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家庭贫困自述书大全11篇

时间:2023-06-29 16:32:4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家庭贫困自述书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家庭贫困自述书

篇(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3.007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f Agricultural Colleges Inspirational

Award and Grants Review Mode

ZHANG Ailin[1][2], SI Yimin[1][2], SHAN Xiumin[1][2], MA Mingqi[1][2]

([1]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4;

[2] Tianj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Deep Process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enter, Tianjin 300384)

Abstract To protect the poor college students successfully complete their education, encourage students to work hard, uplifting, inspirational award, evalu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grants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measures taken by the university, and the assessment of the project has become a student of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anagement a difficul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and contradiction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motivational scholarships review in the contradictions and problems, new solutions to explore ways and means of assessment, evaluation and follow-up studies were discussed, inspirational scholarships to play the role of a guide to improve the class of higher agricultural college students students have the overall strength of som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motivational scholarships; award; assessment information; agricultural college

贫困家庭大学生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一个群体,为保证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国家及政府在高校设立了国家奖学金、人民政府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专项资金,而且资助力度也比较大,用于奖励和资助高校全日制在学本专科品学兼优且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但是由于这些类别奖学金设立时间较短,与其相关的管理制度、贫困等级认定、运行发放机制等方面尚不够成熟、完善,加之包括我校在内的农业院校,贫困学生所占的比例大,形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使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的评审成为高等农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难点。本文着重从励志奖学金、助学金的评审方式入手,分析当前奖助学金评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探讨解决的方法和途径,为我校励志奖助学金的评定工作打基础。

1励志奖、助学金评审过程中凸显的问题及矛盾

近几年,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的设立及发放确实缓解了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的生活问题,使他们安心读书,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具有重大意义,但在实际评审、发放过程中也出现了多种矛盾和问题。

1.1 评审方式教条死板,以综合测评为依据欠合理

励志奖学金和助学金如何评定,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国家励志奖学金、贫困助学金的申请指定给经济困难且有民政部门出具的“贫困证明”的学生,而成绩优秀、表现突出的学生,如果没有“贫困证明”就没有机会获这项高额奖学金。参评学生既要品学兼优,即综合考评要名列前茅,又要家庭经济十分困难。

评定奖助学金的指标体系比较简单,主要参考是否有“贫困证明”,专业综合测评班级排名情况。而且综合测评体系单一,主要考核学习成绩、参加学校团体活动附加分、品德修养几个因素,而没有把学习态度、集体观念、劳动观念、身体素质、心里素质、意志品质、科技活动、创新能力和社会贡献等因素及客观的量化方法结合起来。

“经济困难”的度量是最明显的突出问题,现实情况是有的学生家庭经济不够困难而学习成绩优秀但没有参评资格,有的学生家庭经济特别困难但因为综合考评成绩不高也不能参加评定。所以评审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价值观,直接影响到学校老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威信。

1.2 学生家庭经济的真实状况难以准确把握,是否属于“贫困” 没有标准

家庭的经济状况目前由于缺乏专业的调查机构和科学的评判手段,很难把握其真实状况。在考察审核中,主要是通过学生自述、申请结合民政部门和当地街道办等单位开具的证明材料,加之,结合该同学在学校的生活消费情况,综合班级民主评议及任课老师、班主任老师的认知,打分排名,确定困难认定。对于学生自述,有的学生家庭确实经济困难,但是出于爱面子,维护自己的隐私,特别是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学生,不愿将自己家的真实经济状况说出来;有的学生对于评定工作不是很认真,抱有可有可无的态度;有的学生为了得到经济上的额外支持,故意渲染自己的困难程度,夸大其词。对于县级民政部门盖章的证明,其证明力也有失真的一面,因为除了本村或街道干部大概了解申请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外,其余乡镇、县区级民政部门干部基本不了解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而在该项证明书上盖章亦不用承担法律后果,做个顺水推舟的人情,学生只要去县区及民政部门盖章,一般都能实现。

1.3 “僧多粥少”,难以均衡分配

励志奖学金的奖励额度较大,每年5000元/人,助学金的额度也不小,分别设为每年特困3500元/人、较困难的2800元/人,一般贫困2200元/人。而且家庭经济困难是个相对的概念,不少学生利益驱使,不惜放下颜面,争当“贫困生”,加重了“僧多粥少”的局面。这给实际生活特别困难,最需要得到资助的学生造成减少了获得奖励和资助的机会。学生之间互相监督,评议其家庭经济状况也难以发现其真实情况,因此在评审过程中,难以回答“谁比谁更需要资助”,评审结果往往是“几家欢喜几家忧”的感觉。

2解决评审奖助学金评可采取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2.1 思想教育要贯穿励志奖、助学金评选的全过程

在思想教育中积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励志奖学金、助学金评定过程中公正性的相对性,作为班主任老师及学生工作组老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重点关注贫困生的实际学习生活状况和水平,与同学们交心相处,用实际行动关爱他们。教育学生在评定中要讲风格,讲理解,讲大局,正确对待个人得失,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同时也要加强获得奖学金、助学金的学生的感恩回报教育工作。国家政策也是要让每一位贫困学生都能上得起学,这就要确实教育学生,有困难就说出来,不论是奖学金还是助学金都是国家、社会对学生们关怀,而且也要正确对待利益观,要诚信,以身作则,把学校政府的关爱化作动力,用感恩的心去服务社会。

2.2 经常召开学生座谈会,交流心得

以学生社团联活动为纽带,增强与同学的交流,鼓励贫困学生积极参与到社团联活动中去,给他们自由施展才华的机会和平台,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磨练中塑造自我。用充分调动团学联骨干学生的榜样作用,发挥优秀学生干部在班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加强党课学习,鼓励学生们适时递交入党申请书,定期交流学习汇报思想,完善自己的“个人梦、个人规划”,经常开展座谈会、交流会,请优秀贫困生学生干部代表与贫困生进行交流,用实际行动证明“贫困生”虽然没有能力选择家庭和出身,但有能力选择自己的明天和未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没有志向和骨气,树立战胜暂时经济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2.3 进一步改进评审方法,完善评审程序

学校应该制定严格的评选评定程序:先由学生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再随机抽取班级代表对其在校经济开销进行打分,汇总班主任及任课老师的意见,院级评定小组进行最后的统计和评审,审核后具体排名进行全校公示。在评审过程中要教育学生们,团结同学,形成班级凝聚力,树立良好的班风,要互相谦让,互相理解。毕竟受资助的名额有限,提出贫困申请的学生不可能人人都能得到助学金。对于确实困难的学生也许三百元两百元就是一个月的生活费,可以尝试鼓励得到助学金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去适当地帮助那些没有得到资助的同学,确保每个贫困学生都有一定的资助,保障学业顺利进行,而且这样也能够增强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和友谊。

如果在评审过程中,学生能够亲身参与,有理有据,学生们也能够心服口服,排除杂念和不公平的感觉,有利于教育学生,增进同学友谊,巩固良好班风。

3 奖助学金评定后继需展开的工作

3.1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奖学金

正确引导,建议学生根据家庭情况决定奖学金的用途。 庆祝欢喜一定要适度,重在沟通同学感情,用特殊的方式感谢班级体成员,多为班级考虑,多为班级体的发展做贡献,积极参加院校组织的各类活动。督促大家进一步努力学习,要杜绝奢侈浪费的之风。把奖助学金用实处,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用于补交学费,添置学习用品资料或报考相关证书或者用于为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添置设备等用途上。

3.2 监督获资助同学的表率示范作用

励志奖学金对获奖者的学生来说,而言不仅是经济上的奖励,更重要是一种激励,是对前一阶段在校德、智、体、美、劳综合表现的肯定。这些学生是全体同学学习的榜样,尤其是经济困难的学生们学习的榜样和目标。而且要鼓励受奖励的学生们再接再厉,奋发向上,争取取得更多的成绩和进步。同时,这些榜样在获得奖学金之后的学习与生活,也应该受多方监督,奖学金评审委员会也可委派一些学生们监管督促。如有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可以撤销或收回资助奖励款项。

篇(2)

第一、对低保家庭而言,在普遍缺乏物质和生产性资产的情况下,劳动力实际上构成了其众多生存策略的核心内容,因而可能是其主要甚至是惟一的资产。为低保家庭提供运用其最有价值的资产——劳动力就业的机会,其脱贫效果可能最为彰显。

第二、城市低保对象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产。主要表现在量大(绝对数量)、面广(普遍程度)两个方面。与其他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城市贫困人口相比,我国城市低保对象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劳动年龄人口(男性16-59岁,女性16-54岁)所占比重较大。根据学者唐钧的估计,在全国1930.8万(2002年6月的数据)城市低保对象中,处于劳动年龄阶段的四类对象(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待岗职工和在职职工)约占全部对象的61%.如果加上与他们相关的“低保家庭其他成员”,总计高达85%[5].也就是说,我国城市低保对象可能具有就业潜力的人口超过八成。而香港特区的情况则有所不同。以香港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为例,截止到2003年12月,香港综援计划个案总计290206万人,其中年老者占整个综援人口的50.7%,永久性残疾占5.4%,健康欠佳者占7.7%,单亲家庭占12.9%,低收入者占4.7%,失业人员占17.3%,其他人员占1.5%[6].换句话说,即便满打满算(单亲家庭、低收入者和失业人员三者合计),香港特区全部综援个案中,可能具有就业潜力的人口约占四成。不足大陆地区的半数。

城市低保对象的另一个典型特征是:处于劳动年龄段的未就业人员多,涉及面广。基于北京市东城区的调查结果,在受访的1275名低保家庭成员中,共有909人属于劳动年龄人口,其中未就业人员高达539人,占劳动年龄人口总量的57.3%.进一步分析表明,在这些未就业人员中,共涉及低保家庭383户,占调查总户数的81.3%.也就是说,有八成多的低保家庭至少右一名处于劳动年龄段的未就业人员。

显然,城市低保对象储备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与我国急剧的经济社会转型和低保制度建立初衷直接关联。因为,我国低保制度建立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配合国有企业改革、为失业和下岗职工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而大量失业、下岗人员进入低保群体,自然会形塑其生态,形成一个有别于传统对象(以“三无”对象为主)的人口结构。正因如此,通过提供就业机会来挖掘低保对象蕴藏的宝贵资源,无论是对深化城市低保制度抑是缓解城市“新贫困”,都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政策意含。

第三、绝大多数城市低保对象具有强烈的就业意愿和动机。就业意愿和动机是劳动力资源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前提。众多文献显示,造成低保家庭生活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长期下岗或失业[7];低保家庭目前遇到的最大困难找工作难[8];低保家庭最希望社会或政府提供的帮助是为家庭成员提供就业机会[9].北京市东城区的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在受访的539名有劳动能力的低保未就业人员中,89.1%的人表示有就业的意愿。在余下者中,大多是限于自身年龄,健康状况,文化技能和有家庭成员需人照顾。

事实上,目前许多城市的低保对象每年以数万计的速度退出低保制度庇护,正是积极就业政策产生的独特功效。据媒体报道,截至2003年9月末,天津市通过建立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再就业联动机制,已有5万多名"低保户"实现再就业,主动退出吃"低保"行列。上海市实行劳动就业和民政救助联动以来,仅2003年就有5万多低保家庭退出“低保”,走上就业岗位。江西省通过政府购买岗位等多种就业形式,2003年享受城市低保的人数比2002年年减少了13万人,首次出现负增长。

由此可以看出,对低保家庭而言,就业有助于走出贫困,恢复自身价值和尊严,代表着一种福气;对政府而言,提供低保对象就业机会,促进其就业和再就业,是减轻财政负担,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也是低保制度规范化的核心内容和未来的工作重点。

二、持续贫困:以生存的意志度过每一天

实际情况是,我国城市低保对象绝大多数生活在极端贫困中。仅以经济发达地区北京市东城区为例,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低保家庭的人均月消费支出,仅相当于该市一般家庭的42.7%,其中食品类一项就占整个家庭日常消费支出的56%;低保家庭耐用消费品的拥有量不仅远低于一般家庭,且多接近或者超出淘汰的使用年限;无房产权户在九成以上,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不足10平方米,且三分之一以上者仍居住在破旧及危房中。不仅如此,物质匮乏也使低保家庭滋生出一种日益增长的无能为力和没有尊严的感觉,一种除每日挣扎生存外不能思考、规划或梦想的感觉。如,基于经济原因,超过八成的低保家庭表示已多年没有去过娱乐场所,近六成的低保家庭自述无法参与社区活动和社会交往,半数左右的低保家庭坦言没有钱让孩子参加课外活动,等等[3].

更为严重的是,城市低保家庭虽然以生存的意志度过每一天,努力应对贫困,但由于缺乏向上攀登的机会阶梯,难以实现寻求一种更美好生活的愿望。试想,如果阶梯到位,其努力可以帮助他们摆脱贫困。而最好的机会阶梯,应是为他们创造就业机会[4].

三、就业难点:最后雇佣或者根本不被雇佣的人

就业的关键在于劳动力的质量和脆弱程度。从收入和健康的角度看,脆弱性是指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内将要经历的收入和健康贫困的风险[10].脆弱性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难以用单项指标测量。本文拟用年龄、文化程度、专业技能、健康状况、未就业时间和家庭负担等指标来量度处劳动年龄段未就业的城市低保对象(简称“低保未就业人员”)的质量和脆弱性。如无特别说明,下文资料主要来自北京东城区低保对象的抽样调查。本文由中国收集整理。

1.年龄以中高龄居多。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对象中,年龄在30岁以上的占90.2%,35岁以上的占79.9%,可见低保未就业人员多处中高年龄。这一年龄结构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据调查,2004年北京市用工单位年龄要求在30岁以下的占71.4%,35岁以下的占91.9%[11].

2.文化程度以初高中为主。资料显示,受访对象中,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占8.4%,初中的占38.6%,高中(职高、技校、中专)的占50.3%,大专及以上的占2.8%.可见,低保未就业人员以初高中文化程度为主,两者合计占88.9%.这一学历结构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差距也很明显。据统计,2004年北京市用工单位文化程度需求为大专及以上的占总需求量的39.3%,为高中的(职高、技校、中专)占总需求量的42.3%,为初中及以下的占总需求量的9.2%[12].

3.无技术或技能单一。劳动部门颁发的技术证书是劳动者拥有特定专业技能的客观标准之一。从调查结果看,78.1%的低保未就业人员没有任何专业技术证书。即便是已获得技术证书的人员,其劳动技能也十分单一。如,持有机动车驾驶证者超过半数。这显然与劳动力市场需求有一定的落差。数据显示,2004年北京市用工单位对求职者各项技术等级有要求的占44.6%[13].

4.健康状况普遍较差。调查显示,在受访的539名低保未就业人员中,自述身体状况较差的占42.8%,其中患有慢性疾病和严重疾病的比例高达25.6%;患有不同类型残疾的占19.3%;完全丧失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分别占9.7%和25.4%.

5.未就业时间长。调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低保未就业人员长期处于无工作状态。数据显示,71.6%的人累计无工作时间达3年以上,57.2%的人累计无工作时间在5年以上,31.4%的人累计无工作时间在10年以上。

6.家庭不能独立生活的人多。在调查的1275低保家庭成员中,老年人(60岁以上)占10.8%,在校学生占20.1%,身患各种疾病的占28.6%,残疾人占12.7%;生活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合计占9%.从涉及的家庭数看,生活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涉及103个家庭,占家庭数的21.9%;在校学生涉及238个家庭,占家庭数的50.5%,老年人涉及115个家庭,占家庭数的23.4%.显然,老、幼、病、残人员在低保人口或家庭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家庭不能独立生活的人多,不仅会增加家庭经济负担,也会拖累其他成员进行有收入的劳动。

由上可知,城市低保未就业人员的典型特征是:中高龄初级劳动力,不良的健康状况,长期未就业,家庭中不能独立生活的人多以及家庭成员获得经济收入的机会就限。应当说,在劳动力市场总量和结构失衡的背景下,在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这批人显然处于弱势地位。倘若把目前劳动力市场需求人员加以排序,可以肯定,他们属于劳动力市场中最后雇用或根本不被雇佣的人。

四、政策选择:投资于工作岗位和社区

上文分析表明,我国城市低保对象主要是这样一类弱势人群:他们持续生活在贫困中。虽然就业是摆脱贫困的最佳途径,但限于劳动力的质量和脆弱性,他们大多沦为劳动力市场中最后雇用或根本不被雇佣的人。

针对城市低保对象的脱贫政策必须根基于他们的实际需要。而投资于工作岗位和社区是当前政策的现实选择。具体而言,基于城市低保对象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无技术或技能单一,健康状况普遍较差,未就业时间较长和家庭不能独立生活成员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发以社区为基础的支持性就业项目,对保持低保家庭可持续生计,进而帮助他们摆脱贫困至关重要。

所谓以社区为基础的支持性就业项目,其核心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基于劳动力的支持性项目。由于绝大多数城市低保对象只有弱就业能力,有目的性的开发一些基于劳动力的支持性就业项目显得尤为紧要。这些项目的目标不在于有效利用低保家庭的劳动力资源,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而是通过就业这一政策工具增加低保家庭的收入,增强他们对生活的自控能力,进而建立被贫困摧毁的尊严感。一句话,为城市低保对象提供工作机会是为了改善本人及家庭福利。二是就业支持性项目应以社区为基础。与其他就业人群相比,城市低保对象再就业有其特有的困难和障碍,如技能水平低,健康状况差,家庭需要照顾的成员多,无法承受工作期间的交通费用和难以利用职业训练将其技能转化为可以转业的技能等。而让他们在社区内就业有助于缓解上述问题。这是因为,在家门口工作不仅能大幅减少城市低保对象的就业成本,方便他们照料有需要护理的家人,更为重要的是,社区就业能配合城市低保对象的自身素质。因为社区岗位(如社区保安、保洁、保绿等)对从业人员的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技能的要求相对较低,经过短期的职业培训可以很快达到上岗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社区是城市低保对象工作机会的重要来源。

开发以社区为基础的支持性就业项目,主要责任在政府。一方面,每天生活的重压和渴望就业的意愿,迫使低保对象几乎穷尽了所有的再就业资源和可能的就业机会,但限于经济因素和自身素质,他们大多被排斥在劳动力市场之外,成为“剩余劳动力”,亟待政府的援手。另一方面,帮助社会特困群体就业和再就业,使他们摆脱贫困,既是政府应有的责任,也是职责所在。

篇(3)

自述:宋其学 (绥阳县郑场镇卧龙村村民)

别墅,花园,健身广场,这些我以前只在电视里看到过,如今我就住在这种地方。和我一样,我的邻居都是从深山里搬迁下来。

我的老家在郑场镇关木村,那个地方干旱缺水,路也不通,靠几亩田地勉强维持温饱,老木房遇到吹风下雨,瓦片都要往下掉。

2013年,政府启动移民搬迁工程,我家被确定为生态移民安置户。我家有五口人,按政府的统一规划,每人享受到1.2万元的建房补助,只花了6万多元,就在集镇得到了一套3居室的小洋房。

现在我们住的移民安置点,名叫“幸福港湾”,于2012年6月启动建设,是集生态移民、“四在农家”、扶贫旅游开发、“一事一议”等项目为一体的新型社区,共安置了228户2000余人。

社区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非常完善,另外还建设了绿化带、文化广场、文化长廊以及社区服务中心,住起来很舒心。

除了居住环境好之外,更让我高兴的是,政府还努力解决我们的就业问题,让群众搬得来、住得稳、早致富。

我家楼下的陈小刚,在政府的帮助下享受到了10万元的扶贫贴息贷款。他把自家的三层小楼改成了农家乐,开业两个月来,生意火爆。

同时,借助距离遵义机场仅6公里的交通区位优势,发挥万亩大坝的农业发展优势,社区附近建设了近万亩金银花产业基地,4000余亩油菜基地和核桃基地。随着产业呈现规模化,一些加工厂也陆续建了起来。

平时我和爱人都在项目基地和加工厂打工,每人一个月可收入2000多元。不忙的时候,我还在楼下做点农产品生意,生活过得比在深山里好多了!

产业脱贫:农业园区托起致富梦想

自述:苏培军 (九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是山东人,来贵州之前,我对贵州的印象是山高坡陡,应该不适合蔬菜培植。2012年2月,一次偶然的招商机会,我来到了贵州。这里的空气、水质、土壤等生态资源,令我有种“发现金矿”般的惊喜。

一个月后,我们公司就在织金县茶店乡建设了一个蔬菜基地。改土壤、整田地,我们先后精选百余个品种试种,最终有80多个品种进入了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流程。

半年后,蔬菜长势喜人,村里的群众惊叹,从当初的不愿流转土地到纷纷主动申请加入。

2014年以来,我们把重心向外辐射,决定利用自身的技术、管理、品牌、市场优势开拓贵州市场,目前已在毕节、遵义、铜仁等地建立了5个蔬菜园区。园区内种植的蔬菜供不应求,2015年实现产值8000万元。

发展农业园区,最大受益者是农民。为了让科技“星火燎原”,我们公司采取无偿供种、无偿技术培训、订单收购等方式,不断扩大技术员队伍,每名技术员带领5至10名当地农民,鼓励他们自主经营。

一些群众通过土地入股,平时务工、年终分红,实现了脱贫致富。目前,我们建设的这五个蔬菜园区可提供就业岗位2000个,辐射带动2万多农户,已带动全省20余个乡镇种植精品蔬菜10万余亩。

2015年6月,在遵义县枫香蔬菜现代高效农业园区考察时,对我们的示范带动予以肯定。临别时,他嘱托我们:“我到这里来,主要就是看中你们对农民的带动作用。大棚不错,希望继续努力。”

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是我们全体员工最大的动力,为我们继续留在贵州,带动群众致富,增强了信心,提升了士气。

基础设施建设攻坚:乡村旧貌换新颜

自述:彭朝斌 (丹寨县杨武镇五一村村支书)

2001年到2006年,我在拉萨市当兵,2006年退伍回到家乡丹寨后,一直在县城上班。但我心里一直有一个结:我的家乡丹寨县扬武镇五一村进村的路还没有硬化。虽说距离县城不远,但一路上都是坎坷、坑洼,又脏又难走,村里很多人都外出打工了。

不光路不好,前几年我们村还没有通上电,天一黑,整个村子都被黑暗笼罩,出行也不方便,村民只能待在家中,什么事也干不了。

村里的这些情况,我一直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想,有机会,我一定要改变这一切。

2013年11月,五一村举行了第九届村级班子换届选举,在这次选举中我被选举成为村党支部书记。

刚一上任,我就带领村支两委在村里走了个遍。通过逐户了解,村支两委决定,首先必须改善村容寨貌,消防卫生、道路硬化、安装路灯等等,一个都不能少。

我们在村里修建了5个标准垃圾池,保证村民不再乱丢垃圾,然后组织党员和村干部一起打扫卫生,给村民作表率。如今,村庄处处干净整洁。

为了硬化通村通组路,2014年我们争取到了国家“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财政出资购买沙子和水泥,村民投工投劳,目前已经硬化了20公里路,还剩8公里左右就完工了。

过去5年,我们村400余户人家共有160户争取到了危房改造的机会,有些年久失修的房子拆了重新建,有些条件不好的房子也得到了改善,村里大部分人都切实享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政策福利。

如今村里路灯亮了,道路平了,环境也整洁了,老百姓都特别感激我,但我知道,我只是一个小小的村支书,我能为乡亲们做这么多事,都是因为党的政策好,我和村民才跟着过上了好日子。

绿色贵州建设:守住生态底线 为发展加码

自述:田景武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锯齿山林场场长)

我2012年调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锯齿山林场任场长。锯齿山林场建于1962年,处于沿河、务川、德江三县交界处,线长面广,地形复杂,由于边界不清,历年来纠纷不断。

我到林场后一直想做好三件事:制止乱砍滥伐森林和毁林占地、有计划人工造林补植宜林隙地、改善职工工作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林场的工作环境特别恶劣。林场距县城102公里,没有硬化路,出行十分不便;林场海拔1200米,而我们在林场住的是木房子,冬天特别冷;以前林场没有通电,我们只能就着煤油灯取暖。

2012年全省实施了一系列国有贫困林场扶贫项目,我们林场也被列入扶贫范围,解决了通电问题,林场的工作人员晚上终于不再用煤油灯了。

2013年,中央对贵州的国有林场公路建设进行补助,我们林场得到了21公里的补贴,这让林场的交通有了很大改善,出行方便了许多。

最令人高兴的是,2012年锯齿山林场从差额拨款转为了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职工的福利有了完全的保障,那些为护林守林奉献了一辈子的职工也没有了后顾之忧。

防止偷砍盗伐,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林场工作的重心。记得2012年,经常有人到垭口场工区偷砍树木,当时我和林场的工作人员蹲点捕获了两名偷盗者。

早些年的时候,林场树木被砍得多,水土流失严重,只要下雨,附近的村寨定是遍地黄泥。

我一辈子在林场工作,感悟很深:只有森林茂盛,生态才会好。“十二五”期间,林场一共新造林500亩。

森林是我们贵州宝贵的资源,去年全省开展了绿色贵州三年行动计划,我和林场的职工一定努力护林造林,为贵州的生态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教育脱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自述:孙伟 (贵州盛华职业学院执行校长)

五年前,当台湾爱心企业家王雪红、陈文琦夫妇名下的威盛信望爱公益基金会决定投入8000万元在内地建一所公益性大学,并把具体实施工作交付给我的团队时,我只有一个念头:把这所大学建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当时我们用了一个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查全国各地的各项经济指标,再进行选择。各项数据显示,贵州最需要职业教育。

很快,我带着团队来到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百鸟河村,我们怀着忐忑之心摸索前行。时常有人问我,从北京来贵州想办一所什么样的职业学校?我笑着回答道:“我想办一所不一样的大学。”

在课堂上,老师不是天天把考试挂在嘴上,而是把训练学生的实际能力和一技之长作为目标,实行从传统应试教育的“课堂授课和考试”为中心转向“以素质教育和能力评估”为主体的创新模式。

经过这几年的探索实践,最初的希望都逐一实现。

如今,学校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模式。

2015年上半年,贵州盛华职业学院共有在校生2967人,目前每年大约招收1300名学生,80%来自贵州省连片特困地区,86%来自农村,相当一部分学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我们希望教育脱贫的根本目的是把他们培养成讲诚信、有道德、懂感恩的人。

通过几年的成长与学习,学生的就业前景一片向好。

在2015年的就业季,学校互联网营销学院学生就业率达到90.86%,民族文化传承中心学生就业率达到97.56%,茶学院、光明天使学院学生就业率更是高达100%。

17%的学生在万豪、百度等世界500强企业就业。其中,互联网营销学院魏良勇同学在百度公司实习3个月后,成为月薪破万的学生,目前在贵阳创办“飓风网络公司”;酒店管理专业陈雨同学在成都丽思卡尔顿酒店实习,获得酒店优质服务冠军、五星实习生提名奖等荣誉,超过了来自美国、加拿大、瑞士、新西兰等地留学的实习生;茶学院2011级毕业生邓阳、熊凤俩自己开设茶叶专卖店,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将16万贷款全部还清……

我相信,我们的学生会在这里实现他们脱贫致富的梦想,创业示范的梦想。

社保兜底:摘掉“穷帽子” 勇打“翻身仗”

自述:林宪平 (黎平县德凤街道办事处蒲洞村村民)

我们村坐落在大山深处,是国家典型的一类贫困村,全村贫困人口比例超过43%,年人均纯收入仅有2160元。

因家庭贫困,已过不惑之年的我是村里年龄最大的“光棍”,父亲早逝,妹妹远嫁他乡,我和母亲相依为命,以种地为生。

我家的老房子,是一座已有80余年历史的木板楼。这是我们侗寨特有的房屋,可是木板经过长时间雨水侵蚀,成了危房。

前些年我也在外务过工,一是想存点钱改善家庭条件,二是想在外面找个对象成家。

然而,外面的务工经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由于没有一技之长,我只能打零工,日均收入60元左右。除掉日常开销,一年到头基本存不了钱。

欣慰的是,一直以来,我和母亲都有低保金和其他民政救助资金,每逢过节,政府还会给我们发放救助物资。

正是有了这些民生保障政策,我们家的日子还算过得稳定踏实。

2015年2月,总理到我们村考察,不仅来我家进行慰问,还带来他在集市上自掏腰包买的腌鱼、糍粑、米酒、侗果、炒米等特产,并询问我家的收入、粮食收成、有无低保等情况。

当时总理看到我家两层木板楼破烂不堪,他很感慨:“透风漏雨的怎么住人呢?万一遇上火灾就更糟了!这是我们的心头之患啊!”

总理还考察了村里的卫生室,关心村医补贴是否到位,能否安心治病。他嘱托当地干部说,要把我们村列入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和精准扶贫的工作范畴。

危房改造、种植青钱柳、引水进寨……一系列的扶贫项目在我们村里开展得如火如荼,而我也成为了此次扶贫的重点对象和受益者。

此后,政府加大了社会保障救助力度,我们村共有441户人家申请危房改造并获批,我就是其中之一。我的新房是一栋两层的砖木混建房,2015年8月开始动工,目前基本建成。新房建设的费用都是政府买单。

篇(4)

2000年高校开始实施国家信用助学贷款政策,2002年开始实施国家奖学金政策,2005年开始设立了国家、省政府助学金政策,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一套帮困助学政策体系,取得了不少成绩。 但任何政策的实施,任何措施的开展都需要一个过程,目前政策和措施的实施和高职院校困难学生的实际需要还存在一定差距,很多措施在开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 目前高校资助服务与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仅仅局限于完成资助工作而忽视对人的教育

有些学校或者从事资助工作的老师把资助育人工作简单地理解为“慈善资助”,认为资助工作就是把国家、学校的资助费用发放给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较差的学生,为贫困学生提供一些勤工助学岗位,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困难,忽视了资助工作的教育意义,还有些学校和从事资助管理工作的老师把资助育人工作简单化为“金钱资助”,认为资助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学费、生活费的困难,只要这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了,导致一些学生认为资助就是得到钱。这些都将导致学生认为我苦难我就应该得到资助,不懂得感恩和回报。

1.2 受助学生和困难程度难以确定

在评选贫困生确定困难程度的过程中,由于贫困认定工作缺少统一的尺度,难以计量,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协调、不完全公正的现象。

一是,申请贫困资助的学生多,都认为自己比别人穷。实际工作中,往往是资助面再广、资金再多,名额再多,申请的人也比分配的名额多。一些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还可以的同学也纷纷报名,在班级同学面前哭诉比穷,真假难辨,有时很难做出完全公平、符合实际的选择。

二是,老师难以确定。在实际操作中一般通过班主任、辅导员老师把名额分配下去。有的根据老师对同学的家庭情况的了解,根据名额多少,分轻重缓急自行确定名单。但这种做法风险较大,尤其是对刚入学的大一新生来说,老师对刚入学学生的家庭情况并不十分了解,对他们的生活情况并没有完全掌握,往往凭借经验、短时间的调查及学生和家长自述来确定是否贫困和贫苦程度。这种确定也只是相对的,所以很难保障完全公正,容易影响学生情绪,并且一旦名额确定以后很难更换,这样就容易导致一旦真正困难的学生在第一次评选中漏选以后很难得到资助,这些都会给资助工作造成很坏的影响。

三是,证明材料不能保证完全真实,各地区标准差别很大。在开展助学工作时所有申请资助的同学都要上交加盖当地民政部门公章的《家庭情况调查表》。这是目前最有说服力也是必须的证明材料,可是,一些家长并不按真实情况填写调查表,而很多当地干部也纷纷做好人,睁只眼闭只睁加盖公章,各个地方困难评定标准也不相同,各地的困难学生进了高校就更难评定。

1.3 激励、诚信教育缺乏实效

资助体系不仅具有经济职能,更重要的是还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功能。而在实际工作中,各类奖助学金对促进学生全面成才的效用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一些高校、一些老师对资助体系的功能认识不足,对受助学生的激励教育和诚信教育往往停留于表面,没有落到实处;另一方面,一些学生片面理解各类资助的内涵。在勤工助学方面,勤工助学的岗位大多属“劳务型”工作而不是学习提高或培养技能型的工作。在助学贷款方面,对于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学生不愿意归还国家助学贷款的行为侧面反映了部分学生诚信意识不强,同时说明我们的教育缺乏实效性,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2 “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必要性

在具体工作中我深切体会到“资助”必须和“育人”结合起来,否则资助就是苍白的,临时的,意味着不劳而获、一味索取,扭曲了帮助的真正意义。

2.1 无偿资助中出现了严重的依赖现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资金的资助下容易产生产生依赖思想,把“贫困”作为资本,不愿积极主动地选择解决困难的办法,而是消极等待,觉得学校、社会就应该帮助他们,在得到资助后,不但没有感恩之心,反而认为是理应得到的。有些学生把学校资助看作“不拿白不拿”,想方设法当上贫困生,甚至有个别学生拉关系,不贫困也办手续,骗取补助或者用助学金吃吃喝喝,铺张浪费。

2.2 家庭成长环境造成了一些心理问题

不同原因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家庭贫困,在贫困生中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比例相对较高,他们有的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成长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容易形成自我否定的自卑心理,二是,容易形成孤僻性格、有些抑郁。三是,焦虑、由于需要利用课余时间打工,担心学习成绩。

所以说,针对目前的实际情况把“资助”与“育人”相结合是十分必要的。

3 高职院校“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实践措施

3.1 重视奖助学金发放后的教育、跟踪管理,建立考核机制

大部分高校都非常重视奖助学金评选、认定等发放前的管理,忽视了发放后的跟踪管理,大学生不合理使用奖助学金的事情频频见诸于各种媒体。我们应该严格管理保证各类奖助学金评选、发放前的公平、公正,同时,也要重视发放后的跟踪管理。可以制定具体可行的跟踪考核办法,辅导员、班主任对获奖受助学生跟踪教育和管理,同时要求获奖受助学生书写获奖受助年度的全面总结,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表现情况、辅导员的跟踪意见等等,并将考核结果与下一学年奖助学金的评选和学费的减免挂钩。

3.2 拓宽勤工助学岗位,将勤工助学更多的与学业相结合

勤工助学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培养自立意识的良好途径,是解决贫困生经济困难的重要措施。我们应创新勤工助学管理机制,将所有勤工助学岗位公开,学生自主选择,将勤工助学与学生专业学习、科研活动结合起来,起到既自立解决实际困难又不耽误专业知识学习的效果。促进勤工助学工作岗位由劳务型向学习型转变,对学生在科研项目获奖、学科竞赛获奖以及发表文章等方面获奖给与表彰和奖励,不仅能够解决贫困生的生活问题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3.3 加强诚信教育,把诚信教育与国家助学贷款、贫困生认定等工作相结合

将诚信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教育学生如实上报家庭经济情况,诚信做人,让国家的资助真正帮助到需要帮助的同学。结合助学贷款开展新生入学、毕业生离校等专题讲座活动,教育贷款学生自觉积极履行信用关系,按时缴息、归还本金等,学会感恩、倾情报恩。同时积极探索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管理工作新举措,在学校内网就业信息专栏或者助学贷款专栏中专门设立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公告、友情提示栏目,提醒所有贷款同学及时更改信息,按时还本付息,每个贷款同学归还贷款信息等等,加强贷后管理。

【参考文献】

篇(5)

这篇文言文是宋濂自述少年时得书之难、求师之艰,却刻苦攻读,终于有所成就的经历。相比之下,现在的孩子物质生活十分丰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但他们的精神却十分贫乏,大多数同学都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读书,更谈不上如何珍惜现有的条件努力学习。因此,学习宋濂的这篇文章是很有教育意义的,如何能让孩子在这篇文言文中感受到勤奋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学习对一个人的影响,并最终端正学习的态度,是这节课的最终目标。围绕着这个重点,我认真备课、上课,并就这堂课做了如下的反思。

首先在新课导入上,我引导同学们说说自己所了解的古人刻苦求学的故事(如“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程门立雪”、“闻鸡起舞”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参与的积极性。趁此我把宋濂的身世和同学做了简单介绍:宋濂自幼家境贫寒,但他自幼好学勤学,终于从一介庶民成为翰林院编修。至此,有一个同学说:“原来勤奋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甚至是一个家庭的命运。”而我则顺着他的话说:“是的,自古以来天道酬勤。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宋濂是如何为我们作出学习的榜样的。”这样就水到渠成地进入了课文的分析,而在两个班教学下来的效果也证明,这个导入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其次,我并没有按照文言文传统的教学方法,按部就班地先落实字词的教学、课文翻译,而是让学生熟读课文,把自己想象为宋濂,以时间为顺序口头复述在第一段中作者自己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再以区分自己遇到的困难类别,口述第二段在求学中作者又遇到了哪些困难及如何克服的,并在口述的过程中解释学生不理解的字词。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概括能力,又落实了文言文的重要词汇,突破传统死记硬背的方法。

再次,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从课文的小故事导入,到分小组口头复述课文内容,到同桌之间“你讲我译”的课文梳理,再到最后的拓展环节:学习这篇课文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做人有什么启示。同学们各抒所感,一共提到六个方面值得我们今天的学生借鉴,我深有感触,记录如下:

A同学说,我们要学习宋濂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因为文中说“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现在的我们条件比宋濂不知要好多少,冬有羽绒、夏有空调,就近读书甚至父母接送,但是很多同学在学习时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我们应该感到汗颜和惭愧。

B同学说要学习作者诚实守信,他借人家的书从不拖欠归还的日子,“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所以才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借书给他。其实,生活中的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信守承诺。

C同学说要学习作者对知识的渴求,他幼时遍观群书,加冠后又恐无硕士名人与游而趋百里求学,真是精神可嘉。

D同学说我们现在的学生最应该学习宋濂不怕吃苦,克服得书之难、从师之艰、求学之苦的重重困难,发奋读书的精神。

E同学说要学习作者尊重老师、毕恭毕敬的求教态度,这可从文中“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看出来。

篇(6)

会后,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会坚持走我的创新道路。但是,今后两三年,我会稍微低调一点,我的媒体曝光率要减少六七成。”

然而芦山地震的发生,令他低调的愿望没有达成。4月20日上午8时,雅安芦山发生7.0级地震。正在井冈山参加活动的陈光标闻讯立即赶赴机场,下午3点20分抵达成都,5点抵达芦山灾区。

“我要第一个赶赴现场。”陈光标对记者表示。他调动资源,租了13辆重型机械车参与道路疏通,为灾民发放了1000床棉被、500个手电筒、1000公斤快餐面。21日上午,他到龙门乡王家村大石林组慰问灾民,发放现金30万元。

从现场视频来看,依然是灾民们男女老幼排好队,陈光标微笑着亲手将钱一一发至他们手中。就在2年前,陈光标让盈江地震的灾民举着钱与其合影,引来舆论批评。但这一次,网上骂陈光标的人少了很多。

5月7日,价值20多万元的“陈光标好人”暖茶随着赈灾物资车队进入芦山地震的重灾区天全县思经乡。陈光标意在为灾民暖心打气,祝愿他们不惧艰难,重建家园。

“暴力慈善”的逻辑

陈光标参与慈善事业多年,但名声大震始于2008年的汶川地震。地震后短短几个小时,陈光标就调集60台工程车,带着120名员工抵达地震最前线参与救援。

在灾区的41天里,他沿途给当地灾民分发现金100多万,亲自参与背抬灾民的救援工作。此后,他陆续为汶川重建捐款。

这些善举令他在2008年收获了“全国抗震救灾英雄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许多荣誉,并与李嘉诚共同获得“中华慈善奖特别贡献奖”,乃至被誉为“中国首善”。此后,他日益高调的慈善行为也频频见诸媒体。

2009年,为提倡环保,他砸掉自己的大排量奔驰;2010年4月,他第一时间赶赴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救援;同年9月,在比尔・盖茨与巴菲特中国慈善行时,他写了致二位的公开信,表示自己将是首位支持捐赠的中国企业家,并宣布裸捐。

2011年9月,他在贵州毕节市举办个人演唱会,在台上为农民赠送扎着大红花的2000头猪、1000只羊及113台农用机具。

2012年1月,他到台湾捐献5亿元新台币救济低收入及弱势群体,引发当地Y4父女下跪。

3月11日,得知日本发生9级地震,他随即带着100万现金和多面红旗赶赴日本灾区现场;3月15日,他离开日本赶赴云南盈江地震灾区参加一线救援。

舆论对这些行为褒贬不一。多次出现的灾民举钱合影照及成捆百元大钞堆成的“钱山”照,令批评陈光标高调作秀、不尊重受捐赠人的声音愈来愈多。

面对指责,陈光标表示部分网友站着讲话不腰疼。“这些人一个手指指向我的时候,不要忘记下面三个手指是指向自己的,要问问自己,为社会做了什么。”

“我的高调不是为了个人,也不是为了宣传个人。我从小做好事就高调,得了小红星就要让别人都知道。做好事如果我不说出去,心里憋得慌。”陈光标说。

陈光标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自述,他出生在宿迁市泗洪县天岗湖乡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4岁时哥哥姐姐因家贫饿死,他9岁卖水补贴家用,10岁到村里捡垃圾,11岁开始卖菜,12岁租车卖粮食,13岁把老家的粮食卖到温州,15岁时还放过电影,放的第一部电影是《雷锋》。

根据他在央视《商道》节目中的自述,他通过卖“跨世纪家庭CT”和灵芝胶囊获得第一桶金。

2003年,他创立了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正式驶上了致富的快车道。公司网站的数据显示,公司拥有各类人员4600余名,主要承担大型厂房、桥梁、高耸建筑物等复杂环境的控制爆破和高技术含量机械设备拆除,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专业拆除公司,先后参与了江苏、上海、北京、广州、四川等10多个省市的废旧拆除工程。

陈光标喜欢积攒荣誉证书早已不是秘密,他的办公室里有4000多本荣誉证书,3万多条哈达,2万多面锦旗。

今年5月16日,陈光标以“中国首善”的身份出席某论坛,结束时,他没有忘记要求论坛组织者给他发一个荣誉证书。

陈光标坦承,自己什么都想争第一,得了一本荣誉证书,就想得第二本,有了第二本就想得第三本。“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追求,我追求钱的欲望真的不是很高,我追求荣誉的欲望很高。”

“善举”离“慈善事业”有多远?

今年两会期间,陈光标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称,他已向社会捐献约17亿元,希望小学200多所及多个“母亲水窖”。

“财富是水,是身外之物。如果有一杯水可以一个人喝,有一桶水可以存放在家里,要是有一条河就该与大家分享。”这是陈光标常说的话。

但对陈光标的评价从来都是两极。支持者认为,无论他如何高调,拿出的是真金白银,做的是实事,实属难能可贵。反对者则指其行为出格,沽名钓誉。

亦有媒体发文质疑陈光标履历不实,向社会的捐赠单多处含糊不清,善于利用媒体进行自我宣传,甚至质疑他通过慈善维护政商关系开拓事业版图。

在5月16日的某论坛上,面对“拿自己知名度换公司发展”的质疑,陈光标说,其企业的一手业务利润能达到10%~15%,二手业务的利润在5%上下,并反复重申,捐款的地方不经营,经营的地方不捐款。

当前,国内外富豪的捐赠通常选择创立或委托基金会来实施。比尔・盖茨基金会由专业工作人员运行,由毕马威会计事务所负责财务报表和年度活动报告,并接受社会和媒体的监督。

2010年,曹德旺父子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捐赠2亿元救助西南旱灾群众,但与基金会签订了严苛的“对赌合同”,内容包括钱不能给干部和生意人,随机抽查的10%受助家庭如缺损率超1%,基金会要按照超过1%部分缺损比例的30倍赔偿等等。

但陈光标更喜欢运用自己公司的人力及财力,喜欢与灾民面对面交流。

对此,他的解释是:“我不建基金会的原因是因为条件不成熟,现在的制度不完善,我现在花钱多方便啊,想捐钱就捐钱,想买猪就买猪,想买车子就送他们车子,要建了基金会就不这么方便了。”

对于这种做法,即便是慈善业内人士,评价也大相径庭。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公益事业专业化、透明化、规范化的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称,陈光标的高调慈善是“暴力慈善”,是一种“慈善的倒退”。

篇(7)

中国正处于一个快速转型时期,伴随时代的变革,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等都悄然发生改变,对高校学生群体无论是思想还是行为,都产生相应的影响,学生问题也逐渐呈现多样性和时代性的特点。高校学生问题中出现的新问题是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一个新的挑战。

一、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能

当前高校辅导员的主要职能是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生群体的管理工作。实际上,辅导员往往陷入琐碎的工作中,与“育人”的目标渐行渐远;再者,辅导员作为行政人员,在实际工作的执行中更偏向用权力达到管理的目的,很难使学生真正信服。

二、社会工作理念

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帮助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个人、群体和社区,解决困难,预防问题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其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①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中国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社会工作的发展尚处于萌芽阶段,高校社会工作的发展更是阻力重重,但是学校社会工作的一些理念可以引入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中。引用社会工作的助人自助的理念,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可帮助其自我发展。

三、社会工作在高校辅导员中的介入

1.社会工作方法在高校中的应用

社区工作是指通过发动、组织社区的居民参与集体行动,发现社区内的需求及问题,从而为社区居民争取各种资源,争取有计划地预防和解决各类问题。与高校学生紧密联系的社区就是大学宿舍,在宿舍内组织好学生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一个保障。

小组工作是将有共同目标的组员聚集在一起,通过组员的分享,实现相互支持、相互成长,从中寻求榜样等。高校新生成长小组、高校发展性小组、贫困生小组等都可以实现小组工作的应用。

个案工作是根据案主的具体情况,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的面对面辅导。个案工作相比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对案主的了解更深入,使得社会工作更有针对性。

2.个案工作介入高校辅导员工作

笔者以在高校任职辅导员期间的一则个案为例,分析个案工作在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应用。

(1)个案背景资料简述

刘某某,女,河北美术学院大一新生。自述其家在河北衡水的一个农村,家里有六口人。奶奶常年疾病缠身,家中有一个智障的叔叔,父母身体状况差,哥哥是无业游民。在刘某某考上大学之后,无形中使家庭经济更拮据。

在开学时,刘某某只交了一部分学费,在11月份时,仍然欠着学校7000元的学费。笔者在11月份找其谈话中谈及学费一事,明显感觉到刘某某的焦虑。刘某某谈到其哥哥今年28岁但是未婚,在农村已经算大龄了,其父母现在将哥哥结婚的事情看得无比重要,家里所有的事情都以哥哥结婚的事为重心。在今年9月开学时,因为学费高昂,其父母甚至产生让其退学的想法,在刘同学的口中,父母都是比较封建的,她父母认为女孩子没有必要上那么多学,最终因为刘同学的坚持,争取到这样一个上学的机会。

在谈话中,刘同学提到自己为剩余的这部分学费没有交时常感到焦虑,觉得每天都有什么事情压在心里。另外,宿舍的女孩子家庭条件都比较好,在平常她们叫自己外出逛街的时候,自己从来不敢和她们一块出去,因为自己的生活费有限没有更多的钱逛街用。在平常的时候,自己每顿饭都有预算,有时不是很饿就少吃一顿。

(2)介入的具体目标

通过个案访谈,缓解个案案主因为家庭困难带来的焦虑情绪,树立案主的自信心,帮助案主找到经济来源,缓解经济压力。

(3)个案的具体介入

第一,案主个人系统的介入。笔者在了解刘某某的具体情况后,针对其开展了三次访谈,通过访谈深入了解案主的个人情况和家庭情况。第一次访谈主要探讨的一些轻松的话题,让学生对笔者产生信任感。在后两次的访谈中,基于了解到的刘同学的情况,笔者首先做的是缓解刘同学的焦虑情绪,减轻其因为家庭经济困难给其造成的自卑感,其次基于案主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第二,案主的社会系统的介入。家庭系统的介入。因为刘某某的家庭在衡水距离学院较远,要实现面对面谈话比较困难,所以笔者通过电话与刘某的家长进行了沟通。在沟通中,主要表达了刘同学在学校表现得很优秀,再者她能考上本学校是很不容易的,以后加上学校助学金各项帮助,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其家庭负担,希望家长给予刘同学更多的精神支持。

第三,学校系统的介入――争取资源的支持。刘某某想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找兼职,但是因为没有相应的信息来源,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身边有不少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校外都找到兼职,但是因为自己胆子不是很大,没有勇气独自打工。考虑到刘同学的具体情况,笔者发掘自己身边的资源,在学校食堂给其找了一份兼职的工作,除了能解决其吃饭问题外,还能每月争取一点额外费用,关键是考虑到刘的性格在学校这个环境中兼职能够给予其安全感。因为在学校食堂打工的有不少也是家庭相对比较困难的,在刘同学打工的过程中,能够认识到更多和自己家庭环境相似的人,因为拥有共同的家庭背景和生活遭遇,他们更能够相互沟通交流。刘同学或者也可以从中寻找到自己的榜样,更好地实现自我的发展,这些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远比单纯的说教更容易让他们接受。

(4)个案评估

通过个案的介入,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案主的焦虑情绪,让其更积极地学习、生活,在食堂的兼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其经济困扰。

(5)介入反思

在了解到刘某某的家庭情况后,笔者曾问过她为什么没有申请助学金,刘某某说因为所有的贫困申请书都要交到班长手中,但是自己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家的具体情况后以异样的眼光来看自己,所以放弃了申请助学金的机会。

通过这则个案让笔者反思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自己作为辅导员应该及时、深入、多方面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争取做到让真正贫困的学生拿到资助,同时还应该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其认识到拿助学金并不是“低人一等”。

四、结语

随着大学生时代性问题的出现,将“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引入高校社会工作中是很有必要的,这样能帮助辅导员更好地服务学生。但是由于高校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起步比较晚,还需要在本土高校的特点上不断改进和发展。

注释:

①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8.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8.31.

[2]张雄.个案社会工作[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105.

篇(8)

1.相似的教育背景

《伤逝》与《十八春》都是反映民国时期的爱情悲剧小说,都是以男主人公的立场回忆记录的文章。《伤逝》与《十八春》的主人公都是生活在封建礼教束缚与国家动荡的时代。《伤逝》中的子君家境殷实,接受了现代教育;而《十八春》的曼桢家境虽贫困,但也算学业有成。她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都属于先进的知识分子。像子君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再看看曼桢与世钧的对话,世钧道:“我要是知道你要我抢的话,我怎么着也要把你抢过来的。”曼桢不由得噗嗤一笑,道:“有谁跟你抢呢?”这段话可见曼桢对自己的爱情很笃定很自信。由此看来,她们的思想受到时代风气的熏陶、先进思想的影响,正在从世俗礼教中挣脱出来,开始拥有对爱情的自主意识。她们敢于打破旧思想的束缚,认为前方的道路是光明的,只要自己努力,就会得到幸福。她们的人生观是积极的、美好、有追求的。

2.相似的性格

子君和曼桢无疑都是善良、温柔、坚强、执著的女性。子君性格温和善良,为了爱情,不计较涓生的贫穷,甚至当她被逼离开涓生时,仍默默地把仅有的生活用品留给涓生,可见她对涓生的关心,对爱情的留恋;而曼桢不愿给世钧增加经济负担,提出晚些结婚,这些都体现了曼桢的聪慧善良、善解人意。这些都是子君和曼桢的最初状态。那坚强执著呢?子君不顾家人反对、不顾及世人流言和涓生同居;曼桢被姐夫产下一子,但仍不放弃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她们都是执著的女性,是为爱情而奋斗而牺牲的知识女性。

二、子君和曼桢的差异

1.人生追求与思想的差异

人生追求的差异,使得二人的思想境界不同,自然人生格局也大相径庭。

子君虽然能喊出“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样响亮的个性解放呼声,但她的人生追求就是获得自由恋爱与婚姻的自由,那她的目标实现以后呢?子君的生活在悄然变化,她把精力全部放到琐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碎的家务及侍奉丈夫、与官太太攀比当中,表现出旧式妇女贤妻良母的特点。渐渐丧了奋飞的勇气和能力,变得平庸短浅。一个新时代女性变成了庸庸碌碌的家庭奴隶,她不能与爱人一起进步,不能并肩前行,成了对方的累赘,最终被涓生放弃,郁郁而终。

曼桢是一个表面柔弱却又坚强的女人,清贫的环境造成了她的倔强、坚强、执著的性格;而姐姐卖身供她读书的特殊经历,又使得她特别地自尊自爱;进而反映在人生追求上,她秉持独立生存的原则,这种信念根深蒂固,她不依靠任何人生活(即使是亲密爱人),不因为任何挫折而改变。曼桢毕业后,选择工作来供养大家庭;在爱人提出援手时,她宁愿选择晚婚也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谋生;在被、被囚禁、产子、被结婚后,仍不放弃对生活的希望与追求,仍顽强的追求个人幸福,始终坚持新时代女性的独立观念。

2.爱情婚恋历程的不同

子君的情感生活在开始是幸福的,经过自由恋爱、与家庭决裂到同居的历程后,二人平静生活了大半年。但随着生活的困苦拮据,捉襟见肘的日子使得二人摩擦不断,加之二人思想渐行渐远——子君陷入琐碎生活庸俗不堪,涓生的软弱和自私使其罔顾伴侣的感受,不愿她“捶着衣角”——最终子君被爱人抛弃,失去了爱的附丽,失却了人生目标,子君回到无爱无希望的旧式家庭中,死已是必然结局。

与子君相比,曼桢的情感历程就曲折坎坷多了。曼桢是职业女性,负担大家庭的生计,有自由恋爱的对象,也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但她姐姐为了留住丈夫而设计她,使其被姐夫,继而又被囚禁近一年;在这样屈辱难堪的困境下,曼桢生下孩子后仍想方设法地逃跑了,开始自谋生路;后来姐姐死后为了孩子而下嫁姐夫,像行尸走肉般存活;孩子长大了,她又离婚,去了东北解放区。恢复单身的曼桢,能不能重新拥有幸福呢?作者给我们留下了悬念。所以曼桢的结局看似悲惨但又充满希望。曼桢是个有勇气、性坚韧的女性,她以自己的方式诠释了她对爱情的理解、对孩子的母爱、对人生的追求。

三、总结

总之,民国时期随着西方民主自由之风渐进,女性受教育的机会增加,使得知识女性由从前的“三从四德”、对男性的唯唯诺诺中逐渐摆脱出来,开始追求爱情婚姻的自主权。虽然有些女性只是接受了思想解放的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皮毛,像子君类,以爱情和婚姻自主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一旦目标实现就丧失了追求,退回到旧式生活的圈子,其思想解放的不彻底也铸成了其悲剧人生。而有的女性则不仅思想解放,且经济独立,所以能实现个人对人生的追求,如曼桢类的新女性。她们不仅接受自由思想、女性独立的观念,且将其付诸行动——进入社会,做职业女性,无论生活如何多灾多难,屈辱坎坷,曼桢始终秉承坚韧、努力、仁爱、希望之心去对待生活、尊重生命。所以她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一线光亮。

篇(9)

麦田里的守望者

出生于浙江衢州农村,余国良当过放牛娃,也曾是小小庄稼汉。在那个不爱书生爱武生的年代,得以投身军营的余国良曾屡屡招来旁人钦羡的目光。在部队里学文化、练技术,那几年是余国良成长最快的几年。退伍转业,余国良被分配到衢州市技工学校(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前身),那是1986年,学校尚未从小乡村迁往如今的新校址。

尽管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但是凭借一颗爱学生的心,农民出身的余国良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教育理念。他在即将出版的《让失意的鸟儿飞起来》(暂名)一书中讲述道:“菜农们为什么总要与那些正处于‘青春期’的四季豆过不去,时常把向外攀爬的藤蔓绕到小竹竿上面去呢?因为只有这样它们才能迎着阳光向上发展,才能长势好、结豆多。”从学生们耳熟能详的种豆常识说开去,将师长们为什么总要规劝、干涉学生行为的道理娓娓道来,让刚才还趴在桌子上无精打采的学生一下子来了精神。

援引农牧常识进行通俗化的德育教育,可谓余国良的拿手好戏。将闲书比作麦田里的野麦子,教诲学生莫要因为好看而留着它们,以致最终影响“收成”;将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比作差秧苗,提醒教师只要科学周到地侍弄他们,照样能有好的收成;将要求学生做某件事比作教牛拉犁,先摸摸他们的头再饱饱他们的胃,还要让他们先轻装走上几圈,以此引导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这些看似登不上大雅之堂的理论却实实在在地碰触到了学生的内心。自诩为麦田里的守望者,余国良认为中职学生需要的正是“农场教育”。

中职学生中的大多数人来自农村,调皮捣蛋、精力旺盛,还爱跟老师对着干!在与学生接触交流的过程中,余国良渐渐发现这些学生桀骜不驯的性格下往往藏着一颗寂寞悲伤的心。指着照片上那位依偎在自己身边的“小寿星”,余国良感慨说:“职技校的学生往往来自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留守家庭,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缺乏亲情的关爱、师长的鼓励,但是调皮捣蛋并不等于品德差,学生越是做出出格的举动,越证明他们希望引起老师的注意。” 余国良总能犀利地看到学生行为背后的内心诉求,倾其所有地关心着这些孩子,也正因为如此,他也多了许多贴心的“儿子”、“女儿”。

或许连余国良自己都已经数不清到底资助过多少位贫困学生,悄悄帮这个缴了学费,默默给那个塞几百元生活费,更别提与他结下深厚父女情谊的“小女儿”。倒是学生处的老师留下了这样一组宝贵的数据:曾经在某一个学期内,余国良就陪伴或探望过59人次的学生“病号”。对此,余国良却神秘地解释说:“这并不仅仅是老师关爱生病的学生那么简单,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教育机会。”

原来,在余国良看来,只有学生愿意接受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否则就如同“摁着牛头去吃草”。正如他在2009年全国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论坛会上的发言中所说:“只有爱上这批孩子,才能留住这批孩子;只有留得住这些学生,才有机会教育他们;只有通过教育他们,才能成就这些学生,甚至成就一个家庭!”而探望生病的学生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因为一切教育皆有线束,教师把每个孩子都当成了自已的孩子,他们也就把教师当作亲人,此时的教育才是“无言而教”。“中职三年是人生的重要分水岭,我希望他们走上社会时,能成为人格健全、懂感恩、懂生活的良好公民。我是一个守望者,守候着一方教育的沃土,只为能够看到学生的茁壮成长。”简单的言语直抵教育的真谛,余国良翻看着厚厚一叠学生们在离开校园前写给自己的信,有种唤作回忆的笑容爬上了他的脸庞。

校园里的能量源

偌大的会场,台上却并不见余国良的身影,拿着无线话筒的他正在学生落座的队伍里穿梭而行。是他让学校老师买了许多个无线话筒,“你是主人,你的声音更重要!”“余书记答全校学生108问”……从2004年至他换岗前,这种大到学习方法,小到食堂服务,让学生开口说话、培养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的教育形式,可谓标新立异之举。非但在学生当中反响甚高,而且也打开了一扇师生交流的新窗口。

每每遇到违纪的学生,余国良都会细心与他们交流,在恳谈中他发现,很多摩擦都是由于学生不善表达而引起的。“不小心踩了他一脚,我本来是想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可不知怎么的,话到嘴边就变成了‘我又不是故意的’!”“我以为他明明错了还想挑衅,张口就回了一句‘你想怎样’?”听完摩擦双方的自述,余国良已经大概能在脑海中还原事件经过了。本来是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就是因为学生不善表达而“变了味”,看来,在中职学生中引入“说话教育”刻不容缓。于是,一场以歌声、笑声、掌声、口号声、感恩声为主要内容的“五声”教育,开始在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1046,携手奋斗;物畅其流,奔向全球!”喊着雄壮的班级口号,1046物流班的学生方阵雄赳赳、气昂昂地列队来到操场,每个学生都鼓足了劲儿,中气十足。余国良给每个班级都编创了一句口号,但凡遇到大的集会活动,他都会要求学生先喊上一嗓子。在余国良眼中,这些孩子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正能量,因此中职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为这群孩子补充“精神能量”,护住他们的“精气神”。

除此之外,余国良要求教师多奖励学生,给予学生爱与关怀,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愉悦地接受教育,快乐地度过校园生活;他努力为学生创造一展歌喉的舞台,“欢歌笑语星期六”、“天天有歌声”等丰富活动不一而足;“老师好”要天天喊、平安电话周周打,从身边小事做起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用歌声激活校园、用笑声装点校园、用掌声快乐校园、用口号声振奋校园、用感恩声温暖校园,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老师们都忍不住找到余国良抒发感慨:“没想到我们的学生这么可爱啊!”

但学生的可爱又何止体现在这些方面!某次余国良与一违纪学生边走边谈心,师生俩经过一处正在滴水的自来水龙头。余国良下意识地想要去拧紧水龙头,却发现它滑牙关不上了。正在余国良愣神发愁的瞬间,那名刚刚还被批评过的学生就近捡起一根小铁丝,三两下就将水龙头暂时关住了。“你真聪明,手很巧啊!”余国良不失时机地表扬了这个前一秒钟还处在受罚阴影中的学生。抬眼望着余国良,学生清亮的眼神中写满了欣喜:“老师,要不您将全校的水电都交给我来管理吧!”主动请缨的提议让余国良突发灵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学生的请求。学校就此成立了“水电管理部”,组建起一支水电管理小分队,甚至为这支小分队每人配备了一个水电工的专用工具袋。一支完全由学生自发成立、自主管理的队伍开始每天“巡逻”在教室楼道间。

“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服务”是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五自管理”的核心内容,将权力下放给学生,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这是余国良从“水电管理部”得到的启示。“因为在水电管理部的管理之下,学校再也没有出现‘长流水’、‘灯长明’的现象,而且这些学生在其他行为品德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是赏识教育带来的积极效果。”于是,从一个“水电管理部”发展出涉及校园生活方方面面的18个学生自我管理部,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的学生自主管理百花齐放。余国良更将此戏称为:干活的人要多,吃饭的人要少;把人管得“活蹦乱跳”,把事管得“服服帖帖”。而“五声教育”与“五自管理”也获评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二等奖。

草根团的领头雁

足迹遍及全国10余个省份,累计做了120余场报告,来自全国的10万余人聆听了报告,目前团队所做的21世纪国家教育科学院小额资助项目——《中职学生厌学与流生现象研究》就吸引了全国各地共计164所学校的老师参与……致力于多视角研究中职教育问题,汇聚团队力量推动中职教育发展,由余国良出任团长的“中国草根职教先锋团”近年来可谓声名鹊起。越是在中职教育这片土地上耕耘得勤奋,就越是感觉到这个行业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余国良有幸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有心推动中职教育向更美好方向发展的职教同仁,于是大家一拍即合,就此踏上了“用脚做教育”的新旅程。

单亲家庭的孩子如何去教?应该给予留守儿童怎样的关爱?中职学校因厌学而导致流生怎么办?如何对中职学生进行入学指导?……一系列中职教育过程中具有普遍性、敏感性的话题成为余国良以及中国草根职教先锋团其他团员时常思考、讨论、交流的问题。每周五晚上,中国草根职教先锋团的成员们都会早早守候在电脑旁,借助于QQ群这一网络平台,天南海北的老师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我们常把自己比作‘鲶鱼’,誓要搅动中等职业教育这方鱼池。”希望通过校际间的职业教育教学交流,让更多的老师更理解职业教育、热爱职业教育,让更多学生自信起来,找到自己的最佳发展区,余国良坦言:“这一切都源于我们对职业教育的爱、责任与兴趣。”

篇(10)

案例一:某大一学生,与父母很少沟通,没有朋友。在自己信箱里发出了“曾经的失落无人得知,现在的无奈更是无人诉说。所有的一切也只能自己承担”的感叹!

案例二:某大一男生,自述其父母经常争吵,家里常受到邻居的欺负,姐姐也常受姐夫的欺负,上中学时又受到老师不公正的待遇,这些经历导致他对人际关系的种种偏见。

案例三:某大一女生,父母离异,与母亲生活。母亲因为婚姻失败,常以她的父亲为例,说世上的男人都不是好东西,要对男人有防范意识等等。导致进入大学后该女生无法和异性正常交往。

案例四:某大一女生,班上的团支书,与其他干部和同学总是处不好关系。觉得自己能干,为班上做了不少事情,应该得到肯定,恰恰相反,同学们并不信任她,她也感受到了同学的疏远。

案例五:某大一女生,自述越来越喜欢与陌生人打交道,但越来越害怕与身边的同学交往,自己也发现不对,但又不知问题在哪里。

案例六:某大一男生,室友热情好客,每天寝室人来人往,开始时大家相处甚好。久而久之,他发现自己没有一个私密和安静的空间,于是想跟室友提出来,可又觉得不好开口,担心得罪了室友,顾虑重重,不能释怀。

案例七:某大一女生,进校后一直与与室友同进同出,上课、吃饭、活动都在一起,做事不考虑,跟着同学做就是了,后发现自己的能力却在退化。

二 职业院校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原因分析

大学生对人际关系的认识往往带有浓厚的情绪倾向,因此,人际关系中的认知、情感决定着交往行为,交往障碍也由此产生。

1 认知偏差。现实生活中人的认知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由于成长环境、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的影响,部分学生不能用发展的、全面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或因一点不好就全盘否定,以偏概全,以点代面;或对他人抱有成见,影响了对交往对象的正确判断,导致交往障碍。如案例二、三。

2 情绪不良。情绪在人际交往中拥有广泛的社会功能,自卑和自负是大学生交往障碍中最为常见的情绪因素,是两种极端的表现形态。大学生中的自负多缘于片面的自我认识、生活经历的一帆风顺及过分娇宠的家庭教育。在交往中,往往喜好出头露面,自我欣赏,自以为是,不太顾及他人感受,因而也就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如案例四;而职业院校内有自卑感的学生较为普遍,他们因为贫困、学业与就业压力、成长中的挫败经历等原因,往往会低估自己的能力,缺乏交往的主动性,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

3 性格缺陷。性格因素对人际关系同样具有重要影响。由性格导致的交往障碍是一种由交往双方的个性倾向(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信念)和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的差异而引起的障碍。由于人的个性比较稳固,且具有习惯化的特点,因此由个性心理特征引起的障碍较之其他障碍更难消除。如案例一、七。

三 职业院校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调适

1 学会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人际交往能否顺利,与交往者的态度、行为直接相关。而人的态度和行为是具有选择性的,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必定是建立在对自己、对交往对象及交往情景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了解片面,甚至完全误解,其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的选择就很难正确。

一方面,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是在社会情境中不断比较而完善起来的。在交往中既要看到自身的价值,又能看到不足,从而建立起客观的自我评价;同时他人的评价也是自我认知的一面镜子,通过他人评价不断修正认知上的偏差,力争达到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统一。另一方面,在社会交往中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对他人形成一定的看法,做出评估,对他人的认知客观与否,决定我们与他人相处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是否正确得体。总之,在人际交往中,只有对自己有较为客观的认识,同时又具有对他人的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够在人际反应中比较正确而恰当地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从而与他人建立起和谐的关系。

2 掌握谈话与倾听的艺术是交往成功的重要因素

(1)交谈是人际交往中最主要的沟通方式。交谈能否顺利不仅取决于交谈的内容、方式、方法,也直接影响着交往的效果。大学生在交谈中应做到:

①说话得体,恰如其分。做到有礼有节,让对方先讲;不要谈论对方的隐私或忌讳的话题;人多时,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要注意平衡。②态度真诚。真诚是友好交往的基础,也是人际交往得以延续和深化的保证。③应避免的交谈方式:常打断对方的谈话或抢接对方的话头;滔滔不绝,目中无人,忽视对方的反应;注意力不集中,目光不专注;目光长时间盯着对方看,或审视对方,让对方不自在,感觉不舒服;不考虑交谈的对象,用词不当,使人听不明白或感到不高兴;不考虑交谈的时间、主题、氛围和效果,而短话长说或长话短说;交谈中,单方面突然结束谈话,或强行把话题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

(2)善于倾听的人,人际关系一定是融洽的。倾听本身就等于告诉对方,你是一个值得我倾听讲话的人,表现出对他的尊重,这样会提高对方的自尊心,加深彼此的感情。一个善于倾听的交谈者是最受人欢迎和信赖的。倾听对方谈话时应做到:注意力集中,表情专注;用适当的形体语言如微笑、点头、感叹等表示自己的情感体验;听比说更重要,多听能够帮助自己理解别人,也有利于让别人更快地接纳自己;尊重对方,平等交流,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体会对方的情感心理感受。

3 学会把握交往中的几种关系

(1)学会建立亲密关系。人际关系从建立到发展,交往由浅入深的过程,首先是对交往对象的注意、选择和初步沟通,判断交往是否可以继续;其次是随着交往双方对共同特征的发现,沟通日益广泛,自我暴露的深度和广度逐渐增加,大多的人际关系都是在这一层面;最后是双方信任感、安全感的确立,亲密关系的形成。大学生害怕建立或没有亲密关系,如案例五,是不利于身心健康的。亲密关系是所有人际关系中最没有距离感的,它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关系,给人以归属感和满足感,是情感正常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必要前提,能够享受亲密关系的人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压力,因此,学会建立亲密关系有助于保持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2)学会独处,走出孤独。“独处”与孤独是完全不同的心理状态。孤独是指内心渴望交往而无法满足时产生的不愉快情绪体验,而独处是指个体独自一人的客观状态,独处在人际交往的积极性、稳定性和满意度上都高于孤独;独处是成长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在外界关系中所获得的知识及经验,必须在独处时经过思考后才能汲取和沉淀,从而进一步认识自我,从容面对。现时许多大学生没有看到独处的需要,或者害怕面对独处,一味从众,或感觉到独处需要,但害怕被别人理解为怪异,不知如何处理,如案例七。其实独处需要不仅是我们自己内在的一个需要,同时我们能以此需要来更好理解他人,为他人在适时创造独处的环境。假如你能自在地独处,你也会有很好的机会和别人相处。

(3)学会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竞争与合作在人际关系中比较难以把握,难就难在合作意味着取长补短,不能以个人为中心,要以集体为重,而竞争更是要学会适量适度,这其实是对自我的一个深层次认知。提倡竞争与合作的重要意义在于:竞争对人提出了挑战,使人有动力积极向上,不断发掘自己内在潜能,才能在与外界社会的碰撞摩擦中完善自己;而合作使人清楚认识到自己和对方的优缺点,从他人身上学习,同时学会团队合作,学会如何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理解他人的想法,在完成共同目标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能力。

想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他人能够和谐相处,职业院校学生就需要把握好交往的基本原则:真诚、尊重、平等、包容、互惠互利。同时还需要学习人际交往的艺术,学会自我调适,避免发生交往障碍,努力维持并深化良好的交往关系,不断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积极、从容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参 考 文 献

[1]张厚粲.大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易锦海,李晓玲.交际心理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

版社,2004.

[3]姜宪明.大学生心理自我保健[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3.

[4]周家华,王金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清华

大学出版社,2004.

[5]陈桃林,王晓刚.孤独与独处的语义分析[J].中国临床

篇(11)

由导演加布里尔・穆奇诺执导,威尔・史密斯、贾登・史密斯、桑迪・牛顿等主演的美国影片《当幸福来敲门》完美地诠释了典型的美国式成功范例,也就是美国人信奉的“美国梦”――只要不懈地努力,不论你的梦想有多遥远,你的出身有多卑微,最终的成功一定属于你。这也是美国人坚持的核心价值观:美国式个人主义。

《当幸福来敲门》是根据黑人投资专家Chris Gardner的真实故事改编的。影片的时代背景为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主人公是一名仅具有高中文化水平的黑人推销员,他和妻子、儿子生活在旧金山,一家三口过着平淡的生活。但是突如其来的变故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公司裁员使他失去了工作。为了养家糊口,他开始尝试在其他领域重新打开一片天地。在推销医疗设备的一天,Chris遇到了一位驾驶红色法拉利的先生,他问这位先生为什么他能做到这一点,对方回答自己是股票经济人,只要Chris人品好并且擅长数学也可以做到。Chris决定转行,但是要成为股票经纪人必须参加培训,而在为期6个月的培训中是没有薪酬可拿的,而且最终入选的可能性也不大,这对Chris来说是最大的挑战。当Chris对妻子提出了自己转行的想法,却遭到了妻子的极力反对。他的妻子由于难以承受一直以来的贫困以及自己被迫做几份工作的压力最终选择了离开,甚至带走了6岁的儿子。没过多久,他的妻子又把孩子送回了他的身边,从此,Chris不得不面对失业和独自一人抚养孩子的双重困难。雪上加霜的是,由于拖欠房租,这对苦难的父子被房东赶了出来,流落街头,火车站、救助站、廉价旅馆成为他们父子的栖身之所。最终,Chris通过不懈的努力,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股票经纪人。

影片以主人公自述的方式将他的生活经历分成了几个阶段,虽然片名叫“当幸福来敲门”,但是整部影片却并没有在幸福和生活的联系上做文章,相反,却将主人公面对的各种困难、挫折和美国式个人主义价值观和勇于追求幸福的精神变成了一条大书特书的主线,令观众唏嘘不已。

一、只有不懈奋斗,努力工作,才能走向成功

在美国的历史上和现代都出现过很多富翁,他们的成功都是通过不懈的奋斗来实现的,但是通往幸福的道路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了荆棘和曲折,这就是美国电影传达出来的美国梦。《当幸福来敲门》也讲述了这样一个由普通的穷人变成富翁的故事,影片伊始引用《独立宣言》的目的就是强调个人奋斗的重要性。Chris是一个小人物,但自始至终他在人生的路上都是一个勤勉努力的践行者,他恪守的是努力工作、不懈奋斗。在做推销员的时候,他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尽心、尽力、尽责。从他和妻子的对话中,观众也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这一点:妻子抱怨说从她怀孕开始,Chris就承诺说要给她幸福的生活,却没有实现。Chris表示他一直在努力,更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切都会好起来。事实也是如此。为了获得机会进入证券公司,Chris每天都在证券交易所前等着人力资源主管Jay Twistle,并且用诚意和能力打动了面试考官,使他如愿以偿。当Chris选择接受关于股票经纪人的培训后,尽管他清楚地知道在证券公司实习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因为20名实习者最终只能有一个人被录用,但他仍以加倍的努力和付出投入到工作中。在此期间,为了糊口,他不得不利用培训之余把手中的骨密度测定仪卖掉,为此他从认为扫描仪是时间机器的精神病人手里抢回了仪器。由于没钱买灯泡,他甚至卖血;买回灯泡后,他只能用夜里的时间在收容所的昏暗灯光下修理仪器。他用自己的拼命努力最终修好并推销掉了手中最后一台骨密度测定仪,使父子二人度过了他们生活中最困难的一段时期。

二、只有把握机会,展示自己,才能接近成功

俗语说:“自助者天助。”虽然成功人士的成功途径不同,但是他们往往具有相似的特点,那就是善于把握机会,展示自己。Chris是一个非常善于把握机会的人,他为了获得进入证券公司的机会,在他看到人力资源部主管Jay Twistle要乘出租车回家时,他借口正好与Jay Twistle顺路可以同乘一辆出租车。在车上,Chris向Jay Twistle介绍自己的经历,但是当他发现Jay Twistle对他的经历并不感兴趣而是在专心地研究手中的魔方时,他马上利用自己曾经玩过儿子魔方的经验为Jay Twistle 拼好魔方,从而获得了对方的好感,得到了面试的机会。在面试时,由于被关在警察局一夜,Chris只能穿着粉刷房间时的衣服去面试,尽管面试官对他的衣着不满意,但是他巧妙地回避了这个劣势,并利用陈述的机会说出了自己的优点:“呃……我是这样的人,如果你问的问题我不知道答案,我会直接告诉你‘我不知道’,但我向你保证,我知道如何寻找答案,而且我一定会找出答案的。这样可以吗?”为自己赢得了机会。在实习期间,Chris得到了一次向大客户Ribbon先生推销理财产品的机会,但是由于路上塞车,他又与机会失之交臂。周末,Chris利用去道歉的机会接触到了Ribbon先生并一起去看了球赛,其间Chris抓住时机向Ribbon先生推销产品,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他还是接触到了Ribbon先生和他的朋友,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也是后来Chris获得成功的基础。

三、只有关爱、尊重家人,才能铺就成功之路

影片除了讲述主人公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故事之外,用一条辅线紧紧缠绕着个人奋斗的主线在同步前行,那就是Chris对儿子、妻子的关爱和尊重。在影片开始的部分,主人公就以自述的方式介绍了自己以及自己在心中对儿子做出的承诺:“我是Chris Gardner,我第一次见到我父亲时,已经28岁了。我儿时就决定,将来我有了孩子,我的孩子一定得知道他们的父亲是谁。”

Chris对儿子的关爱在影片中无处不在,从影片开始叫儿子起床、送儿子去幼儿园、答应给儿子买生日礼物,到当他妻子要离开时他说Christopher要和我在一起,再到在证券公司实习时,Chris选择用尽量少喝水、不去厕所的方式工作,只为了能够挤出几分钟时间去准时接Christopher放学,可以说影片处处都洋溢着浓浓的父爱。Chris在关爱儿子的同时,也很尊重儿子的想法,在篮球场父子之间的对白堪称经典。当Chris意识到自己告诉Christopher由于遗传的原因,Christopher很可能不会成为优秀的篮球运动者的话打击了他的儿子,他马上就纠正自己的错误说:“别让别人告诉你你成不了才,即使是我也不行”,“ 如果你有梦想的话,就要去捍卫它。那些一事无成的人想告诉你你也成不了大器。如果你有理想的话,就要去努力实现。就这样。”

Chris对妻子也是充满了关爱和尊重。从他妻子怀孕,Chris就一直承诺让妻子和孩子过上幸福生活,但是虽然他很努力,还是没有成功。正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当妻子无法承受巨大的生活压力而选择离开的时候,他没有苛责他的妻子,更没有抱怨,而是告诉儿子:“妈妈走了是因为她自己的原因,和你没关系。”

四、结语

励志题材电影在美国经久不衰,是因为这种类型片能为美国观众带来巨大的精神动力,能够体现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影片《当幸福来敲门》将美国民众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演绎得淋漓尽致,充分体现了美国式的个人主义――主人公以乐观的精神,通过不懈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获得成功,为自己和家人创造幸福,为社会贡献力量。虽然,中美两国的文化和价值体系不同,但这部影片无疑为中国观众提供了可借鉴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 邓家齐,杨燕.从电影 《当幸福来敲门》 看西方文化价值观[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5).

[2]胡志萍.解读《当幸福来敲门》中的美国文化价值观[J].时代文学,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