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投资收益与风险分析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金融业发展迅速,中国经济已经逐渐发展到金融经济阶段,我国各种金融投资业务层出不穷,金融投资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而由于金融业务存在不确定性,因而金融投资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金融投资决策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金融投资的风险和收益一直是投资方不断进行研究的问题。进行有效投资,获取金融投资收益,规避风险,一定要从金融投资的概念出发,明确金融投资风险和收益的辩证关系。
金融投资是指在金融市场中,个人或机构通过购买金融理财商品,以便将来获取收益,一般来讲金融投资的收益和风险是成正比例的,收益越高,风险越高。金融投资指通过金融市场对社会经济利益在社会成员中进行再分配,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即通过金融投资活动将物质资本分配到高效率的地方。它与通过买卖实物资产获得收益的实物投资行为有较大的不同,金融投资形成虚拟经济,又称金融经济。随着我国金融经济的蓬勃发展,金融理财市场中金融工具的日益丰富和完善,金融投资有了多种选择,其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其一,银行储蓄,主要特点为安全可靠。其二,债券,安全可靠,收益率较高,变现能力较好。其三,股票,风险高,收益高,投资效益大。其四,基金,流动性强,有利于分散风险。其五,保险,既能达到储蓄的作用,又能应付生活中的意外灾害,避免不可控因素带来的损失。
一、金融投资收益与风险的辩证关系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前提下,金融投资一般具有双重性,即投资的收益性和风险性。投资者进行投资的最优化目标是同时取得最大投资收益和最小投资风险,但是因为风险和收益的客观存在性,损益程度会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变化,投资的收益和投资的收益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1、金融投资的收益。在金融市场中,一般用收益率来衡量金融资产的收益水平。收益率是指可用数学期望进行衡量的,度量投资业务受欢迎程度即投资收益的随机变量。不同的金融工具的收益率不同,一般按照时间可以分为年收益率和月收益率等,收益率最大化,是投资者始终追求的目标。
2、金融投资的风险。风险是指金融投资者在金融投资活动中可能遭受损失(风险的负面作用)或获利(风险的正面作用),而这种可能的损失或获利是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金融投资的结果。根据引起的因素不同,可以将风险分为利率风险和证券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是由于利率的变动致使投资品的市场价值下降的风险;证券市场风险是由证券市场价格上下波动引起的一种风险。投资者一般追求的是金融投资工具所带来的风险可以最小。
二、金融投资收益与风险的理论分析
上文提出,在现代的金融投资分析中,收益率是度量资产的收益水平的有效工具,投资风险从本质上来讲是实际收益率的波动。作为市场经济的随机变量,投资收益率可用其数学期望衡量投资赢利。不同金融工具的投资收益率计算如下:
银行存款储蓄收益率=(储蓄到期的本利和-储蓄本金)(偿还期限?鄢本金)
债券工具收益率=[票面年利率+(面额-发行价格)/偿还期限]/债券发行价格
股票收益率=股票年收益/股票购买价格
投资者一般在进行金融投资工具的选择时常常会希望投资工具带来的收益较大,而风险是越小越好,但是,两者是不可能分开的,未来收益波动的存在,同时意味着投资存在着相应的风险。投资者可以把握的是自我的风险承受能力,即为了获取一定收益而承担的风险的大小。
金融工具资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预期收益水平,风险量和投资者承担了投资风险后要求获得的相应的补偿水平,为了获取最大利益,资深的投资者经常将资金同时分散投入到不同收益和不同风险水平的金融资产上,即所谓的资产多样化,其本质是“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没有任何一个金融投资工具可以保证投资者的收益最大的同时承担的风险最小。现代金融投资理论认为,如果将多种收益变化方向不同的金融资产进行混合构成资产搭配,则该搭配中有一部分的资产风险可以相互抵消,使得资产搭配的整体风险小于单独持有该搭配中任何一种单项资产的风险量。因此,投资者在进行选择的时候,应该首先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出资产的搭配投资方案,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规避风险以获取最大可能的收益和承担最小可能的风险。
三、有效规避投资风险,提高收益率的措施
第一,关注大环境,合理选择金融投资工具,金融投资的预期收益经常与其所处的大环境有关,所谓大环境是指金融投资工具所处国家或地区的宏观调控政策,经济环境等影响投资收益的因素,如在外汇金融工具的投资中,主要是指银行的实际利率、外汇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经济发展状况及外汇国家的金融机构的监管政策等;在银行储蓄的投资中,要关注国家的CPI指数等。同时,投资者在进行相应的金融投资工具的选择时一定要注意对各种投资工具的优缺点和投资分析方法,投资技巧进行深入了解,明确各种金融投资工具的预期收益率和风险,根据自己可以承受的风险程度和自身的资金状况,在进行投资时实行投资工具的多样化,避免因为资金的集中投资所产生的风险,有效分散金融投资的风险。
第二,有效结合成功投资者经验,通过一定的技术分析方法和数学建模的方式对投资工具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如在股票的投资中,可以借鉴巴菲特的“零投资理论”,在投资的过程中通过对企业的长期经济特征,企业的现金流通能力,企业管理层的品质和企业的购入价进行详细的分析,选择最熟悉的股票,并进行中长线投资。同时,可以采用查理斯・道创立的道氏理论对股票进行技术分析。该理论认为股票市场的运动可分解为主要趋势、次要变动和日常变动。采用一定的技术分析可以获取股票市场价格的短期变动和长期走势。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金融市场将进一步走向成熟,金融投资工具也会逐渐的丰富完善,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在实际的金融投资中,投资者一定要注意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程度的不同和资金状况来选择合理的金融投资方案。同时,国家一定要加强对金融投资领域的监管,完善金融投资领域的监管制度和相应的法律法规,保证金融投资市场可以持续健康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程光:债务融资与公司治理――来自民营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A].资本市场会计研究――第八届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
[2] 林海、郑振龙:动态风险厌恶、随机贴现因子与资产定价[J].当代财经,2003(9).
[3] 肖俊喜、王庆石:交易成本、基于消费的资产定价与股权溢价之谜:来自中国股市的经验分析[J].管理世界,2004(12).
2风险的度量指标
风险的度量包括风险程度和风险概率2个方面。风险程度是描述风险造成损失的大小,又称其为投资损失强度。风险概率是描述投资风险发生可能性高低,一般是用随机事件的概率分布评价指标(标准偏差)来描述的。风险损失强度是从风险可能给投资者带来的最大损失的角度来衡量的风险程度。在最大风险的情况下,投资者可能损失全部投资,也可能损失部分投资。投资风险损失强度是指在某一投资市场上,由于风险的存在使投资者可能遭受的最大损失在直接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例,按下式计算投资风险损失强度=投资支出-投资收入投资支出×100%(1)上式中的投资支出是指项目投资总额,投资收入是指扣除风险可能遭受的最大损失后的净收益。当项目投资额和收入额发生变化时,投资风险损失强度也随之发生变化。最极端的情况有下列3种。(1)投资收入=0,投资风险损失强度=100%,即由于风险而使项目损失了全部收入,风险损失强度达100%。(2)投资收入<0(亏损),投资风险损失强度>100%,说明当投资风险大到一定程度,使项目投资出现亏损时,投资风险损失强度将大于100%。(3)投资收人>0,投资风险损失强度<100%,当投资收入大到超过项目投资支出时,投资风险损失强度将呈负的状态(小于0)。风险强度只能用来描述投资风险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大小,而投资风险的发生一种随机事件,人们无法确切地知道风险将在何时何地发生,只能依据统计结果的分布状态来衡量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当描述风险参数的统计量呈正态分布时,使用标准偏差(σ)及其变异系数(v)来衡量其分布的离散程度,从而描述其发生风险可能性的大小,其计算公式如下:(2)式中,σ为投资收益率标准差;Pi为状态i发生的概率;Ri为状态的投资收益率;n为状态数;E(R)为投资收益率期望值;v为投资收益率变异系数。期望值是投资者对未来投资收益的预期结果,是在综合考虑了投资方案在未来面临的各种可能状态发生概率及其投资收益率的统计量。期望值描述的是统计数列的集中(平均值)状态。标准偏差则反映了统计数列偏离期望值的状态,即所谓的离散趋势。当然,σ值越大说明未来的投资收益值偏离期望值的可能性越大,风险也就越大。σ值越小,说明未来投资收益值偏离期望值的可能性越小,风险亦越小。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大”、“小”仅仅是一个相对概念,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指标可以参照。因为不同的项目,投资规模不同的投资者,承受力不同,其评价“大”和“小”的标准自然不同,因而,投资风险分析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用于不同方案间的比较分析。即使在对单一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评价时,其投资风险分析也要引用相类似项目进行比较判别。对大多数工程来说,无法收集到足够多的数据来进行上述概率统计计算。因而,实际工作中人们用下式的标准差(δ)作为标准偏差(σ)的近似计算式(3)式中,δ为标准差;Ri为第i种状态下的投资收益率;n为投资方案未来面临的状态数;R=ΣRi/n为投资收益率平均值。如果确切地知道项目投资收益率值的分布呈正态分布,又计算出了项目投资收益率平均值(R)和标准差(δ),便可依据正态分布的概率特性,判断该项目未来投资收益值的风险状态。正态分布条件下,收益率落在R±δ范围内的可能性达84.1%;收益率落在R±2δ范围内的可能性达97.7%;收益率落在R±3δ范围内的可能性达99.9%。由此,便可对项目投资风险进行定量的描述。
3投资风险的主要特点
由于证券投资具有投资灵活,收益高的特点,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资金投资于证券市场,但高收益总是伴随着高风险,如何在保持预期收益率的情况下规避投资风险是投资者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之一。
一、证券投资面临的风险
现资理论认为,证券投资的风险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与整个证券市场有关的系统风险,二是仅与各种证券有非系统风险也称为企业特有风险。系统风险指那些影响所有资产的因素引起的风险,比如利率、通货膨胀、经济衰退、战争、国家等,它是整个经济系统或整个市场所面临的风险。
系统风险也称为市场风险,是投资者在分散资产组合非系统风险后仍需承担的风险,系统风险也称为市场风险或不可分散风险。非系统风险是指发生于个别企业的特有事件造成的风险,它是特定企业或特定行业所特有
的,与政治、经济和其他影响所有资产的市场因素无关。
二、证券投资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收益是指资产的价值在一定时期的增值,既可以用绝对数表示,也可以用相对数表示。风险是指资产收益率的不确定性,其大小可用资产收益率的离散程度来衡量。收益强调的是增值,风险强调的是收益率的不确定性,在投资者投资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考虑投资的收益;另一方面要考虑投资的风险。
(一)单项资产的收益与风险
1.预期收益的衡量。预期收益是各种可能情况下的收益率加权平均数,权数为各种随机事件(收益)可能出现的概率。它反映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化。设某个随机变量有n 个取值,其值分别为X1,X2,…,Xn,其相应的概率分别为P1,P2,…,Pn,则该随机变量期望收益率(E)为:
2.风险的衡量。风险的衡量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计量某一项目的风险程度,一般用标准差(?滓)和标准差率(V)来反映随机变量的风险。
(1)收益率的标准差(?滓)。标准差也是反映资产收益率的各种可能值与其期望值之间的偏离程度的指标,它等于方差的开方。其计算公式为:
标准差?滓反映出与概率分布相对应期望值的离散程度。标准差较大,风险程度较高;标准差较小,风险程度较低。
(2)收益率的标准差率(V)。标准差率是资产收益率的标准差与期望值之比,也可称为变异系数。其计算公式为:
方差与标准差均是绝对数,标准离差是相对数。
3.风险和收益的一般关系。风险和收益的基本关系是:风险和收益是同方向变动的,风险越大,要求的预期收益率越高,投资收益和风险要相对应,这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1)期望投资收益率与风险价值系数和风险收益率。风险和期望收益率的关系可用以下公式来表示:
期望投资收益率=无风险投资收益率+风险投资收益率
无风险投资收益率是指确定可知的无风险资产的收益率,也是最低的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是由纯利率(资金时间价值)和通货膨胀补贴两部分构成的,相当于购买国库券的利率。另一部分是风险投资收益率,风险投资收益率是指投资者因投入资金承担的风险而要求的超过无风险利率的额外收益,与所承担风险大小成正比。从理论上讲,风险收益率大小和风险程度可以用风险价值系数(b)与标准差率(V)的乘积表示,期望收益和风险之间的关系为:
期望投资收益率(必要收益率)= 无风险投资收益率+b×V
(2)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描述风险与收益之间关系的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表达式为:
R=Rf+?茁(Rm-Rf)
式中:R―某资产的必要收益率;?茁―资产的系统风险系数;Rf―无风险收益率;Rm―市场组合收益率,通常以股票价格指数收益率的平均值或所有股票的平均收益率来表示。公式中(Rm- Rf)描述的是市场平均的风险补偿,表明个别股票的风险补偿是市场平均风险补偿的?茁倍,?茁值借助市场年均风险收益度量出个别股票的风险。
(二)资产组合的收益与风险
1.证券组合的预期收益率。证券组合的收益率是每个证券在该证券组合中所占比例为权重的平均值。用公式表示如下:
式中:Rp―证券组合的预期收益率;Ri―第i种证券的预期收益率;Wi―第i 种证券在该证券组合中所占比例;n―该证券组合所包括证券的个数。
2.两项资产组合风险的衡量。投资组合收益的风险仍用标准差表示,与单项资产不同的是,资产组合的方差与标准差,并不是单项资产方差与标准差的算术平均值或简单的加权平均值,投资组合的风险不仅取决于组合内各项单个资产的风险,还取决于各资产之间的相关关系。如果是两项资产的投资组合,则其组合的方差为:
式中相关系数?籽反映两项资产收益率的相关程度,相关系数?籽的变化范围是-1到1,当证券组合所含证券的收益是完全正相关的,即?籽(1,2)=+1时,两项资产的收益率具有完全正相关的关系。此时,?滓p达到最大值,组合风险等于各项资产的加权平均值,这时证券组合并未达到组合分散风险效应的目的;当证券组合所含证券的收益是完全负相关的,即?籽(1,2)=-1,?滓p达到最小值,两项资产的风险可以充分抵销,甚至完全消除,这时证券组合通过其合理的结构可以最大程度地消除风险。
3.投资组合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资产组合的收益计算是利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进行的,基本公式与单项资产收益计算的形式是一样的。公式为:必要收益率= 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收益率,即:
R=Rf+?茁p(Rm- Rf)
注意此时的?茁系数是组合的?茁系数,资产组合的?茁系数等于各个证券的?茁值的加权平均数,用?茁p表示,其公式表示如下:
式中:?茁p―证券组合的?茁值;Wi―股票i 在组合中的权重; ?茁i―第i 股票的?茁值。
三、企业证券投资风险的规避方法
(一)考察发行证券企业的信用评级并进行财务分析
投资者要进行证券投资,首先要了解清楚发行证券的企业的具体情况,切不可盲目跟庄投资。证券信用评级就是对证券发行者的信誉及所发行的特定证券的质量进行评估的综合表述。投资者可以参考专门的证券信用评级机构对市场上证券的评定情况,选择等级较高的证券进行投资,这种信用评级也不是绝对的。换言之,就是评级排在前面的证券不一定绝对就比排在后面的证券值得购买和投资。还要注意分析发行企业的财务状况等综合情况,尽量避免投资于风险大的证券。
(二)进行证券组合投资
证券的系统风险是无法通过证券投资组合分散的,但非系统风险却可以通过组合进行分散,马科维茨早在他1952 年的《证券组合选择》一文中就建立了证券组合理论。他认为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对存在风险的证券采用一定方式的组合,可以使包括若干种证券的组合的风险低于单独投资其中任何一种证券的风险。投资者可以同时投资相关系数为负的多个证券以抵消部分非系统风险所带来的损失,期望获得一个较高的收益。
(三)密切关注国家政策
在系统风险中,国家政策和法律的因素占有很大的部分。证券投资者应该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和法律的变化,并以此为依据适时调整自身的证券投资方向和策略,有针对性地降低系统风险。
(四)尽量减少市场投机行为,真正降低投资风险
过渡的投机行为给现在的证券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作为市场中的一分子,证券投资者应该尽可能减少市场投机行为,加强自身的知识学习,尽力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和正确的投资时机,改变盲目跟庄的投资方式,这样才能有效地规避风险,获取最大的投资收益。
参考文献
[1]张伟.证券投资风险分析.《投资纵论(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3)
[2]姜修峰.基于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风险分析.《现代商业》.2008
[3]傅仙发.组合证券的投资风险分析.《经济研究》.2008(8)
投资风险分析中,现有的市场收益的风险分析和评价,通常是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以及适当的市场预测来估算市场将来的供需缺口,并结合专家对市场情况的预测,最终确定产品销量及价格的概率分布,最后再运用解析法和模拟法来评估投资收益风险。
但随着技术进步的加速和产品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投资金额大且回收期较长的项目因此将面临更大的投资收益风险,如何更好地评价投资的市场风险并指引投资的正确方向是我们现在面临的课题。本文在分析投资风险不同表现形式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了投资持续发展的概念,并进行了投资持续发展内涵的逻辑研究,分析了投资持续发展与投资风险之间的关系,为建立投资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奠定基础。
投资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其影响因素
(一)投资风险的表现形式
风险是对既定目标实现的累积不利影响之和,是偏离既定目标的程度。本文所指的投资风险,是指在实现投资预期目标过程中,所有不确定事件对投资目标的累积不利影响。通常包括:项目收益风险:产出品的数量(服务量)与预测(财务与经济)价格;建设风险:建筑安装工程量、设备选型与数量、土地征用和拆迁安置费、人工、材料价格、机械使用费及取费标准等;融资风险:资金来源、供应量与供应时间等;建设工期风险:工期延长;运营成本费用风险:投入的各种原料、材料、燃料、动力的需求量与预测价格、劳动力工资、各种管理取费标准等;政策风险:税率、利率、汇率及通货膨胀率等。
上述六种投资风险表现形式将最终体现在投资项目的寿命期内投入产出的最佳匹配,即投资财务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等。换言之,投资风险的最终表现形式为可测算及可预测的净收益的绝对值及长期稳定和增长。
(二)投资风险的影响因素
本文所指的投资,是指通过生产并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获得投资回报的固定资产投资,因此通常包含决策、建设、生产和营销等四个特定产品生产阶段,它们通过时间的串连,各自发挥作用,一致为实现投资总目标而贡献各自的力量。
其中决策是最关键的阶段,直接影响到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可以说,决策在投资目标实现过程中绝对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在项目投资决策时,最终选择的产品及技术是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是否富有长久竞争力,直接影响项目的成败及预期目标和指标的实现。
因此,投资项目风险有时间上的组合阶段风险,在空间上又有每个阶段的风险。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决策阶段的投资决策要素(投资涉及产品及规模、技术方案选择、项目选址、公用设施设计方案以及投资估算和进度等),建设阶段、生产及营销阶段中外界输入(含外包)、人、技术、资金和外部环境等影响因素,其中投资决策结果诸要素对投资目标的实现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这也是本文重点研究的内容。
投资持续发展与投资风险
投资持续发展是指投资的决策结果有利于企业和行业发展从而达到投资收益长期稳定及增长的能力。因此,投资风险中能够影响投资收益长期稳定及增长的因素,是评价投资持续发展能力的重点关注方面。
促进投资收益长期稳定及增长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产品(服务)需求的稳定性和增长性。如果投资涉及的产品需求不具有稳定性,那么它的风险将大大增加,投资回报的收益时间将会比预期投资周期大大缩短。对于那些追求短平快的投资,通常固定资产投资不大,投资寿命期很短,谈不上投资收益长期稳定及增长,因此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因此,在诸多投资风险的影响因素中,投资决策时涉及的产品选择将决定企业相应产品的需求稳定及长期增长。
投资涉及的产品(服务)在同类产品(服务)的市场竞争中若能长期处于领先位置,则投资收益的稳定性和增长性才有保障。根据企业能力理论,企业拥有的核心能力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所谓企业核心能力是指企业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知识和技能的组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的能力。企业核心能力主要由如下一些能力要素构成:核心知识技术能力;企业组织协调能力;生产运作能力;营销能力;战略管理能力;创新能力。
确保投资收益长期稳定及增长的其他关键要素。从人类存在和发展的角度看,随着科技和生产的不断发展,资源利用问题和环境治理问题已经逐步成为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各国政府也在不断加强研究,制订各种政策和采取各种措施来避免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以及资源的过度消耗。因此,从众多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可以看出,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目前已经而且将来一定会在追求长期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投资及经营决策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即可持续发展承认并要求体现出环境资源的价值。这种价值不仅体现在环境对经济支持系统的支撑和服务价值上,也体现在环境对生命支持系统的存在价值上。应当把生产中环境资源的投入和服务计入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之中,并逐步修改和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因此,环境友好及资源节约是促进投资收益长期稳定及增长的重要因素。
综上,影响投资收益长期稳定及增长的直接原因通常包括产品(服务)需求的稳定性、竞争优势地位的保持、环境友好以及资源节约等。投资持续发展评价的内涵是:盈利稳定、增长潜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投资持续发展评价框架及案例分析
(一)投资持续发展评价框架
投资持续发展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影响投资持续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各因素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其相互间又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必须结合现代数学统计方法和数学模型,才能较为真实地描述和反映出投资持续发展状况。本文提出投资持续发展评价框架,主要包括评价标准、评价专题等四部分。
投资收益的长期稳定及增长是投资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投资持续发展评价的标准。评价专题包括产品(服务)的需求、核心能力和环境资源问题。如果投资涉及的产品需求不具有稳定性,那么它的风险将大大增加,投资回报的收益时间将会比预期投资周期大大缩短。因为企业拥有的核心能力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积累、保持和运用核心能力是企业长期的根本性战略。可持续发展承认并要求体现出环境资源的价值。
(二)投资持续发展影响项目目标案例分析及评价
某厂轿车减震器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是经批准建设的民品技术改造项目。该项目于2002年5月开始实施,建设地点为某厂机加区汽车零部件分厂,到2002年12月完成全部建设内容并已投入试生产。该项目于2003年3月通过了有关部门组成验收组的验收。
项目目标评价:
生产能力形成情况:该项目建成形成实际生产能力与批复内容比较能达纲100%生产。
产品销售情况:产品实际销售情况与批复内容比较,低于批复内容20%以上(现已停产)。
投资利润率:实际投资利润率与同行业平均水平比较,小于同行业平均水平20%以上。
投资回收期:实际投资回收期与预测值比较,大于预测值20%以上。
财务内部收益率:实际财务内部收益率与预测值比较,小于预测值20%以上。
工艺技术特点和装备水平:实际工艺、技术特点和装备水平能满足生产要求,处于国内一般水平。
综上所述,本项目按照建设内容,基本在规定的时间内、批复的概算内,顺利地完成了符合质量的建设内容,具备了年产10万支减震器的生产能力。由于近几年汽车配件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单支减震器市场价格一降再降,产品成本降低空间也很小,产品已无利润可言,该产品市场占有率也随之逐年下降。为避免盲目竞争,产生不良后果,经研究决定,目前暂时停止汽车减震器产品的生产,现有减震器分装线、总装线及贮油筒缩径机、二氧化碳自动焊机、超声波清洗机等完好设备已封存。
投资持续发展评价:
从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看,本项目投资目标不符合企业战略发展方向,也非企业拟培育的核心能力。
投资决策时考虑的只是市场上需求量的增加以及当时汽车减震器产品的高额利润,没有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以及本产品市场竞争的特点(技术含量低,靠规模拼价格,成本优势立足),尤其是该厂的核心产品与此关联不大。
本项目投资持续发展指数较低,基于持续发展的投资项目的分析,本项目风险较大,需要认真深入地评估和论证。
与其他企业比较,本项目投资并未充分考虑对本企业而言的产品盈利增长潜力和稳定性,投资持续发展评价较差,也因此造成了本投资在决策之初就面临着较大的投资持续发展的风险,虽然本项目的建设令人满意,但决策的风险之大带来了最终市场的风险,也使本项目的投资回收遥遥无期。
结论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要想达到投资收益长期稳定并增长,在目前投资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应该加强投资对行业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分析和评价,从而更好评价投资持续盈利风险。
本文提出了投资持续发展内涵及其评价的框架,将来可以进一步建立指标体系,采用这个评价体系,结合现代数学方法和数学模型,比如熵值法等,就可以对行业投资持续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二、财务评价的关键指标
(一)盈利能力分析指标
1.动态分析。(1)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指能使项目计算期内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计算税前和税后不同口径的财务内部收益率结果。当该值大于或等于所设定的基准收益率时,项目方案在财务上可考虑接受。反之则予放弃或调整其它项目分目标。该指标是项目评价的核心指标,也是判别经济风险的主要标准。(2)财务净现值(FNPV),指按设定的折现率即基准收益率计算的项目计算期内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计算税前和税后不同口径的财务净现值。一般情况下,按照设定的折现率计算的财务净现值大于或等于零时,项目方案在财务上可考虑接受。反之则予放弃或调整其它项目分目标。该指标是也项目评价的核心指标,是计算财务内部收益率的基础数据,也是判别经济风险的主要标准。(3)投资回收期(Pt),指以项目的净收益回收项目投资所需要的时间,一般以年为单位。项目投资回收期从项目建设开始年算起,若从项目投产开始年计算,应予以特别证明。项目投资回收期可借助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计算。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中累计净现金流量由负值变为零的时点,即为项目的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短,表明项目投资回收快,抗风险能力强。
2.静态分析。(1)总投资收益率(ROL),指项目达纲后正常年份的年息税前利润或运营期内年平均息税前利润(EBIT)与项目总投资(TI)的比率,表明总投资的盈利水平。该值高于同行业的收益率参考值,表明用总投资收益率表示的盈利能力满足要求。(2)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ROE),指项目达纲后正常年份的年净利润或运营期内年平均净利润(NP)与项目资本金(EC)的比率,表明项目资本金的盈利水平。该值高于同行业的净利润率参考值,表明用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表示的盈利能力满足要求。
(二)偿债能力分析指标
1.利息备付率(ICR)。指在借款偿还期内的息税前利润(EBIT)与应付利息(PI)的比值,它从付息资金来源的充裕性角度反映项目偿付债务利息的保障程度。
2.偿债备付率(DSCR)。指在借款偿还期内,用于计算还本付息的资金与应还本付息金额的比值。它表示可用于计算还本付息的资金偿还借款本息的保障程度。
3.资产负债率(LOAR)。指各期末负债总额同资产总额的比率。对该指标的分析,应结合国家宏观经济状况、行业发展趋势、企业所处竞争环境具体条件判定。
(三)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应在财务分析辅助表和利润与利润分配表的基础上编制财务计算现金流量表,通过考察项目计算期内的投资、融资和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各项现金流入和流出,计算净现金流量和累计盈余资金,分析项目是否有足够的净现金流量维持正常运营,以实现财务可持续性。财务可持续性应首先体现在有足够大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其次各年累计盈余资金不应出现负债。若出现负债,应进行短期借款,同时分析该短期借款的年份长短和数额大小,进一步判断项目的财务生存能力。短期借款应体现在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中,其利息应计入财务费用。为维持项目正常运营,还应分析短期借款的可靠性。以上指标均可通过建立电子表格中函数或公式快速计算完成,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我国保险业作为我国的一个朝阳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蓬勃发展,保险公司不再是单纯依靠收取的保险费和保险赔付之间的差额来获取利润,逐步通过保险资金运用来提高保险公司的收益是各家保险公司的必然选择。保险公司的管理者和专家学者从不同方面和不同视角发现问题并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为我国保险资金的合理利用运用及风险管理提供了思路。
一、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及风险分析
当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主要渠道有:银行存款、债券、投资基金、股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境外投资和房地产等。不同的运用渠道面临不同的风险,下面就这几种主要渠道所面临的风险进行粗略分析。
1、银行存款
银行存款是我国的保险资金早期运用的唯一渠道,目前仍占十分重要的地位,相对于其他投资渠道而言,银行存款的优点是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流动性,缺点是收益率较低。所以随着保险市场的发展和完善,银行存款虽然已大量减少,但依然是重要投资对象。对于银行存款的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由于我国的国有股份制银行在银行业中占主导地位,因此银行存款的风险较小。
2、债券与股票
债券投资安全性好、变现能力强、收益相对稳定,特别是国债和中长期债券是保险公司投资的重要手段,国债素有“金边债券之称”,是因其为中央政府发行的债券,信誉高,风险低;中长期债券的投资收益率较高,因此在保险投资中所占的比例很重。国债风险较低。股票市场有很大的风险性,但长期收益较高,目前保险公司对该项投资已经进入,但普遍比较谨慎。
3、投资基金
投资基金具有较高的收益性和流动性,证券投资基金一部分投资于上市的股份公司,这些上市公司大多是所在行业的龙头企业,资产质量优良,已经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具有发展潜力和投资价值。购买证券投资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会超过目前保险公司购买国债的收益率。同时,证券市场是一个流动性极强的资本市场,投资基金本身以及其投资品的变现能力都是不容置疑的。保险公司发现了证券投资基金的潜力,目前已成为证券投资基金的最大机构投资者,但是保险资金投资证券投资基金存在着较大的风险。
4、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拉动经济增长的需要,我国基础设施的投资在未来几年将维持较高水平,需要大量建设资金,投资基础设施的回报适中,收益的波动性较小,回报相对稳定,比较符合保险资金安全稳健的宗旨与投资的多样化。
5、境外投资
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现已逐步成为国内保险机构扩展投资领域、提高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的重要途径,但与境外投资高收益相伴的是不容忽视的高风险,特别是由美国次贷风波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后,虽然产生了大量的投资机遇,但对境外投资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风险。
6、房地产
2009年10月1日,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实施,其中新增了“投资不动产”这一新的保险资金运用形式,这意味着保险资金可以进入房地产市场。但由于房地产的“泡沫”现象在有的地区已明显出现,风险加大,应注意进入的时机。
二、保险资金实际运用分析
1、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一览表(2002-2009年)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银行存款所占的比例逐年减少,但是所占的比例依然很大;债券正好相反,所占的比例呈递增趋势,并且是主要投资对象;投资基金所占的比例几乎维持不变,而股票投资和其他投资从无到有,特别是在06年、07年经济看好时股票投资的比例明显增加,虽然后来由于受全球经济危机的袭击,保险资金减少了风险较大资产的投资,但可以看出保险资金运用正在向多元化发展,并且前景看好。
2、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情况(2002-2009年)(单位:亿元)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保险公司的资产总额逐年递增,这说明保险公司的经营业绩逐年提升,资金越来越雄厚,保险资金运用已经从以前的主要用于银行存款转移到其他投资领域,特别是在证券市场活跃的06与07 两年以及其后的年份,投资占资产总额的比重更是达到了60%以上,这说明证券投资所带来的收益是可观的,也是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重要渠道,其他投资渠道所占的比例比较稳定,并且也能给保险公司带来一定的收益,虽然远不如证券投资,但其他投资是必要的,一方面,其他投资使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多样化,分散了一部分风险;另一方面,保险公司通过尝试其他投资方式,可以发现未来投资的潜力,有利于保险公司今后投资渠道的进一步拓宽。
3、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2002-2009年)
根据上图的数据显示,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持续上升,并于2007年达到12.2%。但08、09两年,特别是08下半年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投资收益率直线下跌,09年又逐步恢复。这说明,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与证券投资的比例密切相关。
4、保险资金收益率与投资渠道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可以预先假设保险资金运用的投资收益率与资金运用渠道相关,所以将解释变量设定为“银行存款”,“证券投资”,“其他投资”,被解释变量设定为“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令银行存款为X1,证券投资为X2,其他投资为X3,投资收益率为Y。设线性回归方程为。利用Eviews估计模型参数,得出模型估计的结果为:139099)(0.001798 )(0.000475)(0.004859 )
t=(2.083220) (-1.247387) (1.747973)(-0.338333)
R2=0.503840=0.131719F=1.353970 df=4
结果显示,相关系数只有0.503840,这表示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虽然的确与这些因素相关,但相关度不大,究其原因:(1)银行存款所占比例不小,但由于银行存款的利率较低,导致整体投资收益率降低;(2)投资渠道过于狭窄,使投资收益率没有明显的突破,并且导致资产不能合理的分散化,使资金运用受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投资风险亦大。因此,保险公司有必要对保险资金运用进行风险管理。
三、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管理措施
保险公司应当对投资渠道所面临各种风险进行全面的、系统的风险分析基础上,全面推行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管理和控制策略。
一、投资风险的内涵分析
(一)投资风险的定义
在一定条件和时期内发生的各种结果的变异程度被称为风险。风险本身是不确定的,具有客观性。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投资过程中,由于很多无法准确估计和预料控制的因素作用,使投资项目的实际收益偏离预期收益从而使企业盈利、偿债能力下降甚至出现亏损的可能性。投资项目的市场收益率偏离预期收益率的程度越小,则该项投资的风险就越小。如果投资项目的市场收益率偏离预期收益率越大,则风险也就越大。投资风险往往与投资的收益成正比,企业对投资收益的要求越高,那么承担相应投资风险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此,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需要首先界定投资风险,再进行相应投资项目的收益风险分析。目前经济环境变化大,存在很大的系统风险,企业不能通过分散投资来降低系统风险,很多企业就选择了投资风险小、收益相对低而稳定的项目,这就引起了过度投资和重复建设,使产品市场供过于求,导致投资项目的收益率下降,增加了投资风险。
(二)投资风险的分类
企业投资风险按照其可分散程度可以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又称为不可分散风险,是由于整个市场环境(如经济周期循环、经济体制改革、宏观经济政策等)引起的,是企业无法控制的风险。企业可以通过分散投资来降低非系统风险,消除非系统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因此,企业需要有科学的投资决策制度,尽量减少集中投资和单项投资,增强企业的财务和经营安全性。
企业投资风险按照投资对象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实业投资风险和金融投资风险。目前与企业相关的投资风险大多指实业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内部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投资,以及对外的实业资本投资过程中投资收益偏离预期收益的可能性。实业投资风险包括了长期投资风险和短期投资风险两部分。
(三)投资风险成因分析
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企业投资。合理科学地进行投资,使企业的资源要素达到最优配置组合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的有效途径。分析企业投资风险的成因将有助于企业开展投资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工作。投资风险的成因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指企业外部宏观环境,包括企业所面临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政治体制改革、经济周期的循环、市场竞争环境及法律体系的完善等对企业的投资都有重要的影响。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需要了解自身所处的宏观环境和经济背景,预测经济发展趋势,不能违背经济发展的规律,逆经济潮流而行。内部风险因素是指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松懈和落后,企业的资金筹集和管理能力弱及未制定完善科学的投资决策制度。企业多以实业投资尤其是对内投资为主,而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缺乏控制投资风险的相关人员和经验,致使投资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薄弱的环节,造成了重复、集中投资的混乱局面,导致企业资金利用不合理,给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投资风险的识别与衡量
(一)投资风险的识别
投资风险的识别是投资风险衡量的前提,是风险管理人员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全面、客观、持续地发现企业在投资活动中所面临的风险的一项复杂的活动。只有正确、客观、全面地识别企业的投资风险,才能进行风险的衡量和相应投资风险的控制。由于投资活动的动态性及所处环境的不确定性,投资风险的识别是一个连续、长期、全面的过程。风险的识别需要持续地进行,适应投资活动的变动,为企业衡量和应对风险提供客观实时的依据和方向。
投资风险识别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有流程图法、财务报表分析法、现场调查法、事故树分析法和专家论证法等。投资项目的类别和投资项目的阶段都对风险识别方法的选择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更好地识别企业的投资风险,企业应该首先获得完善的风险管理资料,然后合理选择风险识别的方法来将投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不确定性转变为可理解的风险描述。
(二)投资风险衡量的过程
投资风险衡量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在投资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运用概率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投资风险的频率和风险损失程度进行量化的过程,为风险管理提供重要依据,保证投资的顺利进行。投资风险的衡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系统研究投资风险的背景信息;详细研究已识别的关键投资风险;确定要使用的投资风险的衡量方法和工具;衡量投资风险的发生概率及其后果;对投资风险做出判断。
(三)投资风险衡量的方法
企业投资风险的衡量主要是用概率统计的方法来完成,运用概率统计中的标准差、方差等指标来量化企业的投资风险。理论研究明:期望投资收益率=无风险的投资收益率(K)+风险补偿利率f(x)。公式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无风险的投资收益率,是指将资金投入银行或购买国家债券所能得到的报酬率,也是企业对外投资所要求的最低报酬优选法;另一部分则是风险补偿利率,代表了企业所要求的与风险相关的报酬率。风险越大,风险补偿利率则越大,企业的预期投资收益率则越大。
企业投资风险衡量的具体步骤如下。
1.概率:是用来表示某一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若以Pi代表第i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则所有可能出现的概率之和必为1,即Pi=1。
2.期望值:指以随机变量取值的相应概率为权数的加权平均数,反映的是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化水平,计算公式为:期望值Ex=Xi×Pi。预期收益的期望值代表着在不确定因素影响下收益的集中程度和合理预期。
3.标准差和方差:反映的是在不同风险条件下收益值与期望值离散程度的指标。投资收益的方差与标准差和投资风险成正比关系,投资项目的标准差和方差越大,代表预期收益的集中程度越差。在收益期望值相等的情况下,收益的方差和标准差越大的投资项目投资风险越大。计算公式为:方差δ2=(Xi-Ex)2×Pi;标准差δ=。
4.变异系数:又称标准离差率,是指标准差与期望值之比。变异系数越大,投资风险就越大。变异系数越小,投资风险也就越小。不仅适用于期望值不同的投资方案,也适用于期望值相同的方案的风险比较。计算公式为:CV=。
(四)企业投资风险衡量的实例分析
1.计算期望值
2.计算标准差
3.计算变异系数
4.投资风险分析
根据以上企业投资风险衡量的方法计算出A和B项目的期望收益,可以看出A项目的期望收益33%大于B项目的期望收益,但由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也可以看出A项目的风险大于B项目的风险。在项目预期收益相同而标准差不同的情况下,企业应该选择标准差较小的项目进行投资。在此实例下,A项目和B项目期望收益不同,则应根据变异系数来进行决策,B的变异系数比较小,所以企业在适当的风险承受范围内应该选择B项目进行投资。
三、投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一)建立健全企业投资风险的防范机制
为减少企业的投资风险和提高企业应对投资风险的能力,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一套投资风险的防范机制。其内容应当包括风险的预测、风险的识别、风险的控制及风险的评估和反馈。同时,企业要配备相应的风险管理人员,从而使风险防范机制发挥出应有的效应。
(二)科学预测宏观经济趋势,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因此,企业应该科学评估和预测宏观经济环境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密切关注相应的经济政策变化,提高对风险的预测能力,从而掌握风险管理的主动权,及时调整企业投资的方向,避免因外部环境变化造成企业投资风险增加从而危及企业生存发展。另一方面,企业应该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注重提高相应财务管理人员和风险管控人员的素质,从而提高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和应变能力。
(三)注重投资组合,实现多元化经营
企业的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密切相关,收益率越高,风险就越大。为减少投资风险,企业在进行投资时要避免重复投资、集中投资,应该把资金分布在不同的投资项目上,进行不同的投资组合,可以通过联营、兼并、重组等方式进行投资,从而在保证整体上有一定的收益率的情况下达到分散风险、增强资金使用安全性的目标。多元化经营是主要指企业内部产品投资的多元化。企业如果只生产单一的产品,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会比较大。虽然目前该产品可能给企业带来较高的收益,但是一旦企业外部环境改变,行业内部实现产品升级或出现新的替代品,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企业在短期内很难调整经营生产方向,从而使企业遭受巨大的损失。因此,企业应该使经营产品多元化,多生产经营一些利润独立或不相关的商品,使厚利和薄利项目、旺季和淡季、畅销商品和滞销产品在时间和数量上达到相互补充和抵消,提高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和灵活性。
参考文献:
[1]唐晶.浅谈企业投资的风险及其对策[J].现代商业,2009(08).
1保险公司保险投资现状分析
(1)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国保险公司资产总额自2004年6月突破1万亿元大关以来,截至2005年底,又上新台阶,达到1.5万亿元。2001~2005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分别为3702.79、5799.25、8378.54、11249.79和14315.8亿元。
(2)投资渠道不断拓宽。近年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间称“中国保监会”)加大了拓宽保险投资渠道的力度,在允许保险资金投资银行存款、国债、金融债的基础上,经国务院批准,先后允许保险资金投资企业债券、证券投资基金、直接投资股票市场、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等。2006年3月保险资金又获准间接投资于基础设施。这些举措为保险资金构建合理的投资结构、优化资产配置、分散投资风险,提高保险业的资金运用效率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保险投资结构出现了战略性转变。截至2005年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14315.8亿元。其中,保险公司持有国债3588.3亿元、金融债1785.1亿元、企业债107.6亿元,分别占其发行余额的12.6%、13.4%和67%。保险公司持有银行次级债804.9亿元,占发行余额的44.6%。2005年中国保险资产结构实现了战略转变,债券投资占整个保险资产投资的比例首次超过银行存款的比例,达到52.3%,与2005年初相比,债券投资比例提高了16.7个百分点;保险机构已成为债券市场的第二大机构投资者(见表1)。
(4)投资收益水平较低。保险资金投资运用效果却不容乐观,资金运用收益呈逐年下滑趋势。有关资料显示,2001~2005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综合收益率分别为4.3%、3.14%、2.68%、2.9%、3.6%,收益率水平已经低于或接近《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规定》中提出的3%的资金年收益率底线。
2寿险公司投资风险分析
(1)利率风险。利率是国家调整宏观经济的杠杆,国家为了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频繁地使用利率杠杆来调节资金供求。因而,利率是保险公司不可控制的外部变量。保险公司所面临的利率风险指的是利率变动对资产、负债价值造成负面影响的风险。从上述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来看,投资组合中的几乎所有品种都属于直接的利率敏感产品,隐含着很大的利率风险。如在银行存款方面,在过去银行利率水平较高时,保险资金运用渠道过窄,还不足以对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构成较大威胁,但随着央行连续8次降息,一方面使寿险公司利差倒挂的问题凸现了出来,另一方面,保险公司近一半的资金存入银行,在实际利益几乎为零的情况下,资金投资收益率为负;又如2004年以来的加息预期以及加息的实现使得债券价格大幅下跌,投资组合中的债券部分遭受巨大损失。因此,加强利率风险管理对提高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投资者由于某种原因急于抛售手中持有的某项资产,采取价格折扣等方式造成投资收益的损失。流动性强的资产,一般具有完善的二级市场,可以随时出售;流动性差的资产由于没有完善的二级市场,不太容易交易转让,要降低价格进行交易,从而造成资本损失。
综观中国保险业改革和发展历程,寿险业一直呈现快速增长势头。1990~2002年间年均增长率高达36%,2002年达到最高峰,增长率达59.74%。但是,自2003年开始,寿险业增长的速度有放慢的趋势,尤其是2004年,全国人身保险的保费的增长速度下降到最低点7.2%。有学者提出,如果寿险业增长趋缓只是短期现象,那么随着通胀压力的缓解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完成,继续保险业的快速成长,问题也许并不严重;但如果在较长时间内增长一直趋缓,问题将会严重得多。因为寿险业趸缴短期分红型占比过高的业务结构合理,将极有可能导致其未来业务的成长难以持续发展。以2002年和2003年为例,这两年银行保险中,5年期的分红型趸缴短期业务占很高比重。2008年前后,这些业务将出现给付的高峰,如果新业务的成长不能维持一定的速度,将有可能出现现金流不足的流动性风险。而在通货膨胀压力下,水平低下的投资收益率将进一步降低产品的吸引力。随着客户以退保和保单抵押等形式的流失,现金流的流出将明显大于流入,这将进一步加大流动性风险。
(3)汇率风险。汇率风险指在国际投资中,由于汇率变动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变化。外汇汇率由于受各国政府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以及外汇供求的影响而频繁波动,因此,当投资于以外币所表示的资产时,要承担汇率风险。例如,从我国的情况来看,目前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一旦人民币升值,以外币持有的资产将会面临大幅缩水的风险。
(4)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由于保险公司的贷款对象或者是其购买的债券的发行者的经营状况恶化或故意违约,使公司无法按期收回本金和利息的风险。信用风险在最严重的情况下,将会导致保险公司的未来偿付能力受到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导致保险公司的破产。对于国内寿险公司来说,因为当前我国的保险资金运用的渠道较为单一,并不包括发放贷款;从投资债券来看,主要是信用等级较高的国债和金融债券,而企业债券所占比重较低,并且对投资企业债有严格的等级限制,所以信用风险并不如利率风险所带来的影响显得迫切。但在部分寿险公司中,存在着向内部员工发放住房贷款等实际操作;并且今后对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放宽,当寿险公司可以进行房屋抵押贷款、保单质押贷款等投资时,信用风险也将逐步增加。
(5)资产与负债不匹配风险。资产和负债不匹配风险是指寿险公司在某一时点上资产现金流与负债现金流不匹配,从而导致寿险公司收益损失。由于寿险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负债)具有长期性,对于许多寿险公司来说,多数保单的保障期限甚至长达20~30年,而对于寿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渠道(资产)来讲,有长期投资,也有短期投资。具体讲,在资产层面上,不同的项目具有不同的到期时间、不同的现金流量分布以及不同的风险偏好,在面临市场利率变化、股价波动、通货膨胀等影响时,寿险公司存在很大风险。在负债层面上,即使对于同一家保险公司来讲,不同的险种,由于期限不同,产品的现金流也影响着寿险公司资产负债的匹配。
(6)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供求不平衡引起市场价格变化而造成投资收益的不确定。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保险资金运用所面对的市场风险是显而易见的。仅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例,有资料显示,大约5%左右的保险资金投向了证券投资基金,但从账面上,近几年我国股票市场出现较长期低迷状况,股票指数不断下降,从2001~2005年5月,指数跌去了三成以上,造成保险公司投资基金浮亏20%~30%,截至2005年底,保险公司在封闭式基金上的投资仍旧亏损。
(7)操作风险。操作风险又称运用风险,指由于寿险公司内部控制不健全或失效、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的风险。操作风险的主要表现有:一是政策执行不当,这往往是由于有关信息没有及时传达给操作人员,可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偏差,或者是操作人员没有正确领会上司的意图等原因而造成损失;二是操作不当甚至违规操作,操作人员业务技能不高或偶然失误可能造成损失;三是交易系统可清算系统发生故障。
3寿险公司投资风险管理
3.1政府对保险投资风险的监管
保险监管部门出于保证保险公司具有足够的偿付能力,以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的目的,应对保险资金的投资运用进行严格的监管,以规避投资风险。监管部门的举措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对保险投资范围的限制,主要是限定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禁止保险资金投资于高风险的资产和项目;二是对保险投资比例的限制,即对保险资金投资的各类资产结构及其比例进行限制;三是对投资资产与负债的配比关系的限制,即对投资资产与对投保人负债之间期限结构的配比关系的要求;四是对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限制,在条件成熟时可以允许寿险公司参与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但必须以保值为前提,禁止进行套利等投机交易。
3.2保险公司对投资风险的管理
(1)资产负债管理。利率风险是保险资金投资运作中的最大风险,市场利率的变化,将对资产、负债的现金价值有不同的冲击,打破资产、负债间原已实现匹配的均衡状态,或使未来的资产、负债特征变得不对称,而给未来寿险公司的正常经营带来风险。寿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在充分考虑资产和负债特征(期间、成本和流动性)的基础上,制定投资策略,使不同的资产和负债在数额、期限、性质、成本收益双边对称、匹配,以控制风险,谋求收益最大化。持续期管理是进行资产负债匹配的有效方法。
(2)总风险限额限制。总风险限额反映保险公司可承受的最大资产损失的大小,一般由保险公司可承担投资风险资本乘以百分比确定,百分比的大小由保险公司决策层根据公司实力及经营管理状况确定。可根据一定评估周期,运用在险价值法对投资组合的在险价值进行计算、监控,并将之与公司规定的最高风险限额进行比较,对投资组合中高风险资产给予调整,减少高风险资产投资比例,加大低风险资产的投入,直到符合公司政策要求为止。
(3)投资管理组织架构设置。科学、高效的投资管理组织架构设置可以过滤掉大部分的操作风险,道德风险。组织架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投资管理“三权分立”。保险资金的投资运作部门与资产所有人、资产托管部门分设,投资部门的运作受资产所有人、托管部门的监控;投资前台与后台分开,后台对前台操作情况进行实时评估、监控,同时,投资部门接受稽核部门的监控;战略性资产管理、战术性资产管理、证券选择相互监督、制约;核算部门独立于投资运作部门之外,负责资产及汇报的记录和复核。
(4)交易流程控制。交易流程的有效控制,同样是防范、化解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的有效手段。在交易流程控制中应严格遵循严格的授权、交易指令及时复核、交易结果及时反馈和交易操作及时存档记录的原则。
(5)保险产品开发策略。保险资金投资运作中的风险管理,不仅与投资运作过程本身有关,而且与保险产品最初的设计策略紧密相连,恰当的产品开发策略,不仅可增强新产品的销售竞争力,而且可以化解许多潜在的投资风险。由于利率波动是保险企业经营管理中面临的最大风险,在不同市场利率环境下可采用不同策略,低利率时期主要开发固定预定利率产品,高利率时期以开发投资连结类、分红类产品为主,同时,保险公司产品在任何一个时期都应遵循多元化原则。
参考文献
1戴锦平.保险投资效益风险分析[J].保险研究,2004(8)
一、我国保险投资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保险投资资金运用存在的问题
保险资金运用结构有待完善。近年来,银行存款在保险资金运用中仍占较大的比例,国债和同业拆借占比不大,证券投资基金、金融债券的比例更低。这种投资结构不利于收益性、流动性、安全性的结合,难以起到保险资金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保险业的市场化过程没有完成,资金运用透明度不足。
(二)现阶段保险投资风险分析
投资风险是指对未来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也指企业投资的预期回报率的不确定,即在投资过程中会遭受部分甚至全部损失的风险。保险公司的流程是,首先向广大投保人收取保费,聚集为巨大数额的基金,这个基金有两方面作用:一部分是用来保险赔款给付,来履行保险基本职能;另外一部分当做投资资本进行运作,以赚取投资利润。因此,保险公司使用资金进行投资时,需要制定一套有效的风险管理办法来控制风险,保证投资的可行性。
二、VAR计算方法介绍
我们假定某种资产的初始价值为P0,整个持有期内的投资收益率为R,则投资期末该资产的价值为P=P01+R,其中R∈Nμ,σ2。若每一单位投资期内的收益率不相关,则投资期间内的期望和方差分别为μΔt和δ2Δt。将该资产的期望价值代入相对VAR公式。由此我们得到,在收益率服从正态分布的假设下,投资期内相对风险价值的计算公式为:
VaR=P0ZαδΔt
在现实的金融市场中,各类资产收益率常常呈现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在考虑了投资组合内部资产的相关性后,我们给出投资组合的矩阵运算式:VaRp=PZαδp=PZαWt∑W=ZαXt∑X
三、实证分析
上文介绍了VAR计算方法的应用,下面我们就用VAR方法对保险公司进行实证分析
(一)保险公司的选取以及数据的选择
我们从平安保险2014年终报告中得到平安保险的投资组合分布,如下表,据此表我们来分析其投资结构的合理性。
(二)VAR值的计算
为了计算各个资产的VAR值,由上文介绍的方法,我们需要知道各投资资产的日收益率均值和日收益率标准差。拿股票为例,我们选取14年的上证指数收盘价为样本,通过加权平均估计,得到股票的日收益率均值为0.023%,相应的日收益率标准差为0.0213。其他的资产作类似处理我们可以得到主要资产的日收益率表格。
根据上文中介绍的单项资产相对计算公式VaR=P0ZαδΔt可以计算出2014年年末在置信水平为95%的情况下,各个资产的VAR值,我们列表如下。
股票的VAR值为5762的含义为投资股票的金额为78562的情况下,该股票的损失额有95%的把握不超过5762。通过观察此表,我们可以分析虽然债券的VAR值与股票的VAR值相差不多,但它们俩的基数相差甚h。债券的投资量远远大于股票的投资量,由此可知,在相同的基数情况下,股票的风险远远大于债券。单从风险状况来看,股票大于债券大于基金大于定期存款。因此,股票的风险影响力很大,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单独的风险分析。
单个股票的VAR值只能帮我们略微分析,不能得出相关结论。因此我们要计算投资组合的VAR值。这里我们不能简单的加总,而需要得到各个资产之间的相关关系,即得到矩阵V。运用统计分析软件,我们得到不同大类资产收益率相关系数矩阵表。
(三)结论与分析
与其他公司相比较而言偏低,这意味着平安保险的投资效率较低,较高的VAR值和较低的ROC值,导致平安的投资回报状况不比其他几家公司。我们分析其原因可得:平安保险虽然占据自身优势,但是其股票投入比例过大,股票投资风险最大,导致VAR值偏高,但由于其投资效率较低,高比例的股票投资不能得到回报。所以应该选择较为稳定的投资方案,减少股票投资的比例,增加其他几类资产的份额。
在个人财务活动中,对收益的追求无可厚非,但是由于财务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财务环境和财务活动本身的复杂性、人们对风险认识的滞后性等原因,个人财务活动中的风险损失和风险收益很难平衡,这就需要进行个人财务风险管理。
一、个人财务风险管理概述
1.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定义。个人财务风险是指个人在整个财务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使个人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的不确定性。需要指出的是,与传统意义上人们对财务风险的认知不同,个人财务风险不仅仅指的是个人财务损失,也可能会带来个人财务收益。个人财务风险包括个人投资风险、个人筹资风险和个人信用风险。另外,个人财务风险的存在具有客观性、发生与否具有不确定性、个人财务损益的双面性和个人财务风险的动态可变性。
个人财务风险管理是指个人在财务活动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对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处理和防范,从而将财务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地实现风险收益,减少风险损失,保持财务状况稳定,甚至改善财务状况的一项全面综合的管理活动。
2.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的职能。
(1)个人财务风险分析。个人财务风险分析是指通过发现和判断个人所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推断个人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从而得出相应的个人财务风险决策,以防范风险的发生和降低损失的可能。
个人财务风险分析包括个人财务风险识别、个人财务风险推断、个人财务风险决策三个部分。
(2)个人财务风险处理。个人财务风险处理是指在进行个人财务分析的前提下,确定了个人财务风险决策以后,对于正在发生的风险进行应急处理,对于已经发生的风险进行补救,以尽量控制风险发生对个人财务状况的影响程度,尤其是在减轻对个人的财务损失的方面。
(3)个人财务风险防范。个人财务风险防范是指在个人财务风险发生之前,根据个人财务风险分析的结果,提前采取财务风险预防、财务风险转移、财务风险回避等方法分散或降低个人财务风险的措施。
3.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的作用。
(1)个人财务风险管理有利于优化个人资源配置。在整个经济系统中,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努力追求资源、拥有资源、享受和使用资源,同时个人也是风险的承担者,个人财务状况和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系统资源配置,良好的个人财务风险管理对提高社会的经济资源配置效率有着重要影响。如果个人无视风险的存在,盲目投资,在风险发生时便有可能溃不成军,从而造成资产质量的下降,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个人生活;如果对风险采取过度消极的回避态度,则可能会错失很多投资甚至盈利的机会,从而使个人的投资回报降低,也不利于个人资源配置。
(2)个人财务风险管理有利于降低个人的财务危机成本。在财务风险发生之前,个人财务风险管理可以利用保险或非保险的手段将风险转移出去、采用风险较小的投资或筹资方案将部分风险回避掉、通过调整财务结构增强个人抵御风险损失的能力等等办法。在财务风险来临时,个人财务风险管理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个人的财务危机成本。
(3)个人财务风险管理有利于增加个人财富。个人财务风险管理通过有效的个人财务风险分析、个人财务风险处理和个人财务风险防范,可以帮助个人做出正确合理的的财务决策,降低投资和筹资风险,减少风险损失,降低个人财务危机成本,提高个人财富管理的信心,增加个人财富。
二、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
1.对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的认识不足。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风险意识不足,对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的认识就更少。在进行财务决策时,更多依靠的是以往经验和个人判断,对决策对象缺乏细致的认知、分析和推断,更不用提风险防范与控制了。在风险发生时,其危害往往是连锁式,不仅会影响到个人生活品质,还会影响个人的财务决策自信,严重的会对个人心理造成阴影,危害家庭,极端的例子是会危害到个人的生命。
据《新安晚报》报道,2015年1月4日晚9点30分,节俭一生的周承英奶奶,在将自己和老伴的毕生积蓄70万元投给安徽鑫圣德投资管理公司被卷走之后,在维护自己的权益过程中,倒地去世,永远地离开了。在投资之初,为了降低风险,老两口还特意选择了3个月期限的最短期限,然而,钱还是被投资管理公司卷走了,从发现被骗到去世仅仅22天,结局令人唏嘘。
2.财务经营目标设定过高,决策缺乏科学性。有些人在进行财务活动时,在对财务收益的追求上急功近利,在进行投资活动的时候,将投资回报率作为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把投资回报率设在一个相对较高的位置(这里的相对较高,是相对于同类项目而言),而且喜欢短期内获利较大的投资,选择风险大收益高的项目。而且,在进行投资时,不进行相应的项目考察分析,往往脑门一热按照以往的经验或者主观判断就匆忙进行投资了,甚至于卖房投资、借债投资,决策的科学性非常缺乏。
几个月前,上海的周先生将自己226平方米的自有房产以1000多万元的价格挂牌出售了。卖房之后,因为股市大好,周先生集中精力炒股,希望炒股受益能够让他换套豪宅,或者一套变两套。然而在6月底7月初,一周的时间,他的购房款被套进去了,损失超过300万。300万从楼市转移到股市,周先生可称得上是光荣的“接盘侠”了。
3.盲目投资,个人投资管理带有短视性和被动性。个人投资风险是指个人投资收益达不到预期效果,从而影响个人资产盈利水平和个人偿债能力的风险。有的人在投资前不进行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和论证,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往往投资时重视短期利益,而选择何种投资、投资多少很大程度上带有被动性,较为迷信机构推荐和所谓的投资高手。由于财务活动本身的复杂性,资本市场的瞬息万变、变幻莫测,以及人们对风险的敏感度不同,大部分人往往事后才会有对风险所带来结果有所认知,这个时候,风险已经来临,损失不可避免,从而降低了资产盈利能力和个人偿债能力,财务状况变得不理想。很多投资者,在看到投资增长时,心里很开心,认为自己今天又赚了多少,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分红以外,投资本身的增长只有在变现之后,才是真正赚到的钱,那些起伏的数字的变化,可以带来收益,同时也能变成损失。这就使很多人在炒股的时候,大盘好的时候,收益上涨,大盘下跌的时候,一夜回到“解放前”,很多股民被套牢,有些股民甚至不得不“割肉”。
4.风险加大,个人负债经营的比例在逐步增大。个人债务筹资风险是指个人的债务筹资行为给个人带来的风险,主要包括个人举债经营导致流动性不足而丧失偿债能力、或者由于个人举债后资金使用不当而导致个人遭受损失的可能。有调查显示,在国内贷款买房的人群中,有超过三成的房贷族月供占到收入的50%以上,由于一段时期内,个人收入相对固定,而家庭分裂速度的增快,使得个人对于住房的需求的刚性进一步提高,随着按揭购房的日益普遍,这一数字还会进一步上升。50%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一般来说,个人负债率最好低于50%,低于30%是安全的;高于30%低于50%,个人生活会受到一定影响;而高于50%则可能使个人陷入财务危机;若是高于1,在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个人已经破产了。
三、产生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现状的原因
1.缺乏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资本市场瞬息万变、风起云涌,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任何财务活动,都不是稳赚不赔的,个人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一定要有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风险管理意识淡薄,比如在进行股票投资时,投资的原因多半是最近股市行情好,大家都看好后续的股市发展,一股脑地将自己的资产放到股市当中,觉得自己一定不是在最高峰买入的,一定有钱赚,完全不考虑股市震荡可能带来的风险损失,更不用说进行个人财务风险管理了。
2.财务经营目标与财务能力不协调。当今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就是,“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很多人在不具备相应的财务能力时,将财务经营目标定得很高,把自己的血汗钱放到了收益率很高的理财产品上,认为这些理财产品是有保障的,比炒股收益稳定又保险。但是,在理财的选择上,选择的是非保本型的产品,结果赔得一塌糊涂。
3.逐利心理、侥幸心理严重。在个人财务活动中,逐利心理和侥幸心理普遍存在。今天的投资收益在账面上翻了一番,明天会再翻一番吧,后天会继续上涨吧,行情这么好,倒霉的一定不是我吧,“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结果遇到风险,投资收益大幅缩水,一夜回到“解放前”,成为华丽的“接盘侠”的人大有人在。
4.缺乏对风险和收益的适度权衡。在个人的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夸大收益的可能,忽视风险的可能,盲目进行决策,缺乏对风险和收益的适度权衡,往往输在一个“贪”字上。
四、加强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
1.多多学习,增强对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的认识。在对减少个人财务风险损失的舆论宣传方面,政府和媒体做了大量的工作,几乎每个人都知道“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样的警示,也都知道传销的危害,也了解不少理财陷阱,对一般的电信网络诈骗也有一定的识别能力,但是,随着股市震荡向好、传销组织不断地改头换面、理财陷阱防不胜防、电信网络诈骗花样翻新,在纷繁复杂的利益诱惑面前,人们的风险识别能力没有相应跟上,不少人还是栽了跟头。因此,增强对个人财务风险管理迫在眉睫。通过学习个人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财务风险的分析、识别、推断,可以显著降低个人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从而减少个人财务风险损失。
2.调整心态,转变观念,采取稳妥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在个人财务风险损失的案例中,人们财务风险管理的心态和财务风险管理的观念,在对财务风险管理策略的选择上,有很明显的影响作用。侥幸心理加上急于求成冒进的财务管理观念,再加上个人本身对风险刺激的追求,便会很容易采取投机性强的风险管理策略,这样财务管理风险自然加大;而回避心理加上消极的财务管理观念,再加上个人本身对风险刺激的厌恶,一般会选择消极的风险管理策略,会错失很多投资获利的机会,资产的保值增值效果也不明显,个人财务状况得不到很好的改善。因此,调整心态,转变观念,采取稳妥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财务风险管理的心态上一定要平和,财务风险管理的观念上一定要稳,采取稳妥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有助于有效平衡风险与收益,在降低个人财务风险损失的同时,增加个人财务风险收益。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良我约束的经济实体,财务风险越来越制约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已成为促进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当务之急。
1 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风险分析方法
企业必然要面对财务风险,在分析财务风险基础上才能有效进行财务风险防范,目前,公认的财务风险分析方法有如下几种:
财务报表分析法,该方法依据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通过垂直分析法、水平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及比率分析法等,对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并对企业未来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
案例分析法,在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识别的同时,对照以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实践中出现的相类似的案例,对过去的经验和方法进行总结分析,从而准确识别财务风险。
业务流程分析法,按照内在逻辑将企业各项财务活动形成一套流程图,并且对流程图中的每个环节都进行仔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从而对企业各业务中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较为简便的发现企业各项业务活动中容易产生财务风险的薄弱环节,从而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把握和分析财务风险重点。
此外还有现场观察法、幕景分析法、集合意见法、德尔菲法(专家调查法)等等。
本文认为将现金流量用于财务风险分析很有必要。传统的财务分析框架体系有其内在的缺陷,比如:通过一些具体的财务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及每股净资产等可以分析出股东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但是通过这些指标计算是分析权责发生制下的净利润,此项数据可以用赊销的方法来提升和掩饰。股东实际获利数还要看企业经营当年所实现的资金流量。
2 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风险识别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如下的方法思路。
2.1 财务风险的初步识别――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财务危机预警就是要在企业财务发生轻度危机甚至陷入危机之前对企业发出警情预报,以便企业能及时采取“排警”措施,解除“危机”。
从传统的角度看,对企业财务危机更好的预警模型,是多变量模型。其中,以Altman提出的Z-Score多变量财务预警模型模最为经典,相关研究人员对这一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是Altman在运用DMA分析技术,在1946―1956年间随机抽取了33家制造业的破产公司以其为样本,同时按照这33家公司的行业类别与规模相对应的抽取了33家经营正常的公司作为配对样本。通过相互对比分析,Altman将22个预示公司将可能发生问题的财务比率变量综合为五大指标,即偿债能力、周转能力、获利能力、财务杠杆和流动性。
随着经济形式的变化,1983年,Altman选用4个指标(X1净营运资本/总资产,X2留存收益/总资产,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X4股东权益总额/债务总额)组成了修正后的Z-Score模型[1]。
Z=6.56X1+3.26X2+6.72X3+1.05X4
Z-Score模型更为综合的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其各个指标包括企业的资产规模、企业的获利能力、企业的财务结构、企业的偿债能力及企业资产利用效率等等,该种模型进一步完善和推动了财务预警机制的发展,通过对Z-Score模型的深入分析研究,Altman指出企业的财务状况越好则Z值越大,反之,如果Z值越小则表示企业的财务状况越差。根据此模型,Altman还进一步提出企业破产的临界值:
(1)若Z小于1.1,那么企业的破产风险很大;
(2)当Z值介于1.1与2.675之间时,预示企业财务状况非常不稳定,企业处于灰色地带;
(3)若Z大于2.675,则表明企业有著良好财务状况,企业几乎没有破产的可能性。
此后,在这一模型的运用中,Altman发现,随着时间的的逐步延长,企业有较大可能发生变化,那么Z-Score模型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预测能力就会下降。根据统计数据,运用此模型预测公司破产,预测破产在一年内发生其准确率达到95%,预测企业在两年内破产则准确率为83%,但是如果预测时间超过三年则准确率降低到48%。所以,Z计分模型在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时一定要注意时间性,Z值可以直接运用于企业短期风险评估,如果要评估企业的长期风险,就要统计出企业历年的Z值,从而根据分值的历年变化趋势来对企业的长期风险作出预估。最初Z-Score模型是依据制造业公司的数据资料得出的,但从实践经验来看,该模型同样适用于其他类型的公司。
然而,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对象应当是现金及其流动,因为一个企业有无充足的现金以及与公司规模相对应的现金支付能力是企业能否正常维持下去的关键。所以财务危机预警应建立在对现金及其流动的监测和控制上。近年来,财务风险管理越来越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对企业现金流的管理成为焦点中的焦点。并运用现金流量分析法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和财务综合指标函数。
我国学者刘红霞从反映现金流与收入、现金流内部结构的指标、反映现金流与债务关系的指标、反映现金流与利润关系的指标、反映现金流增长状况的指标五个方面,恰当的选出四个指标(ZYXJ:主营业务现金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主营业务收入;XJBL:现金流量比率=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XJZW: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净流量/债务总额;XJJZ:经营净现金流增长率=(本期经营净现金流-上期经营净现金流)/上期经营净现金流)。并构建了现金流风险识别模型[2]:
Z1=0.948ZYXJ+0.925XJBL+0.963XJZW+0.42XJJZ
Z2=-0.246ZYXJ+0.003 XJBL-0.155XJZW +0.904XJJZ
F=0.71466Zl+0.22565Z2
通过上述计算可以看出:如果F大于0.4599,那么企业就有相对安全的现金流状况。如果F小于0.3145,那么就预示着企业面临较为严重的现金流状况。当F值介于0.3145和0.4599之间时,则表明企业处于风险临界状态,企业的现金流是处于灰色区域的。其研究结论也表明,由于研究所取用的样本没有对不同行业进行区分,所以建立的风险预警模型及设定的风险临界值的界定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数据,在运用模型分析具体行业的时候,企业风险识别的数据还要进行进一步的修正。
2.2 基于现金流量的进一步分析
在分析企业资金流量结构时,要分析企业当前所处在的生命周期阶段,以保证准确的判断出企业的财务状况[2]:企业如果处于开办阶段,那么企业需要大量的现金投入,同时却有极少的回笼资金,此阶段的企业可谓是“饥渴的资金使用者”。该阶段的企业资金流所呈现出来的特征是: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资金流呈现正值,投资活动造成的资金流呈现负值,筹资活动带来的现金流量也较为巨大。如果企业处于成熟阶段,则不需要增加扩大生产能力的支出,企业对资本有较小的需求,同时在企业销售方面,由于市场的逐渐饱和,企业销售一般增长的也不快。处于该阶段的企业的资金流呈现出的特点是:资金流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呈现正值,企业有足够的现金支付股东及偿还债务,该阶段的企业筹资活动的现金流一般为负值,此阶段企业的折旧费和摊销一般就能满足其投资支出的需求。如果企业处于衰退阶段,则企业是净现金的使用者,此时的企业盈利很少,经营困难。企业现金流呈现出经营活动现金流为负,依靠举债和挪用股利来维持企业生存。
在进行企业财务风险的一般识别的基础上,找到财务风险分析切入点,需要进一步结合企业实际进行更细致的财务风险分析,这也牵涉到企业内外部各影响因素分析。这就需要构建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运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寻找和揭示现存财务风险或潜在财务风险之具体原因所在。
3 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认为,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可按现金流量内容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三项分项指标进行构建,各分项指标下再分若干具体指标。
3.1 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分析指标及其意义
3.1.1 盈利能力指标
经营现金净流量除以企业资产总额就是总资产经营收现比。这个比率能反映企业资产带来现金流量的能力,表示每一元资产所带来的现金净流入。通常来说,这个指标数值越高,则表示企业资产使用率越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就越强,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小。
经营现金流量除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就是销售经营现金比率。这个数值反映的是企业每一元主营业务收入所带来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该数值反映了企业的主营业务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通常来说,这个数值越高,则说明企业有越快的销售款回收速度,企业就有越强的应收款管理能力,企业所面临的坏账损失就会越小。
经营现金净流量减去优先股股利之后除以普通股股数就是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这个指标能够反映出平均每股所有的现金净流量,这个数据代表公司所具备的最大的分派股利的能力。在此项数值中,由于现金流包括了应该扣除的折旧费、坏账预备级摊销等事项,所以此数值往往大于每股股利,这是个适用于股份公司的指标。
3.1.2 现金充足能力指标
经营现金净流量除以存货投资、现金股利和资本性支出之和即为现金充足率。这个指标反映了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现金支付净存货投资、股利及资本投资的程度。如果此值大于1,则表明企业有足够的现金去支付包括资本性支出、存货投资和现金股利等支出,不需对外进行融资,反之企业就需要对外融资。通常来说,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所需的现金流量要满足企业追加投入、支付股东股利及贷款利息的费用。虽然说从外部筹集资金对企业来说是正常的有必要的,但是如果企业经营中过分依赖于对外融资,才能实现企业的正常运转,那么长期下去企业是难免会出现问题的。
3.1.3 现金偿债能力指标
企业现金净流量除以流动负债就是现金流动负债比,这个指标表明企业在所有的活动中所带来的现金支付也就是企业的到期务偿还能力,该指标越高,则说明企业的清偿能力越强。
现金净流量除以债务总额就是现金债务总额比,这个指标能有效的预测企业的财务危机。这个指标反映了在某一会计结算期中企业每元债务中对应偿还的现金流量额,它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偿债能力,该指数越高,则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反之,则企业的偿债能力就越低。
债务总额除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即为债务偿还期,通过该指标可以说明在当前公司在营业活动中创造出来的现金水平下,偿还所有债务所需要的时间,公司长期资金的主要来源应是从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现金。
3.1.4 收益质量指标
与收益质量关系十分紧密的是经营风险,在经营风险比较大,收益及其不稳定的情况下,收益质量会被极大的降低。“经营现金流量除以净利润等于经营现金流量与净利润的比率”,作为总体评价收益质量的指标,通过每一元净利润中的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可以反映企业净利润的收现水平。由于企业操纵利润一般没有相应的现金流量,所以其有助于防止企业通过操纵利润给投资者带来信息的误导。通常情况,在利润大于0的时候,该指标会大于1。
3.2 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分析指标及其意义
经营现金净流量除以资本性支出即为经营现金再投资的比率。作为投资发展能力分析的相关指标之一,企业在一个时期的经营活动中,各项资本性支出所需要的现金是否能被足以支付,往往需要参考该指标,例如固定资产的投资。通常而言,如果该指标小于1,说明企业资本性支出包含融资以弥补支出的能力不足。相反,该比率越高,则说明企业可以创造的未来现金流量或利润能力就越强,可以说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的能力就越强。如果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量与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量在本期数额都比较大,说明企业在保持内部经营稳定运行的前提下,从外界筹措大量资金,扩大其经营规模。
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除以投资收益等于现金投资收益比率。企业在投资收益中变现收益的含量可以通过借助该项指标明确的观察出来。作为投资收益质量的相关指标,通常情况下,该比率与企业所实现的变现投资收益呈正相关,即项比率越大,企业所实现的变现收益就越多。投资收益风险与投资收益质量呈负相关,收益风险越小,收益质量越高。在目前企业对外投资通常采用成本法核算,这是因为受会计确认的权责发生制原则的约束,通常情况是,认定投资收益要在实际收到现金股利之后,这个时候,二者的适应性比较好,该比率接近于1。
资本技术投入比率=投资购买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支付的现金/现金总流入量。该指标反映企业某一时期的现金总流入量中用于支付各项资本性支出(如固定资产的投资)所需现金,该比率越大,表示企业在扩大规模方面的投入程度越大。
3.3 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分析指标及其意义
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减净额、筹资活动现金流入量之和除以现金流入量总额就是外部筹资比率。企业的拥有的外部筹资能力通过这个指标能反映出来,该指标越大则表示企业的外部筹资能力越强。如果企业的销售量增量很大,带来外部负债的增加,这在本质上是企业的筹资的一种方式,这种增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企业在外部筹资的数额。
企业取得借款所收到的现金除以企业取得借款所收现金、企业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之和就是企业的债务总权益比率。这项指标能够用来分析企业的筹资方式,通常来说,在企业筹资活动中所带来的现金净流量越多,那么企业就面临更大的偿债压力,但是企业的现金流入多是企业对权益资本的吸收,那么企业就没有偿债压力。所以,企业吸收越多的权益资本则其资金实力就越强,其财务风险就越低。
企业偿还债务数额除以企业筹资活动现金流入量即为企业的筹资偿还债务比率。这个指标一般被用作分析筹资用途有关,它在很大程度上会衡量出企业对债务的偿还能力。此项指标越大,一方面表明企业到期债务很多,另一方面,则意味着企业在本期的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入量相对不足,要对其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如果,该指标偏小,那么则说明企业本期的现金流量充足,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企业在本期有较少的到期债务。
基于上述,构建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所示。
表1 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汇总,分析其现金流量指标共有十四个,这包括:1.企业的总资产现金收现比率;2.销售现金比率;3.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4.现金充足比率;5.现金流动负债比;6.现金债务总额比;7.债务偿还期;8.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比;9.企业经营现金再投资的比率;10.企业现金投资收益的比率;11.企业资本技术的投入比率;12.企业外部的筹资比率;13.企业债务总权益的比率;14.筹资偿还债务比率。
【参考文献】
[1]谷祺,刘淑莲.财务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42-43.
[2]刘红霞.企业现金流风险识别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6):71-80,72.
[3]郑庆华,赵耀主编.新旧会计准则差异比较与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