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进出口贸易情况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今年上半年我国水产品来进料加工贸易出口量54.72万吨,出口额25.4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0.3%和增长0.6%。来进料加工贸易出口额占水产品出口总额比重为25.9%,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4个百分点。其中,进料加工出口量42.75万吨,出口额18.86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71%和1.04%;来料加工出口量11.98万吨,出口额6.5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95%和5.76%。
一般贸易出口略增
今年上半年水产品一般贸易出口量125.17万吨、出口额71.8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48%和3.58%。墨鱼鱿鱼及章鱼、对虾、贝类、鳗鱼、罗非鱼、蟹类、大黄鱼、淡水小龙虾等产品作为一般贸易主要出口品种,出口额之和占我国一般贸易出口总额的65.7%。其中,贝类、罗非鱼、小龙虾出口量额双增,墨鱼、对虾、蟹类、大黄鱼出口量额双降,鳗鱼出口量增额减。由于连续两年养殖病害高发,南美白对虾养殖产量下降,同时国内市场需求持续增加,我国成为周边及南美白对虾养殖大国争相抢占的市场,自去年以来,我国已由对虾净进口国变为净出口国,今年上半年对虾出口量继续大幅下降。罗非鱼出口保持增长态势,但增幅较一季度明显回落。鳗鱼出口形势较一季度明显好转,出口价格略低于上年。
日美欧韩市场明显复苏,东盟香港市场持续低迷
过去几年我国对东盟、香港、台湾市场出口快速增加,传统的日美欧韩市场出口占比逐年萎缩。但今年以来,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稳固复苏,我国水产品对其出口总体呈现恢复向好态势,而东盟和香港市场则出现较大波动。其中,美国、韩国市场明显向好,上半年出口额同比分别增加10.33%和25.82%。对日本出口量增额减,和鳗鱼单价下降有较大关系。欧盟市场持续复苏,出口额已由一季度的小幅下降转为小幅增长。香港和东盟出口量额双降,出口额同比分别下降5.45%和18.49%。
主要省份出口形势向好 多个省份出口额呈两位数增长
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仍然影响着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并且影响着众多参与进出口贸易行业的经营,对汇率变化进行探讨并探索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对策,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思考。
1人民币汇率变化基本情况
汇率是一个国家货币与另一个国家货币兑换比率的简称。人民币是货币,在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与之交易的另一种货币是国际通用货币———美元。因此,对人民币汇率进行讨论,通常是讨论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总体而言,人民币汇率波动较小,但人民币汇率在固定范围内变化幅度较大,10年内最大汇率与最小汇率的差值为1.3372。相对稳定的汇率有助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但汇率变化仍然对进出口贸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汇率变化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2.1影响进出口贸易利润。汇率变化代表着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数额变化。从进口的角度来看,当商品价格不变时,汇率下跌意味着人民币购入的商品数量减少,内销的成本提高,企业利润会有所降低。从出口的角度看,人民币汇率下跌意味着出口商品对外的价格发生变化,在商品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价格越低,利润也越低。汇率上涨同样对进出口贸易有不利的影响,对于进口贸易来讲,人民币汇率上涨意味着购买力提高,而国内市场需求不变,企业必须降低售价,利润会降低;而汇率上涨意味着出口商品售价提高,其他国家购买力不变的情况下,出口数量会相对减少,同样影响贸易利润。2.2影响进出口贸易经营策略。由于汇率变化对进出口贸易利润产生影响,很多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采用改变经营策略的方式规避汇率变化的不利影响,这样一来,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经营策略不稳定,很容易导致贸易纠纷。在人民币汇率上涨时,进口商品可能会被囤积,等待汇率稳定或降低时进行出售,则在汇率降低时,进口贸易会减少,部分中小型企业对汇率变化应对能力弱,可能选择暂时退出市场。同样,出口贸易必须进行大量的宣传或者进行市场开发,以保证出口利润的达成,这又影响了企业对外贸易的成本应用,甚至影响某一类产品的品牌价值。2.3影响进出口贸易市场发展。客观来讲,进出口贸易发展应是平衡的,或者,进口基本生产资源、出口成品,才能形成稳定的贸易利润。但由于汇率变化和我国生产特征,进出口贸易的市场发展存在着不平衡现象,原材料出口和廉价劳动出口始终高于高新产品出口,而进口贸易正好相反。长此以往,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进出口贸易应对汇率变化影响的策略
3.1扩大进出口贸易利润来源。进出口贸易利润的以商品交易的形式出现,势必会受到汇率的影响,很多企业由于自身经营因素,缺乏应对汇率变化的能力,导致经营问题。对此,最有效的解决方式是扩大进出口贸易利润的来源,简单来讲,即将利润以其他形式表现出来。3.2及时调整进出口贸易经营策略。需要根据汇率变化去调整经营策略,经营策略的变化,应与外贸市场的环境相对应,即形成向外的策略调整,而不仅仅是被动地调整企业经营状态。3.3加速人民币汇率国际化进程。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同时能够有效抵挡人民币汇率带来的影响,可以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例如,促进进出口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的进程,这样我国的人民币汇率会更加稳定,同时也可以提高企业处理汇率波动风险的能力,对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另外,经济的不断发展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整体实力,同时可以在进出口贸易中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可以确保我国的自身利益。
4结语
综上所述,汇率变化对进出口贸易的利润、经营策略以及市场发展均有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要应对汇率变化,需要进一步扩大利润来源、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并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以引导市场,这是保证我国汇率稳定、进出口贸易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张博.浅谈人民币汇率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J].中国商论,2017(02):127-128.
随着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全世界范围内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不断增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依赖程度也在加深。我国企业在进出口贸易规模扩大下不断发展壮大,但需要面对的贸易风险也在不断变大。企业一旦无法规避贸易风险,就会对其本身造成极大的损失,严重的会扰乱国内外行业市场秩序,因此做好进出口贸易风险管理及规避工作极具现实意义。
一、进出口贸易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完善,国际经济环境变幻莫测,我国以进出口贸易为主的企业需要面对更多的贸易风险。加上近些年来国际经济环境萎靡,无形中进一步加大进出口贸易风险,部分国家为应对金融风险不断调整本国内信贷政策,造成我国进出口贸易风险变大,坏账率不断增加,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发展,因为进出口贸易风险蒙受损失的企业多不胜收,严重的甚至出现破产倒闭情况。作为进出口贸易风险发生的重灾区,我国相关企业应该做好进出口贸易风险研究工作,不断提高自身应对贸易风险的能力,最终实现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的目的[1]。
二、进出口贸易风险特征分析
社会经济发展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其本身也是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进出口贸易风险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客观存在性
即进出口贸易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在进出口贸易中是“必然”的,因信息不对称、操作错误、认识偏差等的影响,在进出口贸易中的风险几乎是不可完全避免的。
(二)相对变化性
进出口贸易风险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是因为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社会环境、人文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等相应地发生改变,且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消费能力、消费偏好均有所改变,企业的风险预警意识也随之增强或削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及其在进出口贸易中的表现[2]。
(三)无意识性
进出口贸易风险的产生是贸易主体的无意识行为所造成的,贸易主体作为进出口贸易的主导者,其认识上的偏差、决策上的失误、操作中的差错等均可能引起进出口贸易风险的发生。换言之,进出口贸易风险不包括恶意、故意行为而导致的情况,即进出口贸易风险的发生是难以预见的,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发生的。
三、提高企业应对进出口贸易风险能力的措施
现如今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国内进出口贸易受到不小的冲击,因此需要提高进出口贸易企业应对贸易风险的能力,本文中笔者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自身经验,从价格风险、信用风险及操作风险三方面入手,给出提高抗风险能力。
(一)应对价格风险
套期保值是贸易企业应对价格风险的有效措施,指的是将价格风险转移到期货市场,将来现货市场上买卖物品的临时替代物换成期货合约,为现在买进以后售出或将来需要买进商品价格提供相应保险的交易活动。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对同一种类的商品同时进行数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买卖活动,即在买进或卖出实货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卖出或买进同等数量的期货,经过一段时间,当价格变动使现货买卖上出现的盈亏时,可由期货市场上的亏盈得到抵消或弥补[3]。最终在现与期、近期与远期之间建立完善的对冲机制,最大程度降低价格风险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二)控制信用风险
应对进出口贸易风险首先需要选对合理供应商,只有确保供应商才能确保商品质量,企业进出口贸易进行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首要风险就是信用风险,控制信用风险主要是有效控制客户风险,关键点在于供货方是否具有真实背景、相应能力及诚信度等。所以实际中首先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及准入条件;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做好内控制度建设,贸易开始前对信用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全面了解供货方相关信息,确保商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企业以最低价格获得相关商品,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促进贸易企业发展壮大。
(三)应对合同风险
对于合同风险的应对,需要全方位了解《合同法》相关法律法规,掌握国际贸易相关法律知识,还需要在签订合同之前,认真审查合作者的资信情况等必要时委派专人通过工商、税务和银行等渠道,进行实地调查;在签订合同时,仔细斟酌合同的每道条款,参照政府所展示的合同示范文本,保证合同条款的词句不会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4]。案例企业在签订合同的同时,深入了解了东道国的贸易合同惯例,谨慎使用该国的贸易术语,以及了解各种交货方式的优点和缺点;最后是在执行合同时,安排专业工作人员监督合同条款的落实,最大限度降低贸易合同风险。
四、结束语
针对目前进出口贸易风险的特点,进出口贸易企业应该深入了解风险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风险规避措施。也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涉外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现效益最大化,并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赢得生存发展空间,最终实现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磊.进出口贸易专业的工作过程及核心能力研究[J].广西教育.2014.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老区精神与老少边地区发展研究中心2016年科研项目(编号:LQ15A02,负责人:周叮波);百色学院2015年特色优势专业建设项目(编号:2015TSZY02)
一带一路战略使得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变得更加密切,对广西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发展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促进作用。然而,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使得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强化,贸易风险由此不断加大。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风险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其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是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举措。但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风险控制还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策略,全面强化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风险控制能力。
1.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1.1 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要求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进程不断加快,对我国整个对外贸易的发展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广西作为我国农业生产大省,其各项农产品在出口贸易中具有较高的竞争优势,近些年来其对农产品进口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而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实施有效的贸易风险控制成为当前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重要要求,其风险控制情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各省及各国农产品乃至整个贸易的发展,对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从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来看,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显得十分必要。
1.2 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取得了高速的发展成效,其所带来的收益不断增多,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广西农产品贸易更是呈现出不断高速发展的趋势。而在贸易风险不断加大的当前,其对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必须全面强化对农产品贸易风险的控制,以此提升广西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有效性,争取更多的利润。进出口贸易能否取得健康长期发展,关键在于对全球化背景下贸易风险的控制情况,因此从当前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不断实施情况来看,全面强化风险控制是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实现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1.3 有助于减小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风险和损失
贸易风险的存在使得广西农产品在实施进出口贸易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很多的损失,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沿线各国经济金融的联系更加密切,贸易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将被放大,各项农产品进出口风险会威胁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强化风险控制时减小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风险及其损失的关键所在,也是当前我国整个贸易发展所面临及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必须要给予其充分的重视。
1.4 能够有效提升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整体竞争力
随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不断实施,使得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变得越来越频繁,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实现了新的发展契机,其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充分借助于一带一路发展的机遇,加强与周边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强化风险控制,减小风险损失,进而提升其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整体竞争力。在农产品进口方面,其可以根据现实需求选择性的进口所需要的农产品,实现全放联动的风险控制模式,有效降低农产品进口的成本,更好地满足本地区市场的需求。
2.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对一带一路的把握和利用程度有限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实施的必然性战略,其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多个方面,对各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在风险控制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首先是对一带一路的把握和利用程度不高,使其难以通过与贸易国家之间的深入合作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从比较优势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在农产品生产和进出口方面都具有各自的优势,而随着贸易的不断发展,其风险性因素不断增加,对其控制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广西在进行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过程中还没有对其有效的把握,使其难以通过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来服务于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进而限制了其贸易的健康有序发展。
2.2 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引导政策不到位
政府部门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具有十分关键的影响。当前在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过程中,政府部门的相关工作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使其所面临的贸易风险具有不断加强的趋势,长期来看将严重影响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一方面,目前政府部门对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整体把握程度有限,难以根据一带一路制定出有效的政策来服务于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对各项风险因素的考量不周,对风险的具体识别与规避没有进行有效的指导。另一方面,政府部门现有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风险控制措施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施行,使得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在实施风险控制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难以强化风险控制能力,进而限制了其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
2.3 对国际贸易市场风险的预测和应对能力有限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强化,使得国际贸易所面临的风险因素不断增多,其复杂性不断提升,尤其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各国的农产品贸易往来更加密切,其风险的识别与控制难度不断提升。广西农a品进出口贸易在发展的过程中还缺乏对市场风险的预测和应对能力。一方面,随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推进,各项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风险因素变得越来越复杂,其预测的难度不断提升,而大部分农产品进出口企业的规模较小、能力有限,因此在风险预测方面存在事实上的难度。另一方面,由于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农产品贸易风险具有不断变化和增强的趋势,使得广西农产品贸易企业在风险控制方面难以采取传统的方法与模式,贸易风险控制的难度不断增大,进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产品贸易的顺利发展。
2.4 缺乏专业化的农产品贸易风险控制人才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各方面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在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风险控制方面,其还缺乏专业化的贸易风险控制人才,对其整个贸易的发展都造成了诸多的不利影响。一方面,行业内现有的从业人员难以得到关于贸易风险方面的有效培训,使其在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风险控制方面的各项技能得不到有效的提升,进而限制了整个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风险控制能力。另一方面,如前所述广西农产品贸易企业的整体规模较小,其利润水平有限,使其在实施对外贸易的过程中难以通过制定和实施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等从外部引进专业化的农产品贸易风险控制人才,现有的风险控制人员团队得不到有效强化,限制了其贸易的整体发展,因此使其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农产品贸易变得更为艰难。
3.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风险控制的对策建议
3.1 全面提升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把握和利用程度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要想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必须要首先提升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把握和利用程度,充分借助现有的机遇,提升风险控制意识。一方面,要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农产品贸易需求进行分析,对其各项农产品贸易政策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完善其农产品进出口策略,根据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情况逐步推进其贸易策略。另一方面,要通过有效的市场分析,对一带一路战略可能会带来的诸多层面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进行风险防范,提升整个农产品贸易行业的风险意识,充分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促进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3.2 强化政府部门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能力
政府部门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能力是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得以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的关键性举措。一方面,政府部门要通过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农产品贸易风险因素及其变化进行分析,对现有的农产品贸易政策进行修正和完善,根据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现实发展情况,对其风险控制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避免其在贸易过程中面临较大的损失。另一方面,要根据整个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情况,创新贸易风险控制机制,充分提升对一带一路未来发展的预测能力,完善政府部门的各项职能,制定有效的风险预防和控制机制,使得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风险控制能够具有充分完善的保障。
3.3 加强对国际贸易市场风险的预测与应对能力
有效的风险控制得益于对风险的预测和应对能力,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要想不断提升其风险控制能力,首先要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对整个市场的变化进行有效的分析,通过充分借助历史数据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各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其根源,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依托,提升对风险的预测能力,便于实施进一步的风险控制。另外,要不断提升风险控制能力,通过在农产品贸易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风险规避体系、风险控制实施体系等方法,对各项风险进行识别,形成协调高效的风险控制模式,全面提升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风险控制能力。
3.4 实施农产品贸易风险控制人才战略
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企业一方面要根据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沿线各国的农产品贸易情况,对现有的从业人员进行关于风险预防与控制方面的培训,使其掌握先进的风险控制理念与方法,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不断提升对风险控制方法的应用能力,切实提升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各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另一方面,要促使各贸易企业通过实施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从外部高校、企业及科研院所中引进一批专业化的贸易风险管理人才,充实现有的人才团队,使先进的风险控制理念与方法能够顺利流入各贸易企业中,保证广西农产品贸易能够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得以实现健康长期发展。
结语
有效的贸易风险控制是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关键所在,但是其在贸易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具有不断加大的趋势。从本文的研究来看,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应该从全面提升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把握和利用程度、强化政府部门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加强对国际贸易市场风险的预测和应对能力、实施农产品贸易风险控制人才战略等方面出发,全面提升对各项贸易风险的控制。以此实现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健康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波.“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广西外贸的机遇、挑战及对策[J].桂海论丛,2015(07)
[2]闫德忱,王秀珠.我国农产品贸易问题研究[J].中国商贸,2009(21)
[3]成榕.贸易风险防控新机制[J].世界农业,2014(11)
从贸易结构角度看,金融危机对于加工贸易影响最大。一方面,加工贸易属劳动密集产业,往往是“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一种贸易方式,一般来讲,加工贸易产业链相对较短,加工企业所获得的利润微薄,企业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获取利润,一旦发生危机,企业往往缩减生产规模,甚至是“关门走人”;另一方面,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为了转嫁危机,美国通过美元贬值迫使人民币持续升值,致使出口商品遭受汇率损失,大幅降低低值加工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2007年金融危机发生前,我国连续7年,加工贸易占总出口贸易额的近50%,因此,危机发生后,重创我国出口贸易。不少企业在金融危机过后,原有的加工企业不再回来,地区不得不承受由此带来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变化的风险。从社会产业升级的角度,几次危机的经验表明,危中有机,危机的过程也是淘汰落后产能和粗放型产业的一个优化过程。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危机后,往往吸取教训,进而推动产业由传统的制造向创造,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2.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在本国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各国从自身利益出发,必然会通过各种形式的限制措施来保护本国的产业,金融危机往往成为发达国家掀起贸易保护的借口,反倾销、反补贴、技术贸易壁垒等传统与新型贸易保护措施成为贸易战争的盾牌。对于以出口为导向的新兴经济体打击沉重。贸易保护最易引起连锁反应,制裁与反制裁使贸易保护愈演愈烈。据商务部数据,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出口产品遭遇技术贸易壁垒呈现增长态势。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的环比增长分别是72.7%、15.4%和8.9%。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产品遭遇国外贸易救济调查55起,增长38%,涉案金额243亿美元,增长近8倍。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又进一步加剧了危机。
二、金融危机爆发前主要经济贸易指标波动情况比较
金融危机的爆发原因有多个方面,每一次金融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又有很大差别,但是,危机爆发前,总有一些经济指标的波动总会体现基本的经济规律。本文选取了GDP增长率、进出口贸易增速这两项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1.进出口贸易指数变化情况比较.
四次危机爆发前5年各国的进出口贸易指数变化,代表危机爆发年份。可以看到四次危机中,大部分国家危机前3~4年贸易指数都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变动,特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1年,泰国进出口贸易指数大幅缩减近40点。而日本和中国在危机爆发前4年进出口贸易指数便开始下行,到危机爆发前,指数缩减近20点。仅有美国1929年和2007年金融危机中进出口贸易指数基本保持平稳。通过上述分析可见,每次金融危机爆发前,各国进出口贸易指数必然呈现下降趋势,而由于美国经济和出口结构完善,其市场调节能力和应对金融经济环境变化的功能较强,危机爆发前进出口贸易变化幅度有限。
2.GDP增长指数变化情况比较
四次金融危机爆发前各国GDP增长的指数变化情况。可以看出,金融危机爆发前1~2年开始,各国GDP增长的指数大幅变化,日本下跌近20点,而泰国跌幅近40点。综合可见,以进出口贸易为主要组成部分的GDP增长指数几乎与进出口贸易指数变化同步,危机发生前即呈现出明显的、连续性的下降趋势。而美国1929年大萧条和2007年金融危机发生前,其GDP增长指数十分平滑,受其国家整体经济结构影响,美国综合经济能力和经济自身调节功能使其受到危机影响有限,其经济领域抵抗危机能力强于其他国家。
三、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经济贸易指标恢复时间比较
1.进出口贸易指数波动及恢复情况比较
金融危机发生后进出口贸易指数(T=100)注:横坐标T代表危机爆发年份,1、2、3、4、5分别代表危机爆发后1年、2年、3年、4年、5年。资料来源:WTO网站和各国国家统计局网站。图4金融危机发生后进出口贸易恢复情况图3和图4反映了金融危机爆发对各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及进出口贸易的恢复情况。金融危机发生后进出口贸易指数显示,危机爆发后1~2年时间里,进出口贸易增长急剧下滑,泰国在1997年、美国在1929年,美国与中国在2007年金融危机中贸易指数反映强烈,1年时间进出口贸易指数下跌20~40点,特别是美国进出口贸易从此步入下降通道,几乎用了10年多的时间才得以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与此相近的是,1989~1996年,泰国年平均出口额增长率为17.1%。尽管泰国在1997年金融危机后2年进出口贸易实现了恢复和小幅增长,但接下来的2年中出现了二次下探,直到危机发生6年后才得以恢复。中国在2007年金融危机中,进出口贸易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部分地区加工贸易遭到了近乎摧毁性的打击,到2009年底,中国进出口贸易才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复苏迹象。由此可见,金融危机对各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巨大,特别是,把危机前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叠加,基本可以得出金融危机与进出口贸易的正相关关系,即危机越重、持续时间越长,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越大。
2.GDP波动及恢复情况比较
反映了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国GDP增长指数的波动情况,可以看出,危机发生使各国GDP的增长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危机发生2~3年后,影响更为明显。图6反映了各国危机后GDP恢复的情况,日本1992、泰国1997和美国2007年金融危机后的GDP恢复时间分别为1年、4年和2年,而美国1929年金融危机重创美国经济,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的GDP才得以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整个时间超过了10年。综合以上分析,金融危机对整个经济的影响是全面的,其中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较大,它还影响到房地产、金融、证券、工业、商业等几乎每一个经济领域,最终这些因素全面的反映到GDP增长指数上。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分析百年来四次主要金融危机发生前后GDP增速、进出口贸易增速等直接反应贸易情况的主要经济指标波动情况,并进行了相关比较研究,历史经验给我们如下启示:
1.金融危机对进出口贸易存在直接而显著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对四次金融危机的对比发现,尽管程度不同,但危机发生前后临近年份,进出口贸易都会出现显著的波动,因此,进出口贸易指数的持续波动是危机发生的主要信号。危机发生后,特别之后的1~2年,各国出口贸易都出现大幅下滑。而进出口贸易的恢复时间也至少需要2年以上,有些国家甚至还会陷入二次危机过程,进出口贸易指数反复波动。同时,在危机持续过程中,各国贸易保护和贸易争端加剧,进一步加速了出口贸易的下滑速度,特别是对于以加工贸易为主的新兴经济体,危机对出口影响更大。因而,防止和有效应对金融危机,优化贸易结构是重要途径。
2.金融危机对进出口贸易产生巨大的传导效应
金融危机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不仅在贸易本身,它还据此把影响传导扩展到与贸易相关的金融、商业、实体经济、就业等领域,进而影响整个经济体,较为直接的体现为GDP增速的放缓甚至是下滑,而在实体经济领域,出口下滑导致了大量的靠代工生产的工厂倒闭停业,工人失业,原材料、机械设备,以至于工厂集中地区的商业都由此受到冲击,这种传导效应使得整个经济陷入恶性循环。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的优势
1.交易成本降低
对于进出口企业而言,要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必须要重视成本控制。电子商务的出现与发展,无疑给进出口贸易成本提供了下降空间。其具体表现有:传统进出口贸易产品主要通过产品展销会、电视广告等方式来宣传产品优势,或获取交易信息。但电商出现后,进出易双方可直接利用互联网对接交易信息,从而大大降低了中间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信息利用率。据美国《福布斯》提供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电商可为进出口贸易企业节省5%到10%的交易成本;其次,在电子商务的辅助下,交易企业对接目标客户的可能性提升,以至于企业无需聘请过多的外部联络销售员,从而为企业节省了人力成本。
2.贸易范围扩大
电商是依托互联网技术诞生的新运营方式。在电商的支持下,进出口贸易有效规避了有形壁垒与无形壁垒带来的贸易阻碍,以至于本国企业能够将贸易触角伸向更广阔的贸易领域。其具体表现为:进出口企业将产品信息公布到四通八达的互联网上,并设置关键词方便全球各地的客户进行搜索。全球各地的客户搜索、查找到页面并查看信息,而后再直接通过网络提供的对话窗口与进出口企业进行产品交易沟通,最后达成跨国交易;另一方面,企业直接将商品信息置入网络拍卖平台传送给全球各地的客户,进而吸引有兴趣的客户商谈交易事项。由此不难看出,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辐射范围已从某个国家逐渐扩散到了全球。
3.贸易效率提高
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合作已可直接利用网络实现。具体表现为: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进出易双方可直接传送电子合同、发票、提单、信用凭证乃至保险凭证,进而使对方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收取文件并交换文件;在电商的支持下,交易双方还可直接通过网络实现商品订购、商品价格谈判、合同签约、支付结算等,整个交易过程速度快,便利性强,交易时间短。由此也大大提高了我国金融、海关等各个部门的整体工作效率。
4.客户满意度上升
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企业能够全天候与客户进行沟通交流,向客户输送所需产品资料或相关信息。特别是在电子邮件与MSN等实时交流工具越来越丰富的情况下,我国进出口企业已能随时随地回复客户,解答客户的产品疑问,满足客户需求,从而大大提升客户体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同时,电子商务打破了各国时差带来的贸易谈判问题,使得全球范围内的客户都能与我国进出口贸易企业进行沟通与交流,进而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
1.网络安全问题重重
电子商务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形成的一种网络交易方式。它对数据传输、交换乃至处理都有着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当下,大部分进出口企业为了方便交易,提高交易效率,都开设了网上资金交易通道。即直接在网上划拨资金,使交易对方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收取交易资金。然而,电商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各项安全交易认证技术与系统都还不够完善,各项网络基础建设也比国外落后。加之我国并未构建权威性信用体系,以至于进出口企业的网络交易,特别是资金划拨等存在较大的损失风险。此外,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黑客攻击、未授权资金中途篡改等问题频频出现,网络安全问题重重。这也说明,电商环境下我国要提高进出口贸易效率,必须要先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2.网络交易法规不健全
电子商务作为近些年兴起的一种特殊交易方式,至今还未有标准统一的法律文献对其进行严格管制。这也导致进出口贸易的法律问题层出不穷。具体表现有:电商单据资料是否真实并无可靠的辩伪法规可依;进出口贸易企业实行的合同虽然提出了多种书面形式,但书面形式并未有统一的规定;不同国家制定的进出易法规不同,使得进出易双方可能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在合同签订方面,进出易双方只能用电子签名,但电子签名是否属实无法识别,且各国也未针对这方面问题提供法律依据。这些电商交易法规问题严重阻碍了进出口企业的正常交易,促使进出口企业在交易过程中忧虑重重。
3.电商物流未及时跟进
电子商务环境下,进出口贸易逐渐实现了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的高度统一。其中,信息流与资金流能够在电子支付技术支持下迅速完成,特别是无形商品,只需直接进行网络交易即可。但实物交易则需依赖物流来完成。纵观当前,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物流系统还相对落后,硬件设备陈旧,功能少,更无法进行机械化大规模交易。更值得注意的是,与进出易有关的通讯设备、传真设备等设备都还相对较差,外部引入技术昂贵,以至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电商物流无法及时跟进。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进出口贸易严重受限。因此,若想提高进出口贸易效率,扩大进出口贸易规模,必须要及时解决电商物流问题。
4.网络消费观念落后
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基本实现了网络交易。交易双方能够直接通过网络选购货物并付款。然而,由于进出口贸易过程中,货物运输路线长,一旦抵达客户手中的货品质量不佳,客户需花费大量的退货邮寄金额。部分客户为了减少支出,则将就收下了已破损或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但这种做法却让客户对网络进出易产生了非常不良的印象,甚至由此催生了客户对所有电商的不信任心理;另一种情况是,我国不少进出口企业对电商存在误解,认为电商就是单纯的信息查询与方式。这种错误观念,使得我国进出口贸易始终无法扩大。部分进出口企业则害怕在电商交易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资金亏损,而不愿启用电商为进出口贸易服务。这些落后网络观念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进步与发展。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解决我国进出口贸易问题的应对策略
1.引入网络电子安全技术
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企业若想有效规避网络安全问题,必须要适当引入网络电子安全技术。具体来看,可实行以下几个措施:一、落实数字证书身份认证方式以确保交易者身份的真实性与交易的可靠性;二、引入非对称密钥码技术,提高交易信息的保密性,防止交易信息被黑客技术半路拦截或泄露;三、引入数字摘要、信封或签名等验证方式,对所有进出口信息进行验证;四、引入进出口贸易双方均认可的安全电子交易协议,并做多次合同协议条款确认,充分确保交易协议安全可靠,并由此规避篡改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进出口贸易双方必须要达成及时更新网络电子安全技术的协议,以防止双方安全防范技术落后而带来不良入侵现象,导致企业交易亏损。
2.完善网络交易法律机制
相比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电商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因此,我国立法机构应将电商重视起来,并将电商的发展纳入法制建设轨道,真正为进出口贸易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这也要求我国立法相关人员,乃至政府部门要积极关注的国际电商贸易规则、合同协议制定规则及相关讨论活动,主动参与国际电商贸易标准的制定与合作活动。特别是在电子合同、签名辩伪、电商关税、纠纷仲裁、交易标准等方面,要逐步落实相应的法律法规,从而保障我国进出口贸易能够在电商环境下顺利发展,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3.构建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
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要向前发展,必须要进一步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针对性创新跨国物流体系。对此,笔者建议,在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时要积极引入跨境专线物流与海外仓储服务两种物流模式。其中跨境专线物流主要是指以航空包舱方式运输货物,抵达国外后再与当地物流企业合作进行目的国派送。这种专线物流最大的优势是物流运送规模大,且配送范围广。如当前,市面已形成了美国专线、澳洲专线、中东专线多条物流专线。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物流配送方式价格比普通商业快递低,可有效节约进出易企业的物流成本。海外仓储服务则是指进出口贸易企业直接在销售目的地设立仓储地,以实现货物分拣、包装与派送。其具体操作为:首先,头程运输主要以海陆空方式将大量商品运输到销售目的地仓储库房;其次,我国进出口企业直接利用电商物流系统发送交易信息到仓储管理部门,由仓储部门直接派送商品;最后,本地派送部门按照上个环节提供的订单信息,直接用当地邮政或快递向客户派送商品货物。相比跨境专线物流,海外仓储服务需花费相对较大的成本。对此,笔者建议,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4.重视电商优势宣传以转变消费观念
网络消费是我国现代化交易发展的必然趋势。若我国消费者依旧畏惧电商带来的欺骗性,那么我国进出口贸易将无法得到消费者的支持,进出口贸易也将无法得到进一步发展。对此,笔者建议,政府部门必须要加大电商优势宣传投入,让国民清醒地意识到网络消费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性。同时,政府部门要做好宏观调控,为我国进出口贸易打造规范化、程序化与标准化的运营环境,真正使进出口贸易企业能够使用电商为消费者服务,防范坑害消费者现象。在企业方面,进出口贸易企业要积极参与电商操作培训,了解电商给进出口贸易带来的好处,并积极构建企业内部良好的电商运作环境。
四、结语
伴随着互联网蓬勃进步,国际网络全面普及,电商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应用。作为一种新型商务运作模式,电商给我国进出口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如我国进出口贸易方式、竞争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变革等。这也要求,我国进出口贸易企业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电商优势,剖析电商带来的问题,进而针对性采取应对策略,使电商真正为我国进出口贸易服务。
参考文献:
[1]杨璐.电子商务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4.
[2]朱翠婷.中国贸易伙伴国电子商务的进出口效应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
[3]韩冰.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反倾销问题及其战略应对[J].长江论坛,2013(05).
2林产品进出口贸易对林业产业的影响
2.1林业产业结构优化方面。从本质角度来讲,当前我国的林业产业结构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随着林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不断发展,经济效益的获得及贸易经验会对林业产业结构产生一定的优化作用。具体表现为:一是由传统的单一林业产业经济结构向多维度、多产业经济结构不断转变,在提升林业产业结构完善程度的同时,促进林业产业的有序化、优质化发展;二是发展效率方面,在林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发展过程中,我国在对外出口各种林产品资源的同时,也会从其他贸易对象中获得一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2]。上述技术及方法的应用可以显著提升我国林业产业的生产效率,促进林业产业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模式不断转化。2.2林业产业人才机制构建方面。随着林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不断发展,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在显著增加。为了实现进出口贸易目的,各个企业或单位将不断引入大量的林业方面的专业人才,打造符合自身进出口贸易需求的专业人才队伍。与其他人员相比,长此以往,这些专业的人才逐渐在林业产业中形成良好的引领作用,间接促进我国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2.3资源矛盾缓解方面。从本质上讲,可以将林产品进出口贸易看成是一个消耗积累林产品资源、获取先进技术及短缺资源的过程。在实际的进出口贸易发展过程中,市场之间的贸易交换对我国的林业产业发展空间起到了良好的扩宽作用。从某种程度来讲,可以将这个发展过程看成是我国与其他贸易对象进行优势互补的过程。林产品进出口贸易对我国林产品资源的掠夺化开发模式产生了良好的抑制作用,有利于我国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4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林业产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必然会产生大量的经济效益,该部分经济利润的分配及重新利用将会促进我国经济的整体增长。
3结语
通过对我国林产品贸易现状的分析可知,当前我国林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着对外贸易结构单一,进出口贸易法律体系不够完善,贸易发展方式较为粗放等问题。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促进我国林产品贸易的良性发展,应在完善法律体系的同时,对贸易结构及贸易方式进行合理调整。从整体角度来讲,林产品进出口贸易对林业产业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林业产业人才机制构建、林业资源矛盾缓解、林业产业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为了更好地发挥林产品进出口贸易对林业产业的影响作用,在后续的贸易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对林业产业发展需求的分析,结合需求内容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6月9日
一、引言
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易,分为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按照类别可分为货物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进出口贸易。改革开放初期,吉林省进出口贸易总额相对较少,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省进出口贸易总额才突破10亿元大关,而随着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进出口贸易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到2013年全省进出口贸易总额已达到16,011亿元。目前,有大量学者研究我国及各省的进出口总额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本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1978~2013年吉林省进出口贸易总额变动进行分析并预测未来10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
二、数据来源
本文选用的是1978~2013年吉林省进出口贸易总额这一指标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于2014年吉林省统计年鉴。(表1)
三、实证分析
(一)数据的平稳性检验。根据表1中的数据,利用eviews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的平稳性检验并最终发现:吉林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这一数据并非平稳性数据,而是呈现出一定的线性趋势。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该序列为非平稳序列,我们对这一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表2)可以看到,ADF检验的t统计量为4.21,大于1%、5%以及10%水平下的临界值,因此原序列不适合用ARMA模型。
(二)模型的确定。再次对原数据进行观察发现,原序列呈现出一定的二次曲线趋势,于是利用非平稳时间序列的确定性因素进型分析,并采用曲线趋势进行拟合。得到最终的拟合结果并建立模型:
Tt=1629999-406152.3t+22101.41t2+et
t=(2.53) (-4.93) (9.96)
R2=0.94 ■2=0.93 F=238.73
(三)模型检验。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模型中t与t2的t统计量分别为-4.93以及9.96,其p值都小于0.05,因此拒绝原假设,接受备择假设,认为该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良好,模型中R2=0.93,调整后的R2为0.93,即■2=0.93>0.8,可见模型的拟合程度也十分良好,另外F=238.73,可见F统计量也十分显著,因此可以认为该模型通过检验。但是,为了检验该模型的信息是否提取充分,我们仍需对残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其分析结果见表3。(表3)可以发现,残差的单位根检验P值大于0.05,因此可以认为残差是平稳的。为了更好的说明模型的信息提取充分,再次对残差的相关系数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见图1。(图1)图1显示,残差的序列相关图的Q统计量的P值全都小于0.05,因此可以认为残差为非白噪声序列,说明模型的信息提取不充分。残差序列的自相关拖尾,偏自相关一阶截尾,因此建立残差自相关为AR(1)模型。模型估计结果见表4。(表4)
为了能够检验模型信息提取是否充分,我们对该模型的残差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见图2。(图2)由图可知,自相关模型的残差为白噪声序列,模型信息提取充分,因此可以建立最优模型最优模型为:
Tt=1629999-406152.3t+22101.41t2+et
et=0.751et-1+at
(四)模型预测。从上述检验中我们知道,模型提取的信息十分充分,可以利用该模型进行相关的预测。因此,可以对吉林省未来10年的进出口总额作出最优预测,预测结果见表5。(表5)
四、结论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到,吉林省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度数据是一个不平稳的时间序列。从预测结果中可以发现,吉林省未来10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并将在2018年左右突破2,000亿元,在2023年左右接近3,000亿元。这不仅有利于经济发展,同时也创造了一定的就业岗位,拉动人民的消费以及生活水平。对此,当地政府首先要把握好长期战略政策,利用吉林省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开辟并占领海外市场;其次,要加大宣传力度,以便更好地宣传吉林省,并向国外输出产品;最后,要对特色产业进行扶持,以便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吸引外资,以拉动吉林省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c)-0214-01
1 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现状
随着中国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政策不断地公开和制度,我国农业不断地融入全球贸易是势在必行。由于我国不断参与国际贸易进程,我国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不断与国际进出口贸易制度相适应,所以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不断出现新特点,虽然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农产品出口还小于进口;还有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顺差变为逆差,并且逆差的趋势还越来越强。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存在的风险高于市场多元化趋势,这是和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的趋势是相符合的。
2 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进口易于出口的现象显著
由于国际市场价格长期高于中国农产品价格,对农产品的进口采取非关税政策。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力度比较小。我国农产品的很少参与国际交流。导致现在主要的进口产品就是原来的出口农产品产品。
2.2 我国农产品出口不断受阻是因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在国际贸易中有些国家以保护生态和人类健康环境为借口,设置一系列苛刻的绝大多数国家不能接受的环保法规和标准,对国外农产品的进口采取的限制政策即为绿色壁垒。在传统的非关税壁垒将的情况下,绿色壁垒成为发达国家冲击发展中国家出口的有效手段。传统农产品的优势被严重削减,导致我国农产品走向市场受到严重的冲击。
2.3 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不能适应国际贸易竞争力
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不及其他国家,尽管入世以来中国农业科技不断进步,但是在国际贸易的竞争中,还是没有竞争优势,特别我国大宗农产品中的科技含量更为低级。我国农产品科技远远不能适应国际贸易的需要。中国农产品在质量方面尽管不断创新改进,但还是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创造还是占于主导地位,从根本上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增加农产品的数量、改善并且进行加工。对于我国的农产品来说,普遍存在这各种风险。
2.4 我国出口体制尚不健全且竞争严重影响出口
我国现行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体系已经不能适应世界贸易经济潮流。我国农产品要适应国内市场经济的变革还需要不断的努力,何况与国际市场接轨。我国农民的利益不断受到损失及不能及时的了解国际贸易状况的信息,不能及时调整生产出符合需要的农产品与这种生产与贸易分离的状况是严重相关的。并且由于出口企业内部的不妥善竞争产生了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由于我国农产品出口价格偏低,严重冲击出口国家的国内市场。我国根本不存在倾销的倾向,但是我国农产品的出口价格确实很低,这主要是出口企业相互竞争,自相压低价格造成的,但是由于出口值明显落后于出口数量,所使我国的利益受到很大损失。
3 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问题的建议及对策
3.1 按农产品技术彼岸准组织生产,实施绿色品牌战略
作为一个发展大国的中国,与世界经济贸易相关的环保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远远不及发达国家。自入世以来,我国生态环境的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要冲破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只有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不断加强宣传环保教育加强全民意识的广泛宣传。利用媒体对对外贸易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的情况进行报道,使人们深刻意识保护环境的严重性及重要性。我们应该清醒的意识到环保是企业的发展与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建立、健全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严格关注国际标准适用来适应国际贸易潮流,使我国出口产品在环境标准方面达到国际要求,减少国际贸易摩擦,扩大产品出口,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推进环境标准制度,开发环境标准产品;发展绿色市场、开发绿色产品、开展绿色营销。伴随着保护环境与保护资源意识的不断加强,同时开发环保成本低,质优,符合国际环境标准的绿色产品。采取适当的环境贸易措施来适应新的国际领域市场,严禁国外污和不和标准的产品向我国出口。不断提高环保意识拉小与发达国家的距离。
3.2 依靠高新科技和规模经营,降低单位农产品成本
一、引言
后,我国国内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市场活力,经济迅速发展。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我国更为深入地融入国际分工之中,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也迎来了新契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进出口贸易对一国经济的增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也更能突显出一国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地位。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各国的经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新的国际环境下,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
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稳步提高。2008年金融危机给整个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其深层影响仍未消除,但世界经济已经逐步回暖,国内经济势头良好。
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国内外企业的竞争力增强,各具比较优势,这也大大激发了各国间对外贸易的活力。作为一个贸易大国,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也是迅速发展,规模迅速扩大,综合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由表1分析可知,我国进出口总额由1990年的5521.7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245502.9亿元,增长了43倍。其中出口总额从1990年的2969.9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141166.8亿元,增长了46倍;进口总额从1990年的2551.8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104336.1亿元,增长了40倍。
除1998年和2009年进出口总额稍有下降以外,1990年至2014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持续增加。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三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增长速度非常快,但出口贸易增速仍快于进口贸易的增速;从2011年到2014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同比增长幅度不大,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规模都较为稳定;2015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24.55万亿元。总体来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发展情况比较乐观,增速平稳。
三、我国的经济增长现状
伴随着改革开放,投资、出口、内需成为拉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三驾马车。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更深入的融入到了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综合国力明显提升,跃居世界第二,国内生产总值也稳步上升,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的人均收入持续性的上涨。本文以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表示国内经济增长情况,以GDP总值衡量我国的经济规模。1990年至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87万亿元增长至68.26万亿元,增长了35倍。尽管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我国GDP总值仍稳步增长。如图1所示,我国GDP总值是逐年增长的,这也说明我国的经济是一直增长的。从图中分析可得,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五年,我国的经济增长幅度波动较大,2011年之后随着经济的回暖,我国经济增速又趋于平稳,增速在10%左右;但由于经济环境的影响,2015年我国的经济增速有所下降。
综上所述,从1990年至2015年我国的经济规模和进出口规模都在迅速增长。随着经济规模基数的增大以及国内经济政策的制定实施,我国的经济发展增速趋缓,对外贸易依存度由1990年的29.58%上升至2006年的64.36%,又降低至2015年的35.96%,但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经济全球化的实现促进了各国之间商品的流通,优化了资源在各个部门之间的配置。对于我国来说,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日趋明显,尤其是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四、我国进出口贸易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式
根据传统的经济理论,国内生产总值可由支出法计算,即Y=C+I+G+X-M。直观来看,出口X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量因子,进口M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减量因子。但根据实际情况,进出口贸易使一国融入到世界分工的大体系中,从而优化世界资源配置,各国一方面由于国内专业化的分工提高要素生产率,另一方面国内企业销售市场由国内市场扩大为国内市场加国外市场,形成规模经济,增加一国规模收益。
(1)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了国际分工的专业化和细化。对于我国来说,专业化的国际分工使得我国的生产资源流向竞争力强的生产部门,扩大优势产业的生产规模,企业实力的壮大能够推动企业内部的生产创新和资源优化,提高我国的劳动生产率水平,促进国内经济的增长。
(2)一国的出口可以直接增加国外消费者对本国产品的有效需求,增加国内就业机会,拉动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同时可以吸引外资投入,使资本进入我国市场,加速国内资本积累,为经济发展提供后续动力。
(3)一国的进口即为另一国的出口,另一国出口的增加,该国的国内人均收入也随之增加,从而增加了对进口产品的需求,又D向从他国进口,如此循环,不仅带动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还提高了贸易国的消费者福利。另外,一国的进口还能创造有效需求,将国内消费者潜在的消费需求转化为有效的消费支出,有利于国内经济的发展。
2.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本文以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我国经济规模,以X表示出口规模,M表示进口规模,T表示进出口总额。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发现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与GDP总值之间存在强烈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建立下述三个模型,分别分析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
(1)建立模型:LN(GDP)=α+βLN(T)+γ,其中α为常数项,β为系数,γ为随机误差项。运用eviews3.1软件对上述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分析结果:
由回归结果可知,模型的可决系数约为0.98,修正的可决系数为0.97,可以判定模型拟合程度较好。进出口总额的t统计值为30.89531,t检验通过。F统计值为F=954.5201,大于F(1,24)=4.260,回归方程显著。T系数为正表明,进出口总额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为正,与实际情况相符,经济检验通过。因此,此回归模型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进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建立模型:LN(GDP)=α+βLN(X)+γ,其中α为常数项,β为系数,γ为随机误差项。运用eviews3.1软件对上述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分析结果:
由回归模型分析,模型可决系数为0.96,拟合优度较高。进口总额的t检验通过,且系数为正。回归模型F=604.47,大于F(1,24)=4.260,显著性检验通过。模型分析结果符合进口贸易规模的扩大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
通过回归模型可分析出进出口贸易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传统经济理论中被长期忽视的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有着不容忽视的促进作用。根据传统的经济理论,进口的增加会降低GDP,但换个角度来说,进口贸易一方面能够刺激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弥补国内资源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使国内更多的资源用于国内企业的专业化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
五、以进出口贸易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推行出口导向政策,国内投资和出口贸易推动了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出口国,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金融危机深层影响的扩大,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经济考验。利用进出口贸易来推动国内经济增长,提高社会福利水平至关重要。
1.继续扩大出口市场
出口贸易的开展使得国内企业拥有比国内市场更大的市场,即国内市场加国外市场。消费市场的开发有利于国内企业形成规模经济,消费群体的扩大意味着消费者对商品的追求更加异质化,企业必须通过创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争取消费市场。因此,扩大出口市场不仅能够形成规模经济,还能通过市场竞争提高国内企业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有效促进国内经济增长。
我国长期推行出口导向政策,是世界上第一大出口国,但多以商品总量的扩大为出口贸易增长的支撑,粗放型的出口方式加剧了经济发展同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我们必须优化出口贸易的结构,将出口商品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质造”,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后续动力。
2.适当扩大进口贸易
进口贸易同出口贸易一样能够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进口商品能够激发国内消费者的潜在消费需求,将消费者的潜在需求转化为有效支出,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国内经济增长。进口商品对国内消费市场的补充在提升社会福利的同时还能够弥补国内资源,有利于更多的国内资源用于市场的技术研发和市场开发工作,促进国内生产的专业化和细化。
进口贸易也是国际分工发展的一部分,技术引进结合国内研发带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能够使我国的经济进一步发展。我国应鼓励自主创新,将技术引进与国内研发相结合,开发更高端的科学技术,从高科技产品的末端环节走向领先环节。另外,我国有充足的外汇储备,战略性资源的进口能够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我国可以适当的扩大进口贸易以促进经济增长。
3.完善贸易保护政策
随着国际分工的细化和专业化,各国国内企业都受到了来自国际市场的不同程度的冲击,为保护本国幼稚产业的发展,各国都必须建立相关的贸易保护政策。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各方面的基础相对薄弱,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完善相关的贸易保护政策,把握好我国的开放度。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各国经济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贸易保护主义逐渐盛行。在国际新环境下,我国也应当完善相应的贸易保护政策,努力学习和利用相关国际规则,通过多边对话机制减少同他国的贸易争端摩擦,建立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81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8)10-0119-04
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通过商品流通而形成的国家之间的生产分工越来越明确,国际贸易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愈来愈重要。一个国家的进出口贸易运行在一定程度上是反映这个国家关税保护效用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相对不发达国家,需要运用幼稚产业保护,通过保护来降低贸易逆差,来发展本国并不发达但是却决定着国计民生的民族产业,使本国产业成熟并且有实力参与国际竞争。关税政策对宏观经济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作为调节经济的一种杠杆,关税政策使货物在跨国界流动中发生价格变动,进而调节供求,影响国家的进出口贸易。
一、背景和方法
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和学者开始日益重视关税政策的调整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国内学者也对关税政策、进出口贸易和宏观经济之间的关联影响做了大量分析和探讨。金祥荣[1-2]对我国的关税与非关税的壁垒效应做了分析,比较系统全面总结和阐述了关税的壁垒保护效应,同时对中国历次关税调整及其有效保护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调整效果和给出了各个行业的有效保护结构的指标。盛斌[3-4]以中国的汽车制造业为例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产业政策对于我国的支柱产业政策效应。姜勇[5]对我国关税降低条件下产业保护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理论性探讨和思考。刘云中[6]对我国履行关税减让的入世承诺后,相关产业有效保护变动情况进行了分析。王元颖[7]利用中国36 个工业行业9个年度(1992、1994、1996―2002年)的实际数据,运用panel 回归的计量方法和Hausman检验的技术,对修正的贸易保护的政治经济模型进行检验。
加入WTO后我国所要履行的重要义务之一,就是要大幅度削减关税。从世界范围看,关税减让是一个大趋势,目前的世贸组织成员的总体平均关税水平为6%左右,其中发达国家为3%,发展中国家为10%。为了满足这一条件,自1992年以来,我国先后5次大规模地自主降低关税,平均进口关税水平已从43%下降到17%。我国已经履行承诺,到2005年将平均关税税率降到10%以下。近年来,我国不断地实施自主降低关税政策,新的关税政策对进出口贸易冲击直接影响着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因此对进出口贸易与宏观经济运行之间关系进行计量研究,对检验和评判关税政策的合理性,调控宏观经济运行提供了数量依据,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传统的经济计量方法是以经济理论为基础来描述变量关系的模型,不足的是,经济理论通常并不足以对变量间的动态联系提供一个严密的说明,而且内生变量既可以出现在方程左端又可以出现在方程右端使得估计和推断变得更加复杂。向量自回归(VAR)是基于数据的统计性质建立的模型,向量自回归模型把系统中的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值函数来构造模型,从而将单变量回归模型推广到由多元时间序列变量组成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对进出口贸易、财政收入和外汇汇率多个相关经济指标之间关系的分析与预测,向量自回归模型是最容易操作的模型之一[8]。
本文应用非结构性的向量自回归VAR方法建立变量间的关系模型研究进出口贸易、财政收入和外汇汇率之间的关联影响及动态关系,检验进出口贸易、财政收入以及外汇汇率之间动态关联性。为了进一步分析各个经济指标相互冲击对系统产生的动态影响,我们应用冲击响应函数分析一个经济指标的改变对于其他经济指标产生的冲击和影响,对评判政策效果进行定性分析。
二、实证研究
本文为了研究进出口贸易和宏观经济指标的关联关系,我们选择的经济变量包括海关进出口商品总额(LIO_TC)、海关进口商品总额(LI_TC)、海关出口商品总额(LO_TC)、财政收入完成额(LF_TC)和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LEX)。数据时间长度为从1997年1月到2006年6月近10年的月度数据。为了消除量纲的差异,我们将原始数据取其对数值作为实证研究的数据。
由于宏观经济相关的月度数据存在季节性趋势,即观测值有可能出现循环波动现象,因而我们应该首先考虑数据的季节性调整问题,从研究序列中去除季节变动要素,从而显示出序列潜在的趋势循环分量,这个趋势循环分量才能真实反映研究的数据序列运动的客观规律。消除时间序列的季节趋势的方法一共有四种,即Census X12方法、X11方法、移动平均方法和Tramo/Seats方法。四种方法各有特点,我们在本文中采用美国商务部人口普查局的X12方法,它是在X11方法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见图1―4。
图1―4是调整后的进出口贸易额序列和财政收入序列,从以上各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季节要素和不规则要素已被消除,新得到的序列包含原序列的趋势循环要素。从图中可以直观看出,财政收入的时间趋势和进出口贸易的增长趋势几近相同,说明他们之间有着紧密的相关联系,也同时说明了进出口贸易对于我国经济增长所做出的贡献,因为我国经济近年来持续高速增长的动力正是源于出口和消费,消费一方面可以归于对于进口产品的消费,汇率因素是影响进出口贸易量的重要因素,进出口贸易、财政收入和汇率之间长期均衡分析,对于我国长期经济趋势分析,制定合理的关税进出口原则,合理的控制汇率水平都有着重要深远的意义。
向量自回归模型把系统中的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值来构造模型,从而将单变量自回归模型推广到多变量自回归模型,它是多个相关经济指标的分析与预测最容易操作的模型之一。下面我们分别用进出口贸易总额、进口贸易总额和出口贸易总额分别同财政收入和外汇汇率建立VAR模型,分析变量之间的均衡关系。通过图2我们可以看到,进出口贸易额和财政收入有着共同的时间趋势,而且进出口贸易额又明显地受外汇汇率波动的影响,因此我们应用向量自回归方法建立以下VAR方程。
上面三个方程组中,最显著的系数是每个变量的自回归系数。我们重点分析每一组方程组中的第一个方程其他两个相关系数――财政收入系数和外汇汇率系数的性质。方程(1)和(3)的第一个方程中,外汇汇率项的回归系数要比财政收入项的系数显著,说明外汇汇率对于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的影响要比财政收入波动的影响显著,这与实际情况是相符的,因为一个国家的汇率水平直接影响着这个国家的进出口贸易的情况。同时我们注意到以上两个方程中除常数项外,其余各项系数都是正的,这说明财政收入和汇率同进出口总额以及出口总额是成正比关系,即说明贸易总额有利于财政收入增加,美元对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增加出口额,这可以便于我们通过财政收入来分析进出口额的变化比例,通过汇率变动情况来分析联动的出口贸易增量。方程(2)中的第一个方程我们采用的二阶滞后的向量自回归VAR方程,这是由于方程在一阶回归下,回归是不稳定的。方程(2)中我们还是重点分析第一个方程,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可以近似地用每一个变量的均值来代替一阶和二阶之后变量的值,这样我们可以粗略地对两个同一变量不同滞后阶数的系数求和。首先看自回归项系数和是大于0的,且是最显著的。而财政收入项系数和是大于0的,不过其系数和是百分位小数,相对其他两项系数不明显。而外汇汇率项的系数和为负,说明外汇汇率和进口总额之间存在负相关,即美元对人民币升值会导致进口总额的减少,这与实际情况也是相符的。其次我们给出每个方程的回归平稳性检验,见表1所示。
表1中,三个向量自回归方程的根和摩数都是小于1的,说明根落在单位圆内,即满足向量自回归的平稳性条件,认为回归系数是可靠的。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VAR模型是一种非理论性模型,它无需对变量作任何先验性约束,因此在分析VAR模型时,往往不只分析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而且还应分析一个误差项发生变化,或者说模型受到某种冲击对系统的影响。这就是冲击响应函数方法。我们接着上一节的VAR回归,给出三个方程的冲击响应函数图。
图5是进出口总额对财政的冲击响应,当财政对进出口施以很小接近于零的冲击时,进出口的响应并不是很剧烈,但是长期来讲是逐步上升的,只是速度并不是那么快,比较平稳,从图5中分析可知进出口总额增加对于财政收入的影响短期内并不明显,而长期来讲会稳步地促进财政收入的增加,这可能是由于贸易顺差在短期内的绝对额并不大,而其对财政收入贡献需要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
图6是外汇汇率对进出口的冲击响应图,当同样施以一个接近于零的冲击时,进出口的响应要相对财政剧烈的多,说明进出口对于汇率相当敏感。这说明汇率的变动短期内就会对进出口贸易总额产生直接的影响,会对进出口贸易产生强烈的冲击。
图7中初期财政冲击对于进口有一定反向作用,但到第五期后曲线斜率开始调头,财政增加对于进口开始起到促进作用,长期向上。进口额和财政收入短期内的反向冲击说明初期进口增加可能会对财政收入有所削减,但是长期来讲通过对于进口原料及产品的生产消费,会稳步地促进财政收入的增长,因此,我们完全不必过度担心进口增加对于宏观经济增长带来的短期冲击。
图8的汇率冲击变化中,初期施以接近于零的冲击,进口额一直向下,不过斜率比较平缓,说明人民币升值对进口有平抑作用,但是作用并不很明显,对于财政收入的影响完全可以被出口增量所消化。通过对汇率对进口额的冲击图可以看出,人民币汇率的降低会使国内企业的海外采购成本增加,进而导致进口额的降低,会对依赖进口的生产企业产生不利影响,但是从图8中可以看出这个冲击的影响十分有限,我们可以通过进一步扩大出口获利来消化成本增加的不利影响。
图9是财政对出口的冲击响应,当财政对进出口施以很小接近于零的冲击时,出口的响应并不是很剧烈,但是长期来讲是逐步上升的,只是速度并不是那么快,比较平稳。从图9中我们可以分析得到出口额的增加对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并不会产生剧烈的冲击,其对财政收入的贡献是通过长期稳步的积累显现出来的。
图10是外汇汇率对出口的冲击响应图,当同样施以一个接近于零的冲击时,进出口的响应要相对财政剧烈得多,说明出口对于汇率相当敏感。截止到2008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3年,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已经累计达到21%,这势必会对以出口为主的企业造成巨大的压力,出口是推动我国宏观经济近年来高速增长的原动力,出口额的降低会对我国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海关监管部门应对相关产业建立相应的出口退税等优惠政策,以保障我国宏观经济的稳步运行。
三、结 论
关税的减让和汇率的升值是否会导致财政收入的下降,影响国家的宏观经济运行一直都是最引人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政府完全履行了加入WTO的承诺,逐步降低我国关税,针对关税税率降低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产生的负面冲击,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适时合理的海关关税政策,适度保护了一些受冲击强烈的行业如汽车业和医药行业,对纺织业等轻工制造也制定合理的出口退税政策。通过出台相关的关税政策,关税税率的下调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的财政平衡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这些关税政策促进了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
关税政策对调节进出口贸易有着重要影响,在我国实施的自主降低关税政策下,进出口贸易额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本文应用向量自回归的VAR模型和冲击响应函数对进出口额、财政收入和汇率建立模型,分析进出口贸易额、财政收入和汇率几个变量变动时对其他指标的影响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进出口贸易额和财政收入有着正向关联;汇率与进口额存在正向变动,即人民币升值会导致进口额增加;汇率与出口额存在正向变动关联,当人民币贬值时,会促使出口额增加。实证结果反映出在我国关税降低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作用下,进出口贸易仍存在着贸易顺差,这表明加入WTO后,我国海关部门针对海关关税降低和人民币升值制定的一系列应对政策,有效地保护了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使我国的财政收入并未受到强烈冲击,保障了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本文从数量角度分析关税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为实际的理论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数量依据,同时也为我国适时调整关税政策,合理控制贸易顺差,提供了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 金祥荣.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的效应分析[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
[2] 金祥荣,林承亮.对中国历次关税调整及其有效保护结构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1999,(8).
[3] 盛斌.中国制造业的市场结构与贸易政策[J].经济研究,1996,(8).
[4] 盛斌.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三联出版社,2002.
[5] 姜勇,刘华.对我国关税降低条件下产业保护的思考[J].财经理论与实践,19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