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高效沟通及技巧大全11篇

时间:2023-06-28 16:58:1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效沟通及技巧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效沟通及技巧

篇(1)

辅导员的倾听是指辅导员通过自己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向大学生传达一个信息,“辅导员正在很有兴趣地听着大学生的叙述,辅导员表示理解和接纳。”辅导员的倾听包括辅导员通过身体传达的专注,以及内心的专注。辅导员倾听的过程,是辅导员主动引导学生、自我积极思考、与学生建立和谐关系和参与帮助大学生的全过程。

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倾听不仅是为了明了学生反馈事情的情况,也是为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大学生更加开放自己,同时,还具有助人效果。倾听是每个辅导员的基本功,不会倾听的辅导员就不能称为合格的高校辅导员。

辅导员在倾听大学心声的过程中不仅仅要用耳朵听,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听,去设身处地地感受。不但要听懂大学生通过言语、行为所表达出来的东西,还要听出大学生在交谈中所省略的和没有表达出来的内容。大学生表达自己心声时,辅导员不仅在于听,还在于要有参与,有适当的反应。反应既可以是言语性的,也可以是非言语性的。比如,用“嗯”、“是的”、“然后呢”、“请继续”等言语来鼓励大学生继续说下去,或者用微笑、眼睛的关注、身体的前倾、相呼应的点头等等。辅导员倾听更重要的是理解大学生所传达的内容和情感,不排斥、不歧视,把自己放在大学生的位置上来思考,鼓励其宣泄,帮助其澄清自己的想法。

二、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过程中要善于询问

辅导员与大学沟通时通常使用“什么”、“如何”、“为什么”、“能不能”、“愿不愿意”等词来发问,让大学生就有关问题、思想、情感给予详细说明。它没有固定的答案,容许大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从而带来较多的信息。不同的用词可导致不同的询问结果:比如:带“什么”的询问大学往往能获得一些学生现实表现情况和具体的现状;带“如何”的询问大学生往往牵涉到某一件事的过程、次序或情绪性的事物;而“为什么”的询问大学生则可引出一些对事情产生原因的探讨;有时用“愿不愿”、“能不能”起始的询问句,以促进来大学生作自我剖析。

辅导员与大学沟通询问的过程中要注意询问的方式,语气要平和、礼貌、真诚,不能给大学生以被审问或被剖析的感觉;询问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情况,而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或窥视欲。特别是对敏感性问题的询问要注意大学声的接受程度,不宜表现出不当的兴趣;询问的问题应与大学生的现实问题和寻求帮助的事情有关;询问前,辅导员应该思考清楚自己要问的问题是什么,免得东一榔头西一棒,不着边际,甚至把谈话引到无关紧要的话题上;同样一句话,不同的神态、语气和语调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询问是在了解情况,帮助大学生宣泄情感,认识自己,也是在表达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态度,引导谈话的方向;如何询问大学生是一种技巧,怎样才能使用到位,是辅导员需要反复体会和实践的基本功。

三、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过程中要善于表达

(一)内容表达

内容表达常用于辅导员传递信息、提出建议、提供忠告,给予保证、进行褒贬和反馈等等。比如,辅导员说“我希望你认真地思考一下刚才我的解释,如何你能那样去做,我想会有效果的。”内容表达时应注意措辞的和缓、尊重,不应该认为自己的忠告、意见是唯一正确的、必须实行的。

(二)情感表达

辅导员告知自己的情绪、情感活动状况,让大学生明了,即为情感表达。比如,辅导员说,“听了你的话,我很难过。”情感表达可以针对大学生,自己或其他的人和事。内容与情感反映是陈述大学生的所言所行,而内容与情感表达则是讲述辅导员自己的所思所感。

四、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过程中要善于关注学生

积极关注的大学生观点涉及到对大学生的一种基本认识、基本情感和信念,即大学生是可以改变的。此外,每个大学生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长处、优点,每个大学生的身上都有潜力存在,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外界的帮助,每个大学生都可以比现在更好。这一观点对于一个辅导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多鼓励积极面,因为大学生是需要鼓励和肯定的。特别是对不自信、不踏实、情绪低落的大学生。

辅导员关注大学的现实表现情况:(一)态度要真诚,否则大学生就会有不信任感,效果就不好;(二)要实事求是,不过分夸大,不盲目乐观;(三)要有针对性,大学生需要的,符合现实寻找帮助的;(四)进行积极关注大学生时不仅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五)避免对方的故意迎合或逃避方式;(六)最好是启发大学生学会自己去发现自己的长处和潜力,自己学会鼓励自己。

五、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过程中要通情达理

“通情达理”简而言之,即指设身处地地体会、感受对方。(1)辅导员借助于大学生的言谈举止,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2)辅导员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大学生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间的联系,以更好理解问题的实质;(3)辅导员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通情达理”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通情达理不仅表现在对大学生叙述内容的实质的完整把握上,还表现在对大学生的感受及其程度的准确体验。

(一)通情达理有不同层次,代表性的分类有:伊根分类法和卡可夫分类法

1、辅导员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人大学生的参照框架,把自己放在大学生的地位和处境上来尝试感受他的喜怒哀乐。

2、不太肯定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是否达到了“通情达理”时,可使用尝试性、探索性的语气来表达,请大学生检验并作出修正。

3、也是表达“通情达理”时很重要的一点,即“通情达理”的表达应适时适度,因人而异,否则会适得其反。

4、“通情达理”的表达除了言语表达外,还有非言语行为,要重视把两者结合起来。即一方面,辅导员回应大学生的内容应该反映大学生语言和非语言所蕴涵的信息,另一方面,辅导员的表达除了言语表达外,还有非言语行为,后者有时更有效、更简便。

5、把握好自身的辅导员角色很重要。辅导员既要能进,也要能出,出入自如,恰到好处,才能达到最佳境界。辅导员的“通情达理”是指体验大学生的内心“如同”体验自己的内心,但永远不要变成“就是”。这就是“通情达理”的真谛。

篇(2)

1.1馆员与读者性格之间的差异。在流通部,馆员每天要面临很多读者,由于每个读者的性格不同,习惯不同,表达方式和理解能力的不同,使读者在被服务过程中有可能与流通部馆员产生摩擦。如果有的读者脾气比较暴躁,这种摩擦表现形式也比较激烈,会与馆员发生争吵,如果读者脾气较为柔和,这种摩擦不会被激发出来,但是也会出现读者对图书馆服务质量的不满等现象。无论摩擦的形式如何,都会影响到流通部馆员与读者之间的沟通,影响图书馆的和谐氛围。

1.2馆员服务意识不强。为读者服务是流通部馆员的职责,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是图书馆一直以来的目标,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馆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的能力具有较大差异。个别的馆员由于服务意识不强,在与读者进行沟通时态度不够端正,语言生硬,使服务工作不到位。还有的馆员对流通部的工作认识存在误区,认为流通部主要负责借书与还书,工作比较简单,不对工作进行深入研究,业务生疏,无法对读者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这都会引起读者的不满,,使馆员和读者之间形成沟通障碍,妨碍图书馆的服务工作的建设。

1.3执行图书馆规定时引起的矛盾。图书馆的借阅规定是图书馆有序运行的保障,这就要求流通部的馆员在处理延迟还书、图书损坏和丢失时,严格按照图书馆的规定进行。这些制度都是从图书馆的利益角度出发而制定的,具有单方向偏袒的倾向。由于近年来学生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他们会认为图书馆的规章制度缺乏公平,从而对这些规定提出质疑。另外,由于一些馆员在执行规定时由于态度强硬,缺乏变通,会进一步引起读者的不满和抵触,更严重甚至会引起冲突。因图书馆的管理规定而引起的沟通障碍是较为普遍的,图书馆应该重视这种现象,对图书馆的规章制度不合理的地方加以改进,使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得到提高。

1.4馆员工作疲劳引起的沟通障碍。流通部处在图书馆的一线,每天要处理大量的借书与还书工作,图书的上架和整理工作,同时还要解答读者的咨询问题,工作的任务繁重。尤其是近年来各高校的扩招政策,使高校的学生数量急剧增加。每天面对数量庞大的读者群,数以百万计的图书,单调重复的工作,极易使流通部的馆员产生疲劳感,从而使服务工作质量变差,与读者之间产生沟通障碍。

2馆员与读者沟通的技巧

语言是进行沟通的工具,掌握好说话的技巧会使沟通工作变得简单和谐。在与读者进行沟通交流时,馆员要掌握一些沟通的技巧,善于观察和倾听,学会控制情绪。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沟通工作,妥善解决好问题,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2.1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流通部馆员在与读者进行沟通时,要注意对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在工作中要使用礼貌用语,这样是对读者的尊重,同样,读者也尊重馆员,为馆员与读者之间的交流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缩短馆员与读者之间的距离。馆员在回答读者的问题时用语要准确,避免由于表述不清楚造成读者理解上存在偏差的现象。馆员在与读者进行沟通时还要注意沟通的态度,要语言亲切,面带微笑,亲切的与读者进行沟通,使读者的问题能够及时有效得到解决。

2.2加强专业素质培养。馆员要注意对专业业务的学习,通过在职进修、参观访问、远程教育和自学等方式,提高专业技能。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信息检索技能不仅能够使工作得心应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够较好的服务读者,得到读者的认可,从而消除馆员与读者之间的障碍。

2.3学会换位思考。馆员和读者由于在背景、文化水平和个人素养方面存在差异,同时由于所处的角色不同,所以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不相同,这就使馆员与读者之间在处理问题时容易产生冲突。但是馆员与读者之间存在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充分利用文献资源,使文献的价值发挥到最大。所以,当馆员与读者之间存在沟通障碍时,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读者,心平气和的解决问题,避免冲突的发生。

2.4加强对读者的培训。由于新生对图书馆的管理制度不熟悉,在借阅图书时很容易出现违规的现象,所以,要对新生进行相关培训,使新生了解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教授学生如何使用文献检索的工具,提高学生查找文献的速度,呼吁读者爱护图书、遵守制度,树立文明阅读的风尚。

篇(3)

高校新生班主任,面对的对象是之前从未离开父母亲友、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他们在思想上、心理上、生理上正处于从半成熟向成熟的过渡阶段。同时,经过近二十年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待人处事能力尚有欠缺。由于新生入学不久,班主任与学生及其家长仍处于一个相互熟悉的阶段,因而双方彼此间的沟通,有利于加深了解。从家长角度,可以了解学校各方面情况;从班主任的角度,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以及学生的过去的学习和生活以及性格等情况。通过双方共同努力,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二、采用科学的沟通方式

如何有效沟通,这既是工作方式方法,也是体现一个班主任的工作能力。能否沟通,沟通的效果与程度,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沟通方式。

沟通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何沟通还需根据学校、班主任以及家长的具体实际而定。因此,在这里,作者根据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以信件的形式沟通。这个方式可以在新生入学前和入学后采用。一是新生入校前的信件沟通。也许有人会认为,学生还没入校,有跟家长沟通的必要吗?事实证明,不仅很有必要,而且很重要。因此,班主任可将本学院和专业的特色材料准备好,和入学通知等材料一起寄给学生。同时,在专业特色材料的设计上,如果能做到样式新颖、外形美观、语言表达富有情感等,就会让学生和家长一打开入学通知,有一种亲切感,感受到学校的人情关怀。二是开学一段时间后的信件沟通。可以将通过入学一段时间观察、交流,结合其在学校的各种表现,汇报给学生家长。

(二)新生入学时,通过家长座谈会的形式沟通。在新生入学的时候,由于不少新生家长会送孩子上学,因此,学校、各个学院和系部可以趁着这个时机,召开新生家长座谈会或者恳谈会,就家长所关注的内容进行交流。

(三)电话沟通。这是使用最正常的沟通方式。电话沟通时,要注意的方面,下文有深入的分析,在此不再赘述。

(四)微信和电子邮箱的沟通。上述沟通的方式,要根据家长的具体情况而定。

三、沟通前的准备工作

与家长的沟通工作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准备工作如下:

一是了解学生的生源地。学生来自城市还是农村、本省还是外省、东部还是西部地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比如,有学生来自西部地区的农村,那么可想而知,学生的家长一般不会普通话,这样沟通起来较为困难。要做好这个工作,就必须事前与学生取得联系,可以从学生那里获取其成年兄弟姐妹、亲朋好友的联系方式,一般来说,成年的兄弟姐妹都会用普通话沟通交流。然后由他们转告学生父母。二是了解学生近期基本情况和表现。只有了解学生近期在校的表现,才能与家长有话可说,才能明确沟通方向,让沟通更具针对性。三是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如父母的职业、家庭情况、是否单亲家庭或孤儿等,以便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当方式,避免误会甚至伤害。

四、沟通内容的选择

在与家长沟通中,沟通内容有哪些呢?一般来说,与学生学习、生活有关的内容都可以沟通。沟通前要认真思考,把准备沟通的内容列一个提纲,然后根据轻重缓急排序,沟通过程中要先主后次。这样才能避免在沟通中无话可说,或者重点不突出。

一是班主任可就学生近段时间在校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健康状况、文体活动表现等方面向家长简要汇报。二是学校和班主任关于学生工作开展的情况、任课老师的简要介绍等。三是学校有关在奖、助、贷及贫困生工作的开展工作等。四是专业介绍和未来就业。五是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以及学生的入学前的情况等等。

篇(4)

沟通是人类交流的重要途径,沟通是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沟通是一门综合了语言、姿势、表情等元素的艺术。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也是心与心的对话,通过聆听和述说,给予学生鼓励和引导,向其输送正力量,最终达成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心理共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一、90后大学生的特性

1.个人主义强突出。90后大学生倡导个性解放,追求自由,个性张扬,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情怀,独立、自主,不盲从大众潮流;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为人行事往往不考虑他人的感受,缺乏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有较强的叛逆精神,逆反心理,不屈于权威,挑战底线。

2.自控能力差。由于90后多是独生子女,是家庭中绝对的核心,长辈的迁就和溺爱使其变得任性易怒。社会中形形的刺激和诱惑,对于那些自控能力较差,抵挡不住诱惑学生而言,就会沉迷其中,甚至情感崩溃、失去理智而做出轻生行为。

3.抗压能力差。进入大学后,身边不再充满光环和荣誉,环境的突变使大学生在面临挫折、困难时就驻足不前,感到迷惘和不知所措,甚至从此一蹶不振。进而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失去了信心,没有检讨自己的不足,而是归结给了这些挫折和困难,整天闷闷不乐、郁郁寡欢。

二、辅导员沟通过程中的问题

1.地位和角色的差异。在高校中,辅导员担任的是管理者的角色,学生是被管理者。一方面,辅导员在不自觉中就会有居高临下的感觉,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从自身角度出发,而没有顾及到学生的感受;另一方面,强调自身观念的权威性,容不得半点的质疑和怀疑。如此下去,只能造成恶性循环,沟通只是表面形式,而没有内在的实效。最终只能沦落人心涣散、等级更为分明的下场。

2.沟通渠道相对单一。沟通渠道指的就是沟通过程中借助的媒介工具。沟通渠道是否通畅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最终的沟通效果。面对面的语言沟通,受到了许多因素的限制。由于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沟通的重要途径,网络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若能够及时占领网络这一块沟通领地,才能够最终实现沟通的及时顺畅。

3.沟通呈现单向特征。只有保证了沟通过程的双向性,才能实现其应有的功效。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沟通往往只是老师对学生的单项操作,没有学生的观点表述,沟通没有得到及时反馈。这样单向行为必然导致主客体上下交流的过程中,误解和偏见得不到解释和理解,影响沟通的效果。

三、提升辅导员的沟通技巧途径

1.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辅导员与大学生有效沟通的前提就是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从工作职能来看,辅导员和学生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但从社会学角度来看,辅导员和学生又是地位平等的朋友关系。辅导员和学生所要建立的关系也不仅仅局限于教育关系,还有心理关系、道德关系等。大学生渴望辅导员能够更加体谅、包容、真诚的对待学生,减少距离感,平易近人。因此,辅导员在和学生沟通时,应关注到学生对信息的反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观念和想法,相互坦诚,才能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

2.注重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辅导员的沟通不应仅局限于学生本身,更要拓宽到学生的家庭背景。由于当代大学生多为独身子女,因此家庭在学生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老师和学校不能够代替的。因此,辅导员在遇到棘手的学生时,应尝试与其父母进行沟通,家长更了解学生的性格、脾性,能够带给学生更多的亲切感,便于抒发自己内心的所想所感,找到问题的切入点,把握学生的思想和心态。只有通过学校和家庭的相互协作、共同作用,双管齐下,才能保证沟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选择适当的环境。沟通时的环境营造,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依靠,更为轻松自然地向辅导员吐露心声。由于辅导员是教育的主导者,学生不自觉的将自己放在了较低的地位上,不自主地产生心理戒备或是紧张情绪,没有平等的地位自然不能保障有效地沟通。因此,辅导员应尽量构建一个舒适、自在的沟通环境,给予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尽量避免在公开的场合进行批评或是谈话,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公共场合进行表彰或表扬,弘扬正气,发挥典型先锋作用。

沟通是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径。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的沟通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辅导员要了解9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征,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选择适当的环境等措施,保证沟通双方的平等,促进沟通的顺畅有效。

参考文献:

篇(5)

管理沟通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一个企业内部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并达成企业共同目标有着战略性意义。只有沟通好了,才能做好管理,才能意见统一、思想统一,才能上下齐心,共同努力。这些道理虽然人人都懂,但实践情况却难以令人满意。本文将指出个人发现的我国企业管理沟通上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中国企业管理沟通存在的问题分析

总体来说,我国企业的管理沟通状况普遍不容乐观。而问题不仅在于个人,还在于企业机制。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沟通双方是思想问题。首先,各层管理者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人物,如果自身存在管理沟通的思想问题,那么整个企业的管理工作便难以顺利实现。迄今为止,仍有一些中高层或管理层领导没有从根本上重视管理中的沟通,没有肯定沟通对管理的强大影响力。其次,员工的思想问题。沟通作为促进管理、促进合作的必要途径,在领导主动沟通的过程中,应该敢于表达,敢于指出,而不是附和领导,讨领导欢心。正是因为双方都有思想问题,才常常出现领导有领导架子,员工有员工样子。也就是等级观念,导致沟通氛围严肃。上级对下级进行发号施令式或考验式沟通,导致单向性沟通。而下级出于对上级的畏惧心理,不敢与上级进行交流,或是出于个人私利,沟通交流时难以谈及内心真正的想法。这样的上下级沟通局限于形式主义和个人主义,对促进企业的管理毫无作用。

2.缺乏有效的沟通方式。笔者认为,只要是能促成企业内部沟通的方式都是有效的,无论正式与否,传统与否,直接与否。但在很多企业,对沟通方式进行了限制。比如,企业内部各部门平常不交流沟通,到正式集体会议才提出,这就是典型的“横向合作难”。再比如,一些企业内部的交流沟通以小道消息、甚至失真消息为主,这样的沟通也称为间接沟通,它的效力远低于直接沟通,还容易导致凝聚力差,团队破裂。此外,还有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方式造成员工满意度低下、离职倾向严重等等。在中国企业,特别是一些国有企业在这些不足上表现明显。最后,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沟通方式有待改革创新。

3.缺乏管理沟通的技巧。优秀的沟通技巧可以使双方更有效、更轻松地进行交流,当说者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听者则更容易听懂,接受观点,再进行好的指导或是反驳。但在企业的管理沟通中,常常是其中一方的沟通技巧出现问题甚至双方都存在问题。首先,管理者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点:缺乏有效的倾听技巧,缺乏口头及书面形式的沟通技巧等等。其次,企业员工的问题,主要是缺乏合理有效的表达技巧、舒适而有力的言辞技巧等等。但笔者认为,管理沟通的关键还是在于管理者,因为管理者作为主体,只有当管理者制造出轻松平等的氛围,以技巧性沟通带动员工们的沟通积极性时,才能实现最真实、最有效的沟通。

4.缺乏管理沟通的机制。任何行为都需要相应的机制加以约束,才能在各个场合、时间都发挥它的作用。管理沟通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行为,更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如果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没有建立明确的沟通机制,而具有随意性、个人主义,将出现沟通混乱、沟通不及时、沟通有效性降低等问题。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在三点:(1)没有明确的沟通目标,即沟通随意性,涉及范围大。(2)没有固定的沟通频率,容易出现有问题不能上报或者晚报,即沟通不及时且频率不高。(3)没有及时的反馈机制,导致沟通的有效性降低。因为沟通作为双向过程,不仅要求传递到位,还需要及时有效的反馈,才能促成双方达成共识,实现真正有效的沟通。

5.缺乏沟通的组织机构。个人认为,管理沟通的组织机构是达成有效沟通的最大保障。它的存在能让企业内部沟通和企业之间的沟通高效有序地进行,保障沟通的频率、质量,从而促进企?I的管理工作,促进形成高效率的企业团队。以学校为例子,现在大多数有条件的学校都有专业的心理咨询部门或者心理咨询教师。因为学生的心理问题、思想问题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及身体健康,所以需要配备相应的心理教师,在学生心理出现问题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沟通和疏导。当然,学校及社会并不是从一开始就重视这方面问题,是社会教训和实践让他们渐渐明白沟通的重要性。反观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未设立相关的组织机构,甚至都没有设置专人专项负责企业的管理沟通工作。这无疑导致沟通频率和质量都得不到保证,即使进行了管理沟通,也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二、解决中国企业管理沟通存在问题的对策

对于以上几个问题,笔者认为,必须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来解决,主要有以下几点:

1.正确认知管理沟通。正确认知管理沟通,即管理沟通是为了促进企业的管理,提高团队效率。首先,企业的上级和下级都应当重视管理沟通,肯定其影响力。其次,在沟通过程中,上级始终处于高位,应当努力营造轻松的交流氛围,而不局限于形式。最后,在沟通过程中,上级与下级是平等关系,不是上级对下级的发号施令的单向式交流,不是对下级的考验,也不是下级说好听话的场合。而是领导没有领导架子,虚心听取下级的意见和建议,好的便接收采纳,不好的便进行指导。员工也不拘泥于下级身份,积极与上级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指出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2.整合有效的沟通方式。对于多种多样的沟通方式,应当进行调整组合,最终形成一个系统。在保留原有的有效的沟通渠道后,还应当删除其余的效率低下或是没有实际效果的沟通渠道,然后再进行吸收并实践新型的而人们又乐于参与的渠道。因为在互联网时代,不仅信息多样化,沟通交流的方式也是多样化的。人们不应局限于传统,拘泥于形式,而要进行吸收和创新。如果在别的企业管理沟通中,匿名型问卷调查法、意见箱、邮件型沟通等等效果佳,那么企业应当结合自身情况,对于好的方法就应该在企业内部试行或普及。当然,能直接交流时选择直接为上。但只要是真实有效的,就都是好方法。而企业管理者应当整合这些方法并形成系统,供员工选择和实施,同时严格要求企业内部的消息传播风气,不得以权虚化或选择性传递信息,不得传播还未确认的信息,不得以讹传讹,传播小道消息。

3.提高管理沟通的技巧。同样,沟通是双方互相传递信息,所以双方都应该有足够的沟通方面的技巧。首先,管理者应当提高自身的倾听技能,足以让员工知道领导在认真听,并中肯地在思考,比如一个细微的点头示意、肯定的眼神、嘴角上扬等等。其次,管理者也应当提高自身的表达技巧,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形式。此外,对于下级说的有道理的,应当给予适当的表扬与鼓励;而对于有差池的想法,给予相应的令人信服的指导。最后,员工应当提高自身沟通技巧,高效率而又谦虚礼让。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不会使领导抓不到重点而失去耐心,还能有力地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

4.建立管理沟通的机制。以机制对管理沟通行为加以规范和约束,才能避免行为的随意性,才能保证质量。建立管理沟通的机制,才能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稳定性。主要需要做到以下三点:(1)明确确切的沟通目标。以确切的目标才能缩小沟通内容范围,提高沟通效率,并及时解决问题。(2)确定固定的沟通频率。固定的频率,同样能够减少或避免沟通行为的随意性,更有效地解决每个阶段的企业内部问题,促进企业的团队合作。(3)建立及时的反馈机制。反馈机制的建立才能使沟通成为真正的双向过程,使建议的提出者知晓建议的可行与否,领导决策的实施与否。这样不仅能提高员工沟通的积极性,还能促进企业进步。

篇(6)

2儿科护理中肢体语言沟通的应用

对于儿科护理工作人员而言,要积极提升自身肢体语言沟通能力与技巧应用水平,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为患儿提供更好的护理康复服务,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以减少各类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率。为探究肢体语言沟通在改善患儿医嘱依从性、接受度及家属的满意度方面的效果,江丽娜以120例患儿做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对比,结果发现实施优质肢体语言沟通的观察组患儿在完全抵触、部分抵触和绝对接受方面表现较为出众,患者家属满意度也较高,意味着肢体语言沟通技巧的有效运用可显著提升家属满意度及患儿遵医嘱度、接受度,有助于儿科护理工作质量的改进。

采取肢体语言沟通配合语言沟通模式显著提升了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技术操作的满意度及服务满意度,二者的有机结合可显著稳定患儿情绪,有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但是对于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加强自身职业素质培养与自身修养,以便更好的完成日常护理工作。儿科临床护理中肢体语言沟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掌握患儿的病情与身心需求,以减少与家属之间的沟通问题与纠纷,所以有效肢体沟通语言技巧的应用可显著改善与患儿及家属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双方更快的构建优质的沟通桥梁、营造良好的医疗氛围,有利于患儿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护理人员要将进一步提升个人肢体语言沟通技巧作为重要职业技能进行掌握,通过提升沟通技巧以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儿科护理工作中与患儿的沟通障碍,从而提升自身工作效果与质量。儿科患儿本身受身心特征影响,无法很好地表达自己,肢体语言沟通因此有了较大的应用空间与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有效消除儿童抵抗情绪,提升临床的完全依从率。

篇(7)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191-01

在越来越注重人文交流的今天,儿科护士工作需要不断实现沟通的有效性和人性化。我们指的沟通,即人与人交往时互相表达、倾听彼此的意见建议,交流情感的过程,有无效沟通和有效沟通之分。在儿科护理工作,护士要充分利用自身掌握的讯息,运用适当的沟通技巧,争取做到与患儿家长实现高效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够更真确地掌握患儿的临床资料,制定符合各个患儿实际情况的护理规划,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促成优秀的护理服务。现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分析影响儿科护理中与家长沟通的因素,细化各项沟通工作的具体目标,并提出实现高效沟通的具体办法,报道如下。

1儿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影响沟通的因素

1.1家长方面的影响因素。儿科患儿还不具备准确描述自身病况或是客观回答医生问题的能力,患儿家长会由于儿童面部的痛苦表情或哭喊等不舒服的表现而紧张,心理上对医院产生依赖和产生过高的期望,容易出现情绪反应过激、不耐烦、没耐心、不理解护理人员的情况。再者,护理沟通中,各个家长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护理护士用同样的沟通方式却不能达到一样的效果,出现偏差。最后,受我国国情的影响,目前儿科接待的多为独生子女,单个病人的家属构成成分复杂,给护患沟通工作带来挑战。

1.2护理护士方面的影响因素。

1.2.1护理人员自身医学及护理的专业知识欠缺。儿科病人自我照顾能力不足,患者家长对在照顾护理的过程中会相对频繁、详细地询问护理护士与病情相关的知识。但是由于目前服务于临床的大部分护理工作者学习的都是传统的护理知识,知识面相对较窄,护理要求相对较低。对家长提出关于疾病的预防、治疗,甚至是是日常健康护理的问题都不能肯定、准确、详细地做出解答,甚至部分护士直接将问题推给医生,降低了家长对护士的依赖感和信任度。

1.2.2儿科护士护理技巧有待提高。护士护理的沟通技巧不单单指的是语言的沟通,还涉及到护士的仪容仪表、动作情绪等方面。护士的日常工作相对繁琐,因此在忙于基本的治疗协助、基础护理、仪器设备照规使用之外常常忽略与患儿家长沟通这一重要环节,表现出懒得沟通、心不在焉的应付式沟通、缺乏双向沟通的不够认真耐心,不尊重家长的行为。缺乏责任心,没有预留足够的时间与患儿家长进行交流,影响护理服务的效果。

2儿科护士与患儿家长进行良好沟通的目的

护理沟通工作要高效,必须明确每次沟通的具体目的,沟通过程围绕目的进行。护士与患儿家长沟通的目的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通过沟通争取家长对各项护理工作的理解与协助,让其接受并配合相关的护理操,安抚家长,减轻其压力;二是帮助家长掌握全面的儿童生活健康常识;三是了解患儿全面的资料,为实现优质的人性化服务打下基础。

3实现儿科护士与患儿家长良好沟通的具体方法

3.1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儿科护士在工作之余要加强自身医学知识和护理知识的学习,掌握当下儿科临床护理的相关要求。护理工作中不要一遇到家属咨询相关问题就将其推给医生,要积极努力地为家长解答。实在遇到不懂的,可以先安抚客人,自行咨询或学习过后再做出解答。

3.2将情感交流贯穿沟通过程。与患儿家长交流的过程中,要将对患儿同情、关心、热心的情感表现出来,让家长看到我们护理人员对他们孩子的关心和在乎。除此之外,还要安抚好患儿家长,理解其焦虑、繁杂、无所适从的心理和行为变现。工作中做到处处为患儿着想,要知道,护理人员浅浅的一个微笑,温柔的一声问候、娴熟轻柔的一次操作都是对患儿家属最大的鼓励和帮助。如在静脉点滴注射完毕拔针时,先用水淋湿胶布避免撕扯疼痛患儿的动作,就是给家长最大的温暖。做到这些,家长自然会对护理人员产生感激、信任之情。

3.3具体沟通要灵活得当。护理工作者在沟通或服务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一视同仁,不管患儿及其家属来自什么地方、有什么背景,都要一样照顾。沟通交流要端正态度,使用礼貌性语言,对患儿家长的疑惑或咨询要表现出足够的耐心,有问必答。沟通过程注意认真地倾听并做相应的反馈,让患儿家属在询问或倾诉中能释放压力和平复心绪。在这个基础上,具体的沟通要根据各种不同时间、地点、情形做出灵活选择和变化。如家长处在情绪极其激动的时候,要避免用语言直接触犯患儿家长,可以用积极娴熟的护理行动告诉家长,我们可以信任。针对不同文化水平的家长,对水平较高的,对患儿疾病的讲解可以提高层次,让其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产生信任;对文化水平较低的家庭,沟通要注重显浅易懂,多换位思考交流。此外,不管是面对什么样的患者,都要注意给与患儿家长沟通交流的环节留足足够的时间,优化儿科病房的护理流程,人员配备也要充分护理。

由此可见,在儿科护理工作中要实现护士与患儿家属良好的沟通,只有从护士自身出发,端正态度,掌握过硬的医学专业知识和灵活得当的沟通方法,最终促使优质护理服务的实现。参考文献

[1]谭红媛.儿科护士如何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2,10(3):339

篇(8)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4-0014-02

【摘 要】随着医疗市场的开放和医疗费用的逐年上涨,医疗机构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患者对医疗机构的选择也有了更大的空间。谁能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满意的医疗服务,赢得患者的信任和满意,谁就将成为最大的赢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因此,加强医患沟通,实施医患沟通制度,明确医患沟通的内容,并通过培训改变服务观念,为医患沟通制度的实施提供组织、人员、制度的保障,是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医患关系 医患沟通

随着医疗市场的开放和医疗费用的逐年上涨,医疗机构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患者对医疗机构的选择也有了更大的空间,因此,谁能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满意的医疗服务,赢得患者的信任和满意,谁就将成为最大的赢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因此,加强医患沟通,减少医患纠纷,创建让患者满意、放心的医院已成为医院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培训改变服务观念,为医患沟通制度的实施提供组织、人员、制度的保障,是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的有效措施。本文作者所在医院近年来在此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患矛盾。

1 加强医患沟通的必要性

1.1 医患纠纷增加的原因

医疗服务中医患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指在交易的过程中,交易双方对于商品的质量、性能等信息的了解的程度不同而出现“信息不完全”或“信息不对称”[1]。在医疗服务中,由于患者缺乏专业知识,往往会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来要求医生或者对医生言听计从,这种由医患双方认知差异造成的信息不对称是许多医疗纠纷产生的源头,再加上近年来一些媒体不负责任的推波助澜,使得现在医患关系非常紧张,许多患者都认为医生只想着怎样从病人身上挣钱,多开药,开好药,开贵药,收红包,而不注重治疗效果,由于这种认知上的不对称,有时会引起患者以暴力方式来解决医患纠纷,这些事情目前是愈演愈烈,造成了“医者不敢医,患者不敢就医”的局面。

1.2 医患沟通不当所致 传统医学模式只注重对疾病的生物治疗,却对患者社会与心理关注度不够,医生通常都“治病”,不是“治病人”,要么对患者态度冷漠,要么根本不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单方面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进行诊治活动。据统计,九成以上的医患纠纷都源自医患沟通不当[2]。

2 实施医患沟通的运作方法

2.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塑造良好的组织文化 一个人的医德水平与其整体道德水平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即是说一个人不可能整体道德低下而医德高尚,也不可能是医德高尚而整体道德低下,在以加强公民道德教育为主的基础上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并在医院内部塑造一种以救死扶伤为天职、以爱岗敬业、努力做好临床工作为个人价值体现,自觉尊重病人各项权利,自觉规范自己的各种行为的医院组织文化,让每一个医德低下的人无法在医院立足,医患纠纷发生的概率也必然会降低。

2.2 推行首问负责制,确定医患沟通的内容 医院要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强制推行首问负责制,规定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必须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的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手段、重要检查的目的及结果、治疗所需大概费用、疾病的预后及转归等内容,并且在诊疗工作中实行费用清单和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同时还要听取患者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回答家属想要了解的问题。

2.3 加强培训,改变服务观念 在实施医患沟通的过程中,医院应对各类人员进行以转变观念作为重点的分层次培训,培训以服务理念、服务中的礼仪、服务技巧以及沟通的艺术技巧等为主要内容,通过培训改变全院职工的服务观念和服务技巧,树立自觉为病人服务的思想。

2.4 定期进行满意度的调查 医院设计病人问卷调查表,调查表应罗列各种应向患者告之的问题,如病情解释、治疗方案的同意权等,然后定期对门诊及住院病人进行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医院在实施医患沟通的过程中哪些环节存在不足,然后有针对性地解决。

2.5 医院要为医患沟通的运作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医院应该为医患沟通制度提供以下三种保障措施:

2.5.1 组织保障 成立“医患沟通”实施领导小组,由院长、党委书记任组长并负总责,由业务副院长具体指导,由院办、医务科、护理部等职能部门具体实施,在临床各科室中进行推广。

篇(9)

1 护患沟通的影响因素

1.1 护理人员因素

(1)缺乏法律意识:传统护理工作传、帮、带,因此,导致新护士法律意识淡漠,且护士习惯于只考虑如何尽快解决影响患者健康疾病根本问题,而忽视潜在与护理相关法律问题,对一些可能引发护患纠纷认识不足。

(2)信息编码不全 护士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时,使用专业术语,使患者不能理解自身疾病目前状况及转归。

(3)缺乏洞察力 护理人员素质差异,导致部分护士对某些症状缺乏观察,不能充分理解表达内在含义,不能有效沟通,及时解决患者真实需要。

(4)缺乏以人为本意识:部分护士停留在过去理念,注重完成某项具体工作任务,未将患者当做整体人对待,仅仅是实施护理措施对象,没有把优质护理中“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融入到工作中,忽视患者内心完整心理需求。

(5)沟通技巧欠缺:[1]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忽视患者的心理需求,更多重视患者的身体疾病,因此在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中,忽视了应有的沟通技巧,站在本我的出发点以患者的疾病为出发点直接提出对患者的要求,而忽视了患者整体人的概念,忽视其内心的心理需求,导致患者的不理解与接收,达不到护患信息的共识,易导致各种护理纠纷的发生。

(6)培训力度不够:医院有培训或流于形式,让护理人员不能充分认识护患沟通重要性,将所学沟通技巧用到临床工作中,

(7)存在职业倦怠:研究表明,工作领域中存在的诸多负性因素会直接影响护士的心理和行为,严重导致护士职业倦怠。

(8)缺乏有效沟通:由于人员素养差异,导致语言表达能力差异和沟通技巧欠缺,关键内容,核心问题表述不清,致使同一个内容,在不同人员之间产生不同解释,使患者及家属产生怀疑,为护患纠纷埋下隐患。

(9)缺乏沟通精力 护理工作任务重,危重患者多,病情变化快,长期如此工作环境,精神高度集中容易导致护患沟通不及时。

1.2 患者因素

(1)患者身心处于应激状态:患者生病住院,心理角色未做好调整,身体疾病痛苦,导致内心的焦躁不安,且都认为自己的病是最重,需要立即救治,住院之后未立即得到相应治疗,会将心理的情绪、不满引发在护理人员身上,造成不必要护理纠纷。

(2)病人或家属:⑴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强,对医疗保健要求提高,⑵对医疗工作的高风险,不确定性缺乏了解,对就诊程序,不配合,期望值高⑶面对病人突发重病家属的心理状态不稳定,⑷有时对医疗上的意见不直接指向医生发泄而转移到护士身上出现护患矛盾。

(3)医患双方存在认知差异:医患之间由于专业知识不同,对疾病认识存在相应差异。当前医疗水平存在一定局限,与患者之间期望存在差距,导致某些疾病不能救治或部分疾病不能痊愈。一旦发生内似情况,极易造成医患纠纷。

2 护患之间的沟通技巧

2.1 形象、举止、语言表达要适宜

护士服饰整洁、面带微笑,称为恰当,语言亲切、诚恳,目光柔和,可使病人产生亲切感、安全感,被尊重感, 2.2 加强语言沟通,减少沟通不到位而引起的误会

(1)掌握说话艺术: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时,讲究语言艺术。注意少说不必要的话,说话时要面对患者,不要讲得太快且避免争辩,护患沟通中要始终报有一颗诚心。

(2)换位思考:作为护理人员能否真正做到站在患者位置思考问题,能否进入患者的内心世界,为患者解决其内心真实需要。

2.3 善于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提高护患交流

(1)适宜面部表情:护理人员应学会在患者不同的疾病程度,不同的场景下使用不同的面部表情,

(2)肢体语言表达;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谈时注意身体语音的表达,可增进护患之间的关系,同时要学会读懂患者的肢体语言,从对方的肢体语言可得到怎样的信息,如此便可以更加深入的进行护患沟通。

2.5 缓解患者紧张心理

抢救过程中,护患之间的交流沟通要及时,信息交换要全面,包括和患者家属的 沟通。护理人员应以娴熟、精湛的专业技能快速的抢救患者,挽救患者生命;另一方面应与家属做好沟通,详实向患者家属介绍病情,得到患者家属的理解,并安慰患者,正确应对疾病所引起的各种身心痛苦,使患者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篇(10)

随着社会法制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和进展,及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创建和谐良好的医患关系,减少冲突,进行人性化的护患沟通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现代医学模式要求护士不仅有更高的医疗护理技术,还应从人性的角度给予患者必要的关怀。

1 护患沟通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①平等原则 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是最起码的基础,要尊重患者,适当的称呼往往是沟通的起点,从而才能使沟通活动更好的进行下去,以达到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由于病患身体及心理精神的不适,对于沟通活动是最大的障碍,护士要耐心的,细心地回答病患的问题,决不可敷衍行事,态度恶劣;②灵活原则 控制谈话局面,有针对性的交谈,语言不可过于直白僵硬,语言委婉和气,简单清楚,贴近生活,尽量少些专业术语,进行有主题 目的的交谈;③ 保密原则 学着尊重患者的隐私,安慰鼓励患者,护士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操守,对一些不能告知的诊断,尽量多用保护性的语言;④适当原则 避免时间过长病号劳累厌烦,对其某些敏感话题,要适当含蓄回答,留有余地;适当幽默使病患开心,更能使其倾心交谈,敞开心扉有所欲言,更进一步的交流谈话。

2 护患沟通的方式及技巧

2.1 做好提前准备工作,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使患者能更好更快的熟悉并适应新的环境,消除陌生感,做好入院健康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温馨安全舒适的环境,亲切柔和的接待,更有助于病患积极的配合治疗。

2.2 倾听,注意有效倾听,掌握聆听技巧,善于聆听患者的言外之意准确理解患者本意,不要东张西望心不在焉。

2.3 扎实的理论基础,以过硬的技术和厚实的理论基础赢得患者的认可与信任,护理操作细致精准到位,会减轻患者的痛苦,患者会更加肯定医护人员的工作能力,更加配合治疗,助于早日康复。

2.4 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互相理解,多从病患的角度考虑,毕竟病患正忍受着疾病之苦,要相互体谅,消除沟通中的障碍,建立良好和谐的氛围[1]。

3 特殊病患的沟通技巧

3.1 ①愤怒的患者,护士要耐心地询问发怒的原由并主动地帮助解决问题,切不可拖拉怠慢,使问题更加严重化。不可以自己愤怒对待患者的愤怒,使矛盾激烈化。②悲哀的患者,多数这种患者不愿意交谈,沉浸于自己制造的绝望封闭中,情绪消沉悲观,闭口不言,使沟通很难进行,护士应多用实际行动关爱,照顾患者,使其感受到温暖和关爱[2]。

3.2 婴幼儿患者要善用非语言类交流,微笑、眼神、拥抱、抚摸等都可消除儿童就医的恐惧心理,与家长更好的交谈,使其能辅助配合医患人员给婴幼儿进行必要的治疗,老年患者更要态度温和良好,多关心爱护,消除老年患者不良心理;有精神疾患的患者,更要注意沟通,决不可和患者对峙蛮讲,强迫其听从,以命令语气对待[3]。

4 结论

良好的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营造更好的治疗氛围,能够更好的促进疾病治疗工作的进展,有助于患者早日恢复。

参 考 文 献

篇(11)

        护理的过程实质就是沟通的过程。护士运用语言及肢体和患者交流思想、感情,用语言给患者以安慰、诱导,用非语言的沟通技巧不断观察、理解、判断患者的需求,从而获得护患双方良好的心境,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笔者从事院前急救护理工作多年,常年面对的是各类危、急、重症患者,这些患者发病突然,没有心理准备,绝大多数患者及家属心情紧张、焦虑、恐惧,如何正确运用语言技巧,充分发挥语言的作用,浅谈以下几点体会:

        1 院前急救护患沟通的的重要性

        院前急救是指对急、危、重症患者的事发现场和转送医院途中的紧急医疗救护。而护患关系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尽管是短暂的,但护士与患者的接触最直接也是最多的。病人或家属往往焦急、冲动、缺乏思想准备,这需要护士用最简洁的语言来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以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为患者赢得救治时机,防止医护纠纷的发生。有效的沟通在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中起重要的作用,有效的沟通是完成院前急救的重要保证。

        2 院前急救护士应具备的素质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患沟通的前提,根据急救工作特点,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急救护士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熟练的护理操作是急救护士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娴熟的急救技能是沟通的根本,沟通的前提是信任。院前急救争分夺秒,沟通的条件相对不足,第一时间赢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是沟通的关键。抢救患者生命时需要进行大量的护理操作,如静脉穿刺、心肺复苏、导尿、心电监护、吸痰等,均要熟练掌握,强化应急能力,突出一个“快”字,争取一次成功,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为患者赢得救治时机。例如,在行驶的车上建立静脉通路对护士的要求较高,而护士一针见血,用娴熟技能取得患者的信任,再指导患者放松心情减轻疼痛,护理措施改善了患者的不适,保证了急救的护理质量。我们要求急救护士处理问题要沉稳、冷静,从而缩短护患间的心理距离,从而达到护患间的默契和配合。

        2.2换位思考,以人为本   换位思考是沟通的关键,培养护士感同他人关怀他人的能力,用沟通架起护患情感桥梁,互相信任,营造和谐护患关系。沟通的意义在于对方给你的回应,只有重视回应,才能真正建立信心,实现医疗急救的目的。

        2.3严密观察病情,果断谨慎处置   急救病人病情重,发展变化快,疏忽任何一个细微先兆,都会对病人的生命造成更大的威胁,这需要护士对病情进行连续不断的严密观察,果断谨慎处置,避免延误抢救时机。

        2.4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急救护士要有丰富的多学科知识才能承担复杂的院前急救任务。这就要求急救护士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利用一切机会学习新的急救知识与技能,勤动手、多动脑,开拓思维,才能应对院前急救中复杂的病情变化。 

        2.5默契配合,同力协作

        急救患者的救治是一种群体协作的活动,护士在工作中涉及与医生、护士、司机、患者及家属的广泛关系。护士能否协调好这些关系对整个救护工作的秩序和质量有很大的关系。医生是急救小组的核心人物,护士应尊重并服从医生的指挥和医嘱,并要快速准确执行,技术操作要熟练,当好医生的助手。护患之间的关系也要处理恰当,在院前急救中,护士与患者是接触最直接也是最多的,要求护士具有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与患者及家属有良好的协调及沟通能力,病人或家属往往焦急、冲动,还应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以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急救护士还应注意与急救司机的关系,此关系看起来与救治伤员关系不大,但这种关系始终贯穿于整个急救过程,如长途急救任务,因路途遥远,司机能在整个运输过程中注意力集中,安全、快速返回医院,完成好任务,这就要求护士在路途中注意关心和提醒司机,同时要求司机做一些体力工作,协助搬运病员,护士只有处理好以上各种关系,才能同心协力,体现出集体凝聚的力量,才能把院前救治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