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家庭教育方法和经验大全11篇

时间:2023-06-29 16:32:2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家庭教育方法和经验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家庭教育方法和经验

篇(1)

幼儿园的家园共育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们的办园历程中,一直致力于家园共育工作的实践和研究,我们深刻认识到新时期幼儿园的家园协作的最终目的就是倾心于孩子今天的快乐成长,着眼于孩子明天的幸福人生。围绕着办园理念,幼儿园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实践,构建出花园幼儿园特有的家园共育模式,成为打造全国学前教育的又一品牌。

一、爱与尊重――家园共育的前提

“尊重与爱”是幼儿园有效开展家园共育的前提,围绕办园理念,我园积极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模式。

1、调研与体验,家庭教育指导的依据

新生一入园,老师就通过家庭访问、发放家庭征询调查表、亲子体验活动等方式,对幼儿基本情况、家庭文化背景、家长职业、家长期望和需求作初步了解,各班根据幼儿园家长工作指导计划,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指导方案。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意见建议,把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满意度,作为调整修正教育方案的依据,为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服务,形成幼儿园自下而上的家庭教育指导机制。

2、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主渠道

我园家长学校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教师为核心的互动。目的是通过教师有针对的指导,帮助家长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并转化为正确的教育行为。如“新生家长会”“幼儿防病专题讲座”“ 幼小衔接讲座”等。另一种是以家长为核心的互动。目的是让家长畅所欲言,分享教育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如:开学初,通过小纸条的形式,向家求意见,家委员会根据家长的意见及困惑,请有经验的家长畅谈育儿的亲身体会,叙说真情实感。如:怎样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我的保健法宝等。

3、家庭教育指导团队,家庭教育指导的桥梁

结合省立项课题,我园为家长提供了一张名片大小的家园沟通一卡通,上面记录了幼儿园家庭指导团队的电话、指导人的专长、幼儿园公共邮箱、幼儿园网站等信息,帮助家长在第一时间联系家庭指导团成员。家庭指导团成员也能直接听取来自家长的信息与需求,听取家长们对幼儿园教育的建议和想法,并将落实情况与家长进行及时反馈。

二、“1+3”模式,- - - -家园共育的保障

“1”有效的管理机制。成立了由园长、主管副园长、各班的家长代表组成的家园合作工作室,工作室下设四个职能组。家园合作工作室研究制定了《花园幼儿园家园工作室工作方案》,具体提出了工作室的目标任务、组织机构、团队工作职责、学期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让家委会参与幼儿园的管理,促进家园合作工作走向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

“3个模式”:

专业指导式。是以专家为核心的互动。幼儿园通过各类热点的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当前教育的难点热点问题、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等,为家长提供具有操作性和实用性的科学育儿知识和经验。

交流学习式。是以家长为核心的互动。我园让家长轮值幼儿园家园共育小报的编辑,栏目有花幼印象、我的调皮宝贝、家长学校心得等,我们选优秀文章编辑到小报上,使家长不仅成为家园共育活动的参与者,而且还是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让家长成为家园合作的伙伴和教师的良师益友。

流动窗口式。根据不同家庭的情况,特开辟了“花园园所流动服务窗口”,幼儿园设立了由家园合作工作室成员轮流当值的科学育儿咨询室。同时工作室开辟了亲子阅读室,图书全由家长赠送,并有专人管理,每半年开展一次赠书活动,此活动的发起者是家长,管理者是家长,受益的是我园的每一个家庭。

三、指导与服务――家园共育的宗旨

1、利用家长资源与社区联动,让家长成为幼儿园教育的合作者

我们广泛挖掘家庭、社区各方面的人才资源、物质资源和文化资源,带领幼儿走出校园,参观家乡新貌,参加社区文艺汇演,让幼儿领会家乡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社会领域的博大精深。家长参与教育环境创设,与孩子共同收集图片、照片、查找资料等,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近阶段的教学活动,使幼儿获得相关经验。

2、挖掘家长的职业专长,让家长成为幼儿园教育的助教

我们充分挖掘家长的职业专长,如邀请口腔医生的家长进课堂,讲解保护牙齿的重要性,请艺术老爷爷进课堂,为孩子演示捏泥人的方法;请交警家长讲进课堂,讲解交通安全知识,请消防员家长指导幼儿学习火灾中如何逃生的本领等活动,让我们的教学内容更饱满,使家园和谐统一,形成教育联盟。

四、科研与创新――家园共育的支点

1、科研引领共育策略

结合省级立项课题《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策略与实践研究》的实施,我们探索出不同类型家长沟通的技巧,初步形成了“家园沟通问题对对碰”、“家园沟通小案例”等资料;其次,为了提升家庭教育指导质量,我们在科学评价教师家庭教育指导水平的基础上,对教师进行分层培训;第三,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创意方案设计活动,集中全园教师力量,满足家长的不同需求,有效提升家长对幼儿园服务的满意度。

2、创新沟通共育平台

幼儿园门户网、教师博客――家园共育新平台

门户网开辟了“班级直通车”“幼儿天地”“教师频道”“家长频道”等八栏目,每个栏目下设多个子栏目。教师博客中的观察笔记、个案分析,让家长随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那些可爱的“小问题”,做到错时补充,达成“双赢” 的目的

幼儿园资源库――家园共育新资源

把幼儿主题活动教材用文字,音像,图片,动画等材素整理归类,搜集入库,共同开发,资源共享。“教学资源”栏目,教师上传自制的教学游戏课件:有计算课件(瓢虫找家、排序等),美术课件(剪连体小树、乌龟开店等),flash游戏(小动物怎样过冬等),内容精彩纷呈,幼儿园信息化小组成员还注意收集家长的意见和需求,增设一些她们关心,喜爱的栏目:如“亲子阅读”“网上有声图书馆”等,家长在体验网站新资源的过程中,激发了他们参与家园共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幼儿电子成长档案――家园共育新视点

电子成长档案记录了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和家中生活的精彩片段,内容以文字、照片及幼儿作品为主,呈现“介绍我自己、我的作品、我的活动、我在长大、老师眼中的我、爸爸妈妈眼中的我”等版块,记录孩子在园的各项活动、精彩瞬间、童言趣语以及老师、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评价等,毕业时我们将每位幼儿的成长历程制作成光盘,作为礼物赠送给孩子们,成为孩子人生中一笔不可复制的宝贵的财富。

篇(2)

1.隔代教育和单亲教育严重

对绍兴市8岁~12岁儿童的调查显示,单亲、隔代教育的儿童占到50%以上。在单亲教育的儿童中,24%的儿童会任性、固执己见,过分依赖别人,独立性较差。隔代教育下的儿童也存在同样的现象,其原因有如下几点:首先,祖辈成员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严重,容易娇惯溺爱儿童,从而削弱儿童自我依靠、自我主张能力。其次,祖孙之间有更大的代沟,祖孙之间难以交流,祖辈在儿童面前缺少权威等原因,使儿童不听从祖辈教育,导致缺乏正确的引导。

2.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态度

在回答“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您最缺乏的是什么”的问题时,22%的家长认为自己在教育儿童的过程中缺乏耐心和鼓励,有些家长直言不讳地承认自己不能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缺少对孩子的肯定。除了因为缺乏专业知识外,家长的教育态度也是导致这些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3.家长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

在回答“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您最缺乏的是什么”的同样的问题时,57%的家长认为自己最缺乏的是专业知识和经验,有家长表示“虽然很想好好教育孩子,但因为没有什么专业知识和经验,总怕教错”。可见,家长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是儿童获得良好家庭教育的重要制约因素。由于家长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容易出现以下两种现象:家长缺乏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家长教育儿童的态度、要求不一致,以致儿童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不管是哪种现象,都不利于儿童独立性的培养。

二、家庭教育中儿童独立性培养的策略

针对以上家庭教育中儿童独立性培养的现状和缺陷,有如下几点可行策略。

1.树立正确的儿童教育观

由以上内容分析可知,绍兴市的一些家长缺乏正确、系统、全面的教育观。家长是儿童最好的老师,家长正确的教育观对于儿童良好性格的塑造起着决定作用。因此,为了儿童独立自主能力的形成,家长要尽力去获得专业知识,形成正确的教育观。

(1)父母亲自教育子女,减少隔代教育。父母不管有多忙,都要多挤出一些时间陪伴儿童,多与儿童交流,多关注儿童的成长,履行为人父母的义务。

(2)家长选择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美国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DianaBaumrind)将家庭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专制型、宽容型教养方式。在不同的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儿童,独立性表现也不同。而对于不同性格的儿童,家长应因材施教选择不同的教养方式,培养儿童独立自主的能力。

(3)家长积极参与专业化培训。据调查,我国家长接受培训总量严重不足,为家长提供专业知识培训的教育机构也并不多。要改善这一现状,需要家长、政府、学校三方面的共同协作。

2.在实践中培养儿童独立性

要培养儿童的独立性,除了家长要拥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外,还要将这些正确的教育观念付诸实践。

(1)创设自由愉悦的儿童生活环境。著名儿童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幼儿独立性的培养。蒙台梭利指出,帮助儿童发展独立性的途径有:一是自由,二是有组织的工作。要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必须给儿童以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儿童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决定自己做什么、什么时候做以及怎么做等。同伴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与同伴的活动中,儿童可以学会自我主张、自我控制,从而提高独立性。家长也可以参与到儿童的游戏中。家长通过与儿童玩耍观察儿童,进而培养儿童的独立性。此外,还要为儿童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权威型家庭教养方式更容易创造出自由愉悦的家庭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儿童有更多自我表达、自我思考、自我抉择的机会,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儿童独立性更强。

(2)尊重儿童独立思考和抉择的能力。尊重儿童包括多方面内容,家长既要为儿童提供独立思考的环境,又要尊重儿童自我抉择的权利。

1)尊重儿童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儿童的好奇心特别强,他们总会提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面对儿童的问题,家长应该启发儿童自己探索答案。儿童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还掌握了独立思考问题的方法。此外,儿童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可以增强儿童的自信心。

篇(3)

对教师和家长作了问卷调查,为了弄清幼儿发展现状和教师、家长的认识和态度。通过我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幼儿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方面存在急待解决的问题。幼儿在园遵守日常生活中行为规范的规则较差,而家园发展差异更大,幼儿园遵守日常生活中的规则水平大大高于在家庭中的发展水平。

(一)、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分析:

家长对社会性教育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随着现代化教育的不断深入。但社会科学迅猛发展,追求高学历与升学,择校等,又使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发生偏差。注重知识传授,重视技能技巧的培养,过度保护,包办代替,入学准备过程中期望过高,急于将孩子从"游戏人"变为"学习人"家长在教育方法,教育认识,教育态度方面显示矛盾。教育认识与教育态度不统一,特别对培养孩子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上不足,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投入精力少,培养不重视,要求不严格,而且部份家长自身忽视社会规则的不良行为,大大影响了幼儿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的发展。

1、多数幼儿家庭属核心家庭,给孩子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为良好性格形成和情感发展提供一定条件。但容易造成交往少,以自我为中心,谦让和协作能力差,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受到影响。家长文化程度比较高,为家庭教育提供了文化基础和文化素质影响的有利条件。三代家庭能给孩子传统的积极情感形成提供条件。但过分娇宠溺爱孩子。旧的成才观、传统教育方式与现代教育方式、现代教育观念的冲突在所难免。

2、家长在工作之余,用于与孩子玩耍或教育孩子学习的比例高于家长自我学习、工作、或娱乐。说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高,重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3、多数家长在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认识上,重视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忽视规则意识及遵守规则能力发展、以及任务意识及完成任务能力发展的问题。

4、家长在教育方法、教育认识、教育态度上显示矛盾。信任、民主、宽容与严厉、专制、放纵迁就交替运用,教育认识与教育态度不统一,教育方式因时、因地、因人、因情绪、因事而发生变化,负影响抵消正影响。从而严重影响家庭教育的作用。

5、由于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因而不能了解游戏活动、操作活动、探索活动是孩子的基本活动,是学习,是生活,是工作,是社会化实践的场所,是获得知识和经验的源泉;是发展自主性、创造性、责任感、义务感的起跑线。对知识学习要求过高过急,忽视依靠孩子通过自主的活动去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获得知识和经验。从而影响教育效果,使家庭教育环境不能发挥良好作用。

6、2至6岁幼儿家长年龄在26岁至36岁之间,用在工作中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多,一方面要照顾自己的子女,又要忙自己的事业。31.82%的家长还要照顾老人,精力分配不当势必影响对孩子的教育。

(二)教师教育的现状及分析:

教育方法贫乏。主要原因在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较深,教师对培养孩子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重要性认识不足。近几年来虽然有一些转变,开始重视对孩子社会性适应的培养,但没有深刻认识到幼儿社会适应性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对幼儿终生学习的重要性,方法上流于说教,脱离幼儿生活,忽视幼儿"生活就是学习"不够重视一日生活各环节的规则教育,不重视与家长在统一目标,统一方向,统一原则的基础上同步教育。教育改革形势推动下,社会化大教育观逐步得到深化。教师对幼儿家庭教育的目的意义有所明确,但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困难:没有较好地系统地学习家庭教育理论,对家庭教育指导知识欠缺,经验少以及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中组织管理不够到位,直接影响幼儿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的培养。

二、思考及策略:

(一)、转变教师、家长教育观、儿童观,正确认识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的能力在社会性适应发展中的重要性,同时加强教师对家园同步教育实质的认识,使家园在统一方向、统一目标、统一原则的基础上形成合力,促进幼儿规则意识及自觉执行规则能力的发展。

(二)、探索家园同步促进幼儿规则意识执行能力的具体目标、教育途径、方法、措施。指导家长了解、掌握儿童年龄特点。重视家庭教育环境的利用;重视游戏在儿童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引导家长重视儿童社会性发展。特别是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的发展。家园一致培养儿童遵守规则能力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引导家长调整时间、情绪、心态,育方法;育认识与教育行为。重视儿童全面发展,不片面追求认知学习。

(三)、形成情感共鸣:

1、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热爱每一位来自不同家庭、具有不同体能和智能的幼儿,以高质量的保育教育工作和优质服务赢得家长的信赖,使家长乐意遵从和接受教师的家教指导,愿意与幼儿园协调一致促进幼儿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能力的发展。

2、信任家长,注意尊重家长的教养方式。用个别交谈、个别约谈、家访等形式了解并理解家长的教养心态,教育行为,注意尊重家长的人格,以平等、友善、建议式的口吻与家长共同商讨,解决问题。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与家长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增强之间的感情和吸引力。

4、教师、家长采用积极、友善、关爱的态度,将情感变为动力,使须强制性遵守的规则和规范内化为幼儿自主、自觉行为和终生受益的习惯。

(四)、运用有效的教育方法:

1、环境创设法:为幼儿创设一个民主、平等、融洽、关爱、接纳、激励的集体生活氛围和家庭生活氛围,愉悦的学习环境。同时家园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物质生活环境。

2、家园合作法:家园在统一方向、统一目标、统一原则下,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创设有利于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的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探索制定幼儿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的发展目标,研究教育内容,参与班级管理。

篇(4)

既然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第一任老师应当给孩子教什么呢?是教孩子学习知识,还是教孩子学习技能?作为父母、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定要带着这些疑问进行学习,真正地了解家庭教育的主要职责是什么,我们该怎样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导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如何能够更好地面对人生之路,让孩子走得更高,更远。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

家庭教育的基本职能,第一要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培养孩子的孝心和爱心;第二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第三开启孩子的潜能,让孩子把属于他自己的天赋发挥出来。家庭教育更是一门心理学的艺术,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家庭教育是需要语言技巧的。俗话说“话有三说,巧说为妙”“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要用智慧教育孩子。家长自己也要多学多思考,在和孩子交流过程中不断地学习沟通技巧,才能在提升自己的同时,更地的与孩子交流。

家庭教育的误区――重智商,轻情商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要有一技之长,他们非常看重孩子的学习和特长,但是对于孩子的情商,也就是孩子对自我情绪的管理,与人沟通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领导力的培养并不十分重视。其表现如下:盲目地强迫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特长班、兴趣班,如武术班、跆拳道班、美术班、舞蹈班、音乐班、古筝班、写作班、书法班、游泳班……强迫孩子背诗、记字。不惜重金请家教或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补课班,家长成了监督孩子学习的监工,家庭成了学校的第二课堂。多数父母让上幼儿园的孩子学习小学一年级的课程,甚至有的还让幼儿园孩子学习小学二年级、三年级的课程,望子成龙般地想把孩子培养成“神童”。孩子快乐的童年不见了,孩子本该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的自由空间不见了,剩下的只有书本和学问以及不断的练习。我们十分担忧这样的孩子能否真的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中国现在出现了太多的高分低能的孩子。

重庆如今已经引入领先国际的10000多平方米的少年儿童综合素质培训基地――“天才梦工场”和“宝贝梦想城”,全面提升少年儿童的情商、智商、财商、艺术修养等综合能力。“天才梦工场”和“宝贝梦想城”为孩子搭建一个小型社会,通过角色模拟和亲身实践,培养孩子独立生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重视孩子们领导素质、思考能力、协作精神的启发,强调培养创造力和自信感。

和传授知识、提高技能相比,体验式教育更加关注人的情商,如态度、品格、素质和内心感受等,是一种特别适合于养成青少年儿童健全人格的教育方式。通过体验积累各种人生经验,从中寻找到真正的兴趣和人生发展方向,并产生为之奋斗的动力。“天才梦工场”和“宝贝梦想城”把生活的本来面目展现给孩子,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中经受洗礼,接受磨砺,积累心得和经验,领悟其中的“游戏规则”,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能力。

篇(5)

学校教育有固定的场所、专业的老师、规范的教学计划、教学标准、教学内容和严格的考核要求,它是属于一种教学教育。而家庭教育,则是基于血缘关系亲情的维系,利用家庭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是依靠日常生活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是父母渗透于子女心田而实施的一种爱的教育和生活的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基本上属于一种养成教育。

由此,可以看到,家庭教育的成败与否,更多的是与家庭的自然、人文条件,以及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知、教养理念、责任、态度和方法等内容有关。因此,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及其水平,从某种角度上讲,就是要提高家长的育子素养和能力,以此才能保证子女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身心健康的有生机活力的人。

2.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力助手和必要补充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助手,是整个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孩子入学之前,一般家长都能自觉地承担子女的教育任务。但是,当孩子入学以后,有的家长就认为,只要有学校教育孩子就可以了,于是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放弃了自己的责任,这是极其不正确的做法。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教育有专门的教育工作者,学校应当担负教育的责任,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学校教育如果得不到家庭教育的良性支持与配合的话,就会徒劳无功。

二 家庭教育要主动配合学校教育

1.家长要主动到学校去拜访教师

作为家庭教育的主导者,家长要学会主动去拜访教师。这是因为教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家庭都经常家访,很难细心了解每一个的孩子特长与爱好,而家长却只有一个孩子,完全有时间去拜访老师。建议家长最好一两个月到学校去一次,了解一下孩子的情况。

2.家长要有意识地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

家长能否与学校配合好,关键是有没有主动配合的意识,有了这个意识,在家说话、办事就会注意与学校同步;没有这个意识就有可能背离学校的教育宗旨,甚至起相反的作用。

3.向学校正确的教育观念靠拢

由于种种原因,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学校是教育机关,有上级制约,学校开展的教育活动一般来说都是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体现了正确的教育原则,因此家长应该向学校的教育观念靠拢,主动改变教育观念,否则就可能在不正确的教育观念支配下做出错事。

4.家长要经常向教师请教,了解并掌握好的教育方法

教师是专门搞教育教研的,有系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家长应该有耐心并虚心地向教师学习好的教育方法,并借用学校的力量教育孩子,从而形成一个合力。

教育孩子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互相配合,尤其是家长与学校的配合。如果家长能主动配合学校,对孩子成才一定大有裨益。

1.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意义

平时孩子学习出现异常现象时,家长自然求助学校。可见,家长有此需求,教师的指导作用责无旁贷。同时,基础教育是系统教育,家庭教育需要家长提高自身素养和育子技能,所以学校指导家庭教育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2.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主要途径

学校指导家庭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有集体指导、个别指导;集中指导、分类指导;当面指导、书面指导;在学校指导、深入家庭指导等,现介绍几种常用的方式:

(1)开办家长学校。开办家长学校,对家长宣讲有关家庭教育的理论和经验,是指导家庭教育的有效途径。家长学校是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最简便的方式,可以集中授课,有计划地逐步提高。现在有些学校已经制度化,对一年级家长每学期进行四次家长学校的系统学习,对于新生的适应、行为习惯培养、家庭和学校有机结合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

(2)建立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很多学校都有家长委员会,而现在诸多家长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努力,已经掌握了家庭教育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也乐于将自己的所学、经验授予大家,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家长的作用,学校可以用建立家庭教育委员会来替代原先的家长委员会,因为事实证明,这样的合力作用更大。

(3)召开家长会。家长会是一种传统的方法,是指导家庭教育的一个基本形式,是学校与家长协调,共同教育学生的主要途径之一。

(4)家庭访问。家访是指导家庭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它的特点是个别指导、针对性更强、指导更具体、更细致。

值得注意的是:家长要多在教师面前肯定孩子;当教师反映孩子有不佳表现时,家长要耐心问明原因,不打不骂孩子。让孩子对教师的家访不惧怕、不反感,同时又能反省自己,这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5)书面指导。书面联系在新生、毕业生和特殊生中运用的比较多。好处是便利、经常化。

篇(6)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20-02

在国家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在许多地区出现了大量父母让孩子“在家上学”的案例,涵盖学前期至高中的各个阶段,形式多样,或父母在家教孩子,或将孩子送到私塾学堂入学。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于2013年的调查报告称,全国范围内有约1.8万的孩子在家里接受教育。

一、“在家上学”的内涵及价值

“在家上学”,又称“家庭教育”、“家庭学校”,是指儿童不在公立或私立学校接受教育,而是由父母或家庭教师担任教学活动实施者,以家庭为单位开展的较为系统的教育活动。家庭教育相比学校教育更具个性化和开放性。学校教育以班级为单位的学难以实现因材施教,有时甚至是以牺牲学生的个性和发展需求为代价。但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无须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计划进行教学,而是根据孩子的学习需求和个性特点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式。学习可以随时随地发生,例如野外、阳台等一切开放性的环境中,这将更有利于学生将知识还原到生活中,体验真实的学习。同时,离开了学校的竞争和强制的环境,“在家上学”的孩子的身心也能得到更健康、全面的发展。

二、“在家上学”存在的问题

在教育理念上,“在家上学”有诸多的优越性,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但目前我国“在家上学”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存在很多争议和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改进。

(一)“合法性”问题

首先,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它强调了家长有送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却并没有赋予父母在家教育孩子的自由(残疾或特殊情况的儿童父母除外)。其次,教育是国家普及文化知识和基本价值观的工具,是国家的经济发展、国民素质和综合国力提升的奠基性工程。[1]因此,国家享有对公民的教育权。但“在家上学”以家庭教育权取代了国家的公权力,故其合法性颇受争议。

(二)“规范性”问题

“在家上学”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处于灰色地带,家庭教学条件和教学内容都没有得到有效审查和监管,因此,需要进一步规范。

在办学条件方面,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施教者资格问题,即施教者能否胜任儿童的教育教学工作。因为除了基本的知识素养之外,施教者还要有教学能力和先进的教育理念。第二,教学环境和资源的问题,即儿童的父母是否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为儿童提供学习材料、教学场地、外出活动或参加各类培训的费用。

家庭教育的教学内容的规范性也需要加强。家庭教育的教学内容取决于父母的意志,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同时也意味着有较大的随意性。尽管“在家上学”的发展初期需要多样化、个性化的自主探索,但是,家庭教育的规范性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基础,因此需要相关部门给予重视。

(三)“社会化”问题

家庭学校之所以经历了比较艰难的发展期,原因之一就是其学生的社会化问题常常被当作反对家庭学校的重要依据。[2]在校上学的儿童能接触和认识不同类型同龄人,为儿童适应日后的社会生活奠定基础。但在家上学的儿童活动范围局限于家庭内部或者少数同龄人中,活动范围较小,不利于儿童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如何实现“在家上学”儿童的社会化是对家长的一大考验。

三、建议和启示

“在家上学”是近年来我国家长自发建立的儿童受教育方式,有很多问题亟需探讨和解决。下面,本文将针对上文提到的问题,尝试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以期能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1.试点“合法化”。“在家上学”处于法律空白状态,虽然《义务教育法》规定父母有送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但这条法律主要是为了保障适龄儿童的受教育权,而“在家上学”的目的让儿童更好的接受教育,从这一点来说,并不违法。人们之所以认为它违法很大原因是人们对新生事物的排斥心理。我们需要以一种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异端”,大胆尝试,小心求证。可以先在部分地区试点“在家上学”合法化,让这种形式在试验中不断完善,建立多元教育模式并立的局面。

2.整合多方资源,构建家庭教育支持系统。“互助团体活动不足”、“学习资源有限”、“缺乏专业指导,难以实施”以及“教材难以选择”是父母在实施家庭教育时的几大困惑。[3]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试图整合学校、社会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资源,为家庭教育构建支持系统。首先,建立有效监督和指导机制。对施教人员、家庭环境的进行资格审查以及定期培训,同时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对教学效果进行监控,并及时给予专业指导。其次,建立多方沟通平台。虽然目前已经有一些在家上学的网站在运行中,如“在家上学联盟”等,但这些平台主要限于家长之间的沟通,大部分是经验的交流。因此,可以建立一个综合化的平台,促进家长、学校等各界人士的多方沟通、资源共享和经验借鉴。通过为家庭提供专业指导和沟通平台,实现家庭学校办学的“规范化”。最后,针对“在家上学”如图书馆、实验室等教育设施方面难以面面俱全的问题,可以鼓励家庭教育产业的发展,为家庭教育开发教材、教具等学习用品。

3.利用社会教育活动弥补社会化缺陷。家长在指导儿童进行正常的学科知识学习之外,还要让儿童参与社会活动,如志愿活动、社区服务等,增加儿童与人交流、沟通的机会。同时,同一地区实施“在家上学”的家庭可以定期联谊和交流,增加儿童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弥补儿童学校生活经历的缺失。

人们文化素质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为“在家上学”创造了条件。家长在家中可以为儿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以及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学习体验,有效打破了传统学校教育的弊端,是基础教育有益的补充形式之一。面对这种新兴的教育模式,我们要以一种开放的态度容许它与学校教育并存,相互竞争、取长补短,促进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一、家园合作机制建立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有了主动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从我园的家长行为上分析,表现为:一是同教师接触的频率增加;二是对幼儿园、班级的教育活动过问增多;三是家庭教育向幼儿园教育靠拢;四是参加各种形式家长学习活动人数增多,等等。由此可见,家长配合学校教育的主动性越来越高。那么家园合作机制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我园在家园合作工作中的成功经验

自我园建立了一系列的家园合作机制到现在,通过领导班子制订周密的计划,明确指导思想,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带头作用和每位教师的努力,我园的家园合作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现介绍一些成功经验分享如下:

(一)开办家长学校。开办家长学校对家长宣传有关家庭教育的理论和经验是家园合作的有效途径。

在2008年10月,我园就开办了家长学校,并举办了多次专题讲座,园长向家长宣传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家长学校的职能。讲座后,通过家长反馈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家长的参与性很高,因为讲座上我们向家长介绍了家长学校的职能,每一项职能都是与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息息相关,所以家长对幼儿园开办的家长学校表示很支持,而且很多家长都表示愿意加入中华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中。

(二)建立家长委员会。为了更好地发挥家长的作用,幼儿园每个班级都成立了班级家长委员会,这是幼儿园与家长联系的纽带,还可以帮助我们获取更多关于家长群体的信息,充实我们的教育力量。

每个班的家委会成员是由一名老师和若干名家长组成的,这些家长都是热心教育事业并且很支持我园开展的各项工作的家长,他们有的是居委会的干部,有的是单位的领导,有的是热心家庭教育的工人,还有的是老师。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班级的幼儿人数又比较多,每个幼儿身上出现的问题,老师不可能做到一一回答,一一解决,所以我们的家委会成员就要发挥他们的作用,通过家委会成员组织家长共同研究幼儿存在的问题,使老师和家长都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幼儿的能力也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三)建立幼儿园家庭教育QQ群,形成教育合力。在2009年9月初,我园很多个班级建立了班级QQ群,成员是各班的老师和家长们,为了方便家长和家长的交流,以及家长和老师的交流,QQ群管理员有的是交给家长负责。在QQ群里,每个家长的QQ号都是用孩子的姓名命名的,例如,孙畅妈妈、张嘉毅爸爸,等等。大家畅所欲言,有的家长会提到如何对孩子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有的家长会提到孩子挑食、厌食的问题,有的家长会提到如何培养孩子兴趣的问题,等等。通过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流,家长和老师探讨出了很多育儿经验和教子心得,既而帮助了很多家长改变态度,树立新的观念,做出正确的行为,从而使他们摆脱教育孩子的困惑。

(四)形式多样的家长会。家长会是一种传统的方法,是家园合作机制的一个基本形式,是学校与家长协调,共同教育幼儿的主要途径之一。

我园的家长会形式比较多样,每次内容也都不相同,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积累经验,可以说一次比一次成功,现我将我园开展的家长会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讲座性家长会。在开展讲座前,我们先给每位家长发了一份"家庭教育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涉及对家庭教育的态度和家庭教育的知识以及今后幼儿园努力的方向。家长答完后,我们再统一回收上来,以便我们统汁家长对家庭教育知识的了解程度。通过问卷我们知道了家长目前最需求的是什么后,再由家庭教育指导师准备讲座内容,来向家长宣传教育科学,以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讲座结束,给家长发放"讲座反馈表",让家长写一写自己的收获和心得,再提出对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在以讲座前发放问卷和讲座后发放反馈表的形式,大大提高了讲座的质量和水平,也使家庭教育指导师对讲座内容有了明确的目的和指导方向。

2、介绍性家长会。每年新生入托时,托班组教师会举办一个"新生见面会"。首先是教师向家长介绍幼儿园情况,包括教师情况、幼儿园的园风、幼儿团课程设置、作息时间、幼儿园设施以及入托前家长需要配合幼儿园做哪些工作等。通过介绍使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有个大致了解,这对指导幼儿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有利于家长主动配合幼儿园教育。

3、专题性家长会。我园每年都举办一次专题讲座家长会,如"幼儿常规培养"、"幼小衔接"、"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专题讲座。这些专题讲座针对性很强,关系着家长和幼儿的切身利益,家长可以有选择地来听。

篇(8)

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的言行表率作用对子女的思想、道德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

社会德育是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的补充和延伸。社会本身是个大学校,人人参与。社会是德育实践的重要场所,是道德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紧密联系,相互协调,形成以学校德育为主体、家庭德育为基础、社会德育为导向的“三维联动”的德育网络,能够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全社会的教育资源优势。

二、小学“三维联动”德育网络建设的实践探索

黄某,男,10岁,三年级学生。单亲家庭,和父亲一起生活。开学一个星期还能正常完成各科作业,但是,每天发回去的练习本总是不翼而飞,上课也常常没有笔,做事情丢三落四。书本破烂,书包里的世界也是“一团糟”。不敢与同学相处,平时说话畏首畏尾的,表现不自信,有辍学的念头。

原因分析:

由于自己家庭与别人的家庭不一样,使他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又常常被父亲教训,被同学嘲笑,心里变得更加焦虑不安,这是一种高度焦虑症状的消极心境。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继续批评责骂他,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此下去,其认识就会片面,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直至不可救药。

处理办法:

1. 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使他摆脱心理困境。

2. 爱护、尊重学生。真正的关心爱护,不仅是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被德”,心理上“扶健”。

3. 我们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三、小学“三维联动”德育网络建设的实验模式

1. 学校――家庭合作

开展家庭教育研讨会。每学期召开“家庭教育研讨会”,以班级为单位,家长们可以提出自己对家庭教育的困惑,可以发表自己对教育孩子方法和经验,共同讨论如何教育孩子。学校对个别家长的教育方法进行专门的指导和长期的帮助,促使家长和学生共同成长,不再让孩子成为家庭教育缺失而至的牺牲品。家庭教育研讨会的第一要务是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

组建家访班主任家访队伍。根据孩子的在校表现,每班的正副班主任一起行动通过家访活动,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切身处地详细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才能做好对家长的德育教育引В对素质较低、条件较困难的家庭给予重点的帮助。教师主动走向学生,走向家庭。

2. 学校――社会合作

组织德育实践活动。以社区为载体开展孩子的德育实践活动,如“社区洗刷刷”“ 劳动亲子”“社区‘动起来’”等体验活动,让学生集体走进社区,与社区的亲朋老少相处,一方面提高孩子的沟通能力和交往能力,学会团结合作;另一方面以社区生活实践为课堂,从生活中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感受生活的美好。

篇(9)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既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又深刻地影响社会的风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根基。时下,多数家长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但也有少数家长教育方法有偏差或自身没有树立一个正面的榜样,其子女则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问题。例如,如果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其子女在学校的表现往往是唯我独尊、撒娇放肆;如果父母对子女经常打骂,其子女在社会上往往会欺凌弱小,甚至结伙打斗;如果父母对子女只养不教,其子女一般会纪律松散,无心向学;如果父母生活不检点或有外遇,其子女往往会被卷入早恋的漩涡;如果家长偷、赌均沾边,其子女往往会走上少年违法的歧途。这几类“问题家庭”的子女,在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往往缺乏辨别能力、分析能力和免疫能力,容易受到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工作者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这样才能主动地做好家庭教育的指导服务,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夯实根基。

2.转变观念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关键

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是子女成人成材的关键,学校教育工作者“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服务”,必须从转变观念入手。

一要教养结合,以教为主。父母不仅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是常任的老师。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一般家庭而言,“养”已经不是很大的问题,“教”的问题则要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有的家长片面认为“当父母的只能养子女,教是学校老师的责任”。其实,教师的教育责任与家长的教育责任并不矛盾。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将教师和家长比作“两个并肩工作的雕塑师”。作为专业教育工作者的教师,有义务向家长提供必要的指导,引导他们对子女的教育从“教养结合,以养为主”,逐步转化为“教养结合,以教为主”。

二要讲究家庭民主,建立平等的家庭关系。中国传统的观念是“父为子纲”,子女是父母的私有品和附属物,这种观念在现代的家庭中仍有一定的市场。如有的家长片面强调自己的权威,认为自己的话语就是圣旨,要孩子绝对服从,有些甚至是用棍棒代替教育。时下不少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源于家长的高压。新时期要求我们建立“民主启导型”的家庭,营造一种民主和谐、亲切和睦、团结互助的气氛,以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

三要德、智、体并重,促进子女的全面发展。社会和个体发展的需要,都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可是事实上,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没有得到所有家长的认同,重智育、轻德育和体育的倾向还相当普遍。在教育实践中,常见到家长只重视孩子智育的极端例子,例如孩子作业得100分就予以奖励,甚至规定孩子考试必须得多少分,多一分奖若干元人民币;有的家长从幼儿开始就规定每日要认若干生字,做书面作业。学校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德育、智育、体育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学校协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主要途径

学校要把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延伸部分,纳入工作计划,列入议事日程。通常学校协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途径和方法有以下几条。

一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家访。家访是沟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现在教师家访一般是电话与学生家长联系,重点对象或重要事情则登门访问家长。家访内容为:了解情况,包括学生家庭情况及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向家长介绍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含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供家长教育子女时参考;指导家庭教育,听取家长意见;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促进家校工作的正常发展,争取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支持。

二是召开家长会。家长会是家校联系的重要形式,其特点是效率较高,便于集思广益,集中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家长会一般每学期开两次,在开学时和期末召开。学期初,校长向家长报告学校工作计划,希望得到家长对计划的理解和支持;期末,校长向家长汇报工作情况,请家教效果好的家长做经验介绍,请优秀学生做汇报等,并提出对学生在寒暑假的要求。由班主任主持的班级家长会,具体介绍班内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日常行为规范的情况,并指出一些倾向性问题,使家庭教育有的放矢。也可适时地召开家长座谈会,其人数不宜过多,一般由学校领导主持,了解家庭教育中的做法和碰到的难题,征集意见和建议等,并以此联系家长积极分子,培养家庭教育工作做得好的典型,为成立家长委员会做准备。

三是建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是学生家长的群众性组织,邀请家庭教育卓有成效并热心支持学校教育工作的家长积极分子,分别担任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可分别建立年级、校级家长委员会,使之成为指导家庭教育的核心。

篇(10)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一切都在表明教育的重要职责和职能。教育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兴衰,关系着一个国家未来的命运。

说起教育,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学校,仿佛学校就是教育的代名词。实际上这种理解是片面的。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从受教育者的所处位置来分,教育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因此,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重视并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是我们每一位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重点工作。

那么,如何搞好家庭教育呢?家长必须认真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理论,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协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任务。但是笔者认为,要使每一位家长做到这一点是十分困难的,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尤其是在我们农村。不是说我们农村的家长素质不高,而是生活方式和经济来源决定了他们只能用较少的业余时间来教育孩子――有的甚至没有业余时间。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系统地搞好家庭教育确实有一定困难。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走访了很多学生家庭,看到也了解了很多家庭教育方式,但真实的家庭教育情况不容乐观。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同时作为一位农村孩子的家长――我的儿子在我的班级上课――我想结合自己的做法来谈一谈有关家庭教育的问题。我的做法就是给孩子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让他自由地成长。谈起这种方法,是有来历的,也经过了很长时间地探索,说起来很有意思的。下面就说一说,希望这点经验对大家有所帮助。我的父亲是一位退休的数学教师,我的爱人是一位中学英语教师,而我是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说到这里,大部分人会认为:孩子生在教师堆里了,还能有个学不好吗!事实正相反,我们遇到了大部分家庭都遇不到的困难。作为教师大家都知道,大的教学理论大家是一致的,而具体到实际情况,各自都有一套自己独到的教学方法――人人尽不相同,这是“尽师皆知”的事情。尤其是像我们――年龄的差距、科目的不同……使我们的教育方法很难融合在一起,大家可以想象:爷爷疼孙子,爷爷的疼爱往往和溺爱很难区分,爷爷刚一下定决心――还有奶奶在那里呢,“我就这么一个宝贝孙子,你真舍得,你算什么爷爷……”我的教育方法,爱人通不过,她的理念我觉得又不合适,等我们两个人勉强达成共识,在老爸那里又通不过了。

篇(11)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3-0033-02

独立性(又叫自主性)是指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合理选择目标的愿望和能力,独立性由自我依靠、自我主张、自我控制三个维度组成。培养儿童的独立性有利于儿童责任感、自信心等品质的形成,更有利于儿童面对未来的挑战和压力。家庭作为儿童成长的第一环境,对儿童性格的塑造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儿童的独立性至关重要。

一、家庭教育中儿童独立性现状

本研究对绍兴市70名3岁~12岁儿童做了调查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51份。通过分析问卷调查结果,从独立性的自我依靠、自我主张、自我控制三个维度来分析绍兴市儿童独立性现状。调查中发现,儿童在三个维度的表现有所差异,具体表现如下(篇幅所限,表略)。问题1“收拾玩具”与问题2“完成作业”反映了绍兴市3岁~12岁儿童在完成自己能独立完成的任务时,有明显的依赖倾向;问题3“组织活动”与问题4“购买玩具”反映了儿童自我主张能力有待提高;问题5“做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与问题6“放弃想买的玩具”反映了儿童自我控制能力情况比较乐观,但儿童心理需求强弱的不同,儿童自我控制的表现也不同。根据绍兴市儿童在独立性的三个维度的不同表现,可分析出儿童的独立性较差。因此,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应进一步重视对儿童独立性的培养。

二、家庭教育中儿童独立性培养的缺陷

家庭教育对儿童的独立性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绍兴市62位家长做了有关“家庭教育中培养儿童独立性情况”的调查,通过分析该问卷以及3岁~12岁儿童独立性调查问卷的结果发现,绍兴市家长在培养儿童独立性方面有如下一些缺陷。

1. 隔代教育和单亲教育严重

对绍兴市8岁~12岁儿童的调查显示,单亲、隔代教育的儿童占到50%以上。在单亲教育的儿童中,24%的儿童会任性、固执己见,过分依赖别人,独立性较差。隔代教育下的儿童也存在同样的现象,其原因有如下几点:首先,祖辈成员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严重,容易娇惯溺爱儿童,从而削弱儿童自我依靠、自我主张能力。其次,祖孙之间有更大的代沟,祖孙之间难以交流,祖辈在儿童面前缺少权威等原因,使儿童不听从祖辈教育,导致缺乏正确的引导。

2. 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态度

在回答“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您最缺乏的是什么”的问题时,22%的家长认为自己在教育儿童的过程中缺乏耐心和鼓励,有些家长直言不讳地承认自己不能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缺少对孩子的肯定。除了因为缺乏专业知识外,家长的教育态度也是导致这些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3. 家长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

在回答“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您最缺乏的是什么”的同样的问题时,57%的家长认为自己最缺乏的是专业知识和经验,有家长表示“虽然很想好好教育孩子,但因为没有什么专业知识和经验,总怕教错”。可见,家长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是儿童获得良好家庭教育的重要制约因素。由于家长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容易出现以下两种现象:家长缺乏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家长教育儿童的态度、要求不一致,以致儿童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不管是哪种现象,都不利于儿童独立性的培养。

三、家庭教育中儿童独立性培养的策略

针对以上家庭教育中儿童独立性培养的现状和缺陷,有如下几点可行策略。

1. 树立正确的儿童教育观

由以上内容分析可知,绍兴市的一些家长缺乏正确、系统、全面的教育观。家长是儿童最好的老师,家长正确的教育观对于儿童良好性格的塑造起着决定作用。因此,为了儿童独立自主能力的形成,家长要尽力去获得专业知识,形成正确的教育观。(1)父母亲自教育子女,减少隔代教育。父母不管有多忙,都要多挤出一些时间陪伴儿童,多与儿童交流,多关注儿童的成长,履行为人父母的义务。(2)家长选择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美国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Diana Baumrind)将家庭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专制型、宽容型教养方式。在不同的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儿童,独立性表现也不同。而对于不同性格的儿童,家长应因材施教选择不同的教养方式,培养儿童独立自主的能力。(3)家长积极参与专业化培训。据调查,我国家长接受培训总量严重不足,为家长提供专业知识培训的教育机构也并不多。要改善这一现状,需要家长、政府、学校三方面的共同协作。

2. 在实践中培养儿童独立性

要培养儿童的独立性,除了家长要拥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外,还要将这些正确的教育观念付诸实践。

(1)创设自由愉悦的儿童生活环境。著名儿童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幼儿独立性的培养。蒙台梭利指出,帮助儿童发展独立性的途径有:一是自由,二是有组织的工作。要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必须给儿童以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儿童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决定自己做什么、什么时候做以及怎么做等。同伴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与同伴的活动中,儿童可以学会自我主张、自我控制,从而提高独立性。家长也可以参与到儿童的游戏中。家长通过与儿童玩耍观察儿童,进而培养儿童的独立性。此外,还要为儿童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权威型家庭教养方式更容易创造出自由愉悦的家庭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儿童有更多自我表达、自我思考、自我抉择的机会,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儿童独立性更强。

(2)尊重儿童独立思考和抉择的能力。尊重儿童包括多方面内容,家长既要为儿童提供独立思考的环境,又要尊重儿童自我抉择的权利。1)尊重儿童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儿童的好奇心特别强,他们总会提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面对儿童的问题,家长应该启发儿童自己探索答案。儿童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还掌握了独立思考问题的方法。此外,儿童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可以增强儿童的自信心。2)尊重儿童的自我抉择的权利。在调查中,有42%的家长会决定儿童穿的衣服,说明很多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尊重儿童自我抉择的权利,这容易削弱儿童自我依靠、自我主张能力。因此,家长应该从小为儿童提供自我抉择的机会。家长要尊重儿童对个人事务的决定权,甚至可以给儿童参与家庭事务的平等权利。3)放手让儿童做力所能及的事。蒙台梭利认为:“儿童不做,就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请帮助孩子,让他们自己去做。”蒙台梭利着重强调了儿童动手实践的重要性。家长应以任务的形式让儿童做家务,让儿童用自己的方式去完成任务,这样不仅让儿童熟练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获得自我依靠能力,同时还为儿童创造了自我选择、自我控制的机会。因此,家长要把握好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来培养儿童的独立性。

以上提出的策略是相互联系的,家长可以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在实施这些策略的过程中,缺少不了家长与儿童的互动合作。倘若家长不主动进入儿童的世界,一切都是无稽之谈。家长在参与儿童活动的过程中,能更好地了解儿童,能针对儿童的问题采取正确的策略。本论文虽以绍兴市为例,但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希望能为家长朋友提供一些帮助。激烈的社会竞争更需要独立自主的人才,而儿童期是培养独立性的关键期。家长要把握好儿童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培养儿童的独立性,为儿童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邹晓燕.3岁~5岁儿童自主性发展特点研究[J].幼儿教育,2006(12).

[2]陈陈.家庭教养方式研究进程透视[J].南京师大学报,2002(06).

[3]盖笑松,王海英.我国亲职教育的发展状况与推进策略[J].东北师大学报,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