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绿色经济市场前景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出口多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市场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比较小,市场风险大。因此,我国要把绿色食品营销战略重点转移到东北亚地区,积极开发新市场,分散贸易风险,扩大市场的互补性和降低进入壁垒,在东北亚地区产品出口国中寻求合作伙伴,并通过与之开展的多种形式合作和针对不同合作伙伴,制定不同的营销战略和策略,加强开拓市场的能力,以此不断扩大市场的占有率和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本土化、区域化、国际化的发展目标
我国绿色食品企业市场营销在相当长时期内要加强本土化的建设和发展。本土化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在本国范围内进一步拓展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二是在出口国实现本土化,取得本土化成功后再向区域化发展,区域化是若干本土化的集合,是向国际化发展的前期准备,也是更大范围的本土化。
(一)本土化和国际化营销要突出加强的工作
1.扩大基地规模和发展产业集群。已具备发展产业集群的条件,在黑龙江和吉林发展绿色大米产业和山特产品产业集群;在内蒙、黑龙江发展绿色乳制品产业集群;在山东发展绿色果菜产业集群;在浙江、江苏、福建发展绿色茶叶产业集群等。产业集群的发展是本土化营销的重点,也是向跨国本土化发展的基础。在扩大基地规模和产业集群发展中要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的参与,内蒙的蒙牛成功的吸引了2600万美元的外资合作,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2.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发展与跨国本土化相适应的营销组合。从市场需求、产品质量和特色、价格、渠道与促销活动诸方面考虑本土化营销组合及其重点,特别要适应出口国绿色壁垒和新的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在这方面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3.建立与出口国优秀经销商的合作关系。用国际化的营销渠道出口我国绿色食品,使国内的本土化与跨国本土化更好结合和融合。如进一步加强与世界着名的零售连锁公司沃尔玛和家乐福的合作,可通过这些渠道将我国的产品更大范围的销售出去,这是实现由本土化到区域化和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新棉精米加工有限公司成功地与日本企业合作,将绿色大米打进日本市场,就是一个极好的尝试。
(二)做好跨国本土化市场定位 国际市场不同于国内市场,由于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市场营销环境也大不相同,因此,开拓国际市场要求减少盲目性、增强主动性和科学性。首先应全面了解国际市场的特点。目前世界市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以欧、美、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市场;第二个层次是以韩国、新加坡、俄罗斯等为代表的中等发达国家市场;第三个层次是以中国、印度、越南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市场。
我国绿色食品出口主要是初级产品。但随着质量和标准的与国际化接轨,特别是市场定位(出口国、消费群体、消费习惯、产品需求等)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目标的逐步实现,从本土化到国际化营销战略目标的实现是有把握的。我国绿色食品企业开拓国外市场应采取从本土化到国际化的发展战略;搞好市场定位,提高营销的针对性,这是成功进入出口国市场,并能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三)国际化的营销策略 首先,分步国际化的营销策略。这是一种逐步到位的国际化策略。企业和营销人员刚进入陌生的国外市场时对市场需求的产品、消费习惯、文化差异的实际情况知之不多,对这些产品的市场前景没有把握,要求营销人员自己动手或请专家进行调查研究,从而比较确切地了解现有产品是否可以满足当地的本土化需要,接着将国外市场信息反馈给产品研发人员,以便开发出能在国外市场受欢迎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国际化营销策略是逐步实现的。其次,一步到位的国际化营销策略。企业和营销人员自始至终以一种整合的全球观点开拓国际市场,同时它又对营销人员的责任心提出很高的要求。这种策略下,企业和营销人员努力挖掘国外市场上与本公司生产能力吻合的最新需求,对顾客的类型和行为模式也更多注重研究。此外,企业和营销人员还应尽职尽责地做好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定位,使其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合作竞争,实现双赢
(一)通过合作竞争开拓国内外市场 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出口多集中在美国、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市场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比较小,回旋余地小,市场风险大。要积极开发新市场,分散贸易风险,扩大市场的互补性和降低进入壁垒,就要在产品出口国中寻求合作伙伴,并通过与之开展的多种形式合作,加强开拓市场的能力。要针对不同市场和不同的合作伙伴,制定不同的营销战略和策略,不断扩大市场的覆盖率、市场占有率,进而提高利润率。
(二)通过合作竞争,不断优化产品结构 要加强对国际市场需求的跟踪调研,不断创新产品,同时大力开发有中国资源特色和融入出口国文化特色的绿色产品;在保持传统绿色产品出口优势同时,提高深加工产品出口的比重,特别是AA级产品的比重在上述过程中,要借鉴外国企业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做法和经验,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一要着眼于做大做强和提高效益,即通过不同形式的合作发展“航空母舰”;二要着眼于特色经营,尤其是中小企业要搞好市场定位,扬长避短,大部分绿色食品企业应在这一战略指导下,找到各自的角色和发展的空间。
(三)要为投资者提供好的项目和好的合作伙伴
外来资本和投资者到中国投资是来寻求好的投资回报,使其资本增值的。所以好的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更重要。好的项目主要包括:项目所处产业生命周期(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项目更能吸引投资者,而处于研发期和导入期的项目,由于市场前景不清晰投资者更多的是观望、等待,择机行动);项目的规模、投资回报、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前景预测和分析。目前大多数招商引资项目的规模不大,很难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保持和发展竞争优势。企业规模不够大,还意味着需要进一步重组和整合,对重组与整合的考虑会使投资者举目观望。因此,要加强对投资者对投资项目和合作伙伴选择的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
三、根据目标市场特点战略
(一)锁定重点出口国家和地区 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出口要在巩固现有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到周边国家,实施从本土化到区域化的营销战略。美国、欧洲、日本是重要的潜在市场,是我国绿色食品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的出口增长的目标市场。欧盟东扩后,为我们开拓这一市场提供了条件,欧盟的新成员在经济发展和收入消费水平上与老欧盟成员有一定差距,在对食品消费需求方面更适合绿色食品,这为我国绿色食品出口提供了机遇。
1.发达国家的市场潜力巨大。这一市场的商业设施完备、市场环境良好、消费意识和环保意识超前,具有巨大的出口潜力。实力较强的企业(特别是AA级食品),可将此作为重点出口市场。
2.我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是适宜进入的区域市场,如港澳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这一市场交通便利、信息畅通、成本相对较低,一些成长中的绿色食品企业和A级产品可先选择这一地区出口。
转贴于
3.容易进入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这些国家的市场条件、国民收入、消费水平、产品质量技术标准与我国相当,一些中小绿色食品企业可将A级绿色食品定位于这一市场,逐步扩大出口。
4.扶持重点企业和产品的出口。在选择重点企业和产品扶植时,主要应考虑以下因素:
(1)企业的产品是否有国际市场竞争优势。不仅要研究国内市场,还要研究国际市场;既要着眼现实需求,也要着眼潜在需求,重点发展有特色的或市场前景广阔的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产品。
(2)产业基础。主要是强调要立足现有基础,并进一步挖掘出潜力。尽快形成产业规模优势。比如,我国的优质专用小麦,尽管专用品种没有美国那么多,但近年来在品种开发和生产工艺方面有了显着进步,单产水平高于美国、加拿大,特别是在我国黄淮海地区、长江下游地区和大兴安岭沿麓等地区,专用小麦进一步发展的产业基础很好。把这些比较优势发挥出来,转变为竞争优势,能够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3)企业的实力及产品特色。在选择重点企业时应考虑该企业的实力及产品特色,与出口国的同类产品比是否有比较竞争优势,以及企业持续的创新和综合实力的持久性,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的素质及其业绩;在此基础上,再考虑该企业实力是否有满足出口国需求的潜力,以防止市场开拓后,因供给不足,使他国竞争者趁虚而入。
(4)合作伙伴及进入策略。中国企业要善于利用外国企业在全世界建立的销售网络,向更多的第三国市场渗透和开拓。这种合作有两个方面,一是参加外企的大企业集团在海外的承包项目;二是与外国的企业合作,利用外企的营销网络,共同开发产品,合作开拓更多、更大的市场。特别是在中国企业尚未涉足的第三国市场,更适合采取此办法打开市场。
(二)企业要抓住机遇、做强做大、不断创新
1.市场定位与目标市场的选择。
(1)以实力为基础的市场定位。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力进行市场定位,经济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企业可加大有机食品(AA级绿色食品)的开发,扩大出口,增强国际竞争力;规模小、生产能力低的企业,可进行A级绿色产品生产,首先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逐渐向生产开发AA级绿色食品的方向发展。
(2)以模式为基础的市场定位。企业可以发掘地方产品的传统优势和特殊的生态条件优势,将企业定位于绿色+特色模式、绿色+优质模式、绿色+低成本模式、绿色+品牌模式。
2。持质量和信誉取胜的发展方向。“以质取胜” 是产品战略的核心内容,也是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所在。为此,要牢固树立“以质取胜和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观念,并从思想上对产品质量给予高度重视;加大培育“拳头”产品,和优质名牌产品的力度,增加研发投入以要适应国际市场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应按着“从土地到餐桌”全过程管理的要求,对产地环境、原料生产、加工流程、产品包装、储运销售等每个环节都强化监管措施,不断完善安全质量保证体系,靠质量和信誉的不断提高,实现扩大市场占有率和提高效益的目标。
3.作好品牌整合,加强品牌的竞争优势。品牌在开拓市场和提高企业效益中的作用。品牌整合是近十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品牌管理办法,是指为了维持和提高长期竞争优势,企业把品牌管理的重点放在建立企业旗帜品牌上;明确企业品牌或旗帜品牌与其他品牌的关系,使品牌家族成员能够相互支持;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品牌的价值和影响力,进行品牌扩张。
我国绿色食品要在国内外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快速发展,就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培育和发展驰名品牌,靠质量和信誉开拓国内外市场,赢得社会经济效益。但市场品牌杂乱就难免盲目竞争和过度竞争,企业和地区的整体竞争优势难以发挥。如黑龙江省大米市场上出售的品牌过多(现在有30个以上),不利于发挥黑龙江省“北大仓”综合竞争力的优势,品牌过多说明企业规模偏小,在采用高科技及市场研发方面的投入受到限制,品牌多还为假冒企业和产品提供了藏身之地和以假乱真的机会。如能从现有的30几个品牌整合到l0个左右品牌,则可大大提高竞争力。即集中30个品牌的产品研发和促销费用,使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的上升都会起到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效果。因此,有必要从地区和企业的角度,统筹考虑绿色食品品牌整合,以市场导向为基础,辅以适当的行政推动,为培育和发展着名品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出口多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市场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比较小,市场风险大。因此,我国要把绿色食品营销战略重点转移到东北亚地区,积极开发新市场,分散贸易风险,扩大市场的互补性和降低进入壁垒,在东北亚地区产品出口国中寻求合作伙伴,并通过与之开展的多种形式合作和针对不同合作伙伴,制定不同的营销战略和策略,加强开拓市场的能力,以此不断扩大市场的占有率和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本土化、区域化、国际化的发展目标
我国绿色食品企业市场营销在相当长时期内要加强本土化的建设和发展。本土化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在本国范围内进一步拓展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二是在出口国实现本土化,取得本土化成功后再向区域化发展,区域化是若干本土化的集合,是向国际化发展的前期准备,也是更大范围的本土化。
(一)本土化和国际化营销要突出加强的工作
1.扩大基地规模和发展产业集群。已具备发展产业集群的条件,在黑龙江和吉林发展绿色大米产业和山特产品产业集群;在内蒙、黑龙江发展绿色乳制品产业集群;在山东发展绿色果菜产业集群;在浙江、江苏、福建发展绿色茶叶产业集群等。产业集群的发展是本土化营销的重点,也是向跨国本土化发展的基础[2]。在扩大基地规模和产业集群发展中要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的参与,内蒙的蒙牛成功的吸引了2600万美元的外资合作,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2.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发展与跨国本土化相适应的营销组合。从市场需求、产品质量和特色、价格、渠道与促销活动诸方面考虑本土化营销组合及其重点,特别要适应出口国绿色壁垒和新的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在这方面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3.建立与出口国优秀经销商的合作关系。用国际化的营销渠道出口我国绿色食品,使国内的本土化与跨国本土化更好结合和融合。如进一步加强与世界著名的零售连锁公司沃尔玛和家乐福的合作,可通过这些渠道将我国的产品更大范围的销售出去,这是实现由本土化到区域化和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新棉精米加工有限公司成功地与日本企业合作,将绿色大米打进日本市场,就是一个极好的尝试。
(二)做好跨国本土化市场定位 国际市场不同于国内市场,由于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市场营销环境也大不相同,因此,开拓国际市场要求减少盲目性、增强主动性和科学性。首先应全面了解国际市场的特点。目前世界市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以欧、美、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市场;第二个层次是以韩国、新加坡、俄罗斯等为代表的中等发达国家市场;第三个层次是以中国、印度、越南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市场。
我国绿色食品出口主要是初级产品。但随着质量和标准的与国际化接轨,特别是市场定位(出口国、消费群体、消费习惯、产品需求等)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目标的逐步实现,从本土化到国际化营销战略目标的实现是有把握的。我国绿色食品企业开拓国外市场应采取从本土化到国际化的发展战略;搞好市场定位,提高营销的针对性,这是成功进入出口国市场,并能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三)国际化的营销策略 首先,分步国际化的营销策略。这是一种逐步到位的国际化策略。企业和营销人员刚进入陌生的国外市场时对市场需求的产品、消费习惯、文化差异的实际情况知之不多,对这些产品的市场前景没有把握,要求营销人员自己动手或请专家进行调查研究,从而比较确切地了解现有产品是否可以满足当地的本土化需要,接着将国外市场信息反馈给产品研发人员,以便开发出能在国外市场受欢迎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国际化营销策略是逐步实现的。其次,一步到位的国际化营销策略。企业和营销人员自始至终以一种整合的全球观点开拓国际市场,同时它又对营销人员的责任心提出很高的要求。这种策略下,企业和营销人员努力挖掘国外市场上与本公司生产能力吻合的最新需求,对顾客的类型和行为模式也更多注重研究。此外,企业和营销人员还应尽职尽责地做好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定位,使其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合作竞争,实现双赢
(一)通过合作竞争开拓国内外市场 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出口多集中在美国、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市场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比较小,回旋余地小,市场风险大。要积极开发新市场,分散贸易风险,扩大市场的互补性和降低进入壁垒,就要在产品出口国中寻求合作伙伴,并通过与之开展的多种形式合作,加强开拓市场的能力。要针对不同市场和不同的合作伙伴,制定不同的营销战略和策略,不断扩大市场的覆盖率、市场占有率,进而提高利润率。
(二)通过合作竞争,不断优化产品结构 要加强对国际市场需求的跟踪调研,不断创新产品,同时大力开发有中国资源特色和融入出口国文化特色的绿色产品;在保持传统绿色产品出口优势同时,提高深加工产品出口的比重,特别是AA级产品的比重在上述过程中,要借鉴外国企业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做法和经验,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一要着眼于做大做强和提高效益,即通过不同形式的合作发展“航空母舰”;二要着眼于特色经营,尤其是中小企业要搞好市场定位,扬长避短,大部分绿色食品企业应在这一战略指导下,找到各自的角色和发展的空间。
(三)要为投资者提供好的项目和好的合作伙伴
外来资本和投资者到中国投资是来寻求好的投资回报,使其资本增值的。所以好的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更重要。好的项目主要包括:项目所处产业生命周期(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项目更能吸引投资者,而处于研发期和导入期的项目,由于市场前景不清晰投资者更多的是观望、等待,择机行动);项目的规模、投资回报、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前景预测和分析。目前大多数招商引资项目的规模不大,很难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保持和发展竞争优势。企业规模不够大,还意味着需要进一步重组和整合,对重组与整合的考虑会使投资者举目观望。因此,要加强对投资者对投资项目和合作伙伴选择的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
三、根据目标市场特点战略
(一)锁定重点出口国家和地区 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出口要在巩固现有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到周边国家,实施从本土化到区域化的营销战略。美国、欧洲、日本是重要的潜在市场,是我国绿色食品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的出口增长的目标市场。欧盟东扩后,为我们开拓这一市场提供了条件,欧盟的新成员在经济发展和收入消费水平上与老欧盟成员有一定差距,在对食品消费需求方面更适合绿色食品,这为我国绿色食品出口提供了机遇。
1.发达国家的市场潜力巨大。这一市场的商业设施完备、市场环境良
好、消费意识和环保意识超前,具有巨大的出口潜力。实力较强的企业(特别是AA级食品),可将此作为重点出口市场。
2.我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是适宜进入的区域市场,如港澳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这一市场交通便利、信息畅通、成本相对较低,一些成长中的绿色食品企业和A级产品可先选择这一地区出口。
3.容易进入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这些国家的市场条件、国民收入、消费水平、产品质量技术标准与我国相当,一些中小绿色食品企业可将A级绿色食品定位于这一市场,逐步扩大出口。
4.扶持重点企业和产品的出口。在选择重点企业和产品扶植时,主要应考虑以下因素:
(1)企业的产品是否有国际市场竞争优势。不仅要研究国内市场,还要研究国际市场;既要着眼现实需求,也要着眼潜在需求,重点发展有特色的或市场前景广阔的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产品。
(2)产业基础。主要是强调要立足现有基础,并进一步挖掘出潜力。尽快形成产业规模优势。比如,我国的优质专用小麦,尽管专用品种没有美国那么多,但近年来在品种开发和生产工艺方面有了显著进步,单产水平高于美国、加拿大,特别是在我国黄淮海地区、长江下游地区和大兴安岭沿麓等地区,专用小麦进一步发展的产业基础很好。把这些比较优势发挥出来,转变为竞争优势,能够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3)企业的实力及产品特色。在选择重点企业时应考虑该企业的实力及产品特色,与出口国的同类产品比是否有比较竞争优势,以及企业持续的创新和综合实力的持久性,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的素质及其业绩;在此基础上,再考虑该企业实力是否有满足出口国需求的潜力,以防止市场开拓后,因供给不足,使他国竞争者趁虚而入。
(4)合作伙伴及进入策略。中国企业要善于利用外国企业在全世界建立的销售网络,向更多的第三国市场渗透和开拓。这种合作有两个方面,一是参加外企的大企业集团在海外的承包项目;二是与外国的企业合作,利用外企的营销网络,共同开发产品,合作开拓更多、更大的市场。特别是在中国企业尚未涉足的第三国市场,更适合采取此办法打开市场。
(二)企业要抓住机遇、做强做大、不断创新
1.市场定位与目标市场的选择。
(1)以实力为基础的市场定位。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力进行市场定位,经济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企业可加大有机食品(AA级绿色食品)的开发,扩大出口,增强国际竞争力;规模小、生产能力低的企业,可进行A级绿色产品生产,首先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逐渐向生产开发AA级绿色食品的方向发展。
(2)以模式为基础的市场定位。企业可以发掘地方产品的传统优势和特殊的生态条件优势,将企业定位于绿色+特色模式、绿色+优质模式、绿色+低成本模式、绿色+品牌模式。
2。持质量和信誉取胜的发展方向。“以质取胜” 是产品战略的核心内容,也是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所在。为此,要牢固树立“以质取胜和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观念,并从思想上对产品质量给予高度重视;加大培育“拳头”产品,和优质名牌产品的力度,增加研发投入以要适应国际市场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应按着“从土地到餐桌”全过程管理的要求,对产地环境、原料生产、加工流程、产品包装、储运销售等每个环节都强化监管措施,不断完善安全质量保证体系,靠质量和信誉的不断提高,实现扩大市场占有率和提高效益的目标。
3.作好品牌整合,加强品牌的竞争优势。品牌在开拓市场和提高企业效益中的作用。品牌整合是近十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品牌管理办法,是指为了维持和提高长期竞争优势,企业把品牌管理的重点放在建立企业旗帜品牌上;明确企业品牌或旗帜品牌与其他品牌的关系,使品牌家族成员能够相互支持;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品牌的价值和影响力,进行品牌扩张。
我国绿色食品要在国内外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快速发展,就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培育和发展驰名品牌,靠质量和信誉开拓国内外市场,赢得社会经济效益。但市场品牌杂乱就难免盲目竞争和过度竞争,企业和地区的整体竞争优势难以发挥。如黑龙江省大米市场上出售的品牌过多(现在有30个以上),不利于发挥黑龙江省“北大仓”综合竞争力的优势,品牌过多说明企业规模偏小,在采用高科技及市场研发方面的投入受到限制,品牌多还为假冒企业和产品提供了藏身之地和以假乱真的机会。如能从现有的30几个品牌整合到l0个左右品牌,则可大大提高竞争力。即集中30个品牌的产品研发和促销费用,使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的上升都会起到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效果。因此,有必要从地区和企业的角度,统筹考虑绿色食品品牌整合,以市场导向为基础,辅以适当的行政推动,为培育和发展著名品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出口多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市场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比较小,市场风险大。因此,我国要把绿色食品营销战略重点转移到东北亚地区,积极开发新市场,分散贸易风险,扩大市场的互补性和降低进入壁垒,在东北亚地区产品出口国中寻求合作伙伴,并通过与之开展的多种形式合作和针对不同合作伙伴,制定不同的营销战略和策略,加强开拓市场的能力,以此不断扩大市场的占有率和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本土化、区域化、国际化的发展目标
我国绿色食品企业市场营销在相当长时期内要加强本土化的建设和发展。本土化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在本国范围内进一步拓展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二是在出口国实现本土化,取得本土化成功后再向区域化发展,区域化是若干本土化的集合,是向国际化发展的前期准备,也是更大范围的本土化。
(一)本土化和国际化营销要突出加强的工作
1.扩大基地规模和发展产业集群。已具备发展产业集群的条件,在黑龙江和吉林发展绿色大米产业和山特产品产业集群;在内蒙、黑龙江发展绿色乳制品产业集群;在山东发展绿色果菜产业集群;在浙江、江苏、福建发展绿色茶叶产业集群等。产业集群的发展是本土化营销的重点,也是向跨国本土化发展的基础[2]。在扩大基地规模和产业集群发展中要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的参与,内蒙的蒙牛成功的吸引了2600万美元的外资合作,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2.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发展与跨国本土化相适应的营销组合。从市场需求、产品质量和特色、价格、渠道与促销活动诸方面考虑本土化营销组合及其重点,特别要适应出口国绿色壁垒和新的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在这方面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3.建立与出口国优秀经销商的合作关系。用国际化的营销渠道出口我国绿色食品,使国内的本土化与跨国本土化更好结合和融合。如进一步加强与世界著名的零售连锁公司沃尔玛和家乐福的合作,可通过这些渠道将我国的产品更大范围的销售出去,这是实现由本土化到区域化和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新棉精米加工有限公司成功地与日本企业合作,将绿色大米打进日本市场,就是一个极好的尝试。
(二)做好跨国本土化市场定位 国际市场不同于国内市场,由于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市场营销环境也大不相同,因此,开拓国际市场要求减少盲目性、增强主动性和科学性。首先应全面了解国际市场的特点。目前世界市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以欧、美、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市场;第二个层次是以韩国、新加坡、俄罗斯等为代表的中等发达国家市场;第三个层次是以中国、印度、越南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市场。
我国绿色食品出口主要是初级产品。但随着质量和标准的与国际化接轨,特别是市场定位(出口国、消费群体、消费习惯、产品需求等)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目标的逐步实现,从本土化到国际化营销战略目标的实现是有把握的。我国绿色食品企业开拓国外市场应采取从本土化到国际化的发展战略;搞好市场定位,提高营销的针对性,这是成功进入出口国市场,并能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三)国际化的营销策略 首先,分步国际化的营销策略。这是一种逐步到位的国际化策略。企业和营销人员刚进入陌生的国外市场时对市场需求的产品、消费习惯、文化差异的实际情况知之不多,对这些产品的市场前景没有把握,要求营销人员自己动手或请专家进行调查研究,从而比较确切地了解现有产品是否可以满足当地的本土化需要,接着将国外市场信息反馈给产品研发人员,以便开发出能在国外市场受欢迎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国际化营销策略是逐步实现的。其次,一步到位的国际化营销策略。企业和营销人员自始至终以一种整合的全球观点开拓国际市场,同时它又对营销人员的责任心提出很高的要求。这种策略下,企业和营销人员努力挖掘国外市场上与本公司生产能力吻合的最新需求,对顾客的类型和行为模式也更多注重研究。此外,企业和营销人员还应尽职尽责地做好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定位,使其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合作竞争,实现双赢
(一)通过合作竞争开拓国内外市场 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出口多集中在美国、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市场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比较小,回旋余地小,市场风险大。要积极开发新市场,分散贸易风险,扩大市场的互补性和降低进入壁垒,就要在产品出口国中寻求合作伙伴,并通过与之开展的多种形式合作,加强开拓市场的能力。要针对不同市场和不同的合作伙伴,制定不同的营销战略和策略,不断扩大市场的覆盖率、市场占有率,进而提高利润率。
(二)通过合作竞争,不断优化产品结构 要加强对国际市场需求的跟踪调研,不断创新产品,同时大力开发有中国资源特色和融入出口国文化特色的绿色产品;在保持传统绿色产品出口优势同时,提高深加工产品出口的比重,特别是AA级产品的比重在上述过程中,要借鉴外国企业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做法和经验,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一要着眼于做大做强和提高效益,即通过不同形式的合作发展“航空母舰”;二要着眼于特色经营,尤其是中小企业要搞好市场定位,扬长避短,大部分绿色食品企业应在这一战略指导下,找到各自的角色和发展的空间。
(三)要为投资者提供好的项目和好的合作伙伴
外来资本和投资者到中国投资是来寻求好的投资回报,使其资本增值的。所以好的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更重要。好的项目主要包括:项目所处产业生命周期(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项目更能吸引投资者,而处于研发期和导入期的项目,由于市场前景不清晰投资者更多的是观望、等待,择机行动);项目的规模、投资回报、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前景预测和分析。目前大多数招商引资项目的规模不大,很难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保持和发展竞争优势。企业规模不够大,还意味着需要进一步重组和整合,对重组与整合的考虑会使投资者举目观望。因此,要加强对投资者对投资项目和合作伙伴选择的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
三、根据目标市场特点战略
(一)锁定重点出口国家和地区 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出口要在巩固现有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到周边国家,实施从本土化到区域化的营销战略。美国、欧洲、日本是重要的潜在市场,是我国绿色食品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的出口增长的目标市场。欧盟东扩后,为我们开拓这一市场提供了条件,欧盟的新成员在经济发展和收入消费水平上与老欧盟成员有一定差距,在对食品消费需求方面更适合绿色食品,这为我国绿色食品出口提供了机遇。
1.发达国家的市场潜力巨大。这一市场的商业设施完备、市场环境良好、消费意识和环保意识超前,具有巨大的出口潜力。实力较强的企业(特别是AA级食品),可将此作为重点出口市场。
2.我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是适宜进入的区域市场,如港澳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这一市场交通便利、信息畅通、成本相对较低,一些成长中的绿色食品企业和A级产品可先选择这一地区出口。
3.容易进入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这些国家的市场条件、国民收入、消费水平、产品质量技术标准与我国相当,一些中小绿色食品企业可将A级绿色食品定位于这一市场,逐步扩大出口。
4.扶持重点企业和产品的出口。在选择重点企业和产品扶植时,主要应考虑以下因素:
(1)企业的产品是否有国际市场竞争优势。不仅要研究国内市场,还要研究国际市场;既要着眼现实需求,也要着眼潜在需求,重点发展有特色的或市场前景广阔的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产品。
(2)产业基础。主要是强调要立足现有基础,并进一步挖掘出潜力。尽快形成产业规模优势。比如,我国的优质专用小麦,尽管专用品种没有美国那么多,但近年来在品种开发和生产工艺方面有了显著进步,单产水平高于美国、加拿大,特别是在我国黄淮海地区、长江下游地区和大兴安岭沿麓等地区,专用小麦进一步发展的产业基础很好。把这些比较优势发挥出来,转变为竞争优势,能够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3)企业的实力及产品特色。在选择重点企业时应考虑该企业的实力及产品特色,与出口国的同类产品比是否有比较竞争优势,以及企业持续的创新和综合实力的持久性,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的素质及其业绩;在此基础上,再考虑该企业实力是否有满足出口国需求的潜力,以防止市场开拓后,因供给不足,使他国竞争者趁虚而入。
(4)合作伙伴及进入策略。中国企业要善于利用外国企业在全世界建立的销售网络,向更多的第三国市场渗透和开拓。这种合作有两个方面,一是参加外企的大企业集团在海外的承包项目;二是与外国的企业合作,利用外企的营销网络,共同开发产品,合作开拓更多、更大的市场。特别是在中国企业尚未涉足的第三国市场,更适合采取此办法打开市场。
(二)企业要抓住机遇、做强做大、不断创新
1.市场定位与目标市场的选择。
(1)以实力为基础的市场定位。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力进行市场定位,经济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企业可加大有机食品(AA级绿色食品)的开发,扩大出口,增强国际竞争力;规模小、生产能力低的企业,可进行A级绿色产品生产,首先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逐渐向生产开发AA级绿色食品的方向发展。
(2)以模式为基础的市场定位。企业可以发掘地方产品的传统优势和特殊的生态条件优势,将企业定位于绿色+特色模式、绿色+优质模式、绿色+低成本模式、绿色+品牌模式。
2。持质量和信誉取胜的发展方向。“以质取胜” 是产品战略的核心内容,也是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所在。为此,要牢固树立“以质取胜和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观念,并从思想上对产品质量给予高度重视;加大培育“拳头”产品,和优质名牌产品的力度,增加研发投入以要适应国际市场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应按着“从土地到餐桌”全过程管理的要求,对产地环境、原料生产、加工流程、产品包装、储运销售等每个环节都强化监管措施,不断完善安全质量保证体系,靠质量和信誉的不断提高,实现扩大市场占有率和提高效益的目标。
3.作好品牌整合,加强品牌的竞争优势。品牌在开拓市场和提高企业效益中的作用。品牌整合是近十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品牌管理办法,是指为了维持和提高长期竞争优势,企业把品牌管理的重点放在建立企业旗帜品牌上;明确企业品牌或旗帜品牌与其他品牌的关系,使品牌家族成员能够相互支持;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品牌的价值和影响力,进行品牌扩张。
我国绿色食品要在国内外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快速发展,就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培育和发展驰名品牌,靠质量和信誉开拓国内外市场,赢得社会经济效益。但市场品牌杂乱就难免盲目竞争和过度竞争,企业和地区的整体竞争优势难以发挥。如黑龙江省大米市场上出售的品牌过多(现在有30个以上),不利于发挥黑龙江省“北大仓”综合竞争力的优势,品牌过多说明企业规模偏小,在采用高科技及市场研发方面的投入受到限制,品牌多还为假冒企业和产品提供了藏身之地和以假乱真的机会。如能从现有的30几个品牌整合到l0个左右品牌,则可大大提高竞争力。即集中30个品牌的产品研发和促销费用,使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的上升都会起到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效果。因此,有必要从地区和企业的角度,统筹考虑绿色食品品牌整合,以市场导向为基础,辅以适当的行政推动,为培育和发展著名品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跟,收入一定翻两番”
“俗话说得好,物以稀为贵。紫薯的价格是普通红薯的三至四倍,加上城里人讲究的就是新鲜、健康,所以啊,这东西非常好销,不愁卖。”长沟村村民龙忠文一边忙着给紫薯苗施农家肥,一边给笔者讲述自己跟着贺涛试种紫薯的经历。
2011年,龙忠文在贺涛的指导下,试种了两分地,收了600斤紫薯,平均每斤1元多,卖了800多元。有了种植经验,龙忠文2012年又种了两亩多,“2012年雨水好,估算收入应该有4000元。”
2011年3月,贺涛在兴仁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创办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经过多渠道考察和学习,贺涛决定利用兴仁乡长沟村土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试种紫薯。但习惯传统种植红薯的村民却接受不了试种紫薯的做法,总的说来就是“害怕产量低,产品没人买”。
2011年谷雨前的一个傍晚,在长沟村村委会坝子上,贺涛与10多户群众就紫薯种植展开了热烈讨论。商讨的结果是,由贺涛负责种植技术和包干销售,先少量试种,待农民觉得效益好,有搞头了,再将该项目在当地铺开。贺涛还承诺:“跟,收入可以翻两番。”
2011年,选择试种紫薯的4户农户,经济效益超出了贺涛当初的承诺。
优势凸显:从5亩发展到200亩
“你怎么会想到种紫薯呢?”贺涛的回答是,地处丘陵山区的长沟村及整个兴仁乡有种植红薯的历史,气候条件也很适宜。“现在的消费者兴吃稀奇、吃营养、吃绿色,而紫薯恰恰不使用任何农药,满足了大众对绿色、无污染的健康需求。”贺涛对紫薯市场的前景十分看好。
贺涛和部分村民试种紫薯成功后,兴仁乡党委、政府积极支持紫薯种植规划,投资400万元,帮助贺涛流转土地200亩作为基地,让有种植愿望的村民集约化种植,便于技术指导和日常管理。贺涛说,等种植规模扩大后,将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抱团发展,做大做强紫薯产业。
发展目标:种植800亩增收60万元
2发展现状
遂昌耕地面积约15万亩,2010年,遂昌县共获得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农(林)产品认证的企业及合作社共30家36个产品,其中有机食(产)品11个、绿色食品5个、无公害农产品22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产)地25个。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北界镇美国红提,种植面积1600亩,核心区面积400亩,按有机方式种植,每亩纯收入达12000元;高坪乡高山蔬菜,全乡种植面积3433亩,亩产值在万元以上;金竹镇山油茶面积2.7万亩,年产山油茶500t,其中有机山茶油基地2000亩,总产值达到3500万元;建洋村有机水稻100亩,亩产值5600~8400元;湖山乡原生态五谷杂粮基地1030亩,品种包括山谷、山西瓜、黄大豆、高梁、黑土豆、黑玉米、黑花生等,效益较好;石练镇菊米种植面积上万亩,产值1500万元以上,在浙江石练菊米有限公司的倾力打造下,“石练”牌菊米作为菊米行业的龙头,2003年就通过了国家有机食品和国家绿色食品双认证;大柘镇茶叶种植面积19000多亩,产值达8058万元,其中精诚茶叶于2010年申报国家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目前共有711亩茶园取得了有机茶认证。
3有机产品市场前景分析
3.1有机茶叶市场前景分析
有机茶是我国第一个颁证出口的有机食品。1997年以来,我国茶叶主产区的浙江、江西、安徽、湖南等省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出口企业和茶农热情高,有机茶得到了快速发展。到2000年,全国有机茶园达7.5万亩,产量约3000t;到2005年增加到24万亩和10000t;到2007年,面积扩大到了85万亩,按亩产40kg算,产量可达3400t,占我国茶叶总产量的2.9%。当今,随着人们日益增强的健康保健意识,有机茶市场每年的增长率为10%~20%。我国有机茶主要销往欧盟、美国、日本和一些南亚国家。欧盟有机茶最大的市场在英国,年销量可达1000~1500t,主要通过传统销售渠道销售。其次是德国,年销量达600~800t,名优有机茶占有一定市场份额。按德国茶叶协会统计,2007年德国有机茶消费685t,占德国茶叶年消费量的3.9%,主要通过有机商店和健康食品店销售,也有部分有机茶通过高档特种茶叶店销售。其他欧洲国家有机茶年销售量约100t,主要包括意大利、法国和瑞士。
3.2有机林果业市场前景分析
近十年来,世界有机水果生产发展迅速,国际贸易活跃。国内方面,相对于其他有机产品开发而言,有机水果业起步晚,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只有少数几个小面积的有机水果生产基地,如安徽省岳西县的有机猕猴桃基地,湖南沅江市赤山岛的有机柑橘基地,天津蓟县个营镇的有机苹果基地等。但随着有机食品发展速度的加快和国内市场的启动,有机水果的生产与需求正在迅速增加,一些实力雄厚的公司开始涉足有机水果开发,有机水果基地逐渐增多,面积不断扩大,如从2002年10月开始,北京华邦公司相继在全国建成了6个有机水果基地:河南西峡有机(野生)猕猴桃农场;河北兴隆有机(野生)山楂农场;四川蓬安有机甜橙农场;北京延庆有机葡萄农场;北京平谷有机大桃农场,总面积达7万多亩,规模堪称全国第一。尽管有机水果的价格是常规水果的2~3倍,但销售额却可占超市水果销售总额的10%~15%。在上海,青浦草莓研究所生产的有机草莓在超市供不应求,台湾的“燕巢有机水果”也正在进驻上海超市。总之,随着我国有机食品市场的发展,有机水果将是倍受消费者关注的有机产品,有机水果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3.3有机中药材市场前景分析
通过有机中药材的栽培和有机中药加工产品的开发,可以保证中药材原料的质量,增加生产者和加工者的质量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促进中药产品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生产,打造知名品牌,提升国际形象,适应人们“回归自然和绿色”的需要,从而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抗拒贸易壁垒对我国中药产品的阻挠。因此,有机中药材产品的开发必将迎来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前景。
4发展思路
4.1近期目标
2013年通过有机认证的面积达到1.5万亩,其中油茶3000亩,蔬菜3000亩,菊米2000亩,茶叶2000亩,红提1000亩,板栗1000亩,水稻、烤薯、杂粮、竹笋、水(干)果、中药材各500亩,初步形成一套生产管理、生产技术与操作规程,建立有机食品产业化经营模式。
4.2中期目标
2015年通过有机认证的面积达到3万亩,其中油茶8000亩,蔬菜5000亩,茶叶5000亩,菊米3000亩,红提2000亩,板栗、水稻、烤薯、杂粮、竹笋、水(干)果、中药材各1000亩,完善有机农业开发能力建设,有机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
5实施措施
5.1重点抓好生产示范基地建设
有机生产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模式和开发概念,首先应该抓好示范基地和精品园的建设,针对每一特色品种先建立一定规模的有机生产示范基地,并以集中连片的茶园、林地、田块为基础,以知名品牌为依托,一方面能使有机与原产地的品牌有机整合,形成精品基地,另一方面可确保有机食品的质量,进一步提升现有品牌的知名度,使其上升为名牌产品。示范基地要从组织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技术、品牌建设、产品营销诸方面做好示范工作,做好有机生产的成本投入和效益产出的分析,形成一系列有机食品的开发模式,制定系列的有机食品生产的技术操作规程,作为在全县较大范围内开发有机食品的典型。
5.2建立有效的有机食品开发的组织形式
有机认证要求较高,一家一户分散操作的方式进行有机生产难度较大。建立示范基地首先要确定基地的组织方式(如公司+基地+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公司租赁等)、生产规模,制定技术方案,建立内部质量控制体系。从全国的经验看,公司租赁经营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是比较成熟的,因此要扶持、鼓励有机食品各行业的龙头企业;在缺乏龙头企业的乡镇需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组织好当地的有机生产示范,建立有机食品开发公司,推动有机食品的发展。
5.3建立有机种植生产技术体系
一、绿色营销的概念
绿色营销以环境保护、生态和谐为经营理念,从消费者和社会对绿色产品的需求为出发点,通过使用绿色生产技术,开发绿色产品,建立绿色营销市场,最终树立绿色品牌的一系列企业经营与发展活动。
绿色营销的实施应建立在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理念上,绿色营销的提出与实现,可以满足社会、市场与生态对企业的要求,它可以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多丰收。
二、绿色营销的发展前景
1、绿色营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社会的发展依照着由低级到高级的规律。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曾经为了追逐更大的经济利益,大力的发展工业,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各种化肥、农药,社会飞速的发展起来,然而却造成了环境的破坏。时至今日,由破坏环境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使我们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社会的发展也将从一个新的起点奔向一个更高的起点。就是利用更好的技术与管理实现经济的发展,这样的经济发展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对于企业来说,实现自身的经济收益,又要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就是要进行绿色营销。
2、绿色营销是高品质生活的标志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当前,再也不是上世纪50、60年代吃饱、穿暖的低层次要求,也不是上世纪90年代的吃香喝辣的生活追求,今日,人们更注重营养、健康。营养、健康的生活理念已经渗入到每一位百姓的心中,人们希望自己食用的每一粒粮食,每一袋牛奶,使用的每一件物品都是健康的、无公害的。这是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更说明人们的生活发展到了高品质的时代。绿色营销可以满足人们高品质生活的需要,因此,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3、绿色营销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保证
社会和谐发展就要遵守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发展的规律,实现发展过程中的关系和谐,相辅互补,共同促进。在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不能以生态环境为代价为发展经济。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共存。社会的和谐发展要想实现,就要引导与促进一些企业进行绿色营销,避免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处理好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问题。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实施,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4、绿色营销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绿色营销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人们生活的需求,是企业发展的方向。企业实行绿色营销,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会受到人们的欢迎,会受到社会的鼓励。为了获取短暂的利益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必然会遭到社会的唾弃,也必然会走向发展的绝境。只在将生态环境保护当成企业的责任,以为人们提供绿色的产品或绿色的服务为企业前进的目标,才会在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广阔,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企业如何实现绿色营销
1、树立绿色经营理念
树立绿色经营理念是企业进行绿色营销的第一步,是绿色营销的前提。树立绿色经营理念要以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尽环境保护的义务,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为基础,通过对所要开发的绿色产品的前景进行深入的分析,坚定绿色营销的信念。以地方鼓励政策及群众支持为动力。思想上树立绿色营销理念,行动上以绿色营销理念为准则,事物的处理要以绿色营销为指导。通过对企业发展进行规划,对产品进行说明,让企业中的每一位员工了解绿色经营,让绿色经营的理念深入到企业中每一位员工的思想中,切实的从整个企业中树立绿色经营理念。
2、开发绿色产品
绿色产品的开发是绿色营销的基础。使用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标准,从产品的原材料的选择,到产品的生产,再到产品的包装运输都要进行全面的管理。绿色产品的开发针对企业经营范围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标准。例如对于茶叶生产企业来说,有机茶就是绿色产品。有机茶对茶叶上存留的残留物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实现有机茶的开发,就要严管茶叶的种植、采购、生产、包装到运输的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会致使有机茶品质的下降。绿色产品是消费者与企业产生联系的纽带,没有绿色产品,绿色营销只是空谈。
3、市场建立
绿色市场的建立是企业进行绿色营销的必经之路。只有建立了绿色市场,才能将绿色产品与绿色服务推向消费者。而绿色市场的建立主要包括产品价格的定位,消费人群的定位及营销渠道的建立。
(1)产品价格的定位。绿色产品对生产工艺的要求较高,需要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成本较高。价格定位既要满足企业的利润需求,也要符合消费的购买力,找到企业产品开发与收益的平衡点,企业才有继续实行绿色营销的动力。
(2)消费人群的定位。消费人群的定位关系到开发的产品的类型及销售。蒙牛进行绿色营销开发出了适宜多种人群的产品,例如针对儿童的牛奶饮品未来星,针对高收入群体的特仑苏等。消费人群的定位是为了产品的定位,而产品定位则最终是开拓市场步骤之一。
(3)营销渠道的建立。绿色营销渠道是绿色产品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经过的通道。绿色营销渠道的建立要注意中间商的绿色营销的理念的培养,要让中间商获取合理的收益,最重要的就是绿色营销渠道的建立,其中包括绿色交通工具有选择,绿色仓库的建立,还有其他一系列与物流有关的环节都要实现绿色环保。
4、绿色营销活动的开展
绿色环保是企业实现绿色营销的理念,也是一种生活的理念,当今社会,很多人认识到了绿色环保的重要性,也认可了绿色产品的特质,但是,还在有一些消费者对绿色产品认识不足。为了促进绿色产品的销售,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绿色产品的优点,就要开展绿色营销活动。绿色营销活动可以以要推销的绿色产品为策划重点,也可以脱离开绿色产品,以宣传企业的绿色经营理念为重点。活动的开展可以兼顾商业利益与社会效益。蒙牛乳业是绿色营销企业中的领头羊,它于2009年9月成立了“中国生态草原基金”,致力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为宣传环保理念,又先后开展了“减法生活”、“绿色出行,碳路行动”、“蒙牛绿色骑手奔向北京”等活动,既促进了产品的销售,又提高了人们的环保意识。
5、绿色品牌的建立
品牌的建立是企业发展不断的追求。实行绿色营销的企业就要通过树立绿色的品牌。绿色品牌的建立与上面提到的几点都有关系,树立绿色营销理念,开发绿色产品,进行绿色产品市场开发,开展绿色的促销活动,这些工作做好后,自然就可以树立自己的绿色品牌。绿色品牌的树立将提高社会与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可以扩大销售渠道,创造出更好的销售成绩,以此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坚定企业走绿色营销之路。
四、绿色营销的本质
1、良心营销
当前,环境保护是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而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经济发展已经为地球带来了无法挽回的损失。企业实行绿色营销就意味着着承担一份社会责任,要为环境保护尽一份力。众所周之,进行绿色营销的道路是十分艰难的,企业如果不进行绿色营销可以节省更多的成本,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选择绿色营销,就选择了一个困难重重的发展道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实行绿色营销实际是一种良心营销,不以将企业的发展建立在破坏所有人赖以生存孤环境上。
2、发展营销
企业实行绿色营销投入大,见效慢,但是一旦树立了绿色品牌,建立了绿色产品市场,就可以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绿色营销符合社会发展趋势,适应社会发展方向,是一项有市场潜力,有发展前景的产业类型。因此,企业实行绿色营销其实是自己打下了迅猛发展的基础,必然会在全社会认可绿色产品的时候,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3、科学营销
绿色营销的实现少了不科学的参与。科学的管理方法,科学技术的应用,科学的产品开发流程。绿色营销虽然实现的是对最天然,最绿色产品的生产与运输,但是在当前社会污染无处不在的大环境下,能做到真正的“绿色”可以说是难上加难。这就需要科学来解决绿色产品开发销售过程中的全面难题。绿色营销实质就是科学与污染一场战斗。科学战胜了污染,就会实现绿色营销。
中图分类号 S7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2-0131-01
Abstract Five kinds of walnut forest economic culture model of Bijie City(forest vegetables and chicken understory,Pinellia ternata,understory dangshen,forest understory seed potato and soybean)were researched from artificial investment,technology investment,capital investment,market prospect and economic benefi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cropping pattern under walnut forest in Bijie City was Pinellia ternata.
Key words walnut;under forest economy;comprehensive benefit;Bijie Guizhou
林下经济主要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包括林下产业、林中产业、林上产业[1]。林下经济作为一种复合高效的林业生产模式,投入少、见效快[2]。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实现发展和生态h境保护协同推进。对毕节市5种核桃林下种养殖业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对毕节市发展林下经济提出对策建议,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财神镇倮布嘎村的核桃林下,试验林为2003年造林,品种为香铃核桃,造林密度5 m×6 m,树高约3.5 m,土壤属紫色土,地理位置东经104°35′51″,北纬26°13′31″,海拔1 812 m,平均气温13 ℃,平均年降雨量835 mm,年无霜期为275 d,属温带气候。
1.2 试验方法
本试验的时间为2015年1―12月,包括核桃林下种菜养鸡、种植半夏、党参、脱毒马铃薯、大豆5种模式,林下种菜养鸡采用圈养的方式进行。林下种半夏采用分厢起垄的方式进行,林下种植党参采用育苗移栽、分厢起垄的方式进行,林下种植脱毒马铃薯和大豆按常规的种植方式进行[3-4]。每种模式的种植面积667 m2,每种试验重复3次,计算5种种养模式的投入产出,通过单因素的方差分析比较各种林下种养模式的经济效益。
2 结果与分析
2.1 5种种养模式的人工投入分析
林下种菜养鸡包括整地、种菜、养鸡,需投入540个工/hm2,林下种植半夏需投入900个工/hm2,林下种植党参需投入750个工/hm2,林下种植脱毒马铃薯需投入315个工/hm2,林下种植大豆需180个工/hm2。从人工投入的方面看,从大到小依次为林下种植半夏、林下种植党参、林下种菜养鸡、林下种植脱毒马铃薯、林下种植大豆。
2.2 5种种养模式所需的技术投入分析
林下种菜养鸡所需的技术包括大白菜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鸡苗防疫治病。林下种植半夏所需的技术包括整地、分厢起垄、种植季节的掌握、肥料的合理施用、除草、病虫害防治。林下种植半夏所需的技术包括整地、育苗、移栽、肥料的合理使用、除草、病虫害防治。林下种植脱毒马铃薯和大豆所需的技术包括整地、栽植、除草、病虫害防治。林下种菜养鸡的技术难点在于鸡苗的防疫治病,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容易造成鸡苗生病、死亡。林下种植半夏和党参的技术难点在于适生地的选择、种植地块排水、种植时间的合理确定、肥料的合理施用[5-6]。林下种植脱毒马铃薯和大豆是常规的农业生产,种植农户都能掌握。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5种模式的技术难易程度依次是林下种菜养鸡、林下种植半夏和党参、林下种植脱毒马铃薯和大豆。
2.3 5种种养模式所需的资金投入分析
林下种菜养鸡所需资金投入包括购买疏菜种子、鸡苗、鸡饲料、防疫治病药品、人工费用,需138 150元/hm2。林下种植半夏所需资金投入包括购买半夏种子、人工费用、肥料、农药,需19.2万元/hm2。林下种植党参所需投入包括购买党参种子、人工费用、肥料、农药,需84 150元/hm2。林下种植脱毒马铃薯所需投入包括脱毒马铃薯种子、人工费用、肥料,需4.05万元/hm2。林下种植大豆所需投入包括大豆种花、人工费用、肥料,需15 975元/hm2。按投入从高到低依次为林下种植半夏、林下种菜养鸡、林下种植党参、林下种植脱毒马铃薯、林下种植大豆。
2.4 5种种养模式产品的市场前景分析
林下种菜养鸡所生产的肉鸡属大宗消费品,市场前景广阔,但由于技术要求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低,市场竞争大,限制老百姓发展的积极性。林下种植半夏所生产的半夏产品属大宗药材,市场需求量大,并且半夏的生产受地域的限制,单位面积经济效益高,老百姓种植的积极性高。林下种植党参所生产的产品,属于滋补中药材,市场需求量有限,价格波动较大,且生产费工费时,老百姓种植的积极性不高。林下种植的脱毒马铃薯,属于粮食大宗商品,市场容量大,价格相对较低,生产费工费时,经济效益不高。林下种植的大豆,也属于粮食大宗商品,市场容量大,价格一般,生产没有马铃薯费工费时,经济效益比马铃薯稍高。综合市场前景、用工投入、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5种种养殖模式相比较,发展前景较好的是林下种植半夏。
2.5 5种种养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由表1可知,核桃林下种植半夏的经济效益显著高于其他4种种养殖模式,而林下种植大豆、党参、马铃薯和养鸡之间无显著差异。其余4种种养殖模式按经济效益从大到小依次为林下种大豆、党参、马铃薯、林下养鸡。核桃林下种植半夏的经济效益分别是种植大豆的13.3倍、种植党参的15.8倍、种植马铃薯的15.9倍、林下养鸡的17.1倍。
3 结论与讨论
林下经济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受很多因素影响。从生产的角度,任何一种林下经济产品的生产都需要资金、土地、技术、人力。这几个因素缺一不可,而且是这几个因素的有机结合。在生产实践中,往往是资金、土地、人力都具备,但缺技术,结果项目实施后效果不理想甚至失败。或者是技术、土地、人力都具备,但缺资金,导致项目粗放经营,实施后效果不理想或者失败。从销售角度看,林下经济产品和其他市场经济产品一样,其销售受到市场容量的大小、产品质量、产品成本、价格变化、产品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在生产实践中,有时是一哄而上,对该产品市场容量的大小、产品成本、价格的变化等因素缺乏深入细致的分析而导致项目失败。林下经济是一种政府主导型经济,大部分资金是政府投入,因此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决策十分重要,政府决策过程中不但要考虑产品的生产,包括资金、土地、技术、人力,还要考虑产品的销售,包括该产品市场容量的大小、产品质量、产品成本、产品价格的变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等。只有综合分析产品生产、销售的各种因素而做出的决策才是正确的决策。
4 参考文献
[1] 饶晋辉.广东大埔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园艺文摘,2016(5):223-224.
[2] 陈富美.丽江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浅析[J].绿色科技,2016(1):42-44.
[3] 杜德鱼.陕西省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3(5):264-268.
1把握发展畜牧经济的方向
1.1畜牧业作为“中轴产业”,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发展畜牧经济必须发挥当地优势,顺应市场需求,围绕市场作文章。市场是畜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盘和指南针,必须按照市场供求关系,来调整畜牧经济发展结构,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什么效益好就生产什么。要努力加强市场引导,让农民在适应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搞好畜产品结构调整,实现畜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畜牧业既是一个独立的产业,又是一个与其它产业关联度十分紧密的“中轴产业”,对种植业、加工业和其它产业有着承上启下的、强大的、特殊的拉动作用。在种植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大力发展产业关联度更高、比较效益更大的畜牧业,并以此促进农业产业结构提档升级,是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走过的成功之路。目前,欧美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一般都超过65%,荷兰、丹麦则高达80%,这些国家以畜牧业为支撑,牵动了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为此,必须重新审视畜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重要地位,以这个“中轴产业”为核心和突破口,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1.2畜牧业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效果明显因为农民每年种植粮食、蔬菜只有2季,况且产量也有限,那么农民的收入也有限,而发展畜牧产业就不同了。从近几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构成看,畜牧收入呈现增长趋势。江西省2004年传统的养猪业受市场利益的驱动,农民补栏积极性高涨,如农民养1头猪获毛利200~300元。
1.3实现传统养殖方式向现代养殖方式的革命性转变发展以生态畜牧小区为载体的规模养殖业,江西省2004年有46个县(市、区)的主导畜产品产值超过了当地粮食作物产值,显示全省优势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见成效。
2发展特色畜牧经济
(一)种子处理剂面临的挑战
1、农药品种繁多,市场竞争激烈。以小麦种衣剂为例,销售量大、知名度高的产品有多·克·福悬浮种衣剂、克·福悬浮种衣剂、福·酮种衣剂,新发展应用的有毒死蜱、吡虫啉、二嗪磷、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等等。但总体来看,国内以种衣剂为主要业务的农药厂家大多规模不大、研发能力不强、市场推广能力较弱。
2、配方单一,防治效果不理想。目前推广使用的小麦种衣剂品种虽多,但配方以克百威(呋喃丹)+多菌灵+福美双及克百威(呋喃丹)+福美双为主,占总量的80%以上。近年来,吡虫啉用于小麦拌种已得到大面积推广,但不同厂家的产品成本差距较大,从最低不到1元/亩,到近40元/亩不等,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制约了小麦种衣剂的发展和科技含量的提高,而且对小麦生产的发展也有一定影响。一些种衣剂由于播种过深或遇上干旱,会导致出苗缓慢和幼苗生长不良,这些技术问题亟待解决。
3、农药市场管理力度不够,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种子处理剂的生产、销售和应用等环节虽不断规范,但仍有非法农药生产商不经申请登记,借证套证现象较为普遍。另外,高毒种衣剂依然有一定的市场,监管及产品替代工作刻不容缓。
(二)种子处理剂市场前景看好
据统计,国内市场种子处理剂的年销量在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有400多家农药企业涉及种子处理剂业务。国际市场上先正达和拜耳两大巨头大力开发、推广种子处理剂,现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种子处理剂生产商。先正达预计年种子处理剂的全球销售额将达10亿美元。有国外公司已经把种子处理技术应用到蔬菜种子等经济作物上,利润惊人。中国种子处理剂市场虽然增速较快,但目前仍然处于较小的生产规模,针对这种现状,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种衣剂业务总监罗余平认为有三个原因:一是中国正式研究、开发种子处理剂起步比较晚;二是并非所有农药品种都能开发成种子处理剂;三是国内种子处理剂科研开发力量较为薄弱。由绿色农华研发的悬浮种衣剂,其核心技术在于以苯醚甲环唑为主要原料,在此基础上加入合适的表面活性剂、成膜剂、消泡剂、防冻剂、防腐剂、增稠剂及适量的水等,并经砂磨机湿法磨制而成悬浮种衣剂。由于该项发明专利具有以下特点,因此,市场空间巨大。
1、成膜率高,药效极好。一种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中被分散的固体原药平均粒径为0.1~7.0微米,颗粒近于球形,粒度范围小,分布均匀;由于在研磨过程中形成的微小气泡吸附于颗粒表面,使得悬浮率和稳定性提高;浸种后附着力强,成膜率高,从而保障了种子的发芽率;项目产品为内吸传导种子处理杀菌剂,可有效防治种子带菌及土壤传播的多种真菌性病害;该项发明专利的产品具有药效持续时间长,且不易与其它作用方式不同的杀菌剂发生交互抗性,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本产品不仅对种子及幼苗安全,而且有助于禾苗茁壮成长。
2、安全环保,生产成本低。该项悬浮种衣剂是以水为连续相的分散体系,用砂磨机湿法生产,这样既可节省大量的有机溶剂,降低成本,又可减少有机溶剂对操做者的刺激和对环境的污染,生产中不产生“三废”,无粉剂和可湿性的粉尘飞扬,生产、贮运均较安全。
二、绿色农华研发悬浮种衣剂所取得的成果
1、通过了质量和环保体系的认证。“绿色农华”研发的苯醚甲环唑原药、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制剂(农药生产国家批准证书范围内)的生产于2009年2月8日通过了北京航协认证中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GB/T 19001-2000(ISO 9001:2000)”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GB/T 24001-2004(ISO 14001:2004)”。
绿化苗木的生产是发展林业的前提,其供应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林业生态建设及园林绿化的速度和质量[1,2]。绿化苗木的生产与供应除了受林木资源、气候条件、社会因素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之外,还涉及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及城市建设等多个行业发展的需要,往往绿化苗木生产的超前性与当前生态造林、城乡绿化等规划的滞后性相悖而不能同步,如何解决苗木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是绿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难题之一[3]。因此,做好近期的绿化苗木供需形势分析与预测是缓解当前种苗供需矛盾的主要措施[4]。
1金坛市自然概况
金坛市地处江苏省南部,位于北纬31°33′42″~31°53′22″,东经119°17′45″~119°44′59″,为宁、沪、杭三角地带之中枢。
境内水陆交通方便,沿江高速公路东西穿越,扬溧高速公路横跨南北。金坛市地处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沛,年日照1862.3h,无霜期220d。全年平均气温15.4℃左右,个别年份极端低温在-10℃以下,相对湿度在80%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181.4mm。区域内西部为丘陵山区,茅山山脉绵旦南北,掌状丘陵岗地起伏东西,大致可分为低山丘陵区和黄土缓岗区两部分。东部为高亢平原,适合种植花卉苗木;中部为低洼平原,适合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西部为丘陵岗地,适宜栽植乡土树种,适合发展生态林业。
2绿化苗木生产现状
2000年以后金坛市对山区造林、生态林、经济林、速生丰产林、农田林网以及镇村绿化的种苗有较大需求,森林覆盖率每年递增1.2%以上。2005年市委、市政府开始实施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城乡道路绿化规格档次,境内高速公路每侧的绿化宽度为50m,省级一级公路每侧绿化宽度达到20m,市(县)、镇公路每侧绿化宽度为10m。绿化乔灌结合、常绿与落叶树种相结合、观叶与观花树相结合,初步形成一年四季常绿、一年四季有花的生态绿化格局。山区造林和生态林营造对树种需求发生变化,从以前偏重用材性树种,到目前树种多元化,国外引进树种有湿地松、火炬松,乡土树种有榉树、朴树、乌桕、枫香、女贞、红果冬青等,防火树种木荷,经济林主要有良种茶、葡萄、桃、梨等;速生丰产林、农田林网主要树种是杨树、水杉、中山杉、落羽杉等。现在绿化品种发展到236种及变种、栽培种,分属于82科,177属。目前金坛市绿化造林树种结构在20世纪80年代的基础上,新增加96个品种。引进乔木目前栽植繁育成功的有大叶樟、金合欢、北美鹅掌楸、中山杉、栾树、红花玉兰、金丝垂柳、紫叶李、红枫、无患子、多花紫薇等;竹类有金镶玉竹、早园竹、茶杆竹、乌哺鸡竹、佛肚竹等;灌木类有红叶小檗、红花继木、红叶石楠、火棘、金钟、连翘、金叶女贞等;藤本有藤本月季、凌霄、木香等。目前全市风景绿化苗圃面积7052hm2。
3种苗供需余缺分析
金坛市全年总产苗量1.6亿株左右,2010年新增苗木845万株。预测总量供应充足,大部分树种尤其是绿化乔木类供大于求,小部分树种例如山区生态造林树种榉树、朴树、乌桕等苗木短缺;经济林中的白茶苗以及时令水果、部分灌木、色块、地被类种苗可能供应不足。经分析,2010年春季全市种苗供应总量将大于需求总量。其中城乡绿化树种(如香樟、女贞等)供应有余,部分生态造林、稀有园林树种的种子供应欠缺;用于城镇绿化的大中规格苗木、部分经济林苗木供应有余,用于生态造林的容器苗、乡村绿化的乡土树种苗木供应不足。
4种苗市场前景分析
目前种苗市场大规格风景绿化苗(一般胸径在20cm以上)紧俏,中小规格的苗木滞销。随着大中规格苗木的增加,从事小苗培育的育苗农户因苗木难于销售而逐步退出苗木产业,造成小规格苗木无人繁育。近几年来,除了榉树、朴树、乌桕之外,其他城乡绿化树种的中小规格苗木,例如雪松、香樟、杜英、含笑类、青桐、马褂木、广玉兰、白玉兰、七叶树、大叶女贞及一些灌木类常见苗木市场需求趋于饱和。目前金坛市苗木保有量为5亿株,生产能力已经过剩。规模较大、经济实力雄厚的经营户将风景绿化苗木场改成休闲度假山庄(农庄):一是城郊结合型。如白龙山庄在不影响苗木经营的前提下,在原来苗木场基础上进行扩建,开挖鱼池、新建餐馆及休闲场所,采用现有的生态资源,利用地处城郊的区域优势,发展节假日垂钓、休闲、观光旅游。二是乡村观光型。利用山区苗圃地资源和鸟类品种较多的优势,再人工饲养孔雀,为节假日儿童游乐提供了方便,形成了具有江南特色的孔雀园,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今后种苗生产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徐华龙.建设大苗基地培育大苗市场——朗溪县绿化苗木生产经营的思考[J].安徽林业科技,2009(3):26-27,30.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6-0014-03
1 引言
宝鸡市陈仓区地处陕西秦岭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内,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西端。全区现辖18镇、338个行政村、223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0万,其中农业人口50万;全区总面积2517km2,东西长119km,南北宽68km,耕地66.73万亩。其中,西部山区8镇有136个村、13.6万人,面积1584km2,占全区总面积的61.4%。全区有7.5万贫困人口,其中西部山区有5.7万贫困人口。
自从20世纪末实行封山育林后,该区的植被得到很快恢复,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随着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大,该区居民以采药、放牧、伐木等直接依赖自然资源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受到制约,急需引进新的生产模式。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平衡,保进人与环境的和谐,提高生态功能保护区内的农民的生活质量,当地政府启动了“绿色、环保、循环”秦岭北麓生态保护项目,采取公司+基地+学校+农户+市场的运作模式, 希望在该区发现和发展一些新的农业产业,以提高当地政府、企业和农民的经济收入,改善生态保护。
“绿色、环保、循环”秦岭北麓生态保护项目选择在溪镇上站村实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部分师生提供技术支持。该项目在上站村采取“养猪+种魔芋+沼气”的生态农业模式,以建沼气池作为纽带,带动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发展。沼气池可存下人畜粪尿,解决农村面源污染,又可生产沼气用于村民烧火做饭,减少森林的砍伐。沼液作为有机肥料施给农作物,减少或不用化肥的使用,生产出绿色农产品。农民有了沼气池后,可进行猪鸡的规模养殖,提高农民的收入。三者构成了一个生态农业循环系统,既可增加收入,节约开支,又能保护环境,不失为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作为此项目的参与者之一,下面谈谈上站村的生态农业建设。
2 选择生态农业模式的原因分析
上站村地处秦岭北麓山区,属半山区。北依渭河,是关中地区的黄土高坡,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土壤颜色为黄色,该村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夏秋多雨,冬春水少,有1509人,分为8个村民小组,有386户,耕地共1774亩。其中水流浇地1470亩,坡地204亩,人均耕地1.18亩。此外该村有林地2000亩,荒山6800亩。人地矛盾突出,经济欠发达,迫切需要实施该项目。
2.1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该村在封山育林之前,村民生活水平较高;自从封山育林以后,村民在山里采药、放牧、伐木等生产方式被禁止,当地主要的经济来源被切断,新的生产方式又没有到位,再加上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村民普遍反映生活比较困难。为了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发展经济的要求就显得非常迫切,这就需要一个好的经济项目来促进经济的发展。
2.2环境保护的需要
实施封山育林,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因此在发展经济项目时要考虑到环境保护的需要。而养猪+沼气+种魔芋作为一种生态农业循环模式正好满足了保护环境的要求。
2.3缓解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该项目是为了缓解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而建立,因此必须遵循促进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既考虑到环境的保护,又考虑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此项目能兼顾二者的协调发展。
3 生态农业模式的效益分析
3.1 可节省燃料、电费、化肥支出
农户使用沼气做饭、炒菜及点灯照明,每户年节省燃料和电费开支约800元,利用沼液、沼渣施于农作物,每年可节省化肥350kg,减少化肥支出约400元,两项合计每个沼气用户年节支增收1200元;同时,魔芋的产出也具有直接的经济效益。
3.2 发展养殖种植业可增加农民收入
以沼气为纽带推动了农民发展养猪、养牛、养羊、养家禽业。据调查,沼气用户普遍增加养猪2头左右,以年出栏2批,每头获利200元计,每户年获利800元。同时,利用沼液、沼渣优质有机肥,调整了种植业结构,除了发展魔芋,还能发展反季节瓜菜和其它经济作物,增加了种植业收入。
3.3 减少森林资源消耗
据估算,不用沼气的农户1年生火做饭所用薪柴相当于能覆盖5亩地的植被。也就是说,在改用沼气后,1年可保护5亩地的山林不受砍伐。
3.4可治理生活垃圾污染
建设沼气池配套三改(改猪圈、改厕所、改厨房),禽畜圈养,治理面源污染。通过沼气工程建设,人畜粪尿自流进入沼气池,面源污染得到有效的治理和资源化再利用,形成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3.5 推动无公害农业生产发展
人畜粪尿经过沼气池厌氧发酵后的沼液、沼渣是优质有机肥,为发展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提供了大量的理想肥料,沼液、沼渣还有改良土壤、提高地力的效能。每个沼气池年产沼液、沼渣可达18t,可满足4亩作物的肥料需求。
4 “养猪+沼气+种魔芋”技术模式
4.1村民有能力出资建设
该计划项目为养猪(5头) + 沼气池(1个体积8m3) + 魔芋种植(667O合1亩)。以村民的现有经济实力,完全有可能建设。
此项目投入1年就可完成,共需投资23995元,其中由农户出资2700元,由项目申请方出资21295元。包括:沼气池建设费5145元,养猪成本9750元,魔芋成本3000元,专家指导费3000元,销售费用600元,项目监控费2000元,其他费用500元。
4.2村民种魔芋技术成熟
魔芋作为当地的传统产业,虽有一定的发展,但由于此产业对土地掠夺性强,因此发展受限制。但魔芋产业具有好市场前景,且投资少、见效快,适合农村发展。魔芋在当地已初具规模,经济效益较好,村民已掌握一定的种植技术。实施该项目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作指导,在技术上有强大支撑。魔芋的产量和质量都有所提高,且绿色无公害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魔芋亩产可达10000K,产值达10000元,纯收入约为9000元。
4.3沼气池建设技术成熟
目前,农村进行“三改”提上日程,其中包括猪圈的改造,这对养猪和沼气池的新建提供了基础;沼气池的建设和生态农业循环系统的建设已取得多次成功,技术成熟。池型是8m3水压式沼气池,按照“三结合”的原则进行布局,即沼气池与圈舍和厕所相连通,使人畜粪便直接入池,常年存栏5头猪,常温发酵,全年正常运行,北方采用暖圈保温,使用寿命达到20a以上。户用沼气池的产气量与发酵温度有密切的关系,在北方能达到每年300m3左右。种植魔芋667O(合1亩),沼渣直接用作魔芋的有机肥料。
4.4建沼气池可保护生态
每个沼气池年节约薪柴1204K,约相当于保护0.22hO林地;1个沼气池年节约煤炭847K,折605K标煤,按1kg标煤减排二氧化碳2.644K计算,则每个沼气池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612K。按每kg标煤减排二氧化硫0.0224K计算,则每个沼气池年可减排二氧化硫13.6K。因此该项目对秦岭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5 魔芋生产基地和魔芋产业
5.1魔芋的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魔芋是一种很有开发前景的食品原料。目前,日本是魔芋消费最大的国家,常年缺口1万t精粉,需从中国、印尼进口。日本将成为我国魔芋原料及产品的主要外销市场。国际上魔芋的兴起也刚刚起步,美国食品医药局1989年通过了魔芋食品的注册,为魔芋食品打入美国市场扫除了障碍。欧洲人不种魔芋,但对魔芋的减肥保健功能很感兴趣,欧洲人已着手魔芋食品的研究和开发。可以相信,不久的将来魔芋的世界市场将非常巨大。
5.2魔芋种植易形成规模效应
魔芋(667O合1亩)单位总成本为1000元/667O,其中:①种苗费850元/667O;②肥料50元/667O;③农药100元/667O。如果实行绿色生产,则农药、化肥等开支可以省掉,而魔芋的亩产值可达10000元,产量也可达10000kg,规模效应显著。
由于魔芋的亩产量极为可观,按每家农户种1亩魔芋计算,上站村386户农民1年的魔芋产量可达386万kg,这已形成魔芋产业,为魔芋的深加工提供了原材料。
有了原材料作保证,魔芋可以种植加工系列化,形成产业链,有利于带动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推动民族经济的发展,形成民族产品优势品牌,壮大民族特色经济。
5.3关于发展魔芋产业的建议
组织村民生产魔芋相对容易,要把生产的魔芋卖出去就比较困难。在上站村形成魔芋产业基地的同时,当地政府应加强策划,在产品深加工及销售方面下功夫,以拉长魔芋产业的链条,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模式,提高魔芋产业的附加值。
(1)加大对农民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剂量要严格控制,以减少对土壤的破坏和对环境的污染。提高魔芋产品的技术含量, 打造绿色环保无公害的魔芋品牌。
(2)建议组建魔芋食品行业协会,以统筹安排魔芋生产、销售,统一经营国际、国内市场。
(3)引进深加工的企业,增加魔芋的工业附加值,扩大销路。
(4)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在政府网站上免费介绍产品,力求在招商引资、引进业主、拓展市场、扩大营销上取得突破。
(5)加大科技投入,增加科技含量,鼓励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继续培育魔芋优良品种,并搞好种植规范化的实验、示范和推广工作。
6 结 语
“养猪+沼气+种魔芋”项目以沼气为中间纽带, 通过饲料喂猪――猪粪尿进入沼气池――沼气作为生活用能――沼渣、沼液肥田, 形成绿色、高效、综合性的生态农业链, 促进种养业的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无公害魔芋生产, 同时衍生了多项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实现了农村沼气建设与魔芋等经济作物生产的密切结合,实现了与农村改水、改厕、改厨、改圈、改园、改路、改浴的有机结合, 达到了环境整治的最佳效果。
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能给当地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增收效果,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能实实在在促进该区生态农业的发展,保护秦岭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环境。
因此,在当今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我国的“三农”问题提上重要议程的背景下,作为既环保又增收的“养猪+沼气+种魔芋”生态农业项目应该得到大力支持,在该地区全面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新军,李同.秦岭国家级生态功能区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J].水土保持通报,2004,24(3).
[2]原建军,蔡秋琪.秦岭北麓生态保护报告[N].西安日报,2008-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