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金融的研究方向大全11篇

时间:2023-06-27 15:53:4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金融的研究方向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金融的研究方向

篇(1)

在资本受限、经常项目可自由兑换的状况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渐深入,资本管制的效率会大幅下降,从而阻碍经济的快速增长,而资本项目的开放则可以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一国的投资收益与一国的资本成本联系密切,而资本成本又受到金融管制的深度影响,高的资本成本必将阻碍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幅度降低投资收益,而低的资本成本则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大幅度提高投资收益,进而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金融开放可以使一国政府放松对金融市场的管制,影响一个国家的投资收益和效率,进而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

(二)金融开放通过影响金融发展来影响一国经济

商业银行等非银行金融结构的投资风险、效率、收益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金融开放的深刻影响,金融开放可以使商业银行摆脱传统融资的束缚,开办多元化金融业务,在保证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同时,获得高额的投资收益。另一方面,金融开放可以很大限度地降低银行等非银行机构的资本成本,从而改善一国的经济发展状况。随着金融开放,风险分散机会的逐渐增加可以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因为风险分散会引导投资向高预期收益的资本项目流动,而且,高收益也必将导致高投资和高储蓄,从而进一步刺激经济的增长。

(三)金融开放通过影响投资来促进一国经济增长

发展中国家的国民收入水平一般较低,资本市场中的资本也比较匮乏,支持经济长期快速增长的资本投入相对不足。金融开放可以冲破国与国之间的界限,使发达国家的资本向发展中国家流动,这样不但能使发达国家获得收益,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发展中国家资本相对匮乏的窘境,从而改善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上的资本配置,从而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增长。金融开放程度的增加会加大国际资本的流入,而国际资本的流入不仅会弥补国内资本的不足,也会降低社会平均资本成本。同时,放松金融管制使得国内要素定价与国际接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资本成本,而这将进一步刺激资本投资的增长,从而促进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

二、金融开放对发展中国家经济金融的影响

(一)资本流动方面

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要素在不同国家或法律管辖范围之内的输入与输出。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有助于弥补输入国短期资金的匮乏,满足国内对资金的需求,加速资本形成,促进经济发展。短期资本流入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是弥补经济增长“双缺口”模式的最佳途径。因为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从总供给方面看,Y=C+S+M,从总需求看,Y=C+I+X,其中C、Y、I、S、M、X分别代表一国的总消费、国民收入、总投资、总储蓄、进口额和出口额,两式结合可得M-X=I-S。进口额之差M-X即外汇缺口,同理,I-S即储蓄缺口,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经济增长所必需的资源需求量与国内资源的有效供给之间存在着两个缺口,即外汇缺口与储蓄缺口,因此很难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但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可以使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融为一体,能够降低发展中国家的融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发展中国家外汇资金严重不足和国内资本形成不足的缺陷,改善发张中国家的经济状况,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金融监管方面

在金融开放的趋势下,金融监管方式逐渐间接化。从监管方式而言,传统的金融监管非常不灵活,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金融监管是封闭的,具有计划性、刚性、行政性的特点,其预防金融风险主要通过直接监管来实现,监管效率非常低,而且监管的成本往往很高,不利于金融机构进一步开拓业务。但是,在金融开放的环境下,发展中国家金融监管的发展会越来越注重激励内容,强调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目标与金融机构的商业目标一致协调,因为在激励相容的监管理念下,金融监管将大大强化金融机构的微观基础,从它特有的角度介入金融运行,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定高速运行。而传统的金融监管往往迫使金融机构付出巨大的监管服从成本,不能及时对金融市场需求的变化作出反应,从而抑制金融机构的创新并可能产生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所以,金融开放会使发展中国家经济金融的金融监管方式间接化,并且,全球金融监管的发展越来越注重激励内容。

(三)金融技术方面

篇(2)

一、引言

经济开放度,作为综合性指标经常用于描述经济体之间相互联系、融合的程度。我国于2001年加入WTO,2005年进行汇率改革;2012年央行明确资本项目开放时间表;2015年人民币入篮SDR;我国经济金融系统进入全面开放的新阶段。开放促进我国经济融入国际市场,极大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也促进了全球经济繁荣。然而开放作为一柄双刃剑,其发展机遇与风险并存。1997、2008年两次金融危机的背后无一不伴随着经济开放的身影。经济的日益金融化、虚拟化,也使得金融系统的稳定受到很大影响。当前,我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与国际市场紧密联系的背景之下,国际情势势必冲击我国宏观经济。因此,深入分析经济开放对我国宏观金融稳定的影响,把握开放进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经济开放主要包括了贸易开放以及金融开放两个层面。贸易开放层面,大部分文献表明贸易开放使得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上升。Krugman(1993)等学者研究提出贸易开放与产出波动具有正向相关关系。Levchenko(2008)认为贸易开放的直接作用于国内开放部门,使得国外风险波及国内。金融开放层面,长期存在着金融开放与经济波动之间因果关系的争论,对于开放的态度莫衷一是。表示支持的如Doyle and Faust(2005)、C’oric’and Pugh(2013)认为金融开放可平滑开放国的经济波动。在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框架下,Obstfeld and Rogoff(1995)研究表明金融开放将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分散投资风险,对整个经济体起到积极稳定的作用。但是,有部分学者就经济开放对于金融稳定的影响提出了质疑。Gavin and Hausmann(1996)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得出金融开放与宏观经济不稳定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Levchenko(2009)在研究中强调外部资本流入本国经济会增大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波动幅度。国内研究方面,由于我国整体经济开放较晚,相关研究相对滞后。邓力平、孔令强(2009)实证分析了130个国家的数据,结合我国当时体系不完善的背景,认为开放有利于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张玉鹏(2011)以东亚经济为实证样本,研究表明金融开放产生的影响因各国金融体系的完善程度不同而存在差异。张铁强(2010)基于Logit模型,通过多国面板数据实证表明,经济开放提高了危机爆发的概率,金融开放显著地增加了金融危机发生的相对值,贸易开放传导金融危机的冲击间接地传导了金融危机。何国华(2013)尝试采用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型对问题进行研究,突破以往新开放宏观经济模型框架和实证分析的局限。结果表明,金融开放通过国际间经济冲击进行传导,进而影响宏观经济。吴炳辉、何建敏(2014)就风险传染因素的早期研究成果和最新方向进行综述,总结了国际间金融风险传染的路径选择。

二、指标选取及构建

经济开放度的范围主要体现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两个方面。本文指标选取上基于资料可得可量化、连续可比等原则,同时借鉴黄繁华(2001)和郭旭红(2014)的研究成果。在国际贸易方面,本文选取货物和服务外贸开放度,即外贸依存度作为衡量国际贸易开放程度的指标。在国际金融市场方面,主要包括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开放度两组指标作为衡量国际金融开放度的指标。金融稳定的变量方面,根据《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05》中表述:金融体系处于能够有效发挥其资源配置、风险管理等关键功能的状态;宏观经济健康运行,货币和财政政策稳健有效,金融环境不断改善,对于不利的外部因素能及时化解。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方法,本文选取表1中6个宏观经济因素作为构建宏观金融稳定性指标:

同时,本文将采用熵权法对各项指标进行构建,在综合考虑各评价指标所提供信息量的基础上,通过客观赋权计算指标的数学方法。它避免主观赋权导致缺乏科学依据,不能完全真实反映评价结果的弊端。熵权法赋权包括以下步骤:

(一)原始数据矩阵进行标准化

原始数据矩阵包括M个评价指标、N个评价对象:rij表示第j个评价对象、第i个评价指标的标准值。

(二)定义熵

在有M个评价指标,N个评价对象的评估问题中,第i个指标的熵定义为:

(三)定义熵权

同样,FSI由上述6个宏观审慎指标运用熵权法核算得出。

本文计量分析采用的数据均来源于wind数据库。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各指标选择为样本区间从1998年1月至2016 年3月的季度数据。OPENTR、OPENF、FSI分别表示贸易开放度、金融开放度、金融稳定水平指数(如图1)。同时,选取ΔM指标代表M1的增长率,作为货币政策的执行力度参考指标。OPENTR、OPENF数值越大,表明各项的管制越弱或开放水平越高。FSI数值表示宏观金融面临的风险,数值越大风险越大,金融系统越不稳定。

图1显示了各综合指标在样本区间内的走势:首先,宏观金融风险指标上,我国经济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及2001年底“入世”对于贸易投资拉动的影响,在1998、2001年金融风险处于高位状态。此后,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加上股市暴跌,2008年的金融风险大增。面对持续低迷的世界经济环境,我国实施了新一轮的宏观调控组合拳,金融市场风险逐渐回升,并在2015年出现一波高峰。此时,经济发展过程中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已经凸显。其次,金融开放度指标波动比较明显,2003年后开放水平不断地上升,在2006、2007年的第四季度达到最高点,此后受金融危机影响开放程度降低。贸易开放度指标的变动较为平稳,从1998年至2008年处于稳步上升阶段,特别是2001年加入WTO使得贸易开放程度加速提升,2008年之后贸易开放水平降低并维持在一定水平。

三、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

首先,对各指标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保证时间序列以及整个VAR系统的平稳性。其次,运用适当准则选取最优滞后阶数构建VAR模型,并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最后,基于脉冲响应函数分,分析经济开放对金融稳定状况长期、累计的影响。方程借鉴Karras的模型,经济开放度会通过货币的变动以及货币政策的执行对金融稳定产生冲击。

(一)单位根检验

本文通过ADF检验判断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如下表2:

结果表明,FSI、ΔM、OPENF在1%显著性水平下是平稳的。此外,OPENTR、OPENTR*ΔM、OPENF*ΔM变量也是平稳的,可以用于建立VAR模型。

(二)最优滞后阶数的确定

在进行VAR分析时,应当对滞后期进行检验,由软件默认滞后阶数2阶建立VAR模型,再利用滞后长度标准从8阶开始筛选最优滞后阶数。滞后期检验结果如图2所示:

表中LR、FPE、AIC、SC、HQ四种检验标准,综合考虑滞后期的长度SC、AIC的变化程度,以及数据的损失程度。本文根据SC、HQ两个标准,选择最佳滞后阶数为1。因此,采用VAR(1)模型进行分析。

利用Eviews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得到:

各方程参数显著水平并非方程最核心的部分,由此建立该模型时的各滞后变量都可保留。考虑时间序列变量具有相关性,R值也不能作为各估计方程拟合程度好坏的判断标准。其余指标上看,VAR模型满足独立性要求,对数似然函数值很大,AIC、SC数值很小,模型整体检验结果较为理想。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

为了深入分析FSI、OPENF*ΔM、OPENTR*ΔM三者的关系,本文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进行判断,结果如表3所示。基于VAR系统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度与金融稳定性之间没有显著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但是短期内金融开放度和金融稳定性之间,存在1%显著性水平下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金融开放度是影响金融稳定性的格兰杰原因。同时,贸易开放与金融开放的联合作用在5%显著水平下是影响金融稳定性的格兰杰原因。这至少说明在短期内,金融的稳定性会受到经济开放的冲击,并且更多地是受到金融开放的影响。

(四)脉冲响应函数

对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前,需要对模型进行稳定性检验,结果如图3所示。所有的特征根均位于单位圆内,说明VAR系统均满足平稳性要求。为了进一步分析被解释变量对解释变量一个标准差冲击的动态反应及变量间的时滞关系,需要借助脉冲响应函数。脉冲响应函数如图所示:

金融开放度对金融稳定性的冲击效应如图4所示:FSI作为金融稳定的衡量指标,当受到OPENF*ΔM单位正向冲击之后,FSI先是受到负向的冲击迅速下降,在第2期有上升趋势,随之在第3期转而逐步趋于稳定在0周围。贸易开放度对金融稳定性的冲击效应:FSI作为金融稳定的衡量指标,当受到OPENTR*ΔM单位正向冲击之后,FSI先是受到负向的冲击迅速下降,在第1期开始回升,随之在第3期转而具有正向的冲击,此后,逐步趋于稳定在并一直呈现正效应。这说明经济开放,无论是金融层面还是贸易层面,都会对金融的稳定性造成冲击。在短期之内,金融稳定会受到它们负向的影响,在随后的5至6期会趋于平稳,影响逐渐消失。从图5累积的脉冲响应可以看出,金融开放的负向冲击会对金融稳定造成持久的影响,而贸易开放对于金融稳定的影响不大,最终将消失。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实证研究可以说明,经济开放确实是造成金融稳定水平变动的原因,并且更多的受到金融开放的影响。贸易开放与金融开放都会对我国的宏观金融稳定性产生负向的冲击。其中,贸易开放的冲击较弱,持续时间短,不会对金融环境的稳定造成长期伤害。金融开放的冲击则较为强烈,时间更长,其不断累积会对金融系统形成持久的冲击。分析金融稳定受到影响的原因:首先是贸易开放加强了我国对外发展的依赖性,推动了贸易相关的金融产品广泛应用,使得国际实体经济与我国金融系统的紧密联系,面对的外部冲击显著增强。其次,金融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国际金融活动相互渗透,金融风险借助资本流动实现了跨国传递。资本逐利的本质使得它的流动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大规模频繁的资本流动使得货币供应量大幅振动,削弱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有效,扭曲了经济金融结构,对金融体系稳定产生不利影响。资本还会冲击到汇率制度,造成汇率波动,形成外汇市场风险。同时,在全球化的环境下,多数国家选择借入外债、扩大财政赤字等的方式发展经济。但是由于偿债比过高等原因,金融市场充斥着风险。

我国的经济体不再是处于单一封闭的环境中,世界经济波动等外部环境因素,通过贸易、资本流动、汇率、债务等多方渠道对我国的金融稳定形成冲击。金融稳定性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当前“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前期刺激政策消化”的“三期叠加”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目标必须由简单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向提高经济稳定性转换,高度关注宏观金融环境以及化解前期累积风险。经济开放必须将降低经济波动幅度,提升经济金融稳定确定为首要目标。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考虑我国金融体系发展尚不健全,宏观金融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迅速恶化的可能。因此,需要进一步化解前期累积的金融风险,强化监管部门协调与合作,加强审慎监管,完善信息共享和风险危机处置机制;调宏观经济政策,保持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保证开放条件下的政策有效性,积极推进金融发展和金融深化,建成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消除金融体系内存在的各种扭曲,以抵抗开放条件下的金融体系风险;经济开放进程必须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始终坚持在审慎监管制度下稳健自主的进行,提高在世界经济波动中驾御经济运行的能力,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实事求是,稳步推进开放。(作者单位: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Paul R.Krugman.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e Theory and Location Theory[J].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3.

[3] C’oric’B,Pugh G.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Output Growth Volatility:A Worldwide Analysis[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 Finance,2013:260-271.

[4] Doyle.Breaks in the Variability and Comovement of G-7 Economic Growth[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05.

[6] Gavin M,Hausmann R.Sources of macroeconomic volatility indeveloping economies[R].IADB Working Paper,1996.

[8] Levchenko.Trade Openness and Volatility[R].IMF working paper,2008.

[10] Levchenko.Growth and Risk at the Industry Level:The Real Effects of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9:210-222.

[13] Obstfeld M,Rogoff K.Exchange rate dynamic redux[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5:624-660.

[14] 邓力平,孔令强.金融开放、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数据分析及政策启示[J].山东经济,2009(11):5-14.

[15] 何国华,常鑫鑫.金融开放会增加中国宏观经济不稳定吗[J].当代经济科学,2013(1):28-37.

篇(3)

文章编号:1003-4625(2008)06-0021-03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长期融资体制为什么没有迅速实现市场化,除了长期融资领域产品的准公共特性外,制度缺陷和市场发育不足是阻碍市场化进程的最为根本的制度性因素。体制缺损和市场发育的不足,再加上整个银行体系自身资产质量包袱的沉重,使经济发展缺乏基础产业、行业以及地区发展所必需的稳定的融资渠道和机制,出现了金融与经济增长的脱节。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要深化我国融资体制改革,建立新的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长期资金支持的金融制度安排。在这方面,我们要深入研究政策性金融运作与金融市场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深入研究以市场化方式实现政策性目标的运营机制问题。

一、政策性金融功能的市场化

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理论界近年来流行的“功能观点(functional perspective)”给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金融功能观点与传统的“机构观点(institutional perspective)”有很大区别,传统的机构观点将现存的机构与组织结构作为既定的、固化的前提,而功能观点则认为机构形式和内容是可变的,需把研究视角定位在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之上,并认为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很少随时间和地域范围变化而发生变化,相对于金融机构和金融组织形式而言,金融基本功能具有相对稳定性。美国哈佛大学金融学教授默顿(Robert C,Merton)的表述比较准确地概括了金融功能观点的基本思想。默顿认为,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变化很微小。但不同金融机构的构成及形式却是不断变化的。从长期趋势看,金融产品正不断从金融中介机构向金融市场转移。在现实中,则表现为金融交易从不具透明性的机构向透明性机构转移,即人们所说的“非中介化”。

金融结构和功能重整是分工深化的表现,而不是对分工的否定。在分工深化过程中,一个成功的金融机构必须重构原先的职能,重新定位经营策略,并以此重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国际银行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诸如“重组”(reorganization)、“重构”(reconstruction)等成本管理创新进而发展为全面的“银行再造运动”(reengineering the bank),按照“客户中心”原则,打破原有的业务分工,削减、归并或外包一些不必要的环节,重新设计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目前这种势头实际上已不局限于银行机构,成为金融机构转型过程中的经营策略调整的普遍现象。这种金融产品(服务)创新的背后是功能重构,可称之为职能一体化策略,具备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商业银行等各项职能。

由于金融的基本功能具有稳定性而金融机构的形式具有易变性,我们应当从功能视角而不是传统的机构角度去看待金融体系的结构性变化。从体系层面看,一国金融体系的构架及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使金融体系更好地履行其功能,改进制度绩效,降低交易成本。经济转轨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系结构不健全,相当一部分金融功能处于被抑制状态。金融分业管制国家由于金融体系被人为分割,往往不利于改善制度绩效、提高效率。因此,金融改革的目的是消除金融抑制,促进金融深化,逐步完善金融功能,提高金融效率。从机构层面看,应该让市场机制自主决定金融机构如何履行金融功能的问题,政策部门不应人为划定某类金融机构的功能,限制来自其他机构和市场的竞争,因为这样做最终会由于过度保护而导致无效率。从经营看,同一金融功能可以由不同产品来执行,同一金融经营活动往往是几种金融功能的组合体,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某类金融业务出现功能性分化或功能重现组合都是十分合理和正常的现象。这种功能性竞争所导致的比较优势差异,会引起功能配置方式与金融业结构的重整。目前,我国的政策性银行正处于战略转型期,其合理路径是转型为综合性开发金融机构,率先在国内试行金融混业经营。为此,政策性银行应当尝试性地介入资本市场上的风险投资领域,并接纳一些相关性的投资银行业务,分享投行业务的积极效应,开展金融混业经营;通过在相关性基础上的业务交叉及跨行业经营策略,力求沿用美国证券市场的“牛铃诱导效应原理”(Cow Bell-effect),发挥杠杆放大作用,进而实现政策性目标。

二、政策性金融组织形式的市场化

按照金融机构业务范围可能性边界扩展理论、金融功能观点、金融功能的竞争性配置假说的解释,随着市场分工的深化,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可能性边界在不断向外扩展,导致不同金融机构之间业务范围交叉融合及金融机构职能的趋同化,使金融业从数量扩张转向功能重构,从而引起金融体系结构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为了与国外竞争对手相抗衡,各国纷纷建立了金融集团,并鼓励混业经营,以提高本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西欧和日本等国的商业银行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分业经营的界限,业务范围向投资、保险等领域扩展,银行经营国际化、综合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金融控股公司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结合的高级形态和有效形式,它介于全能银行模式和分业经营模式之间,在金融控股模式下,子公司仍然是分业的,或者说是专业化的,而集团是“全能”的,从而兼顾了安全和效率。我国政策性银行若采取金融控股公司的组织形式,可取得以下优势:

1、集团控股,联合经营。从一般意义上看,控股公司结构适用于金融集团的多元化经营,这与金融业的资产特性是密切相关的。就金融业而言,不仅银行、证券、保险各业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关联性和互补性,而且由于其经营对象是货币资产而非实物资产,相互转换十分便利。因此,金融资产的强关联性和弱专业性,决定了其综合经营比其他形式更能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而控股公司结构正是发挥这一优势的合适载体。

2、法人分业,规避风险。由于在金融控股公司结构框架内金融业务分别由不同法人经营,可以防止不同金融业务风险的相互传递,并对内部交易起到遏制作用。金融行业的高风险性决定了其有通过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的动力,尤其20世纪60年代以来,固定汇率制度崩溃,全球金融市场进入高度动荡时代,金融业的市场风险急剧加大,金融危机日趋频繁,这进一步刺激了分散化经营的动机。

3、财务并表,各负盈亏。在控股公司的构架下,

各子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控股公司对子公司的责任、子公司相互之间的责任,仅限于出资额,而不是由控股公司统负盈亏,这就防止了个别高风险子公司拖垮整个集团。同时,此举还有利于政策性金融机构实行分账户经营有限的商业性业务,分别经营核算政策性业务和有限的商业性业务,这也是政策性金融的一项重大的金融创新活动。

三、政策性金融运作模式的市场化

2006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以“商业化运作”为主旋律的政策性银行改革目标,明确了政策性银行的改革方向。政策性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应当把改革与创新紧密地结合起来,并且伴随着资本市场发展和资本市场融资能力的强化,越来越多地向资本市场渗透。

纵观世界各国的金融发展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以直接融资为主的资本市场主导型和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银行主导型两种。从各国的经验看,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都是一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互动发展的格局。从国际比较看,2005年末我国A股总市值占GDP的比例为18%,其中流通市值为5.6%。而目前美国市场股票市值是GDP的1.29倍,香港为3倍,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为67.3%。美国、日本、欧盟国家的债券市场规模分别相当于GDP的143%、136%和82%,全球平均水平为95%,而我国只占到29%。从长远来看,我国应该在发展间接融资的同时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下一步金融改革应该着重强调适合金融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人文环境和企业环境的培养,重点是市场的培育。采取的策略应该是在现阶段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股权分置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大背景下,确立以国家调控与市场并存,政府政策和市场活力相结合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

现代金融体系是以资本市场为基础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与那种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传统金融体系相比,主要区别有三:一是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从“主体”调整为“主导”;二是资本市场成为金融运作的基础性平台,离开了这一基础,金融机构的运作将难以充分展开;三是在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金融运作中,商业银行发挥着主导作用,诸多产品创新、交易创新和市场创新都是在商业银行主导下展开的。发展中国家真正缺乏的不是资源本身,而是能够把这些资源最大限度地诱发和动员起来的诱导机制。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和跨国经营问题,尤其是融资问题已经引起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由于商业性金融机构及社会资本对高新技术企业投资信心不足,积极性不高,因而通过政策性金融来引导和带动商业性资金和社会资本十分重要。政策性资金支持的有效性对于建立一种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企业融资机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综合财政、信贷、资本市场三者优势的政策性银行可以发挥其特有的优势和作用,在建立市场诱导机制方面一展身手。

篇(4)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房地产价格经过最初几个月的下降以后,从2009年6月开始房价有了一轮快速的增长,到2010年4月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增量已达到12.8%。针对房价上涨过快的状况,政府出台一系列措施。但这些措施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究其原因,由于房价受多种因素影响,每种因素对房价影响的大小不一。因此深入分析影响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因素及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提出可操作的政策措施,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还具有现实指导性。

一、模型推导

房地产价格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归根结底无外乎供给和需求两个层面。影响房地产需求的因素主要有消费者收入水平等;影响房地产供给的因素主要有开发成本等,从众多影响房价供求的因素中选取了M1同比增量、实际利率、外汇储备同比增量和土地购置面积同比增量这4个有代表性的因素来研究其对房价的影响。其设定模型为:

Z=A0+A1X+A2Y1+A3GZ+A4WH+Ut

其中,Z代表全国房屋销售价格同比增量;X代表实际利率;Y1代表M1同比增量;GZ代表土地购置面积同比增量;WH代表外汇储备同比增量;A1到A4为他们对应的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A0为截距;Ut为随机误差项。

二、数据来源以及研究方法

文中选取的所有指标为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的月度数据,即从2007年8月到2010年9月份的数据,重点研究次贷危机爆发后,4种因素对房价的影响,X代表实际利率,是由人民银行确定的5年以上的中长期贷款的名义利率减去通胀率近似得到,其中通胀率用CPI予以代替;Y1代表每月狭义货币供应量累计同比增量,由人民银行公布的《货币统计概况-货币供应量》计算得到;GZ为土地购置面积同比增量,来自中经网统计数据库;WH代表外汇储备余额同比增量,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每月外汇储备余额计算得到;Z代表每月全国的房屋销售价格同比增速,来自中经网统计数据库。研究方法:一是对房价指标和其影响因素做多元线性回归,查看t值、F值是否显著,拟合优度即R2是否合适等。二是从中选出最重要的因素,做回归分析,看是否符合统计学检验,是否符合经济意义,进而确定影响我国房价的最重要的因素。

三、实证分析

(一)多元回归分析

Z=-17.53+0.52X+0.74Y1+0.026GZ+19.41WH+ Ut

R2=0.87,DW=1.22,F=54.415

R2较高,F=54.415,且大于临界值,方程是显著的,即房价指数与上述解释变量间总体线性关系显著,但X的系数t统计量为1.000283,P值为0.3252,大于0.05的显著性水平,X的系数是不显著的,同时GZ的系数t统计量为0.638,P值为0.52也大于0.05的显著性水平,因此GZ的系数也是不显著的,很有可能存在多重共线。

(二)多重共线检验

通过简单相关系数的检验,可以看出X与GZ和WH有很强的相关性,即实际利率和土地购置面积指标和外汇储备指标有相关关系,GZ与X有很强的相关关系,而土地购置面积指标和实际利率也有很强的相关性,因此,模型是有多重共线的。

(三)重新设定模型

去掉X和GZ两个因素,并再次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得到:

Z=-13.85+0.7565Y1+11.892WH+Ut

R2=0.87,DW=1.17,F=110.4039

可看到R2依然是0.87,较高,每个解释变量的系数的t检验显著,F统计量也显著,Y1和WH不存在多重共线的问题,方程是显著的,即房价指标与M1同比增量和外汇储备同比增量有很强的相关关系。

四、结果分析

根据对我国金融危机后房地产价格及相关因素的具体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了实际利率和土地购置面积对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影响并不显著的结论。因此剔除了这两个因素,可以看出:影响我国房地产价格的主要因素是我国的货币发行量(Y1)及外汇储备(WH)。

1.实际利率和土地购置面积因素。经过上文实证分析可知,实际利率和土地购置面积因素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并不显著。原因主要有:利率方面,银行在发放贷款的实际操作中,并非严格按照长期贷款利率进行发放,会有各种各样的惩罚及优惠政策,由于金融危机后我国放宽了信贷政策,因此,银行在发放贷款的过程中,各种政策更为灵活,发放额度也更大,对住房需求者来说,这使他们更容易的从银行取得贷款,加大了市场对房地产的需求量,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利率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土地购置面积方面可理解为,由于金融危机前,房地产商已囤积了足够多的土地,而且土地的购置与房地产的开发间存在时滞,因此,危机后土地购置面积并不会对房地产的价格产生显著影响。

2.货币供应量和外汇储备因素。如上文实证分析所得,在金融危机后,货币供应量和外汇储备因素对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十分显著。货币供应量方面,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我国及时推出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政策,大幅放宽了信贷政策,此时,银行的信贷投放量呈井喷之势,2009年全年的信贷规模达到了创历史的9.7万亿,这大幅增加了社会上的货币供应量,在这些新增的信贷投放量中,大部分投向了不可再循环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实体经济在短时间内无法吸收如此之多的货币,因而一部分资金在利益的驱动下,就转向了楼市,这部分资金推动房地产价格的上升。外汇储备方面,主要原因是: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处于衰退状态,我国经济则相对稳定,投资的收益率也较高,而且人民币有潜在的升值趋势。因此人民币就成为国际热钱的优良避风港,热钱流入中国后,在享受中国潜在的人民币升值红利的同时,会转入投资收益率较高的楼市,进一步推动房地产价格的上涨。

综上所述,在今后这一阶段,在抑制房价的过程中,不能再局限于调整信贷政策和控制土地供给,应充分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外汇储备中的热钱流入,抑制房地产的投机性需求,以此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防范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保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经济稳定。

参考文献

[1]周海波.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537~543

篇(5)

(一)市场供求相对固定,经营模式粗放

从目前情况来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模式主要是以存贷款为主的粗放经营,盈利主要依赖存贷款利差。农村金融机构长期处于结构单一、需求旺盛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下,形成了固有的“卖方市场”理念,使得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相对较为死板,加上信贷政策向农村倾斜,农村金融机构借助于支农再贷款、利率、长期占据农村市场等政策及现状的优势,稳定的获得超额利润。

(二)农村金融供需结构性失衡

一是信贷投放额度难以满足农业产业发展多样化、大额化、长期化的信贷需求,以农户联保贷款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主的贷款品种对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明显乏力,从张掖是情况来看,农户联保贷款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占全部贷款比例高于75%,而目前我市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3家,家庭农场1308家,专业合作社4048户,种养殖大户1000多户,这部分经营主体的贷款需求平均在200万元以上,农村金融机构很显然在支持能力上较为欠缺。二是信贷供需期限存在矛盾。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形势的多样化使其对信贷的需求在期限上存在多样化,我市设施农业的平均生产周期为3~5年,但目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贷款大多为期限在1~2年的短期贷款,很显然贷款期限与集约化、专业化、设施化的现代农业生产周期不匹配。

(三)资产负债规模不匹配,风险隐患较大

为追求利润目标,农村金融机构在贷款投放上的态度较为明确,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张,导致了存贷款在存量上的严重不匹配,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存款基本上全部用于发放贷款,虽然盈利空间相当客观,但信贷风险也相对较大,就2015年底来看,全市法人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26109万元,不良贷款率为1.39%较年初增加了14832万元,增幅高达131.52%,而不良贷款将会进一步影响农村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和安全。

二、目前农村金融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面对产业转型期间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农村金融机构经营模式与当下的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农户金融需求之间产生了诸多矛盾,而这些矛盾就是挡在农村金融改革面前的一座座大山,突出表现为:

(一)客户需求面临多样化选择

在经济发展的转型期,以产能规模为主要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将会逐步被科技创新、人才创新、产业创新等新型产业结构所取代,从农业发展来看,以往粗放的、零星的经营方式将会逐步被集约化农业、专业化农业、设施化农业取缔,从金融角度来讲,未来的农村金融市场需求将会由现在的农户小额贷款、个人生产经营性贷款逐步向符合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兴经营主体发展的大额化、长期化、灵活化转变。

(二)产品与服务同质化严重,创新不足

面对国有商业银行、发展成熟的城市商业银行等同业机构的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农村金融机构仍坚守着小额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等较为低层次的信贷产品,虽然在信贷创新的过程中也在尝试新产品与服务的推出和推广,但对于产品创新的技术层面和操作层面基本上没有变化。产品与服务体系明显落后于市场需求,尤其是在普惠金融、扶贫、绿色金融等方面仍然是换汤不换药,除基层网点,便民服务点等固定终端,移动服务终端的推广和使用也相对落后。

(三)存贷款利率定价机制模糊,科学性差

我市法人金融机构目前是使用的利率定价信息管理系统统一由省联社开发,但并不存在专门的存贷款利率定价系统,只是依附于信贷管理系统设定的上下限控制各法人机构利率执行。另外就现行做法是存款利率保持基准利率1.3倍以上,贷款利率基本上采用利率浮动幅度=∑(浮动系数×权重)×100%的计算方法,浮动系数和权重仅分为企业贷款、自然人贷款和其他贷款三部分,具体执行时基本上采取“一刀切”。并未采取以SHIBOR或者LPR为定价基础进行科学合理定价,在这种模糊定价模式下,由于缺乏细分贷款对象的适用标准,没有建立对贷款对象进行细分贷款定价机制,缺乏信用评定标准等划分指标,导致农村金融机构基本无定价策略,甚至存贷款利率定价的形成与成本、风险等指标完全脱节。

三、农村金融如何更好的加大侧供给改革

(一)优化资产负债配置和管理

农村金融机构应当紧紧围绕地方产业调整,逐步降低“两高一剩”等落后企业和过剩产能对信贷资源的无效占用,加大“僵尸企业”信贷投放的清收力度,进一步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将信贷投放领域向“双创”基地、众创空间转变,针对新办企业、新市场、新模式开发信贷产品,着力提升信贷资金在传统产品将本增效、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新产业培育、新业务孵化等重点领域的合理投放。进一步盘活全市企业的技术资产、知识资产,形成“金融+创新创业平台+科技成果”为主要模式的融资理念。

(二)盘活存量

就农村市场来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是农村最大的存量资产,农村金融机构应积极相应国家政策,继续加大力气开展农村“两权”抵押贷款,充分激活存量资产,环节农村融资困境,并及时总结经验,将更多的存量资产列入可盘活范围,比如对于种养殖大户来说,蔬菜订单、存栏牲畜等均是可抵押的存量资产。

(三)优化增量

篇(6)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8145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能够实现跨期的应用,能够建立起宏观经济的模型,而且能够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评价,从投资、就业等角度进行动态的分析,分析金融政策对宏观经济产生的影响。通常情况下,DSGE模型在建立的过程中是在微观层面的基础上形成的。在经济危机没有爆发之前,在建立DSGE模型时是不会考虑到金融因素的,在古典范式的影响下,货币和金融形成一个整体。

1考虑金融因素的DSGE模型的基本建设方法

11考虑金融加速器机制的DSGE建模

通过对金融加速器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在金融加速器理论的基本结构下,分析信息存在的不对称问题,然后分析信贷市场上产生的摩擦问题,这些情况就会导致内源融资规模比较小,出现外部融资溢价的问题。在一般情况下,由于企业在投资中需要考虑的是其资产的负债情况,如果企业的资本流动情况比较好,而且具有较多的资产净值,那么,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就能够具有较多的抵押物,能够在融资时降低成本。如果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其资产的净值也会发生波动,这时,这种不利影响会在市场的影响下加剧,对企业产生更加不利的影响,这就是金融加速器效应。金融加速器效应能够对企业的效益产生直接的影响,也可以通过货币的形式对企业造成不利的影响。当中央银行采取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时,投资者可以借助等待机制提高自身的融资规模。

12考虑抵押物约束机制进行DSGE的建模

这一方式主要是通过对信贷周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抵押物在不同的时期产生的价格波动,在抵押物的约束下,抵押物的数量直接会影响到借款的行为,如果抵押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那么就会导致企业的财富净值的下降,企业就应该减少自身的投资规模,企业投资的下降势必会导致企业的收益下降,进一步导致抵押物的价格下跌。如果抵押物的价格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那么企业就会面临信贷的危机,其必须减少投资,由此,企业出现了信贷周期的问题。

抵押物的约束机制与金融加速器机制有相似的地方,其都是对企业的资产情况进行分析,而且通过信贷市场的作用使对企业的冲击加大,但是,抵押物约束机制与金融加速器机制还是存在差异的,如果企业的财富净值增长,企业的贷款限制也会减少,而金融加速器是通过外部融资溢价的方式。在抵押物约束机制的影响下,贷款的限制是具有执行力的,在进行DSGE建模时,要充分分析抵押物价格的变动对经济效应产生的影响。在对抵押物约束机制进行探究时,一般是建立均衡模型的方法,这样就能够分析抵押物价格的波动和消费者产出之间的关系。

在建立DSGE模型的过程中,运用抵押物约束机制,分析人的特性,通过对耐心家庭和非耐心家庭的分析,确定抵押物的性质。

13考虑银行资本机制进行DSGE建模

在传统的观念中,实现金融建模,首先是对信贷的需求进行分析,实际上,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在金融加速器机制和抵押物的机制上建立DSGE模型,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一般都是考虑到银行的资本机制进行DSGE的建模。在对一个结构化清晰地银行部门进行框架的均衡分析,能够实现对银行行为的约束,而且还能够了解金融整合和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析银行的资本路径,建立DSGE模型,需要分析银行的借贷的要求,如果银行没有机会进入资本市场,那么,其要增加资本就需要对收益的积累,所以,银行就要通过增加收入的方法来实现。

如果是在金融摩擦的基础上建立的DSGE框架,就要分析经济的波动对信贷产生的不利影响。在这一模型的建立中,当企业和家庭向银行所要贷款时,银行在发放贷款时要考虑到资本的比率,确保经济周期不会对银行的资本产生波动。

2对DSGE金融建模当前进展的进一步分析和评价

通过整体的分析,对金融危机后的金融部门的DSGE模型的建立进行分析,分析了金融因素的影响,从而能够借助宏观经济学的原理完善认识。与金融危机发生之前进行比较,在金融危机后进行DSGE建模时,都会将一个具体的金融部门引入,形成一个结构化的体系,从建模的方式来看,金融危机后,DSGE模型由三方转向四方,由原来的家庭、政府和企业模式转变成家庭、金融部门、政府和企业。金融部门已经作为一个主要的部门在DSGE结构中体现,这说明金融因素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是比较突出的。

21金融部门的引入能够完善DSGE模型建立的普适性

通过对大量的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金融部门能够对宏观经济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而且能够将经济总量的变化进行动态的分析,所以,以金融因素为基础的DSGE模型能够对宏观变量进行充分的解释,而且还能够分析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和主要的影响。在对传统的DSGE模型进行建立的基础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入时间维度的风险预测,这样就能够防范风险,对金融部门的周期性的运作进行分析,能够对宏观经济变动产生的实质性冲击进行分析。

22金融部门的引入方式能够通过建立独立的模型来实现

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建立的DSGE模型一般都是通过对企业和家庭的金融约束来实现的,但是,在金融危机发生以后,金融因素开始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因素,在DSGE建模中进行充分地考虑,而且,其能够进行模块化的处理,能够通过分析资产的负债情况使DSGE得模型能够更加准确地分析宏观经济的情况,考虑到金融变量这个因素,能够对金融的风险进行分析,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在对金融部门建模的时候,应该分析家庭与银行的关系,分析企业与银行的关系。采用不同的建模方法,通过分析不同建模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实现良好的传导效果。

23通过对银行资本机制的分析能够对DSGE模型的建立进行政策的模拟

现在,金融部门已经逐步实现了标准化的结构,在这种模式下,在对银行资本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能够将很多理论应用到实际的建模中来。通过对银行资本机制的分析,通过分析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的影响,特别是在经济周期的形成过程中,银行资本的作用。而且,银行的资本来源的分析能够与金融加速器机制统一起来,从而使金融传导机制更加得完善。在对模型的实际操作中,应该分析银行的资本来源,从而对金融政策进行分析,在对货币政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银行的负债情况,然后分析资本的传导情况,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起到了指导的作用。而且,DSGE模型还能够分析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在对信贷市场进行管理的基础上减少金融部门之间的矛盾,从而降低经济的不利影响。

3结论

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对主流的宏观经济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DSGE模型,能够对经济情况作出最基本的评价,但是,在金融危机爆发后,这种模型就不能充分展现宏观经济的发展形势,需要对金融因素做具体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应该将金融因素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考虑。

参考文献:

[1]马勇植入金融因素的DSGE模型研究新进展[J].经济学动态,2013(8):127-136

[2]马勇植入金融因素的DSGE模型与宏观审慎货币政策规则[J].世界经济,2013(7):68-92

[3]何怡瑶,潘士远DSGE模型下的金融约束、土地市场与经济波动:一个文献综述[J].浙江社会科学,2014(8):32-39,155

篇(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劲敌。各种报道和调查显示[1],全世界每年新发现的肿瘤患者多达1 090万,而且肿瘤的发病率持续上升,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致死原因。但是,目前临床上对肿瘤的治疗手段仍然十分有限,预后也比较差。肿瘤磁感应热疗[2-5]是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手段,它通过各种方法将纳米磁性材料精确地分布于肿瘤组织中,在外加交变磁场的作用下,纳米材料感应发热,使肿瘤组织达到一定的温度,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有研究表明[6],肿瘤细胞在高温的环境下对放射线更为敏感。研究发现[7],越小的纳米颗粒越有可能穿透细胞并产生毒性作用。所以,纳米磁性材料能否用于人体,首先必须考察其是否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生物相容性一般包括细胞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3个方面。下面就生物相容性的概念、生物相容性的3个方面及生物相容性评价工作中存在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生物相容性的概念

相容性[8]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体系共存时互相之间的影响。如果这些体系在共存时互不影响,互不损伤,互不破坏,就可以说这些体系间有完全的相容性。如果这些体系在共存时相互影响,相互破坏,导致不能时,就可以说这些体系之间的相容性差或没有相容性。生物相容性[9]是指任何一种外源性物质,包括天然材料[10]、治疗用的外源性细胞、植入的器官、人工材料的植入体或纳米粒子,为治疗目的植入或通过某种方式进入生物体,或与生物组织共存时,对生物体和生物组织造成损伤,或引起生物体、生物组织发生反应的能力和性质,和(或)生物体容许这种材料在体内存在及与这种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能力和性质。普遍认为生物相容性包括两大原则[11]:一是生物安全性原则即消除生物材料对人体的破坏性;二是生物功能性原则(或称为机体功能的促进作用),指其在特殊应用中“能够激发宿主恰当地应答”的能力。纳米材料对于宿主是异物,在体内必定会产生某种应答或出现排异现象。纳米材料要使发生的反应能被宿主接受,不产生有害的作用,因此要对纳米材料进行生物安全性评价,即生物学评价。对纳米磁性材料进行生物相容性评价是纳米磁性材料能否进入临床研究的关键环节[12]。

2 细胞相容性评价

细胞相容性[13]是材料对细胞的生长、附着、增殖及代谢功能的影响,以存活的有功能的细胞或(和)细胞生长增殖情况作为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评价指标。常用的细胞相容性评价实验方法有 MTT试验、流式细胞光度术等。一般选用L929细胞和HeLa细胞来进行试验,这两种细胞[14]具有传代容易、繁殖迅速、体外培养条件低、易储存,同时这两种已建立成系的细胞株能为实验提供稳定传代的细胞、能为许多材料细胞毒性评价所共用等优点,1982年美国质量标准协会将L929细胞推荐为细胞毒性试验中的标准细胞。

2.1 MTT试验

MTT试验是大部分磁性介质生物相容性评价工作采用的基本试验项目。它是一种比较准确、快速和简便、可作定量评价的常用方法,现已广泛应用于医用材料的生物学评价。其原理是活细胞中的线粒体脱氢酶将MTT分子还原产生紫色结晶物,紫色结晶物形成数目的多寡与活细胞数目和功能状态呈正相关,用DMSO溶解结晶后,在酶联免疫检测仪上测吸光度,即可代表细胞数量。将测得的吸光度带入细胞相对增殖率的公式来计算。细胞相对增殖率(RGR)= 实验组OD均值/阴性对照组OD均值×100%。把RGR值转换成6级反应[15]:0级反应RGR值为≥100%,1级反应RGR值为75%~99%,2级反应RGR值为50%~74%,3级反应RGR值为25%~49%,4级反应RGR值为1%~24%,5级反应RGR值为0。实验结果是0或 1级反应为合格,实验结果是2级反应需要结合细胞形态综合评价,实验结果是3~5级反应为不合格。

目前已进行过细胞学评价的纳米磁性材料有纳米Fe2O[15]3、纳米Fe3O[16]4、纳米镍铜热籽[17]、纳米Mn0.5Zn0.5Fe2O[18]4等。例如颜士岩等[15]研究指出,不同浓度的Fe2O3纳米磁性粒子浸提液作用于L929细胞72 h 后,其细胞RGR分别为91.3%、76.9%、76.6%、81.9%,依相对增殖率与毒性分级转换表标准判定不同浓度的Fe2O3纳米磁性粒子浸提液其细胞毒性均为1级,均属对细胞无毒性范畴,而阳性对照组0.7%的丙烯酰胺单体溶液的细胞RGR为11.6%,其毒性评定为4级,为不合格生物材料,证实其自制的F2O3纳米磁性粒子体外试验无细胞毒性作用。该法简便迅速、不接触同位素、敏感性高,缺点是紫色结晶物有时易聚集成团影响结果的准确性[19]。

2.2 流式细胞光度术(flow cytometry,FCM)[20]

该法利用鞘流原理,使被荧光标记的单个悬浮细胞排成单列,按重力方向流动。细胞被激光照射后发射荧光,检测器可逐个对细胞的荧光强度进行测定,常用来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邓凌燕[21]研究发现,随着Fe3O4磁微粒浸提液干预浓度的增高,肺泡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率无增高的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不同浓度Fe3O4磁微粒浸提液对肺泡上皮细胞和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无影响。FCM法能提供具体明确的凋亡率值,为评价凋亡提供客观的数值指标,同时可为分析材料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提供证据。

2.3 乳酸脱氢酶(LDH)试验[22]

LDH定位于细胞胞浆内。一般情况下,LDH不能透过细胞膜。当细胞受损伤或死亡时可释放到细胞外,此时细胞培养液中LDH活性与细胞死亡数目成正比。这一方法已被用来检测碳纳米管的细胞毒性[23-24]。王晓娜等[25]发现,随着Fe2O3纳米颗粒作用浓度的升高(267.5、535、1 070 μg·ml-1),可致细胞内LDH漏出量增加。此法通过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LDH的活性,可判断细胞受损的程度。

2.4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细胞DNA损伤

单细胞凝胶电泳又称彗星实验,由Singh等[26]和Ostling等[27]在中性凝胶电泳技术基础上改进和建立,是检测单个细胞DNA链断裂的实验方法,该方法具有灵敏、简便、快速、样品用量少及不需放射性等优点。李倩等[28]运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发现,纳米Fe2O3可造成小鼠肝、脾、肾组织细胞、外周血细胞和骨髓细胞的DNA断裂,其研究表明DNA断裂与细胞的氧化损伤有密切关系。Lacava等[29]发现,磁流体还可以致小鼠发生炎症反应,导致巨噬细胞内氧自由基和氧化亚氮的生成,从而造成DNA损伤。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研究者进行过其他相关实验,如体外CHI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30]DNA合成检测方法、细胞膜完整性测定、人工计算细胞数[1]等细胞相容性试验。

3 血液相容性评价

血液相容性试验[31]通过生物材料和医疗器械与血液相接触(体外、半体内或体内),评价其对血栓形成、血浆蛋白、血液有形成分和补体系统的作用。通过对材料与血细胞体外接触过程中所致红细胞溶解和血红蛋白游离程度的测定,对材料的体外溶血进行评价,能敏感地反映试样对红细胞的影响,在生物安全性评价中起重要作用。

体外溶血试验是鉴定血液相容性最基本方法之一[32],它不仅可以评价样品的体外溶血性,还可以敏感地提示样品的毒性。Zhang等[33]通过体外溶血试验发现,Fe3O4纳米磁性粒子的溶血率为0.514%,远小于5%,表明实验用Fe3O4纳米磁性粒子无溶血作用,符合医用材料的溶血试验要求。Zhang等[34]研究发现MgZnMn合金的溶血率高达65.75%。Li[35]研究发现单纯的镁溶血率是59.3%。因此说溶血试验在生物安全性评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体内环境的复杂性及多变性和血凝机理,ISO标准中也只能提出一个评价方向的基本要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一套相关的评价标准。新近研究建立的新方法[36]有血小板黏附及血小板消耗量、复钙时间、凝血因子Ⅳ、血浆总蛋白和球蛋白计数等诸多方面的血液相容性试验方法,但对纳米磁性材料进行定量化的评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不断成熟和完善,将其标准化。

4 组织相容性评价

组织相容性[37]是指生物材料与人体组织接触后,在材料组织界面发生一系列相互作用,最终被人体组织所接受的性能。常用的组织相容性试验有体内植入试验、微核试验、肝脏穿刺试验等。

4.1 体内植入试验

植入试验[31]将生物材料和医疗器械植入动物的合适部位,如皮下、肌肉和骨,在观察一定时期(短期为7、15、30、60、90 d,长期为180、360或720 d)后,评价对活体组织局部毒性作用。主要通过病理切片观察组织的变化。根据产品使用部位可选择皮下组织植入试验、肌肉植入试验或骨内植入试验。体内植入试验可从宏观和微观水平来评价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对组织的局部反应,包括早期的炎症反应和随后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反应。通过体内埋植实验可以直接观察动物机体对材料中的抗原或化学物质产生的免疫应答[38-39]。材料植入机体后[40]被视为异物,在无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如材料有毒性,会导致其周围组织死亡;如材料无毒性,机体组织对植入物的反应主要是无菌性炎症反应和纤维结缔组织包膜产生。组织反应在早期呈现异物刺激引起轻中度的无菌性急性炎症反应比如水肿、组织充血和中性粒细胞的浸润等等,两周后转为慢性炎症反应包括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机体通过吞噬和酶消化方法消除异物,或者通过纤维囊的包裹隔离材料。材料中任何成分分解产生的小分子都会影响炎症反应的过程。白雪[17]研究发现,其自制的镀金镍铜热籽植入肌肉后,植入后的局部组织无明显的毒性及刺激作用,组织相容性较好。 Fulzele等[41]研究发现甘油酯(GMR)和季戊四醇酯(PMR)植入局部组织无明显的炎症反应。

4.2 微核试验

微核试验是一种检测材料致畸致突变作用的方法,能够简便、快速地检测样品的短期遗传毒性。间隔24 h给药2次,首次给药后第30小时处死小鼠,常规制片。每只动物计数1 000个嗜多染红细胞,计算微核率。Zhang等[42]研究发现,其制备的热敏磁性复合纳米粒通过检测各组嗜多染红细胞中的微核(MN)出现率,未发现复合纳米粒组与阴性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认为该复合纳米粒无致畸或致突变作用。

4.3 肝脏穿刺试验

肝脏穿刺试验是将磁性材料置入组织器官一段时间后,观察材料对创伤性组织炎症防御性反应和主要代谢器官、血液系统的功能影响的一种方法。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用3%戊巴比妥钠麻醉后在超声导向定位下肝脏穿刺注入0.9%生理盐水和纳米粒悬液,1个月后处死,取心、肝、脾、肺、肾等进行病理形态观察.实验前后试验动物静脉采血作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丛小明等[18]研究发现,沿穿刺方向切开肝脏,见黑色材料浸润在注射路径周围,材料和周围肝组织边界清晰,无瘀血及炎症改变,在材料分布区,部分材料微粒被肝细胞吞噬,肝小叶结构完整无变形以及纤维化,心肝脾肺肾脑等脏器未见明显组织形态学变化。血常规、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证明其自制的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适宜应用于肝内局部注射治疗肿瘤。

5 生物相容性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多种纳米磁性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接受了不同程度的评价研究,有了更多新的试验方法和检测指标,使生物相容性研究不断深入。但是,其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是存在纯度的问题,目前进行实验的材料往往混有其他杂质, 在使用高纯材料进行实验之前,这些杂质所起到的作用是无法排除的。其次,存在粒度均匀性问题,目前进行实验的材料,粒度分布很宽,从几个纳米到几百纳米的颗粒都存在,不同粒径的性质无法检验出来,目前的实验结果到底是小颗粒作用的结果,还是大颗粒的结果,有待于粒径均匀颗粒实验结果的证明[43]。再次,很多研究[44-47]报道纳米颗粒在介质(如水、细胞培养液)中会发生团聚的现象,发生团聚后,纳米颗粒的物理化学性质可能会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其生物学效应。纳米颗粒在细胞培养液中的溶解度对其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影响,也是需要特殊考虑的[48-49]。最后,目前所有的评价,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方法,不同方法之间的结果不具有可比性。这些都需要科研工作者在以后的实验中不断深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晓芳,奚廷斐.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评价研究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01,18(1):123128.

[2] PANKHURST Q A, CONNOLLY J, JONES S K, et al. Applications of magnetic nanoparticles in biomedicine[J]. J Phys D: Appl Phys,2003,36(13):167 181.

[3] GUPTA A K, GUPTA M. Synthesis and surface engineering of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J]. Biomaterials,2005,26(18):39954021.

[4] ITO A, SHINKAI M, HONDA H, et al. Medical application of functionalized magnetic nanoparticles[J]. J Biosci Bioeng,2005, 100(1):111.

[5] ROSENSWEIG R E. Heating magnetic fluid with alternating magnetic field[J]. J Magn Magn Mater,2002,252: 370374.

[6] RAAPHORST G P, ROMANO S L, MITCHELL J B, et al. Interinsic differences in heat and/or Xray sensitivity of seven mammalian cell lines cultured and treated under identical conditions[J]. Cancer Res,1979,39(2 Pt 1):396401.

[7] AACR. Nan particles can damage DNA, increase cancer risk[EB/OL]./physorg.com/news96041735.html.

[8] 张英鸽.纳米毒理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517.

[9] BLACK J. Biological performance of materials: fundamentals of biocompatibility[M]. 3rd ed.New York: Marcell Dekker,1999.

[10] KHOR E. Chitin: fulfilling a biomaterials promise[M]. Amsterdam: Elsevier Science Ltd,2001.

[11] 夏启胜,刘轩,李红艳,等.热籽感应加温治疗肿瘤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进展[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27(6):380382.

[12] 范成相,陈亮.分子生物学在生物材料评价研究中的应用现状[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4,27(6):375379.

[13] 梁卫东,石应康.细胞培养法评价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研究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1999,6(1):8690.

[14] RICHARDSON R R Jr, MILLER J A, REICHERT W M. Polyim ides as biomaterials Preliminary biocompatibility testing[J]. Biomaterials, 1993,14(8):627635.

[15] 颜士岩,张东生,顾宁,等.肿瘤热疗用Fe2O3纳米磁性粒子的生物相容性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4(1):812.

[16] 杜益群,张东生,倪海燕,等.肿瘤热疗用Fe3O4磁性纳米粒子的生物相容性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2(2):4349.

[17] 白雪.磁感应肿瘤热疗用镍铜热籽生物相容性的研究[D].佳木斯:佳木斯大学,2007.

[18] 丛小明,张东生,唐秋莎,等.肿瘤热疗用Mn0.5Zn0.5Fe2O4纳米粒的生物相容性[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7(3):476480.

[19] 梁卫东,石应康.细胞培养法评价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研究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1999,16(1):8690.

[20] 翟建才,赵南明,张其清.生物材料与血液界面作用机制及相容性评价的研究技术[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5,18(1):6.

[21] 邓凌燕.肺靶向治疗药物载体Fe3O4磁微粒的安全性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2008.

[22] WANG T W, WU H C, WANG W R, et al. The development of magnetic degradable DPBioglass for hyperthermia cancer therapy[J]. J Biomed Mater Res A,2007,83(3):828837.

[23] MULLER J, HUAUX F, MOREAU N, et al. Respiratory toxicity of multi wall cardon nanotubes[J]. Toxicol Appl Pharmacol,2005,207(3):221 231.

[24] UO M, TAMURA K, SATO Y, et al. The cytotoxicity of metal encapsulating carbon nanocapsules[J]. Small,2005,1(89):816819.

[25] 王晓娜,唐萌,张婷,等.磁性三氧化二铁纳米粒子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13): 25752577.

[26] SINGH N, MCCOY M, TICE R, et al. A simple technique for quantitation of low levels of DNA damage in inpidual cells[J]. Exp Cell Res, 1988, 175(1):184191.

[27] OSTLING O, TOHANSON K.Microelectrophoretic study of radiation induced DNA damages in inpidual mammalian cells[J].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1984,123(1):291298.

[28] 李倩,唐萌,马明,等.纳米Fe2O3对小鼠的氧化损伤作用[J].毒理学杂志,2006,20(6):380382.

[29] LACAVA Z G M, AZEVEDO R B, MARTINS E V, et al. Biological effects of magnetic fluids: toxicity studies[J]. J Magn Magn Mater,1999,201(17):431434.

[30] 刘岚,唐萌,何整,等.Fe3O4及Fe3O4Gul纳米颗粒的毒性和致突变性研究[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4,21(1):1417.

[31] 奚廷韭.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二)[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1999, 5(4):914.

[32] 何惠明,毛勇,高勃,等.新型钛材专用烤瓷粉的溶血试验[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0,10(1):48.

[33] ZHANG D S, DU Y Q. The biocompatibility study of Fe3O4 magnetic nanoparticles used in tumor hyperthermia(extended summary): proceedings of the 1st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Micro engineered and molecular systems,January 1821,2006[C].Zhuhai,2006.

[34] ZHANG E, YIN D S, XU L P, et al. Microstructure,mechanical and corrosion properties and biocompatibility of MgZnMn alloy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J]. Mater Sci Eng,2009,29:987993.

[35] LI L.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pure magnesium and its biocompatibility studie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D]. Chongqing:Chongqing University,2004.

[36] 霍丹群,詹东妮,侯长军,等.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综合评价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6,23(6):13501354.

[37] KA A R. Closure of palatal defects without a surgical flap: an experimental study in rabbits[J]. 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1,59(11):13191325.

[38] SCHOONMAKER J P, FLUHARTY F L, LOERCH S C. Effect of source and amount of energy and rate of growth in the growing phase on adipocyte cellularity and lipogenic enzyme activity in the intramuscular and subcutaneous fat depots of Holstein steers[J]. J Anim Sci,2004,82(1):137148.

[39] BURGUERA E F, XU H H, TAKAGI S, et al. High early strength calcium phosphate bone cement:effects of dicalcium phosphate dihydrate and absorbable fibers[J]. J Biomed Mater Res A,2005,75(4):966975.

[40] 黄强,裴福兴,田家亮,等.掺锶硫酸钙复合骨修复材料体内组织相容性研究[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09,6(3):1822.

[41] FULZELE S V, SATTURWAR P M, DORLE A K. Study of the biodegradation and in vivo biocompatibility of novel biomaterials[J]. Eur J Pharm Sci,2003,20(1):5361.

[42] ZHANG J, ZHANG D S. The biocompatibility of the temperature sensitive pHspHSVTK/As2O3 magnetic complex and Its antitumor effect on HepG2 cell[C]. INEC 20102010 3rd Internation Nanoelectornics Conference, proceeding,Jan 57,2010[C],Hong Kong, 2010.

[43] 任红轩.人造纳米材料安全性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J].自然杂志,2007,29(5):270272.

[44] ADAMS L K, LYON D Y, ALVAREZ P J J. Comparative ecotoxicity of nanoscale TiO2, SiO2, and ZnO water suspensions[J]. Water Res,2006,40:35273532.

[45] FRANKLIN N M, ROGERS N J, APTE S C, et al. Comparative toticity of nanoparticulate ZnO, bulk ZnO,and ZnCl2 to a freshwater microalga(Pesudokirchneriella subcapitata): the importance of particle solubility[J]. Environ Sci Technol,2007,41(24):84848490.

[46] ZHU X, ZHU L, DUAN Z, et al. Comparative toxicity of several metal oxide nanoparticle aqueous suspensions to zebrafish(danio rerio) early developmental stage[J]. J Environ Sci Health Part A,2008,43(3):278284.

篇(8)

关键词 高端客户 招商银行 新型金融业务模式

个人金融业务可以说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主要方向,而高端客户则又是个人银行业务当中最为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根据统计,花旗银行、香港恒生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对于企业整体利润的贡献率均接近于一半。随着我国民众的生活状况变得愈来愈好,高收入群体持续壮大, 为商业银行发展开拓高端客户营造出了愈来愈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从招商银行的视角出发,认真分析与研究高端客户的主要需求特点,更好地满足高端客户的金融业务需求,才能切实推动招商银行高端客户发展开拓工作的良好发展,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拓宽招商银行的利润空间。

一、高端客户发展开拓对招商银行发展的重要意义

虽然我国各商业银行对于高端客户的确定标准存在差异,但通常都是以800至1000万元人民币为基本门槛。这一部分的高端客户所占比重尽管不算大,但是却能够为商业银行创造出大多数利润,因而也是商业银行在今后竞争中获胜的重要环节。

首先,高端客户是商业银行利润十分重要的增长点。虽然中国商业银行尚处在发展初期,但是具备了相当大的发展与赢利空间。所以,深入发掘目前已有高端客户的潜在能力,全力扩大高端客户的整体规模,肯定能够为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良好的利润增长空间。

其次,高端客户是促进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创新十分重要的推动力。我国商业银行的高端客户普遍素质比较高,而且具备了强烈的资产管理意识以及个性化投资之需求。他们除了需要商业银行提供差异化的普通金融业务服务之外,更加需要商业银行为其量身定制新型金融业务项目,这就推动了商业银行持续推出新产品与新服务。让高端客户的切实需求能够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全新的技术与理念,更能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增强创新发展之动力。

最后,高端客户将能够实现商业银行业务的稳步发展。因为绝大部分高端客户具备大型企业高管或者私营业主等职业背景,这些高端客户关系对招商银行的公私业务联动而言具备了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促进业务体系完善,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高端客户的数量将对合理优化客户结构、展示出行业地位、提升商业品牌,发挥巨大作用。

二、高端客户发展开拓方向下建立招商银行新型金融业务模式的策略

新型金融业务产品应当要满足于高端客户的切身需求,从而让高端客户们能够建立起对于招商银行产品的信任,愿意尝试应用与放弃各类转换,并且要和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合理的区分,并且设立最为基本的技术壁垒,从而防止同行进行低成本模仿。为此,笔者觉得应当实施以下三项策略:

首先是要积极改进目前的金融服务产品品种,并且健全完善其功能,让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于当前市场竞争之所需。比如,要以银行卡为主要载体,对目前已经有的高端金融业务产品的类别与功能加以整合与完善,从而借助于多功能银行卡来推动高端客户的个人消费、外汇结算、证券业务、保险业务、基金业务、收付以及消费信贷等多种个人金融业务实施全方位地发展。

其次是要持续开发出新型金融业务产品,从而获得一部分高端客户的信任,并且长期加以支持。在深入研究同行业的竞争对手与国际先进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产品的前提之下,全面结合招商银行自身实际,全力开发出富有市场发展潜力的新型金融产品,从而真正满足高端客户所具有的多元化需求。在新型金融业务产品的开发过程当中,应当充分重视品牌塑造工作,这是由于招商商业银行的自身产品与服务是最能够反映与体现出其自身形象的,而银行也唯有通过高端服务,才能真正地获得高端客户群体。所以,招商银行一定要做好新型金融业务品牌的定位以及形象设计等工作,积极推出最能代表自身特色的重点业务,从而树立起更加安全、更为稳健的优质产品形象,进而提升招商银行的吸引力与美誉度。

最后是要实施新型金融产品的组合创新,从而满足高端客户所具有的个性化需求。鉴于高端客户的金融需求具有多元化与个性化的特点,单一化的金融业务产品已经难以适应与满足此需求。与此同时,新型金融产品还具备了同质化、内部构成元素较为相似等特征,这也就为招商银行实施金融产品的创新提供了更加好的条件。所以,招商银行应当适应于高端客户多元化与个性化等金融需求之时,能够有针对性地为高端客户提供新型业务产品方案,对于各种产品实施结构组合。如此一来,也就能更好地满足于高端客户差异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端客户的发展与开拓是实现招商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招商银行应当不断更新自身的金融业务模式开发理念,切实满足客户趋向多元化以及个性化之需求,持续提升在高端客户群体当中的信誉度以及影响力,从而最终实现招商银行和高端客户的共赢。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TP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1-2642-05

Abstract: The paper presents a method for image retrieval with the aid of image segmentation. This method is based on color distribution histogram and uses the HSV color model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human visual. With the help of MeanShift Algorithm, we use quadtree to divide the image and extract the main color, which is helpful for us to get the distribution of color histogram. Last but not least we use the EMD algorithm to measure the distance between images, so that we can implement the image search.

Key words:CBIR; meanshift; quadtree; image retrieval; main color

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图像的大量应用和存储空间成本的降低,数字图像的数量正在飞速的增张,从而催生了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Content-Based Image Retrieval,CBIR),在电子商务[1],医学[2]等方面产生了各种优化和改进的算法。在一幅图像中,颜色是最主要的特征,且颜色具有与生俱来的旋转不变性和尺度性,对大小和方向都不敏感,有很强的鲁棒性,因此颜色可以被用于图像检索。常见的检索方法包括Swain等人提出的基于颜色直方图相交的方法,为了加强空间分布信息,改进的方法包括:使用累加直方图的检索算法[3],分块主颜色的图像检索算法[4]。但是这些方法都注重强调的是图像颜色直接特征,而没有考虑人的视觉感受,人们的视觉会自动将相似颜色归类,区域分布也会影响颜色的实际感受。

传统的图像分割技术包括基于阈值的分割方法、基于区域的分割方法、基于边缘的分割方法以及基于特定理论的分割方法等,这些分割方法容易产生较精确的边缘,但实际上对颜色来说,这些精确的边缘并不重要,设置一些噪声会对实际的图像内容解释产生一些偏差。我们将特征空间聚类和基于区域的方法结合起来,提出了基于四叉树分割图像的办法,将图像的颜色以一种快速的方式按照大小不同的矩形进行划分,提高了执行效率,也减小了噪声的干扰。

1 算法的基本思路

首先我们将图像的颜色值从RGB空间转换到HSV空间以符合人眼的视觉模型,然后再对图像利用四叉树进行分割,其中以Mean Shift均值漂移作为是否分割区间的判断标准。分割完成后对图像直方图进行统计,得出多个颜色特征值以及其权重。最后进行图像检索时,通过EMD距离计算这些特征值之间的相关程度从而找出语义上最近似的图像。算法的整体框图如图1所示。

1)色彩空间变换

传统的统计直方图是按照色相这个值来将整幅图像转化为一维的直方图。虽然在这样一个直方图上相邻的组在色相上互相接近,但是没有考虑亮度和饱和度对人类视觉的影响。在同样的色相值的前提下,亮度过高,人类的视觉会把它辨认为白色,而饱和度过低的话,人们会把它辨认为灰色,所以我们对直方图统计做了一个改进。

首先将图像从RGB空间转化为HSV空间。依此遍历处理图像中的每个像素点,主要分析其色相,划归到相应的H中,再计算同样H的所有像素点的S和V的平均值[S]和[V],以H[S][V]的值对应的颜色作为代表颜色绘制出来,更符合人类视觉。2)图像的分割

我们不直接使用颜色直方图作为我们获取图像颜色特征的依据,是因为颜色直方图丢失了图像的空间信息, 为了要寻找出直方图中的特征值,我们利用四叉树对图像进行了分割,对图像中的颜色根据空间信息重新修正,并离散化以得到相对独立且明显的颜色特征。

四叉树分割的流程如下:首先设置一个迭代层数k,我们将最多的对图像实施k次分割。我们将按照如图2所示的流程来完成对图像的分割。设置两个队列,一个是待合并队列,另一个是待分裂队列。我们先将原始图像作为窗口放入待分裂队列。然后重复以下步骤直到满足K层的迭代深度。

检测分裂队列,对选定的窗口进行划分(初始窗口是原始图像)让图像分为上下左右四个等份,并将它们标记为当前窗口的孩子。我们需要检测这几个子窗口中是否有一个区域中颜色一致,如果有,那我们就将它们称为确定的目标区域,不再需要对其进行分割,并放入下一轮的合并队列,以该父区域的特征颜色作为其特征颜色。最后把余下的子窗口放入下一轮的分裂队列。

检测合并队列,如果队列非空,说明有目标区域,因为按照之前的四分窗口的方法,可能出现同一个对象被分在了两个窗口的情况,所以需要对两个相邻的目标区域检测是否满足合并的条件。如果两个区域特征颜色相近,那么我们就可以把两个区间合并为一个新的确定区域。

如果目标区域是一个很小的区域,但旁边有个很大的目标区域。我们在对他们进行合并操作的时候,就需要检测两者的根节点。从而让同属同一个对象的区域能够自动合并到父亲区域中。

交替处理这两条队列,最后,就可以得到整张图像的区域划分结果。

由于采用了四叉树的结构,时间复杂度将会大大降低,特别是对于颜色较少的纯色图像,将会获得更快的划分结果,并且这会将大多数的噪声消除。最终分割出来的结果也将会是色块构成的图像。我们需要的颜色信息在划分的过程中已经完成了统计,故最终我们会得到按照区域面积度量的颜色分布直方图。

3)Mean Shift算法:

如何在一个窗口中找出是否含有目标的子区域,我们采用的是Mean Shift聚类算法[6]。Mean Shift是一种非参数化的多模型分割方法,它的基本计算模块采用的是传统的模式识别程序,即通过分析图像的特征空间和聚类的方法来达到分割的目的。它是通过直接估计特征空间概率密度函数的局部极大值来获得未知类别的密度模式,并确定这个模式的位置,然后使之聚类到和这个模式有关的类别当中[5]。

这里利用局部最大值的点来判断何处的区域为可能的目标区域。我们首先通过提取窗口中心颜色的值,然后从之前的颜色直方图中找出对应的亮度和饱和度信息还原出图像的颜色信息。通过几次Mean Shift的均值漂移,若漂移距离超过阈值,则可认为从中心到新的局部极大值点中存在着一块密度上升的脊线,而且这个区域可以基本覆盖整个子区域。

4) 特征值的提取

由于图像按照四叉树分割,从而原来随着区域面积连续变化的颜色直方图被离散化,颜色直方图上一个个波峰就得以被分了开来而这一分开的依据就是颜色的空间信息。原来两个波峰相连的颜色实际上可能只是两个对象的边缘颜色,虽然可能面积很大,但是人类还是会将它们有选择的忽视。这就是我们的算法的另一个优势。将直方图分成零星的几个柱之后,我们可以将每个柱群看作是一个颜色特征,它具体的值由最高峰来决定。

最后我们从这些柱群中挑选值最大的几个作为该图片的颜色特征值。

3.2 图像检索

我们随机选取了108幅图像组成的数据集来对提出的算法进行检验。给定一幅原图像后,计算所有图像与之的EMD距离,设定一个图像相关的阈值,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这几组实验结果证明,我们所提出的这种算法总体上均优于累加直方图加权距离法。虽然在和基于分块主颜色方法比较的时候,查全率较低和较高的部分表现的有些不理想,但是在0.5以上的查全率的时候,随着查全率的升高,查准率还能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4 结束语

本文针对颜色直方图丢失颜色空间分布信息的缺点,提出了一种通过将图像进行四叉树划分的方法对颜色进行聚类分割的方法。为了突出一幅图像的主体部分(人们最感兴趣的部分) ,设计了一种包含颜色优化的图像分块方法,再根据量化后的几种颜色信息构造图像的颜色特征,并给出了相应的图像内容相似度计算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简单、有效,通过利用颜色的空间分布特征能够更加灵活、准确地表示图像主体内容的特征,从而提高了图像的检索精度。

参考文献:

[1] 姚琪,蒋达央.电子商务中基于内容的商品图像检索技术研究[J]技术研究,2013(7);74-76.

[2] 王如杰.基于特征融合的医学图像检索[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3:1-2.

[3] Montiel E. Texture Classification via Conditional Histograms[J]. 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 2005, 26(11):1740-1751.

[4] 林克正, 张彩华, 刘丕娥. 基于分块主颜色匹配的图像检索[J].计算机工程, 2010, 36(13):186-188.

[5] Fukunaga K, Hostetler L. The estimation of the gradient of a density function, with applications in pattern recognition[J]. Information Theory, IEEE Transactions on, 1975, 21(1):32-40.

[6] Comaniciu D, Meer P. Mean shift:A robust approach toward feature space analysis[J].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IEEE Transactions on, 2002, 24(5): 603-619.

篇(10)

引言

电子科技的强劲发展,带来了各个行业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催生出了一大批新生行业,互联网金融由此应运而生。互联网金融的加速发展趋势,引起了各界人士对此的关注,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领域空前繁华,学者、行业人士、社会公众发表了各种研究报告。高中学习中初步接触了这些内容,本文结合所学知识与文献资料总结国内对于互联网金融研究的现状,研究方向探寻尽绵薄之力。

一、国内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我国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成果突出,与其紧密联系的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支付手段等相关技术的成熟,构建了信息对等,资本融洽交流的模式。其中,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下述方面:

(一)移动支付手段

移动支付是我们高中生在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仅就我们自身而言移动支付极大地便利了我们的生活,不用带大额的现金,购物时只需指尖轻点,就可以瞬间完成交易。移动支付技术客户体验良好,尤其是它可以向上下端不断延伸,增加附加价值,使企业利益实现最大化。

(二)互联网理财领域

近两年,互联网理财平台呈现出爆炸式增长势头,互联网理财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手段,形成特殊的征信监管方式,催生金融新模式。不仅能为偏好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者提供更好选择,更是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社会问题,绕开银行中介直接实现资本对接,极大地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资本利用效率,也带来了不容小觑的社会效益。

(三)互联网借贷平台

互联网借贷平台主要以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花呗、京东旗下的京东白条等为典型代表。而这类借贷平台在生活中的普遍应用,更是对银行传统信用卡业务的极大冲击。但我国现今阶段对于新兴的互联网借贷平台的监管力度不够,市场上借贷平台鱼龙混杂,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互联网借贷领域的不断发展。

二、国内互联网金融内涵探寻研究

互联网金融依托于互联网代表的电子信息技术,本质是进行金融活动。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各种研究报告、文献资料中三个关键词频繁出现“通信技术”、“通信网络”“新兴运作模式”。这点明了其依托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的直接融资模式。其他关键词大多是对其作用进行说明。互联网的介入使金融行业的融资活动等处于相对透明的环境中,为行业竞争提供公平平台,降低了信息的不对等,让资本能够在最需要的地方发挥最大的作用,使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提高,推动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一)国内互联网金融的特征探索

互联网金融不同于传统的金融服务业,呈现出“发展快、高风险、监管不力”的特点,关于互联网金融的特征研究中“风险高”“监管薄弱”“创新性”关键词出现频率最高,说明了我国目前互联网金融行业进入门槛低,相关监管措施缺失。“便捷”“普惠”“效率高”出现频率相对较低,主要体现了信息处理方式的创新带来的影响。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研究方向选择

中国在互联网金融方面进展迅速,但国内关于相关领域的文献研究较少,且大多集中于定向、理论、浅层的研究,所以国内对于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研究仍有很大的前进空间。1.定向向定量过渡。目前国内互联网金融领域发展成果显著,但定量性研究报告较少,2007-2017十年间互联网金融研究领域发展空前繁荣,但是选取的217篇文献中只有12篇进行定量研究,但真正的实践要求了研究领域需要涵括更加深厚的实践作为基础,才能使研究结果更具说服、指导作用,更具备普适性。2.注重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理论的研究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实践,研究方向应该更具实际性,研究结果、方案要考虑能否真正落地。只重视理论只会使研究结果与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相悖,理论知识服务于社会实践,互联网金融行业更是偏重于实际,遇到的实际问题需要研究提出的方案来合理解决。3.内容的深入探求。互联网金融领域出现的问题不仅仅是其表面浮现的问题,如:监管不力等问题,并不能简单的归结于行业中的自我约束不够,更能表现出社会对于这一领域的法律条例等的缺失,所以不能只注重表面浮现的问题,更要抓住解决深层次的问题。只有真正解决深层问题,才能保证行业发展欣欣向荣。综上,现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前景广阔,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不可估量,值得对此作出深入研究,为这一行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三、结束语

本文从高中的知识结构出发,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总结了国内关于互联网金融及其研究的现状,期望促进这一领域的发展前进。本文依据自身实际仅就高中生角度研究中国互联网金融研究的方向探寻,研究尚处于高中教材中涉及的基础范围,精细研究待日后探求。

参考文献:

篇(11)

【摘要】党的十召开后,金融改革逐步进入“深水区”,为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现代金融体系金融业在金

>> 推进兰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研究 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对策研究 广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研究 建设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思考 加快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探讨 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问题研究 国家制度环境与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研究 新常态观视角下义乌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路径研究 加快济南市区域性产业金融中心建设的路径研究 从赣粤闽湘边际六市的比较论郴州社会融资的发展 合肥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必要性和条件 金融生态视角的合肥市区域性金融中心研究 区域性金融中心知多少? 试论打造鲁中区域性金融中心 国内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启示 建设广州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相应条件论 青岛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功能定位的SWOT分析 加快建设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策略探索 大连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对策分析 建设有贵阳特色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4]赣州市人民政府.赣州市201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赣南日报,2013-4-18(1).

[5]钟敏.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与金融作为―――《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金融政策宣讲报告.[2013-07-05]..

作者简介:钟鸣(1982-),男,汉,江西赣州,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金融与证券、电子商务、企业管理;余晶晶(1984-),女,汉,江西赣州,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金融与证券、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