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审计本科毕业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4-12 18:20:1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审计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审计本科毕业论文

篇(1)

指导教师姓名: xx 职 称: 副教授

拟选课题:配送中心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开 题 报 告 时 间: 2019 年 3 月 1 日

1、拟选课题国内、外的研究动态、水平、存在问题,与本人实习、社会实践、调研的关系,并附主要参考文献:

国内、外的研究动态:

全球经济1体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已经是近在眼前的事情,今后中国企业不仅要应对国内同行的激烈竞争,还要同世界经济强家争夺产品市场。 企业对IT技术应用的方式与要求,是由其生存环境决定的,在全球经济1体化、高度竞争、客户导向、变化迅速、信息化与连通在线化的总体环境下,企业IT技术应用,应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 1 体化:与企业及其经营策略、管理体系开发建设1体化。90年代先进企业 IT 应用策略,有1个基本的共识,就是“作为竞争工具,营造企业的竞争优势”,这首先就要求企业本身,不是简单将原有的手工的业务过程“自动化”,而是以IT技术来“重规划”(Reengineering)企业的业务过程乃至业务内容与方式,重新规划客户及供应链上各个合作者的关系,重新规划企业赖以生存的价值链体系或价值星系(value constellation),甚至最终改变行业格局。

2。 个性化:这不是将旧的运作方式加以保持/翻版的“自动化”,而是前述“创造企业自身独特竞争优势”,和适应企业不断变化要求导致的必然结果。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由“自行开发”到购买大型“通用”商业化系统,再到这种以企业的业务过程规划为基础的“量身度做”模式,是1次新的里程碑式的跃进。

3。 可变性:不仅是企业规模的变化,还包括业务内容、规则、伙伴、组织架构等随时随地迅速变化,这要求IT系统本身,必须是“为变化而建造的”。

4。 开放性:现代IT市场的格局,已从纵向变成横向分割的分布(葛洛夫,《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Internet及其他通讯技术的普及,使封闭、独占的体系失去了生命力。连微软这样的霸主,也要改变自己在网络操作系统市场上的态势,不再称“杀手”而是共存,曾经占据过绝对优势的Novell,在经历残酷的竞争和1番踌躇之后,首先接受了这种策略。

对于企业的内部的物流运作系统的优化对企业的发展意义深远,特别是在企业的有效运作,资金的合理高效利用方面。

仓储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1。顾客需求越来越多,用户期望越高大市场正被不断细分,企业缺少1个行之有效的持续开拓更大市场法。

2。企业与市场(包括分支机构、商、经销商)之间的信息传递速度慢,总部很难及时了解各地产品销售、库存和货款回收的准确数据,影响公司的决策。

3。客户在想什么,是否有新的需求,对产品有何建议,企业无法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4。企业营销需要的人、财、物力越来越多,产品的销售费用逐年增加。

5。部分企业的各地市场和分支机构诸侯割据,缺少相互协调、协同作战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王为,sql sever 基础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2。王珊,陈红 数据库系统原理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9

3。顾义华,超越0点学网页制作,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9

4。王兴宝,网页制作基础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8

5。石志国,ASP动态网站编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3

工作计划、时间安排:

1-4周,实习并系统学习相关语言及毕业设计资料的收集。

5-8周,进行设计前期的可行性分析和毕业设计的制作。

9-13周,系统的演示和毕业论文的撰写。

14周,毕业论文的修改和提交。

15周,毕业设计答辩。

课题的主要内容:系统以ASP+数据库为主要制作工具,本着为用户更好服务的原则,尽可能完成更加完善的功能。仓库管理的内容就是货物入库,出库和库存管理,包括实物管理,原始单据(入库单和出库单)管理,台账管理和盈亏管理等

课题在理论和应用方面的意义:应用系统的友好的人机交互截面,确保了大量数据能够有条理,并安全的保存,节省了人力资源的大量劳动力。本系统利用现有的校园网资源,节省了购买设备的费用;本系统自行设计自行开发,具有很高的性价比;本系统投入使用后,可节省人力,减轻劳动强度,从而降低了成本,节省了开支。

课题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完成课题的条件:系统采用asp。net作为应用系统的前端开发工具,与后端的SQL Server数据库相连接,能够提供1个高性能的B/S解决方案。SQL Server是程序员经常使用的后端数据库,其发展历史悠久,经受了人们长时间的考验,技术发展非常成熟。预计能够完成期望的目标。

硬件设备:PC机或微处理器

软件设备:Asp。net、SQL Server、WindowsXP/2019

3、指导教师对学生选题报告的评语: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4、选题报告会评议组意见:

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5、学院审查意见:

主管院长(签字): 学院(公章)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题目

配送中心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学生姓名

xx

指导老师姓名

xx

指导老师职称

副教授

毕业设计内容:

本着1切为用户服务的原则,和普通意义上的网站1样,尽可能完成更加完善的功能。仓库管理的内容就是货物入库,出库和库存管理,包括实物管理,原始单据(入库单和出库单)管理,台账管理和盈亏管理等

国内外现状、拟采用的方法及技术路线:

网站通过互联网信息,从而为更多用户提供相关服务。

网站供给的日益丰富而迅速崛起随着中国互联网用户的增加和国内网络应用环境的成熟,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1个角落。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网站打破了空间的限制,因此提供面向全国及世界范围内的网站在整个网络市场中获得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

网站通过Internet在网上建立用户与企业交互的平台,用户有需求可以在网上得到解决,使双方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通过本网站,可有效地解决用户和企业之间的需求和供给问题。系统利用asp。net ,sql sever设计。在系统中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使之易于维护和管理,实现网站的基本功能。

工作计划、时间安排:

1-4周,实习并系统学习相关语言及毕业设计资料的收集。

5-8周,进行设计前期的可行性分析和毕业设计的制作。

9-13周,系统的演示和毕业论文的撰写。

14周,毕业论文的修改和提交。

15周,毕业设计答辩

教研室意见

篇(2)

2、小微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研究

3、小微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4、市场实力、产品差异化与公司盈余管理

5、市场实力、产品差异化与企业社会责任

6、文化差异、财务背景与公司盈余管理

7、会计人员终身学习能力研究

8、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识别和披露问题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9、低碳经济视角下环境会计的研究

10、我国增值税会计问题研究

11、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12、碳排放权及其交易会计问题研究

13、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下建立我国绿色会计体系的研究

14、资产减值准备对会计谨慎性影响的研究

15、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会计问题研究

16、智力资本会计的研究与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17、××行业上市公司获利能力比较分析

18、XXX(存货、应收账款等)审计程序研究

19、公允价值计量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20、关于其他综合收益列报与披露的探讨

21、环境会计的XXXX问题研究

22、基于新修订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变化对企业的财务影响

23、新合并财务报表准则解读与准则经济后果分析

24、职工薪酬会计准则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25、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建议

26、内部控制审计——基于XX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27、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28、新三板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29、浅析新三板的现状及发展

30、关于我国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思考

31、关于我国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的研究

32、试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5题

33、北京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34、北京市高校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35、企业首次执行《会计准则》的调整事项以及工作流程研究;

36、新闻出版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工作流程研究;

37、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状况调查分析;

38、企业会计制度体系构成以及应用分析研究;

39、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后企业所得税调整事项以及筹划对策研究;

40、北京市进出口行业外资企业税收构成以及筹划对策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41、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探讨

42、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探讨

43、企业内部审计的增值性的探讨

44、不同企业主要财务指标的分析探讨

45、财务共享服务的探讨

46、创业板上市前后盈利能力差异探讨

47、上市公司**行业盈余管理的分析

48、非营利组织会计改革的探讨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4题

49、工业企业资金收支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50、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51、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52、工业企业作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53、工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54、上市公司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55、我国券商类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研究

56、企业竞争力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57、我国输变电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研究

58、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的研究

59、上市公司资产减值计提问题研究

60、关于或有事项相关问题的研究

61、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用问题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62、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分析

63、小微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其防范

64、企业现金流与利润协调增长的方式探析

65、关于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

66、我国银行业上市公司财务能力的分析

67、我国乳业上市公司财务能力的分析

68、浅谈企业产品成本计算法中的思想方法

69、企业产品的全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比较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70、企业并购重组的财务分析

71、新版COSO报告的解析与启示

72、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研究

73、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路径选择研究

74、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

75、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研究

76、上市公司年报评比与评级的思考与建议

77、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现状与启示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78、中小企业筹资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79、 企业资产管理效率分析

80、中小企业财务杠杆应用状况分析

81、 财务管理目标与资本结构优化实证研究

82、EVA最大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篇(3)

毕业论文写作是本科教学大纲规定的一项内容,是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要求本科生综合运用大学四年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发现、分析、解决企事业单位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培养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是对本科生从事科研活动和撰写论文的一个初步训练,使其掌握基本方法,为以后升学深造、参加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在现实的本科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毕业论文质量不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文对财经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与写作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探求改进方案。

一、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与写作的现状

课题组对保定某高校2016届财经类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96%。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大致了解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与写作的现状。

(一)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

1.选题与专业的一致性。调查结果显示,83.3%的毕业论文选题与专业相符,16.7%的毕业论文选题与专业不相符。

2.选题的来源与内容。课题组统计调查问卷时,将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来源分为几个方面:(1)对社会某个经济现象或热点进行调查分析,例如《大学生网购市场营销对策研究》《康师傅方便面大学生市场营销对策研究》等。(2)对实习单位的经营管理问题进行研究,例如《丰宁富兴大酒店内部控制问题研究》《L公司应收账款风险及防范》《XH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研究》《北京新姿服装服饰有限公司财务风险分析及建议》等。(3)对区域经济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例如《涉县花椒产业发展与对策研究》《顺平县桃林产业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满城县草莓产业化经营研究》《宽城满族自治县板栗产业发展问题研究》等。(4)根据统计年鉴数据或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研究,例如《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及提升对策研究》《华谊兄弟融资问题研究》《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资本结构问题研究》等。(5)泛泛地对某一经济问题进行研究,例如《我国中小型企业无形资产评估的探讨》《人力资源政策对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等。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目前绝大多数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与专业目标相一致,而且绝大多数毕业论文是对社会经济热点问题、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或者实习单位经营管理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而撰写的,这与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定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是相符的。

(二)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1)实际数据资料的获得途径。调查结果显示,85.4%为互联网,44.8%为统计年鉴,39.2%为实习单位,16%通过问卷调查获得,11.5%通过政府部门获得,13.9%通过亲戚或朋友提供。(2)实际数据资料的获得难度。调查结果显示,23.3%的毕业生认为难度较大,74%认为难度不大,2.7%认为比较容易。(3)论文撰写时间的充裕情况。调查结果显示,49.7%的毕业生时间充裕,47.9%时间够用,2.4%时间不充裕。(4)撰写论文期间哪些事情耗用了毕业生的大量时间。调查结果显示,54.5%的毕业生认为是找工作,各种考试如考研、考公务员、考银行分别为24%、25%和11.8%,20.8%的毕业生选择其他。(5)对待毕业论文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79.5%的毕业生态度认真,17%态度一般,0.3%态度不认真,3.1%心有余而力不足。(6)论文的写作难度。调查结果显示,11.8%的毕业生认为论文写作难度很大,55.9%认为写作难度较大,31.9%认为写作难度不大,0.3%认为论文容易写。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获取实际数据资料的难度不大,实际数据资料的获取过多地依赖互联网,撰写论文的时间充裕或比较充裕,对待论文的态度认真,感觉撰写论文有一定难度,找工作、参加各种考试等牵扯了毕业生的精力。

(三)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收获。

1.撰写论文的收获。调查结果显示,28.8%的毕业生收获很大,66%收获较大,5.2%收获较小,没有收获的毕业生为0。

2.撰写论文获得了哪些方面的收获。(1)论文编辑方面的收获。调查结果显示,90%的毕业生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学会了排版,65%学会了制作图表,2%的毕业生回答没有收获,原因是自己早就会排版和制作图表。(2)论文写作方面的收获。调查结果显示,82%的毕业生学会了查阅文献资料,76%学会了拟定提纲,62%学会了写选题背景,64%学会了研究方法,15%学会了设计调查问卷,0.7%没有写作方面的收获。上述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有一定的收获,掌握了编辑文档的技能,掌握了查阅文献资料、构思论文提纲、收集实际数据资料、撰写开题报告、撰写论文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为以后升学深造或者参加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财经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为了解指导教师对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情况,课题组设置了几个问题。

1.指导教师对论文写作方法和要求的讲解。(1)撰写毕业论文前,指导教师是否讲了论文的写作方法和写作要求等内容?59%的毕业生回答详细讲解,40%回答进行了简单讲解,1%回答没有讲解。(2)指导教师讲的论文写作方法和写作要求对撰写论文是否有帮助?40%的毕业生回答帮助大,43%回答帮助较大,16%回答帮助不大,1%回答没有帮助。

2.教师指导论文的方式。(1)毕业论文的指导方式,74%的毕业生回答教师进行了当面指导,64%回答教师采取E-mail方式指导,48%回答教师采取电话方式指导,39%回答教师采取QQ方式指导,21%回答教师采取短信方式指导。(2)哪些指导方式效果好?85%的毕业生认为当面指导效果好,48%认为E-mail方式效果好,32%认为电话方式效果好,24%认为QQ方式效果好,10%认为短信方式效果好。

3.论文开题阶段的指导。(1)关于论文题目的确定情况,5.2%的毕业生回答论文选题是教师确定的,14.9%回答论文题目是自己确定的,79.9%回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的。(2)论文提纲的拟定情况,87%的毕业生回答论文提纲自己拟定后教师进行了修改,10%回答自己拟定,2%回答是教师拟定的,1%回答是亲戚或朋友帮助拟定的。

4.论文写作阶段的指导。(1)指导教师对论文修改的要求,67%的毕业生回答教师不仅要求学生逐字逐句修改论文,而且教师亲自动手逐字逐句修改论文,71%回答在修改论文过程中教师要求重写某些段落,38%回答教师要求修改论文标点,2%回答教师没有提出任何修改要求。(2)论文修改了几稿?6%的毕业生修改了一至两稿,81%修改了三至五稿,13%修改了六稿以上。

5.希望教师怎样指导下届同学。71%的毕业生希望教师多跟学生见面沟通,55%希望指导教师多付出精力指导论文,46%希望在拟定论文提纲时教师给予指导,46%希望教师严格要求学生,44%希望教师带领同学到农村或企业调查获取论文第一手资料,15%希望教师给毕业生指定论文题目。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工作是认真的,在讲解论文写作方法和要求、指导开题、修改论文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教师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指导方式,当面指导和E-mail方式的指导效果较好。极个别教师付出的精力不够,体现在不讲解论文写作方法和要求、对论文不提任何修改要求、只要求学生对论文进行了一两次修改等方面。

二、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与写作存在的问题

(一)毕业论文选题不当。调查中发现,少数毕业论文存在选题不当的问题。有的题目太大,例如《中国化妆品行业现状与发展研究》《中国邮政物流发展战略研究》《我国餐饮企业成本控制分析》等;有的题目没有针对性,泛泛而谈,例如《中小型零售企业物流模式的管理与策略》《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成因及其治理对策》等;有的题目是纯理论研究,例如《电子商务会计研究》《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计量问题》《小额贷款公司风险及防范》等。选择这些题目的毕业生一般从年鉴、互联网、知网中查找资料,拼凑资料完成论文,论文的质量不高,毕业生的能力也得不到提升。究其原因,有的毕业生由于考研等原因没有去实习,无法收集资料,有的毕业生由于能力有限,收集不到资料。

调查中发现有16.7%的毕业论文选题与专业不相符,这影响了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笔者通过访谈得知,一是毕业生实习工作不是所学专业时,选题与实习工作相结合,因而论文选题与专业方向不一致;二是本科生论文选题没有像硕士论文那样强调论文题目必须与专业方向相一致;三是财经类的某些热门专业学生人数过多,在专业教师指导不了的情况下,将学生分配给其他课程的教师指导,因而学生选择了指导教师所在专业的题目。

(二)过多地借助网络影响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调查发现毕业生过多地借助互联网收集实际数据,只有半数的学生通过实习或问卷调查获得实际数据。虽然通过互联网获得论文所需数据省时省力,但是毕业生不接触社会、不深入生产实践、不与人沟通,无法实现通过毕业论文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沟通能力的目的。

(三)就业压力大影响了毕业论文质量。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大学的第8学期,这个时候毕业生往往为就业参加各种考试和面试。尽管绝大多数毕业生回答撰写论文的时间充裕或比较充裕,但这些事情牵扯了毕业生的很多精力,势必对毕业论文质量产生影响。调查中3.1%的毕业生持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态度,就是就业压力大造成的。

(四)毕业论文的写作与指导难度大。调查中发现,超过半数的毕业生认为毕业论文难度较大。毕业生乍一接触毕业论文,对查阅文献资料、分析整理资料、选题、写开题报告等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写选题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方法、摘要等,感觉把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很困难。对教师而言,在指导毕业论文的过程中要教会毕业生做这些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教师普遍感觉压力很大。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目前本科日常教学中没有对科研能力和撰写论文能力的培养,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缺乏收集整理资料、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训练,学生很少有社会实践的机会,学生缺乏思辨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等。而国外许多一流大学非常重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设立科研学分,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1969年就有“本科研究机会计划”、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在20世纪80年代设立了“本科生研究中心”、伯克利分校于1997年成立了“本科生研究办公室”、耶鲁大学为一年级的本科新生设立了“指导研究”项目等。对我国的本科教育现状而言,在大学三年多的时间里没有培养学生做科研写论文的能力,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难度大、压力大是可想而知的。

(五)少笛生不重视毕业论文。调查结果显示,有0.3%的毕业生对毕业论文持不认真的态度。教师普遍反映,每年指导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总有一两个同学写论文拖拖拉拉,不积极想办法收集实际数据资料,不下功夫写论文,不认真修改论文,论文质量不高,教师三番五次督促也没有效果。而在论文评定成绩时,指导教师往往心软,不忍心由于毕业论文的缘故影响学生的毕业和就业,只要学生提交了论文,尽管论文质量不高也往往给予通过。

(六)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时间不宽裕、个别教师不认真。

1.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时间不宽裕。调查结果显示,74%的毕业生曾接受指导教师的当面指导,85%的毕业生认为教师当面指导论文效果好,71%的毕业生希望教师多跟学生见面沟通。调查结果说明指导教师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不充足。主要原因是,由于高校扩招,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数量多,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的同时还承担着繁重的课程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平均指导每个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较少,教师跟学生见面的时间少。

2.个别教师不认真指导毕业论文。调查中发现,1%的毕业生回答指导教师没有讲解毕业论文的写作方法及要求,2%的毕业生回答教师没有提出任何修改要求,1%的毕业生回答修改了一稿。调查结果说明个别教师没有认真指导毕业论文。

三、加强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与写作的对策

笔者认为,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提高本科生撰写论文的能力,二是改进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加大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力度和监督审查力度。

(一)将科研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本科四年的教学。

1.课程教学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改革“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引进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增加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沟通协作能力。

2.制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计划。高校要制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计划,为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做一系列工作。一是给本科生设立科研导师,本科生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与科研导师接触,协助科研导师做科研方面的工作,跟随科研导师感受课题申报、调研、撰写研究报告、课题结题的整个科研过程。二是开设论文写作必修课,系统讲解选题、写开题报告、查找资料、制作调查问卷、研究方法等。三是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至少参加三次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自己选题、制定调查问卷、撰写调研报告。

(二)改进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

1.加强指导教师的管理。应制定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包括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条件与职责、本科毕业生分配办法、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价办法、奖惩办法等。通过这些制度,明确哪些教师有资格指导本科毕业论文,每位教师分配多少学生,对教师的指导质量进行评价并予以奖惩,以此促使教师提高指导质量。

2.建立本科毕业论文各个工作环节的操作规程并实行全程监控。本科毕业论文包括选题、开题、指导与写作、提交与评阅、答辩与成绩评定、论文资料装订与归档等多个环节。首先,学校要对每个工作环节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使教师和毕业生明确如何去做。其次,建立本科毕业论文全程监控制度,学校或学院对各个工作环节定期进行检查,督促教师切实负起指导责任。

3.改变论文写作和答辩时间。由于毕业生大四阶段尤其是第八学期事情很多,影响了毕业论文的写作,建议把毕业论文工作提前到大三放暑假前即第六学期期末,进行学生与指导教师的双向选择,将毕业生分配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开始毕业论文的指导;大三暑假里,要求学生进行论文选题,与指导教师沟通后确定论文的题目;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确定调查提纲或调查问卷,要求学生利用大三暑假的时间进行调研,为撰写毕业论文收集实际资料;大四开学后的一两周内,组织学生完成开题报告工作;安排毕业生撰写论文初稿,年末前提交;元旦后以及放寒假的两个月时间,毕业生和指导教师闲暇时间较多,指导教师可以利用这段时间集中精力指导毕业生完成论文的修改;第八学期开学的一两周内,完成毕业论文的答辩工作。

4.加大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指导与审核力度。选题是本科毕业论文的基础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毕业论文的质量。首先,指导教师要加大对毕业生选题的指导,强调毕业论文选题要与所学专业挂钩,选题要针对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实习单位面临的突出问题,选题要理论联系实际,不要选择纯理论研究的题目,选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选题宜小不宜大、宜具体不宜抽象、宜限制不宜宽泛、等等。其次,学院要加大毕业论文选题的审核力度。学生选定题目后,提交给学院,学院要组织专家对毕业论文选题的新颖性、实用性、可行性、深度等方面进行评审,要求选题不当的学生重新选题。

5.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实行首位参选制。每位教师指导的成绩最高的论文,应该是该教师指导的质量最优的论文。因此,各位教师指导的成绩最高的毕业论文拿出来参选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学校或学院组织教师进行盲审,这样可以确保每位教师指导的论文都有机会评优,盲审可以杜绝评优中的教师面子问题,使本科毕业论文的评优工作做到公开公正,使评选出来的优秀毕业论文真正优秀。

6.对毕业论文实行末位审核制。毕业论文末位审核制,就是每位教师指导的成绩最低的毕业论文,提交给学校或学院进行审核,学校或学院组织教师进行盲审,审核不合格的,要求学生进行修改,修改后再次审核,毕业论文审核合格后,才给学生颁发学位证和毕业证。毕业论文的末位审核制对督促毕业生认真写论文、督促指导教师认真指导、杜绝教师给“同情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有积极的作用。

7.建立本科毕业论文观摩学习制度。由于教师对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能力和宽严程度的把握参差不齐,因此建议在本科毕业论文资料装订归档后,学院组织教师相互观摩学习,使教师对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宽严程度如何把握达成共识。

参考文献:

[1]周志勇.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改革初探――以CJ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为例[J].商业会计,2015,(9).

[2]江燕t.法务会计本科毕业论文改革研究[J].商业会计,2013,(2).

[3]肖丹.亟待提升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索[J].商业会计,2013,(10).

篇(4)

二、本科毕业论文的目标定位

本科毕业论文是基于一定目标之上的教学行为或师生互动过程,如何定位本科毕业论文,绝非轻易之事。任何系统都具有整体性、有序性、集合性和相关性的共性,决定了子系统的目标、功能和结构必须与大系统和外部环境相匹配。本科教育的诸要素———学科、课程设置、教师、教学理念、学术氛围、社会环境等,无不对本科论文子系统的运行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鉴于创新的时代意义,社会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一度非常关注,并将毕业论文视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甚至“期望毕业论文实现对四年所学知识的全面升华,期望不同层次本科院校所有学生的论文都能标新立异,提出新问题,或解决他人之未解决”,这既脱离了本科教育的现实,又背离了《高等教育法》“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和《学位条例》授予学士学位条件之一是“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的规定,无异“揠苗助长”,事倍功半。高校本科论文所遭受的质疑和指责,多半由此而生。可见,毕业论文的目标设定,需要审慎分析适时发展的外部环境和社会需求,准确定位,不可随波逐流、盲目拔高、妄谈“创新”。

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子系统,毕业论文的目标设定与功能实现必然依赖于整体系统的功能发挥,并受外部(主要是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系统内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课程设置、专业实习和教学实践环节、教学理念、监控体系等。其中,课程设置的目标、教学理念和考核方式等,直接决定了学生是否具备了“创造性学习”的基础。毕业设计应该是学生既有的创新能力的系统训练与提升,而非“从零开始”的学习与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的有效运行是毕业论文目标实现的最后防线。基于上述环境分析以及学生能力和诉求的差异化,本科论文目标设定应该区分对待,分设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基本严格限定在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基本技能的初步培养与实践,以及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的初步养成;发展目标可以定位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我院在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中,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并将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限定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去发现、分析和解决会计、审计、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等领域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理顺会计、审计、内部控制等理论和实践的正确关系,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掌握撰写达到相应水平的学术论文的一般程序和方法”,既能适应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又符合我院学生实际情况,符合《高等教育法》和《学位条例》的相关规定,可资借鉴。

三、本科毕业论文制度的现实困境

现实中,影响目标实现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制度本身的合理性,制度是否具备了良好的配套措施和制度环境,组织和人员是否得力,等等。概括起来,核心的问题无非两个:一个是激励机制是否有效,另一个是约束机制是否有力。从激励机制来看,由于毕业论文答辩处于毕业前的最后阶段,此时,绝大多数同学已经签订工作合同,学校的评优评奖基本上也已尘埃落定,学生参加论文答辩的诉求基本上限于毕业,拿学位,论文成绩的好坏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考核评价应有的激励功能严重缺失,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时间精力投入不够。加之学院一贯以来通过率极高的传统,不及格的威慑力几乎荡然无存,论文质量更加难以保障———指导老师催得紧,学生做得就认真些,若是指导老师松懈,学生就更加不当回事了。从约束机制来看,当前毕业论文考核采用五级计分制,教务处对优秀和及格两类要进行重点检查。由此,成绩多集中分布于“良好”和“中等”两个等级。虽然学校也对毕业论文工作进度做了适时的监控,但学校层面的检查以“抽查”方式进行,抽查名单出来后临时准备照样可以过关,监督的效力大打折扣;加之学生自身和指导老师在认知态度、知识结构和时间精力等方面的制约,特别是“在大学生毕业论文同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冲突的情况下,指导老师往往因为学生的就业问题而放松管理”,毕业论文质量受到严重冲击。

四、保障本科论文质量的制度安排

(一)时间安排

保障毕业论文质量,需要同时解决激励不足和约束不力的困境,而时间安排又是二者的前提。可尝试将毕业论文工作整体前移一个学期,即第6学期初期开始启动,第7学期期末结束。调整的目的,一是与毕业实习和择业错开时间,二是便于实施激励和约束;同时,在毕业实习之前接受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初步研究能力的训练,还能够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提升自己,更有针对性地选择实习单位和就业方向,增进毕业实习的功效。然而,毕业论文时间调整必然涉及相关规则的现实和整个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应调整,难度较大,推进的具体思路尚需审慎论证。国内已有类似的探索,如黑龙江大学探索“分批答辩,适当提前”的策略,即满足学生合理的个性化需求(考研、就业等),又不放松毕业论文的质量要求;集美大学的实践效果也表明,绝大多数同学希望毕业论文(设计)能提前到第七学期进行修读,提前修读毕业论文质量明显提升,且更有助于用人单位的接收。

(二)激励机制

将原来的采用五级记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缩减为三级(优秀、合格和不合格):“合格”论文满足基本目标即可;“优秀”论文要实现发展目标。激励机制旨在促进发展目标的实现。一方面优秀论文比例不做严格限制,但其产生过程需要接受严格监督;另一方面,给予优秀论文的学生一定物质奖励,同时与第8学期评奖、评优、保研、入党和推荐工作相挂钩,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部分奖项(比如优秀毕业生)可以将其设定为必要条件。

篇(5)

一、政治思想方面:(占30%)

1、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认识及态度;

2、在遵守国家法律及规章制度方面的表现;

3、在精神文明建设及思想素质方面的表现;

二、修业方面:(占50%)

1、对校规校纪的认识。

2、学习态度:(1)听课时的表现;

(2)完成作业情况;

(3)自学状况;

(4)归纳所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及基本理论和收获;

(5)恰当评价自己的学习成绩。

3、毕业后的态度。(占20%)

三、要求:

个人鉴定必须书写工整,500—700字(专科500字本科700字),务必于2月25日前完稿并送交信则会计,修改后,以备及时填毕业鉴定表。(纸质2份、电子档1份传至信则会计qq邮箱1043537402@xx)

四、毕业论文进度时间安排:

1、XX年2月15-30日前写初稿。

2、XX年3月改初稿。

4、XX年3月15日前改2、3稿。

篇(6)

毕业论文的撰写是本科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对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考核。搞好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对全面衡量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毕业论文教学模式运行状况不容乐观,许多见怪不怪的行为时有发生。为了使毕业论文回归它的初衷,改革和创新传统的毕业论文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传统毕业论文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

(一)写作周期太短,难于达到预期效果

很多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都习惯于将毕业论文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写作周期约三个月。然而,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仅仅靠论文指导教师通过短时间的突击指导是很难见效的。一个完整的毕业论文实践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确定毕业论文题目,查找文献资料,写开题报告,制定调查方案,进行调查和资料整理,撰写毕业论文,答辩等。如此多的实践教学环节,要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完成,其难度是不言而喻的,更何况每一个环节都有一个理解、熟悉和消化的过程。特别在此之前缺乏前期性的训练,部分学生就更加感到困惑了。比如,许多学生面对众多的参考选题茫然不知所措,处于“什么题目都可以选,什么题目又都不能选”的矛盾之中;又比如,如何收集资料,收集哪些资料,如何进行实地调查,调查什么,一筹莫展。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学士学位,迫不得已,部分学生只好赶鸭子上架,走向另一个极端,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文抄公”、“掺水”现象不时而生。

(二)就业压力过大,论文写作应付了事

由于目前大多数院校实行的是学年学分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论文大都安排在第八学期,且这一学期又是毕业生求职的时期,所以二者的重合给毕业论文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学生为了在限定的时间内找到好的工作岗位自然会把毕业论文放到从属地位;另一方面,即使找到了工作,用人单位要求学生提前上班,致使这些学生无暇顾及毕业论文,所以无论是找到工作与否都不同程度地影响毕业论文的撰写。

(三)写作基础薄弱,撰写论文力不从心

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的知识和理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论是问题的发现和提出,还是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都需要扎实的知识和理论的支撑。没有宽厚的知识和理论背景,就很难有什么新发现。目前学生缺乏写作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很多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毕业论文指导课,在校时各门专业课的考试又大多以试题考试为主,学生在校期间几乎没有受到专业论文的写作训练。即使在毕业论文写作前,学校安排了几次专题讲座,但不少学生实际动笔时仍感觉到困难重重,不知如何展开研究工作。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教学中,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非常缺乏论文写作能力,在论文写作时对于自己所论的问题、论点、例证和论证步骤不清晰,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事无巨细的将一堆材料没有逻辑联系地堆砌在一起。

二、毕业论文教学模式的重构与创新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如何妥善解决其中的矛盾,本文探讨了“3.8.2.1”毕业论文教学新模式,具体思路就是构建一套有理论支撑,有实践基础,具有渐进性、阶段性训练特点的毕业论文教学模式。具体模式见图1:

模式中的“3”是指开设《大学语文》、《写作基础知识》和《经济文献检索》三门课程,开设这三门课的目的旨在为撰写毕业论文奠定写作基础。其中《大学语文》安排在第一学期,《论文写作基础》安排在第二学期,《经济文献检索》安排在第三学期。这种安排既保证了课程先行后续的合理性,同时又保证时间上的衔接性,而且也体现了大学与中学知识的延续性。

模式中的“8”是指围绕教育部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会计学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或会计信息系统)等八门主干专业课程进行课程论文训练,通过课程论文写作达到毕业论文前期性专业写作训练的目的。课程论文的写作形式可多种多样,如读书体会、学习心得、文献综述、调查研究、案例分析、小论文等形式均可。具体要求可视课程的内容和难易程度确定。比如刚学习《基础会计》时,考虑是专业入门课程,要求学生写学习心得或读书体会即可;《财务管理》可考虑案例分析,等等。专业主干课程论文时间安排与课程安排同步。通过这一系列的写作,既可初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为毕业论文写作打下专业基础。

模式中的“2”是指开设论文专题讲座和进行一次学年论文写作训练,时间可安排在第七学期前半学期完成。首先,安排论文指导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讲授2至3次论文专题讲座,主要是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论文研究方法和论文规范性的培训,使得学生能够把握论文的基本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以及查询资料的方法、论文写作的规范性、摘要的写作等。随后安排5~6周时间进行学年论文写作,为毕业论文奠定基础。在写作学年论文时,可以由老师根据自己的科研和教学问题,事先拟定选题,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题目,并通过师生交换意见,实现双向选择。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寻求学生感兴趣的科研切入点和师生之间协调的结合点。学年论文的写作目的旨在为毕业论文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此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是为后期撰写毕业论文选好题。论文选题无论来自教学或科研,都应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可行性,难度太大和太小的题目都不宜作为学年论文的选题。难度太大,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不成任务;难度太小,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达不到学年论文的质量要求。题目的难度应以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完成为基础。其次是深入实习单位,搞好调查研究工作,学会如何搜集材料,如何整理材料等,此阶段要达到毕业论文写作前期模拟训练的目的。

模式中的“1”是指在最后一学期,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撰写全过程。在操作上笔者建议尽可能围绕学年论文确定的题目作进一步的调查研究,使研究不断深化升华,使内容不断充实。理想状态应是学年论文的扬弃而不是抛弃,这样做的目的是减轻最后一学期毕业论文的压力,使研究具有延续性,将毕业论文与学年论文连为一体,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也能较好地解决就业求职与毕业论文撰写的矛盾。

按照上述模式组织毕业论文教学,至少有如下几方面的好处。其一,能较好地解决目前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利于调动学生撰写论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较好地解决求职与论文撰写的矛盾。其二,循序渐进,分阶段训练,有利于夯实写作基础,提高学生论文写作能力,达到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目的。其三,这种新模式能克服原来的毕业论文环节孤立、封闭、滞后及时间不足的弱点,将平时的专业课程论文训练、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有机地结合起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须注意的问题

首先,本科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的改革与创新是一项涉及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的交叉性课题之一,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与学校日常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以及教育理念、培养目标等密不可分。只有在不断转变教学理念的过程中形成共识,明确思路才能提出创新的教学方案。其次,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改革方案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指导老师、学生和教学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只有三者形成共识,密切配合,实施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再次,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改革是动态的,是一个由不太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这其中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补充和完善,特别是规范各阶段具体操作规程,并制定相应的保障机制,做到有章可循,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难于达到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赵华,蔡晓波.关于提高财经类本科教育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研究[J].交通高教研究,2001,(1):54-57.

篇(7)

一、职技高师院校会计实验教学现状

1.实践课程比例较小,和普通高等院校的相比职业性特色不鲜明

重视实践技能与职业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和一般高等院校的主要区别。从几所目前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来看,这一特点并不明显。普通高等院校会计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比重约为10%,内容主要包括社会实践、财务会计实训、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等;高等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学分略高,但一般不超过15%,内容主要包括社会实践、课程实训、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综合实训等。可以说和一般高等院校相比较,实践环节学分比例稍高,内容较多一些,但总体来看,差别并不明显,特色并不鲜明。

2.缺乏创新性实验,未能和一般高职高专的会计实验课程相区别

除强调动手能力外,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和高职高专学校的重要区别。目前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的会计实践侧重于技能训练,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创新性实验少,未能体现和一般高职高专学校的会计实验课程的区别。

3.实践课程内容单一,未能和中等职业学校会计实验课程的衔接

职业中学希望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培养的毕业生能迅速上岗,但一些职中开设的技能型基础实训,如:出纳岗位实训、点钞技能、珠算技术等并未包含在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的实践教学体系内,学生缺乏相关技能训练,因而在实习时或毕业后无法胜任职中实训课程的教学任务。

二、构建适应职业教育师资人才培养目标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职业技术师范学院面向职教、服务职教,是主要培养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本科院校。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的课程设置,既不能按一般师范院校来要求,也不能单纯采用普通大学院校的课程然后加上教育学课程;同时,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培养的是应用型本科毕业生,其教育不是单纯的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不是单纯的技术技能训练。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必须探索不同的模式,才能为中等职业学校提供合格的教师。

高等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应具有“职业技术性+师范性”的特性,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职业技术性”体现为突出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师范性”体现在重视师范技能的培养;同时还应体现本科教育的属性特征,强调教学内容反映学科发展前沿,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造性。这是与一般本科院校、以及高职高专学校不同的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应构建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应包含巩固理论知识、训练专业技能、培养综合素质的内容,既具有一定涵盖面,又有一定深度;不仅有验证性、认知性实验项目,还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既有培养操作技能的实验项目,又有培养综合能力的实验项目。最终建立目标明确、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衔接紧密的会计实践课程体系,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1.整合课程内容,构建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实施能否取得好的效果,其中一个关键在于合理地整合实践教学的内容,形成多层次的、各层次目标明确的体系。

根据实践教学内容的复杂程度,可以分为单项实验、课程实训、综合实训、创新实践,分别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课程应用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单项实验是针对某一专业课程的单一知识点或单一方法、技能所设置的实验,组织学生进行该类实验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单一知识点的认识或进行单一方法、技能的训练;综合实验是针对若干个知识点或多项方法、技能所设置的实验,可分为课程性综合实验(综合的是同一课程的不同知识点或方法、技能)、专业性综合实验(综合的是同一专业的不同知识点或方法、技能),组织学生进行该类实验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创新实践,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内容涉及较广,包括跨专业的综合实验、进入社会的专业实习、参加科研项目、撰写调查报告和毕业论文等。

明确实践教学体系内各相关课程的定位、分工与协作,避免重复或疏漏,避免在每门课程中安排大量的实训,事倍而功半。如《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两门课程。《会计学基础》是会计专业的启蒙课程,实验更多是认知性的。学生刚接触专业课程,对于某些理论知识,感觉很抽象,难以理解,但是通过会计实验,自己亲自动手操作,很多知识就变得很直观,便于理解。会计学基础的实训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日常的会计核算流程,理解会计报表数据来源,增强对会计的感性认识;《中级财务会计》实训则主要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报告的编制方法;再如,《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有交叉的内容,但每门课程的实训侧重点应该不同。《成本会计》侧重的是核算,实训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以及成本核算的整个体系、流程。《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侧重的预测、决策、计划(预算),实训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但《管理会计》侧重于点,即某一方面的决策,而《财务管理》则是进行全面分析,涉及事前预决策和事后分析。

2.课内与课外结合,在第二课堂中增加基础的实训环节,与职中的教学计划相衔接

一些职中开设的技能型基础实训,如:出纳岗位实训、点钞技能、珠算技术等这一类实训课程不太适合开在本科教学计划中,可以采取第二课堂的形式,聘请校外专业人士对学生进行训练或通过比赛的形式使学生得到相关技能训练,以便在实习时或毕业后能马上上岗,胜任职中实训课程的教学任务。

3.充实创新实践教学内容,构建专业与专业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社会实践与科学研究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创新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和高职高专学校以就业为导向、侧重技能训练的实践教学体系有根本区别。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要充实创新实践教学内容,构建专业与专业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社会实践与科学研究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与专业结合是指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实验(综合的是主修专业与相关专业的不同知识点或方法、技能),如企业行为模拟――ERP沙盘训练,需要综合财务管理、市场营销、金融、税收、企业管理、统计和公共关系等相关知识。实验时可以打破自然班界限,将不同专业的学生混合编组,学生按专业背景进行角色分工,组成模拟公司或市场组织进行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

篇(8)

作者简介:姬卿(1975-),男,贵州织金人,海南大学农学院博士研究生,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讲师。(海南 海口 571101)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9-0091-02

一、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概述

1.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含义

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李国锋(2008)、何龙斌(2008)等人认为狭义的概念是指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即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通过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配置而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内容体系。广义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各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具体包含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等要素。[1,2]

2.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

本文研究的对象为广义的实践教学体系,除了李国锋等人认为的四大体系以外,本文认为还要增加考核体系,同时将内容体系改成课程体系,其结构如图1所示。

目标体系是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制定的本专业总体及各个具体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的集合体;[2]课程体系是指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论文、毕业论文、社会实践等)通过合理结构配置呈现的具体教学内容;考核体系是指有别于传统理论课程的考核方式而设置的实践教学的考试方式方法和指标体系的总和;管理体系是指管理机构和人员、管理规章制度、管理手段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总和;保障体系是由师资队伍、技术设备设施和学习环境等条件、要求组成。[2]

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运行中各组成要素既要发挥各自的作用,又要协调配合,以实现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功能。首先,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目标体系起引导驱动作用,其他体系的设置和功能发挥都是为了目标体系的实现;其次,课程体系的设置来源于目标体系,根据要实现的目标设置相应的课程;最后,由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有别于传统的理论课程体系,故必须设置另行的考核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

二、海南大学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

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于2006年开办应用型本科专业,目前已毕业三届学生,共计1500余人,是海南最早举办应用型本科专业的院校,在应用型本科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实践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1.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凸现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未来10年,要“优化学科专业和层次、类型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结合学院“关于制(修)定应用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定性意见”的要求,通过召开教学研讨会及邀请国内兄弟院校各专业的同行专家、来自企业行业的专家和学院专职教师一起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理念进行探讨,在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等诸多方面进行研究,不断总结应用型本科办学经验,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理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和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凸显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

(1)明确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学院应用型本科坚持“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道路”的指导思想,确立“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培养相关行业一线所需要的本科层次的技术应用型、复合应用型、服务应用型的技术或管理的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定位和“重综合素质、厚学科专业基础、强职业技能和应用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总思路。2006年以来,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沿着此目标展开教学改革与探索的。

(2)探索确定实践教学比例的底线。根据学院“关于制(修)定应用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定性意见”,海南大学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比例:人文社科类专业不低于总学时的25%,农学理工类专业不低于总学时的35%。而实际在海南大学应用型本科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的比例远远高于该要求,最低37.3%,最高达52.08%。

2.按照“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模块设置实践课程体系

根据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要求和各专业特点,以及行业企业的要求绘制专业“知识、能力、素质”图,并以此来设置实践课程体系,使实践性课程体系建设贯穿全学程,其主线是:新生入学教育(专业思想教育)—专业社会实践2次—专业主干实训课程—职业技能鉴定—专业综合实训—课程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1)首创专业行业社会实践并纳入课程体系。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要求学生在学工办的指导下,利用寒暑假对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进行为期2周的社会调查,让学生了解本行业,以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明确学习方向。要求学生写出“社会调查报告”在新学期进行交流,记2学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要求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寒暑假对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进行为期2周的专业社会实践,让学生深入本专业相关的企业或部门,通过实习、兼职等方式,熟悉相关企业或部门的流程、工作要求、人员素质等,并要求写出“专业社会实践论文”在新学期进行交流,记2学分。

(2)将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内容融入实践性课程体系中。如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的实践性课程就是以注册会计师职业资格考核中的6门课程(“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其他专业也是类似。

(3)专业主干实训课程和综合实训是各专业实践性课程体系的重要元素。各专业根据本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特点,设置一门能使学生融会贯通各类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综合实训,促进专业应用能力的养成。

(4)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是实践性课程体系的重要环节。毕业实习是学生在校期间第三次较长时间进入行业企业进行体验,也是学生就业的过渡期;而毕业论文(设计)则是学生四年学习与实际对接的重要一环,因此学院高度重视这两个环节的实施过程,狠抓指导、检查、交流、互评、答辩等环节,确保最后质量关。

3.创建实践教学的考核体系

通过几年的探索,学院以项目来对实训课程进行考核,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实训课前,教师将实训课分成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赋予一定分值,若干项目加总为100分,实训课教师根据学生在每个项目中的出勤情况、上课表现和实训成果等进行打分,各项目得分加总即为该生实训课程的期末成绩。其目的是变一次考核为多次考核、变结果考核为过程考核,其优点在于克服了以往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效率低、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得不到锻炼以及在形成成果性材料中东拼西凑、弄虚作假等;使教师对实践教学过程更加重视,使学生提高了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除此之外,学院还积极探索其他实训考核方式,如口试、答辩和现场测试、操作、课程设计、提交综合性的大作业等。

4.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1)师资保障。学院坚持“专兼结合”和“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原则,建立了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在专职教师队伍中“双师型”教师占全体教师总数的55%以上,且每3年一轮派遣到相关行业企业挂职,使其了解本行业的前沿与动态;同时每个学期邀请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和行家到学院承担实践教学任务,使实践教学内容与行业接轨,将行业企业的最新理念、要求、做法等教授给学生,使学生与社会真正做到零距离接触。

(2)校内外教学实训基地保障。校内外教学实验室、实训基地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平台,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校内外实验室、教学实训基地的强化训练中得以实现。经过几年的建设,学院现有校内实验、实训室30个,完全能够满足现在各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此外,学院还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50多个,能够满足各专业学生课程实习实训及毕业实习的需要。

(3)经费保障。为了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学院为实践教学拨出专款,只要确属教学需要,经过教师申请,教研办审核,学院领导审批,都可以一路开绿灯。

5.突出“应用”特征,创新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1)设立专门的实践教学管理机构。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学院设置了专门管理实践教学的副院长,同时除了正常设置教务办公室以外,还专门设置了实验实训中心,共同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各系各专业也有专门的实践教学负责人。在几年来的实践中,无论是学院领导、职能部门还是教学系部都能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把实践教学作为教学工作的第一要务,抓落实、抓过程、抓效果,不让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和走过场,真正让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提高技能和得到锻炼。

(2)不断建立实践教学规章制度。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点是强化职业技能教学,因此,从办学之初学院就特别重视各专业主干课程技能教学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建立了实践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关于实训课实施方案的意见》、《专业(行业)社会实践管理办法》、《应用型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实施方案》、《应用型本科毕业实习实施办法》等文件。

(3)首创实践教学工作例会制度。学院首创实践课教学工作研讨会制度,即每学期开学初,分别召开各专业实践课教学工作研讨会,对本学期各专业开设的实践类课程进行会议论证和研讨。具体做法是:由各任课教师编写《xxxx课程实验实训指导书》,而后由教研办安排研讨会日程,各专业实践课教学工作研讨会参加人员有教学督导、学院领导、相关专业系主任、教研室主任、任课教师、教研办和实训中心相关人员等。会上对各实践课程实施方案的各环节及其相关内容进行审核评议,修改通过后才能实施。此项措施使学院的实践教学管理工作具有鲜明特色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坚持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实践教学的效果如何,必须通过教学质量评价来体现。学院自办学以来就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采取不同的措施检验学生实践教学效果。通过实践教学质量测评结果、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参与专业竞赛、职业技能大赛的获奖率、专业汇报演出、课程实训教学成果展示等方式来检验实践教学的效果。

三、结语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只有构建了全面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责和功能,才能很好地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建设培养与输送大批合格的技术应用型、复合应用型、服务应用型的技术或管理的专门人才。

篇(9)

二、实施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校内实验室建设近年来,学院在已有的会计手工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财务管理实验室的基础上,又先后建设了ERP沙盘实验室、审计实验室和会计开放实验室,先后配备了用友、金蝶、网中网等财务教学软件。在会计开放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受现有实验资料的限制,学院成立专门团队收集不同行业的全真会计资料(包括工业企业、商品流通企业、外贸企业、房地产企业、小企业等),形成了一整套多行业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全真会计实验资料,有效保障了轮岗开放实验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此同时,学院加大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先后与20多家企业、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机构等单位签署了合作协议,为学生校外实训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此外,学院还成立了专业建设校外专家委员会,聘请知名企业财务总监、事业单位会计主管、金融机构及会计师事务所的有关专家前来参与,共同探讨社会各界对会计应用型人才能力需求的变化,探索有利于会计专业校企深度合作的方式和方法。

(三)优化师资队伍一方面,学院通过积极选送教师参加财政部门的有关培训、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鼓励教师联合企业和科研单位进行横向的项目开发与课题研究、鼓励教师考取相关的执业资证书等方式来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学院积极聘请来自校外的财务总监、会计主管、财务经理、注册会计师等实践经验丰富且业务素质高的专业财会人员担任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除担任具体校外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外,还积极邀请兼职教师参与实践教学案例开发、实践教学资料收集、实践教材编写等工作,为我院的实践教学提供了非常有益的补充。

(四)强调“多证书”培养“多证书培养”是指学院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各种能力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具体如计算机、英语、普通话等能力等级证书以及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职称证、理财规划师证等职业资格证书。近年来,我院毕业生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获取率接近100%,会计职称证书、理财规划师证等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率接近20%。

(五)积极开展并参与各类技能竞赛多年来,学院高度重视各类技能竞赛对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积极作用,学院每年组织的“会计技能大赛”“、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和“创业设计大赛”等比赛,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锻炼与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也激发了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热情。此外,学院还鼓励学生参与国家级和省级的各项技能竞赛,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1-2014年,我院学生多次荣获“用友杯”全国大学生企业沙盘模拟大赛辽宁赛区团体第一名和全国总决赛二、三等奖。

篇(10)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会计;实践教学

一、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校内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1.单项课程实验

单项课程实验是与理论教学相配套的实验课程,一般是在理论教学之后进行。我院目前已开设《基础会计实验》、《财务会计实验》、《成本会计实验》、《财务管理实验》等单项课程实验,这些实验侧重于强化学生对单项课程内容的感性认知,通过观察与验证,充分理解和掌握各专业课程所涉及实际会计操作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技能,进而为后续实践课程的开设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2.专业技能实验

专业技能实验侧重于对学生会计基本技能、财务软件应用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和培养,开设《会计基本技能实训》、《会计信息系统与实训》、《电算化会计实验》、《erp 沙盘模拟实验》等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点钞、珠算等会计手工操作的基本技能,同时能够熟练使用用友、金蝶等财务软件,达到手工与电算化并行。此外,通过ERP 沙盘模拟,以分组对抗的形式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会计在企业经营中与营销、人力资源、采购等部门的关系,有助于不同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3.综合仿真实验

综合仿真实验是在单项课程实验和专业技能实验基础上开设的综合性实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我院现已开设《会计综合模拟实验》和《审计综合模拟实验》两门综合仿真实验课程,所采用的实验资料均是课程组教师根据企业实际资料整理编制而成。

4.轮岗开放实验

轮岗开放实验是针对不同学生对不同行业和不同会计岗位的个性化需求所开设的一门自主性综合实验。这门实验课程的学习方式比较特别,学生可以在学院的会计开放实验室中自主选择其感兴趣的行业(商品流通业、房地产业、外贸企业),由学生自由结成实验小组,自主安排岗位分工,自主完成实验内容。该课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体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充分锻炼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校外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1.专业认知实习

会计专业知识对于初学者而言是抽象且枯燥的,因此我院在大一第二学期的暑假之前安排了为期一周的专业认知实习,学生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参观学习,了解企业的机构设置、走访会计部门,认识真实的会计资料,与财务人员交流,到生产车间了解产品的生产流程,使学生通过感性的观察与认知消除其对会计工作的陌生感,进而激发其对会计专业学习的兴趣。

2.专业社会实践

专业社会实践要求学生利用大三的暑假时间,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当面访谈、网上调查等方式进行一些专题调查,并根据调查的内容和结果撰写出相应的调研报告,进而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写作能力、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新技能实践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我院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创新技能实践,并将创新技能学分的获取作为学生毕业的条件之一。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课外科技创新、各类技能竞赛、社会实践以及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等活动来获取创新学分,以此来提高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4.毕业顶岗实习

毕业顶岗实习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要方式。通过最后一个学期的毕业顶岗实习,使学生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接触具体的会计岗位并完成相应的会计工作,将其在学校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运用到现实工作中去,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会计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从而实现学习与就业的有效对接。

二、实施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校内实验室建设

近年来,学院在已有的会计手工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财务管理实验室的基础上,又先后建设了ERP 沙盘实验室、审计实验室和会计开放实验室,先后配备了用友、金蝶、网中网等财务教学软件。在会计开放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受现有实验资料的限制,学院成立专门团队收集不同行业的全真会计资料(包括工业企业、商品流通企业、外贸企业、房地产企业、小企业等),形成了一整套多行业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全真会计实验资料,有效保障了轮岗开放实验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与此同时,学院加大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先后与20 多家企业、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机构等单位签署了合作协议,为学生校外实训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此外,学院还成立了专业建设校外专家委员会,聘请知名企业财务总监、事业单位会计主管、金融机构及会计师事务所的有关专家前来参与,共同探讨社会各界对会计应用型人才能力需求的变化,探索有利于会计专业校企深度合作的方式和方法。

(三)优化师资队伍

一方面,学院通过积极选送教师参加财政部门的有关培训、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鼓励教师联合企业和科研单位进行横向的项目开发与课题研究、鼓励教师考取相关的执业资证书等方式来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学院积极聘请来自校外的财务总监、会计主管、财务经理、注册会计师等实践经验丰富且业务素质高的专业财会人员担任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除担任具体校外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外,还积极邀请兼职教师参与实践教学案例开发、实践教学资料收集、实践教材编写等工作,为我院的实践教学提供了非常有益的补充。

(四)强调“多证书”培养

“多证书培养”是指学院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各种能力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具体如计算机、英语、普通话等能力等级证书以及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职称证、理财规划师证等职业资格证书。近年来,我院毕业生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获取率接近100%,会计职称证书、理财规划师证等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率接近20%。

(五)积极开展并参与各类技能竞赛

多年来,学院高度重视各类技能竞赛对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积极作用,学院每年组织的“会计技能大赛”、“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和“创业设计大赛”等比赛,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锻炼与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也激发了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热情。此外,学院还鼓励学生参与国家级和省级的各项技能竞赛,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1-2014 年,我院学生多次荣获“用友杯”全国大学生企业沙盘模拟大赛辽宁赛区团体第一名和全国总决赛二、三等奖。

(六)改革毕业论文形式

我院自2012 年开始对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进行试点改革,将原有的毕业论文环节调整为学位课程综合考试和实习单位专题调查报告及答辩两个部分,2013年在会计开放实验室建设完成的基础上,将学位课程综合考试调整为综合轮岗开放实验。学院对毕业论文的改革,主要目的是要改变近年来学生不深入企业调研、单纯通过“东拼西凑”的方式编造论文应付了事的普遍现象,要求学生在毕业实习过程中,深入了解实习单位的实际状况,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发现企业在生产经营、公司治理、投资策略、财务状况、内部控制等某个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通过撰写实习单位专题调查报告的形式,针对实习中所发现的某一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改进建议。最终,通过答辩的形式,教师可以更真实地掌握学生实习的实际状况,辨别其专题调查报告中所写内容的真伪,以便减少杜撰与抄袭等现象。我院对毕业论文形式所进行的改革探索,更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使学生在实际调研中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使其综合能力得以提高。

(七)完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学院根据会计实践教学的实际特点,不断完善我院的实践教学考评体系,具体做法包括:一是从考评主体方面,将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和学生都纳入考评主体的范畴中来,区分校内外实训的评价主体,同时增加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将实践教学的多个参与方都纳入考评体系中来;二是从考评内容方面,既要关注学生提交的实验成果,也要关注其实验的态度、动手操作的能力、团队协作的精神、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等;三是从考核形式方面,将小组作业、口试、成果展示、小论文、调查报告、案例分析、技能比赛等形式运用到实践教学的考评中来;四是从考核方式方面,将原有单一的结果性评价调整为注重过程性的考核方式,在综合仿真实验和轮岗开放实验中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

参考文献:

[1]孙喜平.本科会计实践教学方案之优化[J]. 财会月刊.2013(6).

篇(11)

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最新的统计数据,2013年国际贸易、法学、汉语言文学等10个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的毕业生规模最大,其中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和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都超过10万人。开设这些专业的院校也普遍较多,如610余所高校开设会计学专业,980余所高校开设英语本科专业。.

2013年,该院会计系财务管理专业3个班和会计学专业12个班,毕业生人数为884人;2014年,财务管理专业3个班和会计学专业21个班,毕业生人数为1384人。会计专业毕业生规模增长十分迅速,随之而来的是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学校、学生与社会都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提出难以从人力资源市场招到合适的人才,相关会计岗位招不到人的尴尬十分突出。学生的就业难与企业的招工难,显示出当前我们的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过剩与稀缺的悖论。在这样的现象表面深处,是我国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人才需求上的脱节。由于高校学生就业关系着千家万户,如何通过改变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其适应性,以改变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形势,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动手能力不如高职学生,专业分析能力不如研究生,这是人们对高校会计专业人才能力的认识。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有所不同,它要求更扎实的会计类基础理论知识,更丰富的相关的专业知识面,一定的会计职业分析能力。同时,还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会计知识的应用能力,以保证其相应本科学士身份。如此一来,在坚持与其它高校专业相同教学的同时,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还要做好特色专业的建设,建立明确的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使会计学科专业学生不但能够得到相应的专业技能应用能力的锻炼,更可以在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基础上,提高其职业素质。

2 独立学院会计学科实践教学的现有基础

学院对学生规模和实验室规模最大的会计系实践教学建设一直较为重视,使会计学科的实践教学体系初步成形,并且实践教学经验逐步积淀。为加强学生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会计学科设置了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初步形成以“专业基础理论教学―手工模拟实践教学―专业课教学―计算机模拟实践教学―企业行为模拟实践教学―实地实习”为主线的实践教学思路。课程实践的课程设置包括课程实验和实验课程两大类。课程实验其中,8门专门实验实训课程按课程学期安排和课程前后设置又有着层次性的划分。

第一,会计手工模拟类实训,主要开设的课程包括:初级会计学手工实训、财务会计分岗实训。第二,会计信息化类课程,主要开设的课程包括:会计信息系统、ERP软件(财务管理系统)。第三,专业知识提升课程:企业行为模拟―ERP沙盘推演、财务管理实训、审计实训、金融会计实验等各方向专业实践教学。第四,综合运用仿真性课程,主要开设课程包括:校内仿真实习。除了在校内实验室实践操作之外,学院还同用友软件、韶关中一、广东嘉永、中山中信和广州大创等多家企业以及增城红日会计师事务所、增城增信会计师事务所等签订协议建立合作关系,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已签约的实习基地18家,其中70%在稳定的使用。第五,学生顶岗实习。顶岗实践岗位原则上与学生已签订的就业协议单位一致,学生在企业独立承担部分财会业务,增强学生对岗位的适应性。第六,假期专业调查。主要利用寒暑假,针对财会领域中的热点问题,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专题调查,院里制定统一的考核表,学生自选企业进行专业调查并撰写学年论文。第七,撰写毕业论文(设计)。

3 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突出办学特色

近两年,会计学科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全体师生投入到新一轮的专业改革热潮中,拟从自身的现有条件和基础入手,准确定位,突出办学特色,为会计学科实践教学体系的进一步优化奠定基础。

3.1 专业定位

3.2 专业特色

突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为基础,以培养会计核算和分析能力为核心技能,以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与税收筹划能力为特长技能,以综合素质养成为辅助,构建以实践教学为重点,突出岗位技能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4 会计学科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4.1 实践教师缺乏,教师本身缺乏科研和实践能力

目前高校实践教学中,师资较为缺乏,而师资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受传统精英教育的影响,经管类实践教学教师大多来自高校,教师大多缺乏实际经营管理经验,因此也就不可避免地造成教师的讲授理论多于实践教学,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就可想而知。另外,高校教师只有教师资格证书,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比例较低,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老师就更少了,所以加强实践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已经迫在眉睫。

4.2 实践教学管理职责不明确,实践教学缩水

学院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还未完善,工作职责不明确。实践教学涉及教务处、实践科、二级教学单位、各系部下属教研室、实验管理中心、网络中心等各部门,该院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各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管理工作的随意性较大,缺少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这种弊端造成了各部门之间的推诿和摩擦。在实践教学的整个过程中缺少激励机制和独立的评价机制,造成实践教学教师的动力不足,实践教学缩水。

5 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思考

5.1 改进教学方式,优化实践教学模式

经过不断改进,在原有实践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建成“双轨、多循环,岗位技能递进式提高”的教学模式。其变化主要有二:第一,由双循环改为多循环。即在校内实训平台,紧紧围绕会计、财务管理两条轨道,在基本业务中采用同一课程内部业务的多循环,多门课程之间的连接循环,不同企业不同岗位完成轮换,轮换结束完成特殊业务的循环。每一门课程内部,分为单元模拟、阶段模拟和综合模拟三个阶段,采用的方式是习题作业、手工模拟、多媒体模拟、会计软件模拟等,通过这些方式实现部分业务的多个小循环。通过多门课程的综合模拟,实现业务的连接大循环。使学生专业动手能力既有普遍的适应性,又有明确的针对性。第二,围绕专业定位和办学特色,突出岗位技能递进式培养。如,校内实验中心、校外实习基地、社会实践场所、课堂、竞赛、学生社团活动等,在每个实习平台,采取 多种实践方式的路线进行,形成“递进式”链条,使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得以稳步、扎实、递进式提高。

5.2 适当调整实验课程或课时,完善实践课程体系

会计实验课程内容的设计要在确保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使会计实验教学真正起到会计课堂理论教学的延续、补充和深化的作用。首先应该调整课程中实践教学课时数或实验课程。如《会计信息系统》实践课时数,也由原来的36课时,增加到54课时。《审计实训》因教学软件及教学条件原因改为《审计学(下)》等,其次应该在原有多媒体会计模拟、多媒体审计模拟、手工会计模拟、电算化会计模拟等独立实验课的基础上,增开财税岗位情景实践、岗位职能综合实训等课程,不断完善实践课程体系。通过适当调整实验课程或课时,完善实践课程体系,形成一个能够满足本专业培养目标的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

5.3 增强实战能力,创造就业机会

校外实习基地是连接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桥梁,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就业问题的突破口。学校已开始实行“学制3年,第七学期跨专业综合仿真平台,第八学期学生自主实习”的培养模式,拓展实践空间和时间,不断增加实习基地数量,积极探索与各经济机构合作办学新模式。

5.4 完善毕业设计,鼓励创新创业

为使毕业设计的内容更符合培养方向,体现专业特征,该院对这一环节进行重大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实施多元化的本科毕业设计考核模式,每个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单一的研究型论文(一般的毕业论文)转变为二种可选模式,即:研究型论文和应用型论文(毕业实习报告))两种类别中选择。二是不断完善毕业论文的设计环节。针对上述两种类型的毕业设计形式,重新确定每种类型的论文格式、考核重点及成绩评定。对毕业设计的写作要求更为严格和规范,同时形成明确的制度文件。新的改革追求设计性和创新性,提倡学生个性发展,鼓励创新、创业。

5.5 增加实践教学投资、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必须具有良好的时间教学条件,这就要求学校要增加实践教学投入,完善实践教学设施。在选择和购买实验室器材的时候,要考虑专业未来发展的需要,体现出专业发展的前瞻性要求,尤其是要保证计算机器材设施的充足,满足财会电算化、信息化的要求。其次,要与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此学校应该与企业签订学生实习协议,采取利益共享+人才培养的模式,利用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上岗实习的机会,利用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积累工作经验。同时,也可以利用校内实习岗位资源,比如说学校内的财务处、审计处等部门,这些都是良好的实习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机会。

5.6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财会专业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社会性比较突出的学科,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实践知识的积累,也影响到学生知识的运用。为此,学校必须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起高水平的财会教师队伍,为此要积极引导教师参与实践教学,增强自己的实践教学能力。首先,要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其次,学校可以外聘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财会专家到学校担任客座教师和教授,还可以与会计事务所等机构进行合作,聘请优秀的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等到学校参与教学,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