针对音乐智能强项的儿童进行,进一步发现其潜能。感知测量通过音乐感知活动进行,旨在评价儿童辨别音乐差异的能力,分为五个部分:“歌曲识别”、“错误识别”、“敲击匹配”、“听音匹配”、“自由敲击”。‘“以上测量都使用观察表及录音,以便评价更客观准确。

2.多彩光谱文件夹

多彩光谱项目为每个儿童创制一个文件夹或档案袋,里面可以装有关于这个儿童的各方面信息。而对于音乐活动,我们可以收集关于这个儿童的录音带、录像带、音乐活动的照片、作品以及教师记录等,帮助教师了解孩子的智能强项,有效地对孩子进行评价。

多彩光谱项目在儿童学习及评价方面,都体现出与以往学习、评价不同的特点。正是由于这种独到之处,它给美国教育带来了活力,为音乐教育提供了不少启示。它在美国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功,也被广泛应用于世界范围幼儿园的教学与评价。

三、多彩光谱项目对我国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启示

(一)必须更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和学习内容

每一种教育成功与否取决于它所确定的目标是否适合儿童并最终得以实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实施,幼教改革的进行,推动了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然而,在实际中存在一些问题:反复批判“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却导致部分教师忽视儿童知识技能的学习,走向另一极端;一直呼吁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却往往进行单纯的模仿和训练—“所谓创造,只能停留在说的层面上”。原因很多,但我们必须达成共识,即教育目标应当更加明确具体,学习内容必须适应教育目标。明确具体的目标才能使教师在音乐教育中有的放矢,避免误解;相应的丰富的学习内容才能使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多彩光谱项目明确制定了感知、演奏(唱)、创作方面的目标,并依此设计相应的培养感知、演奏(唱)、创作能力的教学内容,努力将目标落到实处。它不仅立足于当前,更立足于每一位孩子的长远发展,进行切实有效的音乐教育。我们有必要为孩子今后学习、欣赏音乐创造必要条件,使音乐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因此,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和学习内容的更新尤为重要。

(二)应丰富音乐教育手段和途径

在教学手段方面,多彩光谱项目也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具体表现在“搭建桥梁”、“带回家的活动”以及录音机、录音带的使用等方面。

“搭建桥梁”实际上就是建立儿童智能强项的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问的关系,以至各学科之间可以互相促进,用强项带动弱项。我国目前的教育方式往往能够找出智能强项,但在用强项带动弱项方面做得不够。这也是“学科化”带来的不良后果—“学科之问壁垒森严,缺乏有机联系,把儿童心智结构分割成许多支离破碎的部分,不能融合和迁移,不仅艺术、科学、社会几大领域存在分裂,即使是艺术学科门类之间(美术、音乐、文学等),艺术学科结构之问(美学、艺术史、艺术批评、艺术创作)也存在难以弥合的鸿沟。”171现在,新大纲强调“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2002年6月18日,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中国委员会与南京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今日之儿童艺术教育”国际研讨会也大力呼吁“学科生态”,要使“不同学科之问互生互补、相互融合、平衡和谐”。‘8J而如果要达到“相互渗透”,实现“学科生态”,我们可以“搭建桥梁”:一方面,看到“音乐教育对多元智能发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通过多学科的结合促进音乐智能的发展”。l9]在课程设计中,同样可以把多种智力领域和不同学科教学相结合,设计发展学生多方面智力的综合课程,以利于学生从智力强项出发,带动弱项发展,使学生能够较好地运用并发展自己的每一种智力。

“带回家的活动”其实是一种家园联系,但却是多彩光谱项目的特色。家园联系虽是我国幼儿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目前在音乐教学中利用家长的力量却少之又少。多彩光谱项目的这种作法,使家庭、学校共同担负起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和音乐熏陶的责任。音乐是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将音乐教育带回家,会使学习更丰富。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唱从幼儿园带回的歌,跳在幼儿园里学会的舞,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幼儿园多开展“带回家的活动”,不仅对促进幼儿园教学、更对提高孩子的音乐修养大有裨益。

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方式通常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这种教育方式存在很大的局限。音乐是感性的,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学习音乐的人自己去体会与感悟。而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学生想像力的发挥。选择多种音乐风格的唱片放给孩子听,让孩子自己去体验每种音乐的情境,大胆地想像,将促进孩子音乐能力的发展。“画”音乐这个活动,就是极好的·从欣赏到想像、让孩子去体验的例子。

(三)应探索更佳的评价

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评估面单一,以儿童在某一方面达到什么程度来衡量音乐教育质量的高低,单纯重视表现或音乐活动技能或音乐活动结果。它忽视儿童综合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评估,也不能体现对艺术的兴趣和欣赏水平提高的要求,评估十分片面。多彩光谱项目倡导从多方面评价儿童的学习,也注重音乐创造、感知方面的评价。它的评价理念是“尽量扩展儿童智能概念的范围,提供一个在广阔领域内评价智能的实用技术,改变那种不考虑人所处的环境和文化,总是孤立地与人所从事的实际社会活动相分离地进行评价的方法”,〔’oJ为我国学前音乐教育评价提供了有力的参照。

一种评价手段如果合适,将大大提高评价的信度和效度。设置多彩光谱文件夹,注重对孩子的形成性评价,模糊了课程和评价的界限。评价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进行,评价的结果也更加真实客观。录音带和录音机的使用也提高了评价的效度。例如,在唱歌活动中将儿童唱的歌录下,不仅减轻了评价过程中的负担,还可以为活动之后进行评价提供依据。

评价是为找到智能强项,为个别教育做准备,而非为评价而评价,更不是为了鉴别音乐天才或音乐低能儿。多彩光谱项目的评价做法理清了评价的观念,为因材施教做准备,同样值得借鉴。

(四)要摆正音乐教育在整个学前儿童教育中的位置

篇(7)

[中图分类号]GB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a)-0228-02

歌唱是人类音乐活动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人类表达、交流情感的最自然的手段之一。柯达依曾说过:“你的喉咙里有一样乐器,只要你愿意使用它,它的乐音比世界上任何小提琴都美。”乐器演奏固然很难容易成为普罗大众的具备能力,然而歌唱可以。同样,对于儿童来讲,唱歌也是他们进入音乐天地最自然的途径。

歌唱在学前儿童的音乐体验和日常生活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幼儿园的歌唱活动是让幼儿最直接接触音乐的一种常用的音乐体验形式。尤其是孩子,当他高兴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以表达轻松、愉悦的心情。在早教班、托儿所、幼儿园里,经常可以看到玩耍中的孩子在唱歌。在公园里、甚至是公共汽车上,都可以听到这些小朋友的歌声。凡是健康的、快乐的学前儿童,都能很快的学会用歌唱来愉悦自己和与人交流,歌唱是学前儿童生活中最亲密的伙伴。那么,我们如何更好的选择和组织歌唱教学活动的内容呢?

1.歌唱活动材料的审美价值

审美是音乐的核心,为幼儿歌唱活动选择的歌曲,应符合音乐艺术审美的基本要求。歌曲的旋律要优美动听,能引发幼儿的学唱兴趣,给欣赏者和演唱者以美的享受。此外,歌曲艺术审美的要求不仅体现在歌曲的旋律上,还体现在歌曲歌词的艺术感,即歌词朗朗上口、具有韵味,或者优美抒情、幽默诙谐、富有情趣。

2.歌唱活动材料的教育价值

选择积极向上、健康的幼儿歌曲,对幼儿的心灵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一方面它可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活跃思想、完善品格、锻炼身心的美育内容,如学前儿童在歌唱时能感受到内容美和曲调美的感染和熏陶,呼吸器官和发音器官能得到活动锻炼,心理活动过程能处于良好的开放调节状态,等等。另一方面,它又包含了多种音乐知识和歌唱技能,在歌唱中音乐欣赏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歌唱是培养学前儿童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鉴赏能力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3.歌唱活动材料的内容要适合学前儿童

为各年龄幼儿选择的歌曲,应适宜其歌唱能力的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逐步促进幼儿歌唱能力的发展。歌唱材料的主体是歌曲,它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材料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歌曲是由歌词和曲调组成的。为学前儿童选择歌曲是要兼顾歌词和曲调两个方面。

3.1歌词的选择

为学前儿童选择的歌曲,歌词应具有以下特点:

3.1.1内容与文字要有趣并易于理解

学前儿童的年龄小、生活经验很有限,理解事物和理解语言的能力也不强。所选歌词的内容和文字表述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第一,歌词应该是儿童所能理解并感兴趣的。否则,就很难引起儿童的兴趣和情感共鸣。第二,歌词的内容、形象应是儿童比较熟悉和喜爱的。如动物、植物、自然现象、交通工具、儿童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儿童自己的生活和活动;儿童所熟悉的成人等等。第三,歌词的文字是较生动、有趣的。如使用押韵、重复;使用象声词、衬词、感叹词、无意义的音节;使用夸张、诙谐的创作手法等。歌词篇幅短小易记。儿童学得快、记得快,同时也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编唱机会。第四,歌词应具有潜在的情感价值。如《泥娃娃》中的爱的熏染;《我的好妈妈》中的美德赞扬;《螃蟹歌》中的美好生活体验等等。

3.1.2歌词内容应适于用动作表现

幼儿天性好动,感情外露,因此唱唱跳跳、唱唱玩玩是他们最喜爱的一种音乐表现活动。学前儿童的活动,总体上是不分化的。无论说话还是歌唱,都常常以动作相伴随。如果歌词本身适宜用动作表现,则歌曲便更容易为儿童所喜爱和接受。另外,这种边唱边做动作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儿童记忆歌词、发展节奏和动作的协调性,而且也能更好的帮助儿童表达情感。以歌曲《走路》为例,歌词内容:“小兔子走路跳呀跳呀跳,小鸭子走路摇呀摇呀摇,小乌龟走路怕呀爬呀爬,小花猫走路静悄悄。”简单的两句歌词中包含了四个生动的动物形象,儿童能快速的加入身体律动快乐的歌唱,并能够快速记忆歌词。

3.1.3歌词结构应简单、多含重复

结构简单主要是指:句子中所含的词汇较少,语法结构较简单;多含重复主要是指:句子在长度、语言朗读节奏结构等方面多含相同或相近处。如歌曲《碰一碰》中,歌词:“问:找一个朋友碰一碰……,碰哪里?答:鼻子碰鼻子!”音乐多次重复时,可以由儿童自由编唱回答:“小脚碰小脚!”或者把鼻子、小脚换成儿童熟悉的身体部位或其它自己所熟悉的物体。儿童在编唱时,可以随意编唱任何不合常理的事情,作为幼儿教师或家长一定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赞扬。此外,简单而多次重复的歌词,儿童也更易于理解和记忆。像《碰一碰》、Ⅸ我爱我的小动物》中除了身体部位、动物名称和叫声不同外,其他的歌词完全相同。学前儿童唱这样的歌曲,语言记忆的负担很轻,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去享受歌唱和做动作的快乐1

3.2曲调的选择

为学前儿童选择的歌曲,应注意下述方面:

3.2.1乐曲音域不可过宽,要顺应儿童的生理特点。学龄前儿童不适宜唱过高或过低的音,以保护幼儿的声带。一般地,各年龄段的合适音域为:

2--3岁:小字一组的do--mi(三度);

3--4岁:小字一组的do--la(六度);

4--5岁:小字一组的do--si(七度);

5--6岁:小字一组的do--小字二组的d0(八度)。

偶尔有音高超出以上范围,但此音高不是多次出现且不在此音高上长时间停留都是容许的。

3.2.2节奏比较简单

为四岁以前儿童选择歌曲时,歌曲的节奏应主要由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组成,也可适当的加入附点音符,如歌曲《拔萝卜》。

为4-6岁儿童选择的歌曲节奏中可以含有少量的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出现的频率可随之增加,还可含有一些切分音符、弱起等难度较大的节奏。

为四岁以前儿童选择歌曲的节拍,最好以2/4拍和4/4拍为主,3-4岁间,也可选择3/4的歌曲。为4-6岁儿童选择歌曲,出了上述拍子外,可较多的增加3/8拍和6/8拍的歌曲。

3.2.3旋律的线条较为平稳

幼儿一般不适宜演唱旋律起伏太大的歌曲,宜选择较为平缓的旋律。4岁内的幼儿演唱歌曲的音程跳进多为三度以内的音程,小二度亦不适合幼儿演唱。4-6岁的儿童可以演唱四度、五度、八度的音程,但不宜演唱六度、七度及连续大跳的音程。

3.2.4曲调结构短小工整

学前儿童不宜演唱长、大的歌曲。为4岁内儿童选择的歌曲,以含2-4个为宜,总长度一般在8小节。为4-6岁儿童选择的歌曲,可含6-8个乐句,总长度可增加至16-20小节。

4.内容、形式、情绪与风格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为幼儿选择的歌曲,题材应广泛,既有反映幼儿喜爱的动物、植物及自然界变化的歌曲,也有反映幼儿的日常生活、游戏、学习等题材的歌曲,还有反映社会、节日、幼儿熟悉的成人劳动生活等题材的歌曲。

为幼儿选择的歌曲,形式也应多样,独唱、齐唱、对唱、接唱、轮唱、双声部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都应让幼儿有所感受。

篇(8)

一、幼儿园音乐教师的专业化问题

现阶段,有相当一部分幼师、中师,甚至高师毕业的音乐教师,在音准、节奏等基本音乐素质方面有不同程度的问题。比方说有的教师在为幼儿范唱时一错再错,缺乏起码的音高感觉;有的教师不能正确地为歌曲定调,有时孩子唱的是一个调,教师的伴奏竟是另一个调,有的教师节奏感比较差,在为歌曲伴奏时节奏掌握不好,忽快忽慢,令孩子们无所适从;多数的教师在节奏练习中不注意节奏重拍,拍手示范四平八稳,没有强弱感觉;还有的教师缺乏应有的内心节奏感觉,不能正确的、与幼儿的演唱相一致的速度为歌曲伴奏,往往是前奏速度过快,前后速度不一致。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教师自己对音准、节奏、速度、音色等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缺乏一定的敏感,不能听辨出正误、优劣、那他又如何去要求孩子并纠正错误呢?当然,这里面还反映了音乐教育观念上的问题,人们还不能正确、全面、辩证地来看待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和音乐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尤其是对于当代先进的音乐教育思想、方法的吸收和学习还很不够,目前还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简单照搬阶段,对于其本质和精髓还缺乏深刻的理解和领会。

与此相连的另一个问题是:由于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中较多地运用了这些形式,占用了比较多的课时,而又不能保证其质量,本文由收集整理唱歌、律动、舞蹈、欣赏等能力的培养不仅在课时上被缩减了,而且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优美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被乱七八糟的拍手跺脚声取而代之了。一个好的幼儿音乐教师,其自身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音乐素质:第一,必须掌握足够的音乐知识和准确的音乐概念,包括基本乐理、和声、曲式、歌曲作法、配器等有关知识和概念,并能融会贯通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处理、表现甚至创作音乐作品,能够深入浅出地将概念转化为幼儿能够理解和接受的生动有趣的形象化的东西。第二,必须具备演唱、演奏、舞蹈、指挥、配器等音乐实践活动的能力,能够准确、生动、富有艺术感染力地再现和创造音乐作品的魅力。这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演唱演奏技巧,同时还要求具备第三个音乐方面的音乐素质,也就是音乐素质中最妙不可言的一个方面——良好的音乐感觉。究竟什么是良好的音乐感觉?虽然对于这一问题至今还没有统一的答案,但是人们丝毫不怀疑它的存在和它那独特的魅力,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说,良好的音乐感觉首先依赖与细腻、敏锐、深刻的音乐听觉,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音乐的独特感受和把握能力,这一特殊性体现在它的音乐表达上并会形成恰到好处、恰如其分的演唱演奏处理,所谓“增之一分则长,减之一分则短”就是这个意思。作为一个音乐教师,只有真正具备了这三个方面的素质,才能真正享有音乐,才有可能把美好的音乐传达给更多的孩子。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实施中的教师反思

音乐是充满感情的艺术,音乐教育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最有效的方式,是心与心的交流。只有源于心灵,才能进入心灵。因此,我们十分强调教师在音乐教育和艺术教育工作中发自内心情感深处的、真实的、诚恳的、深入的、有效的反思。只有当我们空旷的心灵充满的时候,艺术才会成为我们人类高贵的精神世界中须臾不可或缺的真正需要。当然,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也只有当高贵空灵的艺术作品在我们的心灵世界中占据着和生存、温饱与发展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一席之地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更真切、更敏锐、更用心的享受到爱与被爱带给我们的快乐和力量!这种扪心自问的内省过程无论是对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与效果,还是对教师自身情感生活与精神品质的提升都是十分重要和宝贵的,对于以情感陶冶和审美体验为宗旨的艺术教育来说,这一过程尤其必不可少。

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这样说,这是从教育观念的转变落实到教师教育行为的第一步,也是最本质、最内在的一步。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在媒介日益丰富和发达,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日益方便与快捷的网络时代,集体教育存在的一个最重要与必要的前提,那就是网络与数字化永远代替不了的人的影响与作用。在学校和幼儿园里这个最重要的人是谁呢?无疑是教师!教师以他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的精神、人格与个性感染着、影响着,而不仅仅是教育着他的学生,教师身上这种独一无二的品质又造就了一个个活生生的、独一无二的、健康快乐的学生,这样的教师,教师的这样一种作用是多么美妙!事实上忽视教师自身主体意识的发挥,无视教师这一个体的个性、独

转贴于

篇(9)

学前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初始阶段,为人的身心素质及终身发展奠定重要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度也在不断提升。学前音乐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开发幼儿潜能和提高幼儿审美情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学前音乐教师自身音乐素养和专业能力对幼儿的音乐能力和审美能力方面的培养尤为重要。本文从学前专业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的现状入手,在学前专业音乐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提出了一些对策。

一、学前专业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现状

(一)教师综合素养能力

学前音乐教育教师要具备全方面的的综合素养能力。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吹、拉、弹、唱、舞等方面的综合技能。目前,很多学前音乐教师毕业于大专及本科,虽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实际运用和表演艺术感染力不强,乐感和审美等发面的综合音乐素养较差。同时,对学前儿童的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等方面了解甚少,不懂得如何与幼儿接触及交流。他们在课堂上传统的理论学习方法不合适现代学前儿童音乐教学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师资力量参次不齐、政府重视不够

由于各地区经济差异及地方政府对学前教育重视程度及投入力度不同,学前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分布不均匀。优秀师资过于集中在省市级幼儿园及一些公办学前机构,经济条件差的幼儿园或乡镇级幼儿园的优秀师资少之又少。导致学前专业音乐教师稳定性差,流动频繁。同时,在培训方面,由于受经费或个人主观态度方面影响,很多幼儿园在对学前音乐教师的培训方面做的不足,即使有培训,但培训方式对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方面影响不大。一些公办学前机构的教师,由于工作相对稳定,对再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三)职业认同感和教学能力差

学前教师目前有两种,一种是公办和国有企业的学前教师,待遇好,有编制;另一种是社会办学的学前教师,待遇低,不稳定。由于经济条件及社会认同感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学前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职业认同感的高低,对学前教师教学水平及教学热情的发挥有着一定的影响。有些教师自身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上掌握不足,或者自身受传统音乐课堂重复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学活动仅仅是唱歌、跳舞、做游戏。没有考虑到幼儿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内心感受,忽视了幼儿的审美教育和情感体验。有的学前教师还存在一些功利性的思想,怕出错,所以完全采取保守式的“教什么学什么”的方式,完全忽略幼儿的兴趣和性格,这对幼儿学前阶段审美情感的培养和音乐能力的提高会产生一定影响。

二、学前专业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

(一)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

学前教师是幼儿基础教育的启蒙老师,是儿童学习和效仿的榜样,教师的举手投足都会对幼儿心理和情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学前音乐教师更是幼儿音乐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开发者。作为一名优秀的学前音乐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用爱心、耐心、细心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让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体验和感受音乐,激发儿童的潜能和丰富情感体验。同时,学前音乐教师要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加强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学习。具有感染力和丰富多彩的课堂体验会激发幼儿学习和效仿的兴趣,让孩子们主动参与其中并乐在其中。因此,音乐教师在平时要多多关注孩子们的兴趣点和喜好,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还要不断充实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技能,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二)加强教师培训机制,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教师的再教育培训对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有着重要影响。通过短期培训、深造、进修、考察等多种途径和形式的培训,能够有效实现“走出去”、“引进来”,对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能够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对外交流学习,让学前教师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自信心和满意度。其次,学前机构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内部培训及学习,教师互帮互助及鼓励优秀教师做报告传递优秀教学经验等,对改进和完善学前专业音乐教师的培养体系和提升师资队伍素质都具有一定的作用。

(三)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提升职业认同感

由于地方政府对学前教育重视不够或教育经费匮乏,导致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分布不均衡或学前教师待遇低等问题,进而引发学前师资的不稳定和人才的流失。为了改善这些局面,政府应加大资金力度投入学前教育事业,大力发展公办学前机构,积极扶持民办学前机构。不断提高学前教师的教师地位和待遇,保障学前教师的合法权益,提升学前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这样才能增强学前教师的自信感和满意度,提高学前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教学水平。优秀、稳定的学前专业音乐教师队伍是幼儿提高音乐能力、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有力保障,为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与环境。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学前教师是幼儿基础教育的启蒙者,学前音乐教育对孩子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培养和造就有能力、高素养、有特色的学前音乐教师师资力量对提高幼儿音乐教育质量、完善学前教育的培养体系、推动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尤为重要。当前,学前专业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地方政府要不断重视和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学前师资分布不均衡、建立健全学前教师培训培养体系,这样才能保证拥有一支优秀健康的学前专业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学前教育事业才能健康、快速、稳定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一、缘起

笔者自身喜欢音乐,对孩子的音乐教育也非常关注。笔者家中有一男孩,从5岁起,学钢琴、学葫芦丝已近两年。我们由着他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做父母的只是努力为他学习音乐创造条件。笔者觉察到,现在社会上的音乐培训市场存在一些问题,大部分的家庭、学校、培训机构出于各自的利益需求,并没有齐心合力地把“音乐教育”这件事情做得较好。笔者考虑,社会的大环境没法改变,家庭的小环境总可以努力去改善。从而开始关注儿童家庭音乐教育,学习所得,诉诸于文。

二、对儿童家庭音乐教育之认识

儿童家庭音乐教育,是指教育者对儿童在以家庭为主的音乐教育环境中进行的以音乐为内容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实践活动。它是音乐与教育两方面的结合。家长或者家庭音乐教师是实施儿童家庭教育的主体,儿童是教育的对象。音乐是教育的媒介和手段,通过听、唱、跳、奏等音乐活动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引导儿童良好的个性及创造力的发展,从而实现儿童的全面发展。

家庭是培养人才的第一站,父母是儿童的启蒙教师。儿童在今后的一切成功都有赖于家庭在儿童幼时的教育。在我国,独生子女为主的家庭结构更是让整个社会对儿童的教育倍加重视。音乐教育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已经为举世所公认。笔者以为,实施儿童家庭音乐教育有着特殊的意义。

1.儿童家庭音乐教育促进儿童生理上的健康发展

科学研究表明,音乐教育在开发儿童右脑的发展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左脑负责逻辑思维,右脑负责形象思维,只有左右脑平衡协调发展,才能保证儿童的健康发展。在儿童家庭教育环境中,儿童通过唱歌、跳舞、弹奏等音乐活动,右脑时时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中,从而得到良好发展。

笔者仔细观察过家中的孩子在学习音乐中的状态。听歌的时候,孩子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两耳竖起,眼睛乌溜溜地转;唱歌时,发音系统和听觉系统需要不断地作出调整;弹钢琴时,孩子的手、眼、脑需要高度协调;吹葫芦丝时,孩子的肺活量有明显的增大,等等。

据说,爱因斯坦的大脑切片“突触”比一般人较多,一个原因是爱因斯坦从小接触和学习音乐。学习音乐能让儿童生理得到发展,此言不虚。

2.儿童家庭音乐教育促进儿童心理上的健康发展

音乐在培养儿童听觉、记忆、想象力、意志、情感和自信心等方面,均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音乐教育是锻炼儿童听觉感受性行之有效的手段。它是在有意和无意相结合的情景下,让儿童愉快地接受美的熏陶。音乐中美妙的韵律和节拍强烈地吸引儿童,在无意识中有助于儿童记忆力的发展。儿童还可以根据音乐的不同格调,想象丰富复杂的现实世界。儿童学习音乐,需要全神贯注,排除外界干扰,从而得到意志的锻炼。儿童的情感,易变而冲动,音乐教育富于感染力,在审美过程中自然得到情感的培养。儿童通过学习音乐掌握一定技巧,有机会对他人展示才能,自信力得到相当的建立。

音乐教育能够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这个过程中,家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在儿童的音乐教育中又亲切,又灵活,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健康发展,有着“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三、儿童家庭音乐教育之现状

关于当今中国的儿童家庭音乐教育状况,有人在重庆经过调查研究,得出一个在中国城市中的儿童家庭音乐教育的轮廓。研究发现,绝大部分家长已经认识到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功利化倾向严重;片面强调音乐教育的专业化,而生活化受到忽视;家长对儿童家庭音乐教育缺乏主动性,方法单一;0~3岁儿童的家庭音乐教育严重缺失。笔者结合对社会的认识,谈一些切身的体会。

1.功利化严重

大多数家长出于“让孩子有一技之长,以后在社会上更有竞争力”的目的,让孩子学习音乐。很多家长自己并没有很明确的目的,只是别人都在学这学那,所以跟风,让孩子到某个培训机构去学习器乐、或者声乐。更有甚者,直接就是为了中考、高考中的特长加分,所以逼着孩子学习。音乐教育能够促进儿童在身体、心理、智能、情感等各方面的综合发展,能够提高儿童的修养、升华儿童的人格、启迪儿童的智慧,这些是很多家长意识不到的。

功利化倾向严重会带来很多问题。首先,是家长自己心浮气躁,有一点点进步便沾沾自喜,考了一个什么级就到处向朋友炫耀,达不到那个级别便气急败坏――哀叹自己的孩子没有音乐天赋,直至轻易放弃。其次,功利化倾向严重伤害了孩子对音乐的热爱。儿童喜欢音乐,那是人的天性,可是,如果学习音乐就是为了考级,孩子会觉得学习音乐真枯燥、音乐真难学,会对音乐敬而远之,从而大大制约了孩子长大以后在音乐方面的成就。目的性太强,忽视了过程中对美的享受,反而难以达到目的,这是我们成年人学习事物的经验体会。儿童也一样:欲速则不达。

2.理解过于狭隘

现在很多家长对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解,还停留在学习音乐就是弹钢琴、练古筝、或者吹笛子什么的。成年人熟练掌握一门乐器,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何况儿童。过于狭隘的理解学习音乐,会对孩子造成畏难情绪。

有一类家长,把音乐看得又精深又神圣,自己不懂一点音乐,但是很虔诚地逼着孩子“苦练音乐”,这可把孩子逼苦了。音乐本来就是拿来“玩”的,是一件特别快乐的事情,太严肃了就很不容易快乐。有一回笔者家中来了一个美国朋友,抱着孩子就玩起了钢琴,这不奇怪,因为普通的美国人相对的音乐素养高些,再说英文中本来就是“play piano”,“play”的本义就是玩。随后他看见了古筝,古筝对于他来说是一件全新的、充满中国味的乐器,但他立即“play”起了古筝,还玩得挺有那么一点味道。这件事对笔者很有启发,儿童的音乐教育应该从生活出发。孩子带着“玩”的天性去学习音乐,可能更接近音乐的真义。

还有一类家长,以为唱卡拉OK就是学习音乐,听流行歌曲就是学习音乐。家中的CD、VCD格调不高,还经常播放,美其名曰:和孩子一起学音乐。家长自身的音乐素养严重制约了儿童的音乐才能的发展。

过于功利化和理解狭隘,都是由于家长对音乐教育的理解不到位。究其原因,还在于家长自身的音乐素养。在儿童的家庭音乐教育中,家长总得懂一些音乐才行。学习,是唯一的途径。

四、近代中国儿童家庭音乐教育之发端

笔者对于儿童家庭音乐教育的理解,得益于对近代三位教育家的文本阅读,他们分别是:陈鹤琴、丰子恺和陶行知。笔者以为,他们代表了近代中国儿童家庭音乐教育的发端。

1.陈鹤琴的儿童音乐教育思想

陈鹤琴是我国幼儿教育的奠基人,更是儿童音乐教育的实践家。他在儿童音乐教育中的思想有:(1)儿童音乐教育要适应国情,重视民族传统音乐的学习,发展本国特色。(2)发展儿童个性,培养儿童的欣赏力和创造力,是儿童音乐教育的中心任务。(3)音乐是儿童生活中的灵魂,应使儿童音乐生活化,教学游戏化。

笔者读陈鹤琴的《家庭教育》,对上述理论更有了直观而亲切的认识,试摘录两段:

“至于娱乐的方法,歌乐为最重要;家庭中有了歌声,如有了生气一般,试想一个家庭,吃晚饭后,父母子女同聚一室,同唱同歌,这是何等有趣的事情!一日之间,有了这种团聚,不但与精神上发生无穷的快乐,而且于感情上也可更加融洽,所以家庭中不可不有乐歌。”

“父母能够随时随地吹吹唱唱,使家庭里充满了音乐的空气,这样小孩子不知不觉也喜欢音乐了。倘使家中有乐器设备,如无线电、留声机、风琴、钢琴、提琴、笙、箫、笛等,那就更好。总之,小孩子应有音乐的环境。小孩子学音乐,要从小学的,世界上的音乐家,可以说没有一个不是从小学起的,就是普通的小孩子,要学音乐,也必须从小学起。”

这两段文字,字数不多,但笔者以为它用形象生动的语言道出了儿童家庭音乐教育的本质。“唱歌”、“乐器”、“快乐”、“环境”,寥寥几个词,蕴含着儿童家庭音乐教育理论的全部。

2.丰子恺的音乐教育思想

丰子恺是集音乐、美术、文学、教育等多方面才华的艺术大师,他的音乐思想集中体现在《丰子恺集》中的“音乐之美”一章。

他说:“音乐为何难以普及呢?一是因为音乐难于理解,二是因为乐器难于上手。”所以他推崇学习音乐从吹口琴开始,因为口琴廉价、方便携带、学习容易。这一点对儿童家庭音乐教育的启发犹大。笔者家里的孩子,拿到口琴吹吹吸吸,怎么弄都有悦耳的声音发出,他乐此不疲,玩弄许久。也许,这就是喜欢音乐的开始。

他说:“对初步的音乐学习者,正当的学习方法是三件事情,分别是:尊崇器乐,勤练音阶,辨识曲趣。”每一件事情都有大段的说明,真的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学习音乐的很好的方法说明。

他说:“故音乐可说是‘感情界的言语’。我们普通所用的言语,是‘理智界的言语’。理智界的言语只能传达外部的思想,感情界的言语可以传达内部的心灵。吾人处世,赖有这感情界的言语,故各人得舒展其感情,露示其心灵,而互相理解,互相赏识。倘然没有了音乐,人类的生活何等隔膜而枯燥!世间将何等荒凉而寂寞!”――对音乐的热爱,正是儿童家庭音乐教育的核心!

3.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是公认的教育大师,他认为生活即教育。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有音乐的生活是好的生活,所以有音乐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

他为他的晓庄师范学校编写了大量歌曲,有一首云:“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他还为儿童编写儿童歌。有一首云:“我是小,我不怕吃苦;我要开辟新天地,看我手中双斧!”

笔者无从知道这些歌曲的曲谱,但是就这些歌词,我们就知道,陶行知的音乐教育已经不仅仅是音乐教育,而是升华为一种人格教育了。

五、儿童家庭音乐教育之实践

行文至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家长在儿童家庭音乐教育实践中应注意些什么作一个梳理,帮助家长更好地实施。

1.家长对家庭音乐教育应有清醒的认识

儿童家庭音乐教育的目的是挖掘儿童自身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发展儿童智力,提高音乐素养,完整人格特征。家长不能操之过急,音乐教育是贯穿孩子整个人生的一件事情,活到老、学到老,切不可认为音乐教育可以在儿童某个阶段强力“攻关”,甚至仅仅为了考级而作突击训练。过于急躁容易扼杀孩子对音乐的热爱――好的出发点未必带来好的结果。家长当然也不能过于随意,任孩子的音乐天赋自生自灭,因为儿童时期毕竟是为整个一生打下基础的重要时期。

教育上有一句话是说:“如果你爱他,就要学会等待”。等待不是无所作为,等待是一种积极的引导。儿童的家庭音乐教育也是如此,为儿童做些什么,但不要期待什么“立竿见影”。

2.家长应创设良好的家庭音乐环境

孩子是在环境中逐渐成长的,环境对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家长应创设一种美好的家庭音乐氛围,使儿童自然而然地接受音乐的洗礼。

比如,孩子房间的布置,可以用高雅的音乐图谱、音乐意境等;可以使用家里的音响系统、录音机、摄像机、电视机等音乐视听媒介,让孩子边听边看一些优美的音乐;可以有选择性地让孩子学习某样或某些乐器;可以参加一些社会娱乐活动,让孩子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也可以经常性地举办小型的家庭音乐会,邀请一些爱好音乐的朋友参加,等等。

创设良好的家庭音乐环境,父母对音乐的热爱是关键。孩子虽然小,但什么都看在眼里、听在心里,父母热爱什么,孩子就会有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3.家长应懂得一些儿童的心理特点

儿童的特点是好动、好玩,思维形象、具体。可以把音乐教育和孩子的生活融为一体,让孩子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乐趣。抓住一些即时的教育机会,和孩子感受音乐、讨论音乐、做跟音乐有关的游戏。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欢乐中不知不觉地接受音乐的熏陶。教学中应不厌其烦,有充分的耐心给孩子慢慢地讲解。举例子应形象化、具体化,可以结合一些儿童故事的角色来帮助孩子理解。

音乐本身就是美的,美就是成年人的“好玩”。儿童的“好玩”是值得成年人尊重的,对儿童来说,“好玩”就是美。

4.家长应努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教育,其实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在很多家长自身的艺术修养不足,造成对孩子的艺术教育无所适从。特别是音乐教育,音乐殿堂本身的门槛不低,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家庭音乐教育就望而生畏了。

其实,音乐殿堂的门槛也不高。生活中处处是音乐,音乐,就是好听的声音。家长可以买一些经典的音乐CD,和孩子一起感受音乐的美。家长也可以学习某种器乐,和孩子一起克服学习音乐的困难,一起享受克服困难的乐趣。大自然中也有很多好听的声音,家长应该多带孩子进入大自然,一起享受鸟鸣鱼跃,听风声掠过阵阵松涛、听山涧流水潺潺。带孩子去听大河大海的声音,它们时而喃喃细语,时而波涛澎湃。

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和其它如舞蹈、绘画、文学、书法等有着相通之处。学习其它的艺术形式,对音乐教育有着触类旁通的功效。家长提高艺术修养,无形中孩子的艺术修养也得到提高。就是为了孩子,家长也应该努力学习艺术。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感受丰富的人生,笔者以为,那就是幸福。

参考文献:

[1]陈鹤琴.家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丰子恺.丰子恺集[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

[3]徐莹晖,王文岭.陶行知论生活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

[4]李长枫.当代中德儿童家庭音乐教育比较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5]翁鲜丽.学龄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浅谈[J].家庭与社区教育,2006,(4).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01-02

一、奥尔夫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当今社会三大著名教育体系之一,是德国著名音乐大师卡尔・奥尔夫创立的一种音乐教育体系,在世界各地被广泛的传播、实践,对世界音乐教育,尤其是幼儿音乐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中,音乐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而是与儿歌说白、律动、舞蹈、戏剧表演甚至是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相联系。

奥尔夫音乐注重的是音乐的原本性及艺术的本源。原本性的音乐能够表现心灵情感,能够让人跟随并释放情感。人作为参与者参与其间,动作、舞蹈、语言等紧密结合在一起,是每个人都可以学会并体验的,是人们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他没有大型的形式、繁复的结构,只是提取有关的节奏、音响和旋律的一些素材,简单不单调,是最适合儿童的音乐。

二、奥尔夫音乐的重要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不是学习高深的专业音乐知识、培养专业音乐素养,而是注重开发人的音乐潜能,是人类音乐的启蒙,是儿童学习其他所有音乐的基础。

(一)奥尔夫音乐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1.可以激发幼儿自信主动的参与活动,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中,其教育理念包括主动性参与性,即幼儿作为活动的主题参与到活动中来,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这与以往的音乐教育有很大区别。

2.注重幼儿的探索发展,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奥尔夫音乐是开放式的。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有无限可能无限的答案,它允许任意答案的存在,只要孩子们做了就好,这样孩子的自信心增强了,就能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鼓励孩子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儿童天生具有探索精神,只是在后天的教育中逐渐的埋没了,因此奥尔夫提倡儿童的自主探索,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尊重儿童的探索精神,并努力挖掘儿童的各种潜能。

3.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创新意识与交往合作意识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鼓励儿童在活动中自由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让儿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的活动,这也符合《纲要》精神。对儿童来说培养兴趣比学会知识更重要,创造力的培养更重要,与他人相比不一样的创新更重要,而这也要求教师需要创作更多的活动才能引导儿童去创造与创新。奥尔夫音乐中的另一个重要理念是即兴性,即要求儿童根据乐曲能够即兴创作出新的动作、造型等,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在活动中,每个个体都是集体中的个体,因此需要有大量的合作活动存在,从而培养其合作意识。

(二)奥尔夫音乐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作用

1.丰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教育内容

艺术领域是幼儿园教育五大领域之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包括音乐教育和美术两部分,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专业课核心课,是根据3―6岁儿童身体与心理发展规律组织开展音乐教育活动的课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着重讲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知识,对于如何开展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涉猎较少。虽然目前音乐教育中也培养幼儿的能力、兴趣,倡导幼儿大胆表现,但从音乐教育的形式与内容上看仍显单调传统。奥尔夫音乐教育重视儿童的发现、探索与创造,重视节奏学习、音乐欣赏、打击乐器演奏,强调幼儿主动感受、大胆表现、自由探索,填补了传统音乐教育的空白,丰富了当代幼儿音乐教育的内容。

2.培养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技能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享誉全球的优秀儿童音乐教育法,倡导主动参与、积极实践。高校开设奥尔夫音乐课程,系统的讲授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论知识并培养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奥尔夫音乐教育技能,遵循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开展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

3.有利于幼儿园实际教学的开展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走上岗位后势必要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奥尔夫音乐教育不仅局限于音乐教育领域,也能够为其他领域提供借鉴。学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具体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有以下好处: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进行综合学科的教育;采用儿童熟悉亲切、易学易懂的教学手段;掌握培养儿童即兴创造能力、自信心以及团结合作能力;增强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充分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而这些内容都有利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幼儿乐学易学。

4.开设奥尔夫音乐幼儿特色班

有研究表明:5岁前能开发出90%的音乐潜能;7岁前能开发出50%的音乐潜能;17岁前最多只能开发10%的音乐潜能。因此奥尔夫音乐应及早进行,奥尔夫音乐能够对乳儿期4个月的儿童进行教育,在熟练掌握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与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完全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开设奥尔夫音乐教育亲子班、早教班等,也为收入偏低的幼儿教师提供一个增加收入的途径。

5.奥尔夫音乐教师前景喜人

据北京爱福幼师培训学校的专家指出,由于幼师行业倍受国家和政府的关注市场需求日益扩大,尤其在北京等各大城市需求量更是供不应求,而作为奥尔夫音乐教师又是幼师中的稀缺职位,所以奥尔夫教师有着相当绝对的就业优势。

三、呼伦贝尔学院《奥尔夫音乐》课程开设现状

呼伦贝尔学院自2012年开设《奥尔夫音乐》课程以来,已经开设三年,设定为专业选修课,在课程开设过程中,处于探索阶段,丰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教育技能,又为学生培养一技之长。

1.具备较为专业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教师

自开设《奥尔夫音乐》课程之前的一年,学院派遣教师参加培训,学习奥尔夫音乐的相关知识,在理论学习与实操技能方面都经过专业学习与训练,能够独立承担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奥尔夫音乐的教学工作。

2.课时有限,教学内容较多

《奥尔夫音乐》作为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选修课程,占1学分,共计18课时(以前为16课时),其中包含根据考试改革要求的平时考核、阶段考核以及结课考核的课时量。奥尔夫音乐是一个内容体系完整的音乐教学法,内容较多,方法丰富多样,因此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完成,但由于课时量有限,只能选择最重要的部分与技能教授给学生。

3.奥尔夫音乐教育场地不足

学校没有专门的奥尔夫音乐教室,每年根据教师需求不同不停地更换奥尔夫音乐授课教室,使奥尔夫音乐成为一门“游击”课程,不便于课程的开展。奥尔夫音乐需要使用多媒体设备,可看可听,但是目前教室内不具备相应设备,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室内设备的不足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果。

4.奥尔夫乐器配备不尽完善

奥尔夫乐器是奥尔夫对音乐教育的一大贡献,因此乐器教学也有其自身的特点,由于多种原因,现在所使用的乐器不尽完善合理,有大量损坏的情况,也存在部分乐器“过剩”,缺少部分重要乐器的情况。常用的乐器用的比较频繁,部分乐器从未使用过。

四、提升《奥尔夫音乐》教学效果的建议

(一)提高对《奥尔夫音乐》的重视程度

1.建设专用的奥尔夫音乐教室

完备的奥尔夫音乐教室是开展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的前提,因此学校应提供资金建设一个专用的奥尔夫音乐教师,为培养专业人才投资。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活动环境,以便教师更好的开展活动。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它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开展,对教学活动起决定性的作用。

2.精选奥尔夫乐器

奥尔夫乐器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一大特色,乐器贵在精与实用。精心选择的乐器,不仅能提高其使用率,发挥最大作用,还能节省资金。要做到精心选择奥尔夫乐器,就要参考任课教师意见,将教学过程中常用语必须的乐器备齐,不必要的花哨乐器则可以大量删减,即可节省资金,又可以提高乐器的使用率。

3.组织教师定期培训

学习与成长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任课教师在开课前进行了培训,具备了开设课程的能力,不代表一辈子就不再需要学习,虽然奥尔夫教育理念是七十年前的理念,但是对于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运用却日新月起、天天发展。因此学校投入小部分资金,组织专业教师定期外出学习与培训是势在必行的。

(二)提高教师自身奥尔夫音乐教育专业素养

1.提高教师自身音乐能力

(1)合理的利用多媒体和网上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直观、形象的把奥尔夫音乐展现出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2)要不断的外出学习和培训,获得系统的奥尔夫音乐知识与理念,及时更新知识,以便更好地提高奥尔夫音乐教育效果,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3)观摩奥尔夫音乐教育精品课,参与其他教师的经验交流,从而获得活动设计的经验。也可到基层幼儿园实地观摩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学习与观摩中加强对奥尔夫音乐的理解,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2.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本土特色

教师要结合当地的特色来组织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让幼儿参与废物利用的自制玩、教具的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和幼儿想象力,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利用身边物品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技能的培养

《奥尔夫音乐》开设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奥尔夫音乐的相关理论知识,深刻理解领会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念并指导实践,掌握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方法,并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与实施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因此《奥尔夫音乐》课程中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能够独立设计与开展幼儿园的奥尔夫音乐教育课程,教师要注重高校学前教育学生奥尔夫音乐教育技能的培养与训练,注重学生设计与实施奥尔夫音乐教育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丽娜.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应引进奥尔夫音乐课程[J].科技风.2011(8)

[2]刘晓娜. 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研究[J].学周刊. 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